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精选10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篇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 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自1995年底和2006年夏、秋在我国暴发以来, 已成为我国养猪生产中主要的繁殖障碍疾病之一。该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俗称蓝耳病) 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 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 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本病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1 传播途径
本病是由病毒所引起, 呈流行性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交配或人工授精传播。临床观察表明, 在自然条件下, 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可感染猪蓝耳病, 其它动物未见发病。
2 流行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猪群中感染率高, 血清学阳性率地区差异明显 (10%~88%) 。该病毒的隐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是流行病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被感染的大龄猪群, 如果营养状况、管理水平、卫生条件都比较好, 一般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但是如果营养状况、管理水平、卫生条件都比较差, 再发生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或继发感染, 猪群则可表现出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 出现高死亡率, 并随时都可能出现母猪繁殖障碍。病毒在感染猪的血清、淋巴结、脾脏、肺脏等组织后, 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并可向环境排毒。
该病能引起猪的免疫抑制, 造成猪瘟等病的免疫失败和致使许多本来致病力不强的病原也发生致病作用。蓝耳病病毒分美洲型和欧洲型两个血清型, 这两种类型的毒株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抗原差异性, 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我国流行的毒株均属于美洲型, 存在变异性。
3 临床和病理特征
3.1 临床特征
发病猪精神萎靡, 食欲减退, 体温升高到40~42.5℃;部分猪耳后及边缘发绀, 四肢末端及腹部有呈紫红色斑块, 个别猪全身发红;流鼻液、打喷嚏、咳嗽, 眼分泌物增多, 猪群便秘, 粪便秘结呈球状, 尿黄混浊而少, 呼吸困难, 有的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部分猪脊背部有出血点或铁锈样充血;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呈现贫血, 被毛粗乱;怀孕后期母猪流产或产死胎、弱仔。
3.2 病理特征
剖检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 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 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 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症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4 防治措施
4.1 杜绝病原引入, 实行全进全出
饲养人员要固定, 谢绝一切场外人员与猪群接触, 不吃从市场购买的猪肉及其制品, 购进猪要坚持先隔养、后进场的原则。要绝对避免不同日龄、不同猪群混养, 彻底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制。
4.2 科学管理, 全面营养
制定规范的消毒计划, 定期消毒, 同时做好圈舍场地的清洁卫生、保温;加大猪舍通风量和采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减少热应激, 提高猪群机体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提高饲养的质量和猪群的采食量。
4.3 无害化处理猪粪尿
为消除其危害, 应定时清除粪尿及污染物并送至贮粪池, 经高温杀灭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及虫卵后再施肥上地, 不经发酵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使用, 以防止传播疾病。
4.4 加强免疫, 注重预防
该病重在预防, 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 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 应在疫病未发生之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进行预防, 应在发病高峰期前加药预防, 当疫病发生时, 针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可减少损失。在饮水和饲料中同时投药, 结合注射对病猪进行治疗, 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目前猪场临床较敏感药物有支原净等, 猪场可根据本场情况采用联合用药的办法, 严格制定和执行本场的预防保健计划, 从母猪保健开始, 严格控制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
4.4.1 商品猪
1日龄猪瘟弱毒疫苗超免, 20日龄猪瘟弱毒疫苗二免, 23~25日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55日龄进行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 猪瘟弱毒疫苗三免。
4.4.2 种母猪
口蹄疫灭活疫苗间隔4~6个月免疫1次, 初产母猪配种前完成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和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免疫。经产母猪配种前完成猪瘟弱毒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免疫, 母猪产前4~6周完成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的免疫, 后备母猪红黄痢应进行二次免疫。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篇2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现已遍及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和地区,成为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病原学;致病机理病原学及症状
猪蓝耳病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首次暴发。1991年荷兰首先分离到PRRSV,并命名为Le1ystad病毒(LV),1992年美国也分离到VR2332毒株。我国于1996年郭宝清等专家首次从国内发病猪群中分离出PRRSV,从而证实我国存在本病,并且分离和鉴定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目前该病在我国广泛存在,是我国流行的主要猪病之一,主要造成母猪繁殖
[1]障碍和大量仔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PRRS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七次报告将其归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PRRSV的病毒粒子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45~65 nm,呈2O面体对称,囊膜表面有较小纤突,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4 g/mL,在氯化铯梯度中浮密度
3为1.19 g/cm。PRRS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脂溶剂、热、低于5或高于7的pH值敏感。研究表明PRRSV的Marc145细胞培养物能凝集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而且病毒经低温-8O、乙醚处理后血凝价可提高4~8倍。
巨噬细胞是PRRSV的专嗜细胞。PRRSV也可在单核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猪睾丸细胞以及传代细胞(MA一104、MARC一145、CL2621、HS.2H)中增殖,但病毒对6~8周龄仔猪的PAM最为敏感。PRRSV在这些细胞中增殖可产生CPE,表现为细胞的圆缩,聚集脱落和迅速崩解。不同的毒株对各种细胞的敏感性不一样,欧洲型毒株对PAMs最为敏感,对传代细胞敏感性差,而美洲型毒株似乎可适应多种细胞,不同毒株在同一细胞系或不同毒株在相同的细胞系上的感染滴度也有差异PRRSV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但不同分离株对ADE的敏感性不尽相同。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PRRSV抗原性差异较大,具有快速变异的特征,而且同型分离株之间的重组概率也较高。根据抗原性差异,可将PRRSV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前者主要流行于欧洲,后者主要流行于美洲和亚太地区,但近来在欧洲也分离到美洲型毒株,在北美分离到类欧洲型的美洲型毒株。我国目前的流行毒株仍属于美洲型。不同的PRRSV毒株对猪的致病力差异很大,而且PRRSV还可引起免疫抑制和持续性感染。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仔猪感染后症状最为明显,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食欲不振,部分出现耳朵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80%。公猪表现为咳嗽,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精子质量下降,射精量减少;母猪则主要出现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发病率较低,但也可发病死亡,易继发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PM)、链球菌(SS)、猪副嗜血杆菌(HP)、放线杆菌(AS)、支原体(MHR)、圆环病毒(PCV-2)等,本病与其他疾病同时存在,是死亡率大幅上升的根本原因。病原结构及基因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不分节段,聚腺苷酸化,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PRRS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48~83 nm,核衣壳直径为25~30nm,外绕一脂质双层膜,含一个
[2]球形立体对称、具有电子致密性的二十面体核衣壳,表面有明显突起(Conzelmann等,1993 ;
[3]Meulenberg等,1994)。
[4]PRRSV基因组全长为15 kb左右,含有8个开放阅读框架(ORFs)(Benfield等,1992a)。
病毒基因组的每个读码框都和相邻的读码框有部分重叠。5’端有一段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NCR)序列,随后是复制酶基因ORFl(包括0RFla和ORFlb)和结构蛋白基因ORF2~7,[5]以及3’端非编码区序列和一个Poly(A)(Benfield等,1992b)。
病毒的复制是从复制酶基因ORFla、ORFlb的表达开始,然后PRRSV的RNA通过产生6个mRNA进行基因表达,其转录机制为先导一引物转录机制。转录过程中,先导序列连接到每个mRNA中,产生相同的长度超过200个碱基的5’端先导序列亚基因组smRNA,且3’末端也有相同序
[6]列(CCGG/AAATT)的嵌套式结构(Pastemak等,2004)。致病机理
PRRSV通过呼吸道或生殖道侵入猪体后,主要侵害肺泡及血液等组织的巨噬细胞。首先通过呼吸道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上的受体结合,再经胞吞作用进入PAM,并在PAM内迅速增殖(特别是尚未成熟的PAM最适合PRRSV繁殖),使PAM破裂、溶解、崩溃,数量减少,存活的PAM也表现功能低下,使肺泡功能发牛障碍,进而仔猪表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这种对未
[7]成年猪PAM的嗜好与发病严重常见于仔猪相一致(Mengeling等,1995)。感染猪的PAM显著
减少,其比例可由正常的90%降至50%甚至更少。在PAM中增殖的PRRSV还可转移到局部淋巴
[8]组织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内进一步增殖(Bautisa等,1996)。有试验表明感染PRRSV后3~d内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也显著降低。由于巨噬细胞的大量破坏,使其对异物的非特异性吞噬清除功能大为降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因PRRSV的增殖导致PAM减少,PAM依赖于超氧负离子而发挥杀菌作用的功能也随之下降,易继发其它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疾病的症状加重,如PRRS患猪可继发感染猪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
[9]菌病、猪圆环病毒2型等(Van Alistine等,1996),这是PRRS常和其它疾病同时存在的根
本原因。
PRRSV随着PAM的大量崩解而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在血液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内增殖,并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导致病毒血症的出现及全身淋巴结的肿大和相应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猪在接种病毒后24h可出现病毒血症,平均持续约28d,最长可达56d。随着病毒在PAM、淋巴结等处的大量增殖,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造成肺、淋巴结的损伤和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特征性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结的肿大,支气管坏死和肺的广泛性出血,下颌淋巴结、肠淋巴结及扁桃体弥散出血及水肿,但较少出现耳部发绀的症状。PRRSV可感染公猪生殖系统,导致睾丸内精子数量减少,公猪表现繁殖性能降低,并通过精液将PRRSV
[10]传染给母猪,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Sur等,1998)。
PRRSV在感染猪体内能诱发中和抗体的产生,但低滴度的中和抗体(亚中和水平抗体)不但不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病毒,反而与病毒形成病毒--抗体复合物,病毒借助抗体的Fc片段
[11]与Fc受体阳性细胞(如PAM等)结合,促进病毒进入细胞而建立感染(Yoon等,2001),亦即
所谓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进而导致持续性感染。在妊娠后期的胎儿已出现主动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对经胎盘感染的PRRSV出现ADE效应,这可能是PRRSV感染以妊娠母猪在怀孕后期流产为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仔猪对PRRSV的易感性与亚中和水平母源抗体之间有关,说明PRRSV的致病机理与ADE有关(仇华吉等,1999)。PRRSV的ADE现象在体内和体外都已被证实,在PAM培养物中加入一定滴度的PRRSV抗体,可使PRRSV增殖滴度提高10~100倍;在病毒中加入一定的PRRSV抗体,再注射妊娠中期的胎儿,结果致病性显著高于单独注射PRRSV,同时在临床上常见到刚断奶仔猪呼吸道症状比育成猪严重得多,表明ADE对PRRSV的致病性有重要影响,也说明PRRSV抗体在不同水平时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就象一把“双刃剑”,妨碍了PRRS的免疫防制和根除。
PRRSV另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是在猪体内存在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即病毒在猪体内持续存在,但不表现临床症状,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研究结果表明,PRRSV引起的病毒血症在猪群中可持续6~7周,甚至达16个月。持续感染与宿主因素、病毒因素等有关:①处于亚临床感染的猪常伴有病毒血症,这常被人们所忽视,尽管病毒血症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亚临床感染的猪已成为PRRSV的主要携带者和重要的传染源,不仅有向外界排毒的可能,且在孕后感染胎儿,产下病毒血症的仔猪,感染健康猪,导致PRRSV在猪群中的循环传播,成为PRRSV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②在病毒方面,PRRSV嗜好在PAM、单核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中增殖,导致免疫细胞的损伤,造成猪的免疫抑制(SUR);③因PRRSV具有广泛的抗原变异性,特别是在病毒粒子表面具有诱导中和抗体功能的囊膜糖蛋白(GP5/E、GP4、GP3)抗原表位发生抗中和突变时,使之得以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造成长期的病毒血症和持续性感染,并诱发继发感染;④具有诱导中和抗体功能的囊膜糖蛋白(GP5/E、GP4)如过度糖基化,会影响中和抗体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在持续性感染期间,PRRSV仍以较低的速度复制,病毒基因组5’非编码区、3’非编码区和核衣壳蛋白基因(0RF7)都保持高度的遗传稳定性,表明持续性感染的出现并不是多聚酶识别位点或转录起始位点突变的结果,而是糖蛋白基因(ORF2~5)和膜基质蛋白基因(ORF6)的突变与持续性感染有关。
PRRSV第3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存在较强的基因突变,除病毒基质蛋白M基因和核衣壳蛋白N基因较保守外,其他基因的保守性较低。各分离株的毒力、抗原性差异较大,所引起的呼吸道症状、繁殖障碍的能力和病变的差异也较大。这种变异性使机体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对PRRSV的识别能力降低,从而PRRSV能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及中和抗体或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作用。一般而言,欧洲分离到的毒株为欧洲型。美洲及其他地区分离到的毒株为美洲型。目前中国分离到的PRRSV毒株经鉴定均为美洲型,但推测欧洲型毒株在中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PRRSV具有独特的ADE作用、持续性感染及较强的抗原基因变异性的生物学特性,加之社会因素(不良饲养管理、引种等)与自然因素(空气传播、鸟类带毒等)的影响,使得PRRS成为极难控制与净化的猪传染病之一。[12]结语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对PRRSV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兽医工作者,特别是PRRSV的进化与来源、致病的分子机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免疫学机制、病毒结构蛋白与功能的关系以及抗原变异的分子基础等,将是对PRRSV进行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童光志,周艳君,郝晓芳等.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7,29(5):323 ~327.[2] Conzelmann K,Visser N,Van Woensel P,et a1.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orcine epidemic abortion and respiratory virus.Amember of the arterivirus group[J].Virology,1993,329~339.
[3] Meulenberg J,Hulst M M,De Meijer E J,et a1.Lelystad virus-belongs to a new family,comprising lactate
dehydrogenase elevating virus,equine arteritis virus,and simian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J].Arch
Virol(suppl),1994,9:441~448.
[4] Benfield D,Harris L,Nelson E,et a1.Properties of SIRS virus isolate ATCC VR-2332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noantibody to this virus[J].Am Assoc Swine Pract Newsletter,1992a,4(4):19~21.
[5] Benfield D,Nelson E,Collins J E,et a1.Characterization on swine infertility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SIRS)virus(isolate ATCC VR-2332)[J].Vet Diagn Invest,1992b,4:127~133.
[6] Pastemak A O,Gultyaev A P,Spaan W J M,et a1.Gentic manipulation of arterivius alternative mRNA leader-body junction sites reveals tight regulation of structural protein expression[J].Virol,2004,74:11642~11653.
[7] Mengeling W L,Vorwald A C,Lager K M,et a1.Diagnsi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J].Vet Diagn Invest,1995-7:3~16.
[8] Bautisa E M,Meulenberg J M,Choi C S,et a1.Structural polypeptides of the American(VR-2332)strai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virus[J].Arch Virol,1996,141:1357~1365.[9] Van Alistine W G.Stevenson G,Kanitz C L.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dose not exacerbate hyopneumoniae infection in young pigs[J].Vet Microbiol,1996,49:297~303.
[10] Sur J H,Doseter F A,Zimmerman J J,et a1.Excretion of porcine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J].Vet Pathol,1998.36:506~514.
[11] Yoon K J,Wu L L,Zimmerman J J,et a1.Field isolate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vary in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arental and attenuated strains[J].Virus Res,2001.79:189~2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篇3
摘 要: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在新疆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疑似该病病料进行地方毒株的分离,并对其进行鉴定。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市七道湾某猪场疑似PRRS病死的猪只肺脏及淋巴结等组织病料,将其处理后接种到Marc-145细胞上,并盲传3代;对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TCID50),应用RT-PCR方法对出现CPE的细胞培养物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新疆病毒株可发生细胞病变,在Marc-145细胞上的TCID50为10-5·mL-1。RT-PCR检测结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序列,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已发表的PRRSV毒株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PRRSV,命名为XJ-Q。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S852.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1.008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俗称蓝耳病,是猪群发生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仔猪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病症及待产母猪的繁殖障碍,如木乃伊胎、弱仔、死胎或流产,死亡率高[1]。该病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报道,而后迅速传遍世界各个养猪国家,在猪群密集、流动频繁的地区更易流行,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生产安全。1987年PRRS首先发现于美国,1991年,Wensvoort等首次利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从中分离出了PRRS病原(Lelystad)[2]。中国于1996年由郭宝清等[3-6]首次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从而证实我国也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之后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区[7-8]。为了解该病在新疆的流行现状,及PRRSV抗体依赖性和高变异性增强等特点,进一步丰富 PRRSV毒株基因组的信息数据,笔者对采自新疆乌鲁木齐七道湾地区的病料组织处理后经Marc-145细胞培养后得到的培养物进行毒力测定、RT-PCR鉴定及测序鉴定,得到新疆地方毒株,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流行现状及其生物学特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1.1.1 病料采集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养猪场无菌采集疑似猪蓝耳病死猪的肺脏、淋巴结等组织病料,-70 ℃保存备用。
1.1.2 细胞及血清 Marc-145细胞系,由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传染病实验室提供;胎牛血清(FBS)为生工生物产品。
1.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胰蛋白酶和青链霉素实验室保存,DMEM培养基、Trizol试剂为生工生物产品;TaKaRa One Step RNA PCR Kit(AMV)、DNA Marker DL2000购自TaKaRa公司。
1.2 方 法
1.2.1 病料处理 青链霉素清洗病料数次,剪碎、研磨,加入适量的DMEM培养液将其稀释至1∶3,反复冻融3次,分装至1.5 mL无菌离心管中,3 000 r·min-1离心10 min后留上清液,0.22 μm过滤膜除菌,保留滤液为待分离病毒液,保存在-70 ℃备用。
1.2.2 细胞培养 复苏Marc-145细胞:从液氮罐中取出细胞冻存管,瞬时放于37 ℃水浴恒温锅内,同时用镊子轻轻摇晃冻存管2 min将管内物质完全融化后,在生物安全柜内用移液器取出Marc-145细胞移入离心管中,加入无FBS DMEM至4.5 mL,1 000 r·min-1离心5 min。倒掉上清液,补加细胞生长液至7 mL,用吸管慢慢吹打混匀,移入培养瓶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吹打散开,放入37 ℃的CO2培养箱中,左右摇晃,拧上培养瓶瓶盖(不可拧紧,稍有空隙,保证CO2能进入瓶内)。隔夜后,弃去旧培养液,用无FBS DMEM培养液洗1次瓶内细胞,再加入7 mL生长液(含10%胎牛血清FBS),酒精棉球擦拭瓶盖及培养瓶上半身,放入培养箱内,如此传至第3代进行病毒分离。
1.2.3 病毒分离 将1.2.1处理后的病料上清液经0.22 μm过滤除菌,取1 mL过滤菌液接种于单层的Marc-145细胞,37 ℃温箱中吸附60~90 min,期间每30 min摇晃1次,使病毒液均匀接触细胞层,而后加入维持液(含2%胎牛血清)至7 mL,放于5% CO2 37 ℃培养箱培养3~5 d。盲传3代,观察细胞病变(CPE)。
1.2.4 病毒的电镜观察 取致细胞病变的细胞培养物,反复冻融3次,1 000 r·min-1离心15 min,浓缩后加0.8%甲醛灭活,2%磷钨酸负染,透射电镜观察。
1.2.5 病毒TCID50滴定 将长成单层的Marc-145细胞消化后移入96孔培养板内,每孔细胞单层生长大约80%密度,用于接种病毒,步骤如下。
待测病毒液稀释:将病毒液置于灭菌后的EP管中,采用维持液培养基进行10倍递增稀释,取10-3~10-7稀释度,每个稀释度5个孔,每孔加入病毒液100 μL,同时设置2列对照孔(用维持液代替病毒液)。置于37 ℃ 5% CO2培养箱中吸附1 h,之后弃去病毒液,用无血清的DMEM洗涤后,加入100 μL维持液培养48 h后逐日观察,直至第5天记录出现CPE的孔数,计算CPE比率。
按Reed-Muench两式法计算TCID50。
1.2.6 病毒RNA的提取及RT-PCR 病毒RNA的提取:取750 μL病毒液,按照生工生物公司Trizol剂盒的操作步骤提取病毒总RNA。
RT-PCR反应。按照TaKaRa One Step RNA PCR Kit(AMV)试剂盒,利用自行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在PCR反应管中加以下溶液及试剂:RNA模板0.5 μL,10×PCR Buffer 2.5 μL,2.5 mmol·(LdNTPs 2.5 μL)-1,引物(上、下游引物)1 μL,MgCl2 5 μL,RNase Inhibitor(4 μ·μL-1) 0.5 μL,AMVRTase 0.5 μL,AMV-Optimized Tap 0.5 μL,用无RNA酶水补足25 μL。PCR反应条件:预变性温度50 ℃,时间30 min;预变性94 ℃,时间2 min;变性温度94 ℃,时间30 s;退火温度56 ℃,时间30 s;延伸温度72 ℃,时间1 min,循环次数30;延伸温度72 ℃,时间10 min。
电泳:取PCR扩增产物5 μL用0.8%琼脂糖凝胶(含0.5 μg·mL-1EB)电泳,100 V电压40 min进行电泳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毒分离结果
2.2 病毒的电镜观察
2.3 PRRSV分离株TCID50测定结果
统计接种病毒的96孔细胞培养板,在5 d后出现CPE的情况,并用Reed-Muench法计算距离比得出TCID50结果为10-5·(100μL-1),即PRRSV分离株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毒价为TCID50105·mL-1。
2.4 RT-PCR鉴定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大小与预计结果一致的片段434 bp(图3)。将测得的序列与Gen Bank 数据库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此分离病毒为PRRSV。
3 结论与讨论
细胞分离、鉴定时PRRSV是最常用、也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之一。PRRSV分离主要使用低成本的传代细胞如Marc-145细胞、猪肺泡巨噬细胞PAM[2]、CL2621细胞[9]。根据PRRSV分离株不同细胞嗜性也不同[10-11]。PRRSV更偏爱在PAM上复制,且亲嗜性最高,但是PAM制备技术难度较大,CL2621细胞是专利细胞。目前对PRRSV既敏感又方便的细胞为Marc-145和从Marc-145中克隆出的HS2H细胞。有实验证明,PRRSV新疆分离株适宜在Marc-145细胞上生长[12],并从中分离到病毒,故本研究采用Marc-145细胞进行PRRSV的分离培养,同时也证实了新疆地区分离株在Marc-145细胞上培养有很好的增殖并能产生典型的CPE。
对PRRSV的检测方法很多,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N)、核酸探针杂交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过氧化酶单层试验(IPMA)、胶体金抗体检测技术(GIA)、乳胶凝集试验(LAT)、RT-PCR及重组蛋白分子诊断技术[13-14]等。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病毒的分离(VI),间接免疫荧光(IFA),血清中和试验(SVN),ELISA,RT-PCR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检测方法众多,各有优点,其中病毒的分离、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等均需细胞培养才行,因工作量大、周期长,故不利于在基层推广应用。而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需要大量猪肺泡巨噬细胞,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一样,在检测时会因为操作活毒而产生实验室安全隐患,并且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不适合大范围检测,RT-PCR方法则相对快速、简便、特异性强。ELISA和IFA在众多检测PRRSV的方法中,步骤较为繁琐,不适合快速诊断,而RT-PCR可快速鉴别诊断PRRSV,故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离病毒的检测。
本研究分离国内新疆毒株,选用Marc-145细胞进行分离培养,连续传代,盲传3代即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根据分离病毒毒株致Marc-145的CPE、毒价滴定、RT-PCR反应以及与GenBank上登陆的基因序列对比,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PRRSV,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15],成功地从组织病料中分离得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将其命名为PRRSV新疆株(XJ-Q)。细胞出现CPE后取其感染物,从中提取RNA并通过PCR法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从而实现了对所获得分离培养物进行快速、确切的鉴定。成功分离获得的新疆分离株将为新疆PRRSV基因遗传变异分析的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46-351.
[2] Wensvoort G, Terpstra C, Pol J M, et al. Mystery swine disease in The Netherlands: The isolation of Lelystad virus[J].Vet Q,1991,13:121-130.
[3] Stevenson G W,Van Alstine W G,Kanitz C I,et al. Endem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of nursery pigs in two swine herds without current reproductive failure[J]. J Vet Diagn Invest,1993,5(3):432-434.
[4] Shimizu M, Yamada S, Murakami Y, et al. Isola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VirusfromeHeko-Heko disease of pigs[J].J Ver Med Sci,1994,56(2):
389-391.
[5] 郭宝清,陈章水,刘文兴,等.从疑似PRRSV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6,87(2):1-4.
[6] Mengeling W L, Larger K M, Vorwald A C, et al. Clinical effect 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on pigs during the early postnatal interval[J].Am J Vet Res,1998,59:53-55.
[7] 张婉华,叶向阳,祁贤,等.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A毒株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农业学报,2002,18(2):16-79.
[8] 宋凌云,文英会,崔保安,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的流行动态[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2):43-45.
[9] Bautisa E M, Goyal S M, Yoon I J, et al. Comparison of 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and CL2621 for the detec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and anti-PRRS antibody.[J].Vet Diagn Invest,1993(5):163-165.
[10] 刘伍海,汪铭书,程安春,等.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3):61-63.
[11] Hanada K, Suzuki Y, Nakanc T.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 viruses[J].Mol Biol and Evolut, 2005(22):1024-1031.
[12] 马伟,冉多良,黄琼,等,猪繁殖与呼吸征病毒新疆株的分离鉴定[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81-84.
[13] 娄高明,杜伟贤,谢明权,等.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RT-PCR诊断方法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02,20(2):141-144.
[14] 孙见,冷雪,谭斌,武华,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6):24-27.
[15] 朱佳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389-391.
[5] 郭宝清,陈章水,刘文兴,等.从疑似PRRSV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6,87(2):1-4.
[6] Mengeling W L, Larger K M, Vorwald A C, et al. Clinical effect 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on pigs during the early postnatal interval[J].Am J Vet Res,1998,59:53-55.
[7] 张婉华,叶向阳,祁贤,等.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A毒株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农业学报,2002,18(2):16-79.
[8] 宋凌云,文英会,崔保安,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的流行动态[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2):43-45.
[9] Bautisa E M, Goyal S M, Yoon I J, et al. Comparison of 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and CL2621 for the detec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and anti-PRRS antibody.[J].Vet Diagn Invest,1993(5):163-165.
[10] 刘伍海,汪铭书,程安春,等.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3):61-63.
[11] Hanada K, Suzuki Y, Nakanc T.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 viruses[J].Mol Biol and Evolut, 2005(22):1024-1031.
[12] 马伟,冉多良,黄琼,等,猪繁殖与呼吸征病毒新疆株的分离鉴定[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81-84.
[13] 娄高明,杜伟贤,谢明权,等.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RT-PCR诊断方法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02,20(2):141-144.
[14] 孙见,冷雪,谭斌,武华,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6):24-27.
[15] 朱佳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389-391.
[5] 郭宝清,陈章水,刘文兴,等.从疑似PRRSV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6,87(2):1-4.
[6] Mengeling W L, Larger K M, Vorwald A C, et al. Clinical effect 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on pigs during the early postnatal interval[J].Am J Vet Res,1998,59:53-55.
[7] 张婉华,叶向阳,祁贤,等.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A毒株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农业学报,2002,18(2):16-79.
[8] 宋凌云,文英会,崔保安,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的流行动态[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2):43-45.
[9] Bautisa E M, Goyal S M, Yoon I J, et al. Comparison of 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and CL2621 for the detec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and anti-PRRS antibody.[J].Vet Diagn Invest,1993(5):163-165.
[10] 刘伍海,汪铭书,程安春,等.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3):61-63.
[11] Hanada K, Suzuki Y, Nakanc T.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 viruses[J].Mol Biol and Evolut, 2005(22):1024-1031.
[12] 马伟,冉多良,黄琼,等,猪繁殖与呼吸征病毒新疆株的分离鉴定[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81-84.
[13] 娄高明,杜伟贤,谢明权,等.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RT-PCR诊断方法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02,20(2):141-144.
[14] 孙见,冷雪,谭斌,武华,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6):24-2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篇4
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又称“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2 主要表现症状
2.1 母猪
临床常表现流产、食欲减退、缺乳、呼吸困难和全身皮肤及耳部蓝紫色。
2.2 哺乳仔猪
表现为流涕、打喷嚏、呼吸困难。
2.3 保育猪
3周龄时看似健康,6周龄时表现为流涕/打喷嚏/食欲减退,10周龄时表现为体况不良,继/并发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时常出现的脑膜炎、肺炎、败血症、关节炎等。
2.4 育成猪
肺炎、死亡发生率增加,生长速度慢。
2.5 治疗方案
全群连续口服热毒败(七清败毒颗粒)、呼益净(林可霉素可溶性粉)、褔红康(多西环素可溶性粉)5~7天,接着口服喘贝安(甘草颗粒)15天。
重症治疗:每头猪用普利清(银黄提取物注射液)配合褔红康(多西环素注射液)肌肉注射。
3 秋季猪呼吸道病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3.1 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的原因
3.1.1 秋季气候多变,干燥多风,气温逐渐或突然降低,易诱发猪只发病。
3.1.2 管理方面,饲养管理和环境应激因素往往被忽视。
猪群恶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直接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如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只混养在一起,猪舍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猪舍消毒卫生差、粪尿清除不及时、猪舍温差变化大、饲养单一、饲料不卫生、发霉,猪只营养不良以及其他降低猪抵抗力的因素等多种应激,都可成为猪呼吸道病暴发的原因。
3.1.3 生物安全措施缺乏
没有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消毒、隔离流于形式;
消毒药捡最便宜的买,平时不注意消毒,发病时突然猛增消毒频率;
猪场进出随便或拒绝他人进出,却放任自己或领导、朋友随便出入;
猪场建筑布局不考虑当地风向,不考虑兽医防疫,给疫病泛滥造成机会等。
3.1.4 防控措施不得力
平时不注意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保健,挤压预防保健费用,没有一个科学预防保健方案,发病时病急乱投医。
3.2 呼吸道综合征的综合防控措施
3.2.1 饲养管理方面,针对秋季猪呼吸道病我
3.2.1. 1 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和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们需要做到的防治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3.2.1. 2 杜绝饲喂发霉饲料和做好防霉脱霉工作。
3.2.1. 3 减少应激发生:注意猪舍通风,密度恰当,消毒和疫苗接种宜在温度适宜时进行。
3.2.1. 4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计划,并认真执行。
3.2.1. 5 做好消毒卫生工作:搞好猪场周围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杀灭环境中病原体。
3.2.1. 6 做好驱虫工作:每年公母猪3次和肉猪1~2次实行定期驱虫。
3.2.1. 7 控制猪和人员的流动:尽量实行自繁自养方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不要盲目从外场引猪。
3.2.1. 8 做好疫病诊断和治疗工作:及时发现病猪,及时处理疫情。
3.2.2 预防保健措施
3.2.2. 1 做好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的免疫接种工作,在免疫前后务必口服喘贝安(甘草颗粒),以确保免疫成功!
3.2.2. 2 母猪产前2周,40千克、仔猪,20千克,各驱虫一次;或全场每4~6个月驱虫一次。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篇5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它表现在母猪不能正常的怀孕,即使怀孕也不能顺利的产仔。有的母猪在不足月的情况下会产生流产的现象;有的仔猪在怀孕的初期就已经死在母猪的肚子里,生下来的时候,全身发黑,只有骨架和外皮,俗称木仍伊胎;有的仔猪虽然已经发育完整,却不能健康的活下来。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很多猪场都有发生,给农民朋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与防治。
片花: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很多,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与传染性两类。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生殖器官畸形、机能障碍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所导致;传染性繁殖障碍则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
我们先来看看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有哪几种。
先天性繁殖障碍
先天性繁殖障碍较为常见的是生殖器官畸形、发育不全,输卵管阻塞等等。
科学地选留后备母猪,对提高其生产、繁殖和性能,防止先天性繁殖障碍有很大的好处。
选留后备母猪时,应询查后备母猪的父母代生产成绩,无遗传缺陷,同胎至少九头以上,仔猪初重1.2—1.5公斤,乳头多且排列整齐,体形好的仔猪留作后备母猪。
除了仔猪选留时要询查系谱以外,在其生长过程中还要多次选留。70天左右时,选择毛疏而光,皮红而润且富有弹性,背腰平直,肢体健壮整齐,乳头粗大而突出,阴户发育良好的小猪留种;5月龄左右,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不肥不瘦,能够如期发情配种的种猪留种。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也是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原因之一。配种或分娩前后消毒不严格及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死胎滞留等因素,都会造成子宫内膜发炎。感染子宫炎后的母猪往往会因炎症推迟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妊娠后发生胚胎死亡、流产等,最终淘汰。在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中,胎衣不下是最常见的原因。
胎衣一般在胎儿产出后10-60分钟即可排出。产后2-3小时内未排出胎衣,或者只排出一部分的现象叫胎衣不下。饲养员在母猪生产完毕后,一定要检查胎衣的数目,胎衣的数量必须和所产仔猪数对起来。如果胎衣长时间不下或下不全,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或催产素注射液,一次注射10-50单位,能促使胎衣排出。营养性繁殖障碍
营养性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投喂的饲料不合适。有的农民朋友给怀孕母猪增加很多高能量的日粮,希望满足怀孕母猪的营养,其实,高能量日粮会使母猪过肥,特别是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在输卵管、子宫角与卵巢中沉积脂肪,导致肥胖性不育。但是,如果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过于不足,会导致母猪瘦弱,初情期延迟,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或形成卵泡囊肿。
因此,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搭配怀孕母猪的饲料,既满足所需的营养,又不让它长的过于肥胖。
以上,是我们为您介绍的非传染性繁殖障碍的原因,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传染性繁殖障碍有哪些因素。
猪瘟
猪瘟是我国养猪业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猪瘟病毒主要经由口腔或咽部组织侵入。怀孕母猪感染猪瘟后,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早产或产弱仔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蓝耳病,主要特征是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弱仔等。
猪细小病毒病
细小病毒病多感染在春夏季配种的头胎母猪,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也可通过交配传染,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母猪染病毒后产死胎或弱胎。蚊子是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所以夏季发病率最高,发病猪多在6月龄左右。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能在成猪中隐藏,成猪大多不发病,但母猪产下的仔猪部分或全部生活力低下,不吃奶或拱奶无力,震颤或站立不稳,哀鸣,有的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天死亡。
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爆发量大,还会在整个猪场蔓延,那么,传染性疾病的传染途径究竟有哪些呢?
采访:山东得利思集团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畜牧师 任相全 听了任老师的话,您该知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了吧,下面,我们再给您讲讲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片花: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措施
强化猪的科学饲养和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关键,不仅能提高猪的生产力,而且有利于防止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饲养工作做得好,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了解猪群现状,进行合理组群,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
在高温情况下,猪只以口喘气和体表蒸发散热为主,需要勤添饮水,加强通风,冲洗猪栏,促进猪体散热,与此同时,打开窗户和猪舍门,避免舍内温度过大,以防高温加剧热应激,公母猪交配应在早晚气温低,凉爽时进行;
在低温情况下,栏内多铺稻草或装电热板,防止冷应激,饲养喂时间应安排提前早饲、延后晚饲,增加夜饲,并做到猪不饮冰水。及
时清扫粪尿,排除污浊空气侵入,配种应在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暖和时候进行,容易受胎。
严把引种检疫关
引种隔离观察检疫,严防带毒种猪进入猪场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地在引种时应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严禁到疫场引种。引进后应在场外隔离观察检疫两周,并进行相关的监测,结果阴性、临床观察无症状出现,接种有关疫苗产生免疫力后,才可入场饲养。
严格的隔离和消毒
猪场须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粪便管理区彻底隔离,严禁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饲养员不得相互串舍,各栋猪舍的工具不得串舍使用。在猪场正门与生产区大门的出入口处均要设立消毒设备。每月两次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整个场区环境进行消毒,每周对各栋猪舍的内外走道进行喷洒消毒一次。在疫病易发季节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对各类猪舍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对于病死猪尸体须在指定的地点焚烧或深埋,粪便可用发酵法或堆积法消毒,污水可用漂白粉消毒。
防疫制度
猪患繁殖障碍症的主要病因是病原性因素。目前已知的病毒、细菌、衣原体、寄生虫有数十种,虽不可能全部列入免疫等程序中,但应把危害较重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伪狂犬病、蓝耳病和布氏杆菌病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的防治 篇6
1 流行病学症状及诊断
1.1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耐过猪。病猪通过呼吸道 (咳嗽, 打喷嚏) 消化道排泄物污染环境, 患病公猪的精液中也含有病毒。
传播途径:健康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 经呼吸道、消化道, 交配均可感染。猪场环境差, 卫生条件差, 饲养密度大, 气候恶劣, 促进本病的流行。健康猪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饲料, 饮水也可感染发病。仔猪死亡率高。成猪一般均可成活, 病猪从恢复期开始即可产生免疫力。但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不断向外界排毒。人工感染4~7天, 自然感染一般14天。
1.2 临床症状
母猪发病初期, 精神倦怠, 厌食, 发热, 妊娠后期发生早产, 死胎, 木乃伊胎, 及产病弱仔猪, 6周后可出现重新发情现象。造成母猪的不孕和产奶量下降, 少数母猪耳朵发紫皮下出现一过性血斑, 有的母猪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症状。
仔猪:早产仔猪在出生当时或几天内死亡, 大多数出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 肌肉震颤后肢麻痹, 共济失调, 打喷嚏, 嗜睡, 有的仔猪耳朵发紫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育肥猪:双眼肿胀, 结膜炎和腹泻, 并出现肺炎症状。
公猪:咳嗽, 喷嚏,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 性欲减弱, 精液质量下降, 射精量少。
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猪出现41℃以上的持续高热, 发病猪不分年龄段均出现急性死亡。仔猪出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发病率可达100%, 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烧、厌食或不食。耳部、口鼻部、后躯及股内侧皮肤发红, 淤血、出血斑、丘疹, 眼结膜炎。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状, 后躯无力, 不能站立或摇摆、圆圈运动、抽搐等神经症状, 部分发病猪呈顽固性腹泻。
1.3 剖检病变和诊断
剖检病变:见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
诊断:根据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 新生仔猪死亡率高, 以及临床症状和间质性肺炎可做出初步诊断。
2 蓝耳病的防治
2.1 加强引入生猪的检疫
无蓝耳病地区, 需要引进种猪时, 必须经过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审批。从无蓝耳病猪场引种。并对引进种猪进行检疫监测, 合格后方可引进。
2.2 加强监测和防控知识普及工作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国家的一类疫病, 发生后必须及时上报, 蓝耳病是新发生的传染病, 必须搞好村级兽医和养殖户的技术培训, 让养殖户和村兽医知晓蓝耳病的临床特征。才能及时的报告疫情, 也才能“早、快、严、小”的控制蓝耳病疫情。
2.3 搞好种公猪免疫, 推广人工授精
蓝耳病能通过交配而感染, 本交最容易造成种公猪受到患病母猪的感染, 公猪感染后, 通过交配, 能使更多的母猪感染, 疫病散布的面更广, 人工授精就避免了公猪受患病母猪感染, 人工授精, 对控制蓝耳病意义重大。
2.4 加强疾病的免疫工作
2.4.1 蓝耳病灭活苗免疫
母猪:配种前21~28天, 每头肌注4ml油苗, 20天后再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
仔猪:14~21日龄, 每头肌注2ml/头。
种公猪:种公猪使用前3个月肌注4ml/头。20天后加强免疫一次, 以后每间隔半年一次。
2.4.2 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免疫
仔猪断奶前后, 母猪配种前每头肌注1头份。4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综合防治 篇7
1病原学特性和流行特点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 尼多病毒目, 为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二十面体对称。由于以Lelystade株为代表的欧洲型毒株和以ATTG-VR-2332株为代表的美洲毒株在基因组成和结构蛋白的抗原性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 故又将PRRS分为A亚群 (欧洲型) 和B亚群 (美洲型) 。我国分离的以GHLa株为代表的十几株PRRSV经鉴定均为美洲型。PRRSV对有机溶剂比较敏感, 在-20℃~-70℃下可长期存活, 但在加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条件下很容易被杀死。PRRS病毒具有遗传多样性, 因而感染症状不尽相同。
PRRS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新引进已感染而排毒的猪与本场原有猪之间的接触传染。感染猪主要经口鼻分泌物排出病毒, 也能经粪尿排出。PRRS病毒可存在感染猪的某些部位。以前感染了PRRS病毒的猪能传播PRRS。感染的公猪能通过交配传播给母猪。PRRS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 野生动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在冬天污染过的设备可引起传播。
2临床症状
2.1母猪 发病时,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嗜睡、厌食甚至呕吐。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 流产率约为0.5%~4%, 死胎率为正常的2~4倍, 死亡率达20%以上, 弱胎数增加, 导致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升高;木乃伊比率达到15%~20%;严重的发生死亡。
2.2种公猪 感染PRRS病毒后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 常不表现其他临床症状。但公猪感染PRRS病毒后的一段时间内, 其精液中有病毒排出, 平均为35d, 最长达92d。
2.3早产乳猪 脐带肿大、出血, 产后24h内死亡。小猪表现为呼吸加速, 有时呈腹式呼吸, 厌食、发热、精神倦怠, 部分猪耳朵等部位紫红, 比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时的病状要重得多。耐过猪生产缓慢, 需要3周才能逐渐恢复。
2.4育肥猪与成年猪 发病症状相似, 表现为体温升高、厌食、精神沉郁, 咳嗽, 常因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导致死亡。与仔猪相比, 育肥猪的症状相对较轻。
3病理变化
成年猪通常很少出现病理变化, 但生长猪, 尤其是未断奶的仔猪常出现典型的肺出血瘀血病变, 在母猪群, 流产胎儿和木乃伊一般不适于诊断PRRS。通常, 出现呼吸症状的早期仔猪的组织包括肺是检查PRRS病变最好的样本。
4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剖检肺脏的典型病变一般是可作出临床诊断, 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查。PRRS病毒可从表现PRRS症状的早期仔猪的血液、肺或扁桃体中分离。有时可在发病早期的母猪血液或组织中分离, 3~4日龄的弱、病猪是最好的样品, 死胎或弱胎的同胞的血液样品也可用于分离病毒。
间接证据-检测PRRS抗体。这种方法速度快, 费用低, 并且只要采集血样就行, 检测抗体可了解过去是否患PRRS。但必须多次采样检测。有2种常用的PRRS抗体监测法, 即ELISA试验和IFA试验。这种试验很精确, 一般分为阳性和阴性, 有些实验室则分为阳性、阴性和可疑。也可用PCR法检测公猪精液中的PRRS病毒。
5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关键在于预防。实际防治的措施取决于:猪群是否感染PRRS病毒;生产单元的类型是:纯种、后备猪或商品猪;管理方式:猪群规模和耐风险性;设备条件。
5.1详细了解引入猪猪场PRRS情况, 一定不要从发病猪场中购进种猪, 确保购进的猪在到达及隔离结束时都为阴性。
5.2做好引种时的检疫工作。详细了解其在原猪场的免疫接种情况, 引进的猪要严格隔离和观察60d, 并多次检测PRRS抗体。
5.3对欲购进的公猪或精液与本场进行比较, 对PRRS阴性的猪场, 则只能从PRRS阴性的猪场中购进PRRS阴性的猪场中购进PRRS阴性公猪或精液。
5.4严格执行“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制度。对所有猪群尤其是保育和生产肥育猪应采取全进全出制。
5.5明确免疫目的, 制定免疫制度。免疫注射对已感染PRRS病毒的猪只能减轻临床症状, 但不能根除。免疫注射对正在患PRRS的猪群和风险性高的猪群是有效的。免疫注射并不能保证100%不发病, 因而不能完全依赖免疫注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免疫制度。
一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诊治 篇8
1 病例概况
2007年4月, 东台的一养猪场内有一批仔猪 (60头) 出现不同程度的高热, 呼吸困难, 四肢下端、腹下、颈、尾、耳朵皮肤出现发紫等症状, 发病后对病猪采用了一些常规药物治疗但都没有见效, 并且陆续有猪慢慢衰竭而死。经过问诊, 该猪场未接种过PRRS疫苗。
2 剖检病变
对已死的3头仔猪进行剖检, 观察各主要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划开腹部皮肤, 发现乳头深部发黑。肺肿大, 表面有大量片状坏死区域, 肺门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肝肿大、胆囊充盈。脾肿大、呈暗红色, 边缘处有梗死灶。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肾脏肿大, 表面呈灰白色且有大量针尖状出血点。血液呈暗红色, 较粘稠。3头仔猪具体病理变化见表1。
3 实验室诊断
3.1 样品采集
从病死猪身上采集了3份病料, 分别为3头猪的肝脏、肺脏和淋巴结。
3.2 送检
由于条件有限, 将采集的病料送到东台市兽医院, 东台市兽医院将病料送至上一级兽医机构进行实验室诊断。该次实验诊断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
3.3 实验结果
经江苏省畜牧兽医站实验室进行的RT-PCR病毒检测, 确诊此病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PRRSV) 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4 治疗措施及效果
由于目前该病尚物有效药物治疗, 所以对已发病的猪采取淘汰措施, 未发病的仔猪立即进行了疫苗注射, 疫苗为蓝耳灭活油苗, 按1m L/头的剂量注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原粉1 000~2000g/t, 连喂5~7d, 在饮水中加入“麻杏石甘散” (济南三峰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按100g兑水100Kg, 连饮5~7d。在进行药物防治的同时也对猪场进行的严格的消毒, 苛性钠, 按3%~5%的浓度配制、0.5%过氧乙酸、4%甲醛溶液3种消毒药, 每周3次交替使用进行了消毒。由于及早发现, 处理, 对未发病的猪进行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该病在猪场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未发病的仔猪没有再次出现该病。
5 小结与讨论
结合这批仔猪的发病症状、解剖特点以及实验室的诊断, 确定这是一起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PRRSV) 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由于该病目前还无特效药治疗且病猪的死亡率高, 猪场对这批发病的猪进行的淘汰, 将这批仔猪焚烧深埋, 猪场内进行彻底的消毒。未发病的仔猪立即进行疫苗注射, 使该病在猪场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篇9
1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蓝耳病) 的诊断要点
PRRS病毒感染后, 会出现很多临床症状, 但是由于继发感染的病例常常较严重而复杂, 因此确切描述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的临床症状非常困难。此外, 发病猪的表现还因饲养管理、机体免疫状况、病毒毒株和毒力的强弱等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仅对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感染后的典型症状给予论述, 为基层疾病诊断提供借鉴。
1.1 种母猪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废绝, 嗜睡, 运动减少或停止, 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常取侧卧姿势, 咳嗽,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间情期延长和不孕。怀孕母猪早产, 后期流产, 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 有的产后无乳。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以及轻瘫等, 产后l周内仔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 (40~80%) 。少数母猪表现暂时性的体温升高 (39.6~40℃) 、产后无乳、胎衣停止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少数猪表现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及口部青紫发绀, 故称蓝耳病, 这种症状的病猪仅占5%左右, 而且这种发绀只存在数小时或数天。在个别罕见病例中, 还可出现四肢坏死。
1.2 种公猪临床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不是很高, 大约在2~10%之间, 临床表现为厌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日渐消瘦、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逐渐降低。在感染后的三周之后, 种公猪可通过精液排毒。由此, 无论是对种群的提供还是对于商品猪的饲养, 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少数公猪还会出现双耳或者是体表发绀等症状。
1.3 仔猪临床症状
仔猪主要表现为体温骤升到40℃之上, 呼吸困难, 有时呈腹式呼吸, 食欲减退甚至是废绝, 腹泻, 离群独处或相互拥挤在一起;被毛粗乱、肌肉震额, 共济失调, 有的发病仔猪肢体呈“八字形”呆立。后躯瘫波, 逐渐消瘦, 眼睑水肿;有的仔猪口鼻奇痒, 常用鼻盘、口端摩擦猪舍内壁栏、且有分泌物;少数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死亡率可达到80%以上、甚至100%。耐过仔猪生长比较缓慢, 易继发其他疾病。
1.4 育肥猪症状
育肥猪对这种疾病的感染性较差, 感染后多出现出轻度症状, 呈现一过性厌食和轻度的呼吸困难。少数病例表现为咳嗽、双耳背侧、边缘, 腹部及其尾部皮肤有一过性的深紫色或者是斑点, 并容易激发其他感染性疾病。
2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蓝耳病) 的防治方案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病毒持久性长、可通过空气传播等特点, 而对于这种疾病目前尚没有有效免疫疫苗, 所以临床控制比较困难, 一旦在集约化养殖舍内有疫情出现, 将其扑灭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由此, 对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的防治, 应该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进行。
2.1 疾病预防措施。
2.1.1 坚持自繁自养
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稳定的种猪群, 不要轻易自外引进种猪。必须要引种时, 应该详细调查引种区疫情状况, 确定无疫病时方可引入。引进工作开展中, 要对引进种猪进行必要的血清学检查, 确定为阴性猪时方可引入, 坚决不要引进阳性带病毒的猪只。种猪引进之后不要立即混入大群饲养, 可隔离饲养4~5周时间, 做好疾病检疫检测工作, 确定健康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2.1.2 实施科学的疾病免疫程序
这些年来, 围绕着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是否应该进行疫苗免疫接种、采用什么样的疫苗免疫、什么时候免疫等等问题, 专家和学者是各执一词, 始终困扰着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由此, 不少养猪场对疫苗免疫的问题也在观望之中。虽然, 现阶段政府对于这种疾病是采用强制免疫的措施, 但是基层实施多是敷衍了事。
为了端正大众对防控PRRS的认识, 本文对业内专家学者防控的一些观点和建议进行了汇总, 以供参考。
第一,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仍然是猪场头号杀手, 近些年, 这种疾病混合感染者居多, 单一感染者日趋减少。
第二, 在国内的大多数养猪舍内都存在这种病毒, 随时随地都有爆发疫病的可能。
第三,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预防最主要的措施仍然是疫苗免疫接种, 但是常用的死苗已经被弃用, 没有预防的价值, 现在较为大面积推广的为活苗, 其预防效果较好。
第四, 对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感染猪场, 最好是使用一种疫苗免疫, 不要交叉免疫。世界上较为认可的“驯化病毒”防治办法, 就是允许一种毒株在猪体内占主导, 进而使其余毒株处于弱势, 难以繁殖, 可有效刺激猪体产生免疫抗体。
第五, 当下, 国内某大学研制的蓝克清疫苗防治效果较好, 用于免疫效果较好, 可很好的起到净化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的作用。
综合上述观点, 结合着作者防治经验, 建议在今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的疾病防治过程中, 仍然要坚持使用疫苗免疫接种进行疾病预防, 同时, 每个猪场要尽量使用一种免疫疫苗, 不要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免疫疫苗。可采用国内某大学研制的蓝克清疫苗, 有研究表明此疫苗用于临床免疫效果较好。
2.1.3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 建立健全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 定期清扫, 合理开展消毒工作, 保证舍内用具及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这样一方面可防治外来病毒的侵蚀, 另一方面清洁卫生的环境可将养殖舍内病原微生物含量降低到最低,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感染PRRS病毒的几率。其次, 保证饲喂水平和质量, 尤其是在被感染的猪场, 应该合理规划, 保证用好料, 确保猪只体质健康, 提高其疾病抵抗能力, 有效减低感染的可能性。最后, 加强疾病监测力度。定期对猪舍内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 了解PRRS病毒在猪场内的活动情况。通常情况下, 要保证每个季度开展一次疾病检测工作, 对于取样样本要进行仔细的抗体检测。如果四次检测抗体阳性率没有变化, 则可以断定这种疾病在养殖猪场内是稳定的。相反, 如果出现升高迹象, 则说明日常饲养管理存在漏洞, 应该立即进行整改。
2.2 疾病治疗措施
对于典型性病症病患猪, 临床治疗应该本着“缓解病症”、“控制继发病”的原则进行。在实际治疗工作的开展中, 应该针对不同日龄阶段的猪有针对性的治疗。
2.2.1 对于种猪、仔猪的治疗措施
对于PRRS病毒上没有有效治疗疗法, 但是却可已通过破坏此病毒的巨噬细胞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 由此, 在染病早期非常有必要进行预防性的治疗措施。可采用抗生素缓解治疗的方法, 必要时可先在患病猪饮水中加入适量药物, 然后再在 (下转第131页) 喂养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药物。持续治疗3~4周, 对于降低继发细菌的感染效果较好。
2.2.2 对于断奶、生长猪的治疗
PRRS病毒侵入后可迅速导致进行发病经过, 一般之后的6~8周为发病高危期, 这个时候可使用抗生素, 或是饮水治疗, 或者是投食饲料, 最好是猪头注射治疗。对于继发性疾病的控制, 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四环素、磺胺三甲氧苄氨嘧啶, 也可用合成的青霉素;如果出现继发性肺炎, 可使用林可霉素治疗;如果继发放线杆菌胸膜肺炎, 可对病患猪使用头孢噻呋进行治疗。
2.2.3 对于母猪治疗措施
母猪中出现急性发病, 可立即使用金霉素或者是土霉素治疗, 可在饲料中按照每吨500g的剂量添加, 一般治疗4周, 有良效。如果母猪伴随有厌食症状出现, 可注射长效青霉素或者是土霉素治疗, 或者是通过饮水治疗的方法进行。母猪在分娩时可使用长效抗生素, 比如土霉素或者是半合成青霉素。或者是将抗生素预混剂洒在饲料表面, 让母猪自由采食。
2.2.4 加强患病期的饲养管理
加强病患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减少经济损失的效果也是较为明显的。要保证幼崽有足够的初乳补充, 同时, 补充足量的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在疾病流行期间, 要让更多的小母猪配种, 弥补生产率的降低。仔猪推迟补铁、闭犬齿、阉割及断尾时间, 减少应激;推迟母猪配种时间;病公猪的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 要加强人工授精操作, 采取病后康复母猪血清给哺乳仔猪注射;因患病母猪所产仔猪带毒, 在发病期内不要搞交叉寄养, 以免相互传染。
3 结论
综上所述, PRRS病毒感染之后, 由于地方饲养管理水平不同、机体免疫状况差异、病毒毒株和毒力的强弱等因素的影响, 病患猪会表现出较为复杂的临床症状。本文所介绍的不同发育阶段猪的临床症状极具代表性, 可根据这些典型特征有区别性地诊断。此外,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病毒持久性长、可通过空气传播等特点, 目前这种疾病尚没有有效的免疫疫苗, 所以临床控制比较困难。由此, 防治方案的重点应该在于本着“重防于治”的理念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涛, 兰玲, 吾娜尔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J].新疆畜牧业, 2007, (2) :33-34.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的诊断与防治 篇10
1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为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又称莱利斯塔病毒, 病毒粒子呈卵圆形, 直径为50~64nm, 有囊膜, 20面体对称, 为单股RNA病毒。现已证明, 欧洲和美国分离的毒株虽然在形态和理化性状上相似, 但用单克隆抗体进行血清学试验和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时, 发现它们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为A、B两个亚群:A亚群为欧洲原型;B亚群为美国原型。本病度对寒冷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但对高温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较弱。例如, 病毒在-70℃可保存18个月, 4℃保存1个月, 37℃48h, 56℃45min则完全丧失感染力;对乙醚和氯仿敏感。
2 病理特征
2.1 全身病变
耳尖、四肢末端、尾巴、乳头和阴户等部位的皮肤呈蓝紫色;病程稍长者, 可见整个耳朵、颌下、四肢及胸腹下均呈现紫色, 耳壳等部位的表皮有水泡、破溃或结痂, 头部水肿, 胸腔、腹腔有积水。
2.2 特征性病变
肺脏, 主要以间质性肺炎为特点。眼观, 肺脏膨满, 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点状出血, 尖叶和心叶部有灶状肺泡性肺气肿并见瘀斑, 肋膈面间质增宽、水肿, 有红褐色瘀斑和实变区。肺切面上见血管断端有凝固不全的血液, 支气管断端有少量含泡沫的液体。镜检, 肺组织以多中心性间质肺炎为特点。病初, 炎灶内浸润多量巨噬细胞和小淋巴细胞, 肺泡上皮和受累的支气管上皮脱落, 肺泡膈的增生变化较轻, 形成卡他性肺炎的变化;很快, 肺泡隔中的结缔组织明显增生, 淋巴细胞浸润, 肺泡隔增厚, 肺泡腔变小或消失, 被增生的结缔组织所取代, 形成典型的间质性肺炎变化。
2.3 其他器官的病变
(1) 小血管通透性增大或发生纤维素性坏死而引起的水肿; (2) 继发性感染的有关病变, 如继发霍乱沙门氏菌感染时, 可见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继发多杀性巴氏杆菌时, 则肺脏病变加重, 常伴发有纤维性肺炎病变;继发链球菌病或伪狂犬病时, 则还出现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或非化脓性脑炎等变化。
3 症状诊断
3.1 母猪
染病后, 初期出现厌食、体温升高、呼吸急促、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少部分感染猪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 并以耳尖发绀最为常见, 个别母猪腹泻, 后期则出现四肢瘫痪等症状, 一般持续1~3周, 最后可能因为衰竭而死亡。怀孕前期的母猪流产, 怀孕中期的母猪出现死胎、木乃伊胎, 或者产下弱胎、畸形胎, 哺乳母猪产后无乳, 乳猪多被饿死。
3.2 生长肥育猪和断奶仔猪
染病后, 主要表现为厌食、嗜睡、咳嗽、呼吸困难, 有些猪双眼肿胀, 出现结膜炎和腹泻, 有些断奶仔猪表现下痢、关节炎、耳朵变红、皮肤有斑点。病猪常因继发感染胸膜炎、链球菌病、喘气病而致死。如果不发生继发感染, 生长肥育猪可以康复。
3.4 哺乳期仔猪
染病后, 多表现为被毛粗乱、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气喘或耳朵发绀, 有的有出血倾向, 皮下有斑块, 出现关节炎、败血症等症状, 死亡率高达60%。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加, 高峰期一般持续8~12周, 而胚胎期感染病毒的, 多在出生时即死亡或生后数天死亡, 死亡率高达100%。
4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药。多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并发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可用中药: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金银花、茵陈、虎仗、贯众各30g, 煎汁或研细末拌少量饲料给仔猪和育肥猪内服, 对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有一定作用。
5 预防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猪的抗病力等综合措施。
5.1 清除传染源
对有病或带毒母猪应淘汰;对感染而康复的仔猪, 应专圈饲养, 肥育出栏厚圈舍及用具应彻底消毒, 间隔1~2个月再使用;对已感染本病的种公猪应坚决淘汰。
5.2 切断传播途径
设立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 定时消毒, 并且不留消毒盲区。猪舍应通风良好, 经常喷雾、消毒, 防止本病的空气传播。
5.3 免疫、加强营养提高猪的抗病力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推荐阅读:
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05-28
猪繁殖障碍综合病06-07
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08-13
猪呼吸道综合症防治06-01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12-02
猪呼吸道病综合症防治09-12
猪呼吸道综合征防制07-15
猪繁殖性能09-02
猪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09-29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控策略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