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障碍的防制

2024-08-27

猪繁殖障碍的防制(精选4篇)

猪繁殖障碍的防制 篇1

1种公猪繁殖障碍

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 并要注意搞好以下技术管理: (1) 及时淘汰隐丸发育不全、精液品质不良 (精子畸形和死精) 等先天性繁殖障碍的公猪。 (2) 保证种公猪喂湿拌全价配合料 (约2.5~3kg/d) , 供足清洁饮水。夏季要加喂青饲料, 并要常年不断青, 冬季加喂块根、块茎饲料或青贮饲料;配种负担重时, 每天加喂2~4熟鸡蛋。 (3) 种公猪最少运动1h/d, 夏季宜在早晨和傍晚, 每周刷拭公猪皮肤2次, 建立种公猪喂饲、运动、配种、刷拭、精液品质检查等科学管理制度, 落实专职人员执行、监察。要使种公猪终保持蹄子和骨肉坚实, 精力充沛, 性欲旺盛, 防止过肥或过瘦、自淫恶癖的发生。配种地点应远离公猪。 (4) 选用下列方法治疗:1丙酸丸素 (丙酸丸酮) 注射液0.1g/次, 肌肉注射, 隔日1次, 连用2~3次。2甲基丸素 (甲基丸酮) 0.3g/次, 内服日量, 隔日1次, 连用2~3d。 (5) 对种公猪阴囊发生红肿热痛、食欲降低和体温40℃以上时, 应用冰冷敷;或用氧哌嗪青霉素 (哌氨青霉素) 2~4g/次, 肌肉注射, 3次/d, 连用3~5d。

2种母猪每繁殖障碍

注意搞好以下管理: (1) 首先要选好猪种, 并要避免近亲交配。否则, 不仅使后代的生产性能下降, 而且使繁殖性能下降, 后代的生命力减弱, 生后1~2d死亡, 或产生死胎、畸形 (关节弯曲、多发性腱挛缩、后躯麻痹、无腿、肛门闭锁、增生性皮炎、少笔症、脐疝、阴囊疝、隐睾、两性畸形、脑积水等) 。淘汰具有隐性遗传疾病的种猪。 (2) 做好母猪配种前驱虫和注射疫苗。尤其是青年母猪必须做到。 (3) 合理喂养怀孕母猪, 维持种用膘性, 防止过肥或过瘦, 保证全价的配合日粮, 防止饲料中毒 (如发毒的谷类、麸皮、未经脱毒的棉籽饼、马铃薯茎叶和含有农药残毒的饲料;酸性过大青贮、粉浆和粉渣、以及酒糟等) 。并要防止怀孕母猪互相拥挤、咬架、滑倒、惊吓和追赶等机械撞伤。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防制措施 篇2

引起母猪一系列疾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母猪如何控制繁殖障碍疾病的方法进行阐述,希望广大养殖朋友认识到母猪的重要性,发展规模养殖,要从关爱母猪开始。

1 细小病毒病

1.1 病原

由猪细小病毒引起初产母猪胚胎和胎儿感染及死亡,而母猪本身不显症状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

1.2 主要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可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症状。在怀孕30-50d之间感染时,主要是产木乃伊胎。怀孕50-60d花乱坠感染时多出现死产。怀孕7Od感染的母猪则常出现流产症状。

1.3 综合防制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杜绝引进病猪和带毒猪;加强预防性卫生措施,改善猪场环境,彻底消毒,限制人、猪的流动。严格执行消毒规程,用卫康进行消毒。后备母猪在计划配种前30d注射细小病毒灭活苗,半个月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2 乙脑

2.1 病原

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2.2 主要临床症状

其特征表现母猪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液流经胎盘侵入胎儿致使胎儿发病,发生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受感染的猪,在同一胎里仔猪的大小及病变上有很大差别,有的胎儿可正常发育,但在分娩过程死亡或产弱仔或产后死亡,发育不正常呈各种木乃伊的情况,分娩时多数超过预产期。早产仔猪多为死胎,大小不一呈黑褐色,小的干缩而硬固,中等大的呈茶褐色,皮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发育到正常大小的死胎,头部肿大,脑水肿,皮下弥漫性水肿、腹水,肌肉呈熟肉样变。

2.3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卫生的清理,保持猪舍的通风和清洁。设立防蚊网,尽量减少蚊蝇的滋生,定期进行消毒。做好猪乙脑免疫计划,可选用猪乙型脑炎油乳剂灭疫苗,于配种前或每年蚊子出现前一个月接种,青年公、母猪注射2次,每次间隔15d,母猪及成年公猪每年注射1次。

3 伪狂犬病

3.1 病原

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为发热、奇痒,脑脊髓炎,流产,死胎等症状。

3.2 主要临床特征:

母猪多为隐性感染,有时出现厌食、便秘、震颤、惊厥,视觉消失或结膜炎,表现为分娩延迟或提前产死胎、木乃伊胎或流产,产下的新生仔猪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等,新生仔猪有神经症状,角弓反张,间歇性抽搐等。出现神经症状的仔猪几乎100%死亡,发病仔猪挺过后往往出现发育不良或成为僵猪。20日龄以上的仔猪到断奶后小猪症状轻微,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15日龄以内的仔猪。4月龄左右的猪,发病后只有轻微症状,有数日的轻热、呼吸困难等,有的呈犬坐姿势,有时呕吐和腹泻。

3.3 综合预防措施

严格检疫,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注射疫苗,不可做种用;猪场要进行定期严格的消毒措施,可选用北京大北农的卫康1∶100即可杀灭伪狂犬病毒。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经产母猪在产前25-30d注射基因缺失苗(大北农生产的伪狂静),育肥猪或断奶猪也应在2-4月龄时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也可以在饲料里加入中草药制剂瑞特奇,连续用药半个月,以提高猪体的免疫力。

4 蓝耳病

4.1 病原

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以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死产为主的一系列繁殖障碍。

4.2 主要特征

怀孕后期母猪和1月龄左右的仔猪最易感染。妊娠母猪多见于怀孕100d以后,突然发病,咳嗽、高热、厌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预产期推迟。体温在40℃以上,前期腹泻,逐渐消瘦,后期脱水便秘,被毛粗乱,耳朵发蓝,恢复后的母猪发情期明显延长;仔猪发病,对各种刺激敏感,后肢常呈交叉状,外翻腿、站立不稳,肌肉震颤,喜卧地。生后2-3d多发生腹泻,主要出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气喘,耳尖发绀变蓝,漫及全耳;腹部、大腿内侧皮下充血,呈深红色,甚至体温下降,衰竭而死。

4.3 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性的防疫措施及疫苗免疫是控制和减少蓝耳病发病的有效途径。加强检疫,严格消毒,可选用北京大北农的卫康1∶700即可杀灭蓝耳病毒。全进全出,彻底隔离。定期注射疫苗,后备母猪于配种前2-3周肌肉注射疫苗2ml/头;3-4周仔猪肌肉注射1ml/头。保健预防可以每月连续使用1周呼肠舒。

5 猪瘟

5.1 病原

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 流行广泛, 发病率、死亡率高, 危害极大。

5.2 主要临床特征

母猪主要是繁殖障碍型猪瘟。本身虽呈隐性感染, 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能通过垂直传播危害下一代, 导致胚胎死亡或仔猪的成活率下降。带毒的母猪,其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 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仔猪出生后表现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 皮肤出现出血斑块, 皮下水肿等症状。病仔猪常在2-30d内死亡, 致死率很高。初步实验证明:在不同窝之间可发生猪瘟病毒水平传播并引起感染猪死亡,发病死亡率的高低, 与带毒母猪的多寡及毒力有关。

5.3 综合防制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做好仔猪、肥育猪的免疫工作。定期检测,及时淘汰带毒母猪。严格消毒,可选用北京大北农的卫康1∶150即可杀灭猪瘟病毒。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注射猪瘟弱毒6头份疫苗;经产母猪在产后20d左右注射猪瘟弱毒疫苗8-10头份或者大北农的脾淋苗2头份。

6 圆环病毒(PVC-2)

6.1 病原

猪圆环病毒病是指以PCV-2型圆环病毒为主要病原、单独或继发(混合)感染其它致病微生物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主要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肠炎等。母猪应重点注意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先天性震颤。

6.2 症状

圆环病毒虽然对母猪本身没有多大影响,但却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垂直感染出生的乳猪,出现先天性震颤(抖抖病),表现为出生后第一周,严重的震颤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震颤为双侧,影响骨骼肌肉,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如声音或温度刺激,有的在整个生长和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而且还可以引起仔猪断奶后仔猪出现多系统衰弱综合症。表现为渐进性体重减轻和被毛粗乱,常伴有呼吸道症状、皮肤苍白或黄疸,还见到腹泻、皮炎、淋巴结肿胀、肾衰竭和胃溃疡。感染猪经过一定时间渐渐地衰弱,皮肤失去血色而变得苍白,淋巴结肿大。通常情况下并发黄疸,逐渐加重,生长发育停滞,在一些特殊的病例中,可以看到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如下痢、胃溃疡等。断奶仔猪的发病率因场而异。病猪死亡率常为7%或更高。该病从6周龄开始,到18周龄为止,特别是8-12周龄的猪发病很多。

6.3 综合防制措施

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病因及防制 篇3

1病因分析

一是从生猪的病毒性疫病来看, 其危害是导致猪出现伪狂犬病、乙脑、细小病毒病、圆环病心肌炎病等;二是从生猪的细菌性的疫病来看, 且以多种病毒性疫病与细菌性疫病的混合感染导致猪繁殖障碍性疫病; 三是生猪的寄生性疫病来看, 主要是猪冠尾线虫和猪弓形体病; 四是从生猪的中毒性疫病来看, 主要是饲料发霉中毒以及酒糟、马铃薯和菜籽饼等中毒, 而且经常出现, 轻则影响其生长, 重则出现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重则导致其出现死亡[1]。

2防治措施

上述我们对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病因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对其的防治, 就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 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猪繁殖障碍性的传染病。其中, 强制免疫主要包括口蹄疫、猪繁殖综合症、猪瘟, 必须免疫的主要为猪伪狂犬病、猪乙脑炎、 猪细小病毒病、 猪链球菌病等。 要求免疫密度为100%, 免疫抗体的合格率大于70%, 并对免疫流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确定, 并结合所在地疫病的流行类型和特征, 以及猪场生产特点和疫苗特点, 分析疫苗病原抗体和母源抗体的生长规律, 对预防接种的次数进行合理的制定, 对其剂量和时间间隔也要合理的确定, 从而更好地结合监测结果对免疫流程进行合理的确定[2]。

2.2 强化疫病监测

为了更好地对猪繁殖障碍性疫病进行免疫和防治, 就必须强化疫病监测工作。 规模化猪场必须定期对抗体进行监测, 并制定具体的防疫措施, 尽可能地对疫病防治计划进行优化, 对隐性感染猪和亚临床感染猪及时消除和淘汰。 在抗体监测的基础上掌握猪群所处的免疫状态和母源抗体水平, 从而确定最佳的免疫时间和免疫流程。 如监测到需要多次免疫且没有形成抗体的情况, 那么就应对其是否为猪繁殖障碍性的母猪进行确定, 若是就应将其淘汰。

2.3 强化卫生消毒

强化卫生消毒, 将猪体和猪场周边的病原体消除或杀灭, 从而更好地提高疫病的防治效果。 尤其是规模化的养猪场, 由于疫病传播的因素较多, 必须在猪场的大门处设置消毒池, 并配备消毒车间, 定期进行高压冲洗和消毒, 严防存在死角, 而消毒液则应结合实际需要来确定。

2.4 定期进行驱蚊、驱虫和灭鼠等

定期进行驱蚊、驱虫和灭鼠等, 才能及时将疫病的传播方式切断。

2.5 强化饲养管理

由于饲养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动物疫病的防治成效, 所以我们必须强化饲养管理工作, 确保良好的通风、舍内干净和干燥, 并对其营养供给方案进行合理的确定, 尽可能地为猪群营造良好的环境, 以确保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3]。

3总结

对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病因及防治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必须结合其病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才能促进猪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摘要:养猪场的集约化水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体现出来, 但是猪的繁殖障碍性疫病往往由于防治不当而导致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就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病因,防治

参考文献

[1]李果夫.繁殖障碍性疫病在猪养殖中的诊断和防治.养殖与饲料, 2015 (03) :30-31.

[2]陈大权, 庞金兰, 丁厚辉, 等.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病因及防治.湖北畜牧兽医, 2009 (07) :30-31.

猪繁殖障碍的防制 篇4

病毒性病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原因, 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猪肠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猪巨细胞病毒等, 目前危害最大的是: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等6种。

定期进行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猪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 猪场的生产特点, 猪的日龄, 各种疫苗的特性, 母源和苗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合理制定预防接种次数、剂量、时间间隔等,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对种猪场和规模化猪场, 强制免疫的有口蹄疫、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必须免疫的有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等。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100%, 免疫抗体有效合格率均在70%以上。

上一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下一篇:财务总监职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