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系统疾病

2024-07-17

繁殖系统疾病(共4篇)

繁殖系统疾病 篇1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由散养向规模化转变!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规模化猪场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繁殖障碍性疫病发病率达!"#!$"#!平均%"#以上!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繁殖障碍的病因

!"!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原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猪肠道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猪巨细胞病毒等!目前危害最大的是$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等&种"

!"#单独细菌性繁殖障碍发生较少

主要包括布鲁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衣原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单独一种病因引导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较少发生!最为常见的是猪附红细胞体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李氏杆菌和猪钩端螺旋体病少见"

最为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往往在疫病的后期出现!导致种母猪死亡率增加!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部分链球菌感染发生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之后!因此单纯预防链球菌其效果会是时好时坏"其实很多疫病要有效地得到控制!必须首先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寄生虫性繁殖障碍性疾病很少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寄生虫病有猪弓形体病和猪冠尾线虫病"猪弓形体病主要发生在散养猪较多的地区!因为弓形虫的发育必须在终末宿主%猫科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规模化猪场禁止养猫等动物"

!"%中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时有发生

中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霉饲料中毒!酒糟中毒!马铃薯中毒!菜子饼中毒!棉籽饼中毒!硒中毒等"其中霉饲料中毒主要由赤霉菌中毒#青霉菌素中毒和黄曲霉素中毒引起"这些病时有发生!特别是潮湿地区的玉米和谷物易发霉!在霉变不严重时!不易引起足够重视!长期饲喂轻则引起减食!生长缓慢!重则引起繁殖障碍!发病死亡"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性繁殖障碍偶有发生

维生素不足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包括维生素’缺乏#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 (!缺乏!泛酸缺乏’#维生素) 缺乏和维生素*缺乏等病"

钙磷和微量元素不足引起的繁殖障碍包括钙磷缺乏症#锌缺乏症#锰缺乏症#碘缺乏症及铁缺乏症等"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和发病特点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流行和发病特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传染性疫病是繁殖障碍疾病中最大的威胁

集约化规模化猪场饲养量大!密度较高!周转频繁!一旦疫病传入!就可能很快波及全群!引起全群暴发流行!经济损失巨大"规模化猪场!传染性疾病约占猪疫病的+, #!传染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约占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此!防制猪的传染性疫病既是控制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内容!也是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的重点"

#"#新的疫病不断出现!老的疫病又以新的形式出现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各地区及国际间的种猪和商品猪的流通增多"由于缺乏有效检测手段!因此为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条件"!"世纪-"年代以来就新发现了."多种传染病!包括传染性接触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菌炎等!这&种猪病中有%种可以引起繁殖障碍性疾病"这些新病的发出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与此同时!一些原已控制的疫病!以新的形式出现!如猪瘟表现为非典型和繁殖障碍型等"一些老的疫病重新抬头!如链球菌病#弓形体病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猪群发病往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相互协同造成的!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已普遍存在"在多病原混合感染中!主要有以下几类#

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型!猪瘟与猪伪狂犬病!猪瘟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圆环病毒!型三重感染等"

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圆环病毒!型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细菌与细菌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附红细胞体与大肠杆菌等"

细菌或病毒与寄生虫或与非传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如弓形虫病与猪瘟$链球菌等混合感染"

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造成猪群发病后临床症状复杂!病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加大了诊断和防治的难度"

!"#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危害加重

随着集约化养猪场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饲养管理跟不上!技术和资金储备不足!环境卫生条件差等原因!细菌和寄生虫污染越来越严重!发病明显增多!如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其中不少病原广泛存在于养猪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由于抗生素和磺胺类菌物的普遍应用!使病原菌耐药性越来越强!有的已成为养猪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

!"$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

饲料配合或储备不当!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易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尤其饲料易发霉变质!当猪采食霉变饲料后!其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下降!可导致母猪怀孕期胚胎死亡!甚至不育和流产"

&主要防治措施

%"&免疫是防病的基础和关键

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也是构成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措施"

明确免疫哪些病!选用哪些疫苗"对种猪场和规模化猪场!强制免疫的有口蹄疫$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必须免疫的有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等"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免疫抗体有效合格率均在$"#以上"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场的生产特点!猪的日龄!各种疫苗的特性!母源和苗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合理制定预防接种次数$剂量$时间间隔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搞好疫病监测是做好免疫和防病工作的保障

规模化猪场!要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制订防疫具体措施和优化疫病防制计划"

定期进行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尽可能淘汰和消除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猪"

通过抗体监测!随时掌握猪群的免疫状态$母源抗体水平等!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如果监测发现虽经确切免疫或多次免疫!仍不产生抗体或抗体水平低下者!或确认是猪瘟等引起的繁殖障碍性母猪!必须进行淘汰"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消除存活在猪体或猪场周围环境中病原体的有效方法"规模化猪场给疫病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对猪体$猪舍$物体表面和猪舍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消毒"消毒前必须先进行清扫清洗!消毒效果才会较好!尤其要注意卫生死角和食槽$堆放物等易忽略地方的消毒"选用消毒药物时!应选用高效低毒$广谱$作用时间长$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及时更换种类"

%"#实施封闭隔离饲养

实行封闭隔离饲养!在猪场大门必须设立消毒池!配备更衣消毒间$高压冲洗消毒设备!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入口和饲料入口应以消毒池隔开!人员必须在沐浴$更衣$换鞋!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加强对装猪台$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饲料出入口等管理和消毒"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和外来猪肉及肉制品进入"

%"$定期开展驱虫!灭鼠!灭蝇蚊

驱虫$灭鼠$灭蝇蚊是疫病综合防制措施之一"寄生虫$蚧螨$球虫$绦虫$鞭虫等使得猪群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猪场每年必须按计划定期进行驱虫"

鼠类与吸血昆虫是许多人畜共患病和猪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与传染源!鼠类可能播%"多种传染病!蝇蚊能传播!$种疾病!如乙型脑炎等由蚊传播"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动物疫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饲养管理!给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做好猪舍通风$换气!保证猪舍的空气质量!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减少饲养密度等"按不同日龄的营养要求!供给营养齐全$均衡的饲料!保证猪的生长发育!特别要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分娩舍$保育舍要遵守&全进全出’和&空栏消毒$间歇一周’的原则"

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篇2

1 加强饲养管理

1) 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饲料配制要以满足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为原则, 使奶牛体内各营养元素既不缺乏、也不过剩, 确保奶牛的体膘达到各个生理阶段的理想要求。

2) 搞好环境卫生和奶牛护理。产前7~10d, 将母牛转入产房。产房应事先清扫干净, 并用来苏儿、新洁尔灭等药液消毒, 同时铺垫干净的垫草。分娩前1d, 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并消毒母牛后躯和阴门周围。分娩前, 准备好助产器具;助产时, 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

2 防治胎衣不下

奶牛胎衣不下一般是指奶牛分娩后6~8h之内胎衣不能正常脱落。当分娩后12h以上胎衣仍然滞留时, 就有伴发子宫内膜炎的可能。

2.1 预防

一是在奶牛干奶期增加日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E和硒的供给量。二是分娩前7~10d, 适当增加母牛的运动量。

2.2 治疗

对分娩后6h胎衣不能正常脱落者, 可向子宫内灌注溶有四环素的50%的高渗葡萄糖注射液500mL;同时, 肌肉注射缩宫素, 每2h注射1次。药物处理后, 胎衣仍滞留的, 可以进行手工剥离。剥离时, 必须严格消毒术者手臂, 并剥离干净, 同时向子宫内灌注抗菌素。

3 防治子宫内膜炎

3.1 预防

在母牛分娩后的第3天用1 000 mL生理盐水+青、链霉素各160万IU冲洗子宫, 每周冲洗1次, 一般进行2~3次, 不仅可以预防子宫内膜炎, 而且可以促进子宫恢复。

3.2 治疗

配合使用土霉素、新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等。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时要注意, 因奶牛子宫角和输卵管的位置、形状较特殊, 一般不宜灌注大量液体, 并要尽量设法将灌注的药液导出。

4 治疗卵巢疾病

据有关资料介绍, 在不孕牛中, 由卵巢疾病引起的高达40%以上。因此, 一定要保护好牛的卵巢。常见的卵巢疾病有以下几种。

4.1 卵巢萎缩

此类疾病的患牛常表现为卵泡静止、不发情或隐性发情, 病因为促卵泡素分泌不足。治疗:肌肉注射孕马血清1 000~2 000IU、促卵泡素100~200IU, 隔日1次, 连用2~3次。

4.2 持久黄体

病因为促黄体素分泌过多、促卵泡素分泌过少、子宫积脓、子宫肌瘤等。治疗:肌肉注射促卵泡素30~50mg, 隔2d注射1次, 连用3次;或肌肉注射苯甲酸求偶二醇25mg、黄体酮100mg, 隔日1次, 连用3次;或皮下注射胎盘组织液20mL, 隔5d注射1次, 连用4次。

4.3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分黄体囊肿和卵泡囊肿2种。治疗:对卵泡囊肿, 肌肉注射黄体酮50~100 mg, 隔2d注射1次, 总用药量为500~600mg;或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 000U、黄体酮125mg, 配合口服碘化钾150mg, 连用1周, 疗效甚好。对黄体囊肿, 静脉注射促黄体素1.2 mg;或肌肉注射促黄体素1.5~2.0mg、地塞米松10.0~20.0mg。

4.4 卵巢硬化

卵巢硬化是由于细菌和病毒感染, 使卵巢局部或整个发生纤维变性, 不能产生卵泡和卵子。治疗:卵巢按摩, 5~8 min/次, 1次/d, 连续7d;同时, 肌肉注射促卵泡素300~500IU/次, 1次/d, 连续2~3d。

5 防止卵巢机能减退和卵巢机能失调

5.1 卵巢机能减退

多因奶牛年老、营养供应不足所致。预防:肌肉注射孕马血清, 第1次30mL, 第2次40mL, 隔日1次, 连用2次;再肌肉注射乙烯雌酚30 mg、黄体酮10mg, 连用2d。采用上述方法后, 奶牛产犊率可达到70%~90%。

5.2 卵巢机能失调

常见奶牛繁殖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篇3

奶牛繁殖障碍综合症的治疗, 应根据病因, 采取适当措施。目前, 临床上治疗奶牛繁殖障碍综合症的方法有:生物疗法、激素疗法、激光疗法、子宫冲洗灌注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等, 但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 要综合治疗。

1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有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

1.1 诊断症状

(1) 卵泡囊肿

目检:经常爬跨其它母牛, 最后发展成慕雄狂。频繁排尿排粪, 食欲减退, 性情变得凶恶, 颈部肌肉发达, 状似公牛。尾根与坐骨结节间形成深的凹陷, 外阴浮肿, 阴道内流出不等量的黏液;直检:可发现卵巢上有1~2个大的囊肿卵泡, 直径可达3~5cm, 有波动感。有时为多个小囊肿, 触诊有轻度波动并似挤压海绵样感觉。如果囊肿卵泡与正常卵泡相似, 应隔3~4d再检查, 如果正常排卵, 这时卵泡应破裂消失, 子宫增大松软, 内膜增厚。

(2) 黄体囊肿

表现为长期不发情或出现发情周期长、不规律。直检:发现囊肿多为1个, 大小与卵泡囊肿差不多, 但壁较厚而软, 不那么紧张。

1.2 治疗措施

治疗时首先应当改善饲养管理及使役条件, 否则治疗好后也易复发。现主要采用激素治疗, 其原理是直接促使囊肿黄体化, 以下是几种可靠的疗法:

(1) 促性腺激素:肌注促黄体素100~200IU, 一周后未见效, 可再注射1次。也可静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IU或肌肉注射10000IU。

(2) 孕酮:每次肌肉注射50~100mg, 每日或隔日1次, 连用2~7次, 总剂量200~700mg。

(3) 氟美松 (地塞米松) :牛肌肉注射10~20mg, 对多次应用其它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 雌激素:肌注雌激素连续用4d, 再肌注促排2号或促排3号连用3d, 过3~4d后母牛即可发情配种。

2 子宫内膜炎诊断及治疗

2.1 诊断方法

目前, 诊断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方法有直肠检查子宫、内窥镜检查阴道、培养子宫液、子宫活体组织检查下面仅介绍直肠检查法。

直肠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炎的最普遍的方法, 但可能是最不敏感和非特异性的方法。一般说来, 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要掌握不同时间里子宫正常状态, 如子宫大小、质度及子宫内容物。用直肠检查来诊断子宫内膜炎的准确性与兽医的熟练程度有关, 这种方法易出现误诊。

症状:急性子宫内膜炎, 常伴有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及泌乳量减少, 有拱腰、努责及排尿姿势;慢性子宫内膜炎, 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 子宫内分泌物较多且混浊, 体温微升高, 食欲微减, 严重时, 子宫黏膜肿胀出血, 阴门处排出脓性分泌物。

2.2 治疗

目前,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药物有抗生素、激素、防腐消毒剂及中草药。其中抗生素被吸收后在牛奶中有药物残留, 其经济效益也值得怀疑。抗生素对子宫的环境也有负面的影响, 子宫的防御机制被药物如土霉素刺激后受到抑制。认识到子宫内治疗的缺点后, 人们开始全身应用前列腺素或它的类似物治疗子宫内膜炎。前列腺素可引起黄体溶解, 促进子宫清除感染。用这种方法, 减少了药物的潜在危害, 药物价格适中且药物代谢迅速。

3 持久黄体

3.1 症状及诊断

发情周期停止循环, 母畜不发情, 直肠检查可发现卵巢一侧或两侧增大, 其表面有或大或小的突出黄体呈蘑菇状, 质地较卵巢硬。如果母畜超过了应当发情的时间而不发情, 时隔10~14d, 做2次直检, 均在同一部位触及黄体, 即可诊断为持久黄体。为了和怀孕黄体区别, 必须仔细触诊子宫。有持久黄体存在时, 子宫可能没有变化;但有时松软下垂, 稍为粗大, 触诊没有收缩反应。

3.2 治疗

持久黄体是在健康状态不佳的情况下, 防止母畜怀孕的自然的保护现象。因而治疗持久黄体首先也应从改善饲养、管理及利用并治疗所患疾病着手,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前列腺素及其合成的类似物, 是疗效确实的溶黄体剂, 对患畜应用之后绝大多数可望于3~5d之内发情, 有些配种后也能受孕。现将这类药品中常见的几种及其参考剂量分列于后。

(1) 属饲养管理不当的要改善管理, 促进机体体质恢复。

(2) 继发性子宫疾病的要先治疗子宫疾病, 消除子宫炎症。

(3) 为使黄体迅速消退, 可用前列腺素及其合成类似物治疗, 前列腺素, 牛肌注5~10mg, 或者按9μg/kg.bw计算用药。氟前列烯醇 (Fluprostenol, ICI-81008, 商品名Equimate) , 可用于牛, 0.5~1mg。氯前列烯醇 (Cloprostenol, ICI-80996) , 牛用的氯前列烯醇, 商品名为Estrumate, 2mL含主药500μg, 一次肌注。一般注射一次即可奏效, 如有必要可隔10~12d再注射1次。

(4) 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肌注雌激素连续用4d, 再肌注促排2号或促排3号连用3d, 过3~4d后母牛即可发情配种。

国内目前常用的前列腺素类似物为15-甲基前列腺素, 2mL含主药2mg, 牛肌注2~5mg。促卵泡素、孕马血清 (全血) 、雌激素以及激光疗法、电针疗法也可用于治疗持久黄体。以往曾经采用通过阴道或者直肠用手摘除黄体的方法 (黄体摘除术) 治疗持久黄体。因为效果不准确, 而且可以引起严重的出血损伤, 所以现已不再采用。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诊治 篇4

1 流行病学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 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 病猪和带病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急性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 子宫内感染的胎儿至少到出生后9周仍带毒、排毒。一般经口、鼻和交配感染, 出生前经胎盘感染。由于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可在被污染的猪舍内生存数月, 容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鼠类感染后, 其粪便带有病毒, 可能也是该病的传染源和媒介。发生该病的猪群, 1岁以上大猪的阳性率可高达80~100%, 传播相当广泛, 许多种猪场常有该病存在, 发生无季节性。

2 临床症状

通常没有明显症状, 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 (尤其是淋巴组织) 中均有病毒存在。怀孕母猪被感染时, 主要临床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 如多次发情而不受孕, 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 或只产出少数仔猪;在怀孕早期感染时, 则因胚胎死亡而被吸收, 使母猪不孕或不规则地反复发情;怀孕中期感染时, 则出现病毒血症, 病毒随血液流经胎盘侵入胎儿致使胎儿发病, 发生死胎, 并逐渐木乃伊化, 产出木乃伊化程度不同的胎儿和虚弱的活胎儿。在一窝仔猪中有木乃伊胎儿存在时, 可使怀孕期或胎儿娩出间隔时间延长, 这样就易造成感观正常的同窝仔猪的死产;怀孕后期 (70d后) 感染时, 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 并且外观正常, 但可长期带毒、排毒, 若将这些猪作为繁殖用种猪, 则可使本病在猪群中长期扎根, 难以清除。该病多见于初产母猪, 母猪首次受感染后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甚至可持续终生。但病毒感染对公猪的性欲和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

3 病理变化

怀孕母猪感染后本身没有病变。胚胎的病变是死后液体被吸收, 组织软化。受感染而死亡的胎儿可出现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 (木乃伊化) 等病变。组织学检查发现, 死亡胎儿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周围套为特征的脑膜炎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对于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儿的检验, 可根据胎儿的不同胎龄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70日龄以下的感染胎儿, 可采取长小于16cm的木乃伊胎或木乃伊的肺脏送检。方法是将组织磨碎、离心后, 取其上清液与豚鼠的红细胞进行血球凝集反应。此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检出率较高的诊断方法, 此外, 也可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猪细小病毒抗原。感染猪群中, 超过1岁的猪几乎均有自动免疫力, 其血凝抑制滴度在1:256以上, 并可持续多年。而有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的仔猪平均在21周龄时抗体滴度即消失。至于怀孕70日龄后子宫内感染的胎儿, 其抗体滴度在生后10~12周龄时仍保持在1:256的较高水平。因此, 当抽检1岁以上猪或10~12周仔猪的抗体滴度时, 便可获得可靠的诊断依据。

5 防治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目前无良好的治疗药物, 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 建立健全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该类病的发病季节、疫 (菌) 苗产生抗体时间和免疫期的长短, 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化免疫。

5.2 严格执行疫 (菌) 苗接种操作规程, 确保其接种密度和质量

给猪接种疫 (菌) 苗, 是提高其机体特异性抵抗力, 降低易感性的有效措施。

5.3 严把引种检疫关

引种隔离观察检疫, 严防带毒种猪进入猪场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发生可疑病猪应及时送检。

5.4 加强饲养管理

在使用饲料过程中, 必须根据种猪的各阶段营养需要合理配置饲料, 提高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饲喂高能量饲料。

上一篇:烂尾下一篇:教研室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