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种子繁殖技术

2024-07-31

茶树种子繁殖技术(共4篇)

茶树种子繁殖技术 篇1

茶树种子繁殖既可直播又可育苗移栽。历史上最早是采用直播,其能省略育苗与移栽工序所耗劳力和费用,且幼苗生活能力较强。育苗移栽可集约化管理,便于培育,并可选择壮苗,使茶园定植的苗木较均匀。云南大部分茶区因干湿季分明,并且冬、春连续少雨干旱,直播一般难以全苗,故多采用育苗移栽。茶树采用种子繁殖,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种园管理

要获得质优、量大的茶子,就必须抓好对采收茶子的茶园的管理,促进茶树开花旺盛、座果率高而种子饱满。

2、采收和贮运

茶子质量的好坏,其生活力的高低与茶子采收时期及采收后的管理、贮运关系密切。适时采收,其物质积累多、子粒饱满而发芽率高,苗生长健壮。茶子采后若不立即播种,则要妥善贮存(在5℃左右,相对湿度60%~65%,茶子含水率30%~40%条件下贮存),否则茶子会因变质而失去生活力。茶子若运往它地,要做好包装,注意运输条件,以防茶子劣变。

3、播种前处理

将经贮藏的茶子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给予种子有利的刺激,促使种子萌芽迅速、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和增强抗逆能力等。

4、播种

由于茶子脂肪含量高,且上胚轴顶土能力弱,故茶子播种深度和播子粒数对出苗率影响较大。播种盖土深度为3~5cm,秋冬播比春播稍深,而沙土比粘土深。穴播为宜,穴的行距为15~20cm,穴距10cm,每穴播茶子大叶种2~3粒,中小叶种3~5粒。播种后要达到壮苗、齐苗和全苗,需做好苗期的除草、施肥、遮荫、防旱灾、防寒害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

茶树种子繁殖技术 篇2

目的:提高盾叶薯蓣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方法: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对盾叶薯蓣人工种子中人工种皮、人工胚乳制作、人工种子一次性成苗及移栽成活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人工种子快速繁殖的最适条件为:从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表面切取2-3 mm小块茎,包埋在2.5%海藻酸钠中,滴入2%CaCl2中反应8-10 min,人工胚乳MS/2+IAA 0.4 mg/L直接播种在MS/2培养基上,一次性成苗率可达100%左右,移栽成活率高达85%.结论: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盾叶薯蓣人工种子快速繁殖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 者:谢彩侠 崔永霞 白雁 白雨 胡亚楠 XIE Caixia CUI Yongxia BAI Yan BAI Yu HU Yanan 作者单位:谢彩侠,崔永霞,白雁,胡亚楠,XIE Caixia,CUI Yongxia,BAI Yan,HU Yanan(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白雨,BAI Yu(天津天士力集团研究院,天津,300410)

茶树的人工栽培与繁殖技术 篇3

我国人民对于茶树生长习性和环境的认识是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观察得来的,这为茶树的人工栽培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东晋的郭璞曾记载茶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讲到了茶树的外部形态。但在唐代以前,人们对茶树的认识还远远没有系统地形成一门科学。直到唐代时,竟陵人陆羽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世界上第一本茶书——《茶经》,对茶树的形态特征有了比较具体的描述。书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对茶树、叶、花、果、茎、根的特征都作了形象化的描述。在《茶经》以后的茶书中,也有一些关于茶树形态特征的描述。由此可见,在近代植物学出现之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茶树的形态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茶经》在讲到茶树种植与土壤的关系时认为,夹有岩石碎屑的土壤适于茶树生长;在砾壤中,茶树生长难以茂盛;而板硬的黄土土质贫瘠,不宜于茶树生长。现代研究认为,这样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除此以外,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茶树是一种喜阴雨宜短日照的植物,种茶时需要适当采取遮阴措施,过多的光照不利于茶树的生长,也影响茶叶的质量。

我国早期的茶树繁殖技术一般采用直播法,也就是挖穴撒籽的方式,关于这一技术最早在唐代的文献中可见记载。韩鄂在《四时纂要》中对种茶的时间和方法作了详细的叙述,书中指出,种茶的时间最好在二月中旬,选择树下或背阴处挖坑,坑要挖圆三尺,深一尺。先将坑内的土捣碎,铲除其中的杂草和树根,以免妨碍茶籽发芽生长。然后将粪与土混合作为基肥,在每一个坑里播种六七十颗茶籽,最后在上面覆盖一寸厚的土。之所以一个坑里要种这么多颗籽,是因为多粒较之单粒顶土能力更强,胚芽的出土比较容易。而且一旦有的茶籽丧失了活力没有萌芽,也不至于缺苗。采用茶籽直播法播种出苗后,幼苗能够连续生长,容易获得丰产,而且技术簡单易行,节省劳力与费用,唐代以后一直沿用此方法。

但是,直播法的种子使用量很大,难以控制种子发芽的条件,幼芽和幼苗在田间容易遭受高温、干旱及雨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危害。于是从宋代开始,人们逐渐掌握了茶树种子的另一种繁殖方式——育苗移栽。这种方式需要事先在专用的地块播种育苗,等到茶籽发芽后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将茶苗移栽到别处。因为育苗时的占地面积较少,幼苗相对集中,育苗移栽对土地利用较为经济,而且便于培育和选择壮苗,节省了种子,更有利于优良品种的繁殖。比如我国云南的大部分茶区由于干湿季分明,冬、春连续少雨干旱,直播一般难以全苗,因此主要采用的就是育苗移栽的方式。

茶树良种无性繁殖技术 篇4

1 母穗的培育

专供剪取穗条的茶园叫母本园,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阳光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段建立母本园,采用无性系优良品种的原种苗,纯度应达到100%,品种特性应与生产茶类相适应[2]。要获得高产优质穗条,一方面必须做好养树和管树工作,要注重秋冬季封园修剪,促进茶树萌芽,多抽发枝条,另一方面注重肥培管理,重施氮肥和有机肥,促进枝条的营养生长,抑制开花结实。为提高母本园经济效益,一般春茶结束后才开始养穗,即5月下旬,太早养穗穗条会分枝,太晚养穗(6月)穗条长势不好。

2 扦插苗圃地的建立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壤p H值为4.5~6.0,水源充足,排水良好,避风向阳,交通方便的田地建苗圃(忌用蔬菜与烟麻等地)。

地选好后应翻耕整碎整平,整成苗床,苗床宽1.1~1.2 m,长度依地形而定,以1 5~2 0 m为宜,高15~20cm,沟宽45cm,苗床以东西方向为宜。苗床平整好后,每667 m2撒施腐熟饼肥150~200kg,再平铺疏松细碎的红、黄心土,心土厚度3~4cm,这样可防止插穗腐烂和杂草生长,并能提早生根。可用木板拍打,压实心土表层,使苗床平整。四周挖好排水沟。在扦插前,苗床要充分喷湿,待床面不粘时,划行距约8~10cm,划行后即可搭荫棚,以防晒防风保湿。

3 短穗扦插技术

3.1 短穗的剪取

在母本园中,选择剪取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中上部呈红棕色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通常一个节间可剪一个短穗,如节间较短,可将两节剪成一个短穗,剪去下端叶片,保留上端叶片,短穗必须是带有一个腋芽、一张叶片的短茎,长约3 cm,上下剪口要求与叶片行成斜面(切口45°),上下剪口要光滑,插口上端剪口应稍高出腋芽的基部,保持腋芽的完整,及时剪取扦插[3]。

3.2 扦插的时期和方法

在春、夏、秋之季都可以扦插,春插在3月中旬至4月初,夏插在6-7月,秋插在9-10月。景德镇市茶科所建有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多年实践经验,春插气温低,发根较缓慢,夏插发根快,但插后花蕾较多,对茶苗生长不利;因此江西扦插以秋插为宜,一般在10-11月,具体要看当年插穗成熟度来灵活掌握,太早穗条未全部成熟,利用率低浪费大。扦插密度以叶片不重叠为准,每667 m2扦插26万~28万株。扦插前苗床须充分浇透水,以60°的倾斜角度将短穗的2/3插入土中,使叶片和叶柄露出地面部,边插边将土压紧,叶片应顺风排列,插好后立即浇透水、加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保温保湿越冬。

4 苗圃的管理

主要是遮荫、浇水、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扦插初期以浇水保湿为主,进入冬季以保温防霜雪害为主,翌年开春后以施肥、除草、炼苗、防治病虫害为主[4]。

4.1 遮荫

苗地搭建小拱棚遮荫,棚高55~70 cm,使用遮光率为70%的遮阳网覆盖,可避免日光强烈照射,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每扦插完一方,一般至少浇水5~10 d后再盖薄膜和遮阳网,保温保湿越冬,如今浇透水后立即加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成活率一样高,减少劳动力;至来年4-5月揭去薄膜,炼苗,6-7月可以全部拆除遮阳网。

4.2 浇水

插至发根前,浇水根据苗圃地干湿度可灵活掌握,不一定天天浇水,注意调温调湿,白天掀开苗床两头薄膜通风换气,晚上盖上,大雨天要注意排水;当插穗发根并长出枝叶成苗时,应相应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4.3 施肥

扦插苗初步形成根系后,开始追肥2~3次,至翌年4-5月施第一次追肥,以少量多次为宜,以后每月施肥一次。追肥浓度应随茶苗的生长逐步增加,尿素可由0.1%逐步增至0.5%,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但要防止灼伤芽叶[5]。

4.4 除草

扦插的苗木在苗圃里的生育期长达1 a以上,苗圃的杂草要除早、除小,摘除花蕾。

4.5 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防治小绿叶蝉、茶蚜、叶螨类及炭疽病、茶芽枯病等病虫害。

5 茶苗的出圃

出圃的茶苗应达到一定的规格,一般为高不低于20 cm,茎粗不小于0.3 cm。本地茶区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来年3-4月起苗,起苗前可将高于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的枝叶剪去,注意保护根系,勿使受到损伤,并保持湿润,切不可晒干。外运的茶苗必须妥善包装,一般100株为一小捆,500株为一大捆。做到随挖、随运,不可积压太久,到达目的地必须立即栽植。

参考文献

[1]赵生荣.茶树无性繁殖技术优点[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B12):133-134.

[2]陈勋,贾尚智,闵彩云,等.鄂茶1号茶树无性繁殖技术[J].中国茶叶,2010,32(8):17-18.

[3]牛素珍,宋勤飞,尹杰.不同剪穗处理对野生茶树无性繁殖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5):905-909.

[4]杨阳,赵洋,刘振.茶树短穗扦插不同品种与密度的效果比较[J].茶叶通讯,2008,35(4):5-9.

上一篇:现实的人下一篇:技术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