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栽培技术(通用12篇)
茶树的栽培技术 篇1
紫娟是1985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茶园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中发现的1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 因该茶树所制烘青绿茶干茶和茶汤皆为紫色, 特取名为“紫娟”。据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 该茶树成活率高, 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 适宜在海拔800~2 000m, 年平均温度15℃, 土壤pH值4.5~5.5, 绝对最低温度-5℃以上, 适种云南大叶茶的地区进行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移栽期
适时移植是保证成活率的重要条件。云南茶区茶苗移栽季节最好在芒种至小暑进行 (6月初至7月中旬) , 因为这时雨季已到, 降雨逐渐增多, 土壤湿润, 茶苗栽下后容易成活, 利于越冬抗旱。用1年生无病虫害的茶苗移栽定植, 此时树株高达25cm, 茎粗大于2.5mm, 着叶数5~8片, 有1~2条侧根, 侧根长大于10cm。移栽时茶树种植前要开挖种植沟, 沟深、沟宽分别为50cm、60cm, 由下往上开沟, 杂草及表土回沟, 每公顷施有机肥30~45t, 钙镁磷肥3t作为茶园底肥。
2、种植密度
以双行单株条栽为宜, 大行距、株距为150cm×33cm, 小行距、株距为33cm×33cm, 每公顷栽4.05万株左右。
3、茶苗种植
1) 起苗
在挖取茶苗的前1d把苗圃土壤浇透, 起苗要求全根带土, 保持子叶完好, 用移栽铲将茶苗带土挑出、分离, 轻放入盛茶箩中, 如土质疏松, 根系带土较少, 要用红泥浆保护茶根。起苗要有计划, 最好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完, 当天栽不完的苗, 要在荫蔽、土壤潮湿的地方假植起来。
2) 茶苗运输与保存
上车卸车时, 要轻搬轻放, 不能重叠挤压, 以减少对茶苗的机械损伤。运至定植地点后, 卸于荫凉处, 晴天应浇清凉水;若在空旷无遮荫处或遇大雨, 应用新鲜树叶遮盖在植茶沟上。按种植规格打塘, 深度比茶根深一些, 然后做一圆包坐桩土, 左手拿苗放入塘中坐桩土上, 使茶苗根系舒展, 而后覆土压紧, 使泥土与根系紧密接触, 植后要立即浇足定根水, 保证茶苗成活。
3) 栽苗方法
移栽扦插苗时, 有条件的可在茶行中拉线打塘栽苗, 种植塘要求中间高, 四周低, 呈馒头状, 塘深20~30cm。移栽的茶苗要尽量多带土, 土少时可用红泥浆沾根。移栽时把茶苗放在塘中馒头型的小土堆上, 让根系自然舒展分布在四周, 用细土边培边压实, 使根与土紧密结合, 切忌根系折断或翘根。覆上深度略高于茶苗根颈。种植茶苗后的塘略低于台面2~3cm, 栽好后浇足定根水, 保证茶苗成活。
4、肥水管理
在旱季气候干燥, 一般5~7d灌水1次, 灌水量以耕作层湿透为度。也可采用铺草覆盖进行抗旱保苗, 每公顷铺草15~22.5t, 铺草厚度5~10cm, 草上用泥土压盖, 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适当补充养分促进茶树正常生长, 实施“一基二追多次喷”的营养平衡施肥方法, 即1次基肥 (11月份) , 2次追肥 (5月和7月份) , 多次喷施叶面肥。
5、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主, 通过精耕、排灌、修剪、施肥、覆盖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采用百虫僵、绿浪等生物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
6、适时修剪
严格定型修剪, 培养好骨干枝。第1次离地面高15cm剪去主枝, 用修枝剪剪除主干, 不剪侧枝, 留桩不宜过长, 尽量保留外侧腋芽, 使发的新枝向四周伸展;第2次离地面高25cm剪除, 保留外侧枝;第3次离地面高60~70cm剪除。每次修剪的新梢必须木质化或半木质化, 确保侧枝粗壮。经过3次定型修剪后, 树高达60cm左右, 有2~3级分枝结构。前期以养蓬为主, 采养结合, 培养采摘面。严格掌握“采高留低, 采密留稀, 采中留边”的原则。
茶树的栽培技术 篇2
授课教师:黄伟玉
教学目标:
1、了解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 教学重难点: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教具准备:图片,PPT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是否合理。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宜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及合理采摘时提高鲜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茶树生育的基本规律
1、茶树的总发育周期
2、茶树的年发育周期
三、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
1、气候条件
2、土壤条件
3、地形条件
四、新茶园的建设
1、园址选择与开垦
2、茶树种植
3、播种和移载
五、茶园管理
施肥、耕锄、修剪、水分保持、病虫害的防治
六、拓展提升
1、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茶树的园林用途及关键技术 篇3
关键词 茶树;园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5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的国家。在园林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树。茶树具有丰富的品种和各异的形态,花期长、花色多,为应用于园林艺术提供了保障。但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是很少。所以,主要针对茶树在园林中的价值、作用、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
1 茶树在园林中的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注重于茶树的经济价值,未能探索其在园林艺术中的价值。事实上,茶树很有园林价值,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茶树是乡镇街道绿化的适宜树种。乡镇绿化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将茶树作为绿化树种,可以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发挥茶树的经济价值,弥补日常管理工作的花费,双重价值尤其适宜于山区乡镇的绿化。其次,茶树是园林的绿化主体。关于茶树园林的艺术对传播茶知识、茶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茶叶博物馆、茶艺馆等庄严的茶文化殿堂中,茶树在园林的绿化和造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
2 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价值
2.1 茶树茎叶的观赏价值
茶树的茎非常有特点,主要分为直立和披张两种模式。根据叶子的大小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叶种。叶子的大小也是不相同的,大叶子与人手掌一般大,小叶子如西瓜子大小。按照叶子的不同形状可以分为圆叶种和长叶种等。此外,叶子的质感也非常有特点,有厚有薄、有软有硬。叶子的边缘有波浪条纹的,也有平展的。叶子不仅仅只有绿色,还有白色、黄色等多种色彩,其中也不乏杂色。
2.2 茶树花的观赏价值
茶树花主要分布在茶树叶的叶腋之间。大多为白色的花,花的数量都保持在1~5,甚至更多。茶树每年的开花量非常多,达上千朵。此外,茶树的花期很长,一般在半年左右。花芽从每年的6月开始生长,每个月都会长出来一些,直到11月逐渐开花,有的甚至到了次年的春季才开花[2]。正是因为茶树的花期比较长,自夏季以后,人们每个月都会见证茶树花的生长,所以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2.3 茶树树体的观赏价值
茶树的植株型态分为三种: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树冠也分为直立状、披张状和半披张状。它拥有特殊的形状,有的茶树的枝条弯曲有序,随风摆动呈现出一个“S”形。此外,茶树还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它的树枝非常耐修剪,可以通过弯枝和修剪以达到塑形的效果。换句话来说,茶树可以通过自身的生长达到造景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修剪去改变原来的面貌,将茶树的树冠可以修剪成适合观赏价值的形状,比如立体形状、圆形、三角形等。
3 茶树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
3.1 制作盆景
盆景植物往往要求再生能力和耐阴能力比较强,而茶树正好符合这一特点。在园林造景中,可以选用一些小茶苗或者茶树的老桩作为盆景。老桩和茶苗各有各的特点,茶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育,但是老桩则不同,老的茶桩可以快速成型,资源也比较多,经过一番修剪后,可以成为一盆漂亮的盆景。另外,修剪下来的枝叶也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如可制作成供人品尝的茶叶[3]。
3.2 制作造型树
通过对茶树的造型可以改变它原有的面貌,主要的方法就是弯枝和修剪。通过修剪树冠可以把原来的茶树变成形态各异的茶树单丛。茶树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作为点缀园林风景的造型树。这样就可以把观赏价值变得更高。
3.3 培育行道树
茶树时行道树的主要树种之一。它的植株高大、枝干比较粗、主根发达、分枝部位高、树叶一年四季常绿,非常适合作为行道树。茶树一般都是在春季秋季发芽,秋冬季开花,花期较长。此外,茶树还可以为人们遮阳,阻挡夏日炎热的阳光,还可以起到美化绿化街道的效果。
3.4 作为绿篱植物
灌木型的茶树植株比较小,分枝稠密、主干不明显,加之它是常绿植物,再生能力强,易修剪和造型,耐生长,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喜好酸性的土壤,是绿篱植物的不二选择。此外,灌木型的茶树彩色丰富,稍加造型,就可以形成形态各异的树型,可以种植在人行道的两旁,供人们观赏。
3.5 古树名木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有很多茶树久负盛名。如澜沧大茶树、广西博白大茶树等。福建地区的制茶工艺也别具风格,盛产品质优良的大红袍、半天妖等。浙江龙井茶也是承载着我国丰富的茶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些茶树对于弘扬我国茶文化、点缀园林景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4 关键技术
4.1 引种
如果选择乔木型和半乔木型的茶树就可能会遇到耐寒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乔木型茶树大都分布在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等地。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大多数茶树是从福建引进。所以,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既是传统的引种区,也是最适宜的引种区,那里气候条件适宜,植物生长速度快,冻害轻。在引进茶树时,要考虑本地的气候特点,要做到逐步引种,引种前要进行小规模试验。要注意两点:第一,引种的数量要少,品种要多,这样有利于优中选优;第二,多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在存活率高、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再大量引种,加速引种的进程。
4.2 乔化
茶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乔化技术,这是将其培育成行道树的重要途径。但很少有人研究茶树的乔化技术,这种技术都普遍应用在果树上。如梨树砧木等果树的栽培。主要涉及的工艺流程有密植直干、修剪枝叶、断根环割等。乔化在园林上的应用很少,如灌木榆叶梅嫁接到果树上,使它发生乔化。
4.3 抗寒
要积极培育抗寒的茶树品种,要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通过与抗寒性能较强的品种进行杂交来提高茶树抗寒性。大部分茶树死亡的温度为2 ℃;乔木型茶树可以忍受的最低温度在-5 ℃左右;灌木型茶树一般在-10 ℃左右,如果在冬季被大雪覆盖,则可忍受的最低温度在-15 ℃左右。不同品种的茶树可以忍耐的温度不相同,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地区忍耐也是不同的。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与承受低温的时间、风力等因素有着重要的联系。研究表明,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地区的云贵大叶、黄玫瑰等品种的抗寒性比较强,都可以忍耐-9 ℃左右的低温。
4.4 耕作
茶树在种植之前要做好深耕改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茶树可以根深叶茂,提高抗寒能力。种植前土壤的深翻程度应保持在60 cm以上,施作有机肥,从而改善土壤的机构。对于已经建成的茶园,应该尽量排前深耕时间。合理的深耕可以促进细根向土壤深部的延伸,增强抗寒能力。
5 结语
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范围较广,用途较多,拥有一定的价值。把茶树作为园林植物之一,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物种的多样性,还可以增加意境美,丰富园林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覃秀菊,陈新强,陈春芬,诸葛天秋.广西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综述[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10):37-38.
[2]林小端.我国茶树特异资源研究进展[J].贵州茶叶,2008(2):1-5.
[3]庄伟建,王湘平,林治.茶树栽培种核型的研究[J].华南植物学报,1992(试刊):28-34.
茶树设施栽培技术 篇4
茶树自古以来均为露地栽培, 但随着近年来设施园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设施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茶树的栽培当中, 设施茶树栽培技术不仅避免了冬季及春初低温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同时在可控的人工环境条件下,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均获得大幅提高。
1 设施环境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1.1 设施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1.1.1 设施环境对茶苗成活率的影响。
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茶苗成活率明显高于露天栽培的茶苗, 这主要是由于茶苗幼年阶段对外界环境要求较高, 适应能力和抗性均较低, 而设施内的环境可调控, 可以抵御造成茶苗死亡的冻害、寒害和干旱等, 从而确保茶苗成活。研究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茶苗成活率比露地栽培高12%。
1.1.2 设施环境对茶树物候的影响。
在可控的设施环境条件下, 茶树的物候期明显早于露地栽培条件。观测研究表明:设施栽培的茶树发芽时间和展叶期均早于露天栽培, 一般能提早10~14天以上发芽。如南京地区一般可提前2周开采, 这在生产上有重要意义。
1.1.3 设施环境对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早春季节, 设施内气温回升更快, 保温效果良好, 有效地提高了室内积温, 促使茶芽提早萌发、新梢生长提前、叶量增多、百芽重提高等, 使得早春茶产量能够大幅度增加;同时又有效地防止了江南地区春季“倒春寒”对茶树萌动新梢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由于茶树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得到提前, 茶树年生长期也随之延长, 不仅增加了早春茶产量, 全年茶叶产量也因之提高。
观测研究表明:设施条件下茶芽梢平均伸长速率为0.60mm/日, 比露地栽培条件下的茶芽梢伸长速率 (0.28mm/日) 增快115.7%, 设施内的茶芽百芽重较露天栽培平均高出2.9g, 原因可能是早春气温低时, 设施内温湿度较高, 提高了净同化率, 加之白天和黑夜温差较大, 有利于细胞中叶内成分的积累, 因而使百芽重增加。同时, 茶树在设施条件下促进了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这对百芽重也有明显的影响。
1.2 设施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试验研究表明:设施茶园的栽培环境能够提高春季绿茶中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的含量, 降低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以及酚氨比。同时,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 决定茶叶品质之一的儿茶素品质指数也大于常规对照, 从这一方面可证明设施栽培环境能够促进绿茶品质提高;另一方面在设施栽培条件下, 茶叶低沸点赋香物质较露天栽培明显增多, 这可能是由于设施内高温高湿的的栽培环境对茶叶香气前体物质或香气形成途径产生影响, 而利于茶树体内低沸点香气物质的形成和积累。
2 茶树设施种植条件的要求
2.1 场地选择及土壤条件
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土壤p H值4.0~6.5的缓坡地建大棚, 建棚后定植, 或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现有茶园建棚。
2.2 园地和品种选择
设施栽培茶园的立地条件、品种和生长势直接影响覆膜后的早发效果。在江南地区可选择龙井43、乌牛早、早逢春、福鼎大白茶、迎霜和劲峰等早芽品种。
2.3 设施要求
目前在江南地区应用较广泛的茶园设施有春暖式大棚, 中拱棚、大拱棚及小拱棚。确定茶树设施栽培的类型, 要根据茶园的地形地势、茶树的树龄、茶蓬的大小等各方面因素。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地选用小拱棚、中拱棚、大拱棚、春暖式大棚。小拱棚适宜1~2龄茶树, 茶蓬高度在30cm左右。江南地区一般在冬季降温前用竹条或钢筋等做成弓形插入茶行, 要求棚高50~80cm、跨度60~140cm, 每隔120~140cm插设一条弓形竹片 (钢筋) , 经固定后, 上覆薄膜。注意薄膜离茶蓬距离不要少于5cm, 以免灼烧枝叶, 同时要用土压紧薄膜两边, 以防风刮。小拱棚搭建简单, 造价低, 但保温性能差。
中拱棚和大拱棚适宜3~4龄茶园, 一般2行茶或4行茶搭建一个拱棚, 高度1.3m左右, 人能在棚内弯腰作业为宜。
春暖式大棚适宜投产茶园, 主要用竹竿、立柱、薄膜等材料。建棚方向根据地形而定, 跨度在8~10m, 长度30m左右最好。
棚膜要求透光好、抗拉压、抗老化、不滴水。目前南方设施茶园多用厚0.05~0.1mm无滴水PVC塑料薄膜。
2.4 栽培要求
茶树种植要规范, 一般采用双行矮化密植, 株距20cm、大行行距1.5m、小行行距30cm。新建茶园要对土壤进行深翻, 深度要在80cm以上, 然后按种植基线开沟定植, 沟宽、深各为40cm, 施入腐熟有机肥, 并掺入一定数量的无机肥。667m2施有机肥1000kg, 或饼肥100~150kg、复合肥50kg。
3 茶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
3.1 设施环境管理
茶树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设施内升温快, 天晴中午棚内气温可达40℃, 高温会灼伤茶树、芽叶, 轻则减收, 重则造成绝收。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 就要揭开通气口, 进行人工通风, 以降低温度, 一般控制在25℃左右为宜。因此, 除了在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温措施外, 特别要重视立春后外界气温的回升情况, 做到定时测量, 及时控温, 并仔细观察茶芽生长情况;一般晴天在10:00左右温度升至25℃时开启放风口, 15:00关闭放风口, 利于茶树正常生长。此外, 洒水和喷雾也是降低棚内温度较常用的方法。
由于温室设施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水分不易排出棚外, 棚内空气湿度处于饱和状态时, 极易发生病虫害。为降低空气湿度、抑制病虫害发生, 应结合通风降温进行换气排湿, 同时, 采取行间铺草、覆盖地膜等措施, 可使空气湿度降至80%~70%。
二氧化碳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二氧化碳不足是影响设施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 但却常被忽视。通风换气是补充大棚二氧化碳最常用的办法, 但在严冬季节, 通风换气会造成大棚内的热量损失, 此时, 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或二氧化碳粒肥;也可利用硫酸加碳酸氢铵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缓解大棚内二氧化碳的供求矛盾, 施用气肥时间选择在09:00~10:00为宜。
3.2 设施茶树栽培管理
3.2.1 施足基肥, 适量追肥。
由于设施茶园改变了茶树原有的休眠习惯, 促使茶树在冬春季仍在生长, 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在冬春季对茶树的营养供应。入冬前耕锄杂草施好基肥, 施饼肥2250~3000 kg/hm2, 或施相应的复合肥、土畜肥;同时, 把翌年施的部分春茶催芽肥可提前到10月份与基肥一起施下, 以提高春茶对肥料的利用率, 促进茶芽早发壮发。由于设施内早春茶树新梢生长速度快, 需肥较常规茶树大, 开采前20天应及时补充速效肥, 开采后还要及时喷施叶面肥, 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
3.2.2 水分管理。
茶树在设施内不能吸收外界雨水, 必须科学合理进行浇灌。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时, 最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一般每隔5~10天喷水1次, 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在茶芽萌发前后, 耗水量增大, 加上在设施条件下, 温度高蒸发大, 没有水分及时补给, 影响茶芽生育, 此时可结合喷水进行追施稀土微肥、尿素等叶面肥, 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3.2.3 耕锄结合铺草。
设施内气温高, 杂草容易生长繁殖, 应在秋茶采后结合施基肥进行1次耕锄, 并在茶行间铺草, 以各种山地杂草、作物秸秆等为草源, 500~600kg/667m2, 铺厚10~15cm, 草上适当压土, 第2年秋季深翻埋入土中既可起到保湿、增温作用, 又可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2.4 合理修剪。
秋茶采后结合封园进行1次轻修剪和边缘修剪, 树冠蓬面整理成弧形。保持茶树行间有15~20cm的间隙, 以利于通风透光和茶树养分的积累, 有利于提高春茶的产量。春季修剪应从常规的春茶前推迟到春茶后 (5月中下旬) 进行, 每隔2~3年进行1次深修剪, 5~8年进行1次重修剪, 控制树高60~70cm左右, 彻底剪除鸡爪枝和瘦弱枝, 以增强树势。切忌在每年的秋冬进行深修剪, 以免影响翌年春茶的产量。
3.2.5 病虫害防治。
茶园害虫多冬眠, 故对设施冬茶危害较轻, 勿需施药。对一些病害如茶赤叶斑病等, 若危害严重, 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 并严格控制施药量及施药安全间隔期。最好采用农业措施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
设施内的温度、湿度适宜于小绿叶蝉、煤病等病虫害的繁殖发生, 茶尺蠖等病虫会提早发生, 所以要重视设施内茶树病虫害防治, 细心观察, 及时防治, 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 尽量不采用化学防治措施, 如必须采用, 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摘要:利用设施栽培茶树是保护茶树安全度过不利自然条件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设施环境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同时就茶树设施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茶树,设施栽培,露天栽培
参考文献
[1]姚元涛, 宋鲁彬, 田丽丽.茶树的设施栽培技术及其效应[J].落叶果树, 2009 (3)
[2]王世斌, 陆婷.茶树设施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5)
[3]金珊, 余有本, 张秀云等.设施栽培对绿茶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5)
[4]李倬, 贺龄萱.茶与气象[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8
安溪铁观音茶树扦插育苗技术 篇5
安溪铁观音茶树扦插育苗技术
安溪铁观音别名红心观音、红养观音、斜尾挑观音,属山茶科、茶属、茶种,是多年常绿灌木.其茶树树姿开展,分枝稀疏,叶色深绿,富光泽,叶型椭圆,叶面隆起,叶片厚,质地脆,叶脉7对,叶缘波壮,叶齿纯稀.
作 者:高泉裕 作者单位:安溪县蓬莱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安溪,362402刊 名:河北林业科技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HEBE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分类号:S571.1关键词:
茶树扦插技术 篇6
1. 培育插技 为了获取优质、高产的插枝,在母本园管理上必须注重修剪、施肥等环节。一般用于夏插(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的枝条,可在2~3月春季首轮新梢萌发前进行离地40~50厘米的深修剪,然后留养插穗;而用于秋插(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的枝条,可在春季首轮新梢采摘后,进行轻修剪留养插穗。由于插穗修剪量大,母本园施肥量一定要充足,这样才能养出粗壮插枝和保持其旺盛的树势。通常母本园可采用“一基二追”方法,即在秋插结束后用200~250千克/亩饼肥或50~75千克/亩三元复合肥做基肥;追肥可在每年的春梢萌发前(3月)和夏插剪枝后(8月)进行,每次用量为10~15千克/亩尿素等肥料。同时,要加强管理,及时清除花果和打顶以及防治病虫害。
2. 整理苗圃 苗圃地应选择中等肥力,排灌、交通方便的旱地,经深翻清除杂草后,按照东西向整成宽110~120厘米,高20厘米左右的苗床,苗床间距25~30厘米,苗圃四周开设排水沟,平整后经适当压实即可进行扦插。
3. 选择插穗 从良种母本园中剪取红棕色、半本质化、健壮、无病虫害、具饱满腋芽的枝梢,并将枝条剪成长3~4厘米,带有1片叶和饱满腋芽的短穗,剪口要剪成平滑的斜面。
4. 适时扦插 在长江流域茶区,夏季扦插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秋季扦插则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而华南茶区扦插时间可略为提前。
5. 合理扦插 扦插前将苗床充分喷湿,待表土不黏手时再按茶树叶片长度划线,一般插穗行距7~8厘米,株距2~3厘米,以叶片不重叠为宜。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插穗叶片下部将插穗直插或稍斜插入土中,深度以露出叶柄为宜,应边插边将土壤稍加压实,使插穗与土壤紧贴,以利发根。一般每亩可插20万~25万穗。扦插时,要做到当天剪穗,当天插完,以保持插穗的新鲜。具体做法:在扦插时,将插穗基部快速蘸取少量高浓度生根粉,边蘸边扦插;也可将剪好的插穗在50毫克/升浓度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30秒左右,捞出后即可扦插。
6. 插苗管理
浇水:扦插初期,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水量以浇透为准,该阶段大概持续7~10天;以后可每天浇1次。生根后,一般隔日浇水1次或数日沟灌1次,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除草:苗圃中湿度高,杂草多,要及时除草,以防杂草与扦插苗争夺肥水,一般至少1周进行1次。
病虫防治:扦插苗腋芽萌发后,应及时检查和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叶蝉、螨类、粉虱与茶蚜等虫害以及病害的发生。
施肥:扦插苗圃的施肥和常规茶园差别很大,应掌握“小量多次,先少后多”的原则。
炼苗:夏插的苗圃,可视天气情况,于10月开始逐步拆除遮阳网,开始时可在阴雨天揭开遮阳网,晴天再盖上;夏插苗圃越冬时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防冻保暖工作。秋插苗圃可在次年4月选阴雨天拆去遮阴物。拆除遮阴物后要根据土壤状况注意经常浇水,在苗高15~20厘米时,应及时打顶,摘去梢顶1芽1叶,以促进茶苗分枝和基干增粗,提高出圃率。
茶树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篇7
高山、邱陵、盆地、平原均可种茶。茶树生长要求在背风的地方, 土层深厚 (1m土层内无石块和硬盘) , 土质疏松, 酸性土 (p H值4.5~6.5) , 排水良好, 地下水位1m以下, 茶园四周种植防护林。
2 整地
秋、冬季或伏天开荒, 普遍深挖0.7~1m, 除净石块、草根、树根。翌春耕深30cm左右, 再平整土地。水沟、道路畅通。15~30°坡地造水平梯地, 梯面宽1~1.7m。10°左右缓坡地等高种植, 有利水土保持。
3 播种
冬播在“霜降”后大冻前进行。春播在“雨水”至“春分”进行。种子经筛选、水选, 淘汰劣种。合理密植, 常规茶园行距1~1.5m, 穴距25~33cm, 1500穴/667m2以上。矮密速成茶园大行距1.5m, 小行距25~33cm, 穴距2~2.3m, 8000穴/667m2左右。每穴播优质茶子5粒左右, 浅播3~4.5cm。播种前先开沟施足底肥, 667m2施土杂肥5000~10000kg, 饼肥100~150kg, 磷、钾肥50kg。底肥与茶子相隔6~10cm, 防止幼苗肥害。
4 定苗、保苗
播种后当年“夏至”前后育苗, 第2年春定苗, 拔除病、弱苗, 每穴留壮苗3~5株。缺苗用同龄茶苗补齐。幼苗期夏季遮荫防晒, 浇水防旱, 茶园铺草。冬季封根培土防冻。
5 定型修剪
1~2龄茶苗开始定型修剪, 促发分枝, 培养宽大树冠。常规茶园连续3年于“春分”期间进行, 第1次定剪留高17~20cm, 第2次定剪留高25~30cm, 第3次定剪留高45cm左右, 而后逐年提高6~8cm轻修剪, 控制树高0.7cm左右, 树冠梢成弧型。矮密茶园1龄茶苗第1次定剪, 留高14~17cm, 第2次定剪留高23~26cm, 此后逐年提高6cm左右轻修剪, 控制树高60cm左右。
6 中耕除草
一年3~4次, 第1次在“春分”左右, 浅耕7~10cm。第2次在春茶结束即浅耕。第3次在夏茶后伏天深耕26~33cm (干旱季节不深耕) 。第4次在秋末冬初, 浅耕结合封根培土。
7 施肥
结合中耕同时进行施肥。春、夏季施肥速效肥料, 开沟深施7~10cm。667m2施标准化肥25kg左右 (幼苗减半) , 人、畜粪尿2500~5000kg。秋末开沟17~24cm深施基肥, 667m2土杂肥750~10000kg, 腐熟饼肥100~150kg, 磷、钾肥40kg左右, 茶园施N、P、K比例一般为3:1:1。春季施全年肥用量的60%, 夏季施40%。幼龄茶园宜种豆科作物绿肥, 盛花期压青。忌种粮食或高秆作物, 以免与茶树争水、肥。
8
及时防治病虫害
9 改造衰老茶园
衰老茶树, 进行台刈、修剪复壮, 返老还童。在2、3月间或春茶后进行, 在离地面3cm高处, 将全株砍掉, 刀口光滑不破裂, 向内倾斜。半衰老茶树, 离地面30~45cm高, 剪去上部枝条。台刈、修剪后, 加强茶园肥培管理, 第2年定剪, 第3年投产, 产量提高。
摘要:从园地的选择、种植、开垦、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茶树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茶树,栽培技术,探讨
参考文献
[1]赵和涛, 廖万有.茶树生长冗余理论及其应用[J].茶树科学技术, 1996, 03.
[2]孙继海, 王家伦, 张永梅, 等.坡地茶园非梯化垦植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 1998, 06.
[3]杨东鹏.有机管理措施对有机茶园生物群落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茶树菇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篇8
从国内正规单位直接引进茶树菇优良菌株进行生产。
2、使用科学配方
茶树菇培养料含氮量过高, 污染率高、出菇迟;含氮量过低, 产量低。建议采用以下两个配方:木屑36%、棉籽壳36%、麸皮20%、玉米粉5%、茶籽饼1%、轻质碳酸钙1%、糖1%, pH值7~7.5;或者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2%、糖1%, 含水量56%~60%, pH值7~7.5。
3、提高制袋成品率
一是培养料质量。培养料要新鲜、无霉变, 木屑要经后熟并过筛。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宜, 以紧握指缝有水渍但不下滴为度。二是菌袋制作。棉籽壳、木屑要提前24h预湿并加入石灰堆积发酵, 然后加入麦麸, 拌料装袋至上灶的时间不要超过5h。三是消毒灭菌。将料袋装进常压灶, 一般每灶2 500~3000袋, 不宜过多。灭菌时做到“攻头、控中、保尾”, 使升温至100℃的时间尽量缩短, 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6~18h, 做到彻底灭菌。四是菌种培养。茶树菇对光、温敏感, 菌种培养要在相对恒温、避光的条件下进行, 温度控制在22~26℃, 培养室每隔10d检查一次, 清除污染的菌种。五是菌袋接种。灭菌后料温冷却至30℃以下, 装进接种箱接种。尽量减少菌袋破损。
4、科学安排制袋季节
茶树菇菌丝在5~35℃均能生长, 子实体分化适温为22~26℃, 低于20℃子实体生长慢、转潮慢、菌柄短、产量低;高于28℃子实体生长快、易开伞, 影响品质。
5、抓好害虫综合防治
茶树种子繁殖技术 篇9
1、种园管理
要获得质优、量大的茶子,就必须抓好对采收茶子的茶园的管理,促进茶树开花旺盛、座果率高而种子饱满。
2、采收和贮运
茶子质量的好坏,其生活力的高低与茶子采收时期及采收后的管理、贮运关系密切。适时采收,其物质积累多、子粒饱满而发芽率高,苗生长健壮。茶子采后若不立即播种,则要妥善贮存(在5℃左右,相对湿度60%~65%,茶子含水率30%~40%条件下贮存),否则茶子会因变质而失去生活力。茶子若运往它地,要做好包装,注意运输条件,以防茶子劣变。
3、播种前处理
将经贮藏的茶子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给予种子有利的刺激,促使种子萌芽迅速、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和增强抗逆能力等。
4、播种
茶树种植技术 篇10
贵州有着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 20世纪70年代, 贵州茶树栽培研究进入新时期, 开展了对栽培技术的研究, 但由于经济、技术落后等原因, 依然存在着茶树分布零星、产量低的状况, 因此提高茶树的种植技术依然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茶园间作的实施技术
2.1 短期间作
2.1.1 茶行布置
保证茶行间距相等、平行, 以免茶行错乱, 在茶行转折地段处须留标记。
2.1.2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 (茶苗移栽除外) 时, 盖土前在地块两端最边处茶行 (或第2行) 留下比较固定的标记, 便于间作物种植时识别茶行。
2.1.3 间作物选择
茶同间作物可根据茶区当地气候、土壤及种植习惯选择物种。间作物忌阔叶、藤蔓作物;可供选择的有薏米、花生、大豆、辣椒、小米等。薏仁米在贵州晴隆、普安、兴仁、兴义均广为种植, 海拔800~1 000m地区均可种植, 地力选择性不强, 抗力、防风强, 粮、药两用, 价值收益一般是玉米的3~4倍, 甚至更高, 贵州其他茶区可以试种。
2.1.4 间作物种植管理
间作物种植时, 若茶苗未出土, 必须拉绳人工打穴, 沿预定茶行标记按茶行规模确定间作物种植位置;若原定标记不可靠, 必须查实定准, 切勿猜测。茶园大行距一般在1.5m左右, 单行条栽茶园在茶树种植后的第1年和第2年可设置双行错穴间作, 行距20~25cm, 第3年单行种植, 间作穴距25~30cm;双行条栽茶园一般以单行间作为宜。茶园作业人员均应行走于间作物穴间, 切勿踩踏茶行。应按茶行方向作业, 以免影响茶树生长。
2.2 中长期间作
2.2.1 物种选择
中长期茶园间作物忌高大阔叶乔木, 各地选择适生经济型树种如梨、桃、苹果、柑桔、板栗、杜仲、银杏等种植。
2.2.2 种植布置
间作物尽可能形成一定的产量规模, 才能体现间作收获物的商品价值。在一定的区域内, 间作物应有规划布置, 不宜太杂, 应以1至2个物种作为主体, 并尽可能有组织地引种优良品种。
2.2.3 间作管理
间作物生长管理以控制低位分枝的形成为主, 在茶树未成园前尽快形成壮实主干, 再根据收获物确定树冠培养高度与密度, 以枝干不妨碍茶树生长与茶园作业为宜。间作茶园的施肥水平要相应地提高, 病虫害防治要以茶树的病虫害防治为主, 间作物若要进行病虫害防治, 其用药品种、浓度及喷药时间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规范要求。
3 短穗扦插育苗技术
3.1 整地与施肥
地块的选择扦插苗圃地要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水源充足、光照良好、没有风害和冻害的微酸性砂质或粘质壤土地块, 前作忌麻、烟、菜地。
整地应分2次进行, 第1次在前作收获后全面整地, 深度30cm以上;第2次结合作畦整地, 深度20cm, 并在第2次整地时, 清除石块、杂草及其他杂物, 且尽量将土整细。
3.2 开设排水沟
如果苗圃地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块, 必须在苗圃田块周围建立排水沟, 做到能及时将积水排出, 避免扦插圃渍水, 沟底比畦底低6cm即可。如果苗圃地有一定坡度, 可以不用单独建立排水沟, 利用畦沟即可排水。
3.3 修剪
采穗茶园修剪程度较一般采叶茶树为重, 以增加分枝, 使枝条生长茁壮, 增加适合扦插用的有效枝条为主要目的。一般青、壮龄母树可进行深修剪, 剪去树冠上部细而密集的枝梢;半衰老母树, 离地面40cm左右重修剪;衰老母树要进行台刈。母本茶树修剪应在春、夏两季进行。一般春茶前修剪的供夏季扦插用;夏茶前修剪的供秋冬季扦插用。
3.4 扦插技术分析
3.4.1 扦插时间
只要能剪取到扦插穗条, 随时可以扦插。适宜的时间是3~11月。夏插发根快, 成活率高, 但要注意夏季高温的不利影响。秋冬插较适宜, 一般在11月进行, 出圃率高。
3.4.2 插穗选择
插穗应选取当年抽出的粗壮、中下部呈红棕色、组织已木质化、腋芽饱满健壮、无病虫危害的新梢。且在剪取插穗的10~15d以前将母树的新梢打顶。
3.4.3 插穗
剪取每个插穗长3cm左右, 要求是“1个腋芽、1片叶和1个短茎”。一般1个节间剪1个插穗, 如果节间太短, 则2个节间剪1个插穗, 只保留上端叶片。在剪取插穗时, 插穗上端剪口应离叶柄5 mm左右, 与叶片伸展方向平行成斜面, 以防渍水腐烂。下端剪口与剪口平行倾斜, 从而增大插穗与土壤的接触面, 便于发根生长。插穗剪取时, 应注意上下剪口要平滑, 不能出现腋芽受伤或插穗撕裂的情况。
3.4.4 扦插前准备
在压平后的床面上划出插穗行距的痕迹, 扦插330~375万株/hm2, 扦插行株距:中小叶种行距10cm, 大叶种适当放大, 株距以叶片不重叠为原则。如果不是雨后扦插, 必须要先洒透水, 使苗床充分湿润, 待土壤稍干不粘手时扦插。
3.4.5 插穗扦插
用食指和拇指夹住插穗上端的腋芽和叶柄处, 垂直将插穗插入苗床中, 插穗的4/5插入地下为宜 (至叶柄基部) , 叶片要向一个方向伸展, 且芽和叶柄要露出地面, 待插好1行后, 用手指沿扦插行将插穗附近的泥土稍用力挤压, 使插穗与土壤紧密粘合。挤压后的插穗, 应向床面稍微倾斜。叶片应稍翘起, 避免叶片贴地。插穗应保持新鲜, 随采随剪随插。如遇特殊情况而不能及时扦插时, 应注意插穗保水。
3.5 追肥
合理追肥是培育壮苗的一项重要措施。茶芽开始萌发后,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必须及时给予补充。但这时茶苗根系尚不十分发达, 地上部也很幼嫩, 不耐浓肥, 必须掌握好肥料浓度, 按先淡后浓、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施肥。施肥期可参照生产茶园的物候期进行。
3.6 病虫害防治
扦插苗圃的环境比较阴湿, 容易发生病害。常见病害有云纹叶枯病、炭疽病、轮斑病、赤叶斑病等。扦插后每隔l5~30d喷1次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一旦发现虫害, 要及时防治, 所用药剂种类、浓度、用量和施药方法, 均与生产茶园相同。
4 非试管繁殖技术的应用
非试管快繁技术以剪取较大的叶芽作为繁殖材料, 培养基采用沙质无机物, 不容易被微生物感染, 操作环节少, 操作要求低, 采用继代培养, 以苗繁苗, 繁殖速度快, 已成为名贵苗木繁育普遍采用的成熟方式。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是一个集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蒸发系数、营养液浓度等为一体的传感器 (即智能叶片) , 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为植物的离体材料创造最佳的生根环境, 并采用无土育苗技术, 实现苗木快速繁殖的一项高新技术。它是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项全新的育苗技术。
4.1 实用性强, 易学易操作
通过1~2d的技术培训, 即可操作与生产。操作简单, 只取植物的1芽1叶, 插入苗床, 在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智能系统严密监控下实施快速繁殖, 茶树一般通过4~6个月的培育即可生根移栽。
4.2 育苗效率高
一般每平方米每批可繁茶树400~600株, 每亩即可产26~40万株, 每年出2~3批, 亩产即达50~120万株。运用植物快繁的模拟计算机, 可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智能控制, 不受季节限制, 全年可繁。
4.3 增殖速度快
运用营养补充及多代循环技术可使1芽1叶的茶树离体材料快速增殖, 一般茶树4~6个月完成1代, 每代增殖倍数可达8~10倍, 年可快繁2~3代。常规茶树短穗扦插育苗需12~14个月形成一株完整植株, 而运用快繁技术后4~6个月即可生根移栽, 一年可扩增繁殖至100~1 000株。快繁时间可提高50%~70%, 繁殖系数可提高10~100倍。如果再结合育苗袋育苗钵还可实现周年移栽建园。
4.4 高新技术运用
智能化程度高植物生长模拟计算机把智能叶片感知的植物生长环境湿度、温度、光照、CO2、基质湿度、营养EC值等数据, 与该植物最佳生长参数进行比较运算, 然后作出执行信号, 指挥苗床实施弥雾、加温、补光、增气、补肥等操作, 使整个育苗过程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控制, 做到了精确无误。遗传基因稳定茶树非试管快繁属无性繁殖, 也称植物克隆, 在基因遗传上属稳定型, 一般不会发生性状突变与变异, 可广泛用于快速繁育。
4.5 快繁苗适应能力强, 移栽成活率高
运用非试管快繁技术生产的种苗比常规育苗生产的种苗根系要庞大好几倍, 因为植物在最适宜的智能环境及营养激素环境下, 根原基得到充分表达, 呈爆炸性生根。非试管快繁技术在计算机程序设定下, 可在苗床上模拟过渡至自然环境, 实现就地炼苗, 节省了很多繁琐的操作与专门的炼苗用地。在智能化环境下, 炼苗是个自然过渡的过程, 同时也是根系不断形成二次根、三次根的过程。一般当三次根开启发育时, 已具有发达的根系与较强的适应性, 此时的根冠比也较大, 能够适应低湿与少水的自然环境, 移栽定植成活率高, 形成周年快繁、周年移栽的良种茶苗推广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彭胜兵.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5) :153~155.
[2]杨玲.贵州茶树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67~69.
茶树的栽培技术 篇11
摘 要 茶在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重要的茶文化。对于茶树的管理是保证茶叶质量的关键。茶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远销海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茶园的管理中,茶树的修剪技术是主要是指管理方面。
关键词 茶树;修剪技术;茶园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02
主要从茶园管理这个方面入手,具体讲述关于茶树的修剪技术的问题。茶树种植历史悠久,栽培范围广,品种多,在茶树的修剪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修剪是培养茶树的重要举措,下面具体讲述关于茶树的修剪问题。
1 茶树修剪技术在茶园管理中的重要性
茶树的修剪技术是茶园综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茶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生长能力,容易在顶端生长和实现再分化,而定期的进行修剪能够帮助茶树生长出具有潜在的分化能力的不定芽,发展新的枝条具有生育和发芽的能力。修剪掉老化的枝条,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刺激营养生长,从而达到调控树冠结构和生长习性,使茶树能够自由的向四周发展,维持旺盛的生芽能力[1]。修剪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举措,能够帮助茶树实现合理的调控和生长,对于其整体的发展有良好的调控,形成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率的茶叶生产模式,而这正是目前茶叶生产追求的目标。
2 茶树修剪技术在茶园管理中的应用
茶树修剪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了整体的结构和体系,但在茶树的实际生长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的选择管理的方法和模式,不同的茶树有不同的修剪技术,以下阐述关于茶树修剪过程的具体技术,主要包括修剪时期的选择,茶树的修剪方法等,及茶园的具体管理方法。
2.1 修剪时期的选择
茶树都有特定的修剪时期,茶树的修剪效果与茶树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茶树的修剪时期一般选择茶树的休眠时期,根部营养物质最丰富的时候进行,一般根部最有营养的时候是在冬季,这个时候所积累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茶树的全年生长,因此一般都选择在冬季进行茶树修剪[2]。这个时期不仅能够保证茶树的生长,也能在修剪之后保证其生长的速度和营养,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在春天采完茶叶之后进行修剪,使利益最大化。
2.2 茶树的修剪方法
不同的茶树具有不同的修剪方法,不同时期生长的茶树其修剪方法也不相同。例如,根据其年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在幼龄或者衰老更新后,茶树往往要进行定型修剪,定型修剪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茶树的分支,修剪一定的枝干使其更好地进行管理,促进茶树的主干生产能够更加壮大,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便于采茶时进行处理。茶树的长势虽然都有一定的时期,可是难免有的茶树生长得快,有的茶树生长得慢,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等待茶树长到一定的高度再进行修剪,定型修剪的茶树一般要进行为期3次的过程,茶树的高度也要保持在40~50 cm这个高度。同时,茶树的修剪要根据我国的不同分布区域在不同的气候进行,更加有利于茶树的生长。青壮年的茶树往往要进行轻修剪和深修剪,轻修剪主要是指幼苗在定型修剪完成之后,继续维持其形状和高度,不做大的修剪和改变,促进茶树的萌芽,维持整齐的形状,轻修剪的最佳时期为晚秋和早春,最佳次数为1次。深修剪指的是修剪那些新长出来的粗枝大叶影响生长新芽的枝叶,参差不齐的枝叶,主要目的是,保证茶树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输送,增加枝芽的生长能力,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深修剪的最佳时期为当季采茶结束[3]。衰老茶树的修剪技术主要是进行重修剪,其修剪的茶树主要是经过多次的修剪和深修剪,在营养和水分上已经无法达到正常的输送,枝芽发育不正常,长势较差,同时还残存着疾病等问题,过度的采摘和施肥所造成的种种问题,都是进行重修剪的对象。重修剪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茶树的枝干内的营养,提高发芽率,避免枝干内的营养不均衡,造成长势上的问题,重修剪的最佳时期为春茶重采后。茶树的修剪方法主要是分成3个不同的阶段所进行的具体的阐述,在不同的时期要学会应用不同的修剪方法。
2.3 茶园的具体管理
茶园的具体管理方面,主要是指在茶树完成修剪之后的管理,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场地环境和生产目标等具体要求,所进行的对于茶园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土和肥水的管理,增加土肥水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土地拥有充足的养分,在修剪前和修剪后及时的施肥,促进新芽的生长,防止土壤老化等问题的发生。在茶叶采摘的过程中,要实行采摘和留养相结合的方法,不能一味地进行采摘,破坏了茶树生长和发展的规律,造成茶树的过度衰弱,影响日后的产量问题。对于矮化的密植茶园的低位修剪,这是经过改革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植物,因此需要同样注意上述问题。在病虫害的防治这方面,在不断的留养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在日常的培养和护理中,要防止病虫的沾染。修剪后废弃的修剪枝芽可以留在茶树的根部,其本身的营养物质也会滋润茶树的根部,使根系得到迅速的发育和生长。
3 茶树修剪技术在茶园管理中的展望
茶树的修剪技术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迅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不断更新修剪技术和管理模式,随着人们对茶叶的关注程度的提高,茶树的种植规模也日益扩大,在这个方面就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引进先进的茶园机械自动化的技术保证茶树得到更好的修剪,增加产量,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茶树的修剪技术在茶园管理中一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更新技术才能将茶产业壮大,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忠典.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4(1).
[2]胡健,何增富,詹国祥,等.茶树修剪采摘机械的现状及展望[J].农业装备技术,2011(5).
[3]陈芝芝,张磊,吴民亿,等.绿茶伏季休茶留养关键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11(4).
岭头单丛茶树的特性及其修剪技术 篇12
1 品种特征特性
岭头单丛茶树, 属小乔木型, 中叶类, 特早生种, 植株高大, 树势半开张, 分枝中等, 叶长椭圆形, 平均叶长9.0 cm, 叶宽3.5cm, 叶脉7~9对, 叶色黄绿, 富光泽, 叶面平, 叶身内折, 叶缘平, 叶尖渐尖, 叶齿钝浅, 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 茸毛少, 一芽三叶百芽重121 g, 花冠直径3~4 cm, 花瓣7瓣, 子房茸毛中等, 花柱3裂, 育芽力强[1]。发芽特早, 常年饶平县在二月份萌芽, 春茶采摘期3月中下旬, 每年新梢生长5~6轮次, 年生长采摘期在3月至11月, 扦插繁殖力强, 因其叶色浅绿、黄绿 (茶农俗称为白) , 又称白叶单丛茶。该品种制作的乌龙茶品质稳定、优良, 条索紧结匀整, 色泽黄褐油润, 呈鳝鱼色, 自然花蜜香气清高, 滋味醇爽, 回甘力强, 耐冲泡, 汤色橙黄明亮, 蜜韵是该品种的特征。岭头单丛茶也适制红茶、绿茶, 所制绿茶清香, 红茶浓郁甜醇, 有特殊蜜香味。
2 岭头单丛茶修剪技术
修剪是岭头单丛茶栽培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岭头单丛茶属小乔木型, 顶端优势明显。修剪对茶树树体营养物质的分配和运转进行适当控制和调节, 促使枝条的腋芽、不定芽以及颈部潜伏芽萌发, 提高了树体光合作用效率,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方便采摘, 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1 修剪工具的选择
传统工具多采用镰刀和剪刀, 现采用整机剪、刈剪铗、修剪机等。整机剪适用于幼龄茶树及成龄茶树树冠内修剪;刈剪铗、修剪机适用于成龄茶树修剪;台刈机适用于茶树台刈。工具选择要求实用、锋利、高效,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
2.2 修剪时期选择
修剪时期是修剪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只有在合适时期给予恰当修剪, 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具体要根据茶树生育周期特性、茶树树体内养分、生长状况和当地气候条件以及采收要求等因素确定。饶平县岭头单丛成龄茶树修剪期一般选择在夏季4月中旬, 也就是在春茶采收后夏茶 (即全年第2次芽梢, 茶农俗称“二春”) 萌芽前, 一般要求在春茶采收后15 d内完成修剪, 实践表明该时期修剪较合适, 能获得较好效果。理论上春茶采收后茶树树体内养分积累有一个小高峰期, 同时该时期气温、水分较适宜茶树生长, 若栽培管理到位, 能使树势恢复快, 可使当年秋、冬茶和翌年春茶增产, 有利于增收, 茶农易接受。而幼龄茶树的修剪期一般宜选择在早春 (萌芽前) 或每年11~12月。幼龄茶树主要是培养健壮骨干枝, 以养为主、以采为辅, 修剪目的是定型。
2.3 幼龄茶树修剪
茶苗种后1~3年, 一般分3次完成定型修剪。
第1次修剪。茶苗开始定植时, 若株高超过30cm, 须剪去25 cm以上主梢, 定植1年后, 当茶园内75%~80%以上茶苗高达30 cm以上, 进行定型修剪, 在茶树高度30~35 cm处平剪, 不合修剪标准茶苗留在次年修剪。
第2次修剪。定植2年茶园, 以采代剪, 注意采为辅、养为主, 剪口在上年剪口处提高10 cm平剪, 保留茶树高度为40~45 cm。
第3次修剪。种植3年的茶园, 已有一定树冠幅度, 以采代剪 (注意养重采轻) , 剪口在上年剪口处提高10 cm平剪, 茶树定型高度为50~55 cm。
经过3次修剪, 当茶树高度达50~60 cm时, 进入成龄茶树采摘期。
2.4 成龄茶树修剪
轻修剪。用于投产茶园, 在定型高度55 cm左右的基础上提高5 cm处进行平剪, 茶树采摘面的高度, 以不超过75 cm为宜, 以便于茶园作业, 高山茶园的树冠高度, 可以灵活掌握。
深修剪。当茶树新梢芽叶瘦小, 出现鸡瓜枝、夹叶多且产量下降时必须深修剪, 一般用平剪方法剪去绿叶层厚度的一半, 约10~15 cm, 并结合施肥以利恢复树势。
重修剪。对衰老或未老先衰的茶树, 可通过重修剪复壮树冠, 一般剪去50%的上部树冠, 并注意剪前或剪后施足肥分。
2.5 台刈
对于衰老程度重的茶树, 可采用台刈更新, 在离地面5~10 cm处剪去或砍掉地上部所有枝条, 促使颈部潜伏芽萌发。要注意在台刈前2个月施足有机质肥以促新根发生, 修剪要用台刈机或镰刀 (要锋利、重量适中) , 操作时要求动作一次完成, 剪口要求平整或稍倾斜, 桩头不能破碎, 否则会造成桩头霉烂、坏死, 台刈后茶树按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方法, 重新培养蓬面。
3 修剪注意问题
每次修剪应把树冠内细弱枝、枯死枝、病虫枝全部剪除, 并把病虫枝清出园外烧埋, 以减少病虫源;边缘修剪时, 应保留25~30 cm的工作通道 (高山茶园灵活掌握) , 便于茶园作业。
个别茶园偶出现修剪 (指深修剪、重修剪、台刈) 后茶树难恢复或枯死的现象。原因一:修剪后遇到极端天气。应对办法为遇烈日、干旱天气时, 采取灌水、喷水、遮荫措施, 防止水分不足;遇久雨、暴雨天气, 及时修通园沟, 排除积水, 防止烂根。原因二:剪前茶树管理不当, 特别是茶树病虫害严重, 茶树根系衰弱, 表现为茶树衰弱, 芽叶、新梢萌发极少。采取对策:在修剪的前一年适当施有机质肥料, 促进根系生长, 防止积水, 做好病虫害防治, 采摘注意多留叶片;另外可适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刺激茶树芽叶萌发生长, 方法为春季用赤霉素 (浓度100 mg/kg) 喷洒1次;夏季用赤霉素 (浓度50 mg/kg) 喷洒1次。该措施能促使茶树芽叶萌发, 新梢生长, 起到以叶养根的作用, 为下年修剪奠定比较好的树势。
修剪后茶树要合理施肥, 科学用水, 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以达到修剪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