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的栽培技术

2024-07-28

云南松的栽培技术(精选8篇)

云南松的栽培技术 篇1

1、选用品种

选用“玉红油1号”、“玉红油2号”、“云油杂二号”、“云油杂10号”等品种。

2、整地施肥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 000kg、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13.3~20kg, 深翻25kg, 精耕细耙, 整平做畦。

3、播种

适宜播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一般采用直播, 每亩用种1~1.5kg。沟播或耧播, 播深2~3cm, 播后适当镇压。行距45cm, 株距10~12cm, 每亩1.2万~1.3万株。

4、田间管理

1) 冬前管理

(1) 早间苗、定苗。直播田在2片真叶时间苗1次, 4~5片真叶时定苗, 并注意留匀、留大、留壮。间苗后及时中耕松土, 缺苗断垄严重时应及时补苗。

(2) 适时浇水。在足墒播种的前提下, 苗期结合追肥浇1次小水, 浇后及时松土。

2) 越冬期管理。在小寒前后进行中耕培土, 有利于提高地温和防止油菜“拔根”。

3) 春季管理

(1) 重施薹肥。一般在薹高30cm时, 结合锄草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7~2kg。长势较强、群体较大的地块可晚追或不追肥。

(2) 补施花肥及人工授粉。一般在抽薹后30d, 薹高50cm左右时, 每亩追施二铵15~20kg。开花后期喷施0.3%~0.5%硼砂溶液, 可有效防止油菜“花而不实”现象。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可大大提高油菜结实率, 应用拉绳法, 在盛花期上午8:00~10:00时进行, 注意授粉以睛天为好, 且不要折断花轴。

5、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菌核病、蚜虫、白粉虱等。其中蚜虫发生较多,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500倍液或蚜虱净1 000倍液喷雾防治。

6、适时收获

一般在终花后25~30d, 全株2/3呈现黄绿至淡黄色, 种皮呈该品种固有色泽时收获。

云南松的栽培技术 篇2

2010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校名、校址、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

1.学院名称: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国家代码:13757

3.学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704号

4.办学层次:专科(学制三年)

5.办学类型:国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6.学习形式:全日制

第二章 [招生专业、招生计划、收费标准]

1.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23个,面向14个省份招生;招生计划2000人:以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2.学费标准: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学费为4800元/生/年;其余专业学费为4500元/生/年。

3.外语语种要求:不做要求,入学后主修英语。

4.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制度》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三章 [录取原则]

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的招生政策,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考生和家长放心。具体的录取规则是:

1.严格按照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公布的录取分数线录取;

2.报考我院的第一志愿考生,专业录取按总分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考生在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3.我院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不设分数级差。专业录取按总分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考生在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4.录取过程接受各相关省(市、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及学校纪检部门监督,录取结果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在学院公布。

第四章 [学院招生办公室地址及联系方式]

1.学院招生办公室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路704号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

2.邮政编码:650203

3.电话:0871-6239398;0871-6315805;0871-2501173;0871-2501175

4.传真:0871-6239399

5.网址:

6.E-mail:ynjdxyzb@126.com

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返还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5.由政府返还相应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6.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

7.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8.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9.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三、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10.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享受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它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1.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2.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13.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14.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15.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16.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17.对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18.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

19.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20.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由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详细内容请登陆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

云南松的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云南;桑品种;家蚕;原种繁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S88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244-05

收稿日期:2014-08-27

基金项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专项(编号:CARS-222SYZ27)。

作者简介:杨继芬(1978—),女,云南楚雄人,實验师,从事桑蚕原种繁育技术及推广研究。E-mail:yangjifen194@163.com。

通信作者:杨文,研究员,从事桑蚕繁育技术及推广研究。 Tel:(0873)3861816;E-mail:yangwen161@163.com。优良的桑品种不仅需要具有强抗逆性、广适应性和高产稳产性等特点,还要适应家蚕原原种饲育质量指标的双层要求[1]。作为寡食性昆虫的家蚕,营养完全来源于桑叶,桑叶质量与家蚕生长发育、繁育性能息息相关。汪泰初等进行了不同桑品种对家蚕繁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桑品种对家蚕体质、茧质、产卵数、产卵量和卵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5]。做好桑品种的筛选工作,是提高家蚕原种质量的技术关键。为适应云南省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云南省自主育成和引进了一批桑树新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完成了部分桑品种的更新换代。尽管主要栽培的桑品种生产性状优异,但是否适宜云南省家蚕原种繁育就需要进行试验验证。本研究就云南省的8个主要栽培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期为筛选适宜云南省家蚕原种繁育的桑品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桑园地块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家蚕原种繁育中心的三排地,蚕室地点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家蚕原种繁育中心的四号蚕室。

1.2供试材料

桑品种:农桑14号、强桑、丰田2号、云桑2号、云桑3号、云桑4号、湘7920、湖桑32号,共8个品种。

蚕品种:原原种云蚕7A、原原种云蚕8A,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家蚕原种繁育中心提供。

1.3试验方法

试验的桑品种按同一规格栽植于同一地块,桑园栽培管理、养成形式、肥培措施完全一致。每一桑品种均对应收蚁饲育原原种云蚕7A、原原种云蚕8A各4个试验区,每区蚁量 0.3 g,从收蚁到上蔟均采用相应的同一桑品种饲育[6]。饲育至4龄饷食2 d后数蚕,每区400头。饲育技术、上蔟、种茧保护、发蛾交配与制种等操作参照 NY/T1492—2007《桑蚕原种繁育技术规程》[7],饲养与环境条件除桑品种不同外,其他方面技术力求操作一致。

1.4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龄期发育经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生命力成绩:病蚕率、对四龄蚕结茧率、健蛹率、蔟中死蚕率;卵质成绩: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单蛾良卵率等项目,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统计,并用DPS 8.01进行健蛹率、对四龄蚕结茧率、茧层率、单蛾良卵数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桑品种饲育对家蚕原原种发育经过的影响

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不同桑品种饲育对家蚕发育经过的影响见表1。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不同桑树品种饲养原原种云蚕7A的发育经过一致,2013年秋季不同桑品种饲养原原种云蚕8A时,云桑2号、湘7920、强桑发育经过比其他桑品种延长4 h(0.17 d)。2014年春季不同桑品种饲养原原种云蚕8A时,丰田2号发育比其他桑品种缩短6 h(0.25 d)。从总体情况看,各桑树品种对家蚕原原种发育经过影响不大。

2.2不同桑品种饲育对家蚕原原种生命力的影响

于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用不同桑品种饲育原原种云蚕7A和云蚕8A,试验结果(表2)表明:2013年秋季饲养原原种云蚕7A时,病蚕率和蔟中死蚕率以湖桑32号、湘7920较高,病蚕率分别达15.02%、11.92%,蔟中死蚕率分别达25.52%、26.13%,其他品种相差不大,相对较低。湖桑32号、湘7920的对四龄蚕结茧率最低,分别只有53.04%、6117%,其他品种相差不大,相对较高。湘7920的健蛹率相对偏低,只有81.54%,其他品种都达92%以上。2013年秋季饲养原原种云蚕8A结果表明,湖桑32号、云桑3号的病蚕率和蔟中死蚕率最高,病蚕率分别达158%、3.16% 蔟中死表1不同桑品种饲育对家蚕原原种发育经过的影响2014年春季饲养原原种云蚕7A时,病蚕率相差不大,湖桑32号、云桑2号、湘7920的对四龄蚕结茧率相对其他品种偏低,在90%以下。云桑3号的健蛹率最低,其他品种都达97%以上。蔟中死蚕率除云桑2号稍高外,其他品种差异不大。2014年春季饲养原原种云蚕8A时,云桑3号、湘7920的病蚕率最高。湖桑32号、云桑3号的对四龄蚕结茧率相对偏低。全部品种的健蛹率和蔟中死蚕率差异不大。

由以上分析得知,各桑品种在不同季节饲养相同的家蚕原原种,对家蚕生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为探明这种差异是来自试验误差还是品种固有性状的不同,进行生命力中的重要指标健蛹率和对四龄蚕结茧率(表3、表4)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桑品种在不同季节饲养的原原种云蚕7A和原原种云蚕8A,健蛹率、对四龄蚕结茧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2013年秋季,不同桑品种饲育对家蚕原原种生命力的影响方面,表现较好的为云桑4号、农桑14号、云桑2号、强桑,表现较差的为湖桑32号、湘7920。

nlc202309031149

2.3不同桑品种饲育对家蚕原原种茧质的影响

不同桑品种饲育下对家蚕原原种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5)。2013年秋季原原种云蚕7A普茧率最低的为湖桑32号,最高的为云桑2号;原原种云蚕8A普茧率最低的为湖桑32号,最高的为强桑。2014年春季原原种云蚕7A普茧率最低的为丰田2号,最高的为农桑14号;原原种云蚕8A普茧率最低的为强桑,最高的为云桑2号。不同桑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方面表现也各不相同。通过对茧层率(表6、表7、表8)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桑品种茧层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综合不同桑品种春、秋季对茧质的影响,强桑、湖桑32号、云桑2号3个品种在不同季节、不同蚕品种成绩差异较大,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蚕品种、桑树品种的营养物质含量、成熟进度的季节差异性相关。

2.4不同桑品种饲育对家蚕原原种卵质的影响

不同桑品种饲育对家蚕原原种卵质的影响见表10,2013年秋季原原种云蚕7A的单蛾良卵数最高的为强桑,达544粒,最低的为湖桑32号,仅为418粒,极差为126粒;原原种云蚕8A最高的为农桑14号,达546粒,最低的为云桑3号,仅为362粒,极差为184粒。2014年春季原原种云蚕7A的单蛾良卵数最高的为农桑14号,达491粒,最低的为云桑3号,达333粒,极差为158粒;原原种云蚕8A最高的为农桑14表32013年秋季不同桑品种饲育下4个试验区家蚕原原种的对四龄蚕结茧率、健蛹率调查结果

号,达460粒,最低的为丰田2号,仅为318粒,极差为142粒。通过对单蛾良卵数(表6、表7)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2013年秋季各桑品种单蛾良卵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4年春季各桑品种单蛾良卵数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综合2季卵质成绩可以看出,农桑14号表现较优,湘7920、强桑、云桑4号表现良好,表现较差的为云桑3号、丰田2号。

3结论与讨论

为研究云南省8个主要栽培桑品种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的影响,進行了不同蚕品种和不同繁育季节的试验,发现家蚕原种的繁育成绩不仅与桑品种相关,还与家蚕的繁育季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考虑不同桑树品种饲育的家蚕原原种发育经过、生命力、茧质、卵质成绩等表现,认为在云南蚕区繁育家蚕原种适表5不同桑品种饲育下家蚕原原种茧质成绩宜选用的桑品种为农桑14号、云桑2号、云桑4号。

桑品种仅仅是影响家蚕原种繁育成绩的因素之一,蚕品种、气候条件、繁育地域以及桑园的肥培管理等也会影响到家蚕原种的卵质、卵量、健康性等。本研究仅考虑了品种、季节因素,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后续的试验中应进行多因素的试验,掌握各因素对家蚕原种繁育成绩影响的大小,便于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繁育得到高质量、高产量的家蚕原种。

参考文献:

[1]刘培刚,杜鑫,姚陆松,等. 不同桑品种对家蚕种茧育成绩的影响(Ⅰ)[J]. 蚕桑通报,2012,43(3):12-15.

[2]汪泰初,贾鸿英,徐家萍,等. 不同倍数体桑品种对茧质及卵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4):486-487.

[3]王琴. 不同桑品种对种茧育影响[J]. 江苏蚕业,2005(2):51-54.

[4]岑忠用,苏江,谢春民. 不同桑树品种品质及其对蚕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20-722.

[5]陆天启,翟正清,夏琦琦. 不同桑品种对种茧育影响的探讨[J]. 江苏蚕业,2011(4):8-10.

[6]李刚,李玲琍. 不同桑品种饲养原蚕的效益比较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2009(增刊2):17-1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 1492—2007桑蚕原种繁育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张传利,桂雪梅,杨发军,等. 咖啡壳在虎奶菇菌种生产上的应用试验初报[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249-251.

紫外检测技术在云南电网的应用 篇4

高压设备电气放电时, 根据电场强度的不同, 会产生电晕、电弧或闪络。在放电过程中, 空气中的电子不断获得和释放能量, 而当电子释放能量 (即放电) , 便会释放出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0nm~400nm,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由于地球的臭氧层吸收了部分波长的分量, 实际上辐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波长大都在300nm以上, 低于300nm的波长区间称为太阳盲区。阳光和电晕电磁波谱辐照度及波长的比较。

高压电气设备放电光谱波长范围为230nm~405nm, 其中240nm~280nm的光谱段称为太阳盲区, 在此波长范围内由太阳发射的紫外光量极低。装有太阳盲滤镜紫外成像仪, 可以在阳光底下探测到240-280nm的微弱电晕辐射, 接收设备放电时产生的紫外信号, 经处理后与可见光影像重叠, 显示在仪器的屏幕上。利用紫外成像仪 (工作波段在240nm~280nm之间) 来检测带电设备的电晕情况, 统计出单位时间内测得的紫外光子数, 以此确定电晕的位置和强度, 可为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提供依据。

2 紫外技术在电网的应用

2.1 导线电晕质检

采用紫外成像仪进行导线的电晕试验, 经过夜晚和白天的多次比较, 紫外成像仪观察导线的起晕情况与传统方法 (夜晚用望远镜观察) 基本一致, 紫外成像仪更准确和严格。

2.2 变电站电晕检测

对500kV变电站内35kV#0站用变高压侧电缆进线及PT柜发出的异常声响进行检测。

用紫外成像仪对故障柜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后, 未发现声响源。在柜内发现一个安全隐患, 35kV C相进线电缆头电晕较大。

经过分析和排查, 最后找到发出异常声响的是柜内一组电容器, 该电容器提供柜上信号电源同时作为接地刀闸的支柱, 型号为CG1 -35 , 电容量47μF。

2.3 线路检测及试验

通过检测可以直观的观测到放电源的位置, 并可估计出放电的强度。紫外检测技术的特点主要为:

1) 不停电、不改变设备运行状态下, 监测到设备的运行信息。

2) 以图像的形式, 直观形象地显示故障情况。

3) 仪器采集信息迅速, 为线路故障巡检提供了技术手段。

4) 电晕检测技术为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了技术保障, 可发现早期故障。

3 影响紫外检测的因素

3.1 距离因素

检测距离对检测结果影响显著。当距离增加时, 检测视角将减小, 对应的灵敏度随之降低。理想条件下, 均匀介质中的点光源所发射光波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实际条件与理想条件可能存在很大差别, 为了确定距离与电晕计数的关系, 模拟了一个点电晕源, 记录不同距离下的紫外计数和平均值。得到的规律为:放电计数与距离的平方近似成反比关系;随着距离的增大, 放电计数次数减小。此外也有放电计数与距离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随着距离的增大, 放电计数次数减小的报道。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总结。

3.2 增益的影响

紫外光谱在电晕光谱中所占比例较小, 经过仪器的光学系统传输, 最终到达CCD板的紫外光子数损失很多。为了提高仪器的灵敏性, 仪器内部对进入光学系统的紫外光子进行增益处理。增益后, 紫外计数的数值随之发生改变, 影响对电晕强度的评价。

通过实践总结, 在紫外计数小于200的情况下, 可选择高的增益大于150, 以便发现较弱的电晕源;紫外计数大于200小于5000时, 一般可在90-150区间选取增益, 方便比较。紫外计数大于5000时, 选取小的增益大于80, 以便避免紫外图像相互叠加, 从而准确定位电晕源。

3.3 气压和温度的影响

气压和温度的变化可改变空气的密度, 影响电离过程, 从而气压与温度的变化影响仪器采集到的紫外光子数量。一般情况下, 高气压、温度低条件下紫外计数要比低气压、高温度条件下的紫外计数低。

在实际应用中, 温度和气压的差异引起的偏差较小, 可能淹没在仪器本身的误差和测量的偏差中。因此, 一般不对气压和温度的差异进行修正。

3.4 湿度的影响

湿度的增加, 在有些情况下可降低电晕的强度;而在多数情况下, 湿度的增加会引起电晕强度的增长。由于污秽成分和湿润情况的不确定性, 目前还没有办法对它进行修正。

4 结束语

紫外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可以检测绝缘子、导线等电气设备的电晕情况。检测时, 不影响设备的运行状态, 安全可靠;仪器操作简便, 监测结果直观, 值得推广应用。

目前, 紫外成像技术只能做到定性检测, 还不能做到定量检测。同时, 仪器的检定还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电网中, 紫外成像技术的应用将为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马斌, 周文俊等.基于紫外成像技术的极不均匀电场电晕放电[J].高电压技术2006, 7.

云南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篇5

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二00七年八月

目录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村庄整治原则 2 村庄整治内容 2.1 基础设施 2.2 公共服务设施 2.3 农民住宅 2.4 环境卫生

2.5 绿化与生态建设 2.6 防灾减灾设施 2.7 传统建筑文化 3 村庄整治技术要点 3.1 道路交通 3.2 给水 3.3 排水 3.4 电力电信 3.5 公共活动场所 3.6 农民住宅改建 3.7 粪便处理 3.8 垃圾处理

3.9 绿化与生态建设 3.10 防灾减灾

3.11 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农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技术导则,旨在指导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正确掌握村庄整治的原则和方法,科学地指导和规范全省村庄整治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 村庄整治原则

1.2.1 城乡统筹的原则。

村庄整治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形成特色分明的城乡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2.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全省各地的经济发展实力、自然条件等状况,探索不同整治模式,抓好试点示范,积累经验,以点带面,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探索不同的整治模式,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

1.2.3 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以农民满意不满意、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增收致富,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径,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整治与管理,巩固整治效果,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1.2.4 集中发展、节约土地的原则。

通过科学规划,抓住移民迁建、迁村并点、项目建设、农民自建房等机遇,引导农民建房相对集中,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通过清理村内闲置宅基地、充分利用原有村庄用地进行旧村改造,新建用地要尽量选择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集中紧凑布局,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已搬迁合并村庄要尽快进行土地复垦,实现退房还田或还林。

1.2.5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

村庄整治要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量为而行,重点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保障公共安全,既要按照村庄整治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确实可行;同时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1.2.6 传承文脉、延续特色的原则。

村庄整治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保护村庄自然肌理,突出乡村风情,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保护整体景观,合理继承原有的布局结构、空间形态,保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古树名木、标志物,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体现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村庄整治内容

村庄整治必须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内容主要涵盖农村日常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环境质量保障和安全保障设施,以及村容村貌的整治整修等。

2.1 基础设施

2.1.1 通村公路及桥梁建设;村庄内道路路面硬化;道路排水边沟;必要的路灯及交通标志;农业机械及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的公共停车场、库、棚等。

2.1.2 供水设施、供水到户的水塔、泵房或高位水池(水箱)及输配水管网。2.1.3 排水设施、排水管、沟。

2.1.4 电力供应的变配电设施、输电线缆架设或埋设。2.1.5.电话线缆、卫视天线等通讯线缆及设备的配置等。2.1.6 太阳能、沼气等能源开发技术及设备的应用。

2.2 公共服务设施

2.2.1村委会管理用房、村民学习休闲活动用房及室外场地。2.2.2 托儿所、学前班或学校代培点的配置。

2.2.3 配置医治轻微疾病、开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的卫生室或便民诊所。

2.2.4 设立邮件收发、汇款、储蓄、电报、传真等业务的代理点。

2.2.5 商店、超市或便利店的布置。

2.3 农民住宅

2.3.1改建住宅的朝向、间距应以满足当地的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等要求。

2.3.2 改建住宅要体现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四节”方针。

2.3.2 改建住宅平面功能应尊重当地传统风俗习惯,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改建住宅的立面形式保留地域特色和注重整体协调。

2.4 环境卫生

2.4.1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体清洁,水质达标。2.4.2 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达到90%以上。2.4.3 医疗废弃物、垃圾等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2.4.4 逐步实现禽畜集中饲养,家庭散养禽畜做到人畜分离。

2.4.5 清除村庄内外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村庄主要出入口、公共活动场地、公用水塘和公共绿地等环境面貌。

2.5 绿化与生态建设

2.5.1 村旁、宅旁、路旁、公共活动场地、水旁、村庄出入口充分绿化,建设绿色家园。

2.5.2 保护树木,严禁乱砍乱伐,保持水土。2.5.3 多种能源并举,充分利用再生能源。2.6 防灾减灾设施

2.6.1 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蓄水池等防洪排涝设施的修建。

2.6.2 山体及坡地等地质灾害地段护坡及挡土墙设施的修建。

2.6.3 危房加固或拆除,旧房改造等。

2.6.4 易燃易爆物(气)体和有毒有害物(气)体的安全存放。

2.6.5 农房墙体、楼面、顶棚的防火措施,毗连建筑的防火墙及房屋间的防火间距等。

2.7 传统建筑文化

2.7.1 村庄内传统民居、祠堂和庙宇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2.7.2 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村庄整治技术要点

3.1 道路交通

3.2 给水

3.3 排水。

3.4 电力电信。

3.5 农民住宅改建

3.6 公共活动场所

3.7 粪便处理。

3.8 垃圾处理

3.9 绿化与生态建设

3.10 防灾减灾

云南松的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近百年 山地台茶 移栽盆植 经验 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04-01

1 临沧山地台茶树最适宜移栽盆植的时段

临沧山地台茶树的最佳移植时间在春后夏前(下过2~3次大雨后、又经日晒过5~7d后)的4~5月、夏末秋初的9月底~10月初;在此两个时段移植近百年的山地台茶树成活率相对较高且易于移栽盆植(由于此时土壤不干也不燥,易于挖取,土团也不易抖散)。

2 選好将进行移栽盆植的山地台茶树

选好了移栽盆植时段后,我们进入山地台茶园,先行调查好山地台茶园内的各茶树的长势、地势、土壤及土质情况(根据好挖不好挖、土壤是不是红壤或砖红壤、土壤的板结程度、土层的厚薄以及土层下有无杂石或沙等等情况)后,再行挑选将进行移植盆植的山地台茶树。被挑中的山地台茶树,一定要有几个主要的骨干分枝,其排列和分布以及其树体结构、分枝结构较为合理的山地台茶树。

3 对挑选中的山地台茶树进行初步整形修剪

先将上述选留好的几个主要的骨干分枝进行断顶(树高1.3 m处),然后再在每个主要的骨干枝上进行去弱留强,选留好分枝角度好、上下层枝错位排列、分布合理、有序的强枝,同时剪除所有不作选留对象的其它枝条。

4 确定施挖的范围

挖取前应根据山地台茶树的生长势、生长状况确定好施挖范围。一般山地台茶(近百年)树高1.5~2.5 m,挖取直径为0.8~0.9 m、深0.8~0.9 m的树团;树高2.5~3.5 m的山地台茶树挖取直径为0.9~1.0 m、深1.0~1.2 m的树团。我们是按照以上范围和标准挖取山地台茶树的,最后用刀或锯切断主根、削去部分侧根(最为关键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以不伤太多的主根为好)。

5 现场直接移栽盆植(或运回后再行盆植)

我们先在大花盆中回填0.10 m厚的散土,再将挖取好的山地台茶树的树团(经初步修整好后),现场直接将茶树移植到大的花盆中,最后用散土填实按紧茶树树团与花盆之间的缝隙(边填土边用小木棍舂实,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后,填实按紧树团与花盆之间的缝隙),最好使茶树树团与大花盆之间做到亲密无间。茶树树团运回后再行盆植的,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先用席子或遮阳网包裹好、挖取好了的山地台茶树树团(树团下一定要回填约0.1 m厚的散土,以防运输途中由于车的颠簸导致茶树树团基部的主根被擦伤、撕裂等现象的发生);然后用尼龙绳捆紧固定好移栽茶树的树团;再用长0.8~0.9 m、宽0.1 m、厚0.02~0.03 m的木板条按每隔0.1米的间距、在茶树树团的周围安放木板条;最后用铁丝按每0.3 m的间距(树团的上、下部)缠绕茶树树团2~3周,绞紧铁丝固定好茶树树团。在此同时用麻袋或蛇皮口袋装上足够多的散土,以备运回盆植用。

6 运输途中,上、下搬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将移栽盆植好的山地台茶树树盆(或已包装固定好的山地台茶树树团)搬上车(树盆或树团一定要直立的排放),之后再用麻绳或铁丝牢实的固定好树盆(或树团),茶树树盆(或树团)之间的缝隙用草或硬纸板塞紧进行隔离,以防车在行进过程中由于颠簸导致树盆之间相互磕碰(或树团之间相互碰撞使土团散、裂),直接影响移植茶树的成活。(2)在上、下车时、在搬运茶树树盆(或树团)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以防树盆被砸损(或树团被抖散、解块裂开)损伤太多的侧根和须根。茶树树团运回到目的地后(卸下车),先在大花盆中回填0.10 m厚的散土,再解绑,然后将茶树树团移植到大的花盆中,最后用散土填实按紧茶树树团与花盆之间的缝隙(边填土边用小木棍舂实,反复操作几次),这样更有利于移栽盆植山地台茶树的成活。

7 移栽盆植好的百年山地台茶树的后期管护

(1)浇透第一次定根水。上述两种方法移植盆栽好的山地台茶树,一定要摆放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茶树的上方最好搭遮阳网,随继浇透第一次定根水,待土壤吸透水后(树团与大花盆之间会出现凸凹不平的缝隙),随即回填我们早已准备好的从山地台茶园取回备用的散土,边填土边用小木棍舂实,直至填实按紧了树团与花盆之间的缝隙(尽可能的使山地台茶树树团与花盆之间做到亲密无间)。

(2)适时及时补充水分。根据天气、盆土的干燥以及山地台茶树的需水情况,每3~5d浇透水一次(以浇到盆底漏水为好);进入雨季后应根据盆土的干湿情况适时浇水(以盆土表面有细小裂纹出现时为准,适时及时补充水分)。

(3)移植后3~6个月内以清休养为主(以慢慢恢复树势为主),不修剪、不施肥。

(4)移植第一年(进入秋后10~11月间)轻施螯合态生物发酵肥0.1 kg/每株。

(5)移植后的第二年春、夏季发新枝后,适当的轻修茶树基部萌发的小新枝,同时对每个骨干枝上抽生的新枝进行去弱留强选留新的强枝;并在雨季来临之前(6月份后)施一次螯合态生物发酵肥0.15 kg/每株、进入秋后10~11月间再施一次螯合态生物发酵肥0.15 kg/每株。随后(第三年)进入茶树的正常管护阶段,调整好茶树的生长势、选留好新的分枝、构建好茶树的树体结构和良好的分枝结构,为其茁壮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临沧市荼办创新办.《临沧市不同地域特色茶叶品质分析研究》课题通过市级验收.2009.

[2] 李崇兴.临沧地区古茶树资源概况[J].临沧科技,2004(3).

[3] 李家华,周洪杰.百年古茶树移栽成活[J].中国茶叶,2000(4).

云南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 篇7

1 选地

育苗地宜选择在海拔2 400~2 600m、没有阳光直射、保水但不积水、土质疏松、肥力中等、没有石块、坡度小于20°、富含腐殖质的、阴凉湿润的半阴半阳缓坡山地为宜[3]。

2 苗床准备

当归育苗地需在育苗的前1年整好, 使土壤充分熟化, 如果不能隔年整地, 也可于育苗当年5月整地。5月中旬, 清除地块内杂草、石块等杂物;人工均匀撒施磷酸二铵于地表, 用量750kg/hm2。同时, 结合深翻施入无公害、高效、低毒杀菌、杀虫剂, 用镢头深翻土壤20~25cm, 打碎土块, 用钉齿耙耙平;作畦, 畦面宽100~120cm, 畦间距30cm, 畦高15cm, 畦长方向同于坡向[3]。

3 种子苗培育

3.1 选种

5~6月, 当种子田的植株生长到高30~50cm时选定留种植株。选种标准为苗种子纯正, 植株叶色深绿, 无皱叶, 无斑点, 植株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

3.2 采种及种子处理

在7~8月当归果实陆续成熟, 果翅由淡紫红色变为粉白色, 果翅张开呈椭园形时采摘。根据种子成熟情况, 采用边熟边采的方法, 用果树剪在植株上沿分枝基部剪取成熟果穗, 枝长30~40cm, 将采下的果穗用棉线扎把 (每把10~15枝) , 小心放入背篓, 头尾倒置分层放置运回, 悬挂于阴凉、通风处阴干。果穗阴干过程应避免太阳光直射受热、受潮, 严禁烟熏。当归果穗阴干后, 在天气晴好、室外温度10~15℃时将阴干的当归果穗放在棚布上, 在太阳光下摊开 (整把勿重叠) , 并勤翻动, 30~60min 1次。2~3h后, 脱粒, 过筛, 除去混杂物, 使种子净度达95%以上。脱粒后的净种要进一步干燥, 使种子的标准含水量达到130±10g/kg (12%~14%) 。将装有净种的布袋悬于空闲敞篷无烟通风处进一步风干后放入冷库或冰箱内低温贮藏, 贮藏时间不超过9~10个月[2]。

3.3 播种

5月20日至6月10日, 将用无公害农药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到畦面上, 撒种时手距地面约30cm, 沿畦面左右撒种, 如遇微风, 宜顺风向撒种为佳。播量52.5kg/hm2。撒种后用铁筛将湿土均匀筛入畦面, 覆土厚度0.3~0.5cm。

4 苗床管理

4.1 遮荫覆盖

播后立即均匀覆盖不带种子的野生禾本科草类秸秆或小麦秸秆, 覆盖量6.0~7.5t/hm2, 厚约3cm, 透光率约10%, 以利保墒遮荫。

4.2 除草

播后20d左右出苗, 苗出齐 (出苗率>50%) 后开始除草。用小木棍挑松苗床覆盖物, 使幼苗在覆盖物下遮荫生长。用手直接拔除杂草, 小心带出当归幼苗。视田间生长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 特别是防止跳甲为害。

4.3 间苗

对生长过于稠密的苗床, 结合第2次除草进行间苗。

4.4 起苗

9月20日至10月10日 (从播种到起苗控制在110~120d) , 早霜来临、气温降到5℃左右时, 根据苗畦地形自下而上起苗。用镢头以70~80°挖进土层15~20cm, 并轻轻摇动镢头, 松动床土, 注意避免伤根。从松动床土中适量带土小心拣出苗子。挖起的苗子用手拧去残叶, 适量带土扎把, 苗土比约1∶1。大约80~100株扎成一小把, 每把约250~300g。将苗把分层装背篓内及时运回储藏处。

4.5 苗子储藏

将运回的苗子放阴凉通风处, 苗头朝外码成圆锥垛或方形垛, 垛高80~100cm, 放置约15~20d, 使其散失水分, 降低呼吸强度, 然后在室外阴凉处挖坑堆放。

5 移栽定植

5.1 选地

地块要求海拔2 000~2 500m, 土壤以大黑土、黑垆土、砂壤土为宜, 要求土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阴凉潮湿、不积水、坡度不超过10°, 严禁连作或使用违禁农药。

5.2 整地

选好的地块首先进行灭茬深耕, 耕深25cm, 立垡晒土约60d。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第2次翻耕, 耕深20cm, 翻耕之后立即进行耙耱收墒, 过冬。翌年4月上旬播前整地, 耕深约20cm, 翻耕之后立即进行耙耱保墒。施腐熟有机肥料60~75t/hm2, 如有机肥不足, 可施腐熟油渣750~1225kg/hm2、磷酸二铵450kg/hm2、或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1 200kg/hm2。若冬季翻耕之前已备好腐熟有机肥料与腐熟油渣, 则结合冬前翻耕按上述标准施入有机肥料与腐熟油渣。

5.3 定植

为了防止出现早期抽薹或缺苗现象, 采用每穴栽2苗, 保证单位面积基本苗数。3月下旬至4月上旬, 选用无病害感染、无机械损伤、少侧根、表面光滑、直径3~5mm (百苗重80~120g) 的苗子, 用方头铁锨垂直插入土壤深20cm, 按2株苗一大一小搭配均匀, 左手提住苗子, 右手填土压实, 两苗间距2cm (拿苗时用中指将2苗分开) , 覆土3~5cm。用方头铁锨将栽好苗的地表整平, 并用铁锨背面轻轻拍压, 依次进行[3]。栽植行距40cm、穴距20cm, 或行距33cm、穴距33cm, 栽9.0~10.5万穴/hm2。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锄草

第1次锄草于移栽后约30d进行, 用铲子或小锄头松土, 松土深度3cm, 破除板结, 铲除杂草幼苗。第2次中耕锄草于移栽后60d进行, 用锄头深锄5~7cm, 锄净杂草, 注意防止动根伤苗。第3次中耕锄草于当归封垄前进行, 当归封垄时 (地上部分30cm高, 叶9片) , 用锄头深锄7~10cm, 锄净杂草, 注意防止动根伤苗。同时壅土培根, 以后视杂草出现随时拔除[4]。

6.2 间苗定苗

在6月上旬结合第2次中耕锄草进行间苗, 结合第3次中耕锄草再一次拔除抽薹株。若单穴2株苗均未抽苔, 将弱苗拔除。

6.3 灌溉与排灌

当归移栽后, 苗高达到12~15cm时, 若遇干旱, 土壤含水量低于8%~10%时, 可进行春灌[4]。入秋雨季应及时排涝, 防止田间积水。

6.4 施肥

肥料种类有有机肥、叶面 (根外) 肥料 (磷酸二氢钾、植物动力精) 、无机肥料 (磷酸二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 、当归专用肥等。施肥方法:第2次整地或第3次整地 (播前整地) 时使用堆肥6.0~7.5t/hm2、饼肥 (菜子饼) 750~1 125kg/hm2, 7月可将150~200g磷酸二氢钾叶肥溶于50kg水中配成药液, 用背负式手摇喷雾器均匀喷施于叶面, 用量2 250~3 000g/hm2, 或用植物动力精, 增产效果显著。

7 病虫害防治

7.1 麻口病

采用“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当归生产田必须轮作3年以上, 伏耕晒垡30d以上, 以消灭部分病原菌和虫卵, 在耕作作业中尽可能人工清除地下害虫和杂草。使用有机肥料必须腐熟, 不含病原微生物、虫卵及草籽。及时清除带病当归残体, 选好当归苗床, 进行土壤消毒, 加强苗床管理, 培育壮苗, 提高抗病能力。选好当归苗子, 禁用带病苗。用1.8%爱福丁乳油、1.1%苦生碱醇、40%三唑酮多菌灵药剂配制成1 000~1 500倍液, 每株灌根0.5kg。最好在栽种时进行一次性防治。

7.2 根腐病

及时拨除病株消毁, 对病穴土壤用草木灰400~500g或生石灰200~300g进行局部土壤消毒。可用40%根腐宁、70%药材病菌灵药剂配成500~800倍液, 每株灌根0.5kg。

7.3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多在杂草丛生、低洼易涝地生长, 防治方法是改善农田管理条件。首先是改善排水条件, 清除田间杂草, 减少小地老虎的过渡寄主, 同时还能直接消灭初孵幼虫, 利用地老虎趋性对成幼虫诱杀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在田间设置糖醋酒液诱集成虫, 用棕丝以及麻袋片诱蛾产卵, 用泡桐叶诱集幼虫, 都可有效地降低虫害。药剂防治:用1.8%爱福丁乳油1 000倍液、12%药材绝杀1 000~1 500倍液施在幼苗上或幼苗根际处, 对多种地老虎都有很好的效果[3]。

7.4 沟金针虫

每500g种子可用12%药材绝杀150m L拌种。以豆饼、花生饼或芝麻饼作饵料, 先将其粉碎成米粒大小, 用锅炒香后添加适量水分, 待充分吸收后, 按50∶1的比例拌入12%药材绝杀, 制成毒饵, 于傍晚在害虫活动区诱杀;或与种子混播, 也可以有效防止沟金针虫为害。

7.5 蛴螬

冬季深翻土地, 清除杂草, 消灭越冬虫卵;施用腐熟的厩肥、堆肥, 施后覆土, 减少成虫产卵量;土壤处理, 可用12%药材绝杀1.5kg拌毒土1 000kg撒于田间, 翻入土中;蛴螬为害前期用12%药材绝杀1 000~1 500倍液浇注[3]。

8 采收加工

8.1 采收

当归常在当归定植当年10月20~30日采收。在收挖前5~7d, 先将当归地上部分割去, 仅留3cm的短茬, 以便收挖时识别。割叶以后, 防止人畜践踏, 以免当归腐烂。将挖出的当归根系粗略抖去泥土, 就地晾晒在地上, 使之失水变柔, 再次用板条轻轻敲打当归头部, 抖净泥土, 淘汰腐烂当归, 粗略整形 (将侧根收拢拉直) 。

8.2 初加工

当归的产地初加工是当归药材生产的重要工序, 按照传统, 鲜当归经过精心晾晒、挑选分级、整形、扎把、熏制、修整, 才能成为质量优良、外形美观的商品药材。将归根晾晒2~3d, 使其变软, 水分稍干后, 除去残留茎叶, 按根条大小捆成小把, 放入熏棚, 用豆杆等熏烘, 使其上色, 至当归表皮呈微黄色, 再用文火慢慢熏干。干后, 搓去泥砂毛须, 修去过细根即成[5]。

摘要:介绍了当归在云南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包括选地、苗床准备、种子苗培育、苗床管理、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 以期为当归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归,栽培技术,云南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2]张贵君.现代实用中药鉴别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3]张广学, 李静华.当归[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

[4]冉懋雄, 周厚琼.现代中药栽培养殖加工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云南松的栽培技术 篇8

关键词:东京龙脑香;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96-02

李仙江位于云南省南部,属红河水系,为其一级支流。流域位于北纬22°23′~24°55′、东经100°24′~102°22′之间。李仙江发源于云南省南涧县宝华乡石丫口山,在云南省境内河道长473km,天然落差1790m,流域面积19309km2。李仙江流域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湿润多雨。2003年以前江两岸有大片的以东京龙脑香(又叫越南龙脑香)为标识的热带雨林,故称龙脑香热带雨林,李仙江的龙脑香热带雨林物种十分丰富,有很多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如标识种东京龙脑香、东京桐、桫椤、大叶木兰、河内坡垒、滇南风吹楠等,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流域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原来人迹罕至的李仙江流域原始热带雨林修通了公路,大片热带雨林被砍伐种植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热带雨林数量急剧减少,生存环境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物种消失,致使区域生态平衡失调,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本文通过对李仙江流域东京龙脑香树种进行采集,并对其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人工育苗,修复建设水电站所破坏的热带雨林植被,并为今后东京龙的迁地保护、种群恢复及开发利用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种子采集与运输

在云南江城县曲水乡土卡河李仙江江岸的天然林中,选择干形通直、粗壮,胸径20cm以上,种子结实较好,无明显病虫害的东京龙脑香作为母树,于2007年、2008年1月人工采集其中部和中下部位结实良好的种子,或收集母树下散落不久、成熟、新鲜的种子。

龙脑香科树种种子容易丧失发芽力,因此种子采下后用竹、藤编织的容器盛装种子,并分层用不同湿度的苔藓或河沙保存,迅速运回基地播种。

2 人工育苗

2.1 苗圃地概况 育苗租用江城县加禾乡农户的土地进行,育苗地点距采种地点约100km,年平均气温20.4℃,最冷月平均气温14℃,最热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9.2℃,年均相对湿度77%,年降雨量约1 700mm,日照时数1 820~1 960h。选择开阔、向阳、通风和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块育苗。

2.2 育苗基质 苗床建于温棚内,基质选用沙质壤土、腐殖土、珍珠岩和锯木屑,比例为3∶3∶2∶1,基质配好后应加总重量0.5%的多菌灵可湿粉剂,充分混合均匀,并用3 000倍吡虫啉喷淋防虫。

2.3 田间试验

2.3.1 不同光照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不同规格的遮阳网对苗圃地的小苗床进行遮阴,遮光强度分别为80%、60%、40%和20%,制作出光照强度为20%(B1)、40%(B2)、60%(B3)和80%(B4)的苗床。种子运回后直接播在苗床上,每个小苗床播种500颗种子,设4个重复。播种后每天适时浇水,保证土壤含水率在60%左右,并保持苗床通风。

2.3.2 不同土壤水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将苗圃地的土壤磨细,喷洒不同量的水,并用土壤水分监测仪对苗床的土壤水分进行检测,保证各苗床的土壤含水率分别为20%(C1)、40%(C2)、60%(C3)和80%(C4)。种子运回后播在用同一规格遮阳网遮盖土壤水分含量不同的苗床上,每个小苗床播种500颗种子,设4个重复。播种后每天各苗床适时适量浇水,保证各苗床土壤含水率不变,并保持苗床通风。

2.4 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打开遮阳网让幼苗接受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幼苗长到10~15㎝高时就可以移栽。幼苗主根发达,侧根须根较少,移植较困难,最好用营养杯或塑料袋育苗。移栽前先准备好营养袋及营养土,营养袋选宽高比为20cm∶25㎝为好,营养土选比较肥的壤土、中粗河沙及锯末,以4∶1∶2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有机肥拌匀装袋,把种苗移栽于营养袋正中即可,移栽后浇透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当苗高达30~40cm时即可野外定植。

3 结果和分析

播种后一般在5d会有种子发芽,15d内发芽完成。因此调查不同光照和土壤水分对发芽率的影响可在15d后进行。在播种15个月后,随机抽取各苗床100株苗木进行生长量的调查。

3.1 不同光照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 东京龙脑香种子在光照强度为20%、40%、60%和80%的条件下,发芽率分别为69%、67%、34%和9%,表明在光照强度为20%时发芽率最高,光照强度为80%时发芽率最低。

3.2 不同土壤水分下种子的发芽情况 东京龙脑香种子在土壤水分为20%、40%、60%和80%的条件下,发芽率分别为21%、46%、64%和12%,土壤含水率60%时发芽率最高为64%,土壤含水率80%时发芽率最低为12%。

3.3 苗木生长情况 在播种15个月后,苗木平均高度达58cm,地径达0.98cm。

4 结果与讨论

(1)东京龙脑香为龙脑香科植物,是热带雨林优势树种,东京龙脑香在光照强度为20%,土壤含水率60%的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发芽后生长良好,在播种15个月后,苗木高度可达58cm,地径可达0.98cm。

(2)东京龙脑香树种的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3,4],具有含水量高、寿命短、不耐脱水、不耐贮藏等特点。当种子含水量低于12%~31%时,就会失去发芽能力,这类树种的种子应在采收后尽快播种或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播种后应保证苗床遮荫率达80%,土壤含水率在40%~60%之间,并保证良好的通风,才能达到较高的发芽率。

(3)人工繁育和栽培是促进东京龙脑香快速恢复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采用人工育苗,野外迁地栽培是保护物种、修复生态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3]连辉明,曾令海,何波祥,等.龙脑香科树种引种育苗技术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5,21(2):35-37.

上一篇:警察与赞美诗下一篇:房地产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