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设置规划 -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24-09-18

云南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设置规划 -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精选4篇)

云南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设置规划 -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篇1

云南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

(2016年-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管理,促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有序健康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殖健康权益,根据国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版)》)、《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审批的补充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卫生发展规划、育龄人口数量、不孕症患者发病率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云南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2016年-2020年)。

一、现状分析

2001年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目前,经云南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正式运行和试运行的机构14家,批准筹建的机构6家.其中:批准正式运行和试运行开展AIH、IVF-ET&ICSI项目的机构有12家,开

展AIH、IVF-ET&ICSI、AID项目的机构有1家,开展AIH项目的机构有1家,批筹建人类精子库1家。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8200万夫妇不育,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为10-20%。我国生育年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为7%-10%,其中10-20%需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助孕。2015年云南省人口总数4741.8万人,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200多万。据此推算,我省有数十万的不孕不育患者对辅助生殖技术有就诊需求。

近年来,随着不孕不育诊治服务需求的增长,我省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和重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但是,目前全省年均体外受精治疗周期数超过1000个周期的辅助生殖机构不足3家,现有辅助生殖机构服务量普遍不大,医疗资源利用不足。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从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育龄人口数量、不孕症患者发病率及服务需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能力等实际出发,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规范管理,统筹配置医疗资源,建立健全规范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殖健康需求,促进全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有序发展。

三、配置原则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版)》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控制总量、稳步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全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严格准入,严格管理。

(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全省卫生发展规划,结合育龄人口数量、不育症发病率、区域分布、经济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起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其他区域为支持,技术成熟、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应用和人类精子库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对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需求。

(二)稳妥有序,严格审批。新筹建或新增设项目的辅助生殖机构,须经所在州(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卫生计生委审批同意,按照“成熟一家准入一家”的要求,分、有计划地进行审批,稳妥推进全省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构的准入和技术项目的实施,体现社会公益性。严禁滥用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严禁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三)分类指导,合理配置。按照辅助生殖技术按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人类精子库分类别进行规划管理配置。新筹建开展的辅助生殖技术应当配置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或三级妇产

医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广泛开展青少年、具备不孕症综合治疗手段、应用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医疗机构。

四、配置数量及要求

按照《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版)》有关要求,到2020年,全省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总数计划控制在20家以内。按照分类规划原则,具体配置数量和要求如下:

(一)夫精人工授精技术(AIH)、供精人工授精技术(AID)、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全省设置不超过20家。申请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的机构应正式实施夫精人工授精技术或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满1年,且1年治疗周期总数不少于50个,已有设施设备和人员条件较好,质量控制评价和校验成绩优良。

(二)人类精子库

根据我省精子供需实际需求,设人类精子库1家,全面提高其供应能力和质量水平。

(三)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

申请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的辅助生殖机构,原则上配置在具备产前诊断资质的三级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和三级妇产医院,至少实施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满5年且质量控制评审和校验成绩优良。总数控制在4家以内。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学规划,严格控制数量。依据我省卫生发展规划、育龄人口数量、不孕症患者发病率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科学制定设置规划。遵循“规划为先、质量为上;有序发展、严格控制”的原则,成熟一个,审批一个。按照《配置规划指导原则(2015版)》要求,规划筹建的辅助生殖机构要分、有计划审批。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校验管理制度,建立严格进退机制。

(二)严格依法管理,强化规范服务。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要求,组织专家对新申报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严格进行筹建审批、试运行评审和正式运行评审。对试运行满一年机构及时进行转正式运行评审,正式运行满两年机构定期按时校验。超过校验时限或校验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收回其原审批证书或文件。除技术和质量为必查条件外,重点对生殖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落实情况、不孕不育夫妇有关证明查验、是否存在选择性别及多胎妊娠等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审核检查,省卫生计生委根据专家组意见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三)落实监管制度,加强质量控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的管理纳入日常卫生监督执法的内容。每年对已核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对违规开展相关技术的机构和人员依法予以查处,重点查处辅助生殖机构超范围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行为以及未取得辅助生殖技术资质的机构和个人非法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行为,严厉打击代孕、非法采供精、非法采供卵、滥用性别鉴定技术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有关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加强辅助生殖机构内部管理,健全自查制度,建立严格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运行机制,各机构的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要切实发挥监督作用,认真按照有关要求检查本单位的辅助生殖技术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上报。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有计划地安排在职和新上岗的卫生技术人员到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培训基地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技术安全,定期按时上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浅谈 篇2

主讲:林玫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一门新技术。是治疗不孕不育症最有效的方法。是包括妇产科、男科、遗传学、组织胚胎学、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个新领域。广义的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人类对生殖的干预和促进及自我调控等方面的内容。而我们常说的辅助生殖技术,主要是指人工授精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

一、人工授精技术:

在针对不孕症的辅助生殖技术中,人工授精是一种简单、经济而非手术性的治疗方式,它主要是针对男方因素,比如少、弱、畸形精子症、精液不液化或液化不良、性功能障碍不能正常性交、逆行射精、不射精等等,无精症患者也可以采用供精人工授精,此外,女方阴道、宫颈畸形精液不能正常进入生殖道的以及免疫性不孕均可用人工授精助孕。

人工授精技术按照精液来源可以分为夫精人工授精(AIH)和供精人工授精(AID)。所谓夫精人工授精是指收集丈夫的精液,将其经过洗涤分离处理,通过医生操作,将洗涤处理好的精液借助人工授精管缓缓注入妻子的内生殖器官,使之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而供精人工授精则是在丈夫存在严重的男性不育问题经各种方法治疗无效而其配偶生育力正常者,为了生育目的,采用国家精子库中的精子实施的供者精液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应用于临床已有两百年历史,开始主要应用于解剖异常如严重尿道下裂,逆行射精以及阳痿、早泄等,近几十年应用于精液量减少,精子活动力低以及精液不液化的患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男性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等因素的影响,男性不育的发生更显突出。目前已经有很多不育夫妇通过人工授精技术获得妊娠。

人工授精必备条件:

一是女方的输卵管至少有一侧通常且功能良好; 二是女方有正常的排卵功能;

三是男方的精液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精子数量。(供精人工授精除外)从事人工授精技术必须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患者夫妇必须提供相关证件如准生证、结婚证、身份证,不能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从事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必须经过国家卫生部审核批准,并对授精以后妊娠者严格随访。

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一般被称为“试管婴儿”技术。现在发展的包括下列各种助孕技术: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配子输卵管移植(GIFT),人类胚胎辅助孵化(AH),卵子体外成熟技术(IVM),生育功能的保存技术(精子冷冻、卵子和卵巢的冷冻、胚胎冷冻)等技术。

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Louis Brown于1978年7月25日在英国诞生,她的出生震惊了世界。在随后的三十年间,“试管婴儿”技术发展迅速,成功率明显提高。1985年我国台湾省出生第1例“试管婴儿”1986年香港也出生第1例“试管婴儿”。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于1988年3月10日诞生,目前已经二十岁了,聪明、健康。目前,借助“试管婴儿”技术诞生的孩子每年数万余。许许多多各种原因不孕不育的患者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圆了自己的生育梦。

“试管婴儿”并不是真正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而是从女方的卵巢内取出几个卵子,在实验室里让它们与男方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然后转移胚胎到子宫内,使之在妈妈的子宫内着床、妊娠。一般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相遇,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再回到子宫腔,继续妊娠。而“试管婴儿”技术是把本来见不到面的卵子和精子取出体外,受精培养,故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由实验室的试管代替了输卵管的功能,因而称为“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技术适用于哪些人群?

尽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原用于治疗由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现已发现体外受精对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障碍、精子异常(数目异常或形态异常)引起的不孕症,甚至原因不明性不孕症都有所帮助。“试管婴儿”技术一般是针对严重不孕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见的适用人群包括:

﹙1﹚女方因各种因素导致的配子运输障碍:包括输卵管梗阻,输卵管梗阻或者粘连积水经过手术疏通造口以后仍然不能受孕,手术无法解决的盆腔严重粘连导致输卵管功能不正常,反复宫外孕等等。无论是炎症、结核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输卵管梗阻或蠕动能力差、先天性的输卵管缺如还是宫外孕等原因导致输卵管切除均使精卵无法相遇,“试管婴儿”技术为这些患者架起了一座桥梁。可以说双侧输卵管不通是“试管婴儿”的绝对适应症。

﹙2﹚排卵障碍。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过反复促排卵治疗无效者,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经过治疗无效者等。

﹙3﹚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不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输卵管可因异位症而变形、部分阻塞或因粘连而与卵巢表面阻隔;卵巢又可因异位症而移位,引起排卵障碍或黄体功能不足;以及一些免疫方面的影响等等。也可以通过该技术获得妊娠机会。

﹙4﹚男性少、弱精子症。对于因男性少、弱精子症但无法通过人工授精受孕的夫妇可以实施“试管婴儿”,而对于严重的少、弱、畸形精子症,不可逆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排除遗传缺陷疾病所致的生精功能障碍,体外受精失败,精子顶体功能异常等的患者,可以选择体外实施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受精。

﹙5﹚不明原因的不育。(6)免疫性不孕。

什么人群不适宜“试管婴儿”技术?

1、女方有重要的脏器功能异常者,如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等而不能经受妊娠及分娩。

2、夫妇的任何一方患有严重的精神疾患、泌尿生殖系统急性感染、性传播疾病。

3、女方有卵巢、子宫或乳腺恶性肿瘤者。

4、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子宫缺如或严重受损不能接受胚胎着床、生长者等。

5、患有《母婴保健法》规定的不宜生育的、目前无法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遗传性疾病。

6、夫妇任何一方具有吸毒等严重不良嗜好。

7、夫妇任何一方接触致畸量射线、毒物、药品并处于作用期。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流程大致包括:

1、术前常规检查:明确不孕的病因,了解是否适合做“试管婴儿”。2.药物诱发排卵:正常状况下,下丘脑-垂体与卵巢的联系通过激素调节,最终导致每个月卵巢仅产生一个卵泡,而为了获得一定数目的卵子,可以通过抑制脑垂体自然的活动,同时使用药物刺激卵巢内产生一定合理数目的卵泡,以获得适宜受精的卵子。这就是“控制性促排卵”。目前促排卵方案很多常见的有长方案、短方案、抑制剂方案等。由于经过药物抑制脑垂体分泌,因此,取出卵子后必须要及时补充适量的孕激素以维持黄体功能,一般黄体酮的肌注用量在40-80mg不等,持续用药至妊娠后胎盘形成。(这里提醒我们妇科大夫们,当你看到患者用如此大量的黄体支持,请不要奇怪)。

3、B超监测卵泡发育:超声检查可测定卵泡的成长和数目,每一个卵泡内含有一个卵子。当卵泡足够大时,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取出卵子,男方同时进行精液采集并经过实验室处理。

4.体外受精:卵子收集后放在一种特殊的培养液里,每个卵子在放入培养皿同精子结合以前,需要在显微镜下对其加以检查和确认。同时,来源于新鲜或冷冻精液的精子也需要特别地处理。

一般而言,卵子取出后4-6小时进行授精,受精过程的完成大概需12-15小时。授精后第二天,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两个原核和两个极体则认为受精成功,形成合子。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约为65%-80%。对于严重少精症、弱精症、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它是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射入卵母细胞浆中,绕过了透明带和卵间隙等环节使之受精。无精症的患者如果可以通过附睾或睾丸取精,再进行卵胞浆内显微注射也可以获得自己的孩子。

5.胚胎培养:正常受精卵被移入新鲜培养液中,放入培养箱。通常情况下,授精后22-24小时受精卵分裂为2细胞,授精后36-50小时分裂成4细胞,48-72小时可以观察到8细胞胚胎。没有受精的卵子、退化的卵子、异常受精卵子均予以丢弃。

6、胚胎移植:一般在取卵后第三天到第五天进行胚胎子宫腔内移植。

7、移植后继续用药物支持黄体,一般移植后十四天验尿HCG或验血β-HCG即可以知道是否妊娠了,移植后二十一天左右可以在阴道B超下观察到胚胎以确定临床妊娠。“试管婴儿”助孕技术的妊娠率及其安全性:

可以说,“试管婴儿”助孕技术的妊娠率及其安全性从该技术出现以来至今,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每一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从过去的25%-30%已经提高到35%-40%,有的辅助生殖中心临床妊娠率可以达到45%-55%左右,相对于正常夫妇每一自然周期行房的自然妊娠率15%-20%左右而言,这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消息。目前,尚没有明确数据表明,经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的孩子其先天畸形率有增加,因此,“试管婴儿”技术对于不孕不育夫妇是安全有效的。需要注意的事,由于女性卵巢储备功能随年龄呈逐渐下降趋势,因此,年龄是“试管婴儿”技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高龄夫妇生育的不良妊娠率及后代畸形风险增高,因此,建议不孕不育夫妇应该积极诊治,不要讳疾忌医,当其他助孕方法失败时,及时考虑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受孕。卵巢功能良好是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的前提,由于目前我国对于供卵有较严格的限定,代孕则是禁止的。因此,女性有一个良好的卵巢功能是助孕的前提,在此,希望我们的妇科手术大夫们,在处理卵巢或附件的手术中,尽量少损伤卵巢。在患者还有生育要求时,尽量保留子宫,尽量保护卵巢,当然,有指征者除外。另一方面,虽然“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可能的风险,包括遗传学方面的风险、促排卵相关风险、伦理风险等,因此,该技术适用于有需要的人群,但决不宜滥用。国家卫生部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规范该技术的实施,对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中心均必须通过国家卫生部专家组的检查评审,经评审合格,方准许实施该技术。

影响辅助生育技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年龄,33-35岁后生育能力开始下降;遗传因素,多数早期流产胚胎存在遗传缺陷;

移植胚胎的选择;团队的训练和质控;培养系统的质量;实验室环境。

辅助生育治疗中涉及的伦理学问题

云南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设置规划 -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篇3

依据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的有关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人类精子库培训基地认可标准如下:

1、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具有正式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或设置人类精子库的机构,并规范开展上述技术2年以上。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妇产科或相关学科硕士或博士学位授权点,或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实验室。

3、近3年来获得过至少1项省级及以上相关课题的科技奖励,或承担至少2项省级及以上相关学科科技计划课题。

4、近2年来举办过本学科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承担过不少于50人月的上述技术的进修培训任务,且培训效果良好。

5、能够按照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人类精子库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在批准的项目范围内规范开展相关技术工作,且无任何违规行为,实施的相关技术数量能够满足培训要求。其中,申请作为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以下简称IVF-ET)培训基地的机构开展IVF-ET不少于500个周期/年,其中,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以下简称ICSI)不少于120周期/年;申请作为供精人工授精技术(以下简称AID)培训基地的机构开展AID不少于200个周期/年医|学教育网整理;申请开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以下简称PGD)培训基地的机构开展PGD不少于10例/年;申请作为人类精子库培训基地的应具备同时接收10人以上培训的实验室。

湖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文件 篇4

湘爱卫〔2010〕9号

关于印发《2010-2012年湖南省

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0-2012年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O年九月十五日

抄送:全国爱卫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010-2012年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的《2010-2012年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群众文明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有效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为重点,以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旅游景区、文明卫生单位活动为载体,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解决好影响城乡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使我省的人居环境、城市品味和村容村貌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二、行动目标

全省通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使各市、县特别是乡镇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进一步有效整治,开创城市和农村乡镇环境清洁、整齐、卫生、干净的新局面。通过开展3年的整洁行动,到2012年底,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6%;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

(三)城市未达到管理规范标准的农贸市场减少一半;

(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10%;

(五)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提高15%;

(六)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10%。

三、行动内容

按照整体部署、突出重点、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的总体要求,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为突破口,开展五大集中整治行动,全面促进全省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的根本好转。

(一)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全省所有乡镇、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向乡村延伸覆盖,建立村庄清扫保洁机制。对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沟渠河塘、公共场所等地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堆物废料进行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做到垃圾入池、专人保洁、及时清运、集中处理。力争实现“三有”、“三无”目标,即户有垃圾存放桶、村有垃圾收集池、镇有垃圾中转站;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二)集中整治城市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全省县城以上城市要彻底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城市主要出入通道、河道、背街小巷、老居民区的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彻底整治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广场、公共厕所、车站等公共场所及周边的环境卫生;研究制定城市环境卫生总体规划,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增加城市环境卫生投入,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监管治理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完善城市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系统,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监测,建立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三)集中整治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全省各旅游景区、景点要认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理景区、景点、交通沿线的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改变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面貌;加强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运设施和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数量足够的标准公共厕所;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宾馆、饭店、饮水摊点的卫生监督管理,取缔非法经营摊点,保障游客饮食安全;认真治理在景区、景点乱停车辆、乱摆摊点、拉客兜售等不良现象,形成整洁有序、和谐文明的景区环境,树立湖南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四)集中整治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脏、乱、差现象影响面广、危害性大,各级政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重点解决餐饮业就餐环境不卫生、餐饮具消毒不严格、操作间卫生不达标,以及使用腐烂变质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原料制作加工食品的问题,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的综合整治,配备必须的食品卫生设施,防范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五)集中整治建设施工现场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城乡所有在建施工场地要做到卫生设施齐全、符合标准,施工现场管理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要设置符合要求的隔离护栏和车辆冲洗设施,做到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

各市州、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0年8月1日—9月30日)。

1、省政府召开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视频会议,正式在全省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2、根据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的《2010-2012年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制定并下发《2010-2012年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

3、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加大对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必要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4、各市州、县(市、区)层层召开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动员大会。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0月1日—2012年8月31日)。

1、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政府组织群众,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2、各部门、各行业根据分工和管辖范围,落实重点整治内容。

3、省、市州、县(市、区)层层开展督查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中正反两方面的典型。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9月1日—12月31日)。

根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开展以来的经验,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制定出继续推动工作的政策和实现长效管理的办法和措施。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州、县(市、区)层层召开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巩固成果,落实长效机制,加快我省文明创建步伐,促进我省城市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将整洁行动列入本地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地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确保落实。

(二)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任务繁重,工作艰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行动方案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重点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商务部门要重点抓好城乡农贸市场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部门要重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推进农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水利部门要重点抓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各级爱卫部门要重点抓好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各级爱卫会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确定每年工作重点,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检查、督导,建立规范的信息统计、数据汇总、资料收集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舆论监督。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使广大群众知晓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必要性,积极动员基层单位和群众开展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行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积极性。新闻单位要跟踪报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 宣传和曝光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各地要在行动中善于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带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全面推进。建立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和整改,努力提高群众对整洁行动的满意度。

(四)强化检查,严格考核。为保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顺利开展,各级爱卫会要采取巡查、暗查、抽查等方法,对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承担的整治任务要定期进行情况通报,定期进行考评和验收,对行动慢、力度小、重视不够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工作突出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根据全国爱卫会制定的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省爱卫会将组织对各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在此的基础上,每年评出“十佳县市”、“十佳乡镇”和“十差县市”、“十差乡镇”,定期向社会公布评比结果。

上一篇:做读书人下一篇:医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