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24-05-24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共6篇)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篇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

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1年1月19日)

王学仁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齐心协力抗旱救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政协十届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把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作为开展工作的着力点,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圆满完成我省“十一五”各项任务,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挥政协优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

常委会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紧紧抓住关系云南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积极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努力为促进我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紧扣转方式、调结构开展调研视察。自觉把服务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中心任务,把重点调研和重点视察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抓手,组织政协委员、联合有关部门,就我省经济结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形成建议案报送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常委会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就加快我省文化产业、云药产业、三石产业 ①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围绕“中低产田地、中低产林改造”等工作重点进行视察,形成的具体建议引起了党政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促进我省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将八个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省侨联联合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提案列为重点提案,由省政协领导带队开展督办调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了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努力推进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常委会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举办论坛、召开云南海外经济合作促进会,组织政协委员、港澳台侨人士、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家,围绕桥头堡建设建真言、献良策,提出意见建议600多条。针对桥头堡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提出了我省国际大通道建设要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抓好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建议。为争取国家的支持,省政协多次向全国政协和有关部委汇报情况。在全国“两会”期间,精心组织桥头堡建设的有关提案素材,由驻滇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的提案》,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被全国政协列为5件重点调研提案之一。去年5月,全国政协调研组到我省进行重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中共中央、国务院。7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46个部委到云南开展专题调研,推动了桥头堡建设。

积极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协助党委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作为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广泛动员并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为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召开两次常委会议,就我省编制“十二五”规划进行专题议政协商,提出了许多有见解、有深度的意见和看法。以重点调研、重大活动为平台,积极组织各党派团体参与省政协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各项活动。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提出了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要注重完成五项任务,着力五大重点,完善六大保障措施②;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中,提出了要优先解决好民生问题、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体育产业培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建议。针对我省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的编制“十二五”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建议案③,得到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二)高度关注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常委会始终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全力参与抗旱救灾。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常委会把参与抗旱救灾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全力参与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工作,及时将抗旱救灾列为重点视察,组织委员、各党派团体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灾区,全面了解受灾情况,认真督促救灾措施的落实,并通过全国政协有关会议呼吁中央加大对云南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广泛动员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筹集到500多万元资金和大量物资支持抗旱救灾。根据视察中掌握的情况和政协委员调研的成果,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应当更加重视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全力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努力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用水需要等建议。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紧紧围绕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举办民生论坛,组织政协委员、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就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上千条。围绕云龙水库及水源区保护、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边民通婚及生育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视察,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对策建议。组织力量对我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展调研,提出将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养老产业培育成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建议。进一步开展政协智力扶贫工作,广泛动员政协委员和社会各方力量,围绕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贫困地区农业综合发展等办实事,解难事。积极巩固和拓展与民间组织、企业和各界人士的联系合作,引进资金1900多万元,开展援建学校、科技培训、送医支教、扶贫救灾、社区服务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竭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坚持把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我省重大问题的讨论协商,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合作共事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党关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等问题,深入调研视察,为促进民族团结、改善群众生活、实现宗教和睦有序献计出力。编辑出版《云南特有民族百年实录》④,对滇西抗战历史遗产保护利用进行重点调研,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深度发掘爱国主义精神,增进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巩固和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关注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通过政协例会、座谈会、新年茶话会和来信来访等渠道和形式,广泛了解、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促进各种利益、各种关系协调一致,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

(三)激发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履行职能的实效

常委会突出政协工作的广泛参与性,坚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切实调动政协各参加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重视发挥整体优势。努力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各党派团体与省政协办公厅、专门委员会开展联合调研和共同承办民生论坛、全省政协系统书画摄影展,举办金秋戏曲演唱会等联谊活动,密切了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在政协履行职能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增强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活力和成效。按照常委会的要求,各专门委员会把调研视察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工作,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共组织专题调研视察活动34项,形成调研视察报告26份。同时,按照全面履职的要求,各专门委员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协商活动,对全省经济、科技、法制、教育、文化、卫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对口协商,组织委员就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开展立法协商48件(次),促进了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加强与委员的联系,切实做好委员的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委员履职情况考核,激发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增强提案工作实效。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材料755件,经审查立案726件。常委会切实把提案工作作为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来部署和推进,着力形成广泛参与、联合办理、整体推进、协商高效的运行机制,提案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办理实效进一步增强。坚持省政协领导牵头督办重点提案,以重点提案督办为牵引,积极促进提案成果转化落实。连续几年通过提案督办和协商等方式,对滇中引水工程进行跟踪推进。关于加强滇越铁路保护和利用的提案,受到全国政协和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促成了纪念滇越铁路通车100周年系列活动的举办,推动了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开发。召开全省提案工作座谈会、优秀提案表彰会和提高提案办理实效研讨会,继续加大对提案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了政协提案的社会影响。

密切各方联系协作。积极争取全国政协支持和指导,精心组织驻滇全国政协委员开展活动,认真配合全国政协赴滇视察调研,拓宽了反映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渠道。多次组织委员考察学习,增进了省区市政协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基层政协的联系和指导,召开全省政协系统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以及形式多样的座谈会,与州市县政协开展联合调研,扩大州市政协机关干部到省政协机关交流学习的规模,组织州市县政协领导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培训,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反映基层政协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基层政协改善工作条件。围绕我省对外开放重点,组团考察东盟“东西经济走廊”建设情况,积极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多层次、多渠道推动我省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交流。

(四)坚持学习创新,切实提高政协工作水平

常委会按照中共中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着眼于人民政协事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夯实履职基础,推动政协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抓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把学习科学理论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通过常委会议专题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报告会和委员培训等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学习。一年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抓制度建设,推动工作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工作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结合全国政协关于检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对全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为中共云南省委出台《关于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意见》提供了重要参考。注重政协理论创新,开展了关于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等方面的专项调研,认真总结政协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着力探讨政协工作规律。积极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政协云南省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见》《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关于提案分类和提案办理结果分类办法》等10多项规章,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制度体系。抓机关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认真开展“三读书”活动,通过举行读书演讲、学习交流、座谈会等活动,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学习意识,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机关的服务意识、工作效率和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年举办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学习传达和干部职工素质教育讲座6期,组织和选派70多名干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重视加强老干部工作,支持政协之友协会、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工作。

各位委员,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和全国政协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委员和省政协各组成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十届省政协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省政协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省委的要求、与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的期望还有差距。如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科学化水平,努力解决协商议政成效不够突出、调研视察成果转化不够充分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努力拓宽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途径,丰富反映群众意愿的形式;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努力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发挥好界别的特点和优势,提高机关的服务水平,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1年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云南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委会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团结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推进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明确和把握政协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着眼于促进“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省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上来,努力在领会精神中统一思想,在把握实质中明确方向,在深化认识中推动工作,始终做到同党委政府方向一致、目标一致。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省委对政协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科学定位,积极探索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目标中的优势和作用,更加坚定地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切实把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着力点放在服务“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上,放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思考上,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问题的分析上,努力使政协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作用和实效更加突出。

(二)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言献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积极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贡献力量。要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选择滇中经济区建设、滇东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边境旅游、产业布局、投融资体制改革、非公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重要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要精心组织政协委员,通过例会、论坛、座谈、视察等形式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就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滇池补水—清水海及牛栏江工程进展,云南石产业发展等重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服务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要广泛团结动员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把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努力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全力服务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

关注民生、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积极探索完善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新载体、新方法,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责任,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第一目标,广泛动员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民情、反映民意,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更加关注公平正义,重点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问题履职尽责,就公共服务均等化、职业教育发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胀等提出对策建议,精心组织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的第四届民生论坛。要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团结和动员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致力于和谐云南建设。积极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对城市民族工作、宗教团体促进社会和谐等开展调研视察,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切实发挥政协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辟信息来源,畅通信息渠道,高度关注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积极做好统一思想、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继续扩大合作交流与友好往来

发展的活力在于对外开放。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在省委统一部署下,积极、稳妥、务实地开展同有关国家、相关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友好往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扩大交流,努力形成对外交往新格局,为我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贡献力量。加强与全国政协及兄弟省区市政协的联系和沟通,主动争取全国政协赴滇开展调研、视察和考察活动,积极反映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我省的意愿请求。不断拓展云南海外经济合作促进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注重发挥港澳委员、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友好人士的作用,认真组织好我省港澳政协委员的学习视察活动,加强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交流,努力促进滇港、滇澳和滇台合作。

(五)更加重视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

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是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积极配合省委做好《意见》贯彻落实的督查工作,认真分析在贯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努力使省委、省政府支持政协开展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新方式、新途径,不断拓展参与政协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突出政协会议、活动的界别特色,不断丰富委员履职的形式和内容,切实发挥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更好地依托专门委员会开展调研视察活动,不断增强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活力和成效。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认真做好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考核和交流工作,不断提高机关的服务保障能力。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继续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认真开展理论研究,切实做好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加强对州市县政协的工作指导,积极构建经常性的情况互通、联系协作机制,努力帮助基层政协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各位委员,云南“十二五”的美好蓝图已经描绘。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人民政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谱写云南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

① 三石产业:珠宝玉石产业、建材石产业和观赏石产业的总称。2009年省政协主席会议《关于加快我省石产业发展的建议案》提出把珠宝玉石产业、建材石产业和观赏石产业打造成云南优势特色产业。

② 2010年省政协主席会议《关于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重点的建议案》,提出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应采取的几项重要举措。

五项任务:一是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二是进一步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提高非公经济比重;三是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四是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培育低碳产业。五大重点:一是提升五大支柱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三是优化提升重化工业,突破新型工业化关键领域;四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五是抓好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六大保障:一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二是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三是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四是要构建产业发展载体;五是要加强产业资本运作;六是要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③《关于编制“十二五”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建议案》:2010年省政协主席会议通过,从指导思想、目标、范围和期限、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等方面对我省编制“十二五”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具体建议。

④《云南特有民族百年实录》:根据全国政协制定的中国少数民族百年实录征编规划,云南省政协对哈尼、白、傣、傈僳、佤、景颇、布朗、阿昌、拉祜、纳西、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云南特有世居少数民族近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汇集实录,历时近三年,2010年11月编辑出版了《云南特有民族百年实录》。全书分15册,共1500万字,精选了全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省民族委员会及社科系统等有关云南特有民族研究的成果。(本文来源:云网)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篇2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最近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听取审议了卢钟鹤主席代表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我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宋海副省长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会上表彰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第十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2009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第三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者,为第一批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授牌。会议开得完满成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大会,一次民主求实、团结鼓励的大会,一次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大会。

会议认为,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新定位、新思路,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人才、智力优势,全面履行科协职责,积极开展“三个服务、一个加强”工作,为我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推进“三促进一保持”的各项工作、全力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继续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全省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和汪洋书记在2010年院士专家迎春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全面履行科协职责,着力加强自新建设,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更加注重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更加注重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三个服务、一个加强”的各项工作,为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出新贡献。

会议强调,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全省科协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中,要与学习省委十届五次、沪六次全会精神和汪洋书记在2010年院士专家迎春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团结奋斗,狠抓落实,推进科协工作科学发展;要广泛开展“厂会协作”、“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千会服务千村”行动、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和“学会科技服务站”的建设,大力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要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加强与港、澳、台科技团体交流与合作,组织学会围绕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学论证,促进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进一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新机制,抓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主题科普活动,努力构建完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上新台阶;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搭建和优化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各种平台,主动做好建立各级领导听取高层次人才意见“直通车”制度的有关工作,大力宣传广东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决心和优惠政策,加大宣传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力度,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篇3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权益。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篇4

一、西方国家腐败现象扫描

“腐败”(Corruption)一词原意指事物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是一种纯粹的生物学概念。在我国,腐败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上》,“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意指谷物等发霉腐烂。后来腐败一词被引入社会学、政治学范畴,泛指人类的政治行为、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晚清时期,小说《女娲石》中就有“腐败官场”的词汇,腐败意指公共权力的滥用。邹容的《革命军》中也有“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的语句,腐败亦指社会不良现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利益”。⑴在现阶段的中国,腐败是指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一般说来,腐败概念具有四个要素,即腐败行为的主体、方式、目的、后果。腐败行为主体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它不仅包括国家公职人员,而且还包括其他社会公共机构中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当然,这里所指的公职人员是政治腐败的主体,仅仅是表明他们具备滥用公共权力以谋私利的必要条件,而并非指所有公职人员都从事腐败行为。腐败行为的主观目的是谋取私利,即公职人员在主观上故意追求、收受包括金钱、商品、服务等物质性利益或名誉职位等精神性利益的私利。腐败行为的实现手段是利用职权,即公职人员利用掌握权力的有利地位,违反职务上的义务要求,把手中的权力运用于私利的目的,使权力脱离了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轨道。腐败行为的客观后果具有危害性,构成对公共权力关系和其他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害。(2)西方各国的腐败现象形形色色,从行为内容来看主要有三类:

一是权钱交易,贪污贿赂。贪污是指用权力将受托管理和经营的公共财物据为己有。贿赂包括行贿、受贿,通常指不正当的利益和好处。世界银行为编撰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曾对69个国家的3600家企业开展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中有15%的企业家称,为了完成某项工作经常行贿。西方的贪污贿赂往往发生在政党竞争和议会选举领域。恩格斯在揭露英国议会选举腐败时说道,议员“没有一个人能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3)意大利商业巨头贝卢斯科尼短短2个月时间内在议会选举中异军突起,首度出任总理,掌握了政府权力。1994年,他的企业费宁维斯特集团因偷漏巨额税款、开设秘密账户行贿等违法活动受到司法当局指控,1994年底,贝氏因涉嫌行贿被迫辞职。

二是违法渎职,挥霍浪费。腐败行为的形成,通常有私利的动机在其中,出于私利的追求而违反规定,造成权力的违法运用,导致特定合法利益遭受损失。在违法渎职的活动中,这种私利不一定都是货币形式,有时是一种同公益相冲突的私人范畴的关系;有时是一种浪费公共资源的沽名钓誉的举动。在这方面,法国巴黎拉维埃特区的建设丑闻就是典型。从1958年起的30年中,巴黎拉维埃特区的国家重点工程吞没了150亿法郎的政府投资。历届政府好大喜功,在该区多次改变屠宰场、博物馆、科学城等建设项目,大肆铺张,贪污、贿赂、不法回扣、材料参假以及各种巨额的浪费,在该区建筑物华丽的外表下丛生,造成国家巨额损失。

三是滥用权力,敲诈勒索。随着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大,社会生活越来越多地被纳入政府行政调整和控制的范围。优越的占有和控制地位,为行政官员增加了滥用公共权力谋私的可能,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成为道德败坏的官员敲诈的对象。在美国的堪萨斯城,地方政府的权力曾长期控制于潘德加斯特手中。该城在潘的控制下,贪污盛行,敲诈恐吓成风。堪萨斯的公共事业成为他勒索侵吞的对象。他的公司曾经承包市内一条河道的疏浚工程,仅在河床上铺垫的水泥就厚达一米,而水泥厂的老板正是他本人。近年来,尽管某个势力想控制大城市的政权越来越难,但各种不法的敲诈和勒索仍然是一些公务人员经常采用的手段。(4)

二、西方国家反腐策略考察

为了维持权力运作秩序,稳定政权基础,西方各国对遏制和防范腐败行为采取了系列对策。

一是设立机构,专司反腐。为了同贪污腐败现象进行斗争,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反贪污反腐败的机构。这类机构有专门法律保障,有司法手段,一般具有司法检察和行政监察的多种功能,是对常规监督监察制度的补充,是反腐败斗争的主角。其特点是任务专一,力量集中,手段强硬,成效显著。瑞典成立了国家反腐败办公室,专门负责调查政府腐败和各种贿赂案件。加拿大成立了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审计署。法国设立了中央预防贪污局,负责侦破、预防公职人员贪污受贿、盗用公款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完善制度,细节防腐。反腐败制度的建立,是从源头遏止腐败发生的重要措施。为了防范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西方各国政府大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以此来确定公职人员的廉政义务,防止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和营私舞弊。美国的《文官制度改革法》中对政府雇员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公职人员必须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不得贪赃枉法、不得以权谋私、不得营私舞弊、不得参加政治捐款等政治性金钱收受活动。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对公职人员经商、兼职、受贿等行为进行明确规范。(5)

三是透明政治,阳光拒腐。在西方国家,官员的财产多是公开的,人们对官员的财产有疑问可以投诉,有关部门应调查并向人们作出解释。在瑞典,公民有权查阅官员直到首相的财产与纳税状况。在芬兰,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开设匿名账户,每个公民和团体的收入与财产每年都要在纳税表上予以公布,税收当局有权了解全国所有账户的情况。北欧国家实行了金融实名存款制度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政府和透明国家。

四是严格执法,铁腕惩腐。对于公职人员违反有关法律以权谋私的行为,在各国的公务员法中,都明确规定了惩戒措施。许多国家的廉政法规将以权谋私作为惩治的重点,实行严厉制裁。除规定比较重的剥夺人身自由权利的刑罚外,还给予经济处罚。美国联邦刑法法典规定,政府官员如果收受的财物价值超过7000美元,就要处以相当于其收受财物价值3倍的罚金,判15年以下监禁,取消其政府官员资格。英国规定,公务员有贪污受贿、滥用政府基金行为的予以开除,并丧失领取退休金资格,构成犯罪则予以刑事处罚。

五是倡行廉德,文化御腐。西方各国,尤其是北欧国家塑造了较高的公民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们对通过不正当手段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嗤之以鼻,提倡通过自己的劳动合法创造财富。芬兰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开设了社会学课程,学生在高中阶段便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因此,青年人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具备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芬兰人加入公务员队伍后,最重要的就是弄清“腐败”的界限,即接受礼品或受请吃饭的上限是什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公务员可以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一个冷三明治,但如果喝上葡萄酒那就危险了。”

通过多措并举和不懈努力,西方国家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较好成效。根据透明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CPI),2010年排在全球前10位的最清廉国家分别是:丹麦、新西兰、新加坡、芬兰、瑞典、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瑞士和挪威。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清廉指数也相对较高,尽管存在滋生腐败的领域,但总体上处于可控状态,并不构成这些国家的主要问题。(6)

三、西方国家反腐经验对我国建立健全防惩治腐体系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存在着大量腐败现象,消除腐败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西方各国反腐败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改革,设置好反腐机构。国外成功的反腐经验表明,设置专门机构是落实反腐败预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但是,我国目前缺乏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统一而又有高度职权的廉政权威机构。当前,我国的廉政建设部门包括党的内部监督机构——纪律检查委员会、政府系统的监察机构——监察部门、隶属于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机构——反贪污贿赂局。横向上多个反腐败机构条块分割,隶属于党、政、司法等不同系统;纵向上分为多个层级,隶属于各级政府,从而使反腐败的权威和人力资源都过度地分散,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或者合力作用。因此,瑞典、加拿大等国设立统一机构开展反腐败工作的做法值得借鉴。

二是立足教育,建设好廉政文化。清廉国家的实践表明,弘扬廉政文化,在全社会营造清正廉洁的风气和氛围,可以起到有效预防腐败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执掌公共权力的公务人员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其对公共权力异化的承受能力变得十分脆弱。因此,必须紧贴时代发展、干部实际,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持廉政教育、传统教育、党性教育“三个不放松”,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和《廉政准则》各项规定,不断加强公务人员党性修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三是依法执法,维护好法制尊严。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据统计,我国现行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已多达1200余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然而,光有好的法律是不够的,关键是能否很好地贯彻执行。将清廉指数居前和靠后的国家相比,其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有没有反腐败法律,而在于法律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在清廉国家法律是至上权威,是“高压线”;而在一些腐败盛行的国家,法律则很有弹性,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严格执法,腐败者会望而生畏;懈怠执法,腐败会愈演愈烈。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执法理念,坚决抵制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非法行为。

四是完善监督,公开好透明信息。反腐实践告诉我们,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必须在阳光下操作。没有公开透明,没有人民充分的真正的知情权,惩治腐败的举措往往是事倍功半。在我国,公开透明的信息资源还比较短缺,信息渠道也不够通畅,群众监督的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推行和完善政务、党务、事务公开制度很有必要。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之外的一切公共信息,都应该通过科学具体的机制和程序及时向群众公开。同时,完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将领导干部财产的来源及变化情况公之于众,以便群众随时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篇5

市政协今天在这里召开一年一度的提案交办会议,我代表市政协将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组成单位提出的提案,分别交给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和武汉警备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承办单位为做好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协向大家并通

过你们向各承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是我市政协提案实行“大口交办”的第二年,即:将过去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把提案直接交给各承办单位改为由市政协按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集中送交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武汉警备区确定承办单位并督促办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理顺关系,明确分工,明晰职责,提高提案交办的权威性,使提案交办更加准确,办理更加落实。去年我们试行了一年,效果比较好。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面我就搞好今年的提案办理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提案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落实上狠下功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办理提案工作搞得好不好,认真不认真,首先取决于思想认识程度。只有充分认识办理提案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加自觉地做好这项工作。近年来,特别是“两办通知”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政协提案工作高度重视,各承办单位提高了对办理提案工作的认识,基本做到了“工作上有部署、日程上有安排、措施上有保障、质量上有要求、领导上有分工、目标上有考核”,年年有进步,工作有提高。但每年能够真正落实的提案还不多,一些提案办理结果还不尽人意,除了一些提案的建议不具体或涉及面广等原因之外,应该看到部分单位对人民政协及其提案工作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委员们反映,有的提案交办得不准,甚至“回了娘家”,既谈不上落实,也给委员所在单位工作带来不便;有的承办单位与委员见面时,对办理提案中“准备做什么”表态非常好,但后来发现原来答复的并没有做;有的承办单位答复提案程式化,把往年的提案答复改头套用,答复委员;有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提案,承办单位协调力度不够,落实不够;有的委员反映,在“提案办理征询意见表”上填“满意”,实在是碍于人熟,情面难托,并不是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总之,他们都希望承办单位办理提案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在办理质量上下气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指出,办理提案不仅仅是要让提案人满意,给提案人一个明确的答复,更重要的是通过办理提案,吸收提案中的一些合理建议,改进工作,取得实效。提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再好的提案不认真办理,不能落实,就产生不了效益,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影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可以说,我们和承办单位都是为了共同的目的,做好同样的工作。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高度,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进一步提高对提案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办理提案与各自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工作上有部署、日程上有安排、措施上有保障、质量上有要求、领导上有分工、目标上有考核”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落实上有责任”,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把办理提案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真正使提案的建议落到实处,充分体现出政协提案的价值。

二、不断改进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政协武汉市十届四次会议提案原案共有708件,立案693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十一五”规划、武汉经济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武汉等方方面面。与去年不同的特点是:一是今年提案数量普遍有所增加,总数比去年同期多了60多件,集体提案比去年多了20多件,建议案比去年多了1件;二是整体质量也有提高。这反映出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高,参政议政的水平越来越高,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对提案办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各承办单位不断改进提案办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1、认真学习中办、国办转发的《全国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即厅字[2003]8号)和中央武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市政协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即武办文[2003]58号),以及2005年新修订的《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政协武汉市委员会建议案工作规则》,切实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提案办复工作。凡是本次全体会议期间的提案,7月31日前必须办复;5月1日以后交办的提案,3个月内必须办复。在办理过程中,凡是提案所提问题具备解决条件的,要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因条件限制目前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制订计划,创造条件,逐步

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实事求是地向提案者说明情况,解释清楚。承办单位办理提案时,一定要做到走访率100,办复率100。

2、认真分析提案,把握所提意见建议实质,创造性地办理提案。要认真研究提案,并注意加强与提案者的沟通,了解提案者的初衷,明确提案的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狠抓落实。希望各承办单位

一要对本部门办理提案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举一反三,推动工作;二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对有的提案进行重点研究,重点办理,办出成效,使委员所提意见建议落到实处。

3、充分发挥办理网络功能,着力提高工作效率。我市在提案“大口交办”的同时,实现了网上交办。希望提案承办单位经常上网查看是否有本单位承办的提案。并希望党群系统尽快与信息产业局政务网联通。提案书面回复要及时上网,没有上网的在提交书面回复的同时,要送交有关软盘。

4、及时沟通,及时检查督办。提案办理中,有的可能需要调整交办单位。希望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时将调整情况通知承办单位,并同时告之政协提案委员会,做到大家心中有数,确保调整后的提案能及时办理落实。从今年开始,拟在适当的时候,请政府向全体市政协常委通报提案办理情况,希望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定期对承办单位办理提案的情况及时掌握,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提案办理进度和办理质量。另外,市政协还准备在今年选择几件去年取得阶段性办理成果的提案(如食品安全的建议案)进行跟踪督办,以进一步推动提案内容的落实,也请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鼎力协作,抓出实效。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篇6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会议及第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XX同志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XX的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市依法治市工作。

今天的会议共有三项议程。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传达学习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会议及第四次会议精神,省委和*市委相关会议精神,请*同志传达。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审议《中共*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请*同志作简要说明。

········································

刚才,大家共同学习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会议及第四次会议精神和省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我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就做好全市依法治市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依法治市工作的认识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法治建设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各项工作要求,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市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和关键性工作来抓,扎实推进法治*、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司法公信力稳步提升,全民守法深入实施,社会稳定持续巩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市的法治建设与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个别党组织对法治建设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存在推进力度不够、传导压力不足问题;个别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有待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处理问题能力不强;个别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不规范、不严格问题还依然存在。

加强依法治市工作是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法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联系紧密,与我们每位党员干部息息相关。从上级要求看,省委和*市委将依法治市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体系,作为对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要求每位领导干部述职时专题报告法治建设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质量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从发展需求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矛盾问题的凸显期。全市上下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将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委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不断提高全面依法治市的工作水平和成效。从群众期盼看,推进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期待越来越高,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深化对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认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站在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市全过程,不断推进我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平安*。

二、聚焦工作重点,努力提升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水平

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是今年依法治市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全市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逐项抓好落实,持续巩固拓展我市法治建设成果,确保依法治市工作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

一要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依法履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有效整合执法资源,保障一线执法人员力量,真正做到综合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促进公平竞争,营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

二要坚持守护公平正义底线。持续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切实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健全公、检、法、司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力度,坚决防止司法权滥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裁判的信任感、对权益保护的安全感。持续抓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不断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深化“六大顽瘴痼疾”、“四个方面突出问题”整治效果,确保问题不反复、不反弹。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加强行业领域监管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要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化全民守法普法,严格落实《法治*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市法治社会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谋实落细各项举措,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预期目标。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优化法治服务,创新法律服务供给模式,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推进法治社区和法治乡村建设,打通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四要集中开展突出问题整治。要从严打击非法盗采黑土资源行为,自然资源、公安等执法部门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完善行刑衔接和部门联动等机制,运用好现有法规规章,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要继续抓好中央依法治国办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严格按照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将整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要结合实际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出一系列法治惠民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进一步引导群众向“讲法治”转变。

三、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责任

全面依法治市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有关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靠,奋力开创依法治市新局面。

一要坚决落实责任。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要扎实做好总体布局、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工作。市委依法治市办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统筹推动人大、政府、政协、政法机关协同履行法治工作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或社会组织发挥法治作用,要督促指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开展好法治建设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责,做好牵头和具体指导工作,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形成整体合力,各级党组织要推动法治建设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主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

二要强化队伍建设。要充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党校干部培训重要课程,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特别是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要带头学,实现学习培训全覆盖,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全面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能力素质建设、纪律作风和廉政建设,加快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高素质政法铁军。要着力壮大法律服务队伍,把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从业的基本要求,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三要加强督导检查。委员会办公室要组织各有关部门做好指导督促、考核评价工作,各法治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动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督办室要重点督查各部门推进依法治市工作进度,对存在明显差距的,及时通报反馈、推动整改落实。要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对考评不合格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并限期整改,扎实推动依法治市各项工作。

同志们,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和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更是法治政府建设新一个五年计划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要持续提升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水平,打造我市法治建设品牌,努力营造依法治市的强大声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提供坚强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16小学师德汇报材料下一篇:生物教师教学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