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玉米的栽培

2024-07-25

爆裂玉米的栽培(精选9篇)

爆裂玉米的栽培 篇1

1 秋季需深耕深翻、春季需保水保墒

秋季土壤中施入有机肥料, 把土壤深耕深翻, 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发挥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可以保蓄秋雨后的土壤水分,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地玉米的需水问题。一般来说, 秋季深耕土壤比浅耕土壤的含水量多50%, 且深耕还能促进玉米根系向深层生长, 吸收水肥的面积扩大。春季不再耕翻需多次耙耱, 使土壤上虚下实, 使水分不易散失, 提高土壤含水量0.5%~3%。播种时, 最好是边播种边镇压, 封住播种沟保住墒情, 种子与底土紧密结合利于吸水, 有利于出苗。

2 低温抢墒, 催芽早播, 中耕保墒

低温抢墒播种, 可以利用返浆水, 保证玉米出苗。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种子在土壤内时间较长, 容易粉种、霉烂, 影响出苗率。浸种催芽早播, 用55~60℃的温水浸种, 当水温下降到25~30℃时, 浸泡种子12~24h, 后用保温物品覆盖种子催芽, 有7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 开沟深度以种子接触适宜的底墒为好。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 需要做到的事情主要有2点, 即中耕和保墒。所谓中耕, 就是指玉米生长至中期阶段, 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疏松, 使土壤表层疏松干燥, 以便为根部提供充足氧气, 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同时保证土壤深层潮湿, 储存有充足的水分, 可以满足玉米植株正常生长所需。保墒就是指作物间苗, 即扒开幼苗表层土壤, 使部分根系露于空气之中, 让阳光充分照射进来, 促进幼苗根系快速发育生长, 加快幼苗吸水速度, 增强幼苗吸水能力, 进而提高玉米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3 田间覆盖

田间覆盖的原理实际上与铺地膜的原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 玉米既可以铺地膜也可以铺盖麦秸、玉米秆、麦糠等物质。从经济性角度考虑, 由于玉米一般种植面积大, 使用地膜覆盖不够经济, 而覆盖玉米杆、麦秸等材料就较为实惠。对玉米田进行覆盖处理, 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流失, 保留土壤有机物含量, 抑制杂草生长, 防治病虫害, 大大降低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4 玉米品种的选择及处理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 耐旱品种一般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特征, 例如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茎叶茸毛多、气孔开度小、蒸腾少、在水分亏缺时光合作用下降少、光合强度高、灌浆速度快、灌浆时间长、经济系数高等。精选良种能提高玉米的发芽率, 确保播后不烂籽, 出全苗。在选择耐旱玉米品种前提下, 还可以对玉米种子进行抗旱处理, 以进一步提高种子的抗旱能力。主要以干湿循环法为主对玉米种进行一段时间处理, 具体操作是先将玉米种子浸泡在20~25℃清水中, 浸泡时间一般为两昼夜, 然后捞出晾干进行播种。药剂浸种法也可以提高玉米种子抗旱能力, 将氯化钙与水按lkg:l00 kg比例进行混合搅拌, 浸泡500kg玉米种5~6h, 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提高玉米种子抗旱能力的方法有很多。

5 利用化学试剂

5.1 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

玉米种植过程中种子包衣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若种衣剂选择恰当合理, 则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生长, 改善玉米品质, 增加玉米产量。在干旱环境下, 种衣剂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种衣剂的选择应以抗旱型复合种衣剂为主。这类种衣剂在促进玉米根系快速生长的同时, 也能够对幼苗期玉米病虫害防治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 种衣剂只能用在正常的、没有经过催芽处理的玉米种子上, 否则容易导致玉米种子出现药害现象, 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

5.2 抗旱保水剂

抗旱保水剂在玉米抗旱栽培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根据玉米生长时期的不同, 在幼苗时期的玉米, 使用抗旱保水剂可以有效减小玉米苗水分蒸发速率和气孔开张度, 削弱蒸腾作用强度, 提高土壤含水量, 且药效维持时间长 (一般可达12d左右) 等;在玉米孕穗期, 抗旱保水剂的使用有利于加快玉米穗分化, 改善玉米体内水分状况, 维持叶片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进而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干物质的积累, 避免玉米植株早衰, 促进根系发达充满活力;将750g/hm2抗旱剂对150 kg水充分混合后均匀喷洒于孕穗期玉米叶片上, 还可以使叶片舒展浓绿, 玉米籽粒重量增加, 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结果显示, 抗旱剂的使用可以使干旱时期玉米增产7.1%~14.8%左右, 有效缓解了干旱时期玉米产量低问题。抗旱保水剂之所以能够在干旱环境下提高玉米产量, 主要是因为其能够吸收并保持比自身重量高出400~1000倍的水分, 且上限是5000倍, 这就大大缓解了干旱时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 有效保证了玉米水分的正常供给, 进而使玉米产量得到有效保证。实际上, 抗旱保水剂既可以用在玉米幼苗期至孕穗期, 也可以用在播种前的种子上, 且播种后可在旱期维持30d的供水。用抗旱保水剂拌种后及时将其播种在潮干土中, 可以保证出苗率高达90%以上。若播种时正遇下雨还可以达到更好的出苗效果与保水效果。对于玉米而言, 抗旱保水剂就像一个小水库, 可以积蓄自然界中的水, 在干旱时将其释放。

5.3 增温剂

针对玉米土壤温度昼夜差距大, 土壤温度散失快的问题, 可以使用增温剂来予以解决。将选择好的增温剂均匀地喷施于土壤表面, 待干后即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连续均匀的薄膜, 将土壤保护起来, 减少热量消耗, 有效防止土壤温度散失, 提高土壤温度, 且有抑制水分蒸发, 保持土壤水分的功效。有关试验表明, 利用增温剂大田蒸发率抑制程度可达3/5~4/5, 同时0~15cm土壤土层范围内水分较之正常照射的玉米田高出约19.2%。

5.4 应用生根粉

可以增加玉米根量从而增加玉米吸水能力, 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

爆裂玉米的栽培 篇2

关键词:冬玉米、品种选择、播种期与播种、田间管理

六库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山高坡陡,全镇共有耕地面积31131.1亩,其中旱地27233.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6.5%。但真正适合种植冬玉米的只有江边一线,因为冬玉米是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播种,来年4月至5月收获的。冬玉米怕霜冻,如生长期遇霜冻、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所以,冬玉米必须选择无霜地区,海拔需在 1200米 以下及低热河谷地区种植,2009年,我站就在跃进桥、澡塘、新村等地种植了500多亩,是小春生产中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而种植好冬玉米,必须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应选择具备冬季温暖、终年无霜、光照条件好的低海拔河谷地区。土壤选择有利于水利灌溉条件砂土壤、壤土,这些土壤肥力较好,保水性较强,有利于玉米苗良好生长。

二、品种选择和适宜的播种期

根据选用的冬玉米的生长发育性和当地气候特点确定。

1、品种选择

冬玉米要获高产一定要选用紧凑型耐密植的优良品种,发挥冬玉米耐密植的高产因子,种植以不影响大春栽种为前提,尽量选用早、中熟、抗逆性的优质玉米品种,如云优196、云瑞8号、云瑞9号、会单4号、甜糯系列、扎单系列等。

2、掌握好播种期

由于冬季气温低,冬播玉米比夏播玉米生育期延长20~30天,另外,要掌握当地的低温出现的月份和持续时间,玉米授粉期要错过当地最低气温期,以免造成授粉结实不良而减产。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相应提早播种,生育期较短的品种相应推迟播种,避开低温、夺取高产,同时对夏播种作物也无影响。根据气象资料,我县低海拔河谷地区历年出现最低温度是1月上、中旬,月平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5℃左右。为使冬玉米少受或不受冻害,冬玉米播种节令应综合考虑,一般选在10~11月份。播种前将玉米种晒1~2天,提高种子发芽率。

二、整地与播种 目前,种植冬玉米的地多是稻田,不管节令再紧,也要坚持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田地要深耕细耙,做到地平土细草光,开挖边沟和腰沟,便于灌溉。适当增加播种量,浅种浅盖土,确保苗全、苗齐、苗壮。播种规格:采用宽窄行规范栽培,玉米宽行80厘米、窄

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本文以西南地区为例, 对实现其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将玉米作为主要农业作业的地区, 玉米产量的高低和和产值的高低, 对整个区域的粮食产量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以改进玉米种植耕作技术、实现玉米栽培的高产高效, 利用先进技术改变传统的耕作模式, 在进行玉米栽培工作的同时, 通过间套复种措施实现玉米产量的增加和总收入的提升为目的的旱地耕作制度, 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针对其具体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1 种植品种的选择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生态差异显著, 所以在进行玉米种植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地理地形环境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进行种植品种的选择时必须要以以下几项原则作为基础:第一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充分利用地区自然条件和生长季节。通常情况下, 生育期越长的玉米品种, 其产量也会相对较高;第二是根据当地的水源条件和供肥条件进行合理选种;第三是必须要对所选品种的抗洪能力和抗旱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 同时对作物的病虫害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玉米品种的优良是实现玉米产量增加的前提条件, 不同品种的玉米对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种工作。

2 整地处理

由于玉米具有着分布较广、植株高大以及根系发达等特点, 所以, 选种优良的土壤环境对玉米的生长和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实现土壤环境的优化, 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整地工作, 将土层较差的死土转化为活土, 将生土转化为熟土, 使土壤的肥力增加, 加厚活土层的分布, 使玉米根系的生长环境能够得到扩张, 这一做法对玉米土层上部的部位的生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精细的整地, 能够使土壤的活性和肥力增加, 使土壤中所含有的能够促进玉米生产的有机物质数量的增加, 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 从而为其提供生长所必须的养分;对土壤进行整地处理, 还能够使田间的杂草得到减少, 同时还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通过翻耕将害虫、幼虫等深埋土壤之下, 为土壤提供养分的同时还能够阻止其复生。

所以, 必须要因时制宜, 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土壤进行深耕和土地整治, 在作物的收割工作完成之后, 及时的进行翻耕作业, 使土壤恢复平整, 还要进行田边沟和田中沟的开挖工作, 使玉米地的排涝能力增加, 同时也有利于水源的灌溉。在进行土壤翻耕作业的同时还要进行基础施肥, 对于一般的土地, 施用有机肥的数量大概在1000kg-1500kg左右, 如果施用玉米种植的专用肥则控制在30kg左右, 复合肥料施用30-40kg。

3 适时中耕, 科学施肥

在玉米定苗后拔节前, 结合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松土, 轻施提苗肥:苗期追肥除使用速效氮、磷、钾肥、微肥外, 也可追施腐熟的有机肥。苗期追肥一般占总追氮肥量的30~40%, 并注意偏施弱株;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重施攻穗肥, 穗期追肥以速效氮为主, 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50~60%;抽雄吐丝期视玉米长势巧施攻粒肥, 攻粒肥以速效氮为主, 追肥量占总追肥氮10~20%, 若植株秆青叶绿、下部叶片枯黄不严重者少施, 长势不旺、下部叶片枯黄多者则多施。追肥方法采用沟施或穴施, 深度大约5cm。施后及时用细土覆盖洞孔, 肥料离玉米茎秆基部10~13 cm, 注意肥水结合。也可根据玉米长势长相追施一二次叶面肥, 玉米灌浆期用1~2%的尿素溶液或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以延长叶片功能期, 增加千粒重。

农时一定要把握好, 要密切关注气温的变化, 春播玉米的适宜温度一般是当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便可以播种了, 如果温度条件不适合, 不要过早播种, 因为早播种, 由于气温没有达到, 土壤较凉, 这样种子受低温冷害会受病, 不利于以后的灌浆, 产量受到影响。

4 加强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害主要有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玉米螟、黏虫、金龟子、蚜虫等。对丝黑穗病, 播种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防治;玉米大、小斑病, 在发病初期, 亩用克瘟散80m L或用50%的退菌特, 或稻瘟净乳剂0.5 kg, 对水75 kg于发病初期喷雾防治;纹枯病, 在发病初期, 用5%的井冈霉素1000~1500倍液和病毒K喷洒玉米中下部叶片防治, 病重植株, 摘除病叶后再用药剂喷雾, 以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对小地老虎, 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500 g。加水2.5~5 kg, 拌铡碎鲜草30~35 kg, 或加水10 kg, 喷拌炒香谷糠50 kg, 于傍晚撒施于玉米幼苗基部。亩用鲜草毒饵15~20 kg或炒香谷糠毒饵4~5 kg;也可用2O%的速灭杀丁2000~2500倍液喷洒, 距玉米幼苗l0 cm左右喷洒一圈即可。玉米螟, 一是施用毒土, 每亩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250 g, 拌合细沙10 kg, 在上午露水干后施于玉米喇叭口及其周围的4~5片叶内:二是灌药液, 用50%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灌心叶, 每株用药液10~20 m L。黏虫, 用40%乐果乳剂2000~3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蚜虫, 用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喷杀, 连续喷2次。间隔期3~4 d。金龟子, 用50%辛硫磷乳剂或50%甲胺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 每窝玉米用药液200~250 m L。

5 适时采收, 丰产高效

玉米植株苞叶变黄, 干枯松驰, 玉米籽粒形成黑层时。为适宜采收期。玉米成熟后, 要及时收获, 特别是果穗苞叶较短, 穗顶裸露的品种, 若遇后期连续阴雨天气, 易引起玉米籽粒霉烂, 造成增产不增收。而且收获期过晚, 影响秋种作物的栽种, 因此, 玉米一到成熟期, 应及时收获。覆膜栽培玉米收后应注意及时清除残膜, 减少污染。收获的玉米须将籽粒充分晒干, 使水分降至14%以下方可贮藏或运输, 确保丰产丰收。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 玉米是极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其生产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对地区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玉米的种植和栽培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通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探索, 我国在玉米种植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种植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粮食作物需求的不断增加, 还必须要对玉米产量的提升和种植栽培技术进行改进, 实现高产高效的良性栽培, 使玉米种植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栽培技术环节上进行加强的同时, 也可以通过对种植管理技术的改进来实现玉米的增产, 突出技术管理在玉米栽培中的重要性, 发掘其高产高效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郑友军.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分析与验证[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宁硕瀛.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爆裂玉米的栽培 篇4

1、影响制种质量的不良栽培因素

有的制种片区内,播种期不同,相差30--40d,导致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参差不齐,去杂去雄及督促检查的过程随之大幅度延长,容易形成“疲劳作战”,松懈麻痹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制种基地的前作物布局不合理,同一制种片区内的前作物种类多,生育期差异大(如小麦与蚕豆、油菜、大蒜等),从而造成制种田块之间的播种期相差过大。

有的田块播种深浅不一致,覆土厚度不均匀,其结果是出苗不整齐,缺苗断垄。虽经补种或移栽,补足了苗数,但母本行内苗龄差异明显,大苗欺小苗现象突出,因此,去雄次数增多,过程延长,及时、干净、彻底去雄的难度加大。

有的田块未按统一的行比种植父、母本或在父本行内混有母本,而且在去雄时,也未加仔细辨认,因此造成部分母本植株去雄遗漏,田间母本散粉株率严重超标。

有些制种田块,母本留苗密度多达6.75万株/公顷以上,甚至7.5万株/公顷以上,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授粉不良。其结果是植株空秆率较高、果穗较小、结实率较低,而且在去雄时,由于密度过大,部分“缩脚株”往往被忽视而抽雄散粉。虽然这些“缩脚株”大多不能授粉结实,但会影响附近正常植株的种子质量。

有的制种田块地势低洼或靠近水稻田,排水困难,渍害、草害严重,导致植株黄瘦早衰,子粒瘪小、成熟度低,即使去杂去雄质量合格,种子的外在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1.6农户间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在同一制种片区内,由于农产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导致苗棵长势不平衡,三类苗现象突出,往往会形成去杂去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明显差异。栽培管理水平较高,苗齐、苗全、苗壮,已形成高产苗架的田块,农户去杂去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相对较高,质量较易保证。反之,一些中耕管理差,草害、渍害严重,苗残缺不全或植株早衰的田块,农产去杂去雄的主动性都相对较低,甚至对苗棵长势极差的田块,农户还会放弃管理,不仅该田块去杂去雄质量难保,而且还影响附近田块的种子质量。

为提高玉米制种的栽培管理水平,确保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措施顺利实施,实现高产、优质,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措施:

2.1合理布局前作物,缩短制种片区内的播种期

播种期集中,对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便于水利安排和栽培措施的统一,从而易实现总体出苗整齐,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及所产种子的外在质量(子粒均匀度、饱满度、千粒重等)相对一致;二是去杂去雄及督促检查的过程随之缩短,有利于集中人力,在短期内按质按量完成去杂去雄工作。为此,制种基地应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尽早做好群众工作,在制种片区内安排种植收获期相近的作物,尽量缩短播种期。

2.2推行育苗移栽

近年来,大理州一些基地的实践证明,玉米制种实行育苗移栽,能争取季节,有效地解决制种与前作物的茬口矛盾和制种片区内播种期不统一的问题,容易做到整个制种片区同时进行育苗、移栽、中耕管理和摸苞去雄,从而能显著提高大面积制种质量和产量。如:2003年大理州的祥云基地,335公顷制种面积均实行大面积连片育苗移栽,各片区苗棵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在母本雌穗花丝尚未抽出时,进行了2--3次大规模的摸包带叶去雄,就已基本结束去雄工作,花期抽检和联检结果,母本散粉株率和父本杂株散粉株率均几乎为零。育苗移栽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2.2.1培育壮苗

选择靠近大田,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段作苗床。施足有机肥并配合少量磷、钾肥。苗床整地达到细、净、平,然后作成宽1.3--1.6m的墒,按4--5cm的粒距播种,苗龄长的可按行距15--20cm,株距6--8cm播种。播种后稍加镇压,然后浅覆土或盖土杂肥。出苗后,苗床应保持湿润,并视天气及苗情浇水。

2.2.2适龄移栽

幼苗达3--4叶是移栽的最佳时期,此时正值第1节、第2节根发生期,根短粗、长势旺,起苗移栽伤根少,易成活返青。

2.2.3移栽

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带土移栽。移栽时,苗根必须带土,栽下后严实埋土3cm厚,并立即浇定根水。

此外,还可因地制宜采用营养钵(袋)或育苗盘等容器育苗。

2.3严格按照统一行比种植父母本

2.3.1确定行比

应根据制种组合的父、母本株型确定适宜的行比。母本植株高大、株型松散、父本植株矮小、雄穗分枝较少、花粉量少的组合,父、母本行比应适当减小,不宜超过1:4或宽窄行种植的2:8。反之,可增大到1:5--1:6或2:10--2:12,行比一经确定,应统一实行。

2.3.2标签

发放亲本种子时,对发给每位农户的种子均应附有标签,分别注明父、母本的字样,以防播种错乱。

2.3.3检查和指导

从播种开始至结束,制种工作人员应分片负责,深入田间,逐块检查和指导,要求每位农户都严格按照统一的行比种植,并在父本行的两端种植指示作物(如大豆等)或设置其他标志,以免去雄时发生差错。

2.4合理密植,尽早清除母本“缩脚株”

杂交玉米制种的合理密植,就是既要保证田间通风透光和授粉良好,又要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为此,应根据制种组合的株型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根据大理州的生产实际,母本植株高大、株型松散的组合,宜适当稀植,母本定苗4.50万--5.25万株/公顷较为合适;母本植株矮小,株型紧凑的组合,可适当密植,但母本定苗不宜超过6.00万株/公顷。

2.5认真规划制种田片,加强中耕管理

春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 篇5

“国以农为本, 农以种为先”。种子既是生产资料, 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选用具有优良生产性能和加工品质的作物品种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前提。因此, 在购买种子时应选择品质质量好、抗逆性强的品种。

二、提高播种质量

1.适期播种

春玉米适当早播可以充分利用其生育期内的光、热资源。适期播种是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要考虑当地的温度、土壤墒情、栽培制度等条件的影响。华北地区一般在土层5~10厘米深处土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为宜, 即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为宜。呼和浩特市一般在4月25号左右。若为地膜覆盖地, 播种可适当提前, 因为地膜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 其平均温度可提高2~3℃。因此, 地膜覆盖地在土温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

2.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应掌握在5~6厘米为宜。若土壤黏重、墒情好时, 可适当浅些, 以4~5厘米为宜。若土壤质地疏松、易干燥的沙质土壤, 应适当种深些, 可增加到6~8厘米, 但最深不宜超过10厘米。

3.播种量

一般条播每公顷用种量为45~60千克, 点播用种量为每公顷30~45千克。

4.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因种子大小、生活力、种植密度不同有差异。一般品种生活力低、种植密度大时, 播种量应适度增大。反之减小。一般平展型品种密度易小, 紧凑型品种密度易大。

5.合理密植

改宽行种植为窄行种植, 当行距由100厘米缩小到76厘米时, 可增产5%~10%。紧凑型品种的行距以55厘米为宜, 平展型以60~70厘米为宜。有时为了管理方便可以采用大小行种植, 大行60~70厘米, 小行距45~50厘米。

三、田间管理

(一) 苗期。

玉米从播种到拔节阶段为苗期阶段。此阶段幼苗生长缓慢, 但处于生长旺盛的前期, 其生长发育的好坏对器官形成、后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都有直接的影响、

1. 及时间苗、定苗

间、定苗可避免幼苗争夺养分、水分, 有利于促壮苗。生产上常在3叶期开始间苗, 5叶期开始定苗。也可子叶期间、定苗一次完成, 并且拔除病株。若发现有缺苗现象, 要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一般常用的移栽方法有两种:

(1) 带土移栽。在幼苗3~5片叶时 (即拔节前均可移栽) , 先用铲锹在缺苗处挖下23~26厘米深的坑, 然后就近将多余的壮苗带土移入坑内, 将周围湿土添上去, 用脚踏实不形成板结, 上面盖一层虚土。一般选择阴雨天移栽, 其成活率高且不用缓苗。

(2) 不带土移栽。一般在雨后2~5天内进行效果较好。特别是在阴雨天边下雨边移栽, 栽后很快成活。若栽后遇晴天, 应及时浇水。移栽时要选壮苗、根系全的苗, 其深度要保留原种深度, 栽后应将土壤压实, 苗周围略低于地面, 利于接纳雨水。

2. 适当蹲苗。

玉米苗期耐旱, 在底墒好的情况下, 要尽量控制浇水, 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和防止植株徒长。蹲苗长短应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 土壤墒情, 土壤质地等灵活掌握。

3. 中耕除草。

这是苗期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促下控上增根壮苗的主要措施。中耕不仅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而且易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同时还可以消灭杂草, 减少地力消耗, 促进微生物分解改善玉米营养条件, 还可以提高地温, 一般苗期可以浅中耕2~3次。

(二) 穗期。

即玉米从拔节到抽雄阶段。此阶段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迅速、器官形成最旺盛的阶段, 需要的养分水分较多, 必须加强水肥管理。一般来讲, 追肥量的80%都应施在这个时期, 追肥后应及时浇水。

1. 中耕培土。

在苗期中耕培土的基础上, 深中耕一次, 耕深10~15厘米, 去掉杂草, 疏松土壤, 并进行培土, 促进根系下扎, 此时若底肥不足, 应适度追肥, 追肥量应为追肥总量的30%。

2. 重施大喇叭口期。

此时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追肥量占总量的50%左右, 追肥后应立即浇水。

(三) 花粒期。

即从抽雄到完熟为玉米的花粒期。这时的肥水管理影响着籽粒的饱满度。追肥量应占总量的20%, 追肥后立即浇水。此时进行隔行去雄或人工辅助授粉是最有效的增产措施。抽出前膜苞带1~2叶将其人工抽出。雌穗花花丝抽出后, 每隔两到三天在田间轻击雄穗植株, 促进雄穗散粉。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2~3次即可。

四、加强水肥管理

玉米的产量与氮、磷、钾的吸收量关系较大。一般来说, 随着产量的提高, 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增加, 其吸收量总是随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的不同而有差异。玉米吸收氮最多, 磷次之, 钾较少。

据测算, 一般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吸收纯氮2.2~2.8千克, 磷0.85~1.3千克, 钾2.0~205千克。

1.底肥。即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的肥料, 也叫基肥, 有撒施、条施和穴施三种。一般条、穴施效果较好, 以农家肥和化肥为主。

一般情况下, 公顷产量达1万千克的地块, 施农家肥30立方米, 二铵100~15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 硫酸锌15千克做底肥, 结合整地打垄一次性深施20厘米以下。

2.口肥。即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随种子一起播下去的肥料。种肥采用化学肥料和腐熟好、质量高的农家肥为好。常用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做口肥, 公顷用量50~100千克.

3.追肥。出苗后使用的肥料。玉米追肥主要以速效氮为主, 常用硝酸铵、尿素做追肥, 钾磷化肥主要有二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追肥的时期可根据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需肥规律及当地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群众的经验是“头偏追肥一尺高, 二遍追肥正齐腰, 三遍追肥出毛毛。”即强调分别在拔节、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追肥。对中低肥力地块应追拔节肥, 以利于壮秆促穗;对于高肥地块铲三遍后追攻穗肥, 利于促大穗、防早衰提高百粒重。最迟也要在7月15日前一次性追完。对于长势差的苗类, 要多追一遍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300~400千克, 深刨坑, 厚培土, 距植株10厘米远刨10厘米深的坑进行追肥。

在玉米生育后期, 一般采用0.3%的磷酸二氢钾加2%的尿素或混合液喷洒效果较好, 即每亩用尿素1.0千克, 磷酸二氢钾0.5千克, 对水50千克。

五、适期收获

呼和浩特地区一般在9月底到10月上旬收获。

玉米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 篇6

1.地膜选择、选择地膜既要保证大幅度增产, 又要节省地膜和成本, 以利提高经济效益。

(1) 低密度聚乙烯地膜这种膜透光性好, 光反射率低, 热传导性小, 保温性强, 白天蓄热多, 夜间散热少, 增温保温效果显著;透水、透气性低, 保水保墒性好;耐低温性优良, 脆化温度可达~70℃;柔软性和延伸性好, 拉伸和撕裂强度高, 不易破损;耐酸碱, 无毒无味, 化学稳定性好, 不会因沾染农药、化肥而变质;可焊接性好, 便于拼接修补。

(2)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地膜这种地膜的拉伸、撕裂和抗冲击性强, 抗穿刺性和抗延伸性等均优于低密度聚乙烯地膜。适合于机械化铺膜, 能达到低密度聚乙烯地膜相同的覆盖效果, 但厚度却比低密度聚乙烯减少了30%~50%, 大大降低覆膜成本。其他性能及用途与低密度聚乙烯膜相同。

(3) 高密度聚乙烯地膜这种地膜除具有低密度聚乙烯地膜的优点外, 最大特点是强度大, 比较薄, 每公顷用量60~75千克, 成本可降低40%~50%, 但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如低密度聚乙烯, 更比不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地膜。

2.选茬整地地膜覆盖栽培玉米, 宜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水方便、肥力条件较好的土壤地块。底墒要充足, 灌足冬水, 墒情不足的灌好春水。土地平整, 实行多次耙耱、镇压保墒, 达到地平、土绵、墒足、上虚下实。

3.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根据玉米种植区特点选用优良品种。为了防治地下害虫, 播前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用20%粉锈宁150~200克加水1.5~2.5升, 拌在50千克种子上, 以防治丝黑穗病。

4.施足基肥, 氮磷配合基肥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施用本着底肥重磷、追肥重氮的原则进行, 既可防止玉米苗期徒长, 又能防止后期不脱肥, 保证玉米后期正常生育。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75~120吨, 碳铵450~600千克, 磷素化肥300~450千克。结合播前浅犁地一次施入, 实行集中沟施肥效更好。

5.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土壤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盖膜单种玉米一般比不盖膜玉米应提前5~7天播种;划线开沟按规定株距点播, 每穴点籽2~3粒, 播深3~5厘米。一般每公顷保苗晚熟品种以6.75万~7.5万株、中熟品种7.5万~8.25万株、早熟品种8.25万~9万株为宜。

6.盖膜严密, 保证覆盖质量玉米地膜覆盖宜采用宽窄行平作规格种植, 行要开直, 实行先播种后盖膜, 随种随盖的方法。播种行向可采用顺风种植, 以减少风力接触面, 防止揭膜。在盖膜前把地里的前茬作物残留的根茬、秸秆和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 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盖膜一定要严密, 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 膜的四周各开一条浅沟, 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 以防大风揭掉地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 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膜面宽度, 扩宽采光面, 做到严、紧、平、宽的要求。

7.加强田间管理

(1) 播种覆膜后要经常查田, 防止地膜破损和风剥。

(2) 剪孔引苗当玉米普遍出苗并第1片真叶展开时, 及时剪孔引苗, 引苗后用湿土封严苗孔。放苗时要掌握放大不放小, 放绿不放黄, 阴天突击放, 晴天避中午, 大风不放苗的原则, 一般每穴只放一株壮苗, 苗孔一般以一寸为宜。苗放出膜后, 应随时用细湿土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合把放苗口封严 (既不板结, 又渗水保墒) , 以防透风漏气、降温跑墒和杂草丛生。

(3) 打杈除蘖一般玉米出苗20天左右就分蘖, 如不及时除掉, 与主茎争肥争水, 消耗植株营养, 影响主茎生长和发育。因此, 应随时检查, 发现分蘖及时除掉, 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

(4) 适期揭膜覆膜的主要作用是增温保墒, 玉米封垄后, 渐进雨季, 地膜前期增温的作用也基本达到, 这时就可以揭掉地膜, 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充分接纳雨水。

(5) 合理灌水根据地膜玉米需水规律, 前期要控水, 防止幼苗在高温、高湿、高肥的条件下徒长和后期早衰。中期蒸腾量大, 耗水量多;要适当增加灌水量。但切忌大水漫灌, 否则土壤湿度过大, 不仅玉米易引起病害, 而且使根系呼吸和营养吸收受阻。

(6) 及时追肥结合灌水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肥。离玉米植株10厘米的地方, 分别每公顷穴施 (或沟施) 硝铵240~270千克和645~750千克, 每公顷用硫酸锌1.5~2.25千克溶于750千克水中叶面喷施1~2次, 以满足玉米对锌的需要, 并可防治白花叶病。喷施磷酸二氢钾两次, 每次用量1.5~2.25千克 (溶于750千克水中) 。

(7) 喷施玉米健壮素, 实行科学化控玉米健壮素喷施后使玉米植株矮健、光合效率增强、延缓衰老、高度抗倒、早熟、增产。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即抽雄前5~7天, 田间群体个别早发株的雄穗已露出时进行。喷施用量每公顷375~450毫升, 对水450升, 随配随用, 均匀喷施于植株上部叶片, 不重喷、漏喷。

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技术 篇7

一、种植现状

东北地区, 平原地域辽阔, 土地肥沃, 气候适宜, 很适合玉米的生长种植。随着大型农机器具的宣传及购买补贴政策, 一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机械化耕种生产。但是一些较偏远及小地块地区还在使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 因受自然因素及管理松散的影响, 玉米产量减产, 玉米质量差, 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及当地农业的发展。

二、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技术

1. 耕地准备

在众多的作物中, 玉米的适应性算是很强的, 一般土质条件都能够生长, 但优良的土质是作物获高产的前提。长期表层翻耕, 使得玉米植株在表层的扎根不牢固, 同时深层土质较硬, 未经翻耕, 玉米根系很难向下生长, 根系的发育不良容易限制玉米植株的吸水能力, 吸收养分能力, 造成倒伏以及早衰现象。因此耕翻深度要达到25厘米以上, 要求耕深一致, 翻垄均匀。

2. 种子处理

种子是玉米种植的基础, 所以种子的好坏, 直接影响玉米高产种植的成败, 在选择上要注意高产、耐密、抗病、抗倒等基本特性。同时, 要注意生长期的长短, 选择最适合的, 而不是最贵最好的。种子在播种前要先晒种、催芽和包衣处理, 晒种是利用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 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催伢是在温水中浸泡种子, 提高发芽率。包衣是将药剂和种子进行充分搅拌, 形成一层药膜, 起到防病防虫的作用。

3. 适期播种

东北的春天气温升得慢, 基本要在每年的“五一”左右温度才能升上来, 适播的温度基本上要在五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才可以播种。采用点播方式来进行播种, 合理密植, 株距40~60厘米为宜, 尽量做到给每一株玉米以充分的生长空间, 玉米植株之间都具有充足的土壤、肥料和水分的供给, 保证大部分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

4. 田间管理

查苗补缺, 间苗定苗, 玉米出苗3~4叶时应进行间苗、补苗;间苗时多留苗20%, 缺蔸的从多余苗蔸带土移栽补缺。拔节前再去弱留强, 每穴只留单株苗。中耕除草, 不及时除去田间间的杂草, 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 现在多用玉米专用除草剂除草, 效果好, 省工省力,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注意方法和所针对杂草类型。追肥, 在秧苗4~6叶期, 追施尿素等氮肥, 起到壮苗促秧的作用。当玉米结穗吐丝时, 追施一些氮肥, 起到攻粒的作用, 达到增产的效果。适当控水, 玉米是需肥需水都比较大的作物, 干旱的地区种植玉米, 灌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通常汲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根据玉米生长需要的水分来调节灌溉的水量, 以水来调节发挥肥料的作用, 使玉米在水肥的共同作用下, 良好生长。玉米虽然需水较大, 但却不耐涝, 一旦发生雨水浸泡的情况, 要及时进行排涝, 防止玉米根部被淹而死秧。

5. 病虫防治

玉米的茎秆含有一定的糖分, 容易生长一些如螟虫、蚜虫、地老虎、粘虫等害虫。另外玉米锈病、纹枯病、叶班病等病害对玉米的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 要密切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 一旦发现病虫发生征兆, 要及时采取措施, 综合利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 另外, 轮作也是一项很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虫害, 可采用生物除虫及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 人工饲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有效防控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

甜玉米的种植栽培技术 篇8

甜玉米在中国也有栽培, 植株较矮, 分蘖力较强。现将甜玉米的种植栽培技术论述如下。

一、选地和整地

种植地块的选择应为排灌好, 均匀性好, 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土地, 特别要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在适耕期翻地、耙地, 耕翻20~30厘米, 结合耕翻施足基肥, 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20千克, 硫酸锌1~1.50千克或玉米专用肥20千克作基肥, 起畦时畦底宽140厘米 (约4尺) , 畦面宽110厘米 (约3.5尺) , 在田块四周挖30厘米深的排水沟。

二、设隔离区

由于甜质玉米受到非甜玉米串粉会形成非甜籽粒。为保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 在选地种植时, 要与其它普通玉米品种严格隔离, 以避免因相互串粉而降低品质。隔离方法生产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同地种植不同类型的玉米要选择空间隔离, 甜玉米用地周围200米之内不能种植普通玉米, 加强甜与超甜玉米也应相距200米;也可以采取时间隔离措施, 即将成熟期相近的不同类型玉米的播种期错开15~20天, 使它们花期不遇。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甜玉米, 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最终效果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

三、品种选择及播种

甜玉米品种应选用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且商品价值高的品种。播前在阳光下晒种子两天, 去杂。甜玉米种子不必浸种, 宜用干种子直播, 出苗率高。

甜玉米的播期一般在4月下旬, 采取地膜覆盖可提早10~15天播种;采用薄膜育苗移栽技术, 可提早20天播种。

播种宜选择地力水平较高、肥水充足的砂壤土田块栽培水果玉米, 播前要精细整地。甜玉米播种量1~1.5千克/亩。播种方法有机械播种、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分期播种。种植密度采用双行区种植, 每区行长5米, 随机排列, 三次重复。株距25厘米, 种植密度约为每亩3500~4000株。采用直播方式, 实行点播, 每穴2~3粒, 覆土3厘米 (最好盖菇渣) , 播后保持田间持水量80%为宜。

播种后当天喷除草剂进行除草, 每亩用40%阿特拉津100克加48%拉索150毫升, 对水50千克, 均匀喷洒畦面和沟面。喷药时土壤墒情良好, 以保证药效的发挥。

四、田间管理

甜玉米出苗后, 应及时查苗补苗。当幼苗3~4片叶时间苗, 待4~5片叶时定苗。间定苗的原则是除大、除小、留中间, 保证全田幼苗均匀一致。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及早追肥, 早施、重施攻穗肥, 确保甜玉米植株生长一路青, 这是种植鲜食玉米成败的关键, 也是与普通玉米种植方式的主要区别。一般每亩追施尿素30千克, 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各追施15千克。每次追肥尽量深施, 每次施肥应结合松土、培土、清沟, 进行中耕除草。

在苗期和抽穗开花后, 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 雌穗吐花丝后至收获期, 是灌水的关键时期, 当土地表面干燥时应及时灌水, 防止果穗顶端缺粒。

一般气候条件下, 玉米都可以自然授粉结实, 但在特殊气候条件, 如连续阴雨或高温, 或植株长势弱的情况下, 可以人工辅助授粉。

及时去雄可使植株体内有限的水分、养分集中用于果穗发育。去雄后采收的笋穗色亮、鲜嫩、穗行整齐。一般时间掌握在采收玉米笋去雄应在雄穗超出顶端未散布花粉时最佳;采收甜玉米嫩穗去雄在雄穗散粉后最佳。去雄时间以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为宜, 有利于伤口愈合。为了生产出高品质、高合格率的果穗, 必须除去多余的小穗, 即只保留最大穗。甜玉米叶面积较小, 为了保证足够的营养面积, 分蘖可以保留不去除。

五、病虫害的防治

管理不善, 草多, 植株衰弱, 连作或雨水多时甜玉米易感染大、小斑病, 通过施用磷钾肥可增强植株抗病性。在叶斑病发生的初期可喷药2~3次, 每隔7天喷药一次, 常用药有50%多菌灵5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600倍液;90%代森锰锌1000倍液;每亩喷100~150千克药液。纹枯病与水稻纹枯病相同, 在水稻田种植甜玉米可以传染此病, 药剂防治, 每亩用稻脚青50克或稻宁100克加水100千克;或用1%井岗霉素500克加水200千克, 喷粗雾于植株下部。粘虫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喷粉2~2.5千克, 杀虫效果好;或用90%敌百虫或50%敌敌畏1000~1500倍液, 每亩喷施100千克。玉米螟的防治可用颗粒剂撒心叶, 用3%的米乐尔颗粒剂撒于心叶, 药效长, 效果好;或用每克含孢子50~100亿的白僵菌粉1份, 制成10~20倍颗粒剂撒于心叶效果较好;或用每克含孢子在100亿以上的杀螟杆菌粉0.5千克, 加水750~1000千克, 灌注心叶, 杀螟虫效果好。撒心叶或灌心叶的防虫措施应在大喇叭口期进行。雌穗花丝上虫害严重, 在花丝枯萎后可用生物杀虫剂B·T乳剂或杀虫双或巴丹或大神工等进行防治。蚜虫防治可用40%乐果或50%~80%敌敌畏乳剂1500~2000倍液或用50%辟蚜雾每亩用20~30克。

六、适时采收鲜果穗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篇9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于2012年设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农业科研所试验区, 海拔310.4m, 地势为平岗地。土壤种类为淋溶性黑土, 耕层深度为20cm, 肥力状况为中等, 前茬作物为大豆, 秋翻秋起垄。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德美亚1号, 设计保苗9万株/hm2。试验共设2个处理, 处理1为垄上单株播种, 常规施肥, 每公顷施纯N112.5kg、P2O5135.0kg、K2O37.5kg;处理2为垄上双株播种, 常规施肥, 每公顷施纯N112.5kg、P2O5135.0kg、K2O37.5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 无重复, 每个大区700m2。在生育期做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 收获时每个处理采3点, 每点13.4m2。

1.4 田间管理

播种采用人工播种方法, 播种是做好田间试验的重要一环。按方案种植图、每区标牌、按标尺位置点播, 力求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每个处理必须当场播完, 每个试验应力求当天播完。玉米试验田土壤肥力应高于当地生产水平, 实行科学施肥。避免前期徒长, 拔节过快, 导致后期倒伏。一般宜采用前轻后重式2次施肥法, 在拔节期追施总肥量的30%~40%, 第1次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总肥量的60%~70%, 以尿素等速效氮肥为主, 开沟或定穴均匀施入, 然后覆土盖实,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褐斑病、纹枯病、茎腐病。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结果如下, 处理1播种期为5月17日, 出苗期为5月27日, 抽丝期为7月21日, 成熟期为9月15日, 生育日数112d, 株高280cm, 穗位高110cm, 穗长15.1cm, 穗粗4.5cm, 秃尖长0.6cm, 穗行数12~14行, 行粒数30个, 百粒重30.0g, 子粒率80.6%, 公顷产量11158.7kg;处理2播种期为5月17日, 出苗期为5月27日, 抽丝期为7月20日, 成熟期为9月15日, 生育日数112d, 株高300cm, 穗位高90cm, 穗长15.7cm, 穗粗4.7cm, 秃尖长0.2cm, 穗行数12~16行, 行粒数33个, 百粒重27.8g, 子粒率87.2%, 公顷产量10463.8kg。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单株栽培方式穗位略高、百粒重稍重、公顷产量略高些。双株栽培方式散粉抽丝期较早至少提前1~2d, 植株略高、穗略长且较粗、行粒数多、子粒率较高。

3 小结

上一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下一篇:给排水管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