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2024-07-26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精选8篇)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篇1

胸腰段爆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爆裂骨折的发生与高能创伤有关,多见于车祸和坠落伤。胸10~腰2节段,尤其是胸12、腰1和腰2最易受累。早期手术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由于麻醉药物及手术刺激引起副交感神经抑制,致使胃肠道蠕动减慢、术后限制活动,极易导致患者腹胀。不仅使患者感到不适,还会影响呼吸情况及切口的愈合[1]。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预防术后腹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科将穴位贴敷和艾灸应用于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术后腹胀的预防,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7例:其中胸12爆裂骨折8例,腰1爆裂骨折22例,腰2爆裂骨折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年龄37岁。观察组28例:其中胸12爆裂骨折6例,腰1爆裂骨折17例,腰2爆裂骨折5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7~70岁,中位数年龄36岁。手术及麻醉方式: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或椎板减压术。纳入标准:①神志清楚,能正常表达和交流;②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者;③术前患者知情同意并配合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内脏器质性和(或)功能性病变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经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并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如术后6 h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侧卧位,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每2 h协助翻身一次。术后当日即可床上训练直腿抬高,以防神经根黏连,术后第4周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活动时间及活动量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定,嘱患者6个月内禁止腰部剧烈活动。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患者实施穴位贴敷和艾灸。①穴位贴敷干预疗法:a.患者术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进行穴位贴,敷穴位贴敷选神阙穴;b.评估,贴敷前均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及有无腹胀、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敷药部位的皮肤状况,了解患者接受该疗法的意愿及穴位贴敷的疗效,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c.介绍,在第一次操作前,操作者向患者说明穴位贴敷的目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d.准备,操作环境应安静、温暖舒适,整理床单位,让患者心情轻松、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排空小便;e.用物,治疗盘、治疗卡、穴位贴敷贴、治疗碗里配制好的药物:大黄粉和吴茱萸粉。f.治疗,大黄粉和吴茱萸粉2:1(或1:1)混匀,共约6 g左右,用醋调匀外敷脐部,用敷贴固定。药膏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 cm为宜,操作时注意给患者保暖并注意保护隐私。每次贴敷6~8 h后揭掉,用温水擦干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观察2~3 d便下即停。②艾灸干预疗法:艾灸是在术后第一天上午9:00和下午16:00进行穴位艾灸,每天如此,直至患者便下为止。选穴是在请教推拿科医生的基础上而定,按照经络穴位与脏腑特定的支配关系,选取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上巨虚5穴为试验用穴,每次每穴15 min。a.评估,艾灸前均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和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b.介绍,在第一次操作前,操作者向患者说明艾灸的目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c.准备,操作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让患者心情轻松,排空小便。用物:治疗盘、治疗卡、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d.治疗,核对患者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采取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部位,距离皮肤2~3 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 min,以皮肤红晕为度。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的施灸。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固定确定的距离,而是向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的施灸,以给施灸部位一个变量的刺激。以上几种灸法可交替进行,顺序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1.3 观察指标以术后出现肠鸣音、肛门排气为胃肠动力恢复为主要标志。

术后第一天开始监测肠鸣音并记录患者排气排便及术后腹胀的情况。首次肛门排气评估法:护士定时询问患者肛门排气情况,以患者自觉症状为准(从手术完毕至肛门排气发生时间),以小时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3.1 腹胀是胸腰椎手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引起腹胀的原因是:

①中医理论认为,麻醉和手术创伤可损伤脏腑气血阴阳,影响脏腑气机传导功能,致脏腑功能失调,肠道气机不利,气血郁闭,上下不通,易致腹胀;②胸腰椎骨折术后局部淤血水肿,压迫腹膜后壁神经根,引起腹痛腹胀;③患者惧怕刀口疼痛,不愿早期床上锻炼及下床活动,造成肠蠕动减弱、排气时间延长,极易引起腹胀。针对以上原因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功能,不但能减轻和避免术后腹胀,而且还有利于患者早期进食,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3.2 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为经络之总枢,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

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与神经,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到全身。生大黄味苦寒泻下,可以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它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从而达到泻下通便作用。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所含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是碱挥发油,具有驱除胃肠气体、抑制异常发酵及扩张血管的作用,与醋等相配,能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和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机制以温通经脉,从而减轻或消除腹部毛细血管异常的扩张和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使腹胀消退。两药联合应用于神阙穴位贴敷起到了穴位刺激和药物局部吸收双重作用。艾叶芳香,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灸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足三里、上巨虚等6穴对卫阳不固、消化不良、脘腹胀痛等有升阳益气之功,能激发术后经气运行、疏通经络,对脾胃增运、六腑通畅等均有良效。有文献报道艾灸能降低血液凝聚、使白细胞升高、吞噬能力增强以及减少炎症渗出的作用。

3.3 经过临床观察表明,观察组发生腹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进行穴位贴敷和艾灸治疗对改善脏腑功能,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对预防术后腹胀有显著的疗效,也体现了中医特色治疗的优势。穴位贴敷及艾灸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简单、无痛苦、无副作用,患者感到舒适、乐于接受。同时,该干预方法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相处,融洽护患感情,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淑芹.早期实施穴位按摩对老年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8):74-75.

[2]徐桂华.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53.

[3]汪志帼.穴位贴敷结合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回复的护理研[J].全科护理,2012,10(29):2694-26955.

[4]邵乐文,俞小玲.择时选穴按摩对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52-753.

[5]徐桂华.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4.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篇2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内固定 AF系统 手术治疗

前言

近年来,随着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医生的首选,并在近年来的治疗中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治愈了很多的患者。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我院的38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AF内固定进行分析,从而探究AF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上的作用。

在38例患者当中,男性有29人,女性9人,年龄在20到50岁不等。在这些患者当中,其中在22到35岁的有31人,占到总研究对象的81.6%。就损伤位置来看,损伤在T1位置的有17人,在T12段的有11人,在L1的有12人,在L2段的有6人,另外,出现相邻两个椎骨骨折的有2人。就骨折的Denis分型来看,其中出现爆破型的有23人,压缩型的有10人,出现脱位的有2人,出现chance骨折的有2人。在这些患者中,造成骨折的原因有所不同,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占有25人,出现压伤、砸伤的8人,高空坠落出现骨折的有5人。在这些患者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其中损伤等级为A级的有3个人,B级的有5个人,C级的有11个人,D级的有9个人,E级的有10个人,这38例患者均在骨折出现十天之内进行了手术,且术后走访平均是1年的时间。

一、手术方法

在治疗中,要求患者均俯卧,在胸部和双侧髂部垫枕,胸部要求悬空,在麻醉上应当采用连续的硬膜外麻醉或者是局麻的方法,在进行切口时,应当以受伤的椎部作为中心进行切口,并以此切开皮肤上的各层组织,并将骶棘肌切开,并在切口过程中采用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根据具体伤情进行量椎间的植骨融合,插引流管缝合各类组织并覆盖住伤口。

二、术后处理:

在进行完手术之后,切口的防感染以及止血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完手术之后的两天需将引流管拔掉,并配合休息和锻炼,四周以后在做好腰围的保护下进行简单的下地活动,术后一年取出固定物。

在作为研究对象的38例患者当中,平均的走访时间为1年,在进行手术后的常规X光射线正侧位片中,其中完全恢复的有34人,占到总人数的90%,恢复程度在90%以上的有4个人,脱节现象已完全得到纠正。cobb.s角较手术前也有所矫正,除了其中1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瘫痪外,基本恢复功能,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后没有出现断钉和植入的替代物排斥的现象。

三、讨论

3. 1 AF系统的优点

就AF系统的治疗来看,其主要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时间相对较短,并且术后的复位和固定工作能够独立进行的特点。在角度螺栓的调节上,能够360度全方位的进行旋转,彻底解决了其他方法在进行三维空间的调节以及螺纹棒的安放上所遇到的困难,这样不仅简便了手术中替代物植入以及复位操作过程,对于手术效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3.2 术中复位

在手术过程中,应当首先进行椎弓根钉的植入,然后在进行椎板减压操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保护腰胸椎小关节突解剖基本的结构,并且内巩固有效地减少手术中创面的出血。当出现骨折脱位时,往往还会有椎板的骨折和小关节的突绞锁,这就需要在手术当中通过一定方法进行对骨折椎体的复位。

3.3 椎管减压

在进行椎管内骨块的复位中,椎管内的减压是通过AF的轴向撑开力作用进行周围组织的牵引,从而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提供内环境,然而,当出现后纵韧带撕裂时则不能有效进行减压。在所选的38例患者当中,病人行全椎板减压以及后路一期的植骨,从而保证了脊柱的稳定。

3.4 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

在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中,没有一人出现断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植骨的稳定性高。AF内固定保证了融合区的稳定性,但不能代替植骨融合,在不同类型的骨折中内固定的作用是不同的,并且一般是在手术1年后将内固定取出。

结语

随着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的不断增多,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得到了普遍应用,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疗效优良等特点,给患者的康复治疗减轻了痛苦。通过这种方法,患者康复率有了明显提高,非常适合在各基层医院普及。

参考文献:

[1]唐天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华创伤杂志, 1995, 11 (6): 327-329.

[2]张宏林.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原因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00, 20: 471.

[3]李书纲,翁习生,等.通用型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23): 5-7.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19-620.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40例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 其中, 男32例, 占80.0%;女8例, 占20.0%。年龄在24~56岁, 平均35.8岁。高空坠落伤12例, 车祸受伤17例, 碾压伤7例, 其他伤4例。按照ASIA有关神经功能的评定进行分级[2]:A级8例, B级5例, C级7例, D级6例, E级14例。骨折受伤部位L110例, L25例, T104例, T117例T1214例。所有患者均通过CT扫描, 对椎管内的骨块位置情况作出分析;并通过X线片检查, 对受伤部位的正面位置进行观察。受伤距离手术的间隔时间为4 h~5 d, 平均2.8 d。

1.2 手术方法

进行硬膜外持续麻醉或者全麻, 全身插气管, 患者取俯卧姿势。从受伤部位正面中心向后方正中位置进行切口, 暴露受伤椎骨, 直至同时显露上下方分别相邻的1节椎骨。根据受伤椎骨选择合适的螺钉, 从人字嵴入针, 在受伤椎骨上下相邻椎骨的根部分别植入2枚椎弓根螺钉, 使用X线机监视进行复位并固定。神经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继续使用椎板进行减压处理, 消除脊髓神经造成的压迫, 植入患者自体的少量骨体予以融合, 放置引流48h, 然后闭合切口。X线机透视后, 对于神经症状较轻或未出现神经症状且受伤椎体复位良好的患者, 可不用椎板做减压处理。所有患者在术后均使用抗生素4 d, 预防切口感染。

1.3 评价指标

手术出院后进行随访6~36个月然后予以评价。 (1) 对所有患者术后受伤椎体的前缘、后缘以及中央的压缩率进行检测评定, 同时对Cobb角畸形角度的矫正情况进行分析。 (2) 根据ASIA有关神经功能的评定进行测评, 对所有患者术后的分级情况予以判定评价。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整体情况

手术出血量在220~960 mL, 平均450 mL;手术时间为50~110 min, 平均79.8 min。对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 平均20个月。随访结束后对患者进行CT以及X线片检查, 对受伤椎骨椎管内骨块的归位情况、椎弓根完整性以及椎弓根钉入螺钉部位的情况进行分析评定。所有患者中, 未出现神经根部疼痛明显, 症状加重患者, 未出现椎骨高度减少患者, 未出现螺钉断裂患者。另外, 出现3例螺钉松动患者, 并出现2例连接杆松动患者, 出现1例定位错误患者, 螺钉错误进入椎骨间隙, 以上情况分别及时进行了处理。

2.2 受伤椎体Cobb角与各部位压缩率

据统计, 手术后Cobb角较之手术前变化明显, 说明椎体畸形度得到很好的矫正,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随访12个月和36个月后进行比较, 与手术后初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对于椎体的压缩率进行对比, 手术后椎体的前缘、后缘以及中央部位较之手术前均出现了明显变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术后的12个月和术后36个月, 未再出现明显变化, 与手术后初期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ASIA对神经功能的评定

术后经随访, A级8例患者中, 5例未变, 2例恢复到B级, 1例恢复到C级;B级5例患者中, 3例未变, 1例恢复到C级, 1例恢复到D级;C级7例患者中, 2例未变, 3例恢复到D级, 2例恢复到E级;D级6例患者中, 1例未变, 5例恢复到E级。以上26例患者中, 出现恢复患者共15例。

3 讨论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的爆裂性骨折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短节段内固定术在手术中, 能够对脊柱进行即刻稳定, 避免和减少神经功能受损。同时, 手术中进行切口纵向撑开, 对于椎体高度的复原效果作用明显。短节段固定可以避免长节段固定方式对脊柱活动所形成的限制, 利于减少患者痛苦, 并能有效地纠正受伤椎体出现的畸形角度[3], 恢复椎体到正常状态。

在短节段内固定的具体手术中, 应严格对受伤椎体的部位以及长度进行观察测量, 选择适宜长度的椎弓根螺钉;同时, 必须借助X线片进行准确定位, 选择合适的进针点, 并通过X线机透视, 进行密和复位。在复位过程中, 椎弓根的方向和间距以及Cobb角、受伤椎体的前后边缘高度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此时应充分在X线机的帮助下, 细致进行观察, 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复位情况, 导致螺钉进入其他部位[4], 该组患者中出现1例螺钉进入椎体间隙的现象, 虽对患者的整体治疗并无大碍, 但为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一旦出现偏位进入神经根管, 则很容易引发问题。另外, 操作不当还容易使得螺钉的固定效果不理想, 易松脱或者断裂, 对骨折的愈合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且同样增加患者的痛苦。

此外, 在使用椎板进行减压时, 应慎重进行, 对于神经症状较轻或并未出现神经症状, 且受伤椎体复位良好的患者, 尽量不用椎板做减压处理。减压不当容易使脊柱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对于确实需要减压的患者, 应尽量避免后柱结构受到破坏。同时, 直接减压的方式虽然减压效果明显, 但手术难度较大, 且创伤大, 应尽量减少使用次数[5]。该组患者对神经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了减压处理, 结果较好, 患者的脊髓神经受到的压迫消除, 未出现意外反应。

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 术后经随访6~24个月, 3例患者螺钉松动, 2例连接杆松动, 1例定位错误;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部疼痛明显, 症状加重, 以及椎骨高度减少, 螺钉断裂情况;所有患者受伤椎体Cobb角与各部位压缩率较之术前, 均出现较明显变化;另外, 采用ASIA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定, A、B、C、D级26例患者, 手术后15例患者的级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总体而言, 术后较术前整体情况变化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安全性和稳定性佳, 值得今后继续予以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 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方式予以治疗。手术后随访636个月, 对所有患者的术后整体情况以及受伤椎体Cobb角与各部位压缩率术前术后的对比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神经功能采用ASIA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手术平均出血量450mL;平均时间79.8min;术后未出现神经根部疼痛明显, 症状加重, 以及椎骨高度减少, 螺钉断裂患者;出现3例螺钉松动患者, 2例连接杆松动患者, 1例定位错误患者。另外, 手术后Cobb角较手术前变化明显, 椎体畸形度得到很好的矫正;手术后椎体的前后缘以及中央部位较手术前均出现了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经随访, 在第12个月、36个月Cobb角与椎体各部位未再出现明显变化。此外, ASIA对神经功能的评定中, A、B、C、D级的26例患者中, 15例的级别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明显, 安全可行, 值得推广。

关键词: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洪全明, 兰林, 叶刚, 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11) :63-65.

[2]李程, 张怀成, 陈国斌, 等.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分析[J].骨科, 2012 (2) :236-238.

[3]文坤树, 蒋波, 蔡勇平, 等.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体会[J].重庆医学, 2012 (15) :134-135.

[4]成平, 李秀成, 宋爱国, 等.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3) :127-129.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总共28例, 其中男性患者7例, 女性患者11例, 年龄21~63岁 (平均41岁) 。受伤原因:砸伤3例, 交通事故伤5例, 坠落伤8例, 其他12例。损伤节段:3例为T11, 3例为T12, 13例为L1, 7例为L2, 2例为L3。骨折类型按Mc Afee分类均为爆裂性骨折[2];术前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标准进行评估, 其中0例为A级, 2例为B级, 11例为C级, 9例为D级, 6例为E级。对照组总共35例, 其中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3例, 年龄25~57岁 (平均38岁) 。受伤原因:砸伤5例, 交通事故伤4例, 坠落伤10例, 其他16例。损伤节段:9例为T11, 6例为12, 10例L1, L29例, L31例。骨折类型均为爆裂性骨折;脊髓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标准:1例为A级, 4例为B级, 13例为C级, 10例为D级, 7例为E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术前X线标记定位伤椎, 患者行俯卧位于手术台上, 手术前部分离软肌肉和组织时采取后正中切口, 切口中心位于伤椎, 分离软组织及肌肉, 接着在C臂机辅助透视下于伤椎上下椎体分别拧入椎弓根钉。完成固定后对有脊髓压迫者行椎板切除减压, 清除椎管内血肿、骨折块等。后在决定单侧还是双侧拧入螺钉时需根据伤椎椎弓根损伤的具体情况而定。通过加压将修剪成碎粒状的棘突及椎板骨于植骨通道植入伤椎, 并在X线下确认脊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弯曲情况满意。

对照组:患者俯卧位下经后正中入路, 在安装连接杆撑开复位前, 需在与伤椎相邻上、下脊椎段安置椎弓根螺钉, 并用C臂机查看伤椎的复位情况, 完成固定后对有脊髓压迫者行椎板切除减压, 清除椎管内血肿、骨折块等。在C臂X线机监视下, 于伤椎椎弓根插入导针并逐步扩张至6mm直径, 角度刮匙伸入椎体, 撬拨下陷的终板使其复位, 将少许自体髂骨植入患者的受伤椎体, 植骨套管需要多方向开口, 从而使同时向椎体的不同部位植骨成为可能, 边植骨边向后撤出套管, 套管撤至椎体后l/4时停止植骨以免椎体骨块后移, 植骨量5~8m L。

1.3 评价方法

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相对高度。结果采用χ2检验,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28例平均住院时间20.2 d, 术前平均Cobb角19.8°, 椎体相对高度降低48.5%, 术后平均Cobb角3.1°, 椎体相对高度降低6.7%;观察组35例平均住院时间18.8 d, 术前平均Cobb角19.0°, 椎体相对高度降低46.7%, 术后平均Cobb角23.5°, 椎体相对高度降低6.2%,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平均手术时间182.0 min, 平均失血量413 m L, 低于对照组的233.0min和614 m L;两种植骨方式的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椎体爆裂骨折经过椎弓根螺钉复位并固定后, 即使椎体高度能够得到一些修复, 但由于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性质不同, 决定了伤椎必然会发生骨缺损。椎弓根固定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伤椎保持复原只是一种硬性恢复, 持久的稳定需要伤椎达到完全愈合的状态, 但是伤椎骨以受力符合低下的纤维组织为填充物, 自我修复能力十分有限, 在伤椎骨缺损的情况下, 致使前、中柱结构缺损, 必须经过植骨重建才能得到恢复, 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内固定疲劳、椎体塌陷等情况, 并最终导致手术整体的失败。

在笔者经过全面总结后认为, 用椎弓根螺钉形成稳固的力学支架维持手术后伤椎的稳定是伤椎复位植骨重建的基础[3]。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优点在于: (1) 能迅速有效的增加伤椎内骨质量, 使伤椎即时得到稳定。 (2) 通过伤椎内植骨可以增加骨骼的接触面积, 从而增加伤椎骨融合的速度, 并提高伤椎骨融合的可能性。 (3) 相对于椎板后外侧植骨等方法, 减少了对邻椎和运动节段脊椎的不良影响。 (4) 能够提供前路支撑, 通过增加内固定应力, 从而达到消除迟发性后凸畸形等不良后果。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6月29例有完整资料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 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后及末次随访X线片上测量Cobb角。结果 对照组28例平均住院时间20.2 d, 术前平均Cobb角19.8°, 术后3.1°;观察组35例平均住院时间18.8 d, 术前平均Cobb角19.0°, 术后23.5°。观察组组平均手术时间182.0 min, 平均失血量413 mL, 低于对照组的233.0min和614 mL。讨论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具有如下优点:缩短手术时间、失血量少、减少供骨区并发症。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定器,植骨

参考文献

[1]宋玉成.胸腰段骨折的治疗现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8 (16) :1401-1403.

[2]杨操, 杨述华, 王洪, 等.USS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 (6) :537-540.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篇5

关键词:胸腰段,爆裂骨折,手术入路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骨折中常见类型, 可导致脊髓、神经损伤和脊柱失稳, 外科手术是其重要治疗方法, 目的是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受压、重建脊柱稳定性, 但目前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仍褒贬不一。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了5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 根据伤情分别采取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 现对两种术式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1例, 男34例, 女17例, 年龄19~65岁, 平均 (40.7±11.3) 岁。前路手术组23例, 男16例, 女7例;年龄21~65岁, 平均 (41.5±10.6) 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13例, 坠落伤7例, 重物砸伤3例;损伤节段:T11, 3例, T126例, L110例, L24例;Denis分型[1]:A型6例, B型5例, C型3例, D型2例, E型7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2]:A级6例, B级4例, C级5例, D级2例, E级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0h~8d, 平均 (3.2±1.6) d。后路手术组28例, 男19例, 女9例;年龄19~63岁, 平均 (40.2±12.7) 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16例, 坠落伤9例, 重物砸伤3例;损伤节段:T11, 3例, T128例, L112例, L25例;Denis分型[1]:A型7例, B型6例, C型4例, D型2例, E型9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2]:A级7例, B级4例, C级9例, D级3例, E级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9h~9d, 平均 (3.1±1.2)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分型、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前路手术组:取侧卧位, 经胸或经胸腹联合入路, 充分显露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 结扎和离断节段血管,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减压范围, 彻底解除椎管压迫。伤椎上下相邻椎体打入螺钉, 适当撑开矫正后凸畸形, 取自体髂骨或肋骨进行植骨, 安放合适的钢板或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后路手术组:取府卧位, 以伤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 依次显露棘突、椎板、小关节突及横突等, C形臂X线机下置入椎弓根钉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调整纵向连续装置恢复椎体前方高度, 根据具体情况行单侧或全椎板开窗减压, 取自体髂骨行后外侧置入融合或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 常规抗感染治疗3~5d, 术后第2天开始行四肢被动功能锻炼。前路手术组术后3~4周佩戴支具下床活动, 佩戴支具6周。后路手术组术后4~6周腰围保护下开始活动。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 根据X线片测定术后脊柱后凸畸形角度 (Cobb角) 、Cobb角矫正率与丢失率及植骨融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χ—±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前路手术组出血量为650~2100m L, 平均 (1120.5±130.6) m L;后路手术组出血量为250~1000m L, 平均 (480.2±75.8) m L,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前路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30~200min, 平均 (160.3±25.5) min;后路手术组出血量为80~140min, 平均 (100.7±20.2) 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后路手术组均短于或少于前路手术组。

两组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 至末次随访, 前路手术组Cobb角 (3.3±1.7) °, 后路组为 (6.5±2.4)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前路手术组Cobb角丢失度 (0.7±0.5) °, 后路手术组为 (4.3±1.1)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前路手术组植骨融合时间为 (3.1±0.9) 个月, 后路手术组为 (4.6±1.4)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两组神经功能改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多是由高能量暴力导致的不稳定性脊柱骨折, 主要表现为椎体在屈曲和轴向应力作用下呈爆裂样骨折, 伴有椎体后缘骨折片及椎间盘组织不同程度突入椎管引起相应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症状。因此手术治疗的目的应该是清除致压物以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重建脊柱正常结构序列及稳定性[3]。目前手术入路方法主要有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 国内外有关两种方法的研究均较多, 但临床上对手术入路的选择上尚存在争议[4]。

前路手术可直视下彻底切除致压物而彻底减压, 术中不干扰后柱结构且无需牵拉脊髓或马尾神经, 而且直接行椎间植骨和内固定而重建脊柱负荷功能, 另外前路植骨床血运良好, 有利于植骨融合, 资料报道前路行内固定失败率极低[5]。因此前路手术在某些严重爆裂性骨折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路手术存在操作相对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创伤较大、术中设计腔内脏器和重要血管较多等缺点, 有学者认为急性创伤后48h内行前路手术会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对此类患者应行后侧入路或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较为妥当[6]。后路手术也是长期以来很多脊柱外科医师推崇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手段, 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微创、经济等优点。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提供坚强的支撑力, 技术上要求较低, 在脊柱后柱破坏的后方受压及小关节跳跃性脱位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后路手术对神经减压往往不充分, 原因是后路手术主要通过牵拉纵韧带复位或椎板减压来间接减压, 而爆裂性骨折使得前方椎管占位50%以上时后纵韧带往往受破坏而不完整, 导致骨折端不能得到满意复位、减压效果差。后路手术还可能损害后柱结构, 造成脊柱稳定性减弱, 而植骨床血运不佳可影响骨性融合, 此外后路手术在脊柱中柱的重建方面效果不确切, 使得术后应力更加集中于内固定器械, 增加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的可能性[7]。

本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 后路手术在随访6~12个月中Cobb角平均丢失较多, 为 (4.3±1.1) °, 而前路手术基本无角度丢失, 显示了前路手术能够提供更为坚强有效的前柱支撑, 而前路手术植骨融合时间明显短于后路手术。但前路手术有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的缺陷。因此两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和不足, 具体术式应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椎管占位情况、神经症状及患者全身状况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应超, 李健.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和展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 (2) :132-136.

[2].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38例分析[J].右江医学, 2009, 37 (1) :74-75.

[3]秦入结, 李垠, 宋波, 等.手术入路的选择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J].临床骨科杂志, 2008, 11 (2) :115-118.

[4]Falavigna A, Righesso Neto O, Polesso MA, et al.Anterior approach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type of thoracolumbar spine[J].Arq Neur Opsiquiatr, 2007, 65 (3B) :906-911.

[5]McDonough PW, DavisR, Tribus C, et a.l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with anterior corpectomy and plate fixation[J].Spine, 2004, 29 (17) :1901-1908.

[6]贾瑞, 夏根, 乔永东, 等.前后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11) :1588-1590.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中, 均为单椎体骨折, 少数除单一椎体骨折外, 尚涉及上或下相邻椎体的附件骨折;其中男性29例, 女性17例, 年龄20~52岁 (平均37岁) ;伤椎节段为:T11 6例、T12 14例、L1 18例、L2 8例。按胸腰椎爆裂骨折的Denis[2]分类:Ⅰ型21例, Ⅱ型9例, Ⅲ型10例, Ⅳ型3例, Ⅴ型3例。术后随访12~48个月, 平均24个月。

1.2 影像学表现

(1) X线平片, 所有患者均摄胸腰椎正侧位片其特点如下:a.椎体高度减低, 前柱高丢失26例, 后柱高丢失8例, 前后柱高均丢失12例;b.椎体后缘凸入椎管40例;c.椎板骨折36例;d.椎弓根间距增宽46例;e.棘突间距增宽14例。 (2) CT扫描:共46例, 主要特点:a.椎体呈粉碎性46例;b.椎板折36例;c.椎体后缘骨折伴凸入椎管致狭窄46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在伤后8h内入院患者立即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早期手术, 进行切开复位, 一般在1~3d内手术。后路椎弓根螺钉 (ESOLA、CD、AF) 内固定, 全椎板减压, 并做脊髓、神经根探查及减压, 探查骨性压迫, 将骨片推向前方。前路行侧前路椎管探查减压 (Kaneda、Z-Plate) , 复位固定与椎体间植骨。术后平卧, 第2天自行或帮助下轴位翻身, 切口疼痛好转后视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腰背肌锻炼并予神经恢复药物治疗, 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 8周内卧床为主, 12~14周开始腰围保护下床活动。

1.4 观察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骨折不同手术治疗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与出血量

后路手术38例, 平均手术时间90min, 平均出血量300mL;前路手术8例, 平均手术时间240min, 平均出血量1000mL, 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明前路手术创伤明显大于后路手术。

2.2 神经功能恢复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见表。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前路手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14级, 后路手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09级,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2.3 伤椎椎体复位

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前后入路手术比较无明显差异, 表明后路手术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后路内固定取出后随访椎体高度未有明显变化。表明后路手术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丢失不明显。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手术, 伤椎椎弓根完整者, 伤椎加用短椎弓根钉复位, 与未用伤椎椎弓根钉复位相比较, 前者复位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表1) 。表1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46例术后脊髓功能分级恢复情况

注: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无显著意义, 表明前后路手术治疗后脊髓功能恢复相当

3 讨论

目前对于前后手术入路尚有很多不同意见, 手术入路应根据损伤部位、致压物方向等综合考虑。胸腰椎后路手术解剖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操作较容易, 并且后路椎弓根短钉可使骨块得到间接复位。椎管后方咬除椎板探查减压可获得椎管后外侧减压, 经椎弓根短节段的内固定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减少了椎弓根技术难以满足的重建脊柱矢状面正常生理弧度, 可达三维矫正。但后路手术减压加重脊柱的不稳定性, 特别是脊柱的前中柱已受到破坏的情况下, 再人为地将仅有的脊柱后柱稳定性进一步破坏, 会使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使脊髓受压进一步恶化[3,4]。前路手术可通过椎管前方直视下直接去除致压物, 彻底减压, 较满意的恢复椎管矢状径同时矫正畸形, 恢复脊柱生理曲线, 椎间融合使其获得即刻稳定, 可为损伤脊髓的恢复提供一个稳定的内环境。而手术效果除取决于脊髓原发损伤程度外, 椎管前方减压是否彻底是影响神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但前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风险大、并发症多, 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其适应证为: (1) 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椎管受累>50%; (2) 陈旧性骨折或后路手术仍残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且有压迫存在者; (3) 前方致压的迟发性不全瘫; (4) 第一腰椎以上椎管前方受压并不同程度神经损害[5]。故建议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手术治疗, 应严格掌握不同手术入路适应证。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并神经损伤46例, 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4例;B级10例;C级18例;D级14例。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 平均24个月, 随访者46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 神经损伤症状无加重等并发症, 平均脊椎后突角, 中柱后突程度, 椎管狭窄程度均恢复满意, 神经功能除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外, 其余病例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 凡伴有神经损害或可能出现继发性神经损害, 尤其是伴有严重后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都是不稳定的, 均应手术, 前后路手术各有其特点,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神经功能,前路手术,后路手术

参考文献

[1]Holdsworth PW.Fractures, dislocations and fracture dislocations of the spine[J].J Bone Joint Surg Am, 1970, 52 (8) :1534-1551.

[2]Denis F.The Three column sp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 juries[J].Spine (Phila Pa1976) , 1983, 8 (8) :817-831.

[3]Maynard FM, Bracken MB, Greasey G, et al.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J].Spine Cord, 1997, 35 (5) :266-274.

[4]戴力扬.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诊断[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 14 (4) :232-233.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篇7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2月收治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 男24例, 女14例;年龄20~61岁, 平均 (38.3±4.6) 岁。根据Dennis分类[2], 前柱损伤14例, 前、中柱损伤24例, 合并神经系统损伤68%。根据Frankel分级, A级6例, B级6例, C级10例, D级8例, E级8例。

方法: (1) 前路手术:采取全身麻醉, 侧卧位, 左侧前方胸腹膜外入路, 切除部分肋骨以及受伤椎体后部3/4椎体, 椎弓根侧方减压硬膜囊以及神经根袖部, 将上下椎间盘和终板软骨给予切除, 将上下椎体间给予撑开, 同时给予矫正, 将自体肋骨植入后, 进行固定。 (2) 后路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 俯卧体位, 进行后正中切口。直接减压:以受伤部位为中心, 切除一侧椎板、受伤椎弓, 经后外侧进行椎管侧前方推挤辅以纵向牵引, 进行固定。间接减压:保留棘突、椎板、椎弓根以及关节突, 联合器械撑开椎体复位和矫正给予有效固定, 固定以后采取后方或者侧方自体骼骨块或自体碎骨块植骨。手术以后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脱水剂5~7 d以后, 做胸片检查[3]。

结果

38例患者全部获得跟踪随访, 20例给予前方入路的手术方式, 术后平均14 d后患者能够下床进行活动, 腰部和背部疼痛基本好转, 根据Frankel分级, 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改善, X线显示椎体高度达到解剖复位, 椎体后缘骨块全部恢复到椎体内部, 对椎管没有出现压迫的患者, 脊柱植骨融合率达到100%。18例给予后方入路的手术方式, 其中4例患者的椎体骨折复位不佳, 椎体高度从48.14%恢复到92.14%, 腰部和背部疼痛仍存在残留, 后凸畸形, 神经功能恢复不全。骨折愈合良好, 手术以后腰部疼痛大致消失, 椎体高度恢复良好, 脊柱融合良好, 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全部有1~3级的改善, 见表1和表2。

讨论

在脊柱骨折当中, Dennis的三柱概念认为中柱的骨-韧带复合体是最重要的结构, 不但对脊柱的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椎管内神经具有保护作用。中柱结构中的椎体后壁, 对脊柱的结构提供支持作用, 从而能够防止脊柱发生后凸畸形。当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时候, 椎体后部的骨折块、椎间盘纤维环及椎弓根可发生移位, 突入椎管内, 从而对椎管内神经进行压迫, 导致功能障碍。椎骨在矢状面上的位置以及倾斜角对决定损伤的转归非常关键, 因此, 对其后缘骨折应该采取手术治疗[4]。

前路手术的优势:在直视情况下, 对椎管内的骨块以及破裂的椎间盘进行切除, 减少对神经组织的压迫, 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有利的条件。能够对骨折造成的脊柱畸形给予有效矫正, 最大程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物学力学形态, 稳定性良好。椎体间结构性植骨使前中柱的力学承载强度得以部分恢复, 进而获得良好的稳定性[5]。另外, 椎间加压使应力分布更加均衡, 不但能够有效促进骨愈合, 还能使并发症明显减少。

后路手术适应证:椎体后缘骨向后轻移造成椎管狭窄, 如果后纵韧带完整, 估计前路手术创伤相对比较大, 然而后路手术可以达到完全符合可能者, 适合后路手术。后路手术的优点在于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以及出血量较少等优势, 被广泛应用在胸腰损伤当中。本文结果显示, 38例患者全部获得跟踪随访, 20例给予前方入路的手术方式, 术后平均14 d后患者能够下床进行活动, 腰部和背部疼痛基本好转, 根据Frankel分级, 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改善, X线检查显示椎体高度达到解剖复位, 椎体后缘骨块全部恢复到椎体内部, 没有椎管压迫, 脊柱植骨融合率达到100%。18例给予后方入路的手术方式, 其中4例患者的椎体骨折复位不佳, 椎体高度从48.14%恢复到92.14%, 腰部和背部疼痛仍存在残留, 后凸畸形, 神经功能恢复不全。骨折愈合良好, 手术以后腰部疼痛大致消失, 椎体高度恢复良好, 脊柱融合良好, 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全部有1~3级的改善, 和上述相关报道基本相同[6]。

总之, 对于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后缘骨块处理全部采取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 临床手术可以给予有效固定, 使并发症明显减少, 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胡友谷, 党耕町, 唐天驷, 等.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737-1738.

[2]贾连顺, 李家顺.现代腰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0:195-196.

[3]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9 (8) :633.

[4]区国集, 林宇宁, 陈友明, 等.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选择的探讨[J].医师进修杂志, 2012, 28 (2) :26-27.

[5]徐文雄, 詹玉林, 盛伟斌, 等.胸腰段骨折前、后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8 (10) :938-978.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篇8

关键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

脊柱胸腰段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生理弧度恢复以及椎管减压效果明显,但临床研究表明其在远期疗效上存在后凸畸形或椎体高度丢失等不良情况,影响预后效果。我院通过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已经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T11~L2单节段骨折,排除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且愈合后功能恢复正常、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及爆裂性骨折需要截瘫的患者。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35.16±4.33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6.01±4.0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节段以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髂前及上胸部、肩部垫高,使下胸、腹部悬空。以骨折椎体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暴露椎体及上下位椎板、小关节及横突,采用Weinstein解剖定位法,保持矢状角0°及横切面角50~150°并用椎弓根针探测,确保钻孔在椎弓根四周骨壁之内。在C臂透视下确认位置满意后,攻丝后依次植入椎弓根钉,对于有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按术前x线及CT扫描所显示的椎管狭窄程度减压,决定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在透视下轴向撑开伤椎复位,使伤椎椎体前后高度及椎间盘高度恢复,最后根据椎体损伤程度行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作后外侧植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逐层关闭切口。术后两组患者均留置引流管,进行抗炎、止血和脱水治疗,辅助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1年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神经功能Frankel等级增加及VAS评分变化情况[1]。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Frankel等级及VAS评分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Frankel等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试验组随访1年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角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Rajasekaran S等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胸腰段骨折,其中约1/5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伤后脊柱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承重能力,部分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感觉丧失,引发运动或者排便功能障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2]。Wu L等研究表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突等结构的完整性对外科治疗后患者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后凸畸形及脊柱屈曲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尽量保持患者脊柱形态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解除压迫,恢复患者椎管正常状态,内固定效果良好。较普通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更低[3]。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在矫正畸形、提高患者骨性愈合效果、避免脊柱后柱损伤、避免脊髓神经根受损、减小椎弓根钉应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采取后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Frankel等级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表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而植骨融合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1年后均未见明显丢失,与非植骨融合患者比较效果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更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李振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87-88.

[2]马勇.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152.

上一篇:遮阳系统下一篇:汽车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