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共8篇)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篇1
一般情况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都会伴有脊髓损伤的情况, 这样就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因为患者后凸畸形和脊髓前方比较长的时间内不能够得到有效处理, 所以使得患者的脊柱列线出现变化, 患者会感觉到比较强烈的疼痛感, 这种疼痛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1]。而对于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在医学上还是存在着不小的争议。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在观察组中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 而实验组中采取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2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在观察组中的110例患者中, 男63例, 女47例。患者年龄在18~6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8.6±2.7) 岁。患者致伤的原因如下:高处坠落致伤的患者有22例, 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有36例, 重物砸伤的患者有24例, 摔伤致伤的患者有28例。患者根据Frankel分级情况如下:A级有23例患者, B级有26例患者, C级有32例, 患者D级有29例。在实验组中的110例患者中, 男65例, 女45例。患者年龄在19~6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9.2±2.4) 岁。患者致伤的原因如下:高处坠落致伤的患者有25例, 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有35例, 重物砸伤的患者有23例, 摔伤致伤的患者有27例。患者根据Frankel分级情况如下:A级有20例患者, B级有27例患者, C级有33例, 患者D级有30例。观察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致伤原因等等一般资料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 在手术前进行全身麻醉, 患者取右卧体位。医护人员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 经胸腹膜外入路, 确保患者受伤的椎体和上下2块正常椎体能够被直接观察到, 结扎患者血管从而进行止血处理措施, 伤锥次全切除彻底清除椎管内的骨折块以及椎间盘, 在椎体前方彻底减压, 并且与此同时将固定螺栓固定在患者受伤椎体附近的正常椎体上, 采用器械对患者的椎体进行纠正, 完成之后采用椎间融合器或者自体骨进行移植固定, C型臂透视确认之后, 在患者体内置留引流管, 最后缝合切口[2]。对于实验组的患者, 在手术前对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 采取仰卧体位, 采用C形臂对患者的受伤椎体进行准确定位, 并且将患者受伤椎体作为中心正中切口椎体显露之后, 在相邻正常椎弓根内植入椎弓根螺钉, 对受伤椎体进行切除, 同时对脊椎腹侧的压迫切口进行观察, 采用“L”形的推杆将压迫的骨折块进行复位, 对于神经根管狭窄患者进行减压处理。连接预弯连接棒和两端螺钉之后进行凸畸形骨块进行校正, 在上下椎板间进行骨块移植, 经C臂对手术效果进行确定, 然后在患者的体内置留引流管, 并且缝合切口[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结果采用 (±s) 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后, 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两组患者的感觉功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康复, 患者肢体感觉和肌力出现明显恢复。在观察组的20例全瘫患者中, 有18例患者的感觉功能出现了一定的康复, 而在对照组的20例全瘫患者中, 感觉功能出现康复的患者有16例。两组患者剩余的不全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都有了比较大的恢复。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上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的, 手术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是很多相关医学研究者们研究分析的重点[4]。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神经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压迫。所以对于患者的压迫神经组织的骨块进行有效的处理能够使得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5]。一般情况下对于整个椎体受到比较小的范围的压迫的患者只需进行小范围切除即可[6]。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中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 而实验组中采取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 这两种入路治疗的方法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后, 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康复出院之后的随访期间内, 神经损伤的患者得到了比较好的恢复。
总之, 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 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安排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这样才能尽可能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减少痛苦。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不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2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观察组和实验组, 每组患者各110例。在观察组中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 而实验组中采取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后, 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感觉功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康复, 患者肢体感觉和肌力出现明显恢复。结论 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 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安排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这样才能尽可能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减少痛苦。
关键词: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不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江海.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在基层医院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 19 (2) :21.
[2]刘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3) :234.
[3]郑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9例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1, 27 (9) :42.
[4]郝晓.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26例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6) :45.
[5]L.Garnier, J.Tonetti, A.Bodin.Kyphoplasty versus vertebroplasty in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 u res.Short-term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multicentre cohort of 127 consecutive patients.Orthopaedics&Traumatology:Surger y&Research, 2012, 98 (6) :112-119.
[6]麻文廉.硬脊膜减张术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意义.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13 (6) :115-117.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篇2
【关键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呼吸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28-01
颈椎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手术通过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防止颈髓遭受再次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患者做好术后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我科自2009-2012年处理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术后呼吸道感染并衰竭15例,10例给予应用气管切开呼吸,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有效控制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5~58岁,平均48.2岁。车祸致伤10例,意外、高处坠落伤5例,行颈椎前路手术9例,后路手术6例;均出现呼吸道感染,有4例出现呼吸急促。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抗感染、脱水治疗,给予翻身、叩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床旁备好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简易呼吸器。
2 手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病人,多因意外事故引起,病人无精神准备,肉体上承受较大的痛苦,还要面临致残和死亡的可能。手术对病人是较强的刺激,大部分人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抑郁、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反应。
1.1、术前护士应做到:以热情、和蔼、关心等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获到病人的信任,增加安全感;1.2、向病人介绍治疗方案,使病人了解自己将要进行的手术效果,增强病人的信心;1.3、告知病人术前禁食水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及术后吸氧、使用监护仪、留置尿管、引流管等治疗措施的目的;
2.2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主要适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经前路手术中,需暴露椎体侧前方或前方,需将内脏鞘(包裹甲状腺、气管与食管)牵向对侧。
2.2.1向病人解释推移训练的重要性;2.2、推移方法:医护人员站在病人手术侧,用大拇指持续系那个非手术侧推移内脏鞘,再用2~4指在皮肤外插入手术侧内脏鞘与颈动脉鞘之间持续的向手术侧牵拉颈动脉鞘;2.3、推移时间:开始时每次10~2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30~60分钟,将气管过中线,持续3~5天。
2.3肺功能训练 术前对病人进行缩唇腹式锻炼肺功能。
2.3.1腹式练习时:放松肩背,先吸后呼,吸气时,腹部缓慢自然凸起,呼气时腹部凹陷。2)唇式练习时:用鼻吸气,用口呼气,但在呼气时,要使口唇缩拢(成鱼口状),用手按压腹部,徐徐呼气,使气呼尽。
2.3.22种呼吸运动训练方法都必须长期训练,最好选择在空腹锻炼,要就每日进行数次练习,每次10~20分钟。
3 术后呼吸道管理方法
3.1 体位护理 术毕搬运病人时体位要求保持頸部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颈部两侧放置盐袋制动,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3.2 病情观察 定时监测病人面色、表情、生命体征等,密切注意呼吸情况,术后早期呼吸困难多因颈深部血肿压迫,喉头痉挛和痰液阻塞所引起,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术后3天内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颈部是否增粗、呼吸频率等,警惕呼吸困难、通气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3.3 气管切开护理 由于大部分严重颈髓损伤患者会发生呼吸困难,治疗上经常通过气管切开来保证急性期的气道通畅,以挽救、保障患者的生命。因此,气管切开是减少呼吸道梗阻和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牢靠固定导气管,定时消毒更换内套管。持续24h给予气道湿化,并根据痰液量及时吸痰,使病人维持氧饱和度大于95%的良好通气状态。
3.4 预防肺部并发症 颈椎损伤病人,肺功能一般较差,术后长期卧床易发生呼吸道分泌物淤积,产生腹不张而继发感染。
3.4.1 指导病人定时作咳嗽与深呼吸、吹气球训练:以增加肺活量,清除分泌物,防止肺不张。
3.4.2 协助排痰:定时变换体位,给予翻身、拍背部以利排痰。
3.5 预防压疮和护理 因躯体运动障碍不能随意挪动身体改变体位,及植物神经功能絮乱使汗液分泌增多,皮肤表面潮湿,容易引起皮肤的破损、压疮。
3.5.1 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 ,注意保护伤部的稳定,禁止在床上拖拉病人。
3.5.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平整、松软干燥、清洁,做好每日晨晚间护理。
3.6 防止腹胀便秘 颈髓损伤的患者早期由于交感神经调节失衡,患者多表现腹胀,影响膈肌的运动,从而使吸气时阻力增加,及病人长期卧床而缺少活动,导致消化功能絮乱。因此,护理措施包括每天行腹部被动环形按摩,嘱咐病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服缓泻剂或灌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起腹胀等。
3.7 康复指导 保持功能位,早期进行关节被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防止关节僵硬;注意营食,病人应摄入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等要及时到医疗单位就诊。
4 讨论
对于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颈椎的减压、稳定手术,可阻止颈髓损伤平面上升,并使患者头、颈和具有残存神经功能的肢体能够进行积极的主动、被动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通气,从而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需做好术后呼吸系统管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护理上应给予高度重视,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严谨、有序的执行,再配合有效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新花.颈椎骨折手术后呼吸道的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10(1): 2
[2] 郑红云,赵超男,夏艳萍,等.颈髓损伤康复中呼吸功能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891.
[3] 孙魏,戴晓洁,张晓萍.严重颈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33-34.
[4] 邵将,贾连顺,朱魏,等.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影响因素与时间分布[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8):564-565.
[5] 连素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非药物性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11.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16~58岁,平均(36.4±1.2)岁;病程0.5 h~3 d,平均(11.4±1.4) h。致病原因皆为外伤所致,其中车祸致伤32例,高处坠落致伤19例。损伤部位:T1~12损伤27例患者,L1~2损伤10例患者,胸腰段联合损伤14例患者。
1.2 方法
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23例行前路手术治疗,19例行后路手术治疗,9例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1.2.1前路手术
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左侧卧位。T11椎体骨折采用第10肋切口,胸膜后方显露,T12椎体骨折采用切除第11肋切口,胸腹膜后方显露。逐层进入后次全切除骨折椎体,去除压迫脊髓的碎骨块,取髂骨进行植骨,然后安装内固定,置引流后关闭切口。
1.2.2 后路手术
同样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切口以受伤的椎体为中心,逐层切开充分暴露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C型臂下行后路撑开复位,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和横突间植骨。钛棒预弯后连接,撑开复位。置引流后关闭切口。
1.2.3前后联合手术入路
适合于多节段骨折及骨折脱位。采用全身麻醉,先取俯卧位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再改为侧卧位,暴露病椎棘突椎板、关节突,进行椎体撑开减压。置引流后关闭切口。
1.2.4 术后处理
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术后10~14 d拆线,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所有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以上随访,无一例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椎弓根螺钉松动等后遗症,并对比术前术后伤椎平均高度和术前术后Cobb角恢复情况。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后路手术组比较,*P<0.05
3讨论
胸腰段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诊断不难。患者常有严重的外伤史,如高空落下、重物打击腰背部、塌方事故、交通事故等。伤者感腰背部的剧烈疼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扪及局限性后突畸形。特别是脊髓损伤后,损伤椎体平面以下皮肤的痛觉、触觉、温度觉减弱或消失,下肢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大小便失控现象,如尿潴留、尿失禁等[1]。X线、CT、MRI检查可明确脊椎骨折脊髓损伤的节段及严重程度。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不外乎是前路和后路或前后路联合三种方式。手术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轴线,恢复椎管内径,直接或间接地解除骨折块或脱位对脊髓的压迫,稳定脊柱。
3.1 前路手术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多选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Ghanayem等[2]及Parker提出对于严重粉碎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和过度或进行性后凸畸形患者,需行前路重建和稳定,若单纯行后路固定,可能会造成迟发性前路塌陷和后凸畸形。
3.2 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包括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钢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融合术[3]。后路手术的优点有创伤小、易于掌握,可同时处理后方结构损伤及嵌入椎管内的骨块,但对于神经症状不重且损伤在L1以上节段的患者,经后方器械直接处理骨块时应重点注意,避免加重原有神经症状。
3.3 前后联合手术入路
前后联合主要适合于多节段骨折及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损伤程度,但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脊髓功能恢复的前提[4]。
综上所述,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但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手术
参考文献
[1]宋跃明,刘立崛,龚全,等.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20-24.
[2]Ghanayem AJ.Zdeblick TA.Anterior instrument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J Clin Orthop,1997,335:89 - 100.
[3]余铮,肖建德,王大平.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1):1285-1286.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88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 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1例, 女13例, 年龄18~72岁, 平均 (48.1±4.2) 岁。护理组患者中, 男33例, 女11例, 年龄19~74岁, 平均 (47.6±4.4)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 包括定时查房, 心理护理等。护理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 术前准备: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观察有无手术禁忌证。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心理情绪, 对于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开导, 鼓励患者勇敢面对。 (2) 器械准备:提前准备好手术需要的器械。 (3) 体位准备:根据医生的要求摆好患者的体位, 护理人员在麻醉师麻醉成功后, 协助麻醉师摆好患者的体位, 在移动患者时需要注意保护好全麻患者气管导管, 避免眼球受压, 保持呼吸通畅等。 (4) 术中配合:术前需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在手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 避免发生感染, 留置导尿管, 控制室内温湿度。 (5) 器械护理的配合:对器械进行消毒, 熟悉器械使用顺序, 将器械放置好, 术中根据医生的需要递送器械, 术后清点器械, 确认无误后, 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出院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患者的并发症表现为:切口漏开、脑脊液漏、伤口感染等。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评分表给予患者评分, 满分为100分, 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独立能力及社会关系四方面,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出院后康复情况根据《脊髓独立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17.45±1.94) 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34.14±1.68)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组患者出院后康复评分为 (61.36±8.94)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8.54±8.66)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分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瘫痪的最主要原因[6]。随着医学不断发展,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愈率有所提高, 但是还是有部分患者会终生残疾, 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严重压力[7]。有文献[8]显示, 优质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瘫痪率, 提高患者生活水平。本研究主要讲述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合护理是指通过术前准备、器械准备、体位准备、术中配合等方面给予护理, 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 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27% (P<0.05) , 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减少患者痛苦。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出院后康复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综合护理能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康复,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住院时间短, 可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88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 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 护理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出院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出院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 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一般护理,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参考文献
[1]钟传弟, 殷巧艮, 钟爱红, 等.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 (14) :1334-1336.
[2]王燕, 刘月红, 余洋.饮食指导对改善脊柱骨折瘫痪患者术后便秘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z1) :54.
[3]张丽华, 叶文琴, 李丽, 等.临床路径在创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围术期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3, 27 (9) :2914-2915.
[4]郭运红, 吴迎春.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系统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 :143-144.
[5]邓险峰, 张文.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 2015, 25 (4) :402-404.
[6]张芳, 马戈东, 张会凡.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 2014, 26 (6) :79-80.
[7]张洁靖.优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13) :134-135.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24~61岁,术前行CT或MRI检查,均显示有三柱损伤。按照伤椎所在部位分为两组:中上胸椎段组和下胸椎段组。中上段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4~58岁,平均38.5岁;手术距受伤时间3~14 d。致伤原因:交通伤15例,高空坠落伤9例,严重砸伤6例。合并伤:闭合性胸外伤10例,肾脏损伤6例,肝脏损伤3例。骨折部位:位于T2~T8椎,其中累及3个椎体13例,2个椎体17例。骨折分型:压缩性骨折20例,爆裂性骨折10例,均有骨折脱位。下段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0岁,平均38.7岁;手术距受伤时间1~7 d。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高空坠落伤10例,严重砸伤7例。骨折部位:位于T9~T12椎,其中累及3个椎体0例,2个椎体12例,1个椎体18例。Denis分型均为骨折脱位型,压缩性骨折17例,爆裂性骨折13例。60例患者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B级12例,C级21例.D级25例。
1.2 手术方法
1.2.1 中上段胸椎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术前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协助制定术前计划,对中上段胸椎骨折采用经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在全麻下取俯卧位,选择后正中切口暴露伤椎,在相邻一个或两个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本组患者因有2~3个伤椎,可有选择地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椎管内骨块占位情况,行一侧或全椎板切除,椎管全环、次全环减压。根据生理弧度预弯固定棒并进行固定,以恢复伤椎的高度。上终板损伤者在伤椎与下位椎弓根上施加撑开力以恢复伤椎高度。C型臂X线下确定固定正确,在骨折脱位节段后方小关节间行植骨、关节突及部分椎体间及椎体内植骨。
1.2.2 下胸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全麻插管,患者取俯卧位。以病椎棘突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暴露病椎及上下相邻一个正常椎体,暴露椎板、关节突及部分横突,同时根据横突与椎弓根关系进行校正。T9~T10椎弓根中点对应横突上缘,T11~T12椎弓根中点对应横突根部中点。依次向椎体两侧进行开口,打开骨皮质,圆头椎弓根探子沿椎弓根角度进针,探查骨隧道,确定骨隧道,椎管减压,探查硬脊膜以及神经根,使前方骨块复位以解除脊髓压迫。用双侧纵向连接棒撑开椎体,恢复椎体的高度,检查确定硬脊膜是否受压,进行椎板碎骨或对小关节后外侧或部分椎体间及椎体内人工骨植骨[1]。
1.2.3 脊髓损伤的处理及康复治疗
胸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十分必要,对防止并发症、促进下肢残存功能的康复和重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组采取的方法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针灸及膀胱训练等。运动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在床上进行下肢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和呼吸训练,术后2周开始佩戴支具坐起、站斜床,翻身起坐及练习坐位平衡。采用伸膝及30°屈髋进行腹肌肌力训练。作业治疗:以作业形式让患者进行起立床上站立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肌肉的再训练以及转移训练等训练,以恢复下肢的功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穴位进行针灸及按摩。采用间歇导尿等技术防治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上胸椎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331±45)min,出血量(495±158) mL;下胸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297±34) min,出血量(426±138)mL。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6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0~36个月,所有骨折脱位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伤椎高度恢复情况:中上段骨折组患者,术后椎体前高比(87.4±3.6)%,明显高于术前(40.5±3.1)%;下段骨折组患者,术后椎体前高比(88.1±3.9)%,也明显高于术前(41.2±2.4)%。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见表2):60例胸椎骨折患者中,感觉评分两组术后均高于术前(P<0.01);运动评分中上段组术后高于术前(P<0.05),下段组更显著(P<0.01)。
典型病例为一44岁男性患者,高处坠落致T6、7爆裂骨折伴脱位,术前ASIA评分A级;术后椎体高度序列恢复,无后凸畸形,术后1年ASIA评分B级。见图1~2。
3 讨论
临床上,胸椎骨折的评估与治疗受肋横突间连接、胸椎生理后凸和胸椎管狭窄程度三个因素的影响。肋横突间连接胸骨、肋骨及胸椎体,提供坚固结构保护胸脊髓,所以胸椎的骨折必然是受到了高能创伤。与腰椎的关节不同,胸椎的小关节方向为冠状位,抗旋转能力及稳定性差,导致脊髓损伤极为多见。中上段胸椎骨折损伤范围较大,累及结构较广泛[3]。损伤机制多为前屈及轴向压缩。本组中上段胸椎骨折多累及2~3个椎体,且棘间棘上韧带、椎板以及椎体小关节的破坏较为严重,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很难达到牢固,因为仅仅通过伤椎上下椎体两对椎弓根钉不能使脊柱恢复到正常的机械力学状态,特别是在前屈—压缩方向上。所以,对于中上段胸椎骨折选择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既能提高伤椎在前屈—压缩方向的刚度,也能减少单个椎弓根螺钉的负荷。而对于下端胸椎骨折,长节段的固定涉及多个运动节段,使下腰椎的负荷增加,加速了下腰椎椎间盘的退变[4]。本组下段胸椎骨折多为单个椎体,故选择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后移脱位者作伤椎椎弓根置钉固定(即4钉或6钉2棒短节段固定)。
手术时机:莫渊等[5]认为对合并胸部外伤,如闭式引流量减少,无进一步出血,可早期行手术固定,不必等待拔除引流。赵毅雷等[6]提出,胸腰椎骨折如伴有其他重要器官损伤,手术时机应综合考虑,在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若条件允许,大部分在48 h内手术。作者则认为如胸外科情况允许手术,手术时机以尽快后路减压为佳,早期进行手术。早期手术不仅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而且可恢复椎管的管径和解除骨折脱位造成的脊髓受压,有利于损伤脊髓的恢复。植骨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本组患者均为三柱骨折,尽管对于多个椎体骨折采用了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但仍不排除固定物疲劳造成断裂的可能;b)脊柱重建的稳定性早期来自内固定物的支撑,而晚期主要来自复位椎体的自然愈合。本组在复位内固定的同时,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小关节后外侧植骨或椎体间及椎体内植骨,避免了晚期断钉、断棒现象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感觉评分与运动评分均有明显提高,提示康复治疗是促进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对于不全脊髓损伤,治疗得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7]。重建脊柱稳定性可维持患者正常解剖和生物力学结构,对于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尽快进行康复训练并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脊柱稳定性重建也可减少胸椎不稳或畸形导致的背痛发生率。同时,脊髓功能虽然预后差,但进行减压为脊髓损伤的自身修复或应用新技术(如电刺激、细胞移植等)治疗脊髓损伤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为患者保留了恢复的希望,能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早日重返社会[7]。
在高能量损伤的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是治疗此类胸椎骨折的关键。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应行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而下胸椎应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时机及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内固定方法,评价骨折复位与神经恢复效果。方法 60例胸椎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中,对胸椎中上段骨折采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6~10枚)内固定:对胸椎下段骨折行经伤椎置4钉或6钉2棒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伤椎椎体前高比和脊髓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 60例中,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331±45)min,出血量(495±158)mL;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297±34)min,出血量(426±138)mL。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0~36个月,骨折脱位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中上段组术后椎体前高比(87.4±3.6)%,明显高于术前(40.5±3.1)%;下段组术后椎体前高比(88.1±3.9)%,也明显高于术前(41.2±2.4)%。根据国际脊髓损伤评分标准评分,感觉评分两组术后均高于术前(P<0.01);运动评分中上段组术后高于术前(P<0.05),下段组更显著(P<0.01)。结论 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应行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下胸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时机及康复治疗是促进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胸椎,脱位,骨折固定术
参考文献
[1]黄象望,殷浩,肖晟,等.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3):233-234.
[2]吴映华,蔡颖,周莉,等.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0): 1 581-1584.
[3]周方,田耘,吕杨,等.胸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4):310-31 3.
[4]田耘,周方,姬洪全,等.胸腰段骨折后路椎弓根固定节段长度选择[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5):397- 402.
[5]莫渊,蒋建农,都斌,等.后路手术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35):19-21.
[6]赵毅雷,杨惠林,王根林,等.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J].实用骨科杂志, 2010,16(6):404-407.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篇6
患者, 男, 65 岁, 因2006年11月16日被牛顶撞后感胸痛、胸闷、右大腿后侧疼痛就诊, 以右侧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收入我院外科。查体:右股后侧广泛淤血斑及软组织挫伤, 胸背部略有驼背畸形, 无压痛, 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X线片显示, 右侧5、6、7、8肋骨骨折伴血气胸, 胸腰椎呈竹节样改变, 未见骨折脱位 (见图1) 。患者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45年。住院1个月后突然出现胸闷加重、胸腹部疼痛及黑便, 检查胸水复发, 同时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失血性贫血, 转入内科给予纠正贫血、制酸保护胃黏膜, 促进溃疡愈合。多次抽胸水后胸闷好转, 行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50 d后患者又出现右大腿后侧疼痛, 无外伤史。查体:胸腰段脊柱后凸成角畸形, 无压痛, 膝腱反射消失/减弱, 跟腱反射消失/减弱, 巴彬斯基征 (阴性) 。复查X线片显示L1椎体楔形改变, 后凸成角 (见图2) 。MRI提示L1压缩性骨折, 累及双侧附件, 椎管狭窄, 脊髓明显受压, 有碎骨块进入椎管内, 硬膜囊受压变形 (见图3~4) 。3~4 d后出现尿潴留, 大便失禁, 双下肢肌力减退。转入骨科行手术治疗, 全麻下行后正中切口, 剥离两侧椎旁肌, 咬除椎板。术中所见:硬膜囊明显受压变形, 硬膜囊背侧瘢痕组织约2 cm×3 cm, 椎管前壁可探及突入骨块, T12、L1两侧小关节脱位, 脊髓呈“S”型且明显变细。解除硬膜囊周围压迫后, 遂行AF钉复位内固定, 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 (见图5) 。术后病理报告:瘢痕组织, 软骨骨化, 点片状钙化, 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2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外伤后迟发腰椎骨折脱位并脊髓进行性损害, 临床上较罕见。本病例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45年, 外伤后早期以胸部及右大腿症状为主, 而无胸腰椎骨折的症状体征, X线片显示仅有胸腰段脊柱呈竹节样改变。50 d后无再次外伤, 出现右大腿后侧疼痛, X线片及MRI显示L1骨折脱位, 脊髓受压。根据本病例体会:强直性脊柱炎虽然早期无脊柱骨折, 但如果出现邻近部位骨折, 应高度警惕脊柱损伤的可能。即便早期X线片未发现脊柱骨折脱位, 也不能排除迟发性骨折脱位的可能, 需常规行脊柱X线检查, 并及时追踪复查。由于脊柱强直及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脊柱骨折不同于一般的脊柱骨折, 常同时累及三柱[1], 且更多伴发脱位。
作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强直后, 其弹性消失, 骨质呈弥漫性疏松, 胸腰段成为巨大的应力集中点, 随着腰部的伸屈活动也可发生疲劳骨折。本病例有明确的外伤史, 可能已经造成胸腰段内部结构的削弱, 则更宜发生疲劳失稳而出现迟发性骨折脱位。由于疲劳骨折的渐进性发展特点, 损伤部位无疼痛、压痛, 加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韧带、间盘、小关节囊广泛骨化及合并普遍性骨质疏松, 创伤后自我修复及愈合能力差, 故必须尽早给予坚强固定, 以免造成脊髓进行性损害。作者建议对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患者早期防治措施如下:a) 给予预防性腰围保护。b) 严密观察, 早期复查脊柱X线片, 早发现早治疗。c) 早期建议做MRI检查, 高度警惕脊柱脊髓损伤。d) 一旦确诊有脊柱骨折脱位, 必须尽早固定脊柱, 防止脊髓进行性损伤是非常重要的。本病例50 d后再次检查诊断明确, 但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困难, 拖延治疗时间, 很快出现了进行性神经损害。强直性脊柱炎本身的病理特点造成此类患者易并发脊柱骨折[2]。本病例创伤后骨折脱位逐渐出现, 和一般的外伤病理变化不一样, 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Wade W, Saltzstein R, Maiman D.Spinal fracturescompIicat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rch PhysMed Rehabil, 1989, 70 (5) :398-401.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9 月—2015 年9 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的患者80 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40 例。试验组中男23 例, 女17 例;年龄26 ~ 57 岁, 平均 ( 37. 2 ± 2. 8) 岁; 疾病情况: 颈椎损伤患者11 例, 胸椎损伤患者13 例, 腰椎损伤患者16 例; 受伤原因: 车祸28 例, 高空跌落9 例, 外力所致受伤3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 女19 例; 年龄24 ~ 60 岁, 平均 ( 36. 7± 3. 2) 岁; 疾病情况: 颈椎损伤患者13 例, 胸椎损伤患者10 例, 腰椎损伤患者17 例; 受伤原因: 车祸25 例, 高空跌落11 例, 外力所致受伤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常规尿路护理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 ( 1) 术后饮食护理。患者术后身体虚弱, 叮嘱患者6h后少量饮水, 逐渐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观察患者身体情况。在患者无不良反应后, 可逐步恢复饮食。同时, 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 需要多饮水, 多食水果、蔬菜, 从而避免或减轻便秘。 ( 2) 体位护理和皮肤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压疮, 因此需要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定时翻身, 嘱咐患者家属在照料患者时也要定时、定期帮助其翻身。同时需要保持患者皮肤干燥, 预防压疮。 ( 3) 心理护理。患者面对如此重症疾病, 通常有恐惧、焦虑的情绪, 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 生理功能受限, 需要人照顾。这一系列的打击使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影响了患者疾病的康复。责任护士应当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帮助患者度过这一情绪波动期。及时与患者沟通,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正确的面对疾病,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 鼓励患者家属在照料患者时为其提供帮助与支持。这些均可以帮助患者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 4)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患者家属需要为患者按摩下肢, 预防血栓形成; 帮助患者多晒太阳, 多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患者需要按需要多饮水, 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 5) 功能康复训练。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血栓、肌肉萎缩等。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如四肢关节、手、脚,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 督促患者每日按时完成训练。
1. 3 观察指标 ( 1)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住院时间。 ( 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 SAS) 评价患者焦虑情况, 包含20个条目, 采用4 级评分, 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 ( 3)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 SDS) 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 包含20 个条目, 采用4 级评分,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情况越严重。 ( 4) 采用自编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该评价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沟通与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水平4 个方面。采用百分制, > 90 分表示非常满意, 75 ~ 90 分表示满意, 60 ~ 74 分表示基本满意, < 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率+ 满意率+ 基本满意率。所有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填写, 临床指标来自患者病历资料。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以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试验组住院时间为 ( 12. 2 ± 3. 8 ) d, 短于对照组的 ( 15. 7 ± 2. 3)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2. 2 SAS、SDS评分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2. 3 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患者非常满意13 例, 满意17 例, 基本满意9 例, 不满意1 例, 护理满意度为97. 5% ;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3 例, 满意14 例, 基本满意15 例, 不满意8例, 护理满意度为80. 0%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3 讨论
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致残率相对较高, 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术后康复护理对于强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针对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在护理过程中强调将患者需要作为护理的出发点。在患者入院时通过及时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 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打好基础[5]。
本研究中的护理主要从以下6 个方面展开: 饮食护理, 体位护理, 皮肤护理, 心理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排解内心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调整饮食以减少便秘的发生; 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康复计划, 避免血栓、肌肉萎缩等疾病的发生; 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和交流, 鼓励家属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 帮助患者重建康复信心[6]。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优质护理能够较好地巩固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较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 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够很好地疏导、宣泄,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表明护患关系建立良好, 护理全面、周到, 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肯定。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应用于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护理满意度, 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开展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颜霜娟.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 2014, 26 (2) :74-76.
[2]林雪莹.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河北医学, 2010, 16 (3) :358-360.
[3]李淑杰.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优质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30) :166-167.
[4]施舒.优质护理干预在9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 (8) :1511.
[5]赵泽艳, 邹家柳.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内固定术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3) :295-296.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6日至2012年7月4日我院收治的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1~74岁,平均(43.6±8.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h~20d,平均5d;骨折原因:重物砸伤7例,车祸伤19例,跌落伤8例,其他6例;骨折位置:腰椎骨折9例,胸椎骨折26例,胸腰椎骨折5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12例,C级18例,D级4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做好相关准备,所有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选择侧卧位,参照患者不同的骨折位置,给予对应的切口,对患者肌肉与浅深筋膜实施切开处理,可选择于胸膜外至腹膜后充分暴露患者的椎体,对临近椎体血管进行结扎处理,同时对临近椎体间所产生的椎间盘、临近椎体中所出现的上软骨板及下软骨板,给予必要的切除处理,使患者脊髓能够得到彻底地减压[1]。参照患者不同损伤类型及损伤位置,在患者伤椎上椎及下椎间孔处,制定相应的骨ā,其宽约为8cm,选择合适的髂骨置入骨ā中,同时选择Z-plate钢板及Kaneda固定系统实施加固处理。加固结束后,放置负压引流管,对切口给予必要的缝合处理[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皆成功进行手术,所有患者均给予6个月~3年的随访,CT检查显示,内固定未出现松动或者断裂症状,生理弯曲状况出现明显的改善,植骨得到有效的融合,位置趋于正常,未产生假关节现象。治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
2.2 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后,Franke分级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其中15例达到E级,如表1。
3 讨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伴有脊髓损伤的概率比较大,对患者的机体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发病率及致残出现升高的趋势,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临床医学认为,脊柱能否保持稳定性是决定人体脊髓神经功能是否正常的关键因素,若脊柱三柱之中的两柱出现骨折现象,则极易使脊柱出现不稳定性,导致脊髓受到损伤[3]。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对患者脊柱中前中柱影响较大,骨折块极易突入患者后方的椎管中,从而对神经根或者脊髓产生一定的压迫作用,其治疗目的是使患者脊柱恢复良好的解剖结构,尽可能减轻患者椎管所承受的压迫力,使患者神经功能能够恢复正常状态[4]。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有效缓解椎管的压迫力,遵循直接减压的原则,同时可以防止椎管或者脊髓受到牵拉,对受伤椎体间中所产生的椎间盘,其可以起到有效的清除作用,与后路手术相比,其彻底性与安全性更好,患者神经功能可恢复正常状态,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5]。本研究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选择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治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其中15例达到E级,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安全性及可靠性较高,神经功能可恢复正常状态,其疗效较为理想,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郝晓.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26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6) :45-47.
[2]唐善保, 叶明.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J].医学信息, 2010, 23 (5) :69-70.
[3]黄海锋, 刘浩, 赵小丹, 等.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小切口显露方式与传统显露方式的临床结果比较[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9, 6 (1) :15-18.
[4]麦校添, 曾雄.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12 (36) :3657-3659.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推荐阅读:
脊柱爆裂骨折06-14
脊柱爆裂型骨折05-14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07-17
外伤性脊柱骨折08-23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07-26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08-16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10-24
脊柱腰段损伤10-23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08-14
脊柱创伤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