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护理

2024-10-12

脊柱外科护理(精选12篇)

脊柱外科护理 篇1

舒适护理研究是护理活动+舒适的研究,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模式就是要把护理的独特领域强调出来,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强调舒适, 积极做"舒适研究", 使护理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的进步, 病人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高, 住院病人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技术服务, 而舒适护理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也就是说, 护理人员能给予一个最舒适的护理, 找出解决舒适问题的方法, 达到缩短、减轻、自在、超越的舒适状态。根据脊柱外科病人病程长, 卧床, 手术、牵引、颈托固定, 生活难以自理的特点, 我科自2008年3月~2008年12月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融入了舒适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实验组共182例, 男120例, 女62例;年龄12~84岁。腰椎骨折106例, 颈椎骨折76例。手术治疗136例, 保守治疗46例。

2 护理

2.1 入院评估

在入院评估中除一般资料及生活状况的评估外, 重点是心理评估。通过入院评估发现本组42例性格孤僻, 不愿与人交谈, 好静;140例性格开朗, 善于与人交谈。

2.2 护理目标

重点满足病人舒适的要求, 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更好地配合治疗, 以利于减少并发症, 促进早日康复。

2.3 舒适护理措施

2.3.1 促进环境舒适的护理

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 特别对住院病人, 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舒适度, 适当的感觉刺激环境, 对健康是有益的。对性格孤僻的病人, 应将其安排在小病室或单人居住, 与家属协商尽量安排病人平时喜欢的人陪护, 鼓励病人多与人交谈, 多听音乐, 禁止在病人面前谈论其比较敏感的事情;将性格开朗的病人安排在大病室, 鼓励病人之间互相交流、谈心。在病人住院期间尽量为其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的治疗环境, 即室温控制在22~25℃, 湿度在50%左右, 病室每日通风2次, 促进空气新鲜, 保持正常的温湿度;脊柱损伤的病人对天气变化敏感, 感冒会加重病情, 护士针对这一特点注意收看天气预报, 冬天经常提醒病人注意保暖, 夏天随时调整空调方向, 避免直吹病人。在病人听力所及的范围内不允许有喧闹声, 并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尤其是对长期卧床病人的床单位应保持清洁、整齐、干燥。儿童病人应尽量让其父母陪护, 并提供其喜欢的玩具。

2.3.2 促进体位舒适的护理

由于疾病的因素, 脊柱损伤病人把无痛感放在首位。脊柱骨折的病人大多要接受颈托固定、颅骨牵引、四头带牵引等治疗, 这些治疗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病人的舒适感。护士应与医生积极配合, 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 协助病人尽量采取舒适体位。如腰椎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腰围保护下更换体位。

2.3.3 促进治疗舒适的护理

在输液治疗时, 应采取肢体远端静脉输液, 并尽量选择质量好的血管。病人心情烦躁时尽量暂时不予治疗, 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行治疗。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除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为病人提供基本舒适护理外, 还应在护理技术应用、创新研究中注重舒适效果的评价, 如采用冰袋物理降温时, 一般不要使冰袋直接接触病人, 可用一层毛巾包裹, 使病人感到舒适;为老年男性病人导尿时, 因其前列腺肥大而致导尿时疼痛加重, 故可于利多卡因麻醉下导尿, 以减轻疼痛。

2.3.4 促进社会舒适的护理

病人往往因疾病医疗费用, 产生一定的压力, 护士应多体谅病人, 催款时尽量告知家属, 劝导家属在病人面前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还要经常安慰、鼓励病人。我科住院病人大部分来自外地, 南北差异较大, 护士尊重病人生活习惯, 及时了解其心理需求、通过对病人家属及朋友宣教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手段、手法治疗前配合及手法治疗后注意点以及各种治疗辅助措施的目的, 间接地促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疾病, 由家属及朋友辅助护士完成急性期病人的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解除后顾之忧, 使病人在治疗及康复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3.5 促进心理舒适的护理

心理舒适护理指心理感觉, 如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脊柱损伤的病人, 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 心理负担重, 渴望被重视、受尊重。为了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护士应利用工作间隙和治疗过程中与病人进行交流, 病人入院第1天由值班护士向其讲解本科室病人入院指南内容;病人住院第1周由责任护士向病人讲解本科室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病人出院前1 d由值班护士向其讲解本科室病人出院指南内容, 帮助住院病人尽快转换角色, 增强护患沟通。病人住院期间, 护士根据其职位称呼, 运用文明用语及和蔼亲切的语言与其沟通, 随时了解病人需求并尽快予以解决;每次病人治疗与检查前后强调相关健康宣教内容;同时尊重各地病人的习惯, 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6 缓解疼痛的舒适护理

骨折处疼痛是影响病人舒适的主要原因。针对此原因医护人员首先应认真倾听病人主诉, 细致观察对疼痛的反应, 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 并积极采取措施, 如嘱病人卧床休息于硬板床上, 双腿屈膝, 膝下垫合适软枕以缓解腰肌痉挛, 减轻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等;鼓励病人每日记录疼痛节律, 及时反馈信息, 并从心理上理解、体贴病人, 显著降低了疼痛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感觉,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对于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病人, 可保留硬膜外导管, 以微量输液泵持续硬膜外注射麻醉药物, 本组136例手术病人应用此方法, 无1例发生疼痛。

3 总结

通过采取以上促进舒适的方法, 本组焦虑、疼痛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均得以纠正, 在住院期间未发生1例褥疮, 提高了护理质量。将舒适护理应用到脊柱外科护理中, 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得到护士们热情接待, 很自然地产生亲切感, 信任感;在治疗康复过程中, 护士们为病人提供舒适环境, 并体贴关心照顾病人, 使病人从生活、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舒适状态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感受到了舒适, 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为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又因为减少或降低了不适程度, 从而也使病人满意度大幅上升。

脊柱外科护理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管道的护理。方法:根据泌尿科疾病和尿管性能的不同而决定拔管时间,掌握冲洗的要点,拔管后要注意尿量、颜色、性质及有无自主排尿。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护理人员掌握尿管冲洗的要点,熟悉泌尿外科疾病术后的拔管时间,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预防泌尿路上行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泌尿外科;管道;护理

导尿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泌尿系统的疾病、损伤治疗和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自己在泌尿外科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38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管道的护理体会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浅谈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38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在15~80岁之间。其中,膀胱癌患者为12例,前列腺肥大患者为18例,损伤性尿道狭窄患者为8例;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为14例,行尿道修补术患者为8例,行前列腺摘除术患者为1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例。拔管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14天。手术成功率为100%,均全部治愈出院。

导管的种类及用途

2.1 普通导管 最常用于术后尿潴留和尿道成形术患者,其型号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插入长度原则上遵循有尿液排出时再插入1cm。一般男性为18~22cm,女性为4~6cm。

2.2 气囊导尿管 有三腔和两腔之分,三腔气囊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一般术中置于前列腺腔内,气囊起着压迫止血,内固定的作用,其余两腔用于膀胱冲洗及引流。双腔导尿管常用于长期需要导尿管的患者,气囊的内固定作用克服了普通导尿管用胶布外固定的缺点。

2.3 输尿管支架管 型号以F8—10导管为宜。常用于肾盂成形术及肾移植术后,起支撑引流作用,防止吻合口狭窄和便于观察患者术后的尿量。

2.4 蕈型引流管 常用于膀胱、前列腺术后、耻骨上膀胱造瘘,头端有多个孔,且孔大,便于充分引流尿液以及组织碎片,黏液及血块的引出,头端膨大,防止脱出。

导管护理

3.1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

3.1.1 术后将病人放置舒适的位置 用两片以上的胶布将尿管固定于病人的大腿内外侧,衔接好引流袋及引流冲洗装置,尿管以下的引流管要有足够的长度,以备病人左右翻身之用。引流管要牢牢固定于床沿边,位置合适,确保不会出现因引流袋过重而牵拉尿管使之脱出的情形。由于本组患者的引流袋牢固固定于床沿边,且位置合适,因此未发现因引流袋因过重而牵拉脱出的现象。

3.1.2 熟悉三腔管的特点,防止衔接或冲洗时接错 本科室的护士对三腔管的特点较为熟悉,而且气囊有明确的标志,在护理中作膀胱冲洗时,从未出现衔接或冲洗接错,以致尿管脱出,气囊冲破等不良现象。

3.1.3 将行尿管修补术后患者的留置尿管牢固地固定极为重要,特别是在患者对吻合口不满意时,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

3.2 密切观察引流情况,防止管道扭曲受压。

3.2.1 观察中若发现引流不畅,护理人员要及时调整冲洗。本组着重观察行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患者有无进行性出血的情况,以及出血时如何正确估计其出血量。需要注意的是,行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的引流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前列腺摘除后的渗出液常会浸湿敷料,关于这一点,我们尤其要特别注意,以免产生误会。

3.2.2 为孤立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放置引流管后,我们必须准确记录引流的尿量。对肾积水、肾脓肿者,我们在护理中要随时注意引流出的尿液是否呈现脓性或浑浊,如发现不良的尿液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人在治疗中,由于护理精心,手术成功,家属满意,还缩短了患者住院的天数。

3.2.3 严密注意引流尿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脓性或浑浊,有无血性或血块阻塞管道。这是至关重要的护理观察,既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又可据此制定治疗方案,清楚了解病人的疗效。

3.3 冲洗

3.3.1 本组冲洗时一般用1:5000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前列腺术后者我们给予冲洗2~3天,早期冲洗的速度为60~100滴/分,引流液为鲜红色,我们给予加快滴速,以便及时冲出血液,同时注意血压的变化。冲洗时要避免速度过快或过慢,避免引起创面出血或使内出血凝固成血块以致引流不畅。经观察发现,有11例患者出现了血块及组织碎片阻塞管道的情况,即用手指挤压管道时,有4例患者的管道通畅,滴速顺畅,有7例患者需用20~50ml生理盐水,以一定的压力冲洗,才将血块冲碎而排出体外。

3.3.2 本组行膀胱手术者,每次注入量不超过50ml,冲洗液注入后,经全部抽出方可再注入,反复3~4次,临床效果满意。

3.3.3 本组部分肾盂造口及输尿管造口者原则上不冲洗,但在梗阻或有血块阻塞时,由医生行无菌操作,每次注入5ml为宜,压力不可过大。

3.4 防止尿路感染 留置尿管极易发生上行性感染,感染细菌与一般尿路感染相同,在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落实和加强各种护理措施的实施是关键。3.4.1 本组在实施护理操作时,特别是整个引流管及引流冲洗装置要密封无菌,体外引流管及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我们用的是一次性引流袋,避免了引流管消毒不彻底而并发的交叉感染。对于需长期应用的患者,我们给予对方3~5天更换一次尿管,插尿管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患者的尿道黏膜。

3.4.2 多饮水 本组除特别医嘱外,我们都鼓励病人尽量多饮水,使其能将大量的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起到冲洗尿路和尿管的作用,这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3.4.3 术后选用适当的抗菌素 定期给病人做中段尿培养,从中选用敏感类抗菌素稀释冲洗或全身应用,如此一来,病人在预防尿路感染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组也未发现尿路感染的病人。

3.4.4 造瘘口周围的敷料要保持干净清洁,每天更换一次,尿道口有分泌物时,首先要用手按摩使之排出,然后再行消毒。

3.5 拔尿管 本组拔尿管的时间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为了减少上行性感染,术后尿潴留需留置尿管者一般在24h内拔除。长期留置者应每周给予更换一次,前列腺电切术后一般3~5天拔管,尿道修补术者一般10天左右拔管,回肠膀胱术一般7~10天拔输尿管支架管,10~14天拔膀胱引流管。肾造口引流管拔除前,本组做肾功能测定,肾盂输尿管造影及肾盂压力测定,明确肾盂引流通畅后拔管。

3.6 各种导管拔除后,本组继续观察病人的尿量、颜色、性质,是否能自行排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在护理观察中,本组拔尿管后的病人均无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脊柱骨折的护理 篇3

【关键词】脊柱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0—01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指脊柱骨的连续性中断,占全身骨折的5%-6%,它可见于各年龄段,青壮年多见。脊柱骨折常见因素为创伤、暴力;椎体肿瘤,感染,骨质疏松等也可导致脊柱骨折[1]。脊柱骨折患者伤情一般较为严重而复杂,严重者可致残甚至丧失生命[2]。应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针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至2011年我科收治的脊柱骨折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5例,女5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4.5岁,以青壮年居多。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注意保暖。患者宜卧硬板床,可卧气垫床,垫泡沫塑料垫等。加强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涂润滑油或润唇膏。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常用物品置病人床旁易取到的地方,满足病人生活需要。

2.3 并发症的预防 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褥疮,体温失调,便秘,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需加强护理。

2.2.1 肺部并发症的预防 ①注意保暖,定期指导病人作有效咳嗽及深呼吸,做好口腔护理,提高口腔的防御功能;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变更体位,每次翻身时拍打胸背部以利排痰。遵医嘱持续或间断吸氧,以增加血氧饱和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使用吸痰法吸痰;③雾化吸入每日2次,雾化液以等渗盐水为主,可酌加抗生素、地塞米松、蛋白酶等药物,达到稀释痰液、消炎的目的。④注意呼吸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

2.2.2 褥疮的预防 ①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松软,平整。不建议使用气垫圈等防压疮器具,可卧睡气垫床,每2h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翻身时禁止拖、拉、推等粗暴动作。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日晨、晚间护理清洁皮肤;②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每次翻身后,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可使用泡沫敷料保护;③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2.3 体温失调的护理 ①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作好记录。 ②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如冰敷、冰盐水灌肠、酒精擦浴、调节室温(18~22℃)等,必要时进行药物降温,如冰敷、冰盐水灌肠、酒精擦浴、调节室温(18~22℃)等,必要时进行药物降温,如输液和使用冬眠药物。由于病人适应能力低下,应注意勿使降温过快、过低。③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维持电解质平衡,以补偿高热消耗。

2.2.4 便秘的护理 ①逐渐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每天顺肠蠕动方向环状按摩腹部数次,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②指导病人定时排便,鼓励多饮水。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温开水,可刺激排便。 ③遵医嘱给予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必要时通便灌肠或人工挖取干硬粪块。每日定时以手指作肛门按摩,刺激括约肌的舒缩活动,有利于排便反射功能的恢复。

2.2.5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①多饮水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害怕尿多增加别人的麻烦而减少喝水量。因此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能达到冲洗尿道的作用;②清洁 每次大小便后,应清洗会阴部,强调清洗时的顺序先洗尿道口然后进行肛门擦洗,毛巾应更换,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无异味;③消毒 留置导尿的患者每天应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定时开放尿液以训练膀胱肌的收缩功能,引流袋尽量使用返逆流袋每周更换1-2次;

2.2.6 深靜脉栓塞的预防 ①我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气压循环治疗仪,每日1-2次促进血液循环;②用软枕抬高双下肢10°-15°。因抬高双下肢6°可增加回流血量33%,软枕垫的位置上至膝部下至踝部。

2.4 指导功能锻炼 为防止躯干肌萎缩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吗,防止下腰痛。应正确指导和督促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卧床数天后局部疼痛减轻时即开始背肌、腹肌的练习,以无痛的等长收缩为主,辅以四肢的主运动;第 2-3 周时疼痛基本消失可开始做背腹肌的等张练习,先做仰卧位挺胸、俯卧位抬头等动作以后加仰卧“半桥”俯卧抬腿等练习,至无痛时再加仰卧“桥”、俯卧“燕式”等练习;4-5 周后如果做卧位练习时无痛可在支架保护下起床站立行走。由站立位卧下时按相反顺序进行。骨折基本愈合后才可取坐位,仍需保持腰椎前凸,避免弯腰驼背的坐姿。 骨折愈合石膏去除后做进一步的腰背肌及腹肌练习以及腰椎柔韧性练习,胸腰椎骨折后还需终身注意各种相关动作时腰背部所持的正确姿势。

3 讨论

脊柱骨折患者通常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护理人员收治抢救病人时应及时,专业,准确,要求有较强的责任心,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应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使其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熊云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138.

脊柱外科护理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5 月脊柱外科开始实行绩效考核。全科20 名护士, 其中男1 名, 女19 名, 年龄24~50 岁, 平均36 岁。职称:主管护师3 名, 护士10 名, 护师7名。其中设护士长1 人, 机动护士1 人, 办公班护士1人, 责任护士17人。

方法:①将绩效考核内容分为4 块进行考核, 包括岗位风险 (20%) 、工作质量 (30%) 、工作量 (30%) 及患者满意度 (20%) , 每月进行1 次总结。a.岗位风险主要根据护士的职称, 同时结合我院绩效考核的系数进行, 系数差根据每月院内的系数差进行核算。其中副主任护师1.6, 主管护师系数1.5, 护师1.45, 护士1.4。b.工作质量分为科室考核 (20%) 、护理部考核 (10%) 两部分, 其中基础分各为100 分[2]。护理部考核部分内容:在每月初护理部质控科将本月护理质量考核检查路径表通过电子形式发给每位护士长。科室护士长每月初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内容。护理部在本月中下旬将组织全院护理质控人员对照检查路径表完成检查。其中护理每季度1 次进行护理质量检查, 片区每季度2 次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每月月底将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并在每月1 次全院护士长会议上由质控科科长进行通报、总结。科室对照本科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兑现相应的奖惩。科室护理质控人员由以护士长为组长、以科室护理骨干为主的护理人员组成, 其中科室质控分为病房管理、护理服务、护理安全、药物品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教学、技能操作。每月初护士长将本月护理工作重点和每周护理质量检查计划以路径表的格式拟定出来, 写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登记本上, 质控护士将对照计划和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1 次不定期对质控护士检查的问题进行抽查。对照检查标准兑现绩效考核。每项考核都以计分制进行。c.工作量分为白班和晚夜班两部分进行核算。办公班护士、机动护士、护士长的工作量为责任护士每日的平均值。白班责任护士所管患者每日由护士长根据护士的能级对应分管相应患者。根据所管患者的危重情况、级别护理等计分。其中三级护理1分、二级护理2分、一级护理3分、病重4分、颈脊髓损伤Frankel A级6分、病危随时需要抢救8 分。手术、术前准备、出院、新入院患者0.5分。工作量每日统计1 次, 每月底总结1 次。d.患者满意度基础分值100分, 分为科内每月1次的满意度调查和院内回访中心的满意度调查, 科内每月中下旬由护士长指定人员对全科在院患者进行1 次满意度调查, 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医院回访中心每月完成10%的在院患者的问卷调查, 100%出院患者的电话回访。每周将回访的情况通过网络发放到每科科主任、护士长的邮箱内。科内每月总结1次。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并兑现绩效考核。其中点名表扬1 次加0.5 分, 获得锦旗、大红感谢信每次加3分, 拒收红包1次加5分。科内点名批评1 次扣1 分, 医院内批评1 次扣3 分, 有效投诉1次扣5分。②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仪表着装要求按护理部规定进行, 不脱岗,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③考核结果反馈:每月初召开1 次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议, 对上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整改措施, 同时对上月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复查。每月初护士长和质控护士将上月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扣分、奖励的情况制作成1张表格, 发放到科室护士微信群中, 以供大家查看并确认, 最后发放奖金。每年将各项指标汇总1次, 作为年终考核、评先选优和晋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效果评价:评价实施绩效考核前后护理质量情况。

结果

通过实行绩效考核后, 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有效投诉明显减少, 护理综合质量得到提高, 表扬信增多了。见表1。

讨论

绩效考核的优点:①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和医生的认可。②更加科学地激励了奖金的分配, 把质量能力等软指标转化为硬指标。改变了以前的奖金分配方式, 以前实行的是平均主义, 或按职称系数来进行分配, 同时, 责任不明确。③灵活性强、奖罚及时、可操作性强, 能及时看到效果, 增加了护士的质量意识, 充分调动全体护士的积极性, 使每位护士明确了工作目标及方向[3]。④充分体现了护士优劳多得, 从而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4]。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实行绩效考核以来, 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由实施前的89~94分提高到97以上, 有效投诉明显减少, 护理综合质量得到提高, 表扬信增多了。

综上所述, 在护理管理中运用绩效考核量化工作内容,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异明, 王梅英, 李柳英.绩效考核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1 (28) :106-107.

[2]张筱容.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经管空间, 2011, (8) :287-289.

[3]何难绝.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 2012, (5) :101-103.

脊柱外科护理 篇5

二、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1.概述

(1)手术创伤、严重感染后营养代谢特点

(2)营养不良的分类

(3)营养不良的诊断

(4)营养疗法的适应证

2.肠内营养

(1)适应证及禁忌证

(2)肠内营养剂分类

(3)肠内营养的投予方法

(4)护理措施

3.肠外营养

(1)适应证

(2)营养素及制剂

(3)输注方法

(4)并发症及其预防

(5)护理措施

第一节 概 述

(一)手术、创伤、严重感染后营养代谢特点

人体营养基质分为三类:

糖类和脂肪——供应能量;

蛋白质——人体的主要成分,生命的物质基础;

其他物质——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糖原——储备有限,在饥饿状态下只可供能12小时。

蛋白质——没有储备,一旦消耗必定损伤其结构和影响功能。

脂肪——饥饿时的主要能源。

人体在手术、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体内三大营养要素分解代谢加强,合成减少。

1.糖代谢——肝糖原分解增强,合成并没有增加,同时胰岛素水平没有提高,呈现高血糖。

2.蛋白质代谢——肌肉蛋白分解,糖原异生增强,供给能量,大量氮自尿中排出,呈现氮的负平衡。

3.脂肪代谢——分解增强,即使供给外源性脂肪,也难以控制体内脂肪的分解。

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无论人体组织构成还是生命活动都不可缺少,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对这些物质的需要更为重要。

(二)营养不良的分类

1.消瘦型——能量缺乏为主。

2.低蛋白型——蛋白质缺乏为主,多为低蛋白水肿,又称水肿型营养不良。

3.混合型——能量和蛋白质均有不足。

(三)营养不良的诊断

1.病史

①病人处于严重损伤、多发感染、大手术后等应激状态;

②慢性疾病长期消耗,如高位肠瘘;

③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较长时间禁食;

④食管癌、放射性肠炎。

2.人体测量

(1)体重:体重下降是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降10%即有意义。

(2)体质指数: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正常值为18.5~23:

<18.5——消瘦,≥23——超重。

(3)三头肌皮褶厚度:间接测定脂肪量,正常值男性11.3~13.7mm,女性14.9~18.1mm。

(4)臂肌围=上臂中点周长(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正常值:男性22.8~27.8cm,女性20.9~25.5cm。

3.实验室检查

(1)肌酐身高指数(%):肌酐是肌肉蛋白的代谢产物,测定该指数即可了解体内骨骼肌含量。

肌酐身高指数(%)=尿肌酐排泄量(mg/24h)÷{[身高(cm)-100]×23(女性为18)}

(2)血清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

(3)氮平衡:判断体内蛋白质代谢情况,摄入大于排出为正氮平衡;相反,排出大于摄入为负氮平衡。

氮平衡(g/d)=摄入氮量(g/d)-排出氮量(g/d)

排出氮量(g/d)=尿中尿素氮(g/d)+4(g),其中2g为粪和汗排出的氮,另2g为尿中其他含氮物质。

(4)整体蛋白质更新率:更精确判断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状况。

(5)免疫指标

1)淋巴细胞计数:测定细胞免疫状况的一项指标,但在严重感染时可受干扰。

2)迟发性皮肤超敏试验(DH):通常以5种抗原分别在前臂不同部位皮内注射,24~48小时观察结果,如皮丘直径≥5mm为(+),细胞免疫力与阳性反应成正比。

(四)营养疗法的适应证

1.近期体重下降超过10%。

2.血清白蛋白<30g/L。

3.连续7日以上不能正常进食。

4.已确诊为营养不良。

5.可能发生高分解代谢的应激状态病人。

如病人虽然有营养疗法的适应证,但当病人处于体液失调、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休克时,应优先处理,暂不宜营养疗法。

第二节 肠内营养(EN)

肠内营养(EN)是经口或经导管将营养物送至胃肠内,通过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来补充营养。

优点:

更符合营养物消化吸收的解剖生理;

给药方便,相对安全;

价格低廉;

充分利用胃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胃肠有一定功能。需要营养疗法的病人均可采用肠内营养。

2.禁忌证

肠道梗阻、胃肠道有活动性出血、严重肠道炎症、腹泻及休克病人。

(二)肠内营养剂分类

1.大分子聚合物——需要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2.要素饮食——可不经消化直接吸收,对胃肠功能要求不高,只要有吸收功能即可应用。

3.特殊配方制剂。

(三)肠内营养的投予方法

(1)经口食入。

(2)经鼻胃管或胃造瘘:前者只用于短期肠内营养,并且胃肠功能良好的病人。后者可经手术行胃造瘘或经皮内镜置管,适用于较长时间肠内营养的病人。

(3)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适用于胃功能不良,误吸危险较大和长期胃肠减压的病人,空肠造瘘可在腹腔手术时同时进行,或经皮内镜空肠造瘘。

(四)护理措施

1.保证营养液及输注用具清洁无菌

营养液要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放置于4℃以下的冰箱内暂时存储,并于24小时内用完。

2.保护黏膜、皮肤

鼻、咽黏膜持续受压易出现溃疡,要每日涂拭油膏,保持鼻腔润滑,对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3.预防误吸

(1)胃管移位及注意体位:半卧位,防止反流而误吸。

(2)测量胃内残余液量:每4小时抽吸1次胃内残余量、如大于150ml应暂停输注。

(3)观察及处理: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反应,一旦出现呛咳,咳出营养液样物,发憋或呼吸急促,即可确定为误吸,鼓励病人咳嗽,吸出,必要时经气管镜清除吸入物。

4.防止胃肠道并发症

(1)置管并发症:

①鼻咽及食管黏膜损伤:系由管质过硬、操作不当或置管时间过长所致。

②管道堵塞:系由管腔过细、营养液过稠、不匀、凝块以及流速过慢所致。

(2)胃肠道并发症:

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系由输入营养液的温度、速度、浓度以及由此引起渗透压的不适宜;营养液污染;药物引起腹痛和腹泻。

预防方法:

1)营养液从低浓度开始,一般由12%开始逐渐增至25%。

2)控制液量及输注速度:液量从少量开始,初起量为250~500ml/d,1周内逐渐达到全量。输注速度从20ml/h开始,逐渐增加到120ml/h,1日总液体量约2000ml。

3)控制营养液的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好!

控制在38℃左右。

过高——胃肠黏膜烫伤;

过低——腹胀、腹痛、腹泻,可在喂养管的近端管外加热。

(3)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

(4)代谢性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由于营养液不匀或配方不当引起。

第三节 肠外营养(PN)

肠外营养(PN)是指经静脉途径供给营养。

如病人禁食,全部营养都通过静脉供给,称为全胃肠外营养(TPN)。

(一)适应证

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腹泻、呕吐严重的;

因疾病或治疗需要胃肠道休息的;

高代谢状态,胃肠营养不能满足的;

肿瘤放、化疗时期。

(二)营养素及制剂

1.葡萄糖

是非蛋白质能源之一,成人对葡萄糖的代谢是4~5g/(kg·d)。

2.脂肪

脂肪乳剂是由植物油、乳化剂和等渗剂组成,供给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其供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成人1~2g/kg。

3.氨基酸

氮源。

合成人体的蛋白质,每日氨基酸用量为1~1.5g/kg,为总能量的15%~20%。

4.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种类很多,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同时要根据病人情况补充钠、钾、钙、磷、镁、氯等电解质。锌、铜、铁、硒、铬、锰等微量元素都参与酶的组成,注意适当补充。

(三)输注方法

1.全营养混合液(TNA)

又称全合一(AIO)

优点:

合理的热氮比和多种营养素同时进入体内,增加了节氮效果;

减少了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

不必多次更换,简化过程和减少感染机会。

2.单瓶输注

由于非同时输注,易造成营养素的浪费,引起并发症及操作繁琐。

【输注途径】

(1)周围静脉:操作简单、相对安全,但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所给营养液的浓度、速度、时间,不能超过2周。

(2)中心静脉:可以较长时间使用,但并发症较多而严重。

(四)并发症及其预防——教材叙述较简单。

气胸、血胸、空气栓塞、导管移位及渗漏、血栓性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败血症、肠源性感染、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低血糖、高血脂、肝胆系统损害。

(五)护理措施

1.营养液中严禁添加其他治疗用药。

2.控制输注速度

葡萄糖输注速度应控制在5mg/(kg·min)以下;

输注20%的脂肪乳剂250ml约需4~5小时。

3.高热——原因:

营养液产热;

营养物过敏;

导管感染。

4.导管护理

穿刺插管部位每日消毒、更换敷料,并观察和记录有无红肿感染现象,如有感染应通知医生并拔管,同时管端细菌培养。

5.保证营养液及输注器具清洁无菌营养液要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放置于4℃以下的冰箱内暂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

【实战演习】

营养疗法的适应证错误的是

A.胃肠疾病影响进食

B.手术后

C.严重大面积烧伤

D.器官移植

E.急性肾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病人手术或创伤,但一般情况较好,可以迅速恢复不需要营养疗法,比如骨折病人手术后,并不需要营养疗法,因手术部位、病情而定。

要素饮食的护理,下列错误的是

A.注意无菌操作

B.滴注的营养液保温在38~40℃

C.从小量、高浓度开始滴注

D.保持口、鼻或造瘘口的清洁

E.详记出入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营养液从低浓度开始,一般由12%开始逐渐增至25%。液量从少量开始,初起量为250~500ml/d,1周内逐渐达到全量。

长期胃肠外营养的病人置管的部位是

A.手部静脉

B.足部静脉

C.股静脉

D.上腔静脉

E.下腔静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短期胃肠外营养的病人置管的部位周围静脉;长期胃肠外营养的病人置管的部位是中心静脉,故选上腔静脉。

无菌环境下配制的要素饮食,其有效时间应小于

A.4h

B.8h

C.12h

D.24h

E.36h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无菌营养液要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放置于4℃以下的冰箱内暂时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

下列哪一项不是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A.切口难以愈合B.低血糖

C.电解质紊乱

D.微量元素缺乏

E.气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有气胸、血胸、空气栓塞、导管移位及渗漏、血栓性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败血症、肠源性感染、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低血糖、高血脂、肝胆系统损害等,故切口难以愈合不属于肠外的并发症。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患者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代谢并发症是

A.高钾血症

B.低钾血症

C.肝功能异常

D.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E.高氨血症

【正确答案】D

宝宝脊柱该如何护理? 篇6

据了解,近年来患脊柱侧弯的青少年挺多,除了看书学习时姿势不当之外,有的也与婴幼儿时期的护理不当有关。下面,有关专家解答了很多年轻父母们较关心的几个问题,为婴幼儿脊柱健康的护理给出了一些建议。

宝宝问题A:宝宝垫不垫枕头?

专家解答关键词:颈椎曲度

不少爸爸妈妈都会买定型枕给宝宝睡,其目的是让宝宝睡出一个好的头型,市面上这种定型枕就是一个小枕头中间有个圆形凹陷。骨科专家表示说,其实婴幼儿在没有学会爬行、翻身之前,脊柱的四个生理曲度(颈曲、胸曲、腰曲、骶曲)是没有形成的,所以枕头可以不垫。

然而,倘若爸爸妈妈怕宝宝睡偏头,非要垫个枕头的话,骨科专家建议,一定要选择适合颈椎曲度的枕头,不要太高,这样利于婴幼儿颈椎曲度的形成。宝宝问题B:宝宝多大才能竖抱?

专家解答关键词:控制时间

在宝宝两三个月的时候,大人们终于可以告别单一的横抱方式,可以试着竖抱了,此时宝宝的小脑袋虽然摇摇晃晃,可是也能自己立稳了。这一变化会让很多年轻父母很开心,一抱就抱很久。

对此,骨科专家提醒说,不管是竖抱还是横抱,一来要以保持宝宝的脊柱成直线为原则,二来在宝宝脊柱还不是很稳的时候,竖抱的时间不要太久。骨科专家表示,有些脊柱侧弯的青少年,就是因为小时候被抱得歪歪扭扭的,所以脊柱没发育好。

宝宝问题C:宝宝趴着睡好还是仰着睡好?

专家解答关键词:应顾及心肺发育

自从国外有科学家提出婴儿俯卧睡眠更健康之后,这个话题就一直存在争议性。研究认为,趴着睡可以锻炼宝宝颈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有利于脊柱的稳固发育,让宝宝更快学会爬行和翻身。

不少骨科专家认为,俯卧的姿势的确有利于脊柱健康,可是对于趴睡有利于心肺发育的说法,都表示不赞同。因为对大人来说,趴着睡久了都会觉得憋闷,何况婴儿。因此骨科专家表示,也不能光顾着脊柱健康,而忽视心肺的发育,如果引起宝宝窒息,那更是得不偿失。

宝宝问题D:多爬脊柱长得好?

专家解答关键词:顺应生长规律

骨科专家介绍说,当宝宝会爬之后,脊柱的四个生理曲度就基本形成了,而爬行更有助于这四个生理曲度的巩固。然而过多地让婴儿爬行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人的进化过程,是由爬再到站,再到行走。当宝宝该学会站的时候,你还要他爬,这不是妨碍他生长吗?所以骨科专家总结说,对于婴幼儿的脊柱健康,只要做到顺应生长规律,不要使用蛮力,轻柔对待就可以了。延伸阅读:

警惕成人脊柱病因是在儿时埋病根

如今一说到脊椎病,可能不少家长都以为这是中老年人得的病,然而脊柱外科医生研究发现,孩子也正在受到脊椎病的威胁和伤害。

一、儿童的脊椎为什么会出毛病

人的脊椎由24节椎体组成,正常的脊椎正面观察应该是直线垂直于地面,侧面观察是呈S型的生理弯曲,如果椎体出现位移就会造成脊椎损伤和疾病。那么造成婴幼儿椎体位移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胎儿出生的顺序是,胎儿的头部露出来后,用手抱住旋转90度往外一拽。这就是婴儿出生的过程,速度很快能拉到60公斤的力量,有50%的孩子多多少少会受到伤害。

其次,小孩一生出来颈椎的型状是C型,颈椎向前弯曲是正常的。可是我国北方有让婴儿平躺着睡觉,把后脑勺睡平了的习俗,这样的睡资使颈椎不容易形成正常的弯曲,所以有的孩子颈椎是直的,甚至形成反张。

再往后,低龄的颈病患者多是被家长强迫长时间从事同一种姿势的活动所致。例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练习书法长达两三个小时,再加上有些孩子写字时头低得过低,长时间下来,就会造成颈部肌肉劳损;有的家长让孩子背着手风琴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十几斤重的手风琴压在孩子肩、颈部,时间久了也会造成肌肉劳损。

二、专家提醒孩子更要护脊椎

由于儿童脊椎比较柔韧,潜在的病情往往不易觉察,往往15岁左右才显现症状,到25岁就会成为长期病痛。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中老年人的“侧弯症”80%源于幼时。可见,在儿童时期就应注重脊椎的健康。

三、父母学会按摩帮孩子预防脊椎病

正常的脊椎正面观应该是直线垂直于地面,侧面观是呈S型的生理弯曲。但是有些儿童由于先天不足,骨骼发育迟缓,成长过程中过多的跳跃,长期的坐站姿势不正确,缺乏体育锻炼使脊椎两侧所附着的肌肉和韧带力量较差,造成脊椎稳定性不好等原因使脊椎的某个部位很容易发生位移,引起脊椎不同程度的侧弯。

为了预防孩子的脊椎出问题,家长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按摩方法,可以预防纠正脊椎病。首先让孩子仰卧,低枕,家长一手托孩子的头枕部,另一手拿捏孩子的后颈部,由下而上至枕部反复3~5遍;换手托枕部,再拿捏3~5遍:或者,家长双手抱住孩子的头部(一手在枕部一手在下颌部)将头提起,背部稍离床,轻轻抖2~3下,入下,换手抱头(原托下颌的手改托枕部),重复上述动作,反复共牵引4次。

四、孩子平时如何端正姿势摆脱脊柱病

除了先天原因,骨科专家介绍,孩子长期不正确的学习姿势也是导致患病的重要原因,表现为学习时头部过低,歪头、颈部过分前伸和前弯。正确的坐姿应为: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使用适合孩子身高的桌子和椅子,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过度前屈,定制一个与桌面呈10~30度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于坐姿的调整。

因为人生的三分之一都在睡眠之中,所以为孩子选择一款专业的青少年床垫,使孩子的脊柱在睡眠中得到放松,对脊柱的发育也有好处。最后,让孩子坚持有规律的健身锻炼,尤其是颈项肌和腰背肌的锻炼,例如经常游泳(尤其是蛙泳)有益于脊椎健康,能有效预防脊椎疾患,延缓脊椎退变。

此外,在饮食中应常吃含优质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蛋类,禽肉,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等,保证钙摄入量充足。

脊柱外科护理 篇7

关键词:病例讨论,脊柱手术,危机管理,护理质量,护理风险,医疗纠纷,并发症,满意度

近年来,我国脊柱外科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多数曾无法实施的手术均已在各级医院陆续开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脊柱外科的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据报道,脊柱外科手术与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因此术后神经及神经根的刺激(损害)不容忽视。对于脊柱手术,由于部位险要、手术难度大,甚至有瘫痪等风险,因此责任护士参与医疗组群策群力的病例讨论尤为重要。实施危机管理是对危机进行预测、分析,以达到防止和回避危机,使组织或个人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限制在最低程度。作为一种新理念,危机管理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提供了新视角,已形成较完整的护理危机管理体系,并在降低或控制护理风险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病例讨论是手术治疗的重要步骤,与手术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观察脊柱病房责任护士参与医疗组群策群力的病例讨论在脊柱手术患者治疗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26)。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78岁,平均52.7±1.9岁;手术类型:颈椎前路手术6例,颈椎后路手术1例,胸腰椎后路手术26例,腰椎前路手术1例。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25~77岁,平均52.6±1.6岁;手术类型:颈椎前路手术5例,颈椎后路手术1例,胸腰椎后路手术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担心手术治疗预后不良,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术前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强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2)术前训练。①体位训练:术前指导患者行俯卧位训练(或气管食管推移训练);②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同时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可通过吹气球以增加肺活量和肺部通气功能,减少分泌物;③腰背肌锻炼:术前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促进患者康复;④床上大小便训练:为防止术后尿潴留和便秘,应在术前3~5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3)术前准备。①术日晨行术区和会阴部备皮,剪指(趾)甲,术前晚洗澡或擦澡,更换清洁内衣,术前禁食12h、禁水4~6h。②术前评估患者四肢的肌力、感觉异常的平面,观察有无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其他症状并记录,以便术后观察疗效作为对比。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责任护士参与医疗组群策群力的病例讨论,病例讨论前护士可查阅相关理论书籍及医疗护理文献,病例讨论时护士详细记录科主任及各专家教授发表的意见,共同商讨、分析病例特点,提出相关要求、围手术期治疗护理重点等,根据病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从而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具体改进护理管理的策略有:①加强脊柱专科护理观察及操作能力。②加强综合素质培养,责任护士参与病例讨论,了解手术治疗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情况及医疗纠纷特点,有效拓展危机防范意识和应对思路。③防范护患信任危机,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及沟通技巧的使用,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④防范护理服务危机,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关心和尊重患者的内心感受和精神需求,减少护理服务危机[3]。⑤建立危机事故的应对机制,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当班护理人员应冷静分析、从容应对,利用已掌握的应急技巧,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与值班医生一起协商应对办法,及时通知科主任及医院总值班。⑥每个月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持续改进护理危机管理策略。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医疗纠纷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参照相关文献[4]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其总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并将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纳入满意率的计算。参照相关文献[5,6]制定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其指标包括治疗性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每项总分值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治疗性护理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功能锻炼,每项指标10个项目,每个项目5分;生活护理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饮食、功能恢复、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每项指标5个项目,每个项目5分;心理护理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抑郁、焦虑,每项指标10个项目,每个项目5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康复指导效果,每项指标10个项目,每个项目5分。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

观察组仅出现风险事件1例(健康教育缺陷),发生率为2.94%;对照组则出现风险事件7例(管理缺陷1例、发生压疮2例、责任心不强2例、操作失误1例、服务态度不好1例)、医疗纠纷2例(术后效果不理想、医疗费用解释技巧不到位引发的服务态度不好致投诉各1例),发生率分别为26.92%、7.69%。观察组风险事件、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并发症

观察组共出现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7.65%;对照组则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30.7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率为97.06%,对照组满意率为65.38%;两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4 护理质量

观察组治疗性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因人而异,尤其是融合节段的手术方案。因此,作为术前脊柱外科医生,在手术前要集体讨论,综合性分析多种因素,结合临床条件制定完善的、全面的手术方案[7]。除此之外,手术中的护士也要参与术前讨论,其作用是可以更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发生原因、手术治疗的具体细节,进而保证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有利于护理人员指导周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有利于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8,9]。护士参与术前讨论,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也是良好的学习机会,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及综合业务技术水平,拓宽了护士的知识视野,增强责任心。“知术护理”扩大了优质护理的内涵[10,11]。“医护一体化”医疗护理综合管理理念发挥了科室的团队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相互交流,营造科室良好的学术气氛、密切医护关系,亦是危机管理的运用和体现。

临床科室是医疗纠纷、护理危机发生的敏感区,也是医院的重要组成。由于脊柱外科手术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密切,以及手术部位险要、手术难度大、手术操作要求高等因素,临床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事件甚至医疗纠纷。因此,不仅医院管理者需要适应环境变化,处于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及管理者也需要学会危机管理理论指导护理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工作危机,减少和预防护理危机发生。

脊柱结核护理体会 篇8

本组病例共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7岁。胸椎结核12例;腰椎结核8例。伴不全截瘫2例。手术治疗20例, 其手术方式及例数分别为:作肋横突切除病灶清除6例;经胸病灶清除5例;经腹膜外病灶清除6例;经腹病灶清除1例;行病灶清除及椎管探查术2例。

2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 尤其是伴有瘫痪者, 由于患病时间长, 经受的痛苦多, 经过的治疗也较复杂, 行动受影响, 生活质量下降, 因久病不愈对治疗的信心减少, 甚至产生悲观、绝望情绪。针对患者的这类心理状态, 在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心理护理, 经常与患者交谈, 对沉默寡言者更要多关心, 及时发现异常行为表现, 如条件许可, 可将病情及治疗、护理、愈后情况详细解释给患者, 让患者参与诊疗、护理计划的制订及实施,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从心理上把对疾病的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康复的动力。

2.2 加强营养支持

结核患者因长期大量消耗, 加之食欲减退, 导致体质较弱、抵抗力低下, 而手术需要较强体质, 所以对患者加强营养十分重要, 应特别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因蛋白质除产生热量外, 还可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修补, 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结核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C有降低血管渗透性的作用, 有利于病灶的吸收, 也应注意补充。此外, 维生素B对神经系统及胃肠神经有调节作用, 也应大量补充。食品种类不需限制, 如:肉、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 尽可能提高患者的食欲, 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此外, 由于患者长期低热、盗汗, 水分消耗大, 应重视水分的补充, 必须鼓励患者多饮水。

2.3 基础护理

患者由于低热、盗汗, 而自身体质虚弱, 自我照顾能力下降。在护理中, 应注意及时为其更换汗湿被服, 同时注意防止受凉, 保持大便通畅, 鼓励多饮水, 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按时排便, 必要时进行灌肠、简易通便等。对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者, 应及时训练。在协助大小便过程中, 防止过多暴露患者。由于腰背部疼痛, 活动受限, 本组病例中有2例伴不全截瘫, 活动能力大大下降, 且患者卧床时间较久, 对其进行预防褥疮的护理便愈显重要。应定时督促或协助患者翻身, 尤其对瘫痪、术后患者要严格交接班, 需要时建立床头翻身卡, 确保无褥疮发生。此外, 对医嘱的准确执行也是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抗结核药物使用较复杂, 需加倍仔细, 以保证药物疗效。对睡眠障碍者, 应做好心理护理, 使其心理放松, 同时注意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流通, 做好晚间护理, 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 以保证睡眠。

2.4 手术前后指导及护理

手术是脊柱结核重要的治疗手段, 为了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率, 必须做好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指导及护理。手术前应详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方案、手术前后应注意事项等。术前应卧硬板床休息, 避免脊髓受压症状出现或加重。训练床上大小便、深呼吸训练。做好各项辅助检查, 如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并做好皮肤准备、备血、做好药物过敏试验。术后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创口引流物情况外, 尚需根据不同手术方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做肋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术后, 应观察有无气胸表现;经胸病灶清除术后, 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及胸腔闭式引流物颜色及性状;经腹病灶清除及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术后, 应观察有无腹胀;后者由于容易损伤输尿管, 应密切观察尿量;截瘫患者行椎管探查术后, 应密切观察有无截瘫平面上升现象。对各类手术患者均应卧硬板床, 避免脊柱扭转、屈曲, 防脊髓损伤。做好护理记录。

2.5 抗结核药物应用中的护理

首先使患者了解用药的目的性、药物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损害, 如链霉素有肾毒性及耳毒性, 异烟肼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及视神经炎和肝脏损害, 利福平也可损害肝脏, 此外药物尚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 注意倾听患者主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2.6 康复指导

患者术后即应进行康复指导。病情允许, 生命体征平稳后, 即应鼓励、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各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 为其按摩瘫痪肢体的肌肉, 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积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方法有: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背伸法、挺胸运动等。目的在于通过锻炼, 增强肌力, 为今后下地活动做好准备。康复期的营养补给也应保持。结核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 服药时间较长, 应鼓励患者坚持全程治疗, 告诫其不能擅自停药, 或增减药物剂量。应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增强机体抵抗力, 定期复查肝脏功能等。

3体会

脊柱外科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开放床位58张, 配备护士21名, 护士年龄20~49岁, 平均30岁, 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5名, 护师7名, 护士8名, 学历:本科8名, 大专11名, 中专2名, 床护比1∶0.36。2013年收住患者570例, 其中男352例, 女218例, 年龄20~75岁, 平均 (47.5±12.8) 岁;2014年收住患者695例, 其中男418例, 女277例, 年龄19~75岁, 平均 (48.2±13.5) 岁;经统计, 两个年度收住患者的性别、年龄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士工作站前移的实施方法

1.2.1 观念转变

改变以前“重专业, 轻基础, 重技术, 轻服务”的思想理念, 但是又要纠正目前少数人片面的把“优质护理服务”理解为生活护理, 就是让护士洗头、洗脚、擦澡、喂饭的错误观念, 不能妄自菲薄, 让护士认识自身的价值。“护士工作站前移”是为了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去更好的关怀、照顾、温暖患者, 生活护理并不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部内涵, 丰富的专业知识, 娴熟的技能才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 良好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与行为才是提高护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

1.2.2 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

针对科室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而在编21人也经常面临婚、产、病、事假等情况, 优化护理排班, 按APN排班模式, 实行晚间双班制, 尽量落实老带轻, 增设高峰期机动班, 并根据基础护理工作量、手术台次、危重患者人次、假期等随时调整人员, 尽可能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适当增设护理人员, 实行跟班制, 明确其工作内容和职责, 协助护士完成病情较轻患者的生活护理, 保证基础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1.2.3“包床到护”大包干管床模式

开展责任制护理, 将床位分成两大组, 选派2名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自愿承担大量基础护理工作的优秀护士任责任组长, 每名责任组长分管6名护士和29张床位, 每名护士又分管5~6张病床,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 把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 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组长分管本组内病情危重、复杂大手术后或有特殊需求的患者, 组织护理查房或联合医生查房, 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 检查督促指导当班责任护士工作的完成情况, 发挥督导把关的作用。护士长每天对工作量进行检查, 并核实基础护理的完成情况, 根据工作量灵活调整、补充人员, 保证对患者进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优质护理。

1.2.4 多功能治疗车的设置与配备

每组配备一辆多功能治疗车, 治疗车上层:放置待接液体输液袋、治疗盘、棉签、酒精及碘伏;治疗车第1层:放置各类型号注射器、头皮针、留置针、输液三通、肝素帽、采血针、输液管、输血管、贴敷、胶布、无菌手套、止血带、未开封棉签、小夹板、一次性口罩、帽子;治疗车第2层:放置减压贴、痊愈妥、清得佳、藻酸盐敷料、血糖仪、负压引流球、一次性备皮包、采血试管、肛管、吸痰管、一次性尿袋、绷带、电极片、记录本;治疗车第3层:放置血压计、听诊器、棉圈、砂袋、约束带、枕颌带、颈托、腰围、叩诊锤、关节测角器、皮尺、热水袋、简易握力器;治疗车左侧上面悬挂洗手液, 下面配置装用过止血带的桶及用过输液袋的桶;右侧下面放置利器盒及医疗垃圾桶。应保持多功能治疗车上备物齐全, 摆放整齐, 标识清晰明显, 同时及时补充用完的物品, 方便护士随时取用。车跟人走, 实现了护士在病房或患者身边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定时巡视患者, 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治疗与护理、建立床边记录等护理工作方式。节省了非护理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拉近了护患关系。

1.3 效果评价

对2013年度 (实施前) 和2014年度 (实施后) 脊椎外科临床护理质量指标 (皮肤受损、尿路感染, 肌肉萎缩、颈椎损伤术后呼吸梗阻发生) 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4年实施护士工作站前移后专科护理质量监控指标的不良例数明显下降, 仅发生尿路感染1例、肌肉萎缩2例, 发生率仅为0.043% (3/695) ;2013年护士工作站前移前发生皮肤受损3例, 尿路感染6例, 肌肉萎缩10例, 呼吸梗阻4例, 发生率为4.000% (23/570) , 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20.199, P<0.01) ;而患者实施后满意度达96.40%, 明显较实施前 (89.47%) 提高, 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3.989, P<0.01) ,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3.1 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在脊柱外科, 护士工作站前移之后, 护士会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 落实疾病的观察、围手术期的监护, 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特别是针对部分病人担心术后恢复不佳, 有可能瘫痪的心理因素, 管床护士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疏导, 加强生活护理, 指导功能锻炼。强调积极乐观的心态, 良好主动的配合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使患者从生理、心理上坦然接受并配合治疗、护理。是真正意义上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2]。本研究中可见相关并发症如皮肤受损、尿路感染, 肌肉萎缩, 颈椎损伤术后呼吸梗阻的发生明显下降。

3.2 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需要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查找薄弱环节, 正确化解并处理风险, 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品质[3]。在实施此项工作之前, 护士在治疗、处置中常有物品准备不充分, 或突发情况需其他物品时, 需来回奔波于病房、护理站及治疗室之间[4]。护士站前移, 彻底消除了此类现象, 使得护士能走进病房, 走近患者。这种工作模式促进了医护协作, 缩短了护士临床工作路径, 节约了时间, 高效的利用了人力成本。得到了患者、医生和临床护士的欢迎, 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表1中可以看到, 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比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3.3 主导服务意识的增强

实施护理站前移后, 护士包干到床, 对分管的患者进行主动介绍——您好!我是您的管床护士, 再认真仔细的评估病情、发现护理问题、拟定护理措施,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从以前有问题去护士站问问到现在明白直接找管床护士, 彻底扭转了以前“人人负责, 人人不负责”的功能制护理局面[5,6]。同时对患者病情、心理变化及需求掌握度的提高, 也便于及时向主管医生反馈有效信息, 护士能够更好的成为医患沟通的桥梁, 不仅工作效率提高, 医护患之间的情商指数、信任度也大大提高, 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有效体现[7]。

脊椎外科护士工作站前移拓深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内涵, 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实时、高效优质的护理, 从而提高了脊椎外科临床护理质量,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并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提升护士的工作成就感及自身价值, 增进了护患、医护之间的沟通, 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工作模式。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工作站前移在脊柱外科优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实施护士工作站前移前、后专科护理质量监控指标的不良例数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后脊柱外科护理质量监控指标的不良例数下降、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护士工作站前移显著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士工作站前移,脊柱外科,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3) :9-10.

[2]古瑞玲, 张彩萍, 张彩霞.内分泌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J].全科护理, 2011, 9 (12) :3286-3287.

[3]向岚.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5) :405-407.

[4]余艳, 杨银英, 林玉玲, 等.多功能护理车的设计制作与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4) :938-939.

[5]李慧玲, 杨慧花, 桂文洁, 等.建立“心中有病人”的基础护理服务链[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4) :24-25.

[6]侯斌斌, 阳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9) :44-45.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科护理,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护理的真谛就是在对患者施之以爱, 让患者感到关心、同情、帮助和温暖。在护理的过程中, 也是护理创作, 充满了很多艰辛, 但更充满了喜悦并得到了无穷的收获。

2011年6月我科收治外科患者56例, 我们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同心理表现进行了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外科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患者所患的疾病各种各样, 每种疾病都有不同的心理随之产生。

他们来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病房, 看到来为自己治疗以及护理的陌生医师、护士, 接受有约束的检查和治疗, 会产生恐惧、猜疑的心理, 并且迫切希望自己的亲人来到自己的身边, 以获亲人的保护。因此, 当患者住院时, 护士就应以和蔼的态度、周到的服务、贴切的解释、整洁的服饰、大方的举止来详细且得体的介绍病房及医院的有关制度, 这样不仅解除了患者顾虑, 而且还可以使病员乐意接受相应的治疗, 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进行[1]。

1.2 患者与健康的人并不一样。

他们的情绪有时很不稳定, 容易激动, 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和耐受刺激的能力都很差。这些患者迫切需要医护人员对他们施以更多的关注、重视和关怀。在一方面上, 他们希望得到有着高尚医德、精湛技术的医护人员为其做治疗及护理[2]。在另一方面上, 他们希望医护人员乐意与他们交朋友, 关心以及重视他们, 象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为他们做最佳的治疗与护理。他们不仅需要药物上的治疗, 而且需要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2 护理对策

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与术前的心理焦虑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因此, 心理护理应用在外科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手术对每个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应激源。术前患者常出现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反应。因此, 我们应根据患者之所以产生焦虑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应对这种情况的发生。

2.1 患者初次住院, 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适应起来会感到茫然和焦虑, 他们希望这里的每个人尊重并他们接纳他们。

护理人员予以热情来接待新的患者, 并主动向他们介绍病房里的环境、设施、病友及主管医师、护士。以及详细介绍所需要的诊疗安排和在住院期间所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尽快帮助患者适应现在的环境, 消除孤独寂寞感, 取得安全感。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礼貌的称呼患者, 而不要单以床号代替患者的姓名。

2.2 多数患者术前总希望一位有着丰富经验、过硬医术的医师为自己

制定手术方案及做手术工作, 但对技术不是很熟练, 有着较浅资历的医师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抱着有手术失败可能性的心理。针对这些患者, 要进行合理并容易接受的解释, 让他初步了解自己所患疾病, 并积极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应有的技术水平及麻醉的方式, 使患者有信心安全有效地接受手术治疗, 并消除怀疑的念头。

2.3 有很多患者特别关注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言行举止, 如果医师

或医护人员偶尔的轻率言语使患者缺乏信任并使患者产生误解, 患者常常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造成患者焦虑反应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家属、亲友和领导对待患者的态度。因此我们应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培养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 可以促进患者与家人和同事的交流, 预防患者发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因素, 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2.4 由于患者对手术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因此患者特别留心手术进展到什么程度。

迫切希望了解自己的手术进展情况。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 医护之间在营造融洽气氛的情况下尊重并主动积极的给患者以安慰。并鼓励、指导患者更好地做好手术配合, 让患者感到医师正在全神贯注的进行手术。医护人员每时每刻都会关怀和安慰患者, 让患者产生安全感, 并且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手术结束后, 把手术情况告诉患者, 使之安心, 以待更好的恢复。

3 总结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有非常的必要性。尤其针对需要手术的患者, 给予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配合及术后的恢复有着不容忽视的效果。细致的照料患者生活, 予以得体的同情和热情的安慰,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术后可能的不足, 并积极配合以早日康复[3]。结果表明, 患者在精神放松及情绪稳定的情况下, 在手术过程中和在术后将起到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增强耐受性, 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术后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促使了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西亮, 许春进.心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 (8) :694-695.

[2]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区大学出版社, 1998:269-289.

脊柱外科护理 篇11

【关键词】外科手术视频 护理教学 观看形式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要学会临床护理方面知识,吃透《外科护理学》可以说是必经之路。在《外科护理学》中重头戏当属手术治疗的护理。所以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中,手术护理都扮演关键角色。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在《外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习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中最有效的可以说是观看外科手术视频。在此笔者从下面的几个方向分析讨论一下其在外科护理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一、对于外科护理教学,外科手术视频所发挥的作用

手术其实是西方医术的概念,也是现代人们普遍认为对付外科疾病的最直接的治疗手段。而护理其实也来源于西医的概念,主要是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护理,特别是外科手术的护理。而手术护理是护理种类中最需要临床实践的,而且这种临床的实践对象是病人。因为实践的局限性,在现实课堂上很难模拟这种临床情况。假设你是一位外科护理教育者,现在要向学生们上一堂外科手术护理教育课,从而培养学生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能力,但是你只有传统的一块黑板、一盒粉笔。这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你只想形式地完成一堂课程。但是现今的科技已经很先进,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说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应用多媒体来制作外科手术视频,以具体的直观的图像来传达临床经验,无疑这样的效率是更高。对于学生来说,外科手术视频中可以营造一个真实的氛围,再加上讲授者的即时分析和解释,学生可以直接地接触到所要面臨的问题,也可以更形象的学习并领悟各种临床护理方法,加深对各项操作标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护理者对病人有更深的体谅和关爱,从而更好的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这些都是传统的黑板教学无法达到的。

二、对于手术视频的观看形式及各自适用的人群

1.、现今一般院校都拥有多媒体课室,施教者可以组织大家在课室里集体观看手术方式的视频,这种方式需要的资源并不难获得,这是比较普遍的方式,也是比较适合一般院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特别对于一些新生,本来就对外科手术一无所知,甚至有些新生会对其有莫名的恐惧感。但是和同学们一起在课堂上面对这些血淋淋的画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理的恐惧,逐渐地会习惯,进而消除恐惧,就好像很多人看恐怖电影一样,会慢慢习惯。在这种观看视频的教学方法中,施教者要承担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要向学生明确观看视频的目的,领悟关键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施教者要详细解释病人的情况和手术方案,并且教会大家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做出什么类型的护理准备,要让学生带着学习的心态去看视频。在观看过程中尽量不要全程都在解释,要挑重点内容来进行讲解,允许学生及时提出问题。必需讲解按照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麻醉方案和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生命体征,要让学生重点了解手术时出现的异常情况应该如何应对以及术后的监护。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的心态去关心病人,建立起外科护理的正确价值观。

2.、观看手术直播视频。随着科技的发展,直播可以说是平民化了,只需要一个高清摄像头,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可以进行直播了。现在很多大型先进教学医院都以这种方式进行直播,这样可以达到全方位地观察手术,观察者也可以用通讯设备即时与手术主操沟通,可以更加直接的得到真实的回答,大大加深了观察者对手术的印象。这些真实的感觉和实时的反馈是观看录制视频达不到的。但是这种方式比较不常用,问题不是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资源方面。一套这样的直播设备的硬件成本非常高,而且这种视频教学也需要得到手术患者方面的同意。这样就意味这运行成本很高,可以说很难在一般的医学院校被接受,尤其是职业医学院校。

三、对于通过观看外科手术视频进行教学的建议

1、施教者一定要学生明确观看外科手术视频的目的。笔者认为大家都不要模糊了观看外科手术视频的初衷,它只是一种辅助外科护理教学的手段,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是无法被取代的,如果大家都只考几部视频资料就觉得自己可以学好护理学,那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想法。观看外科手术视频的目的是为了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们了解手术过程,然后注意到作为一名护理需要准备的东西和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避免并发症发生。而这些所有的结果都需要建立在基础的课本知识上。

2、施教者要对手术的内容进行筛选。施教者不要随便地选择外科手术视频来对学生播放,因为很多手术太复杂,对于护理工作要求相对过高,不利于新手学习。这里需要施教者对手术内容进行很好的消化,进而挑选合适教学的外科手术视频进行播放教学。而且施教者要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视频中知识点的传授。

3、学生要在观看视频前做好准备,课前准备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和具体操作方法,在视频中寻找自己的答案,也可以在观看过程中向老师提问,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自己的外科护理操作技能。

结语 外科手术视频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有一定的成果。历经多年实际操作,观看外科手术视频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得到一致的好评,手术视频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开拓了施教者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思维。这种应用多媒体影像资源来进行传授知识的方式也得到学生的认同,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加入课本的重点和难点护理知识,重点讲解,更好的消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不再是在“看天书”,对以后的的工作环境有提早的认识,提早做好心理准备,更快地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总而言之,外科手术视频的正确使用会对外科护理教学带来正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苗玲. 多媒体病例课堂引入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1)

[2] 武延广,韩琳,赵继培. 高清手术视频数字化教学与科研系统[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06)

舒适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观察对象均来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患者, 男78例, 女42例, 年龄14~75 (48.66±3.71) 岁。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观察对象入组后,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 包括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术中一般护理及术后基础护理。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 包括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及社会需求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 术前生理舒适护理。按照患者的具体手术类型, 给予相应的术前指导, 以减轻术中不舒适感。如教导患者掌握深呼吸、咳嗽以及麻醉体位摆放等方法。营造舒适的病室环境, 室内温度、湿度适宜, 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 避免不良的环境引起患者的不舒适感。 (2) 术前心理护理。行外科手术前, 患者的心理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忧、抑郁等情绪, 对此, 护理人员要引起重视, 积极与患者沟通, 给予患者鼓励, 支持, 列举一些成功的手术病例, 以增加患者手术信心, 减轻心理负担。 (3) 术中舒适护理。接待患者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护士要保持良好的态度, 适当与患者交谈, 介绍室内的环境及手术流程, 减轻患者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术中, 协助患者摆好舒适的体位,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 保护患者被尊重的社会性需求, 同时减轻患者因尴尬引起的不适感。对疼痛明显者, 通过倾听、语言鼓励、握手等方式给予支持, 防止患者应激反应过强引起排斥、退缩等情况。 (4) 术后舒适护理。首先, 因手术的创伤, 术后患者抵抗力急速下降, 身体感到寒冷, 尤其是冬季, 温度较低, 手术后务必给予患者保暖护理, 穿好衣物, 增加被子, 除使患者感觉舒适外, 也令其体温逐渐恢复。第二, 手术麻醉慢慢消退后, 患者的疼痛感越来越明显, 给其睡眠与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一般术后48h内, 患者疼痛最明显, 可以适当给予药物止痛或镇痛泵止痛[2];日常生活中, 协助患者采取比较舒适的体位, 指导其按照术前学习的咳嗽办法咳嗽, 避免用力咳嗽牵拉到伤口, 造成疼痛加剧;为患者提供一些适宜的娱乐工具, 如书报杂志、播放音乐或电视等方式,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降低对疼痛的关注。第三, 术后的体位护理比较重要。一般全麻者未清醒前, 采用平卧体位, 头偏向一边;腹部手术者为了降低腹部的张力, 促进切合愈合, 多采取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脊柱或腰部手术者, 采取仰卧位。脑外科手术者, 头部要垫高。胸部手术者, 取卧位或高半坐位, 有利于呼吸及引流。第四, 进行管道护理时, 拆换导管或者是换敷料的操作要轻、慢、柔, 切忌动作粗鲁, 造成患者疼痛、出血等, 会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舒适性。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变及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 SAS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 心理舒适性越差。SAS标准分的分界值是50分, 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为重度焦虑。满意程度的调查表由本院护理部自拟, 出院前发放患者填写。主要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率= (满意+一般)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评分

护理前, 2组患者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 研究组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 焦虑情绪有较大改善;对照组则下降幅度不大, 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兼顾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临床护理模式, 体现出较明显的个性化、人性化、整体化特征, 令患者获得全面的护理, 舒适度增加, 身心状态也达到比较佳的程度, 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配合性, 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使患者的满意率有较大提高, 这对降低护患纠纷、减少护理风险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本研究中, 研究组实施了包括术前生理舒适护理、术前心理护理、术中舒适护理及术后舒适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后, SAS评分较护理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的优势, 表示患者在外科治疗过程中, 其心理状态获得有效改善, 处于较舒适的状态;研究组较高的满意程度也表明, 舒适护理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好, 所以, 舒适护理模式更值得推荐。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外科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 包括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及社会需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变及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 焦虑情绪有较大改善;对照组则下降幅度不大, 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能明显改善患者舒适度, 提升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外科,护理

参考文献

[1] 丛林萍, 代仲.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5 (4) :128-129.

上一篇:造纸化学品下一篇:企业员工的优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