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体位护理(共8篇)
脊柱手术体位护理 篇1
脊柱后路手术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手术时间较长, 患者身体各部分均会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 加之麻醉的作用, 机体调节功能下降, 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1]。本研究对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给予体位护理,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176 例, 其中男性100 例、女性76 例, 年龄20 ~ 65 岁、平均年龄43. 5 岁。纳入标准: 符合脊柱后路手术指征者; 无其它严重疾病者; 意识清楚且同意进行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 合并其它严重疾病; 认知功能障碍或者不同意进行本次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8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由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 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术前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术中为术者准备好相关手术器械, 做好消毒工作, 同时积极配合术者完成手术, 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做好患者的用药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 主要护理方法如下:
1. 2. 1 术前适应性训练脊柱后路手术时间较长, 且手术过程中需长时间保持俯卧位, 患者心理和生理均易出现不适感, 因此, 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俯卧训练, 将硅胶软垫放于患者面部, 在患者脚踝、膝下、左右两肋部及左右髂部各放置1 块海绵垫, 每次持续1 h, 使患者的耐受力逐渐提高。
1. 2. 2 正确放置体位手术过程中嘱患者松弛肌肉, 对于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 安置患者体位时应该充分使患者四肢及颈背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脊柱保持自然平直, 防止胸腹壁受压。使患者颈部充分暴露, 取脚低头高位, 双肩低平, 暴露颈椎椎体间隙。为避免眼球受到压迫而造成视力下降, 应保证患者头部中心在双侧颧骨和前额。医护人员安置患者体位时, 应保持气管、导尿管以及其他导管的通畅, 两名医护人员站在患者身旁, 托扶患者的双下肢、腰骶部及头背部, 先翻转90°取侧卧位, 使脊柱保持水平, 再将患者翻转90°, 使患者呈俯卧位, 在翻转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尽量保持动作轻柔。
1. 2. 3 保持术中体位稳定手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同时仔细检查体位各支点是否有移动, 借助体位垫等器械保持患者脊柱稳定, 防止脊髓受伤, 如需要移动患者, 应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还可对患者进行唤醒实验, 以确保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1. 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并发症主要有脊髓受伤、躯干皮肤压伤、呼吸系统损伤、乳房压伤、神经麻痹、损伤及面部损伤等。心理变化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 ( self -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2]进行评价, 分值越高, 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重。
1. 4 统计学方法以SPSS 17. 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 68 % , 低于对照组的17. 05 % ( P < 0. 05) , 见表1。
2. 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干预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 ( P < 0. 05) , 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2。
3 讨论
脊柱后路手术作为一种常见术式, 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腰椎狭窄、腰椎骨折及腰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为了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使手术切口靠近中线, 脊柱后路手术中患者常采取俯卧位。俯卧位患者的呼吸易发生变化, 而且患者在全身麻醉的作用下, 肌肉完全松弛, 胸腔脏器容易受到压迫, 脊柱各处均无支撑, 身体的主要受力点位于胫前、膝、髂前上棘、两侧肋骨及两侧肩峰前侧面, 易出现脊髓损伤, 躯干皮肤压伤, 呼吸系统损伤, 神经麻痹、损伤及面部损伤等并发症, 不仅可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而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应引起高度重视[3]。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体位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充分表明了有效的体位护理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重要性。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改善明显, 分析原因如下: ( 1) 术前适应性训练使患者提前了解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感, 增加了耐受度, 提高了心理和生理适应性[4]。 ( 2) 手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准确放置患者体位, 并借助器械的作用使患者体位保持稳定, 同时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熟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使患者能以尽量舒适的状态完成手术, 进一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5]。
通常情况下, 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方法类似, 但应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部位等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相关因素, 制定个性化的体位护理方法。例如, 针对女性患者, 俯卧位时应保证患者的乳房位于体位垫的中空处, 避免其受到挤压而发生乳房压伤。此外, 体位护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的严格操作, 也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 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逐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综上所述, 体位护理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值得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高伟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医正骨, 2014, 26 (12) :66-67.
[2]万海方, 罗宏, 汪国香, 等.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3) :292-295.
[3]郝灵芝, 马杰, 邵艳, 等.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2 (2) :307-309.
[4]杜松英, 马丽梅.下肢体位垫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 2012, 26 (3) :147.
[5]王森, 徐兆万, 王云祯.后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4 (3) :43-45.
新生儿手术体位摆放的护理探讨 篇2
【关键词】 新生儿;手术体位;护理探讨
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条件,器官及组织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小,对新生儿进行手术时,外界的环境变化较大,加之未知的手术风险,对于新生儿来说,手术的难度较大,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顺利进行手术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进行手术操作[1]。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6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出生后的资料及手术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科学的手术摆放体位,保证了手术过程的顺利完成,无姿势不当、不适及并发症出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新生儿系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男31例、女29例,出生时间为3h至27d。临床症状上:5例先天性脊髓突出,6例先天性肛门缺失,9例先天性脐膨出,10例先天性膈疝,6例新生儿肠扭转梗阻,3例先天性胆道闭锁,4例先性直肠闭锁,9例先天性幽门狭窄,8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麻醉选择为气管插管全麻,患儿手术进行1-3.5h,均顺利完成,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于病房进行康复治疗。
1.2 术前准备 术前均进行常规交流,向家属告知手术情况,说明患儿手术后需要注意的情况。术前准备手术姿势辅助用具:新生儿半月弯头架,大字架(52cm×43cm),字架覆盖3cm海绵垫进行使用;臀部海绵垫(20cm×10cm×4cm);胸枕(25cm×13cm×9cm);枕头(20cm×13cm×5cm),小型海绵垫两种(12cm×12cm,14cm×14cm),上述用具使用时候需套以棉布套,布套为一次性用品[2]。双层纱布(13cm×13cm),单层纱布(30cm×8cm)。
2 手术体位的选择
2.1 侧卧位 体位适合于先天性膈疝修补术。操作时将胸枕垫于患儿侧卧腋下,保持上腿平直,下腿弯曲45°的姿势,头部放一头枕,双腿间放一海绵垫,取小型海绵垫于患儿骨盆内外侧,使用纱布进行固定操作。体位变换时,需注意新生儿的气管导管,防止脱出,注意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顺畅,放置的辅助物应柔软适度,防止患儿皮肤及组织损伤。
2.2 侧俯卧位 体位适合于进行先天性脊髓膨出术的患儿。体位准备时将胸枕放于患儿腋,注意防止压迫臂丛神经,使胸部突出并使心脏正常体。由于新生儿呼吸肌力量较小,呼吸运动以膈肌为主,所以新生儿呼吸模式为腹式呼吸,可将一海绵垫于患儿双下肢间,托起患儿肢体,减少腹部压迫对呼吸的影响。小儿骨盆固定时,选择海绵软垫,操作时动作要轻,防止损伤皮肤,骨盆固定要求为,空隙以成人1指最佳,松紧性良好[3]。手术中应注意体位的保持,术后平卧患儿时,及时对呼吸系统进行清理。
2.3 仰卧位 体位适合需要进行腹部手术的患儿,如肠梗阻,先天性脐膨出修补术,先天性幽门狭窄等。操作时需将小儿固定在大字架上,将小块海面垫于肩下,保持头后仰稍偏向一侧的姿势,患儿手、脚均需要进行双层纱布包裹,固定四肢到时使用单层纱布,纱布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成人2指最佳,手术及面部之外部位,使用棉被覆盖,操作时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由于新生儿皮下组织中,棕色脂肪含量较少,含有的饱和脂肪酸较多,因此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凝固引起新生儿的硬肿症,因此手术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暖,手术温度保持在28-32℃[4]。
2.4 截石卧位 患儿体位摆放在仰卧位的情况下,屈曲膝关节,使下肢保持分开姿势,暴露会阴部位,此体位应用于先天性肛门缺失,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直肠成形术。使用大小为(14cm×14cm)的海绵垫2个进行折叠,垫于患儿膝下,用双层纱布对小儿小腿进行包裹,使用纱布固定于软垫,将一海绵垫放置于小儿臀部,使患儿双腿分开保持在45°,动作应轻柔,防止外展、牵拉过度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在此体位下静脉输液操作多选择上肢进行。
3 体 会
新生儿由于机体能力尚在发育中,对于外界的环境的感知能力及应激反应较弱,而且手术对于新生儿而言,环境变化较快,小儿自身表达能力欠佳,因此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在一定的特殊体位下进行手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于手术体位的摆放来说,海绵垫、单双层纱布是必要的辅助用具,材料取用简单,操作过程简便。
在对新生儿进行手术体位的摆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生儿的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保温能力差,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新生儿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完全靠新生儿自己来保持正常体温非常困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除了控制新生儿的室温外,还需要借用衣服被褥的保暖作用。手术当日,换上手术衣包被后,可将包被平铺于手术台上,可有助于包被吸收恒温毯的热量,术后及时保暖,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新生儿受到的冷觉刺激。
参考文献
[1] 余宇熙,冯泽康,曾振锚.实用小儿外科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12-813.
[2] 潘少川,张金哲,黄澄如.中华新生儿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89-820.
[3] 保玉兰,刘勤,李万凤.新生儿出生后保暖预防并发症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1,18(3):185.
脊柱手术体位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骨科实施后路脊柱矫形手术病人166例,男108 例,女58例;年龄10岁~54 岁(28岁±12 岁);脊柱侧凸行矫形内固定术132例,强直性脊柱炎椎体后凸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34例。纳入标准:①病情稳定,无心肺合并疾病;②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愿意合作,无精神障碍。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两组病人均在术前1 d进行访视,应用体位图片向病人介绍手术体位,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实验组病人增加体位摆放训练:①评估病人的身高、体态、皮肤状况、脊柱畸形的程度以及肩、髋、膝等关节的功能,了解其有无近视眼、青光眼等病史,以避免俯卧位发生眼部并发症。②让病人尝试俯卧于体位架上,了解其身体与弓形架的贴合情况,选择、设计合适的衬垫,以保证手术当日顺利完成体位的摆放。③了解病人俯卧于体位架上的感受,询问其要求,力求使病人感到舒适,避免损伤。④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引起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病人,由于其躯干和体位架往往不能很好地贴合,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多个不同高度的海绵垫对体位架一侧或两侧进行补偿调整,以保证有效支撑,记录海绵垫的数量和摆放的位置。⑤对于脊柱重度后凸畸形、不适宜使用体位架的病人,尝试把病人带入手术室,进行实地体位摆放训练。根据病人后凸畸形程度将手术床折叠成适当角度,让病人俯卧于手术床上,然后根据情况将适当高度的海绵枕加垫于病人躯干悬空处,使躯干得到充分、稳定支撑,避免身体与支撑面呈点状接触。保持该手术床体位角度至次日手术。
1.2.2 效果评价指标
1.2.2.1 术中体位摆放时间
记录从准备体位用物开始,到皮肤消毒时间。
1.2.2.2 医生满意度
术后即时或48 h内发放自行设计的《手术体位满意度调查表》,由主刀医生填写,当场回收。
1.2.2.3 体位并发症
术后回访评价有无脊髓损伤、循环呼吸系统、皮肤压伤、眼睛和面部受压、神经麻痹或损伤等并发症。
1.2.2.4 病人舒适度
术后回访病人有无四肢酸痛及内收肌牵拉痛等不适。0级:病人无不适;Ⅰ级:病人有轻度不适,有轻微酸痛,能忍受;Ⅱ级:病人有中度不适,酸痛明显,经处理后能缓解;Ⅲ级:病人有严重不适,酸痛严重,经处理后仍感不适[4]。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体位摆放训练,实验组术中体位摆放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手术工作效率;手术野显露充分,便于操作,并且维护了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体位稳定,医生满意度提高;术中未发生体位并发症;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
3 讨论
3.1 后路脊柱矫形手术术前访视中进行体位摆放训练的必要性
俯卧位是后路脊柱手术常用的手术体位。全身麻醉后病人肌肉完全松弛,脊柱和各大、小关节均处于无支撑无保护状态,各种保护性防御反射减弱或消失,俯卧位病人的冠状面向下,受力点较多,手术操作也给其身体施加压力,易发生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和压疮等并发症。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往往使病人躯干不能与体位架吻合导致支撑不稳,影响手术及效果。支撑不当可能造成损伤,增加了手术中体位护理的难度和风险。通过术前充分的护理评估,充分了解病人各部位病变程度,可为病人术中采取安全、有效、舒适的体位及相关体位的舒适护理措施、术后评价提供依据。通过术前体位摆放训练,让病人试卧体位架,可以让病人充分感受体位的舒适程度,表达其需求,有利于护士根据病人情况预备足量的、合适的体位辅具,提高手术体位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和护理工作效率,实现体位摆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达到个性化的手术体位护理。因此,对于实施后路脊柱矫形手术病人,很有必要在术前访视中增加体位摆放训练。
3.2 体位摆放训练的应用效果
术前访视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前提[5]。实验组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手术体位摆置均一次完成,并能满足手术需求,无因体位问题延误手术开台时间或影响手术进程,未发生一例并发症。其中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重度僵硬病人由于在术前访视时充分评估其颈椎活动度,精确掌握了头托高度与躯干的比例,在术中体位放置和截骨矫形后复位时特别注重了对头托高度的调节,避免了头颈过伸或头部悬空而造成的术中颈椎骨折等医源性损伤,也无发生颜面部软组织损伤。
3.3 体位摆放训练的注意事项
①俯卧位易受压的部位有眼睛、髂骨、框上神经、尺神经、女性乳房及男性生殖器,应保护这些部位,避免受压或与床面呈点状接触,可通过调节床面角度或使用中空垫解除压力集中分布。②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病人头与头托或体位架位置常异于一般病人,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俯卧后头面部在体位架的位置,认真做好评估、准备,以保证头部安置妥当安全。对于有颈椎病变的病人同样需要重点评估头与头托的吻合情况,以免损伤颈髓。③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肩、髋、膝等全身大、小关节的功能及活动度,腿下加软枕缓解膝部受力,肢体呈自然屈曲状,并保持肢体远端关节低于近端关节,防止神经(主要是尺神经)及软组织损伤。④对于合并胸廓和肋骨畸形,特别年龄偏小或躯干较短的病人,胸壁的垫衬物容易妨碍前方胸廓的活动度,可能会对肺顺应性产生间接影响[6]。这类病人在训练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保持沟通,一旦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马上停止训练,恢复体位。
参考文献
[1]吕琦,陈学明,周忠,等.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1):907-911.
[2]刘宇雁,吕莉.腰椎弓形架三柱截骨矫形术后失明一例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A):56-57.
[3]张圣洁,王惠珍,徐梅,等.脊柱侧弯手术俯卧位病人安全隐患分析及防护[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2):4-5.
[4]杨松萍.护理干预对小儿腰穿术后舒适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46-947.
[5]江澜.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4):76-77,
浅谈手术体位护理及安全 篇4
在外科治疗过程中, 手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手术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切口部位, 患者就要采取不同的体位来暴露术野。因手术过程中是不能翻身更换体位来预防压伤的, 也由于特殊的手术部位要采取被迫的体位, 需要巡回护士利用软垫、固定带和手术床的附件尽量来保证患者体位的舒适与安全, 不过度牵扯、压迫肌肉、神经以防造成术后损伤、疼痛或神经麻痹, 对呼吸及循环影响最小, 手术术野暴露良好,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对患者的创伤。肢体不可悬空放置, 必须托垫稳妥, 要求巡回护士准确合理摆放体位注意术中安全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要注意术中几种体位的注意点, 以保护理安全。
1仰卧位
最为常见, 多用于腹部, 身体各部腹侧面、头面部, 眼科手术或头颈后仰的前颈部手术。此体位, 手术台平置, 患者仰卧, 双臂平行手身体或外展床边。仰卧位, 患者的受力点为头枕部、肩胛部、骶尾部、足跟及肘部。对于手术时间长, 身体较瘦的患者应垫以硅胶软垫, 双臂外展的患者注意有无上肢僵直, 使用固定带固定四肢时要随弯就弯, 不要硬性固定, 造成肢体损伤, 腘窝处用长圆枕托垫以免长时间强直。头颈后仰, 把患者的双肩垫高, 后背稍稍托起, 头部后仰, 不可悬空。
2截石位
这种体位用于肛门、尿道、会阴部手术, 患者仰卧, 臀部移至手术台分折处, 用腿架将双腿悬吊, 双膝关节, 自然弯曲。此体位受力点为骶骨尾部、肩胛部、头枕部及腘窝处, 需垫一软垫保护, 要注意双腿腘部舒适, 腿架放置合理, 不可压迫腘部神经。腿板放下, 手术床头侧放低, 可用于妇科LC手术, 因腹腔内脏上移, 盆腔空间变大, 脏器显露良好, 便于操作, 因患者头低, 需在患者的双肩部放一肩托, 防止患者向头侧下滑坠床。
3侧卧位
用于肾脏、侧路开胸、髋骨关节手术。患者侧卧, 腋下垫一软垫, 双手放在翻身手架上, 肾切除手术患者下侧腿屈曲, 上侧腿伸直。侧路进胸手术患者, 下侧腿伸直, 上侧腿屈曲。我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 侧卧位时, 都摆放下侧腿屈曲, 患者在手术床上的受力面积增大, 稳定性好, 易于患者固定, 对术野暴露影响很小, 大家在实践中体会一下。要保护的受力点为耳部、肩峰、肘部、髋部、内外踝、内外髁, 垫一软垫不收受压。
4俯卧位
用于脊柱、切口在后背、骶尾骨部的手术, 患者俯卧在俯卧架子上, 双腿屈曲在腿部支架上, 根据患者身高, 调整支架的长度, 前方支架要放在患者的双肩前侧胸部, 不要压迫女性乳房, 后方支架放在患者的双侧腹股沟及小腹部, 不要压迫男性的生殖器, 双腿弯屈, 放在腿架上, 膝部悬空, 足趾悬空, 支撑点在双小腿及大腿上, 扩大受力点, 避免压伤。
5讨论
侧卧位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 篇5
1 护 理
(1) 手术侧在上方, 患者背部稍靠近手术台边缘, 以利手术操作。 (2) 头部与躯干保持正常关系, 不扭转、前屈或后伸,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双上肢可取屈曲伸向头侧位, 或取伸直位置于双层上肢固定架上。监测仪的血压袖带固定在上位上肢, 上肢的液路选择在下位上肢。 (4) 下位胸侧壁的下方, 在靠近腋窝端垫以软垫, 可避免臂丛神经和血管受肩头的压迫, 同时有利于手术野的暴露。 (5) 上位下肢取髋膝屈曲90°位, 有利于固定侧卧位姿势和放松腹壁。下肢液路建立在受压较轻的上位上肢。 (6) 下位下肢保持伸直位, 两膝之间垫以软枕, 防止受压。 (7) 骨盆为固定侧卧位姿势的重点部位, 可在其前、后放置大砂袋, 再用宽布置带约束固定。在胸腹壁的前后严禁挤塞砂袋, 否则将会严重干扰呼吸运动。 (8) 如不妨碍手术野无菌, 可用宽胶布粘贴于上位肩胛冈部位作牵拉固定, 以防患者上半身倾斜。 (9) 肾垫升起位时, 手术侧在上方, 将患者腰肋部 (末肋与髂棘之间) 对准肾垫, 肾垫的位置应恰好在末肋的下方, 以防影响下胸廓的呼吸运动, 同时也应尽可能缩短肾垫升起的时间。 (10) 手术过程中, 随时检查体位有无改变、支持物有无滑动, 以便随时调整。
2 体 会
直肠癌手术体位护理的研究进展 篇6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体位,护理进展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直肠癌根治术有多种手术方式, 无论采取哪种手术方式, 术中的体位都需采取截石位[1]。直肠癌手术体位摆放要求高、难度大, 而且截石位是一种易导致并发症的体位, 如腓总神经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腿筋膜腔高压综合征等[2]。此体位临床上引发的并发症杂志上屡有报道[3,4,5,6], 对此而进行的改良截石位护理方法也应运而生, 个性化合理摆放的手术体位护理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既充分暴露手术野、保证生理功能体位, 又满足了越来越高的对医疗服务体位安置的细节要求。现将直肠癌手术体位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直肠癌手术体位的特点
腓总神经沿股二头肌内侧缘向下斜行, 绕过腓骨小头后出腘窝, 在腘窝部位腓总神经位置最浅, 此处没有皮下组织, 截石位支腿架很容易压迫此部位;麻醉后肌肉松弛, 自身失去调节位置的能力, 加上手术中可能压迫病人膝关节, 临床上极易损伤腓总神经[7]。摆置截石位时大腿和小腿外展、外旋, 膝关节外伸, 髋关节屈曲, 腿部搁置在腿架的着力点少, 小腿下垂再加上手术时间长等因素, 都可造成坐骨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严重时可导致动脉栓塞而引起小腿坏死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正确的手术体位不仅可有效地显露手术野、预防术中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也能使病人在术中尽可能舒适安全。所以安置直肠癌截石位非常重要。
2 直肠癌截石位摆放方法的现状
2.1 摆放时机的选择为了增强病人的安全性、舒适感, 同时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省时、省力, 采用全身麻醉前摆放体位。勾健等[8]对25例病人在麻醉前先安放好截石位架, 让其主动配合摆好体位, 病人舒适、安全, 所用时间短, 操作者自我感觉较轻松。冯彩云等[9]对30例病人采用此摆放时机, 节约了手术医师等待消毒时间, 从而缩短了整个手术过程、节约了人力。张秀华等[10]选择10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 让病人主动感受体位的舒适度, 待一切摆放就绪, 病人在舒适状态下接受手术, 促进了沟通, 体现了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李慧霞[11]在采用麻醉前摆放截石位的基础上, 再加术前3d对病人进行体位摆放训练, 让病人了解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 减轻病人对体位摆放的恐惧, 同时提高病人机体对手术体位的耐受力, 减少体位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12]。所以, 全身麻醉前摆放体位, 病人清醒能主动配合, 节约了劳动力, 使手术时间缩短, 并减少了并发症, 使病人在最佳的心态下配合手术。
2.2 搁置腿部位置和角度的改良池金凤等[13]对传统截石位进行改良成小腿抬高的体位, 大大降低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而苏玉屏等[14]又将上述体位加以修正改良, 将受力点下移至小腿 (腓肠肌) 中上段, 小腿套上棉腿套, 并使踝部高于膝关节。小腿抬高使下肢纵轴线呈斜坡形, 减轻了向下的压迫, 有效预防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保证病人手术期安全。临床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反复试验, 做了大量的研究, 通过调整、测量腿部各个关节的角度, 使病人舒适,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陈妙钿等[15]在原有改良截石位的基础上再改良, 减少各关节的屈曲与外展, 髋关节与躯干的角度在135°~150°, 使摆放后接近于平卧分腿位, 既能满足医生操作的要求, 也能更好地减少手术体位在术中对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古燕芳等[16]又在上述角度的基础上再度增加, 使病人大腿与身躯的角度扩大到150°以上, 这样膝关节以上和腹部近于水平位。, 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 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更为精确的是秦晓云等[17]用角尺测量病人的两大腿间、小腿与大腿间、搁脚板与搁脚架之间角度和股骨长度, 根据测量结果指导截石位肢体位置的摆放。通过骨性指标的测量, 使截石位的摆放具有科学依据, 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病人和手术医生的满意。
2.3 “人”字型体位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已经成为直肠癌病人和手术医生的优先选择。随之而来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体位的各种摆放方法应运而生。护理人员在实践操作中经过自身的反复体验结合病人的感受, 将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体位反复改良, 有学者在原有截石位的基础上, 放低术者站位侧的支腿架的高度, 方便了医生的操作, 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孙萍等[18]则采用一侧下肢抬高, 一侧下肢平放的单侧下肢截石位, 医生操作空间增大, 手术操作更为便利, 还可减少病人骶尾部承受的压力"。 人" 字型体位率先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提出并应用, 李艳英等[19,20,21]将病人下移至手术床坐板与腿板连接处, 均采用可分腿板式手术床, 髋关节外展, 两腿板分开, 角度为90°~100°。而黎金环等[22]将“人”字型体位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 摆放方法同上。任翠蓉等[23]将其上述体位的夹角缩小为50°~60°, 病人更加舒适安全。平卧" 人" 字型体位, 用物少, 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暴露充分, 利于手术操作, “人”字型体位腹壁与腿的角度增大, 增加了腹部与腿的平坦, 便于医生和器械护士的操作。“人”字型体位并发症少, 双腿自然顺延, 不压迫神经和血管, 血液回流顺畅, 故不会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并有效避免了由于体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人字型体位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理想体位, 改善病人舒适方面, 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使直肠癌手术体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4 体位转换护理方法在改变体位时轮流缓慢抬、放双下肢, 并做屈膝、轻拍小腿等运动, 可有效减少术中体位改变对病人血压波动过大的影响[24]。 马静等[25]对直肠癌术后老年病人两腿分别缓慢放下的方法, 有效降低了病人的体位性低血压, 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手术结束时将下肢同时放平, 大量血液瞬间移向下肢, 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血压下降, 心率反射性增快[26]。
3 辅助器具的应用
3.1 腹腔镜专用手术床使用陈湘等[27]采用腹腔镜专用手术床和配套设施用于49例直肠癌截石位病人, 结果研究组病人摆放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操作简单, 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专用手术床前底部的分腿板完全分开, 分别向外旋转180°后外翻, 在分腿板完成旋转外翻后, 在其上放上专用脚垫托。有效提高了手术体位摆放的准确性。傅建南等[28]对托腿架进行改良, 崔桂萍等[29]使用自制截石位手术支架, 这些都减少了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病人安全。
3.2 体位垫的使用常见的手术体位垫有软垫或海绵垫、沙垫、啫喱垫、气垫等, 根据不同的病人年龄选择不同的体位垫。叶苑琼等[30]使用固定臀部和脚部的约束套, 使病人感觉舒适的同时, 也起到了安全、固定的作用。侯海燕等[31]自制棉套并同时应用绿洲立体轮廓垫保护病人着力点部位, 能全方位的保护双下肢, 并有效为手术病人保暖肢体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展望
目前, 国外手术体位安置和护理也在不断地研究及改良。国内临床应用的改良截石位各式各样, 如改良截石位再改良位、单腿截石位、人字位等, 这些都是由传统的截石位演变而来, 是医护人员通过人体力学知识、解剖学知识及现代护理器具等综合应用的结晶, 目的是将截石位反复改良, 使之摆放成接近平卧体位的人字位, 既可满足临床医生在术中的操作要求, 也能更好地减少术中体位对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随着科技的发展, 3D腔镜系统、多功能手术床的应用, 灵活体位的实施, 人字位的摆放将是未来腔镜直肠癌手术体位摆放发展的趋势。机器人辅助腔镜直肠癌手术在微创外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高科技的体位垫及材料的出现, 再加上对人性化服务的重视, 直肠癌手术体位会更加舒适。
脊柱手术体位护理 篇7
1 方法
患者麻醉稳妥后俯卧手术台, 胸腹部位的要求同以往实施手术时候的俯卧位姿势, 置胸、腹部于中部掏空的俯卧位垫上, 便于呼吸、循环通畅, 防止出现骨突部位的压疮, 既而使手术床形成头底脚高与水平面呈15°位置, 然后将手术床下肢的档板摇下约30°, 使患者的躯干与下肢呈45°, 使人体形呈“∧”形状的俯卧位状态, 类似于折刀样卧位, 被称为半折刀卧位。双侧小腿前近踝关节局部垫软枕, 使膝关节稍屈曲致踝关节呈功能位状态, 双手自然置于头侧或置于身旁。手术操作依然遵循后正中切口, 小开窗, 逐层显露椎板及椎间隙、进而神经根、椎间盘等病变组织。摘除病变组织并清理局部的瘢痕粘连, 止血防粘连等。
2 讨论
2.1 作用机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因是椎间盘的纤维环韧性及弹性降低, 遭遇腰部急性外伤、持续劳损及其他力学结构改变的情况时, 椎间盘的内压增加, 致包膜破损, 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或两侧突出, 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 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2.2 术式选择
腰椎后部软组织结构对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应在有效减压的基础上, 尽量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结构的破坏, 遵循有限减压手术原则。由于患者早期一般已经接受过一定时间保守治疗手段, 病程相对较长, 导致髓核破损局部的瘢痕粘连, 后纵韧带钙化, 椎板及黄韧带易肥厚, 常伴随着小关节骨质增生内聚, 引起神经根管狭窄。我院采取小切口, 微创手术开窗, 摘除髓核, 松解局部的瘢痕粘连, 并根据情况进一步作患侧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 均采用半折刀卧位, 使手术时间从原来的2h左右缩短到30~40min, 手术切口也由7cm左右缩短到4~5cm。
3 优点
我院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体位, 在常规术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能充分暴露术野并拉紧皮肤, 使椎间隙被拉开, 手术从张开的椎间隙稍作扩大进入椎管, 避免或减少常规术式中必须咬开足够范围椎板进入椎管、椎间隙, 较少了手术创伤, 同时由于下肢低于心脏水平线, 减少下肢的回心血量, 对于术中减少出血, 保持手术野清晰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方便了术者的操作, 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术后创伤应激反应的负担。
4 护理
4.1 术前健康宣教, 加强术前访视
访视时首先表明护士的身份, 访视的目的, 使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能够大致了解, 对于疾病救治过程中需要配合实施手术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针对手术室环境, 术前注意项, 术中能够出现的情况等进行健康宣教, 特别是手术体位, 让患者在病床上训练半折刀卧位, 使患者了解并配合, 并对该种手术体位产生必要的耐受性。给予安慰解释, 消除其惧怕产生痛苦和担心手术造成创伤的心理压力, 进而缓解对手术的紧张情绪, 消除恐惧心理, 做到全手术过程的护理陪伴。
4.2 术中注意事项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体位的失衡程度并及时配合调整。由于患者采用半折刀卧位, 需要把握好护理的两个要点:俯卧位和半折刀卧位。俯卧位主要是影响呼吸功能, 而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主要来自重力和机械干涉两方面因素, 因此, 在安置俯卧位时, 应取髂前上棘, 耻骨结节部和锁骨区为身体负重点, 实践中通常在躯干部使用倒立的“U”形海绵垫, 使胸、腹悬空, 避免影响呼吸, 同时在半折刀卧位中应注意膝关节等骨突部位的护理, 避免受压。
参考文献
[1]邱贵兴, 戴戎, 主编.骨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脊柱手术院前护理157例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脊柱患者, 其中男101例, 女56例;年龄30~78岁, 平均61.5岁;其中颈椎病59例, 胸椎疾病13例, 腰椎疾病85例:均为骨病, 无骨伤。从就诊到住院的时间为4d~2年。
1.2 方法
从患者来就诊后有住院意向开始对其疾病提出院前评估, 采用针对不同个体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解决存在于患者心里对医疗方面各种不同程度的担心及指导术后康复,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进而使各种治疗行为按时或是提前完成, 缩短了住院的时间,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 结果
本组157例患者均采用术前护理的方法, 缩短住院时间2~3d, 平均降低花费5%~10%, 得到患者及医疗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3 护理
3.1 院前护理的提出及院前评估
院前护理的提出院前护理是指针对自患者到医院看病具有手术指征到办理手续住院这一段时间所采取的护理方法。
3.2 院前护理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出易于患者理解的入院前评估, 确保患者无论从身体上或精神上都做好了手术的准备。 (2) 向患者解释, 并评估患者对诊断, 治疗计划以及恢复期的理解。 (3) 通过对患者的宣教来减少其焦虑, 使住院和术后恢复更容易些。 (4) 使患者易于接受医生和术前准备。 (5) 协调脊柱手术的许多技术问题, 包括C型臂X线机, 手术及内固定器械和骨移植、输血及辅助人员等。
(6) 制定出院流程以求从医院到患者回家的平稳过渡, 并使患者和护理人员充满信心。
3.3 护理安排
3.3.1 人员安排
我科安排副护士长主管, 并有一名主管护士、两名护师、一名主治医师具体进行操作, 解答医疗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计划。
3.3.2 宣讲的形式
口头:医护人员作系统的介绍后, 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 让患者有一个对于疾病的正确看法, 使患者对所患疾病能够正确的面对, 去除对医院、医疗行为及所患疾病的疑虑。
书面:针对不同的疾病, 印刷不同的健康教育手册。用通俗易懂且很专业的语言介绍每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所采用的不同的治疗方法, 客观且实事求是的介绍, 使患者懂得疾病是客观存在的, 而要有一个好的治疗效果是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
放映录像:放映手术录像, 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具体操作。目的是让患者了解其所患疾病的病程, 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同时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护理的内容
4.1 解决心理问题
减少焦虑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住院时间的长短是减少焦虑的重要因素[1]评价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是十分重要的。书面和口头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并增强患者的接受能力证明较任何单一的方法更有效[2]。
4.2 适当降低患者的期望值, 能够降低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理解手术的必要性与手术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4.3 对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身体状态以适应手术的要求,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在入院前到内科规范治疗, 使血压、血糖稳定在手术可接受的范围。免得住院后将宝贵的时间放在内科疾病的调整上,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3]。
4.4 手术当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告知及预防
行下腰椎内固定的患者应教会患者从坐位到立位的正确方法不合适的方法可使内固定与骨界面松动, 应坐有腰部支撑并有座椅扶手的椅子, 患者站立时先将臀部移至椅面的前沿, 双臂用力推椅子扶手同时双下肢肌肉用力而不是向前弯曲脊柱。椅子的准备及正确的方法都要在入院前妥善安排。
4.5 如何制定康复计划
在入院前即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了解患者术前身体状况, 及术后期望达到的目标。和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个体不同情况制定一个术前锻炼和术后康复大纲, 入院前大体评估患者的脊柱肌肉力量和耐力, 大多数中老年人都有肌力和耐力的问题。对肌力和耐力较弱的患者, 在入院前进行适当的锻炼。通过如此的沟通、评估与护理指导, 患者在入院前会对自己病情和愈后有了新的了解, 患者知道病情的康复要有一个过程, 不仅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有关, 更和患者自已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努力康复锻炼有关。要让患者知道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的过程, 要积极面对。
4.6 完全自理的成年患者应知道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需要依靠别人的照顾, 患者在入院前就应该知道术后4~6周将会是低能量的变化, 要让患者知道术后各种日常活动的限制并提前适应。对于独自生活的患者, 应提前安排人员在患者需要护理期间提供专人护理, 以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以上嘱患者入院前妥善安排, 以免影响患者出院后病情康复。
5 讨论
5.1 强调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也包括院前护理及出院后的护理, 围手术期是指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这一段时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 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建立, 优质护理的实施, 手术前的准备及术后的康复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内和住院期间, 扩大护理可操作的范围, 开展院前护理变得更加重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疾病治疗不再是单单挽救生命, 更多的是解决身体的各种不适, 同时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工作压力使住院成为一种限制, 使他们感觉到更多的不自由, 减少住院的时间的要求显得更为的强烈。而院前护理无疑是可以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5.2 强化院前护理, 使更多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方法提前完成, 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和适应这一变化。从而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能尽快的改变机体的适应状态,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并减少了院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机会, 节省患者的费用, 加快病床的周转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4]。
5.3 我们的方法值得推广
我们的方法没有太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2~3d, 减少患者化费5%~10%, 无论从各方面看都应得到认可, 并希望在临床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Lepcz, ck M, Raleigh E, Rowley C.Timing of preperative patientteaching[J].J Adv Nurs, 1990, 15 (3) :300.
[2]Green L.Educ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theapeutic and preventive regimes:the recent evidence[J].In HaynesB, Tayler D, and Sackett D (eds) .Compiiance in health care.Baltimore and Lond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9:157.
[3]胡有谷, 党耕盯, 唐天泗.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8.
【脊柱手术体位护理】推荐阅读:
脊柱固定手术08-20
脊柱内固定手术09-29
脊柱外科手术10-29
脊柱手术微创治疗进展05-21
脊柱结核护理07-04
脊柱外科护理10-12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07-08
脊柱外科的护理问题论文06-20
脊柱外科护理风险管理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