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固定手术

2024-09-29

脊柱内固定手术(精选10篇)

脊柱内固定手术 篇1

脊柱骨折是现代骨科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多发性疾病, 其主要是由于暴力所导致, 病情严重。对于脊柱骨折患者而言, 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不仅有助于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脊柱骨折类型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 以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为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观察后路手术内固定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该院以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门诊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做出该组研究, 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与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经验做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 将其作为该组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在该组患者中, 男47例, 女21例;患者的年龄为22~5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9.5岁。患者的致伤原因如下:汽车相撞致伤患者21例, 摩托车致伤患者13例, 高处坠落伤患者15例, 重物砸伤患者19例。患者受伤至入院治疗的时间为1 d~1周不等, 平均2.8 d。该组患者的损伤部位和类型如下:第7颈椎爆裂性骨折、第7颈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第1胸椎体压缩性骨折等。本组患者在入院之后1~3 d进行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 而观察组患者则运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 其具体的临床治疗过程如下:给予患者全身麻醉, 并使其保持腹部悬空的俯卧位。手术前对患者进行X线拍摄, 以便更好的了解患者脊柱侧位的具体情况。将0.5 m L的美兰溶液注射在患者的伤椎棘突上面, 不需将针头拔出, 在拍片之后再行拔出即可。根据针头所在的具体位置详细的确定患者伤椎, 以尽可能的不扩大患者的手术切口, 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取患者的后方正中切口, 并以其伤椎为中心, 使上、下椎体的棘突、椎板和横突等充分显露。接下来为患者进行椎弓根定位, 与此同时, 还应该注意进钉的具体方向和角度, 并适当的撑开椎体。需要进行椎管探查减压的患者, 在进行后路半椎板切除术后, 则可以进行椎管探查, 在有效的清除水肿之后, 可进行横向连杆的安装, 最后进行后外侧的植骨融合, 并逐层关闭切口即可。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数据处理软件对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和分析, 计数资料对比运用了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论在临床治疗有效性, 还是在临床治疗安全性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的34例患者中, 手术治疗显效的为21例, 手术治疗有效的为12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 与对照组患者的19例, 19例和14.71%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数据见表1。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现代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极为严重的骨折之一, 其临床治疗最为有效的方式为手术治疗。后路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折十分安全与有效的手术范式, 其主要适用于新鲜、不稳定的腰椎骨折患者, 或者是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2]。椎弓根螺钉经过患者的椎弓根进入到其椎体内, 不仅贯通了患者脊柱的三柱, 且能够较为有效的控制脊柱三柱的复合结构, 从而为其提供坚强的内固定, 使其获得多平面的稳定[3]。此外, 此种方式还有助于患者后凸畸形的矫正, 恢复其椎体高度, 并为患者的椎管重建提供空间。

在为患者进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术的时候, 需要注意如下的注意事项:其一, 为患者放置上钩的最佳位置是其胸椎的下关节突, 而为患者放置下钩的最佳位置则是其腰椎的椎板上缘处;其二, Harfington棒应该进行适当的弯曲, 并以患者脊椎的生理弧度为主要依据, 以有效的避免脱钩;其三, 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 不应该在过度撑开的情况下进行骨折复位, 以免使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其四, 在为患者进行内固定时, 最好不要单棍放入, 以免导致患者脊柱不稳, 进而加重其临床症状[4]。此外, 最好在为患者进行后路手术内固定的同时为其进行植骨融合, 可以更好的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运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式来治疗脊柱骨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应并发症, 例如脱钩、断棒以及骨质疏松等。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下:其一,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 可以适当的多给予其经椎板下的钢丝固定, 此外, 也可以给予患者经棘突根部贯穿钢丝的固定方式, 以有效的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出现;其二, 改良的Harrington棒以及椎弓根螺钉相结合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二者的结合使用不仅在稳定性上优于单独使用, 且其在抗横向载荷以及抗旋转等方面均较为有效, 两种固定器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脱钩和断棒等并发症的发生[5]。

综上所述, 后路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折极为有效的方式, 其具有解剖简单、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临床特点。通过椎弓根螺钉来对脊柱骨折进行治疗, 不仅固定的节段较少, 其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脊柱功能, 对于患者而言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在为患者的手术中, 掌握好临床适应症及手术技巧, 给予患者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 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广团.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20) :23-24.

[2]范伟力, 柳峰, 刘明永, 等.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疗效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 19 (5) :371-373.

[3]向春山.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76例报告[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 (14) :83.

[4]邹德威.脊柱骨折后路短节段AF内固定技术[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1, 11 (2) :118-120.

[5]田禾, 宋玉成, 陈江涛, 等.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 (20) :1562-1567.

脊柱手术体位固定探讨 篇2

【关键词】 脊柱手;体位固定;俯卧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87-01

我院骨科做脊柱手术多采用俯卧位,神经外科部分椎管手术也采用俯卧位,科学地固定体位是完成手术和避免因俯卧位出现继发损害的重要保证。我院手术室在2009——2011年间配合骨科、神经外科以俯卧手术体位完成76例手术取得很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病人中,性别构成比(男/女)为42/34,年龄年龄(67.38±24.63)岁,急诊14例,择期手术62例。

入选病例:单纯椎间盘突出开窗髓骸取出术24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行椎板减压、髓骸取出内固定术21例,脊柱外伤合并截瘫行椎管探查脊柱内固定术9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6例,椎管内硬膜下髓外神经鞘瘤行椎板切除肿瘤取出术8例,腰椎蛛网膜囊肿合并尿瀦留、根性神经痛行椎管探查囊肿切除术5例,成人先天性胸椎脊柱裂合并脊髓牵拉致不全截瘫和根性神经痛行脊髓松解术1例。

1.2 方法

1.2.1 手术前准备 ①用物准备:备齐各类形手术体位垫、肢垫、软枕、头部固定支架、固定带、手术床左右支撑架等。②建立牢固的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医师气管插管全麻。

1.2.2 体位固定 ①软垫放置:全麻后巡回护士按照俯卧位要求,根据脊柱的不同椎体和手术切口部位的需要,将准备好的软垫根据胸廓宽度放置,其宽度要超过双肩,长度上端至双肩,下端超过耻骨联合,体位垫与身体接触部位为双侧肋骨、髂前上棘。②体位转换:麻醉医师负责观察患者气管插管位置,通气情况,托住头颈部严防插管脱出。有3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手术台两侧,托扶患者背部、腰部及下肢体以同一纵轴翻转体位,避免牵拉损伤。③根据手术部位分别体位固定:颈部手术要颈背伸屈,利于术野充分显露,两臂伸展放于身体两侧手术台上加以固定;胸腰椎手术双臂放于搁手架上加以固定。脊柱所有部位的手术,臀部、下肢固定是一样的,臀部、大腿下部约束带固定松紧适宜,两膝关节处垫硅胶垫,小腿处垫软枕,膝盖、脚趾悬空,避免受压。

2 结 果

76例脊柱手术,手术野都得到充分显露,呼吸、循环功能保持良好,均顺利完成手术,仅一例成人先天性胸椎脊柱裂合并脊髓牵拉致不全截瘫和根性神经痛行脊髓松解术,手术时间长达8小时,术后发现上唇受压成褥疮,经处理后很快痊愈。

3 讨 论

各种手术都有一定的体位,由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三部分组成,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脊椎手术有侧卧位、俯卧位,上颈部手术也可坐位,坐位需要特制的手术椅,而且仅限于上颈部的手术,侧卧位患者体位相对比较舒适,固定比较容易,但术野显露相对不如俯卧位。而在俯卧位时,腰椎及骶椎后侧棘突形成纵嵴,居背正中,其两旁脊柱沟内为骶棘肌,而无重要血管、神经,因此后侧途径是最常采用和安全的入路。但是俯卧位患者的体位摆放固定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做得不好,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还会给患者造成新的创伤。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为了病人坚持脊椎手术俯卧位,合理应用体位垫摆好体位,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体位并发症。

在全麻前要建立两条,甚至三条安全可靠输液输血静脉通道,最好静脉置管不至于翻身时静脉管脱落,同时俯卧位后手术中出现大出血休克要想再建立新的静脉通道就非常困难,相反有了三条静脉置管一旦出现休克,输液通道就能在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液体,保证手术的安全[1]

患者全麻后,知觉丧失、肌肉松弛、关节处于松弛状态,身体基本上失去了调节能力。在转为俯卧位时身体各个部位都要有专人负责,统一协调,步调一致,使患者头颈与脊柱同时转动。在搬动脊柱损伤截瘫患者时,更应全身保持在同一纵轴转动。麻醉医师保持气管插管通畅,严防气管导管脱落。

体位改变后,身体的负重点将发生改变,特别是软组织的承受能力和拉力的部位也改变,会导致循环、呼吸、神经、关节、肌肉、皮肤等各个的部位的损害。要充分利用支架、软垫科学的放置,巧妙的固定减少损伤。特别要提出的是眼部的保护,它是俯卧位重点关注部位,要避免压迫眶上神经和动脉导致的眼部损伤,如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2]。要垫好双肩、双肋、髂前上棘、耻骨联合,减轻胸、腹部受压,保持胸部、腹部空间,维持正常呼吸频率、通气功能和静脉回流。只有全面保护,才能做到俯卧位时不造成新的创伤,才能在俯卧位下顺利完成脊柱各种难度的手术。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2.

脊柱内固定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7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脊柱骨折患者, 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 治疗组26例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实施治疗。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6例, 年龄为24~65岁, 平均年龄为 (41.5±2.7) 岁, 骨折原因为:车祸伤为3例, 重物砸伤为19例, 高处坠落伤为8例。神经损伤程度分级为:1例A级, 3例B级, 15例C级, 6例D级, 5例E级。治疗组26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5例, 年龄为26~68岁, 平均年龄为 (42.5±3.1) 岁, 骨折原因为:车祸伤为8例, 重物砸伤为7例, 高处坠落伤为11例。神经损伤程度分级为:2例A级, 3例B级, 8例C级, 9例D级, 4例E级。两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 被确诊为脊柱骨折患者, 其中发生骨折部位多为:胸腰椎合并为10例, 腰椎为32例, 胸椎为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本组患者采取全麻实施治疗, 取俯卧体位, 腹部悬空。术前对脊柱侧位拍摄X线片定位, 给予患者体位复位。沿伤椎中心做后正中切口, 同时于棘突两侧对椎旁肌实施分离, 将伤椎以及伤椎上下相邻的椎体显露处, 采用Weinstin定位法, 对椎弓根螺钉钉入点,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 于伤椎相邻上下椎体两侧做出钉孔, 要求其横切面角5°~15°以及矢状角0°。胸椎治疗采用Cinotti法, 在关节突关节以及横突上缘中、外1/3交界点处放置椎弓根钉。腰椎治疗采用Magerl进钉方法, 于横突中部水平线和上关节突外缘垂线的交界点处将螺钉钉入。治疗组患者椎弓根椎体内进行植骨, 于伤椎两侧向椎体内钻孔, 将骨道进行扩展, 将符合一定规格的骨粒植入椎体空腔内。对照组患者在椎管降压后, 将小关节突周围关节囊彻底去除, 采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实施植骨, 并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冲洗, 将切口关闭。术后2~3d内将负压引流管拔出, 术后给予患者营养神经、抗感染等药物治疗。术后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卧床休息3个月, 根据骨折恢复状况实施腰背肌功能训练, 定期进行复查, 然后通过X线对其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于手术前后以及随诊时对患者行X线检查, 记录并测量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根据相关VAS评分标准, 对患者的腰背疼痛程度, 其中无痛为0分;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疼痛明显, 会对正常的生活休息造成一定影响, 尚忍受;7~10分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24个月的随访, 治疗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增加至 (93.8±1.9) %、 (95.7±2.1) %, Cobb角为 (6.5±2.5) °, 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复查时, 治疗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显著,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obb角对比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随之引发的交通事故或建筑施工事故等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脊柱损伤病症发生[2]。在脊柱病症中, 腰椎与胸椎较为常见的脊柱骨折部位, 会导致患者脊柱丧失承载能力[3],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丧失、运动障碍, 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瘫痪症状[4]。采用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 可对伤椎病症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实现脊柱复位以及减压等目标, 有利于患者正常的身体功能恢复[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24个月的随访, 治疗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增加至 (93.8±1.9) %、 (95.7±2.1) %, Cobb角为 (6.5±2.5) °, 对比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复查时, 治疗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显著,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obb角对比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实施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 有利于实现伤椎高度的恢复, 同时避免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发生,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7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脊柱骨折患者, 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 治疗组26例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实施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 以及VAS以及Cobb角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6~24个月的随访, 治疗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增加与对照组对比, 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复查时, 治疗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显著,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obb角对比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实施后路手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 有利于实现伤椎高度的恢复, 同时避免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发生,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骨折,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王广辉, 游嶔, 郭坤营.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18) :106-107.

[2]谢宗乾.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32) :95-96.

[3]王大民, 肖克明, 邵楠.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 (6) :1168-1170.

[4]张旭光, 冯云, 侍明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 2012, 43 (32) :823-825.

脊柱内固定手术 篇4

关键词 内固定 不稳定型骨折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7岁。骨折部位T41例,T121例,L16例,L22例,L3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爆裂型骨折5例,单纯压缩骨折9例,骨折脱位2例。神经系统损伤功能评定采用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3例,C级2例,D级1例,E级6例。术前经CT或MRI检查证实有骨性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者15例。

材料:本组有2例采用steffee钢板螺钉系统,12例采用Dick钉内固定装置,2例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

治疗方法:术前在病椎棘突皮肤表面粘贴金属物后摄片并用美蓝划线定位,采用全麻插管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以病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逐层进入,骨膜下剥离,显露椎板上下关节突及横突,选好椎弓根进入点,手钻通过椎弓根到达椎板,保证其过程中无落空感,深度3~4cm左右,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的螺丝钉拧入,注意螺丝钉的方向,再进行后路椎板切除。对于椎体骨折摄片突出椎管者,可采用脊柱花刀伸入脊髓前方,将骨片向前方挤压,复位。在台下人员上下牵引配合下,将螺钉尾端互相靠近,使前面的椎体张开,然后上内固定器,检查固定是否牢固。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植骨。

结果

手术未发生神经、大血管损伤、无硬脊膜及胸膜损伤病例。16例中已取出内固定物10例,术后随访3月~3年,压缩椎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增高。FrankelA级的4例,术后感觉平面下降或下肢感觉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改善,B~D级者均有1~2级的进步。两侧截瘫病人现能坐轮椅打理生活。所有病人固定正常,未见螺钉松脱、断钉、断棒现象,随访病人对手术效果均持满意态度。

讨论

本手术的技术关键在于进针点的正确与否和螺钉钻入方向与深度的把握。当然,术前对内固定装置的熟悉和掌握也是不可忽视的,后路椎板切除加脊柱花刀椎置前方骨片挤压复位,可使来自脊髓前后方的压迫得到理想的减压,术后部分患者经CT或MRI检验证实,减压效果彻底、可靠当然对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型胸椎骨折,可考虑不必行椎管减压。

脊柱内固定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00例,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35~68 (42.38±2.25) 岁。观察组中男30例, 女20例;年龄33~69 (42.95±2.16) 岁。患者均在住院后的4~7d进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外侧骨融合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使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式治疗。

1.2.1外侧骨融合术治疗方式

手术之前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控制, 清除患者骨折部位的关节囊, 使用同种异体骨进行植骨治疗。植骨相关操作完成之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理, 放置引流管之后缝合伤口即可。手术接护手的72h拔出引流管, 进行常规的营养和抗感染治疗即可。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静养, 并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进行肌肉功能训练。

1.2.2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

全身麻醉患者, 手术之前使用X光线进行检查、体位复位。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俯卧位方式进行手术。手术的切口在伤椎的中心部位, 在棘突的两边对伤椎的椎旁肌进行分离, 使用Weinstin定位法将椎弓根螺钉钉入, 在伤椎相邻的两个椎体上进行钉孔, 按照手术的方式进行手术、拓宽骨道之后进行植骨治疗。植骨治疗的方式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手术之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和Cobb角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过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 反而朝着更加严重的趋势发展, 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痊愈21例, 好转20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患者痊愈25例, 好转24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性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手术之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和Cobb角等详细情况。见表1、2。

3 讨论

在临床中, 脊柱骨折情况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外界因素引起的, 病情情况复杂。此种疾病多发的患者为男性, 并且青壮年较多, 脊柱骨折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1]。脊柱骨折严重的患者会面临着截肢、瘫痪的危险, 情况较轻的患者也会留下慢性腰痛的病根,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交通事故伤害、建筑事故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 因此, 脊柱骨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2]。因此怎样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 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成为临床乃至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

在临床中治疗的方式就是进行手术治疗, 常规的手术方式就是外侧骨融合术。虽然此种治疗方式能够达到治疗的目标, 但是不良反应情况相比之下较多, 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3]。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出血量较少, 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 入路较为简单, 减少了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几率[4]; (2) 能够同时对前、中、后三柱进行固定, 力学性能加高, 三位固定的效果较好。 (3) 手术固定方式属于短节段性固定, 患者的活动度情况不会受到脊柱融合的影响, 并且还能够在早期对损伤进行矫正。 (4) 此种手术方式治疗操作较为方便, 手术视野暴露充分, 安全性能较高。

但是,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有适应症, 例如在临床应用中, 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常会产生椎管狭窄、脊柱畸形、压迫脊髓的情况发生, 这样不仅破坏了三维空间结构[5], 还对患者相关功能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将三维空间进行复位, 重新稳定脊柱的平衡性。另外, 此种手术方式虽然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手术前需要认真制定相关的手术方案; (2) 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操作, 注意椎弓根内固定器的正确使用方式; (3) 全面了解患者椎体情况、椎弓根的大小情况、破坏程度等。手术前常规的CT扫描检查、仔细阅片能够做到这一点[6]。

综上所述,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中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伤椎高度的恢复、改善Cobb角情况, 降低VAS评分, 还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 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的几率, 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尚博, 郑建红, 方继锋, 等.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34) :3793-3794.

[2]张晓冬, 方剑利, 庄汝杰, 等.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椎体真空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伤, 2011, 24 (7) :557-559.

[3]王斌, 杨忠.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78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 (8) :1216-1217.

[4]翟成磊.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3, 32 (14) :100-101.

[5]叶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2) :145-146.

脊柱内固定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 全部患者共计156例, 按照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126例, 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0.77%, 女性患者30, 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19.23%, 按照患者的年龄情况分析, 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5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7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5.43±2.34) 岁。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 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78例患者。治疗组78例研究对象中, 按照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63例, 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0.77%, 女性患者15例, 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19.23%, 按照患者的年龄情况分析, 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4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7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4.43±1.34) 岁。对照组78例研究对象中, 按照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63例, 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0.77%, 女性患者15, 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19.23%, 按照患者的年龄情况分析, 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5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8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6.43±3.34)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基线资料上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手术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2,3]。

1.2.2 观察组手术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2,4]:取患者的后方正中切口, 并以其伤椎为中心, 使上、下椎体的棘突、椎板和横突等充分显露。接下来为患者进行椎弓根定位, 与此同时, 还应该注意进钉的具体方向和角度, 并适当的撑开椎体。最后进行后外侧的植骨融合, 并逐层关闭切口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后的VAS评分情况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 针对数据分析过程所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18.0软件包, 在进行相关计量资料处理时, 采用的是t检验, 在进行相关计数资料处理时, 采用的χ2检验, 并且认为当P<0.05时,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前后VAS评分情况比较结果如下:手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结果差异不大, 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实施治疗后, 组间VAS评分结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水平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临床治疗整体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临床治疗整体效果比较结果如下:治疗组78例患者实施治疗后, 总有效患者共计74例, 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78例患者实施治疗后, 总有效患者共计48例, 总有效率为61.5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2。

3 讨论

从临床相关病例统计数据结果上分析[5~8]:脊柱骨折患者人群中, 男性患者人群规模明显大于女性患者。相关患者发病往往是由间接外伤暴力所引起, 通常情况下以胸腰段骨折最为多见。一旦发生脊柱骨折, 相关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大幅降低, 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截瘫的可能, 更为严重的情况可导危及患者生命。由此可见, 临床上针对脊柱骨折治疗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最普遍的方法, 大量研究显示, 虽然胸腰段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后, 在恢复伤椎高度、脊柱生理弧度和椎管间接减压等方面均具有肯定疗效, 但其远期疗效反映出诸多问题, 如椎体高度丢失、后凸崎形等。不仅仅影响患者手术的康复,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 在临床治疗脊柱骨折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 并且凭借其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效果,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大脊柱骨折患者、患者家属以及相关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进一步研究后, 我们总结发现, 实际上对于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来说, 其主要手术方法是通过将患者脊柱部位呈正中切开, 这样可以充分暴露损伤椎骨, 同时采用内固定器械将纵韧带与纤维环后部进行撑开及伸展,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突入椎管的骨块进行有效复位与减压的目的, 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脊柱骨折, 相关操作更为简单有效, 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更小, 临床出血情况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患者脊柱的运动功能, 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优势十分明显。从本文比较数据上分析也可进一步说明上述观点。

我院自从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以来, 这种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优势得以显现, 相关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广大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因此,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在临床治疗脊柱骨折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 是临床针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洪伟, 周跃, 李长青, 等.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 2010;26 (12) :1105~1108

[2] 田伟, 韩骁, 何达, 等.导航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对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 2011;49 (12) :1061~1066

[3] 宁凯, 张浩沙强, 李坤, 等.AF内固定系统和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 2013;29 (3) :267~268

[4] 曾忠友, 张建乔, 金才益, 等.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2012;28 (2) :149~154

[5] 麻文谦, 张少成.硬脊膜减张术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6 (13) :115~117

[6] 马易群, 董健.骨移植材料及植骨方式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4 (9) :807~809

[7] Uzawa K, Hakone M, Nakazawa H, et al.Spinal anesthesia using a low dose of isobaric bupivacaine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and mixed obstructive and restrictive lung disease undergoing repeated femoral fracture surgery[J].Masui, 2014;63 (2) :157~160

脊柱内固定手术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月行脊柱外科手术病人62例 (排除术前已存在皮肤问题及皮肤情况不佳者) , 男37例, 女性25例;年龄38岁~71岁 (55.6岁±11.1岁) ;手术时间90min~240min (144.7min±35 min) ;压缩性骨折32例, 椎间盘突出症28例, 椎管肿瘤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 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术30例 (导航手术组) 常规脊柱外科手术32例 (常规手术组) 。手术用导航设备采用Stryker Navigator系统, 使用软件为Stryker knee。内固定器械全部为国产同一生产商。两组病人性别、手术种类、手术时间、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全部采用全身麻醉, 均由骨科专科护士配合完成, 手术体位均为俯卧位。常规手术组:麻醉完毕后直接于手术床上安置体位, 体位摆放采用聚氨酯凝胶垫, 大腿及小腿垫软枕, 将膝关节空出, 按俯卧位摆放原则进行体位摆放。体位摆放完毕手术医生常规入路进行手术。导航手术组:首先在普通手术床上实施麻醉, 由医师、护士、麻醉医师三方共同将病人转移至导航专用手术床, 再实施手术。导航专用手术床呈长方形, 两横杆相距70cm, 用4个200cm2的楔形软垫支撑病人躯干, 腿部垫软枕。手术开始前, 先由3DC形臂机对病人手术部位进行360°扫描, 将所得的数据储存在计算机之中。手术开始后常规铺单、切皮暴露手术部位, 再将红外线示踪器连接棘突夹并将其固定在病椎棘突上。用示踪器指针在示踪范围内测量螺钉角度及深度, 同时将红外示踪器固定在厂家器械上, 将其放入注册容器中完成注册, 完毕常规植入螺钉。

1.2.2 评价指标

皮肤护理:以皮肤是否破溃或者手术结束后皮肤压红消退时间是否大于1h为标准。体位安置时间:从麻醉完毕开始摆放体位计时至3DC型臂机全身扫描结束。配合护士工作量:手术配合护士 (巡回护士) 从病人术前物品准备开始至手术切皮结束, 按件计数。例如静脉输液、摆放体位、调整体位垫、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协助手术医生穿衣、供应无菌物品等。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3.1 脊柱导航手术中的护理问题探讨

3.1.1 皮肤问题

本研究中导航手术组皮肤问题的发生率较常规手术组高, 相对也较为严重, 17例皮肤问题中有3例发生破溃。原因在于: (1) 导航手术床摆放俯卧位时多数医生喜好四点支撑:即由四个楔形软垫支撑于病人前胸及髂前上棘处, 此外病人胸腹部再无支撑。受力面积相对于常规平面支撑减少。 (2) 楔形软垫在手术操作过程中, 会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 将造成病人皮肤与楔形软垫表面发生相对位移, 加重了病人皮肤受伤的危险。 (3) 其他, 如手术时间过长, 消毒时消毒液淤积, 手术巾单不平整以及病人本身皮肤情况等都会影响病人术后的皮肤问题。

3.1.2 体位安置时间

两组体位安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导航手术组平均体位安置时间较常规手术组多4min以上。原因在于: (1) 由于导航手术床本身不适合用来实施麻醉, 因此病人必须在普通手术床实施麻醉, 再转移至导航床上, 然后再进行上肢、下肢、头部及躯干位置的调整及固定, 最后还要将普通手术床转移至手术间外。 (2) 其他, 如术前准备不充分, 楔形体位垫术前未准备就绪或对病人体型评估不足出现临时调整楔形体位垫的情况, 也是导致体位摆放时间延长的原因。

3.1.3 配合护士工作量

导航手术组平均工作计量较常规手术组增加7件以上, 且体力付出也较多, 例如导航手术组配合护士术前还需要准备导航手术床、转移普通手术床、准备导航手术专用器械等, 任何一项对于配合护士来说都是强体力的操作。

3.2 导航脊柱手术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3.2.1 术前充分评估病人

导航手术术前护理评估的重点在于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 如身高、体型、皮肤、营养状况等, 以判断楔形软垫的固定位置, 减少病人俯卧位安置好后再调整体位垫的情况, 提高配合护士保护病人皮肤的意识。

3.2.2 备齐手术物品

备齐手术用物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术前备齐各种物品, 如体位垫、固定架及各种手术所需物品, 将有效减少手术体位的摆放时间以及配合护士的工作量。此外, 将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等摆放位置合理规划, 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体位摆放时间以及护士工作量。

3.2.3 充分做好医护间的协调工作

术前与手术医生充分沟通, 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前提下, 将四点楔形固定改为平面固定, 或者在楔形软垫上加厚敷料如棉垫, 以增加受力面积, 但须注意固定牢固, 否则更易出现相对位移。其次, 就一些手术医生的习惯进行沟通, 例如在开槽定位时不可使用太大的力量或者将自己上半身的体重施加在手术器械上, 更不可趴于病人身上, 此外还需提醒手术医生消毒时应充分脱碘且避免潮湿。

4 小结

计算机导航系统是外科技术领域一个新的飞跃, 涉及众多软件、硬件设备和精密器械。手术室护士应积极适应高科技手段的挑战, 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手术配合时应当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掌握病人基本情况, 与手术医生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保证病人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62例脊柱外科手术病人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常规手术组32例, 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脊柱内固定手术组30例, 比较两组病人皮肤护理、体位安置时间及配合护士工作量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两组病人皮肤护理、体位安置时间及工作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备齐手术用物、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保证病人安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导航,脊柱内固定,护理问题

参考文献

脊柱内固定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2 年本院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患者80 例, ASAⅠ、Ⅱ级, 年龄30~75 岁。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酗酒或药物成瘾史、听力功能降低、精神疾病。随机分成4 组, 每组20 例:空白对照组 (A组) 、小剂量喷他佐辛组 (B1 组) 、中剂量喷他佐辛组 (B2 组) 、大剂量喷他佐辛组 (B3 组) 。各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ECG、Sp O2、BP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 。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 mg/kg, 维库溴铵1 mg/kg, 芬太尼4μg/kg, 丙泊酚2 mg/kg, 面罩正压通气3 min后, 经口腔气管插管, 立即行机械通气后, B1、B2、B3 组分别静脉给予喷他佐辛0.6、1.2和1.8 mg/kg, A组不做处理。麻醉维持:各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5~0.25μg/ (kg·min) , 丙泊酚4~8 mg/ (kg·h) 维持麻醉, 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 BIS值维持在40~50, 调整呼吸机参数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维持在35~45 mm Hg。手术结束时立即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有自主呼吸后给予新斯的明1 mg, 阿托品0.5mg拮抗。当患者清醒, 按指令睁眼, 抬头5 s, PETCO2在正常范围、Sp O2>95%, 拔除气管导管, 送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观察2 h。

1.3 观察指标

1拔管及苏醒时间。2拔管即刻 (T1) 、拔管后3min (T2) 、5 min (T3) 、10 min (T3) 、15 min (T4) 的镇静躁动评分 (SAS)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与血浆皮质醇水平 (Cor) 。3患者术后12 h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记录术后经鼻导管吸氧, 吸入氧浓度30%的情况下出现Sp O2<90%, 但Sp O2在85%以上, 经轻抬下颌, 唤醒可立即改善呼吸抑制症状, Sp O2>95%的患者, 术后呕吐出现2 次以上的患者。SAS评分标准:对恶性刺激无或仅有轻微反应, 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为1 分;对躯体刺激有反应, 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 有自主运动为2 分;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 但又立即入睡为3 分;安静, 容易唤醒, 服从指令为4 分;焦虑或身体躁动, 经言语提示劝阻可安静为5 分;需要保护性束缚并反复语言提示劝阻, 咬气管导管为6分;拉拽气管导管, 试图拔除各种导管, 翻越床栏, 攻击医护人员, 在床上碾转挣扎为7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用 χ2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A组相比, 其余3 组T1~T4的SAS评分、MAP、HR、Cor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与B1组相比, B2 组和B3 组T1~T4的SAS评分、MAP、HR、Cor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B2 和B3 组T1~T4的SAS评分、MAP、HR、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A、B1、B2 组苏醒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与A、B1、B2 组比较, B3 组苏醒及拔管时间延长, 且呼吸抑制、恶性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2。

(±s)

注:1) 与A组比较, P <0.05;2) 与B1 组比较, P <0.05

3 讨论

脊柱外科手术中骨膜和关节部位末梢神经丰富, 手术后疼痛明显, 加上皮肤切口疼痛、气管导管拔出及导尿管刺激, 手术苏醒期患者常烦躁不安处于应激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应激状态下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加, 皮质醇也会增加分泌超过正常水平, A组Cor明显高于正常值, 说明伤口疼痛刺激以及气管拔管操作已引起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患者的应激状态。

近年来多种途径平衡镇痛或规范化超前镇痛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3]。手术引起的强烈的刺激包括两个阶段, 即切割伤口引起的初始阶段和受损组织炎症反应, 局部化学物质以及酶释放引起的继发阶段。炎症介质和致痛物质一方面直接致痛, 另一方面引起血管扩张、组织水肿, 使效应感受器敏感度增加, 痛阈降低, 神经系统在外周和中枢水平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增强[4]。而超前镇痛就是通过减少伤害性刺激传入中枢, 从而防止和抑制中枢敏化和 (或) 外周敏化的治疗, 也因此达到抑制或消除手术创伤后疼痛和减少镇痛药的用量[5]。BAO等[6]发现背跟神经节上阿片受体的活动可使兴奋性神经肽类释放增多, 预先阻断这些阿片受体可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

喷他佐辛是一种苯丙吗啡烷衍生物, 和吗啡一样同属阿片类镇痛药, 但其作用机制不同[7]。阿片受体分为 μ 受体、κ 受体、δ 受体、σ 受体。激动 μ受体的药物会产生脊髓以上镇痛, 引起呼吸抑制, 减少胃肠蠕动, 恶心、呕吐, 心率减慢和药物依赖性;激动 κ 受体的药物会产生脊髓镇痛, 镇静和轻度的呼吸抑制。κ 受体主要分布于大脑、脑干和脊髓。喷他佐辛主要激动 κ 阿片受体, 较大剂量时可激动 σ受体, 对 μ 受体具有部分[8,9]激动或较弱的拮抗作用。喷他佐辛对胃肠道的影响比阿片类药物弱, 引起恶心、呕吐较少;长期给药不产生依赖性, 镇痛效果好, 国外广泛用于镇痛治疗[10,11]。

本实验研究采用喷他佐辛超前镇痛来抑制苏醒期由拔管和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 从结果可以看出, A组相比其他3 组, 应激反应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 说明喷他佐辛对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应激反应产生了有效的抑制, 而B1、B2组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依次递减, 说明一定范围内随着喷他佐辛的用量加大, 其抑制应激反应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B3组与B2 组各项指标无差异, 但B3 组引起呼吸抑制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 这增加了患者苏醒期的风险。

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患者苏醒时大部分躁动明显, 选择一种镇痛方法既不影响麻醉苏醒, 不良反应少, 又能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在临床上很有价值。综合本研究中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的作用效果和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笔者认为1.2 mg/kg的喷他佐辛超前镇痛适用于预防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 舒适度及安全性高。

摘要:目的 评价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对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该院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80例, ASAⅠ、Ⅱ级, 年龄3075岁。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 (A组) 、小剂量喷他佐辛组 (B1组) 、中剂量喷他佐辛组 (B2组) 及大剂量喷他佐辛组 (B3组) 。每组20例。B1、B2和B3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分别给予喷他佐辛0.6、1.2和1.8 mg/kg, 观察并记录拔管即刻 (T1) 、拔管后3 min (T2) 、5 min (T3) 、10 min (T3) 、15 min (T4) 的镇静躁动评分 (SAS)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与血浆皮质醇水平 (Cor) 、拔管时间、苏醒时间, 以及患者术后12 h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相比, 其余3组T1T4的SAS评分、MAP、HR、Cor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B1组相比, B2组, B3组T1T4的SAS评分、MAP、HR、Cor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2与B3组T1T4的SAS评分、MAP、HR、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A、B1、B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A、B1、B2组比较, B3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 且呼吸抑制、恶性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1.2 mg/kg剂量的喷他佐辛超前镇痛明显减轻脊柱外科内固定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 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关键词:喷他佐辛,超前镇痛,脊柱内固定手术,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ONG CK, LIRK P, SEYMOUR RA, et al.The efficacy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for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a meta-analysis[J].Anesth Analg, 2005, 100 (3) :757-773.

[2]DESJARDINS PJ, TRAYLOR L, HUBBARD RC.Analgesic efficacy of preoperative parecoxib sodium in an orthopedic pain model[J].J Am Podiatr Med Assoc, 2004, 94 (3) :305-314.

[3]佘守章, 许学兵.超前镇痛有效性争议及预防性镇痛的研究新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6) :545-547.[3]SHE SZ, XU XB.Effectiveness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ventive analgesia[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2008, 24 (6) :545-547.Chinese

[4]KELLY DJ, AHMAD M, BRULL SJ.Preeinptive analgesiaⅠ:physiological pathways and pharmacological modalities[J].Can J Anaesth, 2001, 48 (11) :1000-1010.

[5]KISSIN I.Preemptive analgesia[J].Anesthesiology, 2000, 93 (4) :1138-1143.

[6]BAO L, JIN SX, ZHANG C, et al.Activation of delta opioid receptors induces receptor insertion and neuropeptide secretion[J].Neuron, 2003, 37 (1) :121-133.

[7]盛卓人, 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M].第4版.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9:161-163.[7]SHENG ZR, WANG JK.Clinical Anesthesiology in Practive[M].4th ed.Beijing:Science Press, 2009:161-163.Chinese

[8]PRASAD VERMA PR, CHANDAK AR.Development of matrix controlled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 of pentazocine:In viitro/in vivo performance[J].Acta Pharm, 2009, 59 (2) :171-186.

[9]REISINE T, RASTERNAK G.Opioid analgesics.and antagonists//HARDMAN JG, GILMAN AG, LIMBIRD LE.Goodman and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Baisi of the Rapeutics[M].9th ed.New York:Pergamon Press, 1996:521-555.

[10]FUKUDA K.Opioids//Miller RD Anesthesia[M].7th ed.Philadel phia: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0:769-824.

脊柱内固定手术 篇9

【关键词】锁骨骨折;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AO钩钢板;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21-01

锁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锁骨呈“S”型,是人体上肢与躯干的唯一骨性连接。锁骨不仅是重要的上肢骨,也是美丽性感的象征。然后锁骨很容易受伤,形成骨折。多数情况下的锁骨骨折为间接暴力导致,常见的情形为跌倒后上肢撑地,暴力上传冲击锁骨形成骨折。另外,新生儿产伤导致的锁骨骨折也很常见。本文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和AO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医院骨外科治疗的锁骨骨折的患者,共156例,男92例患者,女64例患者,左侧锁骨骨折74例,右侧锁骨骨折的患者62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20例。运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患者98例子,AO钩钢板内固定患者25例,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患者33例。

1.2手術方法锁骨骨折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采用颈丛麻醉,将患者肩后方垫高,将头转向健侧,以锁骨骨折出为中心点作为前方切口。切记,保护好锁骨下面的神经、血管以及肺组织,进行骨折处的清理以及复位。将患者分为两个组,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和AO钩钢板组。

1.2.1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应该选择合适的接骨板,应按照接骨板直径较患者骨内径小10%的原则。对于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该先行吸收线捆扎并固定。进行环抱接骨板时应注意温度的情况,就是在0℃-5℃的情况下均匀撑开,撑开时的撑开力度以及角度不能太大,每个部分的变形量不能超过8%,超过8%会破坏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的记忆功能。用30°-50°盐水纱布热敷环抱器,使之抱紧骨折端。

1.2.2AO钩钢板组应该先切开患者肩锁关节囊,将钢板钩端插入肩峰后下方,按压钢板,使之贴敷于锁骨,用皮质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锁骨上。伴肩锁关节脱位的,需清理关节内破碎的组织,将肩锁关节复位。肩锁韧带撕裂的予以缝合,喙锁韧带用可吸收线缝合修补,无法修补的,将碎骨片复位并用丝线固定。

1.2.3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组以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上缘,做锁骨平行切口,长约6-9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皮下筋膜,显露骨折断端。局部清理血肿和坏死软组织,辨别和寻找是否有碎落的骨折碎块。切开少许骨膜后剥离。撬拨牵引,使得骨折解剖复位。将钢板置于锁骨前上方,钻孔并用螺钉固定。粉碎性骨折者,不要求完全解剖复位,较大的独立骨块需要通过加压固定或者钢丝捆绑固定,较小的骨块只需要在整体复位固定后再嵌人断端或者置于骨折周围即可。止血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术毕。

1.3术后处理①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术后上肢悬吊2周,术后3d嘱患者作患肢被动活动。三周后行患肩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②AO钩钢板组:颈腕吊带3d后进行肩关节钟摆样功能锻炼,3周后进行日常活动。③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患侧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2周可以开始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后才可进行上肢负重。

2结果

本组均随访。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组有3例因锁骨骨折端偏外致外侧环抱齿轻度翘起,导致骨折畸形愈合。AO钩板组有2例发生肩峰处软组织钙化,肩关节活动时肩峰处有胀痛感,活动受限,拆除内固定,经功能锻炼后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组术后未出现术后骨折移位、再次骨折、断板断钉、螺钉松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情况。

3讨论

3.1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使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固定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应力遮挡低,抗剪力、抗旋转力强,可早期功能锻炼,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不需要二次取出,适用于锁骨中段、中外段各型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快捷,不用钻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能持续自动加压,避免钢板固定广泛剥离骨膜而致骨不连,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去除方便等优点。缺点是对于锁骨骨折偏外端时,容易出现两者之间贴附不好,出现锁骨外端翘起。本组3例因此致骨畸形愈合。选择环抱器时,一定要大小合适,撑开力量及角度不可过大,过大时造成其不能完全恢复,影响固定效果。环抱器应放在骨折张力侧,增强抗弯力。

3.2AO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缺点AO钩钢板优点是设计完全符合锁骨S状外形,尖钩位于肩峰后下方,对肩袖影响小。为动力加压设计。利用自身的强度和杠杆原理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力量,固定牢固,重建肩关节稳定性,防止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和疼痛,特别适合于锁骨偏外端骨折及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缺点是由于钢板钩端固定需要术者熟练掌握肩峰附近解剖结构,钩端要插入肩峰后下方。由于基层医院术者技术差异,术中反复行钩端插入及肩锁关节剥离探查,本组2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肩峰处软组织钙化,肩峰胀痛感。

3.3重建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点重建钢板强度高,能够根据锁骨的不规则形态进行塑形,与骨面紧密贴合,起到良好的对抗弯曲和旋转剪力。采用重建钢板固定牢固,术后即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钢板可长期不取,尤其适合中老年患者。术中一般在前上方放置重建钢板,这是由于前置钢板的塑形只需要沿其垂直方向折弯,简便易行,而且钻孔时由前向后对于锁骨下血管和神经的危险性较低。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过分追求解剖复位,特别是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过度剥离骨膜和软组织,反而会破坏骨折血运,增加了骨折不愈合的几率。

参考文献

[1]王东林.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172-173.

[2]李万庆.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08):1451-1452.

脊柱内固定手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对本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这70例脊柱创伤患者中, 男患者42例, 女患者28例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是由于男患者的职业特征所致) , 患者的年龄为21~59岁, 平均年龄为 (34.7±3.56) 岁。在这70例患者中, 有21例是由于高空坠落知识脊柱创伤, 有11例患者是由于物体压砸伤致使的脊柱创伤, 有38例患者是由于车祸致使的脊柱创伤。所有患者的确诊治疗时间均为1~7 d, 平均 (3.5±2.3) d。由于脊柱创伤的最佳治疗时间是4~5 d, 因此, 一般情况下, 对患者临床治疗时间的控制一般在4 d左右,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时间拖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而且, 在这70例患者中, 有15例患者为重度脊柱创伤, 35例患者为中度脊柱创伤, 20例患者为轻度脊柱创伤。

1.2 临床治疗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70例患者, 均采用临床手术脊柱内固定治疗方法, 在临床治疗之前,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性系统检查, 利用先进的CT、MRI临床诊断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性的诊断检查工作, 诊断结果显示70例患者均符合手术脊柱内固定治疗的要求标准, 且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的选取治疗方式。若患者属于椎间盘迸裂, 则要对患者进行脊椎复位, 可以利用脊柱内固定的方式, 在患者的创伤部位植入大量的植骨, 帮助患者锥间盘脊柱的复位。若患者属于后柱骨性结构损伤致使的脊柱创伤, 对其进行适当的脊柱复位的同时, 还要给予患者减压处理, 在完成后, 对患者进行脊柱内固定以及实施植骨融合处理。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要对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 且对于重度脊柱创伤患者, 要对其进行重点、特殊监护, 护理工作人员在患者临床手术完成之后, 要及时、实时的做好监护工作, 给予患者必要的临床护理措施, 并严格、客观的记录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 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控制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

2 结果

经过脊柱内固定临床以及长期性临床康复之后, 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无死亡, 只有2例患者遗留有轻微的后遗症, 治愈率高达97.14%。对70例患者利用X线片进行复查, 发现患者的脊柱内固定位置比较良好, 无任何不良反应以及任何错位的发生,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4 h左右, 平均手术时间为 (2.4±1.5) h。70例患者中, 最早出院的患者的出院时间为7 d, 最长的出院时间达将近2个月, 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5.21 d。本次调查研究还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及时的调查随访, 随访时间长达1年左右, 在随访的过程中所有68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且无并发症发生, 有2例患者存在后遗症, 相对于患者在入院前的病情、生活质量, 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所好转, 且不断的提升。临床治疗前后, 70例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脊柱损伤程度的情况见表1。

70例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对70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0~4分为生活质量差、5~8分为生活质量基本上可以保障、8分以上为患者对生活状态比较满意。

对70例患者均进行长达1年时间的调查随访, 调查随访结果显示, 70例患者均存活, 且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无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身体功能恢复良好。这与上述的70例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具有一致性。

3 讨论

脊柱创伤在现如今社会发展背景下, 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又不可避免的疾病,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脊柱创伤不仅会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严重者甚至会危机生命健康安全, 在临床治疗之后, 也极有可能致残。本次调查研究中有2例患者临床治疗后产生后遗症, 存在致残的可能。因此, 加强对脊柱创伤的预防以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无死亡, 只有2例患者遗留有轻微的后遗症, 治愈率高达97.14%。对70例患者利用X线片进行复查, 发现患者的脊柱内固定位置比较良好, 无任何不良反应以及任何错位的发生。这说明采用脊柱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方法, 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4 h左右, 平均手术时间为 (2.4±1.5) h。70例患者中, 最早出院的患者的出院时间为7 d, 可以有效的解决患者临床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长的担忧, 在最大限度内, 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对患者工作的影响较小。而且患者在临床治疗之后, 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达到提升, 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基本保障和患者对生活质量比较满意的程度有治疗前的27.14%、12.86%在临床治疗之后, 转变为45.71%、20.00%, 在这种生活状态下, 有利于患者疾身体的全面康复。

综上所述, 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脊柱内固定, 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 要特别注意对于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 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掌握应用程度, 最大程度上控制、改善患者的病情发展。

参考文献

[1]聂锋锋, 张英华, 黄寿国, 等.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44) :7094-7099.

[2]梁勇, 江庭彪, 杨兵, 等.应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 2014, 2 (7) :96-99.

[3]杨海青, 段洪, 闵捷, 等.钛网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及稳定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53) :8590-8595.

[4]彭超, 何智勇, 母建松, 等.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与后路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病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44) :7117-7121.

[5]胡正霞, 李开南, 何智勇, 等.改良多裂肌间隙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胸腰椎骨折:伤椎稳定性及相关指标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 (4) :543-547.

[6]谢冲, 金格勒, 李忠伟, 等.颈前路与后路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17) :2762-2769.

[7]张兆川, 马超, 吴德慧, 等.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40) :6451-6458.

上一篇:视频场景检测下一篇:计算机的硬件如何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