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肋骨内固定

2024-10-14

微创肋骨内固定(共9篇)

微创肋骨内固定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68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性的方法, 将本组试验患者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固定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1.2%, 对照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70.6%, 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142, P<0.05) 。结论:在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肋骨骨折,疗效,分析

肋骨骨折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胸部创伤, 肋骨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 需要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我院采用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诊的68例肋骨骨折患者其随机性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2~65岁, 平均年龄为 (49.29±2.55) 岁,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5~68岁, 平均年龄为 (51.28±2.46) 岁, 其中20例交通事故伤, 9例重物压砸伤, 19例摔伤, 12例高处坠落, 2打架伤, 6机器挤压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组研究的全部过程和目的, 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全麻的情况下接受治疗, 根据实际情况做合适的手术切口, 将皮肤、皮下组织逐层切开, 确定骨折的部位, 使用电刀将肋骨断端的骨膜切开, 将远端骨膜剥开, 避免损伤肋缘下的血管和神经。使用巾钳对肋骨进行牵引, 并进行解剖复位, 根据肋骨线选择合适的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 模拟肋骨正常弧度, 将其贴在断端的表面, 使用板钳将肋骨板的环抱臂夹紧, 达到环抱加压内固定的效果。对于出现多段骨骨折的现象, 可以采用多个接骨板进行固定。疑似有胸腔血块者应开腔确诊、清理。术后进行补液、抗感染、镇痛的治疗。

对照组:接受传统固定方法, 使用胸部护板、宽胶布对其进行固定, 并进行胸带加压包扎等, 对于肺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的患者, 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 并持续给予正压通气。

1.3疗效判定标准 [2]

优:治疗后患者没有胸壁疼痛感, 患者的呼吸恢复到正常状态, 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 其肋骨解剖对位, 且双侧胸廓恢复对称的状态。良:胸壁无疼痛感, 且呼吸同样恢复正常, 但通过影像学检查, 其肋骨解剖对位的移位在2 mm以内。可:患者胸壁稍有疼痛的感觉, 胸廓不对称。差: 胸部仍然疼痛, 肋骨移位的距离大于3 mm。

注:* 与对照组比较, χ 2 =8.142, P<0.05.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 者的优良 率 ( 9 1 . 2 % ) 显著高于 对照组 (70.6%) ,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142, P <0.05) , 见表1。

3 讨论

胸骨、肋骨、胸椎相互连结构成胸廓。机体肋骨一共有12对, 肋骨平分在胸部的两侧, 肋骨前后与胸骨、胸椎相连接, 构成完整的脚廓[3]。当胸部受到损伤时, 无论是闭合性损伤还是开放性损伤, 常可伴随肋骨骨折。肋骨骨折断端刺激肋间神经产生疼痛, 在进行深呼吸、咳嗽、身体转动时, 可使疼痛加剧, 疼痛使伤侧呼吸活动度受限, 咳嗽无力, 容易造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4]。

本研究通过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中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能够使患者无胸壁疼痛感, 呼吸正常, 影像学检查显示肋骨解剖对位、双侧胸廓对称,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3疗效判定标准[2]

参考文献

[1]李智成, 王长涛, 薛冰, 等.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39例:同一机构2年资料回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22) :4155-4159.

[2]唐舒亚, 周花仙.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肋骨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0, 17 (22) :46-47.

[3]任连成, 陆蒂, 苗勇, 等.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临床体会46例[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3) :113-114.

[4]邱功名.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4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2) :185-186.

微创肋骨内固定 篇2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06-02

胸部创伤较常见的形式就有肋骨骨折,其中多发肋骨骨折会以为胸壁的不稳定、连枷胸而导致呼吸循环系统发生病变,产生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为了达到消除胸壁浮动的效果,要尽量减少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固定纠正连枷胸已成为趋势,并越来越倾向于操作简单和微创化[1]。

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使用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治疗人员与患者接受,这种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病程短的显著特点。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牵引固定或加压包扎,易使患者咳嗽无力,排痰不畅,会出现肺部并发症,而且患者治疗时间较长,会使患者疼痛增加,恢复减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是采用纯钛合金制造的爪形钢板,它可以根据肋骨的形状进行调整,达到合适的塑形,不需要外力加固,对肋骨断端直接施行对位固定术。与髓内装置、垂直衔接装置和钢丝或缝线等固定装置相比较,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伤害小、易固定、不易松动、生理呼吸运动不受限制、不需要二次手术等多项优点[2]。做好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接骨板内固定书的患者共有89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4岁,平均年龄34岁。

1.2 护理 多发肋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心理以及对疼痛的耐受力进行护理,优质合理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会有很大帮助,多发肋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患者护理主要针对心理护理、患者的病情观察以及术后出现的肺挫伤、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健康锻炼,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与术后的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会因为活动咳嗽等导致受伤部位受到运动牵拉,从而导致剧烈疼痛。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耐心的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讲解正确的呼吸以及有效的咳嗽和活动的方法及意义,并要耐心地解答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疑问,这样不仅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好的进行,也会消除患者心理恐惧、增强治疗信心、使患者保持最好状态来配合治疗的目的[3]。

1.2.2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患者病情的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要制定相应的日常监护机制,每1-2小时要监测患者的生命特征,如觀察患者的口唇及面部色泽、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等,还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对患者进行定时听费诊断,注意患者有无出现呼吸窘迫现象等等。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免患者出现其他的心血管疾病,使治疗复杂化。

1.2.3 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多会伴有肺挫伤、肺炎、肺不张的并发症,对这类肺部损伤及炎症的护理要遵循最基本的护理守则,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要着重注意肺部损伤以及炎症,具体的做法可以在患者术后清醒且血压血氧等各项指标平稳后两小时将患者床头抬高30度并且头部垫枕。这样有有利于对患者的引流,也可以及时的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减少肺不张的发生率。

1.2.4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一般都会进行胸腔引流,这就衍生出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对进行胸腔引流管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时细致的观察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日常恢复,也是避免医疗意外的保障,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家属协助观察患者的临床病情,及时通报护理人员或者医疗人员。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能够充分引流胸腔积液积气,促使肺早日复张,重建胸腔负压,术后要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定时挤压,保证引流通畅。正因为胸腔引流管的作用重要,所以,在进行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也要加倍细心[4]。

1.2.5 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任何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后,合理的心理护理,优质的医疗护理,都是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但是患者自身的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手术即可对患者进行鼓励治疗,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四肢的屈伸运动,改善术后的肌肉状态,可以使患者尽早的恢复。第一天要鼓励、知道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比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吹气球等等。另外患者术后2-3天,引流管拔除后可以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室内活动,手术侧上肢和肩关节进行适当活动等等。

2 结果

本组89例患者在接受接骨板内固定术之后,在我院接受了专门的术后护理,89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患者满意度很高,其中非常满意57例(64%),满意29例(33%),基本满意2例(2%),一般1例(1%)。

3 讨论

胸部创伤较常见的形式就有肋骨骨折,其中多发肋骨骨折会以为胸壁的不稳定、连枷胸而导致呼吸循环系统发生病变,产生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为了达到消除胸壁浮动的效果,要尽量地减少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尽可能地减轻的痛苦,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固定纠正连枷胸已成为趋势,并越来越倾向于操作简单和微创化多发性肋骨骨折治疗使用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治疗人员与患者接受,这种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病程短的显著特点。传统的方法多数采用牵引固定于加压包扎,这些方法容易导致患者的咳嗽无力、排痰不畅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并发肺不张,且病程较长,患者痛苦加重,恢复慢[5]。

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会因为胸壁的浮动造成呼吸反常,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肺不张等并发症。其治疗手段也比较多,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接骨板内固定术。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可以使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快、病程短等等优点。但是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护理要求也相对较高,其中对患者日常护理、肺部并发症、胸腔引流管等各项护理都会提出很高要求。会出现肺部并发症,而且患者的整体治疗时间会较长,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会加重,患者的总体康复也会减慢。而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是采用纯钛合金制造的爪形钢板,它可以根据肋骨的形状进行调整,达到合适的塑形,不需要外力加固,对肋骨断端直接施行对位固定术。与髓内装置、垂直衔接装置和钢丝或缝线等固定装置相比较,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手术伤害小、易固定、不易松动、生理呼吸运动不受限制、不需要二次手术等多项优点[2]。但是还是要在以内留存医疗辅助器械,所以做好护理工作,不仅是要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是对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做出了保障。所以说,多发肋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认真、细致、积极地来完成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明,周灵飞,马双慰,周智勇.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重庆医学,2006:16.

[2] 孙立红,蒋新明,孔彩霞.超声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05.

[3] 舒进,陆箴琦,张燕,华健.全身麻醉胸部术后早期半卧位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8,02.

[4] 刘志敏,王述平,李雪冬,张惠萍.超声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06.

肋骨骨折内固定28例疗效分析 篇3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前肋骨折,疼痛,记忆合金肋骨接骨器

胸部创伤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遇到, 血胸、气胸、肺挫伤、肋骨骨折等创伤常并发存在, 影响患者的生活, 更有甚者, 危及患者生命。肋骨骨折直接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其中多根多处骨折所产生的后果最严重。手术内固定降低了病死率, 减少了并发症, 加速心肺功能及运动系统功能康复, 是临床治疗严重胸部外伤后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知识的丰富, 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 尤其是连枷胸的治疗, 已开始受到关注]。由于手术固定器械与内固定材料的发展, 采用内固定器械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多根及多段肋骨骨折, 已成为治疗胸外伤的主要措施, 并越来越倾向于操作简单和微创化。

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2月对2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 经记忆合金肋骨接骨器固定,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外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并同意行肋骨切开内固定的患者共28例, 并通过X线、C T及肋骨三维重建检查确诊。男21例, 女7例, 年龄24~65岁, 平均年龄 (45.6±9.5)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 交通伤10例, 撞击伤2例。开放性骨折2例, 闭合性骨折26例;右侧骨折15例, 左侧骨折13例, 伴有双侧骨折3例;肋骨骨折数3~9根, 平均 (4.5±1.5) 根, 部分肋骨呈粉碎性骨折患者5例;合并创伤性湿肺3例, 血气胸18例, 严重呼吸功能障碍2例, 胸壁塌陷、畸形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肺部湿啰音, 胸部C T证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液气胸。其中伴有中等程度病情以上的血气胸15例, 伴有肺叶不张5例。全部采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器固定。

1.2手术方法

肋骨接骨器为记忆合金材料制造的肋骨接骨板 (苏州康力骨科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标准号Y ZB /国00102010) 。常规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 单侧骨折患者取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上抬并固定于支架上;双侧骨折患者先对损伤严重的一侧胸部行手术治疗。手术切口根据肋骨骨折部位而定 (上下各能够暴露2处骨折最为理想) , 切口长短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数量而定, 如骨折部位距离太远, 可选择2个或更多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 注意尽量沿肌纤维走向进行切开解剖, 避免切断肌肉, 在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后清除周围失活及挫伤组织。如发现胸膜破裂者应以此进入胸腔探查有无肺脏损伤或胸腔积血等情况, 并给予相应处理。在距骨折断端2~3cm处切开骨膜, 在清除嵌入的组织后给予解剖复位, 接着撑开周围肌肉组织, 将记忆合金接骨板浸泡在冰盐水中塑形, 用撑开钳将其形状与骨折局部肋骨形态相吻合, 迅速置于复位好的骨折处, 接骨器覆在断端, 敷上浸泡有40℃左右热水的纱布垫, 接骨板即自动咬合固定, 检查无松动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其他骨折采用相同手法治疗。前肋骨折尽可能全部固定, 后肋骨折可根据局部对胸廓支撑作用, 酌情固定。术后根据胸膜破损情况决定是否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 术后加强引流管管理和呼吸道管理, 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能够忍受疼痛, 不影响咳嗽, 咳痰。呼吸状况明显改善, 胸廓恢复正常形态, 术后胸片显示接骨板稳定, 未发生肺不张和脓胸, 2例伴发肺部感染, 经抗感染等治疗, 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8天。疗效满意。

3 讨论

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的常见损伤, 约占闭合性胸部外伤的80% ~90% , 尤以4~7肋多发性骨折居多。所有肋骨共同构成胸廓, 并支撑其固定形态, 是胸腔保持负压状态的基础, 多发性骨折可导致胸壁坍塌, 损伤胸腔内重要组织、器官, 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因此,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一经确诊即应进行积极治疗, 采取各种方法保持骨折肋骨稳定, 以恢复胸廓的稳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肋骨骨折治疗的理念不断创新,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逐渐用于肋骨骨折的治疗, 并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推崇。肋骨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 其用于肋骨骨折的内固定具有损伤小、固定稳妥等优点。有学者认为, 肋骨接骨板内固定安全、可靠, 其爪形部分有良好的抗扭曲作用, 术后极少有旋转移位的情况发生, 加之厚度较薄能够与肋骨表面紧密贴合, 有利于恢复胸廓正常形态, 对外观及骨髓腔的影响小。考虑所使用的接骨板与组织相容性好, 术后可永远不取出, 能够达到长期固定作用, 所以对凝血块及坏死组织不必完全清除。

有作者提出不用对所有肋骨骨折进行固定, 减少异物存留, 我们经验认为, 术后疼痛, 影响呼吸运动, 患者拒咳, 使痰液滞留肺内, 发生坠积性肺炎, 全部固定骨折效果最为理想, 考虑患者经济原因, 可选择性固定肋骨, 对发生在不同部位的骨折有选择性对待, 因为肋骨活动是以肋骨头为支点运动, 带动整个胸廓运动, 所以前肋活动幅度最大, 对局部软组织及神经刺激最为明显, 这就要求尽可能对前肋骨折全部固定, 可减少减少疼痛。

4 结论

1) 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 缩短住院时间。

2) 前肋骨折固定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刘青春, 吴光航, 邵松林, 等.抓握式接骨板治疗肋骨骨折71例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3]王义胜.肋骨骨折的外科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4]陆熠, 郝永强.纯钛爪型肋骨内固定板在多发肋骨骨折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013.

微创肋骨内固定 篇4

【摘 要】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Liss钢析;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7-02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其涉及关节面,因而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患者治疗后发生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①病理性骨折、小儿骨折;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③心、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④血液、免疫及神经系统疾病;⑤手术禁忌症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患者年龄为17~64岁,平均(32.1±3.2)岁,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12h~18d,平均(6.1±1.2)d,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坠落伤31例、机械伤21例、其他5例,患者X线片、CT等检查由同一主治医师阅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4例、腓骨骨折26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4例、其他骨折2例。按Schatzker分类[2],Ⅰ型劈裂骨折7例,Ⅱ型劈裂并塌陷骨折41例,Ⅲ型塌陷骨折6例,Ⅳ型内侧平台骨折18例,Ⅴ型内外侧平台Y型骨折16例,Ⅵ型合并骨干及干骺端分离胫骨折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于皮下沿胫骨内侧或前外侧插入LISS钢板,C臂X线机确认效果满意后,用3枚以上螺钉固定;②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硬膜外麻醉,切口后在直视条件下撬起关节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插入解剖钢板行内固定,处理损伤韧带及半月板,内侧采用T型支撑钢板,外侧采用L型支撑钢板,上下各用3枚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嘱患者主动收缩股四头肌进行功能锻炼。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②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采用HSS评分标准于术后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3],分数越高,则预后越好;功能优良率评价标准[4]:优:无畸形,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及感染;良:轻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度>80°,内翻或外翻<5°,轻度疼痛无感染;中:中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中度疼痛但无感染;差:重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重度疼痛、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自由活动度情况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自由活动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的对比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难度大,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差,理想的复位和良好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传统疗法多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其临床效果欠佳,且术后患者易出现骨不连、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故预后较差。解剖钢板根据生物学解剖原理设计,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好、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等优势,但其塑形困难,剥离骨膜会为愈合带来严重影响,且患者皮肤发生感染坏死,退钉、断裂等的几率较高。LISS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以MIPO技术为基础[5],符合AO/ASIF微创原则,融合了外固定支架技术、生物接骨板技术和髓内钉技术优点,具有切口小、对骨膜干扰小、无骨膜血供破坏、促进骨膜血流灌注、稳定性强等优势。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邹学军研究结论一致[6],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面,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更具优势。

综合上述,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山,韩勇.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6(3):195-198.

[2]夏太宝,杨惠林,朱晓宁,等.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置入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3):8461-8462.

[3]严广斌.膝关节评分标准[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6):78.

[4]赵建华,李主一,李连军,等.多平面骨外固定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2,12(8):228-229.

[5]张骁青,贾力,陈振.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Schatzker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8-49.

[6]邹学军.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69-71.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简介:赵应李(1979-),男,汉族,云南省昌宁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骨伤研究工作。

【摘 要】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Liss钢析;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7-02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其涉及关节面,因而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患者治疗后发生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①病理性骨折、小儿骨折;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③心、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④血液、免疫及神经系统疾病;⑤手术禁忌症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患者年龄为17~64岁,平均(32.1±3.2)岁,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12h~18d,平均(6.1±1.2)d,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坠落伤31例、机械伤21例、其他5例,患者X线片、CT等检查由同一主治医师阅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4例、腓骨骨折26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4例、其他骨折2例。按Schatzker分类[2],Ⅰ型劈裂骨折7例,Ⅱ型劈裂并塌陷骨折41例,Ⅲ型塌陷骨折6例,Ⅳ型内侧平台骨折18例,Ⅴ型内外侧平台Y型骨折16例,Ⅵ型合并骨干及干骺端分离胫骨折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于皮下沿胫骨内侧或前外侧插入LISS钢板,C臂X线机确认效果满意后,用3枚以上螺钉固定;②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硬膜外麻醉,切口后在直视条件下撬起关节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插入解剖钢板行内固定,处理损伤韧带及半月板,内侧采用T型支撑钢板,外侧采用L型支撑钢板,上下各用3枚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嘱患者主动收缩股四头肌进行功能锻炼。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②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采用HSS评分标准于术后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3],分数越高,则预后越好;功能优良率评价标准[4]:优:无畸形,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及感染;良:轻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度>80°,内翻或外翻<5°,轻度疼痛无感染;中:中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中度疼痛但无感染;差:重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重度疼痛、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自由活动度情况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自由活动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的对比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难度大,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差,理想的复位和良好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传统疗法多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其临床效果欠佳,且术后患者易出现骨不连、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故预后较差。解剖钢板根据生物学解剖原理设计,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好、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等优势,但其塑形困难,剥离骨膜会为愈合带来严重影响,且患者皮肤发生感染坏死,退钉、断裂等的几率较高。LISS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以MIPO技术为基础[5],符合AO/ASIF微创原则,融合了外固定支架技术、生物接骨板技术和髓内钉技术优点,具有切口小、对骨膜干扰小、无骨膜血供破坏、促进骨膜血流灌注、稳定性强等优势。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邹学军研究结论一致[6],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面,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更具优势。

综合上述,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山,韩勇.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6(3):195-198.

[2]夏太宝,杨惠林,朱晓宁,等.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置入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3):8461-8462.

[3]严广斌.膝关节评分标准[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6):78.

[4]赵建华,李主一,李连军,等.多平面骨外固定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2,12(8):228-229.

[5]张骁青,贾力,陈振.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Schatzker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8-49.

[6]邹学军.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69-71.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简介:赵应李(1979-),男,汉族,云南省昌宁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骨伤研究工作。

【摘 要】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Liss钢析;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47-02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其涉及关节面,因而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患者治疗后发生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为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①病理性骨折、小儿骨折;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③心、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④血液、免疫及神经系统疾病;⑤手术禁忌症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患者年龄为17~64岁,平均(32.1±3.2)岁,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12h~18d,平均(6.1±1.2)d,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坠落伤31例、机械伤21例、其他5例,患者X线片、CT等检查由同一主治医师阅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3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4例、腓骨骨折26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4例、其他骨折2例。按Schatzker分类[2],Ⅰ型劈裂骨折7例,Ⅱ型劈裂并塌陷骨折41例,Ⅲ型塌陷骨折6例,Ⅳ型内侧平台骨折18例,Ⅴ型内外侧平台Y型骨折16例,Ⅵ型合并骨干及干骺端分离胫骨折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于皮下沿胫骨内侧或前外侧插入LISS钢板,C臂X线机确认效果满意后,用3枚以上螺钉固定;②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硬膜外麻醉,切口后在直视条件下撬起关节平台,纠正患者骨折成角、旋转与移位和旋转畸形,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及长度,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采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效果。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切开皮肤暴露骨质,用组织剪在骨膜外、肌肉下人工造一潜行隧道,插入解剖钢板行内固定,处理损伤韧带及半月板,内侧采用T型支撑钢板,外侧采用L型支撑钢板,上下各用3枚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嘱患者主动收缩股四头肌进行功能锻炼。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②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采用HSS评分标准于术后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3],分数越高,则预后越好;功能优良率评价标准[4]:优:无畸形,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及感染;良:轻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度>80°,内翻或外翻<5°,轻度疼痛无感染;中:中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中度疼痛但无感染;差:重度神经、血管损伤,关节活动<75°,内翻或外翻>10°,重度疼痛、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自由活动度情况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自由活动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的对比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功能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难度大,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差,理想的复位和良好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传统疗法多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其临床效果欠佳,且术后患者易出现骨不连、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故预后较差。解剖钢板根据生物学解剖原理设计,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好、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等优势,但其塑形困难,剥离骨膜会为愈合带来严重影响,且患者皮肤发生感染坏死,退钉、断裂等的几率较高。LISS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以MIPO技术为基础[5],符合AO/ASIF微创原则,融合了外固定支架技术、生物接骨板技术和髓内钉技术优点,具有切口小、对骨膜干扰小、无骨膜血供破坏、促进骨膜血流灌注、稳定性强等优势。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邹学军研究结论一致[6],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面,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更具优势。

综合上述,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山,韩勇.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6(3):195-198.

[2]夏太宝,杨惠林,朱晓宁,等.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置入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3):8461-8462.

[3]严广斌.膝关节评分标准[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6):78.

[4]赵建华,李主一,李连军,等.多平面骨外固定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践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2,12(8):228-229.

[5]张骁青,贾力,陈振.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Schatzker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8-49.

[6]邹学军.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69-71.

微创肋骨内固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 和对照组 (保守治疗) , 各21例。观察组中, 男性12例, 女性9例;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 (35.21±1.21) 岁;发病时间0.5~16 h, 平均 (3.83±0.78) h;车祸伤8例, 摔伤6例, 坠落伤3例, 重物砸伤或挤压伤2例, 击打伤2例;单侧肋骨骨折11例, 双侧肋骨骨折10例;骨折根数1~7根, 平均根数 (2.46±0.56) 根。对照组中, 男性11例, 女性10例;年龄20~79岁, 平均年龄 (35.72±1.31) 岁;发病时间1~17 h, 平均 (3.65±0.69) h;车祸伤9例, 摔伤6例, 坠落伤3例, 重物砸伤或挤压伤2例, 击打伤1例;单侧肋骨骨折10例, 双侧肋骨骨折11例;骨折根数1~8根, 平均根数 (2.52±0.48) 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常规镇痛包扎牵引;合并肺挫伤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并给氧;中到大量血气胸现象患者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麻醉后取患者合适体位切开骨折部位皮肤, 使断端充分暴露, 周围清理后选择合适的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或钛板肋骨环抱器置于患者骨折部位。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局部疼痛等骨折症状彻底消失, 肋骨结构和生理功能恢复正常, 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正常;有效:局部疼痛等骨折症状明显减轻, 肋骨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显著性改善, 日常生活和工作略受影响;无效:局部疼痛等骨折症状无减轻, 肋骨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明显异常, 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n/%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 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结构和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结构和功能恢复时间 (86.49±10.42) d以及住院时间 (17.41±2.69) 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 (115.39±16.69) d、 (22.93±4.16)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对照组有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患者各2例,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 显著低于对照的组的19.05%, 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肋骨骨折在胸部外伤中占61%~90%。因此给予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通过对肋骨骨折的固定可以有效恢复胸廓完整性, 改善肺通气。传统多发肋骨骨折多采用镇痛、肋骨牵引悬吊、胸带加压包扎等方法, 但存在无法对错位肋骨复位, 易导致肺炎、肺不张和胸廓畸形等[2]。肋骨环抱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较强的抗腐蚀性, 其通过稳定骨折端, 有效缓解疼痛, 恢复胸廓原有形态, 起到美观、整形的作用, 消除反常呼吸, 减少肺不张及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早期手术固定治疗时能尽可能将塌陷的胸廓撑起, 并减少对胸膜的刺激, 使胸腔渗出减少, 促进积液吸收, 尤其是伴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 该方法能有效防治肺部损伤及病情的加重, 促进患者的恢复[3]。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 (P<0.05) 。进一步表明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并且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快, 并发症少, 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 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 多发肋骨骨折采用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 可缩短肋骨结构和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本研究选取对象较少, 还需要采集大样本进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解明德, 于善海, 孙力彬, 等.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3, 53 (16) :42-43.

[2]戚代江.多发肋骨骨折采用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19) :148-149.

爪形钢板肋骨内固定的术后护理 篇6

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 男16例, 女5例;年龄35岁~57岁;受伤原因为车祸致多发性肋骨骨折。9例合并肩胛骨骨折、血气胸、创伤性湿肺, 5例有浮动胸壁形成, 7例合并胸腹腔多发脏器破裂, 其中肝破裂2例, 脾破裂4例, 肝、脾、肠多脏器损伤1例。

2 手术方法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在肋骨骨折部位, 选择相应切口。切开肋骨骨膜, 在肋床内游离出骨折断面, 将其复位, 用布巾钳固定。选择与肋骨形态相似的爪形钢板扣押在肋骨断面, 爪形钢板经加热后, 爪齿内收而牢牢的紧抱肋骨。术后浮动胸壁完全矫正, 胸廓畸形消失, 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3 护理

3.1 保持呼吸循环稳定和病情观察

术后由于病人禁食、水, 集体遭受创伤大, 消耗大, 必需足够营养支持和水、电解质的稳定和平衡[2], 本组中都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一般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或者深静脉留置。本组病人中9例有创伤性湿肺, 应指导正确输液以防止加重肺水肿和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建立特别护理记录, 每30 min测血压、脉搏、直至平稳, 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观察呼吸及胸部症状, 动态监测血气分析, 同时重视受伤部位及敷料渗出 , 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意识 、瞳孔变化、腹部体征、尿量及四肢活动情况和病人的主诉, 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

3.2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浮动胸壁合并血气胸的病人大都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3], 本组病人中19例术后性胸腔闭式引流术, 因此术后还应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液体的量及颜色形状和水封瓶的水柱波动, 并注意引流管的固定, 防止病人翻身拉脱, 防止引流管的折叠扭曲, 保持适当长度, 保持其通畅, 定时挤压或更换, 注意无菌操作, 并在管道上标上明显标志。

3.3 预防肺部感染

注意无菌操作,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每4 h测体温1次, 2 h听呼吸音, 勤翻身叩背, 鼓励咳嗽排痰, 观察痰色、量、形状, 定时做痰培养。有痰液黏稠及痰液不宜咳出者, 报告医生, 按医嘱用药, 或给予雾化吸入。床边备吸痰装置。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用氯消毒液擦拭地面和床头、桌椅。

3.4 内固定的稳定

避免术后活动造成爪形钢板的断裂、移位,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鼓励、指导、协助病人早期床上适度活动;②翻身时避免按压骨折处, 保持局部的稳定;③安置留置导尿管、鼻饲营养管,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或进无渣饮食, 减少排便次数;④指导正确的咳嗽、排痰, 防止猛烈的咳嗽胸壁活动幅度过大。

3.5 压疮护理

采用“正确评估病人、健全压疮防范的管理制度、减少受压部位的摩擦力和切应力、促进局部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压疮的综合性护理措施[4]。

3.6 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是突发事件, 病人及家属对该病不了解, 以及亲人受伤的情况, 会出现焦虑、恐惧和不安[5], 因此, 医护人员应给予病人及家属适当的安慰, 并对病情和调节方法做适当的讲解, 加强与病人家属的交流, 鼓励病人, 告诉病人这种新的手术方式的优点和需注意的有关问题, 调动病人积极性。

关键词:肋骨固定,爪形钢板,护理

参考文献

[1]吴伟敏, 张剑平.肋骨爪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浮动胸壁[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5, 21 (1) :23.

[2]刘学强.外科危重病人临床营养支持[J].医学综述, 2008, 14 (2) :271.

[3]刘蕊, 李桶, 李艳平.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6, 20 (7) :1806.

[4]李金铃.长期卧床病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4) :104-105.

微创肋骨内固定 篇7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

肋骨骨折是以肋骨局部微肿疼痛, 深呼吸、咳嗽或喷嚏时疼痛加剧, 甚则伛偻难仰, 局部压痛明显等为主要表现的骨折。肋骨骨折在胸部创伤中约占61%~90%, 多发性肋骨骨折能够导致连枷胸从而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 故而常需及时固定以稳定呼吸及循环功能[1]。2008年7月—2011年12月期间, 该院采用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2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胸外科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80例, 全部患者均经肋骨X线片确诊, 均有骨折端明显移位或多根、多处骨折。该组180例患者中, 男性153例, 女性27例;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41.9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 其中合并血气胸者35例;交通事故伤140例, 坠落伤26例, 挤压伤14例;单侧骨折139例, 双侧骨折41例。180例患者中120例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的作为观察组, 均在术前常规行CT检查, 明确肋骨骨折的部位及数量;其余60例因经济、病情等原因未进行手术而采用保守治疗的作为对照组。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在明确诊断后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处理及术前准备, 若有危及生命的损伤则需优先处理,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观察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侧卧位, 手术切口可根据患者骨折部位选择横切口或纵切口, 充分显露骨折端, 用扩髓器将肋骨骨髓扩髓至适宜大小, 注意不要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 根据肋骨横径来选择相应型号的可吸收肋骨钉, 将肋骨钉置入骨髓腔内行内固定, 在骨折端两侧钻孔后用可吸收线缝合加固, 固定完成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关胸。术后均常规给予患者吸氧、祛痰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加强呼吸道管理,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进行适量活动。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包括胸带固定、抗感染, 祛痰、止血、止痛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制定疗效评定标准[2]。临床痊愈:胸壁疼痛、压痛消失, 呼吸正常, 胸廓基本对称, 外观丰满, 治疗1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未见明显移位;好转:胸壁疼痛消失, 呼吸正常, 外观不够丰满, 治疗1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处移位超过0.5 cm;无效:胸壁仍有疼痛感、呼吸困难, 治疗1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处移位在3 cm以上。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8.5±1.4) d,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5.2±2.2) d,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临床痊愈82例, 好转33例, 总好转率 (临床痊愈率+好转率) 为95.8%, 对照组临床痊愈19例, 好转18例, 总好转率为61.7%,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好转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肋骨骨折在胸部创伤中约占61%~90%, 以往治疗一般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 如胶布固定、胸带固定巾钳重力牵引、外固定牵引等, 在采用这些方法治疗时由于有着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及难以解决胸痛等缺点, 故而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导致患者无法配合完成治疗而使疗效较差。另外, 这些非手术的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 无法早期活动, 影响咳嗽、排痰, 极其容易导致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随着科技进步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 现代医学主张对肋骨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3]。

可吸收肋骨钉的化学成分是左旋聚乳酸, 能够被人体分解吸收, 它的初始强度略高于人体皮质骨强度, 经水解后强度减弱, CO2和H2O是其最后的水解产物, 能够被机体吸收, 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过程[4]。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的优势在于:能够自行降解, 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且无需2次手术取出;作为高分子材料, 可吸收肋骨钉不会造成金属腐蚀作用和干扰术后影像学复查;能够通过骨髓内固定恢复肋骨解剖关系, 能够避免出现滑脱、松动现象;在手术中因无需固定所有骨折的肋骨, 故而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减小创伤, 缩短住院时间, 术后恢复快。该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的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采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 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好转率为95.8%, 对照组总好转率为81.7%,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好转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 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微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以及无需2次手术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俭荣, 谭益, 李国志, 等.可吸收肋骨钉在创伤性不稳定胸壁治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08, 37 (4) :370-371.

[2]杨文彬, 廖海浪, 何福鲜, 等.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肋骨骨折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 2010, 32 (9) :1066-1067.

[3]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53-556.

微创肋骨内固定 篇8

关键词:连枷胸,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效果

临床上, 连枷胸为一种由多发性肋骨骨折导致胸壁失去肋骨支持而出现软化的疾病, 其给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带来一定影响, 一般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对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连枷胸效果展开研究分析,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连枷胸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1例;年龄23~48岁, 平均年龄 (35.8±5.1) 岁;疾病诱因:11例高处坠落伤, 18例交通事故, 2例挤压伤。对照组男21例, 女10例;年龄24~49岁, 平均年龄 (36.2±5.7) 岁;疾病诱因:12例高处坠落伤, 16例交通事故, 3例挤压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诱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 气管插管麻醉, 选取卧位或平卧位, 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实施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 逐层缝合, 关闭切口。

1.2.2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 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根据患者骨折部位选取相应的手术切口。常规选取胸部后外侧或前外侧切口经第5或第6肋间切口, 若患者骨折部位主要为背侧, 选取后外侧切口, 若患者骨折部位主要为外侧, 选取腋下纵行切口。术中, 对患者胸腔进行探查, 发现患者胸腔有脏器损伤的, 应先处理, 之后再实施肋骨骨折复位术。连枷胸患者肋骨骨折根数较多, 应选取重点固定主要支撑肋骨, 保留1~2根肋骨不进行处理。使得肋骨断端充分暴露, 并将肋骨骨膜切开, 显露和游离骨折断端, 将嵌顿在骨折端处的软组织和血凝块彻底清理, 根据患者肋骨横径选取相应型号的可吸收肋骨钉, 用骨孔尺在肋骨骨折两断端髓腔扩髓, 通过钉钳夹住大小合适可吸收肋骨钉中间部位放置在髓腔中, 解剖复位两端断肋, 并固定。若患者伴有骨折疏松或是骨折斜面较大, 可在骨折端上加用2-0可吸收线或10-0丝线实施8字缝合固定。若患者为粉碎性骨折时, 尽可能不要固定粉碎性肋骨, 避免骨断端滑动。必要的在骨折端前后2 cm处各钻一孔, 通过2-0可吸收线实施贯穿纵横捆扎, 手术完成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并关闭胸腔, 缝合切口。通过抗生素实施预防感染治疗, 通过祛痰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对于危重患者, 可实施机械通气治疗。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优良率进行密切观察。

1.4疗效判定标准[1]优:患者治疗后, 胸痹疼痛消失, 呼吸频率和节律均恢复正常, 通过CT检查显示骨折对位良好, 且患者胸廓没有畸形;良:患者治疗后, 胸痹疼痛消失, 呼吸频率和节律均恢复正常, 通过CT检查显示骨折对位良好, 且患者双侧轮廓基本对称;可:患者治疗后, 胸壁出现轻微的疼痛, 通过CT检查显示骨折对位尚可, 部分出现移位现象, 但移位<3 mm, 且患者胸廓不对称或是稍微出现塌陷现象;差:患者治疗后, 胸壁出现严重疼痛现象, 通过CT检查显示骨折对位较差, 移位>3 mm, 胸廓显著不对称, 且患者出现显著的畸形。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 (9.2±3.2) d, 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 (11.5±2.1) d。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5%,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连枷胸导致反常呼吸运动, 使得患者双侧胸腔压力不平衡, 进而纵隔随呼吸摆动, 其均会给患者呼吸循环带来一定影响,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一般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处理, 会导致其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增加病死率。钢板内固定措施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其能良好的对合骨折断端, 缓解患者胸痛症状, 恢复其胸廓形态, 改善通气功能。该种手术方法能促使患者早日下床运动,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 其对患者肋间血管和神经带来的损伤较小,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同时, 该种手术方法需二次手术, 将钢板取出, 其给患者带来二次创伤, 并且钢板对术后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干扰, 影响对骨折愈合的判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可吸收骨钉内固定方法逐渐应用到治疗连枷胸临床上, 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并且不需二次手术, 减少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左旋聚乳酸为可吸收骨钉的主要化学成分, 其可以被人体分解吸收, 刚开始的强度高于人体皮质骨, 经过水解后, 其强度逐渐减弱, 最后水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被患者机体吸收。操作者通过该种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以下优点, 其可自行降解, 不需二期手术取出, 对患者机体没有显著毒副作用;术中不需对全部骨折肋骨固定, 并且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可吸收骨钉为高分子材料, 没有金属腐蚀作用, 不会给术后影像学检查带来影响, 并且同钢板内固定措施相比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本次研究中, 通过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措施治疗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 (9.2±3.2) d、93.5%, 通过钢板内固定措施治疗患者分别为 (11.5±2.1) d、71.0%,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优良率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临床医师在对连枷胸患者治疗时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陈瑜, 赵青, 石云, 等.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胸骨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 (3) :224-227.

微创肋骨内固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的73例病人, 均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胸外伤肋骨骨折病人。其中, 男58例, 女15例, 年龄26~64 (46.3±1.4) 岁;致伤因素:37例车祸伤;16例高处坠伤;14例暴力伤;6例挤压伤。43例单侧肋骨骨折;30例双侧肋骨骨折。合并症情况;局部或完全肺不张62例;血气胸54例;胸骨骨折14例;连痂胸18例。行手术探查可知:8例气管支气管出现损伤;2例左主支气管出现完全断裂。本次所选病人, 其骨折部位都存在明显错位, 且胸廓变形。

1.2 方法

73例病人都行内固定术治疗, 其具体措施如下: (1) 病人入院以后, 首先对其胸外伤实施常规处理, 并进行胸部CT与X线检查, 从而了解病人骨折情况;依据病人适应证, 及时选择手术方案。 (2) 手术麻醉成功以后, 取侧卧位 (若为双侧重型胸外伤, 则取平卧位) ;如果病灶为后部肋骨, 则在腋后线做一纵行切口;若病灶为前段或中段肋骨, 则在腋前线或者腋中线做一纵行切口;如果病灶为多段肋骨, 则在两处做一纵行切口, 又或是在后外侧做一切口。 (3) 进入胸腔后, 首先对病人胸腔内脏器进行探查, 然后依据损伤情况实施修复;随后, 对病灶周围的骨膜、软组织以及肌肉进行游离;最后, 再使用肋骨接骨板 (纯钛华森) 进行复位固定。此外, 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减少出血量。 (4) 手术结束后, 安置好胸腔引流管, 并选择弹性绷带进行外固定。而手术后治疗与护理与开胸手术一致。

2 结果

2.1 术前与术后24h时血气分析结果对比

病人手术前后, 其血气分析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见附表。

注:与手术前比较, P<0.001

2.2 手术治疗情况

所选73例病人, 通过手术治疗后, 全部治愈, 其治愈率达100%。18例病人出现并发症 (肺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气胸与肺不张11例;顽固性疼痛2例) ,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4.66%。术后, 38例病人使用呼吸机, 其平均使用时间为20.1±2.3h。

3 讨论

在外伤中, 肋骨骨折比率为2.5%[2];在胸部创伤中 (不管是闭合性损伤, 还是开放性损伤) , 肋骨骨折比率高达90%。研究发现, 胸外伤肋骨骨折致伤因素主要有:车祸伤、高处坠伤以及挤压伤等。大部分病人在入院时, 多为复合型外伤, 且创伤较大, 伤情严重;而单纯性重型胸外伤比较少见。因此, 对于该症, 如果未能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就可能出现死亡[3]。以往, 对于胸外伤肋骨骨折一般都是制动、镇痛、抗感染以及胸带包扎等保守治疗, 或行廓外固定治疗。通过保守治疗发现, 该种治疗需要较长时间, 而且不利于肺功能恢复[4]。

内固定术是指使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对断骨内或者外面将断骨进行直接连接固定的手术。通过临床研究可知, 内固定术能够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与单纯外固定相比, 更加直接有效;尤其在防止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转性活动方面, 内固定更为有效[5]。此外, 有些内固定物有坚强的支撑作用, 术后可以少用或不用外固定, 可以减少外固定的范围和时间;而坚强的内固定对伤肢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减少由于长期卧床治疗所诱发的并发症 (例如: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膀胱结石等) [6]。

对于胸外伤肋骨骨折实施内固定术时, 其适应证为: (1) 肋骨骨折情况严重, 且伴有内脏损伤; (2) 受伤部位变形严重, 而胸壁软化, 已出现连枷胸; (3) 有显著的骨折端错位; (4) 对于该症行保守治疗后, 未能缓解病人疼痛, 且合并血气胸; (5) 并无其它重型病症, 能承受手术。而对于手术时机, 有学者认为, 应尽早实施手术。但笔者认为, 应依据病人病情以及其它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如果病人胸腹腔出现严重肺裂伤或者活动性出血, 就应该实施急诊手术;而对于其它状况, 则应采取对症处理。

在尹立国等研究中发现, 予以内固定术治疗后, 所选研究对象均得以康复出院, 并无死亡病例;此外, 在手术后,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这表明, 胸外伤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在本次研究中, 73例病人, 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后, 全部治愈, 其治愈率达100%。18例病人出现并发症 (肺感染有3例;切口感染有2例;气胸与肺不张有11例;顽固性疼痛有2例) ,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4.66%。术后, 有38例病人使用呼吸机, 其平均使用时间为20.1±2.3h;病人手术前后, 其血气分析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对于胸外伤肋骨骨折病人, 应依据其具体情况, 选择性实施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不仅安全有效, 而且能改善其呼吸功能, 减少并发症。

摘要:2013年1月2014年6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73例胸外伤肋骨骨折患者。对其实施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中, 18例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24.66%, 无死亡病例;术后有38例使用呼吸机, 平均使用时间为20.1±2.3h;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予以胸外伤肋骨骨折病人实施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不仅安全有效, 而且能改善呼吸功能, 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胸外伤,肋骨骨折,内固定术

参考文献

[1]王波, 刘青, 何弢, 等.同种异体冻干骨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28例[J].山东医药, 2013, 53 (43) :104.

[2]王辉, 周金强, 张金燕.保留肋骨骨膜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33) :72-74.

[3]伍长学, 李新, 邓明彬, 等.肋骨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 2010, 26 (8) :715-716.

[4]王辉, 周金强, 张金燕.保留肋骨骨膜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33) :72-74.

[5]洪棉纯, 张志锋, 吴伟斌, 等.胸腔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89例[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10) :89-190.

上一篇:物理特点下一篇:大学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