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特点

2024-10-14

物理特点(共12篇)

物理特点 篇1

物理学的研究,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思维的加工。与一般的思维过程相比较,在共性之中,物理学科的思维又有其个性。对这种个性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加强物理教学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1. 模型化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建立新的概念。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而抽象概括和简化的过程,也正是人脑对事物的思维加工过程。模型就是一种概括的反映,就是概念,亦即是一种思维的形式。

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所在之一。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学,首先是引导学生步入模型这个思维的大门,适应并掌握这种思维形式,具备掌握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

2. 多重性

任何一门学科,其内容都不会是孤立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学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本学科内,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其后所牵涉到的问题可能有许多个环节,问题的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作几个过程、阶段或几个方面、步骤,须经历分析、综合的相互转换,往复循环,逐级上升。本文谓此特点为物理思维的多级性。

一般说,物理思维的多级性亦包括了模型的转换。无疑,这种思维的多级性,要求更高的思维能力,这是对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次推进。而对于步入新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水平,也是对思维惰性的一个冲击。从开设物理课开始,便须注意不断地引导并培植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敏锐能力,鼓励学生勤于钻研、深于追究的思维品质。

3. 多角度性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有一种办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出发,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同一个结果。

还有一些问题则不同,并不只有一个结果存在,需要作全面的分析。而解决这类问题所需要的思维过程须是开放性的,即依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灵活而全面地寻求对问题的各种可能的答案。这种特点被称作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求异、发散是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的体现,要求个体具有能从常规、呆板或带有偏见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把思维从曾经经历过的思路上转移开来,以探求新的解决办法,又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且,在思考中能灵活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转换,全面地把握问题,细心地权衡哪些思维是有利的,哪些思维是正确的。

4. 表述的多样性

物理问题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表述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公式表示,还可以借助于画图像。有些问题还可以用各种图示。概念的表述亦有类似的方式。每一种表述,都是一种语言,同样是一种思维。

这种表述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首先对思维的方法要加以选择、优化。选择和优化是对思维的批判性品质的表现,也是思维灵活性品质的表现。物理教学,就需培养学生选择表述方式的意识,学会并掌握物理语言,准确地运用适当的语言思考、论述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5. 思维的转换

思维的转换是物理思维的又一个特点。它要求个体及时地更换自己的思维方向,转换思维的方式,改变语言表达方式,以更简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对象的转换、物理模型的转换、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转换等是常见的。

思维的转换,既是物理思维的特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甚觉困难的又一所在。

思维的转换,是思维的灵活性品质的体现,在物理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培植这种品质。

6. 假设与验证

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所必须经历的步骤一般说有如下四步,即发现问题,认清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而其中的假设与验证是思维过程的中心环节或关键环节。在解决有多种可能的问题时,结论与假设有关的,必须加以验证。验证假设的思维是人的认识深化的过程。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间接的方法,即推理的方法,也可以是直接的检查,即知觉的方法。但无论以怎样的方法来作验证,都直接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7. 等效思维

等效方法的运用,是物理思维的又一个特点。所谓等效,即效果相同。例如矢量的合成分解、等效电路等属之,都是简化复杂问题的方法。把复杂的对象等效作一个模型,以便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处理。这种等效处理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思维。

8. 实践性

物理知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许多知识是实践观察的总结。

就其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技术这一点讲,物理知识是非常具体的、通俗的。而就其概括实践来讲,无论是初级经验的概括,还是高级科学的概括,它又是那么抽象。既具体又抽象的特点,要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必须具有相应的特点。

一些论述需要作抽象的概括,而另一些论述则必须考虑到现实状况,作联系实际的思考。脱离实际必然导致思维的谬误。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联系实际,以期培养学生具有既能抽象地概括,又能具体地应用、联系实际的思维品质。

物理特点 篇2

一、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位移都相等,则这个物体的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轨迹是直线。如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看为质点)。条件:所受和外力为零。

2、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加速度不变,速度均匀改变,轨迹是直线。如自由落体运动。

条件:所受合外力不变,且与初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3、变加速直线运动

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运动,叫变加速直线运动。

特点:加速度不恒定,但始终在一条直线上,速度不均匀改变,轨迹是直线。如水平光滑平面上,一弹簧连一小球,做往复运动。

条件:所受合外力随时间改变,且始终与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实例:

1、自由落体

定义: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性质: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只受重力,加速度恒为g,初速度为0。

2、上抛运动

性质:匀变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匀减速)

特点:只受重力,加速度恒为g,初速度竖直向上。

3、下抛运动

性质:匀变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匀加速)

特点:只受重力,加速度恒为g,初速度竖直向下。

二、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特点:轨迹是曲线,速度必然改变,是变速运动。

条件:合外力和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实例:

1、平抛运动(斜抛)

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斜向上或斜向下)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斜抛运动)。

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这样去理解:是匀变速运动,因为加速度不变,是变速运动,因为是曲线运动。

特点:只受重力,加速度恒为g,初速度水平(斜向上或斜向下)。

2、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性质:变加速曲线运动,这样去理解:是变加速运动,因为加速度方向在变,是变速运动,因为是曲线运动(匀速指的是匀速率)。

条件:1.具有初速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特点浅析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教学特点

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总结能力,能够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事物的发展,进而为高中物理的深入教学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初中生具有创新能力,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处于培养当中,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充满了好奇,因此,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思维特点,增加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教育教学,实验教学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操作,而且丰富的生活素材也为实验教學提供了便利。例如,通过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教学实验,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关于电的现象认知将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等基本的电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用电认知。

二、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因为物理课程的特殊性,使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必须借助物理实验等形式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关于电流方面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公式的基本应用和推理过程,同时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真正了解物理的本质。

三、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初中物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因此,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通过物理的这门课程科学客观地分析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找到本质。而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恰恰是通过实验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客观地让学生去了解物理,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例如,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就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思维,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充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这种物理思维去分析事物。

总之,物理实验现象是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初中生进一步了解物理本质、了解物理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中利用物理的思维去剖析物理的本质,进而加深他们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的理解和认知。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影子,将物理课堂进行延伸。

浅论物理学科的思维特点 篇4

关键词:物理学科,思维特点

1. 模型化

物理学科的研究, 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 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 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 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建立新的概念。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 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而抽象概括和简化的过程, 也正是人脑对事物的思维加工过程。模型就是一种概括的反映, 就是概念, 亦即是一种思维的形式。

2. 多级性

任何一门学科, 其内容都不会是孤立地存在, 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学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本学科内, 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 其后所牵涉到的问题, 可能有许多个环节, 问题的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 往往需要分作几个过程、阶段或几个方面、几步。须经历分析、综合的相互转换, 往复循环, 逐级上升。

3. 多向性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 并不只有一种办法。同一个问题, 从不同的方面出发, 用不同的方法, 都可以得到同一个结果。

求异、发散是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的体现, 要求个体具有能从常规、呆板或带有偏见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 把思维从曾经历过的路上转移开来, 以探求新的解决办法, 又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去思考问题, 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4. 表述的多样性

物理问题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表述物理规律, 可以用文字叙述, 也可以用公式表示, 还可以借助于画图象。有些问题还可以用各种图示。概念的表述, 亦有类似的方式。每一种表述, 都是一种语言, 同样是一种思维。

5. 思维的转换

思维的转换是物理思维的又一个特点。它要求个体及时地更换自己的思维方向, 转换思维的方式, 改变语言表达方式, 以更简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对象的转换、物理模型的转换、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转换等是常见的。

6. 假设与验证

为着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 所必须经历的步骤, 一般说有如下四步, 即发现问题、认清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而其中的假设与验证是思维过程的中心环节或关键环节。在解决有多种可能的问题时, 结论与假设有关的, 必须加以验证。验证假设的思维是人的认识深化的过程。验证的方法, 可以是间接的方法, 即推理的方法, 也可以是直接的检查, 即知觉的方法。但无论以怎样的方法来作验证, 都直接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7. 等效思维

等效方法的运用, 是物理思维的又一个特点。所谓等效, 即效果相同。例如矢量的合成分解、等效电路等, 都是简化复杂问题的方法。把复杂的对象等效为一个模型, 以便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处理。这种等效处理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思维。

8. 实践性

物理知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许多知识是实践观察的总结。

就其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技术这一点讲, 物理知识是非常具体的、通俗的。而就其概括实践来讲, 无论是初级经验的概括, 还是高级科学的概括, 它又是那么抽象, 既具体又抽象的特点, 要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 必须具有相应的特点。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特点的浅析 篇5

物理学作为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所研究的问题和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考虑到八年级学生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特点,以及刚刚接触到物理这门新学科,因此其教材内容难度设置较小,其学习多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以极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出发,使学生能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些现象就是物理,然后通过简单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要求学生知道、了解、定性分析的内容多,而深入探究、定量计算相应较少。最终达到的目标就是学生能够将这总结得出的各种事物、现象之间知识扩展应用到更多的生活实际和事物中去,能帮助其解决更多的疑问,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注重物理概论的建立过程。物理的研究与学习之初都必须是在已经建立和认识一些基本物理概念之后。对学生而言这个新的概念、新的名词有何意义、为什么要掌握是学习的潜在动力。因此将为什么要这样定义,这样定义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哪些方便、准确之处?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2)教师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于初中第一次接触到相关的物理现象、规律的探讨,学生始终都还是保持着一种高昂的兴趣,因而课堂上如果能利用有效的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爱好,将会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主状态。

(3)课堂教学密度小。本身由于初中物理是打基础的作用,因此强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模型的分析就显得重要,加上本身其知识内容较少,且不需要更深入的进行定量探究和计算,故课堂上就可花足够多的时间对重点概念、规律进行反复讨论,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4)色彩纷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们绝大多数都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眼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对于抽象一些的模型理解仍然较为困难。故在课堂的整个呈现中需应从而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这种研究方式有很大的启发。并且其简单的逻辑思维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被建立起来了。

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完善物理教学 篇6

【关键词】学生特点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038

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应试教育有区别,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对上述几个环节加以改革,同时,要从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有必要掌握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并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

一、高中生的特点

1.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很大提高,研究表明,高一学生视听觉的感受性已达到成人水平,有的甚至超过成人。

在教学中,需要做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实验设计时,要做到实验目的性强、操控尽可能精确、效果明显、趣味性强;实验过程中,应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观察什么现象;做完实验后还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何改进实验。

2.高中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支配记忆活动,乐意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材料。尽管如此,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居于优势地位。

高中物理知识多而繁杂,前后知识点联系紧密,逻辑性强。绝大部分内容是有实际意义的,所以高中物理知识的积累更多地采用意义识记。在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归纳和分类。让学生通过回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横、纵向联系。学会根据具体实例通过抽象形成理论知识,并用实践检验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适当组织和指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复习是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复习方式多样化,分量要适当,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过度学习”,经验证明过度学习50%效果最佳。

3.高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的发展。有意注意已占主要地位,能够有意地调控自己的注意,使之指向和集中于需要学习的事物中。注意的稳定性增长速度逐渐缓慢,并趋于成熟。广度已达到成人的水平了,能看到4~6个客体。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能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4.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他们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不断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抽象逻辑思维趋向理论型。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迅速,趋于优势地位。他们一般不盲从,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有时会有好走极端,产生片面性、主观性,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倾向。

二、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教学

1.关心、爱护每个学生。我认为,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对每个学生给予足够的帮助和关心,要面向学生的大多数,不能只偏爱少数尖子,不能放弃一个差生。

2.培养信心,锻炼意志。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培养兴趣出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知道学好物理与自己成才的关系,培养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在这方面,自己通过介绍著名物理学家对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介绍自己历届教的物理学得好的同学的事迹;介绍当年进校的基础较差的但通过三年不懈的努力学习,进步特别大的学生的情况,激励他们上进,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特别是对女生,则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打消自卑感,课内多提问,锻炼她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进度方面,采取先慢后快的办法,对关键性内容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例如,物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动量,机械能,电磁感应等内容,都让学生反复讨论、思考、练习和总结。在教学内容方面,以讲授必修内容为主,适当穿插选修内容,既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又兼顾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品德、情操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层次要求。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做到课堂容量大,节奏快,深度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部分尖子学生,则利用课外活动,开设竞赛辅导讲座,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对那些基础较差的班级,则适当降低教学重心,使学生学有所得,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起到了学习成功的激励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促进学生的学习,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

4.针对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包含了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具体的操作活动讯息,不仅面广,而且互相交叉渗透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着眼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集体教学中注意照顾个别学生,并在教学中把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我认为,在高中一年级开始的第一学期,不要在知识的多少上争一日之长短,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并结合高中物理的特点,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灵活应用,总结解题经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收敛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孝华.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J].天津教育2004年1期.

[2]祝大杰.浅谈物理教学方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3]申昌福.实践教学民主,提高课堂效率[J].物理教学,2009年05期.

如何突出大学物理特点进行教学 篇7

大学物理课程是大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它能在高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科学素质。大学物理教师应提供内容更广泛、更深入的系统的现代物理学知识, 在介绍这些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态度, 并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1]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讲, 物理是一门熟悉的课程, 从初中开始到升入大学, 他们至少已经学习了五年的物理知识。然而, 这并不表示大学物理的学习会变得比较容易。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同时, 部分学生在中学时就感到物理抽象难学, 导致在大学也对物理学习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 因此, 不少学生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反映出不适应, 并且学习不主动不积极。

如何改进大学物理教学,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大学物理的特点, 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 这对大学物理教学的继续深入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2. 大学物理的特点

2.1 从教学内容来看, 大学物理仍然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五大部分, 只是相对于中学物理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加深了, 而且结合了高等数学的有关知识, 难度上略有增加。[2]

2.2 从教学目标来看, 大学物理强调的是对物理现象的解释, 以及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对物理图像的建立, 而不是逻辑和推演。和中学物理相比, 并不要求学生做大量的题目。部分学生对中学物理有畏难情绪, 是因为对物理的知识结构不了解, 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完成题目上, 使得学习到的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都是为了解题服务, 而没有看到物理学现象和原理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大学物理对逻辑推演的要求较低, 只要求学生能够建立起物理学的概念, 并且应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定量解决物理问题。

2.3 从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来看, 大学物理总体课时数较少, 内容较多, 因此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很大, 教师课堂上很难把各物理知识点讲细讲透, 更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和评讲习题。因此教师主要是对物理思想和知识整体结构进行讲解, 重在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图像。学生在学习时, 课堂下自我学习非常重要, 要能够及时预习和复习。因此, 大学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 能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展开自学和相互讨论。

3. 大学物理教学策略

3.1 重视大学物理绪论[3]。

大学物理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设, 绪论一般会讲述物理学的意义和内容, 以及一些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 教师应该对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向学生进行说明, 使学生了解大学物理学习的方法和特点, 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利用网络等获得信息;给学生的具体学习提出严格的规范要求。

实践证明, 这样的绪论讲解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大学物理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是一门观察实验的学科, 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2 联系项目进行教学。

杨振宁博士告诫广大学生要学有血有肉的物理学:“我希望使大家了解物理学是一个多方面的学科, 是一个活的科学, 不是一个死的科学, 是一个跟实验非常接近的学科, 而不是整天在公式里打滚的学科, 我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中国不少的学生, 确实被引导到一个死的物理学, 旧的物理学, 以及跟实验没有关系的方向去了。”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联系具体项目可以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 有利于理解物理学的相关知识。例如, 在学习质点运动学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入卫星发射的例子:首先要对卫星进行定位, 因此需要建立参考坐标系;其次要对卫星的运动状态进行把握, 就需要知道卫星的速度和加速度;最后要知道卫星为何会如此运动, 引入牛顿的运动定律。

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知道物理知识的实际用途, 感到物理学不是空洞的知识, 而是可以直接运用到实践中的理论。

3.3 精心选择思考题, 引入探究式学习[4]。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务、现象, 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同时也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机缘———科学概念”。这充分说明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物理过程, 也说明了物理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引入探究式学习, 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思考题而不是过多的习题。思考题应该选择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如乒乓球大球和小球的区别, 以及鲨鱼皮泳衣是怎样提高游泳速度的;或者选择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 要求学生分析并且提出改进的意见;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简单的物理设想, 要求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 如设计一个装置, 使得鸡蛋从3米高的地方落下而不至于摔碎, 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注意起身边的物理现象, 并且尽可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会主动研究一些物理现象, 如纸飞机的折叠方法是如何影响飞行速度的, 它和物理学的哪些相关知识有联系。

3.4 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5]。

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信息量较大, 依靠传统方式很难完全展示。依靠多媒体, 教师可以极大地增加教学中的知识量, 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物理学理论采用动画等多种方式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 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如教师可能受课件所限, 难以发挥, 同时学生因为有课件可看, 上课时听课的乐趣大为减少。因此, 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 而不是依赖。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教师正确理解大学物理的特点, 并且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一特点, 将有利于使学生从中学的题海学习中解放出来。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应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 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三慧.大学基础物理学上册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建林.大学物理对中学物理上位学习的认知策略[J].纺织高等基础科学学报, 2002, 15, (01) :81-82.

[3]邓永和, 容青燕.启迪式理工科大学物理创新教学改革探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8, 18, (02) :83-85.

[4]王野, 张恒硕.怎样做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联接[J].才智, 2008, 10:73.

解读中考物理探究性试题的特点 篇8

一、注重科学方法的考查

科学探究展示了物理规律的一般探究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独特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理想法、类比法、转化法、观察法等, 其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最为普遍, 也是中考的热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问题多向学生介绍, 指导学生多思考。

例1: (2009年湖南省常德市) 小华总结两年来所做的物理探究实验发现:

(1) 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 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如: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 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乙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物块B反映出来的。

(2) 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 都要采用_______法。

如:甲实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时, 就要多次改变______,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乙实验研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的大小, 同时控制小球的_________不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要探究哪个物理量的影响就要改变这个物理量, 而保证其他的物理量不变, 这就是控制变量法。根据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可知, 只有当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即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回想课本动能演示实验情景可知, 本题只能通过纸盒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来比较动能的大小, 纸盒被推距离越远, 小球的动能就越大, 反之越小。对于第二问, 可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定义可知, 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的关系时, 就要改变压力的大小 (可通过加减砝码个数来实现) , 保证其他物理量不变;研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 就要改变速度的大小 (可通过改变小球释放的高度来完成) , 保证其他物理量不变 (即质量不变) 。

二、重视实验设计和过程的考查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猜想与假设, 结合所给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步骤或对所给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排序和纠错等。解答此类试题的思路一般是:明确实验目的———确定研究方法———确定需要的物理量———设计实验方案———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筛选最佳方案。

例2: (2009年江西省) 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 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 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上的螺母, 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 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 (只填字母序号) 。

(2) 在调节天平时, 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 (选填“左”或“右”) 。

(3) 用调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 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 由此可知, 小矿石的密度ρ=____Kg/m3。

(4) 实验中, 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 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 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 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解析:此题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单位换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以及处理实验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的能力。此类试题既注重基础性, 又强调能力性, 既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又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 充分体现了现代课程的要求和理念。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平时做实验的情景来分析, 力求减小误差。比如先操作步骤A, 再操作步骤D和先操作步骤D, 再操作步骤A, 前者误差大, 后者误差小, 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应是C-B-D-E-A而不是C-B-A-E-D。接着应观察天平和量筒的分度值, 进而正确读出小矿石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62g、20cm3, 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m/v, 带入数据得:ρ=3.1g/cm3, 最后进行单位换算, 将g/cm3换算成kg/m3作单位, 得3.1×103kg/m3。第 (4) 问则是另辟蹊径, 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去寻找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利用溢水法。将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 收集被溢出的水, 然后用天平测出溢出水的质量, 运用V水=m水/ρ水计算得出, 即该水的体积和被测物体的体积等大。

三、重视对数据、现象的分析和思维归纳的考查

此类试题立意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概括能力, 不是单单要求学生记住某一实验的结论来填空的, 而是创设一定的实验情景, 给予学生合适的信息, 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 分析归纳出一定的结论。为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3: (2009年重庆市)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 某同学用如下图2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3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 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 保留一位小数) ;

(2) 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 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请你作出适当的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有关 (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数据分析、处理型的实验题, 重点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数据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 它只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 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简单的因果推理, 寻找数据间内在的关系特征, 这样得出结论才具有普遍意义。利用公式W有=Gh和W总=FS分别算出有用功和总功, 且S=nh (n为绳子的段数) 。最后引用机械效率的公式η=W有/W总×100%可算出机械效率。通过比较3次实验数据, 我们不难看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 只是钩码的重量不同, 而机械效率却随钩码个数的增加或钩码重量的增加呈现出依次增加, 这说明使用同样的滑轮组, 提起的钩码越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就越大。克服滑轮的自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其动滑轮自重增大, 额外功就越多, 要提高机械效率, 必须增大有用功, 减少额外功, 即使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

四、重视对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此类试题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开放的考查于一体, 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比较高, 其目的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设计、分析归纳和创新思维能力, 它是上述3种实验的综合体现, 难度较大, 但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例4: (2009年福建省福州市) 小明注意家里摆钟 (图3) 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 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刚好是1秒, 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 他请教了物理老师, 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4所示的单摆 (即细线下系一小钢球) 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 从表中数据可知, 单摆的摆长L越长, 周期T越选填_______ (选填“长”或“短’) 。

(2)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5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

(3) 分析图6所示图像, T2与L所成_______关系。

(4) 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 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 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5) 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 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

解析:问题是思维的动因, 是探究活动的起点, 人们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 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 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题中小明从家中的摆钟很υ然地引出了要探究的问题。解答时一定要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 找出二者的内在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即会根据数据, 利⒚描点法画出正确的图像。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 单摆的摆长增长时, 周期也随之增长。根据纵坐标和横坐标所代替的物理量, 从表格中的数据中找出对应点、描点、连接这些点成曲线或直线, 并延长至原点, 便可得如图6所示的T2与L的关系图像。通过图像可知, 这是一条直线, 分析归纳其规律, 得出结论, T2与L成正比。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⒚精密测量仪器和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此实验周期短, 误差大, 故不能取多次周期的平均值, 为此可借助积累法, 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 然后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 从而减小误差。通过实验数据可知, 摆长越长, 摆动一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就越长。摆钟变慢, 说明摆动一个周期的时间变长, 应该将摆长变短。

物理药剂学教材内容与特点 篇9

1 物理药剂学的性质

物理药剂学是药剂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以物理化学原理与实验方法为主导,揭示药物及其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与机理,研究药物制剂形成的理论与作用特点、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的学科。物理药剂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化学动力学、界面化学、胶体化学、流变学、结晶化学、粉体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物理药剂学为制剂的剂型设计、制备、质量控制等提供科学化和理论化依据。

2 开设物理药剂学的意义

物理药剂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药物制剂中有关现象和过程的科学,是药物制剂剂型设计与制剂制备工艺建立的基础。对药学专业学生开设物理药剂学,其目的和要求在于使学生懂得以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为指导,为现代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成型技术、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评价等服务,并使学生科学、系统地应用物理药剂学原理与方法解决药剂学实践中的有关问题,这对推动药剂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开设物理药剂学的高校

目前,我国多所高校开设了物理药剂学,如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广东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等。多数院校的此课程多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少数学校对本科生也开设,如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其中,多数学校只开设理论课程,只有个别学校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也开设实验课,如沈阳药科大学。

4 物理药剂学教材

物理药剂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近半个世纪了,近20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国内外均有相关的专著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及不同的层次对物理药剂学的理论、实验技术等进行论述。目前,国内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中国药科大学采用平其能教授的自编教材;沈阳药科大学采用苏德森和王思玲主编的《物理药剂学》;北京大学药学院采用殷恭宽编写的《物理药学》;复旦大学采用殷恭宽编写的《物理药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采用王玉蓉和田景振主编的《物理药剂学》。其中,各高校均将Alfred N Martin的《Physical Phymacy》作为主要参考资料。具体书籍情况见表1。

5 物理药剂学教材内容与特点(见表2)

从表2可知,赵士寿和殷恭宽主编的《物理药学》内容更侧重于物理化学;苏德森主编的《物理药剂学》更多地涉及经典的物理药剂学;王玉蓉主编的《物理药剂学》更多地侧重于药物的新制剂和新技术。

鉴于以上原因,我校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对本科生更多地侧重讲授物理药剂学的经典内容,对专升本学生适当引入物理化学;对硕士研究生则适当增加新剂型和新制剂技术内容。

物理药剂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涉及内容范围广、与物理化学结合紧密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联系药剂学的实例,力求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

6 物理药剂学实验教材

物理药剂学是药物制剂剂型设计与制剂制备工艺建立的基础。物理药剂学实验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重要环节,掌握该实验技能对于加深理解物理药剂学理论,使学生科学、系统地应用物理药剂学原理与方法解决药剂学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推动药剂学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沈阳药科大学对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物理药剂学实验,选择《物理药剂学实验》作为教材,其实验内容见表3。

该实验教材使用了能够反映现代药剂学实验技术手段的激光粒度仪、激光电位仪、纳米机与制粒机等应用的实验内容。对每一个实验内容,较详细地介绍了每种方法的技术特点、基本操作与主要应用,针对性与实用性较强。该教材能够反映现代物理药剂学实验技术手段发展的前沿动态,能为药学院校、药房、研究单位及从事药物制剂开发与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近年来,随着药剂学的飞速发展,物理药剂学对药学领域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每年除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此实验课程外,越来越多的药物分析专业、药物化学专业与生物制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相应选此课程,该课程的设置对培养药学人才、促进药剂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物理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也是我校的主要特色专业课程。现对目前国内外药学专业使用的物理药剂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综述。

高中一年级物理科目学习特点研究 篇10

一、对物理的总体认识

物理在学生心中究竟是难学的科目还是容易学的科目呢? 为了消除这个疑问, 调查报告的第1 题对物理的整体感觉进行了调查。

1、你觉的物理科目难学吗?

A、超难B、比较难学C、中等D、比较好学

对于理科生来说, 有44. 3% 的人认为物理中等难度, 有36.3% 认为比较难, 认为超难的有12. 2% , 这三项加起来高达92.9% ; 仅有7. 1% 的人认为比较好学。这样看来, 物理在理科生心中总体是比较难的。对于文科生就更不必说了, 也许这也是文科生选择文科的原因之一, 这样可以避开学习物理。

二、上课情况调查

调查第七项对学生上课时的听课注意力进行了调查。7、上课时, 你认真听讲的状态可以保持多久? ( 注: 我校一节课为40 分钟)

A、10分钟左右B、20分钟左右

C、30分钟左右D、整节课

这个结果令人吃惊, 仅有15% 的人可以整节课保持认真听课。大部分学生只能注意力集中二三十分钟, 甚至还有10% 只能认真听课10 分钟。这就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教学设计的依据, 既然学生不能满堂认真听讲, 所以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取得好成绩也就理所当然。优秀的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 将最重要的内容在上课的前段时间就解决掉, 后半段时间就处理练习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就是了。

三、学习习惯调查

1. 记笔记的习惯

对学生记笔记的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2、你上课有记笔记习惯吗? ()

A、有且要求非常严格B、有, 但是内容够完整

C、偶尔有D、没有

俗话说: “好脑袋不如烂笔头”, 这句话强调了记笔记的重要性。然而只有百分之十一的学生认真的记笔记, 大多数有记笔记的习惯, 但是并没有坚持下去, 半途而废。因此, 教师在开学之初就要求记笔记是有必要的。

2. 制定学习计划

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 犹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是必要的。对学生有没有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的调查结果如下: 13、你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吗? ()

A、有B、没有C、偶尔有D、有但未坚持执行

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ABCD的人数分别是24; 222; 120; 82.因此, 有学习计划的仅占百分之五, 没学习计划的高达百分之五十, 没计划的人是有计划人数的10 倍, 这可能是学生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计划, 学习起来就没有循序渐进的步骤, 没有章法的盲目学习, 对自己没有要求的去学习, 成绩怎么能上的去?

四、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有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认真、紧张、主动、顽强、投入的心理状态。学生若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 就会表现出认知活跃、情绪兴奋和意志努力, 并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20、你认为自己的学习刻苦程度 ()

A很刻苦B较刻苦C一般D不刻苦

认为自己很刻苦的人数寥寥无几, 仅占百分之二, 认为不刻苦的占仅占百分之二十一, 是刻苦学习人数的十倍还要多。一般努力程度的占百分之六十五, 这项最多, 教师若能调动这部分人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重中之重, 一个班级能不能整体进步, 取决于整体的学习氛围, 看来教师除了教学之外,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小结

综上所述, 学生在学习动机, 对物理认识, 上课听课状态, 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发现这些问题之后, 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情况, 有侧重点的设计课堂教学, 在课下也可以更好的和学生谈话, 帮助他们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困难,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相信每个学生在教师精心的呵护之下, 都会取得进步。

摘要:为了掌握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 从而研究对策, 改进教学, 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研究内容包括学生作业、听课方法、课堂注意力、做笔记、学习方法 1、预习新课、考试态度、学习动机等。对调查报告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发现了高中一年级学生对物理科目的态度和学习特点, 从而给教师备课、教学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情,特点,策略

参考文献

[1]谭怡钧.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策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2) .

[2]韩益红.注意力:有效教学的前提.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 , 2012 (01) .

[3]韩宝刚.高中生听课策略问卷调查与实验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7.

[4]尹称心.高中生课堂注意力现状及干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浅谈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 篇11

一、时代性

美国高中教材提倡科学的知识要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即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物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物理,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

例如,Physics principle and problem第六章中谈到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超重和失重问题时,就引入了国际空间站的事例。国际空间站(ISS)中,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从事各种实验和观察。他们观察了水滴在空中形成的悬浮球体,他们试种了豌豆,看看其能否在失重的条件下生长。在谈到向心力问题时,教材中又讲到ISS一般制造成大圆环的形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ISS以及其中的所有物件和居住者都因为没有受到重力作用而飘浮在空中。如果圆环自转,则其中没有被束缚住的物件会由于向心运动而紧贴圆环的外侧;若它的转动速率和环的直径刚好取某个值,便可以使其中居住者受到的向心力与地球上的重力的数值一致。在这部分教学中,充满时代性的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启发性

美国高中物理教学强调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多少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所以教材的内容设置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多层次思维能力。教材通过多角度的设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Physics principle and problem第七章中就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你需要测得哪些数据?需要用到哪些仪器?学生通过讨论,不同的小组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方案,如,在当地做自由落体实验,测量物体的重力,通过单摆实验测出周期等等。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个个绞尽脑汁,力求想出和别人不同,且测量方便、节约成本的方案。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情境性

我在普高教学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且枯燥无味,这样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为启而不发,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强制要求每个学生都对我们所提出的抽象的、远离生活的、凭空捏造的一些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他就是问题中的一员,如何有兴趣地参与进来。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应该给问题一个载体,给学生提供一个情境,并且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他就处在这个情境之中。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值得借鉴。Physics

principle and problem第十三章在讲到压强问题时,就引入了龍卷风的情境。首先提出问题:在龙卷风来临之际,你是把门窗紧闭还是打开?学生照常理回答大多是“紧闭门窗”。接着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数值让学生去感受,“龙卷风中心的压强可以比标准大气压强低15%,假定龙卷风的外围边沿作用于195cm高,91cm宽的门上,那么门受到的净力为多大,方向怎样?”经过讨论和分析,学生才会恍然大悟。我明显感觉到这比单单要求他们计算某一压强生动得多,因为学生已经将自己融入该情境中,成为情境中的一员。

四、应用性

美国物理教材Physics principle and problem当中设计了30个物理学的应用专栏。有的应用是在现实中已经实现的,有的还在构想阶段。例如,宇宙电梯、背跃式跳高、“哈勃”的困惑、隐形眼镜、激光眼部外科手术等等。全书30章内容,每章都配有一个知识点的应用,非常生动有趣。学生想解开奥秘的心情是急切的,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求知心切的心理,这样知识开展也会特别顺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还有很多,如,趣味性、对比性、针对性等等,不再一一举例。通过科学地、巧妙地设计教材,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其中的奥秘,值得我们每个物理双语教师去深深体会。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特点及要求 篇12

一、演示实验特点

(一) 趣味性

演示实验贴近生活实际, 生动有趣且具有探索性。如在讲授引入流速与压强关系时, 可采用“比一比谁的力量大”。将两个乒乓球分别放在漏斗中然后倒置, 用力向上吹气, 看一看哪个小组会将乒乓吹起。由于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所以无论怎样用力乒乓球都不会向上运动。这一实验生动有趣, 使学生感到意外。在学生内心产生了一个与新学习内容相关的强烈疑问,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灵活性

演示实验需要的器材比较简单, 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品都是都可以作为演示实验的材料。如:将可乐瓶侧壁扎孔, 可以探究液体压强深度增加而增大。演示实验操作比较方便, 在教学中可以边演示边讲解, 边演示边讨论方式, 也可以先演示后讲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灵活性合理进行操作。

(三) 示范性

学生可以从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 教师严谨而求实的操作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新仪器的使用、读数、电学实验的接线, 教师都应酌情示范。并教会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有用数据, 并知道实验数据代表哪些物理量, 从而归纳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 从教学目的出发选用与设计演示实验

引入课题时的演示实验要新奇、生动、有趣, 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本节要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构建过程中, 演示实验要突出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正确的感性认识,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产生思维活动, 从而上升到理性思考。演示实验还可以对一部分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应用。如分析串联电路短路和断路故障时, 可以通过拆除或短接小灯泡观察实验现象, 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 理解应用知识。

(二) 现象明显、效果直观

演示实验多为一人表演、众人观察, 要保证演示现象明显、效果直观, 必须充分考虑细节。如仪器尺寸要足够大, 仪表的刻度线应适当加粗, 仪器背景色彩对比鲜明、放置高低合适, 必要时应借助机械放大、光放大、电放大等手段。

(三) 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课前教师要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 了解仪器的操作规范, 考虑环境温度、湿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预计可能存在的误差,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十分宝贵, 因此要求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 以免课堂实验失败, 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前反复操作, 直到熟练, 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失败情况要做好预防, 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补救。

(四) 有启发性

在设计演示实验步骤时要在启发性上下功夫, 通过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将认知矛盾转化为思维动力, 要考虑让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逐步深化, 学生通过一系列动眼、动脑等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是深刻且牢固的。

三、演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演示实验应与思维相结合, 弄清实验原理

原理是实验的纲领, 弄清了原理等于把握了实验的精髓。如测量未知电阻阻值实验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 实验中必须测量电压和电阻, 因此无论采用伏安法, 还是其他缺表法, 都要找到电压和电流这两个物理量, 这是实验的关键。

(二) 演示实验要有针对性, 明确教学目标和演示目的

例如, 同样是抽纸条实验, 纸条是快抽还是慢抽呢?如果是用以说明物体的惯性问题, 就应该快抽;如果是用以说明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冲量的大小, 就应该既演示慢抽又演示快抽, 以利于说明。

(三) 实验演示要有直观性, 并要有较深化实验内涵

首先要使呈现出来的物理现象增大可见度,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看清楚, 包括操作步骤、现象及其变化等, 因此演示实验要求实验装置大型化、简单化, 操作方便, 安全可靠。例如, 教师有时也需要注意穿色调与仪器相差较大的衣服。

(四) 演示实验要有稳定性和趣味性

实验装置要牢靠稳固, 经得起反复操作和轻微震荡, 要有很好的现象重复性, 达到一做就能成功的程度。同时要有趣味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反应。

摘要: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 表演示范实验, 演示实验的成功,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该文从演示实验的特点、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演示实验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演示实验,特点,基本要求,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文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陈琼.实验者认知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外包信息下一篇:微创肋骨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