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功能评价

2024-10-02

脊柱功能评价(通用9篇)

脊柱功能评价 篇1

脊柱外伤和脊柱结核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疾病, 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术后功能锻炼成为患者是否能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脊柱手术后患者200例, 分别进行常规术后锻炼治疗和联合图谱式指导, 现进行如下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2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50例, 女性50例, 平均年龄 (38.5±2.0) 岁;观察组患者男性51例, 女性49例, 平均年龄 (38.5±2.5) 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术后锻炼指导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后功能锻炼, 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常规的口头指导帮助患者锻炼。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锻炼基础上联合图谱式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在康复室内悬挂脊柱图谱并且进行详细讲解指导, 同时讲解同时进行动作指导, 帮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 在康复锻炼中注意避免过早负重锻炼、动作过大的锻炼, 防止意外发生。注意锻炼时间不能过长, 适宜3次/d, 间断性锻炼。

1.3 锻炼效果评估标准

对术后患者和家属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对患者的锻炼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进行准确的评估。优:持续性腰背痛消失, 日常生活无影响。良:持续性腰背痛减轻明显, 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但劳累或活动过多时腰背痛仍然加重。一般:持续性腰背痛减轻, 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差: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2]。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1.0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锻炼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优越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交通的发展, 交通事故的发生比例显著增加, 脊柱外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同时结核病虽然有所控制但是发病比例也有所增加。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和脊柱外伤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脊柱手术后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是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功能最为关键的手段, 康复锻炼的时间和方法都会影响到脊柱功能的恢复[3]。对于康复锻炼我国目前还较为落后, 常规的康复锻炼的指导方法仅限于口头教授和形体演示, 患者常会持有怀疑的态度和不信任感, 不能更好地配合和积极的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或是敷衍的进行康复锻炼。同时患者常会因为文化程度不同, 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 地域、病变程度的不同对于康复锻炼的要求也不同, 因此在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常会需要反复、长时间的宣教[4]。

图谱式指导方法是在进行康复锻炼讲解过程中进行图谱悬挂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对各个图谱的功效和作用详细的分析和对比, 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图谱的理解, 同时进行真人演示, 同时制成康复锻炼图谱手册, 并且在康复锻炼室内悬挂图谱, 帮助患者更加准确的进行各个康复锻炼姿势的标准进行, 帮助受损的脊柱、周围组织修复, 增加局部血液供应, 促进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还可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标准姿势的锻炼, 减少锻炼过程中的危险发生, 增加锻炼积极性、依从性。同时彩色图谱更增加患者的兴趣, 提高了锻炼的主动性, 增加了患者对锻炼姿势的记忆, 增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 增加了相互信任感, 提高了治疗效果, 效果优于单纯口头讲解宣教[5]。

综上所述, 对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在常规指导基础上进行, 图谱式指导讲解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术后锻炼的目的, 增加术后锻炼的自信心, 提高术后锻炼的积极性, 可应用于临床术后锻炼指导。

摘要:目的:对图谱式指导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2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0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功能锻炼, 观察组进行常规锻炼联合图谱式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对比两组患者的锻炼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锻炼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均优越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在常规指导基础上进行, 图谱式指导讲解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术后锻炼的目的, 增加术后锻炼的自信心, 提高术后锻炼的积极性, 可应用于临床术后锻炼指导。

关键词:图谱式指导,脊柱手术,术后,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曾冠楠, 徐玉生, 李星晨, 等.早期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术后功能恢复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3, 34 (7) :28-29.

[2]张春仙.骨科病人护理中如何实施健康教育[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 (1) :24-25.

[3]程惠仙, 蒋群花.脊柱术后图谱式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9) :41-42.

[4]李明, 陈誉.浅谈脊柱手术相关并发症[J].中国骨伤, 2013, 26 (3) :179-181.

[5]汪凌, 许春凤, 徐薇, 等.舒适护理在脊柱手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4) :54-55.

脊柱功能评价 篇2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心功能;肺功能;骨代谢;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8.0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多累及中轴关节,引起脊柱与骶髂关节的强直和纤维化。由于AS属结缔组织病,其病变并非局限于关节,多引起关节以外的结缔组织的病变。心脏与肺脏因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与血管,因此很容易被本病累及。AS的关节外表现如心功能、肺功能及骨代谢的改变等已被重视。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分析,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S心功能、肺功能及骨代谢变化研究的进展,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1 AS心功能研究

AS 外周病变可累及血管与结缔组织丰富的心血管系统[1]。AS 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0%~30%[2],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3]。AS患者体内存在长期反复发作的免疫炎症,累及心肌与瓣膜,进而引起心肌与瓣膜受损,导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关闭不全,超声检查可见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关闭不全等[4]。AS的心脏病变多隐匿发病。心脏病变与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据有关学者统计心脏受累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病程延长,与髋、肩关节以外的外周关节炎的出现而增加[5]。

齐亚军等[1]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140例

AS患者心功能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A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情况,以探讨其作用机制。发现:①AS组患者UCG心功能变化检测结果异常率为33.56%,正常对照组异常率为9.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AS患者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 峰)显著升高(P < 0.01),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峰)、射血分数、E/A 比值显著降低(P < 0.01)。杨海涛等[6]完成33例(男19例,

女14例)家系成员,均有完整病史记录、临床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果家系成员中发生心房颤动6例, 占总心律失常人数的46%,窦性心动过缓2例,高度房室阻滞1例,病窦综合征1例,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例,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排除AS),所有传导系统异常的心律失常占AS 患者总心律失常人数的36%。程秀峰等[7]记录85例AS患者有关的心脏临床表现、心电图(ECG)和UCG,ECG结果显示,8例活动期患者出现左心室高电压,其中3例伴心电轴左偏,发生率与非活动期患者和对照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CG结果显示,18例活动期患者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8例左心室肥厚,较非活动期患者和对照组高。活动性AS组ECG及UCG异常率分别为39.22%、75.00%,非活动组分别为11.76%、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活动期AS患者主动脉瓣受累率、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均较非活动期AS患者及正常人高(P < 0.05),

活动期可出现心包炎症和心肌缺血等。90%患者HLA-B27阳性,心脏损害为其临床表现之一,其中21例HLA-B27阳性的活动性AS患者UCG结果均有异常,18例ECG结果异常,非活动组ECG和/或

UCG结果异常者HLA-B27均阳性。目前认为,AS心脏受累与HLA-B27相关,甚至有学者提出“HLA-B27相关心脏病”的概念[8]。

黄林喜等[9]检查85例AS住院患者ECG、彩色多普勒UCG,发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2例,其中1例是由彩色多普勒UCG检出;传导系统障碍异常为5例,其中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2例,预激综合征2例,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病程均在10年以上;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与AI并存

1例,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例,室性早博2例,房性早博1例,室速1例;12例出现外周关节症状,与无心脏异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程秀峰等[10]采用UCG观察32例不伴有心血管表现AS患者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和心室舒张功能改变,发现68.75%的出现主动脉弹性减退,21.88%出现主动脉根部增厚或扩张,46.88%出现瓣膜关闭不全,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为25.00%。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生率15.63%,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轻微关闭不全各占3.13%。AS 患者左室流出道内径、室间隔厚度及主动脉根宽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 < 0.05或

P < 0.01),舒张功能下降。程秀峰等[11]记录

85例AS患者有关的心脏症状、体征和ECG、彩色多普勒UCG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显示,胸闷、心悸6例,心前区疼痛2例,心动过速4例,心动过缓3例,心律不齐8例,心脏杂音3例。37例ECG异常,异常率为43.53%,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长Q-T间期等;48例患者进行UCG检查,正常14例,异常34例,异常率为70.83%,表现为主动脉弹性下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伴返流、二尖瓣前叶增厚、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心包积液。

2 AS肺功能研究

有研究表明,AS肺损害的发生率达1.5%~

30.0%[12],且多数患者呼吸道症状缺乏特异性。AS患者在无呼吸道症状或胸片正常时,肺功能已有改变[13]。有人认为,AS患者的胸廓畸形是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14] 。其肺部受累多发胸廓变硬、肺上部囊性纤维化,肺囊性纤维化,这些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

nlc202309040240

竺红等[13]采用美国Sensormedics 6 200型人体体积描记仪检测31例AS患者及31例健康人的肺功能,比较两组之间肺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发现,20例AS患者肺功能异常占64.52% ,各项肺功能改变:TLC占19.2%、VC占22.5%、MVV占25.7%、FEV1%占3.8%、PEF占51.6%、V50占34.6%、V25占45.1%、DLCO占3.2%、Raw占32.2%、PaO2占7.7%。HLA-B27阳性28例(90.32%),RF阴性31例(100% )。AS 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未发现呼吸系统异常体征;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3例AS患者肺纹理增多,占9.68%。张媛等[15]研究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对AS肺功能参数的影响,发现在治疗前AS各项肺功能指标低于正常,CTX-IV在12周后除FEV1%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外,VC、VC %、MVV、MVV %有显著好转(P < 0.05)。

3 AS骨代谢研究

目前,对AS患者骨密度的测定发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普遍存在,并成为近期研究的焦点,发生率为50%~92%[16]。曾有文献报道,早期AS患者中椎体骨密度下降,AS患者早期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降低,可出现骨质疏松;晚期椎体周围韧带骨化,致密新生骨形成的外壳,提高了局部矿化软组织的骨密度值,使腰椎骨密度正常或增高,而股骨颈骨密度仍降低,表明骨质丢失仍在继续[17]。

盘晓燕等[18]认为,RANKL和OPG对调节骨重建和骨丢失起主要的作用。检查52例AS患者血清OPG、RANKL水平,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分别接受rh TNFR:Fc和补肾中药骨灵汤治疗

24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血清OPG 均显著升高(P < 0.05),RANKL均显著下降(P < 0.05),

OPG/PRANKL比值均显著升高(P <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1组比治疗2组OPG显著升高(P < 0.05),RANKL显著下降(P < 0.05),OPG/PRANKL比值显著升高(P < 0.05)。说明rh TNFR:Fc治疗可显著改善AS 疾病的活动性,调节骨代谢及OPG系统,且阻止骶髂关节及髋关节的骨破坏;骨灵汤联合rh TNFR:Fc 治疗AS,对骨代谢及血OPGP/RANKL水平影响意义更显著

(P < 0.05)。AS的骨代谢改变也存有争议。Szejnfeld VL等[19]对16例AS患者进行骨组织活检,分析其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认为AS的骨量减少主要与矿化不足有关,是骨形成减少而不是骨吸收增加导致的OP。阿孜古丽等[20]临床试验研究初步表明,儿童AS患者HLA-B27抗原的表达与骨代谢功能损伤和修复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

汪四海等[21]从脾论治AS骨代谢失衡,认为AS的病机以脾虚为先。脾气健运,肝肾充养,筋骨强壮,诸病不生;若脾气亏虚,肝失濡养,肾失所藏,则筋骨失养,痹证乃生。骨代谢失衡贯穿于AS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前期以脾虚为基础,后期则出现脾肾两虚,骨代谢失衡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阎小萍等[22]通过补肾强督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AS,研究表明,骨生成指标BGP、CICP、BAP等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P < 0.05),骨吸收指标CTX、尿DP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5),腰椎、股骨骨密度、跟骨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 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2%~98% ,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补肾强督法可以提高AS患者的骨密度,双向调节骨代谢水平,对骨质疏松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疗效确切。吴贺勇等[23]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证实了补肾中药骨灵片能有效的缓解OP的发生和进展,提高骨密度,调控RANKL及OPG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以及矿化结节形成,抑制骨破坏,维持骨平衡。

4 小结与展望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AS患者可出现心功能、肺功能及骨代谢的受累,然而这些病变发病方式多为隐匿起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在临床上多被忽视,故目前对其研究相对局限,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心功能、肺功能及骨代谢变化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仅仅立足于临床研究不利于对疾病的微观研究和整体把握,而动物实验模型现仍不成熟,研究深度不够。总之,我们应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提高研究水平,全方位、大样本、多中心、长时间研究AS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影像学、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使之对AS的治疗依据更科学、客观、充分。目前,现代医学对于AS的治疗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主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长期用药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甚至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等副作用与其治疗作用一样不应被忽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是本病诊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中医药为主导或是结合中医药联合治疗AS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及骨代谢的报道屡见不鲜,并且疗效明确,因此中医药在AS的治疗上具有着独特的优势。今后中医药在干预AS心功能、肺功能及骨代谢等方面,可能会起重大作用。

5 参考文献

[1]齐亚军,刘健,曹云祥,等.1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8.

[2]Roldan CA.Valvular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systemic inflammatory diseases:Systemic Disorders in heart diseas[J].Heart,2008,94(8):1089-1101.

[3]Peters MJL,Visman I,Nielen MM,et al.Ankylosing spondylitis: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Ann Rheum Dis,2010,69(3):579-581.

nlc202309040240

[4]刘磊.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心肺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学院,2013.

[5]齐亚军,刘健,孙玥,等.强直性脊柱炎心功能变化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466-469.

[6]杨海涛,孙超峰,薛小临,等.HLA-B27阴性强直性脊柱炎一家系心脏损害的心电图特征[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1):40-41.

[7]程秀峰,谭魁麟,金琰,等.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心脏受累表现[J].临床内科杂志,2003,20(6):317-318.

[8]Bergfeldt L.HLA-B27-associated cardiac disease[J].Ann Intern Med,1997,127(8):621-629.

(下转第61页)

(上接第48页)

[9]黄林喜,曾庆馀.强直性脊柱炎的心脏损害[J].实用医学杂志,1999,15(3):204.

[10]程秀峰,谭魁麟,谭军.强直性脊柱炎心脏损害的超声改变[J].实用医技杂志,2002,9(11):820-821.

[11]程秀峰,谭魁麟.强直性脊柱炎心脏损害的临床分

析[J].江苏医药,2002,28(12):919-920.

[12]蒋明,朱立平,林孝义.风湿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941- 964.

[13]竺红,宫怡,池淑红.强直性脊柱炎致肺功能损害的探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4,26(2):92-93.

[14]应明,高建华,李光业,等.特发性脊柱侧凸对肺通气功能的损害[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1,12(5):433.

[15]张媛,蒋永艳,杨剑辉,等.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肺功能参数的影响[J].前卫医药杂志,1999,16(2):94.

[16]孔维萍,阎小萍,秦林林,等.强直性脊柱炎并骨质疏松97例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5,17(11):3-6.

[17]宋淑菊,马骥良.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1):

33-35.

[18]盘晓燕,李娟,戴森华,等.骨灵汤联合rh TNFR: Fc对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影像学及血清OPG/PRANKL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

15(3):201-205.

[19]Szejnfeld VL,Monier-Faugere MC,Bogner BJ,et a1.

Systemic osteopenia and mineralization defect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s pondylitis[J].J Rheumatol,1997,24(4):683-688.

[20]阿孜古丽,王丽,陈程,等.儿童强直性脊柱炎HLA-B27抗原表达与骨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校医,2006,20(1):25-26.

[21]汪四海,刘健,张金山.从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失衡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233-2235.

[22]阎小萍,陶庆文,孔维萍,等.补肾强督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和实验系列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10-18.

[23]吴贺勇,李娟,唐井钢.补肾中药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48-250.

收稿日期:2014-06-03;修回日期:2014-07-01

脊柱功能评价 篇3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脊柱功能评价,腰椎病变,应用分析

核磁共振成像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对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断当中[1]。核磁共振成像具有独特多方位显示能力,多参数扫描的技术特点,可以适应脊柱疾病诊断上的复杂性和脊柱脊髓疾病的多样性,进而使其成为脊柱功能评价中最理想的检查方法[2]。本文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腰椎病变患者49例为观察对象,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腰椎病变患者4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8例,女11例,年龄14~76(平均41.4)岁。发病原因:交通事故12例,重物挤压受伤23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它原因5例。核磁共振成像与患者发病时间间隔8~72(平均43.9)h。患者的原发损伤部位为:胸部7例,背部9例,颈部20例,腰骶部13例。经过手术检查等方法证实所有患者的病情判断均正确。

1.2 检查方法

本实验中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的设备采用GE Siungna Contour 1.5 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并实行移床跟踪扫描技术。让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并采取正卧位,定位线在喉结部位,在患者的胸段、腰骶段以及颈部分别采集三层的定位成像,然后在矢状位定位像中显示脊髓层面的定位像。扫描计划为: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1WI以及T2WI序列进行三段的扫描,每段都已脊髓为中心,每段之间要有连续的衔接过程。扫描的参数均为:5层,层厚5mm,每层的间距1mm,矩阵512×512,采集各段的成像数据。观察并记录检查检查结果。

2 结果

49例患者中,原发性椎体骨折屈曲压缩型16例,爆裂型15例,骨折脱位型18例;其中,18例可见后侧韧带群损伤,14例可见后纵韧带断裂;17例可见前纵韧带断裂;椎间盘损伤20例,硬膜外血肿4例,脊髓损伤25例,经过手术检查等方法证实所有患者的病情判断均正确,准确率100%。

3 讨论

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在脊柱功能评价中被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对软组织成像的效果良好,空间分辨率高,对人体无伤害,扫描角度灵活,且应用广泛,可作为术前的诊断,还可在术中以及术后复查时应用,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其缺点是对骨组织的成像效果较差,成像所需时间较长,但仍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3]。

核磁共振成像在对腰椎病变的诊断中,分颈、胸以及腰部三个部位进行检查,诊断范围广,且可清晰观察患者骨折或脊髓损伤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术前检查的准确度[4]。本实验49例患者中,原发性椎体骨折屈曲压缩型16例,爆裂型15例,骨折脱位型18例;其中,有18例可见后侧韧带群损伤,14例可见后纵韧带断裂;17例可见前纵韧带断裂;其中,椎间盘损伤20例,硬膜外血肿4例,脊髓损伤25例。经过手术检查等方法证实所有患者的病情判断均正确,准确率100%。为医师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而且在进行扫描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病变部位或病变程度,产生的不同影像来对病症进行判断[5]。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可准确地对从颈到骶尾的任一椎体及脊髓的病变作出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值得临床推广[6]。

参考文献

[1]陈亮,施晓琳,丁永生.核磁共振成像在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期刊,2011,3(25)246-247.

[2]赵培荣.3.0T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胃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4(1)146-147.

[3]乔梁,曹燕翔,王晓怡.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定位难治性癫痫患者语言区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10(13):236-237.

[4]蒋树刚,黄艳宾.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应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7(25)321-322.

[5]郎东江,吕成远,伦增珉.核磁共振成像岩心分析方法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3(15)197-198.

脊柱功能评价 篇4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针灸疗法;腰八针;疼痛;活动功能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4.003

Clinical Study on Needling Points Mainly Along the Spinal Column to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Activity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BAI Yu,GAO Yan,GUO Hui-qing,LOU Yu-qian,ZHOU Zi-peng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function of needling points mainly along the spinal column in relieving pain and improving activity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Methods:120 ca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rally Sulfasalazine Enteric-coated Tablets and Diclofenac Sodium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needling the eight points along the spinal column and other points such as Shenshu (BL23),Dachangshu (BL25),Zhibian (BL54),Huantiao (GB30),and Weizhong (BL40).At the same time,moxibustion was made.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3 courses of treatment,30 days for 1 course.After the treatment,observed the changes of pain,signs and laboratory indicators.Results:The VAS score,thoracic activity,Sch?rber test,spinal mobility and heel-hip distanc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much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being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Needing points mainly along the spinal column could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activity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kidney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uring the acute stage.

【Keywords】 spondylitis,ankylosing;treatment method;acupuncture therapy;needing points mainly along the spinal column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原型,主要侵犯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和肋椎关节,早期以炎性腰背痛、肌腱端炎、外周关节炎和关节外表现为主,最后导致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纤维化和晚期骨性强

直[1]。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笔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补肾强督、活血通络为治则,采用针刺、艾灸腰八针穴位的方法治疗AS患者60例,现总结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2]。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肾虚血瘀证候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②患者愿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脑、肾等原发性疾病者;②晚期关节严重畸形者;③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者;④年龄< 18岁或> 60岁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0.75 g,每日3次,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nlc202309051508

7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腰八针等穴位治疗。针刺穴位:腰夹脊八穴、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等。物品准备:针灸针、艾条、75%酒精、棉签、医用治疗盘等。应用一次性毫针依次直刺上述穴位,提、插、捻、转使之有酸胀麻沉感得气,双手行补法5 min(龙眼补,凤眼泻,男左女右)。采用艾箱艾灸上述穴位20 min。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

3个疗程。

2.2 疗效观察

2.2.1 总体疼痛强度比较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强度进行量化。

2.2.2 体征 观察两组患者脊柱活动度、跟臀距、胸廓活动度、Sch?rber试验等。

2.2.3 实验室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疼痛、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均采用前后对比的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1。

3.2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变化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3.4 不良反应 针灸腰八针等穴后,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其他胃肠道及肝肾损伤治疗组5例,对照组7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4 讨 论

AS 在中医学有“肾痹”“骨痹”“大偻”“尪痹”之称,其发生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肾精亏虚、感受风寒湿邪等,导致肝肾精血亏虚,肾督亏虚、外邪乘虚深侵肾督、筋脉失调,骨质受损。其性质是本虚标实,肾虚督寒为本,风寒湿侵为标,寒湿之邪深侵入督,督脉受病脊骨受病,“脊强反折”,还可累及全身多个脏腑[4]。

本研究采用针灸腰部夹脊穴等穴位调整督脉经气,促其畅通。针刺夹脊穴可以改善体内气血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刺激交感神经释放缓激肽、5-HT等化学递质,从而减轻痛感[5];针刺肾俞、大肠俞可以振奋肾中阳气,补先天之不足;针刺秩边是运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及“以痛为腧”的理论;选委中是根据“腰背委中求”的理论,诸穴合用共奏补肾强督,蠲痹通络的作用[6];结合AS肾虚督寒的病机特点加用艾灸温通经络。经设置对照组系统观察,治疗组VAS评分、胸廓活动度、Sch?rber试验、脊柱活动度、跟臀距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得出,针灸腰八针等穴对急性期AS(肾虚血瘀证)患者的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无不良反应,有利于急性期AS患者的康复。

1]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93.

[2]Van der Linden S,Valkenburg HA,Cats A.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proposal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York criteria[J].Arthritis Rheum,1984,27(4):361-368.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123.

[4]陈永前,娄玉钤,李静雅,等.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概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74-77.

[5]陈艳红.针灸华佗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8,23(3):38.

[6]陈小朋.针刺委中穴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腰背僵痛的作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23-25.

收稿日期:2014-03-02;修回日期:2014-03-28

脊柱功能评价 篇5

关键词:功能锻炼指导,强直性脊柱炎,运动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同时可累及颈椎、膝关节、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1]。本病高发于青壮年,发病初期较为隐匿,起于骶髂关节,患者常伴有腰背疼痛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迁移,病变部位自下向上发展,波及腰椎、胸椎、颈椎等,严重者致残,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临床治疗主要以抗炎止痛、调节免疫为主,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疗效短暂,且对于中轴关节病变而言作用不大,目前临床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2]。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锻炼指导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男22例,女3例;年龄17~36岁,平均年龄(27.62±2.1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46±0.17)年。对照组男23例,女2例;年龄16~37岁,平均年龄(28.13±2.28)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2.42±0.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多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多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观察组予以功能锻炼护理指导,方法如下:(1)日常生活干预:告知患者每日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夜间切勿受凉,尽量去枕或低枕睡平板床;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合理饮食,降低体重,减轻对关节的损害;指导患者站立时姿势要保持直立,抬头挺胸,减少脊椎的负重,另外不可保持同一姿势过久,也不能长时间弯腰。(2)心理干预:本病患者以年轻人为主,且属慢性疾病,短时间内无法康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相关的治疗知识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在治疗、锻炼中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被治愈的信心。(3)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扩胸、深呼吸、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侧屈等动作,上、下午各进行一次,每次活动量以不引起第2 d关节症状加重为限。每次进行活动前应先帮助患者按摩项背部肌肉韧带,防止出现肌肉损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变化。患者运动功能采用简易的Fugl Meyer量表[3]进行评估,下肢合计34分,上肢合计6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动能力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病率为0.3%,对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影响较大,严重者可致脊柱机械与关节强直,引发运动功能障碍。且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是造成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4]。脊柱是人体的中轴运动关节,主要起到平衡人体运动的作用,一旦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外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以功能锻炼干预为主,而在我国则以药物干预为主,改善患者疼痛,目前较常使用的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等,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还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延缓关节破坏的进展[5]。但正是因为这些慢作用药物短期内控制住病情,使患者误以为药物即可治愈而忽视功能锻炼,致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发生不可逆的影像学改变。随着临床对强直性脊柱炎不断的深入研究,发现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意义重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干预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功能锻炼指导干预利于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延缓甚至避免关节畸形,增强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功能锻炼指导干预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戴霞华,李寅洁.指导性功能锻炼在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5,27(10):78-80.

[2]杨润薇.益赛普、柳氮磺吡啶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系统评价[J].贵州医药,2016,40(01):48-49.

[3]张志俊,李剑峰,董铁立,等.密集型银质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纤维强直期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03):235-236.

[4]朱珑,于祎昂,杨丽华.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01):55-57.

[5]李则宾,李素娟,张力,等.锻炼日志联合多媒体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06):673-676.

脊柱功能评价 篇6

1 治疗与护理

1.1 心理护理

乐观愉快的情绪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尤为明显。古人甚至提出:“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强调了精神治疗的重要性。中医认为“思虑伤脾”,终日为病痛而忧心重重,会损伤脾胃而影响其消化、吸收功能,并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多梦等证候,影响休息,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要帮助患者树立起顽强的毅力和坚决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决心,密切与医护人员配合,共同战胜病魔。

1.2 艾灸

用隔姜灸。取穴:阿是穴(督脉上的压痛点)和胸、腰段夹脊穴。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3 cm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取穴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30 d为一疗程。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注意事项:不能在很饱或很饿的时候灸,灸完后不要碰太凉的东西,不要吹风。

1.3 功能锻炼

每天早起进行功能锻炼,方法:(1)床上伸展运动。仰卧位,双臂上伸过头,向手指、脚趾两个方向伸展、放松,反复几次。(2)膝胸运动。仰卧位,双足着床板,屈膝,抬起一膝慢慢向胸部方向屈曲,双手抱膝拉向胸前,回复到原位,双膝重复2~3次。(3)猫背运动。趴跪如猫状,低头尽量放松,同时拱背如弓状,直至拉伸满意为止,反复几次。(4)腹部运动。仰卧位,屈膝,双足着床,双臂置身旁,头肩一起慢慢抬高,以至双手触膝,坚持5 s,放松,反复几次。(5)转体运动。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髋部不动,做上身左右转体动作。(6)转颈运动。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头部左右缓慢转动至最大幅度。(7)扩胸运动。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肘关节屈曲90°,双上肢尽量往后运动。上述功能锻炼方法应注意:以下肢微热不疲劳为度,每次时间因人而异,每天早晚进行锻炼,自动为主,被动为辅,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1.4 注意休息

急性期应减少活动,适当休息,避免长期弯腰,避免脊柱负重和创伤,以免造成脊柱畸形。

1.5 饮食指导

忌吃生冷饮食,宜姜、酒等温热性食物,以利于温通血脉、散寒止痛;应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亦可捋黄芪、熟地、当归、枸杞子等药与肉等食物同煮来作为食疗(吃肉喝汤)等。

1.6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良好,能胜任日常工作;实验室检查:血沉、抗“P”正常,组织相容抗原阳性,X线检查无恶化。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能胜任轻体力劳动。好转: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有所恢复,X线检查无明显恶化。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

2 结果

本组病例以治疗30 d为1疗程,最短者治疗1疗程,最长者治疗6疗程,平均2.7疗程,治疗后痊愈15例(50%),显效11例(36.7%),好转3例(10%),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

3 讨论

《素问·长刺节论》说:“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因寒邪凝滞,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不通则痛,故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功能障碍。病变可止于任何阶段,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复发。至晚期整个脊柱周围的软组织钙化、骨化,全部椎间关节融合,X线检查呈竹节样变。本病的治疗目的除缓解疼痛外,更重要的是延缓病情发展,防止畸形,保持脊柱的活动功能。隔姜灸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功能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御邪能力,通过活动肢体,使全身气血流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不但保持脊柱及关节的活动功能,保持肌肉弹性,而且还能促进炎症吸收,保持关节的正常结构,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防止病变粘连、脊柱强直及肌肉萎缩。功能锻炼配合艾灸治疗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有待临床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功能锻炼,艾灸

参考文献

脊柱功能评价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8例, 其中男6例, 女2例, 年龄最小15岁, 最大72岁, 平均年龄47岁。诊断:颈椎病2例, 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3例, 脊柱侧弯2例, 胸椎骨折1例。其中血小板减少4例, 纤维蛋白原减少2例, 凝血因子Ⅶ缺乏1例, 凝血因子Ⅱ、Ⅶ缺乏1例。手术方法:4例患者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术, 1例患者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术, 2例脊柱侧弯患者行后路矫形术, 1例胸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术。结果:术后出现1例切口血肿, 1例反复出现硬膜外血肿, 1例出现切口周围皮肤瘀紫, 3例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均症状缓解, 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 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2 术前护理

术前做好改善凝血功能的护理, 本组4例血小板偏低患者3例按医嘱服用利血生片治疗1周好转;1例术前输注血小板10 U, 因血小板不易储存、失效快, 在备血小板过程中与血库联系好输注时间, 提取后及时输注, 同时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2例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因有肝硬化和黄疸肝炎病史, 术前予甘利欣、易善复改善肝功能治疗, 并皮下注射维生素K1, 口服叶酸片连续使用5 d。1例纤维蛋白原降低患者术前静滴纤维蛋白原治疗3 d。所有患者术前复查凝血谱、血常规、凝血因子, 待各指标恢复正常后, 顺利进行手术治疗。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监测血压, 预防低血容量休克

因术中出血和输液凝血因子被稀释,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较其他患者出血量相对增加, 容易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术后予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血压和切口引流量, 观察患者面色、肢端温度及尿量。引流量过多, 血容量不足时, 保持静脉通路, 加快补液;把负压引流器改成普通引流袋[2], 并放置于床面, 降低重力引流;急查血常规、凝血谱, 按医嘱输注红细胞、血小板, 必要时输注人纤维蛋白原、促凝血药等。本组1例患者术后血小板低于36×109/L, 伤口周围皮肤出现以伤口为中心半径10 cm的瘀紫, 且伤口引流液超过1 000 m L。术后予输血小板12 U, 分次输血浆共1 000 m L, 输注人纤维蛋白原每天1 g共用2 d, 并使用止血药积极纠正贫血, 症状得到控制并好转。

3.2 伤口血肿的观察与处理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颈椎手术后切口局部容易出血, 若血液不能及时引出积聚在切口, 容易出现切口肿胀发硬形成血肿。如为颈椎前路手术患者, 颈部皮肤张力增高, 应联系医生查看切口, 一旦确诊血肿,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 观察脊髓神经功能, 立即备血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联系麻醉科和手术室准备行血肿清除术。颈部肿胀十分明显,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 配合医生剪开切口缝线, 清除切口凝血块[3], 放置引流皮片引出血液, 以缓解血肿压迫症状, 再转送手术室行清创术。本组1例患者行颈椎前路骨折内固定术, 术后出现切口局部肿胀发硬, 颈部皮肤张力增高, 呼吸困难, 立即送手术室行血肿清除术, 转危为安。

3.3 硬膜外血肿的观察与处理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脊柱手术后要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 如四肢肌力、感觉等, 并与术前比较。若出现四肢肌力较术前下降, 感觉较术前麻木乏力, 切口局部胀痛明显, 需警惕硬膜外血肿。予反复挤捏引流管, 联系医生, 仔细查看切口, 检测脊髓神经功能, 必要时行急诊CT或MRI检查。如果确诊硬膜外血肿, 立即送手术室行清创探查术[4], 术后按医嘱继续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本组1例患者行脊柱后路手术后先后2次出现迟发型硬膜外血肿, 分别于术后3 d和7 d出现四肢肌力突然下降, 伤口疼痛明显, 紧急行伤口清创探查术, 术后使用止血药并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肌力恢复。

3.4 预防深静脉血栓

该类患者术后使用止血药和卧床休息, 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应监测凝血功能和四肢感觉活动情况, 出现PT时间缩短、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 协助并鼓励其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穿弹力袜, 使用下肢静脉泵治疗。每天2次, 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有无出现肢体肿胀、压痛, Homans征阳性[5], 浅静脉曲张等症状, 如出现上述症状及时行血管造影和B超检查确诊。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 要求患者卧床休息1周~2周, 抬高患肢制动;每天测腿围并和健侧比较;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和溶栓治疗;严密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 预防肺栓塞。本组8例患者手术前后监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

3.5 预防全身其他系统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后要预防输液量过多, 避免凝血因子被稀释, 影响凝血功能。术后使用静脉留置针,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并将各项抽血治疗集中进行, 减少穿刺操作引起的出血[6]。术后还需观察和预防其他出血症状, 如口腔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本组8例患者术后均使用软毛刷进行口腔护理;输注洛赛克预防消化道出血;定时夹放导尿管, 尽量减少留置时间。8例患者术后大小便颜色均正常, 未出现其他系统出血症状。

4 小结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前需全面评估凝血功能, 做好改善凝血功能障碍治疗的护理, 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加强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和出血量, 观察脊髓神经功能, 预防切口血肿和硬膜外血肿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 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达万明, 裴雪涛.现代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621-475.

[2]张燕辉, 鲁秀平, 郑艳红, 等.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7) :469-470.

[3]王惠琴, 汪四花, 林芬.34例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0) :887-889.

[4]Liao CC, Lee ST, Hsu WC.Experience in the surgical of spontaneousspinal epidural hematoma[J].Neurosurg, 2004, 100 (1) :38-45.

[5]杜小飞, 孙小平, 陆虹, 等.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2008, 6 (12) :1312-1313.

脊柱功能评价 篇8

关键词:普拉提,慢性腰痛,脊柱,稳定性

慢性病是当今社会中最为普遍存在的,而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病,主动治疗已被广泛传播开来。慢性腰痛在骨科和康复医学中十分常见,慢性腰痛是一种主观症状,它很少与客观体征有必然联系。慢性腰痛产生的持续疼痛加速了活动与疼痛两者间负效应。有研究表明,诱发腰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的稳定下降[1],对于慢性腰痛腰部的脊柱稳定性、脊柱节段的稳定性以及整体稳定性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腰部稳定性训练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腰痛与功能障碍。在运动健身普及的同时,普拉提运动逐渐被运用到慢性腰痛的康复行列中,作为一种主动的运动疗法,也受到国际上的认可。

1 普拉提运动概述

普拉提(Pilates)是以德国的约瑟夫.普拉提命名并由他创立推广的一种运动健身体系。他作为一名运动康复方面的专家,将东方的健身方法与西方的健身运动理念相结合,强调骨骼肌肉的运动并配合呼吸的控制,使身体与精神紧密相联系,改变日常不正确的身体姿态,注重身体动作细节的保持。它的出现为慢性腰痛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2]。他发现,普拉提运动对于增强人体脊柱核心力量十分有效,能够锻炼出修长的肌肉线条,使肌肉强健但不会将其外形看的大块。它主要针对身体的核心部位进行锻炼并配合呼吸运动,提高了腰椎的稳定性,因此有研究结果认为普拉提疗法对于慢性腰痛的康复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3,4],它的每一个动作练习都是由内向外地改善整体的平衡和稳定,以此增强肌肉力量,使关节活动幅度加大。它能够增强核心力量,协调身体各部分关节及肌肉间的不平衡,提高协调性并有效缓解肌肉紧张。目前,它作为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正在被医学界和康复方面的人士所了解。

2 普拉提运动疗法

普拉提运动走进治疗疾病是运动疗法发展的又一大进步,也是这项运动本身理念的一种表现,随着普拉提斯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慢性腰痛,它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腰痛疾病,是医学康复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动作设计具有两大相关功能:强健脊柱和保护腰椎;改善身体平衡性及提高各肌肉间的协调性[5]。许多研究表明,腹部肌肉群核心力量的下降是导致慢性下腰痛病情反复的主要因素[6,7],临床对于其的治疗采用腹部肌群力量训练的方法也越来越重视。普拉提斯运动产生的效应有以下几点:伸展身体肌肉线条、塑造一个健康柔软的背、减少身体疼痛和僵硬。由上可知,进行普拉提斯运动不单单可以拉伸背部肌肉同时还能够提供脊柱更多的支撑,把脊柱从一个僵硬的棍子恢复到正常的节段运动。减少因肌肉紧张和骨关节问题而带来的酸困疼痛等不适症状,放松肌肉缓解紧绷。普拉提斯运动强度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呼吸,这正是从根本上解决身体问题产生根源。

3 普拉提脊柱功能稳定性训练

脊柱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需要肌肉的帮助,维持脊柱稳定的核心肌群按照其功能分为两大类[8]:一类是表浅核心肌群,主要包括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腰方肌、竖脊肌以及臀部肌群等;另一类是深层核心肌群,即局部稳定肌群,其主要包括多裂肌、腹横肌、膈肌和盆底肌等。Richardson等学者发现腰痛会是使患者稳定脊柱的肌群运动控制功能发生障碍,并且这一功能障碍并不会随着腰部疼痛的消失而恢复[9]。1992年生物力学学家Panjabi提出的一系列脊柱稳定系统的理论,逐渐人们意识到腰部稳定性的改善是治疗腰痛运动疗法的根本。普拉提运动能够重新排列脊柱顺序,合理地调整脊柱错误的运动模式,有效激活背部大小深浅层肌肉群,进而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普拉提运动要求个体脊柱“中立位”的保持,同时收缩腹部核心肌群,放松背部长期紧张的肌肉,正确脊柱的稳定性,使整个脊柱由内到外拥有一个强大的保护圈。

4 普拉提式的呼吸训练

呼吸是人的一种不自主运动,人体的膈肌、肋间肌、腹横肌、盆底肌以及脊柱固有肌肉等他们在呼吸控制中起着核心作用。呼吸训练在恢复腹部和胸部肌肉运动的同时,机体的呼吸功能以及姿势功能也能够得到恢复。普拉提式的呼吸训练使得胸深部肌肉放松,肋部肌肉分解运动增加,更好的调解膈肌、肋间肌和脊柱固有肌的协调运动。呼吸原则: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要求呼气达到一定深度,并尽可能的运动腹式呼吸方法;呼吸的速度要求缓慢有规律,并与动作的速度基本一致,过程中不可以憋气;运动时深呼气,而静止时注意很好的吸气,这样是为了缓解因肌肉用力而给身体内部带来的压力;呼吸训练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控制上,这样可以减少人对肌肉酸痛的敏感度。

5 结语

脊柱功能评价 篇9

a) 会议时间:2010年10月29日至31日, 29日全天报到。

b) 报到地点:太原市御花园金悦酒店 (三墙路9号) 。

c) 交通方式:飞机场乘坐公交车201路到火车站改乘19路或602路在柳巷北口下车向北步行200米即到。

d) 会务费:人民币600元/人;食宿由会议统一安排, 住宿费自理。

欢迎踊跃参加或提供疑难病例进行现场讨论, 有意参加者请通过来信、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报名。

联系地址: (a) 天津市解放南路406号天津医院内《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万瑜;电话: (022) 28334734转107, 13323350990;邮政编码:300211;E-mail:wanyu0990@126.com。

上一篇:农村金融贷款下一篇:制度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