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管路护理

2024-07-30

外科管路护理(通用3篇)

外科管路护理 篇1

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1月320例住院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头皮钢针后导致的Ⅱ级以上静脉炎发生率、管路阻塞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 分析留置针给患儿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正确选择使用留置针, 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0~3岁、4-7岁患儿各160例, 将各年龄组患儿又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及头皮钢针组各80例。病种包括癫痫、外伤性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发性颅内出血、脑血管病、呼吸系统感染、颅脑术后, 入选患儿均无免疫缺陷性疾病。

1.2 方法

统一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带肝素帽的24G静脉留置针, 3M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输液血管:0~3岁选用踝静脉, 4-7岁选用手背静脉, 穿刺部位皮肤正常, 血管充盈, 弹性好, 血管较粗直。留置针留置72~96h, 头皮钢针96h内静脉输液4~8次。

1.3 判定标准

(1) 应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五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观察Ⅱ级以上静脉炎发生率 (包括Ⅱ级) 。因一旦出现Ⅱ级静脉炎即不易恢复, 所以将观察判定标准定位于Ⅱ级。 (2) 管路阻塞评价标准。a.接通静脉输液后液体不滴;b.系紧止血带后无回血;c.注射器回吸无回血;d.注射器生理盐水推注有阻力或有突破感。符合其中1条基本确认有管路阻塞。

1.4 数据处理

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0~3岁患儿使用留置针与头皮钢针后静脉炎及管路阻塞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4~7岁患儿使用留置针与头皮钢针后静脉炎及管路阻塞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缺陷分析

(1) 静脉炎。儿童血管的生理特点为血管细, 管腔内径小, 好运动。留置针外套管大部分或全部充满血管, 在血管内长时间随血流和肢体活动与管壁产生摩擦造成血管内壁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受损, 管壁增厚。同时刺激性药物、高渗性液体以及液体对血管壁的冲击, 刺激血管收缩、痉挛, 管壁发生化学样反应, 加重了血管损伤。由于小儿血管的生理特点, 其血管损伤更较成人明显。多数患儿, 留置针拔除后, 血管充盈度、颜色、弹性消失, 手触摸呈硬条索状改变或者变细、变硬, 易滑动, 血管无法再次穿刺启用, 且被损伤血管在短期内很难修复。动物实验研究证明, 在静脉留置针部位取活体组织切片光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严重可见血管壁各层及血管腔弥漫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较多的渗出物及坏死的细胞碎片。 (2) 血栓及管路阻塞。在穿刺时留置针已经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 由于患儿没有自主保护血管的意识, 肢体过度活动, 留置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比成人更严重。血管壁粗糙甚至出现瘢痕, 血液有形成分及血小板附着在管壁上, 静脉压使血液滞留于管内等诸多原因而形成血凝块。所以在临床使用中经常存在管路阻塞现象, 当再启用留置针时如不抽回血, 或人为给予一定压力, 血凝块会被送人血管, 随血液循环进入人体, 在体内某一部位形成血管栓塞。如果是重要脏器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伤害, 影响健康。由于血栓形成有诸多原因, 血栓可能在穿刺点或管壁或留置管内, 所以即便留置针是通畅的也不能说明血管内无血栓形成。 (3) 橡胶微粒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留置针无过滤结构, 反复穿刺肝素帽, 针头对橡胶造成切割, 产生橡胶微粒, 切割下的橡胶微粒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为患者直接静脉推注药物时, 药液中的纤维玻璃碎屑、杂质、不溶性微粒均可直接进入体内, 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4) 潜在感染。静脉留置针是人体与外界开通的一条静脉通路。长时间与外界相通, 肝素帽完全暴露在医院环境中, 每次输液前常规安尔碘消毒2遍, 然后输液针直接插入肝素帽, 为患儿输液, 每天需多次重复操作, 常规消毒方法并不能保证肝素帽为无菌状态。留置针长时间地与外界相通和反复操作势必会有致病菌进入静脉通道, 儿童抵抗力相对低于成人, 很有可能发生医源性感染[1,2]。

3.2 护理对策及建议

(1) 慎重使用留置针。由于儿童血管偏细, 管腔内径小, 较粗直的静脉少等因素, 留置针易造成血管损伤。年龄小好动, 自控能力差, 不会自我保护, 经常出现扯脱、阻塞、软管打折等问题, 使留置针留置失败。我们选择适合留置针的患儿是:a.重症和病危抢救患儿;b.接受特殊检查治疗患儿;c.心理压力大恐惧打针患儿;d.有家属陪护或专人陪护的患儿。 (2) 封管液和留置时间。肝素封管液的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因其增加了外援性的抗凝作用, 不易堵管, 从而延长保留时间, 对凝血机制正常患儿均采用肝素封管液, 安全, 可靠。留置针留置期间因血管壁、血流、局部血液成分变化等原因可出现血栓。72~96h为新鲜血栓, 取出留置针后血栓可能脱落, 被血流冲击破碎后由纤维蛋白溶酶系统溶解后吸收。120h后以机化血栓为主, 患儿好动, 自控能力差, 血栓—旦脱落有形成血管梗死的危险, 即便原位机化或血管再通, 再使用此血管输液也是障碍。小儿留置时间不超过3d。 (3) 正确选择留置针型号和血管。根据不同年龄和血管粗细及每小时所输液量, 选择留置针型号。其液体流速为:24G套管针1140ml/h, 22G套管针1980ml/h, 20G套管针3000ml/h。型号应选择得当, 如型号过大会增加对血管壁的物理损伤, 易出现静脉炎。选择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的血管, 避开静脉窦及关节, 这样静脉内的留置管可漂浮在血管内减少对管壁刺激。 (4) 弃去回吸物。重复封管或再启用留置针前, 一定先回抽血液, 将回吸的血液弃去, 不能推送回血管, 因其中很可能含有肉眼见不到的血凝块和橡胶微粒。 (5) 血管健康干预。拔管后, 局部组织用硫酸镁局部湿敷可改善小动脉痉挛, Mg2+激活细胞的蛋白激酶及ATP酶,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带有留置针肢体不要下垂时间过长, 留置期间不能沐浴, 肢体不过度活动, 嘱患儿卧床休息, 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6) 告知义务。 (7) 建议改进留置针结构。肝素帽加盖, 液体输完后盖上盖子保持局部清洁, 预防医源性感染肝素帽前端加过滤器截流橡胶微粒及药物杂质。加大肝素帽内腔。这样针头可以斜刺, 减少直刺时针尖对肝素帽的切割, 以减少橡胶微粒[3,4]。

4 小结

儿科静脉留置针最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和恐惧感, 减轻哭闹。对危重抢救和异常哭闹的患儿, 护士可减轻心理压力, 同时也为护士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但静脉留置针所存在的缺陷不应忽视.其中以静脉炎性改变导致血管损伤且不易修复最为突出, 以及留置针给人体带来的不利因素, 诸如血栓形成、橡胶微粒等应引起重视, 在护理工作中应尽量避免。

参考文献

[1]武海珍, 邓桂珍.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1) :37-39.

[2]陈风群.输液配制方法与橡胶微粒产生的研究[J].哈尔滨医药, 2005, 25 (15) :59-60。

[3]汪明, 胡虹.廷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3) :18-19.

[4]陈长香.李建民, 吴庆文等.静脉留置针局部硫酸镁湿敷效果的研究[J].现代预收防医学, 2008, 35 (2) :360-363.

外科管路护理 篇2

1、吸氧管管道脱落防范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2、输液管(深静脉置管)脱管防范措施: ⑴各种管路要连接牢固、妥善固定并严格交接班。⑵加强巡视。⑶输液瓶挂置不宜过高,应当有一段液管与病人身体平行放置,以防翻身时造成脱管。

3、导尿管脱落防范措施:

⑴置尿管前要正确评估患者。

⑵对尿道松弛的病人气囊内生理盐水注入量不可过少。⑶经常巡视病房,严格交接班。(4)向清醒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避免过度牵拉尿管及尿袋。⑸躁动、情绪不稳定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其拔管。

4、胃管脱出防范措施: ⑴胃管固定要牢固,每日更换胶布。⑵烦躁病人要约束好上肢,防止其拔出胃管。⑶对于频繁恶心、呕吐的病人要及时止吐并抬高床头。⑷定期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⑸对躁动、情绪不稳定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其拔管。

5、气管插管脱出防范措施: ⑴用气管导管固定器固定气管插管,防止脱出。⑵向清醒病人做好宣教,说明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嘱患者不要自行拔出管道。⑶躁动、情绪不稳定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其拔管。⑷为气管插管患者做口腔护理

时应双人合作,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实施口腔护理,以免操作时误将气管插管脱出。

6、气管套管脱管防范措施: ⑴牢固固定气管套管。⑵每班检查气管套管系带松紧度,以能伸进1—2指为宜。⑶向清醒病人讲解气管套管的重要性,嘱其不要自行拔管。⑷情绪不稳定及躁动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患者拔除套管。⑸使用呼吸机患者,应使用管道固定架,防止更换体位时误将气管套管强力拖出。

7、胸腔闭式引流管脱管防范措施:⑴引流管固定要牢固。⑵嘱清醒患者活动时注意引流管,防止牵拉、扭曲、折叠、脱落。⑶每班观察引流管置入长度,有无气体或液体引流出,有无水柱波动情况。

外科管路护理 篇3

1 导致管路滑脱的主要因素

1.1 病人因素

范河谷等[3]提出, 谵妄是引起病人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 而疼痛是引起焦虑和躁动的主因。意识不清也是重要因素, 病人昏迷程度越高, 自行拔管风险就越高[4]。

1.2 时间因素

管路滑脱夜间发生率高于白天[5]。气管插管48h之内是管路滑脱高发期, 约占70%[6]。护士换班前后和夜间换班时、病人接受常规护理时、缺乏经验的护士当班时和护士不在病人床旁时都容易发生管路滑脱。

1.3 导管因素

Owen等[7]指出, Lille固定法致气管插管脱出所需力量最大, 但耗时较多, Thomas固定器更加方便快捷。外科术中用到的气管插管材质会使病人躁动不耐受。

1.4 肢体因素

身体约束会使病人身心疲惫, 产生气愤、易怒情绪, 增加管路滑脱发生率[8]。

1.5 用药因素

使用适当的化学镇静剂可降低管路滑脱的发生, 但若违反使用方案, 会导致机械通气延长, 需要气管切开[9]。

2 ICU内针对管路滑脱的护理干预措施

2.1 管理工具的使用

2.1.1 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的应用

管路滑脱的发生率顺序是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 国内有关导管管理的研究主要在气管内插管[10]。朱玲凤等[11]运用六西格玛 (six sigma, 6σ) 管理体系对气管插管病人管路滑脱事件进行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使管路滑脱发生率从2.61%降至0.83%。

2.1.2 根因分析的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

针对多管道病人, 根因分析的质量管理模式被钱援芳等[12]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通过对各管道管路滑脱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 拟订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 并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 使各管道管路滑脱发生率由17.75%下降为7.36%。

2.1.3 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黄少华等[13]探讨了精细化管理在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指出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找准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 对相关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实施精细化管理后, 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管率由8.3%降至1.5%,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感染率由14.7%降至5.8%, 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上升到93%。

2.1.4 前馈控制管理的应用

刘志梅[14]通过分析ICU导管安全不良事件的产生原因, 制定防范措施, 指出前馈控制管理是ICU导管安全护理管理的有效手段。

2.1.5 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

集束化护理措施[15]也被证实可有效预防ICU病人的各种管路滑脱。

2.1.6 其他

风险管理[16]及危机管理[17]的方法及理念也被应用于管路滑脱的防范中。

2.2 病人的风险评估

自行拔管风险评估表 (Self-extrication Risk Assessment Tool, SERAT) [18]是目前管路滑脱风险识别的较好工具, 但因缺乏高特异性而未广泛应用于临床。重症监护病人意识模糊评估表 (CAM-ICU) 是目前最可靠有效的ICU成人病人谵妄检测工具[19], 张建凤等[20]就利用该量表制定了不同的管路滑脱防范措施。Merkel等[21]将床边气管插管拔管风险等级警示牌应用于NICU中管路滑脱的预防, 取得了较好效果。

2.3 人员管理和培训

通过培训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以降低管路滑脱发生率[22]。培训内容包括:高危病人的识别, 护理干预措施及不断更新标准化程序, 与防范管路滑脱有关的镇静镇痛及约束知识等。

2.4 情志护理

管路滑脱病人的感知和情感, 照顾者和病人之间对情感的期望值不能达成共识, 照顾置管病人的健康专业人员没能意识到复杂的文化和个体因素影响了病人对ICU照护的感知。分析病人对置管的感受, 能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最佳护理。ICU中91%的置管病人能通过点头、写字、体语等方式进行交流, 护士可使用辅助工具与病人交流情感[23]。

2.5 合理用药

对于谵妄、躁动不安、术后疼痛、不能耐受气管插管的病人, 应遵医嘱下有效使用镇静剂, 并关注镇静剂评估指数, 选择最佳镇静方案, 达到理想镇静水平。而镇静-躁动评分评估量表被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指导镇静药物的应用, 并在管路滑脱的防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

综上所述, 对ICU管路滑脱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从护理管理、病人风险评估、护理人员管理及培训、情志护理、合理用药等方面对降低管路滑脱发生率进行了阐述。

摘要:综述重症监护室 (ICU) 管路滑脱 (UEX) 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导致管路滑脱的主要因素包括病人因素、时间因素、导管因素、肢体因素、用药因素, 从护理管理工具的使用、病人风险评估、护理人员管理及培训、情志护理、合理用药等方面综述护理干预的研究。

上一篇:信息化培训下一篇:生产工艺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