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腰段损伤

2024-10-23

脊柱腰段损伤(共9篇)

脊柱腰段损伤 篇1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胸腰段脊柱脊髓急性损伤的患者逐渐增加, 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甚至不可逆性脊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在治疗中, 手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可以达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等目的, 从而缓解疼痛[1]。高压氧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 能利用增加血液中的溶解氧量来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胸腰段脊柱脊髓急性损伤的手术配合方法与效果,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胸腰段脊柱脊髓急性损伤患者120例, 其中男67例, 女53例;年龄22~78岁, 平均年龄45.0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4例, 高空坠落伤36例, 重物砸伤30例, 运动损伤10例;术前神经功能:A级50例, B级40例, C级20例, D级10例。纳入标准:均有明确的外伤史;躯干或肢体的自发性疼痛;年龄20~70岁, 适应急性手术治疗;均经过X线或CT、MRI和手术证实为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等致脊髓损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疾患;合并其他导致神经功能检查不能正常进行的疾病者;合并肿瘤或肿瘤转移等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治疗方法两组都给予手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 经C臂X光机定位后, 取后正中入路, 显露病变及其上下相邻椎体, 在C臂X光机监视下于其上下相邻椎体植入椎弓根螺钉, 复位骨折及脱位行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 采用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 m Pa, 时程每次90 min, 吸氧80 min, 中间吸空气10 min, 最后经25 min减压出舱, 每天治疗1次, 两组治疗6次。

1.3观察指标 (1) 疗效标准: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进行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脊髓神经功能恢复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级;无效:没达到上述标准。 (2) 炎症因子检测: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检测白介素6 (interleukin, 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的表达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0专业统计软件进行,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5.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炎症因子表达对比经过观察,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TNF-α表达量均降低, 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TNF-α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讨论

胸腰段脊柱脊髓急性损伤往往导致患者终生残疾, 特别是神经细胞水肿以及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造成脊髓的微循坏障碍, 可使使脊髓神经组织因缺血缺氧出现继发性变性, 导致脊髓功能下降[3]。在治疗中, 手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止痛作用强, 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以及稳定脊柱的作用。高压氧治疗能明显增加损伤脊髓的组织氧张力, 改善微循环减轻脊髓水肿, 增加血氧弥散距离和组织氧储备状态[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急性脊髓损伤所产生的病理改变是脊髓微循环紊乱, 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水肿出血。研究表明急性脊髓损伤发病过程中, 组织损伤主要是血液再次灌注后大量自由基的释放对组织内细胞再次攻击所产生。高压氧可以扩张缺血组织血管, 改善微循环, 加快血流速度, 同时也可以减轻红细胞积聚, 微动脉数开放增加, 促进建立侧支循环[5]。本研究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TNF-α表达量都降低, 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TNF-α表达量都低于对照组。

总之, 早期高压氧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急性损伤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实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急性损伤的手术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进行诊治的胸腰段脊柱脊髓急性损伤患者120例, 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观察组, 各60例, 两组都给予手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5.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均降低,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早期高压氧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急性损伤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实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脊髓急性损伤,高压氧,炎症因子

参考文献

[1]Tu PH, Liu ZH, Lee ST, et al.Treatment of repeated and multiple new-onset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ith tefiparatide[J].J Clin Neurosci, 2012, 19 (4) :532-535.

[2]胡慧军, 潘树义, 潘晓雯.高压氧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 (11) :877-879.

[3]徐伟, 吕红斌, 吴天定, 等.急性脊髓损伤后微血管变化的形态学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4, 31 (11) :2534-2536.

[4]赵柏松, 丁旭东, 郑宁宁, 等.高压氧后处理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及海马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4, 34 (4) :427-429.

[5]赵柏松, 孟凌新, 谭永红, 等.高压氧治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4, 34 (7) :800-803.

脊柱腰段损伤 篇2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内固定 AF系统 手术治疗

前言

近年来,随着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医生的首选,并在近年来的治疗中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治愈了很多的患者。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我院的38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AF内固定进行分析,从而探究AF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上的作用。

在38例患者当中,男性有29人,女性9人,年龄在20到50岁不等。在这些患者当中,其中在22到35岁的有31人,占到总研究对象的81.6%。就损伤位置来看,损伤在T1位置的有17人,在T12段的有11人,在L1的有12人,在L2段的有6人,另外,出现相邻两个椎骨骨折的有2人。就骨折的Denis分型来看,其中出现爆破型的有23人,压缩型的有10人,出现脱位的有2人,出现chance骨折的有2人。在这些患者中,造成骨折的原因有所不同,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占有25人,出现压伤、砸伤的8人,高空坠落出现骨折的有5人。在这些患者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其中损伤等级为A级的有3个人,B级的有5个人,C级的有11个人,D级的有9个人,E级的有10个人,这38例患者均在骨折出现十天之内进行了手术,且术后走访平均是1年的时间。

一、手术方法

在治疗中,要求患者均俯卧,在胸部和双侧髂部垫枕,胸部要求悬空,在麻醉上应当采用连续的硬膜外麻醉或者是局麻的方法,在进行切口时,应当以受伤的椎部作为中心进行切口,并以此切开皮肤上的各层组织,并将骶棘肌切开,并在切口过程中采用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根据具体伤情进行量椎间的植骨融合,插引流管缝合各类组织并覆盖住伤口。

二、术后处理:

在进行完手术之后,切口的防感染以及止血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完手术之后的两天需将引流管拔掉,并配合休息和锻炼,四周以后在做好腰围的保护下进行简单的下地活动,术后一年取出固定物。

在作为研究对象的38例患者当中,平均的走访时间为1年,在进行手术后的常规X光射线正侧位片中,其中完全恢复的有34人,占到总人数的90%,恢复程度在90%以上的有4个人,脱节现象已完全得到纠正。cobb.s角较手术前也有所矫正,除了其中1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瘫痪外,基本恢复功能,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后没有出现断钉和植入的替代物排斥的现象。

三、讨论

3. 1 AF系统的优点

就AF系统的治疗来看,其主要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时间相对较短,并且术后的复位和固定工作能够独立进行的特点。在角度螺栓的调节上,能够360度全方位的进行旋转,彻底解决了其他方法在进行三维空间的调节以及螺纹棒的安放上所遇到的困难,这样不仅简便了手术中替代物植入以及复位操作过程,对于手术效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3.2 术中复位

在手术过程中,应当首先进行椎弓根钉的植入,然后在进行椎板减压操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保护腰胸椎小关节突解剖基本的结构,并且内巩固有效地减少手术中创面的出血。当出现骨折脱位时,往往还会有椎板的骨折和小关节的突绞锁,这就需要在手术当中通过一定方法进行对骨折椎体的复位。

3.3 椎管减压

在进行椎管内骨块的复位中,椎管内的减压是通过AF的轴向撑开力作用进行周围组织的牵引,从而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提供内环境,然而,当出现后纵韧带撕裂时则不能有效进行减压。在所选的38例患者当中,病人行全椎板减压以及后路一期的植骨,从而保证了脊柱的稳定。

3.4 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

在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中,没有一人出现断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植骨的稳定性高。AF内固定保证了融合区的稳定性,但不能代替植骨融合,在不同类型的骨折中内固定的作用是不同的,并且一般是在手术1年后将内固定取出。

结语

随着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的不断增多,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得到了普遍应用,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疗效优良等特点,给患者的康复治疗减轻了痛苦。通过这种方法,患者康复率有了明显提高,非常适合在各基层医院普及。

参考文献:

[1]唐天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华创伤杂志, 1995, 11 (6): 327-329.

[2]张宏林.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原因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00, 20: 471.

[3]李书纲,翁习生,等.通用型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23): 5-7.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19-620.

脊柱腰段损伤 篇3

关键词:胸腰段,椎脊柱脊髓损伤,临床治疗,神经功能

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是人们受到外界碰撞、及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一种常见病症, 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也是一种治疗比较困难的疾病。同时, 在对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手术后的预后情况, 由于胸腰椎脊柱是人体中比较脆弱的部分, 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损伤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手术患者如果没有做好预后就很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发生障碍, 最终导致患者残疾,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瘫痪[1],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的最佳临床治疗,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 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有33名为男性, 27名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55岁, 最小年龄为23岁, 平均年龄 (34.56±3.11) , 病因:15例为工伤, 28例交通事故, 17例自然灾害, 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委员会脊柱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对本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判定:有5例为A级损伤, 16例为B级损伤, 25例为C级损伤, 14例为D级损伤。患者从受伤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均为一天。

1.2 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 具体措施为:先找准伤椎位置, 并以此为中心作后腰正中切口, 切割工具为电刀, 先切开患者伤椎位置的深筋膜, 剥离棘突两侧骶棘肌, 使患者的椎板小关节横突基底部充分的暴露出来, 然后是采用自动撑开器撑开肌肉, 用椎根顺着椎弓根管道慢慢的深入椎体之中, 先测量进钉的深度并根据这一深度选择长度适中的椎弓根螺钉, 慢慢的拧紧螺钉, 然后再放置左右螺纹杆并旋紧自锁螺帽。在拧紧的过程中要注意平衡, 要轮流对两侧的螺杆同步拧紧, 当中部正反螺纹角度螺栓达到沿生理前凸的轴向撑开的时候再进行自锁螺帽上方保险帽的扭紧操作, 最后再完成横连杆的安装操作。患者完成手术后均实施神经营养治疗和预后, 同时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 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2]。

1.3 辅助检查

在对本组患者实施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均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 主要包括X线常规摄脊柱正侧位、脊髓造影、颈静脉加压试验、斜位检查、躯体感觉系统传导功能检测、脊髓损伤检查、检查椎管程度检查等检查[3], 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情况, 同时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判定。

2 结果

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 患者完成手术后均实施神经营养治疗和预后。所有患者都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 无并发症、切口以及深部感染发生, 没有出现断钉、螺钉松动、螺钉破出椎弓根。有两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 其余58名患者均有一级或二级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神经功能2例A级无明显恢复, 3例恢复到B级;B级16例, 11例恢复至C级, 5例恢复至D级;C级25例有18例恢复至D级, 7例恢复至E级;D级14例均恢复至E级。

3 讨论

在对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手术后的预后情况, 比如说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是否出现异常, 比如有无感染发生、螺钉是否出现断裂、螺钉有无发生松动以及是否破出椎弓根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手术是否成功以及决定患者康复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医师在手术之前严格检查患者的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分级,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手术, 本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患者的手术过程均比较顺利, 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也比较满意。同时在本组患者中, 有两例患者由于送至医院时间较长, 其伤口一直处于压迫情况, 使得其预后情况不够理想, 而其余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愈和恢复, 其神经功能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对于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 另外一个重点便是神经功能的预后恢复, 毫不夸张的说, 它与手术过程治疗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为对于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来说, 其神经功能决定了其行动能力, 如果神经功能得不到恢复, 轻者导致患者残废, 重者直接导致患者瘫痪。这也是在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临床医师提出的一个极具考验性的题目。在本次研究中, 患者手术后均积极的采用针灸和营养治疗来辅助治疗, 通过治疗结果来看, 针灸和营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对于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大大提高了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成茂华, 郑祖根, 张彩元等.胸腰段骨折椎管内骨折块与脊髓损伤的关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11 (5) :275-277.

[2]孙天胜, 张志成.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的评估及初步应用[J].脊柱外科杂志, 2009, 5 (6) :325-329.

脊柱损伤救治需得法 篇4

脊柱损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脊柱相当坚韧,周围有大量软组织,除了一些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一般人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容易受伤。脊柱损伤多见于房屋倒塌、高处跌下、车祸等严重事故,可发生闭合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椎骨骨折和椎骨脱位、脊髓损伤等,伤情常常严重复杂,甚至发生不同部位的截瘫。如果损伤部位位于腰椎,就有可能下肢截瘫;如果位于颈椎,就有可能颈部以下截瘫,高位颈髓的损伤甚至可导致伤者立即死亡。

脊柱损伤的救护要点

胸腰椎损伤时,伤者往往会觉得腰背部疼痛,肌肉痉挛,不能直立,翻身困难,感觉腰部软弱无力;颈椎损伤时,伤者自觉头、颈部疼痛,不能活动,常用两手扶住头部。如无其他损伤,伤者的意识大多是清醒的,但是如果有脊髓损伤,其损伤部位相对应的肢体、躯干会觉得无力、感觉丧失或放射样的疼痛,甚至出现大小便异常。救助人员检查伤者时,可发现他(她)不能感觉到疼痛、不能感觉到温度的变化、或肢体不能运动,而且伤者脊柱骨折处肿胀,脊柱向后凸出,并有触痛。

对于脊柱外伤患者的救护,必须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及技巧。否则,很可能在你好心救人的同时,却因为第一线救护措施的不当,造成损伤加重,甚至发生截瘫或死亡。国外曾有统计,40%的人是因为不恰当的急救而使病情加重。

遇有脊柱损伤患者时,救助人员必须保持冷静,切莫马上抱起伤者,而应按照以下处理步骤救助伤者。

1.若有伤口,应紧急包扎,不能轻易翻动伤者。

2.对呼吸困难和昏迷者,要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救助人员在抢救伤者时,若怀疑有脊柱骨折的,均应按脊柱骨折处理。千万不要对伤者任意翻身、扭曲身体,比如一人托抱式的搬运,或两个人一人抬头部一人抬腿的搬运方式,都是严禁使用的。因为这些方法都将增加受伤脊柱的弯曲度,使失去脊柱保护的脊髓受到挤压、牵拉,加重脊柱和脊髓的损伤。

正确搬运方法是,将伤者的双下肢伸直,双上肢也伸直放在身旁,木板放在伤者的一侧(搬运脊柱损伤的伤者必须用硬木板,且不能覆盖棉被、海绵等柔软物品)。在急救现场,门板、黑板或工地的跳板都可作为搬运工具。搬运时,至少要有三人同时将伤者水平托起,轻轻放在木板上,整个过程动作要协调统一、轻柔稳妥,保证伤者躯体平起平落,防止躯干扭转。然后,用沙袋固定在伤者的躯体两侧,以防搬运途中因颠簸而导致肢体摆动,从而加重脊髓的损伤;或者用大的宽布将伤者与担架绑在一起,这样即使担架歪斜翻转,伤者也能保持平躺的姿势。

对颈椎损伤的伤者,应以颈围固定其脖子,搬运时,要有专人扶住伤者的头部,沿身体纵轴略加用力向外牵引,使其与躯干轴线一致,防止摆动和扭转,搬运中严禁随意强行搬动头部。

4.对于高位截瘫者,必要时应及早进行气管切开。在较长的搬运时间里,应取出伤者衣袋中的硬物,以防压迫而发生褥疮。同时,脊髓损伤的伤者对温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较差,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用热水袋时要用厚布包好,防止烫伤皮肤;同样夏天要注意降温,以防止发生高热,降温的冰袋也应包好。

脊柱腰段损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2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在观察组中的110例患者中, 男63例, 女47例。患者年龄在18~6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8.6±2.7) 岁。患者致伤的原因如下:高处坠落致伤的患者有22例, 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有36例, 重物砸伤的患者有24例, 摔伤致伤的患者有28例。患者根据Frankel分级情况如下:A级有23例患者, B级有26例患者, C级有32例, 患者D级有29例。在实验组中的110例患者中, 男65例, 女45例。患者年龄在19~6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9.2±2.4) 岁。患者致伤的原因如下:高处坠落致伤的患者有25例, 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有35例, 重物砸伤的患者有23例, 摔伤致伤的患者有27例。患者根据Frankel分级情况如下:A级有20例患者, B级有27例患者, C级有33例, 患者D级有30例。观察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致伤原因等等一般资料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 在手术前进行全身麻醉, 患者取右卧体位。医护人员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 经胸腹膜外入路, 确保患者受伤的椎体和上下2块正常椎体能够被直接观察到, 结扎患者血管从而进行止血处理措施, 伤锥次全切除彻底清除椎管内的骨折块以及椎间盘, 在椎体前方彻底减压, 并且与此同时将固定螺栓固定在患者受伤椎体附近的正常椎体上, 采用器械对患者的椎体进行纠正, 完成之后采用椎间融合器或者自体骨进行移植固定, C型臂透视确认之后, 在患者体内置留引流管, 最后缝合切口[2]。对于实验组的患者, 在手术前对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 采取仰卧体位, 采用C形臂对患者的受伤椎体进行准确定位, 并且将患者受伤椎体作为中心正中切口椎体显露之后, 在相邻正常椎弓根内植入椎弓根螺钉, 对受伤椎体进行切除, 同时对脊椎腹侧的压迫切口进行观察, 采用“L”形的推杆将压迫的骨折块进行复位, 对于神经根管狭窄患者进行减压处理。连接预弯连接棒和两端螺钉之后进行凸畸形骨块进行校正, 在上下椎板间进行骨块移植, 经C臂对手术效果进行确定, 然后在患者的体内置留引流管, 并且缝合切口[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结果采用 (±s) 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后, 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两组患者的感觉功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康复, 患者肢体感觉和肌力出现明显恢复。在观察组的20例全瘫患者中, 有18例患者的感觉功能出现了一定的康复, 而在对照组的20例全瘫患者中, 感觉功能出现康复的患者有16例。两组患者剩余的不全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都有了比较大的恢复。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上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的, 手术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是很多相关医学研究者们研究分析的重点[4]。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影像学检查发现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神经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压迫。所以对于患者的压迫神经组织的骨块进行有效的处理能够使得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5]。一般情况下对于整个椎体受到比较小的范围的压迫的患者只需进行小范围切除即可[6]。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中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 而实验组中采取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 这两种入路治疗的方法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后, 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康复出院之后的随访期间内, 神经损伤的患者得到了比较好的恢复。

总之, 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 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安排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这样才能尽可能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减少痛苦。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不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2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观察组和实验组, 每组患者各110例。在观察组中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 而实验组中采取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后, 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感觉功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康复, 患者肢体感觉和肌力出现明显恢复。结论 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 需要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安排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这样才能尽可能快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减少痛苦。

关键词: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不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江海.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在基层医院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 19 (2) :21.

[2]刘凯.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4 (3) :234.

[3]郑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9例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1, 27 (9) :42.

[4]郝晓.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26例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6) :45.

[5]L.Garnier, J.Tonetti, A.Bodin.Kyphoplasty versus vertebroplasty in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 u res.Short-term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multicentre cohort of 127 consecutive patients.Orthopaedics&Traumatology:Surger y&Research, 2012, 98 (6) :112-119.

脊柱腰段损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16~58岁,平均(36.4±1.2)岁;病程0.5 h~3 d,平均(11.4±1.4) h。致病原因皆为外伤所致,其中车祸致伤32例,高处坠落致伤19例。损伤部位:T1~12损伤27例患者,L1~2损伤10例患者,胸腰段联合损伤14例患者。

1.2 方法

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23例行前路手术治疗,19例行后路手术治疗,9例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1.2.1前路手术

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左侧卧位。T11椎体骨折采用第10肋切口,胸膜后方显露,T12椎体骨折采用切除第11肋切口,胸腹膜后方显露。逐层进入后次全切除骨折椎体,去除压迫脊髓的碎骨块,取髂骨进行植骨,然后安装内固定,置引流后关闭切口。

1.2.2 后路手术

同样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切口以受伤的椎体为中心,逐层切开充分暴露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C型臂下行后路撑开复位,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和横突间植骨。钛棒预弯后连接,撑开复位。置引流后关闭切口。

1.2.3前后联合手术入路

适合于多节段骨折及骨折脱位。采用全身麻醉,先取俯卧位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再改为侧卧位,暴露病椎棘突椎板、关节突,进行椎体撑开减压。置引流后关闭切口。

1.2.4 术后处理

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术后10~14 d拆线,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所有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以上随访,无一例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椎弓根螺钉松动等后遗症,并对比术前术后伤椎平均高度和术前术后Cobb角恢复情况。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后路手术组比较,*P<0.05

3讨论

胸腰段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诊断不难。患者常有严重的外伤史,如高空落下、重物打击腰背部、塌方事故、交通事故等。伤者感腰背部的剧烈疼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扪及局限性后突畸形。特别是脊髓损伤后,损伤椎体平面以下皮肤的痛觉、触觉、温度觉减弱或消失,下肢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大小便失控现象,如尿潴留、尿失禁等[1]。X线、CT、MRI检查可明确脊椎骨折脊髓损伤的节段及严重程度。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不外乎是前路和后路或前后路联合三种方式。手术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轴线,恢复椎管内径,直接或间接地解除骨折块或脱位对脊髓的压迫,稳定脊柱。

3.1 前路手术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多选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Ghanayem等[2]及Parker提出对于严重粉碎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和过度或进行性后凸畸形患者,需行前路重建和稳定,若单纯行后路固定,可能会造成迟发性前路塌陷和后凸畸形。

3.2 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包括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钢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融合术[3]。后路手术的优点有创伤小、易于掌握,可同时处理后方结构损伤及嵌入椎管内的骨块,但对于神经症状不重且损伤在L1以上节段的患者,经后方器械直接处理骨块时应重点注意,避免加重原有神经症状。

3.3 前后联合手术入路

前后联合主要适合于多节段骨折及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损伤程度,但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脊髓功能恢复的前提[4]。

综上所述,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但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手术

参考文献

[1]宋跃明,刘立崛,龚全,等.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华创伤杂志,2006,22(1):20-24.

[2]Ghanayem AJ.Zdeblick TA.Anterior instrument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J Clin Orthop,1997,335:89 - 100.

[3]余铮,肖建德,王大平.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1):1285-1286.

脊柱腰段损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吴江某医院在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54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均符合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行动不便、活动受限制及疼痛感等。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侧卧,并麻醉处理,利用腹膜或胸膜外入路,制造合理切口,使患者的骨折组织得以暴露,另外需要结合患者骨折位置对螺钉和椎体钢板进行选择,患者的骨折组织经过复位后,在骨折处利用螺钉进行固定,并使用钢板进行外固定。对照组患者侧卧,并麻醉处理,利用椎弓根制造切口,使患者的骨折组织得以暴露,另外需要结合患者骨折位置对螺钉及钢板进行选择,患者的骨折组织经过复位后,在骨折处利用螺钉进行固定,并使用钢板进行外固定。

1.3 护理方法

1.3.1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1.3.1. 1 术前体位训练

让患者术前1周练习平卧,双下肢交互抬起的动作及床上小便的方法,以适应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带来的不适感。

1.3.1. 2 术中配合

关闭伤口前,必须检查椎间盘切除间隙出血情况,必要时用纤维蛋白胶止血,在胸膜外腔灌注温水以检查胸膜有无破损,若有气泡从胸腔(胸膜)内冒出,必须找出胸膜裂口进行缝合,并在胸膜缝合后腋中线最低位放置胸腔引流管[2]。

1.3.1. 3 术后护理

保持引流管开放,术后1~2d引流管内无引流液引出,夹闭引流管2~3h,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拍X线胸片后,拔除引流管,本组未出现心肺功能异常。

1.3.2 疼痛护理

1.3.2. 1 术后疼痛评分

根据客观疼痛评分,按照成人0~10分疼痛程度评分法作为客观疼痛评估工具。患者出现出汗、肌肉僵直、不敢翻身、深呼吸等症状,即评分超过5分,必须给予药物有效镇痛。本组疼痛评分均>5分。

1.3.2. 2 术后镇痛治疗

采用止痛合剂(杜冷丁50mg+吗啡10mg+非那根25mg),用电子止痛泵控制滴速,本组术后40~60h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1.3.3血管神经损伤牵拉引起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1.3.3.1脊髓神经功能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螺钉需要固定在患者健侧椎体部位,固定过程中,对螺钉固定方向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为防止因血管神经损伤牵拉而造成的各类并发症,需在患者手术过程中积极展开唤醒试验,同时避免螺钉在固定过程中划入患者脊髓部位,影响中枢神经的正常运作。同时,患者手术完成后的3d内,由护理人员按照8h/次的频率,对患者双下肢部位的感觉进行测定。本组均未出现异常症状。

1.3.3. 2 胃肠道护理

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涉及到对迷走神经的牵拉,因而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出现各种不良的胃肠道反应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等。本组6例患者在手术完成后11h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针对这部分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为:使患者保持头侧卧位状态,嘱咐进行持续性的深呼吸。配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急的情绪。待患者不良症状得到缓解后,再给予进食。同时,对胃肠道胀痛的患者,给予开塞露进行排气。通过上述处理,6例患者均在24h内症状得到缓解与消除。

1.3.3. 3 下肢血运恢复护理

在内固定手术治疗状态下,可能会对患者的胸腰段交感神经产生一定程度的牵拉及损伤,由此引发患者下肢部位的血液流动不畅通。临床表现以下肢皮肤温度异常为主。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48h内出现单侧下肢皮肤温度异常。给予护理以温热水对异常部位进行热敷,同时引导患者对下肢肌肉进行定时的按摩与运动。辅助患者定期完成简单的活动动作,主要包括抬腿、屈膝等。通过上述处理,2例患者均在术后72h内恢复至正常状态。

1.3.4 保持脊柱平衡,恢复正常生活

1.3.4. 1 早期活动

术后7d内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平卧状态下进行适当运动。防止在术后恢复阶段因长期卧床而出现各类并发症(包括褥疮、压疮等)。同时,需要以每天2次的频率进行深呼吸训练,为术后尽早的下床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1.3.4. 2 佩戴支具

术后一周,协助患者独立端坐30min后,可按体型制作石膏背心模具,再按石膏模具形状制作上体支具。

1.3.4. 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半年内避免做上身下屈的动作,防止内固定物脱出,活动时佩戴支具以减少脊柱活动度。本组未出现脊柱失衡现象。

1.4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疼痛感缓解,骨组织恢复良好,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存在轻微影响,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有效: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疼痛感减轻,骨组织有所恢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存在一定影响,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疼痛感未减轻,骨组织恢复较差,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存在较大的影响,生活质量未得到改善。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相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上,两组患者均在90%以上,无显著差异性。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其本身具有多发性,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自身也需要承受较大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压力,最终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制约甚至还会造成死亡。由此可见,胸腰段脊柱骨折在治疗上,医师需要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对症治疗,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及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胸腰段脊柱骨折在治疗方法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措施,从而使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和生命体征得以改善。此次临床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进行治疗,护理方法均一致,且术后治疗效果均有所缓解,且前路内固定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后路内固定,说明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合并临床护理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辉.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34(25):56-57.

[2]汪凡栋,蔡奇霖.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5(2):232-233.

脊柱腰段损伤 篇8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4例行胸腰段脊柱结核前后路手术的患者, 平均年龄为 (53.17±10.22) 岁, 最大年龄为65岁, 最小年龄为45岁, 女10例, 男14例。术前经MRI、CT、X线片、临床检查为胸腰椎结核, 手术后经病理予以确诊。病灶范围T7~L5, 2例患者同时侵犯4个椎体, 3例患者同时侵犯3个椎体, 16例患者同时侵犯2个椎体。全部患者采取三联以上或者三联的一线抗结核药物, 服药时间持续4~5周。本组24例患者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加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矫形植骨。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一期愈合, 术后复查X线, 内固定位置良好, 椎体后凸畸形纠正满意。手术后随访6~12个月, 脊髓功能恢复良好, 没有较为明显的矫正角度丢失, 植骨融合满意, 局部无复发[3]。患者全麻后, 取俯卧位, 以病变区为中心, 采用后正中切口显露病椎棘突、椎板、关节突及其上下各一正常椎体, 两节正常椎体攻入椎弓根钉, 完成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改为侧卧位, 从结核破坏严重侧沿着12肋胸膜、腹膜外进入[4]。

2 护理体会

2.1 手术物品准备

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对手术步骤和手术方式熟悉。准备脊柱特殊器械 (截骨工具、脊柱剥离器、脊柱自动拉钩、髓核钳、椎板咬骨钳等) 、马蹄形头圈、硅胶垫、复温毯、高频电刀、止血纱布、常规骨科敷料包、器械包、自体血液回收机、吸引器、流体明胶、C型臂X线机、骨蜡、神经检测仪、磨钻系统、双极电凝、内固定系统器械等[5]。

2.2 加强患者基础护理

手术前1天晚上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若患者睡眠差, 可酌情口服镇静催眠药物。为了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呕吐、恶心等症状, 手术当日应禁食禁水[6]。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层次的日益提高, 再加上护理学、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 护士必须要不断地提高总体水平和自身素质, 要对各种生活保健知识有所了解, 而不能只具备专科理论知识, 才能及时、正确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急重、突发患者进行抢救时, 要做到沉稳不慌、技能娴熟、反应敏锐, 同时护士要尊重患者隐私, 为其保守秘密, 不得取笑患者, 做到无差异地对待所有患者, 换位思考, 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当患者向护理人员倾述时, 运用同情的眼神、微笑、点头等面部表情予以回应, 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亲切。

2.3 术中护理配合

在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将手术所需要的各种仪器摆放调试妥当, 然后再将各种导管连接起来。同时, 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保持操作视野清晰。为了避免出现灌注管走空的情况, 应将生理盐水加入到灌注泵内, 手术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 应立即向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报告。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具有较好的供氧意识, 这往往就是抢救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 护士应熟练运用操作氧气、球囊面罩呼吸器、气管捕管器械、吸痰器等设备。

手术室应建立良好的环境, 湿度控制在50%~60%, 室温控制在24~26℃, 患者入手术室后, 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的话语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若要采用约束带, 应给患者解释清楚, 以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巡回护士应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密切注意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协助医生保证子宫肌瘤手术顺利进行。器械护士则应严肃认真, 集中精力, 密切配合医生手术。

2.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1年, 每隔4周复查血象、血沉、肝肾功能及听力。加强营养, 进食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丰富的食物, 以改善疾病消耗及手术创伤所引起的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 以利术后康复。总之, 有效的护理对于胸腰段脊柱结核前后入路同期手术患者效果明显较好, 值得在基层医院大量采用。

参考文献

[1]刘丰胜, 石宝全, 郭梅秀, 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J].河北医药, 2012, 30 (10) :1487-1489.

[2]汪四花, 林芬, 鲁琛.腰椎退行性侧弯患者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9 (44) :790-791.

[3]Lehman RM, Grunwerg B, Hall T.Anterior approach to the cervicothoracic junction:an anatomic dissection[J].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 2010, 23 (15) :100-105.

[4]Bailey RW, Badgley CE.Stabiliz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by anterior fusion[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British Volume, 2011, 24 (11) :190-194.

[5]Ebraheim NA, Lu J, Yang H, et al.Vulnerability of the sympathetic trunk in the anterior approach to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J].SPINE, 2011, 34 (09) :230-234.

脊柱腰段损伤 篇9

关键词:伤椎置钉,GSS系统,胸腰段脊柱骨折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骨折类型, 且多由外在暴力损伤造成, 易合并椎体滑脱和脊髓损伤等问题。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椎体的高度和脊柱的生理弯曲, 解除对脊髓神经的压迫, 恢复脊柱功能[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后路跨椎四钉内固定法, 但这种术式远期疗效甚不理想, 且易出现角度丢失和矫正高度等并发症, 而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2]。本文就GSS系统加伤椎置钉的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探讨其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 其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19~67岁, 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4例, 高空坠伤13例, 重物压砸伤3例;损伤部位:T1损伤16例, T2损伤18例, L1损伤7例, L2损伤5例, L3损伤4例;根据目前通用的国际AO分型:A型32例, 其中A1型13例, A2型11例, A3型8例;B型18例, 其中B1型11例, B2型7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 脊髓神经损伤按照Frankel分级, A级4例, B级4例, C级20例, D级15例, E级7例。对所有患者均应用GSS内固定加伤椎置钉的方法治疗, 且所有患者均在伤后的7 d内进行手术。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情况选用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 取俯卧位, 使腹部悬空至少一拳的高度。以伤椎为中心, 在后背正中行纵向切口, 充分显露伤椎及上下椎的椎板、关节突和横突, 切口的长度以暴露伤椎及上下一个椎体为宜, 用自动拉钩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在C臂X线透视机的机透视下, 置入椎弓根螺钉于伤椎的上下椎体, 上位椎体的椎弓根螺钉的进针方向稍偏头侧, 下位椎体的椎弓根螺钉的进针方向稍尾侧, 若有连续的2个椎体骨折, 上下邻椎各行2个螺钉。根据术前方案进行全椎板或半椎板的切除减压, 再用合适的固定棒与椎弓根钉安装连接, 利用撑开器撑开复位, 复位的程度以可使伤椎恢复椎体高度为利。并对脊髓神经压迫者行椎板减压, 将突入椎管的骨块尽量复位, 利用X线机透视证实椎体复位满意后, 将螺母拧紧, 安装横向连接杆, 在需要植骨的部位进行植骨, 若骨量不足可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形后外侧植骨融合[3]。操作完成后用24万U庆大霉素和500 m L的生理盐水对创口进行清洗, 并放置引流管引流, 逐层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2 d以防感染, 2~3 d后拔除引流, 并应用镇痛以及神经营养等治疗, 同时嘱患者卧床休息, 视切口引流情况将引流管于24~48 h后拔除, 14 d后拆线, 拆线后用腰围或支具保护骨折处6~8周, 并逐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术后每隔1个月来院复诊, 3个月后除去支具, 术后12~2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并对所有患者随访5~25个月, 平均18个月。

1.4 观察指标

应用X线片等检查, 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进行测量, 并测算术前和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高度的百分比。同时按照临床通用的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术后脊髓神经损伤分级。

1.5 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标准

A级: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B级: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丧失, 感觉功能部分存在;C级:损伤平面以下仅存在部分无用的运动功能;D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部分有用的运动功能;E级: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正常[4]。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 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 骨折均愈合良好, 内固定位置良好, 无断钉和矫正度丢失的情况, 且无切口感染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2.2 手术效果

术后12~2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后, 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均比术前有明显恢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术后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减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术后神经损伤分级

术后除2例A级患者以外, 其余患者的神经损伤均有1~3级的恢复, 按照Frankel分级, 恢复程度:A级由术前的4例变为2例, B级有术前的4例变为2例, C级由术前的20例变为6例, D级由术前的15例变为8例, E级由术前的7例恢复到32例。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是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移行部位, 应力较为集中, 活动度较大, 稳定性较差, 所以一旦遭受外在强烈暴力, 就会造成严重损伤[5]。人体生物力学表明, 人体的正常脊柱的前柱承受压缩应力, 后柱承受牵张压力, 在临床上胸腰椎骨折损伤大部分具有脊柱前柱高度缩短, 而后柱延长的特点。而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重点是尽早解除神经和脊髓的压迫, 尽可能恢复骨折部位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 重建椎体的功能。且目前多数学者认为[6],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正确矫正的关键在于对腹侧进行撑开和植骨的支撑, 以恢复前缘高度;并在保持脊柱完整的前提下对骨折提供可愈合的良好的生物环境;对伤椎进行直接的向前挤压, 使后背侧的移位向前复位, 重建解剖序列。

传统的固定伤椎的后路跨椎四钉内固定法, 撑开后路, 复位椎体前缘的骨块和椎管内骨块, 因此需要要利用撑开的作用维持复位[7]。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验表明, 四钉内固定法增大了固定物的承载应力, 在外力作用下易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椎体高度丢失和Cobb角丢失的情况, 复位效果不理想, 且容易再次出现畸形, 近年来伤椎置钉生物力学成为研究的热点。临床有学者对附加椎弓根钉的六钉固定法进行研究, 发现伤椎置钉的三平面六钉固定法可以有效改善螺钉的受力分布, 减少对螺钉的负荷, 有效防止螺钉的松动, 同时增加了内固定的坚固性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GSS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胸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仪, 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原则, 是一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8]。且临床有研究表[9], 伤椎置钉后脊柱的伸屈、扭转和弯曲的方位均会明显缩小, 说明其固定方法牢靠, 从而减少术后可能存在的前后缘高度的丢失。

伤椎置钉的优点还包括为后凸畸形复位提供了支点, 使前后缘高度的恢复更加彻底:避免了术中对锥间隙的过度撑开, 很好的起到了保护椎间盘的作用;单椎间撑开, 恢复椎体高度, 并避免了对正常椎间盘的牵张, 同时牵张前纵韧带、膈肌脚及腰大肌纤维, 起到保护软组织的效果;减少了平行四边形和悬挂效应, 改善了应力的分布范围, 分散各个螺钉的应力, 有效减轻了承载负荷, 大大降低了术后固定棒和椎弓跟钉的断裂, 同时也使内固定系统的把持力和稳定性得到增强[10]。同时GSS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复位效果良好等特点, 且融合性强, 术中出血少, 固定牢靠, 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脊柱的原有功能, 使椎体高度和脊柱的曲度同时复位, 尽可能地恢复到损伤前的效果, 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11]。

在应用伤椎置钉加GSS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时应注意的手术事项包括: (1) 术前进行胸腰椎X线片和CT扫描或MRT的检查, 以充分了解椎体和脊髓损伤的程度, 以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 注意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准确测量;并熟悉和掌握手术的操作要领, 进行准确定位; (2) 在手术的过程中, 椎弓钻孔是操作的关键, 要注意正确把握锥弓根进钉的角度、深度和位置, 尽量不进行反复的定位而增加感染和螺钉松动的机会;在解剖上, 下胸锥有肋椎关节和横突韧带形成的椎弓根一肋骨单元, 即锥弓根外缘, 在此点进钉, 不会穿破内侧皮质, 相对安全。同时在杜心如等[12]的研究中表明, 腰椎选择人字嵴顶点法, 易于骨折处的暴露, 减少操作难度, 且人字嵴顶点接近椎弓根中点, 不会受到关节增生退变的影响。在置钉时应调整进针的角度, 避免对伤椎的进一步损伤, 病史避开骨折部位, 以免对前柱的有效复位造成影响。对于螺钉长度的选择, 在不加重骨折移位的前提下应选择适应的螺钉长度, 应经过椎弓根而不过骨折线为准[13]。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 伤椎螺钉应稍短于上下为螺钉的1/5, 因太长可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 太短又不会起到复位的效果。重视植骨, 在植骨的过程中, 要对植骨床的软组织要认真剔除, 同时仔细清理小关节突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 以便更好的弥补植骨床的不足, 较好的后路植骨的标准是在去除内固定时, 可看到钉棒系统无松动, 有骨痂包围; (3) 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 笔者认为在术前排除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 越早手术越好, 否则血肿机化, 导致周围组织粘连, 进而影响手术的复位效果和术后的康复锻炼, 同时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更应及时手术, 解除神经压迫[14,15]; (4) 对于手术适应证的问题, 临床AO分型中的A型以及B型中的B1和B2型为手术适应证, 而B3型和C型以及有前路手术指征的患者为禁忌证;用四钉可以到达到良好复位效果的病例, 也无需使用此术式, 且锥弓根断裂也为该术式的禁忌证[16]。

上一篇:交通毕业论文下一篇:科研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