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2024-05-16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通用14篇)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篇1

1.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播种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 如济麦22、良星99、山农15号、聊麦18。

1.2 造墒整地

玉米收获后立时进行秸秆还田, 要求:一是趁青粉碎, 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二是提高粉碎质量, 争取秸秆残体短 (短于10cm) 、碎、散布均匀;三是少量施用尿素, 加速秸秆的粉碎和防止秸秆在腐熟时与作物争夺养分, 造成作物缺肥;四是增加土壤湿度, 加速秸秆粉碎后的腐熟。

为了增加土壤肥力, 在翻耕前施用腐熟农家有机肥30~45t/hm2、小麦专用配方肥 (N∶P2O5∶K2O=14∶18∶10) 600kg/hm2、硫酸锌22.5kg/hm2, 缺硼的地块施用硼砂7.5kg/hm2, 有条件的农户增加商品有机肥1 500kg/hm2。施肥后利用深耕犁进行深耕, 要求耕深20~25cm。

小麦播种前要精细整地, 通过耙地消灭明暗坷垃, 达到地平土碎, 又可进一步解决土壤架空问题, 加强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的混合和接触, 以加快腐解。耙好地后以长度100m, 宽度3.0m作畦, 方便栽培管理。

1.3 播种和出苗管理

适期播种是形成壮苗的关键, 不同地区播期不同。茌平县小麦一般于10月5~15日播种, 12月10日, 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 冬前气温>0℃积温600~650℃, 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适期播种的同时利用精量播种技术更有利于控制小麦的基本苗数量。整平地后用精量播种机对采用的4个品种的小麦进行播种, 根据产量各要素计算得出每个品种播种量为112.5kg/hm2。播种时以行距20~25cm、播种深度3~4cm为宜, 深浅一致, 可使出苗迅速, 苗齐, 苗壮。

小麦播种出苗后, 及时查苗补苗, 采用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 将疙瘩苗疏开, 栽苗后普浇一水, 确保早发赶齐。

2 小麦冬前管理

2.1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

2.1.1 浇冬水。

为充分发挥冬水的作用, 浇冬水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 此时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之间, 夜冻昼消。浇水过晚, 水不易下渗, 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 麦苗窒息会死亡;二是浇冬水后, 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 破除板结, 保持墒情。

2.1.2 追冬肥。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 一是冬肥不应过量, 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 应少施或不施冬肥, 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 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2]。

2.2 深耘断根, 镇压划锄

深耘10cm以上, 可以断老根, 喷新根, 深扎根, 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 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生长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 可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 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 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早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2.3 冬前杂草、病虫害防治

2.3.1 及早做好化学除草。

麦田杂草出土高峰一般在小麦播后15~20d, 所以小麦幼苗期 (11月中、下旬) 是化学防除杂草的最有利时期。于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6.9%骠马乳剂、3%世玛乳油、使它隆乳油药剂对水450~600kg/hm2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喷药时一定要喷布均匀, 做到不重喷, 不漏喷, 切忌草多多喷, 没草不喷。

2.3.2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因地下害虫危害造成死苗断垄的田块, 用3%辛硫磷颗粒剂开沟施或顺垄撒施, 划锄覆土;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垄浇施, 防治面积应适当扩大。蝼蛄危害处 (危害症状为根部呈乱麻状) 用麦麸或菜籽饼粉75kg/hm2, 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750m L/hm2于傍晚撒入田间, 用毒饵30~45kg/hm2, 同时兼治土蝗和蟋蟀。

2.3.3 及早预防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秋苗期即能侵染, 对于已发生全蚀病的地块, 用15%粉锈宁乳油2 250~3 000g/hm2对水750~900kg/hm2, 顺垄喷洒幼苗, 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发病率。

3 返青拔节期管理

3.1 浇好返青水和拔节水

浇返青水的时间一般在土壤冻结层化透以后, 或在5cm平均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为宜, 浇水过早引起地温下降, 不仅推迟返青, 甚至导致冻害。此时期要求60cm以上土层水分要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一般情况下, 拔节水应适当早浇, 当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应立即浇水, 尤其是总茎蘖数在1 050万个/hm2以下的弱苗, 应在拔节前几天结合追肥浇好返青水, 以促使麦苗由弱变旺。而对于总茎蘖数在1 800万个/hm2以上田间郁蔽的旺苗, 应适当迟浇, 在第1、2节伸长前切勿浇水, 以防倒伏;要待无效蘖死亡, 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转, 大蘖叶片稍有落黄时再浇[3]。

3.2 推广“前氮后移”施肥技术

在小麦返青期, 对于三类苗或弱苗, 应重点管理并适当早管, 以促为主, 可趁墒或结合浇水追施112.5~150.0kg/hm2尿素;对于一、二类苗或壮苗, 以中耕除草为主。到拔节期, 群体在1 200万株/hm2左右的一般壮苗麦田, 当小麦基部第1节间固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时, 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12.5~150.0kg/hm2。

3.3 中耕除草

在小麦返青期, 应进行中耕, 返青期如果小麦群体大, 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一般返青期群体超过1 500万株/hm2的麦田, 当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 (此期小麦的生育阶段处于生理拔节期) 采取化控防倒措施, 可用壮丰安450~600m L/hm2或多效唑粉剂600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喷施。

3.4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 也是为害盛期。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危害盛期, 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纹枯病为病株率15%~20%, 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3%, 麦蜘蛛为每米单行600头。防治全蚀病可用15%三唑酮 (粉锈宁) 可湿性粉剂2 250~3 000g/hm2对水900L/hm2, 返青期顺垄喷洒;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 250~3 000m L/hm2对水1 125~1 500kg/hm2喷麦茎基部防治, 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根腐病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卫福合剂、58%倍得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80%喷克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防治;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 L/hm2啧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4 孕穗开花期管理

4.1 肥水管理

4.1.1 灌水。

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 叶面积达一生最大值, 气温较高, 蒸腾和蒸发作用强烈, 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 缺水会造成扬花不好, 受精不良, 实粒减少或籽粒不饱。遇旱及时浇水, 不仅利于抽穗扬花, 增加穗粒数, 而且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 预防干热风危害。一般当60cm以上土层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65%时就应该灌水。

4.1.2 叶面追肥。

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 选择晴天下午4时以后, 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 间隔7~10d, 连喷2遍, 不但能增产, 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 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4.2 病虫害防治

4.2.1 病害防治。

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梢及茎秆。防治方法:当田间病叶率达1%时开始喷药, 可用20%粉锈宁乳油600m L/hm2, 或15%粉锈宁粉剂1 200g/hm2, 对水450~750kg/hm2喷雾防治, 还可用10%吸唑醇粉剂1 500g/hm2, 对水450~750kg/hm2进行防治。病害流行期间每隔7~10d喷药1次, 连喷2~3次。白粉病在小麦孕穗抽穗期, 田间病株率达10%~20%, 可用20%粉锈宁乳油600m L/hm2, 或10%吸唑醇粉剂1 500g/hm2对水450~750kg/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250~3 000g/hm2,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750g/hm2对水450~750kg/hm2防治, 在始花期进行喷雾, 5~7d再喷1次。

4.2.2 虫害防治。

麦红蜘蛛是小麦返青拔节期的常发性害虫, 可用20%钾氰菊脂乳油或10%氯氰菊脂乳油1 000~1 500倍喷雾防治。吸浆虫主要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为害, 造成秕粒。防治方法:当虫情达到防治指标时, 可选用菊脂类杀虫剂喷防, 隔7d喷药1次。蚜虫可用15%吡虫林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或20%快杀灵乳油300~450m 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治。如果麦田有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 可将杀虫、杀菌剂如粉锈宁、快杀灵和灭幼脲混合1次喷施, 可治白粉病、条锈病、麦蚜和粘虫。

5 收获期管理

5.1 浇好麦黄水

小麦蜡熟后, 适宜的水分供应能延长功能叶寿命, 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转, 特别是少雨条件下浇好麦黄水还可防止后期干热风害, 提高千粒重。据调查, 适浇麦黄水可增产1成左右。麦黄水要在小麦落黄后浇, 以防造成贪青晚熟。此时小麦穗头较重, 浇水后遇大风易产生倒伏, 应注意天气预报, 掌握在浇后10~12h内没有4~5级以上大风, 同时浇水量要小。

5.2 适时收获, 防杂保纯

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 此期长相为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 茎秆尚有弹性, 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 籽粒较坚硬, 已呈现光泽。优质小麦要注意商品优势, 不论种子还是商品粮都应到田间去杂, 单收单打, 分场单晒, 以确保种子的纯度。

摘要: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播种期管理、小麦冬前管理、返青拔节期管理、孕穗开花期管理、收获期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范秀华.旱地夏播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10) :14.

[2]姚国才, 杨勇, 马鸿翔, 等.不同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8) :159-163.

[3]张文英, 柳斌辉, 彭海城, 等.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遗传规律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9, 23 (6) :92-95.

小麦的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篇2

一、选择良种

选用品质优良、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

二、精细整地,平衡施肥

精细整地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播前进行精耕细整,翻耕23~25厘米,进行秸秆还田,不但增强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层,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水)的标准,即耕作层要深(旱地20~25厘米,稻茬地15~20厘米),耕后耙细(碎)、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做畦开沟垒筑田埂,建立麦田灌、排水相配套的设施,挖好"三沟"(墒沟、腰沟、地头沟),开春后及时疏通"三沟",使沟渠相通,以满足灌、排水的要求。平衡施肥应根据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制订施肥方案,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达到均衡施肥的目的。为了避免小麦中后期脱肥早衰,将50%左右的氮素化肥后移到拔节至孕穗期间分两次追施,从而使小麦籽粒中赖氨酸、蛋白质含量提高。

三、适期适量播种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为培育壮苗,形成根系发达、茎蘖数较多的小麦生产群体,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要适期播种,从而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一般小麦在田间持水量为70%~80%时最有利于出苗。因此,当播期、土壤墒情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做到适墒播种,可晚播3~5天,从而使小麦全苗。根据小麦品种特性、播种期确定小麦的播种量,一般弱冬性、半冬性品种分别在9月底、10月上中旬播种,播种量25~50千克/公顷,随着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量。9月底10月初播种可留到150万~180万株/公顷。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195万~270万株/公顷。

四、科学田间管理

为防止发生缺苗断垄现象,保证小麦安全越冬,要及时进行灌水,使小麦形成壮根。化学调控防倒伏:小麦倒伏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种,一般主要是茎倒伏,主要是由于前期氮肥施用量较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小麦徒长旺长,基部节间过长,后期出现大风天气小麦易发生倒伏。因此,在小麦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浇水。抽穗及灌浆成熟期小麦抽穗扬花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小麦蚜虫、吸浆虫、黏虫、锈病、白粉病和赤毒病等,延长小麦生长期,提高产量,可喷施杀虫剂,连续使用1~2次。同时,灌水1~2次,第一次灌水在初穗扬花期进行,以保花增粒促灌浆,达到粒大、粒重、防止根系早衰的目的;第二次灌麦黄水,以补充水分,并为复播第二茬作物做前期准备。

五、适时收获

冬小麦节水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篇3

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保护性耕作、灌溉新技术、测土平衡施肥、晚播、及时划锄镇压、叶面追肥、喷施抗旱剂等方面介绍了小麦节水抗旱技术,以期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确保高产高效.

作 者:刘立军 张新 韩孝军 黄绪甲 作者单位:刘立军,张新,韩孝军(山东省东阿县农业局,山东东阿,252200)

黄绪甲(东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篇4

临麦2号小麦新品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以鲁麦23作母本,临90-1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临麦2号小麦新品种,因丰产性突出,已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选择超高产地块于10月上旬播种,基本苗225万/hm2左右,施足基肥,足墒播种,冬前培育壮苗,浇好越冬水,春季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 kg/hm2左右,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作 者:刘正学 刘飞 李宝强 王靖 朱新亮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临沂,276012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33(2)分类号:X171.1关键词:临麦2号 栽培管理 施肥 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篇5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关于举办小麦栽培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作者:白林红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2年第12期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开展小麦高产创建,依靠科技挖掘增产潜力,通过高产示范带动,促进小麦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保证有效供给,为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为加强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切实提高播种质量,我协会经研究决定举办“小麦栽培技术培训班”。请各单位接此通知后,积极组织本地区、本系统相关单位报名参加学习,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1)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机械化整地播种、作物秸秆还田、病虫草害防治、旱地小麦高产栽培、小麦品种布局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路线等。(2)2012年小麦主推技术要点解析: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晚茬小麦“四补一促”栽培技术、稻茬麦免(少)耕栽培技术、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栽培技术、深松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等。

二、培训方式:培训班将邀请小麦栽培技术方面的专家教授主讲。培训以讲座、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培训对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总站、中心、作栽站),农业厅(局)种植业处、农作物管理局负责人和小麦生产技术人员。

四、培训班时间和地点:第一期 北京市 2012年11月28日至30日 第二期 杭州市 2012年12月18日至20日

五、收费标准:培训班收费标准为980元/人;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统一开具报销票据。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篇6

一、播种前的种植基础

1. 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 要及时浅耕灭茬, 耙好保住底墒。小麦播种前要深耕细耙达到上虚下实。

2. 选用良种。

选用分蘖成穗率高、耐水耐肥、抗倒伏、株型紧凑、落黄好、抗病、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有利于高产栽培。

3. 适期播种。

冬性、半冬性品种在10月8日至10月15日播种, 弱春性品种在10月15日至10月25日播种, 强春性品种要适当晚播, 以防小麦冻害发生。

4.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有利于年前预防苗期病虫危害, 为冬前形成壮苗打下基础。一般采用50%辛硫磷50毫升对水2.5千克均匀喷洒在25千克种子上, 预防小麦地下害虫的危害;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20毫升拌小麦种子10千克拌后堆闷6小时以上, 然后晾干播种, 可有效预防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

二、小麦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1. 施肥技术。

小麦从土壤中吸收量最多、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氮、磷、钾三要素。施肥是以底肥为主, 追肥为辅;增施有机肥稳施氮磷肥、补施钾肥和微肥, 平衡施肥。一般采用含氮磷钾15-15-15的复合肥每667平方米50千克作底肥, 尿素10~15千克, 采用40%做底肥, 60%在拔节期追施。

2. 灌溉技术。

一般浇好三水就可以满足小麦高产对水的需求, 三水分别是:越冬水、返青拔节水、灌浆水。越冬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 平均温度2℃以上, 灌浆水要在小麦收获前15天以上浇灌, 否则会造成小麦加速根系老化死亡。

3. 化学除草技术。

小麦田主要以阔叶杂草为主, 采用10%苯磺隆10克或75%苯磺隆1.0~1.5克兑水30千克在杂草叶上喷打, 有禾本科杂草的麦田采用6.9%膘马50~60毫升兑水在杂草茎叶上喷打。

4. 化控防倒技术。

小麦倒伏原因有气候、播量过大、施氮肥过多等主要因素, 每667平方米可采用15%多效唑35~40克在小麦拔节前6~7天兑水30千克均匀喷打一次。

5. 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篇7

1 产量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

1.1 产量指标 700千克/667平方米。

1.2 产量构成因素 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2~16万,冬前总茎数60~80万;每667平方米成穗50~55万;每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45克左右。

2 土壤条件

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黏土地,土层深度100厘米以上,耕作层25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1.8%以上,全氮0.1%以上,水解氮8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3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pH值6.5~7.5。

3 品种要求

所选用的小麦种子纯度99.9%以上,发芽率在98%以上。

4 播前准备

4.1 种子处理 未经包衣处理的种子,播前摊开晾晒,并注意翻动、晒种均匀,包衣种子则不用晒种。

4.2 施足基肥 每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3~5立方米,氮(N)18~21千克,磷(P2O5)10~12千克,钾(K2O)12~16千克。缺锌地块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锌1~2千克。上述总施肥量中,全部有机肥、磷肥、锌肥,氮肥的30%~50%,钾肥的5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中后期再施余下的50%~70%的氮肥和50%的钾肥。

4.3 精细整地 机耕应在25厘米以上,破除犁底层,机耕机耙配套,随耕随耙,耙细、耙匀、耙透、耙平。耕层土壤无明显坷垃,无架空暗垡,上松下实;耕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畦面平整,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坚持足墒播种。玉米秸秆还田,还田秸秆应打碎、打匀。

5 播种技术

5.1 种植规格 采取平均20厘米等行距或窄行15厘米、宽行25厘米宽窄行种植模式。

5.2 足墒播种 最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应采用多种形式造墒,确保适墒播种。

5.3 适期播种 豫北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

5.4 适量播种 采用小麦精量、半精量机械播种,一般每667平方米播6~8千克。

6 冬前管理

6.1 查苗补种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缺苗的地方应补种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同时拔除疙瘩苗,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6.2 及时划锄 小麦三叶期至越冬前,每遇雨或浇水后,都要及时划锄。

6.3 适时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做好地下害虫、纹枯病的防治和化学除草工作。

6.4 化控和镇压 若越冬前麦田群体偏大,有旺长趋势,要及时叶面喷洒化控剂“壮丰安”,或者采用镇压方法,以控旺转壮。

6.5 浇好冬水 一般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冬灌。冬灌后,待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防止地表龟裂,并除草保墒。晚播弱苗或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可不进行冬灌。

7 春季及后期管理

7.1 适时划锄 早春顶凌划锄,提高地温,促苗早发。以后每逢降雨或浇水后,都要及时划锄。

7.2 浇拔节水、追拔节肥 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中期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条施尿素12~15千克;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

7.3 喷施小麦矮丰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667平方米用20克“小麦矮丰”对水15千克叶面喷雾,防止麦田后期倒伏。

7.4 化学除草 在年前11月中旬进行,若年前没来得及化除,应在3月5日以前进行一次化学除草。

7.5 浇好挑旗、灌浆水 小麦挑旗和灌浆时要及时浇水,使田间持水量稳定在70%~80%之间。一般应于开花期进行。

7.6 根外追肥 扬花灌浆期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以防早衰,促粒重。

7.7 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长期间,要搞好预测预报,适时防治病虫害,特别应做好对蚜虫、红蜘蛛、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新乡市优质高产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篇8

新乡市优质高产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根据新乡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提出以培育优质、高产、稳产、多抗小麦品种为育种目标,通过对品质性状、高产性状、稳产性状、抗病抗逆性的分析,提出具体的目标性状指标.

作 者:彭东 董昀 周德慧 付亮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453003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5)分类号:S5关键词:育种目标 品质性状 高产性状 稳产性 抗病性 抗逆性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9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全年常年种植面积约三千万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小麦生产情况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良种选择

要想获得高产优质小麦,首先必须要有优良的品种。目前,我国不同小麦种植区相继培育了多个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如:豫麦34、高优503、豫麦49号、温麦19等。

2.播前整地、施肥和灌水

高产小麦对播种前整地的质量要求比较高。综合我过北方各地麦区高产田整地经验,整地标准可概括为“耕层深厚,土碎地平,松紧适度,上虚下实”16个字标准。

小麦施肥原则是以低肥、农家肥为主,追肥、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施用。

2.1底肥的施用

底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特别是旱薄地,更要增加用量,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

2.2种肥的施用

种肥应以氮肥为主,以硫酸铵作种肥较安全,每亩以5千克用量为宜。施用种肥与麦种混播时,应干拌、混匀,随混随播。

小麦播种时,土壤耕层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若低于此指标,就应浇好低墒水,以便足墒下种。浇灌低墒水通常有以下四种方式:

(1)送老水。可在秋庄家收获前先浇送老水。这样既有利于前茬农作物的子粒成熟,又给小麦准备了底墒。

(2)茬水。在缺墒不严重,水源又不太足时,可在前茬收获后、翻地前浇好茬水。

(3)塌墒水。在严重缺墒,水源充足和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在犁地后浇好塌墒水。这种方式用水量大,储水充足。在不误小麦播期的情况下,对实现全苗和培育壮苗作用更大,增产效果更好。

(4)蒙头水。在小麦适宜播期将过,而土壤又严重缺墒的情况下,只好先播种,后浇水,这叫蒙头水。用这种方式浇水后地表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苗齐、苗匀,应尽量避免采用,在不得不浇蒙头水时,水量不宜过大,浇后应及时疏松表土,破除板结,以利于出土和幼苗生长。

3.播种技术

3.1播种量的确定

常采用“四定”法。以田定产,即根据地力、水费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定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产量指标;以产定穗,即根据产量指标和品种特性等,定出每亩所需的穗数;以穗定苗,即根据每亩所需穗数和单株可能达到的成穗数等,定出适宜的基本苗熟;以苗定播种量,即根据每亩需要的基本苗数,计算出适宜的播种量

3.2播种方式的确定

目前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采用条播法,但其行距大小及行距配置依地力和产量水平而异。根据各地经验和实验资料,一般单产在450千克以上的麦田,行距以23----25厘米为宜。

3.3提高播种质量

(1)深浅适宜小麦播种过深,会造成出苗晚,幼苗弱,分蘖发生晚,根系发育差;播种过浅种子容易落干,造成却苗断垄,或使分蘖和根系发育不良,均不利全苗、壮和安全越冬。实践证明,种子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2)下种要均匀小麦播种应保证下种均匀一致,以利出苗均匀,使每一个体都具有适宜的营养面积。为保证下种均匀,可采用播种机或机播耧。(3)播后镇压在秋后干旱、商情较差的情况下,小麦播后要适时镇压,能压碎土块,压实土壤,增加紧实度,使土壤与种子紧密结合,并连接土壤毛细管,因此,有提墒和促进种子萌发出苗的效果,有利于小麦苗匀、苗齐、苗壮。

4.田间管理

4.1前期的管理技术

(1)查苗补种,疏苗补栽。麦苗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如有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均应在二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补种。在零星缺苗断垄地段,可在三叶期后取密补缺,进行移栽。

(2)追施分蘖肥,浇好盘根水。一般每亩施纯氮3---4千克,做到随施肥随灌水,及时松土。

(3)适时冬灌。冬灌必须适时适量,冬灌时间应掌握在平均气温下降到3摄氏度左右时浇完为好。农谚“不冻不消”就是此意。

(4)中耕与镇压。冬季中耕,主要作用是松土保墒,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地温,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分蘖和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冬前中耕不宜过深。对于过旺的麦苗冬季镇压,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5)严禁放牧啃青。

(6)防止病虫害。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是:进行种子或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可用50%辛硫磷,用药量为种子的0.1%---0.2%.土壤处理是结合播前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常用药剂是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等,每亩1.5----2.5千克。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用种子重0.03%有效成分的粉锈宁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发生,减少越冬期的病原。

4.2中期的管理技术

(1)诊断苗情,分类管理。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根据苗情,对症下药,因苗管理。对于壮苗管理上要应控制春生分蘖,做到保孽增穗,促花增粒,于起身期或起身后的小花分化期再运用肥水进行管理。对于旺苗,管理上要以控为主,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深中耕断根、散墒。对于弱苗管理上要以促为主,偏施肥偏灌水。

(2)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浇水时间应在拔节后15天左右。但对于肥力高、长势偏旺的麦田,应推迟浇水,不需追肥;反之,可结合灌水每亩施纯氮3---5千克。

(3)預防晚霜冻害。应根据天气预报,在霜前2天浇水,以增加田间湿度,缓和低温变幅,有预防和减轻霜冻危害的效果。

(4)防治病虫害。.该时期的主要虫害是: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10千克兑水50千克喷雾即可。

4.3后期管理技术

(1)合理浇水。小麦从抽穗到成熟,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土壤水分以维持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

(2)叶面施肥。据各地试验证明,开花至灌浆初期,喷施1%-2%的尿素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有一定的效果。

(3)防治早衰与贪青。防止方法:一是中期施肥,尤其氮肥要适当,一般宁少勿多;二是后期土壤含水量要适宜,以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只要这样,才能保护和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促进植株光合产物向子粒正常运转。

(4)防止“青干逼熟”。选用早熟品种,适时早播,增施钾肥,避开干热风的袭击,控制合理群体,控旺转壮。

(5)防治病虫害。后期的虫害主要是吸浆虫,用80%的敌敌畏乳油兑水喷雾。病害有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

5.适时收获和储藏

腊熟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期子粒干重不再增加,淀粉含量最高,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向子粒转运已基本结束。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就是这个道理。

(1)小麦的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收割或机收。在我国北方,最近几年收获小麦已大量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

(2)小麦的贮藏。小麦收获脱粒后,应晒干扬净,待种子含水量降到12.5%以下时,才能进仓贮藏。在贮藏期间要注意防湿、防热、防虫,经常进行检查,伏天应进行翻晒,以保证安全贮藏。

【参考文献】

[1]李振陆作物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张瑞奇主编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懂树亭,万永善.作物优质、高产、高校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10

聊城市一般指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 该技术适合聊城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 与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配合使用, 可实现小麦、玉米的周年增产增收。晚播小麦的成因是前茬作物茬口晚和墒情不足或播种期间降水过多而不得不推迟播期。

一、主要特点

1.以种保苗、以苗保穗、主茎穗是亩穗数的主体

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 造成单株叶片少, 分蘖成穗也少。主茎穗一般为穗数的70%~100%。

2.大群体、小株型、叶片短小紧凑

晚播小麦由于群体起点高, 虽然单株分蘖也较少或无分蘖, 但起身期大于适播小麦, 达到群体最大值。晚播小麦单株穗数少, 单穗重较常规小麦和精播小麦低, 一般为0.9~1.1克之间。由于其独特的栽培管理技术, 拔节期或拔节后才重施肥水, 使之叶片短小而株型紧凑, 群体结构合理, 植株中下部透光性增强, 叶片能保持较长的功能期, 净光和生产率高, 单位面积上能承受较重的穗容量。

3.晚播不晚熟, 穗多不倒伏

晚播小麦以独特的管理措施可使生产前期的生育进程加快, 到抽穗期也赶上适期小麦, 比适期小麦不晚抽穗, 不晚成熟。穗数虽多, 但由于基部第一、二节间短而充实度好, 加之株型紧凑, 抗倒伏性明显增强, 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较多是其明显特点。

4.肥水管理重拔节

晚播小麦底肥以磷、钾肥为主, 以满足根系生长的要求, 氮肥不施或少施, 控制分蘖过多, 前期氮肥以维持不缺为原则, 拔节期重施氮肥而不贪青, 达到落黄良好, 成熟正常。

5.干物质积累前少后多

以挑旗期为界, 而后期积累的干物质的比例较大。

6.晚茬麦幼穗分化始期比常规麦晚, 小穗和小花分化历期短, 小穗数和小花数相对较少, 穗粒数也较少。

7.晚茬小麦抗寒、抗旱能力强、病虫害轻

由于播期晚, 苗龄小, 抗寒能力往往比早、中茬小麦强。由于基本苗多, 单位面积上种子根条数多, 由于种子根的入土深而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晚茬麦由于避开了全蚀病等病害的秋季感染高峰期和害虫活动的旺盛时期, 所以表现出病虫害较轻。

二、两种行之有效的晚茬麦栽培技术

(一) “四补一促”

1. 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晚播小麦应适当增加基肥用量, 在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基础上, 增施磷、钾肥, 以促进根系发育, 促进早春分蘖能成穗、成大穗。应坚持以有机肥与化肥并重的施肥原则, 可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以上, 尿素20千克, 磷酸二铵20千克, 硫酸钾肥10~15千克做底肥施入。

2. 选用半冬性、年后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

半冬性品种阶段发育进程快, 营养生长时间短, 灌浆强度高, 容易达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丰产的目的。如鲁麦21、烟农19、莱州95021等。

3. 加大播种量, 以密补晚

晚茬麦依靠主茎成穗获得高产, 增加播种量应达到本品种适当的亩穗数为标准, 一般冬前0℃以上积温少于500℃, 苗穗比0.7∶1;冬前积温为450℃, 苗穗比0.8∶1;冬前积温少于400℃, 苗穗比0.9∶1;冬前积温少于350℃苗穗比1:1.通过实践证明, 聊城市10月15~20日播种的亩播量10~12千克为宜, 10月20~25日播种的亩播量12~14千克, 10月25~30日播种的亩播量12~14千克, 10月25~30播种的亩播量14~16千克。

4. 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以好补晚

主要措施有早腾茬、精细耕地、足墒播种、宽幅条播、适当浅播 (3~4厘米) 、侵种催芽 (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小时, 捞出晒干播种, 能提早出苗2~3天) 。

5. 促穗足穗大

返青期以划锄保墒增温为主, 不追肥, 不浇水, 促苗早发, 促根增蘖, 增育壮苗, 起身期结合较水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 浇足挑旗水和灌浆水, 争取穗大、粒多、粒重。

(二) 独秆麦高产栽培技术

1. 适期播种

晚茬独秆麦在日平均气温12~16℃时播种都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一般在10月下旬播种。实验表明, 独干栽培法对播种期的适应性较大, 只要能保证足够的基本苗, 播种较晚甚至“土里捂” (当年不出苗) 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2. 密度合理

独干栽培小麦要求基本苗相当于或略低于该栽培法适宜的每亩穗数。栽培密度较大, 前期容易出现株间过于拥挤的现象, 后期因小麦株型较紧凑, 容易出现行间漏光现象。为协调前后矛盾, 应尽量缩小行距, 一般行距以10~15厘米为宜。播种前精选种子, 做好发芽试验, 准确计算播种量, 是保证苗齐、苗全的重要措施。

3. 科学施肥

要求基肥增施有机肥, 重施磷肥, 一般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千克以上, 磷肥50~75千克, 氮肥施用要因地制宜, 一般中产田要求全生育期每亩施标准氮肥60千克, 高产田施标准氮肥70千克。含氮量高的地块, 可不施氮素化肥作基肥;含氮量一般的地块, 可施总氮量30%的氮肥做底肥。次年进行蹲苗, 拔节至挑旗期在进行分类追肥。一般土壤肥力高、苗情好的, 可到旗叶露尖时追肥。肥力较差地地块, 可在拔节期追肥。

4. 控制浇水是独秆栽培成功的关键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根据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育种试验基地-宁春39号田间生物学调查资料、室内考种资料、品质化验资料和各地试验种植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春39号的.群体动态、产量结构等都与众不同.此外,它还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条锈病、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

作 者:孙占波 唐健 李奇峰 曹彦龙 汤忠 李前荣 伍昌  作者单位: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宁夏,永宁,750100 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S512.1+20.29 关键词:春小麦   宁春39号   生育特性  

小麦良种繁育技术 篇12

小麦良种繁育,是解决小麦混杂退化问题,保证良种供应,促进小麦持续、稳定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随着我国实施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全覆盖,对小麦良种繁育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为切实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良种繁育上应当从品种选择、种子田建设、打好播种基础、加强田间管理、搞好去杂去劣保纯等方面入手,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好良种繁育工作。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地力水平和市场需求,结合品种试验示范结果,选用符合当地生态条件、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并在当地主推品种范围内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在选好品种的前提下,为提高繁种质量,一般应从品种权单位购得原种用于种子繁育,以生产纯度高、质量好的大田生产一级种子。2 种子田建设 2.1确定繁种田面积

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种子田面积一般按计划供种面积的3%建立,其产量可以满足生产用种需求。2.2选地要求

2.2.1种子田土壤肥沃,小麦产量常年水平在400㎏/667㎡以上,并且有便利的水浇条件。

2.2.2种子田距主要道路畅通无阻,便于种、管、收、展示和检验。2.2.3最好有与自花作物的适当隔离条件,防止异常气候、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串花(生物混杂)。2.3整地要求 2.3.1深耕细耙,适当加深耕层,一般耕深达到25㎝左右,破除犁底层,增强纳雨蓄墒能力。为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深耕与浅耕年际间轮换进行,方法是2年旋耕后深耕一次。无论那种耕作方法都应做到地表平整、土壤上虚下实。

2.3.2整地时施足基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根据产量水平确定施肥量,全生育期一般每667㎡施肥量折纯氮13~15㎏,磷(P2O5)6~8㎏,钾(K2O)5~7.5㎏。全部磷钾肥及总氮量的50%做为底肥施用,剩余的50%氮肥在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追施。3 种植技术

3.1要求集中成方连片种植,种植区域内不得随意种植其它品种。3.2足墒适期播种,统一专机播种,播前调试好播种量,播种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产量水平进行测算确定,播种深度3~5cm,不出现缺苗断垄。4 肥水管理

4.1根据小麦长势、地力水平、田间持水量、天气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合理运筹肥水,保证供应。重点浇好越冬水、起身拔节水、灌浆水,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4.2叶面施肥宜在孕穗期或扬花后灌浆初期进行,一般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0.25㎏加尿素0.25~0.5㎏加水50㎏,均匀喷施1~2次,可结合“一喷三防”防治病虫进行。5 病虫草害防治

5.1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根据产地病虫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种衣剂或拌种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病虫,保证小麦苗全、苗齐、苗壮。

5.2杂草防治。在双子叶杂草叶龄2~4叶,单子叶禾本科叶龄2~3叶时,每667m2用75%巨星干悬浮剂0.9~1.4g加6.9%膘马水乳剂50~70ml对水30~40㎏喷防。

5.3病虫防治(主要针对麦蚜、红蜘蛛、锈病、白粉病)。可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每667m2用2.5%敌杀死乳油25ml加15%粉锈宁100g对水60~75㎏喷雾,达到兼防兼治的目的。

5.4后期一喷三防(针对穗蚜、吸浆虫、条锈及白粉病)。在小麦扬花后,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g+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5g+磷酸二氢钾0.25kg+尿素0.25~0.5kg,对水60~75㎏喷雾。达到一次用药,病虫兼治,并防止小麦早衰的目的。6 田间去杂

种子质量的核心是品种的高纯度、高质量,从种到收到贮藏,必须仔细把关,搞好各时期田间去杂保纯,不可粗心大意。

6.1苗期田间去杂。在冬前到第二年返青拔节前进行,识别苗相、叶色等形态,凡是有异者拔除,全田拉网式1~2遍。

6.2抽穗期田间去杂。主要看抽穗的早或晚,结合品种株型、叶姿,有异者带根拔除。

6.3成熟前田间去杂。在进行以上两次去杂后,还要严格去杂1~2次,主要通过植株高低、穗形、落色。

6.4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野燕麦、大麦等在苗期到抽穗期尽早拔除,保证在田间验收前彻底清除。7 收获、晾晒、贮放

7.1统一专机收获,联合收割机进行3次以上内部、外部清理,对 清杂不够彻底的,第一次收获的少量50~100㎏的小麦当杂麦处理。7.2统一晾晒。场地晾麦,一般要清场2~3次,禁止在棚布、水泥地上晾晒,要求含水量不大于13%。

7.3单库、单仓、安全贮放。贮存前要清扫库、仓,种子要装袋封口,严防混杂。8 精选和包装

种子收获后,要统一精选,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一级种子质量标准,即纯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净度不低于98.0%,水分不高于13.0%。无砂石土粒等杂质,种子完好,破损率小于2-3%。9 发放二证

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13

关键词:小麦,稻茬,高产,栽培技术

稻茬小麦田整地质量差,导致土壤上层看起来比较细、碎、平,但下层坷拉大,造成土壤翘空不实,播种时落种浅,土壤形成漏风土,导致出苗率低[1]。稻茬麦撒播比较普遍,容易形成疙瘩苗或缺苗断垄,而且撒播麦田播量大,出苗后,群体过大,个体发育差,随着气温的回升和早春分蘖的开始,容易形成春季假旺苗,以致田间郁蔽,病虫害发生较重。稻田土通透性差,苗期小麦根系生长缓慢,入土较浅,且稻田麦渍害严重,严重影响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易早衰。郎溪县位于江南地区,属于稻麦轮作区,结合多年来从事小麦生产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1 播前准备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稻茬麦茬口紧,田间湿度大,易滋生病虫害,在郎溪县应选择品质好、抗病虫、耐涝、中、早熟的弱春性高产品种。适时整地,要求前茬稻田适时断水,一般在水稻收获后10~15 d断水,雨水多时早断水,缺水地区迟断水,保证水稻收获后土壤含水量在29%左右,为小麦适时播种创造条件。一般提倡采用浅旋耕整地,方法是在稻板茬宜耕期,用机引旋耕犁进行浅旋耕松土,视表层土壤松散程度进行耙地,然后开沟做畦,畦宽1.5 m左右[2,3]。

2 适期播种

一般播种时间在10月上中旬,播量为150~180 kg/hm2,播期推迟,播量适当增加,最佳播种期每推迟3 d,播量增加7.5 kg/hm2,使基本苗维持在270万~300万根/hm2。郎溪县播种期可适当推迟,春性品种于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基本苗为270万~300万根/hm2,播种量135~150 kg/hm2。严重晚播的,要加大播种量,但播期不宜超过11月底,基本苗不宜超过375万根/hm2,播种量不宜超过195 kg/hm2。稻茬适墒翻耕和少耕栽培的,提倡采用稻麦条播机进行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播种行距以20~23 cm为宜,播种深度3~5 cm。要求播种均匀、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免耕栽培的以撒播为主,方法是:水稻收获后,田土墒情合适的,趁墒先施肥料再撒播种子;墒情不足的,灌跑马水造墒后再施肥播种。土壤墒情适宜时,用机开沟或人工开沟做畦,畦宽1.2~1.5 m,以开泥土和土杂肥能够盖种子约3 cm厚为宜。

3 科学施肥

农户要应用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成果,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稻茬小麦高产栽培要求,施优质农家肥15~45 t/hm2及纯氮195~240 kg/hm2、五氧化二磷75~90 kg/hm2、氧化钾90~120 kg/hm2,缺锌地区加施硫酸锌15 kg/hm2;农家肥与磷、钾肥全部底施,氮素化肥的60%底施,40%追施。基肥施用方法:施墒的采用犁沟深施,然后翻垡覆盖;土壤黏重的,犁前撒肥再耕翻,将肥料埋入土壤;采取少耕机条播的,肥料与种子同时分施;采取免耕机开沟撒播的,先撒施肥料再播种,然后用机开沟泥土覆盖肥料和种子。稻草还田可以保墒、抑制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小麦产量。一般还田稻草3.0~4.5 t/hm2。方法是:在小麦播种覆土后,用切割成10~20 cm小段的稻草均匀覆盖田面,以草不成堆、田不露土为宜。追肥方法:可采用对水浇施或趁雨撒施[4]。对分蘖少、有脱肥现象的麦田,于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趁雨雪天气撒施尿素60~75 kg/hm2,促进麦苗均衡生长。

4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目标是争取全苗、匀苗、壮苗,争取早发分蘖,进入越冬期时达到每株主茎叶片5~6张,2~3个分蘖、次生根4~6条,总茎蘖数750万~900万个/hm2。主要管理措施:一是控制旺苗。对于播种偏早、播种量过大和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麦苗5叶时,进行行间深锄5~7 cm。切断部分根系,控制麦苗旺长。二是化控。有旺长趋势的麦苗,越冬前用壮丰安450~600 m L/hm2对水600 kg进行喷施。中后期管理,主要目标是争取多成穗,穗大粒多,籽粒饱满。主要管理措施:一是早春划锄。条播小麦,返青、起身期及早划锄中耕1~2次,有利于消灭杂草,增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和小麦的生长。二是注意清沟排水,抗旱排涝。多雨天气要清沟排水,保证排水畅通,达到雨停沟干;拔节期遇严重干旱或后期遇严重干热风时,应及时灌水抗旱。

5 病虫草害防治

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于小麦三至五叶期用10%骠灵乳油750~900 m L/hm2或6.9%骠马浓乳剂750~1 050 m L/hm2,对水600 kg茎叶喷雾;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于小麦真叶期至拔节前用55%普草克农乳剂1 875~2 250 m L/hm2,对水600 kg茎叶喷雾。小麦起身后,如果草害严重,应在气温回升到10℃左右时,选择无风晴朗天气进行化除,并务必于小麦拔节前结束[5]。

参考文献

[1]朱必翔.农作物栽培技术问答[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李建军,杜绍印,邓世民,等.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8):51-60.

[3]乔锋.稻茬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措施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58.

[4]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江苏淮北地区不同类型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21-23.

小麦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 篇14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6.006

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及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依靠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是提高小麦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为了大面积普及、推广小麦高产技术,挖掘增产潜力,作者总结工作实践,结合本地实际,现就小麦高产创建配套技术进行探究。

1 播前准备

1.1选用优良品种

应选择经国审、省审,市、县农技部门推荐,结合本地生产条件,土壤肥力水平,选用增产潜力大,性能稳定,抗疫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合本地种植,近年来推荐的主导品种豫麦49-198、众麦一号、矮抗58、漯麦4号等品种,春性品种选用郑麦9023。

1.2 深耕精细整地

小麦是深根性作物,最喜土壤深厚、平坦、踏实的土壤。虽然吸收营养的次生根在20厘米左右,但20厘米以下的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仍然能吸收20厘米以下土壤中的营养。所以应深耕25~35厘米。深耕还能抑制多年生杂草的滋生、深掩埋秸秆,提高整地质量。要犁透耙平,达到上虚下实,以满足小麦根系生长之要求。

1.3土壤处理

每亩用3%的辛硫磷粒剂3~5公斤,对细土30公斤,在深耕后耙地前均匀撒施田间,预防金针虫、蛴螬等小麦地下害虫。

1.4 配方施肥

应根据前3年平均产量,结合上茬作物施肥量,测量土壤养分含量,测算土壤可供N、P、K数量,百斤小麦吸收N、P、K数量,一般在中等肥力水平,计划设计亩产650~750公斤,按50公斤小麦需吸收速效N 1.5公斤, P2O5 0.5公斤, K2O 0.5公斤需肥量,用含N 28%,含P 14%,含K 12%的配方肥料50公斤,或尿素25公斤,磷酸一铵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在耕地时撒施80%,耕后耙前撒施20%作基肥,粘土地可一次施入,不再追肥,壤土、砂壤土质用70%~80%作底肥,20%~30%作追肥。

1.5拌种

小麦拌种投资少、防效高。是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基础,亩选用杀菌剂敌畏丹40毫升,或全蚀净10毫升,或适乐时10~15毫升,加甲基乙柳磷10毫升对水0.3~0.5公斤拌10~12.5公斤麦种,用来防治全蚀病、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有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

2 适时精量播种

2.1推广小麦晚播技术

一般在平均气温14℃~16℃之间,半冬性品种宜在10月10~15日,春性品种在10月15~25日播种。

2.2适量精量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土壤肥力水平,整地质量,土壤墒情,半冬性品种播量在8~12公斤,春性品种10~12.5公斤,超过适播期每晚播3天增加播量0.5公斤,用精播楼足墒播种,播种深度5厘米左右,达到深浅一致,苗均苗匀的目的。

2.3查苗补种

播种7天后,检查田间出苗情况,进行查苗补种。

3 科学的田间管理

3.1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化学除草应抓住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或3月上旬的化除有利时机,每亩用使它隆5~10毫升,或二甲四氯15~20毫升加10%的吡虫啉10~20毫升对水15~25公斤,采用二次稀释,均匀喷雾进行化除,不重喷、不漏喷。防治麦田杂草及小麦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冬末春初防治病虫害。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次年2月中下旬,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亳升,或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25~10克加4.5%的高效氯氰菊酯40~5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锈病、白粉病及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防治野燕麦。亩用拔草妞40~50毫升对水15~25公斤在小麦3~4叶期茎叶均匀喷雾,防治野燕麦;中后期“一喷三防”。亩用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5~10克,或戊唑醇80%可湿性粉剂6.25~10克,加含氨基酸水溶液肥料水剂25~30克,对水30~35公斤,分别于4月10日、20日、5月1日左右均匀喷雾,防治小麦病虫害及干热风,达到养根、护叶、增粒重、提高单产之目的。

3.2看苗管理,控旺促弱

对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及时控旺,可以采取镇压、划锄措施,控制冬前旺长,防止后期脱肥,对弱苗田要查明原因,采取追肥、浇水等措施,促弱变旺,培育冬前壮苗。

3.3适时浇水

根据小麦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采用微喷技术,适时浇灌冬前麦田,浇水以夜冻日消,浇完为好。采用浇水调节地温,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春季拔节后(3月上旬)及时浇水,以满足小麦孕穗期、灌浆期水分之需求。

3.4前氮后移,合理追肥

视苗情于2月上中旬亩用尿素5~10公斤,施入土壤5~8厘米,以满足小麦对N的需求。

4 适时收获

应在腊熟末期及时收获,此时千粒重最高,品质好。腊熟末期长相植株为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间节稍青且稍有弹性,籽粒颜色接近本品固有色泽,籽粒稍微坚硬。应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尽快颗粒归仓。

上一篇:华胜天成解决方案图谱下一篇:在治理商业贿赂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