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械化栽培技术

2024-09-22

小麦机械化栽培技术(精选10篇)

小麦机械化栽培技术 篇1

一、小麦生产机械化的意义

小麦高产的四大要素是优质高产品种、科学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我省“十一五”小麦高产攻关科学经验总结中强调, 小麦高产重要的技术环节是使用大型复式播种机械技术, 能够集灭茬、旋耕、松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于一体。其优点:一是有利于土壤表层平整细碎, 提高播种质量;二是具有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集中吸收肥料, 加大冬前分蘖发生与成长, 达到冬前壮苗越冬, 为增穗、增粒创造良好的营养物质基础;三是旋耕深度可达成17~18cm, 增加了土壤耕层蓄水、保肥能力。“十一五”小麦高产攻关科技成果是:由攻关前一年 (2005年) 小麦单产250kg, 到2009年单产记录年年攀升, 分别是560kg、650kg、716kg、739kg。2009年太和县单产748kg, 创历史新高。这些单产记录不是空穴来风, 是经省、部级专家严格进行实产验收。

二、小麦播种机械化技术

(一) 机械化播种的分类

1、单项播种

(1) 精少量播种。小麦常量、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也称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这种技术目前在省内使用较为广泛, 就是选择适宜的播种机械按农艺要求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播入土壤的技术。以使用外槽轮式排种器谷物播种机为特征。常量播种技术所使用的播种机, 有小槽轮排种器, 这种排种器播种麦类作物排种均匀性较好, 适于播种量较大的小麦播种;少量播种技术所用播种机, 有斜外槽轮、细外槽轮、螺旋细外槽轮等排种器, 这种排种器的均匀性优于小槽轮排种器, 适于播种量较小的麦类播种。

(2) 精量播种。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选用先进适用的播种机械将作物种子按农艺要求的行距、株距、深度播入土壤的技术。其实质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高产地块上, 通过降低播种量, 改善群体有分蘖的光照和营养条件, 从而过到高产的目的。它的排种器主要有锥盘式、水平圆盘式、气吸式。

水平盘式播种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均匀性好;可实现穴播或单粒点播、还可换排种器进行条播。气吸式排种器———利用真空气流压力差从种室摄取单粒种子并依次将其排出, 以气流为载体完成排种, 该排种器通用性好、作业速度高。锥盘式具有外槽轮式排种器的播种机———种子靠重力充满槽轮凹槽, 并被槽轮带着一起旋转进行强制排种, 播种量取决于槽轮有效工作长度和转速;其优点是通用性好、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调节方便、使用可靠。

(3) 免耕播种。免耕不等于免管, 生产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 播种是否适量, (2) 播种前是否进行灭茬, (3) 除草是否及时, (4) 施肥是否合理, (5) 选址是否恰当。

2、复式播种

(1) 稻茬麦浅 (免) 旋耕播种

使用浅旋耕条播机在稻茬地上一次完成灭茬、碎土、播种、盖籽、镇压等多道工序的机械化技术。长期以来, 我省稻茬麦传统种植方式是用铧式犁耕或铁耙, 将耕作层表土翻下去, 下层底土翻上来, 然后碎土、人工撒种、覆土和开沟。稻茬地含水量大、土质粘重、耕作性差、宜耕期短, 难以达到机条播对整地的要求。由于土块不易松碎, 土块这间缝隙大, 易跑墒, 加之撒播的种子有的露土地表, 有的聚集在土块缝隙中, 分布很不均匀、深浅不一, 以至播种质量差、费工时、成本高。稻茬麦浅旋耕条播机械化技术将浅旋耕技术、条播技术融合在一起、并配以开沟技术, 具有明显的高产、省工、节省成本的效果。

(2) 免 (旋) 耕施肥播种

近年来, 开始应用旋耕施肥播种机械化技术是选用旆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 一次完成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该种机械是在谷物条播机上加设肥料箱、排肥装置, 即可在播种的同时施肥。

(二) 复式播种机的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复式播种机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素: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种肥间距。

1、播种前的检查调整

为提高播种质量, 确保各行播量一致, 播种前要对各排种器进检查和调整。

(1) 排种器的检查调整调:检查前排种轮端面应与排种盒内壁处于同一平面内, 调整播量手轮端面应处于刻度线“0”的位置。如排种轮伸出的有效长度长短不一, 说明各行播量大小不同, 应进行调整。方法:拧松排种轮两端的卡片, 左右移动排种轮至所需位置, 并使卡片紧靠排种轮外部的端面, 调好后拧紧固定螺栓即可。

(2) 播量调整:面对调节手轮顺时针旋转播量加大 (排种器种类不同可能方向不同) , 实播后以大田每米粒进行检测。

(3) 排肥量的调整:拧松调节手轮上的固定螺栓旋转手轮, 其外端面与标尺刻线相交处所标数字即为亩施肥量 (单位为公斤) , 为确保播肥量准确, 机具调好后要进行播肥量试验 (其方法同调播种量一样) , 调整完毕后将固定螺栓对准轴上键槽拧紧即可。

2、提高播种质量

(1) 从排种器角度: (1) 严格调整“工作长度”, (2) 注意稳定适宜的转速, (3) 尽量减少机械的振动

(2) 从地轮角度: (1) 土壤的平整度 (提高耕整地质量) , (2) 链条或皮带的适宜松紧度 (及时调整和更换) , (3) 悬挂系统的水平、提升调整, (4) 严格控制地轮的打滑率。

3、播种深度与施肥深度、旋耕深度和秸杆覆盖率的整体调整

(1) 技术指标要求: (1) 播种深度最好为3厘米, (2) 墒情较差时最好为不大于5厘米, (3) 化肥播深一般为8~10cm (当种子与化肥的距离调整合理后, 如需要增加旋耕深度、播种深度、施肥深度和提高秸杆覆盖率, 可将镇压轮总成两端的限位螺栓向上调, 每调一个螺孔, 其深度相应增加1~2cm, 秸杆覆盖率也随之提高)

(2) 播深和化肥播深调整:调节开沟器上的播深调整螺钉, 每降一个孔位深度增加, 反之则反 (设计不同此数值有差异) , (改变种管在机架后梁的上下位置实现播深调整, 注意各种管深度平齐一致) 。

(3) 种子与化肥深度差的调整:种子、化肥之间的深度差一般控制在4~5cm之间。种子与化肥深度差的调整, 是靠移动开沟器的上下位置来完成的, 调整时拧松开沟器上部固定螺栓, 将播种或施肥开沟器分别向上或向下移动, 测量下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差, 直至达到理想高度差, 然后再将固定螺栓拧紧即可。

(4) 旋耕深度调整:调节限深轮 (板) 调整螺钉, 每升一个孔位旋耕深度增加, 反之则反。

4、播量试验

方法:种箱内加入种子, 将机具升离地面, 在轮种管下垫一块塑料布或在接种盒下套一塑料袋, 然后在镇压轮 (辊) 上做好记号, 用手转动镇压轮 (辊) , 2BMSF-10/5型旋 (免) 耕施肥播种机转动24圈, 2BMSF-12/6型旋 (免) 耕施肥播种机转动20圈, 然后将塑料布 (袋) 上的种子收集起来, 称重量后再乘以10, 即是亩播种量, 如果播量偏大或偏小, 可适量减少或加大播种量, 浸种、拌种应将种子晾干再播, 否则会影响播种量或播种稳定性和均匀性。

(三) 机械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播种量不均匀, 有可能是作业速度变化大, 刮种舌严重磨损, 外槽轮卡箍松动、工作幅度变化等问题。应保持匀速作业, 更换刮种舌, 调整外槽轮工作长度, 固定卡箍。

2、种子破碎率高。有可能是作业速度过快, 导致传动速度高;排种装置损坏, 排种轮尺寸、形状不适应;刮种舌离排种轮太进等问题。应降低速度并匀速作业、更换排种装置, 换用合适的排种轮 (盘) , 调整好排种舌与排种轮距离。

3、播种深浅问题。产生播种深浅不一、过深过浅的主要原因: (1) 机具调整不合适; (2) 机手操练不熟练; (3) 仿形轮不起作用; (4) 动力不足, 油门或大或小; (5) 抢墒播种地硬不易掌握; (6) 地表高低不平, 相差较明显等等。

4、种肥要选择颗粒状肥料, 不能有大于0.5cm的结块, 以防机械堵塞。

5、旋 (免) 耕施肥播种机的排种、排肥全靠镇压轮 (辊) 来传递动力, 因此作业时镇压轮 (辊) 必需着地转动, 否则旋 (免) 耕施肥播种机既不排种又不排肥。

6、播种作业一段时间应检查播种机排种轮和排肥轮两端的固定卡片是否松动, 因作业后排种轮和排肥轮的松紧度会在震动下逐渐变松, 导致自动减小或增大排种量和排肥量。

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的调整与维修 篇2

【关键词】小麦;播种机械;调整;维修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推行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的关键在于小麦精少量播种机。现在,比较成熟的机型主要有ZBJM型锥盘式小麦精少量播种机、ZBBJ型系列和ZBMFS系列小麦精少量播种机。精少量播种机的使用要求操作者要掌握播种机的调整、使用、维护和保养和维修知识和技术技能。

1、ZBBJ型系列小麦精少量播种机的调整和操作

1.1各行排量一致性的调整。ZBBJ型系列小麦精少量播种机的排种器是外槽轮式排种器,在调整时要把播量调节杆拨至“0”位置,各排种槽轮的有效作业长度为0。若个别槽轮不正确,要松开此槽轮与阻塞轮的挡箍,把它移到正确位置,再紧固挡箍的螺栓。

1.2播种机排种间隙的调整。排种间隙是外槽轮排种器与排种舌间的间隙。它如果太小可能损伤种子,如果太大可能使种子在播种机的振动中出现自流,播量不均匀,浪费种子或发出疙瘩苗。间隙的调整为3mm左右为适合,各槽轮的排种间隙要均匀。

1.3播量的检查调整。检查室内播量和田间播量能不能满足要求,如果不能,松开播量调节杆的固定销,调至适合的位置进行固定、测量,调整能满足要求为止。

1.4清种毛刷的检查调整。排种器上的清种毛刷和槽轮的重叠量为1mm,若检查结果不符,应及时调整。先松开固定毛刷的圆头螺栓,改变毛刷与槽轮间的相对位置,调好之后再进行固定。

1.5行距的调整。检查行距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應进行调整。松开开沟器上的“U”形螺栓,左右移动开沟器,使开沟器的间距符合行距要求尺寸,所有开沟器对称于机组纵向中心线,再把螺栓固定。开沟器的调节杆要垂直地面,开沟铲尖正对前方。

1.6开沟深度的调整。播种深度一般决定于开沟的深度,调整要首先使机具保持水平,开沟器有合适的入土角度,再开沟深度调整合适。经检查播种机的开沟深度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就改变调节杆上开口销的位置,来改变弹簧压力,进而改变开沟器的开沟深度。

2、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的维护

正确和及时地保养能保持播种机的良好技术状态和工作质量,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所以,必须严格认真进行。

2.1班次保养。

(1)播种机在农闲期间经存放后,要进行重新作业时,一定要进行全面检修和试运转后,才能在农田进行作业。

(2)在作业前,要认真精细检查播种机不同零部件,尤其是排种器及其内部零件,若出现损坏、较重的磨损,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要检查播种机全部紧固件并拧紧,给各个润滑点加油。

(4)及时清除各工作部件的附带的泥土、草物。每班作业后要全面进行一次检查。

(5)在播种之前要对小麦种子进行筛选、分级,清杂,尤其注意石子、土块等硬物。

2.2作业过程中的维护。

(1)时时监视、监听播种机的工作状态,如出现不正常现象和声响要马上停车检查和排除。

(2)播种机作业时不得随意停车或倒退,转弯时要把播种机悬起,避免损坏。

(3)在作业中要保持机组前行平稳,避免快慢不匀。机组前进必须按划行器指示的印迹行走。

2.3存放维护。

要清理播种机各部位的泥土、杂物等;冲洗种箱、肥箱,存放时间长应涂防锈剂,避免锈蚀。播种机脱漆处要涂漆。丢损的部件应修补或配齐。播种机各转动部位,要注好润滑油或涂抹保护油。开沟器铲面、镇压轮轮辆要清净,也可涂黄油,避免生锈。播种机备用件要精细分类保存。播种机要放置在干燥、通风处。放置要落下播种机放平。

3、播种机的修理

ZBBJ型小麦精少量播种机采用外槽轮式排种装置,它是由排种杯、排种轮、阻塞轮、排种轮挡圈、接盘和排种轴等组成。这些零件和输种管在生产中产生磨损或变形,均会直接影响播种质量,要及时修理。

3.1排种轮。排种轮是铸塑件的,因其成本不高,磨损后应更换新轮。排种轮若是金属铸件的,磨损、裂纹和折断后,通常裂纹用黄铜钎焊修,有的要用低碳的软钢丝气焊,或特殊铸铁电焊条堆焊。焊后用软轴砂轮磨修,然后以细锉按样板修整。若槽齿磨尖,容易损伤种子,也要进行焊修。磨损严重不能修复的只得报废,进行更新。

3.2排种杯体的修理。它有用灰铸铁铸造和钢板模压。损坏是排种轮挡圈处磨损或磨穿,模压排种杯体变形和灰铸铁排种杯体出现裂纹。铸铁排种杯体出现裂纹也可用黄铜钎焊修复。焊前在裂纹两端钻出直径为1.5-2mm的小孔,避免焊时热裂。如果排种轮挡圈壳体磨坏,应在车床上把此处扩孔,再用钢板做两个垫圈,把挡圈放在其中,用平头铆钉铆合使用。模压的排种杯体变形要用冷矫,排种轮挡圈磨损后要用气焊修复,修整。

3.3排种轴的修理。排种轴出现弯曲、扭曲和磨损缺陷,要进行矫正,要找出出现变形的原因,如种子箱变形、传动阻卡等,排除后再装配。排种轴磨损后产生凹痕,轻的能用锉修整光滑,磨损重的要焊补,再以锉修整。

3.4播量调节装置的修理。它主要有刻度盘、拨叉杆、拨叉和联轴套。在长期生产作业后,活动配合处出现磨损,间隙扩大,播量大小不均,无法控制,对播种质量影响较大。要按具体情况确定修理方法。

3.5输种管的修理。卷片式输种管在工作中出现拉长或破裂等损坏,也可能由于受意外撞击而压凹。对卷片管要根据以下方法修理,压凹的输种管能套在直径为26mm、长800mm的心轴上,打击矫正。修整开口处毛刺,用点焊或铆合开裂的端头。伸长变形的输种管能压缩到规定长度500-600mm,用铁丝固定住使它不能再伸展,再把输种管加热到85℃,垂直放入40℃的水槽中淬火,2~3秒后马上拿出,在空气中冷却到22-23℃,再放入水中使之完全冷却。修后的卷片管要无压凹和折叠;管长在规定范围内,以40牛顿的力拉输种管时,螺旋无残余变形,螺旋线间彼此重叠,如果有间隙,不可超过mm。对塑料管,在它变硬或破裂时要更换新管。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 篇3

1 小麦播种的农艺要求

1.1 播种时行距和深度

小麦播种时, 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 实行扩行播种, 一般要求行距在20 cm左右, 最大不超过25 cm,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有效控制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 cm为宜 (墒情水分不足时在4~5 cm) , 但不宜超过6 cm。

1.2 播量

播种时, 播种量的确定, 应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综合考虑品种特性、播期、气候、土壤 (肥力) 等因素。适时播种时, 高产田块播量一般在120~150 kg/hm2, 中产田块播量一般在135~150 kg/hm2, 低产田块播量一般在180 kg/hm2, 晚播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播完后要检查实际播种量和原计划播种量是否一致, 误差控制在±4%范围内, 同时要检查播种是否均匀、有无断条、漏播、重播等现象。

2 播种机调试方法

调试播种机时要根据农艺要求和播种机械的实际状况, 进行科学调试, 小型单一播种机的技术指导和调整改进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2.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扳手、螺丝刀等调试拆装工具, 一般机手随车都配有这些工具;同时, 还应该准备好1把卷尺、作物种子和测量器具等物品[1]。

2.2 具体的调整步骤

2.2.1 行距调整。

以前老式的7~9行播种机的行距约为16 cm, 调试时必须拆掉1~2个开沟器, 以满足行距达到20 cm左右的要求。具体操作时, 应结合具体机型的外型结构, 依据行距20 cm左右的要求灵活进行调整。步骤如下:松开开沟器固定螺栓, 使其沿横梁进行左右移动, 应统筹兼顾整套机械, 直至满足农艺要求的20 cm行距, 同时确保所有的开沟器深度一致后再进行固定, 但是相邻行距的偏差值应控制在5 mm以内[2]。

2.2.2 水平位置调整。

合理调整水平位置, 是为了确保播种机在播种时左右、前后深浅一致。一般有2种方法, 一是为了避免出现前深 (浅) 后浅 (深) 现象, 可以通过调整悬挂机构上拉杆来调纵向水平, 使播种机主梁平面在工作时处于水平。二是为了避免出现一边深、一边浅的现象, 可以通过调整拖拉机悬挂下拉杆, 使左右2个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使机具主梁呈左右水平状况[3]。

2.2.3 播深调整。

一般有3个途径, 但不论采用哪种途径, 都必须按照农艺要求满足3~5 cm规定。一是通过改变开沟器高度来改变深度, 开沟器上移时变浅, 开沟器下落时变深。具体方法:将固定栓松开, 进行上下移动即可, 调后应注意保持每个开沟器深度一致。二是通过改变播种机地轮的高度来改变播深, 降低地轮, 播深 (开沟入土深) 减小;抬高地轮, 播深加大。具体方法:将地轮固定栓松开, 即可进行调整。三是通过拖拉机悬挂机构中的中调整拉杆来改变机具机架间相对位是作微调, 伸长拉杆深度变浅, 反之变深[4]。

2.2.4 播种量的调整。

扩行改动后的播种机械, 其播种量的参考依据不能再参照原机械上的刻度, 必须作播量理论调试。具体方法是:将播种机架起, 同时使其处于水平状态, 向种子箱内加入种子, 加入量要超过箱容积的1/3, 将盛种物品铺在开沟器下, 用卷尺量出播种机地轮周长和播种机播幅 (宽度) , 如播6行为1.2 m, 7行为1.4 m, 依次类推, 按前进方向均匀转动地轮一定圈数, 记下停稳后, 用称量器具称量每个排种器的排出量, 以测出各行排量, 并调整一致。排量的具体调法是:将排种轮锁紧螺母松开, 改变排种轮的伸出长度, 使伸出长度与排量之间呈正比。排种轮伸出长度偏差控制在0.3 mm以内。生产实践中, 也可采用改变清种毛刷与槽轮重叠长度的措施对行播量进行微调, 一般槽轮与毛刷的重叠长度控制在1 mm为宜, 然后将各行排出的种子倒在一起, 称量并记录总的排量, 即可计算出播量[5], 其计算公式为:

式 (1) 中:B表示播量 (kg/667 m2) ;P表示总排量 (kg) ;C表示地轮周长;n表示转地轮圈数;b表示播幅 (m) 。在实际播种时, 应将理论测试播量适当加大, 计算公式改为:B1=B (1+打滑系数) , 主要是考虑到存在打滑系数因素[5]。以上测试次数至少要反复3次, 因为1次不够准确。如果是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施肥播种一条龙作业机械, 调整原理是相同的, 其调整方法只要参照具体机型和具体的农艺要求, 按照以上办法进行即可。

3 播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播种作业前准备工作

播种作业前, 机手对机械的操作规程一定要熟悉, 同时还要求其对维修、保养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认真做好拖拉机检查工作, 还要检查配套机具各连接点是否牢固、灵活, 注油点要及时加注润滑油, 以确保动力机械技术性能安全良好[5]。如果用农药拌种子, 拌种人应当戴上手套、口罩、风镜等防护用品, 工作结束要及时清洗。

3.2 具体作业过程的注意事项

在具体作业过程中, 播种机应匀速前进, 放在2档的速度, 在不影响播种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 但最好不超过3档, 要及时添加种子, 保证种子箱种子在1/3以上。播种时, 要检查播种机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特别是要检查排种器是否排种, 输种管是否堵塞等。播种时车辆不宜倒退, 如转弯行走时要提升配套机械, 并将杂物、杂草等及时清除;必须倒退时, 应将播种机的开沟器和划印器提起[6]。另外, 如果更换地块、品种和每班作业前, 均应对播量进行及时检查;机械发生故障后应该及时停车, 并进行排除[7]。

参考文献

[1]黄开忠.小麦机械化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J].江苏农机与农艺, 1999 (6) :15.

[2]张中选.陈宏相.浅谈小麦播种、施肥机械化技术[J].中国农机化, 2006 (5) :28-29.

[3]伍林海.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J].南方农机, 2010 (6) :26-27.

[4]吕福琼.井研县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应用前景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 2012 (4) :22-23.

[5]张健美.小麦播种机械化技术简介[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0 (8) :42.

[6]樊高琼, 杨文钰, 李金刚, 等.丘陵旱地套作小麦动力机播技术优势[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269.

小麦防冻害栽培技术 篇4

一、冬季冻害

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寒潮是产生冻害的主要天气因素,是指24小时内温度下降10℃以上,最低温度在5℃以下。它受3个因素制约:一是极端最低温度,二是低温持续时间,三是冷暖骤变的剧烈程度。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将冬季冻害分为两类:一类是严重冻害,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对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第二类是一般冻害,症状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大分蘖没有冻死,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1. 2005年山东省济宁市小麦遭受冬季冻害的原因

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山东省济宁市发生小麦冬季冻害,主要原因有:①品种因素。生产上采用半冬性或偏春性品种,因部分播种过早,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而丧失抗冻性,小麦在冬前拔节,抗寒性大为降低,冬季遇到0℃以下的寒潮,其主茎或大分蘖冻死。②气候因素。秋冬季节,如果气温逐渐降低,能使小麦受到抗寒锻炼,其抗寒性增强;如果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突然降温至0℃以下,就会使小麦遭受冻害。济宁市2004年播种后至同年12月20日前气温较高,12月下旬气温骤降,降幅达10℃以上,并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使抗寒性差的偏春性品种遭受冻害。③播期因素。播种期过早,会使偏春性品种在冬前通过春化阶段,降低了抗寒性。济宁市2004年秋种时部分麦田抢墒播种,由于播种早,小麦发育进程较适期播种的提前,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性降低,在寒潮来临时遭受了冻害。④播量因素。播种量过大的麦田,麦苗旺长、细长,体内积累与储存的糖分少,抗寒性降低;底施氮肥过多的地块,氮肥催的麦苗叶长株高旺长,弱而不壮;冬前缺肥的田块,小麦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⑤田间管理因素。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2. 小麦冬季冻害发生后的栽培补救措施

在1株小麦中,如果冻死的单茎是主茎和大分蘖,而小分蘖还是青绿的或在大分蘖的基部还有刚刚冒出来的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和蘖芽可以生长发育成为能够成穗的有效分蘖,因此,对于发生冻害的麦田不要轻易毁掉,应采取以下补救措施:①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对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早春要及时追肥。第一次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10千克,采取开沟深施的方法,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尿素要对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促根系生长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采取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的方法。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施用拔节肥,每亩用10~15千克尿素。对一般冻害麦田(小麦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时划锄,以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还要追肥浇水,以提高分蘖成穗率。②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内的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应看麦苗生长发育状况,依其需要,在挑旗期至开花期适量追施钾肥,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二、早春冻害(倒春寒)

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所发生的霜冻为害,也称为倒春寒。山东省济宁市小麦早春冻害多发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或3月下旬至4月上旬。

1. 小麦遭受早春冻害的原因

在3、4月份,小麦已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此时抗寒能力降低,完全失去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当寒潮来临时,夜间晴朗无风,地表层温度骤降到0℃以下,便会发生早春冻害。发生早春冻害的小麦,叶片似被开水浸泡过,经过太阳光照射后便逐渐干枯。幼穗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冻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已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拔节初期)的易受冻,表现为幼穗萎缩变形,最后干枯;而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然呈透明晶体状,未被冻死,往往表现出主茎被冻死,分蘖未被冻死,或仅1个穗子部分受冻。

2. 早春冻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从种植上打基础防止早春冻害的措施: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因品种的冬、春性,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早春冻害的预防措施如下:①对生长过旺小麦适度抑制其生长。主要措施是早春镇压和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经田间调查发现,镇压的旺长麦田,小麦早春冻害较轻,这是因为对旺苗镇压后,可抑制小麦过快生长发育,避免其过早拔节降低抗寒性,因此早春镇压旺苗,是预防春季冻害简便易行的方法。另外,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壮丰安,既可以适当抑制生长发育、提高抗寒性,又可以抑制基部3个节间过度伸长,提高抗倒性。一般每亩用30~40毫升壮丰安对水30千克喷雾即可。2007年早春我们在山东省曲阜市王庄乡大面积机喷壮丰安,全乡基本未发生旺长和倒伏减产现象。②灌水防早春冻害。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水汽发生凝结时,能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前喷水,可以调节近地面的小气候,对预防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③喷施拮抗剂预防早春冻害。小麦返青前后喷施天达2116拮抗剂,能够预防和减轻早春小麦冻害。遭受早春冻害后的补救措施是补肥与浇水。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冻害的小麦分蘖不会全部冻死,还有小麦蘖芽可以长成分蘖成穗,因此应立即撒施尿素(10千克/亩)和浇水。因氮素和水分的耦合作用能促进小麦早分蘖和促进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三、低温冷害

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因遭受0℃以上低温造成的为害称为低温冷害。

1. 小麦遭受低温冷害的原因

小麦拔节以后至孕穗挑旗阶段,体内含水量较多、组织幼嫩,抵抗低温的能力大大减弱。小麦幼穗发育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15℃,此时对低温环境和缺乏水分极为敏感,尤其对低温环境特别敏感,若最低气温低于6℃就会受害。小麦产生低温冷害的特点是:茎叶部分不受其害,无异常表现,受害部位只是穗的全部或部分小穗,表现为延迟抽穗或抽出空颖白穗,或麦穗中部分小穗空瘪,仅有部分结实,严重影响产量。

2. 小麦低温冷害的防御和补救措施

在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烟熏等办法可以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发生低温冷害后应及时追肥浇水,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

四、近年来遭受冻害的启示

经历了多年的冻害,对我们有以下启示:小麦冻害与寒潮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也与品种、播期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防御冻害应采取以下对策:

1. 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布局。黄淮海麦区适期播种的地块适宜种植冬性、半冬性品种,偏春性品种适于晚播地块。应注意适当限制抗寒性差的半冬性、偏春性品种的种植面积,以避免冻害造成损失。

2. 按照品种冬春性,合理安排播种期。济宁市2005、2007年冻害严重的地块均是过早播种而引起,因此,对小麦播种期要做到合理安排,适期晚播,还要严格掌握偏春性品种的合理播种期,不要早播,以避免冻害发生。

3. 培育壮苗,安全越冬。实践证明,小麦冬前壮苗的植株内有机养分积累多,分蘖节含糖量高,壮苗与旺苗、弱苗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即使在遇到不可避免的冻害情况下,其受害程度也大大低于旺苗和弱苗。因此,应培育壮苗,其主要措施是培肥地力、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和氮肥后移技术等。冬前壮苗的标准是:年前主茎叶龄5~7片,单株分蘖3~6个,单株次生根4~8条,年前不旺长,不瘦弱,越冬安全,返青后生长稳健。

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篇5

1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依据

长期生产实践表明, 小麦单产处于低阶段, 应依靠主径成麦穗, 当小麦单产上升到中产阶段, 小麦的分蘖应相应占有一定的比例, 但主茎仍占主导地位。高水肥条件, 或仍采用传统大播量、大群体的做法, 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群体动态结构不合理。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差, 叶片提前衰老, 穗小、粒小、粒轻, 尽管亩穗数不少, 但很难达到高产。精播小麦个体生长发育健壮, 根系发达, 吸收能力强, 无机营养良好, 单株分蘖多, 成穗率高, 后期光合力强, 穗大、粒多、粒重, 较易实现高产。

2 小麦精播种机械化技术实施

2.1 地块选择

实施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并非对所有地块都适宜, 其地块应满足以下条件:

(1) 便于机械作业。应考虑机械作业的方便, 地块尽可能大, 连片成方, 地块两头都尽可能有路可供机械进出。

(2) 土层深厚且疏松。一般要求土层深度达80cm, 活土层厚度达25cm以上, 总空隙度为50%~55%, 空气孔隙度12%以上, 耕层容重1.1~1.2g/cm3。同时充分利用土壤机械化深松技术, 在不打破土壤原来层次的基础上, 利用土壤深松机使土壤疏松50cm左右, 打破土壤中的犁底层, 并在下面留有一道7~8cm粗细的空间。这样的土壤可大量吸纳天然降雨, 在降雨量每小时300mm情况下, 地面没有积水。天旱时地下储存的大量水可源源不断的供给小麦生长。

(3) 土壤肥力基础好。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 含氮0.07%以上, 水解氮40~50ppm, 速效磷20ppm以上, 速效钾80ppm, PH值6.5~7.5。

2.2 科学施肥

首先应施足底肥, 并多用有机肥。底肥要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 重视氮、磷、钾的配合。其次是利用机械化分层施肥机分层施肥, 以不断培肥地力, 满足小麦各生产期对养分的需求。

2.3 精细整地

小麦是一种深根作物, 土壤深松、耕深加大可使之根系不扎, 充分利用深层土壤中的肥水, 一般要求耕深达到20~25cm。深耕后, 要求随耕随耙, 耙细耙透, 做到上松下实, 地面平整。为浇灌方便, 节约用水, 可根据当地的耕作习惯和农艺要求, 筑起畦埂, 整平畦面。

2.4 品种选择

选择好优良品种是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关键环节, 应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穗大、粒大、粒饱、发芽率高、分蘖能力强和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优良品种。

2.5 减少播量

小麦精播一般每公顷60~90kg较为合适。由于播量减少这就对播种的均匀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使用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播种过程中不允许出现重播、漏播等现象, 并可使种子播种深度一致, 株、行距一致。

2.6 扩大行距

行距一般为23~30cm。行距加大, 改善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 使田间光照充足, 营养面积合理, 植株发育健壮, 抗倒伏, 穗大、粒饱, 千粒重增加, 增产潜力大。机械播种时, 播种机上应安装划印器, 使衔接处保持一致。

2.7 适时播种

小麦精播应严格掌握适播期, 选择最佳日期, 足墒播种, 其播深一般要求3~5cm, 播后随即镇压, 以确保苗全、苗旺、苗壮, 保证小麦在越冬前有600~700℃的积温。

2.8 统分管理

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 篇6

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通过机械将小麦种子按照农艺要求的合理数量、位置播入土壤, 以达到既减少种子用量又实现高产的实用技术。目前, 主要有小播量机械化条播技术和稻茬麦浅旋耕机械化条播技术。机械播种应根据各地播种习惯选用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精少量播种机、精播机、沟播机等。播种机配套动力一般选用8.8~13.2 k W的小四轮拖拉机。大力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不仅可以节约优质良种, 提高播种质量, 使中低产田变高产、高产田更高产, 而且可提高氮磷肥的使用效果, 降低了小麦生产成本, 增加了收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非常显著。

1.1 操作规范

1.1.1 种植规格

一般应适当扩大畦宽, 配合机械收获的要求, 厢宽以2.5~3 m为宜。可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 平均行距为23~26 cm为宜。

1.1.2 播前整地与施肥

播前适时耕整土地的通过耕翻, 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减少土壤密度, 增加孔隙度, 维持土壤水、气适宜比例,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利于土壤中好气性有益微生物生育繁殖, 有效分解小麦难以吸收的养分。通过耕翻, 还可以打破犁底层, 加深活土层, 提高地温, 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育, 减少病虫草害发生。耕整地时, 要做到上松下实, 防旱保墒, 便于机械精播作业。可与耕整地结合进行机械深施底肥作业, 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

1.1.3 选种

精播要选择适于当地栽培的穗大、粒质量大、有效分蘖多、发芽率高、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在播前要对所选种子进行清选, 去除杂质和干瘪破碎种子, 使种子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95%以上, 有条件的可对种子进行药剂、营养膜包衣处理, 提高其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1.1.4 适时播种

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 宜在日平均气温18℃~16℃时播种;抗寒性一般的半冬性品种宜在16℃~14℃时播种。地力水平高、播期适宜而偏早的, 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低限, 按种子发芽率、千粒质量和田间出苗率计算播种量。要重视播种机的质量, 严格掌握播种行进速度, 严格掌握播种深度, 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 不漏播, 不重播, 播后覆土严密、深浅一致, 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1.2 操作要领

1.2.1 作业前检查与调整

播种前要对拖拉机、播种机的主要部件进行检查调整: (1) 悬挂状态的检查与调整; (2) 纵向水平状态的调整; (3) 检查传动齿轮或链轮是否在同一平面、齿轮间全齿啮合状况, 保证间隙合适、链条张紧度适当; (4) 排种器应牢固安装在种箱底部, 两者间隙不大于3 mm; (5) 排种均匀性的检查与调整, 对于外槽轮式排种器, 其齿槽不得有损坏, 各排种器有效工作长度应相等, 偏差不大于0.3 mm; (6) 排种器上的清种毛刷与槽轮重叠1 mm左右为宜, 不符合要求时可松开固定毛刷的圆头螺栓调整; (7) 调整行距时, 可先松开开沟器上的“U”型螺栓, 左右移动开沟器, 使之达到要求行距尺寸, 拧紧螺栓固定。

调整播种量、播种深度, 行距和播深控制是通过调整开沟器实现。调整行距先将开沟器固定螺栓松开, 沿横梁左右移动, 以播种机中轴线为基准向两边延伸, 以开沟器铲头为基准, 测量行距, 使之满足农艺要求后紧固所有螺栓。调整播深松开固定开沟器的螺栓, 使开沟器柄可上下移动, 测量入土深度后, 开沟器导管无前倾后仰, 便可紧固开沟器柄, 各开沟器安装高度应一致 (误差不超过5 mm) 。

1.2.2 机播作业时需注意的事项

有8项: (1) 机播作业前需进行试播, 实地检查和调整播量、播深、行距、衔接行距后, 方能进行正式播种作业。 (2) 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播量、播深、行距, 衔接行是否符合农艺要求。播完一块地后, 应根据已播面积和已用种子, 核对播量是否符合要求。 (3) 作业中非地头处应尽量避免停车, 以防起步时造成漏播。如必须停车, 再次起步时, 要先将开沟器升起, 后退0.5~1 m方可重新播种。机组在工作状态下不可倒退。地头转弯时应降低速度, 且要在划好的地头线处即时起落。 (4) 做到定点定量添加种子和肥料, 最好安排在田头。 (5) 更换播种作物品种时, 必须认真清理种子箱, 以免混杂。 (6) 作业过程中, 机手要经常观察播种机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特别是看排种器是否排种、输种管是否堵塞、种子和肥料在箱内是否充足。 (7) 机组作业中, 禁止调整播种机, 以防发生意外。 (8) 严禁违章作业, 确保安全。

2 小麦收获机械化技术

2.1 常用机械

目前小麦联合收获机型号较多,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购买播种机和联合收获机时, 要注意联合收获机割幅与播种机播幅的配合。常见的收获机械主要有3类:一是收割机械, 主要有小扶禾收割机或割晒机。目前, 多数省 (区、市) 都生产此类机械, 品种型号繁多, 性能也基本稳定。二是脱粒机, 可分为简易式和半复式。其型号较多, 使用也很广泛, 农机户可根据能配套的动力、小麦的品种及对脱后麦秸的要求、脱粒的场所、人工等因素来选购, 一般说来, 当脱粒场地较小、人工较少、作业量不大的情况下, 宜选用简易式脱粒机;反之, 则宜选用半复式脱粒机。三是联合收割机。目前我国生产用于收割小麦的联合收割机大多数是全喂入式, 按其配套动力供给方式又可分为自走式、牵引式和悬挂式3种。不同品种和型号的联合收割机均有不同的特点, 其性能和质量也基本过关。目前在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有新疆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2.5型牵引式, 3型、5型自走式;四平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东风系列E514和北京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4LZ系列等。

2.2 技术要求

2.2.1 联合收获作业

收获总损失应不大于3%, 漏割率应小于1%, 脱净率应在98%以上, 适时收割期应选在黄熟中期到末期。

2.2.2 分段收割作业

要求将割倒的麦秆茎基部整齐排列铺放在田间, 总损失率要求在8%以下。适时收割期应选在蜡熟初期至中期。

2.2.3 场上脱粒作业

要求总损失率不大于2%, 脱净率在98%以上。

2.3 操作要领

在开机前, 要认真阅读收获机械的使用说明书, 并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应特别注意如下事项:

2.3.1 必须进行试割

收割机正式开割前, 应在小麦生长较好的地块中试割, 以检验机器的检修和调整质量, 并进一步调整好机器, 使之适应大面积收割的要求。试割开始时应使用低速, 割幅用1/3, 并逐渐加大达到正常速度和割幅。试割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部位工作是否正常, 必要时进行调整。

2.3.2 因地调整作业行驶速度和作业路线

收割机的行驶速度应根据自身的喂入量和作物的品种、高度、产量和成熟度来确定, 一般是以脱粒机构满负荷工作, 清选机构工作正常为度。机器作业时的行走路线应考虑到卸粮方便并注意使割刀传动装置靠着已收割过的空地一边。

2.3.3 对已套种玉米地块的操作要领

在麦地套播玉米或其他作物的地块收割, 应根据套种作物的行距和规格选择适宜的收割机组, 以免碾压套种的作物, 并适当调高割茬, 以防割伤玉米苗等。

2.3.4 场上脱粒操作要领

小麦机械化节水浇灌技术受热捧 篇7

自3月以来, 胶东地区50天未出现有效降水, 土壤失墒较快, 小麦受旱面积不断增加。为保夏粮夺丰收, 莱州2万多台农机开足马力, 整装上阵, 数万人奋战在抗旱第一线。

在莱州市夏邱镇刁哥村小麦浇灌现场, 3组60套移动式组合机械喷灌设备一字排开, 在电力潜水泵的高压带动下, 源源不断地向周围洒出圈圈水花, 滋润着干渴的麦苗。

“受前期多月连旱影响, 小麦生长不理想, 因此利用返青期, 给它们浇一次水, 保证夏粮丰产丰收。”刁哥村麦农王召柱用手扒拉着干燥的地表说, 自2月26日莱州下过一次有效降雨, 至今50余天滴雨未下, 麦田出现明显旱情, 着实让人着急。

“机械化喷灌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水、省力。”王召柱说, 移动式组合机械喷灌刚推广开来, 它本身有调节水量功能, 非常实用, 避免了大水漫灌现象, 比传统浇灌方式节约40%的用水量。同时, 该方式基本不需要人工, 只要掐好时间, 定点搬移设备就可以。

小麦机械化栽培技术 篇8

1 试验目的

在春小麦播量相同的条件下, 通过“井字型”播种模式, 使田间麦苗分布更加均匀, 增加小麦生长空间的通透性, 改善群体有效分蘖的光照和营养条件, 提高水、肥等利用率, 实现成穗率高, 单株穗多, 粒多、饱满, 进一步挖掘小麦增产潜力, 提高小麦单产, 增加滴灌小麦经济效益。

1.1 试验地点

在喀拉玛盖镇建立13.33hm2“井子型”小麦试验示范田:其中, 试验田6.67hm2, 对照田6.67hm2, 该镇地势平坦, 适宜机械化作业。

1.2 试验设计

1.2.1试验田与对照田各6.67hm2, 要求处理和对照处于同一生态区, 土壤类型、施肥水平、灌溉条件等情况一致 (除播种外, 其他技术措施和自然条件要严格控制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 如品种、水肥管理等) 。

1.2.2试验田为“#”字形播种, 即一亩地按照当地的亩播量的一半为横播, 一半为纵播。对照为常规滴灌田。试验和对照为同一品种, 同一天播种, 播前犁地作业质量达到“七字”标准, 即:“深、松、碎、平、齐、净、墒”。作物品种为:新春15号, 播种时间为3月28日, 30kg/667m2, 播种作业过程中, 严格操作程序, 选用小麦条播机作业。对照田为常规条播模式, 采用15cm等行距方式播种, 播种深度5cm, 下种均匀, 无漏播、重播现象, 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2 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2.1 基础数据调查

2.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内容:主要对试验点前茬作物;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耕作和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 作为苗情和产量分析的依据 (见表1) 。

方法:采取调查方式填报。小麦播种后及时填写。其中追肥和根外喷肥为预报, 小麦收获后修正上报。

2.1.2 生育期。

主要调查春小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 (见表2) 。

3 试验分析

试验田和对照田的小麦生育期各项管理技术措施做到同步进行, 试验田与对照田的小麦生育、各项费用, 产量进行对比并说明, 试验田和对照田产量对比分析, 通过成本计算分析, 见 (表3) 种子、肥料、人工成本费用相同, 试验田比对照田每穗多1粒, 千粒重相同, 实际单产提高20kg/667m2。

推广小麦“井字型”机械化播种模式, 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和小麦生产综合效益, 已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迫切需要。

摘要:小麦“井字型”机械化种植模式是在播种量、管理方式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具有麦苗分布均匀、光能和土地利用率高、个体生长发育好、水肥利用率高、抗倒伏能力增强等特点, 从而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关键词:井字型,机械,播种,技术,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冬梅, 陈培其, 李新林, 等.滴灌小麦井字形播种试验小结[J].新疆农业科技, 2014, (6) :7-9.

[2]刘晓波.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1) :86.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9

1 良种的选择与播前整地

1.1 良种的选择

选用具备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稳产性好和品质优良等条件的良种。在选用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壤肥力,常发自然灾害和不同的栽培方法及不同的加工食品要求选用良种。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如晒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天,以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培育壮苗。

1.2 播前整地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通气性与保水性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播前整地总的质量要求是:深、细、透、平、实、足。深耕,一般20~25厘米,土壤细碎、耕透、耙透,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墒情良好。采用机械播种的,播深3厘米,行距20厘米;操作要稳定一致,开沟盖籽要均匀。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为8~10千克,667平方米基本控制在14~16万株,苗后田间开好“三沟”,保证沟沟相通,排灌自如,雨止田干。

2 播种与合理施肥

2.1 播种

2.1.1 适时播种

一般认为冬性品种在日均温度降至16℃~18℃,半冬性品种14℃~16℃,春性品种12℃~14℃播种为宜。

2.1.2 适量播种

基本苗的多少,是小麦群体发展的起点,对小麦整个生育过程中群体与个体的协调及产量结构的协调增长有重大影响。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又是成穗的基础。所以,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的核心。适宜基本苗的确定依据如下:

① 地力和肥水条件

地力基础较高,水肥充足的麦田的分蘖及单株成穗较多,基本苗应少些;反之,肥力水平较低,水肥条件较差的麦田,小麦的分蘖和成穗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单株分蘖少,成穗率也较低,基本苗应多些。

② 品种特性

分蘖力强的品种基本苗宜少,分蘖力弱的品种基本苗宜多。

③ 播期早晚

适时播种,单株分蘖和成穗数多,基本苗可以适当少些,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分蘖数及成穗数都要减少,基本苗应逐渐增加。

④ 高产途径

精播栽培,以分蘖成穗为主夺高产,播种偏早,基本苗宜少,一般为每公顷150万株;独秆栽培,以主茎成穗为主,由于播种晚,基本苗宜多,一般为每公顷400万到600万株;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基本苗数居中,一般为每公顷300万株左右。

2.2 合理施肥

小麦的施肥原则是前促后控,养分全面,氮肥中基肥占总量的70%、平衡肥占10%、返青肥占20%,磷钾肥70%做基肥,30%用做返青肥。

2.3 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前期田间管理、中期田间管理和后期田间管理。

2.3.1 前期田间管理

此期的田间管理措施主要有:

①查苗补种。麦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应立即用浸泡过的种子补种。对播后遇雨板结的麦田,应及时耙地,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②防治病虫。较早播种的麦田,灰飞虱、蚜虫等虫害常发生严重,除危害麦苗以外,还易引起病毒病的蔓延,应及时防治。③施好分蘖肥。对抢墒播种、基肥不足的麦田,于三叶期追分蘖肥,浇盘根肥。追肥量和浇水量均不宜太大。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④适时冬灌。⑤施好返青肥。对冬前群体适宜的壮苗或偏旺苗,在冬前肥水充足的情况下,返青期应以控制春季分蘖为主,不追肥,不浇水。对基肥不足又未施冬肥的弱苗,应早施返青肥;墒肥均缺时,应及时追肥浇水。⑥镇压。在表土较干或播种后镇压不实的情况下,于三叶期或分蘖期进行镇压,有提墒、促根、增蘖和壮苗的作用。但在土壤过湿时不宜采用镇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麦苗生长。⑦中耕除草。对生长过旺的麦苗可以进行深中耕,切断部分根系,抑制地上部生长,减少分蘖,壮秆防倒。

2.3.2 中期田间管理

①追肥浇水。②旺苗控制技术。在返青期对旺苗和壮苗除控制水肥外,还可以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返青期压麦,可以使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受到暂时的抑制,基部节间粗壮,缩短,株高降低,还可以加速分蘖两极分化,成穗整齐,有明显的抗倒增产的效果。压麦要在分蘖高峰过后,节间未拔出地面时进行。

2.3.3 后期田间管理

小麦机械化栽培技术 篇10

小麦是我市的主要秋种粮食作物, 常年播种面积为40余万亩且不套种, 适宜机械种植的面积约有20万亩。种好优质小麦, 推广小麦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生产技术, 也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重要举措。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生产成本, 提高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产出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大课题。我市于2006年向贵州省农机局申报了《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的引进及示范试验》项目, 与省山地农机研究所合作引进了三种小麦播种机分别在三个点上进行试验, 取得了小麦增产百分之十以上的好收成, 2007年我们继续在两个乡镇试验推广。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广大农民的认可, 2008年我市加大了推广力度, 全市现已拥有小麦播种机40台 (套) , 机播面积由2006年的83亩增加到6132亩。

2006年在省农机局、省山地农机研究所、黔西南州农机服务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 我们首次引进禾旺2BM-6A型、华成2BT-6A型、丹阳2BG-6A型等三种播种机进行对比试验, 其中禾旺2BM-6A型为免耕播种机, 华成2BT-6A型为悬挂式播种机, 丹阳2BG-6A型为旋耕、播种、镇压一次性作业播种机。通过对比丹阳2BG-6A在稻茬田一次就完成了旋耕灭茬→碎土→开沟→播种 (施肥) →覆盖→镇压多项作业, 工效高, 旋耕深度6cm-10cm, 播深3cm, 方便实用, 农户易于接受;其他机型在我市不适用, 2006年, 丹阳2BG-6A型由农机大户唐天配实施40.8亩小麦机播, 2007年5月12日该示范区经黔西南州农科所测产为389.52公斤/亩, 比人工撒播增产55.32公斤/亩, 至此, 丹阳2BG-6A小麦播种机被初选在兴义落户。

为做好2008年的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的推广工作, 我市农机服务中心采取五项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分别在桔山办的民航村、江岸村、赵家渡村和下午屯办的科佐屯村、乐立村、纳录村建立面积为4000亩的小麦机播推广基地, 在全市实现小麦机播面积6000亩。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实施好小麦机播的推广, 我市农机服务中心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 由一名中心副主任专门负责机播小麦的督导工作, 并抽调大量精干的技术人员负责田间的技术指导, 落实小麦播种地块、面积, 提供信息、技术、机具协调等方面的指导帮助。

二、抓好培训和宣传

积极发放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宣传资料3000余份, 聘请技术人员为操作机手对小麦播种机械的性能、原理、维护保养常识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讲解;组织机手向有经验的机手交流学习;反复演练, 今年共举办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培训班5次。培训操作手78名, 均全部掌握小麦机播技术。2008年12月15日又组织播种机手到机播田间进行经验交流培训, 让每位播种机手总结经验, 谈谈体会, 提高自己的操作技术。

三、加大购机补贴的力度

2008年度购买小麦播种机的农户除享受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补贴外, 还用小麦机播项目专项经费累加补贴, 今年新增的28台 (套) 享受政府补贴的小麦播种机在秋种前全部到位。

四、保证技术服务到位

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机具“三包”人员对全市的小麦播种机全部进行了安装调试, 现场解答农民朋友的疑问, 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并开通了农机服务热线电话, 保持24小时畅通, 两辆服务车包乡镇划片服务。

五、搞好现场演示

项目组于2008年10月18日、22日分别进行了两次小麦机播现场演示会, 演示会上该机具的性能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肯定。项目进展顺利,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 采用机械播种, 工作效率高, 连片机播每天达10亩以上;第二, 种子发芽快, 发芽率高, 出苗齐;第三, 节约种子, 每亩播种量9~10公斤;第四, 种植规范, 节约生产成本。

由于组织有序, 措施得力, 2008年共推广小麦播种机28台套, 完成小麦机播面积6132亩, 虽然小麦机播在兴义市的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播种机机具比较单一, 还需引进更多适合兴义市的其他品牌的播种机。二是农机和农艺如何更好的相结合, 如播种量要根据每年麦种的饱满度、品种、播种时间来确定, 掌握播种最佳时间, 播种时的行走路线等。三是技术服务相对滞后, 必须要建立服务网络, 形成一个服务体系。四是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 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 特别在推广阶段必须靠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上一篇:负外部性差异下一篇:解题与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