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技术(精选11篇)
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技术 篇1
起身至拔节期:喷雾防控纹枯病和草害
早期小麦纹枯病横向侵染时期, 可在春季进行化学除草, 喷施除草剂时加入烯唑醇类农药, 达到防治杂草和纹枯病等的效果;纹枯病纵向侵染时期, 当田间病株率达15%时开始防治, 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 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克, 或20%井岗霉素·蜡质芽孢杆菌 (纹霉清) 悬浮剂60~100毫升兑水喷雾防治。喷雾时要注意适当加大用水量 (一般亩用水量不得少于45公斤) , 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 小麦起身至拔节期, 当阔叶杂草2~4叶期, 可选用二甲四氯钠盐、苯磺隆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同时可与上述杀菌剂合理混合喷施。
孕穗至扬花期:撒毒土防治吸浆虫
4月中下旬是甘肃省小麦孕穗期, 也正是吸浆虫化蛹盛期, 此时正是防治吸浆虫的最佳时期。可亩用5%毒死蜱粉剂600~900克, 或2.5%或3%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 配制成25~30公斤毒 (沙) 土, 顺麦垄均匀撒施于地表, 撒毒土后浇水可提高药效。应注意不要带露水撒药, 并借助扫帚、树枝等器具将粘在麦叶上的毒土弹落在地面上, 以免造成浪费, 降低药效。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发生防治条锈病的关键时期, 如果叶锈病发生, 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 应立即组织大面积应急防治。
灌浆期:推广“一喷多防”技术
灌浆期是小麦争取千粒重的关键时期, 要大力推广“一喷多防”技术, 继续加强对吸浆虫成虫、麦蚜、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和叶枯病等的防治。防治吸浆虫和蚜虫, 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锌硫磷、或3%啶虫脒 (10%吡虫啉) 10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 在这些药液中按1500~2000倍的稀释倍数加12.5%烯唑醇或25%戊唑醇, 或按1000倍的稀释倍数加20%三唑酮或50%多菌灵混合喷雾, 可以同时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叶枯病等, 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技术 篇2
教学目的:
掌握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
冬小麦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国播种面积为2800万公顷(4.2亿亩),单产(全国平均)在250千克/亩左右,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东北地区则以春麦为主。做好麦田管理和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冬小麦田间管理
各类麦田要抓紧越冬未返青前进行镇压、搂麦松土。对田间裂缝较多较大的麦田,应先搂后压,以弥实裂缝,防止早春寒风飕根。搂后镇压,还可保温提墒,防止或减轻早春冻害死苗。在冬末或早春镇压可抑制主茎旺长,促进分蘖发生,有利于增加穗数而提高产量。对无浇水条件的旱地小麦,均应在早春及时镇压,可起到一定的保墒防寒作用。而对于土壤不缺墒的麦田,返青时不要急于浇水追肥,仍以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为主,促苗早发稳长。根据今年的播种普遍偏晚、土壤墒情较好的特殊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管理类型:
(1)返青期群体中等偏小(每亩60万株以下)的麦田(或中低产田),返青后可蹲苗20天左右,待小麦春生第2叶出生前后再进行浇水追肥。追肥数量可控制在春季追肥总量的4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7公斤左右,以促进分蘖生长,争取穗数。待拔节后期(春生第5叶至6叶出生前后)再进行第二次肥水管理。追肥数量掌握在春季追肥总量的6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改善品质。
(2)返青期群体在每亩60万株以上的麦田(或高产麦田),地力较好墒情足的高产麦田,可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时期,蹲苗40天左右,待小麦拔节后期(春生第5叶至6叶出生前后)再进行浇水追肥,计划在春季的施肥量可于此期一次施入,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这样既可蹲苗壮长、适当控制分蘖、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促使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倒伏,又可节约一次浇水成本,还可促进大穗大粒提高品质
(3)对于播种过晚、基本苗过大(每亩35万株以上)、冬前无分蘖的麦田,春季也不要急于浇水施肥,早春以保墒增温为主。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可推迟在拔节前期(春生第4叶出生前后,小花分化期)进行,追肥数量占春季计划施肥数量的80%左右,开花至灌浆初期再随水追施剩余的肥料。
(4)对于部分密度大、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除掌握好肥水调控外,还可用化学调控的方法,在起身期(春生第3叶出生前后)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壮丰安),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例如,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20%的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特别注意要掌握好喷药时期,过早过晚都不利,同时要注意合理用量并喷洒均匀。
(5)叶面喷肥应掌握时间,叶面喷肥的最佳施肥时期为小麦抽穗到籽粒灌浆期,叶面喷肥提倡使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每亩用0.5——1公斤,对水40——50公斤均匀喷洒。同时注意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喷洒,以免烧伤叶片,有利于叶片吸收营养。有条件的各类麦田均进行叶面喷肥。
二、当前我国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肥水条件的改善,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在小麦病害中,主要有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四种最为重要。条锈病分布在西北地区(越冬越夏区)、西南的四川、长江中游(湖北北部),黄河以南的山东和河南的南部。发生面积在1500万~2000万亩左右。发生程度随早春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南北主要产麦区的纹枯病及白粉病呈加重为害的趋势。赤霉病仍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威胁,并向北推移到黄河以南,东北麦区也有为害。此外,局部地区病毒病、颖枯病加重。
(2)小麦虫害,主要是穗期蚜虫发生普遍,华北、西北麦区常年发生面积要超过2亿亩。其次,在小麦返青拔节后(生长中期),特别是干旱年份,小麦吸浆虫,麦蜘蛛、麦叶蜂等在黄淮海麦区也需要防治。北方个别地区地下害虫(蝼蛄)和土蝗为害也重。
(3)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变化,无论是阔叶草、禾本科杂草,在南北麦区均有严重为害需要加强除治。
三、麦田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策略
麦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一是,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进行协调的防治。二是,要从麦田生态系出发,在小麦全生育期中重点抓好两头,一头是播种期防治保全苗,促壮苗,另一头是抓穗期防虫保增产这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在小麦生长中期(返青拔节后?抽穗前),特别是干旱年份,要加强虫情监测,达到防治指标的,也要及时防治。
四、关键防治技术措施
1、农业栽培措施。一是,推广抗耐病虫品种。在条锈病常发区,要继续压缩高感品种洛夫林、绵阳系小麦品种的种植,扩种抗病新品种,以四川、甘肃、陕西等省为重点。黄淮海麦区要针对白粉病、纹枯病推广耐病品种,如冀麦36,冀麦37,71-3等品种,表现出发病晚,耐病性强。还有豫麦21,鲁麦 14,中麦9号等抗性较好或耐病的品种。二是,注意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推广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搞好肥水管理等健身栽培措施,增强作物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
2、种子处理。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土传、种传病害、降低秋苗发病,使用内吸性的药剂,还能推迟白粉病、纹枯病的发生,生产上推荐的拌种药有,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5%拌种;或33%的纹霉净(多?酮混剂)可湿性粉剂;2%的立克秀干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2%处理。40%的卫福悬浮剂或适时乐2.5%悬浮剂按种子的重量的0.1%~0.2%包衣种子,能控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赤霉病及叶斑病的浸染为害。
3、返青拔节期(或春季防治)。在条锈病常发区和黄淮海麦区,纹枯病、白粉病和根腐病混发区,要在搞好种子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分别选用粉锈宁、纹霉净、禾果利或敌力脱等农药向小麦根部喷洒,防止病害向上扩散蔓延。在干旱年份,防治麦蜘蛛可用1.6%阿维菌素6000~8000倍喷洒(或用菊酯类农药防治),防治麦叶峰,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25%快杀灵(辛?氰乳油)2500~3000倍药液防治。对小麦吸浆虫可用5%辛硫磷乳油或50%敌敌畏乳剂150毫升,对水2~3千克,喷洒细土20~25千克,均匀洒施在麦垄中防治,或在小麦扬花期喷洒菊酯或敌敌畏防治成虫。
4、穗期重点防治蚜虫。在蚜虫盛发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效果显著。也可采用粉锈宁、灭幼脲或抗蚜威混合施药,兼防病虫。还可以与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结合起来进行。河南农民称之谓“一喷三防(防病、防虫、防早衰)”技术,增产作用明显。
5、麦田化学除草。可分为春小麦区、旱作冬麦区及稻作冬麦区三个防治类型。
(1)西北、东北及华北北部春麦区,重点防治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兼顾阔叶杂草。每亩可选用40%燕麦畏170~200克,于小麦播种前,结合耙翻土地将药混入土壤处理。茎叶处理可选择6.9%骠马水乳剂40.7~58毫升,于春小麦3叶期至拔节期处理,阔叶杂草多的麦田增加75%的巨星或宝收 0.5~0.6克。也可用72%2,4-D丁酯乳油50~60克、使它隆、百草敌等处理。
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技术 篇3
一、选用抗病品种
要因地制宜,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合理选择当家品种并搞好布局,避免大范围种植同一感病品种。选用的品种必须是通过植物检疫的健康无病种子,对带有全蚀病和节节麦等的小麦不得作种用。
二、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1.及时除草
秋播前及时清除麦田周边杂草。减少田间菌源、虫源数量。
2.适时晚播
减轻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程度或有效避开传毒昆虫传播丛矮病和黄矮病的盛期。
3.轮作倒茬
全蚀病、纹枯病等发生重的地块,有条件的地方可与棉花、蔬菜、甘薯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和发展。
三、种子处理
1.种子包衣
选用对路有机磷农药和杀菌剂种衣剂对小麦进行种子包衣。
2.杀菌剂拌种
一是全蚀病。选用①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30ml,对水100ml,拌麦种10kg,搅拌均匀堆闷3h;②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 2.4%咯菌腈)30~40ml拌麦种20~25kg(二亩地的种子量),堆闷3h。如果以上药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可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闷6h后晾干播种,并在小麦起身期前后用15%三唑酮500倍液及时灌根。二是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选用①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 2.4%咯菌腈)20ml拌麦种20~25kg(二亩地的种子量),堆闷3h。②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ml加水兑成100-150ml拌种种子10~15kg(一亩地的播种量);③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闷6h;④2.5%咯菌腈15~20g,对水100ml,拌麦种10kg,堆闷3h。
3.杀虫剂拌种
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每70g吡虫啉粉剂+50g甲基异柳磷乳油对水1.5~2kg稀释成母液,均匀拌种20~25kg(二亩地的种子量),堆闷3~4h,待吸收晾干后播种,能有效防治蛴螬、金针虫、蝼蛄和灰飞虱、蚜虫,预防丛矮病和黄矮病。注意不要在地面拌种,拌种后不可暴晒,以免降低药效。
4.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混合拌种
以上病害和虫害混发区,可根据病虫发生种类选用以上有关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但要注意: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拌后的种子一般不宜久放,要随拌随用。
四、化学除草
大力推广杂草秋治。在小麦3~5叶期,禾本科杂草2~5叶期,麦田各类杂草基本出齐苗,田间不泥泞积水,晴天且4天内无霜冻和大雨时,喷药防治杂草。一是防除恶性禾本科杂草。在小麦出土后3~5叶期,杂草2~4叶期,选用70%彪虎(氟唑磺隆),6.9%骠马(精恶唑禾草灵),或3%世玛(甲基二磺隆)进行除治。其中,彪虎对节节麦防治效果不理想,对其他多种禾本科杂草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安全性好;骠马对雀麦、节节麦、黑麦草等防治效果不好,要注意杂草品种;世玛对禾本科杂草防治具有广谱性,但安全性差,要切实把握好用药关键期,并且,硬质麦、角质麦、优质麦等不宜使用。所以,要针对不同禾本科杂草种类选用对路的除草剂品种。二是防除播娘蒿、荠菜、麦瓶草等越年生阔叶杂草。在小麦出土后2~4叶期及时选用苯磺隆、2,4-D丁酯等进行喷雾防治。其中2,4-D丁酯在秋季用药中可按常规用药量减少1/3的剂量,防止药害发生,注意药械要专用。恶性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区可选用以上相应的除草剂品种混合喷施。
冬前未进行阔叶杂草除治和以藜为主的麦田,在春季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阔叶杂草2~4叶期,可选用二甲四氯钠盐、苯磺隆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五、苗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4
1 麦精少量播种技术
精量匀播, 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小麦精少量播种具有增蘖、壮秆、抗病、抗倒伏、促大穗, 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作用, 在高水肥地区应用一般可增产5-20%。同时由于其播种量减少, 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小麦生产中成为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技术。精少量播种比常量播种一般可节省优种5-7公斤/亩, 折合人民币6-8元。技术要点和操作规程:
1.1 良好的土、肥、水条件
一般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1.5%以上, 全氮、全磷均在0.1%左右, 有效氮和有效磷在20-40ppm以上, 活土层深厚, 土壤的通气、保水、保肥等物理性状比较良好, 播前进行精心整地, 作到田面平整, 土壤细碎, 上虚下实。
1.2 品种及种子处理
进行精少量播种应选择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 适合当地条件的冬性品种, 使用包衣种子或在播前药剂浸种, 以防病虫害。
1.3 播种
适期播种, 增加积温, 延长小麦的第一个分蘖高峰。播量减少, 控制在6.5-8公斤, 精密播种。
1.4 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上, 应遵循“冬前促, 返青控, 拔节、孕穗增粒重”的原则, 冬前促根增蘖育壮苗, 形成足够的壮苗;返青松土保墒提地温, 以巩固冬前大分蘖, 抑制春季小分蘖的滋生;起身拔节肥水重促, 保穗数, 促大穗;抽穗到成熟防止贪青、早衰, 调节土壤水分状态和碳氮营养, 保持较大的功能叶面积系数和较强的光合能力, 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 提高经济产量。
2 小麦的管理
2.1 冬前管理
小麦冬前田间管理以促为主, 培育壮苗, 为小麦安全越冬奠定基础。
疏密补稀, 保证苗全苗匀。在出苗后查苗补种的基础上, 于小麦4叶期前后再进行查苗, 把出苗密度过大的地方的麦苗疏去一部分, 移栽到出苗密度过稀的地方, 移植后踏实, 并立即在补苗处浇水。
酌情浇冬水。根据土壤墒情和中长期天气预报确定是否需要浇小麦越冬水。如果旱情严重或天气预报冬天无大的雨雪天气, 就要在小雪前后浇一次越冬水, 越冬水一定要保证浇足浇透, 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中耕松土。在小麦苗期进行适时中耕, 具有增温、保墒、除草、破板结等作用。针对近年来很多地块苗情较弱、杂草多、板结重等现象, 各地一定要将冬前中耕划锄作为麦田管理的重要技术来抓, 尤其是小麦出苗后遇雨、冬灌或其他原因造成封垄板结的地块, 更要及时进行划锄, 以促进根系和幼苗生长健壮。
因苗施肥。对于基肥较足、地力较好的麦田, 冬前一般不必追肥。但对于没施基肥或基肥用量不足、地力较差的麦田, 在冬前应适时追肥, 这样除有利于冬前麦苗转壮外, 还具有冬肥春用的作用。冬前追施氮肥的用量一般为追肥总量的20%左右。除氮肥外, 基肥中没施磷钾肥的麦田, 还应在冬前追施磷钾肥。
2.2 春季管理
小麦越冬后田间管理应坚持促控结合, 分区域、分类型、分苗情加强水肥调控, 提高小麦群体质量, 为稳产、高产打基础。主要措施如下:
是早春中耕。早春至返青期各类麦田均应进行中耕松土, 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冬前末镇压、田间有裂缝的麦田, 可适时镇压, 密封裂缝, 防止和减轻早春冻害死苗。
肥水管理。根据土壤墒情, 在起身期至拔节期 (3月下旬) , 于浇水前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 用施肥耧条施, 施肥后立即浇春季第一水。孕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 这一时期浇足浇透孕穗水可以减少小花退化, 增加穗粒数, 一般在4月底根据土壤墒情浇水, 浇水前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是化控防倒。在小麦起身期要根据苗情、品种特性对有倒伏危险的麦田进行化控降秆防倒处理, 适时、适量均匀喷洒植物生长延缓剂, 如“麦业丰”“多效唑”“壮丰安”等。
2.3 后期管理 (孕穗期~成熟期)
“小麦要高产, 后期科学管”小麦抽穗到成熟为生育后期, 包括抽穗、开花、受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 是形成产量和主攻品质的关键时期。此期常有高温、干旱、多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危害, 导致小麦倒伏、青干、籽粒瘪瘦, 变褐, 产量和品质下降。要根据后期的生育特点, 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达到粒多粒饱, 丰产丰收。
浇好灌浆水。小麦灌浆初期, 即开花后10天, 一般在5月20日前后, 要根据土壤墒情一次浇足灌浆水, 这是小麦生长期内的最后一次浇水, 这次浇对小麦的粒重影响最大。
3 叶面施肥
主攻目标养根护叶, 保持根的活力, 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 协调碳氮营养, 在小麦孕穗期叶面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2次, 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防止早衰和青干, 最大限度地将储存的养分运转到籽粒中去, 提高粒重。加强病虫害防治, 保证光合器官的完整, 达到穗大籽饱。
4 病虫草害防治
4.1 防治原则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进行综合防治, 并要保证尽量少施用化学农药或不施化学农药, 绝对禁止施用剧毒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
4.2 农业防治
适时播种:尽量避免过早播种, 播种时间不能早于9月25日, 可有效地减轻小麦锈病和纹枯病的发生。消灭自生麦苗:夏季结合田间管理, 进行中耕除草, 铲除田间自生麦苗;在秋播一个月前, 人工铲除麦场、麦田周围、路边、沟边的自生麦苗, 可以减少越夏菌源, 有效地减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
4.3 物理防治
结合小麦划锄, 进行人工锄草, 既可以除草, 又利于保墒增温、通气蓄水, 是麦田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划锄中耕灭草和人工拔大草相结合灭草效果会更好。生长于地边、地头和路旁的杂草能以每年1~3米的速度向麦田蔓延, 如果管理粗放, 清除不及时, 麦田杂草会很快增多, 因此, 要及时清除麦田周围的杂草。
4.4 生物防治
小麦蚜虫的天敌种类繁多, 如草蛉、蚜茧蜂、蚜小蜂等, 要积极采取措施, 切实保护和利用天敌, 防治小麦虫害。
4.5 化学防治
蛴螬、金针虫:用50%辛硫磷乳油0.1公斤, 拌麦种50公斤。拌种时先将麦种摊开, 将0.1公斤药液兑到5公斤水中, 用喷雾器边喷边拌, 堆闷2~3小时以后即可播种, 防治蛴螬效果很好, 并能兼冶金针虫。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在小麦抽穗前, 或小麦锈病普遍率达5%时, 或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时, 每亩用粉锈宁 (三唑酮) 25%可湿性粉剂50克, 对水稀释后喷雾, 全生育期用药1次。小麦蚜虫:在小麦蚜虫发生时, 每亩用40%乐果乳油100克对水稀释后喷雾, 全生育期用药1次。
5 结语
总之, 若想实现小麦优质高产, 必须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 科学种植, 加强对小麦的管理, 尤其在春季麦田抓好管理, 防止病害的发生, 这是保证小麦夺取丰收的关键, 也对小麦的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卫生;新乡麦播期病虫害发生[N];中国气象报;2000年
[2]毛桂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牧业, 2006, (4) :44-45, 5.
[3]葛胜童小云朱媛.晚茬小麦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3) :89-90.
[4]范竹波.浅谈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之友 (B版) , 2009, (2) :156-157.
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篇5
关键词 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02
小麦是一种种植十分广泛的植物,在世界上是仅次于玉米产量的粮食作物,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粉后可以制作面包、馒头和面条等,发酵后可以制作啤酒、酒精等,小麦中还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维生素和铁等[1]。要实现小麦的高产、优产就需要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并根据小麦的生产及作息规律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
1 小麦种植技术
1.1 科学的进行小麦选种
小麦的品种比较多,种植小麦时需要科学的进行品种的选择,不同的小麦品种都有自己适合的生长气候、地理条件等。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雨水、气候及土壤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选择品种时,需要保证小麦的种子纯度,这样才能保障小麦的产量。现阶段,病虫害的出现逐渐频繁,在选择小麦种子时需要挑选抗病性及耐病性比较强的。政府及农业部门应鼓励和支持人们生产优良的小麦,实现套种,并对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要进行重点的防治。
1.2 完善耕作方式
在种植小麦时,需要实现科学的轮作倒茬。对球苗的发病率进行合理的控制,减少蟋蟀及土蝗的数量。小麦的耕作时不能在相同的土地中进行多次的种植,会使小麦产量减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无法实现。小麦耕作时应进行轮作,并保证轮作的时间安排合理。小麦正常生长中所需的营养是比较固定的,而土壤中的养分也是固定的,如果在一块土地上进行多次耕作就会影响小麦营养物质的吸收。一般情况下,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3次小麦后就需要改种其他农作物,保证小麦的产量。
1.3 科学播种
小麦的科学播种有助于提升小麦的产量,小麦播种时的数量、温度、垄深和垄距等会影响小麦播种的质量及效果。因此,在小麦过程中要促进产量的提升就需要保证播种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 ℃以上,播种的数量约为10粒,垄深在80 cm,垄距在70 cm,通过科学的播种促进小麦产量的提升[2]。
1.4 灌溉和施肥
小麦的生长地区是存在差异的,在一些降雨比较少的地方就需要对小麦进行灌溉,促进其生长。小麦如果缺少水分,会影响小麦中的蛋白质。因此要做好小麦的灌溉工作。雨季时利用雨水进行灌溉,旱季就需要通过人工灌溉的方式对小麦进行灌溉,保证小麦籽粒的质量。
小麦种植中,除了要做好灌溉工作,还需要科学的施肥。保证底肥施加的科学合理,就是在小麦种植前施加肥料,选择一些迟效性的肥料。在播种小麦种子时还需要施加种肥,保证种子的发育,使种子的生长速度加快。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但土壤能够给小麦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就需要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追肥,提高小麦的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药剂拌种
从小麦种植开始就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药剂拌种的防治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很受农民的青睐。通过药剂拌种能够有效的防治小麦的病虫害,提高小麦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减少种子间病虫害传播的概率。对于小麦种植病虫害的高发地区,通过药剂拌种的方式进行种植,其防治效果会更加明显。自从使用药剂拌种,病虫害的威胁逐渐减弱。拌种中使用的药物都有明确的规定,药物的杀菌效果好、药效持久就可以作为拌种的药物,可以使用粉锈宁乳油,抗虫害的效果比较明显,药效能够长达3个月。
2.2 返青期病害防治
对于小麦返青期需要对纹枯病、吸浆虫等病虫害进行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纹枯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害,在防治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纹枯净可湿性粉剂、三哩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按与水进行混合[3],然后对小麦的茎基部进行喷洒,首次喷洒15 d后再进行下一次喷洒。
2.3 抽穗期病害防治
在小麦的孕穗期直至扬花期需要对锈病、赤霉病、白粉病以及麦蜘蛛进行防治,对于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应做到定期观察,如果病害达到一定的指标后,为了防止其大面积的流行就需要通过三哩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对于赤霉病等,可以使用50%的避蚜雾可湿性粉剂0.11~0.14 kg/hm2进行防治[4]。
2.4 灌浆期病害防治
灌浆期的小麦既是病虫害的高发期,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重点的防治时期,灌浆期需要对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还麦穗蚜等进行防治。锈病及白粉病的防治可以使用上述方法。
2.5 虫害防治
小麦种植中如果出现蚜虫,并且上百株小麦都被蚜虫七海,就需要使用啶虫脒等药物来进行防治,如果小麦种植区域容易发生吸浆虫害,就需要在小麥抽穗前在地标铺上辛硫磷毒土,避免吸浆虫在该区域内化蛹。小麦抽穗期的虫害防治可以使用高效的聚酯类农药,使用这种农药能够对吸浆虫进行防治,还能够避免蚜虫和食叶害虫的出现。为了降低黏虫危害,在黏虫幼虫时就需要利用敌百虫进行处理,每天使用1~2次,在喷洒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均匀喷洒,地头的杂草也需要喷洒,充分使药物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避免小麦受到虫害侵害。
3 结语
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快速推进,小麦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十分大的比重,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粮食作物。因此,应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促进小麦种植产量的提升,同时优化小麦质量。同时,从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上入手,科学的选种、播种、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灌溉施肥,做好病虫害防治,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利香.关于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08-109.
[2]曹济红,郭小云.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11):140.
[3]祝新荣.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14):127-128.
[4]郭午英.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8):52,55.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6
一、小麦病虫草害的危害特点及其发生规律
1. 小麦蚜虫
是麦类作物的重要虫害。麦蚜危害是通过刺吸小麦叶、茎、穗汁液, 影响小麦正常生长, 直接造成小麦减产或绝收。蚜虫以孤雌生殖为主, 繁殖相当快, 几天内可暴发成灾。同时蚜虫具有迁移性, 小麦播种出苗后麦蚜便迁移至麦田进行危害。冬暖春早, 炎夏高温期短, 湿度大, 是造成麦蚜猖獗危害的原因。同时, 蚜虫还是其它作物发生病害的传播媒介。
2. 小麦蜘蛛
小麦蜘蛛主要是通过刺吸小麦叶片吸取细胞汁液和叶绿素。叶片受害后呈黄白色斑点, 造成植株矮小、穗小、粒轻。为害严重时, 叶片变成黄白色, 甚至枯死。温暖干燥, 秋雨少的季节是小麦蜘蛛的高发季节。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下旬是小麦蜘蛛发生的高峰期。
3.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分为条锈、叶锈、秆锈3种,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发生最普病, 危害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上产生黄色和红褐粉状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病原菌。条锈病夏孢子都借气流传播, 在田间可多次侵染小麦。如气候适宜, 易于发生大流行。每年的3~4月份, 平均气温10~15℃左右, 且潮湿多雨年份是小麦锈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抗原较单一, 严重时可引起大面积减产。加之, 近几年由于品种抗性较差, 所以在气候适宜时易引起条锈病流行。
4.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也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小麦白粉病和锈病一样, 也是一种专性寄生菌病害, 主要是因带灰白色菌丝覆盖小麦叶片表面 (严重时叶背还有白色霉层) , 导致小麦叶片呼吸作用增强, 光合作用降低, 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 从而造成小麦籽粒不饱满, 千粒重下降而减产。白粉病在潮河镇干旱少雨年份发病较重, 萌发的最适温度是10~18℃。
5.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在温暖潮湿雨水较多的地区发生较重。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都能发生, 引起苗枯、茎基腐、穗腐和白穗等症状, 其中以穗腐危害性最大。小麦赤霉菌的初次侵染源很多, 如带菌种子, 带菌秸秆、肥料、风雨等。病菌以菌丝形状潜伏在病残体上, 当气候条件适宜时便随气流传播在开花麦穗上进行侵染, 引起发病。小麦赤霉病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2~28℃左右, 最低为3℃、最高35℃。每年的4月上、中旬, 小麦扬花盛期雨水多, 温度低, 日照不足, 相对湿度大, 是发生赤霉病的主要原因。
6. 小麦草害
为害小麦的杂草种类很多, 主要是鹅儿长、丝丝草、软柒草、锯锯藤等, 与小麦发育争水、争肥矛盾突出, 导致小麦缺水、缺肥、分蘖减少、叶片发黄、干枯、杂草丛生, 最终导致小麦穗小、粒少而减产。
二、小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 推广抗病品种
应极积推广使用科研单位和农业大专院校选育出的小麦品种, 如川麦系列、宜麦系列、川农系列等, 有利于控制小麦三大病害的流行。
2. 推广旱地改制
小麦要稳产、增产, 病虫防治是基础。主要推广“双三0” (1尺=33cm, 下同) 带状种植, 套种其他作物, 利用生物多样性抗病的原理, 增强作物通风、透光条件, 减少病原物侵染。少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深沟高厢、排水降湿, 消除湿害。
3. 小麦三病一枪药
每年的3~4月, 无论气候干旱或气候潮湿多雨, 日照不足温度低, 都是小麦病害发生的高峰期, 这期间主要防治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可亩用50%多菌灵100g+20%粉锈灵100g对水50kg。每隔10天防治1次, 小麦一生最多防治3次。
(1) 防治小麦蚜虫
每年3中旬至4月下旬, 防止蚜虫上穗侵染危害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健。主要防治药剂有:亩用70%吡虫林1g或40%的乐果100g对水50kg防治。
(2) 防治小麦蜘蛛
可用药剂有20%达满灵或20%吡虫林·灭多威或15%扫满净防治, 亩用50g对水50kg防治。
(3) 防治小麦田间杂草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7
植保工作者针对小麦生产中各类病虫草害进行了生物学分类, 研究了它们的生活史、传播途径侵染方式、生理小种的消长变化、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对化学药剂的抗耐性和小麦感病的原因发病后生理代谢活动、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外部形态所变化, 以及与小麦有关害虫与益虫的特征特性发生发展规律、寄生的被害状、麦田主要草害分布与消长规律等。同时还研究了环境因素对病虫草的影响, 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益菌、益虫防治病虫草害的策略及措施等。
麦田常发生病害有: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虫害有:地下虫 (蛴螬、蝼蛄、金针虫) 麦蚜、麦蜘蛛、吸浆虫;草害主要有:野燕麦等。一般为春季及中后期发生较重。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坚持以“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管理原则。
2 常见病害防治
2.1 纹枯病
(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发生严重田避免连作; (2) 药剂防治:指标是病株率达20%时必须抓紧防治。有两个防治适期, 第一次在返青至起身期喷药, 第二次, 在抽穗前后喷药, 667m2每次用粉锈宁75g或禾果利20g, 兑水50kg喷雾。用井岗霉素在小麦返青后喷药, 隔10-14天喷第二次, 50%井岗霉素667m2每次100-150g兑水60-70kg。
2.2 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疽”, 是真菌引起的病害, 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 其中以条锈危害最重, 叶锈次之。锈病是流行性强、发生广、损失重的病害。小麦发生锈病时, 在叶或秆上产生许多黄色或褐色的粉泡状物, 即夏孢子堆。在每个孢子堆内含有上千夏孢子, 它们随风传播, 落在不抗病的小麦叶上或秆上, 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 孢子萌发, 侵入小麦体内危害小麦, 使小麦粒重显著下降。 (1) 农业防治法:选用抗病品种;调节播期, 适期晚播;发生病害后增加灌水次数。 (2) 药剂防治;每地块内5点取样, 当病叶率达1-2%时, 即开始防治。用20%粉锈宁乳剂, 667 m2用药40-50g兑水60kg, 叶面喷雾, 间隔7天再喷一次。
2.3 白粉病
此病在20℃左右条件下发生最快, 凡生长衰弱的麦田, 抗病力弱, 发病严重。发病后主要危害叶片, 严重时也能在叶鞘、茎秆、穗颈上发生。一般叶片正面多, 背面少;下部叶片多, 上部少。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灰白色丝状小霉点, 逐渐扩大, 成近似圆形灰白色粉状霉斑。以后霉斑变成灰褐色, 叶片枯黄, 最后枯死。 (1) 选用抗病良种;落粒自生麦苗是白粉病菌越夏寄主, 麦收后, 及时中耕除去自生麦苗, 减少越夏菌源;合理施肥, 灌水, 精耕细作, 可增强小麦抗病性; (2) 病叶率达20%左右即可喷药防治。可选用药品种有:5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 20%粉锈宁乳剂1000倍液。
2.4 赤霉病
(1) 选用抗病品种;精选无病种子, 适期早播增施磷、钾肥, 增加植株抵抗力;清除初期侵染源, 播种过程要精耕细作, 深埋玉米、高梁、棉花等前茬作物残体, 消除病源寄主。 (2) 药剂防治:在齐穗至始花期是防治适期, 可用50%多菌灵胶悬剂667 m2100ml, 1000倍液喷洒一次, 3-5天后再喷一次。 (3) 在小麦齐穗至始花期是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多发期, 可根据田间各种病、虫情况合理选择药剂, 配合叶面喷肥, 补充尿素、磷酸二氢钾等, 搞好一喷三防。
2.5 根腐病
根腐病在我市麦田呈逐年蔓延扩大趋势, 发病田减产严重, 其主要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 (1) 轮作倒茬, 实行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二年, 特别是豆科作物轮作效果好。 (2)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品种。 (3) 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用禾果利按种子重量的万分之四拌种, 同时667 m2用50%的福美双2-3kg拌细干土10kg撒垡头, 混耙入土可减轻发病率。 (4) 深翻土地, 减少田间病残体带菌量;精耕细作, 土壤通气性好, 使一播全苗, 苗壮可增强抗病力。
3 小麦常见虫害防治
3.1 地下虫, 主要是蛴螬、金针虫、蝼蛄。
(1) 农业防治:播前深翻细耙, 不施用未腐熟厩肥, 防止招引多种地下虫危害。 (2) 生物防治, 利用白僵菌、绿僵菌、乳状菌等防治。 (3) 利用灯光诱杀, 在成虫发生期可利用黑光灯或其它灯光在田间、地头、虫口密度大多挂灯, 虫口密度小少挂灯。一般3hm2左右一盏。 (4) 药剂防治:防治指标, 出苗后及早春田间调查, 按5点或10点取样, 每点查1m2, 统计样点内的受害苗数和健壮苗数, 求出受害率。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5头以上, 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土壤处理, 对于地下虫重发生田, 即每平方米有虫5头以上, 应结合土壤处理杀灭幼虫, 可667m2用3%地害清2-3kg均匀撒于垡头耙平, 或翻地前撒入;药剂诱杀成虫, 对于蛴螬类可于七月份成虫出土盛期用40%氧化乐果1份兑水1份稀释后涂在田边树干上;药液灌根, 在玉米、大豆田苗期或小麦田分蘖前, 返青后, 如发现大量为害状, 可用50%辛硫磷乳剂0.5kg兑水250kg, 喷雾器取喷头, 顺垄灌根;药剂拌种, 选用包衣剂种子, 可减轻危害。
3.2 麦蚜
(1) 充分利用天敌, 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注意施药方式和时期, 避免杀死天敌。蚜虫天敌种类繁多, 如: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草蛉、小花蝽、横纹蓟马、大眼长蝽、姬猎蝽等, 这些天敌又是苗期棉蚜、棉红蜘蛛的天敌。同时注意浇好封冻水、返青水、拔节水, 减少越冬虫基数;清除田边杂草和自生麦, 消灭虫源。 (2) 药剂防治:防治指标为:苗期百株蚜量10头, 小麦生长中后期有蚜株率15%, 百株蚜达500头, 即可用药, 使用克蚜螟、百蚜净或大灭灵均可, 也可结合一喷三防综合防治。
3.3 麦蜘蛛
(1) 农业防治:麦收后浅耕灭茬, 消灭根茬上的越夏卵;清除田边杂草, 减少麦田虫源;浇水结合拉绳扫动麦株能淹死栖息在土表和落叶上的害虫。 (2) 药剂防治:早春百茎有虫200头以上应药剂防治, 药物可用10%吡虫磷1500倍液喷雾。
3.4 草害的防治
(1) 以中耕除草及麦田中后期人工拔除为主, 以化学除草为辅。 (2) 对于野燕麦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燕麦畏进行土壤处理, 于播前地整好后667m2用40%野麦畏乳油150-200ml加水30-40kg, 均匀喷洒于地表, 并随即用耙混土, 深度为8-10cm, 以防挥发。其它杂草结合返青期的化学除草管理办法。
4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1 播种至冬前期
选育、推广抗病耐病品种, 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施足有机底肥, 增施磷、钾肥。用小麦拌种剂拌种, 进行种子消毒, 同时防治蛴螬、小麦吸浆虫等害虫。
4.2 返青至孕穗期
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5%, 麦蜘蛛虫量单行米达300头时, 用粉锈宁、克蚜威、虫螨克等喷施茎基部, 防治白粉病、锈病和麦蚜。
4.3 抽穗至灌浆期
在4月中旬和5月下旬, 当一代、二代瓢虫进入幼虫和卵盛期时, 麦田浇水, 保护天敌。
当小麦100穗蚜量达500头或瓢蚜比小于1:150, 粘虫 (或麦叶蜂) 达15头/m2, 同时白粉病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达5%时, 采用“一喷三防”技术。
摘要: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 各类病虫草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在病虫害流行、草害严重的地块, 往往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对单一病虫草害的防治已经不能满足小麦生产的需要, 为此, 国内外研究者对病虫草害防治理论、建立完善病虫害预报、监测和防控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技术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凤台县凤凰镇高皇村农田中进行, 试验田地势平坦, 土质为水稻土, p H值约为6.9, 肥力中上等。供试小麦品种为烟农21, 于2013年10月22日播种, 机械条播, 播种量225 kg/hm2, 其他耕作措施与当地农业生产一致[1,2]。供试药剂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具体见表2。3次重复, 小区面积200 m2。
1.3 试验方法
1.3.1 拌种。
于2013年10月22日下午进行1次药剂拌种。播种前, 先将各药剂按表中剂量调成浆状液, 每100 kg种子的药量加1 500 m L清水调制药液。将调好的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 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 摊开晾干后播种[3,4]。
1.3.2 化学除草。
处理2、4冬前除草于2013年12月4日施药, 处理3早春化学除草于2014年2月19日施药, 用背负式式电电动动喷喷雾雾器器常常规规喷喷雾雾, , 用用水水量量445500 kkgg//hhmm22。。
1.3.3 病虫害防治。
各处理 (空白对照除外) 防治纹枯病于2014年3月16日施药, 防治赤霉病、穗蚜等病虫害于2014年4月20日和28日2次施药, 用山东华盛3WF-960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常规喷雾, 用水量450 kg/hm[5,6]。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出苗时间调查。
2013年11月8日小麦齐苗时调查记录全部出苗数, 记载出苗日期, 统计出苗率[7]。
1.4.2 药效调查。
麦蚜防治效果调查:2014年3月15日调查小麦苗期蚜虫 (苗蚜) , 4月28日调查穗期蚜虫 (穗蚜) 。每小区5点取样, 每点固定10株有蚜株, 调查定株上的蚜虫头数。
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调查:2014年3月15日小麦拔节期和5月13日小麦蜡熟期各调查1次, 每小区5点取样, 每点调查100株, 记录病情严重度,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小麦赤霉病效果调查:2014年5月16日在小麦蜡熟期共调查1次, 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 每点调查100穗, 以感病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 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杂草效果调查防除:2014年3月16日采用株数法调查除草效果, 在每小区四周2 m以内“X”型取代表性的样点5点, 每点0.5 m2, 每小区共2.5 m2, 分别调查点内杂草株数, 计算株防效。
1.4.3 对产量的影响。
2014年5月17日田间理论测产, 测定每小区的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计算折合产量及增产率。
1.4.4 其他调查。
与空白对照比较, 处理3成熟期推迟约2 d, 其他处理成熟期基本一致。药后7 d观察, 药剂对作物安全, 未发现有药害产生。试验期间多次观察,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 (如天敌等) 也无不良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出苗率及烂种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 处理1、2、3、4出苗率分别为86.2%、84.3%、83.6%、80.6%, 处理2、3比空白对照出苗时间偏迟2 d, 但是对出全苗无较大影响, 处理4烂种率高, 对出苗影响较大。
2.2 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
由表4可知, 在处理2、3中用立克秀拌种对苗期小麦纹枯病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穗期各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 以处理3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最高, 防治效果达到75.6%;其次是处理2达到72.2%。所有拜耳方案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农民常规处理 (处理4) 的防效。
2.3 对麦蚜的防效
由表5可知, 在处理2和处理3中用高巧拌种对苗期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防治穗期蚜虫以处理2防效最高, 达到92.8%, 其次是处理3, 达到92.7%, 可见艾美乐对穗期蚜虫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所有拜耳方案处理 (处理2、3) 对蚜虫的防效均高于农民常规用药处理 (处理4) 。
2.4 对麦田杂草的防效
由表6可知, 防除麦田杂草以冬前施药效果最好, 处理2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达99.0%, 对阔叶杂草防效达98.2%, 春季化除效果明显降低, 处理3除草效果明显低于处理2;拜耳公司的骠马防除麦田看麦娘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同类药剂。
2.5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由表7可知, 防除小麦赤霉病以处理3效果最好, 防效达74.9%, 其次是处理2防效达71.0%, 最低是处理4防效63.8%, 拜耳公司方案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农民常规用药处理 (处理4) 。
2.6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8可知, 产量以处理3最高, 实际产量7 464 kg/hm2, 比对照高1 491 kg/hm2, 增产25.0%;其次是处理2, 实际产量7 320 kg/hm2, 比对照高1 347 kg/hm2, 增产22.6%。拜耳全程植保方案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农民常规用药处理的产量。以当地小麦价格2.10元/kg计算, 拜耳方案增产增收2 820~3 120元/hm2, 扣除产品价格因素, 应用拜耳方案可增收2 250元/hm2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拜耳公司小麦全程施药示范技术, 小麦苗期素质明显提高, 高巧+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对小麦的生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且对蚜虫、纹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艾美乐对穗期蚜虫防效明显, 富力库和拿敌稳对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具有显著防效, 拿敌稳还可以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1~2 d, 世玛、骠马对麦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应用拜耳公司小麦全程施药技术, 对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可以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邓秀霞.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4 (20) :28.
[2]宫琳.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5) :235.
[3]郭国影, 徐一鑫, 陶玲, 等.春季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6) :84, 89.
[4]郭俊珍.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 2014 (5) :33.
[5]何震宇, 张洪进.小麦病虫草害防控新农药示范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 2013 (5) :124-125.
[6]马连.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6) :34-35.
略论小麦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9
1.1 病虫害的特征发生分析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因生长阶段的差异性,使得其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病虫害破坏性有所不同。并且,受小麦生长环境与生长地区的影响,不同品种的小麦针对于不同类型的病虫灾害本身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化。
1.2 主要的病虫害种类与情况分析
就目前而言,小麦的生产会面临的病虫害影响类型主要包括了:纹枯病、蚜虫灾害以及白粉病等。再者,不同地区的小麦生长还会受条锈病、地下害虫以及叶枯病等影响。这些病虫害所带来的生产破坏受多样化的因素存在而显得各不相同。
1.2.1 小麦从播种到入冬前主要是受害虫、纹枯病以及腐蚀病的影响
具体来说,害虫指的是以蛴螬类为主要代表的病虫害,在小麦的播种阶段对小麦的生根带来破坏,进而导致了小麦的断垄;纹枯病与腐蚀病,指的是小麦在生长阶段,因土壤的湿度较高,所导致的枝叶破损、枯黄,更为严重地将会导致小麦因营养不良而直接死亡。
1.2.2 在小麦的返青阶段,小麦主要因病虫害的影响而带来生长不良的表现
其中,以红蜘蛛为代表的病虫害对小麦的破坏性最大,而这个时候小麦本身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将会大幅削弱,锈病、蚜虫等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2 锈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
防治一般可用45%戊唑.咪鲜胺35~40g/667m2,或12.5%特谱唑250~450g/hm2,加水均匀喷雾即可。
3 白粉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
当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力不到发展的今天,需要就传统的种植结构进行设计与调整,同时,针对于小麦的生长实际环境,可以借助于对栽培制度的转变来有效地减少小麦病。在目前,随着气候的不断恶化,小麦的虫草病也在不断的爆发,并且其发展的特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同点。
防治各地农技人员及农民群众应抓住时机,认真检查发现发病情况,及时防治。一般可用45%戊唑.咪鲜胺35~40g/667m2,加水喷雾防治。
白粉病作为小麦的常见病,需要在小麦的栽培过程中进行格外关注,在一般情况下,所有小麦品种都会发生这样的病情。特别是在生长环境较为紧密、施肥存在问题,且阳光不足的环境下更易产生此类病情。白粉病往往在小麦的拔节、抽穗时期最易产生。
4 赤霉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
在防治时期,齐穗阶段应当选择多菌灵兑水,均匀地挥洒在小麦的穗部,含量为600~750g/hm2。
在一般情况下,小麦的赤霉病主要集中于黄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小麦种植区,而在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地带发生的较少。因这类病虫害的发生于天气情况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使得小麦往往会在抽穗期开始产生病变反应,其自身带有的病原体会在适度的空气环境中快速地蔓延,如若再处于阴雨天气,病虫害的蔓延速度将会更加迅猛。就小麦个体的发病特征来看,当小麦的主穗开始产生病变的时候,这样的病变灾害将会扩展到整株小麦,导致小麦的枯黄、减产、衰败以及死亡。
5 结语
我们要注意:针对于病虫害的解决措施,按照相关指标来完成药剂配置,并将其规范地投入到病虫害治理中去,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来减轻病虫害可能对小麦造成的消极影响,确保小麦可以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进而增强防治成效。在对小麦进行施药作业的时候,需要注意到选择性与多样化,以此来避免病虫害对单一药物的抵抗性生成而带来的病虫害肆虐。同时,应当在小麦到达收获期的前两周停止施药;在灌浆期需要在其叶面喷洒富含氮与钾的肥料,进而避免叶面的枯黄、衰老,更好地实现光合作用,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各类除草剂进行使用,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对除草药剂的品种、剂量与搭配方式进行选择,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能够实现预期的丰收。
参考文献
冬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0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肥水条件的改善,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冬小麦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指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三个时期,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快速生长的时期;是决定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以预防为主,以治病、治虫为辅。在防治过程中提倡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小麦生产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
一、返青拔节期
重点防治纹枯病、全蚀病、红蜘蛛、地下虫。麦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要从麦田生态系出发,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进行协调的防治。
1.病害
纹枯病防治要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培养地力,合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无机氮肥。防止田间郁蔽,避免倒伏,可明显减轻病害。要因地制宜确定适宜的播期,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当纹枯病病株率15%以上时,每亩用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5%多病宁、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对水40kg~50kg,可兼治白粉病、锈病。药液要尽量喷洒在麦株基部,以提高药效。全蚀病于返青拔节期每亩用蚀敌粉100g,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兑水40~60kg,灌于小麦根基部。
2.虫害
红蜘蛛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喷雾。或者用速螨酮、牵牛星、扫螨净等农药按规定用量稀释喷雾防治。地下虫蛴螬、金针虫和蝼蛄分布广,种群密度大,为害严重。要精耕细作、深耕多耙,适时浇水,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可减轻以下害虫的为害。对虫口密度大,常年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50%辛硫酸、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kg~0.6kg,对细土25kg~30kg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即耕翻入土中。作物生长期可顺垅撒施或喷施,并结合中耕浅锄混入土中。在蝼蛄为主的地区,也可使用毒饵诱杀。将麦麸、花生饼糁或玉米糁等炒香,用50%甲胺磷、40%甲基異柳磷乳油等,按饵料的1%药量和10%水量稀释后拌入,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垅撒施,每亩用毒饵1.5kg~2kg。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而且还可兼治蟋蟀、土蝗等。粘虫目前防治粘虫效果较好的常用药剂较多,如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等。防治麦田第一代粘虫应掌握在幼虫2龄~3龄盛期;防治麦套玉米第二代粘虫应掌握在幼虫1龄~2龄盛期喷药。
二、抽穗扬花期
早控条锈病、白粉病,重点防治吸浆虫,预防赤霉病。主要防治指标是麦蚜百穗500头,1代粘虫每平方米25头,吸浆虫蛹期每样方(10cm×10cm×20cm)5头、成虫期10~25头,条锈病病叶率为2%~5%,叶锈病病叶率为5%~10%,白粉病病叶率为10%。
1.病害
小麦穗期是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多种病虫害集中发生期,此期也是小麦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一旦发生病害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条锈病发生程度随早春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感病品种的植株上后,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症状以叶片正面较为明显,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受害。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小霉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绒状霉斑,严重时霉斑相互连成一片,以至覆盖全叶,以后逐渐变为灰色,最后呈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当病叶率达到10%时,每亩可用20%的粉锈宁乳剂50mL,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对水60~80kg进行喷雾防治。赤霉病是典型的季节型病害,要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及时喷药预防。3月底左右,便可抽穗开花,直至灌浆成熟之际,均可感染赤霉病,使穗粒和芒上均出现浅红色或桔黄色的斑点,便是赤霉病。4-5月,如雨水多、湿度大,则会加剧该病的发生和恶化。要彻底搞好三沟配套到位,务使明水能排,暗渍能滤,保证雨住田干,消灭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多菌灵胶悬剂80g兑水40kg喷雾,若喷药后24h遇雨应及时补喷。种植高感品种的麦田,应酣隋喷药2~3次。
2.虫害
常年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防治麦蚜每亩用10%扫螨净20g,或10%11比虫啉20g兑水40kg喷雾;小麦吸浆虫虽然是在穗期为害的害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采用毒土熏蒸的防治措施,即每亩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mL,或1%林丹粉和细沙土20~30kg拌匀,均匀撒施于麦田,然后浅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会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或防治不及时,在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50~75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60mL兑水40~60kg喷雾防治。可用1.6%阿维菌素6000~8000倍喷洒,防治麦叶峰。
三、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施用,进行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抗倒伏能力,预防干热风。重点控制麦蚜,兼治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
1.病害
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分别计量,混合喷药,进行综合防治。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g,或25%丙环唑乳油30~35g加10%11比虫啉可湿l生粉剂20g,或40%毒死蜱乳油50~75mLE水40kg喷雾。
2.虫害
穗期重点防治蚜虫。在蚜虫盛发期,喷施10%11比虫啉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效果显著。不得在穗期使用有机磷等高毒农药防治穗蚜。在天敌单位与蚜量的比值超过200以上方可施药防治,低于150可暂时不防治,以发挥天敌的控蚜作用。
3.喷肥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1
1 小麦纹枯病
1.1 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纹枯病在冬麦区普遍发生,主要引起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还可引起倒伏,或形成白穗等,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在3月20日至3月底开始,在近地面叶片的叶鞘上发生,叶鞘上病斑为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斑,病斑扩大连片形成花秆。茎秆上病斑成梭形,纵裂,病斑扩大成片,形成烂茎,不能抽穗,甚至腐烂,会形成白穗,造成小麦结实少籽粒秕瘦。
1.2 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和感病轻的小麦品种,目前生产上缺乏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应尽量选用感病轻,耐病品种,如皖麦9、皖麦38等。
(2)合理轮作,适期迟播,控制播量。实行小麦与油菜、大豆、花生等轮作,减少田间菌源积累。适当推迟播期,减少冬前侵染,降低发病基数。适当降低播种量,控制植株密度,增强麦田通透性。
(3)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注意氮磷钾的平衡,培育健壮植株,增强自身抗病力,小麦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
(4)化学防治。以种子处理为重点,在此基础上重病田再开展春季喷药接力防治。拌种药剂可用3%立克秀湿拌剂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春季凡小麦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施药时间应抓在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可选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600~750kg/hm2喷药,尽量将药液喷到麦子基部,连喷2次,间隔7~10d。
2 小麦红蜘蛛
2.1 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红蜘蛛分为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麦圆蜘蛛1年发生2~3代,以成螨和卵在麦株、土缝或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螨休眠而不滞育,气温升高时即开始活动,为害麦苗,3月下旬种群密度迅速增加,形成一个高峰,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其次为害叶鞘和嫩穗。麦长腿蜘蛛在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1年发生3~4代,在山西北部1年发生2代,均以成螨和卵在麦田土块下、土缝中越冬。翌年3月越冬成螨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为第1代为害盛期,以滞育卵越夏,成、若螨有群聚性和弱的负趋光性,在叶鞘上为害。这2种蜘蛛主要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穗小粒轻,重则植株干枯死亡。
2.2 防治方法
(1)灌水灭虫。可选在麦蜘蛛潜伏期灌水,使虫体被泥水粘于地表而死。灌水前,先扫动麦株,使麦蜘蛛假死落地,随即放水,收效更好。
(2)精细整地。早春耙耱、中耕,能杀死大量麦蜘蛛,麦收后浅耕灭茬,及早深耕,可消灭越夏卵,压低虫源。
(3)药剂防治。可用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600g/hm2,对水600kg/hm2喷雾防治。
3 麦蚜
3.1 发生危害特点
麦蚜成、若虫常大量聚集在麦类作物的叶片、茎、穗等部分,刺吸汁液,为害严重时使麦苗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穗部受害后,影响灌浆,籽粒千粒重下降,减产显著。麦蚜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更大损失。麦蚜在温暖区可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有性蚜世代,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则为全生活周期型。从北到南1年可发生10~30代。小麦出苗后,麦蚜即可迁入麦田为害,到小麦灌浆期是麦田蚜虫数量最多、为害损失最重的时期。蜡熟期产生大量有翅蚜飞离麦田,秋播麦苗出土后又迁入麦田为害。
3.2 防治方法
(1)消灭虫源。麦收后浅耕灭茬,结合深耕,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压低越夏蚜虫。调整播种期,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冬麦区适当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可减少麦田内蚜虫繁殖量和损失程度,灌水灭蚜,耙耱镇压都可。
(2)七星瓢虫、大灰食蚜蝇等为小麦蚜虫主要优势天敌,对抑制蚜虫都有一定作用,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比例大于1∶300时,可有效控制麦蚜增殖为害,不必施药防治。
(3)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时,即百穗有蚜虫500头时应及时防治;并注意保护天敌,宜选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g/hm2喷雾防治。
4 小麦赤霉病
4.1 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穗头,在全国各类麦区均可发生,但一般在南方麦区发生较重,北方较轻。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严重减产,且病麦对人畜有毒,严重影响面粉品质和食用价值。小麦赤霉病自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可引起苗枯、基腐、穗腐和秆腐等症状,以穗腐危害最重,一般在齐穗时连续3d以上阴雨天气易繁殖,引起大发生。发病初期在局部小穗颖壳上呈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以后整个小穗变成黄褐色,当雨水多天气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生出1层粉红色霉状物,后期出现黑色颗粒,受害严重的麦粒皱缩、空秕,有时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
4.2 防治方法
(1)麦田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做到雨过天干无积水。
(2)药剂防治要区分品种熟期,掌握始盛花期抢晴喷药或阴雨间隙防治。选择农药品种时应注意药剂的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期。目前,宜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多菌灵超微粉有效成分900~1 200m L/hm2对水均匀喷洒于小麦穗部,1次用药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5 小麦吸浆虫
5.1 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使麦粒空秕,甚至绝收。小麦红吸浆虫只产卵在未扬花麦穗或小穗上,扬花后即不再产卵。麦黄吸浆虫主要选择在初抽麦穗上产卵。吸浆虫的幼虫由内外颖结合处钻入颖壳,以口器锉破麦粒果皮吸取浆液,小麦成熟时即可爬到颖壳外或麦茎上,随雨滴、露水弹落入土越夏、越冬。
5.2 防治方法
(1)避免小麦连作,提倡麦—稻轮作,可以抑制小麦吸浆虫的发生,麦田浅耕曝晒,可以增加幼虫死亡率。
(2)中蛹期防治(4月16~20日),可用80%敌敌畏1 500m L/hm2或50%辛硫磷2 250m L/hm2拌细土300kg/hm2均匀撒到麦田上,用绳拉动或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
(3)成虫期防治(4月19~25日),用4.5%高效氯氰菊酯750m L/hm2或48%毒死蜱600m L/hm2加水450kg/hm2喷雾。
摘要:总结了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以期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小麦病虫草害管理技术】推荐阅读:
小麦病虫害防治05-20
小麦秋冬管理技术05-14
小麦春季麦田管理技术09-26
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技术06-12
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10-11
冬小麦播种及管理技术08-29
油松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09-07
小麦灌溉技术06-11
芝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05-17
花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