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套种柴胡栽培技术

2024-08-30

小麦套种柴胡栽培技术(共7篇)

小麦套种柴胡栽培技术 篇1

中医药的安全, 副作用小, 对胃肠道无损伤, 对肝肾刺激小, 操作简便, 取材容易等优点, 使近年来中药材销量逐年加大, 中药材市场价格逐年上涨。临洮县广大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热情越来越高, 收入也越来越好, 特别是南部、东部乡镇单一种植柴胡或冬小麦、油菜、胡麻等多种作物套种柴胡的面积逐年扩大。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十万亩, 其中柴胡种植面积2013年达到8660亩, 2014年突破2万亩。黑地膜覆盖春油菜套种柴胡穴播生产栽培技术不仅用种量小, 杂草少, 而且保墒, 人工投入量少,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投入成本, 增加了收益, 实现了农民种植柴胡收益的最大化。现将临洮县黑地膜覆盖春油菜套种柴胡穴播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用良种

柴胡种子寿命较短, 隔年陈种发芽率极低, 应选用籽粒饱满无杂质、无秕粒、无霉变的当年新籽种;春油菜种子选用优质高产的青杂3号、青杂5号、青杂油19等品种。

二、种子处理

将柴胡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8小时~12小时, 做到边搅拌边撒子, 捞去浮在上面的瘪籽, 将沉底的饱满种子取出晾干, 先用电风扇吹去轻于柴胡种子的作物碎秸秆等杂质, 然后用窗纱过滤除去小颗粒的杂草种子, 即可播种。

三、整地施肥

选择道路畅通、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保水保肥性强、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水川地、沟坝地、梯田地, 不宜选择陡坡地、石砾地等贫瘠的并且不利于机械覆膜和机械收获的地块。播前进行耕翻土地, 然后施优质有机肥3000千克/亩~4000千克/亩, 尿素20千克/亩, 过磷酸钙30千克/亩, 硫酸钾10千克/亩, 同时用50%辛硫磷0.25千克/亩拌土撒在土壤表面。

四、覆膜

撒入肥料和农药后1天内立即进行覆膜, 覆膜机械采用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的带浅旋耕机和镇压轮的覆膜机, 地膜采用1.2米宽的黑色地膜, 覆膜时将镇压轮放在地膜的上面进行镇压, 以达到覆平地膜, 地膜与土壤充分接触的目的。

五、穴播

3月中下旬, 先用播种油菜的穴播机每带幅播种油菜3行, 其中1行位于地膜中间, 另外2行分别位于地膜两边, 穴距15厘米, 每穴播量1粒~2粒, 用种量0.2千克/亩左右。然后用精量播种柴胡种子的穴播机每两行油菜中间播种柴胡四五行 (每带幅8行~10行) , 穴距15厘米, 每穴播量5粒~8粒, 用种量1千克/亩~1.2千克/亩左右。

六、田间管理

㈠除草

待油菜和柴胡出苗后及时拔除从播种穴长出来的田间杂草, 如有缺苗, 及时补苗, 当苗高1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除草, 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及时拔除, 或用药材专用除草剂进行喷雾除草。

㈡肥水管理

川区水地结合灌水亩施尿素10千克, 山旱地根据降水情况在降水前追施尿素10千克。

七、病虫害防治

㈠蚜虫

用20%吡虫啉可溶液剂8毫升~12毫升兑水30千克进行喷雾防治;或用40%毒死蜱乳油50毫升兑水30千克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天再喷一次, 连喷二三次。

㈡地下害虫

用50%辛硫磷0.25千克/亩加水稀释, 制成450千克毒砂进行土壤处理。

八、收获

㈠春油菜

当春油菜成熟后及时收获, 晒干后进行脱粒。

㈡柴胡茎秆、种子、药根的采集

秋季植株开始枯萎时进行采收, 或第二年加强田间管理, 按时施肥、除草、防虫待秋季种子出现黄黑色, 叶片已全部枯黄时可将茎秆连同种子一并割掉, 进行脱粒, 将茎秆、种子分别晾晒干, 妥善保存, 待后出售。采收药根可用人工深挖或机械深挖, 把所有的药根全部挖出, 不能采取直接拔除, 为防断根影响产量、增加收入, 药根应分类整理, 大小一致整齐, 除去残茎, 抖去泥土, 晒干即可出售。

玉米小麦垄畦套种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栽培技术;玉米;小麦;套种;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34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62-02

玉米和小麦套种是取长补短、互为促进的一种栽培模式,既可确保小麦、玉米当季高产,又可保证全年周期连续高产。此种植模式能够使小麦和玉米充分利用光、热、降水等自然资源,促进二者在生育时间和空间上达到互利。从时间上看,两种作物播期不同,因此生育期互不干扰;从空间上看,小麦收割后可以凸显玉米的边行效应,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1 整地技术要求

1.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田面平整,能排能灌的地块。秋季机翻,耙碎明暗坷垃,创造上虚下实的活土层,随秋季整地将农肥一并施入。

1.2 修渠作畦起垄

入冬前修渠、作垄、起垄。畦长30~50 m,畦面平整,纵向坡度降0.3%。同时,要求各种水利设施完备。

1.3 灌足底墒水

立冬后灌足底墒水。播前确保土壤表墒含水量为16%~18%,底墒含水量在20%以上。

1.4 选择良种

小麦品种可选用辽春18号;玉米品种可选用屯玉99、先玉335、明玉2号、京科968、潞玉36等。播前做好种子发芽试验,确保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

1.5 备足肥料

每667 m2施农家肥7.5 m3、复合肥50 kg(氮、磷、钾的含量各占15%)、尿素60 kg。其中在小麦混合田施农家肥3 m3/667 m2、复合肥20 kg/667 m2、尿素20 kg/667 m2;其余肥料均施入玉米混合田。

1.6 检修机具

播种和收割前,按机具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机具,确保机具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农艺要求。

2 小麦栽培技术要求

2.1 适时早播,确保苗全苗壮

2.1.1 种子处理 用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具有防虫、防病、防鼠的作用。

2.1.2 适时早播 3月5日开始进行小麦播种,于3月15日播完。播后墒情不足13%的地块,要轻灌补墒水。

2.1.3 确保播量 按纯面积计算,小麦播种量为20 kg/667 m2,保有效穗45万~50万/667 m2。播种采用宽幅窄行条播方式,行距15 cm,播幅6~8 cm,1.2 m畦种7~8行,1.4 m畦种9行。播种深度为3~4 cm,播后及时踩压保墒。

2.1.4 施足底肥 对未进行秋施农肥的地块播种小麦时,必须撒农肥3 m3/667 m2,然后再施20 kg/667 m2复合肥做口肥。

2.2 促根壮苗,攻穗、增粒

2.2.1 搂平松土 麦田出土时用铁耙子轻搂一次,破除土壤板结,增温保墒,促苗出土。

2.2.2 压青蹲苗 两叶一心时,于晴天午后踩或压1~2次青苗,蹲苗促壮,土壤湿粘和苗弱地块不压。

2.2.3 重追三叶肥 三叶期时必须灌透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18%左右,结合灌水追施尿素20 kg/667 m2。目的是使苗早发、壮实、结大穗。

2.2.4 化学除草 麦田长出4~5叶时,取72%的2.4-滴丁酯乳油50 g,兑水50 kg,均匀喷在667 m2的小麦植株上,进行苗间除草。

2.3 科学灌水,巧施肥

2.3.1 适时浇灌拔节水 浇完三叶水后进行蹲苗,蹲苗时间大约为15 d,然后开始灌拔节水,以促根蹲节,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2.3.2 灌好孕穗水,轻追孕穗肥 小麦打苞时灌孕穗水,如果发现有缺肥现象,可追施少量化肥。

2.3.3 防病灭虫 用25%粉锈宁可湿剂20~30 g,兑水50 kg喷雾,可防治锈病和白粉病。用40%的乐果乳油1 500倍液防治蚜虫。用2.0~2.5 kg/667 m2除虫精粉在早晨有露水时喷雾,可防治粘虫。

2.4 促根保叶增粒重,防病灭虫防早衰

2.4.1 灌透扬花坐胎水 灌透扬花坐胎水既能保证籽粒形成期的需水,提高结实率,又可为灌浆到成熟期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奠定底墒,有助于保根保叶及提高粒质量,防止出现贪青现象。切忌灌大水,且风天不灌,以防倒伏。

2.4.2 早浇麦黄水 成熟前10 d浇麦黄水,可提高粒质量。

2.4.3 叶面喷肥 从孕穗到开花期,用0.3%磷酸二氢钾(或1%的尿素)进行叶在喷肥,用量为50 kg/667 m2,隔7 d喷1次,连续喷2~3次,有保叶和增加粒质量的作用。6月下旬要注意防粘虫。在蜡熟期麦粒变黄时收获。

3 玉米栽培技术要求

3.1 适时播种,施足底肥

3.1.1 种子处理 玉米种子用种衣剂包衣,防虫,防鼠效果明显。4月25日开播玉米,5月5日播种结束。一般半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的保苗数为3 300~3 500株/667 m2,紧凑型玉米保苗4 000株/667 m2。

3.1.2 条施农肥 农肥采用条施方式,施农肥4.5 m3/667 m2。口肥施复合肥,施肥量为30 kg/667 m2,点施在两株中间,避免与种子接触,杀芽缺株。

3.2 大查苗补苗保密度,蹲苗促壮早管理

如果出现缺苗现象,可采取借苗、跨苗、移栽的方式补全苗。

早铲勤铲早定苗。两叶时铲头遍,三、四叶时铲二遍,七、八叶时铲三遍,二、三叶时定苗,拔除自交苗和病苗。对弱小苗实行单株管理,偏追肥,促苗升级。

3.3 壮秆攻穗,防治玉米螟

3.3.1 轻追拔节肥 八、九叶时扎眼,每667 m2追尿素15 kg,对玉米行间轻趟一梨,旱时轻灌1次水。

3.3.2 重施孕穗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扎眼,每667 m2追施尿素25 kg,并浇1次水。同时,对玉米行间深趟1次。

3.3.3 防治玉米螟 取50%对硫磷乳油0.5 kg,加适量的水,再拌25 kg细沙粒,在玉米心叶投放1~2 g,可防治玉米螟。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更好。

3.4 保叶防衰增粒,促熟措施必跟上

3.4.1 隔株去雄 在雄穗长出2/3时抽掉雄穗,可使玉米增产10%左右。去雄穗不超过全苗植株的1/2,边行和地头不去雄。

3.4.2 轻追粒肥 在雄穗吐丝初期如果出现脱肥现象,可追少量化肥,能明显提高粒重。

3.4.3 辅助授粉 在盛花期,于无风天或微风天上午9~11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每隔2~3 d进行1次。

3.4.4 去掉无效穗 去掉无效穗的目的是集中养分,供应主穗。玉米提倡适当晚收。

小麦—地瓜套种栽培技术 篇3

小麦施肥原则:总施肥量为施纯氮210 kg/hm2、五氧化二磷105 kg/hm2、氧化钾105 kg/hm2。

地瓜施肥原则:产鲜地瓜75 t/hm2的地块需施纯氮375 kg/hm2、五氧化二磷105 kg/hm2、氧化钾847.5 kg/hm2。氮磷∶钾肥的比例为1.0∶0.7∶2.0。

1 小麦栽培技术

1.1 地块选择

选择通气性良好、疏松的土壤, 施纯氮300 kg/hm2、五氧化二磷105 kg/hm2、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土杂肥45~60 t/hm2。撒肥后耕地起垄。要求耕深耙透, 垄底宽40 cm, 垄高30 cm, 垄距40 cm。

1.2 选用良种

选用分蘖成穗率高、单穗生产率高、抗倒伏、株型紧凑、抗病、抗逆性好、抗旱耐肥的品种[2]。

1.3 足墒播种

使用传统小行距 (15~20 cm) , 密集条播, 人工播种在垄与垄之间。于日平均气温16~18℃时播种冬性品种。折算后的播种量要求基本苗45万~60万根/hm2。

1.4 田间管理

及时查苗补种, 浇好冬水, 一般应及时浇冬水, 不施冬肥。早春返青期主要是划锄以松土、保墒、提高地温, 不浇返青水。起身期或拔节期由于基肥中氮肥充足, 故不再施氮肥, 干旱时可浇小水。重视挑旗水或扬花灌浆水, 在浇了起身水或拔节水的基础上, 浇好挑旗水或扬花水, 就满足了小麦籽粒生长的需要, 要求没有积水。不浇麦黄水[3]。

1.5 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拔节期的纹枯病及后期的白粉病、锈病、蚜虫、地下害虫, 可以在耕地、拌种时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1]。

1.6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 以保护地瓜秧苗。

2 地瓜栽培技术

2.1 选择优质品种

根据生产用途选择相应的地瓜品种。如蒸煮食用为主的选用北京553、瑞拉普等;用于加工淀粉的选用含淀粉量高的品种, 如徐薯18、鲁薯1号~鲁薯8号等。

2.2 培育壮苗

采用酿热温床加盖塑料薄膜的方式育苗。壮苗标准:百株重500 g以上, 顶叶3叶齐平, 叶片肥厚较大, 叶色绿, 茎粗节匀, 株高20 cm, 剪口浆液浓, 茎上无气根, 无病虫害, 苗龄30~35 d, 不要用喷过化肥或生长素的秧苗。高剪苗能减少病毒病、茎线虫病、黑线虫病等。

2.3 适期栽植

气温稳定在15~16℃时栽植春地瓜, 栽植密度要根据品种、地力、水肥条件、栽植时期4个因素共同决定。同一品种栽植的越晚密度越大, 高肥水地要稀植, 低肥水地要密植, 在平原地区一般中短蔓品种栽植6万株/hm2。

移植前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苗基部10 min, 防治黑斑病。窝水下渗后, 施毒饵15 kg/hm2, 也可以施茎线虫灵或铁灭克颗粒15 kg/hm2, 防治茎线虫病。

栽植时, 在垄上开沟, 浇窝水要足, 秧苗斜栽或沟栽, 培土封埯, 弧座距离地面5 cm左右, 地上留6 cm左右。

2.4 田间管理

从栽苗至分枝结果, 大约从栽植至6月下旬。此期以促苗早发、早结瓜为主攻方向。栽后6 d就抓紧查苗、补苗、壮苗。浇水结合小麦浇挑旗水或扬花水、灌浆水。

生长中期即从茎叶封垄至茎叶生长达到顶峰, 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 此前应保持茎叶正常生长。主要措施:一是排涝防旱。有积水排涝, 久旱不雨适当浇水, 不要有积水。二是除杂草。地瓜是旋花科植物, 对除草剂很敏感, 要注意使用。三是化学调控。在薯秧接近封垄时, 可用15%多效唑300 g/hm2对水225 kg, 喷洒叶面, 防治叶蔓徒长;如有食叶害虫, 再加治虫药。喷药最好在16:00左右进行[4]。多效唑的用量要灵活掌握, 天气干旱、地瓜长势弱时要少用, 反之则多用。7月用背负式喷雾器, 取下喷片, 每桶水加尿素0.5 kg、硫酸钾1 kg、硫酸二氢钾0.5~1.0 kg、硼砂100 g、辛硫磷或甲基乙硫磷200~250 g, 完全溶化搅匀后往地瓜裂缝中灌施, 用水60~75桶/hm2, 最好选在下雨前进行, 可起到追肥和杀灭地下害虫的双重作用。四是严禁翻蔓。如果秧蔓扎根, 可以提断秧根, 再放回原处。

从茎叶生长高峰到收获为后期, 大约从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主要保护已有茎叶, 促使瓜块快速生长。主要措施:一是防旱排涝。干旱严重时浇小水, 下雨后有积水, 尽快排水排涝[5]。二是追肥。用背负式喷雾器, 取下喷片, 每桶水加尿素0.5 kg、硫酸钾1 kg、硫酸二氢钾0.5~1.0 kg、硼砂100 g、辛硫磷或甲基乙硫磷200~250 g, 完全溶化搅匀后往地瓜裂缝中灌施, 用水60~75桶/hm2, 防止早衰。三是保护茎叶, 禁止采叶, 翻蔓。

2.5 适时收获

一般10月下旬收获, 选择无风, 晴暖天气, 上午刨, 下午入窖。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放、入窖地瓜严格选择无病, 无破伤, 无冻害。

摘要:介绍了小麦—地瓜套种模式, 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小麦、地瓜的栽培技术, 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地瓜,套种,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黄新花.农业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范秀华.旱地夏播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2) :70, 78.

[3]赵慧芳, 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8) :49.

[4]林泉.脱毒地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2010 (11) :12-13.

小麦套种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小麦,小辣椒,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和每年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小辣椒是我国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优势主导产业,临颍县种植面积占全县秋作物种植面积的近1/2,新兴的小辣椒产业助推了临颍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麦垄套种小辣椒栽培模式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套种模式之一,很好地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一般可产小麦6 000 kg/hm2、小辣椒4 500~6 000 kg/hm2,平均效益6.0万~7.5万元/hm2。实践证明,该种植模式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可以使小辣椒生育期提前,避开“三夏”大忙时节,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对提高小辣椒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现将小麦套种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好小麦,合理设置预留行

麦播整地要深耕细耙,耕深25 cm左右。因套种小辣椒追施肥量较大,麦播时底肥不要求太多,犁地时施三元复合肥(15-15-15)(下同)600 kg/hm2为宜。其他麦播要点同于常规生产[1,2]。麦播时小麦品种宜选用矮秆、早熟品种,如矮抗58、周麦22等。小麦按20 cm行距播种,种2行小麦,预留80 cm空档,每个播种带幅宽100 cm。该模式栽培能充分地利用边行优势,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小麦的产量可以达到6 000 kg/hm2左右。

2 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定植

小辣椒实行麦垄套种,可提前生育期,避开“三夏”农忙时节,有利于早发棵、多结椒,提高品质。麦垄套种小辣椒苗龄以60~70 d为宜。

2.1 适时催芽

小辣椒品种选用三樱8号、三樱6号或子弹头。播前将种子晒2~3 d,用2份开水+1份凉水的温水(55~60℃)浸种15 min捞出,再放在30℃温水中浸4~6 h,把种子表面的黏质搓洗干净后,在20~30℃下催芽5 d左右,当有50%~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生产实践中也可多用干籽下种。

2.2 苗床整理

苗床应选择在背风向阳、2~3年没种过茄科作物、有适当肥力而无病虫源的地块,大田建苗床180~225 m2/hm2。最好冬前深翻冻垡,播前7~10 d整地做畦,每畦施腐熟鸡粪5 kg、三元复合肥1.5 kg,撒均翻匀,整平蹋实,另外每1 m2准备8~12 kg过筛细肥土备用。

2.3 播种

3月上旬小拱棚育苗,播种应选择在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进行。先向畦内灌满水,待水渗完后,先撒一薄层过筛细土,再均匀撒播催过芽与细土拌匀的种子2~3遍,播后覆土厚0.5~1.0 cm,大田苗床用种量2.25 kg/hm2。为防治地下害虫,每畦用90%晶体敌百虫25 g加适量水掺麦麸或玉米糁拌匀,撒在苗床的盖土层上。一般7~10 d即可出苗。

2.4 苗床管理

出苗前,苗床应保持较高的床温,白天保持25~30℃。苗齐后,逐渐放风,白天苗床温度维持在20~25℃,夜间维持在15~18℃,避免徒长。苗床湿度保持见干见湿,不旱不浇水,严禁大水漫灌。齐苗后用70%五氯硝基苯600 g/hm2或瑞苗清(30%甲霜恶霉灵)10 L/hm2防治立枯病、枯萎病、猝倒病。2片真叶间苗,5片定苗。定植前5~7 d进行低温炼苗,5~6片叶时大量通风;定植前3 d叶面喷施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75 g/hm2对水225 kg喷雾,促进形成壮苗,促进多发根,多发杈;定植前一天浇起苗水,以利起苗。

3 抓好共生期的管理

麦套小辣椒栽培模式,小辣椒与小麦的共生期为30 d左右。定植前,一次性施入腐熟有机肥30~45 t/hm2及三元复合肥600 kg/hm2。小辣椒喜生茬,不宜连作,排水不畅容易积水的低洼地不宜种植。

3.1 小辣椒定植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小辣椒定植到预留行内,起苗时应尽量多带土、少伤根。每个预留行栽2行小辣椒,行距40 cm,小辣椒距小麦20 cm,麦收后形成60∶40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小辣椒株距按17~20 cm,小辣椒种植密度10.5万~12.0万株/hm2。要选择晴天的下午或阴天移栽,最忌雨天移栽。要将椒苗分级,选壮苗、大苗,栽根系发达的苗,并注意护根。要先浇水,后移栽,提倡5~8 cm深栽,抗旱又增产。为避免地下虫伤苗,可撒毒饵诱杀,即用90%晶体敌百虫150 g+温水1.5 kg化开,均匀喷洒在5 kg炒过的麦麸上,闷4 h后撒在预留行内。

3.2 适时摘心

在定植缓苗后20 d(12~14片真叶)内应及早摘心,限制主茎生长,增加分枝数,提高单枝结果率,提高产量。争取6月下旬至7月初封垄,使之有丰产的群体,有分枝150万~180万个/hm2,结果1 500万~2 250万个/hm2。

3.3 定植后管理

小辣椒主根不发达,根群多分布在10~15 cm的浅土层中,为促进小辣椒多生根,在浇足定植水后5~7 d及时浇缓苗水。小辣椒既怕旱又怕涝,水分管理尤为重要。如遇干旱,应采取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和中午浇水,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在定苗后7~10 d,用拿敌稳75 g/hm2对水225 kg;5月上旬,用百泰(60%唑醚代森联)300~600 g/hm2防治辣椒疫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5月中下旬,用艾美乐(70%吡虫啉)45~75 g/hm2防治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切断辣椒病毒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病毒病的发生[3,4]。

3.4 适时早割小麦

6月上旬,小麦进入完熟期,应适时早割,尽可能减少共生期,争取早通风透光。收割时可采用收割机跨在套种行间作业,留茬高度可适当高点,留25~30 cm,作业时尽量少碾压小辣椒苗。因小辣椒还需要打顶,收割小麦时削掉点小辣椒头也影响不大。

4 加强中后期管理

4.1 肥水管理

小麦收获以后,进入小辣椒管理的关键环节,重施麦后肥,施尿素112.5 kg/hm2、三元复合肥300 kg/hm2;7月上旬施复合肥450 kg/hm2,7月中旬以后一般不再追肥,以免发生晚熟现象,影响小辣椒品质,结合施肥,依天气情况灵活把握浇水。其余时间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每次浇水量均不宜过大。植株生长后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可适当进行叶面补肥,一般可喷施0.4%磷酸二氢钾+0.2%尿素水溶液2~3次,遇强降雨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4.2 中耕培土

及时中耕可有效提高地温,蓄水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同时消灭杂草并利于恶劣天气的田间及时排涝。第1棚果出现时进行浅中耕,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将宽行内的土壤培于植株的根部,可使植株多发不定根,增强根系吸收土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防止倒伏和积水浸泡根系。

5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提倡“治早治小”,6月是病虫害始发期,7月是发生盛期,8月为发生后期。

小辣椒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疮痂病、软腐病、病毒病等,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对前3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选用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病情严重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500倍液灌根,用药液量为200~250 m L/株;对疮痂病、软腐病这2种细菌性病害可用200 mg/kg的农用链霉素或77%可杀得500倍液进行防治;6月上旬,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45~60 g/hm2对水450~675 kg或2%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便切断昆虫传播的途径,达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

危害小辣椒的主要虫害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等。对于棉铃虫、甜菜夜蛾、烟青虫可用3%甲维盐3 000倍液喷雾,茶黄螨可用15%哒螨酮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夏季杂草生长迅速,为了避免中耕除草伤及小辣椒根系,做好化学防除杂草是获取小辣椒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在杂草三叶期,用10.8%盖草能乳油300~450 m L/hm2对水300~450 kg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83.

[2]刘淑君,崔艳红,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8):71.

[3]张立东,王静.日光温室辣椒嫁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04-105.

小麦套种柴胡栽培技术 篇5

稻田套种小麦的技术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取季节主动, 提前播种出苗;在干旱的年份能获得全苗, 多雨的年份避免烂苗, 确保小麦适期播种, 做到养老稻和种早麦两不误。二是对于土壤黏重、湿度大的稻茬麦地区, 通过耕翻、旋耕方式秸秆还田难度大, 用此方法套种小麦, 能省去秸秆焚烧、秸秆移到田外、大机作业等费用, 有利于实现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 为争取稻麦双高产创造条件。但稻田套种小麦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稻生长繁茂或水稻倒伏的田块, 播下的麦种落籽不易均匀且操作困难;套种麦共生期长, 小麦在水稻隐蔽条件下出苗, 小麦幼苗瘦弱, 易窜苗, 冬前长势差, 抗寒力差, 易冻害和出苗不均;由于土壤未能耕翻, 杂草基数大。二是麦种播在表土上, 根系集中在土表层, 部分肥力较高的田块易出现群体偏大现象, 从而导致小麦中期郁蔽, 后期倒伏。该项技术在沿江地区小麦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现将沿江地区稻田套种小麦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用及种子处理

生产上应根据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小麦专用化要求和病虫害情况等, 选用抗倒、抗寒性强和株型紧凑的品种, 在省主推品种中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 合理确定品种。种子要精选、晒种、拌 (浸) 种和包衣。通过精选, 保证种子粒大、饱满、整齐;选择晴天晒种, 要防止高温过高烫伤种子以提高发芽率;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包衣, 增强种子抗病、抗逆性[1]。

2 适期播种

具体播种期视秸秆是否还田及天气、土壤墒情状况而定。在水稻秸秆离田的情况下, 一般掌握麦稻共生期7~10 d以内, 确保水稻收获离田时与小麦齐苗 (1叶1心) 基本吻合, 有利于形成壮苗;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田块一般宜在收稻前0~5 d以内播种, 确保水稻收获时与小麦萌发顶土基本同步。播种时, 人工将种子均匀撒入稻田, 因撒播时种子易损失, 播种量要适当增加, 一般以225 kg/hm2为宜。

3 适墒套播

根据天气和墒情, 及时灌水和断水, 避免在地面干裂或田间积水的情况下播种, 影响小麦正常吸涨萌动。如果水稻生长后期干旱, 套播前应及时灌1次跑马水, 增加土壤湿度, 既有利于水稻成熟到老, 又有利于麦种正常出苗、出全苗[2]。

4 套肥套药

收稻前套施45%复合肥 (15-15-15) 225 kg/hm2左右、尿素150 kg/hm2左右, 确保麦子“胎里富”, 实现早发壮苗。如果肥料没有套施, 则在开沟覆土前及时追施, 以满足麦苗前期对养分的需求。播种前1~2 d或播种时, 用除草剂拌尿素或湿细土在稻叶无露水时均匀撒施, 用药后保持田面湿润不积水。播种前后未化除的套播麦田, 在稻草离田6~7 d后、草龄2~3叶时化除。

5 沟系配套, 加强覆盖

为排水降渍, 防止麦后稻田积水, 影响麦种发芽出苗, 及时进行机械开沟, 使内外三沟配套, 保持土壤适墒和良好的通气性, 防止和减轻涝灾渍灾。小麦生育期间经常清理沟系, 做到“雨前清沟、雨时查沟、雨后理沟”, 雨止田干。对于水稻秸秆还田、稻麦共生期短的田块应加强镇压, 促进麦种与土壤紧密接触, 根系下扎, 顶秸出苗。秸秆离田的麦田, 要在小麦齐苗期加强覆盖, 施土杂肥22.5~30.0 t/hm2或匀铺水稻秸秆2 250 kg/hm2左右。3叶1心前, 结合三沟配套和机械开挖田内沟, 适当加大开沟密度, 均匀覆盖1~2 cm厚[3]。

6 合理使用肥料

肥料管理在套施基肥的基础上, 早施壮蘖肥, 普施重施拔节肥。一是及早追施壮蘖肥。弱筋小麦的基苗肥氮肥占比80%左右, 中筋小麦和强筋小麦的基苗肥氮肥占比60%左右。小麦壮蘖肥应在麦苗3叶1心前及时施用。二是严格控制冬季肥。稻套麦分蘖节在土壤表层, 抗寒性较差, 如果冬季低温施肥, 会降低小麦体内糖分, 加重冻害。但是, 对于越冬发苗不足或脱力落黄的麦田, 应适时补施平衡 (接力) 肥捉黄塘、促平衡[4]。三是重施拔节孕穗肥。套播小麦的下层根系少, 后期土壤肥力差, 易脱力早衰, 应重施拔节孕穗肥。弱筋小麦只施拔节肥 (占总施氮量的20%) , 控制后期氮肥用量;中筋和强筋小麦分拔节肥和孕穗肥2次施用 (通常情况下2次各施总施氮量的20%) 。拔节肥应掌握在倒3叶期, 宜用多元高效复合肥。孕穗肥通常在剑叶抽出1/2时施用, 一般施尿素105~120 kg/hm2。此外, 小麦高产栽培时, 在灌浆结实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1%~2%尿素溶液, 能提高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5]。

7 防倒防冻

7.1 倒伏预防

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田块, 应通过镇压控旺、施用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加以防控。例如, 有旺长趋势时可于拔节初期用矮壮素900 g/hm2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1 050 g/hm2进行叶面喷施, 要求喷雾均匀, 不可重喷。

7.2 冻害预防

适期套播, 采用多效唑等化控制剂拌 (浸) 种以控旺促壮, 严格控制秸秆碎度, 提高秸秆覆盖均匀度和覆土质量, 加强镇压和排水降渍, 以有效防控冻害发生。

7.3 冻害补救

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 要在低温后2~3 d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及时追施恢复肥。冻死率10%~30%的田块, 增施尿素75 kg/hm2左右;冻死率超过30%的田块递增10%, 增施尿素30~45 kg/hm2, 上限值不超过225kg/hm2。争取受冻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 以减轻产量损失。

8 病虫害防治

要加强田间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及其防治工作。推广应用以麦作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 结合农业防治, 坚持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麦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建.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M].2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108-116.

[2]潘宝国, 魏亚凤, 顾志华, 等.沿江地区稻茬麦少免耕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 :53.

[3]宋长佳.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09 (9) :103-104.

[4]李建军, 杜绍印, 邓世民, 等.稻茬麦栽培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0 (10) :46-47.

一年多收小麦套种玉米增产技术 篇6

一、小麦套种玉米主要技术

1. 适当调整播种期

小麦适当早播 (3月12~25日播种) , 玉米适当晚播 (5月10~15日播种) , 玉米出苗期控制在5月20~25日, 缩短米麦共生期, 小麦收获期玉米株高略矮于小麦或与小麦持平。

2. 合理安排小麦玉米套种形式

做成小麦畦底宽90厘米, 玉米台底宽70厘米并兼作畦埂。小麦靠畦边与台底交界处开沟播种, 行距15厘米, 90厘米播种7行, 实际种植宽度相当于105厘米。台上播种两行玉米, 行距45~50厘米。小麦收获后, 玉米成为“2:空”种植形式。

3. 品种

小麦品种和种植管理与清种小麦相同。小麦品种以辽春18为宜, 密度以玉米品种生育期125~130天为宜 (例如:郑单958、北育288等中晚熟密植品种) , 密度根据品种、地力和施肥水平适当调整, 通常可比清种增加10%~20%密度, 麦收后尽快给玉米追肥培土, 其它管理与清种玉米相同。一般目标产量300千克/亩左右, 应施二铵20千克/亩左右, 混尿素5~7千克/亩。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 白天化冻6~7厘米, 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北票地区一般应掌握在3月10日播种, 清明结束。当地有不种4月麦之说。

二、种植管理

1. 小麦田间管理有两浅一密

即浅施肥, 浅播种, 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10厘米为宜, 试验证明:浅施7~10厘米比深施15~20厘米, 1亩增产25~35千克。其施肥方法:一是采用双箱播种机, 前面播肥后面播种;二是单机重播, 先播肥然后播种。播种深度以3厘米为宜, 浅播温度高, 出苗快, 根系发达, 易形成壮苗。春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 所以要适当密植, 每亩300千克, 以52.5万基本苗为宜, 播量应掌握15~17千克/亩, 为防止垄内苗子拥挤, 要增粒缩行, 改耧播为机播, 采用15~20厘米等行距条播, 或宽窄行条播。

2. 巧用肥水

春小麦3叶期胚乳养分用尽, 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 这就要求较多的养分, 是争取多穗大穗的关键期。因此, 头次肥水要早, 可在3叶一心时浇, 结合浇水追施碳铵35~45千克, 或尿素15千克。头水过后要适当蹲苗防倒, 待第一节间定长时浇二水, 三水为扬花灌浆水。

3. 压青苗

小麦压青苗是一项抗旱、保墒、增产的有效措施, 有促进根蹲节、壮秆防倒和加速分蘖成穗的作用, 在高肥水密度大的麦田和生长过旺的田块要实行压青苗, 其防倒伏增产效果显著。有三压四不压的说法, 即幼苗长势过旺, 干土层过暄要及时压青苗;苗较弱, 地硬, 土壤水分含量大和比较粘重不能压。压青苗的时间, 对于抗旱保墒来讲, 以二叶一芯到三叶期限进行最好, 对于防止麦田旺长的压苗的时间, 最早可在分蘖盛期和末期, 最晚不能晚于拔节期。拔节以后不能压苗, 以免基部茎节压折, 造成减产。

4. 治蚜防粘虫保粒重

近几年来麦蚜发生日趋严重, 由于春麦较冬麦发育晚, 茎叶嫩, 麦蚜发生严重, 因此, 春麦后期管理的中心是治蚜虫保粒重。应在5月中旬进行穗期防治。

5. 化学药剂防治粘虫

粘虫是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的、暴发性害虫, 当粘虫大发生时化学防治是控制其危害成灾的主要措施, 目前应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25%灭幼脲三号500~600倍均匀喷雾;25%敌马乳油50~80毫升, 对水15~30千克均匀喷雾。

6. 玉米田间管理拔节期

拔节后玉米根、茎、叶加速生长, 进入雌雄分化阶段, 这时田间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65%~70%, 施入长效缓释肥可不用追肥, 节省了人力。这时的温度管理, 最适温度24~26℃, 当温度低于20℃, 将延迟抽穗。地膜可有效地起到提温的作用。这时的水分管理很重要, 当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40%时, 将延迟抽穗, 并且雌雄出现的时间间隔拉长, 导致阴阳失调, 造成雌穗部分不孕或空秆。因此遇旱必须进行灌水。

7. 开花期

开花期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高峰期, 要求一米深土层内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这时正处于伏天, 要特别注意防高温、多浇水。这时最适温度25~27℃, 此时温度过高32~35℃, 相对湿度低于30%, 大风等易引起柱头干枯, 温度在35℃以上1~2小时花粉死亡。浇水能够影响田间小气候, 提高产量。吐丝授粉后 (7月下旬) 发现果穗以下四片叶退劲早衰迹象时, 应及时结合灌水补施粒肥。一般亩施尿素10千克。

8. 灌浆期

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要确保玉米对水分的需求, 可有效增加穗粒数、防止空秆和秃尖, 增加千粒重。总之, 玉米除苗期外, 各生育期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应及时灌水。

9. 防治玉米螟

当玉米心叶出现空洞时, 一般玉米正处于大喇叭口期, 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 每亩250克拌细沙5~6千克, 撒于植株心叶或叶腋处;授粉后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

小麦套种柴胡栽培技术 篇7

1 品种选择

小麦选用矮抗58、济麦22、淮麦22、烟农5158等半冬性高产品种;玉米选择登海605、登海618、蠡玉16、蠡玉88、中科4号、先玉335等抗病、高产品种;冬瓜选用广东杂交黑皮冬瓜、广东三水牌黑皮冬瓜等品种。

2 田间配置

带宽2.2 m种7行小麦,预留行80~100 cm种2行玉米和1行冬瓜,翌年于5月上旬在空行中间套种1行冬瓜,采用地膜覆盖,株距0.8~1.0 m,行距2.4~2.6 m,一般种植3 850株/hm2,麦收后立即在冬瓜两边播种玉米,一般每穴播双株或多株玉米,密度为2.6万~3.0万株/hm2[1]。

3 适期播种育苗

冬瓜于3月下旬至4月初育苗,苗床一般选择在田间或地头,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地方,1 hm2大田需苗床18 m2。可用育苗盘,营养土用基质育苗或用书报纸制钵,制钵前将充分腐熟的家禽粪10 kg/m2、复合肥0.3 kg/m2、呋喃丹0.2 kg/m2、多菌灵0.1 kg/m2与苗床土混拌均匀备用。3月中下旬开始制钵,一般制营养钵5 000~6 000个/hm2。苗期管理要掌握好温湿度变化,注意通风炼苗、严防立枯病和猝倒病的发生,勤观察苗情,出苗后及时用50%甲霜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用80%乙蒜素1 000倍液喷雾防治,不重喷,以防烧苗。移栽前5~7 d昼夜揭膜炼苗。5月中旬待冬瓜苗达3~4片真叶、苗龄35~40 d时,选择晴好天气将冬瓜苗破膜带水移栽到小麦预留行内。要求选用厚0.006~0.008 mm、宽80 cm的地膜覆盖,并注意拉紧、压实、盖严。移栽时要将钵体按落底点水移栽,钵体不露出地面;玉米根据土壤墒情在(6月5日前后)麦收后及时扒穴点播。

4 肥料运筹

播种小麦前整地时一定要施足基肥,一般施有机肥1 200 kg/hm2或饼肥1 200 kg/hm2拌40%毒·辛5.0~7.5 kg/hm2防治地下害虫,N、P、K三元复合肥(总养分含量50%)750kg/hm2或小麦专用肥(28-17-5,总养分含量50%)750 kg/hm2,深耕、细耙、整平[2]。冬瓜移栽后15~20 d,施硫酸钾复合肥(17-17-17,总养分含量51%)375 kg/hm2。小麦应在返青拔节期追肥,一般根据小麦长势施尿素120~150 kg/hm2,小麦孕穗至灌浆期,结合小麦“一喷三防”用98%磷酸二氢钾3 000 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叶面喷洒[3];冬瓜生长后期如缺肥应及时追肥,一般用硝硫基硫酸钾速效复合肥375kg/hm2追施,结合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施玉米专用肥750 kg/hm2、尿素600 kg/hm2,开沟施入[4]。

5 冬瓜整枝

小麦收割时,麦茬高度需在20 cm以上,留高茬,让冬瓜蔓顺一边搭在麦茬上整枝,一是幼瓜不接地生长,可防止下雨泥水闷瓜;二是利于光照,一般每株留果3~5个,冬瓜成熟后及时摘除,利于下茬冬瓜生长。

6 病虫害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一药多用,综合防治。小麦初花至扬花期注意防治小麦赤霉病,一般用20%丙唑醇或10%烯唑醇进行防治;中后期用20%三唑酮对小麦叶枯病、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进行防治;用20%吡·抗或40%高氟·吡虫啉防治小麦穗蚜。冬瓜重点做好叶斑病、霜霉病、炭阻病等病害的防治,可用25%吡唑·嘧菌酯乳油或48%百泰等500 m L/hm2对水500 kg/hm2喷雾防治,并重点做好菜青虫、白粉虱等主要害虫的防治,一般用高效低毒农药如高氟氯菊酯、百树菊酯等防菜青虫等;尤其在冬瓜收获前,不要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以减少农药对冬瓜的污染。

7 适时早收

小麦一般在6月5日前后成熟,于蜡黄后期及时收获,以减少小麦与冬瓜共生期;小麦收获后不进行灭茬,经太阳曝晒和下雨自然灭茬;小麦收获时瓜蔓一般长至20~60 cm,特别是机械收割小麦时更要注意保护瓜蔓,麦收后要及时理蔓和整枝。冬瓜前期适时早收,一般作为蔬菜出售,并利于下茬冬瓜生长,下茬晚收让果实充分膨大,延迟采收作为制作冬瓜馅和储藏,待价格高时出售。玉米采取晚收措施,以利提高产量。冬瓜10月5日前后要及时拉秧腾茬,保证下茬小麦整地播种。

摘要:介绍了小麦—玉米—冬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并从品种选择、田间配置、适期播种育苗、肥料运筹、冬瓜整枝、病虫害防治、适时早收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采取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玉米,冬瓜,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淮北地区

参考文献

[1]潘发军,陈正州,李富兰.小麦套冬瓜、玉米高效种植模式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5):143.

[2]张文彬,储可敏,王士华.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3):46-47.

[3]孙建阁,王荣成,赵英震,等.关中灌区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1):121-123.

上一篇: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下一篇:医疗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