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精选12篇)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1
关键词:高效教学,合理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 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随之水涨船高, 蒸蒸日上。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 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 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一、合理设计——教学结构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知识的火药。目前, 一些语文课堂过于臃肿, 教学环节多, 内容理解多, 问题提得多, 资源拓展得多, 课件使用多……非语文、泛语文的内容依然占据着课堂。语文课要量力而行, 一堂课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 不能贪多求全, 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课堂类型, 而不同的课堂类型又会有不同的课堂结构。在确定教学目标后, 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复习、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把大多时间分配在感知、理解和运用上, 促使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得以尽快形成。
二、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是高效教学的保证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标准无定论, 只要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 就是有效的方法。比如, 孔子的举一反三式、《学记》中所提倡的“道而弗牵”的自行发现式、苏格拉底的问答式、布鲁纳的通过思考而学习的发现式、巴勒士的问题解决式等, 都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是指在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中融合新的教学方式。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思想, 结合教学实际, 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得多。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 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如“圈、点、批、注”和带着问题读书的预习方法;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感悟词句方法;边读书边思考, 边读书边想象边联想画面的方法……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 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三、精心创设——激发兴趣是高效课堂的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语文课上, 教师精彩的导语、鼓励性的评价、幽默风趣的语言、激情高涨的辩论、民主和谐的气氛、感染力十足的煽情等都会发出磁石一样的力量, 叩动学生心弦, 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和探索的力量。因此, 在教学中, 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教师于漪说过:“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 是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 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武器, 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加优化。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2
——读《李平老师讲语文》有感
作为课改名校兖州一中的一线名师,李平老师是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名师,她的课堂演绎着“知识的超越,生命的狂欢”,透过她的课堂,我们可以领略高效课堂下语文教学的魅力。而她的《李平老师讲语文》一书,为当今高效课堂下的语文老师们点燃了一盏明灯。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师素养
教师素养包括人格素养、专业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人格素养又包括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一位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有了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语文教学就有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语文教师就有了人格魅力。在师生的交往中,应充分欣赏学生的言语个性,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不应该轻易伤害学生的言语自尊,即使学生的言语作品的确很差,也要重在激励,表现出教师对其充分的信心。
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众多素养中,善读、能说、会写应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中最基本的素养,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要是一位有追求的学者。点燃学生言语创造激情的最好方法是点燃教师自己的言语创造激情;让学生忘情于写作的最好办法是教师自己忘情于写作;让学生忠情于阅读的最好办法是教师也会读,能与学生交流心得。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素养。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该不断提高学养,以跟上本专业的学术发展,占据时代的学术前沿。语文教师尤其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努力使自己术业专精,闻道在先。
科研素养,对许多语文教师来说,可能仅仅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象征。因为如今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与自觉,对新的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所知甚少,就更别谈什么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职业倦怠以及环境影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教师们更多的是围绕着学生成绩在“转”,认为只要进行题海战术,就能得高分。于是很多教师用体力和时间拼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很少考虑到如何真正培养学生听、说、读
能力。
二、高效课堂中的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重要内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分重视语文知识教学,把语文教学变成了“知识点”教学,测评也以考“知识”为主,在当今高效课堂模式之下,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教学需要教语文知识,但关键还在于给予学生什么样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被给予。
以往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仅限于教材所承载的内容(字、词、句、思想,材料给予我们的启发,并由这些点的积累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其实很多时候,当你具体去问一个教师,什么是语文知识时,许多人的回答都不尽如人意。这大多是由于教师功利性太强,急于求成,忽略了自身素养的提高。因此,适当地学习与进修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很多地方的语文教学都是模式化教学,延续了几十年,这当中虽有过革新、创造,但成效并不大,我们教的许多知识,其实是几个人“独特”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这种封闭僵化与随意性过大,形成了我国语文教育现有的严重问题。
三、语文课程评价
现如今,考试是教学评价中最经常使用、最多关注和重视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它既可以为学习提供短期的学习目标,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还可以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可,帮助学生制订最佳的学习计划。
但如果语文学习脱离必要的词、句、篇的积累,缺乏初步的判定、分析能力,不注重基础,如何达到综合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呢?因此,知识积累、技能训练与能力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考试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摆设若干“迷魂阵”难倒学生,让学生望而生畏。
语文考试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我们可以采用课堂观察,也可以自然地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同步进行,可以随时进行,随时终止。这种方法直接、方便而快捷。其次,开设辩论会,也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手段,它有利于考察综合的语言素养,通过辩论,教师可以了解和考察学生的知识视野,语言表达水平,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另外,档案袋评价也是语
文评价的一种极佳手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建构有丰富内容,有创意的学习档案,以便系统地展现学生个人语文学习的历程与成果。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教师,同学间的交流合作。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学生即时阅读的兴趣。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都要根据文本主题,精心设计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小结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的导入语、过渡语能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当中,让学生未接触文本就有一种要探询究竟的欲望;激励性的评价语和蕴含哲理而又意味深长的小结语,自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
二、引导自主探究是课堂高效阅读的核心,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探究,是高效语文阅读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不仅教学效益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高效的阅读课堂不是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能力,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效率。
(1)要设立细化目标方便落实。教学设计中要重视课时目标的设置,课时目标是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的蓝本。虽然在课堂上有生成,即我们欲设不到的情况发生,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包括对学段要求的把握、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思索、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课文重点的甄选等方面来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并细化到每一课时,落实到每一举措上。
(2)要体现学科特点分层落实。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古人云"学文如积沙。"说的就是文科的学习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日复一日地渗透、耳濡目染地熏陶。一些教师的语文课上常常贪多求快、容量太大,学生跟不上、学不会、效率低。
(3)要将课堂主动权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关键在于让他们品尝参与的乐趣、体验探索的经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自问自答、自导自演,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课堂生成的出现。因为你是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的引领者。
(4)要弹性预设激发动态生成。现行的小语课堂中教师习惯提出一个开放性、能统领整篇课文主旨的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根据学生回答的次序,应该预设弹性的教案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合作交流展示是课堂高效阅读的灵魂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合作小组中的一员,与学生保持双向的交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合作学习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活跃性和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阅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组汇报展示又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要求,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才华的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演等,激扬学生生命个体的潜能和活力,让他们合作交流,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合作交流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和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确定汇报展示的形式。例如在教学《尊严》时,各小组展示异彩纷呈:展示课文朗读的小组,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活灵活现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精彩句段的小组,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
四、注重阅读积累是课堂高效阅读的不竭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阅读量,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只有保证了学生的大量阅读,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精彩;有了学生的精彩,才有了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少年儿童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应充分利用学生“记性好”这个阅读生理优势,恢复“朗读涵泳”的优良传统,让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多背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名著,多积累一些终生受用的文化知识。
五、结束语
总之,要真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就得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切实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搭建舞台”,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加强“阅读积累”,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知识的厚度、深度和广度。
略谈高效语文课堂中的语感教学 篇4
一、小组练习、展示, 从文本朗读中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 必须在心与眼之外, 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 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 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 朗读时要感情充沛, 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在现今的高效语文课堂中,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文本朗读中体现。
1. 加强优秀学生的朗读示范
每个班级都有那么几个喜欢朗读、并且水平较高的学生, 即使存在瑕疵, 教师只要稍微加以指导, 他们就能在小组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带表情朗读, 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感受文章的意蕴, 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 小组内的范读者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 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 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 语断情不断, 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其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 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 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 小组内练习朗读, 互相听读, 达成朗读技巧及情感处理的共识
小组内的朗读及互相听读, 有利于学生在理解之前对文本初步的处理, 在读音、断句、重低音、语气语调、情感色彩等方面达成共识。俗话说得好, 三个臭皮匠, 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即使他们的朗读不那么完美, 但是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 他们对文本一定有了整体的认识。当然, 在小组朗读过程中, 教师并不是任其自由发挥, 而是应将朗读的技巧及情感处理方式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 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 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 耐人寻味的句子时, 要轻读。其次, 要注意停顿。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 ———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 如祖国沦陷了, 最后一课结束了等, 有无限的感慨, 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后要停顿。第三, 要注意语气。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 这样使人仿佛看到他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 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 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 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 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第四, 要注意语速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 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第五, 要注意语调抑扬。“激情处还它个激昂, 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避免“千文一腔”。
此外, 面对不同的文体, 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小组内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感情奔放的, 组内齐读;感情婉约的, 要求学生单读;情景交融的, 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 则分角色读。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如教《钱塘湖春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 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 去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 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样的形式朗读,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思维, 养成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小组讨论、探究, 在语言品味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 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 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 未必理解的透, 必须多揣摩。”同时, 他还说:“读者必须把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这些话都点出了揣摩、品位的重要性。例如《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 “似乎”表示“我”不能完全肯定孔乙己的死, “确凿”是完全肯定的语气。这有矛盾吗?理解作者这样说的用意, 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自的生活经验, 体验作品的意蕴, 从写作手法、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句式特点、甚至是标点符号的选择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探究, 在小组内形成结论, 再在全班进行展示, 来培养语感能力。
不要小看我们的孩子, 他们往往可以从字里行间去找寻一些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来品味, 下面举几个例子:
(1) “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 (张允文《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这一句中的“几乎”为什么不能去掉?对这一问题, 我就指导学生进行去掉前和去掉后比较阅读, 即去掉前的和去掉后“人们中断了一切。”进行比较阅读。同学们通过前后比较阅读后就发现, 去掉“几乎”后的句子在语意上变得比原来绝对肯定了, 这样, 既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也违背了作者在原文中的了本意, 所以不能去掉。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这一句中的“闲人”能否去掉?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去掉前后的比较阅读, 在阅读中, 学生感受到, 去掉后语言似乎是简洁了, 但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似的, 在读, 细品味, 发觉“闲人”两字才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表达了作者被谪的悲凉及有时间欣赏美丽月景的高兴悠闲心情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3)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席慕蓉《乡愁》) 诗句中的“没有年轮”用得好, 好在哪里?作者用比喻写出了乡愁虽没有年代记载也同样永恒, 永萦于心这一感觉, 给读者带来了无穷无尽诗意, 多美妙啊!
(4)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 (柳宗元《小石潭记》) 这两句写得好, 好在:前者用斗折蛇行作比喻, 写出了小溪曲折飘动的形状;后者用参差不齐的犬牙作比喻, 写出了两岸高低凹凸不平的形态;形象生动, 美不胜收。
(5)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一句作者运用反问的语气, 表现出一种泰然处置的镇定气度, 一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气概。
这些, 都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智慧的迸发。他们通过朗读后提出有价值的品味点, 圈点批注, 再将自己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每个小组都形成自己独特的品味方式。武汉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也认为, 语感是一种个人体验, 必须通过个体主动深入地体验和感悟, 才能形成语感。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必要的, 但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因此, 必须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小组合作、搜集, 在课外积累中增强语感
课外积累的方式有很多, 笔者通常用的就是围绕相关话题, 小组合作搜集资料, 再进行整理, 通过抄写、仿写、改写、积累, 转化语感。因为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中介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 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 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尤其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 仿写就是他们写作的引路人。如学习了《爱莲说》, 把有关莲的诗句、文章搜集起来, 让他们看看读读学学练练, 仿写一篇。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 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前提下, 或局部, 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 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 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此外, 还可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口述新闻或社会焦点问题, 既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又开阔学生的视野;开辩论会来培养多说的习惯, 有条件的进行报刊资料剪辑, 积累资料等等。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而且能在语文的表达活动中更进一步培养语感, 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 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 它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内外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在高效语文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语感教学, 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掌握, 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5
这学期来,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课,我作为响应“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工作者也有很多感悟和体会,我们在享受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正经受着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学效果的苦恼,反思自己这几个月来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当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我们不可盲目跟风,看着别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风和不和实际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课堂肯定是一句空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和自我风格,构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风格。对于“高效课堂”,从语文教学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转变教师角色
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的课堂教学形式,实施了高效课堂就意味着这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校课堂我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但是在观摩、听课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要尽快转换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高效课堂。二,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能力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呢?
1、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
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
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
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
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
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
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
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
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4、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
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改理念;自主学习;小组构建
对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而言,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3.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4.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游戏中学习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理地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一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7
一、注重合作探究方法的科学性
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时, 在方法上要讲求科学性。
首先, 要组织好学习学队, 在分组方法上, 一般采用异质法进行分组。 即学队成员内部要有性别、爱好、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 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 社会背景、个性特征和心理因素等。 也可以讲清要求自由组合, 教师再适当进行调整, 组合成为学习学队, 并安排好学队学习的组织者。 这种分组方法, 能高效地推进课堂合作探究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并能在合作探究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在学队学生的人数上, 根据研究表明, 建议4-6人为宜, 也可以因班级具体人数进行操作。
其次, 在学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营造一种合理的学习氛围与学习规则, 让课堂合作探究学习井然有序。 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学习提供条件。 教师走下讲台, 参与学生的合作讨论, 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和新鲜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这过程中教师恰当使用电教媒体, 也能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有时为了增进学生互动效应, 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角色转变, 让学队内的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 以求得学队内人人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
再次, 教师要改变备课方式, 变以教为主改为指导学生学为主, 充分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对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教师要有明确的评价激励机制。 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激励方式, 如:语言上的鼓励、物质上的奖励等, 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增强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最主要的还是教给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如:怎样读中质疑、怎样探究释疑、怎样做笔记、怎样做合作汇报等等。
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 决定了这堂课的质量。 单一地传授知识, 是浅层次的课堂; 训练学生的思维, 才是高效的课堂。 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这样的课堂, 才是高效的课堂。
二、注重合作探究内容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了合作探究学习实施的具体做法, 让学生充分认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学生明确了自己在这种学习形式中的地位, 自己合作探究学习掌握知识,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师生共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氛围。 在合作探究学习的各种教学模式中, 首先都将 “生疑”放在首位, 其次围绕“疑”展开一系列的合作讨论活动。 生疑、质疑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探究欲望, 使探究成为一种学生的需要, 因此学生会集中精力, 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 教师在导学中, 首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什么, 而是要围绕所学内容,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讨论和分析, 弄清所学内容的疑点所在, 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学习。
例如, 在学完《一片树叶》这一课后,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环保理念, 先让学生在学队内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体会小动物的内心, 之后再创设情境, 让学生上台探究表演。 学生从学队分角色朗读到学队合作探究上台表演, 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学习状态, 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地位。 教学实践证明趣味性强的探究内容, 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变得乐于在合作探究中学习。
三、注重师生合作探究的互动性
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 合作探究学习是多方位的, 有师与生的合作、生与生的合作、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合作探究。 教师在课前设计合作探究学习内容时, 要充分考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讨论的问题。 问题不能过于浅显, 要有合作探究的意义。 教师在组织学队合作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余地, 要留给学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 避免个别学生浑水摸鱼“搭便车”。 学队内要集思广益, 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实现正意义上的探究, 使探究产生最大的效应。 在学生以学队进行学习活动时, 教师应对学队的学习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测, 并适时地进行指导。 教师可以巡视于各个学队之间, 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加入某一学队的讨论学习;还可以倾听学队的讨论, 确定指导方向等。 在学队合作探究学习开始后, 教师作为一名“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学习, 和学生进行信息合作,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提高了学生知识内化的效率。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学习兴趣也浓厚了, 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不光是教师传递信息, 而且是学生的双向合作信息。 课堂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 更重要的是为学困生展示自己, 扫除了学困生怕在众人面前 “丢脸”的心理障碍, 鼓励他们在学队内的学习成果。
总之, 教师只要能在学队探究学习时用合理的方法, 精心地选择探究学习内容, 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不断探索, 总结教学成败, 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知识归纳的总结性
如何解决问题, 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是教师讲解, 还是学生自己寻找, 还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课堂教学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有人担心合作探究学习会浪费时间, 孰不知, 正是这样的生疑、设疑、合作、分析的过程, 才简化了繁杂的课堂程序,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获得了什么知识, 决定了这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就会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用在这里, 最恰当不过了。 大家都会认为诱发思考是重要的, 但往往把握不准分寸。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愤”“悱”是学生的行为, 是在强烈的动机支配下的积极学习状态;“启”“ 发” 是教师的行为, 是在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时恰当的点拨。 所以, 教师的启发要抓准时机。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学生达到“愤”“悱”时再点拨, 使学生的思维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这样的课堂, 才是高效的课堂。
摘要: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 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要想使合作探究学习深入地开展下去,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合作探究方法的科学性, 还要注重探究方法的趣味性, 更要注重合作探究的互动性等, 只有这样, 才能使合作探究落到实处。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8
一、先学后教
“教学非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默默聆听, 而在于引导启迪”。“先学后教”是将新知识、新任务让学生自己学, 学生进入课堂的时候胸有成竹、有备而来, 让课堂成为展示“先学”的舞台。学生先学, 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 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 了解他们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 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 有了这个起点, 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先学后教”这个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这里所说的好奇即是兴趣。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在开始进入课程时, 通过引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小故事、歌曲、实验、视频或回顾旧知等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 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新课之前, 教师可以问学生说:“在生活中, 同样的道理, 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 有的人说了对方则会大动肝火,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口才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 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 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吗?那么请认真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 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指向。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 也是学习的落脚点。只有明确目标、牢记目标, 才能围绕目标思维, 实现高效学习, 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应明确自学内容范围, 具体到几页几行。明确自学方法, 告知学生怎么自学, 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旧知向新知转换的环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本章节的课题和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看或读, 让学生通过看和读, 记住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运用媒体投影演示时, 要规定好时间 (一般只有半分钟到一分钟之间) , 而且此时教师不要讲解或做任何解释, 让学生自己看或读, 学生更易于接受所学知识。
3. 要有效果反馈。
在效果反馈这一过程中, 可以利用5~8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通过及时的反馈, 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 发现错误, 适时调整学习方向。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 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以及知识掌握情况, 作为下一步的教学参考。如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预习时必须填写“预习反馈单”, 填写的主要内容有: (1) 你对本文不理解的字、词、句、段有哪些? (2) 你对本文最欣赏的内容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3) 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深入讨论、分析、辩论, 最后获得正确认识。如果最后还有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需要教师启发诱导, 探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来, 口答、板演、分析, 反馈学习效果。
二、自主互助
1. 自主阅读。
在课堂中, 教师可把约5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和资料进行阅读, 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巡视、督促, 适时给予指导。苏教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如能利用好教材, 教会学生有效阅读, 获取知识信息, 这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好方法。但是, 如果学生的阅读没有重点, 只是走马观花, 阅读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教师可以通过用多媒体投影展示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以及思考题, 给学生提出一些精炼典型的问题。运用问题设置阅读焦点, 恰当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的阅读学习状态。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 要注意几点: (1) 阅读教学要注意防止阅读内容的浅层次处理,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字面意义, 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图———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 要了解编者的意图———编者究竟要让学生形成什么能力、受到什么样的情感熏陶。 (2) 速读与精读的运用。篇幅较长的课文, 多以速读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课文。短小精炼的文章或美好的段落, 要腾出时间, 让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品位、鉴赏。 (3) 阅读感受不可能千篇一律。优秀文学作品往往蕴藏着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 很难用单一的主题或中心来概括。再者, 学生在阅读时的心理状态、生活感知、审美经验和兴趣爱好的不同, 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地发现自己特殊的感悟, 激发他们的联想、想象和发散性思维, 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有批评、质疑的精神。
2. 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一些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 从中隐藏着许多新异的思维, 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互助互学, 集思广益, 使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 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 这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
学生经过对课本内容和资料的阅读、思考后, 可以在小组之间开展学习探讨。如在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 教师可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 自主阅读, 然后引导小组成员说出自己通过电视、网络、杂志等渠道所知道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让学生相互探讨造成这些奇怪现象的原因,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奇怪现象。之后, 教师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给予归纳总结,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让学得快的学生帮学得慢的学生, 解决读不懂的内容;学得慢的学生遇到困难, 也可以询问学得快的学生。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实现动脑思考;通过“兵教兵”, 实现合作学习,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实现高效课堂。又如学习课文《皇帝的新装》, 教师可让全班分五组, 组内明确其职, 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表演戏剧的形式, 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表演时, 一组表演, 其他组评分。学生表演时, 生动的话语, 巧妙的加工, 既有形象的动作, 又有丰富的表情, 能使学生入情入境, 既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诱导探究
施教之功, 贵在诱导;进学之功, 贵在领悟。教师只有把“循循善诱”转到学生的“独立思考”上, 才会使教与学和谐一致, 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利用5~8分钟, 针对学生自主互助不能解决的难点问题, 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 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感性认识基础上, 利用类比、迁移等方法, 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推理、感悟, 最终达到领悟知识, 发现规律, 实现知识与能力的飞跃。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 对文中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教师不必把答案直接讲述给学生听, 而是用“为什么”来启发学生一步步地思考: (1) 一开始作者为什么讨厌、憎恨阿长?” (因为她有很多缺点: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 (2) “结尾为什么要怀念阿长?” (因为她疼爱、关心我) (3) “对于阿长, 作者到底是想贬她还是褒她呢?”这样一问, 学生恍然大悟, 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已印入学生的脑中。用启发性提问, 引导学生去思考, 不仅获得了这一知识, 更有价值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能力和智慧。
在学习《散步》一文时, 教师在朗读“我的母亲, 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 教师可设问:“怎样理解‘慢慢地, 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这样会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一个回味的余地。教师又可再追问:谁还能举一个类似的作品, 说说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父子情。很多学生就会联想起朱自清的《背影》, 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空间, 激发想象的潜能, 又可以煅炼口语交际。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运用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 但要把握好“度”, 教师不宜讲得过多、过久,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 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这一笔不点, 知识于学生就是“死”的。通过当堂训练, 一方面可以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当堂训练这个环节中, 需要教师用点心思, 精心设计课堂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时, 要有针对性, 要低起点, 分层次, 让优、中、差学生完成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当堂训练环节中可是书面作业或者小考, 内容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巩固知识的类题型。还可以是内容尽可能开阔, 体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的作业。有语言积累型的作业, 比如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 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有朗读感悟型作业, 比如在做《春》、《散步》、《纸船寄母亲》等优美散文、诗歌的朗诵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 增强语感, 提高朗读水平, 加深情感体验;有练习写作型作业, 如教完《皇帝的新装》, 让学生续写结尾, 教完《天净沙秋思》等诗词, 让学生发挥想象, 扩写成200字左右的小散文;有实践活动型作业, 如在学习了对某个人物的描写之后, 让学生画一画这个人物, 尽量做到形神兼备, 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还有问题探究型作业, 比如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未理解透彻的问题, 并和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既为当堂训练, 就是要追求及时。教师布置好课堂作业后, 需要要求学生在下课之前必须上交。同时, 教师要督促学生,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 并且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保证学生高效学习。教师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 反馈当堂化, 能够迅速检测效果, 通过反馈又可及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教师也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 及时进行矫正教学。这一环节对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9
一、抓住契机, 设置矛盾, 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 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 教师应当深入教材, 抓住突破口, 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 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种“冲突”时, 也就意味着他们进行了思维训练, 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如在讲解《孔乙己》一文时, 我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 一开篇就问“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 便很自然地驱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 当学生找出答案时, 我再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 以此为突破口, 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可见, 抓住契机, 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 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设置的“矛盾”,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决不能故弄玄虚, 使学生陷入云雾之中。
二、问题新颖, 设疑巧妙, 激发情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强烈的好奇心是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他们思维的关键因素, 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之一。因此, 有效的课堂提问就要讲究发问方式, 注重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得巧, 问得新, 发人深省, 情趣盎然。例如, 在讲解刘禹锡的《陋室铭》时, 我问学生:“铭是古代具有颂扬或激励内容的文体, 而作者的这篇铭文却是写给‘陋室’的, 你想了解他的陋室吗?你能读懂作者的颂扬或激励之意吗?”这样设疑导入, 既创设了一种情境,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使我能很快将学生引入到重点之中, 顺利有效地完成本文的授课任务。
三、变直为曲, 问法灵活, 引人入胜
课堂中的提问如果直来直去, 没有迂回,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 就能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例如, 在讲解《孔乙己》一文时, 我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课文《范进中举》。我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 让学生想象如果范进在酒店中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乙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辱骂会怎样?孔乙己如果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样一改传统的教法, 巧妙发问, 让学生换位思考, 一下子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便开始认真地品读文本, 分析人物, 很快就能把握“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态度。所以说这种拐弯的问法, 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问,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 老师要从整节课、整篇课文谋划, 设计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由易而难, 理解作品深度, 多方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发展思维的深度、广度。例如, 在讲解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时, 对名句“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学生历来是难以一下子理解的, 我便分层设问, 先从“坼”和“浮”字的字义入手提问, 当学生回答了“坼”是分裂, “浮”是漂浮时, 紧接着问学生:“吴楚大地被水分裂, 日月星辰如漂浮在水面之上, 作者极力地在描绘洞庭湖的什么特点?”学生自然能很快地想到“汹涌、澎湃、浩渺、广阔无垠”, 这时我因势利导, 创设情境, 让学生想象当年杜甫登临岳阳楼看到洞庭湖如此的气势时是喜悦还是哀伤, 为什么?当学生从诗中找到答案时, 我适时地对杜甫当时的生活背景及处境作了介绍, 然后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这样一组从易到难, 环环相扣的设问, 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赏析的境界, 理解诗的内涵,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并让学生学到了赏析诗歌的方法。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做好课堂的互动教学才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所接受、采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特别是目前教育课堂模式的变革更是如此,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其实质是要求实现教学中的良好师生互动。我认为它是有别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动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该是知识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能动地获得知识的学习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学习,相互作用,是一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双向活动。
一、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可小视,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提高3~4倍。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它。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口气问他:“你们看,你们先在哪一组比较合适?”通过这样的辅导,叶志强和张宇就心悦诚服地重新选择A组。用同样的方法,我安排那位怯懦的女同学张晨庆复述课文,结果同学们认定她达到了B层(4)级的目标,在我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高兴地加入了B组。
二、“动态分层方法”的积极作用
运用“学生自我申报,同学集体评议,老师指导建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地接受。它不仅消除了“贴标签”之嫌,而且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这一分层方法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原则,有利于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分层并由此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自我申报”变教师主观分层、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认组。这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分层递进教学就处于主体地位,有益于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产生好感。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投入、积极配合,都是难以奏效的。分层递进教学方法的实施,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分层时,通过民主方式联络学生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这一分层方法有益于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处于儿童后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是不成熟的,在自我申请时出现偏差并不奇怪。相反,学生中自我意效率,实现教学高效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之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在这里取得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引入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需要调动积极性。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体竞争式的,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例如: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办一场朗诵会;范读时放一段录音,等等,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拓展互动空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告诉我们,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为“平等的交往者”。教师应该俯下身来和学生共同研讨教学,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小先生”,让他们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读书、学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识发展的差异又为同学集体评议提供了条件。正因为部分学生自我意识不成熟,所以他们还有“从众心理”和对老师的“依附心理”,就较容易接受同学们的评议,接受老师的指导的“同学集体评议”。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形象化的教育意义。在评议过程中,无论是发言者还是聆听着,都又一次深入地了解了目标的具体要求。在评议他人之后,“评议”又反射到自己的身上,形成自我内心的审视,这将激发自我对近期发展目标的追求。由此可见,在这一活动中,评议者、被评议者、聆听着的自我意识都将经历新的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一整合必将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最后,分层到位最终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这有助于对实现近期目标的追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分层递进教学为各层学生设置逐步递进的台阶,这不仅是个方向问题,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认定了自己的位置之时,也正是认定了递进目标之际,这样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旦学生自己认定了一个要实现的目标,这一目标将形成强大的内驱力。
总之,动态分层是分层教学法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每一位从事分层教学实践的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对“动态分层方法”的研究。
1. 多向互动,自主学习。
多向互动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此时,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该怎样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一种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是否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二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问问……”,而教师不用着急表态或解答,而是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师生共同商量解决。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而且是学者、思者和听者。
长久下去,学生就真正意识到师生一起学习,不是靠老师的权威性,消除依赖思想,而是师生一起参与,师生都是学习者,自己也可以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使学生敢说,善学,有利于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沟通。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恰当的鼓励和点拨。如:“你说得真不错,你真爱动脑!”“你的思路和我想的一样!”“老师真佩服你,要向你学习!”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不可或缺。
进行多向互动时还提倡生生互动或小组间合作,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等。
2. 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主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高效课堂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主动亲近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定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高效的实质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可取的。
第三,善于运用策略,最终实现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造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以及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造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3. 运用媒体教学,提升互动价值。
多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教学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教学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小说中的风雪进行展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风雪情境描述的作用,并通过讨论、辩论、问答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既轻松,又多学。
三、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地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是单纯的给予者,而应该是使学生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不可或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我们要改变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的做法,把课堂教学变成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互相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相反馈、互相交流、互相提升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互相观察、相互质疑、相互聆听的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互相竞赛,互相合作,共同进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率、快节奏、大容量,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习惯。
总之,互动的目的是构建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动力是思想的转变,核心则是互动性教学,其关键在于学生合作。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使得教师的机械讲授变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然而,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互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开展互动性教学,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墨,欧阳芬.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11.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11
第一,学习小组如何分组。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和评价。其具体形式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以问题的提出、探讨及解决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因此,分好学习小组就成为高效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作为教师,当然希望学习小组合理、和谐、民主、团结、有竞争性。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分组不合理是首要因素。我认为,一个学习小组人数在6至8人为宜,一个班分为8个组左右。如果组内人数太少,学习小组内成员的探讨就不能充分开展,小组外的展示时间也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组内人数太多,就不能保证人人都有事做,学习小组太少也不利于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分组时,教师最好配合班主任,充分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等,教师再结合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将全体学生分成尽量平衡的8个学习小组。
第二,确定小组长并明确职责。
分好学习小组后,就要选举出小组长,明确组长、组员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与小组长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要给小组长提出以下要求:小组长要处处起榜样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要自己先做到。小组长要负责自主学习笔记的检查,确保自主学习实效,在小组活动中发现没有积极认真参与讨论的同学要及时指出。小组长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对组员提出明确要求,组织组员对将要展示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预展,对每节课每位学生的展示做好公正的评价,并及时在组内公示。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关系,发挥小组长在老师和组员之间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组员的特长,形成合力;跟踪并帮助小组内的学困生,每天对学困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小组长要加强与其他组之间的信息交互,与老师或本班其他小组长之间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反馈相关信息,如小组内遇到的困难或是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等,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得到帮助。
第三,营造学习小组文化氛围。
分好小组后,教师应鼓励各学习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为小组命名,并确立小组口号,营造学习小组文化氛围。随后,要统一制作学习小组铭牌,展示小组人员及小组文化,努力营造归宿感。
第四,学习小组如何学习。
坚持小组学习讨论“分层学习,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DD 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分层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C教D,A拓展延伸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 篇12
以下是我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如何使用激励教学增强孩子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些感悟。
一、激励教学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俗话说:“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是人类不离不弃的挚友, 是人类精神的精粹。因此, 帮助孩子打好坚实的识字基础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它关乎孩子的一生, 富足的识字量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低年级是学生识字的最佳时期,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努力引导孩子认识更多的汉字。识字方法有很多, 关键是找到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例如, 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识记形声字。我在教孩子们识记“柳”时, 先引导孩子们说说他们从这个字的样子所想到的或知道的, 文文说她知道它是一棵树, 我立即跑过去摸摸她的头, 并对她说文文真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带“木”字旁的字与树有关, 因为我对文文的肯定激起了孩子们的表现欲, 大家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 我相机板书“木”, 用这一基本字认识木字旁, 并带字识字:木—柳。孩子们学会了“柳”后, 我进一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知道的树木名称, 继而识字“槐”“杨”“梧桐”等等, 引导孩子们了解带有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 并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帮助这些幼稚的童心打开识字的大门。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 笔画的写法、字的间架结构、书写规律等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而言更是抽象枯燥的, 书写过程就会出现众多问题。比如:孩子的写字姿势不端正, 我自己或找一个坐姿较好的孩子做示范, 让孩子们跟着学;握笔方法不正确的孩子, 我会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他们改正, 并鼓励说:“如果把笔拿好的话, 写出的字会更漂亮的。”间架结构把握不准的孩子, 我会拿着他的手耐心地带写, 然后抚摸着他的头说:“相信自己, 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的。”再如, 检查孩子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时, 我采用适当的物质激励。我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卡通人物贴画, 因此, 每当看到书写工整而且正确无误的孩子的作业卡时, 我就会投其所好给他贴上一张贴画, 以资激励, 孩子们的心很容易满足, 视这种荣誉为珍宝而收藏起来, 以后孩子们你追我赶, 为争取更多的荣誉而热衷于写字。因此, 孩子们掌握生字的情况特别理想, 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激励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抓好字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因此, 低年级字词句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字音读不准, 用词造句不通顺, 句子练读, 不会把握感悟等。面对种种困难, 我总是耐心地指导, 激励孩子勇敢地去克服。
一年级下学期转来了一个名叫小洁的学生, 朗读课文时字音不准, 书写拼音时声调分不开。发现这种情况后, 我及时对症下药进行辅导。首先, 向他详细地讲解了拼音四个声调的读法和写法, 再找一些字、词、句、段让他练习。小洁开始不知所措, 难以改正, 而且心里有些紧张害怕, 我用多种方法激励他, 并在他读文时总给予他肯定的眼神, 我告诉他:“小洁, 别紧张, 把心情放松, 咱慢慢改。你很聪明, 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字音读准写好的。仔细听老师再给你读一遍好吗?”每到这种时候, 小洁总会挺直身子, 调整心态, 认真地听读分辨。不仅如此, 我还有意在课上经常提问小洁, 让他说出某个字是什么音调并读出来。课后, 我激励小洁多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果然, 功夫不负有心人, 小洁的汉字读音不久就掌握牢固了, 读写都不再出现错误了, 为以后阅读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深感激励让这个孩子增强了自信, 克服了困难, 走向了成功。
总之,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 通过激励教学的巧妙运用, 不仅让孩子们增强了自信, 激发了兴趣, 启发了思维, 开发了潜能, 培养了能力, 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充分把握孩子们的年龄特征, 掌握低年级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征, 抓住他们总希望能引起大人的关注, 喜欢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肯定, 抓住这个年龄特点积极采用激励的教学方法对于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会很有帮助。
【语文课堂中的高效教学】推荐阅读: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08-04
讲授法在语文课堂中的高效运用11-13
语文课堂教学应高效06-21
创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10-28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微探11-10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07-20
小学语文怎样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11-02
关注语文教学细节,打造精彩高效课堂05-15
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08-16
语文课堂中的情景教学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