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套种(共7篇)
桑园套种 篇1
近年来,随着桑园品种的更新,给桑园套种带来了发展空间。在不影响桑园丰产性能的前提下,中药材白术可与1-2年未成园的桑树间作套种,正常年景,一般亩产白术干货120 kg,每亩可增收1500元-2000元。
1 白术栽培技术
1.1 生长习性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根茎生长适宜温度为26℃-28℃,种子寿命为1年。
1.2 播种育苗亩需种子4 kg-5 kg,播种期一般在春分至清明,可适时早播。选用粒大饱满,外表无破损,杂质少的优良种子作为首选对象。在整好的畦上按幅距20 cm-25 cm开幅宽10 cm,深1.5 cm的浅沟,沟底要平,将种子撒播在沟内,种子间距1 cm左右,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盖草或树叶一层,保持地面潮湿,15天左右出苗,出苗1/3时取去覆盖物。白术出苗后,桑树枝条的生长,为夏天高温期间白术苗越夏提供遮阳条件。白术幼苗期注意勤除杂草,按株距5 cm间苗。
1.3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3月上中旬,在140 cm米宽的畦中间,按行距25 cm,株距15 cm播种4行白术,每亩施农家肥4000 kg,配施80 kg过磷酸钙作基肥,深翻20 cm。生长后期如发现花蕾及时摘除,使养分集中促使根茎生长。
1.4 田间管理肥水运筹施好“三肥”,一是苗肥:要早而轻,一般在“谷雨”前后苗子10 cm左右,每亩施稀薄人粪尿400 kg,或碳酸氢铵10 kg促苗生长;二是秆肥:要适量及时,在5月下旬前后苗高30 cm左右时,每亩施人粪尿500 kg或复合肥15 kg,以满足白术繁殖器官形成前对肥料的要求;三是根茎肥,要重而全,在7月上旬前后根茎开始膨大时,每亩施腐熟菜饼25 kg,人粪尿800 kg(或复合肥30 kg),过磷酸钙25 kg,此期还要喷施0.3%磷酸二氢钾加0.2%硼砂混合液1-2次,促根茎膨大。精心管理:总的要求做到“四无”。即:无病虫、无杂草、无蒲蘖、无积水,达到苗壮株健,白术中耕除草,因根系接近地面,又是密植、中耕宜浅,次数宜少,在幼苗期结合培土进行1-2次即可,茎杆形成后改为人工拔草,在现蕾至开花前,一般6月下旬后剪除术蒲,每隔6-7天剪一次,连剪3-4次,每次剪净,剪口要平,以利伤口愈合,剪下的蘖、蒲、茎、枝要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应该注意的是除草、松土、施肥、摘蕾等田间操作均应在露水干后进行。浇水时掌握三浇(白术苗干旱浇,久晴天旱浇,下午地凉浇),三不浇(中午烈日不浇,露水不干不浇,苗不受旱不浇)和浇勤、浇少、浇快及浇后不积水原则。如发现积水,应及时排除,防止白术根腐烂。
1.5 收获“霜降”至“立冬”时采收,此时根茎已老熟,鲜折率和产量均高,质量好,一般每亩产干货115 kg,高产时可达250 kg,折干率为30%。当年的白术育苗田,收获白术苗时,有30%-60%的白术达商品标准,可加工出售;小的块茎作种用,剪去茎秆和须根,将白术苗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晾晒3-5天,选室内干燥处,一层白术苗一层砂,堆积贮藏,厚度不超过30 cm,贮藏期间防止冻害。也可在冬季白术苗田间盖一层草约2cm厚,可安全越冬,翌年解冻后随收获白术苗随栽植。
2 桑园配套植养技术
2.1 适栽优桑品种
选择适宜于本地生长的产量高、抗病力强的优良桑品种,以育71-1、强桑一号、农桑系列等搭配为宜。亩栽1000株-1200株(育71-1品种适宜1000株),株行距为50 cm×130 cm或40cm×130 cm,这样既利于通风透光,又利于桑园间作和田间操作,使桑树发挥其最大的丰产性能。
2.2 桑园管护
2.2.1 抓好全年四次“治虫关”春季:在3月下旬-4月上旬,用80%敌敌畏、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桑虫清1500倍液进行白条治虫,防治早春害虫的为害,降低虫口基数。夏季:夏伐后,用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进行白拳治虫,防止桑象虫危害桑芽。秋季:8月中旬前后是桑螟的2、3代的幼虫发生期,要密切关注害虫的生长发育,重点防治第3、4代桑螟。晚秋蚕结束后:进行封园治虫,对桑园喷洒一些长效农药,控制桑田越冬虫口基数。
2.2.2 实施病虫害联防联治对桑疫病等重点病害应定点监控桑园,出现初期病症,即组织全面防治。加强桑园的巡查,特别在桑疫病的高发季节,逐块进行检查,发现病条及时剪除。实行四统一的防治措施,即:统一药剂、统一浓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推行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2.2.3重视桑田肥水管理建立旱能灌、涝能排的桑田灌溉体系,保持桑田正常含水量。施肥过程中应避免偏施单一元素肥料,在施好速效肥的同时,配合施有机肥、增施专用复合肥等措施,达到桑田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桑园的生产力。
3 白术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
目前病害主要有“四病”,即立枯病,根腐病、白绢病和铁叶病,防治措施是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化学防治,立枯病在白术齐苗后用20%敌克松600倍液或77%稳杀得800倍喷洒预防,根腐病在5月中旬开始,发病前用75%百菌清600倍浇根防治,白绢病在5月下旬发病前用20%甲基立枯磷800倍液浇根预防以上三病在第一次施药后,每隔15-20天施药预防1次,连喷4-5次,防效可达95%以上,铁叶病在4月中旬喷1次等量式波尔多液后加强田间检查,出现发病中心及时喷药防治。
3.2 虫害
主要有蚜虫、蛴螬、金龟子等,蚜虫在每百株白术虫量达700头以上时,及时用40%乐果1000倍液喷杀。防治蛴螬、金龟子和根蚜等地下害虫,播种时用50%辛硫磷拌细泥施入种植穴底预防外,结合施杆肥和根茎肥时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浇根防治。
南溪县桑园套种榨菜效益分析 篇2
1 桑园套种榨菜基本情况
全县桑园面积1.1万亩, 在桑园地套种榨菜面积3200亩, (其中:南溪镇2000亩, 留宾乡250亩, 长兴镇450亩, 仙临镇500亩) , 产榨菜6400吨, 蚕农榨菜收入217万元, 亩平增收680元, 丝绸企业收购榨菜淹制初加工预计, 新增利润15万元。
2 桑园套种榨菜技术规程
一般规格为 (6+2) x1.5尺的桑园比较适宜套种榨菜, 也便于农事操作, 密植小桑园也宜套种。在当年的九月中、下旬, 最迟不超过十月上旬, 集中土地播种榨菜种子育小苗, 其苗期30~35天, 5~6片真叶便可移栽, 在桑园宽行内深挖松土、施足底肥 (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磷肥50公斤) 、挖窝移栽, 每行内种植五行为宜, 亩可植4000株左右, 若为密植小桑园其行内种植两行, 亩可植3500株左右。榨菜生长期适当施追肥, 加强田间管理、呀虫为主的病虫防治, 总的, 比较管理简单。次年2月上中旬便可收获, 一般亩产1500~2250公斤。
3 桑园套种榨菜典型情况
据调查, 南溪镇化龙村十社, 余学桥, 家庭人口6人, 利用桑园5.8亩, 全部套种榨菜, 收获榨菜2.6万斤, 亩平单产4482.7斤, 收入4420元, 亩平收入762.06元, 人均增加收入736.66元。该镇东堂村四社, 黎昌荣 (村主任) , 家庭人口3人, 自有桑园3.5亩, 承包桑园1.5亩, 全部套种榨菜, 收获榨菜2.15万斤, 亩平单产4300斤, 收入3655元, 亩平收入731元, 人均增加收入1218.33元。仙临镇合众村二社, 蒋秀法, 家庭人口6人, 种植榨菜面积5.2亩 (其中桑园套种榨菜3亩, 收获榨菜9800斤, 亩平单产3266斤) , 收获榨菜2.48万斤, 收入4216元, 人均增收702.66元。
4 桑园套种榨菜立体效益
通过桑园套种榨菜的开发利用, 增加桑园复种指数, 提高经济效益。概括地总结起来, 可实现如下好处:
4.1 增加蚕农收益, 激发生产积极性, 达到保桑护桑、保护桑树资源的目的。
4.2 有效地利用桑园冬闲时 (当年11月—次年2月) 光、热、气、水分等空间和资源。
4.3 间接地为桑园进行了冬季松土、施肥、除草, 利于桑园的“三冬”管理。
桑园套种马铃薯试验初报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桑园。
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3年生成年桑园, 桑树品种为桂桑优12号, 土质壤土, 肥力中等, 桑园行距0.8m、株距0.17m。供试桑园面积1.13hm2。
1.1.2 供试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品种为种薯级克新18号, 播种前按每块25~30g进行切块, 并用常规技术进行消毒、催芽。
1.1.3 稻草及肥料。
选用无霉变的干稻草;肥料选用国产N15-P15-K15复合肥。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处理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
处理1:桑园套种马铃薯, 3个重复面积分别为0.34hm2、0.37hm2、0.43hm2。
处理2 (对照) :大田单种马铃薯, 3个重复面积均为0.02hm2。
1.2.2 调查项目设计。
调查项目为生产投入、出苗状况、桑树和马铃薯农艺性状、马铃薯产量等。
1.2.3 调查方法。
生产投入:根据各处理的肥料、稻草、种薯、灌溉等总投入计算平均每667m2种植面积所需的投入。
出苗状况:种植后从第15天开始调查, 每重复调查134m2, 每间隔3天调查一次, 连续调查5次, 分别计算并代表各处理出苗率。
桑树和马铃薯农艺性状:马铃薯进入旺盛生长期开始调查, 每重复按长势选择上中下各10株进行调查, 每15天调查一次, 连续调查3次, 30株平均数分别代表各处理的农艺性状, 处理1调查桑树和马铃薯的冠幅、苗高, 处理2调查马铃薯的冠幅、苗高。
马铃薯产量:收获时分别称量各处理产薯量, 计算每667m2产薯量, 按销售价格计算每667m2产值。
1.2.4 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种植规格。
处理1采用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 种植前用低伐形式对桑树进行砍伐, 马铃薯种植规格为1.6m×0.2m, 亩栽2 000株;处理2采用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 马铃薯种植规格为0.5m×0.25m, 亩栽5 300株。
1.2.4.1 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地点在覃塘区黄练镇科宝小蚕共育室。试验时间为2008年11月12日至2009年3月12日。
1.2.4.2 试验过程
2008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进行桑树砍伐, 11月7日至11月11日种植马铃薯, 11月27日起调查马铃薯出苗状况, 12月24日起调查农艺性状, 2009年1月9日至1月10日出现强霜冻, 马铃薯冻害严重, 2009年2月27日至3月2日收获并进行产量调查。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投入
各处理的生产投入见表1。
处理1平均每667m2投入240元, 是处理2投入567元的42.3%, 其中:种子投入是处理2的40.7%, 稻草投入是处理2的72.7%, 肥料投入是处理2的36.3%, 灌溉投入是处理2的100%。
2.2 出苗状况
不同处理各重复的出苗情况见表2。
注:每重复调查面积为134m2。
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 处理间各阶段的出苗速度和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别, 说明在桑园套种马铃薯, 对马铃薯的出苗没有不良影响。
2.3 桑树和马铃薯农艺性状
表3是桑园间套种、单种马铃薯各阶段苗高调查记录统计表。桑园套种马铃薯平均苗高比单种马铃薯平均苗高:12月24日矮0.6cm, 1月9日矮0.8cm, 1月24日矮0.7cm。表4是桑园间套种、单种马铃薯各阶段冠幅调查记录统计表。桑园套种马铃薯平均冠幅比大田单种马铃薯平均冠幅:12月24日小2.1cm, 1月9日小0.3cm, 1月24日小2.1cm。由于1月9日至1月10日出现强霜冻, 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1月24日调查时, 苗高变矮冠幅变小。从苗高、冠幅可见, 马铃薯在桑园间套种长势受到一定的影响。
注:每重复调查有代表性的植株20株。
注:每重复调查有代表性的植株20株。
2.4 马铃薯产量
桑园套种、大田单种马铃薯产量见表5。由于受1月9日至1月10日强霜冻的影响, 桑园套种、大田单种马铃薯的产量均较低。桑园套种马铃薯平均每667m2产薯量327kg, 产值为457.8元, 分别为单种马铃薯的45.3%。
3 小结
3.1 冬季桑园套种马铃薯是可行的
高产高质高效是桑蚕产业发展必由之路, 利用桑园冬季休产期和冬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开展桑园间套种是提高种桑养蚕效益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择马铃薯作为冬季桑园间种作物, 结果表明:桑园采用免耕技术套种马铃薯, 能正常出苗、生长、结薯。但是套种产量没有单种的高。
3.2 选择耕作条件较好的桑园
套种马铃薯的桑园应选择耕作性能较好的土壤田地, 并具有确保马铃薯正常出苗、生长、结薯的灌溉条件。
3.3 有待研究的问题
本试验由于受到强霜冻影响后, 马铃薯苗高、冠幅萎缩, 恢复生长缓慢, 薯块膨大缓慢, 结薯率和成薯率下降, 产量较低, 影响了试验的准确性。桑园套种马铃薯后对春季桑园管理、春季桑园产量、春季桑园病虫害的影响没有进行研究, 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开展利用桑园冬季休产期进行桑园套种马铃薯与大田单种马铃薯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桑园套种马铃薯平均每667m2投入240元, 是对照单种马铃薯投入567元的42.3%, 桑园套种马铃薯出苗率达到对照水平, 薯苗生长比对照稍差, 在受到强霜冻影响下每667m2产薯量为327kg, 产量是单种721kg的45.3%。
绩溪县桑园套种模式发展探讨 篇4
1.1 绩溪县蚕桑发展历史
绩溪县是安徽省著名的“蚕桑之乡”。蚕桑生产历史悠久, 早在南北朝时期绩溪人就开始种桑养蚕, 唐宋时期蚕丝生产已初具规模, 明清时期呈现“遍地桑园, 家习养蚕”的盛景。抗日战争时期丝绸贸易受阻, 各丝厂先后歇业, 蚕桑生产遭受重创。建国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发展较快,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陷入低谷;改革开放以后, 绩溪蚕桑丝绸业蓬勃发展。在鼎盛时期, 蚕桑丝绸以其劳动密集型的吸纳功能, 使绩溪县近10万人口受益于蚕桑丝绸业。1995年, 绩溪县蚕桑生产达到历史的巅峰时期, 全县有2.4万农户栽桑养蚕, 桑园面积达到2 800 hm2, 饲养蚕种达8.42万盒, 生产蚕茧2 500 t, 农民养蚕收入达5 000万元, 缫丝企业年生产生丝650 t, 规模居全省第1位, 出口量占全省的50%以上。蚕桑业在绩溪县形成从栽桑、制种、养蚕到收烘、缫丝、织绸、服装一条龙生产体系, 成为绩溪县经济主导产业, 曾一度保持上缴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3以上。近年来, 由于受环境污染、农药中毒、茧价异常波动、灾害气候频发、土地制约、劳动力矛盾突出等行业难以掌控的因素影响, 也受新品种供应滞后、新技术创新不快、蚕业生产劳动效率较低、病虫危害严重、蚕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等行业自身问题影响,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蚕桑的政策扶持, 技术服务部门强化技术服务, 力求尽最大努力稳定绩溪蚕业, 但绩溪蚕业仍呈逐年萎缩态势, 导致县蚕种场、丝绸厂、缫丝厂等企业相继破产[1,2]。
1.2 绩溪县蚕桑生产现状
1.2.1 基本情况。
2012年, 全县桑园面积966.7 hm2, 其中投产桑园700.0 hm2, 养蚕农户0.69万户, 全年共发蚕种23 300盒, 年产鲜茧1 123.5 t, 平均单产48.2 kg, 茧价24.86元/kg, 农民蚕茧收入2 794万元, 主要分布在临溪镇、长安、上庄、扬溪、瀛洲等乡镇。全县养蚕最多的户是临溪镇孔灵村包遵友户, 全年饲养蚕种38盒, 蚕茧收入6.3万元, 蚕桑生产仍然是绩溪县贫困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绩溪县黄土坎蚕桑专业合作社“300亩桑叶种植基地及产业化深加工项目”列入2012年度国家星火计划。
1.2.2 茧丝绸产业链基本形成。
目前, 全县丝绸行业企业8家, 其中蚕种场1家, 蚕茧收烘企业1家, 航佳、花神丝厂 (兼收烘) 2家, 康和等绸厂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县级龙头企业1家, 蚕桑专业合作社5家。2011年, 全县生产蚕种3万张, 年产白厂丝520 t, 产值1.6亿元, 织绸产值0.53亿元, 茧丝绸总产值2.78亿元, 茧丝绸产业继续保持位居安徽省前列。
2 桑园套种模式
具有外向型特征的蚕业生产, 其经济效益既受气候、生产技术水平影响, 又受市场行情左右, 而且每次茧价的大幅下跌, 都对绩溪蚕业造成不可逆转的重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日新月异, 现代农业、高效农业以及设施农业发展迅猛, 特种种植业和特种养殖业收入不断攀升。为增加蚕农蚕桑综合经济效益, 提高蚕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蚕业人员和蚕农走出了一条生态复合型经营的套种、套养路子, 通过桑园套种特色蔬菜、蚕室套养、桑园散养家禽等有效途径, 拓展蚕桑增收空间, 是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3]。绩溪县桑园套种冬油菜、雪里红、荷兰豆、大蒜等几种模式超过66.7 hm2, 现将其总结如下。
2.1 桑—冬油菜
桑园套种冬油菜以抗寒性强、产量高的苏州青为主, 9月中旬播种, 10月上旬定植移栽, 上、中、下旬各施速效肥1次, 同时用溴氯菊酯600倍液喷雾, 11月下旬至翌年3月陆续上市, 临溪镇程齐鸣桑园套种0.13 hm2, 产量1 900 kg, 产值2 100元, 比非套种模式增值1 157元。此种模式以临溪镇上游村为主。
2.2 桑—大蒜
桑园套种大蒜在10月中旬播种, 每行桑树间可栽4~5行大蒜。养蚕结束后, 适当追施尿素。春节前后收获青大蒜, 翌年3月用75%百菌清液喷雾, 5月初收取蒜薹, 5月下旬收获蒜头。上庄镇寺后曹六明套种666.7 m2, 产量402 kg, 产值2 412元, 比非套种的桑园增值1 273元。此种模式以上庄镇寺后村为主。
2.3 桑—萝卜
桑园套种萝卜10月中旬在桑树行间播种, 播种量15kg/hm2, 当萝卜长到4~5片叶时, 注意疏苗和病虫害防治, 要加强水肥管理, 1月上旬可以陆续上市。此模式以板桥头乡蜀马等地为主。
2.4 桑—雪里红
桑园套种雪里红以抗寒性强、产量高的碎叶雪里红为主, 9月中旬播种, 10月中旬定植移栽, 上、中、下旬各施速效肥1次, 同时用溴氯菊酯600倍液喷雾, 12月中旬收获, 华阳镇高迁村民桑园套种666.7 m2, 产量1 810 kg, 产值2 172元, 比非套种模式增值2 072元, 此模式以华阳镇高迁为主。
2.5 桑—高脚白
桑园套种高脚白以抗寒性强、产量高的长梗白为主, 9月中旬播种, 10月上旬定植移栽, 上、中、下旬各施速效肥1次, 同时用溴氯菊酯600倍液喷雾[4], 11月下旬至翌年3月陆续上市, 上庄镇寺后村民曹六明桑园套种666.7 m2, 产量1 850 kg, 产值1 850元, 比非套种模式增值1 733元, 此模式以绩溪岭北为主。
2.6 桑—荷兰豆
10月中下旬养蚕结束后, 翻土施足基肥, 11月中下旬套种荷兰豆, 及时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月中旬陆续上市, 其余作为保肥留青。此模式较为普遍。
3 桑园套种存在的问题
桑园套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桑园套种规模不大, 产业化程度较低, 桑园套种的蔬菜还是以自产自销为主, 对产业支撑能力有限。二是缺乏资金支持。由于蚕桑的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等问题, 安徽省对蚕桑产业的投入很少, 对蚕桑综合利用的投入更加匮乏, 没有专项资金扶持,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桑园套种等新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农村劳动力不足, 近年来安徽省劳动力外出务工多, 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严重缺乏, 制约产业的发展。四是土地流转困难, 很难形成规模套种。五是安徽省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小, 带动辐射能力弱。
4 桑园套种发展对策
4.1 大力宣传, 引起政府重视
发展桑园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桑园综合产出,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发展蚕桑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复途径, 间作套种的增收作用可谓锦上添花[5]。因此, 需要进行大力宣传, 以引起政府重视, 从而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4.2 选好桑园套种品种, 力求适销对路
选择适销对路、高产高效、不影响桑树生长并与养蚕时间没有冲突的蔬菜品种, 如大蒜、荷兰豆、冬油菜、高脚白等蔬菜为主, 一般可增收1.8万元/hm2以上, 高产典型户王小薇增效达31 080元/hm2。
4.3 建立产业基地, 凸显区域特色
要根据当地特色、市场需求进行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规模化的桑园蔬菜生产基地, 发挥区域、规模优势, 凸显特色。
4.4 培育市场主体, 实现产销对接
要积极培育壮大新中大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三里佬蔬菜合作社, 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后续加工,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 架起田头连接市场的桥梁, 实行“订单”生产, 做大、做强、做长、做好桑园立体种养模式, 稳定蚕农、稳定蚕业。
摘要:介绍绩溪县蚕业生产现状, 分析桑园套种的意义、主要途径、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以推动绩溪县桑园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桑园套种,模式,蚕业,安徽绩溪
参考文献
[1]罗雪.浅论景谷县桑园套种[J].云南农业, 2011 (9) :39-40.
[2]杨国育.云南施甸桑园套种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 2012 (3) :181-182.
[3]李勇, 熊超, 胡兴明, 等.湖北省桑园套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蚕业, 2012 (2) :25-30.
[4]陈枝, 梁贵秋, 何骥.桑园套种的模式及效益[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323-324.
实施桑园复套种稳定蚕桑产业发展 篇5
因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蚕茧价格偶有上升和下跌属正常现象, 但蚕农对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期望值过高, 如遇蚕茧价格下跌, 会对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有所挫伤, 甚至还会造成桑农毁桑的严重现象。但若蚕茧价格回升, 却又为无法及时恢复桑园而后悔不已, 这样, 不仅不能保证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效益, 甚至还会大大降低蚕桑的使用效益。
2、施甸县气候特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近年来, 施甸县常有干旱现象, 多数经济作物都不耐旱, 有些土地甚至颗粒无收。而桑树是一种比较耐旱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体, 即使长期干旱也能发芽生长用于养蚕。对于长期耕作土地的农民来说, 蚕桑生产是稳定的家庭经济来源之一, 因此, 蚕桑产业目前是施甸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3、结合实际实施桑园复套种模式
为了提高桑园效益, 增加蚕农收入, 以稳定蚕桑产业的发展, 近2年来, 施甸县一直把桑园套种工作作为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重点来抓。从2011年起, 全面推广桑苗大双行移栽模式, 即大行2.7m、小行0.7m、株距0.4m, 栽桑苗1 000株/ 667m2, 以利于以后的桑园套种。
桑园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 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 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 从2012年开始, 结合施甸县气候和土壤特点, 在蚕桑生产试验示范基地——仁和镇查邑村小坝组的新植桑园片区内, 鼓励桑农采用早春栽种小米, 寒冬栽种蚕豆、 豌豆、油菜、小麦等作物及其它蔬菜, 如莴苣、马铃薯、蒜苗等为主的复套种模式。通过此模式的合理套种, 增施了有机肥, 增加了有机质的含量, 改变了土壤的团粒结构, 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并有利于桑树对养分的吸收, 促进桑树发育生长, 桑叶产量明显提高, 保证了养蚕量。通过合理套种, 桑园内的杂草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冬春季节能起到一定的防冻作用, 还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4、桑园内套种作物的时间
桑园内套种经济作物主要是利用当年10月至翌年3月近6个月的时间进行套种、夹种, 4~8月套种辣椒, 早春辣椒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具有保温、保水、减少投资、 提早上市、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每667m2套种经济作物两茬, 可增加600元以上的收入。
5、注意要点
1) 统一规划布局
因地制宜, 搞好规划, 在此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布局。
2) 品种优良
适销对路套种的经济作物应选用抗病性强、抗寒性强、抗热性强、丰产性能好、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
3) 施足基肥, 精耕整地
秋蚕结束后, 桑园已消耗较多养分, 如不及时补充肥料就套种经济作物, 会影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应结合整地, 667m2套种桑园施入农家肥1 500kg、复合肥20kg。而精耕整地可减少桑树根系的损伤, 同时, 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般要求土块细碎, 基肥分布均匀, 耕作层疏松, 畦面平整。
4) 适期播种
及时定植或间苗, 合理密植桑园内套种经济作物对播种期要求严格, 主要是由经济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本地气候特点及桑树生长规律3点所共同决定。而套种密度不能过稀或过密, 过稀影响产量, 过密植株拥挤, 光照不好, 易使植株拔高窜长, 甚至有些作物会形成早抽薹。需幼苗移栽的作物, 应选阴天或下午定植, 并及时浇压蔸水。
5) 加强田间管理
(1) 在定植成活后, 要及时施提苗肥, 以促使幼苗快速生长。
(2) 及时中耕除草。以疏松土壤,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育, 保持土壤的含水量, 防旱保墒。田间杂草较多, 不仅损耗了土壤养分、水分, 遮蔽了阳光, 而且为病虫害滋生创造了条件, 因此, 要特别注重除草, 以提高桑园套种效益。
(3) 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及其抗病性, 应以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加强桑树及套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同时, 应在不影响桑叶喂蚕的情况下进行药物防治。
6) 适时收获
过早或过迟采收都会影响产量, 有些作物, 如小麦、油菜等收获过早, 籽粒灌浆不充分, 成熟度差, 籽粒干后皱缩, 粒重降低;收获过晚, 不仅使干粒重量降低, 而且易落粒、折穗, 造成减产。
实施桑园复套种稳定蚕桑产业发展 篇6
因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蚕茧价格偶有上升和下跌属正常现象, 但蚕农对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期望值过高, 如遇蚕茧价格下跌, 会对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有所挫伤, 甚至还会造成桑农毁桑的严重现象。但若蚕茧价格回升, 却又为无法及时恢复桑园而后悔不已, 这样, 不仅不能保证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效益, 甚至还会大大降低蚕桑的使用效益。
2 施甸县气候特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近年来, 施甸县常有干旱现象, 多数经济作物都不耐旱, 有些土地甚至颗粒无收。而桑树是一种比较耐旱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体, 即使长期干旱也能发芽生长用于养蚕。对于长期耕作土地的农民来说, 蚕桑生产是稳定的家庭经济来源之一, 因此, 蚕桑产业目前是施甸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3 结合实际, 实施桑园复套种模式
为了提高桑园效益, 增加蚕农收入, 以稳定蚕桑产业的发展, 近2年来, 施甸县一直把桑园套种工作作为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重点来抓。从2011年起, 全面推广桑苗大双行移栽模式, 即大行2.7m、小行0.7m、株距0.4m, 栽桑苗1000株/667m2, 以利于以后的桑园套种。
桑园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 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 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 从2012年开始, 结合施甸县气候和土壤特点, 在蚕桑生产试验示范基地———仁和镇查邑村小坝组的新植桑园片区内, 鼓励桑农采用早春栽种小米, 寒冬栽种蚕豆、豌豆、油菜、小麦等作物及其它蔬菜, 如莴苣、马铃薯、蒜苗等为主的复套种模式。通过此模式的合理套种, 增施了有机肥, 增加了有机质的含量, 改变了土壤的团粒结构, 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并有利于桑树对养分的吸收, 促进桑树发育生长, 桑叶产量明显提高, 保证了养蚕量。通过合理套种, 桑园内的杂草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冬春季节能起到一定的防冻作用, 还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4 桑园内套种作物的时间
桑园内套种经济作物主要是利用当年10月~翌年3月近6个月的时间进行套种、夹种, 4~8月套种辣椒, 早春辣椒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具有保温、保水、减少投资、提早上市、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每667m2套种经济作物两茬, 可增加600元以上的收入。
5 注意要点
5.1 统一规划布局
因地制宜, 搞好规划, 在此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布局。
5.2 品种优良, 适销对路
套种的经济作物应选用抗病性强、抗寒性强、抗热性强、丰产性能好、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
5.3 施足基肥, 精耕整地
秋蚕结束后, 桑园已消耗较多养分, 如不及时补充肥料就套种经济作物, 会影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应结合整地, 667m2套种桑园施入农家肥1500kg、复合肥20kg。而精耕整地可减少桑树根系的损伤, 同时, 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般要求土块细碎, 基肥分布均匀, 耕作层疏松, 畦面平整。
5.4 适期播种, 及时定植或间苗, 合理密植
桑园内套种经济作物对播种期要求严格, 主要是由经济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本地气候特点及桑树生长规律3点所共同决定。而套种密度不能过稀或过密, 过稀影响产量, 过密植株拥挤, 光照不好, 易使植株拔高窜长, 甚至有些作物会形成早抽薹。需幼苗移栽的作物, 应选阴天或下午定植, 并及时浇压蔸水。
5.5 加强田间管理
(1) 在定植成活后, 要及时施提苗肥, 以促使幼苗快速生长。 (2) 及时中耕除草。以疏松土壤,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育, 保持土壤的含水量, 防旱保墒。田间杂草较多, 不仅损耗了土壤养分、水分, 遮蔽了阳光, 而且为病虫害滋生创造了条件, 因此, 要特别注重除草, 以提高桑园套种效益。 (3) 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及其抗病性, 应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加强桑树及套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同时, 应在不影响桑叶喂蚕的情况下进行药物防治。
5.6 适时收获
过早或过迟采收都会影响产量, 有些作物, 如小麦、油菜等收获过早, 籽粒灌浆不充分, 成熟度差, 籽粒干后皱缩, 粒重降低;收获过晚, 不仅使干粒重量降低, 而且易落粒、折穗, 造成减产。
6 小结
通过此模式的生产实践, 即在桑园区内进行早春栽种辣椒, 冬季夹种经济作物或其它蔬菜的模式, 是一项可以稳定蚕桑产业发展, 并值得推广的复套种模式。
摘要:结合施甸县实际, 在蚕桑产业发展中, 蚕茧市场价格偶有不稳。通过在桑园内早春栽种辣椒, 冬栽夹种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复套种模式, 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加以论述, 以供参考。
桑园套种 篇7
1、整地和整枝
晚秋蚕采桑结束后, 及时剪除桑枝下部的细弱枝、下垂枝, 铲除桑行中的杂草、落叶。整地前翻耕, 耕深15cm, 并用辛硫磷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2、施足基肥
增加施肥量和有机肥的投入, 施足基肥, 施腐熟有机肥30 000kg hm2、复合肥450kg/hm2, 撒施后翻耕与土充分混匀。后期可根据蚕豆生长情况在苗期和花荚期追施磷、钾肥, 促进蚕豆植株生长和结荚鼓粒。
3、品种选择
选择耐寒、高产、优质、早熟品种, 有利于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保山透心绿豆为当地特色经济作物, 耐寒, 抗病, 且生育期适中, 市场需求量大, 经济效益高, 是保山小春蚕豆的主栽品种, 适宜在桑园中套种。
4、适时播种
桑园10月中旬结束秋季采叶, 应结合当地透心绿蚕豆的最佳播期10月初, 适时早播, 培育壮苗, 有效避免花荚期遭遇1月份的低温灾害。采叶结束后, 及时清理桑园枝条, 为蚕豆生长提供一个通风透光的良好环境。
5、合理套种
保山地区栽植的桑树行距1.0~1.3m, 为方便桑园冬春培管和套种蚕豆管理, 空幅中央套种2行蚕豆, 蚕豆行距30cm, 穴距15cm, 播蚕豆2粒/穴。
6、田间管理
一要科学施肥, 蚕豆长到5~6台复叶时, 用尿素45~75 kg/hm2, 钾肥150~225kg/hm2混合后, 对水浇施为宜, 施肥量可根据植株生长状况适当增减。补充微量元素肥, 在初花期, 结荚期, 分别用磷酸二氢钾3kg/hm2, 在缺钼的土地可适当加钼酸铵300g/hm2叶面喷雾, 促进营养吸收, 促籽粒饱满。二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不仅可以防止春天雨水多, 造成渍害和病害发生, 还可通过开沟进行中耕培土, 及时清除田间除草。三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蚕豆病害主要有根腐病、锈病和赤斑病, 当田间零星出现根腐病病株时, 可用70%黑胫清500倍液喷雾茎基部, 赤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 全株喷雾, 隔7~10d防治1次, 用药2~3次, 药剂宜交替使用。锈病可用粉锈宁1 500~2 250g/hm2防治。虫害防治, 主要有斑潜蝇及蚜虫, 根据田间发生情况在12月上旬、次年2月下旬、3月上旬这3个蚜虫发生高峰期前用吡虫琳类、啶虫嘧类的杀虫药剂防治, 用爱福丁等阿维菌素类的药剂防治潜叶蝇。四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苗期、现蕾期结合中耕进行人工铲除1次, 在蚕豆三叶期至五叶期采用禾草克、精奎禾灵等除草剂进行叶面喷雾, 防除以棒头草、看麦娘为主的禾本科杂草。
7、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