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精选7篇)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篇1
1 系统介绍
微生物镜检分析系统是基于EXCEL 2007办公软件环境下开发的应用类分析程序。主要通过采集该水厂前端曝气池载体、末端曝气池混合液及回流污泥3个点位样品进行微生物镜检, 录入观测到的微生物数量后, 系统通过调阅决策树信息自动生成的分析报告, 进而通过生产调度使微生物种群间达到最佳的生态平衡[2]。
2 系统开发
微生物镜检分析系统开发主要分信息采集、决策树开发、分析报告生成三部分组成。
2.1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主要解决影响微生物镜检分析结果的因子, 根据水厂对微生物镜检结果的分析, 主要从菌胶团感官表征、微生物各种类数量及状态完成信息采集。
2.1.1 菌胶团感官表征信息采集。
菌胶团感官形态主要从视觉和嗅觉两部分采集。视觉信息主要采集菌胶团是否分散或凝聚;颜色 (黑色、深褐色、深绿色、深灰色、黄褐色、浅褐色、浅绿色、浅灰色) 判断接近哪项?嗅觉信息主要采集气味 (恶臭味、臭味、刺激性气味、无气味) 判断接近哪项?这部分信息的采集为分析者提供所采集样品的初步感官判断。
2.1.2 微生物种类数量信息采集。
镜检下的微生物主要可分为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2种。原生动物主要分为纤毛虫纲和肉足虫纲两类, 纤毛虫纲可观察到的微生物主要包括钟虫、累枝虫、盖虫、独缩虫、聚缩虫、纤虫、斜管虫、肾形虫、漫游虫、游仆虫、栉毛虫、草履虫;肉组成纲可观察到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吸管虫、变形虫、表壳虫、匣壳虫、砂壳虫、太阳虫。后生动物可观察到的微生物主要包括轮虫、线虫和颤蚯蚓。这部分信息的采集微生物种类的数量, 通过观察五个视野各种类微生物数量并自动求和, 系统会做出判断并自动生产关键分析结果。
2.1.3 微生物种类状态信息采集。
镜检下的微生物出数量信息采集外, 还应采集形态信息, 主要状态信息包括正常、变形、有纤毛摆动、头顶气泡、脱柄、萎靡、体内积累未消化颗粒,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表征出的状态种类各有不同, 在填报系统记录时会有所提示。
2.2 决策树开发
2.2.1 微生物种类数量决策树。
为了方便理解, 现将各种类微生物五个视野的数量和以英文字母a—u表示。前端曝气池载体以A表示, 末端曝气池混合液以B表示, 回流污泥以C表示。 (表1)
2.2.2 微生物种类状态决策树。
为了方便理解, 现将各种类微生物以英文字母a’—u’表示 (状态顺序与数量和顺序一致) 。前端曝气池载体以A表示, 末端曝气池混合液以B表示, 回流污泥以C表示。
当a为头顶气泡时, 表明溶解氧过高或过低 (适合A、B、C) ;当a为脱柄时, 表明环境条件恶劣 (适合A、B、C) ;当a为变形、萎靡时, 表明出现此类现象, 应检查生化池参数, 如溶解氧等指数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适合A、B、C) ;当a为体内积累未消化颗料时, 表明进水难分解物增多 (适合A、B、C) ;当全部纤毛虫纲微生物为正常状态时, 表明纤毛虫纲正常 (适合A、B) ;当全部纤毛虫纲微生物有纤毛摆动时, 表明纤毛虫纲正常 (适合A、B) ;当a’b’c’d’为变形时, 表明处理污水能力减弱 (适合A、B) ;当a’b’c’d’为不活跃时, 表明处理污水能力减弱 (适合A、B) ;当n’为变形或不活跃时, 表明生物膜/活性污泥正在恢复正常 (适合A、B、C) ;当s’为变形或不活跃时, 表明池内难降解物质增多 (适合A、B、C) ;当t’为变形或不活跃时, 表明池内难降解物质增多 (适合A、B、C) ;当u’为变形或不活跃时, 表明生物膜/活性污泥正在恢复正常 (适合A、B、C) 。
2.3 分析报告生成。
当完成微生物镜检数据录入后, 微生物镜检分析系统将读取策略树数据, 并自动生成已设定好的镜检报告。
3 系统管理
按水厂规定, 各具有代表性点位每周进行1次微生物镜检, 由化验分析室人员负责采样并在30分钟内完成检测, 防治微生物死亡或失去活性。出具镜检报告后提交至调度室工艺工程师, 结合生产其他数据和在线数据, 做出生产调度调节指令, 并最终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结束语
微生物镜检自动分析系统对于工艺知识欠缺的化验分析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软件, 使用至今得到了化验分析及生产调度人员的一致好评。但因开发本系统需要长期归纳总结适合水厂自身工艺特点的微生物镜检数据, 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周群英, 高廷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7.
[2]李军, 杨秀山, 彭勇臻.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9.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篇2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及其配套肠杆菌、非发酵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鉴定和药敏试剂盒由山东鑫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及其配套GNI/GNS、GPI/GPS试剂卡购买自法国生物梅里埃 (济南代理) 公司。
1.2 标本来源
101株新鲜纯培养菌株, 其中98株临床新鲜纯培养的菌株均来自聊城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株质控菌株购买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
1.3 方法
对98株临床标本常规接种、分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进行。所得菌株分别用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和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鉴定到种, 按各自的操作说明进行, 对于两者结果不一致的菌株要进行重复测试, 如还不一致则用手工法予以确认。
2 结果
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101株细菌鉴定, 菌种一致的98例占97.0%, 菌属一致的2例占2.0%, 不符合的1例占1.0%。见表1。药敏分析2系统的MIC符合率为:大肠埃希菌为100.0%, 肺炎克雷伯菌为83.3%, 黏质肠杆菌为87.5%, 普通变形杆菌为100.0%, 铜绿假单胞菌为100.0%,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83.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85.7%, 人葡萄球菌为100.0%,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00.0%, 表皮葡萄球菌为90.0%, 屎肠球菌为100.0%, MIC总符合率为93.6%。
3讨论
与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比较, 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鉴定总符合率为99.0%, 其中菌种鉴定符合率为97.0%, 菌属鉴定符合率为2.0%, MIC符合率为93.6%。
本次实验在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的结果鉴定过程中将“铜绿假单胞菌”鉴定为“睾丸酮从毛菌”, 其原因可能是:在接种试剂盒过程中由于暴露时间过长污染所致。
本结果显示, 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和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非发酵菌的鉴定出现不符合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是此两法都属于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鉴定分析法, 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是其鉴定的主要依据。而影响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特性的因素有:细菌的生长阶段不同, 生理生化反应能力不同;某些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其病原菌有可能失去了典型的生理生化特性等, 可能影响鉴定结果的一致性[4]。通过综合分析, 鉴定和药敏结果是可靠的。
摘要:目的 评价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的适用性。方法 通过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和VITEK32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分别对101株新鲜纯培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 并对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2种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的鉴定总符合率为99.0%, 其中菌种鉴定符合率为97.0%, 菌属鉴定符合率为2.0%, MIC符合率为93.6%。结论 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与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有较好的一致性, 且操作简便、快速,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XK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性能,菌株
参考文献
[1]李慧.一种新的细菌药敏试验方法的探讨[J].医药世界, 2006, 8 (9) :63-64.
[2]冯莉, 王建海.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与ROSCO药敏纸片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2) :4102-4103.
[3]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0.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临床多科室采取的患者的排泄物作为临床标本, 以其中分离出的45株革兰阳性菌、48株非重复革兰阴性菌, 同实验室中保存的40株革兰阳性菌和40株革兰阴性菌为参考菌种。选用仪器为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 在选择标本时排除超出该分析仪器鉴定范围的菌种。
1.2 方法:
挑取单个菌落传代1次, 所用培养基为哥伦比亚琼脂+5%羊血培养基, 35˚C条件下培养18~24h, 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中随机附带的0.45%的无菌盐水3m L, 制备成0.50~0.63Mc F菌悬液, 将其滴入试管内与药敏卡一同放置在Vitek 2 Compact的卡架上, VITEK®2 COMPACT采用动力学方法, 每15min判读卡片1次, 将Vitek 2 Compact卡架置于孵育仓内进行药敏测定和细菌孵育。
1.3 鉴定标准:
对于菌株的鉴定均以API细菌鉴定范围为参考[3]。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率 (%) 表示, 统计学软件来源于网络资源,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全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鉴定结果:
鉴定的菌种有肠杆菌属、非发酵糖菌、微球杆菌以及链球菌属。革兰氏阴性菌由非发酵糖菌和肠杆菌组成共88株鉴定出85株, 占比为96.6%。革兰氏阳性菌由微球杆菌和链球菌属组成共85株, 鉴定出80株。占比率为94.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鉴定时间:
革兰氏阳性菌鉴定有82株在6小时内鉴定完成, 占95.3%, 在9小时内完成的占4.7%。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均为6小时内完成, 占100%。
3. 讨论
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传染病遍布临床各个科室, 患者接触的细菌较多, 其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所引起最为常见。抗菌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 抗菌药物能够挽救和治愈了患者的生命, 但如果使用不当如药物的计量和种类选择错误, 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增长细菌的耐药性等, 危机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为了减少病患的痛苦能够及早的对症治疗, 需要及时准确的对细菌进行鉴定。
何文秀[4]在对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中, 显示菌鉴定的准确率为95.00%, 对革兰阴性菌鉴定的准确率为96.08%。证明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实验菌株进行鉴定选取的革兰氏阳性菌由微球杆菌和链球菌属和革兰氏阴性菌由非发酵糖菌和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94.1%和96.6%, 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可有效及时的鉴定致病菌,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不仅提供灵活方便的标准板和用户定制板, 还适合各规模的实验室[5]。王瑶等[6]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CLSI) 规定的药敏折点, 对Vitek 2 Compact和Etest法测得的药敏结果进行解释, 在全部的1626株细菌一抗生素组合中, Vitek 2 Compact药敏测定的标准符合率 (CA) 为90.83%, 严重错误 (VME) 为4.91%, 重大错误 (ME) 为2.09%, 一般错误 (MIE) 为6.40%。90%以上的肠杆菌科菌、非发酵糖菌、微球菌科菌和链球菌科菌分别在11、13、11和12h内完成测定。32株ESBL阳性菌以Vitek 2Compact检测均为阳性。认为Vitek 2 Compact能够对临床相关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准确、快速的测定, 对ESBLs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高, 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有利工具。可见, 先进的荧光检测技术, 应用于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 灵敏度高, 检测方便, 但本实验为小样本评估, 进一步的检测及鉴定性能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评估。
综上所述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细菌的鉴定能够获得准确结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索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临床多科室采取的患者的排泄物作为临床标本, 以其中分离出的45株革兰阳性菌、48株非重复革兰阴性菌, 同实验室中保存的40株革兰阳性菌和40株革兰阴性菌为研究对象, 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 和所需鉴定时间。结果: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的革兰氏阴性菌由非发酵糖菌和肠杆菌组成共88株鉴定出85株, 占比为96.6%。革兰氏阳性菌由微球杆菌和链球菌属组成共85株, 鉴定出80株。占比率为94.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兰氏阳性菌鉴定有82株在6小时内鉴定完成, 占95.3%, 在9小时内完成的占4.7%。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均为6小时内完成, 占100%。结论: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可准确鉴定临床细菌, 方便了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合理用药发案, 缩短的治疗时间。
关键词: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
参考文献
[1]娄立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 21 (2) :90.
[2]谢世营.分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养生, 2014, 35 (6) :750-751.
[3]谢世营.分析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6) :750-751.
[4]何文秀.对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5) :48.
[5]刘杰, 赵满仓, 周海峰.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在室间质评中的应用研究及对策[J].医学综述, 2014, 20 (17) :3215-3217.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 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9213) 、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7853) :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 、粪肠球菌 (ATCC29212) 购自卫生部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2) 已知菌株:总共是50份, 包括46份来自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后保存的菌株和4份上海市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下发的标准菌株。
1.1.2 标本的来源
(1) 模拟标本:它是已知菌株和标准的菌株联合制成的;总数为50株。 (2) 临床标本:为我院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1日期间, 儿科门诊以及病房怀疑菌血症儿童 (年龄在14岁内) 的血液标本, 总送检标本为726份, 经BacT/Alert 3D仪确定为阳性54份。阳性率为:7.57%。选取其中42株进行比较鉴定。
1.1.3 仪器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BacT/Alert 3D 120) 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WALKAWAY96/PLUS自动化仪器) 美国西门子诊断。
1.1.4 培养基
血培养瓶为BacT/Alert配套专用的儿童专用瓶 (PF) , 具中和抗生素功能。细菌鉴定药敏板为WALKAWAY自动化仪器仪器配套专用的革兰阴性菌板NC31和革兰阳性菌PC20。血平板, 麦康凯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为上海科玛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1.5 无菌试管
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无热源真空塑料管。
1.2 方法
1.2.1 模拟标本的制备
经过了复苏传代后的已知菌株和标准菌株, 把它们制成菌液, 浓度0.5McFarland, 把梯度稀释后浓度为101CFU/mL的菌液加入有5mL正常人静脉血液培养瓶中, 最后, 把培养瓶放在BacT/Alert系统内进行检测。
1.2.2 Bac T/Alert3D阳性瓶的检出与标本处理
将已经接种的临床标本和模拟标本的培养瓶放入Bac T/Alert系统后, 输入相关的资料, 系统就会自己完成孵育、检验和结果的保存与报告。系统会在瓶中检验出细菌生长时发生响声警报。抽取一些培养液, 涂片行革兰染色, 同时, 将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和它接种。再把另外的10m L培养液放在高温高压处理后的无菌试管中, 经过150×g离心5min, 上清收集2m L, 放在BD无菌试管中, 再经过5min的150×g离心, 取出沉淀, 经2次无菌盐水洗涤离心, 将菌细胞收集。
1.2.3 鉴定细菌的直接WALKAWAY自动化仪器方法 (直接法)
将离心制备的菌细胞, 用配套盐水制成菌悬液 (革兰阴性杆菌为0.5 McFarland, 革兰阳性球菌为1.0 McFarland) , 接种WALKAWAY自动化仪器仪的NC31和PC20鉴定板。
1.2.4 鉴定细菌的标准法
将阳性瓶的标本转移到培养基平板中, 18~24h、35℃过夜孵育, 提取纯菌落。按WALKAWAY自动化的操作说明上机检测。
1.2.5 解释结果
标准法和直接法鉴定的细菌名字是一样的, 而且, 鉴定率的可信度≥80%, 认为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符合的。
2 结果
经Bac T/Alert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也经过了WALKAWAY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标准法和直接法的细菌鉴定试验。模拟标本50份, 革兰阴性杆菌总符合率88.28%, 革兰阳性球菌符合率为80.00%, 总符合率为88.00%。临床标本42份, 革兰阴性杆菌总符合率90.48%, 革兰阳性球菌符合率为71.48%, 总符合率80.90%。详见表1。
3 讨论
这个实验对临床标本和模拟标本用了直接法来鉴定细菌, 和标准法比较, 临床标本和模拟标本中鉴定革兰阴性杆菌的符合率为90.48%和88.28%, 都比革兰阳性杆菌的71.48%和80.00%高。革兰阴性杆菌的肠杆菌科细菌符合率高, 它在临床标本和模拟标本的鉴定符合程度都极高。因为很多链球菌和非发酵菌在鉴定卡中有不少的阴性反应, 生长并不充分, 附加实验不精确, 所以此试验结果并不理想, 这需进一步探讨。
处理BacT/Alert 3D阳性瓶的标本, 第一要做的就是进行图片染色看看它是混合菌还是单一菌生长, 混合菌要转种到平板分离纯菌株, 而单一菌可以依据染色体的形态、性质用直接法在相应鉴定卡上鉴定, 鉴定过程中, 要将单一菌转种到培养基平板, 得到的纯菌落再用于复核结果和实验补充。从BacT/Alert阳性瓶中提取菌细胞的量与纯度对用直接法鉴定细菌的结果、可信度、所用时间都至关重要, 最初离心是为了除去培养液中吸附剂等有形成分, 尽量让它沉淀;抽取的培养液最少10mL, 来确保有足够的菌细胞。
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肠杆菌科细菌, 占检出菌的30%~40%[3,4], 结果表示, 用Bac T/Alert仪检测血培养, 肠杆菌科细菌能在24h内马上检出的占80%, 加上直接法鉴定, 比转种培养平板少18~24h, 用WALKAWAY自动化仪器仪鉴定的时间更短, 8h内就可完成94.6%的肠杆菌科细菌, 革兰阳性球菌在13h内的完成比率是64.2%, 非发酵菌是83.8%。
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快速的药敏测定已越来越成为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 微生物自动化仪器的应运而生就充分体现了这一优异的性能。WALKAWAY96PLUS的高级专家系统是一种计算机化药敏综合分析程序, 其功能具有:判断药敏表型和鉴定菌种是否一致, 在不一致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重新进行鉴定;根据药敏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 并对药敏结果进行修订。因此大大提高了鉴定和药敏结果作为临床治疗依据的准确性。
研究认为, 联合应用BacT/Alert3D和WALKAWAY自动化仪器系统, 对经确定为阳性的血液培养标本, 通过离心提取菌体直接用WALKAWAY自动化仪器仪鉴定细菌, 能更快完成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菌血症的病原学。尤其适用于儿童感染性疾病中血培养的快速检测, 为临床儿科发热, 血流感染病患提供及时, 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崔巍.血培养850份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7) :751.
[2]周惠平, 王金良.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要求[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0, 23 (5) :312-314.
[3]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2) :124-126.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送检的1425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104株致病菌。质控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假铜绿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1.2 仪器与试剂
由生物梅里埃公司的BACT/A-LERT3D6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血培养瓶;分离用培养基、M-H培养基购自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公司,抗菌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所应用的鉴定卡GPI、GNI+和药敏卡GNS-448、GPS-119等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
1.2 方法
1.2.1
阳性培养瓶的处理仪器报警指示阳性时,及时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及麦康凯平板,同时涂片做革兰染色,并将镜检结果通知医生,作为初级报告。
1.2.2 细菌培养及鉴定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执行操作,鉴定及药敏用VITEK-32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的鉴定药敏卡、部分菌株采用K-B琼脂扩散法,依据CLSI标准判断药物敏感、耐药。
2结果
2.1
2010年1月~2010年12月1425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104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7.30%;在分离细菌中,革兰阳性菌54例,革兰阴性菌43例,真菌7例,分别占总数的51.92%,41.35%,6.73%。所分离菌中,大肠埃希氏菌占首位,占22.12%,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分类及构成比见表1。
2.2 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
在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均为100%,耐药率见表2。
2.3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59.09%和50.00%,其耐药率见表3。
2.4 真菌耐药性
在检出7例中仅1例真菌孢子对氟康唑耐药,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均敏感。
3 讨论
本研究所分离的104株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的比例高于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占22.12%,其次最常见的为表皮葡萄球菌(19.23%),和溶血葡萄球菌(7.69%)。标本主要来源于儿科败血症患儿,可能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病原菌容易感染有关[2]。
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均为100%。MRS所占的比例极高,是由于MRS均含有mecA基因,mecA检测结果和表型检测有较好的相关性;MRS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和β-内酰胺酶,故对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表现出极高的耐药性。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可能与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破坏个体的微生态平衡,条件致病菌增殖,细菌耐药性增加有关[3]。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庆大、苯唑西林、四环素、盐酸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较高;本研究中仅发现1例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莫西沙星均敏感。呋喃妥因、莫西沙星及万古霉素可作为临床治疗MRS感染的保留药物。
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较高的是大肠埃希菌(22.12%)和肺炎克雷伯菌(3.85%),所分离菌中,大肠埃希氏菌占首位,其中59.09%的大肠埃希菌和50.00%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ESBL-s主要见于肠杆菌科细菌,是目前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对广谱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它由质粒介导,可使细菌对青霉素和1、2、3代头孢菌素以及单环菌素耐药,但对头孢霉素、碳青霉烯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两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其次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对其他抗生素则显示较高的耐药性。真菌在这次研究阳性株中,所占比例较小,占6.73%;在检出7例中仅1例真菌孢子对氟康唑耐药,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均敏感;分析原因可能是与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减退有关[4]。ChristiansenKJ等[5]的研究显示,耐药菌的检出率呈增加的趋势,联合一个地区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特别是耐药的细菌,选用对病原微生物敏感的抗生素,有助于减少耐药菌在该地区的传播。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血培养检出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性在逐年上升,以致出现了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因此,限制抗生素的超限度使用,临床医生应加强血液感染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查,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利于疾病的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本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血液标本在BACT/ALERT3D6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少数细菌药敏实验采用K-B法。结果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送检的1425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4例,阳性率为7.30%;其中革兰阳性菌54例,革兰阴性菌43例,真菌7例,分别占总数的51.92%,41.35%,6.73%。结论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 可以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参考文献
[1]叶应妮,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641.
[2]叶惠芬,李红玉.赖福才,等.广州地区菌血症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707-708.
[3]冯嗣青,张荣艳,陈国安,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间的差异.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5):279-280.
[4]屈玲,府伟灵,徐永涛,等.166例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0-112.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篇6
关键词: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现场校验
一、基于自动校准的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的基本构成
一个基于自动校准的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 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是微机或微处理器, 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第二是被控制的测量仪器或设备, 称为可程控仪器;第三是接口;第四是软件。其中, 基于自动校准的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 微机 (或微处理器)
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在软件控制下, 微机控制够个自动校准系统正常运转,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某种方式的处理, 如计算、变换、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最后将测量结果通过打印机、显示器、磁盘磁卡或电表、数码显示等方式输出。
2. 可程控仪器或设备
在自动测试过程中, 测量仪器或设备的工作, 如测量功能、工作频段、输出电平、量程等的选择和调节都是由微机所发控制指令的控制下完成的。这种能接受程序控制并据之改变内部电路工作状态, 以及完成特定任务的测量仪器称为仪器的可程序控制, 简称可程控, 或称程控仪器。显然程控仪器是组成自动校准系统的基本部分。
3. 接口
一个自动校准系统中, 各仪器和设备之间的接口的总体称为该自动校准系统的接口系统。显然, 接口系统是自动校准系统达到自动测试目的, 使自动校准系统各仪器和设备之间进行有效通信的重要环节。接口的主要任务是在下列方面提供仪器与计算机连接需要的兼容:一是机械兼容, 对接口的最简单的要求是提供机械兼容, 就是要有适当的连接器和它们之间的连线;二是电磁兼容, 就是使计算机和探器之间有适配的电器特性即在逻辑电平方面要相符合;三是数据兼容, 一旦接口已使计算机和仪器实现了机械和电器兼备它们就能通过数据线交换电信号信息, 但需要某种格式翻译, 有种种编程能力的计算机通常能执行这种功能, 考虑到速度, 往往把这个任务交给接口完成。
4. 软件
软件技术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技术。常用的开发软件有Lab VIEW、Lab Windows CVI、VEE等等。这些软件已相当完善, 而且还在升级、提高。以Lab VIEW为例, 这是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G的开发环境, 用于如GPIB、VXI、PXI、PCI仪器及数据采集卡等硬件的系统构成, 而且, 具有很强的分析处理能力。Lab View软件的结构组成如图2所示。编程设计图形化软件模块用于提供图形化编程环境, 通过调用控件、库函数原码模块进行仪器面板设计和数据分析处理;仪器驱动程序提供用户接口开发工具标准软件模块。
二、基于自动校准的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的基本功能
1. 信号采集与控制功能
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是由计算机和仪器硬件组成的硬件平台, 实现对信号的采集、测量/转换与控制的。硬件平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计算机可以是笔记本计算机、PC机或工作站;二是仪器硬件:可以是插入式数据采集板 (含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数字I/O、定时器、D/A转换器等) , 或者是带标准总线接口的仪器, 如GPIB仪器、VXI仪器、RS-232仪器等) 。
2. 数据分析处理功能
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存储、运算功能, 并通过软件实现对输入信号数据的分析处理。处理内容包括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数字滤波统计处理、数值计算与分析等。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比传统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仪器有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
3. 测量结果的表达
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如内存、显示器等, 对测量结果数据的表达与输出有多种方式, 这也是传统仪器远不能及的。例如, 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可以实现:通过总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磁盘、光盘硬拷贝输出;通过文件存于硬盘内存中;计算机屏幕显示。
三、结束语
一般数字仪表在使用前都要进行刻度校准。在使用中, 随着仪表温度升高, 数字仪表元件的参数往往会发生变化, 还有诸如电网干扰、噪声等因素的影响, 原来校准好的状态会受到破坏, 导致前后测量的数据不一致。基于自动校准的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不仅可以自动校准, 还可以在测量过程中定期校准。这样测量的一致性条件校好, 减小了误差。同时对可节约人力、物力, 提高工作效率, 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洋.浅析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的构成[J].自动化与仪表, 2012 (13) .
[2]杨秀英.数字仪表自动校准系统的使用方法分析[J].天津电力技术, 2009 (12) .
[3]王胜利.电能表现场校验技巧说明[J].黑龙江电力, 2010 (12) .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篇7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共有40000多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但限于国家现有资源和条件,广大基层医院在生化分析仪的装备方面还比较滞后,很多单位还在使用半自动生化仪,只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单位装备了一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着国家对基础医疗的推进,改善基层医院的生化分析仪装备条件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层医疗单位在生化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日标本量一般在几十个左右,因此对仪器的处理速度要求不高;仪器的装备主要靠政府投入,因此在仪器的采购成本上有较苛刻的要求;较少的日测试量决定了生化分析业务的收入有限,为了维持日常运行,对使用、维护成本要求较为严格;实验室的电源环境、水环境、洁净度等方面差异大,部分实验室难以满足普通生化分析仪器较为严格的要求;专业检验人员较为缺乏,希望能够比较简单、方便地完成相应的分析测试,同时分析质量必须满足临床的要求;由于一般没有备用机,且距一般设在中心城市的厂家的服务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希望仪器的故障率越低越好。这些特点对仪器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们可以用“三高”和“三低”来概括。“三高”是指可靠性高、易用性高和环境适应性高,“三低”是指使用成本低、维护成本低和对使用者要求要低。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较为成熟的生化分析产品,但是由于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基层医院的具体特点和需求,适宜于基层医疗单位普及应用的产品还较少。因此,提供一套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性能且操作简单的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及基于此方案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对解决我国基层医疗单位的装备问题,促进卫生行业和医疗仪器行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仪器系统架构
本文所述研制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先进的随机任选式仪器,由操作部、分析部和结果输出部分(打印机)构成,如图1所示。操作部即计算机系统,其内部安装有仪器控制与分析软件,用于控制仪器的运行和操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为配合基层医院信息化的需要,操作部还可与LIS服务器实现数据双向通讯。分析部即仪器的主机,负责实施样品分析过程的全部操作,包括加样品、加试剂、搅拌、恒温孵育、反应与测量等。分析部与操作部在结构上相互独立,通过串口进行双向通讯,操作部向分析部传送数据与指令,并从分析部获取测试数据与状态信息。
为从设计上满足“三高”、“三低”的要求,从分析部的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上进行了优化。仪器分析速度设计在每小时200测试/小时左右,整体设计上采用一个反应盘、一个一体化样本/试剂盘、一根一体化试剂/样本针、一根搅拌杆的结构,通过整机布局设计和系统时序设计,实现各部件的系统工作,执行样本分析的功能。分析部的基本组成和布局如图2所示。用户根据所开展的项目,将相应的试剂放在样本/试剂盘上的试剂位上,并完成定标测试。在日常样本测试时,首先在操作部(电脑)上申请所需测试,并把样本放在指定的样本位中,然后运行仪器。操作部根据申请的项目生成周期性的测试指令,并发送给分析部,通过分析部中央控制单元,将测试指令解析生成底层控制指令,发送给各底层单元执行。样本/试剂针首先把定量的指定试剂注入特定的反应杯,经过一定的孵育时间后,样本/试剂针再把定量的样本注入反应杯中,然后反应盘把该反应杯旋转至搅拌位完成搅拌,在规定的时间内周期性地旋转测量直至反应结束。操作部根据分析部每个周期的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算法完成结果的计算。
该设计能支持各种分析模式,如终点法、固定时间法、动力学法。整机的分析流程如如图3所示。
本方案采用一根针加试剂和样本,在保证精度的同时,相对于中型生化仪节省了一套加样系统的成本,同时由于仪器结构的简化也相应降低了故障率。采用基于一次性反应杯技术的测量系统,从而省去了大中型生化仪中结构复杂、成本高、故障率和维护要求高的反应杯清洗系统,简化了系统结构,为系统的高可靠性、低成本奠定了基础。为了解决电环境的适用问题,主机除温控系统的加热器外,采用宽电源设计。针对水质的问题,设计了完善的过滤措施,保护仪器正常运行。同时集成了一路水质监测传感器,在水质无法满足分析要求时给出报警,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易用性主要通过优化操作流程和提供检测系统来实现。仪器在出厂时内部已经集成了经过优化的完整分析参数,能够根据条码自动调出完整的分析参数,配合完善的校准品和质控品,用户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方法,即可保证分析过程中结果的可靠性。
2 详细设计与实现
2.1 电源系统的设计
基层医疗单位所处的供电环境有时难以满足220V±10%的要求,可能会造成仪器运行的异常甚至分析结果的异常。整机的供电设计采用两个部分,温度控制部分使用的大功率加热器采用220 V市电供电,通过结构设计和控制算法,保证系统在180~264 VAC范围内可以正常工作;其他部分采用先进的开关电源设计技术,允许输入交流电压范围宽达90~264VAC,频率范围50/60±3 Hz,而输出的直流电压稳定无波动,不影响仪器测试性能。电源结构如图4所示。
2.2 加样系统与搅拌系统
加样系统负责完成试剂和样本的分注,其精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是生化仪的关键技术之一[1]。最小加样量及加样精度是生化仪的两个重要指标,低的最小加样量可以节省试剂,降低测试成本;同时,加样系统的精度也直接决定仪器的测试性能。本系统样本分注量为3 m L~45 m L,试剂分注量为20 m L~450 m L。本系统采用一套加样系统来完成样本和试剂的分注。在保证试剂加样范围的同时,又要满足小样本量时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此设计了高精度的注射器驱动模块,并配以合理的液路设计和连接技术。采用了高性能的液面检测技术,采样针在下降过程中能够迅速感应液面信号,检测到液面后立即减速停止,开始吸样,最大限度地减小了针插入液面的深度,以减小针尖挂液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排液时,采用了随量跟踪技术,采样针根据所分配液体的多少,自动调整下降深度,以减小挂液和交叉污染。
2.3 反应与测量系统
多波长光度计是生化仪的另一个核心模块,直接决定仪器的测量性能。本系统采用了在低速生化仪中性价比最高的滤光片轮结构进行分光,8个波长的滤光片均布在滤光片轮圆周上,在滤光片轮的匀速转动中,使光源经透镜组,先后通过不同波长的滤光片,得到各波长的单色光,再经过光径比色部件(反应杯),进行比色检测。其结构如图5所示。本系统采用一次性反应杯技术,通过精密的模具技术把透紫外光学塑料加工成10个反应杯为一个整体的杯联,杯联固定于反应盘上并随反应盘旋转而定位。在反应完成后,操作者把杯联进行手动更换,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极大地简化了仪器结构,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故障率。而且,设计从分析流程上省去了大中型仪器清洗反应杯的过程,提高了系统响应的及时性。
2.4 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主要进行仪器操作控制与数据的分析处理,用于完成测试申请、登记、工作列表生成、反应过程检测与结果计算、数据的输出入以及存储与查询。从软件功能上可分为操作软件和控制软件,操作软件完成项目申请、编排、执行和测试结果处理;控制软件负责样本试剂添加、光电数据采集和温度控制等动作的执行。软件结构如图6所示。
3 检测系统的构建
生化分析系统由仪器、试剂和校准品等构成。按照三者有机结合的程度不同,一般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两种使用模式。封闭系统由生产厂家完成试剂参数在仪器上的优化与确定,完成校准品的定值以及完整的分析性能的验证,用户只需要按照要求完成基本操作,即可得到分析结果。开放式应用则需要用户自行完成试剂参数在仪器上的优化与确定,完成系统的校准以及完整的分析性能的验证,一般需要在人力物力上投入较大,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基层医疗单位无力完成。此前由于完整的检测系统仅有国外几个厂家可以提供,国内基层医疗单位主要以开放式系统的模式使用,使用麻烦,同时分析结果的保证有时会成为一个问题。本系统利用迈瑞公司在检测系统构建方面的积累,在面向基层的生化仪上对40个常用项目进行了检测系统的构建[2]。首先确定试剂全部分析参数,如波长、样本量、试剂量、反应时间、定标模型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密度、线性、干扰等分析性能的验证和优化,基本性能通过后才进行校准品的定值及方法学对比验证。经过检测系统的构建后,试剂的分析参数、报警参数、定标模型、定标效期等数据存入仪器的数据库中,通过条形码技术对试剂进行管理[3]。在日常使用中,用户只要把试剂放到仪器的试剂盘中,进行样本申请,即可完成测试。仪器将通过条码扫描自动识别试剂的种类并调入数据库中的参数进行分析,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保证了通过基本的操作既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同时,由于实现了国产化,基层用户可以用承受得起的成本,享受使用的方便性,并得到可靠的结果。
4 测试结果
参照CLSI EP系列文件[4,5]对本文研制的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进行了性能验证,表1和图7分别给出了ALT的精密度数据和方法学对比数据。结果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较高,并和主流分析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能够满足医疗机构的使用要求。
5 总结
本课题研制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除了具备目前行业内主流产品的分析性能和功能特点外,充分考虑我国基层医院的特殊需求,通过针对性的设计,达到了高可靠性、高易用性、高环境适应性以及使用成本低、维护成本低、对使用者要求低等目标。该系统的研制,对我国基层医疗单位解决检验装备难的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关键技术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12):18-19.
[2]王磊,丁军发,等.利用酶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建立IVD厂家γ-GT溯源性主校准品[J].计量学报,2010,31(z1):97-100.
[3]江慎斗,解传芬,胡泓.应用于生化仪的条码识别系统[J].医疗装备,2005,18(10):1-3.
[4]CLSI.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EP5-A,[P]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