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麦高产技术

2024-10-16

当前小麦高产技术(精选12篇)

当前小麦高产技术 篇1

小麦在不同的生育期, 对同一元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在同一生育期, 对不同元素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只有根据不同时期小麦需肥规律, 合理施用氮、磷、钾及各种微肥, 才能有效满足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需求, 避免徒长、倒伏, 实现合理施肥, 达到小麦高产。

1 小麦需肥规律

小麦每生产100千克籽粒, 约需氮3.1千克、磷 (P2O5) 1.1千克、钾 (K2O) 3.2千克, 三者的比例约为2.8∶1∶3.0。小麦起身期之前, 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相对较少;起身以后, 养分需求量也急剧增加, 拔节至孕穗期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达到一生的高峰期, 对氮、磷的吸收量在成熟期达最大值, 对钾的吸收在抽穗期达最大累积量。

2 小麦需肥特点

小麦与其他作物相比, 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小麦对土壤肥力的依赖性很大。二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 否则, 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 后期倒伏减产。三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 会导致次生根少, 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 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 使穗粒数减少, 千粒重下降。

3 小麦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3.1 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 氮、磷配合

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 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 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 需施优质土杂肥5 000千克, 45%的复合肥40~50千克。

3.2 返青肥要因苗追施

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 应早施、重施返青肥, 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 (顶凌施肥) 。一般每亩可追尿素10千克左右, 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左右。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 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 则不施返青肥。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 以控制无效分蘖, 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 增加亩穗数的目的。

3.3 合理运用肥水

中期是冬小麦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需水约占总量的35%左右, 需肥占总量的50%左右。尤其在拔节、孕穗阶段, 对水分反应非常敏感。每亩追尿素20千克左右。

3.4 叶面喷肥

在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差时, 叶面追肥更直接、有效, 同时能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叶面喷肥品种主要是尿素、磷酸二氢钾、微肥等, 浓度在0.5%~2%之间。喷施一般在早8点前、下午5点后或阴天进行, 遇到喷后降雨需要重喷。

当前小麦高产技术 篇2

一、小麦各时期管理特点总结

(一)苗期管理

此期一般是指小麦从出苗至起身的整个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保证小麦全苗、匀苗,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保证安全越冬;返青后保大蘖、争足穗,为中后期壮秆大穗打好基础。

1)查苗补缺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的,要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cm 以上的缺苗断垄现象。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天冷时不能移栽,移栽后耍浇水。

2)因苗管理

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早管早促,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根系生长和分蘖生长,变弱苗为壮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墒严重时,一般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应采取浅锄松土,保墒增温,促进麦苗生长。

旺苗管理:一般是播种过早,加上施肥不当、气温偏暖、雨水较多等造成麦苗旺长,部分麦苗年前拔节;对苗期旺长麦田。可通过深耕、镇压、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压制分蘖发生控旺转壮。壮苗管理: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墒。

3)冬灌

适时冬灌能够稳定地温,提高耕作活土层的含水量,保证小麦越冬返青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冬灌要掌握“四看”原则:看天是指掌握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2,夜冻日消时进行;看地主要是看土壤墒情,一般土壤持水量低于30%~50%时需要灌溉:看苗指麦苗分蘖盘墩后方能进行冬灌,苗子过小不宜冬灌:看水源主要是指有水源并具备田间沟渠配套工程的可冬灌。

4)中耕划锄

冬前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提高地温,有利于通气保墒,为壮苗创造良好条件。一般第1次中耕在开始分蘖时进行,第2次在分蘖盛期进行。

(二)器官建成阶段管理

器官建成阶段一般指从小麦起身至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本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培育壮秆大穗,达到穗足穗大,并为后期提高籽粒重打下基础。

1)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

追施拔节肥是小麦高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拔节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物质供幼穗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小花分化量,减少小穗、小花退化,提高穗粒数。拔节肥要因苗而施,合理追肥,追肥时间掌握在群体叶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1节间定长时施用(淮北地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用尿素150kg/hm2。孕穗肥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能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肥量以尿素30~45kg/hm2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春灌与防渍

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会使植株上部功能叶片变小,小穗、小花退化增多,穗粒数减少。所以春旱时,有条件的要进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节肥可

结合灌水。如这期间降水偏多,要及时清沟沥水,疏通“三沟”排水降湿,以防小麦根系早衰,甚至烂根和加重病害。

3)防倒伏

据试验,抽穗期倒伏一般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20%-30%.乳熟期倒伏减产10%左右。主要预防措施: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追肥时间;合理密植,防止群体过大;应用化控技术,高秆品种和群体较大的田块,在返青末期至拔节前期用壮丰安450~600mL/hmz对水375-450kg进行叶面喷施,喷雾要均 匀,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

(三)籽粒形成阶段管理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养分运输和产量形成阶段,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本阶段要保根护叶,防早衰或贪青晚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保证叶片正常落黄,预防旱、涝、冰雹、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以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1)叶面施肥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一般从抽穗至灌浆期间用1%~2%的尿素溶液750kg/hm 进行叶面喷施,以补充植株氮素营养不足。

2)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干热风、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止这些危害。“一喷三防”就是在小麦生长后期把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喷洒在麦田里,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药剂有三防王、三防灵、喷拌王,以及天达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等。

二、田间实行的管理措施总结:

1)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2)锄划松土

这是促麦苗提早返青、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因为疏松表土,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条件,可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由于切断了毛细管,可阻止下层土壤水分上升,起到了保墒的作用。此外,锄划松土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的释放。划锄首先必须把握好时机,最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皮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称为顶凌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在冬季土壤冻结期间,下层土壤水分上升并积累于冻土层,春季土壤化冻时,表层有较多的水分,称为土壤返浆,顶凌期划锄,可在较长时期内有效地保持返浆时土壤水分。其次,划锄要因苗划锄,注意质量,力求精细,对群体过大的旺苗,如冬前未行深耕控制,返青期深划锄,可控上促下,获得良好的增产作用。同时注意第1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以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划锄逐渐加深,以利根系下扎。划锄力争拔节前达到2-3遍,尤其浇水或雨后,更要及时划锄。第三,锄压结合,先压后锄,并结合划锄清除越冬杂草。

3)追肥

返青肥要因苗追施。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2~3类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顶凌施肥)。一般每亩可追施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左右。有条件的最好施磷酸二铵每亩10~15千克。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重要作用。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以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的目的。

4)揭被清垄

冬季盖被的小麦,必须在返青后适时揭被清垄,以利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为了防止倒春寒的危害,清垄应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在返青后一周左右;第二次在返青后半月左右,把土全部清完(但不能使分蘖节外露)。对土壤水分高的低洼地,要严格掌握在土壤返浆前清完;较干旱的麦田,可适当推迟,以防冻害。

5)浇返青水

浇返青水要看地、看苗灵活掌握。凡冬前未浇冬水或冬灌偏早,返青时比较干旱的麦田(于土层在3厘米以下),则可适当早浇返青水,但水量不宜过大,更不能大水漫灌。因早浇返青水的麦田,下层土壤没有全部化冻,大水易造成积水沤根,新根发不出来,发育推迟,易形成“小老苗”,重者有死苗的危险。凡冬水浇得适时,麦苗生长健壮的麦田,可适当晚浇返青水;晚播麦若墒情较好,也应晚浇返青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返青。凡冬水浇得较晚,返青时不缺水的麦田,则可推迟到起身期浇水、追肥。

6)化学除草

麦田化学除草,用工少、效益高。北京地区麦田中的杂草主要有:藜(灰菜)、蓼、葎(拉拉秧)、继彩、黄蒿等双子叶杂草。目前常用的除草剂和施用方法:若用72%2,4—D丁脂,每亩用量40~50克,兑水15~20千克;若用20%二四甲氯水剂,每亩用量 200~250克,兑水15~20千克喷雾。一般喷药时间在返青后至拔节前,选晴朗天气,无风、无露,气温较高时喷药较好。要严防药量过大;四月中旬以后不宜再喷药。

三、个人心得总结

我们小组的实验地块为边行保护行,主要任务是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起到合理有效的保护作用。高产地块间为保持实验的客观性,必须去掉其他不对称的因素影响,因此保护行的要义即在于此。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种的品质遗传特性,而栽培措施对优质小麦的品质影响极大。所以搞好优质小麦栽培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以品质为核心,通过合理栽培,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1 培肥地力应做到三点

1.1 加深耕层,精细整地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依赖于强大的根系,这就要求加深耕层,为根的生长创造深厚疏松的耕层。深耕可以增产,要求深度25cm为好,深耕应根据原有的基础,逐渐加深耕层,深耕必须配合细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墒,尤其在土壤偏黏的地块,更要掌握好宜耕期,借以粉碎坷垃,踏实土壤,保住底墒,使土表平整,利于播种,达到早、深、净、细、实、平的要求。

1.2 增加有机肥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就是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基本手段就是增加有机肥投入,增施以农家肥为主的各种有机肥和秸秆还田。

1.3 平衡施肥,增加无机肥投入

在总施肥量中,一般除了施有机肥5吨以外,无机肥也应适当增加,要求施纯氮11—14公斤/亩、磷9—12公斤/亩、钾5—8公斤/亩。硫酸铵和硫酸钾不仅是很好的氮肥和钾肥,两者也是很好的硫肥,能够提高小麦中蛋白质的含量。上述总施肥量中,全部有机肥、化肥中氮肥的80%、全部的磷肥、钾肥均作底肥施,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留下的20%氮肥。

2 播全苗应抓好三项工作

2.1 立足抗旱防涝

改善麦田灌排设施,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连,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2.2 主推“适墒、适期、精播、机播”四项技术相配合

适墒是一播全苗的基础,优质小麦的适生区为两合土、黏壤土或黏土。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两合土18%~20%,黏壤土20%~22%,黏土22%~24%,低于上述指标,应浇好底墒水,还要保好口墒,以确保一播全苗。适期精量播种是苗壮的基础,早播小麦生长过旺易形成老弱苗,晚播小麦苗弱、群体不足。推广机械精匀播种可确保播量准确,达到苗全、苗匀、苗壮的目的,并提高播种作业效率。

2.3 推广适时精播技术

适播可以保证小麦冬前有足够的积温,利于培育冬前壮苗。适期播种要根据品种的冬春性和当年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我们豫东地区半冬性品种以10月8~13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以10月15~23日为宜。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在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的前提下,半冬性基本苗15—18万/亩,播量8—10公斤;弱春性品种基本苗20—25万/亩比较适宜,亩播量10—13公斤。具体到每块地的播量要根据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整地和墒情等综合确定。

3 加强田间管理

3.1 保证全苗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要补浸种催芽的种子,这是确保全苗的第1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达到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

3.2 浇好越冬水

浇好越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对地力高、底肥足、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可不施冬肥;对底肥不足或者中低产田,冬前群体小、长势弱或因旺长而脱肥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结合浇水追肥施尿素6—8公斤/亩。

3.3 推广化学除草

在11月下旬要注意搞好化学除草。但使用化学除草剂一定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不可随意加大药量,不能漏喷、重喷,同时要选择无风晴朗天进行喷雾。对喷过除草剂的器械,必须做好清洗等善后处理

4 病虫害防治

选用生物农药、仿生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化学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旱荐整地时亩用48%乐斯本200ML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纹枯病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起身期亩用12。5%纹霉清120ML兑水50KG喷施1—2次控制发展;白粉病达到防治指标时亩用20%三唑酮75ML加水40KG均匀喷施;赤霉病于齐穗期亩用50%多菌灵100ML兑水40KG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吸浆虫、粘虫,选用吡虫啉,锐劲特等农药。

5 适时收获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播种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 如济麦22、良星99、山农15号、聊麦18。

1.2 造墒整地

玉米收获后立时进行秸秆还田, 要求:一是趁青粉碎, 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二是提高粉碎质量, 争取秸秆残体短 (短于10cm) 、碎、散布均匀;三是少量施用尿素, 加速秸秆的粉碎和防止秸秆在腐熟时与作物争夺养分, 造成作物缺肥;四是增加土壤湿度, 加速秸秆粉碎后的腐熟。

为了增加土壤肥力, 在翻耕前施用腐熟农家有机肥30~45t/hm2、小麦专用配方肥 (N∶P2O5∶K2O=14∶18∶10) 600kg/hm2、硫酸锌22.5kg/hm2, 缺硼的地块施用硼砂7.5kg/hm2, 有条件的农户增加商品有机肥1 500kg/hm2。施肥后利用深耕犁进行深耕, 要求耕深20~25cm。

小麦播种前要精细整地, 通过耙地消灭明暗坷垃, 达到地平土碎, 又可进一步解决土壤架空问题, 加强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的混合和接触, 以加快腐解。耙好地后以长度100m, 宽度3.0m作畦, 方便栽培管理。

1.3 播种和出苗管理

适期播种是形成壮苗的关键, 不同地区播期不同。茌平县小麦一般于10月5~15日播种, 12月10日, 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 冬前气温>0℃积温600~650℃, 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适期播种的同时利用精量播种技术更有利于控制小麦的基本苗数量。整平地后用精量播种机对采用的4个品种的小麦进行播种, 根据产量各要素计算得出每个品种播种量为112.5kg/hm2。播种时以行距20~25cm、播种深度3~4cm为宜, 深浅一致, 可使出苗迅速, 苗齐, 苗壮。

小麦播种出苗后, 及时查苗补苗, 采用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 将疙瘩苗疏开, 栽苗后普浇一水, 确保早发赶齐。

2 小麦冬前管理

2.1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

2.1.1 浇冬水。

为充分发挥冬水的作用, 浇冬水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 此时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之间, 夜冻昼消。浇水过晚, 水不易下渗, 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 麦苗窒息会死亡;二是浇冬水后, 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 破除板结, 保持墒情。

2.1.2 追冬肥。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 一是冬肥不应过量, 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 应少施或不施冬肥, 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 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2]。

2.2 深耘断根, 镇压划锄

深耘10cm以上, 可以断老根, 喷新根, 深扎根, 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 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生长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 可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 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 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早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2.3 冬前杂草、病虫害防治

2.3.1 及早做好化学除草。

麦田杂草出土高峰一般在小麦播后15~20d, 所以小麦幼苗期 (11月中、下旬) 是化学防除杂草的最有利时期。于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6.9%骠马乳剂、3%世玛乳油、使它隆乳油药剂对水450~600kg/hm2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喷药时一定要喷布均匀, 做到不重喷, 不漏喷, 切忌草多多喷, 没草不喷。

2.3.2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因地下害虫危害造成死苗断垄的田块, 用3%辛硫磷颗粒剂开沟施或顺垄撒施, 划锄覆土;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垄浇施, 防治面积应适当扩大。蝼蛄危害处 (危害症状为根部呈乱麻状) 用麦麸或菜籽饼粉75kg/hm2, 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750m L/hm2于傍晚撒入田间, 用毒饵30~45kg/hm2, 同时兼治土蝗和蟋蟀。

2.3.3 及早预防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秋苗期即能侵染, 对于已发生全蚀病的地块, 用15%粉锈宁乳油2 250~3 000g/hm2对水750~900kg/hm2, 顺垄喷洒幼苗, 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发病率。

3 返青拔节期管理

3.1 浇好返青水和拔节水

浇返青水的时间一般在土壤冻结层化透以后, 或在5cm平均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为宜, 浇水过早引起地温下降, 不仅推迟返青, 甚至导致冻害。此时期要求60cm以上土层水分要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一般情况下, 拔节水应适当早浇, 当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应立即浇水, 尤其是总茎蘖数在1 050万个/hm2以下的弱苗, 应在拔节前几天结合追肥浇好返青水, 以促使麦苗由弱变旺。而对于总茎蘖数在1 800万个/hm2以上田间郁蔽的旺苗, 应适当迟浇, 在第1、2节伸长前切勿浇水, 以防倒伏;要待无效蘖死亡, 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转, 大蘖叶片稍有落黄时再浇[3]。

3.2 推广“前氮后移”施肥技术

在小麦返青期, 对于三类苗或弱苗, 应重点管理并适当早管, 以促为主, 可趁墒或结合浇水追施112.5~150.0kg/hm2尿素;对于一、二类苗或壮苗, 以中耕除草为主。到拔节期, 群体在1 200万株/hm2左右的一般壮苗麦田, 当小麦基部第1节间固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时, 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12.5~150.0kg/hm2。

3.3 中耕除草

在小麦返青期, 应进行中耕, 返青期如果小麦群体大, 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一般返青期群体超过1 500万株/hm2的麦田, 当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 (此期小麦的生育阶段处于生理拔节期) 采取化控防倒措施, 可用壮丰安450~600m L/hm2或多效唑粉剂600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喷施。

3.4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 也是为害盛期。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危害盛期, 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纹枯病为病株率15%~20%, 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3%, 麦蜘蛛为每米单行600头。防治全蚀病可用15%三唑酮 (粉锈宁) 可湿性粉剂2 250~3 000g/hm2对水900L/hm2, 返青期顺垄喷洒;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 250~3 000m L/hm2对水1 125~1 500kg/hm2喷麦茎基部防治, 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根腐病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卫福合剂、58%倍得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80%喷克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防治;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 L/hm2啧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4 孕穗开花期管理

4.1 肥水管理

4.1.1 灌水。

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 叶面积达一生最大值, 气温较高, 蒸腾和蒸发作用强烈, 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 缺水会造成扬花不好, 受精不良, 实粒减少或籽粒不饱。遇旱及时浇水, 不仅利于抽穗扬花, 增加穗粒数, 而且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 预防干热风危害。一般当60cm以上土层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65%时就应该灌水。

4.1.2 叶面追肥。

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 选择晴天下午4时以后, 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 间隔7~10d, 连喷2遍, 不但能增产, 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 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4.2 病虫害防治

4.2.1 病害防治。

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梢及茎秆。防治方法:当田间病叶率达1%时开始喷药, 可用20%粉锈宁乳油600m L/hm2, 或15%粉锈宁粉剂1 200g/hm2, 对水450~750kg/hm2喷雾防治, 还可用10%吸唑醇粉剂1 500g/hm2, 对水450~750kg/hm2进行防治。病害流行期间每隔7~10d喷药1次, 连喷2~3次。白粉病在小麦孕穗抽穗期, 田间病株率达10%~20%, 可用20%粉锈宁乳油600m L/hm2, 或10%吸唑醇粉剂1 500g/hm2对水450~750kg/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250~3 000g/hm2,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750g/hm2对水450~750kg/hm2防治, 在始花期进行喷雾, 5~7d再喷1次。

4.2.2 虫害防治。

麦红蜘蛛是小麦返青拔节期的常发性害虫, 可用20%钾氰菊脂乳油或10%氯氰菊脂乳油1 000~1 500倍喷雾防治。吸浆虫主要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为害, 造成秕粒。防治方法:当虫情达到防治指标时, 可选用菊脂类杀虫剂喷防, 隔7d喷药1次。蚜虫可用15%吡虫林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或20%快杀灵乳油300~450m 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治。如果麦田有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 可将杀虫、杀菌剂如粉锈宁、快杀灵和灭幼脲混合1次喷施, 可治白粉病、条锈病、麦蚜和粘虫。

5 收获期管理

5.1 浇好麦黄水

小麦蜡熟后, 适宜的水分供应能延长功能叶寿命, 增强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转, 特别是少雨条件下浇好麦黄水还可防止后期干热风害, 提高千粒重。据调查, 适浇麦黄水可增产1成左右。麦黄水要在小麦落黄后浇, 以防造成贪青晚熟。此时小麦穗头较重, 浇水后遇大风易产生倒伏, 应注意天气预报, 掌握在浇后10~12h内没有4~5级以上大风, 同时浇水量要小。

5.2 适时收获, 防杂保纯

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 此期长相为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 茎秆尚有弹性, 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 籽粒较坚硬, 已呈现光泽。优质小麦要注意商品优势, 不论种子还是商品粮都应到田间去杂, 单收单打, 分场单晒, 以确保种子的纯度。

摘要: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播种期管理、小麦冬前管理、返青拔节期管理、孕穗开花期管理、收获期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范秀华.旱地夏播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10) :14.

[2]姚国才, 杨勇, 马鸿翔, 等.不同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8) :159-163.

[3]张文英, 柳斌辉, 彭海城, 等.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遗传规律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9, 23 (6) :92-95.

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篇5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院小麦优质、高产育种起步早,早期选育的烟农

15、近期选育的烟优361、烟2801等品种不仅具有亩产600千克的潜力,而且品质指标也达到国家优质小麦标准。

(二)精耕细耙、培肥土壤 选地力水平在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耕层土壤有机质1.2%以上,全氮0.09%以上,水解氮70ppm,速磷25 ppm,速钾90 ppm。施用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纯氮9千克,P2O5 11.5千克(按P2O5折算为25千克磷酸二铵),K2 O 75千克,硫酸锌1千克,缺硼的地块用硼砂0.5千克。培肥土壤是冬小麦优质高产保证。

(三)精量匀播,创造优质群体 实行精量匀播,降低群体起点。生育前期促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分蘖,创建合理优质群体;后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精量匀播有利于提高单株生产力,是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同时,该技术能有效防止小麦倒伏引起的产量降低、品质恶化,是优质栽培的基础。

(四)优化投肥结构,实施“氮肥后移” 据我们研究表明,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不超过总施氮量20%),并调节氮肥基追比例1:1,追施氮肥时间由返青、起身期推迟至拔节、孕穗期,即“氮肥后移”技术,有利于实现冬小麦的产量、品质双重提高。“氮肥后移”技术结合精量匀播,对塑造理想株型、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层整齐度、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延缓植株衰老、提高后期光合效率、改善品质等具有显著效果,是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技术。

晚播小麦高产管理技术 篇6

1.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适播期小麦可以做到壮苗安全越冬,其壮苗标准为5~6叶1心,并带有2~3个分蘖。而晚播小麦则很难做到壮苗越冬,一是因为播期过迟,活动积温不足,麦苗素质较差。农谚说得好,“小雪不破菇(不分蘖),大雪不露土”。二是麦苗总头数减少,光合效率弱,分蘖节储存养分少,遇到寒冷天气易遭受冻害。同时,晚播小麦春后无效分蘖多,幼穗分化较迟,分化时间短,发育不良,致使单穗粒数减少,给高产增加了难度,因此,要强化越冬和春后小麦田间的肥水管理。

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施肥越多产量越高。为让晚播小麦尽量挽回季节上的损失,在已经施用了底肥的基础上,必须抓好科学追肥,重点是速施提苗肥,早施返青肥,使之做到“以肥补晚,肥促争早,壮苗越冬”。

2.出苗后管理要点

晚播小麦出苗后,处于寒冬腊月天,由于气温较低,有机肥分解减慢,要抢施速效氮肥提苗。碳酸氢铵肥效较快,供肥迅速,每667平方米(1亩)看苗情追施7~10公斤,苗情较弱的,每667平方米追施10~15公斤。冬季分蘖不足的麦田,应于2月底早施返青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10公斤,或用老乡牌活性液肥4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对于缺磷、钾肥的麦田,每667平方米应补施磷、钾复合肥7~8公斤。对底肥较足的或土壤肥沃的晚播小麦,在气温高、墒情足的情况下,有晚麦早发的现象,春后先用石磙镇压一遍,控制追肥,以防倒伏。防止倒伏的措施,一是用石磙镇压一遍;二是每667平方米选用25%助壮素20毫升或98%缩节安3~4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三是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6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四是每667平方米用5%烯效唑25~3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为了促使晚播小麦多争有效穗,提高千粒重,在小麦抽穗至乳熟期,每667平方米用98%磷酸二氢钾300~400克+尿素100克+水50公斤喷雾,5~7天喷1次,连喷2~3次。

(河南省社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魏德永 邮编:473300)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1 选种

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相应的示范、试验等, 进行高产优质品种的选择, 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1.2 精细整地

以深、透、平、细、足、实作为整地质量标准。深, 也就是讲机耕面积扩大, 保持25cm左右的深度, 在肥料增施的基础上, 耕地每1次加深7cm左右;透, 也就是不漏耕耧耙;平, 也就是在耕前粗平, 耕后复平, 等待作畦之后再细致平, 耕作层应保持深浅一致, 达到上下皆平, 确保播种达到一致的深浅度;细, 也就是适当的耙地, 确保没有明暗坷垃;足, 也就是精细犁耙, 保住口墒, 帮助苗壮、苗齐;实, 也就是达到上松下实的目的。

1.3 施足底肥, 做好施肥平衡

想要高产, 施肥平衡是不容忽视的条件, 也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营养品质的改善。麦收胎里富, 种好才是关键所在。3追也不如1底, 在土壤之中, 小麦所能够吸收的氮磷钾由于使用品种、产量、自然条件、栽培技术等差异, 也会存在吸收数量上的不同, 因此, 就需要增施有机肥料, 用圈肥3000~5000kg/667m2左右。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着力推广小麦专用优质肥, 一般情况下, 施锌肥1kg/667m2、硼肥lkg/667m2、小麦专用肥75kg/667m2。

1.4 做好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

当前, 绝大部分麦田都很少施用有机肥, 导致耕层土壤当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少, 而秸秆还田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先粉碎玉米秸秆之后, 再深耕深埋, 最佳深度在20~25cm, 这样也不会对播种产生影响。

2 苗期管理

查苗补苗、疏密补稀一般在小麦3叶期, 如此才有利于苗全与苗均匀。

弱苗管理由于墒情和土壤的肥力不能帮助弱苗茁壮, 需要先追肥, 然后浇水, 做好中耕松土处理, 如此才有利于分蘖和根系的生长, 将弱苗转变为壮苗。

旺苗管理可以采取深耕、镇压等方面来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过快, 压制分蘖, 将旺苗转化成壮苗。

壮苗管理:如果麦苗是适时播种、底肥较足、墒情好, 就只需要松土保墒, 一般来说, 都不需要再进行施肥处理。

冬水一般在12月左右进行, 在浇水完毕后, 可以恰当地进行划锄, 破除板结, 才有利于地温条件、改善土壤当中的水分, 也能够保证小麦过冬。

3 中期管理

3.1 做好返青水、拔节水的浇灌

一般在土壤冻结层化透之后, 就是返青水的浇灌时间。在这一阶段, 要求60cm以上的土层能够保持75%~80%的田间水量。

一般来说, 拔节水尽量选择早浇。如果田间土壤的持水量降低到70%之下, 就必须进行浇水处理, 特别是对于总茎蘖数低于了1050万个/hm2的弱苗, 就需要在拔节前几天配合好追肥进行返青水的浇灌, 才能够保护麦苗生长。反之, 如果总茎蘖数高于了1800万个/hm2的旺苗, 就应适当地选择迟浇处理。

3.2 拔节肥、孕穗肥的追施

拔节肥有利于叶的光合强度的提高, 能够积累光合物质, 促进幼穗更快、更好的发育。在群体苗色逐渐褪淡、第1节间定长、分蘖高峰已下降的情况下进行拨节肥施肥。孕穗肥的追施, 有利于叶片光合强度的提升, 能够将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延长。在剑叶露出时追施孕穗肥。

3.3 防倒伏

选择抗倒伏、耐肥、高产的品种;严格掌握追肥时间, 避免氮肥过量。

3.4 科学除草

小麦田除草用药温度最好达到10℃左右时使用。使用的配方有:其中阔叶杂草防除用10%麦乐8g/667m2或72%杜邦巨星1g/667m2, 2, 4-D丁酯乳油50m L加水30~40kg进行均匀喷雾。禾本科杂草防除可选用3%世玛油悬浮剂20~35m L/667m2 (彪虎3g/667m2) 兑水30kg喷雾, 配药时要先用少量水酿成母液, 按稀释倍数加水, 充分搅匀后均匀喷雾。

4 后期管理

4.1 浇好灌浆水

小麦在抽穗灌浆期需要较多的水量。在扬花后的10~15d, 需要进行浇灌浆水处理, 才能够保障小麦的生长用水, 也有利于田间小气候的调节, 增加颗粒粒重, 延缓根系、叶片衰老。

4.2 叶面追肥

当小麦根系进入到衰老期之后, 其吸收能力就会减弱。适当的叶面追肥, 才能提升植株的吸收速度, 提升肥料利用率。

4.3 适时收获

对于小麦来说, 最佳的收获期在蜡熟末期, 为了避免损失的出现, 应当根据天气、劳力、接卸等条件进行及时抢收, 避免浪费的出现。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8

1 播前准备

种子应做到统一供种[1]。根据亳州市的地力和管理条件, 主要选择百农矮抗58、烟农19、豫麦36、豫麦70、济麦20、百农矮抗58、皖麦52、开麦18等半冬性高产优良品种, 统一供种, 统一实行机械条播。当田块中的地下害虫密度较大时, 必须在耕地时选择合适的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3 000 m L/hm2, 或选用5%辛硫磷颗粒剂30~45 kg/hm2沟施, 或40%毒死蜱乳油6 000 m L/hm2制成毒土, 均匀撒施或沟施;若田块中地下害虫和白粉病、全蚀病等混合发生较重, 土壤处理时可选用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675 g/hm2和40%辛硫磷乳油3 750 m L/hm2对细土375 kg, 拌饼或细炉渣4.5~7.5 kg, 在耕地时撒施地表, 耕翻入土。当田块中的虫口密度较小时, 一般只需选用包衣种子或药剂对土壤进行处理即可。

2 播种

实行精少量、宽行机械播种, 行距为20~23 cm, 播种深度为3~5 cm。半冬性偏冬的品种, 适播期内播种量为90~120 kg/hm2, 基本苗控制在150万~210万根/hm2。半冬性品种, 播种期内播种量为120~150 kg/hm2, 基本苗控制在210万~270万根/hm2。弱春性、春性品种, 适播期内播种量为135~165 kg/hm2, 基本苗控制在300万~330万根/hm2, 做到足墒下种, 播种均匀一致, 一播全苗[2]。旋耕地在播种后一定要进行镇压保墒。适期早播的应适当减少播量。在适播期内每推迟2 d, 播种量增加15 kg/hm2, 在10月底以后晚播地块, 基本苗要达到450万~525万根/hm2。

3 肥水运筹

春季, 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一般不追肥、不浇水, 实现稳健生长[3,4]。在小麦起身期用15%多效唑450~750 g/hm2或20%壮丰安乳油450~600 m L/hm2, 对水450 kg喷雾, 以控制植株旺长, 缩短基部节间, 降低株高, 增强抗倒伏能力。在3月上中旬追施拔节肥, 追尿素180~225 kg/hm2, 墒情不足时结合浇水同时进行。在孕穗、抽穗期结合防治白粉病等病虫害, 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在挑旗期至开花期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 减少小花退化, 增加穗粒数。小麦开花以后一般不灌溉, 尤其是要避免浇麦黄水, 保健防早衰。

4 病虫草害防治

4.1 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生长进入返青拔节期后, 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防治小麦条锈病, 当田间病叶率达到2%~4%时, 可选择12.5%R-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25 g/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1.5 kg/hm2对水喷雾;防治白粉病, 当田间的病叶率为10%时, 可选择20%三唑酮乳油1.5~1.8 kg/h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25~300 g/hm2, 对水喷雾。当蚜虫、小麦叶螨达到防治指标时, 可选择20%甲氰菊酯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2 000倍液防治蚜虫, 选择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防治小麦叶螨。小麦生长进入拔节期后, 应重点做好白粉病、条锈病、穗蚜、赤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的检测与防治工作。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干热风对小麦粒重产生的影响。可将杀虫剂、杀菌剂、补肥调节剂等混合喷洒。4月上中旬至5月初,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8 kg/hm2+92%磷酸二氢钾3.0~4.5 k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 对水喷雾, 每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

4.2 草害防治

谯城区占优势的主要有猪殃殃、离子草、荠菜、麦家公等阔叶杂草和蜡烛草、节节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一般在冬前杂草刚出土时进行合理的防治, 可达到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冬前一般可在小麦3叶以后 (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进行除草。如地块在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 应在翌年开春后及时进行。小麦进入拔节后, 在麦田中使用化学除草剂时需特别谨慎。可选择苯磺隆系列产品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或40%唑草酮干悬浮剂75 g/hm2, 对水450 kg喷雾, 以有效地防除阔叶杂草;选用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600 m L/hm2对水450 kg喷雾, 以达到防除禾本科杂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淑君, 崔艳红, 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8) :7.

[2]陈翠贤.景电灌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10 (12) :21-23.

[3]陈官印, 俞钧山.小麦中优950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农村科技, 2001 (5) :10.

冬小麦高产配套技术 篇9

一、播种前管理

1. 秸秆还田

秋收后, 用机械实施耙切耕翻作业, 要求碎片长度不超过5厘米。

2. 深耕细耙

每隔2~3年进行一次深耕, 耕深超过25厘米, 加大活土层, 可以使土层松碎、孔隙度增大, 增强土壤的保肥和抗旱能力;常年耕种, 耕深需15~20厘米。耕后耙土3次, 要求地面平整、土球无大块。

3. 测土配方施肥

要求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为1∶0.6∶0.25, 每亩标准氮肥50~70千克, 磷肥40~50千克, 钾肥10~15千克, 有条件的可每亩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

4. 土壤处理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2~3千克加细土20~30千克撒于地表然后旋耕 (主要针对常年小麦全蚀病发生比较严重田地) 。

二、播种

1. 品种选择

选用当地高产、稳产、多抗、高效优质的小麦品种。我们当地, 主推周麦22、周麦26、周麦32、矮抗58等品种。

2. 种子处理

虫害严重地区, 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0.2%进行拌种;病害严重地区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2%~0.3%进行拌种, 如果全蚀病严重, 用敌委丹 (3%苯醚甲环唑) 50毫升加2.5%适乐时10毫升加水100毫升拌10千克种子或用12.5%全蚀净 (硅噻菌胺) 20毫升拌10千克种子;针对病虫各项指标不是特突出又都存在的情况, 可以用种衣剂或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 混合拌种注意先拌杀虫剂, 堆闷3~4小时晾干后再拌杀菌剂。

3. 播种

播期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特性确定, 我们黄淮流域, 半冬性品种最佳播种时间10月10~20日、弱春性品种最佳播种时间10月15日~28日;播种深度3~4厘米;播量8~12.5千克;播种方式推荐宽窄行播种, 宽行20厘米、窄行13厘米, 大面积作业采用20厘米等行距种植方式。

三、苗后冬前管理

1. 疏密补缺

小麦三叶期后疏密补缺, 带土进行移栽, 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 下不露节”为宜。补苗后踏实浇水, 并适当补肥, 促早发赶齐, 确保苗全。

2. 培育壮苗

对于墒情较差或者是整地质量差麦田, 应抓紧浇水, 浇水后要注意及时划锄增温保墒, 若没有水浇条件, 可在冬前及越冬期进行2~3次镇压;对播种偏深的地块, 及时退土清棵, 减薄覆土层, 使分蘖节保持在地面以下1~1.5厘米;对地力较差, 底肥施用不足, 有缺肥症状的麦田, 要及时追肥浇水, 并中耕松土, 促进分蘖 (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千克左右) ;对于旺长麦田, 通过化控或镇压控旺转壮、防冻防倒;对播期偏晚且墒情较好的晚播麦田, 冬前一般不要追肥浇水, 可浅锄2~3遍。

3. 化学除草

小麦3叶期 (黄淮流域在11月中、下旬) 是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 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75%苯磺隆可湿粉1~1.2克, 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 (亩用量) ;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 一般亩用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6.9%精噁唑禾草灵乳油60~80毫升加水后喷雾防治;在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 用麦极+苯磺隆等混用。

4. 病虫害防治

12月份选择气温稍高、天气晴朗无风日, 普施一遍20%三唑酮乳油每亩100毫升加0.01%芸苔素内酯制剂5~10毫升, 压低小麦纹枯病冬前基数, 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 促进小麦分蘖。地下害虫严重地区, 可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5千克加细土30~40千克拌匀, 开沟施或顺垄撒施, 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顺垄浇施或用麦麸或菜籽饼粉5千克, 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50毫升于傍晚撒入田间, 每亩用毒饵2~3千克。

四、返青拔节期管理

1. 田间管理

在返青至起身期, 每亩用15%多效唑35~45克对水50千克喷洒, 以增强其抗倒能力, 待第一节定长, 第三节开始伸长时, 每亩追施5千克尿素, 施后浇水。

2. 小麦病虫害防治

第一次用药时间在2月中旬, 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对水50~60千克, 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 15天一次, 连喷两次, 对防治纹枯病效果明显, 同时可以预防白粉病、锈病等多种病害;同时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150~200毫升对适量水, 拌细土25千克制成毒土, 也可以每亩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5~2千克拌细土20千克均匀撒施于土表防治小麦吸浆虫。

3. 化学除草

年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工作的, 此时要补施, 严格把握时间和用量, 一般来说就是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 施用苯磺隆最晚不得超过3月15日, 骠马等施药期也不宜超过3月10日, 用量一般亩用药量为30~40千克。

五、后期管理

1. 病虫害综合防治

3~5月份, 是小麦多种病虫害盛发期, 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 可选用烯唑醇、丙环唑、戌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赤霉病以预防为主, 小麦抽穗扬花期, 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天气, 选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麦田红蜘蛛、蚜虫、小麦吸浆虫等虫害选用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和高效录氰菊酯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一次, 连续2~3次。 (用量参考说明)

2. 施肥和浇水

后期管理水当先, 要浇好抽穗扬花和灌浆水, 成熟前10天忌浇水, 风前雨后忌浇水。根外追肥防早衰、防干热风, 对于叶色发黄早衰的麦田可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对叶色浓绿贪青晚熟的麦田, 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干热风严重时可喷施5%草木灰水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3. 适时收获

弱筋小麦高产技术措施 篇10

1 突出主推品种,优化区域布局

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内在因素[1,2]。2013年继续推广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号和宁麦13号,各地应根据生产实际,结合农民种植意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落实好品种布局,坚持以镇为单位实行集中连片种植,避免不同品种种植插花。

2 推广实用技术,主攻优质高产

强化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关键时期的生产技术指导,努力提高主推技术到位率,促进弱筋小麦优质高效[3]。2013年重点推广以下技术:一是因地制宜推广免少耕机条播、浅旋耕撒播等少免耕省工节本配套技术。长期种植直播稻的地区,要根据天时,提高常规耕翻和浅旋耕播种的比例,遏制土壤性状的恶化和杂草稻的蔓延。二是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三是推广弱筋小麦品质调优节本栽培技术。四是推广抗逆栽培技术。小麦2~4叶结合化除喷矮壮丰培育壮苗,生育后期搞好“两防一喷”以及叶面喷肥技术、冻害预防和补救技术等。

3 狠抓秋播质量,夯实高产基础

一是搞好种子处理。播前先选种、晒种,再进行药剂拌种,提高种子发芽率,控制病害发生。2013年秋播推广适乐时拌种,用2.5%适乐时150 m L/L对水7 500 m L,充分拌匀后堆闷2~4 h,待药液被种子吸附后播种。二是坚持适期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水稻茬口,重点强调适期播种,控制播种时段,切实减少“两头苗”的比例。大面积小麦播期掌握在10月28日至11月3日。特别是宁麦13号由于其全生育期较长,在适宜播期内应力争早播。三是合理群体起点。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的小麦基本苗控制在240万~270万根/hm2,播量掌握在120~150 kg/hm2。同时,各地应根据生产水平高低和播期早迟进行适当增减,力求播种均匀,提高精量、半精量播种水平。四是加强沟系配套。按照密度、深度、梯度、畅通的要求,高标准建设麦田水系,内三沟(竖墒、横墒和田头出水墒)深度分别达到0.25、0.35、0.40 m,外三沟(隔水沟、导渗沟和大排沟)标准分别达到1.0、1.2、1.5 m。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通、能灌能排、雨止田干。墒情适宜时立足机开沟提高覆土盖籽效果,全面提高秋播质量。

4 科学运筹肥料,推行配方施肥

根据品种特性,总施氮量掌握在225 kg/hm2左右,基蘖肥、穗肥比7∶3。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增磷补钾添微肥,科学合理施用氮素肥料。一是施足基肥,重视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一般施秸秆2 250 kg/hm2左右,既可增肥改土,又可覆盖减少露籽和盖草灭草。在施足有机肥基础上,施高效配方肥450~525 kg/hm2+碳铵225 kg/hm2或尿素75 kg/hm2。二是早施分蘖肥,一般3叶1心时施尿素75 kg/hm2作蘖肥,促进分蘖,培育壮蘗。严格控制冬腊氮肥和返青氮肥。三是重施拔节孕穗肥。拔节孕穗肥在小麦群体叶色褪淡、基部第1节间定长时,一般在3月10—15日(倒3叶)施用高效配方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同时,大力推广后期肥药混喷技术,防早衰,增粒重。

5 强化抗逆栽培,实现高产稳产

近几年,灾害性气候频发,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各地要根据干旱、湿害、冻害、倒伏等不同灾害,适时应用抗逆栽培技术[4]。通过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配套水系、覆盖栽培、中耕培土、适时化控、追施恢复肥、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增强小麦应对抗倒、抗旱、抗渍、抗冻等不同自然灾害的抗逆能力,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在病虫草害防治上,以无公害生产为重点,以安全、高效、降本为目标,切实做好病虫草害发生的预测预报工作,重点抓好秋冬和春季化除,及时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害,努力提高综防水平,将病虫草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切实提高防治效果。

6 开展高产竞赛,扩大示范效应

按照农业部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有关要求,在全巿大力开展优质小麦高产竞赛活动,层层建立高标准的丰产示范方,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播种方式,统一栽培措施,通过丰产示范方建设的带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辐射,切实提高全巿麦作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树贵,吴长好,付玲,等.弱筋小麦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07.

[2]陆成彬,程顺和.加强弱筋小麦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2(2):188-189.

[3]宋贺,袁世桂,董召荣.主要栽培因素对弱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21):8975-8977.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全年常年种植面积约三千万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小麦生产情况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良种选择

要想获得高产优质小麦,首先必须要有优良的品种。目前,我国不同小麦种植区相继培育了多个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如:豫麦34、高优503、豫麦49号、温麦19等。

2.播前整地、施肥和灌水

高产小麦对播种前整地的质量要求比较高。综合我过北方各地麦区高产田整地经验,整地标准可概括为“耕层深厚,土碎地平,松紧适度,上虚下实”16个字标准。

小麦施肥原则是以低肥、农家肥为主,追肥、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施用。

2.1底肥的施用

底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特别是旱薄地,更要增加用量,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

2.2种肥的施用

种肥应以氮肥为主,以硫酸铵作种肥较安全,每亩以5千克用量为宜。施用种肥与麦种混播时,应干拌、混匀,随混随播。

小麦播种时,土壤耕层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若低于此指标,就应浇好低墒水,以便足墒下种。浇灌低墒水通常有以下四种方式:

(1)送老水。可在秋庄家收获前先浇送老水。这样既有利于前茬农作物的子粒成熟,又给小麦准备了底墒。

(2)茬水。在缺墒不严重,水源又不太足时,可在前茬收获后、翻地前浇好茬水。

(3)塌墒水。在严重缺墒,水源充足和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在犁地后浇好塌墒水。这种方式用水量大,储水充足。在不误小麦播期的情况下,对实现全苗和培育壮苗作用更大,增产效果更好。

(4)蒙头水。在小麦适宜播期将过,而土壤又严重缺墒的情况下,只好先播种,后浇水,这叫蒙头水。用这种方式浇水后地表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苗齐、苗匀,应尽量避免采用,在不得不浇蒙头水时,水量不宜过大,浇后应及时疏松表土,破除板结,以利于出土和幼苗生长。

3.播种技术

3.1播种量的确定

常采用“四定”法。以田定产,即根据地力、水费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定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产量指标;以产定穗,即根据产量指标和品种特性等,定出每亩所需的穗数;以穗定苗,即根据每亩所需穗数和单株可能达到的成穗数等,定出适宜的基本苗熟;以苗定播种量,即根据每亩需要的基本苗数,计算出适宜的播种量

3.2播种方式的确定

目前小麦的播种方式主要采用条播法,但其行距大小及行距配置依地力和产量水平而异。根据各地经验和实验资料,一般单产在450千克以上的麦田,行距以23----25厘米为宜。

3.3提高播种质量

(1)深浅适宜小麦播种过深,会造成出苗晚,幼苗弱,分蘖发生晚,根系发育差;播种过浅种子容易落干,造成却苗断垄,或使分蘖和根系发育不良,均不利全苗、壮和安全越冬。实践证明,种子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2)下种要均匀小麦播种应保证下种均匀一致,以利出苗均匀,使每一个体都具有适宜的营养面积。为保证下种均匀,可采用播种机或机播耧。(3)播后镇压在秋后干旱、商情较差的情况下,小麦播后要适时镇压,能压碎土块,压实土壤,增加紧实度,使土壤与种子紧密结合,并连接土壤毛细管,因此,有提墒和促进种子萌发出苗的效果,有利于小麦苗匀、苗齐、苗壮。

4.田间管理

4.1前期的管理技术

(1)查苗补种,疏苗补栽。麦苗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如有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均应在二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补种。在零星缺苗断垄地段,可在三叶期后取密补缺,进行移栽。

(2)追施分蘖肥,浇好盘根水。一般每亩施纯氮3---4千克,做到随施肥随灌水,及时松土。

(3)适时冬灌。冬灌必须适时适量,冬灌时间应掌握在平均气温下降到3摄氏度左右时浇完为好。农谚“不冻不消”就是此意。

(4)中耕与镇压。冬季中耕,主要作用是松土保墒,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提高地温,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分蘖和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冬前中耕不宜过深。对于过旺的麦苗冬季镇压,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5)严禁放牧啃青。

(6)防止病虫害。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是:进行种子或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可用50%辛硫磷,用药量为种子的0.1%---0.2%.土壤处理是结合播前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常用药剂是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等,每亩1.5----2.5千克。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用种子重0.03%有效成分的粉锈宁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发生,减少越冬期的病原。

4.2中期的管理技术

(1)诊断苗情,分类管理。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根据苗情,对症下药,因苗管理。对于壮苗管理上要应控制春生分蘖,做到保孽增穗,促花增粒,于起身期或起身后的小花分化期再运用肥水进行管理。对于旺苗,管理上要以控为主,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深中耕断根、散墒。对于弱苗管理上要以促为主,偏施肥偏灌水。

(2)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浇水时间应在拔节后15天左右。但对于肥力高、长势偏旺的麦田,应推迟浇水,不需追肥;反之,可结合灌水每亩施纯氮3---5千克。

(3)預防晚霜冻害。应根据天气预报,在霜前2天浇水,以增加田间湿度,缓和低温变幅,有预防和减轻霜冻危害的效果。

(4)防治病虫害。.该时期的主要虫害是: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10千克兑水50千克喷雾即可。

4.3后期管理技术

(1)合理浇水。小麦从抽穗到成熟,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土壤水分以维持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

(2)叶面施肥。据各地试验证明,开花至灌浆初期,喷施1%-2%的尿素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有一定的效果。

(3)防治早衰与贪青。防止方法:一是中期施肥,尤其氮肥要适当,一般宁少勿多;二是后期土壤含水量要适宜,以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只要这样,才能保护和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促进植株光合产物向子粒正常运转。

(4)防止“青干逼熟”。选用早熟品种,适时早播,增施钾肥,避开干热风的袭击,控制合理群体,控旺转壮。

(5)防治病虫害。后期的虫害主要是吸浆虫,用80%的敌敌畏乳油兑水喷雾。病害有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

5.适时收获和储藏

腊熟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期子粒干重不再增加,淀粉含量最高,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向子粒转运已基本结束。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就是这个道理。

(1)小麦的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收割或机收。在我国北方,最近几年收获小麦已大量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

(2)小麦的贮藏。小麦收获脱粒后,应晒干扬净,待种子含水量降到12.5%以下时,才能进仓贮藏。在贮藏期间要注意防湿、防热、防虫,经常进行检查,伏天应进行翻晒,以保证安全贮藏。

【参考文献】

[1]李振陆作物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张瑞奇主编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懂树亭,万永善.作物优质、高产、高校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小议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12

1.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播种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 如济麦20、烟农19、聊麦16。

1.2 播前准备

耕翻整地:适当加深耕层, 破除犁底层。整地要求地面平整, 无明暗坷拉, 土壤上松下实, 促进根系发育。

施足底肥:施用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一般高产田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 45%复合肥40-50公斤;中低产田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 45%复合肥30-40公斤。此外, 每亩地施用硫酸锌1-1.5公斤。

1.3 适期播种

适时播种是形成壮苗的关键, 东平县小麦一般于10月5日-15日播种, 12月10日, 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 冬前气温>0℃积温600-650℃, 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时期播种的同时利用精量播种技术更有利于控制小麦的基本苗数量。播种时以行距20-25cm、播种深度3-4cm为宜, 深浅一致, 可使出苗迅速, 苗齐, 苗壮。

2 苗期管理

在此阶段要保证小麦全苗、匀苗, 力争早扎根、早分蘖, 冬前达到壮苗标准。壮苗标准:半冬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要求6叶1心, 单株分蘖3-4个, 次生根6-8根, 群体茎蘖数1200万根/hm2左右。

2.1 查苗补苗

一般于小麦3叶期进行查苗补苗、疏密补稀, 确保苗全苗匀。

2.2 因苗管理

(1) 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 要先追肥后浇水, 及时中耕松土, 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生长, 变弱苗为壮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 除缺墒严重外, 一般不宜浇水, 以免降低地温, 应浅锄松土保墒增温, 促进麦苗生长。

(2) 旺苗管理。旺苗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或品种播期不对, 加上施肥不当、气温偏暖、雨水较多等造成麦苗旺长。对苗期旺长麦田, 可通过深耕、镇压、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办法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 压制分蘖发生, 控旺转壮。

(3) 壮苗管理。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 一般不再施肥, 但要松土保墒。

2.3 浇好冬水

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进行, 浇后适时划锄, 破除板结, 可以改善土壤水分、调节地温, 有利于小麦安全过冬。并防止浇冬水过晚, 以免冻伤、冻死麦苗。

2.4 追冬肥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 一是冬肥不应过量, 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 应少施或不施冬肥, 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要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 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 中期管理

中期也就是小麦器官建成阶段的管理, 一般指从小麦返青到抽穗的阶段, 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本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 继续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 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作用率, 培育壮杆大穗。

3.1 浇好返青水和拔节水

浇返青水的时间一般在土壤冻结层化透后, 或在5cm平均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为宜, 浇水过早引起地温下降, 不仅推迟返青, 甚至导致冻害。此时期要求60cm以上土层水分要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一般情况下, 拔节水应适当早浇, 当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应立即浇水, 尤其是总茎蘖数在1050万个/hm2以下的弱苗, 应在拔节前几天结合追肥浇好返青水, 以促使麦苗由弱变旺。而对于总茎蘖数在1800万个/hm2以上田间郁蔽的旺苗, 应适当迟浇, 在第1、2节伸长前切勿浇水, 以防倒伏, 要待无效蘖死亡, 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转, 大蘖叶片稍有落黄时再浇。

3.2 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

拔节肥追施是小麦高产栽培上的一个重要措施。拔节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 积累较多的光合物质供幼穗发育, 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拔节肥一般应掌握在群体苗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一节间定长时施肥, 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 既折合尿素150.0-187.5kg/hm2。追施孕穗肥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 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 能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追施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 施尿素60kg/hm2为宜, 用量不要过大。

3.3 防倒伏

预防措施: (1) 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 (2) 科学施肥, 防止氮肥过量, 严格掌握追肥时间; (3) 合理密植, 防止群体过大; (4) 对高杆品种应用化控技术, 在苗起身前喷洒矮壮素、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磷钾肥液等, 用量300mL/hm2。

4 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也就是籽粒形成阶段的管理。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生长基本停止, 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养分运输和产量形成阶段, 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本阶段要保根护叶, 防早衰或贪青晚熟, 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 保证叶片正常落黄, 预防旱、涝、冰雹、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 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4.1 浇好灌浆水

抽穗灌浆期市小麦需水较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 以保证生长用水, 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 减轻干热风的影响, 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 增加粒重。

4.2 叶面追肥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 吸收能力减弱, 叶面喷肥, 植株吸收快, 肥料利用率高。在小麦灌浆期间, 每亩叶面喷施1-2%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 以防茎叶早衰。

4.3 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后期, 病虫害、干热风、倒伏时有发生, 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进行“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止这些危害。“一喷三防”就是把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 喷洒在小麦田里, 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

4.4 适时收获

上一篇:小儿骶管下一篇:农村社会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