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2024-10-18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通用12篇)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篇1

垦鉴麦5号小麦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小麦育种室以垦红14号为母本、垦九3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后代应用系谱法经南繁北育, 于2000年决选出稳定品系, 编号为垦00-09。2001、2002年经过本所试验区内的鉴定试验和区域试验;2003、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东部区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 表现为高产、抗病、抗倒伏、抗旱能力强等特点。2006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1品种特征特性

1.1生理特征

垦鉴麦5号为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生育日数85d左右, 株高90cm, 苗期发育较快, 分蘖力较强, 叶色浓绿, 株型直立, 根系发达, 茎秆有韧性, 穗纺锤型, 长芒, 白壳, 子粒卵型, 红色、角质率高, 大穗多花。穗层整齐, 成穗率高, 后期落黄好, 千粒重40g左右, 容重800g/L。秆强抗倒伏, 前期抗旱能力强, 抗穗发芽。

1.2抗逆性

垦鉴麦5号抗锈性良好。经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所鉴定, 该品系对国内有代表性的生理小种21C3CTR、34C2MKK、21C3CFH、34MKG表现免疫, 总的抗锈性良好。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 中感根腐病和赤霉病。秆强抗倒, 抗逆性强, 尤其是抗旱性较强。2005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参加高产攻关试验, 在播种后50d内未有降雨的情况下, 仍获得每公顷3257kg的较高产量;2007年在6、7月份无降雨的情况下, 在宝泉岭农场垦鉴麦5号公顷产量达到3300kg, 在共青农场公顷产量达到3000kg;2006年在前锋农场获得公顷产量4500kg。

1.3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品质分析:3年化验平均蛋白质含量16.32%, 湿面筋38.0%, 沉降值39.3mL, 形成时间4.2min, 稳定时间3.8min。该品种品质优良, 符合优质家庭用粉麦品种标准。

2产量表现

2000~2002年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试验区内进行鉴定试验和区域试验, 平均公顷产量3667.8kg, 比对照品种垦红14号平均增产11.0%。2003、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区域试验, 2年17点次全部增产, 平均公顷产量4253.7kg, 比对照品种垦红14号平均增产15.3%。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生产试验, 1年8点次全部增产, 平均公顷产量4167.0kg, 比对照品种垦红14号平均增产12.0%。其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2006年在黑龙江省前锋农场种植, 获得高产4500kg/hm2。

3适宜种植地区及栽培要点

3.1适应种植地区

垦鉴麦5号小麦适宜在黑龙江省东部麦区种植。经引种鉴定, 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也可种植。

3.2栽培要点

3.2.1 选地与整地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 排水良好的地块。应优先选择豆茬, 其次为玉米茬, 切忌重迎茬。应及时进行秋整地、秋施肥、秋施除草剂等措施, 达到深、暄、平、碎的播种状态。

3.2.2 适时播种

将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后适期早播, 最佳播期为3月20日至4月5日。覆土厚度以播种镇压后2~3cm为宜。该品种适宜保苗株数为600~650万株/hm2。

3.2.3 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 做到测土施肥。每公顷施用氮、磷、钾纯量150kg, N、P、K比例为1.2∶1∶0.4。若土壤中缺少某种微量元素, 则可做为种肥适当施入微量元素, 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倡秋深施肥或分层施肥, 在小麦三叶期, 利用阴雨天每公顷追施尿素100kg。在小麦拔节、孕穗、灌浆期, 结合防病、防虫, 喷施叶面肥。抽穗扬花期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结合追肥同时喷施药剂, 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3.2.4田间管理

在小麦三叶期时适当压青苗, 地硬、地湿、苗弱忌压。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应尽量补充灌溉, 以发挥其高产潜力。

3.2.5及时收获

机械割晒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联合收割在小麦完熟初期进行。该品种应单独收获, 各种收获方法均应防止小麦出现穗发芽, 保证子粒外观颜色正常, 确保产品质量。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篇2

临麦2号小麦新品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以鲁麦23作母本,临90-1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临麦2号小麦新品种,因丰产性突出,已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选择超高产地块于10月上旬播种,基本苗225万/hm2左右,施足基肥,足墒播种,冬前培育壮苗,浇好越冬水,春季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 kg/hm2左右,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作 者:刘正学 刘飞 李宝强 王靖 朱新亮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东临沂,276012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33(2)分类号:X171.1关键词:临麦2号 栽培管理 施肥 病虫害防治

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加拿大红春等 篇3

“红春小麦”是加拿大“红冬小麦”的姊妹系品种,在保留原“红冬小麦”产量、品质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染色体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以小麦的近缘野生植物为供体,向原“红冬小麦”导入优良基因而产生的后代。它的突出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生长势强,适应性广,为目前国内外较为优秀的小麦品种之一,极具推广普及价值。

特征特性:“红春小麦”属半冬性品种,株高75~80厘米,株型紧凑,直立挺拔,茎秆坚硬有韧性,叶片宽、短、厚,浓绿上举,受光态势好。穗长四棱型,小穗排列十分紧密,穗长16~18厘米,单穗平均80粒,千粒重48克,籽粒透明发亮,容重835克·升。蛋白质含量18%,湿面筋38.6%,面团稳定时间10分钟以上,吸水率65%,烘烤评价值95分,属高强筋优质专用小麦。该品种抗病能力极强,基本属于终生免疫。它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根系极发达,下部有次生根发生,活力强,耐旱、耐渍、耐盐,特耐高肥水,活叶、活秆、活根成熟,生长优势明显。1995年在我所示范田块种植,每667平方米(1亩)播种量6~7公斤,收获800~850公斤。(江苏省丰县经济作物研究所王明春邮编:221700电话:0516-4487921)

优质出口大花生新品种——花育22号

花育22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该品种采用8014系做母本,海花1号干种做父本,辐射杂交相结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出口大花生新品种。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篇4

1 选育过程

1990年配制组合, 杂交后得F0种子19粒。1990年冬去海南进行加代种成16个株系共收获87个单株, 90010-8为中选单株。1991年在院内播种90010共8个单系, 其中90010-8-3共25个单系, 收获22个单系。1992年在院内播种F4代22个单系, 收8个单系, 90010-8-3-4为中选株系。1993年播90010 F5代, 90010-8-3-4-1为中选株系。1993年冬又去海南进行加代播F6, 90010-8-3-4-1-13为中选株系。1994年在院内播F7代, 80010-8-3-4-10-13-2为中选株系。1995年在院内播F8代, 80010-8-3-4-10-13-2-4为中选株系。1996年进入观察圃。1997年进入鉴定圃并进行小量繁种。1998—2000年在院内进行产比试验。2001—2002年参加国家小麦品种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区域试验, 2003年参加国家小麦品种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生产试验。2004年完成全部试验程序, 经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铁春8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铁春8号生育期78~82 d, 与辽春9号相似, 株高87~97cm, 穗长6~10 cm;多花多实, 每穗小穗数13~16个, 穗粒数30~40粒, 千粒重38~42 g[1,2]。田间鉴定抗根腐病和三锈, 轻感白粉病, 高抗黑穗病, 抗倒伏。洛阳市农科所对铁春8号的抗旱性进行鉴定, 2001、2002年抗旱指数分别为1.446 0、1.105 0, 抗旱性分别达到1、2级。

2.2 植物学特性

铁春8号植株生长前期直立, 苗期叶色黄绿, 白叶耳, 叶片较上冲, 茎秆强壮, 主茎8片叶, 根系发达, 长势好[3,4]。纺锤形穗、长芒、白壳, 粒红色, 卵圆形, 硬质, 饱满度好。

2.3 产量表现

1998年进行旱地品种比较试验, 平均单产5 646.0 kg/hm2, 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1.0%;1999、2000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单产分别为3 765.0、3 214.5 kg/hm2, 比对照辽春9号分别增产14.4%、25.7%。3年平均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7.0%。

2001年参加国家春小麦品种东北早熟组区域试验 (第1年) , 平均单产2 976 kg/hm2, 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6.8%;4个点增产, 3个点减产。增产幅度为-31.3%~54.4%, 居第6位 (14个参试品系) 。

2002年继续参加国家春小麦品种东北早熟组区域试验 (第2年) , 平均单产4 327.5 kg/hm2, 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8.2%;8个点增产, 2个点减产。增产幅度为-4.6%~18.8%, 居第4位 (11个参试品系) 。2年平均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7.5%。

2003年参加国家春小麦品种东北早熟组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3 874.5 kg/hm2, 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8%;5个点增产, 2个点减产, 居第3位 (6个参试品系) 。

2.4 籽粒品质

2001年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品质分析:容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分别为780 g/L、17.20%、36.9%、43.1 m L, 吸水率61.0%, 形成时间3.0 min, 稳定时间5.2 min, 评价值48;2002年分析结果, 容重778 g/L, 粗蛋白含量16.19%, 湿面筋36.8%, 沉降值35.0 m/L, 吸水率61.5%, 形成时间3.7 min, 稳定时间2.6 min, 评价值47。2年分析结果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

3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与整地。要求选择的田块肥力中上等以上, 土壤保墒能力强。播前整地, 实行秋翻, 使田面平整, 无坷垃[5,6]。

(2) 适时顶凌早播。一般土壤化冻5 cm左右既可播种, 辽宁最佳播期为3月10—20日。

(3) 合理密植。为使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 进行机械化播种, 栽培密度为645万~675万株/hm2[7]。

(4) 田间管理。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 一般施磷酸二铵300~450 kg/hm2作底肥, 三叶期追施尿素300 kg/hm2。整个生育期可根据小麦的需水情况进行前重后轻节水灌溉。做到适时化学药剂除草, 适时防治蚜虫和粘虫。

4 适种地区

该品种适宜在内蒙、辽宁、河北等大部分地区的旱地或水浇地种植, 在旱地种植更好。

参考文献

[1]唐健, 裘志新, 李前荣, 等.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宁春51号[J].麦类作物学报, 2013 (1) :207.

[2]郭士廉, 金永珍, 张万志, 等.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铁春3号[J].中国种业, 2000 (2) :15.

[3]李红霞, 魏亦勤, 王平, 等.优质专用春小麦新品种宁春32的选育[J].甘肃农业科技, 2004 (6) :11-13.

[4]赵柏青, 金永珍.春小麦新品种铁春8号选育报告[J].辽宁农业科学, 2005 (2) :55.

[5]王德生.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辽春18号[J].农村科学实验, 2011 (4) :8.

[6]赵柏青, 金永珍, 张素萍.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铁春5号[J].麦类作物学报, 2003, 24 (1) :99.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篇5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2日 来源: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藁城8901”、“豫麦34”、“高优503”、“济南17”、“野猫”、“格来尼”和“辽春10号”、“小偃54”、“烟农15”、“烟农19”、“滋麦12”、“皖麦33”、“皖麦38”和“中优9507”等。具体如下:(1)“藁城8901”: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8901”为主。200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8901”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002年产“8901”品质低于“豫麦34”。

(2)“豫麦34”:郑州市农科所198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3)“高优503”: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郑州902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5)“济南1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是山东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深受广东一些面粉厂的欢迎。

(6)“小偃54”:属于硬质冬小麦,是前几年河南省的优质小麦中质量最好的。近年来,品种退化,品质有所降低,该品种亩产相对较低,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几年急剧减少。

(7)“烟农15”:原烟台农业科学研究所1971年选育。近两年由于原种较少,第二、三代种子不纯,整体品质有所下降。“烟农15”主要产于山东省东部地区。

(8)“烟农19”:烟台农科所选育,是理想的面包小麦。2002年在山东推广面积开始增加。

(9)“淄麦12”:淄博农科所选育。在高水肥下,可作优质强筋小麦推广。(10)“皖麦38”:涡阳农科所培育,1997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分布在安徽淮北、阜阳、江苏徐淮等地区。该品种比“皖麦33”推广

要早,是安徽优质强筋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

(11)“皖麦33”:安徽农大马传喜教授培育,通过农业部鉴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蚌埠和滁州两地区,亩产为400多公斤。

(12)“中优9507”:中国农科院开发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属于硬质冬小麦系列,也是比较好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受北京等地用户的欢迎。(13)“京9428”:北京种子公司培育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属于硬质冬小麦系列。

(14)“野猫”:该品种为新引育的加拿大面包小麦,是较理想的面包小麦。但是由于产量低,价格比较高,并且单独做面包粉时的烘焙品质也不是很理想,因此不少使用这种小麦的厂家都用来作配粉,这样既可节约成本,又可提高面粉质量。

(15)“格来尼”:春麦品种,主要种植在黑龙江省嫩江平原和一些农场。该品种主要用作:与普通小麦配粉,生产最经济的面包粉;单独生产全粉面包;替代谷朊粉,作为活性物添加到普通面粉中,生产高档面包粉;用于制作冷冻面团生产面包;用于鱼、虾饲料粘合剂。

(16)“小冰麦33”:吉林省的“小冰麦33”属硬质红春麦,在第二届全国面包专用小麦品质鉴定会上名列前茅,是理想的优质面包专用小麦。

(17)“辽春10”: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1977年选育,1990年审定命名,是较理想的面包小麦。2001年整个辽宁省种植面积达54.5万亩,朝阳市最多,有20万亩。葫芦岛5万亩以上,另据悉仅沈阳香雪面粉有限公司就定购了20万亩的该种小麦。

(18)“垦红色14”:硬质红小麦,但种植面积不是很大,多在黑龙江北部,对于面粉厂来说不是很经济,运输成本较高。

(19)“龙麦26”:2000年6月被农业部列为优质小麦推广品种。“龙麦26”多分布在黑龙江北部、松嫩平原农场地区。黑龙江农垦总局农场大量种植。(20)“龙辐麦10号”:2000年农业部命名的优质小麦品种,属于高筋小麦,但大都不能单独加工面包粉,是高级面条粉的理想小麦,而且产量也大,价格比较便宜。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篇6

特征特性春性,在沈阳地区出苗至成熟80天左右,抗倒伏。耐旱性较强。轻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叶枯性病害较轻。幼苗直立,叶片绿色,叶耳淡紫色。剑叶直立,株型紧凑,成株叶片数为8片。株高9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穗长8~9厘米,有小穗16~17个。长芒、白壳、红粒。粒卵圆形,硬质、饱满,千粒重37~40克。

品质较好,含粗蛋白15.0%,湿面筋31.8%,沉降值38.6毫升,稳定时间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58E.U,面包评分为83分,达到了我国中筋类小麦标准,适合制作面条、饺子、馒头等食品。辽春14号与辽春9号比较,具有抗倒伏,抗病耐旱,增产幅度较大等特点。经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到250公斤以上。

栽培要点春播在3月上中旬,一般667平方米保苗45万株(播量20公斤左右),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公斤。

适应范围辽宁省半湿润无灌水条件地区旱作栽培。(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室孙连庆王文平邮码:110161电话:024-31029901)

花生新品种:珍珠红一号

珍珠红一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种衣红色,富含白藜芦醇,产量较高,抗性较强,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保健专用型花生新品种。2002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适宜于广东省种植。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篇7

1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农垦总局九三分局科研所试验区7号地, 前茬大豆, 土壤为黑土, 土层20cm。土壤中含全氮0.21%、碱解氮218.3mg/kg、全磷0.218%、速效磷135.1mg/kg、速效钾210.5mg/kg, 有机质含量5.42%, pH值为6.79。

参试小麦品种 (系) 为: (1) 海垦九3号、 (2) 九三02-6628、 (3) 九三00-2484、 (4) 格来尼、 (5) 九三01-1662、 (6) 北麦3号、 (7) 北麦4号、 (8) 加麦05H-1、 (9) 北麦6号、 (10) 垦九10号、 (11) 海垦九1号、 (12) 法国小麦SW9、 (13) 九三01-1791、 (14) 九引加1号、 (15) 垦九9号、 (16) 沈春20-2 (对照)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每小区面积6m2, 行距15cm。每公顷施化肥纯量165kg, N∶P2O5∶K2O=1.2∶1∶0.4。

试验区均为人工播种, 播期为4月27日, 使用肥料磷酸二铵、尿素、钾肥作基肥。播后镇压, 三叶期压青苗, 分蘖期每公顷施洁田 (62%2, 4-滴异辛酯乳油) 0.75kg进行化学除草。品种间差异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丰产性分析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1) , 参试小麦品种按产量可分为2个档次, 第1个档次的品种有垦九10号、加麦05H-1、九引加1号、法国小麦SW9、垦九9号、北麦6号、海垦九3号、北麦3号、北麦4号、九三01-1662, 达极显著水平, 比对照增产11.3%~17.7%;第2个档次品种有九三02-6628、九三01-1791、海垦九1号、九三00-2484、格来尼, 比对照增产3.8%~10.2%。

2.2植株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

从表1可知, 参试品种中分蘖力较强的有垦九9号、北麦3号、沈春20-2;高秆品种为九三00-2484、北麦6号、垦九10号, 株高达111~112cm;穗长较长的品种为格来尼、加麦05H-1;千粒重较高的品种为九三00-2484、九三01-1791、垦九9号;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为海垦九1号、九三00-2484。

2.3抗逆性分析

大多数参试品种在2007年气候条件下表现较好。由于2007年气候不适宜发病, 只有沈春20-2表现有黑胚病, 赤霉病均未发生。

3小结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篇8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泰农18,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泰农18是山东省泰安市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和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莱州137/烟369-7。200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6号)[1]。2008年兖州市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中开始示范推广泰农18,2008—2009连续3年在小孟镇建设的1 hm2泰农18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产量分别达11 060.70、113 99.25、11 310.90 kg/hm2,达到鲁西南地区历史最高纪录,充分展示了该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了泰农18在当地生态气候条件下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泰农18特征特性

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株型较松散,叶片上冲,株高75 cm左右,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中等,一般穗数540万穗/hm2,穗粒数46粒左右,千粒重42 g左右;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半硬质;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和叶锈病,熟相一般,成熟期比济麦22早熟3~4 d。

2 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1 培肥地力,精细整地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本保证,小麦的产量水平随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目前,兖州市土壤总体达到高产地力水平,但是各个地块间营养元素的配比不平衡[2]。因此,一是科学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适量搭配化肥。二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保证所有植株需要的元素都能够有效供应[3]。三是施足基肥,合理施肥。泰农18总施肥量为:纯氮225~240 kg/hm2、五氧化二磷105~135 kg/hm2、氧化钾105~150kg/hm2可以获得高产,高肥地块取下限,中肥地块取上限。氮肥1/2作底肥,1/2在拔节期作追肥,磷肥和钾肥作底肥。根据选择的化肥种类不同,有2种方案:(1)底肥施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拔节期追尿素225~300 kg/hm2。(2)底肥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三元复合肥750~900 kg/hm2,拔节期追尿素225~300 kg/hm2。秋种整地时施硫酸锌15~30 kg/hm2,以使下季玉米能够有足量的锌肥。四是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前茬玉米收获后要精细整地,深耕细耙,破除板块[3,4]。

2.2 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兖州市近38年(1971—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当地小麦理论最佳播期是10月6—12日,生产实践中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6℃左右。过早、过迟播种都对小麦生长不利,过早播种易导致小麦形成旺苗;过迟导致小麦不利于形成壮苗当[5]。在适宜播期内,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高产栽培的合理群体动态调控指标是:基本苗225万根/hm2左右,冬前苗量1 200万根/hm2左右,春季最大苗量1 650万根/hm2左右,挑旗期群体下降到675万穗/hm2左右,可实现单株成穗2.4个,成穗数达到540万穗/hm2左右。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精细播种是小麦高产栽培最关键的环节,要达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覆土疏松、底土踏实、无缺苗断垄和疙瘩苗出现。一是精选种子,用专用种衣剂包衣。二是测定种子发芽率、千粒重,按照计划基本苗量计算计划播量。三是改传统的2 m一畦播种8行为2.4 m一畦等行距播种10行,减少畦背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使用精播机播种,精确调整播种量,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6]。

2.3 冬前管理

一是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缺苗时要及时补苗。苗期如遇大雨、或因墒情较差人工浇水后,要及时视土壤墒情破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7]。二是浇冬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浇越冬水。浇过冬水后,视土壤墒情破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5]。三是冬前控制旺长。如果麦苗旺长,可用壮丰安300~450 m L/hm2,对水300~450 kg[8]喷施。

2.4 春季管理

一是返青期划锄。小麦返青期应控制肥水,人工划锄1~2遍,以保墒、增温、除草,促进麦苗早返青、早生长。二是起身期化控防倒伏。小麦起身期采用壮丰安或康普4号喷雾,控制基部节间徒长,防止后期倒伏。三是拔节期依苗情长势适期追肥。春季第1次肥水管理过早、过迟对小麦生长均不利,过早易导致个体发育弱,后期易倒伏;过晚会导致成穗率显著降低,不能高产[3]。一般地力基础好、苗情长势壮的麦田,应在拔节中期进行第1次肥水管理;对土壤肥力高、苗情长势偏旺的麦田,第1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应推迟到拔节后期,以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对地力基础较差、苗期偏弱的麦田,肥水管理应提前至拔节初期或起身期。

2.5 后期管理

挑旗至开花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浇好这一水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促进小花的发育,增加穗粒数,并增加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开花灌浆期浇水,应视土壤墒情灵活掌握。浇好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9]。小麦起身拔节后,喷施药剂和叶面追肥,防早衰:3月中旬小麦起身期,预防纹枯病可采用康普4号1 800 g/hm2+15%三唑酮750 g/hm2混合对水喷雾;4月中旬拔节期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叶蜂等采用蚜虱虫清750 m L/hm2+70%绿士甲托(可湿性粉剂)750g/hm2混合对水喷雾[10];4月下旬孕穗期,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叶蜂等可采用2.5%高效氯氰菊酯300 m L/hm2+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0.1%磷酸二氢钾+0.1%硼砂混合对水喷雾;5月初抽穗期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采用吡虫啉150 g/hm2+70%绿士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 g/hm2混合对水喷雾;5月中下旬灌浆期,综合防治蚜虫、锈病、白粉病等采用蚜必杀750 m L/hm2+白粉锈病宁可湿性粉剂600 g/hm2+0.1%磷酸二氢钾混合对水喷雾[3]。

2.6 适时收获

泰农18的适时收获时期为其蜡熟末期。成熟的标志是植株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接近该品种固有光泽。收获时可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的秸秆还田。

参考文献

[1]宋永贞,高桂香,王志强.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洲元9369[J].中国种业,2010(8):91.

[2]宋淑玲,刘彩云,刘春元.优质强筋小麦超高产保优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8):12-14.

[3]王西芝,白洪立,孟淑华,等.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济麦22号及超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7(4):60-62.

[4]李爱科,马英建,刘光增,等.冬小麦新品种泰农18号及其超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11):28-29.

[5]李洪梅,白洪立,王西芝,等.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7(3):99-102.

[6]张娟,武同华,王西芝,等.兖州市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6):52-54.

[7]王立功,张娟,蒋明洋,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洲元9369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6):118-119.

[8]孟淑华.兖州市小麦亩产550kg免耕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5):193-195.

[9]王立功,闫振强,张娟,等.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7):111-114.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篇9

1 品种特性

运旱618属于弱冬性、中早熟品种, 长势较好, 分蘖力中等, 成穗较少。株高90 cm左右, 株型紧凑, 叶色黄绿, 旗叶下披, 穗下节长。穗长方形, 长芒, 白壳, 饱满度一般。穗层厚, 穗较大, 穗码较稀。熟相好。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为5 218.5 kg/hm2;2007—2008年度续试, 平均产量为5 802.0 kg/hm2。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5 583 kg/hm2, 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4.8%。2011—2012年大面积示范, 平均产量6 375kg/hm2。2007年、2008年区域试验, 平均有效穗数分别为507万、514.5万穗/hm2, 穗粒数分别为32.4、34.6粒, 千粒重分别为36.8、43.0 g。2007年、2008年品质分析结果表明, 运旱618籽粒容重分别为781、802 g/L, 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22%、14.58%, 面粉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2.0%、30.6%, 沉降值分别为50.2、54.0 m L, 吸水率分别为57.0%、57.4%, 稳定时间分别为12.2、13.4 min, 最大抗延阻力为422、550 E.U, 延伸性为164、166 mm, 拉伸面积为94、118 cm2。经鉴定, 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抗旱性3级、中等。该品种适应范围广。

2 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2.1 合理耕作, 蓄水保水

旱地小麦一般采用一年一熟夏季休闲制。旱作麦区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集中在夏季, 是旱地小麦蓄水保水的关键时期[1]。旱地小麦的耕作技术以“蓄住天上水, 保住地中墒”为中心, 采用深耕蓄墒、浅耕保墒, 隔年轮耕, 达到伏雨秋用、秋雨春用的目的。小麦收获后雨季来临前深松 (深度35~40 cm) 旋耕。试验表明, 深松覆盖比深翻增产7.0%~15.6%。

2.2 施足基肥, 配方施肥

根据旱地小麦的实际情况, 一是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运旱618是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为充分发挥品种优势, 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和配比要合理, 一次性底施。一般要求施有机肥22.5~30.0 t/hm2, 氮、磷、钾、锌肥为纯氮150~180 kg/hm2、五氧化二磷120~160 kg/hm2、氧化钾75~120 kg/hm2、硫酸锌15.0 kg/hm2, 底肥应一次性施入。

2.3 适时适量精播种

播前应将种子精选, 去除秕籽、烂籽、病籽等, 用大而饱满的籽粒作种子。下种前要进行晒种, 以增强种子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 提高出苗率。最好能进行种子包衣[2]。一般运旱618适宜播期10月1—15日, 最佳播期为10月5—10日。基本苗控制在255万~300万根/hm2范围。适宜播种深度一般为3~4 cm。播种量为315万~375万粒/hm2。播种时如整地质量差、表墒不足应加大播种量。

2.4 培育冬前壮苗

要确保冬前小麦全苗、匀苗, 冬前达到6叶至6叶1心, 争取早扎根、早分蘖, 次生根6~8条, 单株分蘖3~4个, 茎蘖数达1 200万个/hm2左右。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进行镇压控制旺长;此外用20%壮丰安乳油375~450 m L/hm2对水450 kg叶面喷雾, 控制幼苗旺长促进转化壮苗, 安全越冬[3]。

2.5 培育适中合理群体

返青期及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要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4]。运旱618分蘖力中等, 一般成穗数495万~540万穗/hm2较合理。对群体偏大旺长麦田, 用20%壮丰安乳油375~450 m L/hm2对水450 kg叶面喷雾;对个体发育弱、群体不足的田块, 应在返青期结合雨水施尿素115~150 kg/hm2。

2.6 防冻防倒伏

运旱618由于返青早, 起身快, 株高较高 (一般株高90 cm) , 因此要培育壮秆, 防止倒伏和春季霜冻。在冬前壮苗的基础上, 返青期适当控制群体, 促进小麦个体发育, 有利于高产田防止倒伏[5]。为防止小麦倒伏, 可在返青至拔节期喷施多效唑, 控制基部节间徒长, 增加基部节间粗度, 降低株高。若遇晚霜冻, 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2116喷施, 恢复和增强小麦抗霜冻能力[6]。

2.7 后期根外追肥

小麦生长中后期进行根外追肥, 实施“三喷一防”, 补充养分, 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 增强光合作用, 抵御干热风, 增强小麦抗逆能力, 防治病虫害, 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7]。第1次于5月初用磷酸二氢钾1.50~2.25 kg/hm2+尿素1.50~2.25 kg/hm2+20%吡虫啉150 g/hm2+20%阿维菌素450 m L/hm2对水750 kg喷施;第2次于5月10—12日用磷酸二氢钾1.50~2.25 kg/hm2+尿素1.50~2.25 kg/hm2+20%吡虫啉150 g/hm2+旱地龙1.50~2.25 kg/hm2对水750 kg喷施;第3次用磷酸二氢钾1.50~2.25 kg/hm2+尿素1.50~2.25 kg/hm2+20%吡虫啉150 g/hm2+旱地龙1.50~2.25 kg/hm2+10%氯氟氰菊酯225m L/hm2对水750 kg喷施。

2.8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防治对象, 选用不同的药剂, 采用合理的方法和剂量进行病虫草害防治[8]。纹枯病用20%三唑酮乳油1 125~1 500 m L/hm2对水600 kg喷雾;红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150~225 m L/hm2对水600~750 kg喷雾防治;在小麦起身期3月10日左右, 可喷施苯磺隆杀除杂草[9]。

2.9 适期收获

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应在蜡熟末期 (植株茎秆全部转黄, 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原有光泽) 至完熟初期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永山, 张建诚, 齐宏立, 等.水分高效利用抗旱小麦品种筛选[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7) :45-46, 54.

[2]张建诚, 孙来虎, 柴永峰, 等.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抗逆应变栽培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7, 15 (3) :1-5.

[3]席吉龙, 张建诚, 李永山, 等.晋南旱地小麦地膜覆盖品种筛选[J].山西农业科学, 2012, 40 (11) :1149-1151, 1206.

[4]刘淑君, 崔艳红, 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8) :71.

[5]李琳, 余长有, 徐芳.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5) :34.

[6]王水柱, 任怀民, 张献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8) :87.

[7]张松令, 刘玲玲.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2, 17 (2) :40-43.

[8]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 2006 (6) :33-34.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篇10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高

扬麦20 号属春性品种, 全生育期205 d, 比对照扬麦158 早熟1 d。 幼苗半直立, 分蘖力较强, 穗层整齐, 穗纺锤形, 株高84 cm左右, 长芒、白壳、红粒, 籽粒半角质、较饱满。2014 年、2015 年小麦丰产方实收产量分别为6 802.5、7 029.0 kg/hm2。2015 年产量构成三要素为穗数427.5 万穗/hm2、穗粒数40.8 粒、千粒重40.2 g。

1.2 品质优良

扬麦20 号籽粒品质优。2008—2009 年度国家区试中品质分析结果:籽粒容重794 g/L, 粗蛋白含量12.1%、湿面筋22.7% 、沉降值26.8 m L、面团稳定时间1.2 min, 达到了弱筋小麦品种标准, 进入第2 年区试的同时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9—2010 年度品质分析结果:籽粒容重782 g/L, 粗蛋白含量12.97%、湿面筋25.5%、沉降值29.5 m L、面团稳定时间1.0 min。

1.3 抗病、抗逆性强

2008—2009 年度,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白粉病和赤霉病, 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 高感叶锈病。2009—2010 年度, 中感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 高感条锈病和纹枯病。扬麦20 号株高84 cm左右, 耐肥抗倒伏性好。

2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 培育冬前壮苗

俗话说“十年早麦十年好”, 适期播种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消耗的关键措施, 是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的光能资源形成壮苗, 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础。扬麦20 号适期播种范围为10 月下旬至11 月初, 最佳播期为10 月24—31日。礼嘉镇万顷良田百亩小麦丰产方10 月30 日播种, 全程机械化栽培, 平均实收产量7 029.0 kg/hm2, 11 月25 日播种的晚茬麦平均产量5 433.0 kg/hm2, 减产22.7%。过晚播种出苗慢、苗弱, 造成冬前“一支香”现象, 容易遭冻害, 穗少、穗小, 抗病抗倒伏能力差, 不利于获得高产。因此, 扬麦20 号高产栽培在适期范围内要力争早播。

2.2 适宜播量, 适当增加基本苗

适宜的播种量、合理的基本苗是协调群体适中、个体健壮的关键。要充分发挥主茎穗与分蘖穗的增产作用。扬麦20号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播种, 基本苗以掌握在240 万~270 万株/hm2为宜, 按“斤种万苗”计算, 播量应该控制在120~135kg/hm2。 在晚播 (11 月15 日后) 或肥料水平低的情况下, 要适当增加播种量, 确保基本苗270 万~390 万株/hm2。播量应掌握在135~195 kg/hm2, 同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天气条件、温度、湿度和播种方式[1,2]。

2.3 施足基苗肥, 争取冬前早分蘖

俗话说“麦子胎里富”, 扬麦20 号高产栽培采用基肥和苗肥同时施用的技术措施, 施足基肥, 重施拔节孕穗肥。在旋耕碎土时机械撒施45%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 苗肥底施有利于小麦根系吸收肥料, 小麦得力早、发苗快, 有利于实现冬前壮苗、早分蘖、分大蘖, 提高分蘖成穗率, 为小麦足穗壮秆大穗创造条件。

2.4 因苗制宜巧施返青肥, 重施拔节孕穗肥

2.4.1 巧施返青肥。 扬麦20 号在高产栽培条件下, 返青期叶色青绿正常的不施返青肥或只用少量肥捉黄塘促平衡。对于晚播麦苗小、苗弱, 冬前施肥少、地力差、分蘖少的田块应在返青早期重施返青肥, 促进春发争取早春分蘖, 巩固冬前分蘖, 主攻多穗取胜[3,4]。

2.4.2 重施拔节孕穗肥。 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的第2 个吸肥高峰期, 也是小麦需肥临界期。扬麦20 号拔节孕穗肥施得好与差将直接影响到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和品质。适时适量施用, 能提高分蘖成穗能力, 能争取动摇的中小分蘖成穗, 同时能增加小穗排数和穗粒数, 促进大穗形成, 对小麦产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扬麦20 号拔节孕穗肥的施用时间以生育进程为依据, 叶色变化为前提, 遵守早褪淡早施, 晚褪淡晚施的原则, 具体掌握在基部节间基本定长, 第2 节间伸长1 cm左右, 群体叶色开始褪淡, 总苗数开始下降时施用。以时间为依据, 以群体数量为参考, 时间早群体大适当多施, 时间迟群体小适当少施。肥料搭配上以平衡施肥为依据, 氮、磷、钾齐全, 一般施尿素150 kg/hm2+复合肥225~300 kg/hm2。

2.5 适时化控化除, 防治病虫草害

2.5.1 麦田化学除草。俗话说 “麦怕草、稻怕倒”, 扬麦20 号高产栽培要抓住适期突出搞好麦田化学除草。坚持农业防除和药剂防除相结合。农业防除:秋播机械耕翻、全层碎土, 消灭田间杂草, 减少杂草发生基数。药剂防除:从播种至杂草二叶期前用50%草扣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 对水450kg/hm2进行喷雾。春季化除要根据草相选择相对应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2 次除草彻底解决草害。

2.5.2 麦田病虫防治。 扬麦20 号在播种前搞好药剂拌种, 控制种传病害扩散蔓延。出苗后根据植保站病虫情报, 3 月下旬防治小麦纹枯病, 4 月20 日左右搞好小麦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坚持“主动出击, 预防为主, 病虫兼治, 药肥混喷, 保穗增重”的防治策略, 减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粘虫、蚜虫等病虫害。同时要十分注意小麦田后期灰飞虱的防治。

2.6 机械压麦防倒伏

压麦有利于保水、保温、保肥, 促进小分蘖、次生根和叶芽的生长, 抑制主茎和大蘖的生长, 增粗分蘖节, 防倒伏。扬麦20 号高产条件下栽培要进行机械压麦, 对旺长苗要结合小麦纹枯病的防治用矮长素调节剂进行喷施, 以控制基部节间长度, 提高植株抗冻防倒伏能力。

2.7 沟系配套防渍害

农谚说得好“麦田一套沟, 从种看到收”“尺麦怕寸水”, 沟系配套始终对小麦高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麦田无沟, 导致烂耕烂种烂麦子, 难争“五苗” (早苗、全苗、齐苗、匀苗、壮苗) 。因此, 要坚持一条深沟夺高产, 沟沟相通到收割。秋种采用机械开沟, 定期清理内外三沟, 加深外三沟, 疏通田内沟。做到内外三沟配套, 排水畅通, 雨停田干, 彻底防止渍害, 确保小麦根系健壮发达。

摘要:阐述了优质小麦品种扬麦20号的特征特性, 并从播种、施肥、化控等方面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 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

关键词:小麦,扬麦20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

参考文献

[1]谢菊华.苏南地区扬麦20号500 kg/667 m2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2014 (6) :64.

[2]张永杰, 朱忠选, 张鸣, 等.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3) :22-23.

[3]何宪平, 李明芳, 薛凤梅, 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4) :81.

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1.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示范种植结果表明:适于高肥水种植的中筋小麦品种有济麦19、烟农15和95021,强筋小麦有烟农19、济南17和8901.其中济麦19和烟农19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的丰产性,值得大力推广。

2.施足底肥

小麦籽粒产量的蛋白质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发育时期的供氮水平。因此中强筋小麦播种前应施足基肥,并保证全生育期氮肥供应充足。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是很有效的措施),标准氮肥40-50㎏,磷肥60㎏,钾肥20㎏,其中一半耕翻施作犁底肥,一半整好畦后施于畦内,施入深度5厘米左右,杜绝地表撒施。

3.合理调控肥水

在高蛋白质小麦栽培中肥水管理是关键。为提高小麦籽粒品质,栽培上应抓好四点:一是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播前浇足水,越冬前尽量不浇水,春季浇水无障碍的可于冬至小雪浇越冬水。二是结合追肥浇好起身拔节水,起身拔节时期亩追尿素15-20㎏,可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产量,地力差苗情弱的可于起身期追肥浇水;地力高苗情好的可在拔节前后进行。三是中后期补施增质肥水,挑旗至孕穗期结合浇水亩补施尿素5-7㎏或花后叶面喷2-3%的尿素水,每亩喷50-60㎏,可提高面筋含量和质量。注意此期肥水不可过晚,以免造成贪青晚熟。土壤施肥一般不晚于扬花期,叶面喷肥不晚于灌浆期。四是后期适当控水。在小麦乳熟期以后,尽量不浇水,以提高籽粒的光泽度和角质率,减少“黑胚”现象,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4.适时收获

俗话说“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蜡熟末期的长相是: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5.加强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 篇12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性

灵台4号属普通型冬小麦, 生育期285 d, 属中熟冬小麦新品系。强冬性, 幼苗半匍匐, 株高85 cm、穗纺缍型, 长芒、白壳、红粒、粒长圆形, 角质, 千粒重42.5 g, 平均穗长6.6 cm, 平均小穗数13.8个, 平均穗粒数38.5粒, 基本苗414.0万株/hm2, 成穗数555.0万穗/hm2, 属多穗型中晚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 群体结构合理, 茎秆弹性好, 抗倒伏, 抗青干、抗冻、耐旱、耐水肥、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穗层整齐、密度高, 灌浆速度快, 成熟落黄好。灵台4号是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的首选品种。高抗条锈病, 中抗白粉病, 综合抗病性好。2013—2014年度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检验, 籽粒含粗蛋白 (干基) 135.0 g/kg, 湿面筋209.2%, 沉降值19.7 m L, 粗淀粉 (干基) 656.3 g/kg, 灰分 (干基) 16.1%, 容重762.9 g/L, 属强筋小麦。

1.2 抗逆性

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鉴定, 灵台4号抗冻 (春寒) 抗旱、抗倒伏、耐瘠、耐青干, 越冬率为89.70%~98.80%, 平均越冬率94.25%, 与对照西峰27号相似, 抗冻性1~2级, 抗旱性1~3级, 抗倒伏1~2级, 在陇东及周边地区示范种植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春寒能力和抗旱、耐瘠性, 同时在孕穗期, 特别干旱之后水分补偿效应较明显。群体密度大, 蒸腾系数小。株高适中, 茎基部节间较短, 弹性好, 不易倒伏。该品系植株茎秆、叶片、护颖蜡粉层厚, 具有抗虫、抗旱的作用。

1.3 抗病性

灵台4号在2013—2014年度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鉴定为高抗条锈, 轻感白粉病。经2014年在兰州温室和甘谷试验站进行苗期、成株期分小种接种鉴定, 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为 (3/5/60) 中度感病, 但严重度较低;成株期对供试菌系水4、贵22-14、贵22-9、条中33号、条中32号、混合菌均表现免疫, 总体抗病性表现好。白粉病:经2014年在兰州温室和甘谷试验站进行苗期种接混合菌、成株期自然诱发鉴定苗期表现为 (3/40/100) 、成株期表现为 (9) , 该品系苗期、成株期对白粉病混合菌均表现感病。总体表现感病。其他病害均表现高抗或免疫。

1.4 丰产稳产性

灵台4号依据各区试点资料分析, 几年来经多点次、山、川、塬, 旱涝、欠丰年稳产性测定, 产量三要素较为协调, 群体结构自身调节能力强, 属多穗型品种, 成穗率高, 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数量性状年度间较为稳定, 不孕小穗、退化小穗变幅小构成稳产的基础, 灌浆速度较对照品种早3~5 d。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东片的6点 (次) 区域试验中, 折合平均产量4 373.85 kg/hm2, 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6.71%, 同年度生产示范产量分别为5 625、5 865、5 190 kg/hm2, 较对照西峰27号分别增产16.4%、17.5%、10.8%。2008—2010年度参加灵台县冬小麦区域试验。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6 325.5、6 147.0 kg/hm2, 较对照兰天10号分别增产9.7%、12.5%, 连续2年区域试验均排第1位。2010—2011年度参加灵台县生产示范, 实收产量7 278 kg/hm2, 较对照兰天10号增产10.22%。2011年在灵台什字全膜覆土穴播示范片中, 经省市专家实测产量高达8 422.5 kg/hm2, 创强筋小麦高产纪录, 实现了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完美结合。

2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陇东山台地、旱塬地及高水肥川水地, 高寒阴湿山区和寒旱丘陵山区以及陕西长武、千阳、陇县, 宁夏固原等生态类似的周边地区种植, 目前已示范推广达60万hm2。

3 高产栽培技术

适期精量播种, 陇东旱肥地抢墒于9月20日左右播种, 播种量为187.5~225.0 kg/hm2, 地膜覆盖播种量为150.0~187.5 kg/hm2。旱肥地采用沟播方式、全膜覆土穴播或膜侧种植方式[1,2]。均采用配套的农机具进行播种。施肥方式为施氮增磷, 补施微量元素, 依土壤状况配方平衡施肥, 一般播前施农家肥75 t/hm2、尿素187.5 kg/hm2、磷酸二铵225.0 kg/hm2。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3,4]。及时防治病虫等, 实施保健栽培。并及时收获, 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张学伟, 宁朝辉, 高俊, 等.旱地优质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7) :107-108.

[2]王永华, 郭天财, 朱云集, 等.河南省不同类型麦区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5) :12-16.

[3]孙燕子.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4 (12) :16-17.

上一篇:口腔诊疗器械下一篇:港口环境管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