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2024-06-27

香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共11篇)

香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篇1

近年来, 河北省承德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异军突起, 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2012年底, 全县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0万吨, 实现产量三年翻两番。2013年全县新增食用菌3000万棒, 总规模达到1.3亿棒。香菇是承德县食用菌生产主要菌种之一, 为更好地指导菌农香菇生产, 现将其春季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时间的选择

适宜的栽培时期是保证栽培成功的关键之一。栽培时间过早, 外界气温低, 菌种不易萌发;过迟, 不能完成转色越夏。一般以外界平均气温已上升到13℃以上, 有利于菌种萌发定植。在这个时期, 空气干燥, 环境杂菌基数少, 栽培成袋率高。

2 适宜品种的选择

要获得香菇高产优质, 选准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很重要。

3 香菇春栽技术

3.1 培养料配方

(1) 木屑85%, 树皮13%, 石膏2%, p H值8~8.5, 料:水=1∶0.7~0.9。 (2) 木屑83%, 棉籽壳10%, 麸皮5%, 石膏2%, p H值8~8.5, 料:水=1∶0.8~0.9。

3.2 栽培袋的选择

春栽香菇以生产鲜菇为主, 栽培袋应选择扁宽20~22cm, 长50~55cm, 厚度5丝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外袋选用扁宽22~24cm, 长55~60cm, 厚1.5~2丝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3.3 装料灭菌

培养料配制好后, 要立即装料, 做到当日配料、当日装完、当日灭菌, 装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装料要松紧均匀适度; (2) 扎口要紧, 防止漏气; (3) 扎口前要擦净袋口; (4) 轻拿轻放, 防止造成麻眼破袋。料装完后, 要立即装锅灭菌。灭菌是香菇栽培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灭菌的彻底与否, 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

3.4 冷却与接种

灭菌完毕的菌袋趁热移入接种室内, 待袋温降到35℃左右时, 将菌种及所用工具放入接种室, 关闭门窗, 用甲醛熏蒸消毒8~10个小时, 再按要求严格接种。

3.5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菌袋呈“井”字形堆放, 堆高5~6层, 接种后的前15天, 培养室内温度维持在18℃以上, 不要超过28℃, 以利菌种快速萌发定植。待菌落长至8~10cm时, 可将外袋一端解口, 接种后25天, 脱去外袋进行第1次刺孔增氧。刺孔增氧后, 菌丝生长速度加快, 袋温上升, 要注意散堆降温, 严防烧堆, 间隔10天进行第2次刺孔增氧。一般情况下, 接种后40~45天即可满袋, 45天以后瘤状物产生, 到6月上中旬转色结束。

3.6 菌袋越夏

菌棒完成转色后, 于6月下旬进入越夏管理, 到8月下旬结束。越夏的关键在于尽可能降低菌袋温度, 保持菌丝的活性。在越夏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培养室凉爽, 不超过30℃; (2) 培养室内保持干燥, 能够通风; (3) 严禁阳光直射菌袋; (4) 尽量将菌棒疏散, 菌棒呈三角形摆放, 堆高不超过4层, 有条件的地方, 采用层架单个摆放更好。

3.7 出菇管理

当外界最高气温不超过28℃时, 即可进行浸水出菇。出菇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 出菇场地可采取小棚立体遮阴模式。苗棒经过夏季, 水分蒸发较大, 菌皮变得坚硬, 进行第1次浸水时, 浸水时间要保持20~24小时以软化菌皮, 便可出菇。由于出菇时外界气温较高, 香菇子实体生长迅速, 每15~20天即可采收一茬, 到12月上旬出菇基本结束。

3.8 秋收

香菇子实体成熟时要适时采收, 不可过早或过迟, 具体采收的标准是:当香菇菌盖刚和菌柄分离时, 立即采收, 这时的香菇重量足, 菌肉厚, 商品价值高, 又没有过多地消耗培养料营养。

4 补肥增产

香菇生长一靠营养, 二靠水分, 所以在整个出菇阶段, 每次出菇后都要补水, 出菇三茬后, 结合补水适当补肥, 对于香菇丰产有很好的作用。补肥配方是每200袋香菇菌棒补水时加尿素0.5kg、柠檬酸0.1kg或1500~2000倍液的菇壮素。

香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篇2

* * * * * * * 脱袋后管理脱袋后畦沟内引灌入小溪水或山泉水、水库水,前3 天要加强喷水,可架设自动喷灌,也可人工喷施。适当的通风,防治绿霉等杂菌。覆土准备覆土可选用火烧土、煤灰土、沙质土,在烈日下暴晒2 天,去碎石杂物,拌入3% 的石灰粉。一般在菌筒下田前准备。覆土方法将土撒在畦面上,用扫把把土扫入菌筒之间的沟缝中,留一面干净无土长菇。菌筒两头用田泥封好。出菇管理-催菇催菇可采用自然温差、干湿交替、振动的方法进行,为保护菌筒,促进多产优质菇,催菇要适当,必要时疏去多余的菇蕾。第一批菇第1 批菇一般在4 月-5 月,此期气温由低向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且是雨季,湿度大,对子实体分化有利。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应加强通风,把薄膜挂高,不让雨水淋菌筒。鲜香菇的采收标准根据市场需求,保鲜香菇的采收标准通常高于脱水菇,一般要求香菇5 分开左右,菌幕尚未完全破裂时采摘。采后要清除残留的菇脚等杂物,防止杂菌感染。香菇采收的方法采摘时,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菇柄基部,左右旋转拔起,放于竹筐或塑料筐内,防止挤压和损伤, 同时清除菌袋上的菇根。第一批菇采后管理当第1 批香菇采收结束之后,放去畦沟水,并停止浇水,降低菇床湿度,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待采菇凹陷处的菌丝已恢复长白,可灌畦沟水并加强浇水刺激下一批子实体的迅速形成。养菌时间不用过长,温度一般3 -7 天,具体要视天气而定。中期管理这期间为6 月-7 月,为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出菇较少,覆土地栽香菇均靠自然气温生长,结合人为调控。中期管理以降低菇床的温度为主,促进子实体的发生。一般引灌山泉水或水库水,加大水的流动量,并增加通风量,防止高温烧菌筒。后期管理这期间为8 月-10 月,气温有所下降,菌筒已经前期、中期出菇的营养消耗,菌丝不如前期生长那么旺盛,因此这阶段的菌筒管理主要是注意防止烂筒和烂菇,适当补充营养。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1 调温:适当加厚荫棚覆盖物,最好在荫棚外围种长藤蔓植物,既降温又增氧,可让冷泉水在畦沟中畅流,还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中午前后可往荫棚喷水,以降低菇棚温度。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2 调湿:畦沟应保持一定的水位,菌筒含水量大时,水位宜低些,菌筒含水量小时,水位宜高些(不能浸到菌筒)。菌筒较干时,可将畦沟中的清水直接浇到菌筒上,一般每天浇1 -2 次,晴天可多浇些,阴天可少浇或不浇,有雨来还要排干畦沟水。管理要干湿交替,不能使菌筒长期过湿。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3 调气:棚下的覆膜一般仅为挡雨,应确保通风,高温高湿季节更应加大通风,才能防止菌筒霉烂,延长出菇期,提高产量和质量。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4 调光:最宜出菇的光线为“三阳七阴”,夏季为降温调至“二阳八阴”。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要点5 催菇:夏季高温出菇困难时,可用细竹枝或竹片绑塑料拖鞋轻轻拍打菌筒;催菇不能太重,否则出菇太多太密,菇小而薄,优质菇率少,商品价格低。反季节香菇菌筒烂筒防治烂筒现象烂筒症状菌筒外观完好,但手压下陷,掰开后断面可见圈状灰斑,有粉末状物,有的有腥臭味。菌筒局部早期出现白色粉末状物,中期发病部呈浅黑色,喷水后出现灰色湿斑,异常部位菌丝松散,后期逐渐扩大。也有感染黑斑病,该病蔓延速度较快,一旦侵染,则菇蕾根部变色停止生长,菇体萎缩变黄,严重的菇体附着黑色霉层,引起腐烂。菌筒菌皮松散,菌丝衰弱,豆腐渣状腐烂。该病蔓延速度较快,常引起整片散筒。烂筒的主要原因1、栽培环境恶劣。连续使用老菇棚的严重。2、配料不当。装料偏松,培养料偏酸,麸皮含量少。3、发菌管理不科学。条件差,通风不良,烧菌及黄水淤积造成相互感染。刺孔通气操作不当。4、管理不善。菇棚通风不足,棚顶遮荫不够,棚内湿度过高;脱袋后转色不匀。5、人工刺激过度,造成菌丝损伤。6、病虫为害。烂筒症状烂筒防治措施1、适宜季节栽培。2、培养健壮菌丝。3、菇场清理翻耕,严格消毒。4、加强田间管理。5、实时催菇,科学管理。7、剔除感病菌筒。远安县反季节香菇发展情况远安县地处鄂西山区的低山丘陵地带,是“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市)”,以代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是远安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几年袋料香菇年栽培规模一直稳定在6000 万袋左右,年产值3 亿元。森源公司自2001 年开始进行反季节香菇栽培试验,选育适宜的高温香菇品种,利用脱袋地栽和喷淋(泼洒)地下水降温的方法进行反季节栽培,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很好的经济效益,2007 年已发展到1200 万袋的规模。发展反季节香菇的基本条件水源方便,交通便利,市场通畅,技术知识,吃苦耐劳。鲜香菇收购分选分级出菇场景1 出菇场景2 出菇场景3 谢谢!* * * * 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组――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技术特点和创新点选育出高温香菇品种森源F-18 选用地栽模式1、地面温度低2、荫棚降温3、蓄水降温4、喷水降温先进的出菇管理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市场情况香菇为中低温品种,正常上市期为10 月到翌年4 月的中低温时期,而在夏季高温时期市场上鲜香菇很少,比正常价格高1 -5 倍,填补市场空白,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2007 年,远安县的反季节香菇年种植规模就有1200 万袋,年产量12 万吨,主要供应武汉、长沙、郑州、宜昌等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种植季节安排制袋:当年12 月-次年2 月。培养期:60 -90 天下田:4 月中旬左右。出菇期:5 -10 月。时间制袋时间要尽量早,这样可提前出菇,提前上市,抢抓市场。选场选场: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背西照、昼夜温差大的田地,水源最好是山溪水或水库水,地势需较平坦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作畦、搭建荫棚作畦:菇畦宽1.3m 左右,长依照地势,畦沟深30cm 左右,便于蓄水和流通。荫棚:荫棚高2.2m 以上,棚顶草要厚,便于遮荫隔热降温,四周底部留一尺左右做通风口。内棚:塑料薄膜棚,高1.7 米以上。菇场消毒整畦时先用80% 敌敌畏乳油800 倍,高锰酸钾600 倍喷雾一次。菌筒下田前每亩撒50kg 石灰粉防地下虫害和消毒、杀菌。标准配方(1000 袋)干杂木屑(或棉籽壳)1500 公斤麦麸200 公斤石膏粉15 公斤蔗糖10 公斤含水量57% 左右详细内容...袋型:15×65×0.045cm 配料要求:配料要求:锯沫过筛,先将麸皮、石膏粉与木屑干拌均匀,将糖溶于水中,然后边翻拌边加水,翻拌3-4 遍至拌匀,无成团结块现象,含水量57 %,即用手紧攥料成团,丢开即散,手掌略显水迹,指缝不能见水。拌好后各配料、水分均匀一致。装袋装袋机装袋。6-10 人一组,一人添料,一人套袋,一人装袋,其他人扎口运输。一般每小时装400 袋左右。装袋要求装袋松紧适度,以手抓袋不出现凹陷为宜,也不能太紧。装好后每袋湿料重2.5 公斤左右。扎袋扎口先直扎,后折转再扎,扎好的料袋摆放于铺有塑料等物的地面上,防止沙粒刺破,导致微孔感染。..灭菌地面垫砖块和方木板,筒袋顺码上下对齐,摆放于铺有编织袋的方木上,行与行之间留有空隙,四周用塑料膜和油布盖严压好。开始大火猛攻4 -6 小时,使温度升至100℃,接着稳火控制保持100℃16 小时后停火。最后闷6 个小时,菌袋降温至70℃后出灶,运入预先消毒的培养室。灭菌注意事项灭菌灶必须提前加水预热。灭菌期间要勤检查,及时补加热水,防止掉温,严防干锅。菌袋数量多的,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接种室(培养室)要求干净卫生,地平干燥、光线暗淡的环境。前期低温时能保温,后期高温时易通风,降温。大小要适中,四周严密,门窗无缝,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接种室(培养室)消毒接种前半个月室内彻底清扫,用甲醛喷雾消毒。以后每隔5 天消毒一次,每立方米空间用10 毫升甲醛加6 克高锰酸钾熏蒸或1 小包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接种方式接种箱接种:优点:成活率高,杂菌少,对人的药物伤害小缺点:操作较复杂,不方便,接种速度慢接种室接种:优点:操作方便,投资小,速度快,缺点:成活率保障性不高,容易感染杂菌,对人的药物伤害较大接种室接种接种时4 -6 人一组,一人负责菌种消毒,一人负责料袋接种处擦酒精消毒,用锥形木棒打穴,1 -2 人负责传袋、排放;2 -3 人负责点菌种。接种时动作要迅速,轻拿轻放。菌种要满、紧。做到头天消毒,次日接种。接种操作技术要点接种操作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的要求, 接种工具经酒精擦试后再经酒精灯火焰灭菌, 菌种袋, 用酒精擦试, 划开塑料袋, 挖去表层的菌皮后再使用。操作时要求动作轻快,配合一致,菌种要尽量掰成锥形的整块按入孔穴中, 并稍微凸出菌袋表面, 不使菌种松动。一般在菌袋一侧点4 窝菌种即可。养菌(发菌)总的要求:恒温、避光,尽量控制培养温度为23℃~25℃,适时、适量通风,避免直射光。培养期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为点种后1 ~15 天内,要注意保温保湿,促进菌种成活。温度控制在2O ~250C。关闭门窗, 蔽光静置培养7 ~10 天,10 天后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每天通风1 小时左右。一般不翻动菌筒。培养期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点种后16 ~25 天内, 菌丝已从接种部位向四周萌发生长,直径达到8 厘米以上时, 需进行第一次扎气孔。气孔要扎在接种孔穴的周围,深度1 厘米左右。气孔的目的在于满足菌丝生长中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使菌丝生长旺盛。培养期第二阶段由于菌丝生长过程释放的热量增加, 菌袋温度开始升高。需视天气情况增加通凤的次数和时间。温度需要控制250C 以下,温度计要插放在堆码的菌袋中间,要求真实显示菌袋自身的实际温度。培养期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为26 ~4O 天内, 温度控制在23 ~250C 间, 继续蔽光培养, 当两个接种孔的菌丝生长相互对接后,整个菌袋的菌丝生长量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时,进行第二次扎气孔,深度在1.5 厘米左右,眼也比第一次稍大一些, 一般2 ~3 毫米粗。在此阶段应增加翻堆次数。翻堆时菌筒的位置要上下、内外互相换动,防止挤压不透气,促使发菌均匀一致。培养期第四阶段第四阶段为40 ~50 天后至转色完成,菌丝基本长满菌袋,此时温度控制在25 ~270C 之间,维持7 ~10 天,促菌丝生长成熟。当菌丝长满菌袋10 天后,进行第三次扎气孔, 要在菌筒上打四排气孔,每排10 -15 个,深度在3 ~4 厘米。水份较大的菌袋要适当

袋料香菇高产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袋料香菇;场地选择;技术要点;管理;收获

中图分类号:S6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13-1

1 袋料香菇的栽培条件

1.1 物质条件

原料:各种新鲜无霉烂、无变质的阔叶树木屑;麸皮、米糠、玉米粉,新鲜、无霉变、无虫蛀均可;药品:硫磺、甲醛(或气雾消毒剂)、酒精、石灰等。生产用器材:塑料袋15×55×0.05cm、接种钳、棉花等。

1.2 基础设施条件

发菌室:房间清洁干燥。保温性能好,调温方便。使用方便,环境卫生,无污染源;灭菌灶:在贵州当地生产使用的多是常压灭菌灶,将3-4个油桶装上约3/4的水,作产生蒸汽的发热源,用管子将蒸汽直接通入用塑料膜紧紧包围的料袋堆内完成灭菌,每次可灭菌2500-3000筒料袋;菇棚:位置应选择在通风、向阳处。菇棚按3500袋生产规模设计:菇棚用端正的木杆搭架,菇棚长18m,宽4m,中墙高2.8m,边墙高1.7m,棚架上面盖上6丝以上厚的薄膜,薄膜上面遮阳网,在中墙上面1米高处用遮阳网搭建阴棚,阴棚落地与薄膜之间距离为0.6m。菇棚内走道宽0.8m,两边棚架为六层,中间棚架为七层,层架宽0.4m,层距0.25m,第一层距地面0.10m,菌筒间距离为3cm。菇棚间距为3m。

2 栽培香菇场地选择

菇房周围环境要求无有害气体、废水和垃圾污染源。如化工厂、农药厂、硫酸厂、印染厂等,并要远离厕所、粪堆、坑、禽舍、仓库等场所。场地四周最好有绿化带,起净化空气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3 袋栽香菇的栽培技术要点

3.1 备料

根据香菇营养学原理,不同树种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因此,除含芳香油脂的松、柏、杉、樟外,不分种类,混合运用,营养更全面。但空心树少用,木屑不能腐烂变质,麸皮要求新鲜、干燥,无虫蛀现象。蔗糖防止受潮泛酸,石膏粉要求纯净无杂质。

3.2 配料

配料前,按配方称足所需的原辅材料,先将红(白)糖用少许热水溶解待用。把麦麸、石膏粉充分拌匀后,撒入杂木屑料中拌和3次,随即将糖水倒入适量清水中,均匀倾泻于原料中充分搅拌2-3次,力求原料水分均匀一致。一般原料含水量50-55%,即料水比为1:1-1.1。拌好的料用手握不粘手,木屑捏不成团,含水量在50%即可。拌料完毕,将其全部过筛一次,防止尖锐物刺破塑料袋。

3.3 装袋

严禁在阳光照射下操作,以免原料变酸,装袋机出料口处可铺编织袋等软垫物,在其上谨慎操作,防止塑料袋破损;袋口要扎紧,切莫漏气,袋料适度填紧,松紧一致,湿重1.7-1.9公斤,以手捏料筒无明显指印痕迹为宜。

3.4 灭菌

装袋结束,随即将料筒细心搬入常压灭菌锅(灶)内,呈叠堆式紧密排列。锅内料筒横向可紧密叠堆,纵向要间隔2-3cm,以利锅内热气上下循环均匀穿透袋料中心。如果锅内堆放过密,不留空隙,造成热气上下循环受阻,产生“死角”,影响灭菌效果。常压灭菌一开始火势要旺,力争在6小时内达到100℃。常压蒸汽灭菌,灶内温度100℃,连续保持20小时,确保灭菌彻底。灭菌途中,及时添加85℃以上的沸水,严防干烧或锅温下降。

3.5 接种

袋温降至28℃以下才能接种。将菌袋、用具、菌种装入接种箱后,每立方米用一小袋气雾消毒剂熏蒸,30分钟后开始接种。接种人员要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接种工具、菌种瓶。用酒精灯火焰烧接种工具。箱内接种两人一组,一人摄取菌种,一人打眼贴胶带。接种室内接种的,要求气温低、房子密封、清洁卫生,接种前室内严格消毒2-3次,地面铺一张薄膜,把料袋搬运到室内冷却到28℃以下时,在料袋上面盖一层薄膜密封料袋,将气雾消毒剂在塑料薄膜里面消毒,做到当天消毒,第二天接种。接种时,在室内空地顺码一层,用75%酒精棉花擦拭料袋,打孔点种,再在已接种的料袋上面放一层料袋接种,不要接种后搬动料袋。用菌种封口的,应加大接种量,紧密填满不留空隙。把接种口面向上排放,接好后的料袋上面覆盖一层薄膜,已接种的料袋不要再消毒。等点种穴的菌丝长到像一团棉花时揭膜通风。

4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菌袋呈“井”字形堆放,堆高5-6层,接种后的前15天,培养室内温度要维持在18℃以上,不要超过28℃,以利菌种快速萌发定植。待菌落长至8-10cm时,可将外袋一端解口,接种后25天,脱去外袋进行第一次刺孔增氧。刺孔增氧后,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袋温上升,要注意散堆降温,严防烧堆,间隔10天进行第二次刺孔增氧。一般情况下,接种后40-45天即可满袋,45天以后瘤状物产生,到6月上中旬转色结束。

5 菌袋越夏

菌棒完成转色后,于6月下旬进入越夏管理,到8月下旬结束。越夏的关键在于尽可能降低菌袋温度,保持菌丝的活性。在越夏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培养室凉爽,不超过30℃;培养室内保持干燥,能够通风;严禁阳光直射菌袋;尽量将菌棒疏散,菌棒呈三角形摆放,堆高不超过4层,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层架单个摆放更好。

6 出菇管理

当外界最高气温不超过28℃时,即可进行浸水出菇。出菇场地可采取小棚立体遮阴模式。苗棒经过夏季,水分蒸发较大,菌皮变得坚硬,进行第一次浸水时,浸水时间要保持20-24小时以软化菌皮,便可出菇。由于出菇时外界气温较高,香菇子实体生长迅速,每15-20天即可采收一茬。

7 收获

香菇子实体成熟时要适时采收,具体采收的标准是:当香菇菌盖刚和菌柄分离时,立即采收,这时的香菇重量足,菌肉厚,商品价值高,又没有过多地消耗培养料营养。

无公害香菇露地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篇4

3 km内无污染源, 水、空气和培养料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培养料配方

2.1.1 木屑100 kg、麦麸20~25 kg、石膏粉1~2.5 kg, 加水130~140 kg。

2.1.2 稻糠12%、麦麸78%、石膏粉1.5%、50%多菌灵WP0.1~0.2%。

2.2 拌料

根据日蒸料能力称好各种原料, 将木屑、麦麸、石膏粉混均匀, 将已溶化的多菌灵药剂按规定用量倒入料堆, 反复搅拌, 保证干料均匀吸水, 如用搅拌机拌料, 每小时可拌料800~1000 kg, 培养料含水量掌握在50~55%时较适宜 (因蒸料会使培养料含水量增加) 。一般情况下每50 kg培养料加水30~35 kg, 料出锅时含水量大体在60%。

2.3 蒸料

先在锅内加水, 放上帘子, 铺好屉布, 加热, 水开锅上汽后撒料, 撒料一次不要太厚, 如蒸年糕一样, 一层层见汽撒料。为保证每锅料含水量一致, 在底层先铺10 cm厚的干料, 撒到离蒸料锅上口10 cm处为止。随后在锅口罩耐高温的塑料薄膜, 将薄膜的四周向下拢, 贴在锅桶外壁上, 将薄膜内与锅桶壁之间顺放一根10 cm长, 约1 cm左右粗的小木棍, 锅内上汽后, 薄膜受气小木棍能缓解气压的作用。然后用绳将薄膜同小木棍一起捆在锅桶外壁上即可。封严后的蒸料锅, 要继续大蒸汽, 当温度计测试温度达到98℃以上时, 开始计时, 继续蒸1.5~2 h即可。出锅前事先将装的编织袋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 捞出控掉水珠, 将蒸好的料趁热装入编织袋内备用。

2.4 作床接种

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远离污染、少旱、不涝的地块。或利用房前屋后菜园地、林地、山坡地均可。作床以东西走向最好, 这样可以利用遮荫避开南边射来的强光。床宽40~60 cm、深10~15 cm, 床不易太宽。秋季上冻前作床或早春边化冻边做, 床与床之间留步道50 cm, 床里土返到步道上留压塑料, 床底休整成凸型。播种前每平方米用200 g白灰消毒, 床边喷杀虫剂, 每平方米用10 g敌百虫粉。将蒸好料趁热铺在床内, 边铺边压, 厚度10~15cm为宜, 用木板将料刮平。一般25 kg/m2料接种5~6袋, 将菌种盖在料面上, 然后盖上塑料膜, 膜上覆土2~3 cm。

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发菌情况, 注意料温变化, 防止料温过高烧死菌丝, 一般5月中旬菌丝可以穿透培养料, 当菌丝上下洁白一致时撤土揭膜, 通风换气。

2.5 搭棚

根据地形不同, 及时用竹条、树枝、藤条作骨架, 两头插地, 搭起拱型或平顶式凉棚。一般拱型棚28~43 cm高、平顶式棚28~35 cm高, 然后盖上草帘或树枝, 遮光保湿。当料面有1/3转色时可将料面上盖的塑料卷到菌床两边, 要注意通风促进转色, 同时注意保湿, 防止水分散失。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上好遮荫棚后塑料布不能一下子揭开。揭开后再轻轻放回原处, 以保持料面水分, 当料面气生菌丝越长越多时可揭开塑料, 拉大表面干湿差, 迫使菌丝倒伏, 进行转色。 (2) 料面干燥不转色, 将遮荫棚放低, 盖上塑料保湿, 促进菌膜形成。 (3) 如降雨多要及时排除料面积水, 通风。 (4) 转色后长时间不现蕾或出菇很少要在无风天晚上撤掉帘子 (白天仍然盖好) 温差刺激即可出菇, 正常情况下, 从撤土揭膜至转色完成约需20~30 d。

2.6 出菇期管理

2.6.1 拉大昼夜温差

如日平均气温一直在23℃以上, 要注意降低菇床温度, 并让转色后的菌块稍微吹干, 以抑制出菇为主。待气温降至20℃后, 淋水, 让菌膜软化, 白天气温高时盖紧薄膜, 菇床内的温度比膜外高2℃~3℃, 夜间气温下降, 打开薄膜, 让菇床温度迅速下降。

2.6.2 控制菇场湿度

转色后初期维持菇床相对湿度85%左右, 随着大量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 将湿度降至80%左右。

2.6.3 水分管理

第一潮菇时, 如转色正常不用灌水;如菇床保水性差, 适当喷水或淋水;第一潮菇采收后, 停止喷水并揭膜通风, 让菌块表面适当干燥1~3 d, 再盖膜增温, 促进菌丝生长, 当采菇后留下的菇穴内长出菌丝后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

2.6.4 保证通风, 减少畸形菇

气温在23℃以上, 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18℃~23℃早晚各一次;17℃以下每天一次即可。

3 适时采收

桑树枝条木屑高效栽培香菇技术 篇5

一、所需设施设备

搭建塑料拱棚(也可利用现有闲置住房和蚕室)。建好常压灭菌炉灶、烘干炉灶,备好清洁水源:购置三相电动专用粉碎机及喷雾器、接种箱等工具:购买直径15厘米、厚度0.04亳米的卷装聚乙烯食用菌培养袋若干:另备塑料扎口绳若干及热封口机1台。

二、桑树枝条储备

将剪伐后的桑树枝条用专用粉碎机粉碎成细小的薄片,然后晾干、装包备用。来不及加工的鲜桑枝条,要妥善储存。应储存在向阳、背风、土壤干燥的储备棚里,每10天左右上下左右里外要对调、翻动一次,以防霉变,影响栽培原料的质量。

三、把准配料比例

栽培实践证明,“育71-1”桑树枝条优于“湖桑32号”,夏伐桑枝条优于冬剪枝条。桑树夏伐枝条因木质化程度高。是育菇首选原料。制作培养料时,按70%夏伐枝条、20%棉籽壳、9%小麦麸皮、1%生石灰等其他辅料进行配比。冬剪枝条木质化程度不高,要适当增加配料比例,制作培养料时按50%冬剪枝条、40%棉籽壳、9%小麦麸皮、1%生石灰等其他辅料进行配合。

四、装袋接种灭菌

把直径15厘米、厚0.04毫米的聚乙烯简膜截成55厘米长的圆筒,一端封口,将培养料装入塑料简袋内,每袋重1公斤左右,扎口后放入常压蒸汽锅进行蒸汽灭菌。先用旺火加温,当锅内温度升至100℃时。改用文火,持续10-12小时后停止加温,降温至70℃时出料。待培养料简冷却到28℃时,搬入接种箱。接种人员用75%酒精擦洗双手,伸入接种箱内边打孔边接种。这一过程要求动作快,持续时间短。若接种穴深则要多装菌种,以利于增强香菇菌丝抗干燥能力。

五、适时调节温度

接种后的菌袋呈“井”字形堆放,堆高5-6层。接种后的前半个月,室内温度要控制在18℃以上,但不要超过28℃。以利菌种快速萌发定植。待菌丝长至8~10厘米长时,可将外袋一端解口。接种后25天,脱去外袋进行第一次刺孔增氧。刺孔增氧后,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袋温上升,要注意散堆降温,严防“烧堆”。10天后进行第二次刺孔增氧。一般情况下。接种后40~45天菌丝即可满袋并转色结束。在温度管理上要注意四点:一是要保持培养室凉爽,温度不要超过30℃;二是培养室内要保持通风、干燥:三是严禁阳光直射菌袋:四是尽量将菌袋疏散,菌棒呈“△”形摆放,堆高不超过6层,若采用层架单层摆放则更好。

六、分季管理出菇

当菇蕾大量出现时即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此时室温应控制在10~16℃,空气湿度控制在90%。香菇出菇时间较长,春、秋、冬三季均可出菇,因此在管理上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1秋菇管理:11—12月这段时间出的菇叫秋菇。其管理的关键是:温度12~15℃,湿度保持在85%~90%。在空气新鲜的情况下,减少水分蒸发,做好保湿工作。当菇蕾长到黄豆太小时,视天气干湿情况进行喷水。气温高于20℃早晚喷。中午不喷;下雨天不喷:阴天少喷。

2冬菇管理:1~2月出的菇叫冬菇。这一时期出菇的质量最好,但菇房内温度保持不低于3℃是关键。早晚不宜开窗,中午气温高时,适当开窗通风换气。

3春菇管理:3~6月份出的菇为春菇。这一阶段调湿是关键,要适时进行菌棒浸水。浸水前先用8号铁扦。从菌棒的一头打到另一头,然后把菌棒排放在水稽或沟中。以水淹没菌棒为宜。但必须注意的是,菌棒减量不到1/5时暂不浸水,温度超过25℃以上也暂不浸水。其他管理同秋、冬菇。

七、严格搞好消毒

育菇前要用17%福尔马林加0.1%的高锰酸钾稀释液和1%的有效氯漂白粉。对培养室内外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以预防菌种感染病毒,减少烂菌、病菌发生,以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八、适时采收上市

香菇长大后,要适时采收。按照“先熟先采”的原则,即当菌伞尚未完全张开,菌盖长到八分熟,其边缘稍内卷成“铜锣边”时为采摘适期。采摘时不要碰伤小菇,采菇前最好不要直接喷水。采收时要按大小分放。分别出售。第一茬采收结束后。通过养菌、补永等措施,重复第一茬管理方法,直至最终的第五茬香菇采收。

九、注意事项

若采用闲置太蚕室套育食用菌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消毒。大蚕饲养结束后,立即对蚕室进行“回山”消毒,然后打扫、清洗,3天后蚕室即可用于育菇。大蚕进室前2周,要腾空蚕室,着手消毒,蚕儿进室前3天,要打开门、窗,通风排湿。消毒工作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2合理光照。育菇期间,保持室内有散射光线进入即可。门、窗要用遮阳网遮挡,防止强光直射。

香菇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香菇,高产栽培,原材料,技术

香菇市场广阔, 经济效益高:我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 年需进口300~400t干香菇, 每8kg鲜香菇可制成1kg干香菇, 年需鲜香菇3 000~4 000t, 加之本地市场年需鲜香菇在6 000~7 000t。售价为3~3.5元/kg, 可产鲜香菇15~17t/667m2, 产值在4.5~6.0万元/667m2, 纯收入达1.8~2.5万元/667m2。

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温度

菌丝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5~26℃, 以20~25℃为最佳。低于5℃, 高于34℃, 菌丝生长停止;子实体生长发育适温为7~22℃, 以12~17℃为最佳, 高于25℃子实体易开伞, 菇肉薄, 品质低。

1.2 湿度

菌袋含水量为58%~62%, 温室内空气湿度为75%~90%。

1.3 光照

发菌期要求完全黑暗条件, 而子实体发育最适宜光照为10勒克斯。

1.4 p H值

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佳PH值为6。

2 原材料及配比

2.1 主原料

除松、梅等针叶树种, 安息香料和樟科等常绿树种外, 可用于栽培香菇的树种达200多种, 利用树材的枝杈, 边材加工成木屑, 做为香菇生产的主原料。

2.2 生产辅料

1) 麸皮:含丰富氨基酸, 对调节香菇培养料的碳氮比起着重要作用。

2) 糖:是速效碳源, 可以激活细胞内某些酶, 有利于菌丝生长。

3) 碳酸钙:用于调节PH值, 增加产量。

2.3 配比量

根据我乡的实验结果表明杂木屑:麸皮:Ca Co:糖=75%:20%:4%:1%的配比浓度所产出的产品品质和产量均很高。

3 生产工艺

3.1 拌料

首先将杂木用粉碎机粉碎成1~3mm的颗粒, 粗细比为3:7, 按配比量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 加入适量的水, 使拌料提起有少许水从指间渗出, 但水不外流, 即含水量达55%~60%, 做到主辅料均匀, 干湿均匀, 酸碱度适宜, 不结块。

3.2 灭菌

拌料到灭菌不能超过4h, 所以拌料后马上装袋, 塑料袋要选用耐高压的聚乙烯, 每袋装拌料约1 400~1 500g, 长37~40cm, 装的太松易胀袋, 散筒, 装好后扎口要紧, 扎活结然后套袋, 进行常压灭菌。灭菌最简单的方法是:点火发生蒸汽时打开放气阀排除冷空气, 直到见到放出的直冲蒸汽后, 再排气5min, 接着关上阀门, 待气温升到100~102℃时开始计时, 连续保持8h以上。

3.3 接种

当菌棒冷却到室温时就可接种, 是对接种室进行清洁消毒, 每立方空间用高锰酸钾5g, 甲醛溶液10ml熏蒸, 稍后打开紫外线灯, 协同杀菌约半小时。待接种室的消毒药性基本消失, 对人体无强刺激后, 马上进行接种, 接种过程必须无菌操作, 做到边脱外袋边打穴, 边接种, 边套袋, 种块高于袋膜, 呈聊钉形, 套好袋及时将口扎好。

3.4 发菌室消毒

先对发菌室进行两次转换清洁消毒, 每一次用3%~5%来苏尔或5%苯酚液喷洒地面, 墙壁。第二次用硫磺 (15g/m空间) 烧熏蒸或用高锰酸钾与甲醛熏蒸, 消毒后再在地面撒一层石灰, 将接种的菌棒搬入发菌室, 以井字形排叠, 堆间距离20cm, 每两排设1条60cm人行道, 以便操作管理和通风散热, 菌棒堆架好后7天内不要搬动, 保持空气干燥, (相对湿度为70%) , 严防杂菌污染。

4 管理

4.1 发菌期管理

当看到种穴菌丝发白, 并向四周辐射生长, 逐渐放出热量时, (约在堆架1周后) , 将菌棒上下调换位置, 边翻堆边检杂菌, 使菌棒各个方位受光受热一致, 并始终保持室温在25℃以下, 不能超过28℃, 以利散热。在发菌过程中掌握7~10天翻一次堆, 正常情况下, 20天左右菌落直径可长到8~10cm。发菌35~40天后, 菌丝长满菌棒, 应及时给菌棒增加光照, 保持各方位受光一致, 并加大发菌室通风换气量, 使绒毛菌丝大量生长, 当绒毛菌丝已覆盖培养料的全部颗粒, 菌丝呈波皱状, 并分泌褐色素, 菌丝隆起面占50%以上时, 标志菌丝以完全成熟 (约在菌室发菌60天左右) 。

4.2 出菇期管理

分为秋菇、冬菇和春菇三个自然阶段。

4.2.1 秋菇管理:

在湿度、温度管理方面:注意通风换气、降温、增氧, 使昼夜温差在10℃以上, 促进出菇;在水分和湿度管理方面, 保持菌棒含水量不低于65%, 主要措施是通过喷水、注水, 保湿, 减少菌棒水的蒸发量, 秋菇一般来收2~3批。

4.2.2 冬菇管理:

在12月中旬到翌年2月为冬菇管理期, 这时期以增湿, 保温为主, 可采收2~3批菇, 每批收菇间距约20天左右, 是生产优质菇的好季节。

4.2.3 春菇管理:

从3月份到6月份, 可收4~5批菇, 每批收菇间距7~10天, 采用给菌棒增水, 通风的措施。

4.2.4 子实体异常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1) 原基枯萎:由于环境干燥, 光线强, 使形成的原基枯萎, 成为一个空泡。在原基形成过程中, 注意保湿, 增氧, 增加光照 (50lx) , 避免干燥和CO2浓度过大。 (2) 早出菇:菌棒受机械震动而刺激过大, 菌棒未成熟就大量出菇, 以致小菇、薄菇、畸形菇多, 菇色也淡, 当菌棒生理成熟后, 不要常搬动或过多震动, 保持恒温培养, 昼夜温差不大于3℃, 光刺激不超过100lx, 并注意菌棒受光一致。

5 采收

为使香菇有优良的品质和较多的采收周期, 应在开伞度7分时采收, 采收香菇, 最好选择在晴朗天气, 若雨天采收, 鲜菇含水量增加, 菇体受潮, 菇盖变得粗糙, 色泽加深, 影响鲜菇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小龙.浅析香菇高产种植[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6) :100.

香菇栽培技术 篇7

1 培养料配制

1.1 主料

能够用于香菇代料栽培的原料有木屑、棉籽皮、棉柴、玉米秸 (玉米芯) 、麦秸、豆秸、花生壳等[1]。作物秸秆如玉米秸含粗纤维28.7%、粗蛋白2%、粗脂肪0.7%、粗灰分26%、还含有丰富的碳和氮;棉柴粉纤维素含量为42%、粗蛋白4.9%、粗脂肪0.6%、灰分4.6%、都是栽培香菇的好原料。主料应选择当年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农作物秸秆及棉柴。为防霉变, 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 防止雨淋受潮, 且使用前要在太阳下曝晒2~3 d。

1.2 辅料

香菇栽培除主料外, 还应加入一些营养物质较丰富的辅料, 如麸皮、玉米粉、蔗糖、石膏粉、过磷酸钙、尿素等。

1.3 培养料配方

配方1:玉米秸 (芯) 50%、杂木屑20%、麸皮20%、蔗糖1%、硫酸镁0.5%、石膏粉2%、尿素0.5%。配方2:麦秸82.7%、麸皮10%、玉米粉5%、过磷酸钙1%、尿素0.3%、石膏粉1%。配方3:棉柴粉92%、麸皮5%、豆饼1%、石膏粉1%、蔗糖1%。配方4:玉米秸 (芯) 78%、麸皮20%、糖1%、石膏1%。配方5:木屑 (阔叶树) 78%、麸皮20%、石膏粉1%、糖1%。配方6:棉籽壳83%、麸皮15%、石膏粉1%、糖1%。

配料前培养料要曝晒2~3 d, 以降低含水量, 然后用粉碎机把主料粉碎, 最好通过2~3目筛, 以防块状物及其他杂物刺破塑料袋。按照配方的要求和比例, 称好主料和辅料, 放在水泥地面上搅拌均匀, 然后将溶解的糖及其他微量元素连水一起混入料中, 搅拌均匀。拌料时应计算好水分添加量, 一般含水量为55%~60%,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水分测定仪检测。感观测定标准为拌料后用手紧握培养料, 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 一般能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如太湿, 不可再加干料, 应摊开让水分自然蒸发至适度。

培养料酸碱度可用pH值试纸测定, 用时撕下一段, 一只手紧握培养料, 然后蘸取指缝间水分, 与对照标准板比色, 查出相应pH值, 培养料pH值以5~6为宜, 但灭菌后pH值会下降[2]。因此, 灭菌前培养料pH值以6.5左右为宜, 偏碱时应加1%盐酸溶液, 偏酸时用2%石灰水调节。

2 装袋灭菌

2.1 装袋

培养料拌匀后, 要抓紧装袋灭菌, 以防培养料变质。可采用手工装料, 装入1/3料时, 将料袋在地上墩几下, 用光滑的木棒捣实。培养料一定要与薄膜挤压好, 以免料与袋之间产生空隙, 将料装到距袋口6 cm时扎紧袋口。

装袋时应掌握好松紧度。装料太松, 发菌不紧密, 脱袋后容易断裂, 同时料袋发菌后, 培养料收缩与塑料袋间隙加大, 造成气生菌丝徒长, 影响转色及出菇[3]。装料太紧, 灭菌时培养料受热膨胀易撑破菌袋, 且料太紧时氧气不足, 菌丝生长缓慢, 也可能被杂菌污染。根据经验, 一般以手指抓住料袋, 轻度用力时袋表面有轻微指印凹陷即可。

2.2 灭菌

培养料装入袋内, 为避免杂菌的生长应及时灭菌, 一般装袋要在4 h内完成, 做到当天配料、装袋, 及时装锅灭菌, 日料日清。若料袋用高密度的聚乙烯, 则采用常压灭菌法, 在装锅时, 料筒要仔细排放, 一般采取装一袋压一袋, 自下向上重叠排放, 以使气流自上而下通畅, 不致造成死角而灭菌不彻底。使用大火, 使温度上升到100℃, 以防止因达不到适宜热度时培养料变酸或pH值降低。灭菌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水位与温度, 当锅内温度达到100℃时, 中火闷10 h左右, 之后再维持10 h左右, 使灭菌锅内余热杀死残余杂菌。禁止在锅内温度较高时打开锅门, 防止因热气和凉气迅速交换而冲破料袋胀气变松。当锅内温度降低到40℃左右, 将锅门打开, 趁热出锅, 发现轻微破裂的袋要用胶布贴上, 搬运料袋的容器要用干净的麻袋铺上, 以免扎破料袋感染杂菌[4,5]。料筒运到缓冲室, 按“井”字形交叉堆叠4袋让其冷却, 用时晾干料筒表面水分。若料袋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 则适合高压灭菌, 一般在147 kPa压力下灭菌1.5~2.0 h。

3 接种

接种前, 将接种箱或无菌室按无菌操作规程做好准备。接种有2种方法:一是将菌种接在袋的两端, 在无菌条件下, 点燃酒精灯, 打开菌种棉塞, 用经火焰灭菌的镊子剔除菌种表面的老化菌丝, 将菌种弄碎成花生大小, 在酒精灯旁打开栽培袋, 将菌种接于料面, 使之分布均匀, 然后用塑料绳将袋口扎好。接种量以3%为宜, 不宜太大, 以免菌种过早形成原基, 影响菌丝的生长和正常形成子实体[6]。二是采用打穴接种, 也是香菇多采用的方法。用空心打洞器或用木条制成尖形打穴钻, 在料袋正面, 等距离打3~4个接种穴, 再翻到另一面, 与正面的孔穴位置错开, 打2个接种穴, 穴径1.5 cm, 深2 cm, 接种时将菌种接入穴内, 尽量接满穴口或高出1~2 cm, 然后用3.25 cm×3.25 cm的小方块专用胶布贴封穴口, 一瓶750 mL菌种可接20~25袋、80~100孔。

4 发菌期管理

香菇发菌期即装袋接种后至菌丝长满料袋, 此期的管理重点是防止高温烧菌。发菌场地的气温最好控制在28℃以下, 在13~15 d进行第1次翻袋。此时菌丝呈放射性生长, 呼吸强度加大, 要注意通风和降温。菌袋培养到30 d进行第2次翻袋, 可在每个接种点菌丝的生长部位扎1圈微孔。一般培养45~60 d菌丝才能长满袋,

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 有褶皱和隆起的瘤状物, 且手捏感觉松软, 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 可转至菇场转色出菇。

5 采收

当菌体菇盖边缘膜刚破且内卷呈铜锣边时, 选晴天采收。采收时一手按住菌柄基部料, 再用另一手紧捏菌柄, 左右旋转即可轻轻采下。

参考文献

[1]李桂兰.香菇埋土法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2 (5) :29, 34.

[2]么海波.温室香菇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 2008 (5) :20.

[3]农军, 劳成文.论无公害香菇栽培技术[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26) :129-130.

[4]黄海新, 袁阳淦, 袁建华, 等.香菇袋料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10 (2) :94-95.

[5]李俊.香菇露地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11) :67, 72.

大棚温室栽培香菇技术 篇8

一、香菇大棚温室的建造

1. 地点选择

选择地势比较开阔, 离水源较近, 便于加热和运输的地方。一般要求宽3m以上, 长度以30m左右为宜, 便于加热升温。

2. 大棚温室的建造

在建立搭建大棚的地方, 用竹竿或购买钢架大棚进行搭建, 要求大棚内高度介于1.8~2.5m之间。在大棚内用竹竿或木料搭宽40cm左右的出菇架, 每架之间留80cm的走道。每个出菇架隔40cm进行分层, 根据出菇架的高度确当分层的层数。出菇架搭建要求牢固, 不会倒塌, 能承受足够大的重量。所以在选择材料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以免造成事故。

3. 保温设施

大棚建好后, 在大棚外要有相应的保温设施, 但又要能够保证香菇生长所需要的光线。一般在大棚外遮盖2层大棚薄膜, 在加盖1层遮阳网即可。

4. 升温设施的建造

大棚搭建好后, 要搭建一定的升温设施。我们采用锅炉将水加热后, 将水蒸汽通过铁管输送到大棚内的方式进行升温。根据大棚的长度设置蒸汽出口的多少, 一般每隔10m设置一个蒸汽出口, 以利加热迅速。

5. 其它设施

在大棚内要悬挂一定数量的干湿温度计, 以便随时掌握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以便灵活进行调节。

二、栽培技术

大棚温室的香菇菌袋的制作与常规栽培的制作方式一样, 通过适当的原材料配比, 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 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 开始转色后, 准备进棚出菇。一般在9月初开始制作菌袋, 在11月底就可以出菇。

1. 配料与装袋

原料按配方配制好后, 加水混合均匀, 不能使培养料有干颗粒存在, 含水量达到60%后, 必须马上进行装袋。装袋要求:松紧适当, 要迅速, 从加水到装袋完毕一般不要超过6小时, 避免原材料的发酵变酸, 影响菌袋的成功率。

2. 灭菌

将装袋完毕的菌袋迅速地放入灭菌锅内进行灭菌, 料袋装锅时要留一定的空隙, 或者采用“井”字形码放, 便于空气的流通, 灭菌时不出现死角。一般从菌袋加热达到100℃以不超过4小时为好。所以开始加热升温要快, 火要旺要猛, 否则会把培养料蒸酸蒸臭。等温度达到100℃后, 要用中火保持这个温度10~12小时, 中途不能熄火降温。最后再用猛火攻一会, 再停火焖一夜, 以免影响菌袋的成功率。

3. 接种与菌丝培养

(1) 接种

将灭菌后的培养袋移入经过消毒灭菌的接种室, 让其自然冷却。当菌袋温度降到30℃以下后, 才可进行接种。接种前, 关好门窗, 打开消毒器, 消毒40分钟。关机15分钟后, 接种人员才能进入。接种时, 接种人员的双手要经常用酒精消毒, 除了拿菌种外, 不能触摸任何东西。直接将菌种分成小枣般大小的菌块, 迅速填入穴中, 菌种要把接种穴填满。套外套的人将香菇外套套在接种后的菌袋外面。进行堆码的人, 将套了外套的菌袋按照“井”字型将菌袋进行堆码排放, 排与排之间要留走道。

(2) 菌丝培养

菌丝培养指从接种完毕到香菇菌丝长满菌袋并达到生理成熟的管理。接种后7~10天不要翻动菌袋, 10~13天进行第一次翻袋。此时, 将香菇菌袋的外套脱去, 注意通风和换气, 满足菌丝对氧气的要求。还要注意培养室的温度, 避免高温, 以免发生“烧袋”现象。同时注意检查杂菌污染情况, 及时拣出进行处理。一般培养45~60天菌丝才能长满菌袋, 此时还要进行培养。等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 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 且数量逐渐增加, 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 可以进行出菇管理。

4. 香菇的出菇管理

香菇菌丝进入生殖生长后, 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 将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1) 转色

将达到生理成熟的香菇菌袋, 搬入香菇大棚, 按每层架各放1层香菇菌袋的方法摆放。我们采用不脱袋出菇的方式进行管理, 即香菇菌袋不脱掉, 让其自然转色出菇

(2) 出菇管理

香菇经过转色, 菌丝体完全成熟, 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 可迅速进行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 (1) 催蕾:香菇属于变温结实的菌类。我们一般采取温差刺激, 即扩大出菇棚的昼夜温差, 保证昼夜的温差在5~10℃, 即白天将温度拉高, 夜晚将温度尽量拉低的方法, 一般3~4天后, 菌棒就会出现白色的裂纹, 不久就会长出菇蕾。在出现菇蕾的地方, 用小刀将菌袋刺穿, 以利香菇的生长, 对过密的原基和菇蕾, 也要进行必要的疏理。 (2) 香菇生长期管理: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对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是不同的。多数菌株在8~25℃的温度范围都能生长, 要求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 加强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 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温度低时, 子实体生长慢, 但质量好;温度高时, 子实体生长快, 但菌盖薄, 柄长, 质量较一般。 (3) 香菇的采收:当子实体达七八分熟时, 菌膜破裂, 菌盖还没有完全展开, 边缘内卷, 菌褶全部伸长, 并由白色转为褐色, 此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早, 将影响产量, 采收过迟, 影响质量。 (4) 香菇采收后的管理:整个一潮菇采收完后, 要加大通风一次, 使菌棒表面干燥, 然后停止喷水5~7天, 让菌丝复壮。等采菇留下的凹点发白后, 就可以给菌棒补水。补水后, 重新摆放菌棒, 准备出第二潮菇。第二潮菇采收后, 重复上述管理。

5. 特别注意的问题

香菇林地栽培技术 篇9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地资源,香菇,栽培技术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 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在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发展林下经济能够解决好林地短期效益低的问题, 将林地长、中、短效益有机结合, 将林地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林下经济包含多种形式, 食用菌林地栽培就是重要栽培模式, 经过多年对平菇、鸡腿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草菇等林地栽培研究, 食用菌林地栽培技术已经日臻完善, 现将香菇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以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参考[1]。

1 栽培时间

林地香菇栽培, 北方一般安排在12月至翌年3月装袋接种, 生产菌棒。在这一时期生产菌棒, 北方温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杂菌数量少, 能够避免香菇受到污染, 提高种植的成活率。发菌的时间为1—5月, 5—9月进行出菇管理。

2 品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品种是林地香菇栽培获得高产的基础和保证。根据实际的种植经验, 林地香菇出菇期气温较高, 因此栽培品种应选耐高温品种。菌丝生长温度为5~35℃, 最适宜温度22~25℃, 出菇温度15~35℃, 最适宜温度20~26℃。

3 林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水源、生长5~6年以上速生林地, 行间以5~10 m为宜[2], 林地郁闭度要在0.8以上。在林下行间搭建简易的拱棚, 拱棚规格为宽5 m、高2 m、长50 m。建造时先搭床架, 做3个床架, 两边宽各0.8 m, 中间宽2 m, 两床架之间留70 cm走道。床架距地面高25~30 cm, 每20 cm用14号铅丝纵向拉紧, 两端用地毛固定。用8 m长薄壁铁管做成拱形, 插入地下基座上, 每3 m插1根, 固定。用12号铅丝连接, 上覆8 m薄膜, 可放入菌棒5 000个。

4 原料选择及配方

林地香菇栽培多用熟料栽培, 选用硬质木屑, 辅料主要用麸皮或米糠, 要求原料新鲜、无霉变、虫蛀。其中, 米糠用不含粗壳的细糠;石膏宜细, 工业用石膏也可以。在培养料配制过程中, 要确定合适的碳源和氮源。碳源对培养料的酸碱度影响很大, 过量碳源会使培养料酸碱度快速下降, 出现烂棒现象。氮源过量, 菌丝生长过快, 不能够过渡到生殖生长阶段, 畸形菇产生率会逐渐增加。一般常见的生产配方主要有3种, 配方1: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粉1%, 含水量58%~60%;配方2:木屑78%、麸皮20%、石膏1%、石灰1%, 水适量;配方3:木屑77%、麸皮15%、玉米粉5%、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 水适量。料水比1∶1.2~1.3, 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 防止过干、过湿。

5 装袋灭菌与接种

栽培量大, 一次灭菌达到1 000袋以上的最好用机器装袋。装好的料袋均匀一致, 手捏时有弹性不下陷。料袋装满后, 及时扎口。高温常压灭菌, 半开放式打穴接种[3,4]。

6 发菌管理

6.1 室内培养

在将接种后的菌棒放入培养室之前, 要及时打扫培养室的卫生, 通风透气, 保证培养室干燥、清洁、黑暗、通风良好。使用前, 进行喷雾消毒后, 要将石灰粉撒在地面上。菌袋在培养室中的排列方式为“井”, 一般码放8~10层。在配方的湿度不宜过大, 一般保持在55%~65%。

6.2 林地培养

菌棒在培养室内培养一段时间后, 将其运到林地进行培养。菌棒运到林地栽培的标准是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在搬运过程中, 要轻拿轻放, 以免菌棒破损、折断。运输过程中还要注意保证温度在32℃以下。菌棒在林下可以堆放成“井”字型, 也可以直接堆放。菌棒堆放成“井”字型要按时进行倒垛, 倒垛的时间间隔为3 d。菌棒平铺在林地上, 也要隔几天滚动1次;有条件的情况下, 菌棒直接上架入棚, 不用倒垛、滚动。入棚后温度控制在22~26℃, 及时掀膜通风降温, 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 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7 林下管理

7.1 转色管理

菌丝的颜色为白色, 菌丝长满菌棒一般需要15~20 d。在菌棒的生长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扎眼放气。扎眼放气能够起到促进菌丝生理成熟的作用。扎眼的数量为1个菌棒扎眼100个左右。扎眼放气一般在菌棒全部转白并且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时进行。二是扎眼后棚内湿度控制。一般将湿度控制在70%左右, 温度控制在20~22℃。扎眼5~7 d后, 浇水闷棚2~3 d。扎眼放气后如果通风不良, 会导致菌棒内生长不良, 要适时进行通风透气, 促进菌棒转变成棕褐色, 转色完成。

7.2 脱袋排场

脱袋排场的标准是菌袋内菌丝超过2/3转化成棕褐色。用刀将塑料袋划破将菌棒拿出, 将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 菌棒间距10 cm。如果发现菌棒有绿霉菌, 脱袋时将长有绿霉菌处的塑料袋留在菌棒上, 其余的部分去掉。这是由于从脱袋到集中处理绿霉菌还要有一段的时间,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在这段时间内由于接触空气过多使绿霉菌快速生长。所有的菌棒脱袋完成后, 集中处理绿霉菌。对程度较轻的绿霉菌要用石灰清水洗净, 注意保证石灰清水的p H值为8~10。绿霉菌发生情况较严重的, 可把霉菌挖干净。霉菌特别严重的, 可用清水把霉菌冲洗干净, 晾干2~3 d后, 再喷洒0.5%过氧乙酸。

7.3 出菇管理

7.3.1 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 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 菌丝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组织, 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 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 不规则的菌丝露出, 继而变成浅褐色, 从裂口逐渐隆起, 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这个时期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湿度、温度管理。湿度以85%~90%为宜, 温度以22~28℃为宜。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4 d。温度在22~25℃, 光线适中, 宜生产厚菇;温度在4~8℃, 湿度50%~60%时, 宜生产花菇。二是通风透气。当菌丝生长良好, 长度达到2 mm左右时, 既不倒伏也不转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缺氧、湿度过大、培养料含氮量过高。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要及时进行通风透气, 适当延长通风时间, 改善透光条件。如果没有效果, 也可以用3%石灰水喷洒菌棒, 并晾至菌棒表面不黏滑时再盖上棚膜。

7.3.2 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湿度宜控制在85%~90%, 温度控制在30℃以下, 早、中、晚各喷水1次, 正常天气情况下, 白天覆盖, 晚上通风, 加大温湿差。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 以利于菌丝呼吸, 夜间温度不低于18℃。

8 采收及收后管理

香菇在7~8成熟, 即菇盖基本展开, 菇边内卷呈铜锣边, 菌膜没有完全破裂, 菌褶露出一部分时为采收适期。此时菇形、菇质、风味、色泽等均处于最佳时期。早则产量低, 晚则开伞质量差[5]。采收时选择晴天, 避免空气湿度大时采摘。采收前数小时内不能喷水, 减少菇体内的含水量, 延长子实体的保鲜时间。采菇时要一手拿袋, 一手捏住菇柄, 先四边摇晃几下, 再旋转拧起, 不要生拉硬拔, 避免碰伤周围小菇蕾, 也不要把菇根留在菌棒上, 避免碰伤菇盖。采收后的菇要轻拿轻放, 及时分选装筐, 尽量不要挤、擦、碰、摔, 使菇体受伤。第1茬采摘结束后要让菌棒休养3~4周, 再注水催菇, 一般可采4~5茬菇。

参考文献

[1]林芳灿, 张树庭.中国香菇栽培菌株不亲和性因子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5 (5) :459-466.

[2]张引芳, 陈春涛.中国香菇栽培品种的遗传相关性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6 (2) :141-146.

[3]吴学谦, 陈士瑜.中国香菇栽培技术的变革与发展[J].浙江林业科技, 2002 (3) :14-18.

[4]邓旺秋, 杨小兵, 李泰辉, 等.广东省香菇栽培菌株RAPD多态性分析[J].食用菌学报, 2004 (1) :7-11.

简易日光温室香菇生料栽培技术 篇10

一、场地选择及菇房的建造

菇房应建在背风向阳,交通便利、临近水源的地块,建菇房前一定要清除场地的枯草、枯叶等携带杂菌的植物病残体。菇房后墙一般高2.2米左右,脊高3.6米,墙厚70 ~ 80厘米,每间隔1.2 ~ 1.5米留直径为30厘米的通风换气道。棚体跨度以10米为宜,后墙与后斜坡的夹角为40 ~ 45°,钢架拱杆的前端与地平线的夹角为23.5°,采用聚乙烯无滴膜覆盖,膜上覆盖草苫或者毛毡等遮光保温。

二、栽培料的配制

香菇属于白腐菌袋料栽培,用木质素含量高,木质坚硬,耐腐朽的木屑如槐树、柏树等为宜。木屑中含氮量一般很少,碳氮比太高不利于香菇子实体的形成,采用木屑栽培香菇,要加入适量麸皮调节碳氮比,加速香菇菌丝体的生长。依据香菇菌种特性,确定麸皮加入量的多少。栽培料的配方:早熟高温品种用木屑83%、麸皮15%、石膏1%、红糖1%。晚熟的低温品种用木屑73%、麸皮25%、石膏1%、红糖1%。

木屑处理:采用或者混用松、柏等木屑为原料时,栽培香菇前要进行处理,促进香菇菌丝体的形成及生长。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石灰水浸泡,用2%石灰水将木屑浸泡12 ~ 24小时,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晒干放在无污染的场所备用。另一种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其原理是高锰酸钾可将烯萜类物质氧化,一般用0.2%~ 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小时左右,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晒干后再使用。

为了把培养料掺混均匀,石膏、麦麸混合均匀后再和木屑掺混,将红糖溶解在水里,边翻料边泼洒,培养料含水量以65%为宜,即手握培养料,指缝无水浸出,松开手掌,培养料成团即可。若培养料湿度过大,通透性差,菌丝会生长不全面,若湿度过小,则菌丝难以存活。

三、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发酵是生料栽培香菇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发酵可把部分大分子的物质降解为可被菌丝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同时在发酵过程中温度可达70℃,能杀死大部分杂菌。其方法是将培养料与46%尿素以10:0.0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以1:1.3 的比例加水拌匀建堆。堆宽1.5米,高1.0 ~ 1.2米,呈梯形, 长度视料的多少或者场地而定。料温达到70℃时开始翻堆,发酵时间一般为30天左右,翻堆3 ~ 4次。结合第1、2次翻堆时加入石膏以及适量的尿素,石灰在第三次翻堆时加入。麦麸、糖、多菌灵在堆料发酵好后,装袋之前加入。料堆颜色为棕褐色或咖啡色,味醇香,无臭、酸败以及霉味。

四、接种及栽培管理

1. 接种 要有专门的接种室,采取侧面打孔接种法,具体做法先用600 ~ 800倍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接种空间,然后将料袋运到接种室内一层一层地垒排起,每垒排一层料袋,用25%多霉灵WP500倍液均匀地喷洒料袋。准备好接种必备用品,如菌种、胶纸、75%的酒精棉球、棉纱以及打孔用的直径1.5 ~ 2厘米的圆锥形木棒,及时关好接种室的门窗,接种人员进入缓冲间采用紫外线或者75%酒精消毒后迅速进入接种室外间,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侧面打穴接种一般用长55厘米塑料筒作料袋,接3穴。3人一组,一人用木棒在消毒的料袋侧面打穴3个,1个穴位于料袋中间,其他2个穴分别靠近料袋的两头。第二人打开菌种菌袋,将瓶口在酒精灯上转动灼烧一圈,长柄镊子也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把瓶口内菌种表层刮去,双手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直接用手把菌种掰成小枣般大小的菌种块迅速填入穴中,菌种要把接种穴填满,并略高于穴口。注意,第二人的双手要经常用酒精消毒,双手除了拿菌种外,不能触摸任何东西。尔后再搬第二个料袋重复接种。

2. 接种后的管理

①温度管理 。香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低温度是5℃,适宜温度为24 ~ 26℃,菌丝体生长阶段保持在适宜温度范围内,促进菌丝体健壮生长。菌丝体在高温环境下虽然生长快,但是养分消耗多,易产生小菇。培养室内温度比菌袋温度低3 ~ 4℃,每天通风1 ~ 2次,防止简易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长满菌袋后,温度提高到27 ~ 30℃,加速木屑的分解以及菌丝体养分的积累,促进菌丝生理成熟。菇蕾形成前为刺激原基发育成菇蕾,温度管理十分关键,低温型品种控制在10℃以下,中温型品种10 ~ 20℃,高温型品种20℃以上。菇蕾生长期间温度保持在5 ~ 12℃,温度高于12℃极易形成长柄肉薄的次品菇。温度低于5℃菇肉不紧密,很容易形成个体轻的次品。②脱袋管理。准确把握脱袋时间,即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方法:先在出菇的简易温室地面上做成深30 ~ 40厘米、宽100厘米的畦,用刀片划破菌袋,脱掉塑料袋,把柱形菌块按6 ~ 8厘米的间距立排在畦内。排满一畦,马上用长3米的拱杆做成小拱棚,其上用塑料膜覆盖。③湿度管理。菌丝体生长阶段,袋内培养料的湿度53% ~ 58%,空气相对湿度65% ~ 70%为宜。出菇期间,含水量长期低于30%子实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发育,要进行浸水处理。香菇子实体原基本形成后,在3 ~ 5天内保持有分化为菇蕾的活力,这段时间内,若水分供应不足,原基会死亡,即使再浸水,也不会再成为菇蕾,所以在催菇期要注意保护菌筒水分,必要时还可以对菌筒进行淋水来补充水分。空气相对湿度以85% ~ 90%为宜,在子实体发育中、后期,尤其是培育花菇的关键时期,将相对湿度保持在50% ~ 70%最为适宜。但相对湿度长期低于60%,会形成大批菇丁;长期高于90%,则往往发生病害而烂菇等。④光照管理。菌丝体生长阶段,简易温室内需要300~8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菇蕾生长阶段要有充足的散射光,光照强度为200 ~ 1400勒克斯。香菇菌丝体属于好气微生物,氧气不足易形成畸形菇,在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阶段,应适度通风,保持简易温室内空气畅通

五、香菇病虫害综合防治

1. 生理性病害

①冬菇。 冬菇的主要特征是柄短肉厚,菌盖难开。形成“冬菇”的原因:菇蕾生长阶段,长期处于5℃以下,香菇生长缓慢,产量低,品质差。防治技术措施:菇蕾生长阶段,严格控制简易温室内的温度,保持5 ~ 12℃,温度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引起冬菇或者次品菇。②香信菇。香信菇的主要特征是肉薄、菌盖易开,菌柄较长,品质差。形成香信菇的原因:菌丝形成子实体期间,长时处于20℃以上较高的温度,刺激了子实体的快速生长发育,形成香信菇。防治技术措施:子实体形成期,简易温室内的室温控制在20℃,出现高温可采取加大放风力度的措施进行调节。高温季节可采取空调调节温度,确保子实体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③畸形菇。畸形菇的主要特征是菇体生长发育不正常,有柄无盖、菇柄过粗或菇盖畸形等。出现畸形菇的主要原因:温室内通风不良,致使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大;脱袋不及时,除了引起菌袋有害气体的集聚外,也会对子实体造成机械挤压,出现畸形。防治技术措施:每天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简易温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期及时脱袋,脱袋时简易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16℃以下。④早衰。发生早衰往往因其产量大幅度的降低甚至出现绝产现象。使用劣质培养料或者管理不善均会引起菌丝短无光泽,养料遇水松散等因素。防治技术措施:选用逆性强的品种以及优质无霉变的培养料;菌丝生理性成熟进入简易温室后,严格控制简易温室内的温度,在较热的天气还需加强遮阴、通风散热,防止后期烧菌现象的发生。

2. 病害

①木霉病。该病是香菇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香菇被木霉侵染后,菌丝体生长缓慢,组织细胞溶解死亡,培养料初呈白色棉絮状,而后变成绿色。致病菌为木霉菌,该菌适应性强,在4 ~ 42℃均能生长。防治技术措施:发现木霉菌危害后及时通风降湿,简易温室内的空气湿度保持在65%左右;药剂防治,常用药剂70%甲基托布津WP600 ~ 800倍液定点喷雾,也可使用小苏打400 ~ 500倍液喷雾防治。②链孢霉。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危害香菇,是高温季节常见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生往往引起菌种、培养基、培养袋等成批报废。防治技术措施:做好培养料的消毒灭菌工作,防止杂菌侵染培养料;发病初期采用50%多菌灵WP400 ~ 500倍液或者pH值为10的石灰水溶液喷雾防治。

3. 虫害 红蜘蛛是香菇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它蚕食香菇的菌丝体,严重时将菌丝体全部吃光,造成栽培失败。防治技术措施:近几年栽培试验表明,在培养料内以1:300的比例加入辛辣的辣椒干粉能够有效预防红蜘蛛的发生及为害。发现红蜘蛛后可用2%阿维菌素EC2000倍液喷施菌袋。

六、采收

香菇采收时间根据用途灵活掌握,如以鲜菇上市,在开伞7~8厘米时采收上市。生产香菇干制品在开伞6~7厘米时采收为宜。气温较高的季节可适当提前采收。

夏季香菇埋筒覆土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季节安排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菌筒制袋的成功率, 也关系到夏香菇能否获得优质、高产, 直接影响到种菇者的经济效益。菌筒制袋最佳时间为头年的11月底至翌年2月底前, 低温制袋为开放式接种创造了条件, 杂菌污染率低。菌筒下田覆土自然转色一般控制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高峰期控制在6月下旬至10月中旬。该季节的安排与错季优质香菇形成了良好的优势互补, 有效的解决了在高温夏季缺少鲜香菇上市的局面, 市场菇少价高, 经济效益可观。

2 品种选择

夏菇品种一定要选择耐高温的中高温型菌株。品种选择是埋筒覆土培育夏菇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适应我县推广的夏菇优良品种主要有:高温9号、18、98411等。

3 栽培工艺

菌筒生产→菌丝培养→出菇场地选择及菇棚搭建→厢面消毒→下田脱袋排筒→转色→出菇管理→采收。

3.1 出菇场地选择及菇棚搭建

3.1.1 夏菇出菇场地要求

海拔500m以上, 交通方便 (离主干线公路1km内) , 水源充足, 排灌两便, 周围环境干净, 地势平坦的水田。

3.1.2 菇棚搭建

菇棚搭成高2.3~2.5m, 遮荫达到九阴一阳效果的高凉棚。先在菇场四周竖好立柱, 深埋50cm, 柱间相距东西向3.8m, 南北向相距3m。然后将竹子或细木条搭成“八”字用铁丝固定在立柱上, 竹子间距1m左右, 上面盖厚薄膜及草帘, 荫棚四周用草帘围紧, 达到遮荫、保湿以及阻止禽畜入侵的目的。荫棚上覆盖不腐烂的遮荫材料, 达到九阴一阳的效果, 有利降低棚内温度。

3.2 厢面消毒

先清除厢面上的杂草、杂物, 并浅翻, 然后用干石灰粉对土壤进行消毒 (667m2地用干石灰粉约150kg) , 最后将厢面土壤整细整平。

3.3 脱袋排筒

3.3.1 脱袋时机

菌筒自然转色达70%左右时为进行菌筒下田排场最理想时机。

3.3.2 排筒

脱袋后的菌筒, 按照一筒紧靠一筒地平卧于厢面上, 使整个菇床形成菌筒床面。注意菌筒下面一定要覆严实, 以防透气易长地下菇。另外排筒时对于局部有污染的菌筒要经处理后分开排放, 防止杂菌扩散繁殖。

3.3.3 覆土

为使出菇集中筒面, 防止筒与筒之间缝隙透气, 长菇不齐, 排筒后进行缝间覆土。缝间土覆好后在菌床表面盖一层湿闰土壤有利于菌筒转色及养筒, 菌床四周用土壤覆严实。覆土的土质要求疏松, 吸水后不板结, 保湿性能好, 无杂菌和虫卵的潮湿土壤。

3.4 转色

一直保持土壤湿润让其菌筒自然转色, 待菌筒完全转色且变硬后, 将覆盖在菌筒表面的土壤清扫干净后进入出菇管理。

3.5 出菇管理

夏季出菇管理重点是注意降温控湿, 防止杂菌污染。

3.5.1 菇床四周排水沟长期保持有10cm左右深的清洁水, 最好有流水循环

这样有利于自然增加菇棚内相对湿度及降温, 创造香菇生长所需的最佳条件。

3.5.2 喷水催蕾

菌筒自然转色完全后, 尽量选择阴雨天浇水催蕾, 喷水宜选择早晚进行, 一般连续3~5d早、晚各喷水1次, 菇蕾就会大量形成, 菇蕾形成后禁止喷水, 以确保香菇质量。

3.5.3 注意棚内通风换气

通风可根据气温高低及天气状况和菇床的干湿度来调整通风时间和次数, 气温高时应加强通风, 通风宜选择早、晚;气温低时可中午进行通风。

3.5.4 在整个栽培管理过程中一般15~20d可收获一批香菇

收获一批香菇后将菇床整理干净, 让其养菌待大部分香菇采摘处由白转为棕色后即可喷水催蕾出菇, 一般反季节栽培香菇只要有一定的干湿度差, 就可发生菇蕾。

总之, 出菇管理要根据天气状况、菇体大小等具体情况, 因地因时而宜, 协调好水分、温度、光照、氧气的关系, 科学进行管理, 从而实现优质高产。

3.6 采收

香菇采收要及时, 过早或过迟采摘均会影响香菇的质量。

3.6.1 香菇的采收标准

菇体七、八分成熟, 菌盖内卷, 菌膜未破, 采摘为最佳时期。适时采收的香菇, 色泽鲜艳、香味浓、菌肉厚、商品价值高。采收过迟, 菌伞充分开展, 肉薄、柄长、菌褶易变色、重量减轻、商品价值低。

3.6.2 采摘方法

用大母指和食指捏紧菇柄基部, 先左右旋转后再轻轻的拔起来。注意采摘时不要损伤周围的小菇蕾, 不损伤菌膜及菌筒的培养基。

3.6.3 选择盛装香菇的容器

采下的香菇, 宜用小筐子或蓝子盛装, 避免挤压, 并要轻放轻取, 保持菇体完整。

3.7 防治病虫害

烂筒是夏菇最重要的病害, 轻则减产, 重则绝收。很多夏菇主产区大起大落, 主要原因是发生严重烂筒, 菇农损失惨重, 不愿再种夏菇。烂筒原因比较复杂, 预防对策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重点把好以下几个方面:在覆土香菇生产全过程中菌丝培养、覆土转色和出菇管理等阶段, 尽量创造适宜香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温、湿、气、光等) , 只要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得健壮, 抗病能力就强, 这对防治烂筒至关重要;香菇出菇场地实行菇稻轮换, 尽量做每年使用新的出菇场地。如要利用旧出菇棚进行种植, 最好选用98411品种 (目前发现只有这一品种还没有出现散烂筒现象) ;尽量不使用拍打催菇;四是发现一片看似正常的香菇菌筒能正常显蕾, 但几天后菇蕾开始干死。如发现这种情况, 则一定要尽快挖出隔离带 (死菇菌筒两端各搬掉十几袋正常出菇的菌筒) , 用石灰粉或漂白粉对隔离带进行消毒, 防止蔓延。这是覆土香菇特有的病害, 传染速度快, 如不及时隔离, 将会导致菌筒出现大面积散烂筒现象, 造成惨重损失。目前还没有其它有效的防治措施。

摘要:反季节地栽香菇, 菌筒覆土后能自然转色, 不易感染杂菌, 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 可减少菌筒补水的繁琐工序, 解决夏季高温季节不产鲜品香菇的问题。鹤峰县于1999年从福建屏南引进夏季香菇埋筒覆土栽培技术, 结合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地下长菇、散烂筒等夏香菇栽培技术难道, 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 栽培技术日益成熟,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技术模式。

上一篇:文化手工艺产品下一篇:英语的双关语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