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论文

2024-09-11

香菇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论文(共9篇)

香菇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论文 篇1

川穹属伞形科藁本属, 别名芎藭, 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祛风止痛, 理气活血, 长肉排脓等功效。川穹主产地在四川, 在我国西南、中南、华东及华北地区也有栽培。现将川穹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高20~60cm。根状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团块, 黄褐色, 粗糙不匀, 有明显缩节状起伏的轮节, 节盘凸出。茎直立圆柱形, 中空, 上部分枝, 茎部的节膨大成盘状。叶互生, 2~3回羽状复叶, 叶柄基部扩大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分枝顶端, 花白色。双悬果, 广卵形。花期6~7月, 果期7~8月。

二、栽培技术

川芎喜雨量充沛而较湿润的环境, 但在7~8月高温多雨季节, 如湿度过大, 易引起烂根。川穹苓种培育阶段和谷种贮藏期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 主产区多选阴凉山洞贮藏冬种。宜选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栽植。忌连作。

1. 选地、整地

栽培川芎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过沙的冷砂土或过粘的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不宜栽种。栽前除净杂草, 烧炭作肥, 挖土后整细整平, 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 作成宽1.6~1.8m的畦。

2. 繁殖方法

(1) “抚芎”的选育采用地上茎节 (苓子) 进行无性繁殖。苓种培育一般在1~2月初, 先将平地栽培的川芎草根茎掘起, 除去须根、泥土和茎叶, 成为“抚芎”, 然后运往高山区繁殖。栽植规格分大、中、小3级, 分别为30cm×20cm、25cm×15cm、20cm×10cm。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开穴, 深6~7cm, 每穴栽“抚芎”l块, 芽头向上, 栽正压实, 再浇少量稀薄肥水。每亩用“抚芎”量150~250kg。

(2) 冬种田管理 (1) 间苗。3月上旬陆续出苗, 约7天左右齐苗。当每墩长出地上茎10~20根时, 可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扒开根际周围的土壤, 露出根茎顶端, 选留其中生长健壮的地上茎8~10根, 其余的从基部割除, 使养分集中供给冬种生长发育、培青壮苗。 (2) 中耕。3月中旬和4月下旬各进行1次中耕除草, 宜浅不宜深, 避免伤根系。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以减少病虫危害。 (3) 追肥。疏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 每亩追施草木灰150kg, 混入腐熟的饼肥150kg和人畜粪水1 000kg施于行间。4月下旬再进行第二次追肥。

(3) 苓种收获与贮藏 (1) 收获。7月中下旬, 当茎上节盘显著膨大, 略带紫色时, 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及时采收。挖取全株, 剔除有虫害及腐烂的茎秆, 去掉叶子, 割下根茎。 (2) 贮藏。挑选健壮的茎秆, 捆成小束, 置于阴凉的山洞或窖藏。窖内先铺一层茅草, 再将茎秆与茅草逐层相间藏放。堆高2m左右, 上面盖茅草, 注意适时翻动。 (3) 选苓。8月上旬将茎秆取出, 用刀切成3~4cm的小段, 每段中间需具有1个膨大的节盘, 即为“苓子”。每根茎秆可切6~9个“苓子”。然后, 进行分级、个选, 剔除无芽、坏芽、虫咬伤、节盘带虫或芽已萌发的苓子, 分别按级进行栽种。

(4) 栽苓8月上中旬, 在作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33cm×20cm开沟栽种, 沟深2~3cm。同时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苓子1行, 以备补苗。苓子须浅栽, 且平放沟内, 芽向上按人土中, 使其既与土壤接触, 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掩盖苓子, 注意必须把节盘盖住。随后在畦面铺盖一层稻草, 以减少强光照射或暴雨冲刷的影响。

3. 田间管理

种后若土干要及时浇水,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 4月下旬中耕除草, 追施草木灰150~200kg/亩, 腐熟饼肥50~100kg。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次除草, 7月份第三次除草。如果作种苗用的川芎, 第二、三次除草结合基部堆土, 利于茎节膨大长成种苗。川芎开花时摘花, 生长过于旺盛的川芎, 从基部割掉部分茎秆, 每丛留5~6根, 以利通风透光, 集中养分, 保证川芎正常生长。秋天栽种, 随挖随栽。在早稻田茬, 做160cm宽的畦, 沟宽30cm, 深7~8cm, 8月中旬天晴时栽种, 用两叉的铁耙划行距25~30cm, 沟深5cm, 栽8个苓子, 株距20cm, 行间两头各栽2个苓子封口, 每隔6~10行在行间多栽1行密苓子10~20个, 封口苓和密苓子为补苗和山区栽种苗用。苓子平放或立放, 用农家肥覆土, 上面盖草。南方往往在畦沟内种小麦、蚕豆类, 北方在畦梗上种玉米。

川芎枯萎后割去地上茎, 除草松土, 上面盖一层薄薄的土, 保护川芎越冬。次年春季返青后, 于3月初足施稀薄人畜粪1次。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小地老虎

(1) 为害咬食川芎幼苗根茎, 影响其生长。

(2)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技术。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场所, 也是幼虫向作物转移为害的桥梁, 故应在初龄幼虫期清除田间杂草, 消灭卵及低龄幼虫。 (2) 物理防治。防治黏虫可用糖、醋、酒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或黑光灯诱杀成虫;用新鲜泡桐叶或莴苣叶放于植株附近, 可诱集幼虫;对高龄幼虫, 可在早晨扒开新萎蔫的植株周围的表土, 捕杀幼虫。 (3) 化学药剂防治。对不同龄期的幼虫, 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3龄幼虫盛发前, 每亩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ml、2.5%溴氰菊酯乳油、40%氯氰菊酯乳油20~30ml、90%晶体敌百虫50g, 对水喷雾防治;3龄幼虫后, 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6~7ml或50%辛硫磷乳油加水适量, 喷拌细土3kg配成毒土, 每亩用20~2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标附近;一般虫龄较大可采用毒饵诱杀, 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m L, 加水2.5~5L, 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 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 或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 每亩用5kg。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kg, 拌砸碎的鲜草75~100kg, 每亩用15~20kg。

2. 红蜘蛛

(1) 为害8月份左右发生, 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 主要侵食叶片和花序。叶片被害后, 叶色由绿变黄, 最后枯萎, 后期叶片焦枯, 似火烧状, 药农称为“火龙”。此虫多藏于叶背面。

(2)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技术。收获川穹后彻底清除田间枯叶及周围杂草, 新种植地要实行冬耕。 (2) 化学药剂防治。发生初期可用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 000~8 000倍液喷雾, 均有防治效果。 (3) 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中华草蛉、大草蛉、丽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 避免在天敌盛期喷药。

3. 川芎茎节蛾

(1) 为害又叫臭般虫, 以幼虫为害川芎茎秆, 一般1年4代, 幼虫从心叶或鞘处蛀入茎秆, 咬食节盘, 造成“通秆”, 尤其育苓种期间更加严重。

(2) 防治方法 (1) 育苓阶段随时掌握虫情, 用80%敌百虫1 000倍液, 喷药时, 着重喷射叶心和叶鞘, 以消灭第1代和2龄前幼虫; (2) 栽种前精选苓子, 并用烟草、麻柳叶和水混合煮液浸泡1小时, 再取出栽种。

4. 种蝇

(1) 为害属双翅目花蝇科。幼虫危害根茎, 致使全株枯死。

(2) 防治方法 (1)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防止成虫产卵。 (2) 成虫产卵高峰及地蛆孵化盛期及时防治。预测成虫通常采用诱测成虫法, 诱剂配方:糖∶醋∶水=1∶1∶2.5, 加少量辛硫磷拌匀。诱蝇器用大碗, 先放少量锯末, 然后倒入诱剂加盖, 每天在成蝇活动时开盖, 及时检查诱杀数量, 并注意添补诱杀剂。当诱器内数量突增或雌雄比近1∶1时, 即为成虫盛期, 应立即防治。 (3) 在成虫发生期, 可使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 40%辛·甲·高氯乳油2 000倍液、20%阿·辛乳油2 000倍液, 隔7天防1次, 连续防治2~3次。当地蛆已钻入幼苗根部时, 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喹硫磷乳油1 200倍液灌根。 (4) 药剂处理土壤或种子。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g/亩, 加水10倍, 喷于1.7~2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 顺垄条施, 随后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 随即耕翻, 或混入厩肥中施用, 或结合灌水施入。药剂处理种子:当前用于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 其用量一般为药剂∶水∶种子=1∶30~40∶400~500;也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杀虫种衣剂拌种。 (5) 毒饵。每亩用25%~50%辛硫磷胶囊剂150~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 或50%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饵料3~4kg, 撒于种沟中。

5. 白粉病

(1) 为害由囊子菌引起, 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受害叶片呈白粉状, 界限不明显, 后期呈黑色小点, 严重时叶变枯黄。

(2)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园, 消灭病原体。初期喷洒50%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 7~10天喷1次, 连续2~3次。

6. 斑枯病

(1) 为害由半知菌引起, 常在5~7月发生,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后, 叶上产生褐色的不规则的斑点, 致使叶片焦枯。

(2) 防治方法 (1) 收获后清园, 残株病叶集中烧毁。 (2) 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喷雾防治。

7. 菌核病

(1) 为害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 多发生于5月。由种子带菌和土壤过于潮湿所致。发病后, 植株下部叶片枯黄, 根茎腐烂, 茎秆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 稍凹陷, 逐步腐烂, 直至全株枯死倒伏。

(2) 防治方法 (1) 做好苓子培、选工作。 (2) 实行轮作, 提前收获, 注意排水。 (3) 发病初期用50%氯硝铵可湿性粉剂0.5kg加石灰7.5~10kg拌匀, 撒于病株茎基及周围地面。

8. 根腐病

(1) 为害俗名“水冬瓜”, 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多发生于生长期和收获期, 危害很大。发病后根茎内部组织变成黄褐色, 严重时腐烂成水漩状, 并散出特异臭味;植株凋萎、枯死。病株一般不成片。

(2) 防治方法 (1) 挖取抚芎时, 剔除“水冬瓜”, 选留健康植株。 (2) 选高燥地块栽种, 生长期注意排水, 发病后立即拔除病株, 及时采收加工。 (3) 发病期用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注。

(通联: (1) 四川省农业厅农业援外办公室成都610041 (2) 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

香菇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论文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河南省通过不断的创新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等方法大大的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农民的创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提升河南省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就一定要对小麦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加强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河南省小麦的种植现状

从长期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是因为它具有种植小麦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环境,有利于小麦的快速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小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就一定要对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水平。虽然河南省是我国种植小麦的大省,但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改进。小麦栽培技术

2.1 因地制宜?x择小麦品种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这就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土质以及气候环境都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小麦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土质、气候特征以及种植技术水平来选择小麦种子。在完成了小麦种子的选种工作后,为了保证种子的质量,减少种子萌芽以及变质的情况发生,就一定要在空旷通风的地方晾晒种子,并挑选出质量不合格的种子以及带有病菌的种子,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小麦种子的成活率与种植质量,减少病菌种子给其他种子带来的腐蚀,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成活率。

2.2平整土质,合理施肥

在进入小麦播种的季节,就要对土壤进行相关的处理,并用机械耕种来代替人工耕种。在一般其情况下,旱地的耕作深度要合理控制在20 ~ 25 厘米的范围之间,稻茬地的耕作深度要控制在为15 ~ 20 厘米的范围内,在耕作的珍格格过程中,主要包括深度耕作计算、和平整土质,同时也要保证土质结构处于上松下实的状态。通过耕作来改善土质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及土壤的肥力,以此来减少土质孔隙较大以及凹凸不平的情况发生,提高土质适应播种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与无机肥等施肥的方法来进一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以及土壤的环境,优化土质结构,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

2.3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播种

小麦播种的深度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土质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小麦播种时间早晚以及播种时期的气候温度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发芽率以及实际产量。因此,为了培育出枝叶茁壮、根系发达的优质幼苗,就要合理选择播种的时间与环境,并充分利用以及创造热能资源。例如,晚于播种期3~5天进行播种就会大幅度增加麦苗的衰弱风险,提高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给农民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小麦种子的优质率,在种植过程中,小麦种子的播种深度大约在3~5厘米,播种的太浅就会阻碍小麦根部吸收土壤的水分与养分,播种太深就会一直小麦的生长。因此3~5厘米的种植范围能够确保小麦根部充分吸收水分与养分,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2.4 科学有效的管理

当小麦进入了的苗期管理阶段,相关的农业人员要在小麦出苗后,加强对小麦麦苗出苗率的检查工作,对于一些长势较差的麦苗可以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例如可以通过科学的喷肥,或者适量尿素,都可以再一次促进麦苗的生长。另外在小麦的成熟期,要确保有较高成穗率,在小麦的拔节期要根据小麦实际的种植面积来适量的添加尿素与硫酸钾。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一亩小麦的尿素与硫酸钾的克数都不能超过 15 千克。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苗期管理阶段进行灌溉、补充适量的水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策略

在小麦的整个种植过程中,对于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作,并且要想有效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就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小麦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病虫害首先要豆乳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小麦幼苗四周的杂草进行清除。由于小麦的生长土质一般含水量都比较大,这就为形形色色的杂草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一旦杂草生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麦苗,杂草就会过度吸收麦苗的水分以及养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麦苗的生长。同时杂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非常高,因此就会对麦苗后期生长环境的维护与整顿造成极大的不变,并极大的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因此,物理防止要对麦苗周边的杂草通过大量的人力进行清除。

3.2 化学防治措施

要想从根本提高麦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虫害的风险,首先就要在小麦种子进入正式播种的前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给小麦种子适量的喷洒农药,并把喷洒完农药的种子进行搅拌、晾晒与干燥,以此来提高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把稀释后的粉锈宁均匀的喷洒到土壤中,以此来增强土壤预防治锈病和白粉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把稀释后的乐果乳油喷洒到土壤中来抑制小麦蚜虫的产生,保证小麦的茁壮成长。

3.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理小麦病虫害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蚜虫为小麦的主要虫害,草蛉作为蚜虫的克星,利用生物链的关系可以有效的减少蚜虫虫害的发生。为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培养螳螂、益性瓢虫等益虫来有效的预防蚜虫灾害的发生。生物防治虫害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的产量以及质量会在很大的程度的上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经济来源。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创收,就一定要不断的创新小麦栽培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以此来大大的提升小麦的生产质量以及实际产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3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历不同发展水平的阶段, 主要可包括苗期阶段、穗期阶段、花粒期阶段[2]。在苗期阶段, 玉米处于亟需丰富的营养元素进行生长补充的时期, 因而又称为营养生长阶段;该阶段的玉米主要生长部位集中于根、茎、叶, 长根以及分化茎叶是该时期玉米生长的主要任务;其中, 玉米的根系生长比茎叶生长要快, 一般以1:1.5的比例展开发育。在穗期阶段, 玉米生长进入茎叶以及叶片的发育旺盛期, 该时期内, 玉米的雌雄穗发生分化, 营养与生殖生长具有相较于其他阶段更快速、丰富的生长特征;可见, 穗期作为玉米发育的关键时期, 对其后期成熟水平以及质量产量均产生重要作用。当玉米进入花粒期阶段后, 已经处于营养生长发育的停滞期;该时期的玉米主要活动为生殖生长, 通过开花、花粉的散布以及受精等活动完成成熟生长任务。一般情况下, 玉米在花粒期阶段的开花时间为雄穗抽出后, 且具体分布在其后的5d内;而花粉的散布活动处于其抽穗后5d后以及10d, 且均于上午进行散粉;待玉米的花丝完成受精活动, 则玉米进入米籽粒生长期, 并进一步进行成熟生长。了解玉米生长的各阶段特征, 有利于为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2 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栽培是保证以及促进玉米产量与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 贯穿了玉米培育与生长过程的始终。可以说, 栽培技术的水平指导着玉米种植实践的成效。通常情况下, 玉米的栽培技术可包括精细整地、晒种拌种、玉米播种时间安排、种植模式的选择以及施肥等部分。从精细整地出发, 对上季的种植土地进行科学翻整, 可以为玉米的播种与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条件;在整地过程中, 应注意将大块的整土翻为碎土, 为玉米生长提供精细土壤, 以便营养成分吸收以及根系生长;完成翻整后, 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清洁, 秸秆、垃圾等应及时处理, 避免腐烂物影响玉米生长质量。在玉米的晒种、拌种阶段, 保证玉米种的优质性水平是保证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关键一步;在该阶段中, 通常采取种衣剂、沼液等进行辅助, 做好拌种工作, 有助于减少玉米遭受病虫害的风险;晒种应注意晒时的温度与光度, 避免暴晒损坏玉米种的固有结构。

在玉米的播种时间安排工作中, 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选择雨量、温度、光度、土壤肥度等相协调、平衡的时间进行播种;此外还应注意在播种过程中做好防寒御暑的应急工作。完成播种以后, 可进入种植模式的选择阶段, 科技的进步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目前玉米的种植多以机械种植为主;在种植过程中, 一般采用等行距种植模式, 尽可能使玉米间距处于0.3m以上, 间距过密将影响玉米养分吸收, 过疏则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在玉米施肥阶段, 一般使用氮磷钾肥;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量、施肥时间以及施肥条件等因素;其中, 氮肥应控制10kg/667m2左右的量, 磷肥则适当减少, 约控制在7kg/667m2左右的量;另外, 磷肥应选择在玉米种植的早期阶段进行淋施。适当地施肥有助于改善玉米的生长环境, 可为其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成分需求提供保障。

3 防治玉米病虫害的策略探讨

对玉米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是栽培过程中的必要工作, 也是保证玉米产量以及质量的重中之重。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的病虫害包括黑粉病、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虫害以及蚜虫害等。对于包括玉米螟以及蚜虫在内的虫害, 可分别采用辛硫磷颗粒、新硫酸乳剂与敌敌畏、马拉硫磷乳;其中辛硫磷颗粒与新硫酸乳剂主要用于玉米螟虫害的防治, 防治方法为置于玉米植株中心、喷洒;敌敌畏与马拉硫磷乳主要用于蚜虫虫害的防治;防治黑粉病常使用粉锈宁进行播种前的拌种, 小斑病则多使用郑单958进行适量喷洒, 纹枯病多使用井冈霉素、多菌灵进行植株本身的喷洒。在预防病虫害的同时, 也应注意保证玉米植株的合理灌溉与排水、环境的清洁等方面。

4 结束语

玉米栽培在生长过程中包含不同的阶段特征, 提高玉米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要适应其本身的生长规律, 也应注意从栽培方式上进行优化, 并充分关注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病害与虫害。只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种植生产, 才能真正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摘要:玉米是我国粮食储备的重要作物之一, 也是农业生产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玉米的栽培实践过程中, 除了关注栽培技术的改进外, 也应对自然病虫害进行必要的防治。本文主要从玉米生长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探讨其栽培技术以及防治病虫害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参考文献

[1]徐海云.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06) :83.

香菇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论文 篇4

关键词:玉米;施肥;水灌

1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①、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②、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数仅240-360,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

3.2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三是在播前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量的0.2%-0.3%,甲拌磷,或用75%的“3911”乳油,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篇5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 根系发达, 茎叶繁茂, 产量高, 需肥量大, 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 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 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 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 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 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 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 生长慢, 对养分吸收数量小, 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 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 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 吸收量下降, 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 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 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 施用种肥效果明显, 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 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 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 虽然需量较小, 但作用很大, 此期严重缺氮, 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 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 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 此期氮不足, 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 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 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 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 缺磷根系发育不良, 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 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 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 后期需磷占35%, 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 吸收量也多, 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 孕穗期吸收最多, 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 后期减少, 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 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 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 磷酸二铵150∽200公斤, 尿素150∽225公斤, 硫酸钾50∽75公斤, 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 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 (1) 、早施苗肥, 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 气温低, 雨水少, 肥效较慢, 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 一般情况不施基肥, 所以要早施苗肥。 (2) 、适施穗肥, 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 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 深施肥效长且稳定, 促进根系深扎, 扩大吸收面积, 利于增产。

2 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 蒸腾系数仅240-360, 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 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 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 玉米苗期耗水较少, 播节期需水激增, 是玉米水分临界期, 这时如遇干旱, 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 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 蜡熟期需水较少, 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 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 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 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 玉米丝黑穗病 (乌米) 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 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 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 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 玉米播种发芽时, 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 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 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 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 形成丝黑穗。

3.2 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 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 促进快出苗, 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 也可用立克秀拌种, 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 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 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 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 呈丛生型 (君子兰苗) , 叶色浑绿, 叶片厚短而宽, 硬而脆, 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 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 植株矮化严重, 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 一般不能抽穗, 造成绝产, 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 但发育不良, 减产幅度很大, 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 调整播种期, 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三是在播前药剂拌种, 可用种子量的0.2%-0.3%, 甲拌磷, 或用75%的"3911"乳油, 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柑橘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篇6

通过对柑橘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历, 进行一定的研究, 可以为今后的柑橘研究提供科学的借鉴。首先, 对于柑橘的种植发展来说, 可以为柑橘的种植提供科学的方法, 减少种植问题的出现;此外, 可以及时对柑橘的病虫害问题进行处理, 提高柑橘的存活率, 促进柑橘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其实, 对柑橘种植史研究后, 不难发现, 在进行种植时, 必须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 只有具备了对柑橘种植科学的管理方法, 才可以更好地促进柑橘的种植与管理,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柑橘作为一种古老的水果, 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 但由于柑橘对于栽种的温度、昼夜温差、太阳光强度以及土质等各方面的要求比较苛刻, 因此, 柑橘的产量始终上不去。近些年, 随着柑橘栽种技术的不断提高, 柑橘的成本也逐年降低, 产量也在逐年提高。

2 柑橘栽培管理技术

2.1 苗木质量要求

栽植无病毒柑橘容器苗, 无病毒容器苗是在营养桶里培养的优良苗木, 不带检疫性病虫害、无裂皮病和碎叶病, 苗木健壮、根系发达, 并且是带土移栽, 栽植后的生长速度比普通苗快近1倍, 可以提前2 a左右达到盛产期, 产量提高25%~30%, 果实大而整齐。现在全世界都提倡栽植无病毒容器苗[1]。

2.2 栽培的适宜时间

一般在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冬季有冻害的地方宜在春季栽植, 干热河谷区宜在5-6月雨季来临前栽植。无病毒容器苗四季都可栽植, 但冬季栽植的效果较差, 以3-9月移栽效果最好。

2.3 适宜温湿度

一般来说根据柑橘的生长习性, 可以看出柑橘的适应性很强, 喜热, 不耐寒, 生长适温21~25℃, 最高30℃, 最低15℃, 花期最低夜温17℃, 开花期可降至17~20℃。空气相对湿度以75%左右为宜。喜充足阳光, 但也稍耐阴。根据对柑橘生长环境的分析, 可以看出, 柑橘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弱, 而且具有分布范围较小的特点, 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柑橘对于环境要求高, 因此, 可以丘陵山地地形生长;同时, 对于柑橘的生长不影响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 拥有普适性。

2.4 适宜土壤

柑橘对种植土壤的要求比较高, 一般情况下, 土壤酸碱性在p H值5.5~6.5, 并且要求所种植的土壤足够的肥沃, 一般在土层80~100 cm深, 砂壤质、且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的土壤最佳。例如, 柑橘对土壤中盐分和硼的含量要求比较高, 这样一来, 就可以选择适合的土壤对柑橘进行种植。

2.5 柑橘的保花保果

2.5.1 落果特点

柑橘果实在发育过程中, 有两次比较明显的落花落果高峰。另外, 晚熟橙类在采前还有一次落果过程。第一次在花谢后几天至两周以内, 连同果梗一起脱落, 俗称“落花”[2]。主要原因是由于受精不良, 缺乏花粉传递的生长激素所致。第二次是在花谢后一个月, 时间在6月份, 又称“六月落果”。这次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

2.5.2 减少生理落果

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 改善树体的营养状况;调控春梢, 抹除夏梢。使幼年结果树新叶与老叶比保持在0.5- (0.8:1) , 成年结果树1- (1.2:1) 。适度修剪, 减少花量、改善光照、集中养分;及时灌水, 防止高温干旱异常落果。在5-6月连续30℃以上高温, 要早全园灌水、覆盖或叶面喷水。

2.5.3 防治采前落果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避免果园积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病虫害;防治冬季落果。

2.6 柑橘的防冻保温

对于柑橘来说, 它的抗寒性能比较差, 因此, 必须要对柑橘进行防冻保温。例如, 在冬天来临的时候, 必须提前浇水, 这样, 柑橘才可以在寒冷的冬天抵御严寒, 保证柑橘的正常生长。柑橘的生长地一般在温暖潮湿的地区, 在冻害来临前, 要采用树干涂白、熏烟造云、薄膜覆盖等方法及时处理, 只有这样, 才可以更好地保障柑橘正常的生长。

3 柑橘病虫害防治历

相对来说, 柑橘的产地分布较广泛, 品种繁多, 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大面积的种植会引发大面积的病虫害, 因此, 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解决。柑橘的主要病害有柑橘黄龙病、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和树脂病;主要虫害有螨类、介壳虫类、天牛类、叶甲类、吸果夜蛾类、吉丁虫类、尺蠖类、椿象类、蚜虫类、粉虱类、象虫类、木虱类、潜叶蛾以及蚱蝉等, 这就需要根据各种病虫不同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防治[3]。病虫害防治的时间是以病菌孢子萌发侵染之前或害虫开始危害植株的生物学气候时期, 亦或害虫生活史中最薄弱的虫态时期为准。同时, 还要根据不同的病虫特点对及时的预防。只有这样, 才可以保证柑橘的正常生长, 同时, 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柑橘的产量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很清楚的看出, 柑橘栽培管理对土壤以及温度要求较高, 而且还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所以, 必须要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促进柑橘的栽培及耕种, 进一步推广柑橘的种植。除此之外, 还要对柑橘的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运用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 分析柑橘的神奇效用, 促进人们对柑橘价值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孟繁佳, 李春艳.柑橘病虫害防治中最关键的两个时期[J].淮南柑橘, 2011 (3) .

[2]王纪荣.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河北农业, 2010 (7) .

春露地黄瓜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篇7

春季露地黄瓜种植适宜的品种有:津研4号、津春4号、津杂2号等。

二、育苗

春露地黄瓜子一般用塑料大棚育苗,或用阳畦育苗。较定植提前35~40天育苗。播种前准备好阳畦及营养土,平整苗床,浇足底水,盖膜烤畦。种子浸种催芽,当胚根露出后即可播种。播种时适当浇少量温水,最好是近中午天气好时浇。按10厘米见方点播,盖1厘米厚干细土。出苗前不通风,控制苗床温度在28~30℃。出苗后适当通风,切忌突然通大风。白天温度在25~28℃,夜间15℃左右。第一片真叶展平后至定植前7天左右,控温昼20~25℃,夜12~15℃。苗床浇水切块、囤苗,加大通风量,低温炼苗。定植前2~3天无寒流等天气过程时可除去全部覆盖物,使幼苗适应露地生活条件。

三、定植前准备

整地、整肥和做畦是定植前的主要准备工作。选择前茬没有种过黄瓜的地块,施足基肥,翻耕耙平后,按1.2~1.5米宽做成平畦。阳畦内的幼苗可提前几天浇水、切块、囤苗。

四、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当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选择晴天定植。行距60厘米左右,按25~27厘米株距栽入,定植密度为6~6.5万株/公顷。定植后浇水,也可定植前顺沟浇水,即俗称“暗水稳苗”。缓苗后及时浇水,水后多次中耕,前期深耕后期浅耕。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浇水,在植株两侧施入腐熟有机肥并浇水。水后插“人”字架。此后每隔3~4叶绑一次蔓,绑时摘卷须,并将根瓜下的侧枝除去。根瓜应早采收,避免根瓜竞争养分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盛瓜期肥水供应充足,促使高额产量形成。一定注意氮肥不要超,而影响黄瓜的质量,钾肥一定跟上,最好钾与氮肥配合施用。一般在盛果期每1~2天采收1次。每采收1~2次浇水1次。每浇水两次,追肥1次。肥水与清水交替施用,化肥水和有机肥水交替施用。及时绑蔓,绑蔓后使龙头高度一致,方向一致,并摘除基部黄、老、病叶。植株长满架顶后,摘除龙头,控水几天后追施化肥,并浇水促使侧枝萌发。侧枝萌发后,留瓜、摘顶,促回头瓜生长。注意防治病虫害,延长结瓜期。

五、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黄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和枯萎病等。

霜霉病防治:霜霉病是真菌病害,湿度过大,叶上有水滴,是感染霜霉病的必要条件。栽培管理和发病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缺肥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药剂防治可选用25%的瑞毒霉600~800倍液,或25%甲霜灵锰锌500~600倍液,或40%甲霜铜5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或40%乙磷铝(疫霉净)500倍液喷洒。在发病前和发病初可用百菌清烟剂熏棚2~3次。

白粉病防治:白粉病在空气稍干燥的情况下易发生。可用400倍福美胂或300倍可湿性硫磺粉,或1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或40%敌菌酮800倍液及农抗120 200倍液防治。

炭疽病防治: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50%炭疽福美400倍液防治。

枯萎病防治:该病在连作的情况下危害极大,一般多在收获期开始时发生,但在苗期也有发生。主要采用综合防治。轮作倒茬,深翻土地,增施农家肥,采用小高畦栽培,适当控制淡水,加强中耕松土,用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及土壤处理(每667平方米用多菌灵2.5千克与细土混匀,定植时撒到土坨周围,然后封土)。也可用64%菌枯净600倍液,治委灵500倍液防治。

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8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主要粮食作物,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选好秧田, 施足基肥

秧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杂草少、排灌方便, 背风向阳的田块;秧田犁耙前亩施猪牛粪30~40担, 以每厢6尺开厢后, 厢面施粪尿6~8担, 再平整秧板。

2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 我们因地制宜的选用中早熟品种种植为主, 原则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 (多抗稻瘟病、倒伏等) 、耐冷性强。可以选择龙粳20, 龙粳25, 龙粳26、龙粳29等。种子纯度须保证98%, 净度98%, 发芽率85%以上, 含水量不高于13.5%, 公顷留种70 kg。

3 播种准备

种子播种前晒1~2 d, 用强氯精500倍液浸泡12~15 h消毒灭菌, 经清水洗净后再浸泡2~3 d, 进行催芽至粉嘴。抛秧所需营养土须在播种前20 d做好 (亩用过筛的肥沃土壤80 kg、腐熟过筛的有机肥5 kg、过磷酸钙1 kg、敌克松粉剂10 g、硫磺粉100 g (或醋100~200 g) 、水适量, 充分拌和均匀, 手捏成团落地能散, 营养土中严禁拌和尿素和其它氮素化肥。) 旱育秧播种前每平方米苗床用70%敌克松粉剂1 g1000倍液喷施防立枯病。

4 精细播种

播种要分厢定量稀播、匀播, 播种后用木板轻压, 细土盖种。抛秧播种软盘必须与床面紧密结合, 装填营养土 (亩加入抛秧专用壮秧剂1 kg充分拌匀) 至钵孔三分之二后播种, 盖种至不露籽为宜 (盖面泥不能加壮秧剂) , 然后喷水至湿润、盖内膜保湿, 架拱严实盖膜, 齐苗后揭内膜。

5 田间管理

5.1 插植疏密合理

目前, 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 而且一蔸多苗, 这样不利于管理, 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 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 cm×20 cm、20 cm×l6.7 cm、16.7 cm×l6.7 cm等3种规格。

5.2 科学除草

在插秧后5~7 d, 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 将60%丁草胺1500 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 保水4~5 d, 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

5.3 合理施肥

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 (组合) , 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 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 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50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 (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 kg/hm2, 然后耙平) 。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 d, 这时施复合肥75 kg/hm2、尿素150 kg/hm2, 目的是促进早分蘖, 而且早生快, 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 kg/h+尿素112.5 kg/h, 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 并达到够苗目的。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 kg/h, 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 根据水稻生长状况, 可以追施尿素60~75 kg/hm2, 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 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

5.4 合理灌溉

合理管水, 即可改善环境条件, 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 又可使水稻生长健壮, 提高抗病性。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配合, 实行科学合理排灌, 以水调肥, 浅水勤灌, 结合烤田达到促控结合。要防止孕穗、抽穗期断水, 以免影响水稻生长, 造成发病。

在出穗扬花期间, 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 调节水温, 提高空气湿度, 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 采取干干湿湿, 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 就是灌一次水后, 自然落干1~2 d, 再灌一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 有利于促进灌浆, 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 要采取干千湿湿, 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 灌一次水后自然落, 干3~4 d, 再行灌水。后期, 收割前7~10 d把水放干。

6 防治病虫害

防治病虫害要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加强病虫田间检查和测报工作, 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防治。

6.1 稻曲病出穗前7~10 d, 每亩用6%多菌铜

2.0~2.5 kg喷施;每亩用25%络氨铜粉剂350~400 g, 兑水250~300倍喷雾, 每亩用50%DT粉剂50~100 g, 兑水50kg, 叶面喷雾防效最佳。

6.2 纹枯病当发病株率达15%以上时, 在分蘖末期与

抽穗期各喷药一次, 每亩用5%井岗霉素100 g, 兑水50 kg喷雾;出穗前7~10 d (7月下旬) 每亩用200 g稻丰灵, 兑水50~60 kg喷雾, 兼防稻曲病及二化螟等害虫。

6.3 稻瘟病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药一次, 每亩用40%富士1号0.15 kg, 兑水50 kg喷雾, 主要防治穗颈瘟。

6.4 白叶枯病此病是检疫对象, 用25%敌枯松2000倍液喷雾, 发病初期和出穗期各喷一次药。

6.5 二化螟、粘虫和稻蝗及时检查害虫消长动态, 可用

25%杀虫霜水剂每亩200~250 g或速灭杀丁15~20 g兑水50 kg喷雾。

6.6 稻飞虱用80%敌敌畏乳油, 40%乐果乳油

1000~2000倍液喷雾, 亩用药液50~60 kg;选用扑虱粉防治效果更佳。

7 适时收获

核桃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 篇9

1 核桃的栽培技术

1.1 地点的选择

优质的核桃对栽培地点有很高的要求, 一般需要背风且向阳, 最好要在缓坡的地方或平原地区, 所以核桃园地都选择丘陵地区。同时, 土壤的土层必须厚, 土壤致密度小, 排水条件要好, 且土壤肥力要高。所以土壤一般为含钙的微碱性, 腐殖质含量高, 灌溉条件要好。

1.2 品种的选择

在选择品种时, 要选择产量高并且成熟早的优良品种。在选择砧木时, 应选择抗旱性好、抗寒能力强且生长能力旺的品种。选择苗木时要去正规的苗圃, 以确保苗木品种的纯度和优良。苗木的根要完整, 根的表皮下是白色的, 没有霉烂, 也没有失水。如果有嫁接的部位, 嫁接处要结合好, 没有病虫害, 且枝条要成熟。

1.3 苗木的培育

一般在秋季进行苗木的栽培, 第2年的春季苗木开始发芽, 才生长的较迅猛。那些冬季既寒冷又缺水的地方, 可以等春季土壤融化以后再进行栽陪。栽植密度要适量,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4株苗木配置栽植1株授粉树。

1.4 栽植和保温

如果蓄水量充足, 可以预先挖出大的植坑。如果蓄水量少, 坑要挖的小一点。苗木栽培后, 把水分浇足, 并在上面盖上土或地膜来保温。新栽培的苗木定干时间要早一点, 可以在栽植前把定干完成, 用蜡把剪口封好, 再进行栽植, 这样做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 栽培成功率更大。核桃树的树形一般呈开心形或双层小干形。

1.5 整形修剪

1.5.1 整形修剪的基本原则。

对于成熟较早品种, 必须在整形过程中依据规定, 剪掉多余的混合花芽, 避免后期剪掉过多的幼果。同时, 对于成熟较早的品种, 必须经常剪掉排列紧密且重叠的分枝, 让阳光更好的入射, 保持核桃树的强壮健康。对于成熟较晚的品种在整形过程中, 可以采用短截和摘心的方法使苗木分枝, 还要去除背后的分枝。内膛的分枝要视具体情况决定是留还是除。

1.5.2 按季节修剪。

一般修剪的季节有春季、夏季和秋季。 (1) 春季修剪:在每年的4月中旬开展, 一般在核桃发芽后。对于那些成熟早的品种, 在这个时间的工作是减少多余的花量, 可以提高未来的果实成熟率和果实产量;同时, 去除大部分的雄花芽, 能够起到阻止营养消耗, 增加产量的作用。 (2) 夏季修剪:在每年的5月中旬~7月之间开展。基本的任务是改变主要枝干的角度, 把多余的心除掉, 防止分枝过密或过梳, 以此提高果实的质量。 (3) 秋季修剪:通常在“白露”和“寒露”之间开展。基本的任务是增大分枝的数量、增大结果的区域。

1.6 花果管理

在核桃开花时期应把多余的雄花去除, 以免影响正常的授粉。有时, 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具体操作过程是:在雄花刚开始开花散粉时, 把雄花的花序收集起来, 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把花粉用筛子筛出, 再把淀粉和花粉以1:10的比例混合, 进行人工授粉。

2 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目前全国的核桃树存在许多病害。核桃树存在的主要病害有:核桃举肢蛾、腐烂病、核桃小吉丁虫、芳香木蠹蛾、枝枯病、银杏大蚕蛾、细菌性叶斑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举肢蛾、核桃寄生、缺素症等。目前, 我们针对以上病症进行深入的研究, 找到了几种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1) 植物检疫方法。阻止检疫性病虫害进入园区, 一定不能从发生疫情的地区选取苗木、接穗、果实和种子, 如果发现有问题的苗木, 要马上焚毁苗木。 (2) 营林防治方法。我们要以核桃生态区规划条款为宗旨, 在最好的地方、选择最好的品种去开展核桃的大批量繁殖和生产。有时要选择抗病能力很强、且抗逆性的品种。可以在核桃园之间大量种植三叶草, 来调节核桃园的自然环境。同时, 园地要定时实施深翻土壤、清园、修剪等工作, 削弱病虫害的来源, 加强栽培管理, 提高核桃树自身的能力, 抵抗病虫害的侵袭。 (3) 物理防治方法。可以在冬季把树干涂成白色, 并且在树干上围上粘虫胶带板, 也可以在晚上用黑色的灯光引诱害虫的聚集。有时, 可以在糖、酒、醋等液体中加入农药来诱捕害虫, 再把害虫集中起来, 一起灭杀。 (4)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方法。可以采用人工繁殖害虫的方法, 用释放的天敌去消灭害虫。也可以应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利用性诱剂等。农药种类的选择和使用一定要满足无公害的基本要求。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核桃的栽培过程和技术要点, 又分析了核桃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和发生规律, 并针对这些症状提出了一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对日后核桃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核桃,栽培,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高晓梅, 张德志.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林业, 2012 (7)

上一篇:单元安装下一篇:PSIM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