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共14篇)
豇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篇1
豇豆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豇豆耐高温喜光,较耐旱不耐涝。菜用豇豆有长蔓和短蔓两种类型,长蔓豇豆荚嫩,肉质肥厚,生长期长,产量高,须支架;短蔓豇豆分枝多,侧枝短,不需支架,产量中等。
一、高效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于7月中旬播种,在播种季节上宜早不宜迟,以争取有较长的适宜生长季节。豇豆的根群分布在15-18厘米土层中,主根深,吸肥和耐旱力强,但根瘤不发达,因此,必须深耕且多施基肥,整地时每亩施有机肥2500-4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合理密植
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65-85厘米,小行距50厘米左右,株距25-35厘米,每穴2-3株,每亩4000穴左右。
肥水管理
豇豆在开花结荚前对肥水要求不高,如肥水过多,茎叶生长过于旺盛,导致开花结荚节位升高,花序数目减少,会形成中下部空蔓,因此生长前期宜控制肥水,抑制生长;当植株开花结荚后要增加肥水供应,促多结荚,结荚盛期开始重施追肥。前期应控制浇水,当第1花序坐果,其后几节花序出现时,浇足头水,待中下部豆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后,再复二水;以后土壤稍干就应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合理整枝
蔓生豇豆的主蔓长可达2-3米,合理整枝可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其多坐果。具体方法是:⑴除底芽: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⑵侧枝及时早摘心。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若肥水条件充足,植株生长健旺,则对这些侧枝不要摘心过重,可酌情利用侧枝结果。⑶打顶尖。主蔓长到2-3米时要打顶摘心,以控制其生长,促使侧枝花芽形成,以免养分消耗,同时可方便果荚采收。
二、防治病虫害
1、豇豆细菌性疫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蔓及种子。叶片先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褐色至红褐色带黄色晕圈的病斑,湿度大时晕圈处有菌脓,各病斑扩大相连成片,严重时病叶变黄早落,或枯死的叶片病斑破裂穿孔。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交替用药2~3次。
2、豇豆锈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有时果荚也发病。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为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病斑。以后发展扩大成为红褐色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这时叶面上可观察到有褪绿斑点,到后期孢子堆变黑色,有时叶脉上也能产生孢子堆。
药剂防治 在豇豆锈病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乳油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25%萎锈灵乳油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交替连防2~3次。
3、豇豆灰霉病
症状 叶、蔓、花、果、荚均可发病。子叶发病,呈水浸状变软下垂;叶片染病,形成轮纹斑,病斑易破裂;果荚发病,最初呈淡褐色至褐色,后变软腐烂,表面生有灰霉。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交替连防2~3次。
4、豇豆枯萎病
症状 植株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尖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剖视病株茎基部和根部,维管束变褐,严重的根部腐烂变黑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交替连防2~3次。
5、豆野螟(豇豆荚螟)
危害症状 以幼虫蛀食花蕾和早期果荚,造成落花落荚。后期果荚被蛀食后产生蛀孔并堆有绿色粪便。幼虫还能吐丝将叶片卷起,在内吞食叶肉。
药剂防治 用10%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6、蚜虫
危害症状 蚜虫俗称腻虫,身体小,繁殖快,常成群密集于叶片上刺吸汁液,并排出蜜露招引蚂蚁,引起霉菌侵染,影响光合作用。同时,蚜虫又是多种病毒的传播者,必须早治。
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5%除虫菊素乳液8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7、红蜘蛛(叶螨)
危害症状 红蜘蛛的幼虫和成虫在豇豆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步扩展,形成斑状花纹。危害严重时,叶片似火烧状。
药剂防治 用阿锡螨乳油3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甲阿维乳油3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阿维菌素3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豇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篇2
该病主要为害植株的主根与地麦下的茎。属一种土传病害, 高温高湿时易发生, 秋季多雨及排水不良、粘重低洼地、连作地种植发病重。
防治方法:一是发病重的地块要与葱蒜类蔬菜、禾木科作物等实行3~4年轮作。二是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 经常清沟排水, 降低湿度, 及时清除病株残体, 烧毁或深埋。三是药剂防治。在田间零星发病时开始用药, 施药方法有药液浇根和喷雾两种, 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防霉宝可湿粉、托布津可湿粉、抗枯宁等。灌根的药液浓度可稍加大, 每株浇药液250g, 隔7~10d浇1次, 浇4~5次;喷雾的药液按常规比例对水, 重点喷射豆株茎基部, 每隔7~10d喷1次, 连续喷3次。
2、豇豆锈病
该病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 主要危害叶片, 严重时茎蔓、叶柄、豆荚均可受害。秋季多雨年份常易引起此病流行, 长期连作, 地势低洼、种植过密等均能加重发病程度。
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喷雾, 25%粉锈宁可湿粉2000倍液、5%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等。一般隔7~10d喷1次, 连续2~3次。 (用粉锈宁的用药间隔可延迟至15d) 。
3、豇豆煤霉病
该病自豇豆出现真叶后就开始发生, 收获前发病最重, 主害叶片, 引起落叶。高温高湿时宜发病。
防治方法:避免播种过密, 以利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田间染病落叶, 减少再传染菌源;发病初期采用药剂喷雾, 控制传染, 药剂可选用百菌清可湿粉 (75%含量的用600倍液) 、多菌灵 (40%胶悬剂800倍液) 等。
4、豇豆病毒病
该病以秋豇豆发病较重。病株初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花斑, 以后浓绿色部位逐渐突起呈疣状, 叶片畸形;严重病株生育缓慢、矮小, 开花结荚少。防治上以早期灭蚜为主, 特别是干旱年份更应注意防蚜;此外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植株抗病力。
5、豇豆钻心虫和豆荚螟
豇豆钻心虫又称豆螟, 是豇豆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4~5代。防治上除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 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集中烧毁外, 主要是采用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策略是“治花不治荚”, 即在豇豆始花期第1次用药, 以后间隔7~10d喷1次, 连续2~3次。喷药时间以早晨8点前花瓣张开时为好, 此时虫体可充分接触药液;药剂可选用菊酯类及其复配制剂, 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灭杀毙等。若在结荚后用药一定要在采摘后喷药, 禁止采前喷药, 避免中毒。
桉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3
关键词:桉树;栽培;病虫;防治
桉树是一种速生丰产经济林木,有很大的商品价值。桉树是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一年成林,三年成材,五年采伐利用。桉树历来以高大挺拔、生长迅速、适应性广、病虫害少、用途广等功效著称。合理的种植技术不仅能提高桉树的成活率,提高林地生产力,更能达到人类与环境的生态平衡、和谐。近年来,速生桉病虫害发生几率很高,研究防治良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桉树的栽培技术
1.1 桉树的育苗 一般说来桉树树苗有3种类型,分别是:组培苗、扦插苗和种子苗。组培苗是指采用现代科技利用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培育产生。苗株是选择最好的细胞的发育的,所以安树苗抗害虫行,还是苗朱成活率都较高。扦插苗是从植物母体上切取茎,根和叶的一部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使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的育苗方法。优点:保持母株的优良基因,不象播种繁殖那样产生变异而且苗木生长迅速。种子苗是指用桉树的果实来培育出来的桉树苗,种子苗逐渐不被人们采用。
1.2 种植前田地准备 种植前首先需要炼山,炼山不但可以炼山对土壤具有短期激肥效益,有利于林木早期生长,还可以切断寄生虫的食物。造林前一年的冬季要全面炼山,清理林地。其次要进行整地,根据造林地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整地方式,尽可能的疏松土壤,整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穴垦整地,适用于坡度较大的山地,清理林地上的杂灌丛、树头沿等高线开长、宽、深为50cm*50cm*40cm或40cm*40cm*30 cm的种植穴,开穴时将表层腐殖放旁边,待填坑时放回穴底,使表層的养分能被充分利用。
带垦整地,适用于缓坡地,具体做法为先自上而下顺坡拉一条直线,带宽以能种植两行树宽度为宜,这样做可防止水土流失。
机耕全垦地,适合于造林地地势平坦或缓坡地带,即使用机器开垦犁地,也是先清理地表灌木,再用机器深耕,最后根据种植密度开种植沟。
1.3 桉树的种植 于11-12月采种,次年春播,也可在7-8月采种,当年播种。以雨后造林最为适宜,此时气温不高,空气和土壤水分充足,造林成活率高。种植时,苗木运到林地必须下摆放直,且水分足够时方可造林,将营养土轻轻捏实,撕掉塑胶膜,小心放入穴内,然后覆土,深度为遮盖住营养土为宜,最后在表面覆盖3-5cm细土,防止雨水过多导致根部腐烂。
1.4 种植后桉树管理 在林木生长的过程中,杂草也在与苗木争肥、争阳光生长,并且杂草也为病虫害提供孽生环境,增加林木感染病虫害系,增大了护林防难度。由此,后续抚育管理主要为除草和追肥两个重要环节:除草的方式有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现在一般都采用化学除草,方便简单;追肥为连续三年追肥,追肥肥料为桉树专用追肥,追肥为300g/棵,并且根据桉树缺素症状,造当增加所缺元素的量数。
2 桉树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
2.1 常见的病害种类及其特点 我国的桉树病害至今已发现33种,桉树叶部常见有叶斑病、紫斑病、焦枯病,造成叶片坏死,大量落叶,危害多种桉树。桉树枝干病害中最为严重的是梢枯病、溃疡病,虽不会引起植株死亡,但影响林木生长,降低木材质量。桉树根部病害主要有青枯病和根腐病,叶片急剧失水萎蔫,不脱落而悬挂在树枝上,木质部变黑褐色,根、茎横切不久切面即有白色至淡黄褐色细菌液成环状溢出。
2.2 病害的防治技术 针对这些病害,首先要抓好苗圃的管理工作,对于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于叶部病害,少数可减去病害枝叶,集中销毁,若发生十分严重的幼林,可考虑清除病叶并集中销毁后,喷以70%甲基托布津,以1000倍喷洒;对于枝干病害,尽可能减少树木的机械、生理损伤。
3 桉树常见的虫害及其防治
3.1 桉树常见的虫害及其特点 桉树虫害:危害桉苗的害虫分为地下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地下害虫主要有白蚁、蟋蟀、小地老虎和蝼骷等,分布广,食杂性,主要集中春秋两季,主要对幼林及根部造成极大伤害;食叶害虫主要有尺蛾、夜蛾、袋蛾、和卷叶蛾等,主要表现为吃光林分,严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蛀干害虫主要有天牛、吉丁虫、木蠢蛾等,表现为在树干内向上或向下生长,多蛀实心材,表面有开孔。
3.2 虫害的防治技术 地下害虫的防治:造林前进行全面捕杀,造林时用药物泥浆保苗,进行用药物进行灌根,种植后将药物拌匀,置于幼苗根部,在雨水前进行灌溉。
食叶害虫的防治:利用趋光性进行人工捕杀或是在幼虫阶段在12米以下的幼林中喷射药剂,BT用药量200亿国际单位/亩。
蛀干害虫的防治:物理防虫:营造混合林,增强林木自身抗性或者引入寄生蜂和益鸟;化学防治:药剂喷涂树干,注孔堵孔等。
4 小结
桉树种植的合理栽培模式和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桉树的产量和提高社会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桉树防病害的效果直接决定按树林的造林成败,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进行种植、培育、管理,正确的进行防病害,才能保证造林的成功。
参考文献:
板栗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篇4
介绍了板栗的生物学特性,并详细论述了板栗的栽培管理技术和主要病虫害,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作 者:郭爱花 陈钰 GUO Ai-hua CHEN Yu 作者单位:郭爱花,GUO Ai-hua(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陈钰,CHEN Yu(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豇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篇5
w w
w.5 Y K J.Com 1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小春病虫测报及防治
工作总结
2010年,在县农委的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重庆市农技总站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我县实际,加强小春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狠抓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深入村社农户指导病虫防治,较好地控制了小春病虫危害,确保我县小春粮油增产,农民增收起到。现将小春病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种植情况、全县种植小麦11.7万亩,主要集中种植在我县北部海拔700米以下地区,平均亩产200公斤,油菜种植面积3.65万亩,主要种植在我县南部地区,平均亩产135公斤。马铃薯种植面积7万亩(春洋芋),主要集中在半山以上地区,平均亩产1200公斤。
二、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
今年小麦、油菜病虫整体属轻发生年,轻于常年。小麦主要病虫共发生30.1万亩次,防治14.3万亩次,换回损失955吨,实际损失15吨。油菜主要病虫发生8.6万亩次,防治3.5万亩次,换回损失250吨,实际损失6吨。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如下。
1、小麦蚜虫
发生11万亩,防治面积5万亩(次),属偏轻发生(2级),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185头,与去年相当。
2、油菜蚜虫
发生3.5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次),虽然发生面大,但达防治指标面积少。
3、油菜菌核病和霜霉病
油菜菌核病发生1万亩,发生程度2级,防治面积0.2万亩(次),挽回损失10吨,未损失,平均病株率1.8%。油菜霜霉病发生2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次),挽回损失20吨,实际损失2吨发生程度2级,与去年相当。
4、小麦纹枯病
发生3万亩,防治面积1万亩(次),挽回损失50吨,实际损失1吨,发生程度2级。高峰期平均病丛率12.5%,比去年减少1.5个百分点。
5、小麦白粉病
发生6万亩,防治面积3万亩(次),挽回损失150吨,实际损失2吨。平均病株率13.2%,略轻于去年。
6、小麦赤霉病
发生2万亩,防治面积1。5万亩(次),主要是预防,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吨,发生程度2级。
7、马铃薯早、晚疫病
早疫病发生1万亩,发生程度2级,防治0.5万亩,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0吨,晚疫病发生2万亩,发生程度2级,挽回损失200吨,实际损失30吨。
三、主要措施及防治效果
1、加强病虫监测预报。
开展了以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害系统调查,发布《病虫情报》,制定防治技术方案。
2、抓示范带动,指导农户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重点抓了永新万亩小麦高产示范片创建设,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全部实行机防,做到统一药剂配方,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另外,通过“百千万”工程,技术人员包镇负责开展技术指导,以及县、镇两级农技人员通过指导科技术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及时开展病虫防治工作。
3、防治效果。
通过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共同努力,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1%以内,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220公斤,比示范区外增产15%。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文章来 源w w
浅谈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篇6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在我国,杨树因其生长速度快,适应力极强等特点被分布于我国的各个领域,并且我国的品种已有50多种,杨树生产出来的木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的主要材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行业的不断变化,人们不断对杨树进行栽培,并且能够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从而保证杨树能够更加健康的生长,并被社会所利用。目前,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对杨树的栽培更加迫切,为了能够创造更好的森林资源以及防护林,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栽培杨树势在必行,下面简单介绍了杨树栽培技术以及控制过程,以供栽培杨树的人们做参考。
1.杨树栽培技术
杨树属于杨柳科,是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这种树木一般来说结构都相对比较复杂,在我国分布极广,从中国最北到最南,最西到最东都有以各品种的杨树为主的防护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们通过植树造林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不管是建造防护林还是树木材应用于建筑当中,杨树是最常见的不二之选。据了解,我国建造人工杨树林面积堪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近些年来人工杨树林仍然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着。
1.1栽植杨树的技术要求
根据目前人造杨树林生长的趋势来分析,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四大一深”方法来种植杨树,也就是说环绕着1平米的水池进行杨树的栽培,通常情况下,每个水池周围都可以种植3~5棵杨树,并且每棵树的间距应该保持在4*5m之间,浇水时应注意教到树根最底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将树根埋于80cm深的土壤中。
1.2场地的选择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为了能够保证杨树的经济及生态效益,就必须要在建造人工杨树防护林的过程中控制其质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杨树的种植与栽培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必须要在建设过程中更加留意,以免出错。如果在杨树的培植过程中没有达到期望的要求,也就降低了杨树的质量,进而不能够有效的保证杨树产品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杨树培植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选择杨树的种植场地,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土壤较厚且肥沃、绿化用地以及要仔细检查地下水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杨树的生产质量。
1.3栽植杨树的技术要领
杨树的种植技术一般由三个步骤组成,也就是埋、踩、提苗。其具体步骤如下:(1)将第一个埋藏深度的表面大致1/5处;(2)然后再将苗木埋在土壤中的2/3处;(3)杨树种植好之后将土壤压实,使其密度严实;(4)最后将树苗伸展,浇足够的水。
1.4整地要求
杨树的根部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并且吸收速度极快,也就是说,在整地过程中必须要使土壤能够通风并且水分充足。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植物在土壤之中所需的养分可以在土壤里面形成,也就是说在整地过程中需要利用合理充分的氧化土地。所以,在建造人工杨树防护林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周全,才能够使防护林保证质量。
1.5季节选择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选择在秋天造林会达到非常不错的效果的。因为在这一领域的冬季是属于干冷的天气,如果在秋天种植苗木,也就是说苗木可以在秋天生长,在冬季就直接进入冬眠状态,知道来年春天苗木再次生根发芽,生长出更多的根系。选择在秋天造林,在第一次下霜的时候苗木开始变黄,渐渐脱落。要想使用品质好的木材,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是:苗木载入土壤中一定要保持在80~100cm之间,等到栽植好之后再浇水。在栽种过程中,有些弱苗由于苗木成活率低,生长能力下降,导致了杨树不合理的生长,从而出现了杨树质量的隐患问题。在1年的杨树幼苗茎的身体的不同部位,不同数量的根原基,储存的营养是不同的,相应的生根率和生长速度也不同,中央顶部,底部其次,树梢部位的生长效率最低。
1.6施肥技术
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必须把在大量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每100-200千克。在树孔底和土坯混合均匀,然后覆盖10-15cm的土层后造林,苗木和肥料接触。沤制的有机肥,添加过磷酸钙效果更好,或在造林的同时,每点搅拌在0.5~0.7千克的SSP。但需要特别注意磷肥和幼苗根系接触,因为大多数的小化肥厂的SSP中间有免费的的硫酸残留物,根和接触将被烧毁。
2.病虫害防治
2.1食叶类害虫
叶部杨树有害病虫产生往往是干部有害生物入侵前的主要因素。因为叶子的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叶子被吃掉或早期落叶乔木,影响光合作用,减少了树木的生长,如连续几年发生可能会导致大量树木直接产生死亡。防治措施:防治草履蚧可选择氧化乐果等农药,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叶蝉可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方法:人工清除,尤其是在第1,2代幼虫越冬蛹在萌芽状态,使用成人的趋光性,光设陷阱捕捉的成年利用白僵菌大肠杆菌或控制,或用90%或50%敌百虫,80%敌敌畏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其他食品如叶虫,主杆虫害。[1]
2.2树干病虫害防治
干部病虫害是杨树病虫害种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直接影响着杨树生长质量和成才效益。严重时更是可以导致书皮脱落和树枝干枯,甚至是造成树木死亡。即使在有害生物控制工作,使用的全部种群(TPM)的理论,但检疫杨树害虫的风险,也不排除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林业害虫防治工作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部位在于干部,要抓住虫害损害,流出汁液或木材切割期间,在泥堵塞,暂停或成人性诱剂为预防和控制杀虫剂有害的药物注射。当然,还应该在造林用苗造林,造林,防止检疫对象,必须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避免传染。
2.3杨树溃疡病
这种病害最常见于3月中下旬,敏感的植物干部出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质地柔软,手压臭的水是褐色的流出,有时水疱其中含有微腥黏液。一直到5、6月份,水疱破裂,随后沉降是黑褐色的斑点。在四月中旬点分散在许多小的黑点和突破表皮,当病灶周围的树干极容易造成树木上部出现死亡。方法:适地适树,避免长途运输和移栽时间,加强抚育管理,苗木培育,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树干,用多菌灵与石硫合剂喷雾。[2]
3.结束语
杨树是当前的造林的主要林种,在造林工作中,对于病虫害和种植技术通常是指在造林工作中的主要控制手段和控制措施,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分布广、类型和品种的较多,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绿化工程和防护工程,这就对于杨树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
【参考文献】
[1]胡领军.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7
由于大棚蔬菜的特殊生态环境,导致病虫害种类多、蔓延快、为害重,是目前大棚蔬菜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防治技术如下。
一、高温闷棚。①苗前闷棚:换茬期间,选择晴天密闭闷棚7~10天,使棚内温度升到60℃以上,利用高温缺氧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与虫卵。②带苗闷棚:带苗闷棚前几天,浇足1次水并进行田间清理,摘除病叶、老黄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给菜苗喷1次保护剂后,选择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内气温升至42~45℃,保持2小时。然后逐渐打开通风口,缓缓降温。此后加强管理,促进菜苗生长。
二、搞好种子处理。病虫常混杂或潜伏在菜种里,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可控制部分病虫害的传播为害。方法:①温汤浸种:用50~60℃温水浸泡菜种5~15分钟,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②药剂处理:用适乐时新型种子包衣剂进行种子处理。使用浓度:种子量千分之三至五(保证种子包衣的条件下,对水越少 越好)。
三、土壤杀虫消毒。根据棚内常年病虫发生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选用合适的药剂,加适量的细土拌匀撒施地表,翻耕入土进行土壤杀虫消毒灭病。苗床消毒,可采用撒毒土后加盖薄膜闷上几天,再揭膜散毒气几天,然后播种。
杏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8
介绍了杏树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原因、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为果农防治杏树病虫害提供参考.
作 者:赵天宇 郑晓东 王坤宇 马征 作者单位:赵天宇,郑晓东,马征(河南省周口市林技站,河南周口,466000)
王坤宇(周口市林科所)
桃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篇9
关键词:桃树;病虫害;技术;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42
1桃细菌性穿孔病
1.1病因及症状
这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桃树的叶片、果实和新梢,一般多发生在排水不好的果园,或者雨水多的年份,由于空气湿度大,给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从叶片开始发病,初期会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黄白色或白色小斑点,后慢慢形成圆形及不规则形斑点,初为褐色,后变成黑褐清楚,病斑直径约3毫米左右,随着病害加重,病斑周围会有黄绿色晕圈,呈水渍状,最后病斑变干枯,脱落后导致叶片穿孔。如果病害发生在果实,病斑会以皮孔为中心,导致病斑中央出现凹陷,边缘水渍状,最后中心表皮会出现裂口。引起病害的细菌会在桃树的枝条组织中过冬,第二年春天后气温变暖,细菌会开始活动,导致病斑形成,一般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便开始活动,借助风雨或昆虫传播,叶片一般5月发病,特别是遇到高温闷湿的天气,特别利于病菌繁殖,树势不佳、积水多、氮肥偏多等都易引发此病发生。
1.2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桃园的管理,在桃园建址选择上,不要在地下水位高或者地势过低的地方建园,在施肥时要少施氮肥,避免贪青徒长,要合理进行修剪,增加透光通风性能,特别是在夏剪时要及时适度,发现有病害的枝叶病梢要及时剪除,并集中进行烧毁处理,冬季做好桃园的清理工作,减少越冬细菌;二是科学合理进行药剂防治,一般发芽前喷施波尔多液,花后喷施一次科博药液,在5~8月份期间,要喷施链霉素、锌灰液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进行细菌的杀灭消除。
2桃疮痂病
2.1 病因及症状
桃疮痂病是由于病菌产生而引起的一种病害,也叫黑星病,为害部位集中在果实处,对于一些新生的枝梢及叶片也有为害。在果实发病刚开始阶段,也出现病斑,初为绿色水渍状,后渐渐扩大成黑绿色,多呈圆形,果实成熟时,斑块会变成紫色或暗褐色,但病斑基本限于果皮发病,不会向果肉深入,最后病斑会木栓化,出现一些龟裂纹。一般在落果后6周左右,病菌开始侵入,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中旬至成熟前四周。
2.2防治方法
此病也是由病菌引起的,所以在防治上一定要重点对病菌的繁殖及越冬进行防控。在冬剪时要仔细检查树梢,发现病梢一定要彻底剪除,对桃园进行清理,减少病原体。在桃树的栽植时,一定要控制好密度,科学修剪,保持好适宜的树形,避免冠冠相搭,增加桃园的通风透光性,减少雨季果园的湿度。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杀菌,一般在萌芽前喷施五氯酚钠加上石硫合剂,在落花后两周,一直到7月份,每隔两周要喷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代森锌可湿性粉剂,这些药剂对于此病的防治效果都不错。
3桃树桃红颈天牛
3.1病状
桃红颈天牛是一种对多种果树及造林树木都会产生危害的害虫,例如杏、郁李、樱桃、柳树、杨树、核桃等,都会受到它的为害,主要为害树木的木质部,一般幼虫蛀入木质部,会导致枝干产生中空,树势减弱,严重时会使植株死掉。桃红颈天牛会把卵产在树势弱的枝干的树皮缝隙中,幼虫出生后会深入到枝干的韧皮部进行蛀食,越冬后,春季气温转升,幼虫便开始活动,继幼蛀食,最后达到木质部表层,在木质部形成一些长短不一的椭圆形蛀道,中部出现凹陷,最后使枝干产生中空。桃树一旦受到红颈天牛的危害,寿命会大大缩短,正常桃树可活30年,受害后会缩短到10年左右,随着虫害的加重,树势减弱,严重时整株枯死。幼虫在每年6~7月成虫羽化,多在下午活动,卵产于主干表皮裂缝内,无刻槽。被害枝干中产生一些蛀道,内充木屑及虫粪,严重导致枝干枯死。
3.2防治方法
可以采用熏杀法,因为蛀道不规则,其他方法药力无法达到蛀道深处。在防治时,在新鲜排粪孔处,用镊子先掏尽粪渣,然后用小刀把粪孔周边的皮层撬开,然后放进磷化铝片剂毒杀幼虫,放入后,要用2%食盐水调和的稀泥把危害部位糊住,然后再用塑料薄膜缠一下,上下扎紧,在操作时,要注意带好口罩和手套,做好人员的安全防护,同时要放在风口处,避免人员吸到毒气中毒。
4桃流胶病
4.1病状
这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枝干的病害,也会导致树体衰弱,使产量降低,严重时可能导致树木枯死,此病的发生有非侵染性,也有真菌侵染性两种原因,主要发生部位在新梢上,以皮孔为中心,一般多发生在春夏季,在皮孔中心处发生大小不等的病斑,然后会流出一些软胶,呈无色半透明状。如果其他枝干有伤口,或者一两年生的芽痕附近,也会流出树胶,树胶会变成褐色,最后结晶,吸水时会出现膨胀,呈胨状胶体,严重时导致树皮开裂,枝干枯死,树体衰弱。
4.2防治方法
要做好果园管管理,做好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要注意做好果园排水及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枝干出现伤口。如果树体上有流胶,可以先刮除,然后再涂抹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涂抹生石灰粉,隔1~2天后再刷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20~30倍液。
蔬菜病虫害非农药防治技术 篇10
近年来,笔者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一套不施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技术,不仅减轻了蔬菜的农药污染,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蔬菜,发展蔬菜出口贸易。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
1、晒种、温汤浸种、盐水浸种
在播种前,选择晴日将蔬菜种子晒2-3天,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发病。瓜类、茄果类蔬菜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的种子用40-50℃温水浸种10-15分钟,都能起到对种子消毒杀菌作用,预防苗期发病。用10%的盐水浸豆科种子10分钟,可将种子里混入的菌核病菌、线虫卵漂除和杀灭,防止菌核病和线虫病发生。
2、太阳能进行高温消毒灭菌
常用的是蔬菜大棚的高温闷棚。在夏秋季节,利用大棚闲置期,采取覆盖塑料棚膜密闭大棚,选晴日高温闷棚5-7天,使棚内最高气温达60-70℃,可有效地杀灭棚内及土壤表层的病菌和病虫。
3、挡避和诱杀害虫
于棚室的通风口处设置黄油板诱杀,方法是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栽成1米X0.2米长条,用油漆涂为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可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667.2设置25-30块,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当白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
4、高温堆肥杀灭病菌和虫害
蔬菜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但农家有机肥中多带有植物病菌和虫害。在施前1-2个月可将其泼水拌湿、堆积和严盖塑膜,使其充分发酵腐熟,在发酵期堆内温度高达70℃左右,可有效地杀灭病虫害。并且腐熟后的肥料施入棚内,不会发生蔬菜烧根和有毒气体危害等不良现象。
二、栽培措施防治病虫害
1、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
各种蔬菜实行2-4年以上的轮作换茬,都有减少和减轻病虫害的明显效果,并有明显增产作用。将病残体,病果全部带出棚外,销毁或深埋,可减少病害基数。尤其是前茬作物腾茬后,彻底打扫清洁田园,再结合高温闷棚,能有效地防治下茬蔬菜某些病虫害。
2、增施有机肥和配方施肥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再按各种蔬菜对氮、磷、钾元素养分需求的适宜比例,进行配方施用化肥,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蔬菜作物生育健壮,还可增强蔬菜抗病力,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
3、实行垄作和地膜覆盖栽培
大棚蔬菜实行起垅定植,地膜覆盖,既便于膜下沟里浇水,减少土壤蒸发量,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蔬菜病害的发生发展,又可防止土传病菌的传播,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三、生态环境防治蔬菜病虫害
生态防治法是利用蔬菜与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就可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发生。例如:霜霉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等,在高于32℃和相对湿度低于80%的条件下,病菌不发生或发生缓慢。喜温蔬菜的适宜光合温度为18-28℃,且上午8-12时完成光合量的70%-80%。因此,在生态上可采取上午适当早揭草苫,延长光照时间,并注意适当通风,使棚温度不高于28℃,湿度不高于80%。午后闭棚,使短时间棚温升至33℃,以高温抑制病菌发生发展,然后再放风排湿,在下午高温下排湿后,夜间棚内空气湿度也相对较低,可减轻结露,有利于抑制病菌传播。
在大棚蔬菜冬春寒冷期间浇水上,可采取“三不浇三浇和三控”,即阴雨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不浇明水,浇膜下水;苗期控制浇水;连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时控制浇水。这样能有效地抑制疫病等喜温高湿耐低温病菌的发生和蔓延。
四、蔬菜制剂防治虫害
1、黄瓜蔓 将新鲜瓜蔓1公斤,加少许水捣烂滤去残渣,用滤出的汁液加3-5倍水喷洒,防治菜青虫和菜螟的效果达90%以上。
2、苦瓜叶
摘取新鲜多汁的苦瓜叶片,加少量的清水捣烂榨取原液,然后每公斤原液中加入1公斤石灰水,调和均匀后再用于浇灌植株幼苗根部,防治地老虎有特效。
3、丝瓜 将鲜丝瓜捣烂,加20倍水搅拌均匀,取其滤液喷雾,用来防治菜青虫、红蜘蛛、蚜虫及菜螟等害虫,效果均在95%以上。
4、南瓜叶 将南瓜叶加少量水捣烂,榨取原液。以2份原液加3倍水的比例稀释,再加少量皂液,搅匀后喷雾,治蚜虫效果在90%以上。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11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在农药防治上,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合理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农业防治技术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蔬菜抗病虫能力。
1、严格进行种子消毒,降低因种子、种苗携带的病原菌进入大田造成病虫害发生。
2、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蔬菜作物抗病虫能力和品质。
3、收获后清洁园地,冬季深翻炕土,夏季翻地高温消毒,消灭部分病源、虫源。
二、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利用捕食性天敌(瓢虫)和寄生性天敌(寄生蜂)来消灭虫害。
2、以菌治病治虫: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来消灭病虫害,例如用农抗120防治白粉病、炭疽病;韶关霉素防治蚜虫;Bt乳剂防治菜青虫等。
三、物理防治及人工防治:利用害虫忌避性、趋光性和群集性,采取物理防治或人工捕捉防治。如灯光诱杀、黄板诱蚜虫和白粉虱、铺银灰色薄膜避蚜、人工捕捉有群集习性的斜纹夜蛾幼虫或捕杀卵块。
四、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减少农药用量及使用次数,经济、有效、安全地将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1、抓好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按照蔬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在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之前,及时进行防治。
2、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减少农药用量及使用次数,经济、有效、安全地将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豇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篇12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08
玉米的适应能力强,适合我国各地种植。玉米的根系发达,植株较高,叶片肥大,在种植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精耕细作,引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科学进行病虫害防治,才能够提高玉米的单产,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
选择合适的地块是玉米高产栽培的第一步。首先要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地势平坦的土地;其次要有便利的灌溉条件和光照条件,以满足玉米对于水分和光照的生长需要。地块选好后,在播种前要先对土地进行整理。对于秋季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要及时进行深耕灭茬,保证土地平整,没有大的坷垃和遗留下来的农作物茬。对于旱地,则不要深耕,以保墒为主,简单清除杂草,以便适时进行起垄种植。
1.2 选择良种
地块准备好后,要因地制宜、根据玉米的生长环境和习惯习性选择良种。首先要选择有包衣的种子,包衣种子在进行包衣过程中添加杀虫剂、抗旱剂、多种微量元素等,能有效地防治苗期地下害虫等土传病害,保证出苗率,为丰产打下基础。其次要选择生长力强、抗倒伏性强、成熟期合适、适合密植的良种。
1.3 播种方法
玉米是“七分种、三分管”,播种前后的10多天至关重要,播种至苗期管理对于玉米产量形成十分关键。一要把握好播种时机。在土壤墒情好的时候,适时早播,可以提高出苗率,但土地也不宜过于潮湿,否则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率;二要根据地块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可以人工点播,也可以机械点播。播种时,要注意来回查看,有无封土不实,种子外露现象,要及时覆盖,保证出苗率和成活率。
1.4 田间管理
1.4.1浇水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而且其生长期大多处于高温季节,因此对水的需求量非常大。一旦发现有旱情,要立即进行浇灌。特别在玉米拔节到灌浆的这个时期更是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更多,这个时期水分要保障充足。如果遇到连雨天,造成田内积水,对玉米的生长也不利,要及时进行挖沟排水,保障水分适宜。
1.4.2除草松土 墒情好的时候,玉米地里的杂草就会与玉米争抢养分和水分,减少玉米的产量,所以及时清除杂草十分必要。除草的同时要进行中耕松土,保持玉米地土质疏松,利于玉米的生长。在玉米的这个生长阶段还有一重要工作,就是间苗定苗。在播种的时候,因为要确保出苗率,所以有许多玉米苗一窝两苗,甚至三苗或者多苗。这个时候不能贪多,要果断地进行间苗,每窝只留一颗苗。间苗时要遵循留强去弱、留大去小、留健去病的原则,保障苗的成活率。
1.4.3施肥管理 在播种前整地时,有农家肥条件的,可以在地里施农家肥作为基肥,为玉米的整个生长期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在玉米苗有4~5个叶片时,要进行化学施肥。施肥一般以碳铵、尿素等为主。要根据玉米苗长势情况进行施肥,多少要适中,量多容易烧伤苗,量少又补充不到位,容易造成苗黄。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2.1主要病害
2.1.1病害种类 玉米的病害种类较多,主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茎腐病、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等。
2.1.2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发病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然后向上蔓延扩展。颜色呈黄褐色或者灰褐色。形状呈梭形。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严重的病斑面积更大,会导致叶片枯焦。遇上阴雨潮湿的天气,叶片上会密生灰黑色的霉层。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玉米大斑病防治可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隔7~10天喷药一次,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共喷洒2~3次,或用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喷洒防治。
玉米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病斑呈不规则形或者圆形。气候潮湿时,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然后结成白色的小绒球,最后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发病的植株茎秆松软。玉米纹枯病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公斤茎叶喷雾。
玉米茎腐病:玉米茎腐病发病高峰期一般在玉米乳熟至腊熟期,全株发病。发病一般由下部叶片慢慢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会在下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迅速青枯。发病植株的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可见到红色病症。玉米茎腐病防治一般选用物理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二是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残体,秸秆充分发酵后再施用,以减少土壤菌源。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片两面聚生或散生黄褐色、长椭圆形、粉状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生长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玉米锈病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严重时隔15天再喷1次。
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发病先自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半透明褐色水渍状小斑,然后慢慢向上蔓延扩展,玉米小斑病从幼苗期到生长后期都可能发生,但以玉米抽穗期最常见。病斑严重时呈椭圆形或者黄褐色纺锤形,边缘有晕纹,呈赤褐色。玉米小斑病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叶片枯死。遇上阴雨潮湿的天气,病斑上会产生黑色绒毛状物。玉米小斑病防治用9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用50~75公斤,隔7~10天喷1次,共防2~3次。endprint
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发病一般在雌、雄穗抽出后。发病玉米穗较正常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后期苞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玉米丝黑穗病防治在播种前,选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
2.2 主要虫害
2.2.1虫害种类 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虫和大螟、蝼蛄、粘虫、蝗虫等。
2.2.2危害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虫和大螟:玉米螟虫和大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又名钻心虫。常在幼嫩茎叶处钻入咬食,破坏茎叶组织,使养分和水分不能输送,影响玉米生长,抽穗后钻进雌穗使果穗折断影响授粉。可以用莫比朗2000倍、抖克1000倍液、金世纪1000倍液,也可以用千虫克1000~1500倍液灌心或者喷雾。
蝼蛄:蝼蛄的成虫和若虫在土壤表面开掘隧道,咬断幼苗主根使幼苗枯死,或在靠近地表处咬断玉米幼苗。可以采用千虫克1500倍液、抖克2000倍液或敌百虫800倍液灌根。
粘虫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可用糖、醋、酒+敌百虫盆诱杀成虫,或草把引诱成虫来产卵,或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农药防治:可以采用金世纪1000倍液、莫比朗2000倍液、千虫克1000~1500倍液喷雾能够起到很好效果。
蝗虫:蝗虫的成虫和幼虫食叶片,影响作物生长。蝗虫大发生可形成蝗灾,为人们所熟知。防治方法:抖克1000倍液或千虫克1000~1500倍液喷雾。
3 结语
玉米高产栽培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一门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从选地整地、选择良种、播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至关重用,不能掉以轻心,希望每个农民朋友在种植玉米过程中,都能够严格操作规程,扎实掌握技术要领,达到高产高效栽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商小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2,(21).
[2]于洁.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1,(21).
[3]王晶,姚玉红.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1).
大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篇13
危害大樱桃的害虫根据其取食习性,将其分为刺吸式害虫、咀嚼式害虫和蛀食性害虫。防治时主要是根据其不同的取食习性进行药物防治,或根据其生活规律、特点进行物理、人工等综合防治。
1.刺吸式害虫
问:刺吸式害虫的特点是什么?怎样防治?
刺吸式害虫的特点是害虫的口器延长,变成细长的针管状,取食时将针式口器刺入叶片、枝条、果实的组织中吸取里面的汁液,给树体造成危害。用药物防治这类害虫时,宜使用内吸、触杀兼熏蒸作用的药剂防治。危害大樱桃的这类害虫主要有:
1).红蜘蛛
为害状:以成、若、幼螨刺吸芽、叶、果的汁液,叶受害初呈现许多失绿小斑点,渐扩大连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枯焦早落。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发芽前刮除枝干老翘皮,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螨源。出蛰前在树干基部培土拍实,防止越冬雌螨出土上树。
药剂防治:发芽期喷布3~5度石硫合剂或5%的柴油乳剂;出蛰盛期喷洒0.3~0.5度石硫合剂;大樱桃谢花后1~2周,幼、若螨活动期喷布20%哒螨灵1000-1500、茴蒿素0.65%水剂450-700倍、1.0%阿维虫清乳剂4000倍、1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
2).蚧壳虫类如桑白蚧、梨园蚧、草覆蚧、龟蜡蚧等
为害状:多以雌成虫、若虫刺吸枝干、叶、果实的汁液,造成树势衰弱,降低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果树休眠期用硬毛刷刷掉枝条上的越冬雌虫,剪除受害严重的枝条,烧除。
药物防治:冬季喷洒5%的柴油乳剂。芽膨大期喷布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含油量4~5%的矿物油乳剂。
在若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蚧壳之前,可用25%可湿性粉剂灭幼酮1500倍、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等药剂防治。上述药剂可混入0.1~0.2%的洗衣粉或含油量0.3~0.5%柴油乳剂对已开始分泌蜡粉蚧壳的若虫也有很好的杀伤作用。
3).梨花网蝽
危害状:成虫、若虫均在叶背面刺吸叶片汁液危害,被害叶被有许多黑褐色斑点状的粘稠粪便,叶片正面先沿叶主脉变成褐色。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秋冬季节要彻底清除果园内的落叶、杂草,刮除主干上的老翘皮,进行烧毁,清除越冬虫原。
药物防治:发芽前喷布5度石硫合剂。成虫和若虫发生期,可用0.2%苦皮腾素乳油2000倍、定虫隆(抑太保)5%乳油1000~2000倍、卡死特5%乳油:1000~1500倍、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着重喷布叶片背面防治。
2.咀嚼式害虫
问:咀嚼式害虫的特点是什么?危害大樱桃的这类害虫主要有
哪些呢?怎样防治?
咀嚼式害虫的危害特点是害虫取食时直接用口器啃食果树的叶片、枝条和果实等器官,使叶片等被害部位出现明显的伤口,给树体造成危害。用药物防治这类害虫时,宜使用具有胃毒兼触杀、熏蒸作用的药剂防治。这类害虫主要有黄刺蛾、舟形毛虫和金龟子类卷叶蛾类及棉铃虫等
1)黄刺蛾
为害状:黄刺蛾,俗称洋辣子,以幼虫伏在叶背面啃食叶肉,使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只剩中间叶脉。幼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取食危害。幼虫体上的刺毛丛含有毒腺,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倍感痒冬而红肿。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将越冬茧剪掉烧毁。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6月份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幼龄幼虫群集为害的习性,在7月上中旬及时检查发现幼虫,人工捕杀。
生物防治:在成虫产卵盛期,可采用赤眼峰寄生卵粒,666.7m2放峰20万头,每隔5天放1次,3次放完,卵粒寄生率可达90%以上,或在幼虫发生期喷青虫菌1000
药物防治:苏云金杆菌(B.T.):500倍喷雾、0.5绿保威乳油1000~2000倍、0.2%苦皮腾素乳油2000倍、灭幼脲3号25%悬胶剂2000倍、定虫隆(抑太保)5%乳油:1000~2000倍。
2).舟形毛虫
为害状:以幼龄幼虫群集叶面啃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下表皮,被害叶呈网状,幼虫稍大则将叶片啃食成缺刻,以致全叶被食仅留叶柄,常造成全树叶片被食光,不仅产量受损,而且易造成秋季开花,严重影响树势及下年产量。幼龄幼虫紫红色,静止时头尾两端翘起呈舟形。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物理防治:7月上旬至8月中旬利用成虫趋光性,傍晚黑光灯或点火堆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
B.T.)500倍、0.2%苦皮腾素乳
油2000倍、灭幼脲3号25%悬胶剂1000~2000倍等农药,在幼虫发生期喷布防治。
3).金龟子类
为害大樱桃的金龟子主要有:苹毛金龟子、东方金龟子、铜绿金龟子。
为害状:苹毛金龟子与东方金龟子,主要以成虫在花期啃食大樱桃树的嫩枝、芽、幼叶、花蕾和花。苹毛金龟子幼虫取食树体的幼根。成常害期约1周左右,花蕾至盛花期受害最重。严重时,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铜绿金龟子在7~8月份危害叶片。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早、晚在树下铺塑料膜后震落成虫捕杀。刚定值的幼树于虫害发生起用纱网套袋效果最好
药物防治:地面撒药:10%的辛硫磷颗粒剂,666.7m23公斤撒施;或25%对硫磷胶囊剂或50%辛硫磷乳油666.7m20.5公斤,稀释500倍液均匀喷洒地面或兑30公斤细土拌匀撒在树冠下,施用药后,及时浅耙,以防光解,杀死潜土成虫。
树上施药:于危害期喷洒20%甲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0.5绿保威乳油1000~2000倍、0.2%苦皮腾素乳油2000倍、灭蚜松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
4)卷叶蛾类
为害樱大樱桃的卷叶蛾类害虫主要有:白卷叶蛾、顶芽卷蛾。
为害状:白卷叶蛾幼虫取食芽、花蕾或叶,常把其中1片叶的叶柄咬断,致卷叶团中有1片枯叶,是别于其它种的重要特征,此外亦可缠缀花蕾为害,越冬代幼虫蛀入顶芽或花芽内为害越冬。
顶芽卷蛾幼唱害新梢顶端,将叶卷为1团,食害新芽、嫩叶,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结合冬剪剪除被害梢和叶团,集中烧毁,清除越冬虫源。幼树在生长期摘除卷叶团,消灭其中幼虫和蛹。
药剂防治: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后是施药的关键时期,可喷布50%杀螟松1000倍、20%甲氰菊脂乳油2000倍、0.5%绿保威乳油1000~2000倍、卡死特5%乳油1000~1500倍。
5).棉铃虫
为害状:在大樱桃上主要在6月份开始以幼常害芽和叶片
防治方法:
人工、物理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夜间用黑光灯诱杀,或在树冠内挂糖醋液盆、性诱剂诱杀。或在大樱桃园周围插杨、柳、臭椿的枝条数根为一把,于清晨捕杀。
药物防治:幼常害用灭幼脲3号25%胶悬剂2000倍、蛾螨灵2000倍喷洒防治。
3.蛀食性害虫
蛀食性害常害的特点是取食时直接用口器啃食果树的枝干和果实等器官,并蛀入枝干和果实内部危害。
问:防治这类害虫通常采用什麽办法呢?
主要以人工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用药物防治时,宜使用胃毒兼触杀、熏蒸作用的药剂,且最好在害虫蛀入树体前防治。这类害虫主要有:梨小食心虫红颈天牛和桑天牛等虫害。
1)梨小食心虫
为害状:在大樱桃上主要以幼虫从新梢顶端2片~3片嫩叶的叶柄基部蛀入危害,并往下蛀食,新梢逐渐萎蔫,蛀孔外有虫粪排出,并常流胶,随后新梢干枯下垂。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早春发芽前刮除粗翘皮,集中烧毁;8月份在主干上绑草束,诱集越冬幼虫,于冬季取下烧毁。春夏季及时剪除被蛀虫梢烧毁。
物理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夜间用黑光灯诱杀,或在树冠内挂糖
醋液盆、性诱剂诱杀。
药物防治:越冬茧出土期进行地面防治,用白僵菌粗菌剂70~80倍液喷洒地面后覆草防治食心虫出土幼虫,或用4%敌马粉,每株大树用药0.25kg,喷施于树冠下,然后浅锄入土,杀死出土幼虫。一般隔15天再施一次。
幼常害期用灭幼脲3号25%悬胶剂800倍、定虫隆(抑太保)5%乳油1000~2000倍、卡死特5%乳油1000~1500倍、2.5%功夫乳油2500倍以及其他菊酯类农药与有机磷制剂的复配剂等喷洒防治。
2)天牛类:危害大樱桃的天牛类主要有红颈天牛和桑天牛。
为害状:红颈天牛是危害大樱桃枝干害虫,以幼虫蛀食树干。前期在皮层下纵横串食,后蛀入木质部,深达树干中心,虫道呈不规则形,在蛀孔外堆积有木屑状虫粪,易引起流胶,受害树树体衰弱,严重时可造成大枝甚至整株死亡。
桑天牛是初龄幼虫于皮下蛀食韧皮部,后蛀食枝干和木质部,造成流胶,蛀入木质部后便向上蛀食,每隔一定距离向外蛀排粪孔。成虫取食嫩枝皮和叶。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成虫发生前在枝干上涂抹白涂剂,用于防治成虫产卵。同时在成虫发生期内,中午人工捕捉红颈天牛成虫;利用桑天牛成虫不易飞动特性,特别在雨后,震动枝杆,即可惊落地面,极易捕杀。在7~8月份进行,及时检查枝干,如发现有产卵槽,可用小刀在产卵槽中间刺入,杀死桑天牛的卵和初孵化的幼虫。发现有新鲜虫
粪可用尖刀挖除蛀道内的幼虫。
药剂防治:用8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或20%氰茂菊酯200倍液注入虫道,每虫道10毫升,或用40%氧化乐果500倍液浸泡棉球,堵塞虫孔,再用黄泥将排粪孔堵严,效果良好。
(二)大樱桃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大樱桃的病害根据其病源、发病原因等分为侵染性病害(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冻害、伤害等)。
1.侵染性病害
问:侵染性病害的特点是什么?对这类病害怎样防治?
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细菌及病毒等病源引起的病害,一般具再侵染性,主要采用栽培防治和药物防治。
1).细菌性穿孔病
症状:叶片染病,初在叶背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叶面也出现,多在叶尖或叶边缘散生。病斑扩大后成为紫褐色至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角质化,直径2mm左右,病斑周围有水渍状黄绿色晕环。最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有时数个病斑相连,形成一大斑,焦枯脱落后形成一大的穿孔,孔边缘不整齐。此病5月份发病,7~8月发病严重。多雨、多雾、通风透光差、排水不良、树势弱、偏施氮肥等大樱桃园发病较重。有时也危害枝梢。
传播途径:病菌在落叶或枝梢上越冬,翌春树体开花前后,病菌从坏死的组织内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气孔侵入,空气相对湿度在70~90%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栽培防治: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改善风光通透条件,及时排水。冬季清除落叶,剪除病梢集中烧毁。
药物防治:发芽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发芽后喷72%农用链霉素3000倍,硫酸链霉素4000倍,65%代森锌500倍液,也可用机油乳剂:代森锰锌:水=10:1:500喷布,除防治此病外,还可防止蚧壳虫、叶螨等病虫害。温室栽培时,可把农用链霉素或硫酸链霉素药剂配成粉剂进行喷粉。
2).大樱桃根癌病
症状:根癌病是根部肿瘤病。肿瘤多发生在表土下根茎部和主根与侧根连接处或接穗与砧木愈合处。病菌从伤口侵入,形成瘤肿,多为圆形,大小不一,患病的苗木或树体早期地上部分不明显,随病情扩展,肿瘤变大,细根少,树势衰弱,病株矮小,叶色黄化,提早落叶,严重时全株干枯死亡。
传播途径:根癌菌是一种土壤农杆菌,细菌单独在土壤中能存活1年,在未分解病残体中可存活2~3年。雨水、灌水、地下害虫、修剪工具、病组织及有病菌的土壤都可传播。低洼地、碱性地、粘土地发病较重。
问:这个病是一种对大樱桃危害严重的病,如何预防此病的发生,要真的得了此病又如何治疗呢?
防治方法:
禁止调入带病苗木,选用无病苗或抗病砧木。定植前,用K8
4菌处理根系防治根癌病效果很好。感病植株刮除肿瘤后,用K84涂抹病部和根系,并用其菌水灌根,效果较好。
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料,使土壤pH值保持在6-7时,发病较轻。耕作时,不要创伤根茎部及根茎部附近的根。
3).大樱桃干腐病
症状:干腐病多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发病初期,病斑暗褐色,不规则形,病皮坚硬,常益出茶褐色粘液,后病部干缩凹陷,周缘开裂,表面密生小黑点,可烂到木质部,枝干干缩枯死。
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皮内越冬,翌春病菌靠风雨传播,从伤口、枯芽、皮孔侵入。该菌寄生力弱,具潜伏侵染特点,树势弱时发病,树势恢复后,该病则停滞扩展。
防治方法:
栽培防治:强加管理,多施有机肥料,增强树势,涂药保护伤口,防止冻害。发芽前喷机油乳剂或30倍的石硫合剂,可铲除各种越冬病菌。5~6月喷1:2:240倍波尔多液2次进行树体保护。
及时检查并刮治病斑,刮治后涂药保护:托福油膏或腐必治20倍(沸水冲开)或油胂剂或30%甲基硫菌灵糊剂、菌敌(9281)4~5倍液、抗生素S-92120~30倍液。
4).侵染性流胶病
症状:主要为害枝干,1年生嫩枝染病后,以皮孔为中心形成瘤状突起,直径1~4mm,其上散生小黑点,当年不流胶。翌年5月,瘤皮开裂,溢出树脂,由无色半透明逐渐变为茶褐色胶体。多年生枝产生水泡状隆起,直径1~2cm,并有树胶流出。
传播途径:病菌在被害枝里越冬。翌春3~4月份借风雨传播,从伤口、皮孔、侧芽侵入。
防治方法:
栽培防治: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开花前刮除病斑,然后涂抹50%退菌特50克+50%硫悬乳剂250克混合液,或用20度石硫合剂原液涂刷刮过的伤口。结合冬剪清除病枝,萌芽前用抗菌剂“402”100倍液涂刷病斑。
在生长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5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1000液,每半月喷一次,共喷3~4次。
5).病毒性病害
症状:由病毒、类菌原体、立克次氏体引起的病害种类繁多,仅有记截的病就有40多种。不但影响树体生长,影响产量、品质,也影响大樱桃树的寿命。
问:病毒性病害引发的明显症状有哪些呢?
缩、卷叶、叶焦枯、枝干裂性溃疡、粗皮、小果等。它是造成大樱桃树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物防治无效。在我国发病较多的病毒病有李线文斑病、大樱桃锉叶病、大樱桃矮化病、大樱桃皱叶病等。
传播途径主要是:嫁接传播、蚜虫、地下线虫等传播、花粉传播、树体修剪、浇水等操作传播。
病毒病害预防:
树体一旦感染病毒性病害,终生不得免除,目前无有效的方法和防治药剂,只能根据发病特点,传播途径进行综合防治。首先是一经发现或经确认的病株实行严格隔离或挖除;观赏性樱桃是小果病的中间寄主,在大樱桃栽培区不宜种植这类中间寄主植物;繁育和种植无病毒苗木,这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提高树体抗性,土壤消毒,减少或消灭土壤线虫,注意操作工具的消毒。
喷洒抗病毒类药物:目前在市场有售病毒A、病毒唑等药剂,有一定的减轻症状效果。
2.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发病的原因比较多,如因涝、旱、低温、高温、树干树根的创伤等原因引起的流胶、裂果、裂干、萎鄢等病症;因土质盐碱、缺素等因素引起的缺素症状等等,这类病害都要根据具体的发病原因进行具体的栽培防治。
1).非侵染性流胶病
病因:冻害、病虫害及机械造伤引起流胶、或渍水、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壤粘重等引起的树体生理失调也导致树体流胶。一般4~10月间,雨季或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流胶严重。天牛等枝杆害虫蛀孔后引起流胶,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
防治方法:在果园管理、采果等过程中,尽量避免给树体造成伤口,冬季修剪时要少疏大枝,拉枝时防止劈裂;在土壤中耕时,应浅
锄,切忌伤大根;加强对天牛等枝干害虫及枝干病害的防治。树体上如有较大的伤口,早春发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伤口涂45%晶体石硫合剂20倍液,然后涂白铅油或煤焦油保护,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及时排涝,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干旱时宜少量多次,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水,防止涝灾;耕作上,可进行高畦种植。注意营造防护林。在大风多的地区可选用低干、矮冠的抗风树形和根系发达的砧木,同时采用在树干基部培土和立支柱的办法,预防风害。
冬季气温低于~16℃的地区,进行树干涂白或喷水可抵御一定的低温,但当气温降到~20℃以下时,枝干易受冻而干裂流胶,只有进行适当的覆盖,才能有效的防止冻害
2).缺素症
大樱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既需要大量元素,也需要微量元素。当树体缺乏某种元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就表现出病症。在肥料种类上给于补充,可缓解其症状恢复正常生长。但各种元素之间,有时存在相助或拮抗作用,如氮、钙、镁间有相助作用,当一种元素增加会有利于其它两种元素的吸收。而磷、钾、镁之间则有拮抗作用,当土壤中磷过量时,如果不增施钾、镁,树体就会减少对钾、镁的吸收,而表现出缺钾、缺镁的症状。
问:请您对对常出现的一些缺素症及防治方法做一些介绍好吗?
如缺氮症:叶片淡绿,较老的叶片呈橙色或紫色,早期脱落。花芽少且质差,果少且小,果实高度着色。可单独追施氮肥。
缺钾症:叶片边缘枯焦,从新梢的下部逐渐扩展到上部,中夏至夏末在老树的叶片上先发现枯焦。有时叶片呈青(铜)绿色,进而叶缘与主脉呈平行卷曲,褪,随后呈灼伤状或死亡。果小,着色不良,易裂果。生长季节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土壤追施硫酸钾,缺硼症:春季出现顶枯,枝梢顶部变短,叶窄小,锯齿不规则,虽然有花,但座果率低,会造成果肉木栓化、畸形。根系停止生长。
缺锌症:大樱桃缺锌时,新梢顶端叶片狭窄,枝条纤细,节间短,小叶丛生,呈莲座状,质地厚而脆,有时叶脉呈白或灰白色。土壤追施或叶面喷0.2~0.4%的硫酸锌。
缺铁症:缺铁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幼叶叶肉失绿,叶脉仍为绿色,随叶片成熟,症状减轻,树体衰弱。土施硫酸亚铁。
缺镁症: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呈现失绿症。严重时,新梢基部叶片叶脉间失绿并早期脱落。果实中固形物含量、柠檬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大为降低,影响产量和品质。叶面喷0.2~0.4%硫酸镁或土壤追施少量的硫酸镁。
五.大樱桃优质果品生产技术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大樱桃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本讲座在编写优质果品生产技术时,根据大樱桃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果农的需要,参考其他果品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加入了一些无公害果品生产技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篇14
时间:2010年3月16日
地点:镇五楼会议室
出席:镇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村科技信息员、各村农技员、有关种植大户 内容: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种类很多,而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瘿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这些病虫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如防治不好,一般每亩可损失稻谷20—30%,严重的可导致颗粒无收。因此,掌握上述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其有效、。适用的防治方法,开展综合防治,对确保水稻增产丰收起到很大作用。
第一节水稻主要病虫害
一、稻瘟病
稻瘟病蔓延快,为害重,流行年份,一般每亩减产l0一20%,严重的40——50%以上。
(一)病状由一种半知菌引起。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生于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常见的有叶瘟和穗颈瘟两种。
1.叶瘟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多在高湿时出现,病斑暗绿色,一般为椭圆型或不规则型,斑上着生大量灰霉。急性型病斑发展快,是稻叶瘟流行的预兆。慢性型病斑:是常见的类型,一般为纺缍型,叶上病斑较多时,常几个病斑相连接成为不规则的大斑,引起叶片枯死。
2.穗颈瘟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秕谷增多,严重者成“白穗”。
(二)发生特点
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种上越冬,病菌孢子借气流、雨滴、水流、昆虫传播。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期最易感病。多雨潮湿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偏施、迟施氮肥,土壤干旱或长期深灌,冷水灌田或日照不足,种植感病品种,都容易诱发稻瘟病。
一般早稻重于晚稻。早稻叶瘟流行期为5月上中旬,穗颈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叶瘟流行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穗瘟为10月上中旬。
(三)主要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大部分杂优组合抗病高产,宜大面积种植。
2.种子消毒。用10%二硫氢基甲烷(浸种灵)乳油5000倍液、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早稻48小时,中稻24-36小时。
3.合理施肥管水。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用水以湿润灌溉、干干湿湿为好,并适时晒田。
4.药剂防治。防治叶瘟要在发病初期用药;穗颈瘟要以预防为主,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用药一次。每亩用40%富士一号(稻瘟灵)乳油100ML,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
二、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在我市早晚稻发生普遍且严重,无论发生面积还是为害损失均居水稻病虫害之首。水稻感病后,轻的影响谷粒灌浆,重的引起稻株枯萎倒状,秕粒增加,干粒重降低,产量损失很大。
(一)病状由真菌寄生引起,为害叶片和叶鞘。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以后病斑增多,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形云纹斑块,其边缘为褐色,中间灰绿色或淡褐色。病斑产生数日后,表面长出灰白色网状菌丝体,以后聚缩成白色菌丝团,再集结成褐色出现菌核。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的基本相同。病害的发生,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蔓延到剑叶,甚至造成穗部发病,出现“穿项”倒伏现象。
(二)发生特点
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随着灌水犁耙,漂浮水面上的菌核萌发抽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在病斑上再长出菌丝,向附近蔓近,引起新病斑。以后病斑部产生菌核,落在水中,随水流传播蔓延。气温20℃以上开始发病,25—31℃和多雨情况下是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凡高温高湿,偏施氮肥,植株柔嫩、披叶多,透光差,以及长期深水灌溉和多雨天气,发病就重。该病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分蘖后期、孕穗至抽穗期最易感病,孕穗期前后发病达到最高峰。早稻发病始期一般为5月上旬,流行期为6月上中旬;晚稻发病始期为8月中下旬,流行期为9月上中旬。
(三)主要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湿润灌溉,适时晒田。
2.适时喷药保护与防治:在分蘖期用药一次,严重的在孕穗期再用药一次。首选药剂为井岗霉素,每亩用水剂150毫升或10%粉剂50克,加足水量均匀喷雾。
三、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
细条病是目前我国水稻上唯一的植物疫对象。90年代以来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叶面受害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谷粒不饱满、空秕率增加,产量降低。据我们在北流、博白等县(市)调查,受害轻的减产5—10%,较重的减产20—30%,特别严重的减产50—70%。
(一)病状该病由细菌引起,为害叶片。病斑最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在叶脉间逐渐扩展成长短不一的水渍状细条斑,呈黄褐色或橙黄色,并有许多珠状蜜黄色菌脓,以叶背居多。对光观察,条斑呈半透明状。受害严重的如火烧状。
(二)发生特点
细条病主要是通过带病种子、病稻草、病田水等传播为害的,其中带病种子是初侵染来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水、灌溉水和人畜走动传播。高温高湿、大风、多雨是病害的流行条件,尤其是在8—9月间多暴雨、台风季节蔓延最为迅猛。偏施氮肥或种植密度过密的田块发生较重。
主要发生在晚稻,一般8月上中旬始见,8月下旬至9月上旬流行。
(三)主要防治方法
1.不从病区向无病区调种或引种,并尽量选用抗耐性较强、丰产性能较好的品种种植,带病稻草及时烧掉。
2.合理施肥,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严禁串灌漫漫灌实行排灌分家。
3.做好种子消毒(方法同稻瘟病)。
4.抓住关键时期及时施药。发病始期或台风过后及时防治、控制蔓延为害,发病严重的田块隔7天再用药一次。有条件的可增施黑白灰。
药剂使用方法:每亩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25-150克、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100-125克、2%宁南霉素水剂250ML。
四、稻白叶枯病
(一)病状该病由细菌引起。水稻受害后,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斑点,后变成黄色长条形病斑,同健部界线明显,如波纹状;后期在叶面上有小珠状菌浓。
(二)发生特点主要在晚稻发生。前后期偏施重施氮肥,稻田渍水、受淹或禾苗受台风、大风刮伤后,都易发生或流行,在玉林一般在9月中下旬流行。
(三)主要防治方法参考细条病
五、稻飞虱
稻飞虱是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的害虫。其种类很多,在玉林主要看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有长、短翅型两种。
(一)为害状这两种飞虱均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出现“落窝”现象,导致减产。
(二)发生特点
稻飞虱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成虫趋光性强,卵多产于叶鞘里;短翅型成虫产卵量大,如数量多为大发生预兆。早稻一般5月上旬始见,以第三、四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5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般8月中下旬始见,以第六、七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分别为9月上中旬、10月上中旬。白背飞虱以分蘖期、大胎期最为适宜取食,褐飞虱穗期最为适宜取食,因此,第三、六代以白背飞虱为主,第四、七代以褐飞虱为主。温暖高湿的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繁殖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白背飞虱大发生;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有利于褐飞虱发生。水稻后期贪青徒长、田间荫蔽、高湿,对褐飞虱的发生与繁殖非常有利。
稻飞虱的天故种类很多。其中寄生卵、捕食卵的主要有稻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成若虫的天敌主要有螯蜂、线虫、蜘蛛和寄生菌等,它们对稻飞虱的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
(三)主要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做到科学用水,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合理施肥,避免禾苗徒长贪青,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繁殖。
2.保护利用天敌。如减少甲胺磷等剧毒并对天敌有杀伤作用的农药,采用选择性药剂,凋整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发挥天敌控制作用。
3.药剂防治。亩用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5-20克;亩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
六、稻瘿蚊
稻瘿蚊,俗称标葱虫,是晚稻大害虫。70年代前,多发生于山区,80年代初开始向平原扩展为害,逐年加重,1988年大发生,部份田块颗粒无收,全市损失惨重。因防治难度较大,损失重,有些人为此谈“蚊”色变。
(一)为害状稻瘿蚊主要为害水稻生长点以及附近的腋芽。幼虫侵害水稻生长点,被害叶鞘愈合,形成淡绿色而中空的葱管状,俗称“标葱”。葱管分为甲、乙、丙型三种标葱。禾苗受害后,只长葱,不长苗,不结实。
(二)发生特点
一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幼虫主要在蓉草、再生稻上越冬。成虫春末羽化,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叶片上,初孵幼虫借露水在叶上爬行,由叶鞘间隙侵入生长点为害,老熟后在葱管内化蛹。羽化时,成虫从管顶穿孔而出。7—9月份多雨高湿年份有利于发生;凡“倒春寒”年份都有大发生的趋势。秧苗起针至现青期,本田分蘖期是最易侵害的危险期,如发生条件吻合,禾苗就会受害严重。
稻瘿蚊以第二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三、四代为害晚稻秧田,第五、六代为害晚稻田本田,其中以第四、五代分别为晚稻秧田和本田的主害代。
稻瘿蚊寄生蜂种类较多,寄生率较高,有时可高达90%以上。
(三)主要防治方法
1.加强农业防治和健身控制栽培:早稻收割后,及时犁田耙沤并铲除田基、沟边杂草,消灭杂草及稻根腋芽、再生稻上的虫源。晚稻在7月上旬播完种、在8月5日前插完日,可分别避过或减少第三代、第六代的为害时间。施足基施,施分蘖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及早分蘖够苗,减少为害。
2.科学用药、扑灭为害:重抓秧田防治关,可减少本田受害和防治难度。秧田防治采用毒土畦面撤施方法,效果好。每亩秧田用10%益舒宝1.2公斤,或3%米乐尔1.5公斤,或3%呋喃丹5—7公斤,拌细沙15公斤均匀撤施。施药时秧田要保持水层,并让其自然落干。旱育秧田使用喷雾法。每亩用三唑磷250克,或杀虫双200克加乐果150克加水50公斤,隔5天喷一次,连喷3次。水育秧也可用此法。如秧田漏治或防治不过关,标葱比较多;或历史发生区或大发生年份则插后应重药重肥,每亩施尿素7—10公斤,肥7—10公斤,同时每亩用益舒宝1.2公斤、或米乐尔1.5公斤、或呋喃丹6公斤拌细沙15公斤或拌肥撤施。
七、稻纵卷叶螟.
(一)为害状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成管形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
(二)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一年发生7—8代。以幼虫或蛹在蓉草等杂草上越冬,但越冬虫源不易查获。因此早稻虫源主要来自外地迁入。成虫有趋光性及趋嫩绿、茂密和群集性,卵多散于叶片上。幼虫分五龄,三龄后食量大增,一头幼虫一生可为害叶片5—9张。老熟幼虫多在稻丛下部或禾叶反折作茧化蛹。一般阴天多雨、湿度大,以及禾叶过于浓绿,都利于成虫产卵和卵的孵化、以及幼虫为害。以早稻第三代(5月底6月上旬)、晚稻第六代(8月底9月上旬)为主害代,早稻常重于晚稻。
(三)主要防治方法。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克;18%杀虫双水剂300ML;40%毒死蜱乳油60-70ML;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ML。
八、三化螟(钻心虫)
(一)为害状为害苗期、分蘖期,造成枯心苗,为害孕穗期,造成枯孕穗,为害破口抽穗期,造成白穗。
(二)发生特点
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虫具趋光性,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一块卵有卵粒几十至一—百多粒。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蚁螟侵入率高。一个卵块孵化的蚊螟在附近稻株侵入为害,造成“枯心窝”或“白穗团”。冬春干旱暖和,有利幼虫越冬和化蛹,当年发生将较重。
一年发生4—5代,第一、三代分别为害早、晚稻秧田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而第二、四代分别为害早、晚稻抽穗期,造成白穗。
(三)主要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晚稻收割后进行冬耕冬种,不留板田过冬,并在开春化蛹盛期即一般在3月中旬前,适当提早灌水耙田沤田,浸死幼虫和蛹。
2.药剂防治:20%三唑磷乳油120-150ML;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ML。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35克;18%杀虫双水剂250-300ML;50%杀螟松乳油100ML。各加水45-50公斤喷雾。
第二节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综合防治基本概念
农作物病虫防治方法较多。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以及法规防治等。而综合防治(也叫综合治理)就是把多种有效技术措施合理地协调运用,控制病虫害,确保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就是从维护稻田生态平衡出发,协调各种防治手段,处理好水稻、害虫天敌和有害生物之间的关系,达到有效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开展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三增三减”,即增产、增收、增天敌,减轻病虫为害,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开展综合防治,意义十分重大。
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压基数
1.压低害虫基数和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1)晚稻收割后进行冬耕冬种,不留板田过冬,并在开春三化螟化蛹盛期即一般在3月中旬前,适当提早灌水耙田沤田,浸死幼虫和蛹。插秧前结合整地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和再生稻,减少稻瘿蚊越冬虫源。(2)收获时将病草烧掉或沤制堆肥,不用病草扎秧苗;灌水耙田时,打捞菌核。(3)实行种子消毒,预防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的发生。可用300—500倍强氯精(先将稻种预浸:早稻预浸24小时、晚稻12小时)药液浸种12小时,冲洗于净后即可摧芽。或用10%浸种灵2毫升加10公斤水搅拌均匀后,随即浸种子6公斤(无须预浸),浸种12小时。
2.种植优质奉产抗病虫耐害品种,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如大多数杂优组合对稻瘟病抗性且高产,可大面积种植,特别是历史性病区。避免大面积多年种植单一品种。
3.搞好健身栽培。(1)提倡疏播培育壮秧,同时做好秧田病虫防治工作。早稻秧苗要防治三化螟、稻瘟病,晚稻秧苗重点防治稻瘿蚊,兼治三化螟、苗瘟、细条病等病虫,保证移栽时不带或少带病虫。(2)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实行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注意氮、磷、钾肥的搭
配使用,切莫偏施或迟施氮肥,以免禾苗过于柔嫩贪青,招虫惹病。用水上做到浅水插秧,寸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扬花时回浅水灌溉,后期干干湿湿。
(二)科学用药控为害
1.坚持调查、决策,对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坚决不用药。
2.巧用防治策略。(1)抓住重点,兼顾一般。要从单虫单病防治换变为以水稻生育期为中心的防治,主攻
一、两个重点防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专治。如早稻中期主攻稻飞虱、稻纹枯病,兼治稻叶瘟、卷叶螟、三化螟,后期挑治稻飞虱、穗瘟等;晚稻秧田主攻稻瘿蚊、兼治三化螟、苗瘟等,本田中期主攻稻飞虱、稻纹枯病或细条病,兼治其它病虫,后期挑治稻飞虱、穗瘟等病虫。(2)“治小(秧)田,保大(本)田”,“压前代,控后代”。
3.合理选用农药品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减少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的农药。(1)杀虫剂的选用:选用杀虫双、抗虫灵、巴丹等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选用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等;选用益舒宝、米乐尔防治稻瘿蚊。(2)杀菌剂的选用:选用三环唑、施稻灵、富士一号、灭病威等防治稻瘟病;选用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选用施稻灵、消菌灵、叶青双防治细条病;选用强氯精、浸种灵作种子消毒药剂。
4.掌握防治适期。根据当地《病虫情报》,结合田间调查实况,确定防治期;注意农药使用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增加用药量;改进施药方法,如防治稻瘟病、细条病、卷叶螟等叶面病虫应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稻飞虱、纹枯等茎下部病虫则用粗水喷雾。防治对象基本相同的农药要轮换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性。
【豇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推荐阅读:
大棚豇豆栽培技术09-01
香菇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论文09-11
油松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论文09-07
温室黄瓜栽培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治措施08-27
苜蓿栽培技术及利用06-19
核桃的栽培技术及管理06-11
甜玉米特性及栽培技术5.207-16
栽培练习题及答案10-06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09-08
攀枝花常见特色植物及栽培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