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脱毒高产优质

2024-06-01

甘薯脱毒高产优质(共6篇)

甘薯脱毒高产优质 篇1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 体内极易感染和积累病毒,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退化, 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实践证明, 因甘薯病毒病影响, 一般会减产25%左右, 有的品种减产达50%以上。目前, 尚无特效药剂防治甘薯病毒病, 而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治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1 脱毒甘薯特点

1.1 抗病力增强

脱毒薯苗彻底脱除病毒, 同时脱去多种真菌、细菌、线虫等病源, 明显降低了甘薯病害, 提高了抗病力。

1.2 种性得到恢复

(1) 早生快发, 成活率高。脱毒甘薯苗扦插后, 发根早, 比无脱毒薯苗提早2d发根, 薯苗返活快, 成活率高达98%。植株地上部长势旺、封垄早、结薯早、薯块膨大快。

(2) 裂薯率低, 外观品质明显改善, 商品薯率提高。据观察, 商薯19品种脱毒后薯皮光滑鲜艳, 薯块烘干率提高1.5%, 大薯数比相应对照多9.2%, 大薯的重量比对照高20.1%。裂薯率明显降低, 调查241个脱毒的薯块, 裂薯率为4.8%;调查235个未脱毒的薯块, 裂薯率为17.4%, 比脱毒的裂薯率低12.6个百分点, 商品率高10.9%。

(3) 生育期提早, 产量高。由于甘薯脱毒苗栽后早生根, 早结薯, 薯块膨大快, 一般比无脱毒提早10~15d收获, 产量高, 增产显著, 可增产15%~30%。

2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深耕

要生产出优质甘薯, 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生态条件良好、环境适宜的地区。甘薯具有抗旱耐瘠、好气怕涝的特点, 所以创高产仍需要深耕土壤。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排灌良好的壤土, 深耕25~30cm, 并及时耙耢。

2.2 选用良种

选用脱毒甘薯良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是提高甘薯产量、改善甘薯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适宜商丘市推广种植的脱毒甘薯良种有豫薯13号、商薯19、商薯85、徐薯34等。

2.3 适时早插

科学的群体结构应根据品种植株的形态、土壤肥力和栽期的早晚确定。通常采用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春薯宜稀, 夏薯宜密, 长蔓品种宜稀、短蔓品种宜密, 脱毒甘薯宜稀、一般甘薯宜密的原则。一般春薯插苗4.50~5.25万株/hm2, 夏薯插苗5.25~6.00万株/hm2。

2.4 肥分管理

施足基肥, 施总施肥量的60%, 以有机肥、钾肥为主, 促使前、中期茎叶快长;早施提苗肥, 施总施肥量的10%, 以速效氮肥为主, 促进早分枝、早结薯;重施夹边肥, 施总施肥量的20%, 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肥配合, 促使茎叶稳长及薯块快速膨大;后期看苗补肥, 防止茎叶早衰, 延长叶片功能期, 促进薯块持续膨大。对叶黄脱肥的地块, 可喷2%尿素溶液750~900kg/hm2, 间隔7~10d连续喷2~3次。对生长正常的地块, 在中、后期喷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900~1 050kg/hm2。

2.5 田间管理

薯苗素质差, 栽插技术不当, 或遇干旱等情况都可能出现死苗缺株。补苗宜早, 在栽插后7d左右完成, 才能确保全苗和均匀生长。甘薯生长期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60%~70%, 除了特殊干旱一般不需浇水, 遇旱可小水顺沟轻浇, 也可喷灌, 遇涝要及时排水。

2.6 病虫草鼠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结合当时当地病虫草鼠害发生特点, 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有效地控制病虫草鼠危害。甘薯主要病害有薯瘟病、蔓割病、疮痂病, 主要虫害有小象鼻虫、斜纹夜蛾、蚜虫。薯瘟病推荐用20%龙克菌 (噻霉酮) 悬浮剂1 000倍液或链霉素500倍液进行防治;蔓割病、疮痂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小象鼻虫用5%锐劲特 (氟虫清) 乳油600m L/hm2和40%的毒死蜱乳油3 000m L/hm2对水900kg, 在甘薯种植1个月后粗喷茎头, 2个月后浇头进行防治;斜纹夜蛾在5~6月用1%甲胺基阿维菌素1 500倍液进行防治;蚜虫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除草剂推荐使用10.8%高效盖草能750倍液进行喷施。鼠害采用挖穴、灌水、放鼠夹等方法捕杀或使用0.5%杀鼠迷水剂200倍液作毒饵诱杀。

2.7 适时收获

甘薯无明显的成熟期, 收获适期主要根据当地气候、薯块用途等而定。甘薯适期收获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避免冷害、增强耐贮性均有重要作用。一般掌握在当地气温降到15℃时开始收, 霜前收完。

摘要:根据脱毒甘薯抗病毒病、品种种性恢复的特点, 介绍了脱毒甘薯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为脱毒甘薯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从而有效地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脱毒甘薯,特点,优质高产栽培,选用良种,肥分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2

1 选用良种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用途等选择相应的脱毒甘薯品种。对灌溉条件较好、肥力较高的土地, 可选用徐薯18等品种;对肥力较差的旱薄地, 选用鲁薯7号等品种。高产淀粉型品种有徐薯18、皖薯1号、皖薯7号、鲁薯7号、豫薯7号、苏薯7号等;优质食用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皖薯8号、徐薯43-14等。

2 培养脱毒苗

利用甘薯茎尖病毒含量低或不含病毒的特点,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切取0.2~0.4mm的茎尖分生组织, 在特定培养基上培育成试管苗, 再经血清学和指示植物嫁接检测出不带病毒的苗即为脱毒苗。脱毒苗经病毒检测和优良株系评选后就可进行脱毒苗快繁, 供大面积生产应用。

3 深耕起垄

甘薯具有抗旱特性, 应选择疏松透气、土层深厚、蓄水保肥、排灌良好、耕作层深30cm左右的砂质壤土, pH值以5.2~6.7为宜。深耕30cm左右, 起垄规格为垄高20cm, 垄宽50~60cm, 垄距80~100cm, 做垄要求土壤宁干勿湿。起垄目的是加大昼夜温差, 促进薯块膨大和养分积累, 使土层松软, 减少气生根, 一般可增产10%以上。

4 适时扦插, 合理密植

春甘薯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 每早栽1d, 产量可提高1.0%~1.2%;夏薯每早栽1d, 产量可提高2.5%~3.0%。扦插时应选用苗龄在30d左右、苗长20cm、茎粗节短的壮苗进行栽插。因脱毒甘薯地上部分生长旺盛, 生长势强, 应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 以免影响脱毒甘薯的高产、稳产。要掌握“肥地稀、薄地密, 春薯稀、夏薯密, 长蔓品种稀、短蔓品种密”的原则, 一般栽植密度春薯4.50~5.25万株/hm2、夏薯5.25~6.00万株/hm2为宜。

5 肥水管理

甘薯是地下结果的块根作物, 对肥料的吸收以钾素最多, 其次是氮, 而磷最少。根据地力应掌握增施有机肥, 少施化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要实现优质高产, 必须控氮稳磷补钾。一般在插后7~15d内薯苗活棵时追施促苗肥, 用稀薄人粪尿7.50~11.25t/hm2或氮素化肥 (硫酸铵) 105~120kg/hm2。根据苗肥施用及长相长势, 在栽后1个月左右追施1次壮株肥, 促进茎叶生长, 早结薯和早封垄, 可用硫酸铵120~150kg/hm2或配合施用磷钾肥。促薯肥施肥时间看苗情在栽插50d左右至收获前50d施用, 不能太迟, 可用稀薄人粪尿、化肥水及草木灰水施浇。也可采用根外喷施的方法, 如用0.5%的尿素、2%~3%的过磷酸钙、5%的草木灰水、0.2%的磷酸二氢钾液等, 每隔7d喷1次, 连喷2~3次, 每次喷液1 500 kg/hm2左右。甘薯抗旱性较强, 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50%~70%, 封垄前中耕除草2~3遍, 栽后20~30d遇旱浇1次缓苗水。中后期遇旱顺垄轻浇小水。甘薯怕涝, 雨水大要排水。

6 田间管理

薯苗栽插后, 常因干旱、苗弱、栽插技术不当或病虫危害等原因, 造成死苗缺株, 影响产量。因而, 需要及时查苗补栽, 保证全苗。一般栽后2~3d随查随补, 补苗应当选用1级壮苗。最好在田地头栽一些备用苗, 补苗时应连根带土一起栽, 栽后浇透水, 活棵后追施“偏心肥”, 促使晚苗快发, 赶上大苗。脱毒甘薯生长旺盛, 薯块膨大快, 因此中耕在生长前期封垄前进行, 一般2~3次。第1次中耕在活棵后结合施苗肥进行, 以后每隔10~15d中耕1次, 末次在封垄前结合施促薯肥进行, 并进行清沟培垄。培土要注意垄面少培土, 以不露薯块及根系为宜。中耕深度由深到浅, 株旁宜浅, 垄脚深锄。甘薯生长中期地上部分生长旺盛, 薯秧顶端深达40cm以上, 黄落叶烂叶增多, 叶片大、叶色浓绿等都是旺长的特征。控制方法:一是做好排水工程, 防止土壤水分过大, 控制氮肥用量;二是提断蔓根, 即将薯蔓自地面提起, 拉断不定根后仍放回原处;三是利用生化制剂, 如喷矮壮素、多效唑、维他灵等, 一般化控2~3次。

7 病虫草害防治

病害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用多菌灵药液对薯苗进行浸苗处理;三是实行轮作;四是发病时立即对症施药。苗期防治地下害虫, 结合中耕用50%辛硫磷250g拌细土20kg撒在垄面, 触杀地下害虫。在甘薯茎线虫病发生较重的地区, 可使用毒砂进行穴施。甘薯生长后期重点防治甘薯天蛾, 一般7月中旬至9月底为多发期, 应适时用40%甲基异柳磷或菊酯类农药防治。杂草多的田块可采用除草剂, 在活棵后用除草醚9kg/hm2或五氯酸钠15kg/hm2, 混合扑草净1.5kg/hm2或敌草隆3.0~4.5kg/hm2、二甲四氯1.125~1.500kg/hm2对水600~750kg, 或用拉索1.5kg/hm2对水600~750kg, 均匀喷洒, 除草效果良好。

8 收获

甘薯适期收获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避免冻害和增强耐贮性都有重要意义。收获过早, 生长期缩短, 会降低产量, 同时因早收早贮藏, 在较高温度下薯块呼吸及发芽消耗养分多;收获过迟, 淀粉糖化会降低出干率和出粉率, 并易遭受冷害而降低耐贮性。气温降至15℃时, 薯块基本停止膨大即可开始收获, 气温降至12℃时收获要结束。

摘要:从选用良种、培养脱毒苗、深耕起垄、适时扦插与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以供脱毒甘薯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脱毒甘薯,选用良种,培育脱毒苗,适时扦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刘成益, 林昌庭, 周贤东, 等.脱毒甘薯种性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S2) :270-271.

浅析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篇3

1 甘薯的生长习性

1.1 甘薯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甘薯是一种喜温, 耐寒性差的植物, 要求栽培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不低于10℃, 夏季的平均温度要高于22℃, 且种地区的无霜期要超过120 d。培育苗期的温度需要在16~30℃最好, 培育壮苗的温度要在22~25℃[1]。壮苗移栽后, 温度要高于18℃时壮苗才能促进根部的生长, 当温度低于15℃时植株便停止生长, 如果遇到霜冻便会立即枯死。块根的生长形成的适宜温度则在25℃左右, 在块根生成时期的温度降低和昼夜温差的增大, 有利于块根的生长的[2]。

1.2 光照条件

甘薯是一种短日照种植作物, 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块根的生长受茎叶的生长期影响较大, 茎叶的生长期长的要比生长期短的甘薯的养分大的多。充足的日照时间、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昼夜温差的都对块根的生长有很大好处。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短日照影响后, 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进甘薯的开花和块根的形成。甘薯种植地内不适宜种植高植株作物, 否则会影响到甘薯的光照, 降低甘薯种植的产量。

1.3 水分与土壤的要求

由于甘薯的根系比较发达, 所以甘薯的耐旱性相对较好。在苗期土壤的持水量不得低于50%, 否则会影响幼苗和根的生长, 在移栽后生长中后期, 土壤的持水量保持在60%~80%最佳, 有利于块根的迅速生长。在成熟收获前期, 不易进行过多的浇水, 防止雨水的增多造成的水涝灾害而影响到甘薯的质量和减产。透气性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比较受甘薯的喜爱, 甘薯所需要的土壤肥料三要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 但是含量要求都不宜过多, 适量即可。施肥时以堆肥、绿肥最好, 既保持了肥力, 又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2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育苗

甘薯育苗是甘薯种植的重要阶段, 选种时要注意种薯的品种一定要单一, 避免因为多种品种混种造成的产量的下降。种薯尽量选择芽原基与根痕较多的质量为100~250 g的优质薯块, 最好进行种薯生物脱毒处理, 以保证优良品种的种性。在育苗时, 可以采取多种育苗方式, 如温室、加热温床、地膜覆盖等方式, 目的是提高育苗床的温度和湿度, 满足苗期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在出苗前期, 需要采用高温的方式进行种薯的催芽, 出苗后根据其生长习性逐渐降低苗床温度, 并将苗床土壤含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 防止水分过多或过少造成的幼苗的死亡。在移栽前几天炼苗期, 注意苗床的通风散热, 如需进行分批采苗, 在采苗2~3次后应进行适量的苗床追施氮肥和松土, 防止种薯的腐烂变质。

2.2 移栽时间

各个种植区域要根据外界条件合理的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 种植夏薯区的移栽时间一般为5月, 种植秋薯区适宜在7-8月的上旬进行移栽, 冬薯种植区则适宜在11月进行移栽, 各个地域依据当地条件进行合理移栽。

2.3 土地选择与整理

选择土壤结构较好的地块进行种植。在整地时, 需要在晴天时进行土壤的深耕, 深度在30 cm左右为佳, 不要超过40 cm, 深翻时配合撒施有机肥, 以保证土壤的肥力, 深耕还可以防止土壤的板结造成的水分流失和透气性的降低而降低甘薯的产量。深耕后进行起垄处理, 以增强排水性和增大地面接收太阳的面积。起垄时垄间距要均匀, 防止甘薯的受光不均而影响品质。

2.4 移栽

移栽时注意尽量选择苗长度均匀一致的壮苗进行移植, 剔除有病虫害的弱苗。在移栽前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或者多菌灵胶悬剂浸泡进行灭菌处理, 用杀虫剂对幼苗进行杀虫处理, 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采苗时最好避开拔苗法采苗, 选用剪苗法进行采苗, 可以有效防止种薯的损伤。插栽时, 可以采用水平插栽法、斜插法、船底形栽插法、直栽法和压藤栽法等几种方法进行插栽, 在插栽时, 要注意插栽的深度和保持薯苗的直立性;在天气干旱时, 还可以选择用埋叶法进行插栽, 保证薯苗的成活率。此外, 要注意插栽时的密度, 一般每667 m2地保持在薯苗2 500~4 000株为宜, 并保证间距的均匀性, 以保证甘薯的均匀生长。

2.5 田间管理

甘薯种植施肥一般分为苗期施肥和施壮薯肥。一般在苗期翻地时施足肥料后, 后期可根据土地肥力情况进行适量追肥即可。主要的田间管理措施是后期的水量控制、田间除草处理、土壤的松土和薯苗的培土处理等。灌水要根据天气情况, 如遇干旱时则要进行适量浇水, 并在浇水后及时进行松土, 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待薯蔓盖住地面后, 则注意不要随意翻动薯蔓, 以影响藤蔓的水分吸收和光和作用的进行。但是在长期雨涝时, 要对枝蔓进行断根处理, 并在后小心的放回原位, 降低对枝蔓的损伤。

2.6 采收与贮存

甘薯的收获时, 因为没有明显的成熟特征, 所心在收获时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采收, 防止甘薯过晚收获而受冷。在采收时, 无论是人工采收还是机械采收, 应当尽量避免对薯块的表面造成损伤, 造成在贮存时的感染而腐烂变质。采收后的薯块要及时放入地窖储存, 放入地窖初期升高地窖温度, 进行高温愈合处理, 然后进行短时间的通风降温, 将地窖温度维持在15℃左右, 但是地窖的温度不要低于9℃, 以防止薯块堆受到冷害影响品质[3]。有条件的种户还可以将鲜薯加工成薯干, 以利于甘薯的储存。

3 结语

我国的甘薯种植区域可以分为北方春薯区、黄淮流域春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南方夏秋薯区和南方秋冬薯区5个薯区。各个区域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甘薯的生长习性, 因地制宜, 选择合适的甘薯品种和合理的种植方式进行栽培和管理, 以提高当地的甘薯产量和品质[4]。

参考文献

[1]曹丽.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现代农业, 2013 (2) :10-11.

[2]彭雪峰.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 2005 (4) :12-14.

[3]李红梅, 杨密, 周雷.浅谈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 (6) :13-15.

广薯87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篇4

1 培育壮苗

1.1 育苗地选择

应选择避风向阳、富含有机质且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及2年以上没种过甘薯的田块作为育苗地。育苗地的周围 (特别是上方) 50 m范围内没种过甘薯的更佳。

1.2 种薯选择

选择具有该品种特征, 表皮光滑, 没有须根, 没有病虫危害及没有机械损伤的纺锤形或长椭圆形, 单个重约50 g的小薯作为种薯。春繁用种量约为900 kg/hm2。常年繁殖可在上年度无病虫薯园中剪其顶端20 cm长的顶蔓作为育苗材料。

1.3 育苗时期

大棚苗圃可在立春时节即排薯育苗, 当苗高15~20 cm时剪取进行假植。露地育苗应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20℃以上即可开始育苗, 土壤及种薯 (苗) 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浇灌 (喷施) 消毒。苗龄35~40 d, 茎粗0.5 cm, 长20~25 cm, 叶片肥厚, 叶色浓绿, 没有气生根, 无病虫危害, 即达到壮苗标准。壮苗发根还苗快, 结薯早, 为高产奠定物质基础。采苗前3~5 d, 用稀薄复合肥水浇施1次, 同时喷施好送嫁药。

2 选地整地

地块选择前作是水稻的最为适宜, 提倡水旱轮作。耕作前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2.5~30.0 t/hm2, 再加碳铵750kg/hm2、过钙750 kg/hm2混合均匀作为底肥, 有机肥及农家土杂肥, 可作为底肥在扦插前一次性翻压入土壤中。如果前作是水稻、花生, 可将稻草、花生藤压入畦心, 也可作为栽种后表面覆盖。

田地整成高畦深沟条状, 畦宽 (带沟) 100 cm, 畦高35~40 cm, 南北走向, 这样有利于排灌, 可增加土壤中昼夜温差, 并使光照均匀, 白天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夜间减少呼吸消耗养分, 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3 适期扦插

早薯在5月中下旬、晚薯在7月中下旬选晴天下午进行扦插。适期早插, 可提早达到高产所需的茎叶面积[3], 增加叶面积系数, 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

在苗圃选取壮苗, 剪取顶蔓或第2段作为扦插苗, 长20~25 cm, 长有6~7片叶为宜。于扦插前1 d剪取, 每50条为一捆, 直立放置于阴凉处 (注意不能平放重叠) , 这样经过1 d饿苗处理后, 更有利于发根返苗。扦插时要求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 用脚压紧压实基部3片叶在土壤中, 低斜插, 插后同时用优质复合肥75~120 kg/hm2施入穴中 (于偏向脚后跟处) , 覆土。广薯87属于短蔓半直立型, 可适当密植, 株距20 cm, 插植4.95万株/hm2左右, 扦插后立即用乙草胺进行苗前除草, 插后7 d内进行查苗补苗。

4 中耕除草及提蔓

甘薯全生育期需中耕除草2~3次, 茎叶封行后只拔除大株草即可。甘薯的膨大受土壤团粒结构影响很大, 通过中耕除草, 增加土壤透气性, 有利于抗旱保湿, 增加昼夜温差, 促进茎叶生长及块根形成, 使薯皮光滑, 可提高免疫力, 减少病害的发生, 减少柴根的出现, 提蔓可切断不定根的形成, 控制营养生长, 使养分集中储存于块根中, 提蔓后均匀放回原处, 不得翻蔓。

5 科学管水

甘薯田应开好排水沟, 做到雨停水干为宜。土壤含水量一般在70%~80%, 茎叶盛长和块根膨大期可略高些, 干旱时应及时灌“跑马水”, 为畦高的1/3~1/2, 切忌漫灌, 灌后立即排干。生长后期一般在60%~70%之间, 特别是要作为鲜薯食用的, 收获前15 d内应控制水分, 土壤含水量约为60%, 有利于收获后鲜薯储存。

6 合理施肥

广薯87结薯早且集中, 施肥应采用攻头补尾。施足基肥, 占总施肥量的60%~70%;结合中耕除草重施“夹边肥”, 插后约30 d, 施尿素225 kg/hm2, 硫酸钾375 kg/hm2, 下次 (插后55~60 d) 在畦的另一侧挖穴施入, 用硫酸钾或复合肥150kg/hm2, 甘薯喜钾忌氯, 不施用含氯的化肥。巧施“裂缝肥”, 视长相长势补施壮尾肥。9月中下旬以后, 气温逐渐下降, 根系吸收能力差, 地上部茎叶生长缓慢, 但此时需钾量为最大, 可采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 每次间隔7~10 d, 根据薯叶长相, 也可加入0.5%尿素, 对防止早衰、提高产量起到重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氮磷钾合理配施才能取得最佳的增产效果。云霄县水稻田种植甘薯的最佳施肥量为:N 150~189 kg/hm2, P2O545~75 kg/hm2, K2O210~255 kg/hm2;配方施肥分3种:高肥力地区推荐施肥量为N 150 kg/hm2, P2O545 kg/hm2, K2O 210 kg/hm2;中等肥力地区推荐施肥量为N 165 kg/hm2, P2O560 kg/hm2, K2O 225 kg/hm2;低肥力地区推荐施肥量为N 189 kg/hm2, P2O575 kg/hm2, K2O255 kg/hm2。

7 做好病虫害防治

广薯87抗蔓割病[4], 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黑斑病和薯瘟。培育无病壮苗, 增施有机肥及合理的耕作制度是防病的基础。防治黑斑病和薯瘟, 秧苗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浸种5~10 min后再扦插, 大田用1 000倍液喷雾, 防治根腐病可用瑞毒霉1 000倍液喷雾。大田生产上主要虫害有甘薯小象虫、斜纹夜蛾及蚜虫等, 防治甘薯小象虫可用性诱剂进行集中诱杀, 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可有效降低小象虫的发生与危害;防治斜纹夜蛾可用皇功、大功臣、杜邦安打等, 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8 适时收获

当茎叶自然褪黄, 气温下降至20℃以下时, 即可开始收获, 时间在10—11月, 全生育期130~150 d。闽南沿海地区, 气温下降较慢, 对于迟插的晚薯甚至可延迟至12月收获 (霜冻前) 。作为鲜薯出售的, 可在扦插后100 d即可开始收获[5], 此时表皮光滑, 色泽鲜艳, 品质最好, 商品性好, 但产量略低。需要储存一段时间的, 在收获前15 d切忌灌水, 收获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并分级装箱, 做好储藏工作。

参考文献

[1]罗维禄.优质甘薯广薯87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农艺措施[J].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 :135-136.

[2]张荣宗.广薯87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09 (5) :8-9.

[3]李培德.广薯87春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 2012 (3-4) :3.

[4]张宁弟.广薯87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 2012 (8) :49.

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篇5

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及早熟品种 (出苗至收获60天) 如东农303、早大白、超白、费乌瑞它等。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种性退化较快, 连续种植二年产量明显下降, 块茎变小, 商品率低。用生物技术脱毒的马铃薯种薯, 去除了影响其正常生长的病毒, 种性恢复到该品种刚育成时的最佳状态, 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 块茎产量高 (一般比未脱毒薯增产50%) 。因此要想获得高效必须种植脱毒马铃薯。

二、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 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如果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 不但引起病害严重, 使马铃薯生长不良, 植株矮小, 产量低, 品质差。马铃薯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 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 有灌溉条件, 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

三、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 因此, 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 以钾的需要量最多, 氮次之, 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肥机为主, 配合磷、钾肥。一般亩施有肥机1000~1500千克, 过磷酸钙15~25千克, 草木灰100~150千克。一般施肥量应按地力情况和品种而定。

四、种薯处理

1. 精选种薯

选择种薯时, 要严格去除表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的块茎。

2. 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 可以促进早熟, 提高产量。催芽切块, 适期播种, 将种薯放在室温15~18℃的散射光条件下催芽, 堆放高度不超过15厘米, 若堆放过高, 底层薯块不易见光, 会导致幼芽嫩白过长, 不利于播种。催芽过程中要定期翻动, 使薯块均匀见光, 幼芽紫色粗壮。切块后依据幼芽大小分级播种, 以利出苗整齐均匀。在播期的选择上应适期早播, 此期播种可使薯块膨大期的外界温度不超过24℃, 日照不超过14小时, 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 催芽过程中, 可淘汰病烂薯, 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 有利于全苗壮苗。当芽长到1厘米时, 芽变成紫绿色, 播种前1~2天可以切块, 切块选顶芽、壮芽, 淘汰幼芽和基部芽。切块大小按每个种薯的壮芽而定, 不可留母。每切一块后必须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每块重量应以25~30克为宜, 切种后用草木灰拌种。

五、适时播种

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 总重量也愈高。

六、田间管理

1. 马铃薯出齐后, 要及时进行查苗, 有缺苗的及时补苗, 以保证全苗。

2. 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 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 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 深度8~10厘米, 并结合除草, 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 进行第二次中耕, 宜稍浅。现蕾时, 进行第三次中耕, 比第二次中耕更浅。

3.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 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 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进行防治。青枯病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蚜虫、蛴螬、蝼蛄等, 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七、收获与贮藏

甘薯脱毒高产优质 篇6

1 选择优质高淀粉甘薯品种

1.1 选用优质高淀粉加工专用甘薯

选用优质高淀粉甘薯品种是高产高效栽培的先决条件,黔江区引进的‘豫薯7号’、‘豫薯12’、‘豫薯13’、‘豫薯868’、‘梅营1号’和‘渝苏303’,是目前生产中推广潜力较大的高产高淀粉加工品种,其干淀粉率均在20%以上、淀粉质量较好,且产量高、品质好。

1.2 种薯精选与处理

“好种出好苗”,种薯的标准是具有本品种的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选用无病、无伤、重150~250 g的中等薯较好。排薯前应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分钟,以清除薯块上的病菌。

2 保温育苗,培育壮苗

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只有适时育足苗壮苗,才能保证适时早栽、一茬栽齐、苗全株壮的要求,为高产打下基础。在育苗过程中,保证苗床有一个较高温度环境,并注意平摆、稀摆种薯,做到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早出壮苗。适宜于黔江区农户的育苗方式主要有,酿热物温床育苗(适合半山以上农户和栽插春薯的农户),冷床双膜保温育苗(适合低平区农户和套种夏薯的农户)。

2.1 酿热物温床育苗

2.1.1 苗床制作

按每667m2大田4~5m2规划苗床(排种12~15kg/m2),选地势高、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方便的中壤土,深翻细整,2m开厢,厢面1.5 m、深0.4~0.5m,走道0.5 m,欠细整平厢底,施足底粪水;装填农作物秸杆、干草或牛渣粪等酿热物20~25 cm,泼透粪水压实;盖细土5 cm。

2.1.2 适时早殡、稀殡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殡种,一般在3月上、中旬为宜(海拔增高适当推迟),农户对种薯进行处理后应及时播种。殡种时要分清头尾、切忌倒排,稀排、斜放,种薯头部和背部朝上,大小分开,保持上齐、下不齐,一般每厢殡种4~5行(依种薯大小而定),窝距17~20 cm,放好后用细土或土渣肥覆盖,然后分厢平铺地膜,再拱棚盖膜,注意内膜通气、外膜四周压实保温。

2.1.3 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前期高温催芽阶段(1~10天),主要靠酿热物产热和地膜保温,管理上要随时检查地膜是否严盖,达到保温效果;中期平温长苗阶段,薯种发芽出苗即可将平盖膜揭掉、防止出现气死苗,待齐苗后注意逐渐通风降温(温度到25℃左右),晴天时白天要揭膜防高温烧苗、傍晚盖膜保温;后期低温炼苗阶段,当苗高20 cm左右,床温接近大气温度,全揭薄膜炼苗。

(2)肥水管理。高温期水不缺,低温炼苗时水不多,增加浇水次数多、减少每次水量,每采过1茬苗后第2天结合浇粪水追1次肥(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按每20 g/m2左右追施尿素,追肥后立即浇水,以便迅速发挥肥效),并加盖2~3 cm营养土,促第2茬苗早发。

(3)及时采苗,薯苗25 cm高时,要剪壮苗移栽,既能减少病害感染传播、也可促进下一茬出苗数。

2.2 冷床双膜保温育苗

此法采用平床不填充酿热物,育苗时采用肥沃的床土并施足有机肥,其他要求同酿热物温床育苗。

3 开厢提埂,合理套作,壮苗早栽,浅栽平插

甘薯是块根作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昼夜温差大等环境条件,有利于块根形成和膨大,产量高。因此,要求开厢提埂栽插。凡土层深厚的大平土,缓坡土净作可按1.16m开厢,沟深26.7 cm,厢面宽1m,栽双行。窄行行距33~40cm,窝距30 cm,每667 m2植3500~4000窝;采用1.67 m开厢间套作模式的,小春收获后,及时在83 cm的空行内提埂,套栽2行甘薯。甘薯行距33 cm,株距23~27 cm,每667 m2植3000~3500株。

一般在土壤10 cm地温为16℃以上时为适宜栽植期,黔江区春薯净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较适宜,套作地一般在小麦、洋芋收获后作夏薯栽插,多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中旬,夏薯要抢时早栽。选用蔓尖壮秧实行剪苗栽插,除沙质土外最好不在雨天栽。在土壤墒情好和雨水足的情况下采用水平浅栽,选用具有展开叶6~7片的壮苗,顶部露出地面3片展开叶,其余节位连叶片全部以水平位置埋入土中,栽深约5 cm,入土部分应全部盖严封平;在严重干旱、缺水地区,采用深栽直栽,深度为7~10 cm,浇足窝水,容易保成活。

4 重施底肥,增施磷肥,科学管理,确保丰收

甘薯是喜钾作物,一生中对钾素需用量最多,氮素次之,磷素较少,N、P、K三要素需要量的比例为2:1:3。藤叶生长对氮素需要量大,块茎膨大对钾素需要量大。因此,必须采取重施底肥,增施钾肥。底肥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要求亩施牛圈沤肥1500~2000 kg、磷肥10~15 kg,集中深施。施肥方法可采取条施、窝施或包厢深施。其中以包厢深施为最佳,即在开厢时,把肥料施于厢内,盖上土后才栽培。

4.1 前期(从栽插到茎叶封厢)要注意查苗补苗

保证苗全,成活后(一般栽后15~20天)应立即进行追肥、中耕和除草。第1次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一般用清粪水1000~1500 kg加尿素2.5~5.0 kg提苗,引发根,促藤长。并结合中耕除草,适时做好培土工作。

4.2 中期(封厢至茎叶生长高峰)要施足块茎膨大肥

在栽后50~70天,在厢的一侧或两侧挖6~10cm的沟,曝晒短时间后施入以钾肥为主的肥料。可每667 m2用渣子粪1000~1500 kg加100 kg草木灰或商品钾肥10 kg。施后掩盖好肥料,认真培土。为了防治苕藤节间不定根的生长,对藤叶生长过旺的可提倡提藤技术,代替过去的翻苕,其增产效果更大。

4.3 后期可以进行根外追肥

在收前30~35天内,在晴天下午用2%的过磷酸钙液加5~10%过滤草木灰水溶液,每667 m2喷施75~100 kg,或每667 m2用“喷施宝”1支(5 mL)对水60 kg进行叶面喷施,均能起到防治叶片早衰,防徒长,加速块茎膨大之效果,确保甘薯丰收。

5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实行无公害化治理。

5.1 农业防治

(1)健薯健苗,轮作倒茬。因地制宜选用抗(耐)优良品种,从育苗到贮藏,采用健薯育苗、健苗栽植;选择健康的土壤,实行轮作倒茬。(2)净肥净水,严格管理。实行垄栽,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适量施用化肥。(3)病薯病株,及时有效处理。观测田间发病中心,对病株及时清除。在贮藏、育苗、发现病薯、病株残体等应该远离深埋。

5.2 物理防治

利用温水51~54℃浸种10分钟,或高温(35~38℃)处理3~4天,催芽育苗及控制贮藏窖温11~14℃防治甘薯黑斑病和甘薯软腐病;地温降至15℃左右,适时收获,防止冷害和受伤。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鳞翅目及地下害虫等)。或傍晚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放一泡桐叶诱集小地老虎幼虫,早晨翻开叶进行捕杀。各代成虫盛发期用杨树枝扎把诱蛾,可消灭甜菜夜蛾成虫。采取适时收获,防止薯块不受冻,防止破伤、保持贮藏窖温11~14℃,不低于10℃,以及采取大屋窖高温处理等措施防治甘薯软腐病。

5.3 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药剂防治

(1)黑斑病:育苗及薯种贮藏时用70%甲基托布津500~700倍液浸种。(2)根腐病:主要采用农业措施防治,如选用抗病品种、壮苗、早栽、轮作倒茬、深耕改土、增施优质洁净农家肥与磷钾肥料、清除病残体、检疫以及建立无病留种地。(3)地下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用5%辛硫磷颗粒剂2~2.5kg/667m2或50%辛硫磷乳油1000 mL拌细土100 kg/667 m2,犁地时均匀撒入犁沟,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地老虎、蝼蛄也可用9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60~100 g制作毒饵诱杀(先以少量清水融化后,和炒香的棉籽饼或菜籽饼5~7 kg拌均匀)。(4)食叶害虫:每667 m2用Bt生物制剂500~1000倍液60~75 kg,或90%敌百虫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交替使用,1次50kg/667 m2,防治鳞翅目幼虫如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甘薯潜叶蛾、甘薯麦蛾等。(5)甘薯茎线虫病: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灌根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6 收挖

上一篇:计量单位下一篇:生态选择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