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2024-09-16

甘薯(共13篇)

甘薯 篇1

四川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1 200~1 500万亩 (近年有所下降) , 总产1 700~2 100万t, 在全省主要农作物中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 是四川省的主要旱地农作物之一。主要集中在南充、内江、资阳、达州、遂宁和成都等6个市, 占全省甘薯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四川省甘薯大多数种植在丘陵低山区比较瘠薄的坡台地, 灌溉困难, 种植粗放, 加之甘薯鲜薯产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效益普遍偏低。一般每亩甘薯鲜薯和藤叶的产值仅有430元左右, 收成好的年份每亩鲜薯和藤叶的产值也只有近500元。而甘薯是我省丘陵低山区坡瘠地、河滩地首选的保收旱地作物, 其藤叶和薯块又是四川农民养猪的重要饲料, 虽然目前种植效益低, 但不能不种。

我省甘薯消费与全国有所不同。长期以来就有红薯薯块和茎叶饲喂畜禽的习惯, 广大农户将收获的茎叶鲜喂、熟喂、晒干贮藏或青贮作饲料, 经常在甘薯生长期内进行刈割, 既保证了一定的块根产量, 又大幅度增加青饲料产出。

我省生产上栽培的甘薯品种较多, 由于老品种的栽培时间较长, 已表现出明显的混杂、退化现象, 而且感染病毒病也较严重, 致使产量下降, 品质变劣。需要大力推广新品种并建立留种基地, 采用“三去一选” (去杂、去劣、去病和选优留种) , 并结合优良的栽培技术生产种薯, 或采用生物脱毒技术, 以保持和恢复种性, 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同时应根据种植用途选择相应类型的品种。

二、根据种植用途选择不同类型的甘薯品种

1. 燃料乙醇专用品种

(1) 西成薯007该品种为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选育的燃料乙醇专用及高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 200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06~2007年四川省区试, 鲜薯亩产1 909.1kg, 与对照南薯88相当;藤叶亩产2 310.69kg, 比对照增产16.17%;薯干亩产631.33kg, 比对照增产16.19%;淀粉亩产424.51kg, 比对照增产23.14%;干率32.81%;淀粉率22.47%, 较对照高4.3个百分点;高抗黑斑病, 耐贮藏, 综合性状优良。一般亩施尿素9~11kg、过磷酸钙10~14kg、硫酸钾10~14kg, 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即可获得鲜薯2 000kg/亩或淀粉500kg/亩以上的产量。

(2) 徐薯22由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培育, 2003年通过省级审定, 2004年通过国家鉴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试验中, 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 063.2kg, 比对照南薯88减产4.6%, 薯干亩产645.7kg, 增产8.9%。薯块下膨纺锤形, 淡紫红皮, 白色薯肉, 干率31.0%, 淀粉率21.48%, 萌芽性好, 茎叶生长旺盛。夏薯一般亩植3500~4000株, 秋薯亩植4000~5 000株。

(3) 川薯34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200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00~2001年四川省区试亩产鲜薯1 811.9kg, 与对照南薯88相当;薯干亩产582.8kg, 增产10%;淀粉亩产300kg以上, 增产17.25%。薯块纺锤形, 红皮白肉;烘干率34%, 淀粉率20%以上, 抗黑斑病。

2. 鲜食及食品、饮料加工型品种

(1) 南薯88由南充市农科所选育的食、饲、食品加工兼用型品种, 198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1990年通过国家审定。净作鲜薯亩产2 000kg以上, 比对照徐薯18增产20%以上;薯干、淀粉均增产10%以上;藤叶增产10%~20%。薯块下膨纺锤形, 皮色淡红、肉色黄红;烘干率29%左右, 淀粉率16.0%左右;适应性强, 早熟抗病, 熟食品质优。总糖含量14.6%, 维生素C含量20.5mg/100g鲜薯, 维生素B2含量7.2ug/100g鲜薯, 氨基酸含量812.25mg/100g鲜薯。适合于淀粉加工、小食品 (如薯条、薯脯等) 加工及食用、饲用。薯块容易受冻害, 种薯须在霜降至立冬收获。

(2) 南紫薯008南充市农科所选育的特殊食用、加工、叶菜兼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 200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05~2006年参加四川省区试, 鲜薯亩产1 406.4kg, 藤叶亩产2 027.43kg。薯块长筒形, 薯形美观, 紫皮紫肉, 熟食品质优;烘干率24%左右, 淀粉率14%左右;高抗黑斑病, 贮藏性好;萌芽性好, 大田长势强, 茎尖较嫩, 炒食食味特好;适合于小食品 (如薯条、薯脯等) 加工、饮料加工及鲜食用、菜用。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最好, 也可提早到5月初用地膜覆盖栽培, 100天即可收获上市, 提高产值。适当密植, 一般净作或间套种, 每亩4 000株左右。种薯收获期一般是立冬前后。

紫色甘薯具有营养、着色、保健等多重作用。长期食用有降压、补血、益气、润肺、养颜、减肥之功效, 能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抗癌物质碘、硒的含量比其他甘薯高20倍以上, 茎叶也是营养丰富的蔬菜, VC、B2、钙、铁、镁、蛋白质的含量高于其他蔬菜, 被称为长寿菜、保健菜;紫色甘薯花青素含量高, 可以加工提取天然色素作食品添加剂或制成饮料。花青素对人体相当有益, 它可以有效抑制诱癌物质的产生, 减少基因突变, 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转氨酶, 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 川薯73四川省农业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早熟、食用型品种, 2006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03~2004年省区试, 鲜薯亩产2 646.4kg, 比对照南薯88增产22.82%;薯干亩产617.1kg, 增产4.5%;淀粉亩产336.5kg, 增产1.82%;薯块纺锤形, 薯皮红色, 薯肉桔红色。烘干率26.04%, 淀粉率13.5%;鲜薯可溶性糖8.94%, β胡萝卜素2.07μg/100g, 熟食味较优;抗黑斑病。本品种萌芽性一般, 薯苗生长势中等, 应早播并加强苗期管理;栽插密度略大于一般品种, 净作4000~4 500株/亩。

3. 饲用品种

(1) 南薯99南充市农科所选育高产食饲兼用型品种, 199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2002年通过国家鉴定。1997~1998年省区试, 鲜薯亩产2 330.2kg, 比对照南薯88增产22.7%, 藤叶亩产1 632.9kg, 增产9.3%, 薯干、淀粉分别亩产667.7kg、341.8kg, 增产20.3%、10.8%。薯块长纺锤形, 薯皮紫红色, 薯肉淡黄色;抗黑斑病, 耐旱、耐瘠、耐肥、耐贮藏;烘干率28.13%~29.67%, 淀粉率13.8%~15.44%, 100g鲜薯含维生素C34.3mg, 可溶性糖4.6g, 藤叶粗蛋白20.92%。在全省范围内净作或间套种植均适宜。

(2) 南薯88在“鲜食及食品、饮料加工型品种”中已作介绍。

(3) 川薯101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饲、食兼用型甘薯新品种, 199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1994~1995年省区试, 亩产鲜薯2 224.9kg, 较对照南薯88增产15.4%;薯干亩产589.3kg, 增产6.9%;淀粉亩产331.7kg, 增产10.7%;藤叶亩产992.0kg, 减产18.7%。该品种中熟、短蔓, 株型匍匐;薯块纺锤形或块状, 薯皮淡红或黄色, 薯肉黄红色带紫晕。烘干率26.9%, 淀粉率14.9%;萌芽性好, 抗黑斑病, 耐贮藏。适宜于我省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

三、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加速新品种推广速度

优良品种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保证良种纯度, 防止良种退化, 促使良种面积迅速扩大, 都是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甘薯种薯的生产, 和其它作物一样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甘薯用种有它的特殊性, 如它比种子作物需要量大, 薯种、薯苗贮藏调运困难, 同时生产上甘薯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普遍, 因而种薯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品种的防杂保纯, 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 延长良种在生产上的利用年限。同时也要在良好的农业技术条件下, 加速繁育新良种的薯种薯苗, 并且宣传普及推广, 以发挥良种的作用。

1. 推广模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以

价格调控为杠杆, 在政府的主导下,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 并由企业和政府发展甘薯种植协会这一专业组织, 分级建立市、县 (区) 、乡 (镇) 、村四级协会组织, 通过协会培养种植大户, 由大户对种植甘薯的分散农户进行组织和发动, 实现与企业的有机对接。同时协会统一推广甘薯新品种和种植技术, 带动农户整体种植, 公司按照订单进行收购, 保证原料供应。

2. 推广体系

坚持“市场引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分步实施”的方式, 各司其职, 依托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建立市、县 (区) 、乡 (镇) 三级推广体系, 大力推广甘薯新品种, 共同加速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强化基地建设。并通过契约的形式, 把种植基地所在区域内外的各种生产力要素整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全程参与甘薯新品种培育推广、新技术示范、质量控制、合同种植和产品收购、运输、加工等环节, 实行种植、加工、研发内外结合、相互支撑的甘薯产业化开发运行, 实现基地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 推广措施

(1) 种薯优价供应由公司组织种源, 农业部门发放。

(2) 保护价收购按照优质优价原则, 在甘薯栽种前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 与甘薯种植协会共同确定收购价格, 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户利益。

(3) 政策补贴为吸引农民成片种植优质甘薯, 政府对种植农户给予补贴, 调动种植积极性, 加快推广进程。

(4) 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向企业优先落实收购资金, 杜绝白条收购。

(5) 贷款贴息政府在企业收购原料、增添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贷款贴息, 支持企业发展。

4. 技术支持

甘薯原料基地建设, 主要依靠公司现有的技术力量与科研部门合作, 选育甘薯新品种, 进行甘薯品种的提纯复壮、推广种植中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四、优化栽培技术, 实行标准化栽培

1. 培育壮苗

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地膜一段育苗技术 (即66.7m2苕母地殡种100kg苕, 0.5kg微膜覆盖保栽两亩早红苕) , 加速品种的快繁快推, 促进甘薯增产。该技术要求苗床土质好, 底肥底水足, 适当稀植, 幼苗出土后加强肥水、中耕、除草、治虫等管理工作。

2. 力争早栽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最好。

3. 适当密植净作或间套种, 以每亩栽3 500~4 000株为宜。

4. 合理施肥

以有机质肥为主, 重施底肥, 看天、看地、看苗或经过营养诊断后按需施肥。间套种植, 在春玉米收前20~30天追施1次穿林肥, 以农家肥为主, 对适量氮肥, 促进藤叶生长和满足苕块膨大需要, 增强抗旱能力, 获得甘薯高产。

5. 加强管理中耕除草1~2次, 结合培土, 及时防治病虫害, 不提藤、不翻藤。注意防涝、防旱。

6. 种薯适时收贮

霜降至立冬收获。采取托布津或多菌灵等药剂处理, 然后入窖。做好保温、排湿、调气等工作。

甘薯育苗技术 篇2

甘薯壮苗的标准是:苗龄30~35天,春薯百苗重不少于600克,夏薯应更重些,根原基粗大、数目多、无气生根,顶叶平齐,叶肥色绿,苗高20~25厘米,不少于8节,节间短粗,剪口白浆多而浓,无病虫害。

一、育苗方式

1. 回龙火炕育苗。利用煤、秸秆、木柴等热源来加热火炕。要求苗床温度分布均匀,保温性能良好,这样管理方便,效益较高,出苗快而多,防病效果好。

2. 冷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一般在大棚中应用,也可在加温温室中应用。这种苗床只利用塑料薄膜覆盖,通过接收太阳能保温、增温进行育苗。床土厚20~25厘米。为了增加温度,可在苗床上支拱架,覆盖两层较薄的薄膜。这种苗床的薯苗粗壮,成活率高,但温度升高慢,不易调温,出苗慢且出苗率低。

3. 酿热物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利用微生物分解骡、马粪或秸秆、杂草的纤维素发酵生热,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增温进行育苗。骡马粪的碳、氮比(C/N)为25∶1,适宜微生物分解。利用秸秆分解加热的可将秸秆铡碎,然后加入1/3或1/5的骡马粪及适量的人粪尿和水拌匀。加水标准以用手握紧酿热物时,手指缝里见水而不滴水为宜。这种苗床管理方便,省工省料,但温度往往前高后低,采苗数量相对偏少。

4. 采苗圃。采苗圃是培育夏薯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既可以供应充足的无病壮苗,又可以在栽插完毕后割薯秧饲喂牲畜。方法是从苗床上采下第一、第二茬薯苗种植于采苗圃中,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沟深10~15厘米,每亩1万~1.5万株。栽前打顶以促进分枝发生,缓苗后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二、种薯上床技术

1. 适时育苗。一般在早春温度稳定通过7~8℃时,即在栽前40天左右开始育苗。

2. 填好床土。最好使用砂质壤土。床上土层不宜太厚,以便热量能顺利传导,同时床土也不宜太薄,以免温度升得过高。回龙火炕、酿热温床床土厚度以5~8厘米为宜。

3. 精选种薯与种薯处理。①精选种薯。收刨时将杂株剔除。上床种薯要求无伤无病害,大小适中,薯形端正,单薯重100~200克。②种薯处理。将经选的种薯装入箩筐,置入58~60℃水中,抖动几次,使薯块受热均匀,2~3分钟后水温降至51~54℃,保持10分钟后将箩筐提出降温。也可使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25%多菌灵200倍液浸种薯10分种。

4. 排薯技术。排薯的方法有斜排、平排和直排3种。人工和生物热源苗床多采用斜排种薯的方法。斜排种薯要求:第一要掌握排种密度,不能过密或过稀,一般应掌握中等薯块排薯25千克/米2。第二要分清种薯的头尾和腹背,保证头、背朝上,尾、腹朝下,薯头压薯尾1/4~1/3。第三要大、小薯分排。大薯排在炕中温度较高处,小薯排在四周;大薯宜密排,小薯宜稀排。第四要掌握“上齐下不齐”的原则,长薯斜排,短薯直排,做到种薯上部平齐,以利薯苗整齐一致。排薯后,可用40℃左右的温水浇透床土,水下渗后用木板在上面轻压一下,再覆盖砂土4~5厘米厚,然后加盖塑料薄膜,四周压紧,以利提温保湿。

三、苗床管理

1. 前期。从排薯到出苗,以催苗为主,做到提温、保温相结合。种薯上床后,床温应保持在35℃左右,延续4天,然后把床温降到31℃左右,8~10天幼苗即出土。由于前期是育苗过程中温度最高的阶段,因此又叫高温催芽阶段。出苗前一般不再浇水,若发现床土干燥可浇小水以利出苗。此期既要晒床提温和盖床保温,又要注意通风降温,以免床温升得过高。

2. 中期。从出苗后到炼苗前,是培育壮苗关键时期。要求催、炼结合,催中有炼,使薯苗生长快而粗壮。出苗初期以催为主,温度控制在28~30℃;齐苗后床温降至22~25℃,使薯苗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中午超过35℃时要揭膜通风降温,以防“灼苗”;夜间加盖草苫,以防降温。出苗后叶面积逐渐加大,蒸腾量增加,所以应增加灌水量,保证床土湿润。此外,此期也可施入少量氮素化肥,促进薯苗健壮生长。

3. 后期。采苗期前5~6天,以炼苗为主,就是让薯苗在自然光照与温度条件下经受锻炼,以提高其对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关键措施是在采苗前5~6天浇1次透水,以后停止浇水,进行蹲苗。采苗前3天床温要降至20℃,接近于当时日平均气温。这样使大苗得到锻炼,小苗继续生长。由于后期气温较高,要逐渐揭膜炼苗。第一天早上先揭开1/4,下午揭至1/2;第二天早上揭开1/2,下午全部揭开,以后白天黑夜均不盖膜,大风、大雨或气温突降要防寒保温。

4. 采苗和采苗后管理。当苗高20厘米时,应及时采苗。采苗提倡高剪苗,在离床土3厘米以上的部位剪苗。采苗会给种薯造成创伤,容易感染病害,所以采苗后当天不要浇水,只加热升温以愈合伤口。第二天可浇水并追施肥料,追肥量为硫酸铵80~100克/米2。采下的种苗用生根素处理后便可移栽了。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篇3

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脱毒甘薯的`优点、育苗、选地整地、施肥、栽插、田间管理等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收获和贮藏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作 者:金莉 赵洪阁 谭文新 王东坡 作者单位:金莉(辽宁省沈阳市白塔街道农业办,辽宁,沈阳,110167)

赵洪阁(辽宁省康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康平,110500)

谭文新(辽宁省北票市农业信息中心,辽宁,北票,122100)

王东坡(辽宁省种子管理局,辽宁,沈阳,110034)

甘薯 篇4

为探讨脱毒甘薯商薯19最佳钾肥施用量,通过固定氮p磷肥用量,以钾肥为变量,进行了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薯块迅速膨大期天数延长,光合产物积累增加,产量提高,以666.7m2施氧化钾16 kg产量为最高,达2 880.6 kg.

作 者:吕树立 周玉玲 姜曙光 孙凤岭 孙喜云 左双喜 Lü Shu-li ZHOU Yu-ling JIANG Shu-guang SUN Feng-ling SUN Xi-yun ZUO Shuang-xi  作者单位: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商丘,476000 刊 名:山东农业科学  ISTIC英文刊名: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10 “”(4) 分类号:S531.062 关键词:脱毒甘薯   商薯19   钾肥   产量  

★ 栽培造句

★ 栽培学实习报告

★ 李子栽培管理技术

★ 生姜栽培管理技术

★ 吊兰的栽培方法

甘薯 篇5

紫色甘薯水提液对小鼠抗疲劳的研究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紫色甘薯低(2g/kg)、中(4g/kg)和高(8g/kg)剂量组,研究了紫色甘薯水提液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耐寒能力及负重游泳后血清尿素和乳酸含量及肝糖原贮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给小鼠连续灌胃30 d的紫色甘薯水提液后,能显著地增加小鼠负重游泳的时间和耐寒能力;同时能显著降低游泳后血清中尿素氮和乳酸的增加量,以及显著增加小鼠肝糖原的贮量.说明紫色甘薯水提液对小鼠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作 者:李靖文 叶小利 LI Jing-wen YE Xiao-li  作者单位:李靖文,LI Jing-wen(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

叶小利,YE Xiao-li(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刊 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28(4) 分类号:Q445 关键词:紫色甘薯多糖   小鼠   抗疲劳作用  

西瓜、甘薯的套种栽培 篇6

七、西瓜采收前的管理

1.西瓜的整枝、压蔓。

在西瓜、甘薯套作田, 宜采用双蔓整枝、对头爬蔓的栽培方式, 使瓜蔓均匀分布, 提高光合效率。压蔓主要起防风固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作用, 一般用土坷垃等物进行明压, 也可用芨芨草茎交叉插入土中固定瓜蔓。在西瓜伸蔓开花期, 应适当控水, 以防疯长;在果实膨大期 (以主蔓第2朵雌花结果为主) , 可结合灌水, 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氢铵15~20千克、尿素15千克, 以保证果品产量和品质。

2.甘薯的摘心、提蔓。

甘薯前期一般生长缓慢。对于肥水充足、茎叶生长旺盛的田块, 应在茎叶长30厘米左右时采取摘心、提蔓、翻秧等措施控制地上部的伸展,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以利于养分向地下部输送。

八、西瓜采收后的管理

1.西瓜的采收。

早熟西瓜一般在花后28~30天采收上市。在河南濮阳地区, 育苗西瓜一般在6月20日前后上市, 覆膜直播西瓜在7月上旬上市。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瓜秧, 以确保薯秧正常生长。

2.甘薯茎叶旺长期的管理。

清除瓜蔓后, 甘薯即进入茎叶旺盛生长期, 此时可每667平方米施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 加强水肥管理。灌水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 保持地表湿润、不积水。对旺长薯秧要勤翻秧, 防止茎节生根, 促进薯块膨大。

3.薯块生长期的管理。

在甘薯生长中后期, 由于气温降低, 空气湿度较大, 因而要控制灌水, 灌水量一般为沟深的2/3, 防止水分过多造成甘薯商品率下降。

4.甘薯的采收。

一般在气温降至18℃时采收上市, 分批采收可提前至9月初进行, 务必在早霜来临前完成收获。

九、经济效益分析

鲜甘薯酿制黄酒等 篇7

1.原料处理将100公斤鲜甘薯洗净,切成薄片,加3倍的清水浸泡4小时左右,捞出沥干水分,拌入10%粉碎的砻糠,放在甑子内蒸熟。

2.糖化将蒸熟的薯片趁热捣碎,等温度降到60℃时拌入5%麦芽,充分搅拌。糖化时的温度保持在50~60℃,时间为24小时。然后按薯重的50%加入60℃的热水,搅匀并浸出薯片中的糖液。

3.过滤加入薯重50%的热水再浸3小时左右,薯胶浮起即可进行第一次过滤。过滤后的薯醪加入与第一次用量相同的60℃热水,保持在50~60℃,3~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过滤。

4.发酵将两次滤出的糖液混合进行发酵,浓缩到23波美度,并使温度迅速降到26℃左右,移入经杀菌的发酵缸中。加入上等碎麦曲2.5公斤、酒2.5公斤,搅拌均匀。发酵缸用棉被覆盖保温20小时后,再将发酵醪充分搅拌一次。以后每隔6~8小时搅拌一次,通常搅拌3次即可。10天左右发酵完毕,把酒液保持在20℃左右静置10~20天即成熟。

5.压榨与杀菌将成熟的酒醪装入袋中,置压榨机中压榨。榨出的酒放入缸中,加上适量酱色,加盖静置2~3天,取出澄清酒液,用水溶法灭菌。灭菌后,及时除去酒内的凝固物。

6.包装灭菌后的酒液,装入洗净、消毒后的酒缸中。装酒时,缸口放绢制细筛除杂。用油纸密封,外加荷叶、笋壳包扎,放在低温室内储藏。(江苏张路程明杨宏)

本刊广告大派送满10000送4000

为热烈庆祝本刊连续荣获首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感谢并真诚回报广大广告客户多年来的大力支持,特别制定广告大派送办法。新老广告客户只要在2003年2月8日至2月28日这段时间订我刊广告版面并一次性交完所订版面的广告费的,凡满10000元,即送4000元的内文广告版面,满20000元送8000元内文广告版面。依此类推,多订多送。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农村百事通杂志社。

农村百事通杂志社

甘薯高产关键技术措施 篇8

一、深耕细作 甘薯约有80%的根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里,25厘米以下土层通气性差,不利于薯块膨大,因此,甘薯田耕层深度以25~30厘米为好。建立高产甘薯田,一定要深耕细作,使耕层深厚、土质疏松,以利于薯块的膨大。

二、早栽覆膜 春薯若采用地膜覆盖,可利用早春低温时盖膜的增温效果提早栽插。一般比正常栽插期提早5~7天,需采用先盖膜后移栽方式。地膜宽为90~110厘米。据调查:覆膜甘薯比一般露地甘薯单株块数多1个,单株重0.25千克,每亩增产1875千克,增幅为78%。

三、增施菌肥 施用“肥力高”复合生物菌肥后,不仅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起到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作用,而且还可以将土壤中不能被作物吸收的钾和磷,分解为易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提高甘薯抗病能力,增加甘薯淀粉含量。据调查:施用“肥力高”复合生物菌肥的示范田比一般大田增产15%~25%。在增施“肥力高”菌肥的同时,本着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的原则,每亩底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3000千克、纯氮5千克、纯磷5千克、纯钾1.5千克,栽秧时,再穴施磷酸二铵5千克做提苗肥。

四、双行栽植 推广大垄双行种植的甘薯不仅耐旱抗涝,而且有利薯块膨大,是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示范田一般垄距90~100厘米,垄面宽60~80厘米,垄底宽80~100厘米,垄高20厘米。一垄种双行,株距40厘米,每亩4500~5500株。无论春薯还是夏薯,一定要足墒栽插。墒情差的应浇好窝水,达到栽1棵活1棵。栽前应用磷酸二氢钾或甘薯膨大素浸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五、查苗补苗 栽后为保苗全苗壮,必须及时实施查苗补苗。一般栽后2~3天就应随查随补。补苗过晚苗株生长不一致,大苗欺小苗,起不到保苗作用。补苗应当选用一级壮苗,做到补1棵活1棵。补苗时要避开烈日照晒,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最好在田边地头栽一些备用苗,补苗时,连根带土一起挖,栽后要浇水,以利成活。

六、适时追肥 甘薯追肥应以前期为主,达到前期肥效快,促苗早发;中期肥效稳,保持茎叶健壮不徒长;后期不脱肥早衰。追肥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栽后30~40天为宜,施用量应根据植株长势决定,但也要根据甘薯适宜的土壤养分含量来确定施肥量。据试验,甘薯追施氮、磷、钾配比以1∶1.2∶3.5为宜。高产田甘薯苗团棵期,每亩增施硫酸钾15千克左右、过磷酸钙25千克左右为宜。甘薯生长后期,根部吸收能力减弱,可进行叶面喷肥。一般茎蔓长势弱的田块,可喷施0.5%的尿素液;茎叶长势偏旺的田块,可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2%的过磷酸钙浸出液,还可喷2%的硫酸钾溶液或5%~10%的草木灰液;一般田可喷氮、磷、钾混合液,如喷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75~100千克,10~15天喷施1次,共喷两次。

七、防止徒长 生长前期要注意打顶,抠断薯拐周围的根系,防止徒长。试验证明:每亩用15%多效唑80克加1支维他灵4号,对水70千克,在团棵期和封垄期各喷1次,完全可以控制甘薯徒长。

八、中耕除草 中耕一般在生长前期进行,宜早不宜迟,第一次中耕时要结合培土,使栽插时下塌的垄土复原。中耕一两遍后,每亩用12.5%拿捕净60~90毫升,对水40~50千克,在禾草二叶期至三叶期早晚喷施,喷药时防止药液飘移到禾本科作物上。

九、防止翻蔓(秧) 甘薯翻秧既费工,又减产,且翻秧次数越多,减产越重,因此要保护茎叶,防止翻秧。对土地肥沃、茎叶旺长地块,可结合拔草提蔓两次,但8月底后要停止提蔓。

十、防治害虫 甘薯主要地下害虫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除治方法:①耕地前将药饵(20千克煮熟晒干的谷子拌拟除虫菊酯1千克,下同)撒在地表,翻入地下;②培埂前(即起垄时)将药饵撒在埂底;③栽秧时,在穴内放一些药饵。

有机紫色甘薯的高产种植 篇9

一、紫色甘薯的特性及作用

紫色甘薯是甘薯中的珍稀高品质特色品种, 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花青素和可被人体吸收的有机硒。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 增强蠕动, 通便排毒;花青素能有效消除体内有害物质氧自由基, 能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有机硒能消除自由基、抗氧化, 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 增强免疫功能。

二、紫色甘薯种植技术

1. 选种

选择具有原品种皮色、肉色、形状等明显特征的纯种, 要求皮色鲜艳光滑, 薯块大小适中、无病无伤、未受冻害、涝害和机械损伤, 生命力旺盛。

2. 育苗

(1) 播种时间3月中旬左右播种为宜。过早土壤有效积温不够, 易烂种;过迟影响农时季节和产量。

(2) 种薯用量一般春薯每亩用种量为40~50kg。

(3) 播种方式冷床双膜稀播育种: (1) 选择苗床:选向阳、背风, 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在晴天播种。 (2) 深耕平整:育种地要求深耕不低于27cm, 精细平整。 (3) 开厢打窝:1.5m开厢, 厢内开3行, 窝距50cm, 每亩打3 500~4 000个窝。 (4) 施底肥:用稀粪水加尿素 (每桶加100g左右) 浇窝, 每窝需浇透。 (5) 消毒催芽: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按1∶1 000的比例配成50℃的消毒液, 浸泡种薯10分钟。 (6) 排种:窝内均匀平铺种薯并压紧种薯, 分清头尾, 切忌倒排。大块的入土深些, 小块的浅些, 使薯块上表面都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有利出苗整齐。 (7) 盖土、铺地膜:盖土要薄、均匀、全面, 地膜压土要少, 保持种薯能正常进行呼吸生长。 (8) 起拱、盖塑料薄膜:用2m宽的竹片按厢宽起拱, 再用2m宽的薄膜覆盖, 拱膜四周压紧, 以防被风吹开。 (9) 苗期管理:出苗前, 若拱膜被风吹开, 要及时重新覆盖。出苗后, 划破土膜, 待晴天及时揭开两头薄膜降温, 晚上又必须覆盖保温。齐苗后, 在气温稳定在20℃时及时揭膜, 用稀粪水对尿素 (每桶对100g尿素) 壮苗。以后每剪完1次苗, 均需及时追肥催苗、壮苗。天气干旱, 一定要人工浇水, 视干旱程度定浇水次数。第一次给苗床催肥要足量, 每次亩用30~35kg尿素。

3. 移栽

(1) 起垄垄宽75~80cm, 高20~25cm, 要求垄型肥胖, 垄沟窄深。起垄时施5%辛硫磷颗粒2kg/亩, 防止地下害虫。

(2) 大田栽植 (1) 栽植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宜栽植期。一般在土壤10cm地温为16℃以上时栽植适宜。四川最好在5月中下旬栽植, 最迟不超过6月上旬。 (2) 栽植密度:根据品种植株形态、土壤肥力、栽期早晚而定, 掌握肥土宜稀、旱薄地宜密, 春薯宜稀、夏薯宜密, 短蔓品种宜密的原则, 结合商品率, 每亩以4 000株为宜。 (3) 栽植方式:剪6~8节叶长, 埋3叶节, 露4叶节, 浅插。 (4) 栽植施肥:一般每亩地用40kg复合肥 (氮∶磷∶钾=15∶15∶15) 、3kg钾肥。肥沃土块适量少施氮、磷。

4. 田间管理

(1) 施药、施肥 (1) 喷施精奎禾:在红薯生长期间除草。 (2) 喷施多效唑:视藤蔓长势情况定。 (3) 喷施膨大素:栽后约45天用1包 (11g) 膨大素对水20kg喷施薯苗茎叶。

(2) 提藤根据苗势提藤, 不翻藤。

5. 收获

在11月中下旬的晴天收获。依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收获期, 一般在霜降前。收获过早, 影响产量;过晚, 影响品质和贮藏性。

名优鲜食彩色甘薯品种推介 篇10

1.优质鲜食型红心薯、熟食味粉 (面) 甜的品种。此类甘薯品种有徐薯34、浙薯259、广薯87、徐薯23、苏薯16、浙薯6025、浙薯70、浙薯132、岩薯5 号、遗字138、冀薯4号、秦薯8号等。

2.优质烘烤型、熟食味软甜品种。此类甘薯品种有烟薯25、龙薯601、北京553、济薯22、西农431等。

3.优质水果型高产、红皮、红心、脆甜甘薯品种。此类甘薯品种有鄂薯3 号、郑166-7 以及台湾水果型甘薯品种TN69等。

4.优质黄心、熟食味面甜品种。此类甘薯品种有日本红东、济薯27、心香、鲁薯8 号、徐55-2、金玉、郑红22等。

5.优质鲜食型、淡黄肉 (白肉) 、熟食味面甜品种。此类甘薯品种有栗子香、徐薯32、济薯26、秦薯5 号、秦薯10 号、浙薯13、豫薯12号、商薯19等。

6.优质鲜食型紫薯。此类甘薯品种有宁紫薯1 号、徐紫薯4 号、宁紫薯4 号、浙紫薯1号、渝紫7号、烟紫薯1号、渝紫263、京薯6号、济薯18、广紫薯1号、紫菁2号等。

7.品质较好、高产、早熟鲜食型品种。红心品种有广薯87、浙薯70 等, 黄心品种有普薯23 号等, 高产紫心品种有渝紫7号、紫罗兰等。

8.品质一般 (熟食味软、甜度较低) 、早熟、鲜食型红心品种。此类甘薯品种有龙薯9 号、郑薯21、宁选1 号、郑薯20、苏薯8号等。

甘薯救灾复产技术要点 篇11

摘要:如今甘薯越来越受都市人的青睐,种甘薯成为了奔小康致富的一条路径。在电白县甘薯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而排在第二位,是南方薯区面积总和总产均最大的产区之一,由于电白县地处岭南地区,属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多雨,给甘薯生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经常发生涝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跟据多年生产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关键词:甘薯;救灾复产;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75-1

1 科学合理的判定确定甘薯受灾所处生长期

按照甘薯生长发育阶段,可将其结薯期分为,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与薯块膨大期、薯块迅速膨大与茎叶渐衰期三个阶段。分枝结薯期是指根系基本形成至茎叶有一定数量、有效薯数基本稳定为止,约需时30天(21~50天),茎叶盛长与薯块膨大期是指从封垄开始至生长最盛,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块根逐渐膨大。约需时40~50天(51~-90天)薯块迅速膨大与茎叶渐衰期是指(指栽植90天以后)茎叶缓慢生长至停滞生长,叶色由浓绿变成淡黄,薯块迅速膨大,需时30天以上。

2 明确甘薯各生长时期的管理要点

发根返青期:以补苗、保湿防积水和酌情补施苗肥(N、K的20%)的管理为主;分枝结薯期:前期保湿、后期酌情灌“跑马水”、培土施肥(N、K的60%以上)控蔓促分枝;茎叶盛长与薯块膨大期防止水分过多(涝排渍水、旱灌跑马水),平衡生长、防治害虫;薯块迅速膨大与茎叶渐衰期;收获前20~30天一般不灌水,防止早衰(长势较弱施少量氮肥)。

3 估算所在地区种植甘薯的安全生长时间

受季节和品种的影响甘薯获得正常产量所需的时间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夏秋薯一般需要110~130天左右,冬薯比夏秋薯增加10~20天时间。大部分品种需要110天以上,少数品种100天可收获到合理的产量。在受灾后根据品种特性与产品类型确定是否复种。

4 实时采取相应的救灾复产措施

4.1 受灾田块管理

及时排除积水,降低损害;科学施用叶面肥料,增加机体抗性;防病(特别是细菌性病害,包括薯瘟病和茎腐病);繁殖健康种苗。

4.2 复种所需种苗的繁殖或调入

从受灾田块繁殖出健康种苗(防病);外地调入种苗、 注意防止带入外来病害(种苗消毒)。

5 重视主要病害和虫害的防治

电白县甘薯主要病害有薯瘟病、茎腐病。主要害虫为甘薯小象甲、斜纹夜蛾。

5.1 薯瘟病

又称甘薯细菌性枯萎病,俗称烂头、发瘟、失苗或硬尸薯,属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发病田产量损失20%~30%,重病田达70%~80%。主要症状:地上茎若无不定根时经烈日照射即呈现萎蔫,维管束最初黄色,继而变褐色,若剖视病薯块横切面,可看到维管束组织成一小淡黄色或褐色斑点,并有刺鼻臭辣味,不易煮熟;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高温高湿27℃~35℃和湿度80%以上危害最重。6~9月为发病盛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发病重。连作产量下降,发病逐年加重。主要通过薯块和薯苗、土壤、水流、肥料传播。防治措施:加强检疫严格控制病区种苗、种薯外调;抗病品种,繁育无病种苗,最好水旱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及时拔除初发中心病株,防治虫害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00~7000倍液浸泡种薯或者发病初期喷雾。

5.2 茎腐病

该病害发病速度快且蔓延迅速。主要症状:薯块发病后,表皮灰色、无光泽,薯肉灰白色,后又转为深褐色,呈粉质状,后期整个薯块干腐、僵化,表皮容易翘起,露出炭黑色薯肉,病薯质轻,表皮下密生黑色小菌核,镜检可见。防治措施:严格实行检疫 轮作;高剪苗种植;防止田间积水;科学施肥;防治虫害;挖除病株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00~7000倍液浸泡种薯和薯苗。

5.3 甘薯小象甲虫蛹

在电白县薯区,引起的损失约为5%~20%,严重达30%~50%,个别田块可高达80%以上。雌虫将薯块或茎蔓的皮层咬一小孔,在小孔中产卵。幼虫孵化后,蛀食薯块和藤头,多蛀成一条弯曲的隧道。在受害薯内潜道中残存成虫、幼虫和蛹及排泄物散出臭味,无法食用,损失巨大。是目前甘薯生产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发生规律:广东无越冬现象,发生5~7代,世代重叠。干旱炎热是该虫猖獗的主要因子。电白7~10月较严重。土壤龟裂、薯块裸露对成虫取食、产卵有利,易酿成猖獗为害。

严格检疫、防止扩散。农业防治:甘薯收获后,清除有虫薯块、茎蔓、薯拐等,集中深埋或烧毁;实行轮作,有条件地区尽量实行水旱轮作;高培土或及时培土,防止薯块裸露,注意选用受害轻的品种和地块;生物防治:性诱剂、白僵菌;化学防治:阿维菌素、二嗪磷、丁硫克百威、毒死蜱、杀螟松、辛硫磷、乐果;毒饵诱杀。

5.4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以食甘薯叶为主,严重时也咬嫩茎、叶柄等,对甘薯植株的正常生长影响很大。

防治:大爆发的7、8、9月份,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人工摘除卵块和带集中幼虫的叶片;化学防治:防治鳞翅目昆虫的农药都可以,市面上较多(敌百虫、乐果、辛硫磷、乐斯本等),要注意轮换使用化学药剂。

甘薯高产化控技术 篇12

1 甘薯高产长势长相

要想对甘薯进行化学调控并取得高产增收的满意效果, 必须对甘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长势长相的要求进行清楚的了解。前期要求早发快长, 结薯期提前, 中期稳健不疯长, 叶面积适中, 平稳升降, 光合率强, 后期要求茎叶功能维持时间长, 防早衰或长势不退。春薯栽后要求3~5d扎根, 8~10d返苗并开始展叶, 30d开始分枝, 65d后逐渐封垄;夏薯栽后1~2d发根, 3~5d活棵返苗, 新叶伸展, 再经20d逐渐封垄。封垄后生长中心转入营养生长和营养积累并进期。春薯在8月中下旬、夏薯在9月上中旬茎叶生长达到最大值, 叶面积系数控制在4.0~4.5, 生长中心转入营养积累, 新老叶更换, 地下部分加速膨大, 叶色转淡, 光合产物转入地下部分, 茎叶生长势平稳下降, 块根增重达最大值。甘薯生长前期T/R值 (即茎叶鲜重和块根鲜重比) 为2.0以上, 中期为1.5, 收获前为0.5~0.8。

2 化学调节剂的使用方法

甘薯上可用的化学调节剂有ABT生根粉、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甘薯膨大素、萘乙酸、乙烯利、6—BA、油菜素内酯 (BR) 等。化控技术多在甘薯封垄以后应用, 生产上以化学抑制剂为主,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调节剂在甘薯上应用的化控技术。

2.1 甘薯膨大素

膨大素对甘薯薯块膨大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经济效益显著, 投入产出比达1∶12[1]。一般鲜薯可增加10%~30%, 干率提高1%~3%。在栽苗时用膨大素5g加水5kg配成1 000倍的溶液进行浸种, 可以促进返苗快长;在膨大期每8~10d喷施1次膨大素2 000倍液可明显促进养分向地下部分转移。喷施膨大素的作用主要是: (1) 促根早发, 增加根原基数; (2) 增加叶片数和分枝数, 茎叶变粗变厚, 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 光合能力提高; (3) 协调地上茎叶生长和地下薯块积累。ABT生根粉的作用基本与膨大素相同, 如ABT生根粉5号在栽插前浸薯苗基部30min, 可促苗早发, 地上茎叶提前繁茂, 光合势强, 地下薯块膨大早, 结薯多, 一般增产鲜薯10%~20%。

2.2 多效唑

多效唑能有效控制植株营养生长, 中后期使用可防止茎叶徒长, 抑制茎蔓生长, 使叶面积系数降低, 结薯集中, 薯块数减少, 大薯率提高。在封垄时喷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可不同程度缩短蔓长和节间距, 增加分枝数, 产量比对照增加6.20%~15.65%[2]。高肥田块在栽后40d用浓度0.20‰~0.25‰多效唑750kg/hm2喷施, 中等肥力田块在栽后45~50d用浓度0.2‰多效唑750kg/hm2喷施, 低肥田在栽后50~60d用浓度0.15‰~0.20‰多效唑750kg/hm2喷施, 效果均比较明显。

2.3 乙烯利

乙烯利具有打破顶端优势, 控制、协调茎叶和薯块生长等作用, 有利于养分向地下部分转移而提高产量。夏薯8月中旬用浓度0.25‰~0.50‰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 用药液750~1 500kg/hm2, 可使分枝增加, 蔓长缩短, 叶片变小变厚, 叶面积系数降低, 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 鲜薯产量增加6.0%~14.5%。春薯在8月上旬用浓度0.2‰的乙烯利药液750kg/hm2喷施, 可抑制茎蔓生长, 后期用0.25‰的浓度喷施, 叶面积系数可保持较好水平[3], 鲜薯产量增加8%~15%。

3 化学调控的注意事项

(1) 要掌握苗情苗势。根据甘薯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及高产的长势长相要求, 合理施用各种生长调节剂, 对弱苗田块要慎用化学调节剂。

(2) 要认清化学调控不是增减施肥技术, 其效用不同于施肥, 也不能代替施肥, 特别对于土壤瘠薄的低肥田块, 化学调控不能代替施肥浇水, 要想取得高产, 要合理施肥。

(3) 天气持续干旱或旱情严重时, 不要使用化学调节剂特别是抑制剂类的调节剂。

(4) 要正确认识所使用的化学调节剂的特性, 区分促进剂类与抑制剂类, 安全使用各种调节剂。

(5) 注意掌握各种化学调节剂的施用技术和施用方式, 认真谨慎地操作。

摘要:甘薯生产中肥水常投入过多, 导致甘薯茎叶旺长、疯长, 或土壤瘠薄、水肥不足而导致叶小苗弱, 合理使用化学调控技术能使甘薯按照生长发育规律的要求协调生长, 达到高产增收目的。介绍了甘薯高产化控技术, 以期为甘薯化控提供指导。

关键词:甘薯,高产,化控技术

参考文献

[1]严起前, 蔡力夫, 钟立赛.膨大素对甘薯的效应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 2000 (6) :11-12.

秋甘薯高产经验谈 篇13

1. 选用良种 适宜栽插的秋甘薯品种其范围较广泛,一般已大面积种植的品种都可用来做秋甘薯的种苗,但由于立秋节后气温逐渐下降,有效生长时间短,需要选用适合本地栽培并表现抗逆性强、藤叶长势旺、结薯早、块根膨大快、产量高、品质好的早熟高产良种。

2. 施足基肥 应根据秋薯生育繁茂特点、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等条件,于栽插时施足底肥,其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80%,并以有机肥为主,辅以三元复合肥等。

3. 抢时早栽 秋甘薯一般要求在处暑节前栽完。凡是安排做栽秋甘薯的田块,如果不受前作腾地限制,要尽可能早栽。如果有前作的则应边收前作、边栽秋甘薯。在早、中稻田栽插秋甘薯,应在水稻散籽后开沟排水,收割水稻后立即开深沟、分窄厢,做到排水畅通,防止湿害,并要及时整地栽甘薯苗。

4. 科学栽插 秋甘薯栽插正值高温、强日照的季节,为了保证甘薯苗成活和早生快发,必须进行科学栽插:①选阴天或晴天傍晚栽插;②选用上部粗壮的薯藤做种藤,薯藤长度6~7节;③适当深栽,即以种藤斜插入土4~5节为宜;④栽插后要立即用清粪水灌穴,每亩用40~50担,如果栽插后遇久旱无雨,应进行第二次稀薄粪水淋蔸,有条件的可用秸秆覆盖薯苗,防止烈日直接暴晒薯苗造成死苗,力求确保一次全苗。

5. 适当密植 由于秋甘薯生育期较短,个体发育差,主要靠群体的增产作用,因此,应适当增加密度,一般穴距17~19厘米,每亩栽植4000~6000株。

6. 田间管理 薯苗栽插成活后,要及时揭去覆盖物,施足提苗肥(每亩施猪粪水30~40担,加少量氮素化肥提苗),并清理好排水沟,促进早长藤,多结薯。栽后20天左右,根据薯苗生长情况,看苗酌情补施肥料。中后期,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加尿素500克,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施肥(要均匀喷于叶片正反面),每隔5~7天喷1次,可连喷2~3次。秋甘薯从栽插到收获不要摘叶、打顶和割藤,以防止影响其地下部分发育,但要随时清除杂草,以防杂草与甘薯争光争肥。

上一篇:史铁生作品集赏析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