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精选7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 篇1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1
从5月23日至6月15日,长安镇教办举行了一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非常荣幸我能参加这次这么有意义的培训,因为在这个月的培训中,让我巩固了许多大学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开拓了我对心理学领域的认识,也结识了很多其他学校的老师。通过这次的交流和学习,让我获益匪浅,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6月6日由管延华老师主讲的《活动课的心理学原理及教育应用》。下面,我将对这一天的学习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在这一天的学习中,管老师通过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开展活动课的意义、方式、步骤,以及通过活动课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心理指导意义。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1、选题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
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生活周围的事往往十分关心,教师在选题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和关心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共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不同年级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题应有所不同。例如,初一学生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以学习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为核心的新环境适应问题;初二学生面对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学习策略问题;到了初三变为升学压力和就业问题;高一学生又一次面临更为迥异的新环境适应问题;高二学生要面对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交往问题;高三学生面临考试焦虑和职业选择问题。
2、选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其行为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同样是在中学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高中课堂氛围表象活跃程度明显不如初中,造成这种原因并不单单是学生上课不专心或其他原因,而更多的是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那种表现自我的心理,多了些独立思考、静心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学初中的课堂氛围更多体现在显像层面,高中课堂氛围更多体现在学生思想观念和心理感受等隐形层面。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在选题和设计时都应做充分准备。
二、弄清心理辅导活动和主题班会的区别。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既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又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主题班会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从心理的角度切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心理卫生保健和心理训练,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可互为补充,共同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行为。
三、课题的选择应该考虑班级和学校管理的需要。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整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班级与学校整体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即时性目标和方式方法上的差异。
其次,班级和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经常遇到的各种学生问题,有许多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到的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比如学生的厌学情绪、学习态度偏颇、学习动力不足、同学人际交往、各种问题行为等,这些本身都是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过程密不可分。或者也可以说是班级和学校日常管理关注的,是学生的整体的表面上的行为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现象背后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过程倾向。但这并不影响两者所指向共同的问题。
四、形式要多样。游戏、绘图、角色扮演、小品、辩论赛、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条出人意外的新闻,一个惊心动魄的案例,一部来自学生生活场景的dv,一支拨动心弦的乐曲,一串发人深省的数,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一段诙谐风趣的动漫,一出自编自演的小品,一个经典的游戏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热身阶段的重要素材,只要它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心灵、思绪、情感、注意力焦点,就能引导学生走向这一堂心理健康课的主题。
五、课题的选择应该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的需要。教育部__年8月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是途径之一,并强调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应该理解为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操作层面存在的误区和倾向,而不是这些途径和方法指向的内容和目的存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能当作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来学习,并以传统授课模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操作上要防止学科化倾向,但是在涉及的内容上和目标上必须体现出一种系统性和连贯性。《纲要》还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纲要》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具体到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许多是相同的,是需要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六、参与要广泛。我们开展活动,要选择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覆盖面广的、有待逐步提高的教育点,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踊跃发言,要全体参与,避免自卑、内向的学生由于不敢发言而隐瞒内心的真实感受。促使师生、生生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或唤醒学生内心己有的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达到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例如:中职新学生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恋爱等,教师要从切身的问题设计话题,才能有更广泛的参与度,也才能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开学初期的适应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投入到职业教育的学习中。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有话想说,不吐不快,参与面要广。
总之,心理健康康教育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学生当前的、实际的需要;其次再考虑班级和学校管理的需要;最后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内容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的需要。符合实际需要的主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好的主题,结合活动课的具体开展,才能收到理想的实际功效。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这些收获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务求让学生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个体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2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
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3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非常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己的学习时间,即早读15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间。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4
今天上午,我们锦华小学和古寨小学共同举行了依次健康教育研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有来自两所学校的教师10多人,同时参会的还有教科所的主任和心理健康负责人。活动中听取了县小学心理健康负责老师,对于目前他们学校有关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的一些情况与做法,并且听取了三节心理辅导课听课之后,与会的代表就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教科所主任还转达了区教育委员会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先行了一大步,通过学习,感慨颇多,让人感到沉重与责任重大。下面谈几点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体会:
一、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5
当我知道我们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候,我非常的不高兴,难得双休日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玩,晚上还要去上课,我当初也觉得心理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无非就是给我们讲一些理论、认识一些心理名词、心理疾病、叫我们如何自我调节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知道我错了。老师的课并不无聊,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会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让我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一般用的只是脑,大脑不停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记忆等,但心理课不一样,它给我的感觉是心灵的解剖,它的内容大部分都与我们有关,我们会很诚实的上这门课,因为我们想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自己。这是我上心理课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一种反思一种自我省视,心灵的安抚,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有些课时给我的更多的是快乐和知识。上老师的课很轻松很愉快,相比往常这个时间段我会在宿舍玩手机玩电脑愉快多了,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费时间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就算老师的课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为上课接受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只是我们大多时候心里不愿意,它便变得与我们相处的不好。我都觉得可惜,因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过课,现在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觉得心理课是枯燥的。我往往还在没弄清楚对象、还在不了解对象的时候就做出判断,然后就会影响我对这个事物的看法,这是不好的。
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互相认识,学会自我介绍,当堂认识两个新的同学,还让同学给我们示范。我胆子比较小,老师让同学上去的时候我有在庆幸自己没点到,老师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学。课堂很是活跃,尤其是同学上去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当然也有相对不轻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讲道理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说过,现在心里有点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学愿意把心里的结说出来,让老师帮助,我们要学会自我帮助,自己给自己暗示。向老师同学倾诉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开。我记得我高中有段时间心里很难受,不是学习压力,没有理由的难过,可能是为自己感到失望,感觉在虚度时光,当时我也想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状况,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样摆脱。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说,因为我觉得他们不会理解,反而会引起对我的另一些看法,看书也不行,后来我和好朋友打了电话,我对我自己的事情丝毫没提,可是打了电话后我会觉得好过一点,即使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交流交谈改变的是心情而不是解决问题,等你的心情改变了,你心中的不快、难过也不见了,交谈的内容也不一定就要说自己的事情,后来我就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解自己,但这个方法也不是都有用,会觉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不难过了的地步。也发现越长大心里的问题就越多。这大概是我多想的习惯造成的。所以听到老师说现在的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我记得老师给我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让我们自己在纸上写20个句子我是谁,当时我们都觉得好难写,20个句子,可是越写到后面就发现20个句子根本不够写,越写越想写,后来我回到宿舍写了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我是谁,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别。人往往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把自己原来好的优秀的思想变少变没,然后自己就变得越来越脱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责当中。我觉得老师很有趣,我们在写的时候老师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纸笔,有时候交上去,有时候自己留着。上这门课程,没有压力。
我们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慢慢步入社会,一方面还能像孩子一样,未免不会产生某些疑虑某些心理的问题,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我们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学院还组织了大家做了个心理测试,通过测试看看大家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就知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不能不表明,我们的心理、思想出现了那么一点小小的问题。学习心理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起作用,等我们真正步入社会后,我们也同样需要这些方法来调整自己,摆正心态。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虽然没有当堂回答问题锻炼胆,我也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希望老师能开展有关心理的什么活动,让我们以后没有机会上课、但又不敢去到心理咨询室的同学能参与健康心理的测试等等,让更多的同学更好的了解自己。我也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同学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我喜欢上这门课程的理由之一是老师会与我们做交流、给我们做心理测试、课堂活动。最后一次课堂老师给我们做了这么个活动,让我们绘制自己的心情图,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看情绪表的波折。我发现自己课多的那一天心情最差,课少的时候最高兴。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abc法则,是说性格的,大家做了性格测试,希望老师多在课堂上做一些这样的活动,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也让我们更起劲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上老师必不少讲的是恋爱,大学恋爱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指点,让我们或多或少有了方向,通过学习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及恋爱中的技巧,让我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的正确处理方法,更加深了对恋爱含义的认识,当然也会更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
另外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必要的时候改变自己,心态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一定要坚持自己对的、优秀的好的思想,这样就不会把自己变得对自己很失望,和同学和睦相处。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最需要改变的是说话,说话的方式和音量。我说话声音太小,有时说话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又不得已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要自己调节一下,幽默可以让气氛活跃,也让谈话轻松。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 篇2
其实, 对于心理健康课来说, 许多人还存在着误解。当别人问我教什么学科时, 我会很自豪地告诉他们, 是心理健康课。首先迎来的是惊诧和质疑的目光, 高中还有心理健康课?面对这一质疑, 在讲第一节课时, 我们就强调,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对自身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阶段, 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 但它却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渐趋成熟, 他们心理上会发生巨大地变化, 特别是自我意识出现了质地飞跃。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睛, 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所以, 他们也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思考问题比较片面, 心理健康课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心理自我保健的意识。
由于没有固定的课本, 也没有具体的课程要求, 所以, 心理健康课的自主性很大, 这就对心理健康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疑问, 心理健康课要带给学生什么?心理健康课以一个怎么样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课能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些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心理辅导课能真正把握住学生存在的问题, 触动学生的内心呢?
一、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走进学生的内心
心理健康课的内容, 必须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 才能达到它应有的作用。比如, 我们在上学期的课程内容设置上, 以体现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来设置每节课的内容, 刚入校时, 考虑到我校是一所寄宿制高中, 所以入学新生一般就会面临入学适应不良等问题, 比如, 独立生活的能力, 与宿舍同学相处的能力,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等问题。在考前和考后,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展相关的调节考试情绪和心态的讲座等。
二、课程形式——灵活多变, 但不盲目
心理健康课本质上不同于其他知识传授型的课程, 所以在教学形式上也没有很明确的规定, 这也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的形式是多变的, 可以是理论性质的, 可以是活动性质的, 也可以是体会性质的,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发展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所以, 我们上课的过程中, 在理论讲解的同时, 会穿插一些心理游戏, 会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案例分析, 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进行一些实用的行为训练、自信心训练、社交能力训练等。
三、教学态度——宽容理解, 但不纵容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 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 他们的内心不断丰富起来, 但是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 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 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 他们又感觉到非常的孤独和寂寞, 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在这种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特点下, 他们对一些对世界的认识, 急待成人的肯定。如果心理辅导教师在此没有做到宽容和接纳, 对学生批评指责, 那么他们就很容易缺乏自信, 对你也心存戒备, 这样学生就不会信任你, 所以, 尊重平等的课堂心理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种氛围之下, 学生才能够敞开心扉, 我们的心理健康课也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 因此, 心理辅导教师对于学生的言语要宽容、接纳, 之后再适时的引导。
同时,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 在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同时, 自身的保健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要做到:首先, 保持合理的自我期待。我们要对自己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既要能看到自己的优势, 也必须看到自己的不足, 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其次,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 在学生面前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 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再次,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当人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群体中, 其积极性与个人对群体的需要是交替上升的。
感悟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关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形式多样、目的明确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认识、了解自己,学会沟通与合作,寻求发展与创新。同时,教师选取课程内容,对教学方法的整合,活动方案的设计等,可以体现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可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完善心理品质的好时机,“与学生共同成长”是可以实现的。
重视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感悟。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让活动更加贴近学习和生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教师在课程实施时,可以通过提问、设问、陈述、反问、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经历内心思考并有感而发,尽情表述自己的内心世界。课程结束后,这些内心体验和感悟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会指导、鞭策他们今后的行为。课程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连在了一起,这些体验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强调综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中,综合意识的树立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学生可以从“认识自己”中学会综合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可以从“学会学习”中寻找知识的连接点,将多门学科综合连贯,形成网状知识结构。教师在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应注重对其他知识的汲取,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积极心理学心得感悟 篇4
积极乐观的情绪好比正能量,低落悲伤的情绪就是负能量。无论是谁,都有心情好的时候也有心情差的时候,关键在于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你不妨学几招转换情绪的技巧,并开始创造新习惯。
我们先来看看转换过程中的这三个步骤
步骤一:观察
情绪转换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拒绝令人泄气的感觉,但除非你观察到这个现象,否则无法做到拒绝它。你必须知道自己处在负面(或漠不关心)的状态里。如果你能够觉知到自己的负面情绪,要跳脱负面情绪就会容易许多。
步骤二:决定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选择:想继续保持原来的感觉?还是想转换你的感觉?你此刻的情绪状态不一定代表你下一分钟的情绪状态。同样的,你昨天的感觉不一定等于你今天的感觉。做出你自己想做的转换。
步骤三:转换
只要你选择转换情绪,就可以立即转换。无论你体验到的负面感觉有多么的强烈,越常练习观察、决定、转换,就越快能够转变到正向的情绪,因为你已经创造了这种健康的习惯。
情绪转换的15个技巧
有不少有效的策略可以让人立即转换到正向情绪,而且成效卓著,所以如果你只熟悉其中一、两种,我鼓励你也试试其他策略,甚至可以一次使用一种以上的策略。
转换技巧1:放慢呼吸
研究显示,当你放慢呼吸的速度,深深地、慢慢地吸入氧气,中和了负面情绪的身体症状,如快速心跳、压力荷尔蒙的释放(包括肾上腺素和可体松)、(当然)还有呼吸又浅又急。你让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这样比较容易转换到平静的正向情绪。
转换技巧2:离开
当我感受到负面情绪时,我发现走到外面或走到另一个房间有助于跳脱当时的情境,甚至有助于跳脱周遭环境里的有毒能量(无论是由我或别人所制造的)。场所的改变可以提醒你,你的情绪由自己掌控。
转换技巧3:自然冥想
我最喜欢的转换技巧之一是由我的客户米查和他的伙伴R.G.创造的。他们建议你走到户外,盯著树上的叶子看一分钟。让自己完全投入,观察叶子的活动。试试看,你会很讶异这套策略带来的平静效果有多大。你也可以看著湖面的波浪,或是坐在海滩上凝望大海。
转换技巧4:迷你型冥想
冥想并不需要枕头、特别的服装、祈祷文或是完全的安静。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进行短暂的冥想,即使塞在车阵当中、身边都是喇叭声也可以冥想。你要做的就是闭上双眼,深呼吸,让自己和心中的想法分离。过一阵子,你会感觉身体和头脑都平静多了。接下来,你可以问自己:我现在要选择感受什么样的情绪?然后自己创造那种感觉。
转换技巧5:运用幽默感
幽默感就像放慢呼吸一样,对身体有实际的影响。当你大笑时,会释放名为脑内啡的荷尔蒙到血液里,这有助于提振心情。许多研究显示,笑确实能够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转换技巧6:“弹”离负面情绪
在手腕上套一条橡皮筋。当你发现自己体验到负面情绪,或是正在制造你知道会导致转换成愤怒、挫败或悲伤的想法,请拉那条橡皮筋弹一下自己的肌肤。那样小小的疼痛感会提醒你做出不一样的决定,并选择正向的思维和情绪。用橡皮筋弹过自己之后,立刻想:好吧!那样的情绪够了。现在我要选择感受什么样的情绪呢?这么做会帮助你打断与破坏,思维和感觉的联结。你就能真正的避开负面的情绪,因为,你已经训练自己的心“弹”离负面情绪。
转换技巧7:创造口头提示
运用口头提示去提醒自己能够摆脱负面情绪(而且想这么做),效果也不错,因为你会在那个提示与调高命运开关控制杆的正向行动之间创造出一种连结。你可能会说:“那样的情绪够了!”,“暂停”,“弹离负面的情绪”,“停!倒带”,或是其他和橡皮筋弹手腕有同样效果的简单说法。
转换技巧8:动起来
运动可以帮助你降低目前的压力,甩掉任何担忧和焦躁,抛开负面情绪。有些人喜欢跳跃运动,或是肢体伸展,好让心智停止制造负面思想,身体不再释放压力荷尔蒙。
转换技巧9:照顾自己的身体
当你疲倦或吃得不好,又忽略身体要你好好照顾它的信号,要转换到正向情绪就困难许多。如果你感受到负面的情绪,请注意是不是饿了、累了、疼痛,或是身体不舒服。拒绝你的负面情绪,但是别忘了也要照顾自己身体的需求。悲伤或无精打采等负面感觉,有时会完全掩盖住身体极不对劲的恐惧。压抑自己的局促不安以及不理会身上的病痛是非常不健康的。在身心两方面,请诚实面对自己的感觉,面对身体的需求和你的情绪状态。
转换技巧10:利用正向的音乐
聆听使你觉得积极正向的音乐是改变情绪的绝佳方式。你可以选择尤其有助于连结特别情绪(例如自信和信心)的任何音乐。现在比以前更容易准备属于自己的音乐,无论去哪里,都可以轻松地带著这样的音乐,在电脑、汽车音响或个人音响播放。你可以准备一份上班前用来增强自信的音乐,另一份音乐则在回家的路上听,以便转换成喜悦和爱的感觉。
转换技巧11:连结态度正向的人
朋友帮你一些小忙,会更容易连结某些正向情绪(例如灵感与和谐)。当你很难调高正向情绪的音量时,你可以打电话、写电子邮件、传送即时讯息,或是找某位你知道能帮助你转换情绪的人闲聊。到处都找得到乐观的人,尤其现代科技这么发达。
转换技巧12:运用你的想像力
若要调高某种情绪的音量,就必须真正体验那种情绪。就某种程度来说,这是行动的艺术。在创造情绪的过程中,要尽量真实,只要运用想像力,就可以加强情绪的强度。宇宙会回应你传送出去的心灵感应,因此,如果你觉得发达,宇宙就会为你呈现富足
就像我走进我的梦想之家,亲身体验一切,就有助于创造真正拥有这个家的情绪状态。
转换技巧13:运用你的记忆力
如果你回想起童年时曾感觉到某种特别强烈的正向情绪,不妨透过记忆重新创造出来。重新连结当时的那个你,和你当时体验的一切。反问自己下列问题:
我想体验哪一种情绪呢?
我一生中何时感受过那种情绪?
尽可能找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缓缓深呼吸,在心中重播当时的场景。重新连结那种正向的感觉,同时紧握住它。请记住,你还是同样一个人,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感受那种情绪。
转换技巧14:伸出援手
当你感觉到自己的正向情绪处于低档,或是反而感受漠不关心或负面的情绪,伸手协助他人是一种转换心境的好方法。当你选择付出慈悲,无论那个行为多么微小,都会创造出爱、喜悦和同情的感觉。
转换技巧15:用正向思维替代负面思想
改变思维是另外一种转换情绪的好方法。因为你的感觉经常是被有意识或甚至无意识的思维所驱动。同样的,别忘了可以转变情绪的“观察、决定、转换”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 篇5
告别了中学时代,跨进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人每踏进一个新环境,都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宽松的生活环境,我们一下子难以适应。所以说,作为大学生应该注重心理健康,完成学业深造的同时,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学校给我们开设了心理课程,导师是陈理才。虽说陈导师其貌不扬,年纪与我们相仿,但却丝毫没有削弱其幽默的“威力”。课堂上总不乏有同学发自心底的笑。原本以为心理课是导师发表长篇大论,不大愿意去,第一堂课还迟到哩。实际上呢,陈导师并不“简单”,我凳还没坐热,已彻底被其迷住了。说实在,上陈导师的心理课是一种享受。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还让自己发现了自己。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我心理有问题吗?”“我的心理与他人比较是否正常?”这些可以说是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可能都会问到的问题。以前自己对心理健康标准缺乏认识,总觉得自己是个“怪人”,“心理有问题”。有时,还会因某方面的心理压力或障碍过于紧张恐惧。学习了相关的心理知识后,觉得心理障碍其实也并不可怕。只要及时给予关注,并加以引导,这些成长中的困扰是可以消除的。
记得陈导师说过几句趣话,“青春痘是青春的象征”,“鼻子小也有好处,不容易被天上掉落的东西砸中”。说得太对了,不是么?换一个角度看事物,其实也不会太坏,要乐观啊。我们时常因自己的长相、能力、学习成绩等因素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严重者还会过度自卑。有这样一句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关键在于自身怎样看自己。我们要学会自我认识,在比较过程中,不能专门“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也不能“以己之短比别人之长”。通过比较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达到扬长避短,缩小差距的目的。
陈导师在课堂上做了不少的心理测试,有一次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几个优点用纸写下来,让同学来猜。在此之前,我从没发现自己有什么优点,而且还是3个以上,有那么多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后,只写了3个。经过课堂上导师的启发,我又陆陆续续想到了好几个,哇塞,原来自己的优点还蛮多的嘛,怎么一直没发现?一个小小的心理测试,让我自信“番了一翻”。
当然,陈导师的课还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我都数不过来了,哈。例如,讲到人际关系的那一Part。“来跟我做朋友吧!”(陈导师张开双臂,作拥抱状)可是呢,XX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把自己封闭禁锢起来,只是停留在窗台边观望,不肯把心门打开,又怎样能得到别人的友情呢?还有一个就是大学生恋爱的问题,陈导师出乎我意料,他赞成大学生自由恋爱!“强调爱的权利,缺乏爱的能力”陈导师课堂上短短一句话惊醒了我。原来,爱还包括一份沉沉的责任……
大学心理课程结束了,可我追求健康心灵的步伐仍不会停止!直到永远!
大学心理课学习心得与感悟二
在还没学心理课的时候,我就对心理学有着一中莫名的感情,也说不清是怎样的感情,反正就是有一股想把它学好的冲动,甚至希望自己能够从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过几周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自己,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自我认同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忧伤时,找一些好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劳累时,美美得睡上一觉,人不过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的风霜雨血,总之就是要懂得爱自己,只有懂得爱自己的人才会知道怎么去爱别人.通过学习心理课,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也考虑周到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全面的网站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给予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心理课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得成长着。我很感谢许倪倪老师和心理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安慰自己: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成功时,快乐时,也不要太自满,要学会居安思危.心理课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通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心得体会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作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发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来的也是什么。
最后这个学期的心理课也即将结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学生活的十二分之一过去了,想想抓住了什么,后头一看并没有太多硕果。继续努力吧,让自己做得更好!~
大学心理课学习心得与感悟三
能够参加到2019年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研修班的学习,我感到非常幸运。因此,除了周五需要值班外,从周一至周四都在空闲时间去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这个过程中我是受益匪浅的。不仅学习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还拓宽了视野。在这短短的4天的培训中,我却对其中的很多观点都印象深刻和感兴趣。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我对席老师的几个观点印象比较深刻。第一,小孩子是玩出来的,要注重小孩子的各种感官的训练,形成感觉统合。在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这个观点没有认识和想法,但是在此之后,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不管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方面,我们都要注重感官功能的开发,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第二,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功能性过程。遇到问题不逃避而是面对它是我们选择成长和变得更加强大的过程,这是符合心理弹性的概念范畴之内。第三,学校应该注重积极教育。有研究者发现,幸福者会发展得更好。积极教育不仅是有益于学生内心感受,而且对于个体未来的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第四,发展教育咨询有三项重点工作:课程、实践和督导。其中课程对于学校教育很重要是可以理解的,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但是实践和督导是很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都没有看到其中重要性。实践出真知,理论上的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也需要经历实践的检验!督导是所有咨询师都需要和应该进行的,它不仅能促进咨询师咨询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帮助咨询师进行疏解负面信息,维持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咨询师才能更好地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
在第二天的培训中,我对李媛老师的一些观点也有很多感想。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立王国,而是与学校其他工作相融合的。在李老师的整个讲述的过程中,这个观点穿插在其中,处处的工作都显示了这个理念,如她们学校的电子科技很厉害,于是便充分利用这个人力、物力资源,利用大数据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pp,拓宽学生寻求心理帮助或是成长的途径,是一种很便利的方式。第二,学校心理咨询的目标应该是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虽然我们需要明确工作开展的大方向,但是我们还是要随机应变,对具体问题做具体的应对。针对问题/矛盾变化展开工作,不能一成不变。第三,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李老师根据他们学校的特色提出了她们发掘出来的她们学校的资源,如教务处的课程与学分资源、文化素质中心的老师与学生资源、图书馆的心理学书籍推荐、后勤集团的园林科等、学工内部资源和教育重点项目、校医院的资料资源合作、与校外资源合作以及咨询机构的兼职咨询师等。当然不一定每个高校都可以开发出这些资源,但是我们都可以积极发现自己学校的资源,让心理教育工作的资源更加丰富,推动心育工作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第四,不断总结模型,入党申请书强调机制了解。总结和反思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模型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和供人借鉴。行为需要有依据,我们不仅需要理论基础,也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它。第五,游戏没有错,学生打游戏也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玩游戏的投入,那么你玩游戏就是存在问题的。这其中就涉及到自控力和自律的问题,只有当自己能够随时进入又能随时出来的时候,我们的这种沉迷才是健康、适宜的。
在第三天的培训中,我听了关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问题。对于这个内容,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我们是心理咨询师,对于心理咨询范围内的内容要熟练地掌握,而对于需要转介到心理治疗的情况我们应该能够准确地把握其界限,这也就要求我们了解心理治疗内容中的一些诊断标准。虽然我们不能够做出诊断,但是对于可以鉴别是否需要转介。遇到以下几种来访者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转介。1.具有****意念或是****尝试;2.中度以上的焦虑、抑郁等障碍;3.间断反复发作、持久的焦虑或抑郁障碍;4.伴精神病性障碍的抑郁障碍;5.近期严重社会应激,丧失或情感创伤。这五种情况我们需要烂熟于心。若延误病情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不论是对咨询师还是来访者。这些需要转介的情况要灵活运用则还有赖于我们对于常见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简易量表来辅助判断,如PHQ-9心理健康量表、GAD-7广泛焦虑量表、XX抑郁症状量表和焦虑症状量表等。
在第四天的培训中,我听了岳晓东老师和徐凯文老师的讲座,他们都阐述了心理咨询上的知识和观点。我收获到了几个印象深刻的点。首先,更加详细地了解到了精神障碍的内容,还了解到了各个流派对于心理咨询的观点与技术,对不同的来访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融合使用,关键是需要适合该来访者。其次,徐凯文老师对于多重咨询关系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虽然我现在还不是老师,但是我的职业目标是老师,那么老师在做咨询的时候就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也就和来访者既是咨访关系也是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多重关系下,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被这个所束缚,而是发现更多的有利于解决来访者问题的资源。最后,对于咨询中的伦理关系,我今天也深刻地意识到他的重要性,虽然目前还没有遇到过法律纠纷,但是还是需要严肃而慎重地看到这个问题,我们要提高专业知识、尽力去帮助来访者,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的咨询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短短四天的学习,我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的干货,也感受到了,原来有这么多的心理学研究者和热爱者在发展着心理学,在心理健康做出自己的努力,这种努力和热情也深深地感染到了我,让我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前进,不断地打好基础,增加实践经验,成为一位有想法、有热情的心理学学习者、工作者。
大学心理课学习心得与感悟四
邗江区教育局在暑假中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有幸与心理学导师毛春梅老师,心理学专家李传伟,顾小扬两位教授近距离接触,他们是和蔼可亲,自带气场的人。参加这样的培训活动,让人倍感亲切,内心温暖而充实。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好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三天的课程学习,虽然有点疲惫,但是收获满满,实用性强,相信每位参训老师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一些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实施和运用。
本次学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进行朋辈督导案例的分析与交流。这样的案例也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经常遇到并感觉头疼的事情,面对“24个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该怎么办?追根溯源,每个问题孩子的产生背后必然有个问题家庭,随着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这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教养方式简单粗暴,无限溺爱,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再接着进行有效合理的沟通,要学着和孩子共情,无条件的接纳他们,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爱抚和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当孩子愿意打开心扉,再慢慢去感化他们。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能像严雨花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利用与挖掘,让孩子增加自信。所有的家长都像夏小梅老师那样,会有效地处理和孩子之间的亲子矛盾,我相信问题学生会越来越少,长大后的犯罪概率也会越来越低。当然,这得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不懈,家校共同努力的过程。
大学心理课学习心得与感悟五
为期五周的心理健康课程结束了,进入大学以来,一直都很期待心理健康开课。一直以来对心理学方面都很有兴趣,在这几周的学习中,我深感心理学的精深,以及范围之广。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课程都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学习有很深的关系,老师讲解的非常有趣,入党志愿书深入浅出,整堂课下来我意犹未尽。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在这里,我就一下在课程的学习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些课程。
在课程的学习中,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了解到平常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并不是全面的,有公我、私我、盲我、潜我之分。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有时会有些自卑,这时我会想,只是自己私我的想法。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别人,怎么知道别人怎么想,当我们缺乏信心时,也许可以换位思考,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自己在别的方面的优点,这也会让我们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公我,做好公我,这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盲我,就是别人看见的我们,要尽量全面的了解自己。要发掘运用自己的潜我,潜在的永远是最不可估量的,最需无限发掘的。自我认识需要常常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
主题教育心得感悟 篇6
一、主体维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眼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的,具有充分代表和反映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民族性特质,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紧密相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追求并创造幸福生活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人类的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诉求。追求、创造、享受幸福既是中国人民的价值诉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检验标准。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既着眼于中国人民的个人角度,又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总体范畴,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虽然主体不同,但是在方向、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方法上是同心同向的。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二、价值维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了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
1、把人民的价值诉求作为党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社会发展变迁中时刻关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价值诉求、深入了解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内容、积极探索人民幸福观发展的规律,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把人民的价值诉求作为党的价值追求,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2、以党的价值理想厚植正确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不断增多、从一元到多元、从整体到个体、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趋势。以党的价值理想厚植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广大人民在幸福问题上形成价值共识,着眼于人民幸福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需要引导人民从历史感中理解幸福感,用奋斗的激情和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需要引导人民群众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使个人的幸福生活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同心同向。
3、通过明确价值起点占据价值的制高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价值追求的逻辑起点。通过明确价值起点占据价值的制高点,解决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解决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和源泉问题,解决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状态、奋斗姿态、成就感和幸福感等问题,党和人民才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三、实践维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深邃道理,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指引,把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坚定化解矛盾的决心、树立解决困难的勇气、确立克服艰险的意志,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面对困难挫折不服输、面对机遇挑战不迷惑、面对压力阻力不彷徨,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承担责任、乐于迎接挑战、勤于开创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十九大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 篇7
关键词:特色学校,道德感悟教育,生命价值
学生全面发展, 以“德”为先。学校道德教育的传统模式是先生教、学生听, 这种德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道德教育发展的需要了。学校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 如何探索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 打造特色学校?我校结合学生实际,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德育之路——道德感悟教育。
1 道德感悟教育释义
感悟, 感:一指觉出, 即感觉、感知, 在意识、情趣上起反应;二指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情感、自豪感;三指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悟:一指理解、明白、觉醒;二指领悟、觉悟。因此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醒悟或领悟。
感悟教育, 通过教育者创设教育情景, 使受教育者在内外信息结合中产生意识、情绪上的反应, 使受教育者因受外在因素刺激、体验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
道德感悟教育, 就是教育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道德教育情景, 使受教育者通过感知具体道德案例引起认识和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 从而自觉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德育教育。
2 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
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道德感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的育方式, 具有新颖性, 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乐于接受, 在思想、情感上能产生共鸣,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道德感悟教育“以人为本”, 把学生的生命价值放在核心地位, 时刻围绕“尊重生命, 实现价值”为主题,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1 道德感悟教育方式的生命价值
2.1.1 学校德育教育的现实性、紧迫性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当前道德教育中有不少困惑:为什么学生的道德意识越来越差?为什么学生反感老师的道德教育?为什么教育苍白无力?……其实, 这与传统的德育模式有莫大关系。传统道德教育以说教为主, 甚至辅助以惩戒教育, 学生对这种教育普遍反感, 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 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另外, 当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 不只局限于以前课堂的“面授机宜”, 通过影视、书籍报刊、网络接受的道德素材丰富多彩, 老师的说教只不过是“老调重弹”而已;再次, 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脱离学生实际, 不可能产生思想共鸣。
但是, 传统优秀的道德内容我们是要世代传承的, 这就要求教育者顺应时代潮流, 探索新手段、新方式, 挖掘新素材来适应学生道德需求。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道德缺失、违法犯罪突出、漠视生命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应该认识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2.1.2 道德感悟教育——绿色教育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教育的理念是“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 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以‘绿’育人, 而非其他”, “人是有感情、思维能力、精神境界与个性的, 或者说是有‘灵魂’的。‘育人’主要是开发人脑, 化育‘灵魂’, 而绝不能加以污染与破坏。”学校道德感悟教育就是要突出一个“绿”字, 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 在无“污染与破坏”的氛围中塑造学生灵魂。我校德育教育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为主题, 以优美环境和百年文化积淀为依托, 以“为人正、为学勤、为业精”的“三为”理念为核心, 处处彰显道德教育的“绿色”, 使学生在浓浓的书香校园里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熏陶。
2.1.3 道德感悟教育的时代性——生命价值
学校结合学生的道德现状以及学生对道德的需求, 建设特色教育学校, 在德育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生命价值的道路——道德感悟教育。近两年来, 学校德育处贴近学生实际, 紧跟时代, 制作了四十多期道德感悟教育的主题班会课件, 学生通过观看、讨论、总结、写感言等方式, 使其思想认识得到极大的升华。
《我真的很不错》主题班会后一个学生写道:“不是我们高估了生活的本象, 而是低估了自己应有的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不断努力、练习和挑战中萌发的力量。”《神舟七号》主题班会后一个学生说:“……现在, 中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神七’, 更为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进步作了最充分的鉴证, 我们激动, 我们骄傲!”
四十多个主题班会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道德实际情况, 每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心灵都是一次震撼, 对道德都是一次提升。每次主题班会后, 学生都翘首期盼下一次的到来。
2.2 道德感悟教育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核心
2.2.1 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一部分学生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轻生、自杀等现象不时见诸报端;对他人生命漠视:伤人、杀人等事件时有发生。为此, 加强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2.2.2 道德感悟教育对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 道德感悟教育应当以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为本。因此, 我校的道德感悟教育始终围绕人的生命价值展开, 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看了《知识守护生命》后, 我又一次的明白了生命的重要性, 明白了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要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能, 使我们守护生命的长城更加坚固!”《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后, 学生感言:“这是一个反思的日子。这是一个祭告的日子。这是一个倾诉的日子。这是一个感恩的日子。斯人已去, 生者应更珍视活着的岁月, 这是生命的意义。”《感动世界—超越梦想》观后感:“面对失败, 我们不放弃努力, 面对挫折, 我们不怨天尤人。自强不息, 以顽强的毅力、拼搏的斗志去超越梦想……”。看了《安全伴我一生》主题班会课件后, 学生说:“生命, 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 一个被人们老调重弹的课题,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鲜活, 我们青少年的生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 即将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美丽却又娇弱, 更应该好好珍惜, 不要让它过早的凋谢。”
通过观看主题班会课件, 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感悟到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感悟到要珍惜生命。
总之, 通过教育者创设情景、充分利用身边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在感悟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道德感悟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价值。我们愿与同仁们一道共同探讨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 研讨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
[2]况晨光.感悟教育[M].江西人民出版社.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01-09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感悟08-28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通用11-28
心理健康与调适教育心得10-2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08-2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1-14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2-29
2020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心得07-05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12-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