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最近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了解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地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随着社会的发展, 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在当前形势下, 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 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 怎么去做, 值得我们去探讨。
我在教育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敞开心扉, 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 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在活动中,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真诚地与老师沟通, 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1. 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 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 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 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 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 我坚持这一原则, 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 倾情参与活动中,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挚感情。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形象思维丰富, 感性认识充分, 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 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 倾诉真情
有些学生看见我就会说:“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 在这节课上, 我们可以各抒己见, 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 在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 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例如, 在我辅导《自信不倒翁》一活动中,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 那就是我的个头比较矮, 皮肤比较黑……”他不怕同学们笑话, 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 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 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能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再如, 我们班曾有这样一位女同学, 很长时间以来, 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 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 特别对考试很紧张, 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
前不久, 我在她给我写的信中发现她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 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 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 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 同她谈话, 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 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 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 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 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 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 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 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 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 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 孩子主动找到了我, 告诉我, 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 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 只是方法不够好, 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 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二、通过角色扮演, 感受真实生活
角色扮演, 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如扮演班长、班主任、教师、服务员、主持人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 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 适应不同社会环境, 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 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 模仿现时生活情景, 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 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 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学科渗透, 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 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事实上, 各科教学本身都含有心理教育的内容, 因此, 只要老师平时把心理教育的内容能渗透进去, 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 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 从而把心理教学与其它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思品课, 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 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 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使之敢于表现自我, 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 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 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创设育人情境, 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 学生在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 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印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 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 在活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 性情暴躁, 逆反心理强, 教室里有纸屑箱, 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 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 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 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 拣起的是品质”活动, 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环保型的果皮箱, 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 花坛内竖起木板, 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 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 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 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 创设各种情境, 通过心理暗示, 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 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虽然,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 但事实证明了, 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 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 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 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与手段。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小学生心理健康体会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敞开心扉,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与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1.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挚感情。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倾诉真情
有些学生看见我就会说:“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例如,在我辅导《自信不倒翁》一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个头比较矮,皮肤比较黑……”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能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再如,我们班曾有这样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
前不久,我在她给我写的信中发现她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二、通过角色扮演,感受真实生活
角色扮演,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班长、班主任、教师、服务员、主持人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生活情景,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含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因此,只要老师平时把心理教育的内容能渗透进去,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从而把心理教学与其它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学生在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印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活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坛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事实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与手段。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栏杆集镇中心小学
王礼俊
我参加了2016年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需要教师经常检查自己、反思自己。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学习,我知道了教师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质工作,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一、心理健康教诲的紧张性
通过本次研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
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研究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研究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研究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周末的时间,腾出一点空闲,想起前两天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的培训,心中颇有感触,每一次培训我都听的很认真,也希望能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一些灵感,汲取一些经验。当然,最好的记录形式便是留于纸笔之间,无论何时翻看,都会让我有不一样的感受。
培训当天,早上6点40我都已经出发,因为距离稍远,所以不敢懈怠,8点左右到达郑州市教育科技产业园,找领队老师要了入场券,正好碰到去年一块招进来的我们本专业的老师,相互聊了几句,等了几分钟,我们便跟着前面的队伍进去了。主持人介绍了此次活动的主题—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丰富中小学生学习生活,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探索和创新为实践主题。这次活动也特别邀请了我市优秀电脑制作活动比赛的多位专家和评委来进行授课,分享了他们宝贵的经验,分别设置了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指南解读和案例解析、电脑制作作品的美术设计和创作指导、创意数媒微电影创作技巧、电脑动画类作品创作技巧、电脑艺术设计及3d作品设计类创作技巧、3d创意作品的技术实现、我市20xx年新设项目和创客作品创作等多门课程,各个专家和评委们也结合了自身经验以及辅导学生的一些想法和体会为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讲座,也是我对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是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一次提高。因为自己本身对电脑动画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此次培训中幸福路小学的陈繁老师所讲到的电脑动画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更加清楚了电脑动画的制作流程,以及其中一些比较有用的小技巧,都是课本上所学不来的。创客教育的开展也让我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培训中一位老师也专门以机器人为例,给我们详细进行了介绍,还有3d打印,3d one社区等等。都给我不一样的视野。
作为刚入职不久的我而言,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不论于学生还是于我,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因为学校刚开设信息课,在这以前可以说一片空白,同时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也将成为一个趋势,所以怎样使孩子们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使他们通过一些活动获得成就感,并且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来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以此运用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都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我有时候会迷茫的一些问题,因为学校没有本专业的老师可以请教,一切问题都需要我不断去摸索,尝试。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我是很高兴的,毕竟只有学习接触的多了,思想才会不一样,才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更好的规划。我想以后我也一样会积极的去参加这样的活动,不只是去学,更要去做,也许刚开始很难,但我会努力去到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跨过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如何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7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过分夸大。当代独生子女多, 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 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也是正常的, 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是值得商榷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客观存在, 受到强调与重视无可厚非, 但是也需要用实际调查研究来说明事实的发展程度, 不宜通过个人的主观臆想来夸大问题的严重程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 由于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不一, 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 加之统计方法不同, 往往得出相互矛盾的统计结果。这违背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 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甚至会误导人们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
(2) 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具有专业性特征的, 它要求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辅导理论。纵观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每个学校都配备有专门的心理学工作者, 这些人员都是经过了严格训练, 具有从事学校心理教育的资格。然而,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多为非专业性人员, 杂拼乱凑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校的心理教育机构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 徒有虚名。在一线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要么由分管德育工作者领导, 要么由班主任或者政治老师兼任, 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 更没有必要的检查评估制度。这样一来是节省了学校成本, 可是非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员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 不精通心理辅导技巧, 使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德育化的倾向较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没有正确分清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不同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 德育是超我教育。在具体实践中, 简单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德育管理机构工作范畴是不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为核心, 增强学生自我控制、提高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为目标, 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实际操作中, 德育主要是运用榜样示范、道德灌输和实际锻炼等方法来实行, 套用德育的手段就会使心理健康教育说教味浓厚, 显得机械呆板, 效果不佳。当然,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也不是完全对立, 能够被割裂的, 两者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解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1)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小学的各科教育都是以实现素质教育,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在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足, 配套设施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就要求各科结合自身特点, 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涵的心理教育因素, 发挥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各科教学目标相互结合, 寻求两者协同发展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 在班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级作为最基本的行政单位, 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班级中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可以实现面向个体的个别辅导与面向全体的团体教育相结合。借鉴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我们可以发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都经历了由只重个体向全体兼重的转变。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开展心理教育课程, 实施过程的重点在于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如角色扮演、体验感悟、组织竞赛、量表测量, 等等, 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懂得认识自我、培养自我意识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小学语文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者
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生理成熟期提前,自我意识增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毅力和责任感,受不了挫折,喜欢激励但却缺乏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虚心好学的精神。我校是由中小学合并而成的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中学23个,小学17个),学生1844名,其中寄宿生1419名。针对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有必要引起学校的关注与重视,尤其小学生在环境和心理方面表现出的种种新问题,使得加强心理辅导教育更加有必要。
从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校每周都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但由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在我校起步晚、水平低、专职人员少,这项工作真正富有成效的开展还没有落到实处,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比较缺乏,而对于问题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也只是起到微乎其微的效果。要解决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光靠开设一两节心理课程是不起作用的,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力量。而且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辅导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情感的培养,并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及健康心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它更多地是感受、体验、领悟和情感的培养。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
上学期新接的一个班,让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初步涉足了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是新接的班,我常因一些学生不能认真的对待作业而愤懑,当我厉声斥责这些学生的时候,似乎看到了他们眼底里的不知所措。“下次要认真一点!再不认真对待,就叫你的爸爸妈妈来陪读!”丢下一大堆的命令和狠话。然而接下来还是有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犯这样或那样本不应该犯的错误。这使我常感疲惫,也曾暗自落泪,觉得这是自己教育的失败,甚至让我对教师职业一度的产生过倦怠情绪。我觉得自己完全算不上一个聪明的教师,有太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因此,我不禁静下心来反思自己。
王晓春老师在《做一名聪明的教师》一书中写道: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于是,我一改往日的严肃,与学生们进行了一次交谈式的谈话“同学们,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时要把课本和字典放在旁边,如果遇到不会写的生字词以便于你们及时的查阅。做完作业之后要回头去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或是疏忽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试着去做做看,好吗?老师相信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多么想每天都能收获你们的笑脸和拥抱啊…”逐渐的,孩子们开始认真起来,作业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哦,原来“鼓励就是最好的喝彩”。
在周记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在倾诉各自的心理感受,宣泄各自的积怨。有的学生涉及到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学生诉说着离家的难舍与想家的痛苦,有的学生因不想让父母失望而为成绩焦灼忧虑,有的学生在诉说某位教师待人如何不公…通过日记,我可以了解学生近期的动态,思想与情感,内容多少并不做评论,此时教师只是一个读者、倾听者,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迷茫或是不解耐心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他们如何记事、如何写人提出合理的指导建议。孩子们开始敞开心扉将日记视为与老师心灵沟通的平台,也很乐于写日记。此刻我更加坚信,小学语文课是可以在合适的环节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呢?
我班有个学生朱x,性格内向很少引起旁人的注意。上课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满脸通红,课间也总是安静的坐在教室里,看着同学们你追我跑的嬉笑打闹,遇到与别人相对的目光就会默默地低下头。课上我常鼓励他:“说一说你的看法吧,不要管它对与错!”他却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敢——”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我知道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胆怯心理,这种心理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通常表现为与人交往时不敢正视他人,局促不安且不自觉地约束自己。这种心理会使人逐步走向自卑、退缩,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甚至影响学生将来职业选择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期中,因为与同学之间的一点小事,他竟然产生了辍学的念头,甚至从学校偷跑回家。他的母亲也是万般无奈,多次因对孩子的担忧而向我哭诉。通過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朱x从小就特别内向,由于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农活比较多也很少有机会带他出去,所以他的活动空间很小,缺少与人交往的经历,长此以往形成了他这种胆怯心理。就该生不正常表现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建议其家长经常来学校探望他,陪他到一些公共场所去游玩;在家时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发他独自去商店买所需物品,到邻居家借东西等。同时建议家长多鼓励,尽量不对他训斥或是否定性的评价,经常与学校联系,保持家校步调一致。
事后,我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原来小学语文课也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思想启迪还是审美情趣及情感熏陶方面,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适时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赋予学生更多地真实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不仅促进学生语文技能的提高同时更加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9
2014年7月17日至7月19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宁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分别聆听了西北师大心理学院彭霞老师《心育有行、育心无痕》、丁艳芬老师《做阳光智慧的教师》、赵国军教授《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其辅导》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杨晓莉教授《中学生典型学习问题及其辅导》、姜艳斐博士《放松心情,迎接挑战》的精彩报告,通过三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我也加深了对学生的认识,善于读懂学生的心:
1、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2、懂得学生的情绪表达;
3、判断学生的行为异常。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力图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并允许个性的张扬,允许权利的捍卫,允许爱好的发展,允许孩子自主的选择,使孩子的自尊自信得到充分发展。并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才能主动关心帮助引导他们。
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教师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影响需要精神的感染,需要教师的人格力量,需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不断的学习与发展,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体验教育真谛并为之感到幸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需要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充实、完善自我。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2011年11月20日—2012年1月10日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远程教育)》的学习,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通过培训,使我初步了解到目前老师心理健康的状况,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等,这些问题都是和我们每一位老师切身相关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比如:懂得“知足者常乐”;为师者,要以平和的心态来教育学生,以真诚的心来帮助和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使我对心理健康和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对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和理解,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
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四、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健康人格
当前社会,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已经成为小学学生的一门必学课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在对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也成为当今社会比较热议的话题,也是对当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客观需求。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新课改之后,心理健康教育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来说,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及相关心理学的专家要做好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尤其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好表率的作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例如在小学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班级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尽量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友好互助关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得学生之间的关系相互融洽和谐,这也就是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形象。
二、开展多样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以活动为主,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当考虑到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多采取一些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活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尽量将课堂由孩子来主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扮演,扮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孩子从中能学到一些正确的人生观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讲述灰姑娘的故事,来引导孩子分角色去扮演,并且扮演过后,提示学生如果站在继母的角度,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去参加舞会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为学生正确看待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让小学心理健康受到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刻不容缓,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小学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教育工作者仍需继续努力,开展多样化的小学心理教育的活动课,也是在帮助学生进行认识自我、改善自我、认识世界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必要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文娟.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6).
[2]侯木英.注入新活力突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的困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2).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 传统的农村生产结构受到影响, 为了更好发展进行了调整, 农民谋求新的出路发财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 将儿童留在农村, 留守儿童或单独生活, 或与亲属生活。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 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该类群体孩子因缺乏父母的陪伴, 普遍存在缺乏热情、心理敏感脆弱、成绩不佳等问题。如何调整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状态,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为7~14岁左右, 该年龄段为儿童的性格、品德、情感初步发展以及形成时期, 对于儿童而言, 这是一段重要时期。而作为留守儿童, 这时期只能自我发展, 没有父母的陪伴, 周围的孩子甚至会对其进行侮辱、歧视, 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消极和自卑心理、缺乏热情、无安全感, 极易形成偏执性格。这样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 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调查某地的留守儿童, 结果一些留守儿童, 有抽烟、喝酒、偷窃等不良习惯, 因此, 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健康教育, 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给予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在农村地区, 学校在家长以及孩子的心里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认为其是一个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 农村学校作为教育留守儿童的一个关键机构, 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以及管理作用。学校以及教师应在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及爱护, 为其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 促进其健康成长。
1. 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 学校可先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 并调查统计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地、联系方法, 儿童代养人的住址、电话, 将这些具体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备案。并建立畅通的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机制, 学校应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以及代养人进行沟通, 彼此共同关注儿童,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也可以建立帮扶制度, 督促并辅导儿童学习, 并多与他们进行沟通, 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督促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儿童感受到关注、关怀。
第二, 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的家长见面会或必要的短期培训, 让孩子的监护人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 了解如何更好地与儿童进行沟通, 改进教育方法, 调整之前固有的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父母可通过电话联系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子女的关注, 从精神方面重视鼓励孩子学习。同时学校可采取有效的手段、方法, 针对存在思想方面问题的孩子进行教育座谈, 并与家长进行沟通, 让家长更好地配合给予儿童教育。
第三, 学校可组织一些手拉手互助小组活动, 选择一些有担当、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组织孩子们, 积极参加活动。留守儿童多存在一些明显的心理特征, 通过组织互帮互助小组活动, 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感情, 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彼此分担快乐、烦恼以及疑虑, 这样有利于有相同经历的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共鸣, 情感方面相互支持, 消除其不良的消极心理情绪。
2. 老师方面应采取的心理教育措施
第一, 开办关于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让农村教师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留守儿童其焦虑以及敌对性明显强于一般儿童, 同时不能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 不能有效疏解心理的不满、不快, 儿童心理会产生不满, 积聚的心理问题导致产生偏执的人格,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状态, 教师应掌握产生的原因, 并了解如何给予儿童有效的心理护理, 排解儿童的不满情绪, 帮助他们进行适当宣泄, 有利于其良性性格的健康发展。
第二,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 注意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以自我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学生。在学校教学工作中, 避免自我的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学生, 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尊重, 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
作为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 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共同努力, 创造一个和谐、关爱的氛围, 同时这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社会方面也应发挥其教育作用, 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 以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井坤.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12 (4)
[2]袁梅.农村小学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神州 (下旬刊) , 2012 (1)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一、对师生心理健康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本人还是在师范专业的时候学了一些心理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大部分遗忘了,有些已经不适合现在孩子教育的需要。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让我重温并增进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过去我们知道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特别是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现在我还知道了心理健康需要进行维护,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防微杜渐,进行心理维护,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同时也培养和维护好学生的健康心理。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在日常教学中,多渠道、全方位渗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应尽量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无痕状态下进行。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我们既要善于承受压力也要善于减轻压力。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的来信,针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类回信,最大程度的给予了心灵的帮助。
本学期3月26日,我很荣幸的同李主任参加了太原市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的年会,听了名师们的示范课。下面是我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感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节由尖草坪一中朱洪杰老师讲的“唠叨、暴躁的表现”课堂中围绕学生在家都发生多被父母唠叨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造成家长唠叨以至于暴躁的表现呢?老师设计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来进行的。其中又在小环节中有一个特别精彩的部分让我至今难忘,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提出的在家什么时候会让家长唠叨发脾气,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变现的淋漓尽致。当时场下也是掌声不断啊!这足以证明学生是能够理解体会到家长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师也进行了总结分析:1、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过高;2、父母的工作压力大;后面又通过播放老师对家长的一次采访录音,学生在课堂中听到了家长的心声。家长对孩子唠叨、发脾气的那份无奈;家长担心孩子的理由。学生通过课件上的父母是如何为自己的孩子时,那份真挚的爱时,联系实际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的?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体,有可行性。这时孩子们动手写出了自己的行动计划。在课后老师还留了作业,那就是“给父母的一份信”。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课后的总结那就是:让学生理解父母,让父母理解学生,让理解搭起孩子与父母的桥梁。
那么具体自己的工作中又该怎么做呢?自己也在不断的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见解仅供参考。希望也能让老师们进行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优秀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五)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相比之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据研究统计,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认为在学校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并不是说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在小学重新开设这样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1.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 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3. 在合适的机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
和谐的教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 心理辅导室。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心理信箱。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由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 心理健康专题广播。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4. 橱窗宣传。
运用橱窗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供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橱窗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橱窗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的紧密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引起家长对孩子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视。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时甚至上课想小便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老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十一”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以上是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或许还有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这样的大环境就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学校教育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通过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密切的家校配合,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总结05-19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2-29
小学教师心理培训总结07-24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12-16
十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10-05
健康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报告12-31
幼儿教师心理培训心得10-12
教师积极心理学课培训心得体会08-29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08-2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