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共12篇)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焦采莲
3月6日、7日,县教研室、县教育装备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在鹤伴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按培训要求,每个参会教师都要准备一个指定的实验进行现场说课并演示。根据参会人数,分三组同时进行,专家评委现场点评,参会教师参与研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每组再选出5人进行说课、演示比赛。这次培训,我认真倾听并记录了每位教师的说课、演示过程,实验的过程的优点、缺点及意见建议。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一、这次培训,我真正体会到了每位教师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就是要有严谨的态度,只有教师的态度严谨了,才会影响到学生,学生才会有严谨的态度。
二、每位教师的准备比较充分。这次培训,不管是简单的实验还是复杂的实验,每位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玻片标本”实验,制作方法比较复杂,可以说是个技术活,用到的材料比较多,老师不仅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而且经过多次实验选出实验效果最好的材料,如吸水纸用过滤纸效果最好;洋葱要用3、4、5层的内表皮制作标本效果最好。再比如“寻找淀粉的踪迹”实验,老师准备了苹果、香蕉、桔子、梨等各种水果;土豆、胡萝卜、菠菜、芹菜等常见蔬菜;面包、火腿肠等各种常见食品;黄豆、花生、绿豆等泡过的豆类。另外还准备了解剖刀、解剖盘、碘酒、滴管等材料。
三、材料的改进较好。在这次培训中有些,有些老师对一些常用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得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比如“摆长怎样影响摆的次数”实验,在前面的实验中,学生已经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的幅度和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当验证摆绳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摆动快慢不同时,想到与重物的重心有关后,在木片上固定金属圆片来确定重心,这位老师在木片上钻眼来固定金属圆片,这是一种改进;再如“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以往都是在金属条上粘火柴的方法,这次培训中的老师用蜡环来做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
四、课件与教具直观醒目。如“比较两种不同的链接”实验,教师既出示了课件,又出示了小黑板,特别是用小黑板出示的电路连接,将电路连接好后用双面胶粘在小黑板上,既直观又醒目,为后面的电路图及电流路径有很好的帮助。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使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实验课,实验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的演示、示范,一定要规范,实验时的细节问题一定要注意,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
小学科学课程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编制和设置的。与原来的自然课相比, 小学科学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应在对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 认真学习和体会科学课程的新理念, 从教育功能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更新观念, 明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专业培训中, 要让科学课程教师形成合理的科学观, 即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 充分认识科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理论只是这种探究活动的结果, 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 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一个整体, 并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 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二、设计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传统教学中, 教师普遍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缺乏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重视, 且部分教师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科学探究。为了实现这种转变, 科学课程教学必须从目前的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探究为主。
在专业培训时, 要设计以大量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让教师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深化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如何提出假设, 如何设计实验, 如何进行科学解释,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另外, 通过参加这类活动, 使教师体会到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所在, 从而提高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并提高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三、立足现代课堂教学实践, 培养技能
1. 抓实教材培训工作。
根据新课程标准, 新教材从知识的内容、体系、呈现方式到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等都有了重大改变, 并且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面对这些变化, 必须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教材培训, 让教师了解新旧教材的区别, 把握新教材的框架, 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反思当前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清晰地理解教材选取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 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等, 使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2.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要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只有在课堂中进行打磨。可采取青年教师上研究课, 专家们“面对面”指导;就某一专题进行沙龙式的讨论;跟踪听课, 形成备课小组, 发挥集体智慧, 共同钻研新教材, 寻求解决办法;学科带头人教学观摩等教研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 教育教学专家指导、特级教师引路、教研员互动、名优教师示课、专题化教研活动, 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型、互动式地展开, 使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带着本土化气息的新课堂, 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全面开展科学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为帮助教师总结经验, 提供机会和平台, 可定期开展论文竞赛和说课竞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 以竞赛促提升。此外, 还推出以竞赛为基础的“赛训结合”的新模式, 即赛前安排以竞赛内容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赛中请专家现场指导;赛后个人针对性的反思。赛训结合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教学竞赛, 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努力在课程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1. 补充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其中生命科学包括细胞、植物、动物、生命循环、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等领域;物质科学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的表现形式等内容;地球与宇宙科学包含地理、岩石、矿物、土壤、海洋、天气等领域。教师只有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 把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 精心地设计教学, 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从而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
2. 实验技能培训。
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仪器和设备的选用能力、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能力、实验指导能力、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方面。科学实验的能力是科学课程教师特别重要的教学能力, 因为科学课程中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内容都涉及实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普遍认为一部分实验操作存在困难, 这就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 让教师更加生动、直观、深刻地了解实验原理, 掌握实验方法, 规范实验操作, 有效提高观察、操作、探索的能力。
五、科技教育合作建立有效培训机制
科技专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他们对科学的本质、价值, 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因此, 动员科技专家参与各类科学教师培训, 建立科技专家与教师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对于提高教师对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科学探究的理解, 提高他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以及科学教育的水平, 都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 可将相关领域的工作有效统筹、整合和集成, 促进相互配合、资源共享, 尽快使教师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小学科学教师“下水实验”之我见 篇3
教材 细节 材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11-01
“下水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实验进行多次预演或试验,把握实验教材、掌控实验细节、精选实验器材和改进实验材料,从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行为。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教师很有必要进行“下水实验”。在此,笔者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下水实验”的重要性,谈谈教师如何进行“下水实验”。
一、把握实验教材
小學科学课程区别与其他课程的三大特性为:尊重事实和数据;严谨求真;形成一定层次的概念。这三个特性要在实验教学中有所体现,在实验过程中落实。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师必须钻研和把握教材,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例如,教学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冷热与温度》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然而,学生小组得出的实验结果基本上是没有规律的,热水降温的速度忽快忽慢。可以说,这次学生探究实验以失败而告终。如果教师在课前仔细钻研教材,并亲自将该实验完整地操作几次,很容易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其实,热水的起始温度不一样,其温度下降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水的起始温度在90摄氏度左右时,在10分钟内水温下降的规律是显而易见的。若教师在“下水实验”中发现问题,在正式实验时为学生提供温度适宜的热水,实验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有助于学生验证科学结论。
二、掌控实验细节
教师进行“下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把握实验操作的关键,关注实验细节,尽可能确保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在进行“下水实验”时,要对细节问题格外重视,如实验材料应按什么样的顺序摆放,实验器材何时需要更换,实验器材是否清理干净等。这些小细节往往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教师提前“下水实验”,可以发现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在课堂上及时提醒学生,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即使是简单的实验,教师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则应多操作几次,提前排除容易引起实验失败的各种因素,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偶然因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摆》时,教师要当堂演示“摆长影响摆动次数”的实验。一位教师在“下水实验”中发现,若选用的金属片太轻,摆的重心变化甚小,摆长变化不明显,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未加金属片时基本接近,学生难以从这个对比实验中得出明确的结论。于是,教师改进了该实验,将重量适宜的金属片固定在木条底部,使摆长变化明显,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差异较大,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摆的摆动次数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次数越少”这一结论。
三、精选实验器材
良好的实验器材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实验器材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精心选择实验器材是科学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功课,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最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实验器材。
例如,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要将过滤后的水滴在加热的蒸发皿上,会观察到水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了白色的物质,从而得出“过滤后的水也并不是纯净的”的结论。一位教师为了方便操作和增加实验效果,欲用玻璃片代替蒸发皿。该教师在“下水实验”中发现,若把玻璃片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将水滴在滚烫的玻璃片上,玻璃片有很大的几率会破碎,很显然,玻璃片并不适合用于这个实验当中。于是,在正式上课时,教师要求学生使用蒸发皿来完成实验。
四、改进实验材料
教师可以对现有的实验材料进行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下水实验”中,教师可以尝试改进实验材料,增加实验效果。
例如,教学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电磁铁》时,学生要进行“磁力大小变化”的实验。笔者原来是这样设计实验的:将两个一次性杯子倒置,再在上面绑上塑料直尺,在直尺上测几块磁铁相吸叠加或相斥叠加后的磁力大小。然而,用于实验的塑料直尺是学生自备的,厚度不一致,直接影响了对比实验的公平性。于是,笔者进行“下水实验”,寻找多种材料进行反复实验,最后改进了该实验:在一次性纸杯的杯体上挖掉三个面,然后倒置,在杯底上放上磁铁,用磁铁吸引回形针以测磁力大小。改进后的实验,实验材料更加简单易得,既降低了材料准备的难度,又很好地控制了对比实验的不变量,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应真正认识到“下水实验”的重要性,将进行“下水实验”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以保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城子学区
邱文杰
我有幸成为“围场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研室领导进行讲座、教学观摩等内容。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认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科学课程在现实学校教育中,往往不受重视,任课教师往往被称为“老弱病残”之类的照顾对象,许多年青的科学任课教师也觉得比其它学科教师低人一等,学科教学也往往不够规范。在这次培训中,通过聆听科学学科专家的讲座,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启蒙教育在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社会主义国民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向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基础。因此,使学生从小接受科学教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的。所以作为一名科学学科的教师,我们应勇于担当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
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与实验技能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师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胜任本学科的教学。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次培训丰富了我们的学科知识,规范了对实验器材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开阔了视野,为今后的教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了课堂教学掌控及教学能力
我县教体局教研室的刘志国教研员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中阐述了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材料如何准备?问题如何提出?情景如何创设?活动如何组织?过程如何控制?结论如何提升?都使我感觉受益匪浅,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三闸镇中心学校 刘海霞
2012年4月1日、6日、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区教委举办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培训学习,为正确处理小学自然向科学科目的顺利转换,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型,教委特组织了这次专题培训。我非常感激这次培训班,也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参加了每节课的学习,悉心聆听了各位领导、专家的讲座和专题报告,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境界,拓宽了知识层面和认知深度。这次培训班课程安排得全面系统,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一、培训班的经历
首先,在马神庙小学举行了本次培训的开班典礼,市教委领导、区教委领导等在典礼上做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接下来,进行了两场专题知识的讲座培训:《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进展与问题》;动手分组实验:植物动物类分组实验两天,化学类分组实验与物理类分组实验各一天。
二、培训班的收获
培训班的经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当前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方向,认识了新课程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了解了新的装备标准、新技术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学生对科学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学生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实验探究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实验探究→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指导才能完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的创设是提出问题的关键,学生在某种情境中才能提出问题。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摆的研究》一课,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摆锤的轻重不同、摆绳的长短不同的摆。要求各小组记录在15秒钟摆所摆动的次数。之后教师将每小组汇报的次数分别板演在黑板的一侧,当学生看到不同的数据便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摆所摆动的次数会有快有慢呢?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又如,六年级下册《铁生锈了》一课,教师准备了露在木板外一般的生锈铁钉,课堂上铁钉从木板上起下来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便提出了:为什么钉在木板里面的部分没生锈,而露在外面的部分却生锈了呢?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二、根据问题,大量假设
教师要根据问题的提出,引导相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假设。
就前面提出的问题一,“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小组的摆,学生不难发现摆锤有轻有重、摆绳有长有短。这时教师让每小组实验员拉起摆,让学生观察,学生又发现摆幅有大有小。根据这三方面学生作出了假设:摆的快慢可能与摆锤轻重有关,可能与摆绳长短有关,也可能与摆幅大小有关。问题二,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学生观察铁钉后作出了铁生锈可能与空气有关,也可能与水有关。
三、精心准备,合作探究
小学科学的实验,单凭上级下拨的实验仪器是不够的,有很多实验工具需要教师提前收集、加工、制作才能完成。
针对摆的研究教师准备好轻重不同的摆锤、长短不同的摆绳等。又如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需要教师提前收集学生玩坏的小赛车的小电动机;《电磁铁》一课,教师需提前将大铁钉放大火中烧红,再慢慢晾凉,这样才能符合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很多都需要教师课余和班后来完成。
学生的实验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如,计时员、记录员、实验员、观察员等,总之,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实验探究。
四、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整理信息是在实验探究中完成的。信息是得出结论的有效数据。在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中,小组通过对摆锤的轻重、摆绳的长短、摆幅的大小三种情况整理的数据得出了: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长,摆速慢,摆绳短,摆速快。
在铁生锈可能与空气有关的探究中,小组准备了三个盘子、三枚铁钉、水、菜油。把其中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一半放入水盘中,第三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盘里。几天后观察发现,空盘里铁钉有点生锈,一半在水中的铁钉锈多了,菜油盘里的铁钉没有生锈,由此得出了结论: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
总之,教师引领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过程,会大大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的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桦甸市北台子中心校)
科学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内容摘要:2013年4月14日,我县进行了《黄陵县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管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看实验结果,重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技巧、实验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成绩。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自己实验教学的不足,并且意识到要如何去改进所面临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面对问题,并勇于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和实践,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高,从而成长起来。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常规、科学探究、实验素养
2013年4月14日,我县进行了《黄陵县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管理培训》。参加本次培训的人员有初中理化生教师、小学科学教师以及各位教育专家。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看实验结果,重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技巧、实验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成绩。
通过本次实验管理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甚多。韩老师的《小学科学课探究式学习各阶段的教学策略》的培训让我对科学实验课有了更深的领悟及感想。韩老师指出,小学科学课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
2、根据情境,提出、筛选、确定探究的问题;
3、根据问题作出猜测;
4、制定探究方案;
5、探究活动;
6、探究结果的交流与研讨;
7、在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总结、明确结论;
8、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9、反思探究过程方法。在韩老师的详细叙说下,我知道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在一次动手实验中不仅学到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更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验素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交流和反思,去进行思维的升华、情感的碰撞、激情地创造,为学生以后的实验生涯奠定牢固的基础。
如今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能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这些都是我们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但是,由于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上的不一致,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追随性和形式性,注重了活动的外在性而忽视了内在的本质性,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学目标单一,从而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自身的发展。下面就针对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问题一:学生的教学常规问题。
在学校有人说: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不需要用眼睛找寻,只要听声音就可以找得到,声音最响最吵的教室就是实验室。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对实验操作,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吸引力,若没有有效的控制,说话也是其参与实验的一部分。另外,在学生的心目中,科学课相对语数英来说就是副课,就是来放松的,来玩的。尤其是科学实验课,在语数英等主课课堂上的压抑,在科学课堂上可以尽情的爆发。若科学老师对其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实验课堂上的纪律就可能无法调控。这就涉及到学生的教学常规问题。
问题二:实验材料的放置时间问题。
好动以及对实验的兴趣是孩子们天性,若有实验材料在眼前,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碰和动,那得需要很大的忍耐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平时就好动的的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材料上,而至于老师在讲些什么,他们就不去关注了。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发生在我们老师事先将实验材料放置在实验桌上,或者实验结束之后,没有及时将实验材料收缴的时间段内。其实,对于材料的放置和收缴,我们老师也很矛盾,提前放在桌上,怕干扰学生听讲,不放,课堂实验的时间又很紧张。所以,实验材料何时放置,也是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问题三:学生实验的方向偏离问题。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之中的偏离现象,可能是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实验操作不感兴趣,只是对实验材料感兴趣。于是,在开始实验之前或者之后,学生又乐此不彼的用这些实验材料研究别的实验。还有一种现象是,由于要照顾全体学生的实验进程,已经提前完成的小组成员,没有进一步研究的任务,于是就拿着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了自己的实验,这就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学习的效率。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关注和合理解决。
问题四:实验数据的利用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更多的关注实验本身和实验材料本身,对于实验的数据却视而不见。即便是老师在分配实验任务前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记录下,可还有一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这些学生会表现出一脸的茫然。若需要老师再重新梳理一遍实验及数据,在教学进程上会造成时间的紧迫性。当然,这样的学生也只是一部分群体。跟着教学思路的学生,还是能很轻松的完成任务。其实,实验教学中,对于认真听讲和参与的学生来讲,都没有什么问题,关键还在于这少数的一部分学生。如何有效的让其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这些问题有所反思。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我计划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教学常规:从教室开始,学生就要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在实验室走道安静等待。若不能完全做到,则在实验室外组织纪律,必须全部安静才能进入实验室。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在教室外就做到,实际上在为学生上课做心理准备。其实,我们经常可以看得到,平静的学生进入教室后其喧闹明显低于闹哄哄的学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同。在课堂上,尤其是实验开始时,有的学生在座位前后乱窜,有的学生和前后同学打闹说笑,这需要我们严格的规范,尤其是在实验时,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小组内合作,有问题小声讨论,若解决不了,举手示意,老师帮助解决。做完实验后必须快速将实验材料摆放原位,安静的就坐。只有形成一定的纪律性,实验操作才会更加规范。在实验报告时,当有学生报告实验结果时,其他同学必须安静倾听报告,不能在别人发言时做小动作或插嘴。只有培养出学生这样的习惯,课堂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2、实验材料放置时间:在学生实验前不将材料提前放置在实验桌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为了防止学生过分新奇,可以在上课之前向学生介绍所用材料,也可以适当的让学生用手先行接触,消除材料的神秘感。针对实验的不同,材料可以采取分批发放的形式,而且,一个实验完成,相应的材料不再需要时,必须要求回收到原来的位置,养成 “从哪里拿就要放回到哪里”的良好实验习惯。有些实验材料因为学生比较熟悉,在有时候需要对其雪藏,若不雪藏,学生会根据其生活经验,干扰实验的进程和实验的解释。如马铃薯在水中沉浮实验中,若将盐提前暴露给学生的话,学生就会认定液体中一定加的是盐,一定是盐水的液体,等等,会严重干扰整个教学。
3、实验偏离:在实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把能预测到的都交代清楚。实验的先后程序,观察的重点要十分明了,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细做扎实,为学生成功实验做好铺垫。为了防止有的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方向偏离,教师必须强化方法的再描述和叙述。把实验方法说清楚,明白后再做。长期训练,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才能逐步规范。在实验过程中,对于有的学生的错误操作,需要本组成员敢于站出来,提醒和指出。所以,培养小组成员的纪律意识,让强势学生和有影响力的学生担任监督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威信和权威,通过同伴监督和提醒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方向性和偏理性。
4、实验数据:要学生关注数据,首先教师自己要关注,在学生实验的时间段,需要教师将数据记录表格用课件形式放映在黑板上,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领学生关注数据,并且告诉学生关注数据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要带着学生一步步分析数据,教给分析的方法,训练学生向数据要信息的习惯,由数据推出结果的过程。像数学解题一样,让学生说出整个数据分析思考的过程,长此训练下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不断提升,表达能力提升了,思维能力也就提升了。
科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作为一个科学教师,下面我就对本次培训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一、更新教学思想,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科学课程教给学生什么。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所以,科学教学不只是给学生一些知识,更应该给学生一些科学方法和思想:对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进行实验、思考、归纳的习惯,对生活经验的批判及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在平时课堂要注意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要强调实验的作用,要努力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三、说课、评课和观课。
说课、评课和观课是教师的教研手段,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然而新教师由于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缺乏,每次听其他老师头头是道地说着,总是激动无比,轮到自己的时候却总是无从下手。所以,这几方面的培训让我们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真本领。通过万胜明老师《如何说课》的讲座,使我掌握了说课的基本内容,主要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组成。另外还要分析清楚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设定的原因;选择教法学法的原因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因,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王晓红主任也给我们讲了《如何评课有效》,具体又生动。在观课时要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课堂观察要与自己的反思相结合。
1、“教什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未达成的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到达,教师想教什么,而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又在学什么。
2、“怎么教”:教师所组织的活动的价值是什么,活动是否有效,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理论学习完毕,我们还进行了《物质导电性》说课比赛和《熔化和凝固》评课比赛,通过分组说课、评课,以赛代练,将我们掌握的说课评课方法加以练习巩固。现在,再让我就一节课进行说课或评课,我就不会慌乱,也不会泛泛而谈不够具体。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关键词】科学教学;实验设计;条件资源
小学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如何搞好小学自然科学中的实验设计呢?我把自己的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谈谈,与大家共享。
一、根据科学特点,合理设计科学实验
实践是自然科学的来源,科学知识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自然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四季星空”的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分散、抽象,学生很难形成对四季星空的整体认识。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科学地安排学生观察四季星空,保证观察的持续、完整。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写出观察日记,积累有关四季星空的感性认识和材料。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季节星座交替出现,北极星始终停留在原位置不动,周围的星座绕着它逆时针转圈,且一年转一圈等有关四季星空的变化规律。“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实验
在科学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紅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实验设计
教学大纲规定:“自然课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条件。”地处山区的学校,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抬头可见、垂手可得的实验材料,为丰富自然科学教学实验提供了方便。我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自然科学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通过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设计“植物的生长与环境”这类教学实验时,我安排学生对当地的气候资源、水土资源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记好观察日记,归纳总结出:植物适应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什么样的植物适应什么样的土壤种植等有关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知识,并指导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生物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一、关注课堂、提高效率
自二○xx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不断地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减负不能减效,减时间不能减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考虑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聚焦有效思维。
有效教学,并不是将以往课堂上完成的练习、作业转移到课后,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的讲。而是要改变教学模式,要将以前的“满堂灌”“一言堂”变为民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要注重情境教学,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课本上的“问题探讨”、“技能训练”、“拓展题”不能把它们变为知识训练题,必须由学生来完成,这类题目并不一定要得出一个结果,要注重学生探讨的过程。课堂教学须转换教师定位,必须由演讲者变为主导者、组织者。要注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学会创设问题情境,诱发认识冲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问题串,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辩论,而不是老师问学生答这种简单的教学模式。
关注课堂,活跃学生思维,才能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关注作业题的设计
自今年秋期,泸州市教育局下发了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那么,如何利用这充足的课后时间,部分教师延续以前的做法,把大量的作业题留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去完成。殊不知,这种做法有利也有弊,有效的作业题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许多无效的作业题只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厌恶,所以在课后作业题的设计上要下功夫、动脑筋。作业题的设计不能只是知识的再认、巩固和简单应用,也不应局限于简单的逻辑思维,而应是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题目。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在作业题的设计上,要改变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传统思维,要学会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要大力推广
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11
我们现在生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因此,从小就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小学科学就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科学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本人是一名身在边远山区的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地域边远,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接触的先进信息也比较闭塞,参加此次培训在家里都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经济方便,收获颇多。通过网络学习和老师耐心指导,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以科学探究为中心,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就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行为就是科学探究的行为,让学生学会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实验就是探究行为的必须环节。所以上好科学课就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耐心引导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探究活动中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12
今年3月份与7月份,我参加了平阳县90学时的课程培训学习。通过这次科学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感受专家和专家型教师渊博的学识的同时,体会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培训中,我们接受了从教学理论与研究、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趋向、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与上课评课活动,让我们从学到用。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在实践操作上给了我们训练的机会。从一次次讨论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已经荒废了很多大好的青春年华,体会到教材的编写意图,让自己的教学能真正对学生的一生有所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形成真正的科学素养,参与并能自己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学习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学“专家们”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也让我对同行们的丰富的知识感叹。很多老师是从常识、语文、数学、体育转到小学科学行业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样兼顾着其他的课程教学,但是他们能真正与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这让我这个一直自诩是科学教师资格的人感到惭愧。今后自己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研究,真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与学生共成长。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参加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07-23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07-20
教师培训(小学科学)总结11-27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小组总结11-28
继往开来坚定信念——丽水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体会10-22
小学科学老师培训学习心得07-16
庆阳市小学科学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专题08-17
小学科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0-18
小学科学实验08-26
实验课程教学小学科学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