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2024-07-20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通用13篇)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1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突出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市进修学校为主要组织管理者,坚持面向全员,注重实效,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全市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培训对象

本学区内所有科学教师。

三、培训目标和要求:

(一)培训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我学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堪、生动活泼、结构合理的科学教师队伍,促进农村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使科学教师在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教大的提高,努力成为“现代型、科研型”的教师。

(二)具体要求

1、提高小学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自我进取的意识。

2、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加快知识结构的调整优化。

3、努力培养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培训原则

1、加强对科学教学理论学习,培植先进的科学教学观念。

2、注重在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活动。

3、立足各校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以课研提高教学效益。

4、加强我市科学教师交流反思,提升教师的综合科学素养。

5、进行科学知识系统培训,扩展教师知识视野。

五、培训内容

1、小学科学教学法

2、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探索与实践

六、培训教学策略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新课程,仅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具体案例,并针对各种科学课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让教师来体会学习如何实施科学课标的核心思想。

1、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注重调动教师自主参与研讨和培训的各项活动,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案例中的教学方法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的过程中,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动手制作教具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参与式研讨,使教师尽快形成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

2、充分发动培训教师,认识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总结自己教学经验,发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长处和充分研讨,使教师得到真正提高。

3、培训着眼于服务教学工作,能通过培训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提供大量新课程科学课案例和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还可以作为他们的教学参考素材。充实增强科学教育资源。

4、培训着眼于服务教学工作,能通过培训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提供大量新课程科学课案例和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还可以作为他们的教学参考素材。充实增强科学教育资源。

七、工作要求

1、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督导。

2、严格培训纪律。

3、对培训老师要进行培训前后调查。

4、认真拟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总结。

5、认真完成对老师培训内容的考核。

小 学 科 学 教 师

培 训 方 案

*** 201*.*.**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2

根据重庆市教委中小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我校结合县教委的部署积极开展了学生课程辅助活动。为此, 我们学校组建了课程辅助科技特长班, 并开展了一些列小学生可行的科技活动, 叶画制作就是其中一项。

二、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

叶画是用植物的叶组成的画, 是科技作品, 又是工艺品。叶画制作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丰富的想象力和成熟的动手能力并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小热爱大自然, 欣赏大自然, 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活动适应的对象及活动方式

叶画制作适合小学任何年级的学生, 可利用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分组合作完成或个人独创完成。

四、活动内容

1.欣赏叶画作品。2.准备制作工具。3.采集植物叶片。4.压制叶片。5.设计制作叶画。6.展示评比活动。

五、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组织

组织愿意参与叶画制作活动的学生报名并参加集中学习培训, 布置本次活动的内容, 时间安排, 讲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活动方法指导。要特别强调活动的成败在于准备是否充分, 是否有耐心。一定要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组织教师的联系电话, 以便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与指导。

第二阶段:欣赏叶画作品, 提出叶画制作的重点、难点

观赏叶画作品, 感知什么是叶画, 通过观赏由各种不同的叶片组合而成的图画, 欣赏植物以及植物叶片带来的美, 从而激发叶画制作的兴趣。

在欣赏叶画作品的同时, 给学生提出制作的重点是搜集各种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 不同大小的叶片, 一幅好的叶画作品需要的叶片量较大, 而且种类要多, 这样在制作时才有可供选择的材料, 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叶画制作的难点是构图, 要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和颜色 (不能用剪刀修剪叶片) 构出具有艺术性和创新特色的作品。这需要留心观察生活, 善于联想才能制作出一幅幅描绘大自然, 描绘生活的美丽图画。

第三阶段:准备

工具材料准备:各种废杂志或成叠的废报纸、乳白胶、剪刀, 镊子、餐巾纸, 八开卡纸 (台纸)

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采集叶片 (也可以利用学校科技活动的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山林采集, 注意强调安全问题) 。要求采集带有叶柄且形状、大小, 颜色不同的叶片, 每种叶子多采一些。太大的叶片不要采集, 腐烂、破损、有虫卵的叶片不要采集。注意那些生长不正常的叶子, 这些叶子形状特别, 构图时会有特殊用途, 采集时要留心。注意采集树叶时尽量了解植物的名称, 不要损坏花草树木。

整理和精选:把叶子从枝条上摘下, 选精去粕, 数量尽量多一些, 以备选用。

压制和分类:压制的目的使叶片变得既干燥又平整, 也就是给叶片定形。没有经过压制的叶片是不能使用的。把叶片按叶形进行分类, 把同一类的叶片放在一本杂志中并压上重物便于取用。要用吸水性强的杂志压制叶片, 隔三四天把叶片换个位置, 便于叶片尽快干燥, 避免发霉。

第四阶段:制作叶画

1.构图定名:构图是制作叶画关键的一步, 叶画的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是植物类、人物类、情景类、景物类、科技、故事类、舞蹈类等。构图时要注意合理、巧妙和新颖。由于受到叶片形状的限制, 构图大多采用会意、夸张的手法。构好图后, 还要给叶画一个好的标题, 也就是命名。

2.上台纸:上台纸是把创作一张叶画所需要的叶片放在台纸上, 按照设计好的构思摆好, 用一个手指轻轻按住叶片的中央, 可在台纸上滑动, 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取叶片最好用平头的镊子, 不致损坏叶片。

3.固定:把摆好的叶片用乳胶贴在台纸上, 保持画面的干净, 多余的胶可以用餐巾纸擦掉, 不要留下指纹的痕迹。

4.保存:叶画上面落有尘土很不容易去掉, 如果要长期保存叶画, 可以在上面加上一层玻璃纸, 也可以把叶画放在镜框中, 然后挂在墙上。

完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 一张美丽的叶画就做成了。

六、展示评比活动

以学校的名义, 开展叶画制作比赛活动,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比赛办法:1比赛可以分个人和小组、班级团体赛。2每张叶画必须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叶子组成。3叶片不能用剪刀修剪。4叶画不能用彩笔上色及文字说明。5不能用植物的其他器官制作叶画, 只能用叶。6用八开白板台纸。

叶画内容自选, 要求健康美观。

评选办法:1构图50分, 要求合理、新颖、有创造性。2选叶10分, 要求形、色、各种叶兼顾, 有一定数量。3画面10分, 要求整洁、平展、无其他痕迹。4叶片30分, 要求平整干燥。

从分数高低, 评出一、二、三等奖, 并将优秀的作品在全校展示。还可以将特别好的作品挂在学校的走廊, 楼道的墙上, 美化校园。

七、总结延伸

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 篇3

一、“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提出的理论依据

本方案提出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国家科学课程标准(3-6)》“评价建议”中的相关论述,具体如下:

1、评价内容要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这样的要求,一纸考卷显然难以满足,只有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的评价才能做到。

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标准》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3、评价时机要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课课评”方案正是与科学教学过程紧相伴随的一种评价策略。

二、“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的构思与操作策略

1、“课课评”的内容

“课课评”的内容由课堂参与、课外作业和开放式考查构成。课堂参与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纪律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发言,是否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积极参与实验,实验过程中是否能与同学团结协作。课外作业主要考核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开放式考查主要考核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考虑到组织开展此类考查比较费时,因此,一堂课最多只能确立一个开放式考查的项目,但为了保证评价内容较为全面,可考虑课与课之间开放式考查项目有所区别,从而形成互补。

2、“课课评”的主体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总是处于评价客体的地位上,只能迎合他人,受制于教师和管理者。“课课评”方案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强调“要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这是因为,自我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更有利于发展学生评价自我与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对于自己确认自己的能倾、探究自己的将来十分重要。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而应让他们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主动和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绩,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考虑到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有限,还有待于发展,“课课评”方案采用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参与”成绩由学生自评和互评获得。“课后作业”、“开放式考查”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可让学生自评与互评获得,如课前准备情况,上面所说的“制作空气枪并比一比谁的子弹射得远”;有些则需要教师进行评价,如上面所说的“设计并实验,让我们看见空气流动的路径”、“气球的充气量与滑行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还有些可以师评与生评相结合,如“设计科学小报,宣传防治空气污染”。

3、“课课评”的客体

不只是评价主体多元,“课课评”的客体,即评价对象也是多元的。“课课评”的客体可能是单个的学生,也可能是学习小组。我们的做法是:“课堂参与”的评价客体是单个的学生;“课前准备”的评价客体是学习小组;“开放式考查”和“课外作业”视难易程度和对合作性的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难度大的、或需几人才能完成的项目,就把学习小组定为评价客体,如“设计并实验,让我们看见空气流动的路径”、“气球的充气量与滑行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等,其成绩直接作为学习小组每一位成员的成绩,一些容易的、个人就能完成的项目,可把学生个体定为评价客体,如“制作空气枪并比一比谁的子弹射得远”等。

4、“课课评”的方法

“课课评”方案有当堂评价和课后评价两种方法。当堂评价就是在课上实施的评价,利用每一堂课结尾的几分钟组织学生对自己或小组在学习中的表现加以自评和组评,得分(用A、B、C、D代表不同的等第)直接记在《学业评价卡》上;课后评价就是教师或学生依据学生的书面报告、作业或相关作品在课外开展的评价,评价结果同样记在《学业评价卡》上。

综上所述,是笔者为探索“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所作的一些思考与尝试。实践证明,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环节的科学课堂的支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当然,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4

一、活动事项:

1.活动时间: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一天

2.活动地点:B302青藤楼多媒体教室

3.参加人员:学校领导和全体科学教师。(调整好课务参加活动,写好听课评议表)

4.内容安排:

上午:

(1)城东小学周杨老师执教四(3)班《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2)华维文澜小学严益锋老师执教三(1)班《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驿亭横塘小学李敏老师执教五(5)班《运动和摩擦力》

(4)城东小学朱钻飚老师执教五(4)班《土壤中有什么》

下午:

(5)互动评课及交流

(6)专题讲座

二、准备工作(11月17日周二傍晚前准备好,检查:任子珍)

1.横幅制作及悬挂(负责人:李迎辉、夏敖夫)

(1)乡贤厅或校门口内容:热烈欢迎领导和老师莅临我校指导。

(2)B302青藤楼多媒体教室内容:上虞市小学科学“领雁工程”市级骨干培训班实践活动。

2.后勤设施:(负责人:王仲良)

(1)会场的准备:B302青藤楼多媒体教室30人的会场。

(2)茶水准备:茶叶一盒、纸杯1桶、热水瓶6只,并持续供应热水。

(3)与会教师中餐准备:约30人左右。

(4)会场保洁:中午、傍晚各打扫一次。准备废茶水倾倒水桶一个。

3.招待签到:地点:B302教室门口(负责人员:吕政钢)

4.多媒体设施:电脑、投影、话筒等设备准备和调试。(负责人员:傅蒋和朱伟伟)

5.实验器材设施提供:(负责人员:周杨)

6.其他资料准备:活动指南、培训资料等。(负责人员:朱钻飚和吕政钢)

三、活动开展(现场指导:潘荣良、夏苗锋、任子珍等)

1.现场协助。(负责人员:朱钻飚及城东小学科学教师)

2.摄影工作:给每位讲座教师拍照3—5张。(负责人员:朱伟伟)

四、活动结束(周三傍晚前落实好,检查:夏苗峰)

1、多媒体设施整理。(负责人员:傅蒋和朱伟伟)

2、实验器材整理。(负责人员:周杨及相关科学教师)

3、会场复原。(负责人员:夏敖夫)

4、卫生保洁。(负责人员:保洁人员)

5、活动报道。(负责人员:周杨)

上虞市城东小学教导处、科学组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科学活动 篇5

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

揭示课题: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观察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小学科学教学测评方案 篇6

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使孩子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从而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展开了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为检测学生的接受效果,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评:

一、科学概念方面:(30%)

如:三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什么是磁极、什么是磁力等;

四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材料的导电性、导体和绝缘体、花的基本结构、动物的繁殖方式等;

五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浮力、怎样测量物体的水中的浮力等;

六年级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什么是细胞、细胞的作用、什么是物质、物质变化的特点等;

这些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的方式进行测试。

二、基本技能方面:(35%)

三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用看、听、触摸等简单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应用看、触摸、闻、听等方式进行观察,并尝试应用刻、划、敲击、滴试济等特殊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

五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熟练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后,初步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式的研究;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六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应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和对比实验进行科技探究,尝试应用制作模型即模拟实验对无法直接观察研究的现象进行探究,并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掌握“观察——发现——推测——验证”这样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这些方面的内容通可通过选择、判断、简述、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等内容进行测试。

三、情态价值观方面:(35%)

1.学生是否具有了一定的观察与探究身边物体、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如:是生活中是否有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3.是否能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 4.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7

1.小学科学求证意识培养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学生进行初步科学普及的课程。通过教学, 学生对科学及科研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到教学效果。

(1)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忽视科学求证意识的培养。求证是科学前进的动力。没有了质疑, 就不能通过求证探究质疑, 那么科学就会踏步不前。许多科学发现都是通过求证质疑的方式有所成果的。比如, 牛顿质疑了苹果落地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求证其中的原因, 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就不会被发现, 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物理学。所以, 小学科学课一定要重视求证意识的培养。

(2) 小学科学 课的教学中科 学求证意 识教育太表 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科学求证精神的培养, 但是在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如重视的程度不够, 致使小学生没有建立起来科学求证的意识。现在的小学科学课主要还是以科普为主, 通过一定的科学现象, 引导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意识, 但没有充分教授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没有建立科学求证的观念, 对小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造成一定的障碍。

2.小学科学求证意识培养的原因

小学科学课没有培养学生科学求证意识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1) 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理念中, 对科学求证意识的培养十分不重视, 过于强调小学生办学条件的限制, 虽然进行了科学的普及, 但是还是以让学生对科学有初步的认识为目的, 对于科学求证的培养是比较轻视的。

(2) 小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原因对科学求证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限制。小学生毕竟刚刚完成由幼儿到学生的转变。天真、贪玩的本性使学生虽然对事物的好奇心很强, 但是缺乏探索的耐心, 尤其是遇到一些困难时, 往往选择放弃, 从而影响到科学求证意识的树立。

3.小学科学求证意识培养的方案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我国的现有的教学条件对小学生科学求证意识的培养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活动, 积极促进小学生科学求证意识的树立。

(1) 转变科普的观 念 , 培养科学求 证意识。 科学普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就实施, 在“文革”后期达到高潮, 近年来在小学生中得到广泛的开展。但是, 科普内容还是以让小学生对科学有初步的认识为目标, 对于科学研究方法即求证贯穿得不彻底。求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对于科学问题的解答和事物本质的揭示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可科学可教学中, 就应该强调科学求证的重要性, 改变传统的科普观念,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求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为我国科学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 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富强。

(2) 培养科学求证 意识的方案 要适应小学生的年 龄特点。小学生刚刚走进学校的大门,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没有树立, 对自我的把握也不是很完美。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完全凭借本性, 虽然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感, 但是很容易疲劳, 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制订科学求证意识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斟酌审慎, 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初高中, 甚至成人的方式。应该通过积极引导小学生的兴趣, 在娱乐中促进科学求证意识的树立。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把生活中富有科学内涵的事物介绍给学生, 并且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原因。小学生的显示心是很强的, 这也是小学生的突出的年龄特点之一。这对于成年人是很大的缺点, 对于自身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交往都有负面的影响, 是成年人极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科学求证意识的培养方面, 如果充分引导小学生显示自己, 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在一系列的努力之后, 甚至是借助教师的启发, 小学生对科学问题有了正确的答案, 那么就会极大地满足小学生的显示心, 让小学生的存在感和优越感得到增强, 从而坚定小学生从事科学的决心, 并且掌握可科学求证的方法, 对小学生的人生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3) 质疑是求 证的开始 。小学科学求证意识培养方案在制订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质疑的作用。没有了质疑, 求证就无从谈起。在小学生科学课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引导学生的对科学现象提出疑问, 然后组织讨论, 研究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虽然由于小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量的影响, 小学生的提问及解答会显得浅析, 甚至是幼稚的, 但是见微知著, 正是这种形式促进了小学科学求证意识的培养。

总之, 科学是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当今社会, 国家间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和科学水平的比拼。所以, 在小学中开展科学普及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科普不仅要进行科学知识的认知, 还要培养小学生科学求证的意识。科学求证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未来科学道路的成败, 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冷丹阳.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 2001 (4) .

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总结 篇8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开始重视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能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三年级班,学生的年龄和个性不同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每个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每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开展科学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四、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時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我积极地去外校听科学交流课,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它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批改作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

总之,在这几个月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自己的心血为孩子们铺一条宽敞的人生之路。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主动选择和注意的信息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他们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头脑里并不是一片空白,通过以往的学习实践或日常生活,他们已经历史地形成了对于学习的诸多问题的基本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有时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并无冲突,但有时则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大相径庭,他们的这些知识经验称为教学中的“前概念”。

学生的许多前概念是潜在的,这对他们的许多科学活动如观察、理解、应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等都产生重要影响,有时起消极作用。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往往只关注于新知识的传授,但科学概念的传授并不能自动地校正学生原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在教学之后,学生往往仍然坚持原来的观点,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必须寻找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

二、活动的目的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成因分析,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思考和探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探讨出有效解决学生前概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的合理办法,也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能关注学生科学的前概念。

三、活动内容和步骤

1、组织讨论拟订校本教研活动主题。

2、理论学习。

教师根据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的办法来提高自己。教研组集体学习有关前概念教学有关书籍如《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及有关论文、案例,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与反思,同时将一些优秀的资料在组内交流、学习,以实现资源共享。

3、邀请专家,专业引领。

鉴于目前学校教师对科学“前概念”教学的理解,缺乏专业引领,定期邀请教研员薛老师为我们指导解疑。

4、利用课例进行研讨。

根据活动计划确定开课教师,采用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制定教学设计,课后针对主题进行探讨、反思。

5、小结反思。

要求教师将个人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学片断,并能通过论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在全组内进行交流。

校本教研活动工作行事历

预备周

校本教研主题确定

理论学习、确定课例题目内容

课例《能量的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探讨

集体备课《能量的的相互转化》主备人:

公开课《能量的的相互转化》主讲人:

集体备课《动能和势能》主讲人:

公开课:《动能和势能》主讲人:

理论学习、反思

集体备课《日食和月食》主备人:

理论学习、反思

公开课:《日食和月食》主讲人:

集体备课《电流的测量》主备人:

同课异构《电流的测量》

校本教研总结、交流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10

关键词:义务教育 科学教学 教师角色 定位

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应该引导学生去实现它们并独立地掌握它们。科学教学的任务变成如何去支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创设出有利于科学探究学习的情境,教师工作的重点由过去的直接灌输转向引导、推动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是“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这就促使我们在科学教育中必须重新确定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是科学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是活动的支持者和激励者。

一、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科学课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应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使他们的探究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创建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是维持科学课堂探究的必备条件,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活动材料、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上的保障。

1.准备有结构的活动材料

如果没有足够的活动材料,那么在较短的时间内想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每一次探究实验活动前,教师都必须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探究活动、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活动材料,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有结构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来。在组织学生参与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准备活动材料,应准备哪些活动材料,以及如何准备活动材料等。如教学“了解空气”这节课时,教师通过先后出示装有乒乓球、酒精和空气的三个暗箱杯子,当学生猜测、观察后认为最后一个“空”杯子里装有空气时,质疑并激励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两个透明塑料杯、一根吸管、一个乒乓球、一张吸水纸、一个尼龙袋、一只针筒、一个装满水的水槽和一块毛巾)自行想方法设计实验证明“空”杯子里确实有空气存在。

2.保障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

在学生们的心中,“做”什么的愿望永远那么强烈。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永远留在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时间。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学生只能流于形式上的“争论”,而不可能有清晰的观点和相应的证明实验。

3.布置科学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学习小组的形成、学习环境的布置等。要把学生编排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形成探究群体,通过合作实验、交流讨论、倾听思考他人的观点,从而有效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另外营造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校园环境,如开放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和仪器室,在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设备、活动场地和开展动手实验的材料的基础上,还可创设科学走廊、地理园、生物园、生态园等,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 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引导者

有些人认为,既然科学学习注重方法的学习、过程的体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教师就不必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最多在开始阶段做个引路人,中间的准备阶段尤其是探究实验阶段不必参与其中,教师只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记录来评定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即可。然而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师、学生与探究对象三者之间交互作用而实现的,三者缺一不可。在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的帮助、适时的调控。

1.问题创设阶段

在问题创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如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节课时,教师先把两个大小不同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又把大的和小的马铃薯放入同一杯水中,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水中的沉浮来思考沉浮现象,找出其本质所在。

2.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观点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讨论,反复探究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在学生的探究出现困难和失败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更改假设、重新实验。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时,当学生自己利用桌上的发声材料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而又出现探究困难时,教师可通过直接参与或用小纸条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

3.发现、概括阶段

通常学生在实验完成后就认为探究活动结束,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观察、实验的现象进行归纳,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结论,这样学生不但享受了成功的快乐,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盐在水中溶解了吗”一课时,教师要学生观察沙子和盐在水中的变化,让学生描述、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在描述中将使用一个重要的词——“溶解”,并建立一个模糊的溶解概念,然后通过面粉在水中的变化与沙和盐在水中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并通过沉淀、过滤实验进一步比较沙、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区别,逐步建立一个较清晰的溶解概念,然后再通过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让学生相互交流得出比较科学的溶解概念。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亲密伙伴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他们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的范例,甚至书写的字体也是学生模仿的最佳范

例。但如果教师不参与探究,会大大削弱学生学习的劲头,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能做旁观者,也应该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还可以更全面了解探究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为后续的交流、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1.教师是课内探究活动的亲密伙伴

每一堂科学课都拥有许多探究活动,而且很多探究活动都要占据很长的时间,教师除了在课前做好准备以外,在课内各个探究活动中也应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其中,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在什么地方产生了困难,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把握教学方向,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并使探究实践得到完善。

2.教师是课外探究活动的亲密伙伴

科学课拥有许多课外延伸活动,如果教师能自己探究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如教学“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长周期”时,教师如果能在校园里开展种植凤仙花和养蚕活动,不但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和动物在生长周期内的变化,还可以适时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而且,通过随时展示种植的凤仙花和养殖的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学生都向往参与该项探究活动的热情,从而取得绝佳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师范学校)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 篇11

我们以10位在职小学科学专职任课教师组成的三个科学学科教研组为研究对象, 通过6个方面的尝试和将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能动性付诸“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 引领教师教学研究“从自主学习”走向“自主探究”,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 敢于突破思维定式, 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思考。经历近十年的尝试实践和改进, 有效培养和锻炼了教师的“自主探究”素养, 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有效促进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 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一、让教师学会认识自己, 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只有真正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才有可能使其产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因此, 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创设情境, 引领教师逐步学会认识自己, 找到自己每个阶段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问题驱动下“自主探究”, 找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 激发自主探究:引领教师在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专业程度, 增强危机意识

刚开始, 在10位研究对象教师中, 有3位教龄较长的专职教师、4位新分配教师和3位刚转岗教师, 并3至4人一组, 分布在求是教育集团的三个校区里, 只参加区级举办的教研活动。除每年1次的评优课活动外, 很少搞合在一起的教研活动, 大家“各自为政”, 很少有信息沟通。

当时三校区教研组教研水平参差不齐, 与区级其他学校相比较, 都处在较落后的层次;与学校内部其他学科相比较, 也是处在最薄弱学科层次。针对这种现状, 教研组织者积极组织开展校区之间合作的大教研活动, 有意识地引导每位学科老师, 在与校内外同学科和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把握能力、教学质量相比较的过程中, 看清自己所处地位和业务能力现状,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产生危机意识和专业发展内驱力, 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

2. 自主探究反思:引领教师在评判自己的过程中, 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人贵有自知之明”, 常人往往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却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教研组织者在实践研究中遇到过类似典型事例:在一次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中, 有两位上岗不到一年的青年教师执教完展示课后, 在场听课的教师为他们指出了某些教学环节处理不当的问题, 而这两位教师却认为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是出在学生身上。在这种情况下, 教研组织者引导两位执教教师站在学生习得规律的角度, 分析教师某些环节主导方法的实效性, 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进而引导其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还有哪些不理想之处及原因所在, 然后欣赏其找到的每一个问题点, 从多角度帮助分析问题症结, 再针对症结思考调整方法, 经历体验调整后的实效, 使他们感受到: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实效不理想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的问题所在, 有问题才是正常的, 而教研的过程就是发现、研究、解决问题, 提高教学实效的过程。

教研组织者注重利用研讨契机, 激励教研组教师们不仅要感谢别人对自己的评判, 更要学会自我评判, 尽管评判自己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 但当教师们感受到自我评判能更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把握能力时, 自主探究的意识就增强了。进而在教研组内逐渐营造起自我反思、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教研氛围。

二、营造教研探究氛围, 让更多教师步入“自主探究”

在主持教研活动过程中, 教研组长要注重寻找问题契机, 关注教师们的研讨焦点, 在即将涉及新问题的时机, 有意识地插入探究推进导语, 引领教师进行探讨争辩, 鼓励教师参与到对问题的探讨中来, 营造起教研探究氛围。让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发现、探究和解决更多教学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 从而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引领更多教师加入到“自主探究”的行列。

1. 让教师在问题情境中步入“自主探究”

教学研讨过程是一个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 然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教研组织者从以下几方面, 引领教师们从不同角度发现教学实际问题。

(1) 在反思、整改中自主探究。将课堂教学反思、整改交流会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 不仅能让教师们发现更多需要研究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 还能在交流碰撞中借鉴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例如:以“课堂教学攻坚克难”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交流会, 会前请每位教师先回顾自己任教年级最难教、教学实效最不理想的课, 理出课堂教学实施难点, 然后在研讨交流会上表述交流。虽然在同一个校区内, 不同的教师任教年级不同表述的教学实际问题也一定不同, 不同的教师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和实效也有可能不同, 所以在交流过程中, 既会引起所有教师的注意和重视, 又能碰撞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火花, 让所有教师受益。

(2) 在质量分析中自主探究。将个人、小组、校区的质量分析过程, 作为教师们发现、研讨共性的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是在全面分析教学质量过程中找到的共性问题, 因此可以作为教研组需要研究解决的核心教研专题, 引领组内教师接下来共同探究解决。例如:10位教师所在的三个教研组, 每一学期的教学研究核心专题主要出自上一学期质量分析中呈现的需要研究解决的同性教学实际问题, 比如“如何提高交流研讨实效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如何提高实验操作指导实效?”“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问题?”“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等。组内教师的教科研专题, 也主要出自前一学期质量分析中亟待解决的共性教学实际问题, 比如“小学科学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语言艺术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发展?”“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式复习促进科学概念形成的研究?”等等。

(3) 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设计有结构的教研主题, 有效创设问题情景, 即选择教育教学中共性的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同时问题中又包含着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更具体的相关问题, 比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时间效益的把握问题”, 是个共性问题, 里面就包含“如何科学整合课堂探究主题, 如何科学整合探究活动过程的导入环节、方法引导环节、实验操作环节、观察记录环节、归纳提升环节”等相关问题, 还会衍生出更多细节问题。把这些问题结构在教研主题当中, 让教师经历体验这样的主题教研活动, 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2. 发挥“自主探究”型教师的带动作用

教研主持者在主题教研过程中, 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极容易引起质疑和争议, 又是大家都很想搞清楚的热点问题, 让教师们明确具体的探讨目标, 引发“自主探究”型教师率先探讨互动起来, 然后关注一般教师的言行举止, 发现随之互动起来的教师,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所有在场教师平等互动, 在思维碰撞过程中理清思路, 学会科学思考, 找到更科学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研组织者及时鼓励每位教师发表对问题的独到见解, 让他们获得思考探讨问题的成功体验, 对增强教师“自主探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动性, 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教研过程中, 或在教研活动小结中, 寻找时机, 有意识地点评“自主探究”型教师的典型言行特质, 分析这种言行特质对自身发展的益处, 从而促使其他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调整。

三、让教师在先进理念支配下更科学地“自主探究”

对课堂教学而言,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是教师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又是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 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程度,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对主题教研活动而言,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是发现、探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标尺和依据。有了“标尺”和依据, 对教研主题的“自主探究”就会少走弯路、更有实效。

对教师而言,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只能从最前卫的教改理论和更高层次的主题教研活动中领悟、获得。因此, 教研组织者要及时获取和学习最前卫的教改理论、信息, 借助专家现场指导和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区级以上的教研活动, 及时获取各类教改讲座、课堂研究教学实录和理论信息, 组织教研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 交流学习体会, 通过教师之间不同思维火花的有益碰撞, 达成一些更合理的共识, 使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及时更新, 使领悟能力较强的教师, 能在把握好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更有底气地“自主探究”教研主题, 研究处理教材, 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 形成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

四、让教师在合作互助、智慧共享氛围中走“自主探究”素养提升的“捷径”

集体磨课“照镜子”。创设集体研讨氛围, 让不同教师个体的“自主探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集体磨课过程, 也是教师教学改革“自主探究”的重要载体, 是教学改革智慧互助共享的最有效途径。

起初, 教研组教师之间可能会有些放不开, 因此, 教研主持者有意识的协调是关键。一旦教师们有了成功体验, 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以各级各类公开课准备为载体, 从有组织的集体磨大教研活动的研究课, 到自由组合磨小教研活动的研究课, 进而成为教研组教师的自觉行为习惯。这种集体磨课经历得越多, 教师的“自主探究”能力就越强, 学科专业发展速度就越快。

五、教学专题研究科研化, 提升教师“自主探究”素养

1. 用科研方法研究教学实际问题

用科研的方法去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助于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有的放矢”地寻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既有利于提高教研实效和教学质量, 又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自主探究”素养。教研主持者可以充分利用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课题立项研究、教学专题研究成果评比等平台, 为提高教师们的教学专题研究能力服务。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出更科学的教学专题研究思路, 用科学的方法经历教学专题研究过程, 有利于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找准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过程中, 教师的“自主探究”素养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2. 从他主到自主, 从合作互助到独立承担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创意教案 篇12

科学知识

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人工制造产品。

科学探究

1、能对人工世界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校园内和校园外的物体是否是人工制造的进行猜想。

3、能针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这一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

4、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人工制造的物体。

5、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6、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3、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人工制造的物体。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校园外人工制造产品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看视频,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除了自然物体,还有什么?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1、寻找校园里的人工制造的产品

制订计划:去哪里寻找,怎么寻找,需要带些什么,小组同学怎么分工,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

交流讨论。

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完成手册第六页。

表达交流

得出结论: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等都是人工制造的,它们构成了人工世界。

(三)应用与拓展

1、说说自己了解的人造产品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 篇13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总结

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为切实提高小学科学科学仪器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实验仪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临沂市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于2014年9月12日-14日在市怡朦酒店四楼会议室举行,现将本次培训的感受汇报如下:

沂水徐京峰所做的对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与实验室教学工作的学习与思考。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小学实验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紧扣了小学《科学》的宗旨和核心内容。李西勇所做的实验室管理从实验室管理入手,如层层剥笋一般深入浅出的,为我们揭开了科学实验室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到实验室规范管理的科学的本质。朱颜芳所做的小学实验室管理培训,从明要求、思做法、抓落实三个层面解读了上级文件并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介绍了实验室的管理的各项做法和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迎查策略。整整三天的培训学习,专家们用精彩的论述,深刻的见解,亲身的体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实验管理的新天地。

一、管理方面:

(一)提高认识是管好实验室的前提

实验室的工作包括建、配、管、用等方面。而建、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实践证明,只抓建设不抓管理,仪器设备配备越多,损失就越大。建设实验室一次性投资就可以完成,而管理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经常性的、艰苦而繁复的工作,才能见效。因此,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也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只有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高度认识,才能增强管理的自觉性,才能管好实验室,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加强实验室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实验室管理包括两个大方面,即人和物的管理。

1、人的管理: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实验教师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角,是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搞好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必须选好实验教师,应选那些懂管理、懂教学、懂仪器维修保养,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来担任。

2、物的管理:

财产管理是实验室的主要基础和环节,搞好财产管理对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减少浪费、避免损失,节约经费都有重大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财产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1、教学仪器两帐的管理

基本要点:建立帐页、规范记帐、增减有据、帐物相符、保留老帐。

2、教学仪器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品种繁多、规格各异、使用频繁,要管好实验室各种仪器,就应从编制实验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采购、验货、建档、建帐、分类存放到保管、维修等各个环节都要缜密处理,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仪器说明书装订成册

任何一件仪器的正确使用都离不开说明书,即使仪器的使用方法现在弄明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忘记,为了保管好仪器,便于使用和查找,有必要分类装订成册保存。有些说明书还画有线路图,写有技术指标,有利于维修时的参考。

4、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最基本的做法“十防”即防尘、防潮、防光、防锈、防震、防霉、防冻、防火、防爆、防毒。只有十防措施到位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服务教学方面:

(一)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在上实验课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制定实验计划、做好实验的准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使用、规程、习惯、安全、卫生、环保)、实验结束及时检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制度。

(二)为实验教学提供帮助。实验教师要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帮助,为自制教学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提供材料和资料。要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培养他们创新素质。积极开展主题明确的课外实验、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寻仪器、药品和代用品的意识。开放实验室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实验管理员要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组织一些技能比赛和经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照,促进反思 这次培训属于专项培训,专业性比较强,培训的内容,平时工作中不被重视,思考较少的方面。专家们的讲座非常有针对性,指导培训非常到位。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认真听讲,不断与自己的工作进行对照,找到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认真总结了在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梳理了工作思路,为下一步计划的制订、工作的开展、制度的推行和措施的创新校正了方向,提高了效率。

上一篇:我爱我班级下一篇:酒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