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的实验总结(共16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的实验总结 篇1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实验,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五年级科学的探究实验教学工作做以如下总结: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尤其在实验教育学中,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大胆猜想,多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增强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科学实验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培养了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由于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设计实验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实验计划顺利实验:开学初制订好实验计划。课文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并不一定都要在实验室完成,我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分组实验组织实施。在开学初即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告之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则鼓励学生“自己去试试看”,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学会了用所学知识来改善和解释生活。
四、使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灵活化。课文中有不少探究活动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首先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探究活动如何做到,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并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最后共同探讨,积极反馈。将学生的活动、过程、结果等进行考核。在评价时会让学生先说说具体过程,然后进行评价。到课外的活动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有些活动要求家长陪同,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
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找准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落实,使学生将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多多阅读一些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
小学五年级科学的实验总结 篇2
2009年4月30日, 崔峦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参加深圳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实验研究》的结题活动, 在看课、听报告和现场检测后, 崔老师感慨地说:“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一辈子, 一直在做梦:梦想着理想的, 高效的, 师生负担不重, 效果又很好的语文教育。今天在这里, 梦想成真了!”可见, 实验的效果是多么显著。
自2012年5月至今, 大兴实验区从最初随着中国教育学会来到深圳南山附属学校顺道的考察, 亲眼看到这个课题的实验效果后, 柏东河主任便将这个实验引进过来。经过全区自主申报, 有10所学校参加了这个课题实验的研究。经过四个多月的实验, 各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实验的成功。现将这一阶段的实验情况作如下总结与汇报。
一、自主学习, 全面培训
1.置身其中, 体验快乐。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这个课题实验, 对于没有亲身感受的人来说, 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认真琢磨“自主识字游戏卡片和拼音卡片”的使用方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仔细研究课题的实验背景及理论依据, 拜读李虎老师的博文, 观摩课堂教学的模式, 不断地与李虎老师进行沟通、质询。真正做到了“置身其中, 体验快乐”。
2.全面培训, 现场操作。2012年9月2日在大兴区教师进修学院召开“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课题实验培训会。全区十所实验校50多名教师和课题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笔者对课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让实验教师初步了解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游戏卡片的使用方法。随后, 大兴二小的孙冬老师和王宇春老师结合暑期深圳培训的经历, 用鲜活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带领教师们共同对“拼音速成卡片和自主识字卡片”进行了学习演练。
3.制订计划, 稳步推进。教研室根据实验背景及实验研究的四个阶段, 即———
第一阶段:辅助汉语拼音教学 (一年级上学期20天左右) ;
第二阶段:自主识字为主辅以同步阅读阶段 (一年级上学期150天左右) ;
第三阶段:同步阅读为主辅以自主识字阶段 (一年级下学期150天左右) ;
第四阶段:分享阅读与联想写话阶段 (二年级320天左右)
制订了详细的实验计划, 各实验校根据要求, 对实验的各项内容进行了统计, 包括实验教师、实验学生、实验负责人及各校课时安排 (表格) ;还对实施进程中如何操作进行细化, 以便有目的地稳步推进实验研究。
二、课例引领, 同步教研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 小学教研室依托“课例引领, 同步教研”的方式, 在摸索中前进。针对下校听课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区级引领, 分别就“方法引领课、识字评价操作课、分享阅读课、联想写话课”等课型进行区级研究, 为教师们扫清实验的障碍。
2012年10月25日在大兴二小召开了实验交流会。会上大兴二小的孙冬老师、刘亚进老师为实验教师介绍经验, 从识字方法的引领到小组合作的介绍, 从申报星级到识字评价的操作, 具体、详细, 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借鉴。随后, 各实验校结合前期的工作和存在的困惑进行了交流研讨, 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明确了方向。
2012年11月21日, 在大兴五小北校区, 进行课题实验的中期研究工作。活动组首先进班听了江明老师的课。课后进行评课研讨, 我在评课中对江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步一步把实验做扎实;评价要跟得上, 采取多元评价,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方法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严把关, 老师想办法, 采用小老师的方法进行检测, 让家长参与进来, 小组的检测严格过关。评价工作做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兴趣盎然。
2013年3月12日在大兴二小召开了本学期初的第一次教研活动, 围绕着“阅读分享课和联想写话课”展开了研究。
三、考察学习, 积极内化
2012年12月18日至12月21日, 在教研室柏东河主任的带领下, 8所实验校的领导及实验教师一行14人, 前往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小学、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学校及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进行“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实验的考察学习。
北师大南山附属小学的教师们以娴熟的课堂技巧, 呈现了“自主识字”课程的教学流程, 让我们看到“自主识字”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评价方式突破性的改变, 深感受益良多。宝安区宝安学校的一年级组, 以实验团队的方式呈现出他们的研究历程, 为孩子的读书与写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南油小学的老师向大家展示了游戏卡的操作方法、介绍了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方式、汇报了两个月来的实验成果, 班级中90%的孩子已经过了9星级, 识字量为2000多字。
在与课题负责人李虎老师、宝安学校、南油小学、南山附属小学的领导、实验教师的交流中, 柏东河主任结合我区的实验情况进行了经验汇报, 大兴二小的张艳清副校长结合本校情况进行了交流, 其他的领导和教师也结合实验情况和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经验分享, 力争为今后的研究铺平道路。
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我们应将所学到的先进的经验积极内化,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四、调研视导, 彰显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进展情况, 从2012年12月26日到2013年1月8日, 我们对10所实验校进行了全面的视导。从听课、测试、统计、调研等几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发现各校都做得颇有特色, 扎实稳健。现颉举几例———
大兴二小:在实验的过程中, 实验教师根据各班情况不断创新。有的老师把字理识字和实验相结合, 使孩子们不仅识字量增加, 而且知道了许多字的由来、字形变化的知识, 丰富了课堂。还有的老师把实验与课堂相联系, 使孩子们不仅能认字, 还能用字。二年级的实验老师把联想写话与课堂中的写话相联系, 增加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青云店一中心:变家长会为成果推介会、展示会。通过良好的学习成果, 让家长心悦诚服。实验工作开展两个月之后让家长亲眼见证了奇迹的发生。我校还召开了“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课题成果展示及表彰会。
长子营二中心:“后黑板”巩固识字。本学期学校实行了“后黑板课程”, 一年级在后黑板设立了“识字园地”。从四星级开始, 每三天更换一次, 分别在每天早上和放学带领学生读3遍。每天6遍, 三天18遍, 学生经过反复记忆, 效果凸显, 所学知识也更牢固。
五、总结成果, 发现问题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卡片、课件、星级测试表中存在着一些小问题, 于是我们就一张一张地进行查找, 最后梳理出来, 提供给实验教师。
1.我们的识字主体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基础好一些, 识字快一些, 每次都可以提早完成任务;而有的孩子基础薄弱, 识字能力不强, 因此通过星级比较慢, 有时几次也没有通过, 有些两极分化。
2.开学初识字量未进行统计, 无法做比对。
3.拼音卡片的学习效果跟进不够。
正如北师大教育学院楚江亭博士所说:“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 学生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惊讶与超越。”一年级六岁的孩子能够自主、高效地学习, 必将引发对中国基础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反思。
摘要:实现早期阅读的瓶颈是识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五、六岁儿童面对汉字、词语以映像的形式印在脑海中, 我们称之谓“映像识字”。如何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 使其尽早识字, 快速识字呢?“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正是最恰当的一条捷径!
小学五年级科学的实验总结 篇3
与小学高年级的其他文化课不同,科学实验活动注重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在小学高年级的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注重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其进行分组,继而展开活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课外知识,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科学实验设计阶段的分组实现路径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来说,设计阶段是第一个阶段,正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定要在科学实验的设计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这样才能使实验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科学实验设计以严谨、规范著称,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严谨的实验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不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展的实验活动一定要是集严谨性和趣味性为一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沉和浮的实验为例,在实验设计阶段,教师要将小学生按照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来对其进行分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爱玩、好奇的行为习惯,引导其在生活中观察沉和浮的现象,继而以小组为单位来对本次实验进行设计和阐述,从而使科学实验活动能够达到符合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知识基础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对科学实验更加感兴趣。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将学生区别对待,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来,不应以学习成绩来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实验能力的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代表实验能力强,反之同样如此,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注,才能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认真、负责,同时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科学实验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这对其文化课成绩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科学实验设计阶段的份组问题时教师必须加以重视的。
二、科学实验研究阶段的分组实现路径
科学实验的研究阶段进行的是否顺利决定着整个实验能否得到准确、科学的结果,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同样应该将学生的分组情况放在首位。在这一阶段,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从思想上形成具体的实验方法,以免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够严密,动手能力也不够强而造成对实验无从下手的情况,同时必须提出的是,教师一定要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自己首先动手做实验,才能充分了解到实验中的步骤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也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同样以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沉和浮实验为例,教师首先要做一次沉和浮的实验,继而对学生展开分组,要在每一个小组中选出一个或者多个小组长,让其分别担当本小组实验的组织者,带领大家进行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实验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和组织领导能力,可以说,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是非常有利的。
小学生好奇心重,对于自己动手参与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意识来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要尽量避免实验指导中发生错误,教师无心的错误很可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严重的误导,同时,由于小学高段教育中,学生人数比较多,因此仅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很可能会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这时小组长就要发挥其领导和带头作用,来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来,为实验成果的获得贡献一分力量。
三、科学实验总结阶段的分组实现路径
总结阶段是科学实验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便是引导每一个小组来进行实验的总结,使每个小组通过实验活动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成果和感悟,同时,在实验的总结过程中,教师同样应该将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使参与实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抒发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阐述自己通过实验学习到的东西,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动手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可以说,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结束语:
五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篇4
早晨到校时,观察太阳的位置,上科学课前和放学时再去观察一次。
在同一地点: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2.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3.制作简易的太阳钟。
(1)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达到某一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2)用卡纸、指南针和硬纸板做一个更精确的太阳钟。
a.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b.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直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c.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4.玩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5.观察转动的地球仪,当中国、日本是白天时,美国、加拿大是黑夜,埃及、西班牙是清晨,夏威夷海岛是黄昏。
6.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在早上收看,德国中午收看,澳大利亚在下午收看。7.光的行进:
(1)准备3张带有小孔的同样大的纸板,把它们固定在一个平面上,使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在另一侧放一个纸屏。(2)用手电筒照小孔,光投在纸屏上。
结论: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8.用红外线手电照装满水的玻璃杯,看到水中有一条红直线。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研究镜子的反光现象。(1)照镜子,看到镜子中的像上下一致,左右相反。
(2)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角度,发现夹角越小,镜子中的影像越多。
10.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像,凹面镜成倒立的像。
1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凸透镜的作用:放大、聚光、成倒立的像。凹透镜的作用:缩小、散光、不能成像。12.制造彩虹:
(1)A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盆,并设法将它固定。B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C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电筒位置,直到看清彩虹。(3)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你也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
13、在圆盘上涂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看到七色光混合成白色光。
14、把红、绿、蓝三种颜色涂在圆盘上,旋转后看到白光。
15、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彩色图案,发现彩色滤光片只能透过同颜色的光。但透过红色滤光纸,看到的绿色是黑色的。
16、磁铁的性质:可以吸铁,磁铁上不同部位的磁力不同,磁极的磁力最大,磁极可以指示南(S)、北(N)方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7、研究磁化现象:A用磁铁的一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次以上。B把磁化后的缝衣针插在小块塑料泡沫中央,放在水面上,观察它的指向。
18、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电池节数有关。节数多,磁力大,节数少,磁力小。实验设计:不变的因素,导线粗细、绕线圈数、铁钉粗细 改变的因素:电池的节数
实验结果:1节电池吸回形针5个。
2节电池吸回形针10个。
19、改变绕线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20、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浑浊了,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21、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测肺活量:
(1)吸一口气,然后尽你所能吹大一个气球,气球的末端用线绑紧,使它不漏气。
(2)请一位同学测量气球最宽处的周长。(3)周长越大表示呼出的气体量就越多。
22、做彩色水点实验。
(1)用水笔在吸水纸上画出不同颜色的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篇5
罗文甫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一教材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教材所安排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在使用这一教材中,我感觉这一教材在编排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它并不象小学自然教材那样内容非常的固定,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的单调、一陈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所以,我觉得教材设计的猜想活动这一环节非常好,它对学生进行好探究活动、学习好科学有很大的帮助。逐渐地猜想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探索的动力。我觉得让学生无目的的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不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带着猜想去实践,学生的活动会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另外小学《科学》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新的发现,另外通过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许多的闪光的思想火花也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来的。
四、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在这一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深有感触的是科学教材在编排上很好地将科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学生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呈现出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另外教材在编排中还非常注重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五、注重培养学生长期进行观察活动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本学期,我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认真努力,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这一学期的科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地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和提供帮助的人。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有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尤其在实验教育学中,我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汇报一下。”课堂教学结束前,会再次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这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种方式。
(2)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全体学生猜想,不能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动,激发兴趣。有时,利用外部的刺激有一定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结论。
自己得出的结论比什么都重要。在评价时,我不看重学生拿出的“结果”,而是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老师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采取哪些办法,结果并不是重要的。心理学表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或走一段弯路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不是只有成功就最好,也不能只要成功。让学生经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错误和弯路,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二、创设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学生是很喜欢上实验操作课的,除了氛围的新颖外,主要是看到那些新奇的仪器而产生兴奋,急切一试的情绪。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实验计划顺利实验:
(1)开学初制订好实验计划。课文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并不一定都要在实验室完成,我们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分组实验组织实施。在开学初即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告之学生,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承诺。
(2)注意各项资料的撰写、积累,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每次实验前,认真填写好《演示实验记录》、《分组实验通知单》、《分组实验记录》(学生填写)、《实验室使用情况记录》。
三、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落实。
课文中有不少探究活动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如果仅当作“任务”布置一下,下节课一问,则可能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去完成。因此,如何让文中的探究活动落实到行动上,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活动不是由教师提出怎样进行,而是让学生说如何做到,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让探究活动的难度适当,充满儿童情趣,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
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3)学期末进行实验考试:考试内容有指定实验,自带实验。学生完成率百分百。
三、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科学生活。
1、举办校航空航模比赛,普及学生航空知识。
2、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温州市航模比赛。
四、阅读教育名著,撰写教育论文、理论摘记
1、撰写教育论文,获永嘉县二等奖,并认真继续修改,上报温州市参加比赛。
2、阅读教育名著,摘记理论5000多字。
浅论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 篇7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
上课之前,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做到有的放矢。准备工作做好了, 教材内容得到了充分的温故知新, 上课时候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大脑中一一演习, 每一个实验的程序都在脑海里过一遍, 这样, 就会避免在实验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 出现了问题, 就会提前得到解决的方法。
二、做试验一丝不苟,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的演示当中, 教师成为所有学生关注的对象,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动作成为学生的依据, 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所以作为教师, 在实验操作中, 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比如说在使用砝码的时候, 必须使用镊子;拆卸电路的时候, 一定要切断电源在先;点燃酒精灯后的火柴杆要放在废物袋里, 绝对不要随手一扔等等, 不一而足。做实验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学习做了良好的引导, 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非常有利。
三、要多多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
做实验饶有趣味, 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爱好,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实验过程中, 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动手。多鼓励他们动手之外, 还要让他们多多地思考, 去总结、去发现, 锻炼自己能够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提高做实验的质量, 加深学习印象。
四、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工具异常发达, 非常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在教学《花的构造》一课中, 需要对一朵桃花进行解剖, 通过投影仪, 我让学生看到了放大了20倍的胚珠, 全班的学生对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对所学内容达到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效率非常高, 可谓事半功倍。另外, 电脑动画对学生的实践有非常大的启发作用, 可以增加他们做实验的正确性, 并且Flash等动画能够反复播放, 有利于不理解的学生课下自己揣摩研究, 省时高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篇8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情境;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以实验观察和活动操作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新课改形势下实验过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科学实验内容要有趣味性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其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主要标志。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小学科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趣味性,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和启发,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小学生积极地思考。如在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就安排了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实验,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多种材料吹出一个又大又不容易破的泡泡。学生对吹泡泡这项活动非常熟悉,但要吹出一个又大又不容易破的泡泡对他们又非常具有挑战性,所以他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认认真真投入了实验探究。总之,兴趣是思维活性的催化剂,当学生对某个实验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地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二、科学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两者原理不同,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进而获得结论,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因而指向性不强。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大胆思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应”实验中,有学生就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与结果。此时,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探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应的其它影响因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由此可见,注重小学科学实验的探究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一个基本策略。
三、科学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科学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设计实验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让其有意识地直接地观察事物。如“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把不同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再把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体会水有向上的浮力,从而得出结论,最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科学实验操作要体现主体性
科学实验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达到使学生自我不断完善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在实验全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如在学习《弹性》一课时,学生对于弹性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于是可以让他们在课前就收集自己认为有弹性的物体带到课堂上,并且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它有弹性。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
五、科学实验信息实现共享化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透过现象看本質,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和分析发现和认识规律。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到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要启发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及通过实验产生的想法。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当学生对科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不论他们的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都不要急于表态,而是要认真倾听,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概念。总之,实验信息交流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基本实验策略之一。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动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避免出现表面热闹头脑冷清的现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策略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科学教师要在实验课堂中营造一个爱科学、做科学、思科学的良好环境,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发挥科学实验课的作用,才能最终全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进起.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1):53-56.
[2] 俞依芬.科学实验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3):95-96.
[3] 王学梅.科学实验课改之我见[J].新课程,2008,(2):52-53.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总结 篇9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将要结束了,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级3-6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现将实验工作做一总结:
一、工作回顾
本册书共五个分组实验,分别是《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瓦和陶器、瓷器》、《谁流得更快一些》、《空气占据空间吗》和《空气有重量吗》。实验的开出率100%完成率98%,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是因为有个别的材料不容易找到,比如说《砖瓦和陶器瓷器》当中的瓦片现在很难找到,再就是个别学生在试验中,缺少观察力,将实验结果填错。具体分析如下:
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个实验的完成率很好,因为实验本身比较简单,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他们普遍将曲别针和大头针猜测是浮,究其原因,也一致认为这两个材料小、轻,通过实验证明物体的沉浮跟材料的轻重大小无关,也让学生很快的得到结论,材料的沉浮跟材料的本身有关。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由于好奇心,让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在维持纪律和安排实验的过程中用的时间比较多。
2、《砖瓦和陶器、瓷器》这个实验中的瓦片很难找到,到实验时只能告诉学生它和陶、砖的性质差不多,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基本良好地习惯,在老师未发出实验指令之前都没有动器材,还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报告册上的实验记录,有些学生偷懒不按要求填写。
3、《谁流得更快一些》这个实验相对来说比较有意思,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些液体虽然常见,但是他们还真没研究过谁流的快,所以猜测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争执,意见不统一,在试验中能够集中精力公平公正的完成实验,得到满意的答案。
4、《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实验很有趣,学生比较期待,而且要用的器材相对多一些,使学生的兴趣很高,这节课中,其实有三个小实验,通过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完成率还是很好的。
5、《空气有重量吗》本学期最后一课,也是最后一个实验,通过前面的实验课,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实验的内容,除了要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外,还要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制小天平,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得到正确的结论,为这学期的实验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二、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进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发生。
3、表册资料的搜集整理
对表册资料的搜集,我课前填写好“实验记录”、“实验通知单”、“科学分组实验教案”将填好的资料交给田老师,整理归档,并且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
三、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验报告册的填写。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发现正确的结果,但是在填写报告册时,却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试验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2、实验中的时间安排,有些内容较多的实验,没有规划好时间,导致仓促的结束实验,在今后的实验课中,要注意提炼主要内容,合理安排时间。
小学五年级科学的实验总结 篇10
科学课由很多科学活动组成的一门探究课程,通过学生的活动达到科学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的目标。在科学课的活动中,有很多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或需要一定的课后延续才能完成活动达到活动目的的。五年级下册很多实验和活动需要条件的实验等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果仅凭老科学老师的力量,显然不能保证学生完成活动,或者完成的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我们和其他学科老师联系,结合其它学科开展科学活动。
说到科学课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很自然的就会想到语文老师。因为语文课要写作文、周记、日记等。学生要有内容可写,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历,才能将作文写的生动、感人。和语文老师联系后,就可以以周记、日记或作文的形势作记录。但作业布置可以由语文老师和科学老师一起布置,科学老师布置科学活动,语文老师同时布置作文,这样,作业布置的检查即有语文老师检查,又有科学老师检查,加上目前学生、家长普遍重视语文,这样就能更好的保证科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可以更深入了解科学课,对以后科学课中活动开展获得家长支持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在和语文老师联系的基础上,开展了很多课外的科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活动,并且,学生的作文也写得有声有色。许多语文老师在经历了这样的协作后,都愿意和我们配合,也支持我们上好科学课。他们认为,科学活动多了,学生经历丰富了,学生写作文需要的素材自然也就丰富了,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好作文。这样,我们和语文老师在学生科学活动中各取所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和语文老师协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语文老师不要求对观察中获得数据的具体描述,而是强调语言的优美。在开始和语文老师协作时,这种现象尤其明显。我记得曾经有一个语文老师把一个学生写的种子发芽的的日记给我看,说这个学生的日记写得特别好,我拿过来仔细一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今天,豆芽又长高了几厘米,我觉得我成功了,我也随着豆芽的成长而越来越高兴。”从语文的角度讲,可能这确实是段非常好的语言,对自己的心情有准确地描写,但是,对科学课来讲,我们需要的准确数据却在这段文字中找不到,显然,“豆芽长高了几厘米”不是科学数据。其实,这段话完全可以这样说:“今天,豆芽又长高了一厘米(或者1.5厘米、2厘米都可以),我觉得我成功了,我也随着豆芽的成长而越来越高兴。”于是,我和语文老师联系,和他交流,使他明白科学课需要的数据是准确的,同时,这样的准确并不影响学生情感的表达,也不会影响作文的质量。经过反复交流,语文老师在检查科学活动而写的作文时就比较注意学生数据的准确性了,最少不会对没有准确的数据的作文大家赞扬了。
在和其他教师配合方面,也有一些收获,比如,和数学老师,科学课中经常用到数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我们把科学课中收集到的数据用数学方法分析时,就和数学老师联系,让他们适当减少这方面的作业布置或者干脆和数学老师联系将课后的数学作业布置就布置成分析科学活动的数据(改作业布置是科学老师和数学老师一起改),这样学生对数学作业布置就不会感觉枯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分析更透彻,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学生在数学方面要学统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在科学方面又要用统计知识认识气温变化,和数学老师联系,将数学中的部分作业布置布置成绘制学生收集的气温变化统计图,这样学生即完成了科学地分析活动,又完成了数学作业布置。效果还不错。
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天文实验的教学 篇11
在新教科版的五、六年级教材都安排了天文方面的知识,有天体的产生、天体间的运行,也有星座的变化等。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朦朦胧胧的,很难真正掌握,但它却是学生今后了解宇宙天体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好差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天文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兴趣。如果引导得好,学生的兴趣将被激发,反之会产生厌烦情绪。但据笔者了解,现在小学科学教师对天文这块教学内容都是有苦难言。通过走访了解,当前小学天文教学开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备欠缺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跟天文教学有关的实验器材,整个实验室就3个地球仪,更不用说望远镜、星座图之类了。没有器材,老师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老师教得累,学生听得更是一头雾水。
二、时间冲突
天文教学尤其是观察星空这部分内容,实验起来也有困难。观察星座只有在晴朗的夜晚才行。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寄宿学生,如果实践起来,就必须安排在晚上,这样就要求学生晚上到校或某个地方。教师不得不考虑安全因素以及校领导是不是支持,这就让部分教师退缩了。
三、氛围不浓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天文教学这方面的内容,在小学科学课开展起来就有困难。一是知识不能很好地落实。二是学生的积极性、兴趣不够。久而久之,在纸上谈兵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遭扼杀,兴趣锐减,对天文知识的观察氛围逐渐减弱。
我们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点个人对天文知识教学的粗浅看法:
1.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电教教法以其丰富多彩,声画并茂,突破时空限制,跨越了宏观、微观之间,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验教学趋向深入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一堂科学课,实验教学毕竟有限,一两个实验只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而大部分内容是要在课前或课后去实践、去掌握,这就使知识的掌握具备了不确定性。而通过运用教学幻灯片、教学碟片、自制flash动画等一些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看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在短短课堂40分钟内更多、更全面地去学习,去掌握知识,实验教学也更加轻松,更加全面。在讲解星座部分知识时,我下载了立体星图这样一个软件,这里面有每一天某时的星座图,并伴有星座知识,学生看得比较清楚,星座故事让学生趣味更浓,且利于记忆,这样晚上回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观察星空,既衔接了知识与实践,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天体的积极性和兴趣。
2.利用双休日,联合家长
小学生由于年龄等特点,独立观察能力不足,必须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开展。在晴朗的双休日,我挑选了部分对天文知识比较感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去找家长一起来,这样安全就有保障了,且不懂的地方回去后家长顺便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孩子。家长工作做好后,在一个晴朗的周六晚上,我带上小天文爱好者以及他们的家长,来到野外,从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找到春季大三角,并仰望土星,然后介绍狮子座等等。这些小天文学家都听得入迷了,连家长都融入了观察讨论中,还说回去后买个望远镜给孩子用呢。我利用这次观察星空的机会,让学生既了解了星座知识又培养了天文兴趣。
3.探索外太空,培养兴趣
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教师要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动机。能让孩子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探索,有利于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尝试、改造或创新,这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是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如我在教学《日食和月食》时,考虑到学生能听懂但是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让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让开着的灯当作太阳,一个学生拿着乒乓球当作月球,另一个学生的头当作地球,拿着乒乓球的学生绕着“太阳”转当“太阳”、拿乒乓球的学生和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条线时,一个学生说看不见“太阳”,其他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这一点。通过示范情景的创设,学生在愉快中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刍议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篇12
关键词:科学教学,实验设计,有序分层设计,兴趣,规范创新
科学课是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而探究实验则是科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根本途径。如何多方面地准备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经验是关乎科学教学成败的关键。下面笔者就对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明确实验目的,有序设计实验
善于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实验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可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喜欢实验探究,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把实验做好。作为老师,设计实验之初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研读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操作方法,吃透实验方案的习惯。这样才能对做好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实验设计就要考虑学生对实验中的重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分散不清、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常常会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设计实验时就要引导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捋顺实验操作顺序,理解整个操作过程。通过这样有序的实验探究,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然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契合认知规律,分层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地位和认知特点,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达到认识自然现象、感知科学魅力的目的。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分散,感知外部世界往往从自身兴趣出发,很难与实验目的相符合。所以在设计实验时要采取机动多变的方式,充分调动感官,有意识地引导直接观察。如: 冀教版科学《根与茎》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和茎,让学生观察、比较,最终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茎的相关特点。
教师针对中高年级学生设计实验时,要根据其已经具备了动手实验的能力,以一种引导激励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通过相互合作,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如设计《认识浮力》的实验时,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亲身体验,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之后拓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手中条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样设计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发探究兴趣,巧妙设计实验
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极易对陌生的领域产生兴趣。虽然小学生的知识单一、经验欠缺,对一些事物和现象没有具体的感知,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精心做好准备,巧妙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创设探究情境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探究学习的环境和局面,使他们在良好的认知心理作用下产生对科学探究的需要,激发起实验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实验的兴趣。如在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时,把一团纸巾塞到玻璃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让学生猜想,纸巾会被水浸湿吗? 试着说出其中的缘由! 这样的情境创设早已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的提出立刻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四、培养操作习惯,规范设计实验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特别注重细节规范和操作习惯的养成,大多数科学实验的失败都是由于忽视细节导致的。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把握相关实验中的规范和操作规程,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习惯。每个实验用具,都有一定的操作规范。这些规范有时确实看似“浪费”时间,对实验结果也无重大影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用温度计在测量温度变化时,教师时刻提醒学生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持平。而学生由于手持温度计的时间长了,手发酸,本来看又不方便,就把温度计斜靠在了烧杯里,把两只手彻底解放了出来,从而造成了读数不准。所以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严格规范,有序示范,让学生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五、优化常态教学,创新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科学课程而言,重视实验教学,充分挖掘探究实验的“创新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所谓“创新点”是指那些蕴涵在探究实验中,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从而得出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潜在因素。
首先更新实验设计的思路。设计实验时不能局限于课上,也可以在课下; 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探究溶解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一些食盐、食用油、白糖,再利用教室里现有粉笔和实验室准备好的酒精。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课本上微型实验的探究,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改变实验教学的陈旧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在相关的实验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科学实验研究活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最后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实验评价,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好准备,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做科学实验的五年级作文 篇13
回到家里以后,我放下书包就去找来了线、双面胶、蜡烛、塑料袋、美工刀,然后,我就动手制作孔明灯了。
我先将找来的塑料袋检查一番看看是否有破洞,检查完毕后,就把找来的线平均分为八段,与此同时,我用美工刀把塑料袋边缘处扎了八个小洞,并用线的一头和小孔接在一起,另一头系在蜡烛边缘(蜡烛边缘处要事先黏上一层双面胶,以便固定线头)。这样孔明灯做好了。接着,我就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还把塑料袋用手先撑开,避免让蜡烛的火焰将塑料袋烧坏。
不一会儿,我觉得塑料袋有点热了,而且鼓了起来。于是,我就将手松开,塑料袋没有倒下,反而竖起来。慢慢地,塑料袋越来越大,像一个喝醉了酒的胖汉。眼看实验就要成功了,可塑料袋却在关键的时候不争气——塑料袋由于太薄,受热太强,被蜡烛烧着了!实验失败了。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篇14
种子发芽实验
(一)【教材分析】本为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起始。本就学生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的条开始研究。在本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控制变量实验中的改变条和控制条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分析】学生先前已有种植凤仙花等植物的经验,对植物的生长的基本条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他们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研究。【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设计种子发芽的一个条(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变量控制实验,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明了对照实验的公平性原则,然后把这个原则迁移到其他条的实验设计当中。然后同学们通过一个种子发芽的虚拟实验软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讨论交流时,要特别提示他们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同时让学生明白虚拟实验不能代替真实实验,后必须用绿豆种子实际进行观察证明。【教学目标】1.能说出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空气、适宜的温度、水。2经历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虚拟软探究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3对探究种子发芽实验有兴趣。【教学重点】尝试运用变量控制实验中控制某个条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教学难点】能根据变量控制实验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学准备】绿豆种子,各组1台电脑,“种子发芽”虚拟实验软,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导入1
出示一些绿豆种子:这些种子有可能会长成绿豆苗,但必需先发芽才能生长。种子发芽你们认为需要哪些条?2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光、土壤、空气、水、养料、适宜的温度自由讨论。回答。引出研究的问题
二、设计实验方案1
师生交流讨论怎样证明种子发芽需要这些条。2
引导学生运用ppt设计实验: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3
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对照实验必须保证只有一个条不同(即我们所研究的的这个条)其余条必须相同。4
引导学生修改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他条进行设计6
请相邻小组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方案,也给对方的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交流讨论利用电脑软,设计实验方案: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研究同一条小组组间互相交流。先探讨一个条的研究方案,达成共识后再迁移到其他条的研究。从学生出发,自主选择探究主题。发挥组间协作学习的作用。
三、讨论、修订实验方案1展示一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他们的设计好的地方和改进意见。2(一组介绍后)针对同一问题,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研究方法?3小结(板书):公平实验的条:一个条不同,其他条都必须相同。1.展示说明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2修订实验方案意识到实验方案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四、探究活动:虚拟实验1过度:等到种子发芽要多少天?堂上肯定看不到结果了。不过我们这里有一个虚拟实验,可以帮助大家很快看到实验结果。2展示实验软。怎样进行操作呢?请电脑高手讲解一下?3提示:请把实验方法和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1认识虚拟实验软2观看同学的演示、倾听讲解3开始实验,并完成记录实验结果和发现。用虚拟实验探究,堂上可以马上反馈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实实验中一些复杂的条不能控制,虚拟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理想、简单的条下进行探究。
五、交流展示1谁原意把你们的实验情况跟全班同学分享?2谁来点评他们的实验?11-2各小组上台汇报2肯定或给建议反馈、分享成果拓展,总结1
种子发芽的实际情况会和电脑实验一样吗?老师把这些种子送给你们,愿意把堂上虚拟实验变成真实的实验吗?1
交流讨论2
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知道电脑实验只是一种模拟实验,不能等同于真实实验。板书设计猜想:
阳光
水
土壤
空气
温度设计实验
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篇15
一、实验是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
小学科学教育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学生如果不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没有文化知识的普及,是难以提高自身素质的。小学阶段的观察实验虽然不系统、不严密,许多都是众所周知的自然常识。但是,观察、实验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它尽力保持了学生天赋的火花不会熄灭。
二、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好玩。通过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到学习上来,使其边玩、边实验、边学习,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通过对一门课程的学习,让他们乐于去学,喜欢做实验,从小培养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是新课程改革下实验教学成功最直接的反应。
三、实验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利方式
实验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经过多方信息反馈,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加工,从而对自然事物的属性和规律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概念、结论,同时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只有思维动起来,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做每一步实验,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我设计了几项实验,每一项实验都以活动的形式进行。
活动一:感觉空气。用塑料袋装满空气后,用各种方式感觉空气的存在,并用语言描述。
活动二:证明空气。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倒扣的杯子里确实有空气。
活动三:走进空气。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小组内交流怎样让大家看到、摸到、感觉到空气,使别人心服口服。
有时候,实验的结论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学会比较、分析的思维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实验是培养学生求证意识、质疑精神的手段
世界在前进,科学在进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唯命是从。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质疑精神的有效手段。《热胀冷缩》一课中这样描述:“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结论是否科学呢?只有通过实验求证。但做一次实验是不够的。为什么?科学不是偶然的结果,科学结论必须经得起反复检验,所以操作上要重复三次。一次的结果和三次的结果肯定是同样的,但是相同的结果的背后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个结果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他们肯定相信三次的结果,因为三次实验的结果更接近客观现实。这样,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就深刻了。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证意识。
五、实验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基础
现在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独立发表见解,自由争论,教师在其中因势利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把小木块和小铁块等物体一起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学生会发现木块浮在上,铁片沉下去了。我问学生:“为什么铁片会沉到水里,木块却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回答:“因为铁重。”我接着设置悬念,“为什么用铁板等材料制成的巨轮能浮在水面呢?想知道为什么吗?”此时,激起学生对科学发明创造的兴趣,产生想弄明白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
小学五年级科学的实验总结 篇16
关键词: 中年级;科学课;教学;对比实验
一、对比实验是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组织对比实验的步骤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的活动。这一步骤具有实验教学的共性,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验和观察的技能。后一部分是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实验现象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中所包含的事物变化的某种规律,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后一部分侧重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属于对比实验的个性。
义务教育中年级《科学》教材中有关对比实验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①砂质土、粘质土、壤土性质的对比实验;②研究水的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对比实验;③不同电路的对比实验;④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⑤研究摆动快慢的对比实验;⑥不同的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多少的对比实验;⑦物体从不同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后滑行距离不一样的对比实验;等等。
二、组织对比实验要与儿童智能的发展相符合
中年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经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具体的感知到能运用语言描述在大脑形成的表象,再由具体的表象到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设计对比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流程,优化教学过程。①合理安排对比实验的顺序。②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寻找变化的规律。③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自然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浓厚的趣味性。④对比分析需要差异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差异就有对比。然而中年级学生对于一些对比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差异不一定能很快发现。⑤在对比实验中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对比实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形式的选择
对比实验的设计也是以实验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在对比实验的教学前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设备的条件进行具体设计。对比实验一般是探索过程在前(实验与观察),探索结果在后(对比、分析、归纳)。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对比实验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按实验的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演示对比实验、学生分组对比实验和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最后一种教学形式还可以是师生之间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同时或先后进行各自的实验,然后再对比师生各自实验产生现象中所存在的差异。②按实验中对质与量分析的具体要求可分为定性对比实验和定量对比实验。定性对比实验主要是研究实验中某种条件变化与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而定量对比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具体的数值,然后从测得的数值与实验条件的关系中寻找变化过程的某种规律。如《摆的秘密》。③按组织实验过程步骤的不同方式可分为异步对比实验和同步对比实验。异步对比实验是让所有学生实验小组先统一进行某种实验条件的实验,再统一进行该实验的某个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操作,然后组织对比前后两次实验存在的差异。同步对比实验则是把学生的所有实验小组分成两大组,同时进行不同实验条件的实验,然后组织两大组互相对比实验中产生种种现象之间的所有差异。④按实验的研究方法又可分为探究性对比实验、验证性对比实验和设计性对比实验。
探究性对比实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通过组织实验观察活动,然后对比分析实验中产生现象的某些差异,帮助学生自行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因果关系,形成某种结论,发现某种规律。这种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实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五年级科学的实验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师期末教学的工作总结10-03
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08-12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17
小学五年级科学试卷分析10-28
我的一次科学实验的小学六年级状物作文07-11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的教学总结08-17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学设计08-10
实验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09-0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