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积极心理学课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07

教师积极心理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教师积极心理学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1

XX年教师幸福成长积极心理学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XX年7月13日至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幸福成长积极心理学课的培训。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却敲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提升幸福指数的平台。

一.首先,改变了认识上的误区:

以前曾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培养出高素质,健全健康的人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心理进行评价。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课不能划上等于。

二.其次,几点新的认识:

1.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的感知现实并且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我是一个急性子,脾气比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顺心容易动怒,产生悲观,愤怒等小计情绪。有时候,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看学生不顺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顺心,不仅是自己不快乐,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也管得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学会放松:如聆听音乐,赤脚散步,运动,朋友聚会等;恰当地宣泄不良情绪:体力劳动,走进大自然等。培根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教知来改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坦然地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2.学会感恩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现在的人都比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体,感恩周围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感恩使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务上,生活也由此变得更美好,是自己永远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3.做好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

对待学生,要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说话、表达、倾听他们的心声。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你说的话会让学生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就幸福了。为了幸福,我们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发展!

教师积极心理学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教学迁移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28-01

2015年5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如何上好一堂课及教学示范”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薛克宗。薛教授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评委,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全届理工组评委与指导教师。薛教授虽已76岁高龄,但他对前沿知识有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对知识与能力及教与学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听了薛教授培训,对他的思想有深刻的认同感,特将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写下来,以与各位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一、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有些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已把理论知识最小化,将学生能力培养最大化,而忽略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薛教授把知识比喻为杀猪刀,把能力比喻为杀猪,“猪”为要解决的一类问题。那么,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是要杀一两头“猪”的,猪的种类变化多样,杀猪刀只有一把。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做到这点还是要以知识作为支撑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讲话说话:知识越丰富,技能越娴熟,劳动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可见,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知识传授的途径以讲授为主,很多人觉得讲授枯燥无味,学生不爱听,学不到东西。其实非也,讲授不等于灌输,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安排知识结构,运用个性化教学、学习迁移等手段方法,同样可以使传统课堂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时代前沿,关注学生的爱好兴趣,并将其整理归纳运用到教学中来。

二、授课内容选取

为什么有些教师上课,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呢?其源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度、广度及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构架掌握不够。

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教师应该开放视野,跳出课看课,跳出(知识)点看点。即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的知识链,将“前”、“本”、“后”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前”是本的背景,“后”是本的发展,不能孤立的讲“本”,这样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链,以及本在链条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学生认识孤立隔裂,从而不能很好的接受本。这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说:“没有广度,就没有深度。”

三、教学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相关学习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至正在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难点在于前后两者存在认识高度差。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跨上“认知台阶”,完成知识的迁移。

迁移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的,要有共同因素。因此,要求教师寻找并选取共同因素,并把共同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目前,很多教师的举例只停留在“骑自行车和开摩托车”非师范院校出身的教室对有效理论或毫不知晓,或不明意义,或无以适从。相互严重脱节。

四、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即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和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翻转的是课上和课下的学生行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家会认真看视频,因为已不能再指望老师课上还会重讲,必须多看懂一些知识,才能参加课上的研讨与交流。翻转课堂视频材料一般制作得都很精美且具特色,吸引学生眼球,加强了对知识的视觉理解和记忆。而传统课堂学生一般带着空脑袋上课,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处被拉下,后面听不懂,从而更不想去听,恶性循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得多,开展师生互动少,更没有争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更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自律能力。但可通过课外复习和作业来弥补。

翻转课堂是传统教学模式随时代发展的产物,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广度、深度”知识面作为支撑。这正如俞敏洪教授所说:“技术能搭一个架子,但是架子上放什么东西,是需要你来做的。不管架子多么漂亮,上面没有东西也是不行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迁移理论”,不论是对传统还是反转课堂,都是不同“货架子”上相同的“货”。

不能过度的迷恋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要深刻的认识到翻转课堂里面的有些东西在传统课堂里也能使用;有些知识内容是不适合采用翻转课堂、MOOC等模式的,仍需通过传统课堂来教学。

五、小结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课学习心得 篇3

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尊敬与热爱,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在校团支部领导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党的章程与制度,和分享十八大精神学习心得,更充分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与光荣职责。虽然授课时间很短,但它带给我的意义非凡。在这一次意义深重的培训当中,我意识到自己距离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还有很长远的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我应当:坚定而自信,思难而奋进,青年当自强。以下三点是在这次培训中我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一.中国共产党是光辉的党

1921年7月,为了心中远大的梦想,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法租借一座楼房里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手上,而今91过去,党历经风风雨雨,几经蹉跎,然人民依旧追随着党,党亦从当年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7000多万名党员。为什么在众多的选择中,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次系统的培训中,我深刻地认识到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的时代,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人民,时刻要求自己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带领国人奔向幸福。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又一个党的光辉思想在黑夜中带给国人以希望与光明。在党的正确指导下,国人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想小康社会奔去。

因为中国共产党,深陷于内外忧患中的中国站了起来,走上了康庄大路。

二.十八大精神与我同行

党的十八大虽然已经落幕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情却依然高涨。在老师分享他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心得后,为号召大学生在生活中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我在空闲时间里粗略地学习了十八大精神,果然获益良多。

其一,走向党,要主动学习党的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为自己对党、对中国的了解如此少而感到羞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许多关于党的制度和章程以及一些替他专业名词不甚了解,因此在学习中步履维艰。而一旦了解它的意义,我感到我与党的距离在缩小。特别是在学习十八大的创新内容中,我注意到党的规划由十七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成十八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这“设”到“成”,一字之差,我感受到了党的决心,它是党对我们坚定的承诺。了解到它背后的意义,我似乎看到党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他心中不变的理想,走在时代的前头。

其二,走向党从实际生活中开始。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成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纵览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在离开大学走进社会之前,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难以接触“四位一体”,但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应当下定决心从身边做好。例如响应“光盘行动”不浪费一点粮食;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爱护环境,倡导绿色。走向党,过去我认为他距离我们的生活多么遥远,但现在我发现只要拥有决心,这并非难以跨越的天堑。认真聆听党的号召,总会发现在生活中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其三,大学生应当坚定而自信,思难而奋进,青年当自强。时势造英雄,然而英雄造时势,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优秀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在学校我们在学习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有计划地走向社会,了解国家: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要加强党性修养,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走出象牙塔,我愤怒帝国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压迫,自豪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悲叹建国初国人生活的贫困落后,惊喜改革开放春风的无边魅力;着急入世以后外强的种种打压,感动中国始终如一的坚定步伐;……中国崛起之路多灾多难,然而我坚信中国是强大的,有我们,中国会是强大的。

三.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

信仰因何而在?它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而党,就是指引中国前进的明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同志,用生命为怀里学生撑起希望的教师谭千秋,二十年如一日为祖国栽树五万一千亩的护林人,还有许许多多用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们信仰着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名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这是《时代先锋行》带给我的感动。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拿出了一辈子,成就了如今安宁的生活;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正在奋斗着,实践着共同的理想;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在努力学习,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从少年到壮年到晚年,一个人一辈子因信仰而无悔,而发亮。

作为大学生,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从服务身边人开始。在学校,发现同学学习、生活上有困难时,应热情给予帮助;遇到个人与同学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先人后己。在社会,成为志愿者,主动关心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公交车上为有需要的人让座;节假日公共场合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为人民服务,并不需要我们做伟大的事情,只要我们保持先进、纯洁与优秀,保持为人民服务不变的心,我们就是在为人民服务。这样一天一天的积累下去,在我们生命的最后时光,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了一生。

教师积极心理学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我自20xx年8月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到目前为止也有将近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多多少少也遇到了不同类型的学子,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差的学生;有讲文明的学生,也有不讲文明而被大家排斥的学生;有热爱劳动的学生,也有没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有性格活泼的学生,也有性格孤僻的学生……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就像是一个晴雨棒,态度也阴晴不定,尤其是对待成绩差又不规矩的学生,我就硬生生地变成了学生口中的“母老虎”。学生这样评价我,前者我还是很开心的,但是,后者的`评价,我感觉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友好相处,也对我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利。

在我教得第一届学生中,有个学生我这一生可能也不会忘记,他的家庭条件比较特殊,不用功读书,成绩差,还经常闯祸,我对待他,也一直是严肃地批评,甚至因为他,我经常头疼,因为他屡教不改,最后,他的学习态度不但没有转变,反而对我产生了敌对的态度,我觉得那时我的教育教学做的很不理想,不是因为我不负责任,而是因为我的方法不够恰当,总是以一种消极地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

心理互助员培训课学习心得 篇5

——心理互助员培训课学习心得07021145戚赛赛 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必然行为,也是我们每天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为都与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工作中我们要与领导、同学相处;生活中我们要与家人、朋友、陌生人相处。所以,谁都无法躲开这种行为艺术而成为孤

立的个体。学习了这样的一门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与人相处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生活中的很多事一样,相处也是一门学问。不管你有多高的文化、多大的本事,如果不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也必定是一个失败的人。懂得与人相处的艺术,就会营造出和谐、快乐的氛围,不仅愉悦自己、愉悦对方,还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友善,同时还获得了帮助。反之,尽管人善良、动机也纯正,却处处不讨人喜欢,关系一团糟,搞得乌烟瘴气,自己不但郁闷还会难以有所作为,不利于日常生活、学习的开展与进行,更谈不上快乐与成功了。

在讲座中,老师让我们知道了很对与寝室同学相处的方法,也让我们知道了有一个良好的寝室氛围的重要性。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心。也许你一句无心的话就会伤了同学的心,或许你的初衷也并是不如此,甚至是相反的。室友之间的相处时朝朝暮暮的,总会由于原有生活方式或是习惯的不同产生摩擦,表面上看起来关系再好的同学也会偶然有冷战的时候。老师在讲座中也提出了室友之间冷战的弊端。这样不仅会给寝室带来冰冷的氛围,而且不管是对双方亦或是寝室的其它成员的心理都会造成不小的压力。因此,每一个同学特别是我们寝室互助员都有这样一个责任和义务本着一颗都为他人着想的心处事、说话,亦或是在调节寝室成员关系的时候,一定有一颗与当事人契合的心,不可没有感情的就事论事,甚至在一旁起哄。

寝室也是一个大家庭,缺少得只是生理上的血缘关系,但是,我们有相近的年龄,有相仿的追求,对待问题的态度也是相近的,因此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长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更何况是我们这群共同相处的室友呢。我们虽然都为大学生,是社会中知识层面较高的一群人,但是由于经历太少,心理承受能力低,对社会的现状不了解,很容易在跨入大学后,产生一系列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扰。大学生自杀的案例已经不是鲜闻少见的了。因此作为寝室互助员,我们必须具有较敏锐的感受,对寝室的每位成员都施以关怀并时刻关注他们的变化,切不可以心存侥幸,或是心存芥蒂,故意不闻不问。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还要绝对相信老师。小问题很容易变成大问题。而你的不上报,很容易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好像从中学开始,我们就觉得老师只会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其它的方面是绝对不会与我们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但是老师在课上对我们反复强调得就是绝对要将室友的不正常情况上报给学院的心理辅导员。老师的目的并不是要惩罚学生,而是真诚地希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要以为不上报就是对室友讲义气,也不要觉得事情并不会太严重的,对自己不要自信,也不要给自己酿造后悔的机会。

寝室的成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大家都是远离亲人,孑然一身,因此大家之间的相互关怀非常重要。不要再把自己当成是家中一般众人的焦点了,你需要别人的关怀,同样要学会关怀其他人,如此才能让寝室的氛围越加和谐,并且这样的一种氛围还会吸引其它寝室同学的加入,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寝室不是旅馆,应该是心灵的另一个临时的归宿。

她的快乐会影响到你的快乐,他的悲哀也会让你揪心,我们需要得是家庭的氛围,任何的任性、自私都是不允许的。

最后,个人觉得每位同学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如能保持下两以种状态,定会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获得不错的效果,与各位寝室互助员以及同学们共勉。

以和为贵。在传统的处事哲学中,中庸之道被奉为经典之道。往往被一些自视清高的人认为是“老好人”,缺乏主见。其实中庸之道是遵循以和为贵的理念,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也是图谋发展的必要前提。当今社会,人在温饱之后,最希望得到的该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所以,不要一味的否定和批评别人,学会赏识、赞美和肯定他人。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而不是只强调自己的感觉和需要。这不仅会令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还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笑靥常开。微笑是一种令人看了舒心、清爽的表情。是绽开在脸上的最灿烂的花朵,给人以温暖与亲和力。它会令第一次和你见面的人印象深刻,它可以在瞬间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会令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受益;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微笑是没有国界的语言,没有什么比你脸上的微笑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了。

四、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宽容的表现。宽容也是人生难得的境界,是一种超乎物质的宽广平静的心态。能够宽容别人的人,一定有一颗天空一样宽广的心,能容下天地万物、世间万事、人伦万情。更重要的,宽容能感染别人。宽容的对待你的对手、敌人,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以大局为重,不是放纵错误,而是包容对方的短处,被宽容的人会用同样的方式宽容他人。同时也是一种策略,以委婉的方式化解了矛盾与冲突,会显示出你的理智和遇事不乱的风度。而争强好胜者,必会失去一定的限度,导致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

教师积极心理学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 教学模式 创新研究

积极心理学倡导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发现学生自身的正能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目前,辽宁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从16学时到32学时不等,以合班大课教学为主。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绝大多数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一些体验式活动由于时间有限,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开展,大部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没有得到挖掘和提升。

2.问题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分关注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即使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不适合。学生有对号入座的可能,特别关注自己的消极行为,忽视自己的优势,夸大自己的症状,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忌讳。

二、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1.整合教学内容

针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将心理健康内容与积极心理学内容有机融合,分为4个模块、12个子项目。

(1)模块一: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为高职院校实施积极人际关系的教育提供了范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

项目1: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项目2: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项目3:网络中的交往;项目4:异性交往。

(2)模块二:积极自我。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核心。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自我的理论为提升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提供了依据和可实践的模式,可细分为4个子项目。

项目1:接纳自我;项目2:增强自信;项目3:感悟幸福;项目4:生命的意义。

(3)模块三:积极情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于情绪能力的学习必不可少,可将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情绪的理念教给学生,对培养其识别、转化、调整情绪能力十分重要,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

项目1:积极情绪;项目2:乐观和希望。

(4)模块四:积极应对。积极应对既是一种理论倡导,也是一种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的心理品质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作能力的积累与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可细分为2个子项目。

项目1:意志的力量;项目2:感恩磨难——逆风飞扬。

2.优化教学设计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领悟成长的幸福。

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可分为12个子项目,其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

通过暖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即贴近的,不受学生人数、空间限制的体验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分享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心理情景剧等手段传授心理学知识,引领学生提升;再次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成长。

3.开展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撰写团体活动讲义,团体活动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团体辅导师。

团体活动的内容根据教学主题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团体中成长,另一方面为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服务。

4.依托心理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社团是笔者学院人数最多的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例如,“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沙龙、心理剧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5.创新考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成绩评定应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

参考文献:

[1]林晓桂.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

[2]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3]吴佩杰,宋凤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4]钟晓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教师微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六月初,参加了东师举办的“宽城区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短短的四天,让我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对其作用、模式、制作工具、设计理念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微课的核心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构思

有很多老师常常说:“我也想做微课,可是我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做不成。”其实微课最重要的是设计思路。有了巧妙的构思,总能找到简单的技术来完成它,不会录屏,可以录像;不会用PPT的复杂功能,可以用简单的图片加音乐加文字来体现;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采用老办法,一块黑板,加上教师的精彩讲解,然后用手机拍下来;不愿意出镜,也可以啊,能找到很多动画形象代替。只要想做、愿意做,技术不是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了解教学需求,了解学生需求。从实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

二、微课的制作固然重要,运用更重要

培训班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程帅老师的讲解,他使用了很多的前沿技术,让我极其羡慕。还有吉喆老师的“CamtasiaStudio”熟练运用,也让我自愧不如,以前还觉得自己的信息技术用的不错,现在看到他们才知道,在他们面前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为什么平时沾沾自喜的我会如此呢?思考过后得出答案——自己运用得还不够!由此及彼,想到为什么现在的微课资源很多,但老师们却很少使用,有的甚至认为微课只能是学生在家使用,或者只能在平板电脑中使用。这大概是受了几所最先开展研究学校的影响,例如“可汗学院”就是做给孩子们在家收看用的。这种成功经验,在中国可以推广到边远山区,为缺少学校的山区免费建立网络,配备设备。这样也许每个教学点只需要设立指导教师,就能解决缺少教师的问题,以最少的投入,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孩子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用?在教学的哪些环节运用?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有了运用的经验才能做出更好的微课。微课一定是植根于一线教育这片土壤上的,而不是找些专家们闭门造车,就能制作出适用于一线教育教学的微课。在这点上东师和宽城区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所以这次参与培训的都是一线的优秀教师。用起来,在用中感悟,在用中不断修改思路,才能做出好的微课。

三、微课重要的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学

看过很多大赛的微课作品,觉得现在的微课大有取代教师之势。有的微课就是照搬课堂教学;有的微课就是教师一味地讲,而缺少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还有的微课时间过长,缺少趣味。在这一点上我喜欢钟绍春教授不断追问的风格,他经常问我,为什么要制作这个微课?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什么难度?我还喜欢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校长的提醒:“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体现!”这些交织融合在一起,让我时刻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微课要短小、有趣、有互动,这样的微课学生才会喜欢!

四、微课要多样化

以前我认为微课只是用于教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微课的角度很多样,有的可以用于让学生自学,有的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学,有的可以用于课后辅导……。以前我觉得做微课只是老师的事,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微课的制作要有学生的参与,甚至放手让学生制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样来自于同学的经验更容易让孩子们感兴趣而接受。写到这里,我不禁大胆设想一下,可不可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现在不是流行用微信晒宝贝的成长吗?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发起一个活动,例如:“朗读刚学的诗歌”,让家长在家录成视频晒出来!

教师微课培训心得 篇8

金馆长先利用一段介绍可汗学院的视频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了什么是翻转课堂,接着结合视频,用互动的方式阐述了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随着金馆长的讲解,我对微课程的慢慢有了一些了解,弄清了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了解了微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金陵馆长的讲座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头脑风暴。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教师积极心理学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工作积极性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当属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塑造教师高尚的人格。因为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体现在外的人格魅力,对于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如果教师的心理问题不解决好,那么不仅会影响教师本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在满足教师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一、提高待遇,解决困难,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物质利益不是教师的最大追求,但要讲奉献也要先求生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绩效工资后,教师的工资水平已有了较大提高,生活状况也得以改善,但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也有生理需要,也同样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同样面对生老病养,占有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教师维持自身的生存,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所必需的。学校管理者首先要理解和体谅教师们的难处,真诚的关心他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教师的福利,热心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教师无后顾之忧,使教师从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专业引领,促进发展,远离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存在很多行业之中,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它特别容易发生在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的行业中。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所以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也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制约着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要克服职业倦怠,首先要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入手。要让教师以良好的心态看待世界,引导教师以积极的态度融入环境,发现工作的乐趣。其次就是要让教师走上研究这条路,学校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意识,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研究氛围,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对教师开展培训,组织进行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等,激励教师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专业素养,使教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以德育德,为人师表,提升教师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意义、有价值,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认同,将促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能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价值,促使他积极地把自己对教育的想法付诸实践,从而更加积极地工作。

要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除必要的专业发展外,更重要的还是职业道德的修养,因为“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长期以来,我们十分注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了许多师德典范,着力建设一支有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有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有诲人不倦的职业操守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四、以人为本,科学评价,获得教育工作的自尊

教师评价制度的优劣,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工作成绩的好坏,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师团体的健康和谐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师通过考核体验到自我價值的存在,是否有利于教师通过评价获得最起码的自尊。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把教师当作主人看待,尊重、理解教师,关心、善待每一位教师,是激励和发挥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也是管理者管理工作成败之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为人师表”的社会期望和教师强烈的自尊心,促使教师必须严于律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更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具有被理解和被尊重的强烈渴望。

五、文体活动,身心愉悦,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教育的今天,教师这一职业越发显得神圣,教师成了道义的化身。然而,由于长年过重的工作压力,过高的社会家庭期望值,以及舆论的求全责备,使他们的身心疲惫不堪。在重压之下,他们对自身健康也无暇顾及,以至于小病拖成大病,急性病转为慢性病,最终疾病缠身。

国内外的诸多统计数据表明,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繁重的工作中能保持身心健康的教师为数不多,带病坚持上班似乎成了优秀教师的职业特征。好身体是良好心理的物质基础,如果一名教师没有健康合格的体魄,如何能胜任繁重的教学工作?如果我们教师队伍的整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们的教育事业又如何能健康发展?为此,学校管理者要真正重视教师的身心健康,从事适当的体力劳动,坚持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这些都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好方法。

总之,只有维护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促进教师自身教育工作健康地发展,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3]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教师心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一)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一个心理健康教师应具有的特点。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并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优点,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相应的尊重。

(二)不断改善教师的心理环境

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对幼儿感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反之,当一个教师的心理环境处于消极状态,她的情绪、教育行为就会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工作评价方面,重视客观、公开、公平、公正,为教师积极地工作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注意将“奖惩性评价”逐步转变为“发展性评价”,使每位教师看到自己每个阶段的进步与发展,让教师在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成功、感受成就感,从而激励教师不断努力进取。

(三)重视改进教师人际关系

教师与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构成了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他们是“教育的合作伙伴”;领导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是同一条战豪里的“战友”。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去分析幼儿,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之间应建立互帮互学制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团结、健康的学习工作氛围,使教师的心态处于“平稳”的状态。

(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防卫

教师心理培训心得 篇11

xx年毕业那年,我踏上了自己热爱的幼教岗位,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分在中班任教,没过几天,班上一位孩子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时总会控制不住地发出很多怪声音,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会用眼神或动作提醒他,因为我觉得,他所做的这一切的初衷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我愿意去进一步了解他,当他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甚至被否定时,我没有,我似乎看出了他行为背后更深层的一面,他需要关爱,他需要同伴,我愿意尊重他,走近他,倾听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于是,我便这么一直用心做着,等着他慢慢向我敞开心扉,果不其然,他开始有了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他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慢慢地,同伴们也接受了他,而他也学会了更多与人相处之道,看到他的成长,我倍感欣慰。

是的,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尤其是对于我们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理解。培训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初那件事,我真的倍感欣慰,因为我把孩子当人看,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请每一位在幼教一线的教师,真正用心关注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一位合格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让我们未来的主人翁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爱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积极的同伴关系、智慧和灵性以及审美体验。

为期三天的“幼儿心理行为分析与辅导技能培训班”的培训已经告已段落了,静下来想想这三天,我的收获也是多多!这三天分别有三位宁波大学心理系老师给我们培训——讲座,三人各有自己的特长所在。

第一天,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幼儿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通过李老师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需要:安全感和信任感,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事实。而幼儿团体辅导是游戏辅导,从游戏中来分析孩子的心理行为及情绪。在幼儿中我们最多运用“沙盘游戏“来测试幼儿的心理,从中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这也是现在对幼儿心理最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第二天,杨老师是心理学的博士,专攻发展心理学。这天她讲述”儿童情绪发展与调节——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情绪,而情绪无好坏之分,有情绪并不怕,怕的就是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情绪?那么处理孩子的情绪,三句话:第一句“妈妈看到你非常生气……(给情绪命名)”;第二句话“你想生气就生气吧(允许孩子有情绪)“;第三句话“妈妈陪着你(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纳感)“。这是经典的三句话,非常实用。

第三天,贺老师给我们讲述”儿童行为功能分析“,所谓行为功能分析,是指在进行行为矫正之前,对引发来访者的问题行为的起因、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来访者在此方面的动机与需求等做出评估,以便对症下药,确定来访者的问题行为和治疗的目标与方法。出于钱铭怡《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为功能分析,指在行为治疗前对环境中和行为者本身的影响或控制问题行为的因素做出系统分析。行为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来访者的问题行为本身。这个对于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来说,开展有点难度,运用到心理咨询的内容。可是贺老师通过自己的理论分析,加上他的实际经验向我们介绍了abc行为分析,大大降低了我们的顾虑,因为这样的行为,我们平时也在处理,如他讲到自闭症的孩子,其实我们也是在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待,就是没有贺老师的专业,我们用的只是”小儿科“的方法。慢慢消化贺老师的内容,转变于自己的方法。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烟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城港路中心小学 刘艳俊

2013年10月26至28日,我参加了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烟台市小学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研讨会,虽仅研讨三天,但我获益良多。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通过培训,我初步了解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更深切地意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学习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如厌学、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亲子冲突呈增加趋势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深深的感触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

心理健康培训,精彩纷呈。

听了孙义农教授关于德育与心育的区分点的明晰的理论,我茅塞顿开,不再将其两者混淆,系统的了解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对我今后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潘月俊教授《提升小学生学习力的策略与技巧》的讲座让我认识到:如果早一点接触这一方面的知识理论,教育孩子将会何等的得心应手与科学合理,尤其是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是那么的切实中肯。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它会给我提供源源不断地能量。

白玉萍教授的团体辅导,让我们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感念,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弹性很大。

张群智教授的《小学生心理发展和班级管理》的讲座引我深省: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时很在意老师及其他人的评价;儿童是通过建构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要给儿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使得儿童社会化,她还更清楚的告诉我们班主任引领儿童精神成长。

我心有所动,我行有所动。教授们的谆谆教诲综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角度不尽相同,但积极心理学却是贯穿始终的。简单的理解就是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起鼓励,少一些打击;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责;多说你应该怎么做,少一些不要这样做„„

孙教授说,我们要做学生的贵人;潘教授说,我们要做让点点火星复燃的人。今天清早,我到教室,看到靠近后门的那个学生桌下有星星点点的碎纸,我和往常一样说“某某同学,帮帮这个同学,把纸捡起来。”说完之后,这个学生就照做了,这时我想起积极心理说,多表扬,我就赶紧跟上一句“让值日班长给你记在班级日志上,表扬。”没想到这个学生在迅速拣起碎纸后,回位之后就立马拿起英语书读了起来,在平时很少见他这样。一会儿,我又让另外一个学生去帮别人清理走廊,也不忘说上那句“让值日班长给你记上,你帮过别人的。”其他学生听后,只是瞧瞧我,瞧瞧他,面无表情。

既然我主意已定,就要坚持。

上午第二节是语文课,上课之前我问值日班长,“早上表扬的两名同学记日志上了吗?”她很肯定的点点头。我接着又说“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积极向上的,你的努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认可,其实很简单,看看这两个同学,举手之劳,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你多用心,多帮助他人,老师肯定会看到的,同学们也肯定会看到的。”所有的同学都会心的点点头。

正能量传递中„„

中午饭后我刚回到教室,平时特爱闹的一个学生跑过来,笑着对我说:“老师,我把教室的后门修好了。”我马上想到后门一直有问题,我找总务修过的,后来就又“涛声依旧”了,之前学生从没修过,我立刻笑着说:“我瞧瞧去。”果真流畅了!我大声说:“值日班长,给潘之雷记上,主动把后门修好了。”我将铭记他脸上那灿烂的笑容。

正能量传递中„„

下午放学时,布置学生带袋子,明天清理杂草。往常主动带的寥寥几人,这次就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至少带2条,组长迅速落实。这时上来两名学生,“老师,我家中有袋子,我可以多拿几条。”“老师,我家也有,我也多带几条。”看着他们清澈的双眸,听着他们稚嫩的声音,我的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在流淌,„„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教师不仅教书育人,关注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重要。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要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哪怕是涂鸦;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中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中学生情操,充实了中学生生活,激发了中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四、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中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中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班会及团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五、抓学校教育,引导教师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家长、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在参加教师个人成长工作坊活动以前,我学习了《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在理论学习中,我认为在一些体验中不可能产生的一些情绪在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验,让我切身体会到:团体训练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以组织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团体训练活动中,辅导员利用自己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感觉,然后,在学生积极参与和辅导员根据心理学原理有目的的诱导下,学生自学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感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x老师的培训活动,我还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它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也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学习心理与学习成绩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提高,学习成绩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体验到了学习的意义与乐趣,才能好学、乐学。因此,做好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工作是学校中所有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学习,以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更加凸现出培训全体教师学习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不同学科的教师须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以引导者、协调者的姿态主导。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从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到兴趣爱好、热门话题等等。在学科渗透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个人尊严、个人选择,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同时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通过培训活动,让我意识到:诱导式是真正的高水平的团体训练模式,是我们要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因此,学习、掌握并应用诱导式模式是我作辅导员的努力方向。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x月xx日上午,在社区学校阶梯教室,我参加南山x证培训,有幸听了吕教授《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的讲座,受益匪浅。现谈一谈自己聆听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知道了怎样的班会课才有效。

知道了班会课的主题从哪来。主题班会开展的好坏,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建设。平时,需要多关注学生,以身边事,抓住契机,用心理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知道了班会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实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班的学生特点,并不是什么形式都可以直接拿来死板硬套。选材可以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针对性的。

知道了班会课也要懂得积累。作为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比较重要,平时,开展主题班会的材料可通过收集孩子自己的视频、照片、文本记载。有助于自己材料的累积,也有助于某些主题的升华。

总之,主题班会的开展和实施要寓教育与活动,以学生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在活动中建立起学生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成长!还必须多注重这方面理论的学习。

下午x教授的《学习行为障碍的识别与辅导》讲座,更是精彩多多。教授那涓涓细流般的话语,本身对听者就是一种灵魂的洗礼!课后,联想较多,我最大的收获是:教授的解决策略。在这方面,本人在班务管理中有反面的经历:本班有一名学生,孩子自控力很差,不爱学习。妈妈为了他写作业,几乎天天气到用请衣架。孩子第一天上课就好东张西望,一会儿玩这,一会儿摸那,学习很差。一次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当着同学们的面收走他课上正玩着的美术学具,并训了他几句,后来,孩子自己把美术学具从我的办公桌上拿走了,我知道后,立即找他要追回,并训责他为什么私自拿老师桌上的东西,而他却一句不吭,不买老师的帐也不说一句话,最终不欢而散。现在想来,在课堂上自己对待有问题的学生的是那么简单、粗暴,事后处理,其结果肯定不也极度伤害了师生情感会。如那时能运用上行为学习理论来思考问题,或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从育人的角度看,潜意识心理理论及其矫正治观,体现了新课程观的一些要求:

了解学生的经验脉络,个体情绪,巧妙地激发学生自发地内省、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状态,并通过习惯坚持,养成自觉的意识。在这过程中,破坏已形成的情绪体验,建立新的情绪体验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花开的心境。

艺术化的矫正方式:使矫正的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种艺术化的手段,它无需多少技巧,可以是言语,也只要只言片语,可以是手势,甚至是—个眼神,轻松点拨,点到为止。

教师们总希望师生关系默契和谐,学生自觉配合教师的状态。在这种理想的状态中,教师可以轻松驾驶场面,学生们的心情也较自然,教师不用经常训斥学生,学生也不用提心吊胆,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怎么做到呢?怎样对待班上那个别的“活动”分子呢?x教授告诉我们要从了解孩子入手,用心去追溯孩子问题形成的渊源,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情,等待着每朵花儿的热烈开放!短短三小时的讲座,使我得到了讲座理论以外的收获,这也许就是三生有幸吧!小编精心推荐

上一篇:形容高山流水的句子下一篇: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