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

2024-08-02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精选10篇)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 篇1

蔡晓燕

初读《积极心理学》,感触不是很深,但是知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研究积极的特质和素质――比如善良、好奇的性格特点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等――还有价值观、兴趣、天分、才能等。积极心理学也致力于研究能够承载美好生活的社会构成:友情、婚姻、家庭、教育、宗教等。作为一名教师,感受最深的应该是第一张开头的一句话: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找寻愉悦。(柏拉图)

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反思我们的教育,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体验积极的生命意义。当前的教育直指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不快乐,教学成效和德育成效比较低,因此孩子们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厌学、暴力等。所以,我们应该探究新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体验“学习是快乐的,做道德的人是幸福的”景象。就像蒋薇美老师所说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而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激励!呼唤!鼓舞!

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善于给学生补充心理营养。爱、尊重和信任,如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每一个人的生理健康需要的基本营养一样,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心理营养的基本内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时要适时,批评孩子时要适度,用真诚换取孩子的信任,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

2.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家长的培养和教师的指导对这些后天的因素起到了决定作用。积极教育就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发展自己的特长。

我会继续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做个幸福的老师,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快乐成长!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 篇2

积极心理学是与研究心理优势和积极情绪有关的科学和应用。体验积极的情绪( 高兴、感兴趣、感到满足、爱意等) ,其作用在于它们能够指引我们参与增强我们行为和认知能力的活动中。一旦基本的兴趣养成之后, 所获得的特殊知识就能够使兴趣进一步加深,接着再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尝试了多种方法。

在每节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新课内容,还包括布置一系列活动。比如,根据自己的条件查阅相关资料,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特定历史情节编制历史短剧。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会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首先,在视觉方面,我主要采用观看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影视资料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侵华罪行》这一课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圆明园被毁前后的对比图片,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介绍,不仅让学生对圆明园有直观上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树立了反抗侵略的意识。这节课,利用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其次,在听觉方面,我会采用听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授《改革开放》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春天的故事》 ,让学生在歌曲中体会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腾飞,从而产生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有些时候,可以让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进行教学。

在讲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编钟的图片,并播放用编钟演奏的音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有关历史的知识, 我会适当补充一些故事史料。故事史料能营造鲜活的历史情景,带领学生领略过去的万千气象,并能有效地激荡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理性思考。

在讲授南京大屠杀这一问题时, 我为学生补充了适当的故事史料,使学生印象深刻。在期末考试时,语文作文题目是《记住这一天》 ,有位学生写的就是南京大屠杀。可见,利用这种方式会使教授的内容深入人心。

伊丽莎白·赫洛克强调:“作为学生努力程度的决定因素,表扬比批评更有效。”因此,当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时,我会及时地予以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但是,表扬学生时,我会私下表扬,并非公开。因为,美国C·R·斯奈德和沙恩·洛佩斯提出:“表扬也是一种鼓励。但是最好进行私下表扬 ,因为当一个学生在同学面前被单独挑出后,他会感到不舒服。公开表扬还可能会提高学生之间互相竞争的倾向。办公室谈话、教室外见面都是表扬学生良好表现和进步的好时机。

积极心理学家提出,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 并提高其成绩和能力,就要提升自身的素质。不仅仅是知识水平,还包括业务能力及道德修养。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学习动机的激发 篇3

一、激活动机,树立目标

目标如航灯,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奋勇当先,永不畏缩。我们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主题班会课、故事活动课等途径介绍名人伟人成长事迹和小故事大道理,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崇高的追求目标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激发学生以他们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追求崇高的奋斗目标。中考前夕,学生忧心忡忡,生怕自己考不上高中,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一次题为“下一站,成功”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同学们先后上台讲了:闻鸡起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故事。从名人身上同学们深受教育和启迪,明确了“欲成才需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二、多种激励,促学生发展

1. 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因此,在进行情感激励的同时,必须施以榜样的激励。在榜样的确立上,首先要重视学生身边的典型树立,教师要重点对优秀生加以栽培,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骨干、学习上的排头兵。同时,加强对班干部、优秀学生进行榜样意识的教育,使之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去年中考,我校邓芷晴等三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学校,为母校争光,很多同学为他们感到自豪,啧啧称赞,学校及时地抓住时机,邀请她回到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座谈并在全校面前做演讲,事后又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并择优在班会课演讲,起到良好的激励效应。

2. 能力激励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其他方面如体育、文艺、劳动等可能很突出。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发展个性,发挥特长,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迁移到学习上,这样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每学期我校组织学生评选“雅”之星:引领之星、进步之星 、公益之星、才艺之星、善学之星、合作之星、读写之星等,通过评比,一部分中、差生榜上有名,他们感到很高兴,找回自信心,激发了上进心。

3. 语言激励

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教师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在批评学生时,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而且要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因而,平常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可以亲切地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会写上“你真棒”、“你能行”、“你一定行!”“老师期待你的进步”等鼓励性语言。

三、勇敢面对挫折,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在人的成长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就像预先为人设下的激流险滩,只有通过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磨合期”。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不气馁,敢于承认和正视挫折,要有和挫折抗争的精神,学校也通过主题班会分享励志故事、邀请名人来校开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成长。如组织学生观看“吃野菜的杨六斤” 和“无臂女孩杨佩”视频;开展“无臂琴者的天籁之音──刘伟”的视频教育主题班会课;邀请了奥运冠军冼东妹到校举办了“超越梦想,再铸辉煌”分享会等。

四、组织竞赛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学生年少气盛,不轻易服输,好胜心较强。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应因势利导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来满足他们好胜的心理需求。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竞赛活动,如篮球比赛、花样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朗诵比赛,个人才艺比赛等,可以激发组别之间相互竞争,使学生在竞争中寻找差距,在竞争中激发了斗志,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氛围起到积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

你知道吗?据说心脏病的“心”有两重含义,一是指问题出在心脏,二是指疾病与性格和密切相关。

有人说:性格决定!我们说:性格决定健康!

【分析】

无所不在的心身疾病

“张小姐的皮炎和王先生的胃病,虽然临床上该看不同的科,可是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是同一种问题——心身疾病。”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心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贺丹军教授告诉记者,中国人以前就有“病由心生”的说法,但现在医学则认为,几乎没有什么疾病,和心理、性格、情绪因素无关。 目前,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和精神心理疾病以及神经症不同,虽然抑郁症、焦虑症也可以引起躯体上的不适,但检查却查不出病变,而心神疾病虽然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导致,却真的引起了躯体疾病,“比如张小姐的皮炎真的引起了皮肤损伤,王先生的胃里也的确有溃疡面,但他们患病发病,仍与性格、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贺丹军分析说,从某个角度来说,性格决定疾病。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每个人的易感体质,比如有的人表现为皮肤病,有的人哮喘,还有的人是消化道病,这跟每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同时,它还存在一个应激状态,在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下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性格心理特点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贺丹军介绍,以一些常见病,也是公认的心身疾病为例,患者本身大都具有某些类似的性格特点。尤其是A型行为表现的最为突出。

【病例】

太认真诱发的皮炎

张小姐第一次被自己的皮炎缠上时,才刚工作没多久,正好赶上一笔大业务。因为一心想做出成绩,她那段时间格外努力,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饮食休息全都顾不上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张小姐的身体状况不错,既没得胃病也没得失眠。可是她的肘关节的皮肤却老是发痒,让她忍不住想抓,挠过的部位皮肤隆起发红,还有许多白色皮屑落下。她担心是牛皮癣,赶紧去医院看皮肤科。可医生诊断结果却是神经性皮炎,说病因是太大,过度劳累。治疗方法只能是用激素类的外用药缓解症状,可是治不了本。 5年来,张小姐的职位在上升,皮炎区也在增多,手腕、肩肘、膝窝、颈部……它专门挑关节处,而且经常左右对称,一边的手腕发病,另一边的胳肢窝也会跟着痒。每次看不下去的时候,她就涂些药,效果神速,三天就好得连疤都没有,可是只要过个三天,它就换个地方再长,标准的此起彼伏。

如今,张小姐提起这个毛病只有叹气。“比如我春节休息了七天,什么药都不用,这皮炎自己就好个大半。但只要加班三天,铁定再犯。” 医生给张小姐的评价是:性格要强、认真、工作努力、感强。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更容易出现内源性,无法宣泄的结果,有的人可能是心理出问题,有的人可能是失眠、衰弱、胃溃疡,而张小姐则表现为——皮炎。

A型血引发的胃炎

王先生的胃一直不好,可他从来没想到这可能和他的个性、血型有什么关系。

他从念书时候起,胃就不是很好,经常闷闷地疼,或者嗳气反酸。最严重的一次,他因为半夜加班,突然胃绞痛,只好到医院挂急诊,结果显示是胃溃疡!但是他并没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平时吃饭也很规律,所以医生也就劝他放松,不要抱太大。 源自你我网 前段时间,他认识了一个在血液中心工作的。当时就开他玩笑:“我猜你一定是A型血。”

的确是A型血的王先生很好奇对方如何知情,没想到对方说,“你的个性太过认真严谨,同时认死理太执着,不撞到墙绝不回头。这是典型的A型血。”

王先生一直认为血型与性格的关系,只是小闹着玩的理论,所以很不以为然,可对方却告诉他,“像你这种A型血的气质,最要小心的就是胃病,比如胃溃疡、胃出血,这个可是有统计学证明的。”

【话题】 行为类型VS疾病类型

一般人们喜欢用急躁、悠闲、稳重、郁闷来形容人们的性格。而在心理学上,专家们将它分为更细致的三种行为类型:A型、B型和C型。

A型行为行为特点:

1、过分努力地工作,有雄心和明确的自我目标;总是处于时间下,从不于工作的进度,总是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

2、对过去的成就总不满意,不断地为自己确立新的更高的目标,并为此不懈地努力,宁愿牺牲娱乐和生活;

3、没有耐心,日常生活中也行动迅速,时间紧迫感强烈,对别人常怀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贺丹军告诉记者,现在临床研究最多的当属A型行为,有一个明确的量表可以界定人们是否为A型行为(见C11版A型行为问卷)。医学界已经公认,这种类型的人,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尤其高发,小规模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A型行为者占75.5%),非A型(包括中间型,B-型与B型)为24.5%,两者约为3∶1;在高血压患者中,A型行为者79.5%,非A型20.5%,两者接近4∶1。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到,大多数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都会有上述典型而共同的特点: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是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紧迫感。同时临床还发现,A型行为与中风、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关系密切。而省人民医院的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中的A型行为比例为26.25%,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点评:A型行为常常表现为一种让人喜爱的个性,比如有感、富有行动力、自我要求高、办事认真努力……不管是员工还是学生,这种性格的人都是为人喜爱的。所以A型行为者,其实在工作和学业上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获得的。但另一方面,它也是目前最明确的一种致病类型。开玩笑的说法是,如果你告诉“A型行为”者另外一个人正在与他竞争,他的血压和心率就会立即上升。

对于这种性格或者说行为类型,并不主张人们因噎废食地竞争心与高要求,因为与其说是“A型行为”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如说是这类性格者,更容易出现的敌视与愤怒的情绪,让他们处于疾病的威胁之下。所以如果你是“A型行为”人,可以针对附表,来分辨自己的类别。如果是时间紧迫感特别强烈的类型,那么就要培养自己的耐心,放慢自己的步调,例如可以从吃饭做起,时间不紧迫时就有意识培养自己细嚼慢咽的习惯;如果是竞争意识特别强,那么就要注意,确定实际目标和主要目标,在有的事情上该争取就争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则要注意提醒自己,适当的放开;如果工作特别努力,那么也要有意识的注意休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学会有的“偷懒”和放松。当然,还可以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将过度的不健康倾向慢慢调整,而不必全面加以否定。

B型行为行为特点:

1、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生活节奏较慢;

2、稳重,现实,安宁,松弛,顺从,随遇而安;

3、对人较随和,较少侵犯性。

贺丹军介绍,所谓的B型行为其实是针对A型行为而言,采取的是排除法,非A型行为者,通常多认为是B型行为。

点评:从健康的角度来说,B型行为者出现各类疾病的几率的确较低。但是相对性格表现接近A型行为的人来说,这类人因为看得开,所以通常追求不多,几率较小。

C型行为行为特点:

1、性格克制压抑,不表现负面情绪,特别是对愤怒的压抑,好生闷气,尽量回避各种冲突;

2、与别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对别人过分耐心,屈从于权威;

3、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有孤独感或失助感。

C型行为是如今医学界提出的一种观点,贺丹军介绍,这种又被称为癌症易感性行为模式。

点评:经常有人认为自己脾气不错,从来不与人争执,也被公认为“性格好”的人。但这种“性格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B型行为者,真正的想得开,随遇而安,所以一般来说比较健康;但还有一种却是被动的屈服于别人,即使心中有所不满也尽量避免表现出来,这种压抑出来的“好性格”,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模式,恰恰相反,它可能诱发癌症,和皮肤病、哮喘、溃疡病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源自你我网 血型VS性格VS健康

提到血型,一般人都认为这就和年轻人喜欢玩的星座算命一样,纯属娱乐范畴。但是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源管理科周知祥副科长告诉记者,统计学显示,血型的确和性格以及疾病谱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血液中心,最容易缺的血液为A型,而最不容易缺乏的就是B型,而统计学显示,A型的确最容易出现胃病,特别是胃部的出血性疾病,至于B型血的人在4大类血型里,相对的确是最为健康的一群。”

据他介绍,一般来说,A型血的人,忍耐力较强,比较有持久力,偏向于内向、沉稳、安静;B型血的人,则比较开朗、果断,比较看得开,即使吵架也是吵过就忘,很少记仇;O型血的人比较圆滑,目的明确,能力强,竞争意识强,但是容易粗心;AB型血的人在总人群中是最少的,因为兼具A和B的特色,所以比较复杂,可能倾向于某一类表现,但一般都具有聪明机敏、理论性强的特点,且协调能力好,但不善于或不喜欢表达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如果拿一群人出去打水井举例,大多数A型血的人喜欢一口井挖到底,不见水不回头;B型血的人更爱挖一地坑,哪里有希望就从哪里挖,可是未必能坚持下去;O型血的人会是很好的者和者,负责分配工作;AB型血的人则是专家指导者的角色,更倾向于丰富的理论支持。”周知祥开玩笑道。

由于这样的性格特征,所以每种类型的人在容易患的疾病上,也有不同的表现。

A型血的人因为比较“闷”,凡事喜欢埋在心里,同时耐久力足,所以平时不经常生病,但与胃病的关系特别密切,不管是胃炎、胃溃疡或者胃出血,A型血的人总是比较多。而与胃病有关的消化道疾病,也容易缠上他们。若放任胃部的疾病不管,最后可能恶化为癌症,所以A型血者出现胃癌的几率也高,不少是由长期胃炎等所导致。

B型血的人身体相对健康,统计学没有显示他们有特别容易患的疾病。只有一些专家提出,他们可能易出现龋齿的问题。

O型血的人,大多数具有较佳体质,体力耐力都很好,所以长跑、短跑的运动员常常都以O型血居多,也容易出成绩。而且O型平均寿命较长。但是O型血的人比较马虎,比如开车,喜欢开快车,却又往往不够细心,所以要特别小心出事故。在血液中心,O型血也是容易缺少的一类血型。

AB型血的人,因为个性冷静沉着,神经反应也较敏捷,所以要小心抑郁、焦虑这些与心理、情绪关系密切的疾病。

不过他强调,以上都是统计学显示的特点,在大的方向上具有指导性,但如果落实到每个个人,则还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来注意。“比如B型血的人虽然大多好、够健康,但如果是生在一个有癌症家族遗传特点的中,或者处在一个污染严重、有明确致癌物的环境中,他患癌症的几率也会明显上升。”所以个体并不能照本宣科,但根据大的方向来提高警惕,还是可以的。

什么性格什么病

原发性高血压:排除富贵病的不良生活因素外,高血压病人被发现更容易具有趋向好斗和急躁易怒、要求过高过急、A型行为等特点。冠心病者也与上述倾向有关。

消化道溃疡:这个疾病与心理、情绪、性格的关系相当密切。病人常常具有以下特点,如争强好胜,即使休息仍不能松弛;情绪易波动,但惯于克制,喜怒不形于色;虽然人际关系正常,但自我控制强,而并非天生热情、喜好社交等。

糖尿病:排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原因后,生活与工作中的重大变故、和心理冲突等可以诱发和加重病情。曾经有医生提出“糖尿病人格”,认为他们容易有性格不成熟、被动依赖、优柔寡断、缺乏等特点,但后来发现,这些人格也见于其他慢性病人。

头痛:最常见的有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长期情绪紊乱、精神紧张容易造成紧张性头痛。而偏头痛与心理、血管、生化三方面有关,在性格和情绪方面,患者容易有情绪不稳定、过分因循、对问题处理欠灵活、极端关心身体,偏于抑郁、悲观,易于不满等性格特点。

支气管哮喘:作为儿童较常见的一种心身疾病,与体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患儿的性格特点多为过分依赖、幼稚敏感和希望受人照顾。

复发性口腔溃疡:这类患者的A型行为问卷得分值高于常人,同时常常有体质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情况。

神经性皮炎:本病是多种不良刺激的综合结果,其中精神刺激、情绪因素是重要的原因。甚至有观点认为,如果幼年时期缺乏母亲通过抚摸和拥抱等方式给予足够的皮肤刺激,就可能会导致本病。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

一、体现价值、播种幸福

生活中,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被教师的幸福所感染,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记得20xx年的9月,我刚走出大学的校门,踏上讲台从事教育工作并且担任了班主任,真的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去管理班级。所以我经常会板着脸,觉得严肃一点就可以树立威信,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个孩子聊天,他弱弱的告诉我:“乔老师极少笑,要是能够多一些微笑,就更美了。有时候想跟老师多说一句话都不敢。每周一获得班级流动红旗时,乔老师的脸依然那么严肃,似乎这些荣誉的得来本来就是应该的;当我们做错了事,乔老师的脸还是那么严肃,但严肃中更多的是斥责。虽然我们知道乔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您为什么总是不笑一笑呢?”当听完学生这番话,我感到有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灵。我也何尝不想“一笑泯恩仇“呢?但是又很害怕一“笑“会让学生爬到我头上来,班级纪律就会松散。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深刻的明白了,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还好,我明白的并不晚,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端正态度、快乐生活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是具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

在上个学期,在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候,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上来,各方面都需要慢慢地调整和适应。因此他们在做眼操过程中,总是因为个别同学睁眼而扣分。为此,我也想过很多办法,各种软硬兼施的方法都有,甚至哪怕下节课不是我的课,我都会盯了再走。尽管这样,有时候还是眼睁睁,看着检查人员从我眼前因为某某睁眼扣分。所以,每当静下来的时候,也是很无奈,更多的是力不从心。当然,我也好几次因为这个情况,到了半夜也没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虑当中,那段时间也是很不开心。

后来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学生不懂事与教师智慧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通情达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通情达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来管教孩子是件麻烦的事,尤其是由于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必定会遇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

1、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是习惯比较差,他经常会做一些比较异常额行动来吸引注意。

2、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3、没有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行为特殊。经常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

2、为孩子设立一种较高的但可以达到的标准,在孩子实现这种过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种稳定的权威性教养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领域提供技能训练

总结:面对“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烦躁心理,这类学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那类问题学生。现在看了书中的应对策略,不管怎么样,心中就踏实了一些,不会那么茫然无措。

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探究 篇6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积极学习心理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 在校高职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却明显下降,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生源质量下降、课程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师资紧缺等, 其中, 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 其学习心理状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高职生学习心理的相关研究, 但这类研究多侧重于对高职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片面地将解决问题作为改善学生学习心理的目标, 而忽视了有意识地培养高职生学习心理中的积极方面, 这种基于传统心理学问题式研究的“消极”取向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 本文拟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 结合学习心理学已有研究成果, 提出“积极学习心理”这一概念, 旨在探寻改善高职生学习心理、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一、提升高职教学质量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

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不高、学习策略使用不当、学习自我效能偏低等问题是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的重要因素。要提升高职教学质量, 急需改善高职生学习心理现状。然而当前有关高职生学习心理的辅导, 仍大多沿用传统心理学问题式、补救式的“消极”取向, 更倾向于相信学生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 通过使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来衡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 仅针对明显表现出的学习心理问题提出所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对策”, 片面地将没有心理问题视为拥有健康的学习心理。由此导致的对学习心理问题的过分重视使得有关高职生学习心理的辅导陷入了一种“找问题—提对策—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疾病模式。高职教育工作者们疲于解决学生自卑、厌学等各种学习心理问题, 而较少关注占大多数的“正常”学生学习心理的积极方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能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违背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会产生许多新的学习心理问题。如果高职教育工作者仍旧沿用传统疾病模式疲于应付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 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将会陷入困境, 学生学习心理的根本性改善也将成为泡影。只有修正当前对高职生学习心理的“消极”观念, 多关注大多数“正常”学生学习心理的积极方面, 才有助于形成改善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的良性发展模式,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借助积极心理学最基本的假设:“人们的美好和卓越, 与疾病、混乱和悲痛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1], 基于这一心理学取向更多关注高职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内涵, 有效识别与评估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 并试图通过对这类积极心理品质的描述, 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 更好地进行自我实现, 以“预防为主, 兼顾治病”的新模式来实现对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 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是指在高职生学习过程中,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在已有心理发展基础之上实现更高层次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的积极的心理品质。要理解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内涵, 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类型的特点和高职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

二、高职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

高职教育类型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是就业为导向;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象是高考最后一批正式录取生或职校生。

这种教育类型的特点直接影响到高职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高职教育对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视与强调使得高职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间接性学习动机 (与社会意义相联系, 是社会要求在学习上的反映) 和外部动机 (由外界的诱因决定) , 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 这类学习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高考失利带来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以及学习基础较差导致的习得性无力感使得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偏低, 易产生自卑和畏难情绪;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不愿尝试运用新的学习策略或技巧, 并且对已习得的学习策略和技能的应用缺乏信心, 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有效学习策略并付诸实施,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策略发展水平较低[2];高职教育在校学习年限较短 (一般为两年至两年半) , 导致学生难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更阻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此外, 高职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高职生学习心理的积极方面:高职学生位于心理发展阶段中的青年期 (也称成年初期) , 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都日趋完善, 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时期是他们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高峰, 记忆力与理解力的结合达到一生中的最佳状态, 个性基本形成, 人生观逐渐趋向稳定成熟, 最富有理想和追求, 最易接受新生事物。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 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重要的思维形式[3], 因此学生对于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更能快速理解和灵活应用。高职生接触社会较早, 人际关系处理更加成熟, 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从而有助于师生良好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途径

(一) 有效识别与评估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

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的行业性质和办学特色, 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各不相同, 因此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时, 应首先对学生已有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进行识别与评估。

同一行业或性质相同的高职院校联合组织骨干教师或经验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者, 罗列出一些公认的、普遍期望的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品质, 遵循以下标准筛选出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类型特点和要求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一是普遍存在的:被不同的文化所普遍承认的心理品质;二是能够被履行和实现的:有助于实现个体的成就、满足感和幸福感;三是特质性的:在能够表现出的普遍性和稳定性之外, 具有个体差异性;四是能够被测量的:可以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或问卷, 被研究者成功地进行测量;五是存在一种典型或模范:能够非常明显的体现在某些人身上;六是能够被有意识地训练或培养。

有效识别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之后,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积极学习心理的自我报告, 采用已有标准化问卷或自编问卷、量表, 结合职业教育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理论, 指导学生自评已有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及其发展水平, 并安排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结合经验主义的研究结果, 根据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等进行他评, 旨在对于学生已经发展完善的积极学习心理和需要进一步强化的积极学习心理进行分类, 最终确定每个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目标。

(二) 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学习心理辅导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出色的学校应该在减低负面事件……上起到重要作用, 但避免问题并不是全部目的。”[1]高职院校对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 主要目的不只在于帮助学生避免学习心理问题的出现, 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强化已有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因此, 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进行积极学习心理辅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征。

针对每个学生个体, 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已有学习心理问题、潜在学习心理困扰及已有积极学习心理进行分析, 形成学生个体学习心理评估报告, 并从新生入学开始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习心理档案。班主任及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定期与学生约谈, 帮助学生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状况, 预先发现需要解决的学习心理问题, 看到积极学习心理的提升空间, 发掘潜能, 主动改善。

2.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高职生学习动机多以间接性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为主, 学习行为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5]。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需要师生共同参与, 设置中等难度的、清晰的近期目标, 这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表现出更强的胜任能力以及对解决问题的最大兴趣[6]。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学习动机转变为以直接性学习动机 (对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动机) 和内部动机 (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的动机) 为主, 保持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此外, 尽管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好, 但并非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成绩一定越好, 保持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时学习效果最好。

3.指导学生灵活使用学习策略。

对高职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课程教学, 通过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评价、指导与训练的教学内容, 采取策略示范、策略运用、策略反思、策略训练评价及策略训练总结等步骤, 将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学习技能教给学生[7];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习策略的应用与迁移, 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引导, 帮助学生成为高效的终生学习者。

4.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高职生自卑、情绪低落现象在学习过程中较为普遍, 这一方面是以往学习基础差导致的失败体验的积累, 另一方面是缺乏外界肯定的评价和鼓励的结果。帮助高职生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科学进行学业生涯规划, 增强学习自信;指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逐步积累成功经验[8];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经常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为学生创设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建立系统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5.指导学生正确应对学习压力。

高职生学习压力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及外部:学生以往学习基础差导致的失败体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期望和现实的落差会导致自卑、畏难情绪, 考试焦虑也会成为学习压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背景下对高职生的错误认知观念使得高职学生自我评价不高, 教师的严厉态度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 在确定出学生个体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 高职教师应侧重于为学生的努力和成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多用期望、鼓励性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来代替批评和惩罚, 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态度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应经常组织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术报告等, 引导学生学会调节不良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保持自身已发展完善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 同时学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仍需强化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

(三) 发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学习心理

通过对学生已有积极学习心理品质的识别与评估以及对这些心理品质的进一步强化, 已能避免或缓解大多数高职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但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高效率、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帮助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因此, 高职院校仍需开拓思路, 进一步发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学习心理。例如, 通过树立某一类型积极学习心理的榜样学生, 引导其他学生对榜样学生积极学习心理品质的认可与期待, 结合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帮助其他学生向榜样学生靠拢, 从而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 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4]Christopher Peterson.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10:3, 205.

[2]杨学文.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 2005:10.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236.

[5]邹亚超, 张传龄.高职大学生实用心理学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152-153.

[6]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210.

[7]何飞跃, 等.高职生学习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9) :19.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 篇7

摘要: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理论与策略。在英语学习中,合作学习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碰撞思维,提供了更多的语言运用机会。然而,使用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合作式学习策略理解不深,合作动机不足;参与能力的不均衡导致能者多劳,弱者失去兴趣;组内成员信心不足致使小组合作气氛沉闷不活等等。若能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干预,这些问题或许会有所改善,甚至部分消除,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由此, 也实现对合作学习方式的发展和对积极心理学应用范围的拓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 积极心理学 问题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41

合作式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理论与策略。合作式学习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语言运用机会,可以激发思维灵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等,是一种很适合英语学习的方式。在英语学习中,合作式学习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碰撞思维,为小组成员提供了更多的语言运用机会。然而,合作式学习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若能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干预,这些问题就会有所改善,甚至部分消除。在所有干预手段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无疑是最理想的手段之一。与消极心理学有所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

合作式学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并在课改实践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笔者通过实践课堂观察,却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不断探究。

一、合作式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 对合作式学习策略理解不深,合作动机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在课堂上习惯了听老师讲授课程,被动的去听,去记, 学生们形成了惯性思维,老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唱主角,他们就觉得群龙无首,所以课堂上很是依赖老师,即便是课下,也不能自主的安排时间自主学习。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突然课堂上把任务分到每个人头上,显然同学们有一些不知所措,一时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知要达到什么目的。

2.小组学习中互动意识不强,性格对立带来一定冲突

笔者通过观察课堂,由于每个小组内学生的性格差异,小组内的互动意识并不强,有的喜欢安静的看书,达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的目的;有的则活泼好动开朗,能把自己的意见想法充分表达出去。为了能够更快速更高效的完成老师的任务,或者为本小组赢得更高的分数,小组内不免因这些性格内向的同学而产生抱怨,风生水起,激发矛盾冲突。

3.参与能力的不均衡导致能者多劳,弱者失去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能力因其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小组内学生参与能力的不均衡,逻辑思维活跃,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喜欢表达,善于表达,并且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青睐,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老师也收获了喜悦和精神上的愉悦。有些学生学习动机比较强,希望通过好的学习方法的运用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过程中很积极,承担的任务相对来说比较多一些。而那些参与能力较低的学生,因其各方面的能力较低,再加上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免承担的任务较少,久而久之,对此种学习方法失去兴趣,没有收获成就感,更没有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

4.组内成员信心不足致使小组合作气氛沉闷不活

信心是建立在牢固的英语基础之上的,没有牢固的英语基础,无论谈及英语的哪个方面,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笔者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凡是不敢开口说话的同学,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顾虑,比如觉得自己发音不好,对问题的理解不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均衡,自身的性格因素等,这些都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自信心,如果小组成员缺乏自信心,也就使得小组合作气氛不那么浓,合作气氛沉闷。

二、积极心理学干预后合作式学习的效果

1. 自我解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其中一个层面的含义是,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积极的心理特征,学生们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潜力,从而给自己和小组带来了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这些情绪不仅能使个人改观,也能通过影响组织中的他人给整个组织带来变化,从而有助于小组内部的改进和发展。心理学家塞里格曼五岁女儿播下的“积极”种子的故事也充分说明是女儿自己矫正了自己的抱怨,培养孩子不是盯着他身上的短处,而是认识并塑造他身上的最强,即他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将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变成促进他们幸福生活的动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解放无疑也使他们跳出了禁锢自己的怪圈子,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这种自我解放也大大改善了他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人际关系,看待问题的方法有了很大改变,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

2.爱的力量的产生

积极的心理学认为,积极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积极与个人处境有关,是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合作式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在获得了知识,同时,学会了合作,体验了合作,形成了正确价值观,从而也把学生主观上的积极感受,包括自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动起来。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最佳的积极,这种积极状态是指一个所具有的出色的综合心理素质,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心理素质促使了学生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这个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

3.积极的人格特征的形成

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 正性的利己特征(PI:positive individualism);(2)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PR: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在合作式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干预,学生们能够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能够接受自身的不足,通过发挥自身的潜能完成了老师分配给的任务,小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自信心增强,幸福感油然而生。同时,因为爱的力量的产生,不仅热爱自己的小组,而且还会支持他人,从而获得他人的支持,最终形成了一个组内组外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因此,学生的胜任需求得到了满足,归属的需要就会更加强烈,积极主动完成小组任务的愿望更加强烈,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在此条件下的学生受内在刺激,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能够积极地寻求更大的挑战。

关于积极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8

选修这门课程可以说是机缘巧合,当时恰逢一些琐事,心里十分烦闷,暴躁,虽然现在已经连是什么事都不记得了,但那种愤世嫉俗的感情却无法忘怀,是一种自己的言谈举止都被情绪控制,不能自理的感觉,一切都很失控。也就是在这时,在选修公选课时,看到了这门课,当时只是想也许这门课对于我即将到来的毕业季有帮助,至少可以在事情纷杂的时候可以保持清醒,不被情绪控制了理性。

初遇:

第一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门课好像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以为这里只是寻求心理安慰的地方,可是这场初遇,并不像我认为的那样,我以为这里是温暖的城堡,有高高的城墙,可以隔绝外界的纷扰。初见却让我明白,这座城堡还有打败敌人的利器。

同行:

随着课程的进程,从一开始的不信,到后来的不适,到后来的愉悦,老师告诉我们要积极向上,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要学会放松,要学会解压,要学会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老师告诉我们,没人都会有烦恼,我们都不是一个人,记下开心的事,回头我们就会知道,一路上,我们有这么多的快乐。老师告诉我们,要善待自己,要学会帮助别人,当我们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会得到更多的欢愉。老师告诉了我们很多,一路走下来,没有疲惫,只余轻松。

回首:

似乎只是眨眼间就走到了曲终人散,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感谢,是期待。感谢老师教了我们这么多,期待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和道理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帮助。回首看去,在这里我收获了志趣相同的朋友,收获了曾经求之不得的秘密,收获了老师一个学期以来的关爱……

前行:

积极心理学课程心得体会 篇9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盯)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Seligman于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mmlhalyi于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2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体现在修正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换了个角度去理解心理学对于人的作用,传统心理学更多是基于心理疾病的模式去寻求归因,而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于心理学并不是只为“病人”服务,应该为普通人提升幸福感、愉悦感提供思维源泉,使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义。

特别有悟的是三点。

第一,积极心理学并不否认世界上有痛苦和人类的缺点,而是认为美好与卓越和疾病与悲痛都是真实存在的;

第二,心理学对目前已经有幸福感的人更有效,因为虽然对这些人有较少的改善空间,但相对他们携带的包袱更少,也有更多的技能和资本让心灵之旅走得更好。

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畅所欲言和思想和心灵探索,但也强烈推荐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例如:感谢信vs宽恕信、娱乐vs善举、时间的礼物等等。也提炼出不少实验论证的效应来解释一些心理学应诉对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如峰终理论、曝光效应、捐赠效应等。

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尊重人的精神和自尊,不把人类当作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来研究,区别主要在于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变坏和变好的能力,美好生活知识一种选择;积极心理学从多种渠道获取有意义的证据:可以从严谨的实验室数据中获取,也可以从个案研究、访谈、大众普查、历史资料分析中获取。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 篇10

【关键词】合作学习;主体意识

两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必须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悟学习过程的严谨和细致,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可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目的,系统的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为自己的终生学习物理和研究物理而奠定基础。

一、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现状

物理课程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他们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通过物理这个贴近生活的学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及终身学习的兴趣与决心。然而,今天的中学生,对于物理课却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

1.学习动机不够明确、稳定

物理学习动机中,兴趣爱好占首位,求知进取和自我实现紧随其后。这是我们的中学生对学习物理应有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和较端正的学习态度的。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却发现了不少学习动机的消极倾向:(1)功利性:有些学生学习是为了“镀金”,捞取文凭,将来“混”个工作。(2)被动性:有些学生本身对参加学习是大势所“逼”,实属无奈;或是为父母学为老师学。(3)盲从性: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而是随波逐流,别人学,我也学,别人学什么我就学什么。

2.物理学习缺乏自主性

新课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开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虽然大多数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较好,但他们的物理自主学习或多或少还存在以下问题;自主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方法的获得过程不科学;对待学习障碍的心态复杂。

3.物理探究缺乏延续性

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受教育者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现在大多数中学生物理学习和物理探究上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1)学习探索只局限于课堂和课后作业,没有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2)物理学习寒、暑假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应用所学的物理分析研究方法运用到假期的自主学习中去。

二、合作学习对学生心理的调适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式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项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因此,通过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调适的作用也非常的明显。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上课时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增强学生对物理的体验和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初中学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既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又要安排诸如实地观察与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等活动,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亲身体验现有知识的创造经历;既让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又体验到学习物理的成功乐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比如在《内能 热传递》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围绕着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几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辩论。全部同学都积极地搜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搜集典型的事例寻求相关物理知识去解答。同学们在自我阐述,相互答辩中了解了很多的热污染现象,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同学们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归纳总结了好多有建设性的预防热污染的设想。大大提高了理论水平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上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心得600字优秀下一篇:时间管理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