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2024-09-18

高三学生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通用16篇)

高三学生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

高三,本就是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2021届高三年级又是辽宁新高考改革的起始年级,同学们面临更多的变化和挑战。本溪高中一直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今年更是在选科走班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为高三学子量身定制了心育课程。学校安排专职心理教师孙世红和郑子琪承担高三心理教学工作,两位老师努力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精心设计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打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分享、体验、成长,努力为同学们减压赋能,助力同学们的成长和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拥有一种力量,足以改变我们面对世界的态度甚至人生的走向,那就是心态的力量。高三心理课第一节就从此开启,《说你行,你就行——心理暗示的力量》。

首先,老师带领同学们体验了一个有趣的冥想活动——同学们伴着音乐跟随着老师的指导语进行冥想体验,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用心体验,感受到了心理暗示的力量。体验后老师简单讲解了何为“心理暗示”以及心理暗示的操作原理,并请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生活中有关心理暗示的例子,同学们踊跃发言,大胆表达,积极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气氛十分融洽。

心理暗示无处不在,而心理暗示的力量也如硬币一样有两面,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稳定情绪、树立自信;消极的心理暗示却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我们如何规避消极心理暗示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积极心理暗示的主人呢?

我们“请”来了“功夫熊猫阿宝”为同学们分享心理暗示小技巧。同学们看得十分入迷,并从电影片段中总结出了经典的心理暗示技巧。

最后,老师提醒同学们“心理暗示”并不等同于“空想”;如果想不付出努力而单纯靠积极心理暗示来提升实力的话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时刻记得心理暗示并不是自我欺骗,在保持良好心态的同时,也要有充分的准备、脚踏实地的奋斗与坚守,这样心理暗示才会成为同学们前行路上强有力的“辅助”,助力同学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三学生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

当今高三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忽视作文练习, 没有70分概念;课外阅读的视野太窄;教学教法过于简单;师生之间缺乏教与学之间的沟通交流。

对这些现象作深层次的了解, 我们不难发现背后的原因。

第一, 应试教学的影响。高三复习是很紧张的, 时间紧, 任务重, 学生把大多精力都放在数理化上, 大量地做习题。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作文尤为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而这些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立竿见影的。

第二, 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由于我校是民营学校, 要生存, 要发展, 竞争压力大, 成绩是我们的保障。所以, 我们一味地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进入高三, 课外阅读更是没有时间。学生的生活枯燥无味, 整天三点一线, 学习之外还是学习, 考试之外还是考试, 根本没有时间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 更不要说写出有感情的文章来。

第三, 教学教法简单。这也许是一贯的传统, 也许是我们自身缺乏研究思考, 也许是我们闭门造车, 没有出去学习交流。其实, 教无定法, 我们应多反思, 多总结, 多试验, 尤其是高三作文教学, 更应讲究实效。

心理学认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 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 不应是负担。”由此可见, 兴趣是多么的重要。作文也是一样, 如果有了作文的兴趣, 学生们就会调动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教师应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美丽多姿的, 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学会观察, 学会体验, 学会感悟,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作文课上, 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校园, 我把这节课搬到校外, 让学生与校园进行亲密接触, 这里的一花一草, 每天都见, 可今天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平时缺少观察。和同学交流, 他们个个都有说不完的话, 感情充沛, 精神饱满。此时我说:“写作文需要生活素材, 生活是我们创作源源不竭的动力。不过, 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我们需要进行再加工。为此, 观察后, 要进行思考锤炼加工。”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高三语文作文复习的教学策略。作文批改是审题指导、选材指导、立意指导和谋篇布局指导的继续和深入, 是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细微辅导, 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5]以往都是由老师批改, 然后发给学生参阅, 再进行集中讲评。我大胆地改变这种模式, 发下去由学生互改、互评, 再让学生集中点评, 装订成册, 放在班级让学生讨论学习。学生有了激情, 也有了热情, 人人都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我认为, 要热爱我们的课堂, 就必须先热爱我们的学生, 而热爱我们的学生, 就应尊重他们, 包括他们的言语及思想。师生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有三:其一, 感到没什么可写;其二, 浪费时间, 还不如背几个外语单词或写几道数学题;其三, 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 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好。叶圣陶说:“写作就是说话, 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 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 而是笔头说话。各人有他要说的话, 我写作时我要说话, 你写作是你要说话, 并没有话而勉强要说话, 或者把别人的话拿来, 当作自己的话, 都是和写作的本意是相违反的。写成的文字平凡一点, 浅近一点, 都不妨事;胸中只有这些平凡的经验和浅近的情思, 如果硬要求其奇特深远, 便是勉强了。最要问清楚的是:这经验和情思是不是自己胸中的?把它写出来是不是适应生活上的需要?如果是的, 那就做到了一个‘诚’字;写作和说话一样, ‘立诚’是最要紧的。”[6]

总之, 要调动高三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就应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深入生活, 体验感悟生活, 培养其兴趣, 努力改变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中原, 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第1版, 第19页.

[2]冯建军.现代教育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第3版, 第150页.

[3]张中原, 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第1版, 第136页.

[4][美]尼尔.波兹曼著.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5]张中原, 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第1版, 第189页.

高三学生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研究;专题;思考;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寻找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已经成为共识。当代教育家李希贵曾进行了一次很有说服力的实验:让正读初中的儿子和内侄女参加高三的语文考试,结果他们的成绩和整个高三的语文平均成绩相比,一个仅低了2.5分,一个高出了0.5分。其原因就是他们都喜爱课外阅读;大量的阅读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那么,我们为什么缩手缩脚不敢放手把学习的权利真正地放给学生呢?为什么不利用课堂时间引领学生做有意义的阅读,做指向终身的阅读呢?

其实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早已明确地指出:语文学习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以及发现与创新,才能综合提高语文素质。所以在去除应试教育的禁锢之余,我们还应该找到一个恰当的处理教材的方法。自主研究性专题阅读教学机制不妨一试。

一、有效利用教材,确立研究性阅读专题

从全国各地的高考阅卷来看,精彩作文所占的比例很小,原因并不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写出优秀作文的潜质,而是被我们扼杀了。因为我们往往偏重于应试技巧的传授,却忽略阅读的价值,自然不可能从他们的灵魂里迸发出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字来。所以笔者倡导大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体例,确立适当的专题,把课堂及课外宝贵的一点时间有效地还给学生。他们翻阅资料、梳理研究、提炼概括、品味思考,也就有了只属于他们的发现了。

现行高中教材大都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而且还开设了若干专题。比如苏教版即采用了专题学习的体例布局整个教材。细看这些专题几乎涵盖了高中学生阶段和终极目标所需要的全部领域,而且高考作文题的范围绝不会超出。学生如果认真地自主研究性阅读,那么所得一定非常丰富。但是如果教师想当然地非得捆绑学生跳入浩浩荡荡的题海,那后果只能是被苦心的老师引向死亡之路,大大背离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扎实引领阅读,及时文字化阅读所得

高三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性阅读的能力,但是因为他们无暇思考怎样更好地展开阅读,怎样对待语文,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所以,我们必须练就一双妙手,就像观音菩萨一样普渡他们。

1.时间保障。学生的课外时间早已被数理化完全占据了,老师势必以精心的备课,少讲、精讲,甚至不讲,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如果学生能够真正地研究好一个专题,比你讲很多所谓的课文的效果要好得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亲身的体验会极大地刺激大脑记忆,持久牢固地影响着体验者。那么,体验时间越长,体验的频率越高,体验的深刻性就越强。

为此,我们理当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好课堂、自修时间,使专题阅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常态。

2.物质保障。专题阅读必然要阅读相关的作品、阅读评价资料,必然要翻阅相关的人文资料。这就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特别是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要想让鱼儿跃得欢,水面必须足够大,同样要想让学生沉静地享受专题学习的魅力,就必须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

3.技术保障。所谓的技术保障即指必要的阅读方式、方法的指导。比如苏教版必修五第四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的指导。既然专题阅读带有研究性质,那就要有研究的计划、方法和实际的措施,要形成一个严谨的研究行动方案。

(1)切口小。该专题只是引导学生相对比较系统地了解哲学,学会用哲学的思维观察世界,处理事务。人类文化领域里有关哲学的文献和研究林林总总,但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一一涉足。这就需要告诉同学们,要从自身的可支配时间和阅读兴趣出发,有选择性地阅读,比如哲学通史类,可读杨荣国主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个人哲学专著,可读西方的尼采、叔本华等;国内的可读周国平、诸子百家等。我们不是要求学生成长为哲学家,但要树立哲学意识,能为他们立身处世提供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只有选择的切口小了,他们才能很快地投入阅读,而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2)善思考。掩卷遐思才是阅读的真正开始。学生不断地思考,搅动自身积累,积极主动地与作者对话,就会有思想的交锋和碰撞,也就会有不俗的发现,产生不俗的观点。当然,也会产生很多疑惑。如果进一步寻求解决,则会使阅读更深入和更有吸引力。学生初读哲学著作,必然接触大量的抽象化的概念,这需要结合实际的生活加以细心地想象,寻求根据,据而理解,质疑发问,多方求助,从而开辟思想的一个个新奇领域。

(3)文字化。读书笔记是阅读方法的必然选择,不可或缺。哲学专题阅读做笔记时,可一方面梳理出有价值的材料,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作为思考和使用的材料;另一方面及时记录下思考的结果,属问题的寻求解决,属观点革新与发现的即可发展成心得体会,乃至撰写成文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深邃,而且还能增加他们写文章的立意的高度和深度。

(4)促交流。教师除了给予必要的指导之外,还应该和学生一道并行开展研究性阅读,并且及时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与大家一同分享,一同研究性辩论,营造一个研究味浓厚的氛围。这样就能更好地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价值与乐趣。

总之,高三学生的实际潜力应该在研究性专题阅读的体验中得到充分的释放,开展研究性专题阅读的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4

计科1XXX 林XX 20151162XXXX 老师的积极心理学让我受益匪浅,人有心理,动物也有,比如时常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可爱猫咪。

对主人来说,猫咪大多数时候是乖巧温顺的,但有时候也会淘气不理会你或者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此时,是不是有些猜不透呢?猫咪的心思你能懂几分?要和猫咪更好地相处就要先懂它,然后掌握一些小技巧哦!作为爱猫的人要多多了解它们,给它们更多的关爱,猫咪的行为与你的行为是分不开的哦!

比如,猫猫对你的信任有几分呢?幼猫出生之后,你对它的态度决定了它以后怎样处理和人的关系。纯种猫的血统因素会赋予它们比较优秀的性格,但是如果得不到主人的爱抚与交流,这种先天的良好基础也会渐渐丧失。从小和人联系紧密的小猫,即便有些敏感、怕人,通常也能很快建立起对人的信赖。

猫咪越放松,表明越放心。你和猫咪接触时,猫咪越放松说明对你越放心。真正向你敞开心扉的小猫,会在你的怀抱里用呼噜个不停来表达心满意足,同时它是完全放松的,身体柔软,甚至感觉不到肌肉的力量。从小生活在主人身边的小猫,即便不停地变换姿势,只要它感觉得到主人的双手,就不会有不安的感觉。有时,猫咪翻着肚皮给你看,向你展露了它最大的弱点之处——腹部,是对你表现出了极大的依赖,通常,家养的猫咪在主人面前翻着肚皮滚来滚去,那是在向主人撒娇呢!猫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主人更多的关注。

猫咪心生疑窦的表现是什么呢?要是一只猫咪发现你在注意它,就呼啦一下收回目光,假装看天看地看自己,就是不和你进行眼神的交流,毫无疑问,它对你连最基本的信心都没有。因为在自然界,当两只动物相遇时,四目相望绝对属于挑衅的行为,而双方回避争斗的最好办法就是互相不接触目光。对你信赖的小猫巴不得主人时时关注它,当它们的眼光和主人接触时,猫咪会借机表达它的需要。

跟狗狗比起来,猫咪绝对是慢热型的动物。猫咪的性格里怀疑的成分很多,所以,想得到猫咪的信赖,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而这种信赖因为得来不易,就显得尤为珍贵。如果养猫的你已经和你的小猫建立起了这种相互信赖的关系,绝对值得倍加珍惜。

也许有时你会看到猫咪在梳理毛发,是猫咪心情放松的表现。如果一只从未打过交道的小猫愿意在离你不远的地方梳理毛发,也就说明它对你的人品有了一点肯定,至少觉得这个人应该不会伤害到它。这说明,猫咪对你的信赖已经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

嫉妒心强是猫的普遍特点。如果家中同时养有多只猫,主人喜爱或抱起一只猫,另外的猫常有不满的声音或破坏举动,这是猫注重主人对它的情感与态度的表现,充分加以利用这一特点,是培养人与猫感情的手段。

一切的沟通都需保持友善,如果让猫咪感受到你的爱意,作为主人,你需要掌握并熟练的,是保持和猫咪的有效沟通,提供它所需要的帮助,让它感受到你的爱意,以及在它做错事情的时候,能够给予善意的提醒和纠正。

建立信任,杜绝家暴。一切的沟通都需保持友善,包括训斥,把握好度是关键。比如你只需要让它知道你不喜欢它做的某件事情,在事情进行的时候就要及时地阻止和训斥,点到即止,绝不可诉诸暴力。对猫咪来说,一旦受到体罚,它会由于恐惧而对人类丧失信任,并导致性格改变,而出于自我保护,它可能还会做出更激烈的行为。

猫咪有它的身体语言。猫咪的每个动作都是表现自己心理的体现。猫的驯化程度比狗低得多,所以猫对待人类的态度,和狗并不一样,忽冷忽热,若即若离,始终游离在人类视线之外,让爱猫的人类欲罢不能。这就提示养猫者应先与猫建立信任,善待猫,与猫和平相处,才能获得猫的认同与“友谊“,让猫盲目服从主人是不现实的。

胡须是猫咪心情的晴雨表,猫咪的胡须是一部高性能的“雷达”,一般认为,猫利用胡须来判断身体是否能钻过各种缝隙。这部“雷达”同时也是反映心情的晴雨表,猫咪感到无聊时,胡须也打蔫儿,无力地松垂着,但如果一只猫和你对视时胡须朝向鼻子的前方,注意:此时此刻它对你并无好感,且充满警惕,千万别一厢情愿地把人家拉到怀里。

猫有哪些表现好感的体现呢?

猫咪在你身上留下熟悉的气味。猫表示好感的最常见方法是用尾巴绕着你,慢慢弯曲背部,用头或身体碰你的腿,用耳背或脸蹭你。这样做是想在你身上留下熟悉的气味,令它觉得更舒服,一方面在向你表达它对你的爱意,另一方面可能是把你当成它的从属。

当猫卧在你的膝上,肯定是对你有好感,它不会跳到不喜欢的人的膝上。把爪放在你的手臂上是“重申”它对你很有好感。

躺著,肚皮向上,脚也平平的和身体成一直线——猫做出此种姿态时是在说:“我信任你!”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

陈虹主编的讲座让我们对《积极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也是对能给人、小组、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学习。而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曾经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呢?

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犯的一点错误,就会横眉冷对,而且甚至会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骂才成人的思想曾经在许多家长的身上体现。

对教师来说,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也曾让许多老师把自己高高的摆学生之上。

随之以后出现的,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理论让我们的教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让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学理论让我们把学生托起,让学生占主体位置,教师作为主导,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学习的能效。

那么这些经历让我们怎么样面对今天的教学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作为家长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指导这些后天的因素应该起到了决定作用。而积极教育则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

2、作为家长、教师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搜寻孩子的闪光点,如何适时的表扬,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3、中国文化,博大精神,而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首要表达方式。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语气下说出来,所表达的意思会大相径庭。因此,作为老师也罢、作为家长也罢,用恰当的语气、合适的表情真诚的表达你的赞赏,在对孩子的积极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扬孩子时要适、在批评孩子时要适度,用你的真诚换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对孩子产生预期的影响。

5、适度的批评(当然要注意时间、场合),让孩子在赞扬中夹点措折感,才能让孩子不会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让他们有更高的目标。

总之,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适合当前教育形势的一种教育心理学。

优秀的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导致了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使很多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综合在一起,这更加突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的学习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成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

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积极心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6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教人幸福的科学,是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积极心理学探讨的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幸福。幸福=快乐+意义。比如当你打篮球赛时,打的当下是很快乐的,打完之后感觉今天很有进步,同时又得了奖,对这学期的考试可以加学分;那么这场球赛就是幸福感很高的事情;如果打完球很开心,但是却因为逃课而被老师发现,并通报学校批评,那么这是快乐但是没有意义的球赛,所以幸福感要打折扣。

那么依据这个原理,学生要热爱学习,最后的方法是提升他学习时的幸福感,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要让他眼前很开心;二是要让他感觉学习后很有意义。

东星教育在中小学辅导中加入哈佛研究证明有效的积极心里学,真正让中小学生摆脱传统的漫无目的的学习方法,让你的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设立内心有意义的目标,赢在幸福的起点!成为未来引领中国发展的精英人才。

高三学生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7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这就出现了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心理学称为应对方式。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固有反应,是解决问题或危机时的习惯性或偏爱的方式,是人应对挫折时的自我保护,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解决问题不合理的方式

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样也为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大学生每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常常表现出闷闷不乐,行动上更是能放弃就放弃、能逃避则逃避,极端些就是采取攻击行为(对自己和对他人)。

(二)解决问题合理的方式

大学时期不同于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趋于平缓成熟。一方面,通常以积极解决问题为应对方式,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从多方面分析综合问题,从而以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相对于青少年时期,到了大学时期生活空间扩大了,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也会采取求助他人的应对方式。

二、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因素

(一)人格特质

人格是一系列具有跨时空、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内隐和外显的)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影响应对方式中最为稳定的心理因素。Glass等研究表明,当面对无法控制的应激源时,A型人格特质的人与B型人格特质的人比较,其应对方式表现出缺乏灵活性和适应不良。如果自尊受到威胁,A型人格更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否认、压抑、逃避,不像B型人格的人更容易接受、面对问题,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

(二)习惯模式

个体往往采取的反应方式是由个体曾经受到的强化所引起的,最终变为一种习得的习惯。有研究表明,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多拉德提出了习得模式,他们强调了紧张度的动机性压力作用与在紧张度减少过程中强化的作用。个体如果在过去采取的应对方式中成功地减少了压力和有机体的紧张感,并且行为获得了奖励或者强化,最终某种应对方式将变为习得的习惯。

(三)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其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养方式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不良的教养方式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父母采取温暖和积极的养育方式,子女在解决问题上更多采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

三、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

(一)学校是导向,构建积极的课堂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是让大学生学会知识,则会陷入应对方式教育知识化的误区。因此,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大学生将掌握的知识技能得以体验,从而实现其应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大学生积极正向的方面,让其用优势带动弱势,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二)家庭是基础,营造积极的氛围

父母在每个孩子的不同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父母对子女教养方式的辐射,以及对当下家庭真实教育情况的折射。正如上所述,在父母良好的养育方式下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大学生在面对应激情境时,积极良好的家庭氛围就会成为动力源和支持。

(三)自我是关键,增加积极品质

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有目的的自我教育和培养是形成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有效途径。早期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三个部分:物质我、社会我、精神我。当三者产生冲突时,个体就会产生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方式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就会尽快从内心冲突中摆脱出来,逐步修正对自我的评价,最终完成自我与经验的统一,达到自我和谐的状态。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最新的研究课题之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以及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积极应对方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29(1):67-73.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85-386.

[3]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4):181-183.

[4]姬成伟,王芳芳,孙志华,等.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43-145.

[5]梁执群,卢莉.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2):107-108.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篇8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生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2015《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调查显示,现阶段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0.11%,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认为“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高,达到16.9%。不良家庭结构如留守儿童家庭、未成年人离家打工家庭;流动式家庭,未成年人跟随打工父母到城市生活家庭;残缺的家庭,如父母去世、父母在监狱服刑的家庭。

蓝皮书指出,这些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不容乐观,在性格、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比大城市学龄儿童更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离家出走、逃学、偷窃、破坏财物、作弊等严重行为问题方面的發生比例几乎是大城市儿童的两倍甚至好几倍。

而我校共有学生252名特殊子女170人,占全校学生的72%,随迁子女112人,占全校比例的47.6%,单亲学生2人,父母学生离异17人,随迁加父母离异37人,随迁加单亲2人,随迁、离异、服刑的1人,其他情况(特殊体质)4人,随迁、离异、残疾、随班就读1人,父母服役一人。共九种情况,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决定运用积极心理学影响学生影响教师、影响家长,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这种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无条件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接纳学生,包括接纳学生的缺点不足。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中,注意耐心倾听,与学生共情,协助学生自我评价,扬长避短.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

一、通过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通过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来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具体体来说,包括培养自信心、情绪控制能力、认知自己、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真诚、忠诚、坦诚、诚实、正直、仗义、率真、信用等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角色扮演、集体演讲、游戏、心理拓展训练法等增加学生心理体验。

如在低年级课堂上我采取:“糖衣炮弹”的游戏;让学生把你喜欢的同学的优点写在糖纸上,投向他的荣誉筐里。让收到糖果的学生说出心里感受。学生课上信心满满。体验快乐。同学之间通过接纳、欣赏、肯定、鼓励等方式彼此施加心理影响,给取得成绩的同学赞赏、表扬,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同学理解、尊重和鼓励等为培养自信心奠定基础。

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家长缺位,亲情缺失。使得学生的负面情绪难以正常宣泄。有的孩子一遇到小事愤愤不平,有的大喊大叫,歇斯底里。一次有名学生因为没有回答上老师提出的问题,遭遇同学的嘲笑,他气喘吁吁,大声尖叫,把书桌推翻,致使教师尴尬,课堂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我根据这种状况对这名同学进行《神奇的曼陀罗》绘画心里辅导,及合理情绪疗法辅导,并设计面对《嘲笑》心理课对全班学生做心里拓展课。过后我及时对全班进行《感恩父母》的感恩催眠教育。效果显著,在学生老师家长及领导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提高了该名学生及全班学生的情绪控制力。

二、积极的社会环境多角度施加影响,发挥积极心理学辐射作用

通过团体拓展和个体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从发展的角度,以预防为主,以开发智能、提高创造性、完善个性、增进社会适应品质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个别辅导和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为辅的四方面相结合方式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平时,我主动发现行为异常的学生。挖掘他的闪光点,激发内心正向的积极品质,引导训练督促学生自我修正。如我校一名二年级学生成了“万人烦”我在心理课堂上让他和同学寻找他的优点。一开始,学生像开批判大会,我从不同角度提醒学生,发现美,好不容易找到这名学生手工制作时创意新,我让他与手工细心的同学合作制成一个小坦克。在班级,全校展览,并给他发个奖状。对此我适时提出要求:只要求你上课大胆发言,坚持写作业一周就能实现一个愿望。当我告诉他:我的奖品是一个好看的笔记本时,他说“我想要一颗星星”我们的学生他需要不在是物质的,而是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就这样我对他一点一点提出要求,强化正向导引。学生在反反复复中。经过我、家长、班任齐力,孩子在三年下学期有明显进步。现在已经成为与同伴交往良好,学习优秀的学生。这个案例鼓励我坚持用积极心理学引领多名学生成长。期间我成功转变一名疑似多动症的学生。我把这种的做法制成的视频在全国继续教育网上获奖并得到展播。

通过心理健康课主题班会,个性辅导。心理讲座发挥积极心理的辐射作用。我在家长会上,教师培训会上在做积极心理学讲座。我校也因此获市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科研课题《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研究获省科研成果奖。

在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方面,我结合社会热点,引爆学生内心的小宇宙,形成积极的心理氛围。如我根据9月3日大阅兵,通过观看阅兵式及绘画把你看到的画出来。在全校进行《我与大阅兵》画展,将内心的震撼感动进一步强化。让学生感受大阅兵中军人体现的威武文明的军威军魂,在班级中确定班级在升国旗仪式上纪律和平时规范。为形成良好班风带来清新的心灵给养。平时我们举办定期心里画报,宣传积极心理学。

积极的心理学下的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这是一种全人教育模式,是当前比较重视发展的一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预防预防心理问题及未成年人犯罪犯罪。在孩子的心田种下快乐幸福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

教师学习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9

一、使人学会积极地面对现实。

从寻找问题的积极意义,减少对过去的消极情绪。积极的面对过去—生活满意点理论及其启示。学会对过去的感恩。

二、对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的指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三大生活领域存在。家庭领域、交往领域、工作领域。尽管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幸福感又属于我们个人主观的体验,但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这三个生活领域的事件对幸福感的影响最为强烈。

职业幸福感对于我们成人而言,职业活动是生活中的核心内容,所以如果我们不能从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其整体感水平都将受到消极影响。

二、幸福教师的共同之处。

1、对工作性质的爱:爱教育。

2、对工作对象的爱:爱学生。

3、对工作材料的爱:爱知识。

三、幸福生活的原理。

1、平衡现在和未来。

2、从困难和挑战中获得幸福。

3、承担起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责任。

四、打造自身的幸福潜能。

1、智慧。

2、勇气。

3、仁爱。

4、正义。

5、节制。

积极心理学心得感悟 篇10

一个人的气质很好,外表精神、有修养、有道德,这个人的气场就好,就会吸引好的事,吸引好的运气。

相反一个人如果气场不好,外表没精神、委靡不振、做事没效率,如果气场再坏就会走霉运,不好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他身上,干什么都不顺,喝口凉水都会塞牙。

这种气场是怎么形成的?

你的观念、你的信仰、你的环境、你的朋友、你的呼吸、你吃的食物、你的欲望、你的静息与睡眠等都会影响你的磁场,这些气场就形成你的气质、你的运气、你的命运。

一、意念场

你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有什么样的气场,这也就是吸引力法则。

你的思想吸引你想要的东西,你是积极向上的思想,你的气场就是积极向上的,你的思想是消极负面的,你的气场就是消极负面的,同时吸引消极负面的人和事,所以要加深你的正能量场,就要有积极正面的思想。

具有赚钱意识的人经常吸引金钱,而具有贫穷意识的人总是引来贫穷。通过你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它们将为你所意识到的事物打开通道,无论富有或贫穷,都恰如你所想的状况那样满足你。

一个人在心里怎么想,他就会是什么样。你一直很害怕的事物总是向你走来。也就是说,你所强烈意识到的事物总是会来到你这里。

思想是因,与你思想相一致的人生和境遇就是你的果,你的因会吸引来果,这就是种瓜得瓜,你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知道这个法则的原理后,你就会运用思想的巨大能量来追求你所想要的一切,你会变得有自信,你会知道世间的因果法则,你会懂得正确、积极正面的运用你的思想,人的心脑合一身心开放后振频就强了,与天地意识信息振频就通畅了。

人体就是一个很敏感的信息场,无时无刻都在与外界的信息、能量进行交换。

二、爱的气场

爱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因为它和宇宙和谐一致,爱是你身上正面的气场。只有发出爱,你才会吸引爱,所以不要只爱你自己的那么小我,要爱周围所有的人,爱你的朋友、父母、爱人、亲人、同事、敌人、地球万物、一花一草,你发出的爱越多,你积聚在宇宙间爱的气场就会越大,同时你收获的爱也就是爱。

爱是一种物质、一种气场,你发出爱,宇宙就有你爱的气场、一个人积聚的爱的气场越多,他就会吸引更多的爱,当你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宇宙会发出各种信息让你感知到,这就像灵感一样,灵感发生于有爱的地方,孩子和妈妈、双胞胎、恋人和朋友。只有两个人爱的意识体的气场才能让他们能够相互共振。虽远在天涯,但爱让意识体联系到了一体,他有危险她会知道,他有爱她会感知的到。

你某一天想起一个远方的一个朋友,忽然你的这个朋友打电话给你,两个相爱的人虽远在天涯,有时也会感知到对方的爱。

一个人广做善事,他就积聚了宇宙间的爱的磁场,当他有危险时,他的潜意识会有感知,身体哪方面不适或出现信号,让他知道,然后避免灾难,就算真有灾难,他也会化险为夷。

宇宙间有一个强大的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你的思想是有气场,有能量、有吸引力的。你想什么,你就会发射到宇宙中去,宇宙就会响应你的想法给你想要的。而爱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你发出多大的思想,宇宙间给你的气场就会有多大。一个广做慈善发出爱越多的人,他得到爱的气场就会越大。

做任何事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和佛家的因果思想是一样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宇宙是圆的,宇宙是有因果法则的,有付出就有回报

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包括你在内的大量的“低能量”人。偶尔也会幸运地遇到高能量的人。他们总是那么积极乐观,总是那么快乐,总是那么具有影响力。你感到羡慕,并被深深吸引,同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附:什么是高能量和低能量?

正面的高能量:活力、精力充沛、兴奋、热情、全神贯注、多姿多采、正面挑战、内外合一、自我提升、提升他人;

正面的低能量:安静、冷静、平静、宁静、放松、焕然一新、和谐、当下、充分休息、内外合一(静态);

负面的高能量:愤怒、怀疑、沮丧、担忧、急躁、压力、负面的挑战、所有的事情都是问题、关系是挑战;

高三学生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1

摘 要:贫困大学生是我国改革收费制度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脱贫。高校辅导员,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实践中,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旨在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和扩大贫困大学生固有的积极精神力量,塑造贫困大学生积极健全的人格,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新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27-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贫困生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救助多集中在经济层面,而贫困生因贫困导致的心理压力过大,自卑、脆弱、抑郁等心理方面的困境,更会妨碍其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帮助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使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贫困”的表现

贫困生中不乏积极乐观、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优秀者。但多数贫困生容易出现“心理贫困”。所谓“心理贫困”,是指大学生由于经济、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所导致的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面变化[1]。“心理贫困”不完全等同于心理疾病,只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问题,由于错误认知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们在长期的自我认知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认知偏差,是个体在自己心目中形成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象。有自卑心理的人,自我评价低,胆小怕事,自我封闭,敏感多疑,容易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2]。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产生自卑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贫困。其次,见识及能力上的不如人,也容易使一些贫困生产生自卑心理。

2.自责和愧疚心理

贫困大学生,有的来自偏僻落后地区,有的兄弟姐妹同时上学,有的亲人患病,家里经济负担都异常沉重。上大学需要支付高昂的学习费用,这让贫困生因自己不能自立反而要加重家里负担而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愧疚。他们中有许多选择去做兼职,以减轻家里负担;与此同时,又想取得较好的成绩让含辛茹苦的父母得以欣慰。鱼和熊掌常难兼得,由于精力有限,或由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生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个别贫困生甚至出现了“挂科”。贫困生一般承载着较高的家族期望和自我期望,成绩不理想,他们会更加自责和愧疚,觉得对不起父母;越自责、愧疚,精神压力越大,成绩越不好,如此恶性循环。自责和愧疚心理发展下去就会变成抑郁和焦虑,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3.人际交往障碍

因为自卑等原因,许多贫困生沉默寡言,胆小内向,不愿或不敢和人交往。人活在社会关系中,只有爱别人,同时也被人爱,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拥有人生的幸福。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不良,会使贫困生心生苦闷,时间长了,会变得性格孤僻和行为怪异,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依赖心理

有些贫困大学生有时间也不去做兼职,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一项调查表示,31.9%受访的大学生认为减免学杂费是对贫困生最好的资助方式[3]。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对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很不利。

5.自暴自弃心理

有些贫困生,面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不是寻找有效办法解决,而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那些天天逃课,泡在网吧里的学生就是这类贫困生的典型。

此外,贫困生的心理贫困还表现为忌妒心理、虚荣心理、粉饰心理等等。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新方法

积极心理学是关注幸福与力量的学问。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人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基于此,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研究和培养人这种潜在的能够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上,通过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健康并生活快乐幸福的人。

笔者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长期的实践中,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旨在以雷锋为榜样,培养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的积极精神力量,塑造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的积极健全的人格而使贫困大学生最终摆脱心理贫困。

1.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雷锋精神的内核,是雷锋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动力之源。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贫困生成长成才的指引,顽强拼搏的动力,心理脱贫的法门。习主席最近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贫困大学生也一样,缺乏理想信念,贫困大学生精神上也会“缺钙”,精神上“缺钙”,意志就会薄弱,心理就会脆弱。贫困生要摆脱心理贫困首先要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一个胸怀祖国、胸怀人民、心忧天下,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学生会像雷锋一样,是没有时间抑郁和情绪低落的,他一心想的就是努力学习,拼命工作,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2.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悦纳自己,塑造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贫困大学生之所以出现消沉、自卑等心理问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贫困,无法悦纳自我。贫困并不可怕,雷锋就是在贫穷困苦中成长起来的。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贫困生应该像雷锋一样,不怕苦,不怕难,迎难而上,时时感谢命运给自己更多的磨炼;不虚荣、不攀比,永远把艰苦朴素当做一种美德,学习上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学看齐,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学看齐,看淡物质,追求精神的充实和提高。

3.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寻求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乃快乐之本。心理学家约翰·福赛斯指出:“当你表现出善意的举动,哪怕仅仅是给别人让让路,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而这两种物质都会使人感觉更好”。许多人都知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雷锋幸福、快乐也收获了一火车!著名医学家弗烈德·阿德勒发现,长寿者中,95%以上的人都有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说过:帮助别人,自己心中永远充满幸福与快乐。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加专业的贫困生邢某,因为贫困,压力很大,自卑、不自信,心里很痛苦。在笔者的建议下,他两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学雷锋,做好事,热心帮助他人,最后,终于摆脱心灵痛苦,重获快乐和自信。他写了一首《走出抑郁》的七律诗,很感人,诗是这样写的:“抑郁神伤为何故?时光飞逝青春误。烛送光明蚕吐丝,有用之身当爱护。助人途中快乐寻,奉献踏上幸福路。风雨兼程多努力,鹏程万里功勋著。”这是雷锋精神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的真实写照。

4.对待同学像春天一样温暖——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关爱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引导贫困生认认真真学雷锋,从我做起,从关爱、帮助身边的同学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做到让学雷锋、助人为乐成为贫困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积小善成大善,积小德成大德。让贫困生在坚持学雷锋,热心助人的过程中得到同学的尊敬和喜爱,促使贫困生走出封闭的自我,渐渐融入集体当中。

其次,教育非贫困生学雷锋,教育他们设身处地为贫困生着想,多理解贫困生,在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给贫困生更多的真诚关怀和帮助,让贫困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尽快摆脱心理贫困。

5.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

贫困生之所以陷入心理贫困,学习上的压力也是原因之一。许多贫困生要做兼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学习常常陷入困境。要教育贫困生像雷锋一样,发扬钉子的挤和钻的精神,刻苦学习。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压力小了,心理贫困也就减轻了。

6.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知恩、感恩

许多贫困生不知恩,不感恩,认为自己是贫困生,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资助是理所应当的。常言道:知足者常乐。不知恩、不感恩的人,很容易陷入到不知足的痛苦当中。此外,不知恩、不感恩,就谈不到报恩,这样会使许多贫困生失去拼搏和奋斗的动力。雷锋精神,根源在感恩。贫困生要像雷锋一样知恩、感恩,并像雷锋一样,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斗志穷尽一生去报恩。感恩精神的教育,对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7.在教师中掀起学雷锋、做雷锋热潮,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物质帮助、情感关怀和心理呵护

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勤、贷、奖、助、补、免(减)的体系。物质上的资助,是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具有专业心理辅导资格的心理教师、辅导员要发扬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定期深入到学生中,与贫困生一一谈心,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教师中的党员、干部、骨干教师应多与贫困生结对子,除经济上必要的资助外,给予贫困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和心理呵护,这无疑对贫困生心理脱贫具有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武晓东.高校学生“心理贫困”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3,(1).

[2]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

[3]林俊荣.当代大学生的贫困应对方式调查[J].青年探索,2006,(4).

高三学生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2

积极心理学是与研究心理优势和积极情绪有关的科学和应用。体验积极的情绪( 高兴、感兴趣、感到满足、爱意等) ,其作用在于它们能够指引我们参与增强我们行为和认知能力的活动中。一旦基本的兴趣养成之后, 所获得的特殊知识就能够使兴趣进一步加深,接着再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尝试了多种方法。

在每节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新课内容,还包括布置一系列活动。比如,根据自己的条件查阅相关资料,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特定历史情节编制历史短剧。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会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首先,在视觉方面,我主要采用观看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影视资料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侵华罪行》这一课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圆明园被毁前后的对比图片, 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介绍,不仅让学生对圆明园有直观上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树立了反抗侵略的意识。这节课,利用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其次,在听觉方面,我会采用听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讲授《改革开放》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春天的故事》 ,让学生在歌曲中体会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腾飞,从而产生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有些时候,可以让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进行教学。

在讲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编钟的图片,并播放用编钟演奏的音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有关历史的知识, 我会适当补充一些故事史料。故事史料能营造鲜活的历史情景,带领学生领略过去的万千气象,并能有效地激荡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理性思考。

在讲授南京大屠杀这一问题时, 我为学生补充了适当的故事史料,使学生印象深刻。在期末考试时,语文作文题目是《记住这一天》 ,有位学生写的就是南京大屠杀。可见,利用这种方式会使教授的内容深入人心。

伊丽莎白·赫洛克强调:“作为学生努力程度的决定因素,表扬比批评更有效。”因此,当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时,我会及时地予以鼓励和支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但是,表扬学生时,我会私下表扬,并非公开。因为,美国C·R·斯奈德和沙恩·洛佩斯提出:“表扬也是一种鼓励。但是最好进行私下表扬 ,因为当一个学生在同学面前被单独挑出后,他会感到不舒服。公开表扬还可能会提高学生之间互相竞争的倾向。办公室谈话、教室外见面都是表扬学生良好表现和进步的好时机。

积极心理学家提出,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 并提高其成绩和能力,就要提升自身的素质。不仅仅是知识水平,还包括业务能力及道德修养。

积极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篇13

有希望就是光明

林泽智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201324141134 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这些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是我们最该学习和拥有的态度和品质,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充满光明,未来也更为广阔。

一、积极心理学了解自我

很荣幸这学期选修了《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程,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感慨很多,收获也很多,体会也非常的多。在短的一个学期的时间里,符老师声情并茂,运用发人深省的故事和道理,结合典型案例和自身的经历,为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深刻的积极心理学课。她丝丝的话语,有如甘露,沁人心脾。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最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是一个不算很积极乐观的男生,生活中稍有不顺,就会有挫败感,就会有失败和恐惧的感觉,甚至是一帆风顺时,我也总担心失败了会怎样,即便是在阳光下,我也不能发现自身的积极品质,经常陷入一种抑郁的情绪当中,害怕与人相处,不敢面对别人的视线。但是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的格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变。首先,我对于自我具有了肯定的态度,接纳自我的不同方面,对生活感觉积极;其次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生活有了目标和方向感,觉得现在和过去的生活都是有意义的,同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最后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有希望就有光明,只要心中握有这可贵的希望,就能够自我激励与命运抗衡!

二、学习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获益匪浅,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讲过PPT中的关于那些艰苦困难的人的一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慢慢地我懂得了,即使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许多不如意不开心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将自己与别人相比一下,相比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那些人的世界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遭遇是算幸运的,我们根本没理由去抱怨什么,人家可以从困境中走出来,我们一定也可以,生活是公平的,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努力面对,付出的就会有结果

三、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高三学生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4

幸福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教师的幸福感在哪里?我想幸福的老师一定是孩子喜欢,家长、学校、社会认可的老师,一定是有师德的老师!一定是热衷不断成长的老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终身学习,学习,就是一个成长的路径!

心在哪,幸福就在哪儿!教书育人,任重而道远。作为老师,我们既渺小又伟大,渺小于工作的平凡、枯燥和琐碎,伟大于知识的传授和灵魂的塑造。孩子的成长路上总会有风有雨,只要你的努力、你的付出浸润着爱和阳光,只要你用心、用爱、用智慧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孩子们就一定会回报你满满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做孩子幸福成长的引路人和守护者,做幸福成长的教育人!

如何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篇15

一、积极心理品质

1. 道德基础较好。

老师批评, 同学反击, 并没有引起小张的强烈反弹, 而是感到高兴, 这说明他待人宽容, 心地本质善良。这即可成为塑造积极心理品质的道德基础, 并转化为道德力量。

2. 潜在进步要求强烈。

我们再进一步探究其动机, 便会发现, 小张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表现自己, 潜意识中希望得到外界的注意, 享受被关注的心理体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人在生理需要满足之后, 便会有心理方面更高级的需要, 比如被关注、被尊重、被表扬、被爱、被支持等。小张便有着强烈的高级需要的心理要求, 他甚至“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以求满足高级需要的心理。小张的这些特点, 其实完全可以转化为积极进取、赢得尊重的内驱力量, 转化为积极的开拓创新的力量。

3. 智力优势明显。

小张“上课反应快”足可以印证“很聪明”的天资条件。这说明他本身具备良好的智力条件, 思维洞察力、求知力、创造力较强, 这为他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很快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二、消极心理品质

1. 情商滞后。

情商即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非智力因素, 有时比智商给人带来的影响更大;“情感智商包含了自制、热忱、坚持, 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显然, 小张的自制力强度弱于其智力, 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是“拖拉作业”,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张亟待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 合作力欠缺。

合作, 是当今时代通过互相借力、互通有无、优化组合等多种方式, 求得多方共赢、提高行为效率的最佳策略。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审视, 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 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有没有合作意识即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心理品质是否积极。小张“上课不遵守纪律”到一定程度, 必然引起师生关注, 必然分散师生的注意力, 从而影响了集体环境的和谐性。可想而知, 小张的学习成绩就不会达到他应该达到的程度。综合分析小张案例, 我们不难发现, 总体上小张具备革新心理品质的良好的条件, 积极品质因素明显。作为班主任很显然要面对着巩固、发扬小张的积极心理品质, 驱除、转化其消极心理品质的德育任务。常识告诉我们, 培育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必须从重建心理品质结构入手, “解铃还须系铃人”, 而培育学生足够强大的自律能力, 则应该成为工作方向。“自律是所有美德的皇后, 是促成有意识练习的品质特征, 这种品质能提升其他品质。”

当然, 培育问题学生的自律必须给予适当的干预、陪伴。如果对小张不施加任何影响, 很显然, 他必将在学业上彻底失败, 而且还有可能促使他养成更多的恶习, 侵蚀他已有的美德。因为“学业失败的祸根在于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快速情绪和认知冲动。”

三、确定具体的培育策略和方法

1. 捕捉时机, 营造自我表现的情意场。

小张乐于表现, 我就利用公共场合, 让他尽情演绎, 释放心理表现压抑, 满足被关注、被尊重的需要。他爱插嘴, 我就及时鼓励他敢于表达的勇气, 不对的就巧妙点化, 给予必要的是非认知;借此不断地追问、吸引他的注意力。尤其是语文课上, 他的问题有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便抓住这个时机, 创造美好的生成, 步步追问。这样他内心的心理需要被满足, 听课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作业也不再拖拉。

2. 持续跟踪, 培育执着坚定的向心力。

班里有一位学生家庭条件较差, 需要他人一定的帮扶, 我安排小张的同桌邀请小张一道经常性地去帮助他, 我则对他们的帮扶情况持续跟踪、督查、反馈。

3. 及时纠错, 创造自我培育的禁闭室。

有一次小张在上课时偷偷地把同桌放在抽屉里的自备水瓶瓶盖拧开, 以至于同桌不小心碰倒了, 热水打湿了书本, 差点儿被烫着。我知道他的心理品质还有待提高。但是我没有大发雷霆, 因为我知道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的难易度。只有提高自律的内驱力才可能更快地改善心理品质。于是, 我让他写一封信, 然后悄悄地给我。这样既给了他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也给他创造了一次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后来的转变已经证明了美丽的“禁闭室”的作用。

摘要:提高行为的正能量必然要从提高心理品质出发, 从根本上釜底抽薪, 去除影响行为质量的不良品质。作为班主任必然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消极心理品质, 并且采取恰当的措施给予积极的干预。

关键词:心理品质,学生,班主任

参考文献

[1]张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程20年大事记[J].中国特殊教育, 2010, 11 (125) :31.

积极疏导,助力学生走出心理阴霾 篇16

一、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平等对待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一视同仁的尊重,在信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关注。一视同仁对待学生,能使得学生在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基础上,帮助他们增加与教师亲近合作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参与管理的机会。

一视同仁对待学生,让他们在获得相应的关注中更加主动配合教师教育,利于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如,在一次以“班主任,我想对你说……”的主题班会中,我得到的最多话是:请班主任让我们学困生、后进生有更多平等表达和自由成长的机会,让我们能享受与其他同学一样的权利,让我们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是的,有时,我们给学生贴上了种形形色色的标签,给他们的心理和人格尊严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走出这样的境地,让学生在真正感受到一视同仁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应有的尊重。针对上述问题,我首先向被忽视和歧视的学生做了检讨,认真反思在教育过程中种种问题和偏差,欢迎他们主动给我提意见,让他们能真正想有更为宽松的学习成长环境。

用客观公正、公平的心态对待学生,让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主动发现自己,给他们更多的自查、自省、自改机会,能使得他们在不断调整自我过程中主动按近教师,让他们在主动参与教育中获得感思。多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性格内向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要给他们更多额外的关照,让他们在主动配合班主任教育中获得更多尊重。多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把脉问题和原因,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修正问题。

二、换位思考,有效沟通

从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就能发现更多的不同;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在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走向的基础上,更利于教师发现更多问题症结,以便提出有效的施教策略方法;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了解学生,能使得教师有不一样的收获。

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问题,以平等的姿态来了解他们,定能为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奠定坚实基础。如,在一次晨读课上,我发现有两位学生没有到教室,而且是经常迟到的学生。“他们的老毛病又犯了!”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不一会,两个人笑呵呵的来了。我顿时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迅速拦下了他们,“你们怎么老不改掉这毛病?难道不迟到就不行?况且不迟到应该是学生必须遵守的纪律!”他们僵住了颜色,刚才的高兴劲荡然无存了。批评过后,我还责令他们俩认真检讨,在全班面前作“检查”。当我到办公室时,其中的一名同学跟着我进了办公室,向我诉说了缘由:原来是他们看见班级的卫生区没有打扫干净,就趁机拿起了扫帚帮助班级其他同学打扫卫生区。我错怪了他们,还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小伤害。于是,我马上向他们认了错。

究其原因,是我没有从换位思考的角度来审视学生,没有以事实为依据来了解情况,在贸然行事的过程中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放下师者的架子,多探下身子主动和学生交流,让他们在接受教师教育指导的过程中主动与教师交流意见,更利于他们强化理解感知。多给学生自我陈述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主动表达过程中自觉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大胆表露自己心声的过程中强化理解感知。

三、立足细节,正面激励

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进步,让他们在看到自己闪光点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更利于他们获得发展进步。正面激励,让学生看到了教师的和蔼可亲,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温暖善良。从学生的一个小的细节入手,挖掘其中的闪光点,更利于他们在主动表现的过程中激活原生动力。

运用表扬来认可学生,让他们在主动展现自己优点中更加“精益求精”。我对学生的细小变化往往会多送上几句表扬,在学生穿上了新衣服,主动送上一句“你今天真漂亮”;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点小进步,多送上一句“你真棒”。多通过口头表扬的形式来认可学生,让他们在备受认可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更利于他们博采众长。给学生掌声与喝彩,送给他们笔记本、有趣课外读物等奖品,可以让学不断增强自信心。

多表扬、多欣赏、多认可,让学生在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中主动拓展延伸自己,更利于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利于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总而言之,运用积极的疏导,让学生在感受到亲和、亲近的和谐环境氛围中获得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平等对待学生,让他们在感受到一视同仁关注中获得更多进步和发展;多从学生角度思考,多以宽容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多鼓励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让他们在获得认可的过程中释放潜能动力,更利于促进其发展进步。

上一篇:拔牙日记200字下一篇:欢乐元宵节作文600字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