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班主任

2024-06-06

积极心理学班主任(精选9篇)

积极心理学班主任 篇1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印象·积极心理学

题记——

班主任培训已进行了两次,每次,对前来讲座的老师都充满未知的期待。

今天是第三次,我会遇见谁呢?

一位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秀丽端庄的老师站在了我们面前,颜值与气质并存,叫我如何不喜欢。她就是来自邢台学院的丁坤老师,主攻积极心理学,曾留学韩国,获博士学位,曾被评为“邢台市最美教师”.她给我们分享的是专题讲座《积极心理学与教育管理》。

丁坤老师的讲座围绕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依据、教育价值、等几方面展开阐述,并列举了一些依据积极心理学原理获得教育成功的案例来强调积极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丁坤老师可谓屋建甄,深入浅出,令我对积极心理学的有关方面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初步认知。丁老师并理论联系实际,给大家推荐了一些具体操作的方法来更好地服务教育管理,更是让我学有所用,受益匪浅。

与高人为伍,与智者为伴,是学习成长的捷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丁坤老师流畅的谈吐,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可谓雅俗共赏,她的讲座,余味无穷。

丁坤老师的讲座涉及到很多关键词,如:“成长性思维”、“持续的幸福”“问题学生与学生问题”“冰山幻想”、“自我效能感”、“心流”“人类的品格优势6类24项”、“归因理论”等,这些都是自己以前从未触及的思想范畴。如果把教育教学比作大海上航行的船,这些关键词犹如航标,可帮助指引教师沿着正确的航向航行。

印象一

说到“成长性思维”必须要说说学校流行的另一个词语“逆袭”,简单的理解为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要看到成长的可能性。班主任主要负责的是教学管理,学生的积极成长很重要。马丁。赛利格曼说:“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关注学生有多聪明,而应该关注学生是怎样变聪明的。”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不是发现“学生的问题”,更不是发现“问题的学生”,而是发掘学生自身具有的优势和潜能。

列举一个熟悉的课堂现象,如一个学生课上拿出小玩具摆弄,该如何处理?我们往往会采取简单制止的方式命令他交出玩具,迫使他注意力回到课堂,突发事件到此为止。如果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很友好的问他,“你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如果没有请把某练习题正确做出来,然后老师可以奖励你玩几分钟小玩具。”这个处理方式较于前一种,不同之处在于给学生留足了反思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制止学生犯错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在指出错误的同时建立起另一个新世界,新方向,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有利的,同时给他一个改正错误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要知道,压制永远不是教育最好的手段。经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小情况采用一棒子打死的态度不可行,鼓励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与帮助和诱导,调整情绪,将“爱”、“包容”发展为教师标志性性格力量。

美国KIPP公立学校有个明显的教育特征:赋予任何一个孩子积极期望值并进行目标明确的品格成长引领。要求学生具备7个目标品质:坚毅、自控、热忱、社交、感恩、乐观和好奇。学校配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好行为记录卡、品格平均成绩点,具体到学习生活的一个个细节。威廉。詹姆斯说:“人能够通过改变其思想来改变其生活。人的难题不在于他想采取何种行动,而在于他想成为何种人。”发扬一个人的品格优势,避免分数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最后分数的高效往往却能应运而生。KIPP学校最霸气的地方也是最独特的地方学生不是考试选拔进来的,而是抽签产生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如何对学生实施积极教育,最终使每个学生走向成功。被KIPP抽中的学生仿佛接受了上帝之吻。

印象二

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态度,以多多关注学生积极面为主,有利于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反复指出学生错误相当于在固化学生的错误行为,是负面的积蓄,所以应淡化错误。发现错误行为不是主要目的,解剖错误原因并赋予其改正方向才是教育动机。

马文。柯林斯也是一个运用积极心理学成功型,她具有诚实、勤奋、爱人这些优良的品质,她用独特的教学方法,用大量的赞美、拥抱、鼓励和爱心,从培养孩子自信心、自立意识开始,引领学生提升。她说:“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冠军”.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非常成功的时候,我们不要问:“我为什么做不到?”而要问“他为什么取得今天的成就?他是怎样做到的?”当你发出“他是怎样做到的”这个质问的时候,一个人的心灵已经展开了靠近成功的希冀。

对于犯错或遭遇失败的孩子,意味着他需要帮助,而不是惩罚或嘲讽。帮助孩子树立乐观的解释风格,积极的归因来面对失败和犯错,长此以往于日积月累的心灵体验中成为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更能全力以赴,并最终取得成功。显示一个人积极成长的标志性语言如:偶尔的失败不代表永远,可解释为“尚未成功”;支配自己持续努力的方向:“遇到困难我能坚持”;“别人的成功能给我带来启发”;“我觉得努力和态度非常重要”;“我能从错误中学习”;“我喜欢挑战自我”“我得想点招儿”;“我需要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没事儿,吃一堑长一智“这些都属于激励性思维,属于成长性思维,可使自己不囿于固定思维。

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人类理应具备的品格优势,如专注力、自控力、意志力、好奇心、信念、动机等,关注人的心理需求,关心人的情绪体验,既关注智力因素更关注非智力因素,是激励人类从普通走向卓越的心灵内驱力。丽塔。皮尔逊说”教学和学习应该是让人愉快的事情,如果我们的孩子都不害怕接受挑战,不害怕思考,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强大,一个成年人要不放弃他们,坚信他们可以变成最好的自己".以上实例无不说明,我们的教育管理十分需要积极心理学的支撑。积极心理学不仅帮助学生获得成长、成功的动力,同时也可让师生获得持续的幸福感,是生命源源不竭的进取精神,是每个人在遭遇意外和失败时得以反弹的爆发力。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是一个自带光芒的人,积极心理学呼唤心灵的敞开与包容,悦纳与智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周遭,以广角的视觉审视人、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成败,如此,精神越来越充实,灵魂越来越自由,人越来越有趣。

言有尽,意无穷。通过学习和反思,我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将参照积极心理学的原理,适时调整班级管理模式,丰富主题班会,设计学生成长优势卡,学以致用,静守彼岸花开。

积极心理学班主任 篇2

与普通高中和高校相比,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难管,因此不少职业学校教师不愿意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提倡要用积极的心态激发每个人自身所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对于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内涵、基本内容及培养路径做一简单探析。

1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内涵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素养具有新的内涵。一是在班主任个人品德修养和人格特质方面,强调以班主任的高尚道德情操和积极健全的人格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二是在班主任育人理念方面,强调尊重、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积极面,进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在班主任理论素养方面,强调思想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的整合,以积极的思想理论影响学生;四是在班主任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强调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体现教育智慧的应变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掌握思想教育技能、心理辅导技能以及引领学生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等。其中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是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关键要素。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班主任要具有童心意识、学生意识、生命意识,在班主任工作中能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成长需要为本”。这样的精神关怀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应该成为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自觉行为。

2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基本内容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素养包括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维度,涵盖职业理解与认识、育人思想与理念、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了解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反思创新能力等九个领域,具体要求如表1 所示。

3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3.1 积极开展班主任心理疏导活动

在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尤其要重视班主任的心理疏导,注重培植班主任的积极人格品质,如指导班主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班主任阅览室、班主任放松室,开展户外拓展、参观考察、趣味游戏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疏导活动不仅能有效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也能让班主任更多地体会职业幸福感。

3.2 健全班主任专业成长保障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 年修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一是保障待遇。合理安排班主任的教学任务,并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在绩效工资分配时适当向班主任倾斜,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二是表彰激励。建立健全班主任的奖励制度,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广泛宣传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活动中,优先考虑优秀班主任。

3.3 构建多元化的班主任培训体系

一是校外培训。积极组织本校班主任参加各层次的校外培训活动。通过校级以上的班主任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校本培训。如初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请优秀的班主任对新班主任进行传帮带;指导班主任读书学习;聘请专家、学者、学校领导、优秀班主任等举办班主任专题培训等。三是以赛促训。通过多元立体的班主任培训,使在任班主任逐步做到专业化。

3.4 引导班主任进行实践反思活动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贵在学习、重在反思。要重视反思在班主任专业成长中的作用。通过反思,班主任会找寻对现实和自我的不满,引发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激发班主任不断改变现状,超越自我。要做好反思,需要班主任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多琢磨。进行自我反思的方法有很多,如写教育随笔、教育周记、教育日记,撰写教育案例,参加现场观摩、讨论交流,听学生反馈等。

3.5 指导班主任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论积极心理学与班主任智慧 篇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积极心理学 班主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01-02

引言

小学班主任不好当,这是很多小学班主任的共同的心声。尤其是大部分班主任都是刚进学校的新教师,面对调皮的学生更是力不从心。如何在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如何促进每一个学生共同发展则是班主任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当然,解决这些问题不可一蹴而就,而是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好班主任工作。

1.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认识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要求了解积极心理学是什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重新看待班主任工作是怎样的,在工作中少一点抱怨,就会多一份期待。

1.1重视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体验是指对待过去满足、对待现在快乐和对待未来充满希望。在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这三种情绪体验,这三种情绪体验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中班主任应该积极给予小学生鼓励,一个小小的鼓励,可以让学生更加的认可自己。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适当的鼓励,以此让他们感受成就感。

1.2重视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养成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两种人格,并且这种人格一直在相互抗争。也就是说小学生有快乐、喜悦、宽容、慷慨等,但同样也有压抑、恐惧、生气、嫉妒等消极心态。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教会学生学习释放心中的压抑、学习积极的面对一切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1.3重视班集体的构建

在学习阶段,班级就是学生的第二家庭。可见,构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班集体是十分重要的。构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就需要重视全班学生的力量,引导每一个学生为班级服务,告知每一个学生班级对于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班主任工作中的策略

积极心理学毕竟只是一门学科,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将此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才能看到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才能体现一个班主任的智慧之所在。可见,将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恰当应用到班主任工作中也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1不能一点概面,应全面看待问题

在面对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时,班主任要做的应该是全面的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刀切。一刀切容易引发更多的问题,有的时候甚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学习到很多的优良品质。比如学生之间有矛盾发生争吵时,教师应该把两个学生请来坐在一起。把自己心中对彼此的不满说出来,然后教师再依据他们所有的问题进行判断。可以适当的给予教育,但是不能太严格了,这样会让学生害怕老师。处理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开学生心中的问题,而不是责骂。学生之间团结友爱才能促进班级的发展,因此老师应该全面的看待问题,而不是批评他们当时的错误。

2.2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

每一个学生都会犯错,没有不会犯错的学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严肃的责备。这样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还能带动班上的整个学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教师就是学生第二父母。做好的引导,学生采取获取更多。当然,在引导的过程中还应因人而异,学生的性格有所不同,采取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比如,学生不认真学习。当一个学生不认真学习时,教师应该发现其不认真学习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不认真学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找到适合的方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当找到缘由时,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学习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不认真学习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适当的应用积极心理学,不仅可以很好的开展班主任工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积极心理学为奋斗在工作岗位中的每一位班主任打开了一扇窗,当然,上帝为你打开了一扇窗,班主任也需要自己打理这扇窗户。灵活运用积极心理学,找到着力点,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体现班主任工作的智慧。

参考文献:

[1]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116-118.

[2]席作宏.论班主任的管理智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1-14.

积极心理学班主任 篇4

积极心理学思想是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赛利格曼提出,在2000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吹响了建立积极心理学的号角。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和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获得幸福。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积极心理学要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幸福在多数情况下是主观的,所以它也被称为主观幸福感,意即个体自己亲身的感受。事例:有一个聪明人和一个老实人一起到海边玩,聪明人在海边捡了很多漂亮的贝壳,而老实人也在海边捡了很多漂亮的鹅卵石。当他们走到一起时,聪明人提议两个人交换自已所捡到的东西,老实人爽快地答应了。聪明人在交换之前悄悄地把自己捡到的最好看的两个贝壳藏匿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老实人,而老实人则把自己捡起到的所有鹅卵石都有交给了聪明人。回去之后的那天晚上,老实人睡得很香,但聪明人却彻夜难眠,他一直在想:老实人是不是也像他一样把最好的石头藏匿了起来。在这里聪明人客观上占了便宜,但主观上却并不感到幸福;相反,老实人客观上吃了一点亏,但主观上却感受到了幸福,这就是主观幸福感。塞利格曼创造造性地提出了幸福的三个要素——乐趣、参与、和意义。乐趣通常表现为兴高采烈的外在情绪表现形式;参与是指对家庭、工作、爱情与业余爱好等方面的投入程度;意义则意味着个体对行为或事件深层价值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能发挥自我的力量,达成超越自我之上的目标。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真实的幸福,他必须要感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这种良好的情绪体验又可以使他更好地投入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但真正的幸福则必须要达到超越自我。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点”是: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三个基本点实际上就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基本路径的具体体现。

积极心理学书目 篇5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福建省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康江梅

20世纪是全球飞速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生命缺失”的世纪。21世纪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寻丧失的生命力。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青少年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不足,出现了严重的青少年暴力甚至自杀的现象,极大地引起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20世纪末新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为生命教育打开了广阔的视野,为拥有幸福生活指引了一条光明之路。下面就该内容做初步的探索。

一、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的原基点。主要是指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价值观、人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使人积极的心理学,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它是指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20世纪末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中,其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指出: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引导人类对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自身的潜能、动机、价值和能力等,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二、生命教育中融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21世纪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寻丧失的生命力。《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的调查专文中说: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很多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先是逃学,后辍学,沉迷于虚拟游戏、流浪、打架斗殴、偷窃等对青少年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身心影响,最后走上了犯罪或轻生道路。近几年发生的个别青少年学生因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等各种原因而轻生的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对生命教育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性途径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中新的极具生命活力的生长点,它融合于教育领域是一场积极教育运动。它要求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师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关注师生人格中的积极层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社会环境等,从全方位看待事物,而不再仅仅是某一问题、缺陷或疾病。因此,积极心理学与学校生命教育的融合运用,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理念和视角,促使教育从原来过分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而转向关注他们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强调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为学校师生所接受,并带来良好的实效。这既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本身所追求的价值核心。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生命教育中融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一)帮助师生获得生命幸福感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快乐源于主动选择”。快乐是一种积极情感,这种情感不是外部所赋予的,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源于个人的主动选择。20世纪60年代,美国三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选择表达积极情绪最多的人比那些表达积极情绪最少的人要多活10年。

在学校生命教育中,积极情绪的体验能够激活师生良好的日常行动倾向,保持趋近和探索新颖事物,与环境主动的连结,促进自我发展的愿望,与他人分享成功和求得在将来取得更大成就的愿望。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更开放、更灵活,能够想出更多的问题解决的策略。它还能促进学生产生帮助、友好行为,密切人际联系,扩大人际资源。同时能够撤销消极情绪产生的激活水平,提高应对水平,促进社会适应。以上积极情绪的反复体验,扩展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增加了个体的心理弹性,提高学业、生活和职业以及社会关系的质量,增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同时学生的成长带给老师成就感及良好情绪情感。心理学家大量的用“情绪体验取样法”的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报告的积极情绪,或心境高于消极情绪,或具有较好心理弹性的个体,更有活力,生活得更幸福。

(二)充分发挥师生个人生命中的人格潜能

积极心理学在个人层次上主要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积极心理学希望寻找一条能使个体具备这些潜质的有效途径,那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正如赛里格曼所说:“培养孩子不是盯着他身上的短处,而是认识并塑造他身上的最强,即他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将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变成促进他们幸福生活的动力。”因此积极心理学将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

积极心理学还认为,人人都是教育家,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这种价值取向给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丰富了教育实践的内容。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师生投入和付出越积极、越多,人格潜能将不断被挖掘,源源不断,并能形成良性循环,即“罗森塔尔效应”,发挥其生命的优势和价值,感悟生命的宝贵和幸福内涵。

(三)有效构建和实现师生个人的生命价值

积极心理学在群体层次上的研究主要是积极组织系统。它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生命教育中需要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他人的宽容,对社会的责任感及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等。在学校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拓宽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有效途径,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内涵,探索学校生命教育的规律和实施途径,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感悟生命并努力践行,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生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将更能够创设和培养积极组织系统所需的心理品质,更有效地促进构建和实现师生个人的生命价值。

三、生命教育中积极心理学运用的实施策略

积极心理学融合于学校生命教育是一场实效性强的教育实践,我们探索以下三种实施方法。

(一)设计生命教育课程,师生充分体验分享积极情绪

课程是一种活动、交往、沟通与合作,是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精髓、融合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珍爱生命美丽心灵”课程,构建独特、高效的生命教育实现途径。该生命教育的课程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和需求出发,系统、深入、有层次的进行以下四单元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积极热爱生命”系列课程设计。

我们的幸福课程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我爱我自己

第1课 我从哪里来

第2课 我是谁

第3课 我的成长

第二单元 发展生命挖掘自我第4课 我的潜能

第5课 我的魅力

第6课 我的朋友

第三单元 完善生命拥抱成功

第7课 我的目标

第8课 我的学业

第9课 我的职业

第四单元 提升生命闪亮自我第10课 我将做些什么

第11课 我与挫折

第12课 我的舞台

以上十二课生命教育课题的教学中,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积极互动的环节。如在“美文欣赏”环节,给学生推荐的《敬畏生命》、《我很重要》等文章,运用大声思维法和复读法,获取语言的巨大能量,让学生充分感悟和分享对生命的认知和热爱。在每一课的心灵分享中,给出一些积

极热爱生命的建议和方法:如遵从内心的热情、多和朋友们在一起、在水边散步、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失败、有规律地锻炼、表达感激等,都能帮助师生改变生活,从中获得人生的愉快和幸福体验。还有许多的心理游戏、生活案例、经典感人的生命故事分享更让人从中反思领悟,帮助自己阐释实现生命的内涵与意义。在这种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拥有积极的情绪情感,旨在引领学生深入探索生命历程,在生命情境中亲身体验,唤起师生对生命的积极热爱、珍惜和尊重,激励自己创造更多的生命价值。

(二)关注生命个体差异,激发师生积极人格潜能的发挥

为了把准学生生命发展观的个体差异,我们采用相关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从调查结果中了解学生的生命观以及发展差异,在教育教学中分层施教,在课外活动中挖掘个体潜能,实现全面积极的生命教育效果。

我们本着“珍爱生命美丽心灵”的目标,在“霁心园”心理辅导与咨询中心的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帮助个别学生疏导心理困惑和问题。当学生忧郁不安、愁眉苦脸地走进“霁心园”,走出时他们总能表情舒展、面带笑容。因为在这安全的环境里,能够敞开心扉与心理老师一起积极探讨,挖掘个体自身的人格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找到了满意有效的答案。此刻他们心中拥有阳光和温暖,深深地体验着幸福的情绪和情感。我们与此同时做好后续的跟踪辅导,咨询记录和整理反思工作,进一步提升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能。在个案心理辅导中,学生心灵成长的同时更是心理老师幸福感的提升,职业生涯的高峰体验时刻,更进一步激发今后师生积极人格潜能的发挥。

为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我们在班级设置和培训班级心理委员。他们主要是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老师、班主任与各班同学之间起着信息沟通的作用,帮助同学积极主动的维护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协助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设计了系统、针对性强、能发挥个人人格潜能的五部分培训内容:

1、团队凝聚力活动;

2、团队激励活动;

3、团队成长活动;

4、心理辅导基本理论学习;

5、心理辅导技能的训练等。这一活动以点带面地铺开辐射生命教育,学生各尽所能,形成多重的生命爱护安全圈,以积极生命体验带动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三)创新生命教育活动,提升和实现师生生命价值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中,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获得的。威廉姆斯等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当学生的周围环境和老师、朋友都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一个生长在积极、鼓励、和谐环境下的学生和一个在充满暴力、训斥、混乱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在性格、处世、人际交往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更加自信、更富有爱心、健康和幸福。积极心理学强调,学校中的一切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因为这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只有在这最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教育,才是最真实的教育,才是着眼于学生生命潜能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良好适宜的生命教育环境。

我们通过创新和开展一系列的生命教育活动,营造释放、鼓励、发展的心灵空间和平台。如校园里张贴潜移默化的心灵励志语;帮助学生自助成长的“霁心园”心理报纸;释放和补充心灵能量的“珍爱生命美丽心灵”校园心理剧表演竞赛;施展才能的“珍爱生命我爱我”手抄报竞赛;倾诉心灵的生命感言征文活动;积极热爱生命的集体舞活动;还有与生命对话的心理日记和心理漫画等等。以上生命教育活动有效利用校园“成长空间站”,创设和谐、互动的校园环境,使不同需求和潜力的学生找到释放的空间,体验形成积极情绪,有效地帮助师生提升和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

积极心理学不仅为学校生命教育开拓了崭新的视野和途径,它也将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福音。我们相信积极地热爱生命,我们将走向幸福生活的彼岸。

浅谈积极心理学 篇6

摘要:为了对积极心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此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背景、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主要观点、运用领域、启示和意义、展望。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1 前言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最早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积极心理学是相对于现代西方主流心理学倡导的“消极心理学”或“病态心理学”而提出来的,是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反思,它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正式开创的,具体指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的各种研究,来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力量和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以此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从而促进个人顺利的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诞生背景 3.1 理论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 年代特曼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1]。在二战期间这种研究被迫中断,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又重新关注人类的积极层面,重视积极的心理活动。人本主义思潮对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后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也对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关于“任何一种建构都必须通过人与社会(环境、他人)的互动才能实现”的观点,对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环境,以及把积极组织系统和积极关系的构建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都产生了影响。3.2 现实背景

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三种使命: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但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家的注意力集中于对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局限在对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成为了主导性模式[2]。目前,虽然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孤独、焦虑、精神空虚等负面心理也层次不穷。这让心理学家们不得不反思传统心理学存在的问题,也开始认识到心理学应该注重对第二、三使命的完成,也即是对积极品质、人类的潜能等进行研究,于是积极心理学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诞生了。4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方面,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承继了西方现代主流心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其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量表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3]。另一方面,虽然它以实证的研究方法为主,但也不拒绝非实证的研究方法[4]。如:它学习和继承了质性研究的一些优势和长处,还采纳了人本主义现象学的方法等。积极心理学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真得可谓做到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也有利于它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

5.1 主观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积极的情绪体验

它对人类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主要是探讨人类对过去的幸福感、满意感,对现在的快乐感,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5]。其中对幸福感和快乐进行了重点研究,强调了只有对它们进行充分关注,才能真正改善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

5.2 个人层面上,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人积极的心理品质,它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等,这些特质许多早期都被研究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让有关研究又蓬勃发展起来[6]。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积极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在这个层面中,积极人格的研究是其重点。5.3 群体层面上,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组织系统的建构

积极心理学家认识到要想人们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只从个体层面出发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对积极社会组织的建构。于是他们致力于探讨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对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的学校等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6.1 心理学应该重新实现其价值平衡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作为统治20世纪西方主流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对于人性存在一种共同的隐喻,即否认人性的独特性,将人喻为机器或动物。认为消极性是人心理与行为的基本属性:人要么由本能驱使,要么由环境决定,渲染一种悲观主义人性观和消极的心理观[7]。积极心理学反对人的机器或动物隐喻,反对心理的本能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以及由此带来的悲观主义人性观和消极心理学,它提倡积极地人性论,也不是把人的优点看作克服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作为研究本身的目标,最终使人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

6.2 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乐观、宽容等积极力量,这种积极力量不仅对自己是正向的、建设性的,而对他人也应该是的。每个人都必然存在着积极的力量,只要我们找出他的积极力量和品质,就可以预防和制止他的“疯狂”和“错乱”,这样比他“疯狂”和“错乱”后再去医治价值要大得多。如:马家爵事件,如果我们对他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积极力量进行引导,或许就不是这样的结果了!

6.3 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地意义。其实消极和积极都掌握在我们手中,主要来源于我们的认知。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性,一是多角度思考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获得积极体验。例如:期末考试有一门你考了50分,你不妨归因为自己的运气稍微差了点,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低。积极心理学的运用领域 7.1 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

积极预防指的是系统地塑造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各种潜能和品质,而不是去修正缺陷。通过发掘人类乐观主义、勇气等积极力量来预防出现心理问题。例如,要阻止那些易于沉溺于网络中的青少年,有效的预防并不是对他们进行治疗,而是找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一个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从运动中得到快乐的男孩还会网络成瘾吗?。

7.2 积极的心理治疗

积极心理治疗主要提倡心理治疗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增进和培养人自身的各种积极力量上。佩塞施基安在《积极心理治疗》中提到了积极心理治疗的五个阶段:a.观察、保持距离阶段;b.调查阶段;c.处境鼓励阶段;d.语言表达阶段;e.扩大目标阶段[8]。

7.3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主要是进行积极教育,也即是要创建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等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给予过多的约束、控制。另外,积极教育的目标是把所有人尽可能地建设到一个他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这一理想状态是依每个人具体情况制定的各自可能达到的动态的理想状态,不求一致,但求尽力[9]。例如:我们常说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就有点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正是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给学生创建了一个利于发展的教学环境,才让学生最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7.4 在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应用

在经济领域人们从收益(积极)和损失(消极)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对问题做决定时,通常趋向于以收益为核心来做出选择,可见对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思想主要以积极为主。在管理领域,注重对员工的愉悦、兴趣等积极情绪的培养,有利于成员之间、成员与顾客之间形成相互的影响,更有利于企业事业的发展。因此,现在企业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和对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与意义 8.1 积极心理学的优点

积极心理学最大的意义在于弥补了心理学知识体系的空缺,心理学长期以来注重人类消极的一面,而它的目标是引导人们实现自我、幸福生活,使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批判了传统心理学把人看做机器和动物,人要么由本能驱使,要么由环境决定,渲染一种悲观主义人性观和消极的心理观,高扬人性的积极性和建设性。8.2 积极心理学的不足[10] 8.2.1 积极心理学和早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脱节

前人已经研究了一些重要的概念,但积极心理学并不借鉴。例如: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中已经早就把它看成研究对象了。8.2.2 积极心理学少一个完整有效的理论框架

它的许多概念大多散见于各种文章和研究报告中,缺少一条把它们串起来的主线。8.2.3 积极心理学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取向

它研究对象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而且主要是美国社会的成年人。8.2.4 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批评过于苛刻,也过于武断

消极心理学毕竟存在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其价值,对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不能完全的对其否定。9 积极心理学的展望

积极心理学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它的发展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只要积极心理学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接受别人的批评,并给予改正,一定会走得更远和更好。因为“人文关怀是21世纪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11]。

积极心理学班主任 篇7

一、积极情绪体验

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过程, 还影响其积极人格的形成。持久稳定愉快的情绪体验, 有利于幼儿形成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稳重等积极人格特征。当幼儿的情绪处在积极状态时, 会更加自信主动, 思维活跃, 乐于学习, 勇敢且富有创造性。反之, 则会成为易生气动怒、跋扈娇纵、爱哭泣的孩子, 更易被伙伴群体孤立, 强化不良情绪的积累。幼儿情绪易冲动、易传染、易转移、不稳定、情绪调控能力差。但幼儿情绪可塑性强, 家长应帮助幼儿获取积极情绪体验、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从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 创设宽松和谐、规范有序的家庭环境

理解接纳、宽容和谐的情感氛围, 是幼儿形成积极情绪的前提条件。家长对幼儿无条件的接纳与关爱, 使幼儿感受爱和尊重, 心情愉悦, 极易产生向上的积极情感 (乐观开朗、自尊自信) 。规范有序、美感意趣的物质环境, 是幼儿形成积极情绪的物质保障 (情绪稳定、坚持自制)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天生具有秩序感。规范有序的环境, 符合幼儿心理需求, 心情愉快。家庭中的家居物品, 摆放有序;家人的生活作息, 规律有序。这些都是幼儿积极情绪获取的基础条件。

(二)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恰当表达情绪

幼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不会表达自己情绪。家长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故事表演、角色扮演等游戏, 让幼儿理解情绪的产生、尝试换位思考, 体验感受不同处境的心理情绪。如绘本《各种各样的情绪———感觉大书》, 画面生动有趣, 表情夸张到位, 非常巧妙地呈现各种情绪, 有效地帮助幼儿认识情绪, 并理解其产生的原因。《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等都是情绪管理的绘本。幼儿在两岁半, 会出现“第一次反叛”。情绪易激动, 特别任性、执拗, 甚至为达到目的, 哭得歇斯底里, 不惜伤害自己。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 淡化处理的方法。其次可以采取不制止、不干涉的方法, 让幼儿将不良情绪彻底发泄, 待安静后, 再进行对话处理。但对于脾气暴躁、大闹不止, 甚至动手动脚的幼儿而言, 可以尝试“特殊方法”。当家长发现孩子无理取闹大哭不止时, 可以抱着孩子突然说:“你是谁家的宝宝啊?怎么到我家来了啊?” (幼儿惊慌) “我家宝宝很乖的, 不会哭闹的, 你是谁啊?” (幼儿着急解释) 待稍微安静后“, 噢, 你刚才被巫婆施了魔法, 对吗?” (嗯嗯幼儿点头) “噢, 现在才是我的宝贝呢。”

(三) 引导幼儿转移兴趣, 培养情绪调控能力

幼儿不明白情绪的好坏之分, 情绪调节能力比较弱, 长期积累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宣泄, 很容易引起各种心理卫生和行为问题。作为家长不能压抑幼儿的不良情绪, 也不能任由其发展, 而是要引导幼儿转移兴趣, 倾听幼儿的想法, 用关爱和理解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认识各种情绪, 特别是对于过激情绪的初步认识, 尝试进行自我调节情绪。现实生活中幼儿不如意时要发泄其不满的情绪, 而父母不能够宽容、理解孩子的心情, 用权威占了上风, 结果孩子情绪没有发泄出来, 长时间抑郁纠结, 越积越多, 情绪发展就会走向消极方面。幼儿对情绪的认识和情绪的表达常常不一致, 情绪表达的发展滞后于情绪认识。家长应帮助幼儿在自我实践体验中, 培养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家长可以创设条件, 通过亲子游戏、家庭舞台、秘密话吧等多种形式, 让幼儿在自我实践中调节和舒缓不良情绪。另外要正确对待幼儿的不良行为。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的匮乏, 还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有时候会犯“无心之错”, 家长应站在幼儿角度, 与幼儿真诚交流, 理性对待, 冷静处理。过度严厉的指责, 反而会强化他的错误意识。同时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 更容易出现退缩、责难、抵抗、执拗等不良人格特征。

二、积极行为构建

积极情绪产生积极行为, 但积极行为的产生不是刻意教育所得, 而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构建。

(一) 隐性教育

家长应注重幼儿积极行为形成的隐性教育, 即“教育无痕”。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 不露痕迹地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身正为范, 家长的榜样人格是幼儿积极行为构建的基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成长和知识获得是在不断的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的”。家长的榜样行为, 无形中会影响到幼儿积极人格的发展。孔子曾提出“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家庭环境、家长自身的人格魅力, 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灵的成长和积极人格的形成。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父母对长辈的孝敬、对他人的谦让、对子女的疼爱, 以及对小动物们的关心, 这些优秀品质直接影响着孩子亲近社会的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为后期具有高尚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人文环境

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是幼儿积极行为形成的摇篮。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包括民主有序的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一对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探索的父母, 潜移默化中会培养出一个积极乐观、热情开朗的幼儿。家庭中处处体现温馨、意趣、学习的角落, 闲暇时更多出现的是打球、爬山、听音乐、泡图书馆等文化娱乐, 这种生活风格无形中促进幼儿积极的人格行为。家庭不仅重视人文环境中的文化熏陶, 还应注重生活中的幽默诙谐。家长的幽默品质, 家庭中的诙谐趣事, 都会给幼儿带来开心、放松、自由的情绪体验, 更易于积极行为的产生。

三、积极人格形成

积极人格的形成,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是个体在对外界事物的影响下, 不断内化分析再内化的复杂过程, 通过这种内化人格品质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积极人格培养除积极情绪体验、积极行为构建之外, 家长还应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家长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 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 让幼儿体验交往的快乐。如多带幼儿外出活动, 扩大眼界, 增加幼儿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多陪幼儿逛超市, 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物品, 自己买单, 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邀请邻居或其他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 帮助幼儿感受同伴交往的乐趣。 (2) 引导幼儿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和交往技能。通过角色扮演、绘本阅读、家庭剧场等游戏环节, 培养幼儿换位思考, 初步掌握感受、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当幼儿与他人发生冲突时, 要学会等待, 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家长适当给予引导, 切不可大包大揽。

积极人格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幸福,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家长应有意识地利用关键期, 通过创设家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引导幼儿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形成积极行为, 注重幼儿社会性发展, 最终形成完整的积极人格。

参考文献

积极心理学班主任 篇8

【关键词】学生高中班主任心理学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114-01

1.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地解决心理问题

通常情况来说,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区别,高中生的心理既有健康的一面,也有不健康的一面,出现心理问题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在过去的教育中,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不正常,通常采取亲自疏导或者介绍到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疏导,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心理问题。其中,对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来说,班主任应当从引导方面入手,让学生自己调节。老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自助的动机,让学生看到积极的方面,逐步让积极的方面盖过消极的一面,进而实现心理健康。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有选择性地调动学生心理积极的方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1一级心理辅导。重点是针对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心理方面有一些不正常行为,但是不那么严重的状态之中。这时班主任可以给学生灌输一些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知识,让学生构建起积极心理,进而靠自身调节解决心理问题。

1.2二级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是针对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学生,班主任需要教授一些心理调节技巧,让学生实现自救。比如:一位学生面对考试时,出现了强迫症,每天考试不停的在脑海中转,当这位学生告诉班主任老师时,可以像其介绍森田疗法,顺其自然。在班主任的有效引导下,促使学生能正确地看到自己的强迫问题,慢慢地融入到学生和生活当中。在这种积极的治疗下,没过多久这种强迫症就逐渐消失了。

1.3三级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是针对心理障碍十分严重的学生。基于高中升学的学习压力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高中常有大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基本表现为:抑郁症、心态浮躁、精神分裂等,通常学生面对这几种症状采取的是药物治疗,但在恢复期应配合心理治疗来进行康复。在辅导中重点是激发学生战胜疾病的潜能,强化治愈信心。

2.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心理品质

2.1引导学生学会积极认知,优化智力。高中的学习课程较多,知识相对较为深刻,这就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只重视成绩的教育环境中,学校常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学生被迫地接受着各种考试模式的灌输,严重的阻碍了学生认知的主动发展。这时,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从这种应试学习状态中脱离出来,促进认识的发展,让智力得到优化,让学生逐步自学。比如:从学生进入高中时就开始引导学生开展自学。(1)让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自由地安排学生计划,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让计划具有可操作性。(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果有薄弱环节就降低其材料的难度,让学生更好的接受。(3)总结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方法、笔记方法、练习方法等。在学生自己学习时能促进认知的优化,优化智力,在高考时有利于取得优异的成绩。

2.2推行高中生社会化,实现学生自我完善。

2.2.1激发学生情绪发展。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情绪是和第一次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内心体验,情境性十分明显,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并且在其中消失。这一阶段的学生情绪体验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对高中生的情绪种类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失望、悲伤、绝望、遗憾等。从情绪体验方面分类包含:寂寞、考试、惧怕等。此外,高中生的情绪体验的是持续不断的,对某一种情绪的保持时间通常较长,也相对较为稳定。所以,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提醒学生注重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成功感、幸福感,在学生每天的生活在幸福和愉悦中。

2.2.2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高中学的品德通常是指参照相应的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表现出现的具有延续性的心理特征。社会文化中沉淀的民族精神严重地影响高中生的品德发展程度。这时,高中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往良好的道德品质方向发展,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在高中时期产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具有重要的影响。

2.2.3培养学生完成自我认同。让学生不断的、客观的认识自己,明白其自己的社会角色。引导学生正确地确定自己的性别,以及进入社会的职业角色,在社交中的角色,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3.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一个学生学习任务最重,学习压力最大,也是最关键的时期。造成高中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其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这时需要班主任老师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始终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看到学生闪光的一面,进而引导高中生心理品质往积极的方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生机活力,最终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参考文献 ]

[1] 张丽红. 高中班主任应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J]. 中小

学教师培训,2008,09.

[2] 董佼. 积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

东师范大学,2012.

[3] 刘巧玲. 积极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2.

[4] 王红梅,何亚明.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小学生阅读疗法的

实践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1,09:77-81.

[5] 张冲,孟万金,王新波. 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篇9

最近几天阅读了彼得森的《积极心理学》,有所思,记录下一些感想。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换了个角度去理解心理学对于人的作用,传统心理学更多是基于心理疾病的模式去寻求归因,而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于心理学并不是只为“病人”服务,应该为普通人提升幸福感、愉悦感提供思维源泉,使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义。

特别有悟的是三点,第一,积极心理学并不否认世界上有痛苦和人类的缺点,而是认为美好与卓越和疾病与悲痛都是真实存在的;第二,心理学对目前已经有幸福感的人更有效,因为虽然对这些人有较少的改善空间,但相对他们携带的包袱更少,也有更多的技能和资本让心灵之旅走得更好。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畅所欲言和思想和心灵探索,但也强烈推荐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例如:感谢信vs宽恕信、娱乐vs善举、时间的礼物等等。也提炼出不少实验论证的效应来解释一些心理学应诉对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如峰终理论、曝光效应、捐赠效应等。

这几点也解释了长久以来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市场上有很多训练机构以所谓心理学工具来提升员工所谓的凝聚力或幸福感,却往往一开始就被毫不客气地抵触,比如感恩信的训练,领导往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员工有感恩之心,而员工往往认为这个就是领导忽悠员工的一种手段。当心理学不去作个体自我觉察的引导,而是一味灌输心灵鸡汤般的励志;当心理学被当作来“治病”的工具,而不是作为帮助普通人发现生活意义的润滑剂;当心理学只是强调“哲学功用”,而缺少一些实验和现象归纳总结的理论体系时,心理学也就成为了某些人的驾驭工具了。

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尊重人的精神和自尊,不把人类当作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来研究,区别主要在于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变坏和变好的能力,美好生活知识一种选择;积极心理学从多种渠道获取有意义的证据:可以从严谨的实验室数据中获取,也可以从个案研究、访谈、大众普查、历史资料分析中获取。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比较复杂的,不仅包括主观感受、还包含生物学唤起的特殊形式,思想爱你个和行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区别在于,积极情绪一般不与特殊的行为倾向相关,但积极情绪扩大了我们的选择范围(注意力宽度更宽了、记忆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对知识的感受性增强了等等),更多对未来有决定作用;积极情绪也能够消除消极情绪所导致的生理学反应,如焦虑等。

只是积极心理学也未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宗教或精神信仰的人,在积极情感的得分上往往会很高。

很多培训都很强调性格特质的力量,比如勇敢、幽默、坚持等,而往往忽视或者不探究这些性格力量后的目标是什么?问题在于人肉炸弹也很勇敢,嘲讽别人也很幽默,坚持做暴力网络游戏也很积累财富?积极心理学强调了价值观的作用,研究人的性格力量更要关注这种性格力量所指向的目标是什么。价值观就相当于汽车的GPS,而性格相当于汽车的方向盘,两个都可以决定方向。但GPS决定了大方向,而性格则是在关键时候、关键弯头发挥作用。

最后摘录下作者和马丁•塞里格曼(积极心理学创始人)组织了一个由社会学家组成的小组,共同商讨制定出VIA(行动价值协会)性格力量手册。

VIA包括六种核心美德和24种性格力量,分别如下:

1、智慧和知识: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洞察力

2、勇气:实性、勇敢、坚持、热情

3、人道主义:善良、爱、社会智慧

4、公正:正直、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

5、节制:原谅/怜悯、谦卑/虚心、审慎、自我调节

6、卓越: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灵性

6种美德和24种性格力量的名称及简介

他们推荐使用标志性力量的训练来提高幸福感。这项训练的目的有两层:

第一,通过再现的VIA-IS识别你的标志性力量,网址为或。这些网址能够针对你得分最高的力量分类,给出快速便捷的反馈信息。找出你在标准中得分最高的那种力量就是你的标志性力量,决定哪一种最高的力量能够成为标志性力量,也就是真是的你。第二,使用你所识别出的标志性力量,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每天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实践这种力量。这是系统的进行测试并得出对幸福感方面的长远积极效应的一种干预措施。关键的一点就是采用新的方式去使用这种力量。你可以自己想新的途径,但这里有一些纳什•海德以及泰雅•莱斯德和阿夫隆•安姆的建议值得参考: 对美的追求

去参观一件你并不熟悉的艺术馆或者博物馆

开始记录美丽日记,每天写下你所能看到的最美丽的事情

至少每天一次,停下来发现自然的美丽瞬间,比如落日、一束花、小鸟的歌唱等

真实性

避免跟朋友撒谎,无恶意的也不可以(包括虚假的赞扬)考虑一下什么事你最重要的价值所在,每天根据这些价值做些事情 当你向某人解释你的某种动机的时候,试着使用真诚的方式 勇敢

在团队里大胆地说出不受欢迎的想法 保护适当的权威不被你看到的不公正待遇侵犯

做一些你平常不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处于害怕才不去做 创造性

报名参加一个陶器制作、摄影、雕塑、绘画或喷绘学习班

选择家里的某件物品,在它的典型用途之外寻找它的可能存在的其他用途——最好不是把自行车当做你的晾衣架那么简单

给你的朋友寄一张贺卡,上面写着你自己创作的诗句 好奇心

参加某个主题讲座,这个主题讲座你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去一家餐厅吃饭,它的特色菜是你从来都不熟悉的口味

去探索发现你城镇的一个对你来说全新的地方,试着学习有关它的历史 公正

至少每天一次,承认所犯下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至少每天一次,给予某个你并不太喜欢的人信任 听完人们所说的话,不要打岔 宽恕

每天祛除怨恨

当你感觉要发火时,即使有理由发火,也要把它隐藏起来,不要告诉别人你的感觉

写一封宽恕信,不要寄出去,但这一周的每一天都要读一遍 感激

每天记录你说“谢谢”的次数,并试着在这一周内每天增加说“谢谢”的次数

每天即将结束时,写下三件进行顺利的事情 写一封感恩信并把它寄出去 希望

想一下过去失落的地方,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机遇

写下你下周、下个月以及下一年的目标,然后制定详细的计划去实现它们 讨论你的消极想法 幽默

每天至少让一人微笑或大笑

学习一种小魔术,表演给你的朋友看 自娱自乐 善良

拜访某位正在住院或住疗养院的人

当驾驶时,主动避让行人,当步行时,主动避让车辆(这一条同样也适用于审慎的练习)

匿名帮助你的一位朋友或家人 领导力

为你的朋友组织一次社会聚会

承担工作中发生的不愉快的责任,并确保并愉快因此而消除 用自己的方式让新来的人感觉舒服和亲切 爱

接受别人对你的称赞,不要推诿;简单地说声“谢谢” 给你所爱的人写一张便条,把它放在每天都能看到的位置 跟你做好的朋友一起做他/她最喜欢的事情 热爱学习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阅读那些“推荐”的书目而不是那些“必须”的书目 每天学习并使用一个新词汇 阅读一本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 谦虚

一整天,都不要谈论起你自己 穿着打扮不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想一件你的朋友做得比你好的事情,并就此向他/她表示称赞 开放的思想

在谈话中,扮演唱反调的角色,质疑你自己的个人观点

每天,想一些脑子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并试着想象一下你这种观点或许是错误的

听收音机上或阅读报纸上关于“其他”政治战线的观点 坚持

每天列出以张目录,写着你所要做的事情,并按照这张目录去做 在安排的时间之前,提前完成一项重要任务

连续不断的工作几个小时而不被打断,比如不去看电视、不接听电话、不收发电子邮件

洞察力

想一个你认为最富有智慧的人,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人去生活一天 只在被询问时提供观点,尽量考虑周全 解决两个朋友、家庭成员或工作同事之间的争端 审慎

除了说“请”或“谢谢”之外,说任何一句话之前先思考两遍 驾驶时,保持车速低于最大限制车速五公里每小时 吃甜点之前,问一下自己“为这个东西而发胖,值得吗?” 虔诚

每天,想一下你生活的目的 在每天开始的时候,进行祷告或者冥想 参加一项你并不熟悉的信仰宗教服务的活动 自我调整

开始一项训练计划,并且这一周的每一天都坚持进行 避免背后议论或说别人的坏话

当感觉即将失去耐性而发火时,请从0数到10;必要的时候重复多次 社会智力 让别人感到舒服

当朋友或家庭成员做事情出现麻烦时,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完成所做的事 当有人惹恼你的时候,去理解他/她这样做的动机,而不是伺机报复 团队合作

尽力成为最好的组员

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拾起走廊里的纸屑,将它们放入垃圾桶 花时间去参加慈善组织的活动 热情

至少这周的每一天,尽量早睡而不用闹钟催你起床,早上醒来后吃一顿有营养的早晨

上一篇:阿木侃油:润滑油经销商如何应对涨价下一篇:的伤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