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2024-06-04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共9篇)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篇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 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有的孩子偷着玩游戏, 老师教育家长管, 都不起作用。大家想过没有, 这是为什么?都是兴趣惹的祸。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待学习也有这么大的兴趣, 那老师家长该有多高兴。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摸索, 有了自己的一些收获。

一、了解学生, 心中有爱, 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

2014 年, 我有幸参加了唐山市的骨干教师培训, 在《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的成长》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一个学生眼睛近视, 但是家境贫困买不起眼镜, 所以他就把硬纸壳剪成镜片的形状, 然后扎上小孔, 用它放在眼前聚光, 还挺管用的。有一次上数学课, 老师站到他面前说:“这里面有西洋景吗?”此语一出, 同学们都哄堂大笑, 当时这个学生尴尬得脸上如火烧一般。无奈, 他只能用弯曲的食指替代“眼睛”, 继续抄写。老师以为他不服管教, 将他拉离座位面壁, 以至于他再也不喜欢数学课了, 最后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在老师眼里这是一件小事, 过几天就可能忘了, 但是这件事情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阴影。

育人先知人, 了解和研究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才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了解才能理解, 只有了解才能尊重, 只有了解才能正确施教。不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爱”是浅薄的“爱”, 是不牢固的“爱”。要把“爱生”和“知生”作为教师同等重要的应尽职责。“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的爱不仅独特, 而且具有神奇的魔力。对待学生不能一味地严厉与批评, 不能吹毛求疵, 必要的时候应多听听学生的想法, 能善言导之, 继而才能解决问题。

二、提倡小组学习, 运用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引入竞争机制, 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我将全班学生每五人分成一个小组, 在小组中,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职责, 比如:一人为书面记录员、一人为口头汇报员、一人为策划员、一人为时间监督员, 每个人各司其职, 每两个星期轮换一次。这样, 每个孩子各方面的才能都能得到锻炼。不仅如此, 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有时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 不需要老师去组织他们, 他们自己就能把小组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让学生学得简单易懂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 所以学生对实践操作十分感兴趣。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 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几个圆形物品和线, 通过自己的测量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每位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可见, 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是促使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 授人以智慧, 给人以美的熏陶, 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 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 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 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大量艰辛的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容易的, 需要辛勤的付出。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 一丝不苟, 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 在挫折中不断总结, 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 就会使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的成功体验是数学学习的巨大动力, 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师要认真设计好语言、课堂提问等等, 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拾级而上, “跳一跳摘到果子”, 都能获得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成功体验, 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 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 半扶半放地帮他们走向成功。

总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 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 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参考文献

张倩.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 2011 (05) .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篇2

内容摘要: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是衡量教育管理的试金石,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二要实行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并重,三是注重评优评先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评优评先积极性职业道德人文管理制度管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积极性发挥如何,是衡量教育管理的试金石。下面结合多年的管理实践,就如何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谈几点做法和想法,供同仁们共同商讨。

一、强化教师职业道德

一个教师能不能成为好教师、名教师,高学历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有没有职业道德。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教师必须自觉地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保持心态宁静平和,校园这方净土才不会玷污。我们今天的教师,缺少的不是工作水平,而是责任和精神,因此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抓起。

育人者必先律己,以《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弘扬三种精神—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创业精神,树立五种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开展“三心”、“三爱”教育,(三心: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三爱:爱岗,爱校,爱生)。1

大力营造敬业奉献的舆论氛围。在广大教师中开展“我兴校兴,校荣我荣”师德演讲活动,结合文化建设,开展征集教师教育教学箴言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教育广大教师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做到政治上是学生的表率,思想是学生的导师,精神上是学生的支柱,学习上是学生的伙伴。开展“社会评教”、“家长评教”、“学生评教”系列活动,激发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积极性。

二、实行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并重

现代管理理念认为,团队管理三分靠制度,七分靠感情,在落实制度管理的同时,我们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在细节处体现关心,为教职工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处理好领导与群众,责任与权力,素质与能力的关系。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在学校形成团结群众的凝聚力,率先垂范号的召力,能言善辩的说服力,坚毅强硬的震慑力的良好氛围。向常年累月奋斗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倾注一片爱心乃是领导者的天职,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处处体现对教师的尊重爱护。对爱提不同意见或有小毛病的教师,不求全责备;对教师有要求但学校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耐心地做出解释,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如工作受挫、生重病、遭

遇意外、家庭矛盾、婚姻问题等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利用教师节、三八节等节日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教师每年体检等,让教师时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以诚想见,沟通心灵,呈现出一个人人争先进、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在关心爱护教师的同时,我们还要严格要求教师,给他们压担子,促使教师忠于职守、敬岗爱业,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考核制度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完善以激励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如班主任考核,教研组长考核,教职工岗位考核,内容涉及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研能力、教学效果等,根据考核结果,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我们认为,关心和严格要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只重视前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师的爱护和体谅上的“俱乐部型”管理,或只重视后者,只强调纯粹业务性管理,都是片面的不切合实际的。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心同德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注重评优评先的激励作用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都希望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认同,评优评先是对教师工作的直接肯定,根据人的需要,人有发展、有自我完善的需要,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会使人树立自信,更注意自身的完善提高,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学校管理中,评优评先组织的好与坏,是否公平合理,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工作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每个人的工作表现,都想得到学校的肯定和赞许,评先是否公正

合理,是否真正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会直接关系到教师以后对评先的信心和对学校的信任,也体现该荣誉的权威性,对教师以后的表现产生较大的影响,让有能力的教师名符其实获得荣誉,对获得荣誉的教师是鼓励,对未获得荣誉的教师是鞭策,事后他们会在公平的环境下,对照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从而获得发展动力,评选的方法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民主的推荐和投票是为了得到群众的认同,领导班子讨论通过能把握方向,防止小群体操作。

“轮流座庄”、“论资排辈”、“以需定优”的做法,都会在教师中激发不思进取、不珍惜荣誉的想法,几年来,不论是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还是干部聘任,我们都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严格程序、公正透明,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优评先的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试论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 篇3

关键词:学校 教师 积极性 激发

所谓激发是指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心理过程;是利用外部条件的刺激来激发人们自觉行动的过程;是人们为实现目标而产生的行为处于积极的状态,对工作具有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过程。

教师工作积极性主要表现为 :在政治上,有鲜明的观点,坚定的立场,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思想上,敬业乐教,默默奉献,有自我牺牲精神,有正确的教学观、育人观、质量观;在行为上,注重师表形象,一言一行不失为人师表的特殊身份,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不断增长自己的才智与学识;在工作上,勤奋工作,恰尽职守,善于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服从组织,顾全大局,较好地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要正确掌握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基本原则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必须遵循激发积极性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原则有如下四条:

l、知人善用与各尽其才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管理得好,就是做好人的工作。显然只有用好人,才能打开学校较好的工作局面。在战场上,出色的指挥官运筹帷幄,屡战屡胜,取决于指挥官知己知彼,科学地调兵遣将,果断正确的决策。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做到人善任,各尽其才,就能得心应手,富有成效。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各尽其才呢?

首先是扬其长,避其短。俗话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校领导在分配教师工作之前,应对全校每个教师的思想、性格、学识、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进行深人地分析,然后着眼于教师的长处、特长,将其分配到能够最佳发挥自身长处、特长的岗位上。有一定难度的工作最易发挥人的长处与特长,合理地调配这些有难度的工作不仅可增长从事这项工作者的才干,而且可以诱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有一定成就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师来说,尤其欢迎并乐于接受具有一定挑战性难度的工作,要多给他们创设机遇,提供机会,使他们左拼搏奋斗中发展自己。对于那些缺乏创造性的教师,也要注意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工作,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使他们领略到"跳起采摘果子"的愉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综合各个教师的特长、能力、学识并安排适当难度的工作,使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受锻炼与考验,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专长又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与才干,而且有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

其次是不认亲疏,做到惟才是举。在实际工作中,应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重视政治思想表现、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突出的教师的培养与提拨 ;不能凭借人际关系的亲疏用人,也不能受到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影响来评价人,更不可嫉贤妒能。

再是巧妙安排,使工作多样化,让教师有机会从事不同内容的工作,增强对工作的新鲜感。具体的办法是相似工作横向换岗,同类工作纵向换岗,在确保有效性的前提下,可轮流安排一些兼职工作,这样有利于调节教师,作的单调性,使其在新鲜感的推动下饶有兴趣地愉快工作。

2、正面引导与榜样示范相结合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就必须狠抓正确的舆论宣传,努力形成讲正气、树正气的良好局面。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宣传活动,引导教师站在兴教强国的高度,确立终身从教的观念,不断增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转贴于 中常言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注重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学校领导是教师的教师,理所当然应是教师的榜样,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打铁需自身硬",学校领导一言一行,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高尚无私的人格魁力去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则不从"。其次,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经常客观、所谓目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一定时间范围内,个人群体或组织以预测为基础,按一定的价值观,对自身行为所确定并争取达到的最终结果、规格或状态。目标作为一个外在诱因,是重要的激发因素之一。它之所以对积极性具有激发作用,是因为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可以刺激人的需要欲。作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应自上而下、目下而上,集思广益,这样可以获得""心理认同"产生"群体共识",形成一股合力,为目标的实现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3、实行制度激发

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制度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如果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就不能使广大教师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主动进取,按章循规来规范自民的行为,积极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紧紧依靠法治,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制度的拟定要作全盘的考虑,应包括教师工作、学习的多个方面。制度必须与学校实际情况相适应,也必须有法规依据,既要对全体教师有一定的压力,又要使大多数教师经过努力能够做到,这样的制度才能有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

学校管理制度必须针对全体教师,在执行上要切实做到人人平等。一视同仁,那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执法不公的错误做法将会使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执行制度要做到一致性、正常性。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严格执行制度、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也要依据实际情况。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4、实行情感激发

心理学研究提示:任何人从事某种工作并非纯粹为了谋生,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争取得到他人尊重和人格平等。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辱感,其精神需要尤为突出。因此,学校管理者應该运用多种情感激发手段,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十关心人,缩短学校各类成员之间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障碍,使教师们工作顺心,生活舒心,相处开心。

毋庸讳言,这将有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这里,还值得强调的是,管理者还要培养教师良好的情商 ;一是要诱导教师遇事讲究实事求是,保持适当的期望值。二是要启发教师能从不利中看到有利,用辩证观点看待不利于自己的事物,坚信事物发展的转化,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寻求心理平衡,满怀信心,坚持做好工作。三是设法为心境恶劣的教师改变工作环境。当然,对不良心境者要作具体细致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化解。

5、实行创新激发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篇4

作为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 强烈的责任感迫使我们不得不进入无限的思索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 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才能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 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他们学习物理的苦恼与无奈。以下是作者近几年在中学教授物理的过程中, 总结的一些经验, 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学会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每一位学生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 我们的评价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展开, 不能停留在只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上。现在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育理念,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陶行知有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 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运用一些鼓励的语言,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 在期待着我, 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二、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组织和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承认、认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 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 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学生的发展 (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 为中心, 一切教育措施和教育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挥而选择和设计的, 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学活动, 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物理教育的目标是多元化的, 其宗旨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物理学家, 但可以让他们有选择、有区分地掌握有价值的物理学,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鼓励学生发问

在美国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 而怀疑是创新的心理动力, 是思维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 是发问的前提。我国物理学家周培源说过, “如果把牛顿力学看成是至善至美的,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不会出现”。同样,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通过怀疑宇称守恒定律的普遍性才着力研究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并获得成功的。因此,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大力激发学生的怀疑精神, 活跃物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学生要学习的东西逐渐增多, 学校教育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扩大课堂教学的内容入手, 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这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传输技术把有关学科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能利用这些信息去进行各种创新活动。

五、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创新教育, 指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

(上接第46页) 与家庭教育、幼儿园机构教儿童参与[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6) .

神和创新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里的创新, 与科学家、艺术家所从事的创新是有区别的。创新教育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 使学生能够发现对自己来说是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 并掌握“发现”的方法, 具备“发现”的能力,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需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要改革教育内容, 增强考试内容的选择性,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选择不同的考试内容, 使学生的素质通过考试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就是“指挥棒”, 教师要根据评价标准去施教, 学生要根据评价标准去学习,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评价标准去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价标准应具有客观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 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才有利于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所必需的宽松环境和自由空间。

[5]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摘要:针对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部分学生逐渐对学习物理失去了热情和积极性的问题, 本文从五方面阐述了中学物理教师具体怎么样做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习积极性,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金玉新.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J].科技资讯.2008.28.

[2]李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引起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

[3]张奠宙.杨振宁文集 (下册)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篇5

企业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地变革,打破了原来大锅饭的做法,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各种机制都在与国际接轨,而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同样面临着竞争。如何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实力,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可行的几种途径,略作探讨。

一、注重培育主人翁意识

现在提到“工人阶级是企业的主人翁”这句话,有些员工就会觉得这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一方面说明了这些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还很淡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做法还有待于改进。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首先要重视职代会的质量,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提合理化建议、评选文明员工、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我局制订的局务公开制度就非常好,增加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透明度,这是尊重员工的一种体现。企业要多给员工创造条件并提供机会,让员工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地树立起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强烈主人翁责任感,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无私奉献,在企业发展中充分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员工收入逐年提高,员工的思想状况也出现了与以往任何时候所不同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们的理想、情操、价值观念、追求目标也慢慢开始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种种不健康苗头蔓延之前,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反嫌疑腐败”等一系列活动,在员工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员工政治思想素质,抵制法轮功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克服和纠正一切不良倾向,培养和树立起员工爱企爱岗的敬业精神,增强对电力职业执著专一的荣誉感,以健康、向上、饱满的思想态度,积极投身于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为企业和社会多做贡献。

三、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仅有满腔的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有奉献的力量。当今社会工业飞速发展,知识爆炸性增长,电力企业的技术也不断进步,设备不断更新,员工的现有知识水平很难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就成了企业的当务之急。业务技术的培训首先要采取各种办法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持证上岗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经常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问答、辅导讲座等活动,也能活跃员工学习技术的氛围。在采取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普遍培训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技术业务骨干,使其成为行家里手带头人。通过岗位技术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自我更新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树立起择业靠本事、上岗靠竞争的思想观念。只有具备较高的技术业务素质,才能消除积极性发挥的能力障碍,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守、敬业奉献,体现出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

四、培养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

可能几年前“竞争”这个词还与大多数员工无关,但随着减人增效的进一步深入,电力员工们可能或多或少都感觉到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岗位动态管理,直接地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通过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末尾淘汰,采取聘任制、继续拉大不同岗位奖金分配档次,对于培养起员工的优胜劣汰竞争意识和敬业爱岗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还应让员工意识到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压力,电力企业的行业优势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而消失。因此,要使员工树立起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兢兢业业做好本岗位工作,为企业和个人的生存发展而自觉奋斗。

五、要善于树立典型

不论什么时期,典型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更应当在企业中不断开展造典型、树典型、学典型的活动,不但要大力宣扬社会上的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更要运用电力企业爱岗敬业的各种典型人物和好人好事,广为宣传他们的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广大员工学先进、赶先进的积极性,在企业中形成奋发向上的好风气,推动企业不断进步。

六、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良好的物质环

境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既能增强员工的内在动力,又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员工,对待员工态度真诚,就能使员工振奋精神,激发热情,更加爱自己的企业。其次要创造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为每位员工提供相同的施展才能的机会,培养一种激励员工主动进取的动力机制。第三要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领导与员工之间开诚布公、互相信任,员工与员工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协作,让全体员工能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还要注意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多关心员工的病痛与疾苦,帮助解决员工生活中的困难,多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只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学生;课堂;发言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采取一些有利于互动的教学手段,进而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一、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兼顾知识传授、智慧培养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此,首先,教师要设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见解,哪怕是简单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问题和想法,教师都要用赏识的、激励的和反思的用语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其次,要保证课堂参与的覆盖面。教师要注意觀察,对那些平时不善于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参与行为给予积极的评价,如给一个好的评价,给予掌声鼓励。再次要保持课堂参与的连续性。根据小学生上课心理活动规律,在课堂的前20分钟,学生的参与度高,但课堂的后20分钟学生开始进人疲劳状态。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课前设计预案,采用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学习内容、或进行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游戏,或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变式练习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师精心预设课堂问题

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手段。教师的有效提问会让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让学生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首先,预设的课堂问题要让学生产生思考的动力。问题切口要小,抓住要害,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不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同样一个问题,提问的方式不同,学生参与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要有思考性,还要有趣味性,以保证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其次,预设课堂问题要尽可能具有开放性。如在学生参与解题的过程中,对那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教师要为学生的思考留有必要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不要满足“教师讲的、课本上写的……”一些现成的结论、方法和答案。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画角”时,有个学生就提出了不一定按照课本中“先画一条射线”的画法,可以先点一个点,作为一个固定点,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这个点重合,然后在量角器上的零度刻度线的地方点上一个点,顺着这点,找到要画的角的度数,再点上一个点,最后把这两点分别与固定点连接起来。这个学生提出的“画角”方法比课本上简单,他就是在怀疑中找到了画角的新方法。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并得出结论。如笔者在教学用一副三角板拼角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能不能再拼出巧“的角呢?”这一问,打乱了笔者预设的教学方案,然而,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生成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积极探究,最后得出“可以拼出巧“角”的结论。

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

听课是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中心环节,想要在一节课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要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首先,学生上课必须要专心;其次,要学会记笔记,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不懂的内容也可以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外复习巩固,向教师或者别的同学请教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再次,要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对于自己在课堂上回答过的问题,无论回答正确与否,记忆都会比较深刻。最后,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多问、勤问。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容忽视,数学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当教师或学生归纳阐述时,学生必须静心倾听、思考,而后参与质疑、补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因此,教师一方面既要培养学生“动”起来的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静”下来听的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林亮生.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4(66):57.

[2] 王爱珠.如何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J].新课程(下).2013(12):3.

[3] 田晓玲.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6(24):84.

[4] 王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24):02.

[5] 宋祖年.用创造力点燃课堂教学的生命之火——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93.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篇7

一、大力开展形势任务目标教育, 提高职工的危机意识

2008年以来, 随着钢铁市场的日益严峻, 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厂党委始终把形势任务目标教育作为心理激励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每月的形势任务报告会、生产例会、支部会、专题会等形式, 向职工传达公司当前面临的形势, 深刻分析当前钢铁形势存在的严峻性和长期性。通过持续不断的讲解和灌输, 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绝大多数职工能够认识到“大河没水小河干, 小河有水大河满”的道理, 对广大职工立足本职,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大力开展宣讲的同时, 厂党委还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任务目标教育活动, 先后三次组织党员干部赴孔繁森同志纪念馆、129师司令部旧址、革命圣地西柏坡等地参观, 通过实地参观, 广大职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了进一步增强, 思想境界有了进一步升华。其次, 厂党委还为职工购买了励志书籍, 包括《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员历史》《伟大是熬出来的》《拆掉思维的墙》等。通过这些书籍, 使每一名职工认识到, 应珍惜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大好局面, 继续奋发图强、开拓创新, 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三是积极组织了以“风雨同舟, 共渡难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危机意识和自觉意识, 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自觉性有了明显增强。

二、深入了解职工的心理, 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厂党委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动态和走向, 通过各种基层调研、厂联络员制度、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职工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解决他们遇到的困惑。针对部分女职工遇到的工作与家庭的矛盾问题, 厂党委专门聘请邯郸学院教授葛宏冰做了一次《缓解工作压力与调解情绪》的讲座。葛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解, 有效化解了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促进了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深入基层调研中, 厂党委发现许多岗位的职工不但工作任务重, 心理压力大, 还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负担, 对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厂党委仔细研究, 安排了一次“家属游厂区”活动, 通过职工家属到岗位实地参观, 使职工家属深刻体会到了职工工作的不易, 促进了职工家属对职工的支持, 减轻了职工的家庭负担。

面对面与职工座谈, 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该厂思想激励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段时间, 厂联络员反映四大车司机人员紧张, 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情绪。厂党委经过实际调查, 发现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按照人员配置, 四大车司机岗位至少应配22人, 而实际却只有14人, 缺员达到8人。为此, 厂党委多次召开四大车四级座谈会, 一方面积极向司机做思想政治工作, 一方面积极协调人员, 从其他人员相对宽裕的岗位挤出8人补充到了四大车岗位, 并根据实际情况, 加大了奖金分配系数, 由原来的1.0增加了1.3。真情的关怀, 有力激发起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日出炉数连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大力开展劳动竞赛, 激发职工的创先争优意识

人人都想成为优秀, 没有一个人想当“秕子”。正是把握人的这样一种心理, 厂党委高度重视劳动竞赛的作用。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劳动竞赛启动大会, 认真总结上一年劳动竞赛存在的不足, 详细安排下一年的劳动竞赛工作。

劳动竞赛是为充分发挥劳动者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而开展的,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的重要竞赛活动。劳动竞赛开展得如何, 关键是竞赛办法的制定。为此, 厂党委每年都要对原来的劳动竞赛办法进行改进, 充分考虑每个岗位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岗位需求的竞赛办法。

炼焦车间调火四班以前由于各个班技术力量不平衡, 有的班组人员年龄相对较大, 经验比较丰富, 而有的班组年轻职工较多, 实践经验相对匮乏。这样, 技术力量雄厚的班组每次比赛总得第一, 而技术力量较差的班组总排在最后, 久而久之, 造成那些总是落后的班组职工丧失了竞赛积极性。基于这种情况, 该厂从实际出发, 对四个班组的人员按照技术水平、学历状况、年龄状况等进行了调整, 尤其是将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的职工提拔到班长岗位上, 基本实现了人员平衡, 为劳动竞赛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调整后的效果是明显的, 在今后的劳动竞赛中, 打破了以前个别班组的长期“垄断”现象, 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赛态势, 为焦炉系统的稳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 全炉炉温均匀, K安、K均系数、横墙系数均保持在0.95以上。

除此, 厂党委还加大宣传力度, 在显著位置设置了公示栏, 每月将各班组的指标完成情况、名次等详细公布在公示栏上, 还利用每月下发的《工作简报》予以刊登。办公室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邯钢报》《河北钢铁报》等媒体大力宣传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 对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劳动竞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大力培树典型, 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俗话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厂党委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树立先进典型, 极大提高了职工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三争”活动是厂党委培树典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党员争模范、团员争先锋、职工争标杆为主要载体, 制订评选办法, 各支部每季上报2名模范党员, 上报1名先锋团员, 上报3名标杆员工。厂党委根据每位党员职工的先进事迹确定厂部的“创效之星”, 予以隆重表彰。此项活动开展以来, 先后涌现出了以高志献、刘春雷、王波等为代表的模范党员、先锋团员、标杆员工20多名, 并利用报纸、橱窗等媒体大力宣扬他们的事迹, 对带动全体职工挖潜增效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大力开展岗位明星培树活动。厂党委结合公司要求, 专门制定了岗位明星评选办法, 每月根据劳动竞赛情况、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情况等, 评选出厂级岗位明星, 然后上报公司, 再参评公司岗位明星。此项活动自年初开展以来, 已评选出了6名厂级岗位明星, 其中炼焦车间点检员陈卫东还被公司评为了“十佳岗位明星”。

在开展党员职工树典型的同时, 厂党委还积极开展优秀班组的典型培树活动。厂党委重新修订了“邯宝焦化厂星级班组评价标准与考核办法”, 每月根据日常评价与综合评价, 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打分, 每月对各种评价分, 加权平均后即为某一区域的最终得分。按照百分制原则, 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班组, 60分~75分为三星级班组, 76~90分为四星级班组, 90分以上为五星级班组。如今, 该厂已树立了干熄焦班、电气点检班、鼓风机冷凝班、原料配煤班、硫铵班5个五星级班组, 有效带动了其他班组的共同发展。

五、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 用真情关怀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厂党委始终把真情关怀作为激发职工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 多侧面多渠道了解职工的情况, 主动和职工谈心, 并对困难职工主动给予帮助或实施救助, 及时把组织的关爱和温暖送到职工的心里。厂党委制作了意见反馈卡, 职工可以就洗澡、就餐、乘车、存车、入厕、工作条件、现场环境等生活后勤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提出意见, 每周收集一次, 集中给予处理解决;厂党委筹措资金成立了职工大病应急基金会, 及时帮助职工渡过难关;成立了红白理事会, 专门从基层选拔了4名办事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职工为理事, 坚持职工及职工家属白事必到, 帮助职工办理红、白喜事;常年坚持为职工送生日蛋糕、贺卡;坚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座谈会;举办重大节日联谊会等。这些举措, 实实在在地让职工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提高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篇8

当前, 高校行政人员的现状不容乐观。

1.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曾被世人称为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 逐渐感受到了外部世界的精彩, 出于住房、工资待遇等与外界的反差, 高校行政人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自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切身的利益出发重新理解和寻求自己的位置。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出于对现实待遇的无奈, 职业信念的动摇, 社会责任感不强, 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上。

1.2 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高校一方面行政人员严重“超编”,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却严重缺编, 教师与职工的比例严重失调, 甚至很多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没有选择在教学第一线, 而是在行政岗位上, 没有做到人尽其用。

1.3 设置部门太多, 许多工作由多个部门交叉进行, 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办事效率不高。

1.4 缺乏科学的考核办法, 干好干坏一个样, 造成许多人混时间,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怠工情绪。

1.5 部分人员热心于校外兼职, 存在“人在心不在”的状况, 造成教师队伍的“隐性流失”。

如此种种, 反映出高校行政人员队伍的建设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为加强高校行政人员队伍的建设, 从根本上说, 要加大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 通过改革开创高校管理的新局面。

2 从理论价值层面上分析提高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性

近年来, 各高校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后勤管理改革为重点的校内综合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定编、定岗, 换岗分流, 优化人员配置, 全面实施工资总额动态包干;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 实行分类管理, 优化配置办学资源, 减轻学校负担, 增强办学活力;提倡“教师为本”, 努力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加强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但是, 由于学校内外部条件的限制, 一些改革措施还未完全到位, 人事工作中的许多突出矛盾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1 市场竞争规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矛盾

高校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然而, 在内部管理体制上, 人权、财权及教学科研发展的决定权几乎都集中在学校, 作为教学科研主体的院系办学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用人制度上的终身制、“铁饭碗”观念使学校对不需要的人员无法解聘, 而急需的人才却因种种原因难以进来;在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观念, 导致收入分配上难以体现水平、贡献和业绩的差别, 难以按照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拉开差距;在职务聘任上的不按岗评聘、论资排辈以及教师职务和身份的终身制, 使得聘用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功能;在干部管理上的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 导致按人设岗和机构与管理人员的膨胀等。这些旧的观念和模式严重阻碍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2 建立科学设岗、以岗择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与封闭僵化的人质管理制度的矛盾

教职工作为国家干部或全民所有制工人, 具有终身制的特性,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造成学校人员分流的下游不畅通, 该流出的不能流出, 而学校所需的人才还必须不断补充, 使得科学设岗、以岗择人的用人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无法建立和有效运行。

2.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与学校办社会的矛盾

高校目前非教学、科研人员几乎占教职工总数的2/3, 人员经费支出过大, 要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精简机构, 严格控制事业编制人数, 对超编和富余人员实行换岗分流。但是社会保障条件不配套, 分流渠道不畅通, 动辄危及学校的稳定, 使改革举步维艰。

总之, 上述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促进学校人事制度向市场经济转轨, 构建面向21世纪的高校人事管理体制。高校的发展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则, 参与市场竞争。因此, 进一步深化校内体制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3 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上探寻激发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着力点

笔者认为, 要解决这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3.1 抓准思想工作切入点, 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 加强学习理论以强化历史使命感。

理论学习是激发职工内动力的源泉, 只有提高了职工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 才可能自觉地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心.要做到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与提干挂钩、与年度考核挂钩、与评先进挂钩、与职称评定挂钩,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

2) 加强师德教育以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师德教育是对行政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开展师德教育的讲座, 树立教职工形象的讨论和评比等活动, 促使教职工自我修养、自我加压、自我朔造, 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加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对行政人员严格要求。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至关重要, 召开民主生活会, 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 沟通思想, 纠正错误, 发扬严以律己的优良作风, 培养行政人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4) 加强信念的引导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党支部坚持对党员进行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 把广大群众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 定期培训, 定期考察, 参加党课, 以目标管理、创先争优、民主评议相结合为手段对党员进行严格的管理。

5) 动之以情来激发行政人员爱校的积极性。

高校要采取目标激励、校务公开的方式, 激发广大教职工树立起“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 使大家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学校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 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 讨论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

3.2 更新管理观念, 进一步理顺校内管理体制

1) 竞争的观念。树立人才竞争的观念, 真正建立起公开、公平、平等、择优的用人机制, 切实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优胜劣汰, 开创出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2) 开放的观念。破除“用才必养”的旧观念, 确立“非我养之才也能为我所用”的新观念, 通过调整人事管理模式, 摸索多种用人制度, 逐步建立起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人才结构模式。

3) 效益的观念。要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努力实现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产生最大的效益。

3.3 改革用人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 通过推行全员聘任制, 逐步建立一种竞争激励和开放的用人制度

改革用人制度, 实行全员聘任制是从微观上进行人员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 是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的切入点。要通过推行全员聘任制达到强化激励竞争、优胜劣汰、改善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的目的, 真正建立科学设岗、以岗择人、强化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推行全员聘任制, 关键要抓好设岗、聘任、考核、激励和聘余人员管理五个环节。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初露端倪的时候, 在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行政人员该如何为自己找准定位, 如何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以及如何提高高校行政人员队伍工作积极性的问题。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关系到高校教学次序正常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篇9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精神需要。这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业务上进修提高的需要、创造成就的需要、荣誉和自尊的需要等。业务进修、提高 素质是中青年教师的突出需要;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是中老年教师的特殊需要,而创造成就的需要是教师精神需要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是物质需要。如工资的提高、福利待遇的改善、住房条件的提高等。

教师分3种类型:

1服从型。其表现是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满足于“过得去”。他们以物质和低层次的精神需要,往往在考核、评比或某些现实激励因素出现时,才表现出积极性。

2自尊型。其表现是不甘落后,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力求使自己的工作符合要求。他们的需要以获得尊重为主,当受到表扬、奖励时劲头更大,遇到挫折失败时,情绪低落,积极性呈波浪式。

3事业型。其表现是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不计较时间与报酬,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扑在教育工作上,不惜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他们的需要以成就和创造贡献为主,其工作积极性是自觉、稳定而持久的。

二、调动各方面因素,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形成榜样激励。广大教师对领导者的人格、作风和能力等寄于很高的期望,这也是教师的高级精神需要。领导者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高于一般人的知识才能,都会激发教师的信赖感和敬佩感,使教师精神振奋,激发教师的形成和谐的战斗集体。反之,领导者庸庸碌碌,将使教师队伍成为一盘散沙,没有向心力,更没有什么积极性可言。

2人力资源配置要合理、充分发挥教师潜能。学校领导者要对每个教师的各方面情况有个深刻的了解,将每个教师安排在最适合其发挥才干的岗位上。要任人唯贤,任人唯才,因人施用,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最佳的人力部署和最佳的结构组合。

3在确定工作目标上,要高低、难易相当,大小、远近目标结合。工作目标是教师行动的预期后果,目标激励是人们努力奋进的外在动力。运用目标的功能,可以激发教师的正确动机,调动其积极性。目标激励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1)掌握好目标设置的难度水平。领导者提出的任务要求,只有当教师感到既有意义,又很有可能实现时,才会发挥激励作用。这就要求领导者在确定目标时,其高低、难易程度要适当,并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2)不断提出新目标。当一个具体目标实现之后,要及时将教师引向一个新的目标,将学校的各个目标组成一个目标体系,使他们不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3)大小目标、远近目标相结合。大目标和远景目标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但若不与小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就会使人感到目标可望而不可及,影响积极性。所以必须使两者结合,使教师逐渐接近目标,使正常需要到满足。

4进行智力投资,满足求知需要。领导者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让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进修和培训,以便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满足教师的求知需要。

5實行奖励激励,鼓舞土气。奖励是对某种积极行为给以肯定和鼓励,使这种行为得以巩固和保持。采用奖励机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公平性原则。在表扬奖励时要注意,对教师本身贡献与报酬之比及与他人贡献与报酬之比是否相等,保证做到公平。

(2)及时性原则。表扬、奖励是对教师积极行为的一种直接肯定与强化,因此这种强化要及时,选好最佳时刻,否则就会失去意义和作用。

(3)适度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表扬、奖励要适当,恰到好处,不能太频繁。

上一篇:变革的力量下一篇:中国墙材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