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生命自觉,教师成长

2024-06-28

激发生命自觉,教师成长(精选6篇)

激发生命自觉,教师成长 篇1

激发生命自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有这样一个团队,她点燃教师智慧的光芒;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追求一辈子的成长;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驰骋于个性发展的生命课堂;有这样一所学校,她正成就这一个、一批、一群人的梦想。

教育是什么?德国教育专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换言之,教育是用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职业贯古今,串未来:师者,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者;师者,价值的弘扬与坚守者;师者,生命的激发与提升者。

基于这些理解,我们认为,一个学校的成败,关键看教师素质的高下;一所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当今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情怀、教育思想、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

那么,如何打造一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师队伍呢?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发挥生命共同体的作用;

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一、思想引领,氛围营造,动因激发,让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

学校有一个开拓进取、高效务实的领导团队。他们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使命所在,任重道远。只为学生打造一流的育人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丰富学校的内涵,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奋斗有目标,精神有家园

多年以来,学校坚持“人本”理念,不断发掘和积淀学校传统文化,形成了先进的办学思想和优秀的学校文化,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经过一〇一人的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执着求索,敢为人先,同侪共济,立德树人”的学校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学校秉承历史,从发展的现状和愿景出发,确立了“激发生命活力,提升生命价值”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高品质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提炼出“爱、和、博、雅”的校训、“崇文尚德,格物致知”的校风、“学高、身正、敏行、兼爱”的教风、“好学、善思、博采、笃行”的学风,努力营造“自主、多元、开放”的教育文化氛围,追求高品质教育。这就为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神寄托。

2、在“生命课堂”中,彰显生命的价值

为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践行“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的学校办学理念,大连市一〇一中学围绕“生命”大做文章,积极探索追求“高品质课堂”之路。(1)“生命课堂”的内涵 “生命课堂”是人本思想在课堂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师生对每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和敬畏,是在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内,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规律,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激发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主动性自觉性,注重生命发展的全面性,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生命课堂”探索实践

①成立“生命课堂”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生命课堂”建设的领导和指导。②召开专题讲座、主题式研讨,加强对“生命课堂”基本内涵及要求的透彻理解。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并推广使用。

③开展“生命课堂”典型引路活动。④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每学期围绕“生命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教师在备课、观课、议课中不断加深对“生命课堂”的理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⑤开展“生命课堂”优秀课堂教学评选、展示活动,设立“教学改革创新奖”,表彰在“生命课堂”建设中不断探索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优秀教师及教研组、备课组。

⑥围绕“生命课堂”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每学期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学校要开展论文评选活动,举办研究成果发布会。

⑦每学期开展一次“生命课堂”论坛,教师结合自己教学案例来提高对生命课堂的认识和理解。

⑧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标和生命课堂理论测试。

⑨申报市级课题《构建以促进师生发展的生命课堂的行动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

⑩提炼“生命自觉”的课堂教学文化,以丰厚、灵动、和谐、创新为课堂文化的评价维度,形成生命课堂评价标准。

“生命课堂”的探索,极大的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潜力与活力,不但学生从中受益,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建立有效机制,营造氛围激励

学校把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2011年9月,学校成立了新一届教师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主抓此项工作。学校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布局,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制定了各阶段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评价细则及验收考核标准。学校每学期按计划开展各项教师教育活动,为教师参与各项教育活动提供时间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保证。每个学期期末学校进行教师教育的工作总结,评选出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予以表彰。这有利的推动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领导特别重视,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切合教师实际,教师逐渐把被动教育变为自主自觉的行为,成效斐然。

二、精心规划,合理安排,多措并举,为教师撑起一片翱翔的蓝天

学生的成长靠学校,学校的发展看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关键。为了促进教师教育工作,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和多项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把教师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使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提升,得到发展。

1、师德为先,建设具有高尚职业情怀的教师队伍

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传递价值,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教师的职业情怀可谓事关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因此,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教育的首位。

强化师德文化建设工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师德建设十项禁令》,以及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状》,举办以“师德建设”为主题的教师论坛,评选优秀德育导师,积极培育以“爱•和•博•雅”为核心的师德情怀。

学校将“生命自觉”作为师德考量的最高境界,学校跟每位教师签订规范从教行为公开承诺书,通过家长会和校园网,每位老师的承诺书都晒给家长,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到两次的校本培训,同时将培训作为给予老师的最大福利,每学期都安排百人次老师外出培训,培训经费在10万元左右。

校长每学期要为全体教师做两次师德建设报告或讲座,学校每学期要与教师签订师德责任状,每学期学校要为每位教师推荐一本有关师德方面的书籍,并引导教师写出心得体会,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召开一次师德研讨会,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师德交流会。由于学校重视师德建设,两年来,教师的职业情怀大幅提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业已蔚然成风。

2、理念为重,建设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师队伍近两年,学校积极探索追求“高品质课堂”之路—— 2011年9月,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状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012年3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五有课堂”教学研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012年9月,开展了课例创新研究、小课题研究和同课异构研究,目的是:把教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用科研来促教研,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打造高品质课堂。

2013年3月,在前面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开展了“生命课堂”教学研究,目的是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这一系列探索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的过程,更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的过程。为了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实现自主发展的目的,学校每年投资几万元,为教师订阅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供教师阅读。教师耳濡目染于其中,订阅教育刊物,从中汲取营养已经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校长经常向教师推荐书籍或文章并以此为契机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每周写出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发布在校园网上与全校教师分享读书的快乐、发展的滋味。学校每学期举办两次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教师读书大讲堂”活动。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教学的本质是用一个思想点燃另一个思想。只有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有可能培育出一代有思想的学生。

3、专业为本,建设具有精湛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怎样才能让教师的一桶水成为源头活水,成为长流水,就需要活水常来。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主要采用了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

我校采取五种机制,促进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

培养目标:培养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培养思路:加大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师三支队伍的培养力度,压担子、搭平台、给机会,创新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培养措施: ①学习机制

培训式学习-----请中央教科院驻区工作小组及教师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围绕高品质课堂建设对教师进行讲座培训;

解读式学习-----学校领导班子围绕学校文化建设分专题进行解读,如学校工作计划解读、学校办学理念解读、学校校训文化解读、生命课堂教学文化解读等,让学校文化深入人心。

阅读式学习-----在教师中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学校为教师购买一本教育专著,举办教师读书笔记展评、教师读书交流等活动;每周每名中层以上的干部要通过校园网向老师推荐好的文章、读书、教学心得等。

对话式学习------围绕“生命课堂”“责任教育”等学校特色活动定期进行沙龙、论坛等形式的交流、研讨。加强学科教研,有效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研讨活动。

观摩式学习------开展校内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教研活动等观摩活动;邀请全国语文名师余映潮老师到我校做课并亲自指导青年教师上课;走出去,到各地名校学习观摩。

②反思机制

围绕课堂四问,在教师中倡导课堂反思文化:一问: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了吗?二问: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的了吗?三问:我的课堂状态以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为着力点了吗?四问:我的课堂文化以师生平等对话、情感共融为标准了吗?教师要撰写教学反思,期末评选“反思型”教师。③互助机制

成立全方位的“生命成长共同体”:校内初一初二年级组之间、备课组之间、班与班之间结成目标、口号一致的共同体,双方签订协议,明确互相的责任、权利,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捆绑式的评价外,双方还自主进行活动。如一年十班与二年十班共同体一起上反思课;一年九与二年九共同体在全校率先进行读书交流会,还有的共同体同上一节语文课等。校外,我们与开发区十一中也结成共同体,去年十一中初二年级所有学生在我校生活、学习整整一周,走进我们的课堂,生活在学生家里。两校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在上课、研讨中老师对生命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了将老师、学生、家长这三方共同体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我们在初

一、初二年级开展“家长开放周”活动,每天两个班级,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听同一班级至少两位老师的课,跟校长进行座谈,每位家长都是我们生命课堂的监督员、评价者。

④研究机制

围绕生命课堂和责任教育,提出个人问题,问题课题化,申报并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结合市级立项课题《构建生命课堂,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开展实践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破解个人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的研究分为三种: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围绕生命课堂,提出个人问题,问题课题化,全体老师申报并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结合一节课提出解决设想,在上课中检验,课后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再次改进。并在集体备课、各级展示课、公开课、学科总结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倡导备课组每位老师都能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度的思考和研究,长期坚持,有利于老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⑤评价机制

出台“生命自觉”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细则”,本着“保底不封顶”的原则,设“基础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学期末开展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评选活动。

三、聚焦课堂,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更是教师发展的地方。

1、小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研究分为三种: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围绕生命课堂,提出个人问题,问题课题化,全体老师申报并确定自己的小课题。结合一节课提出解决设想,在上课中检验,课后围绕问题进行反思,再次改进。并在集体备课、各级展示课、公开课、学科总结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倡导备课组每位老师都能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度的思考和研究,长期坚持,有利于老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2、集体备课研究,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及课堂的能力,我校特别重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有明确的目标定位:通过集备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教什么(学什么);二是为什么教(为什么学);三是怎样教(怎样学)

集体备课有明确的流程:个人独备(每次集备之后都要将下次集备的任务布置给组内老师,集备前组内老师必须先做好个人独备才能保证集备的有效)-----集体研讨------修正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集体备课有具体的要求:即五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主要内容;统一作业

集体备课更有充实的内容: ①备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本章节教学内容的要求,将抽象的课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的具体的教学目标。②备教材:主备人介绍本章节内容,提出自己对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设想,组内讨论后对教学重难点做出准确定位。

③备教法: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注重知识的呈现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体验生活中掌握知识。

④备问题: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牵动学生的思维,切忌问题的随意化。⑤备学生的“可能”:从学生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研讨找出解决的办法。⑥备课件:课件是为本节课任务的完成起辅助作用的,切不可喧宾夺主,老师成了“放映员”。

⑦备小结:每节课精当简洁的小结,可直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⑧备练习和作业。练几道题,分几个梯度,哪道题先练,针对性经强。作业不可一刀切。而且集备还有是否有实效的评价:①看主备人的备课是否充分;②看组内成员是否在集备前进行了个人的独备;③看集备的过程是否围绕上述八个方面开展;④看是否开展积极、有效的研讨交流,提出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⑤看集备是否做到有计划性、是否有足够的提前量。

在这种紧张、有序、充实、实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位教师想不发展都很难。

3、开展生命课堂教学研究,加深教师对现代教学思想的理解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①教学示范引领:在区2013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年---高品质课堂研讨活动中,我校作为承办学校之一,向来自全区一百多名领导和同行现场展示了我们的生命课堂教学活动及数学组校本研修活动,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在区《高品质课堂教学丛书》编写中,我校语、数、英、物、化、生多个学科老师作为编委,多次向全区同学科领导和老师开放自己的课堂,参与丛书编写研讨,展示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关迎春老师执教的体现我校生命课堂教学理念的一节生物课在新区电视台《直播课堂》节目中,向全区直播,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②教育教学特色引领:在“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在德育上形成了“责任教育”的特色,现已申报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同样,在教学上我们形成了“生命教育”的特色,“生命课堂”引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更主要的是教师在践行中自身得到了提升。我校的《构建师生发展的生命课堂的行动研究》课题已被确定为市级课题,我们将向课堂教学内涵发展上用力,构建我校生命自觉课堂教学文化。

③专业技能的引领: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在备课、备考等方面大胆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备课上理科积极探索“导学案”备课模式,文科积极探索“备课记录表”,通过“核心问题”的确立,通过“问题解决”来完成“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在初三备考上,初三各组教师根据“考纲”“课标”“教材”“学情”制定周详的备考计划,更难能可贵的是今年备考期间,各组教师还分工协作,将大连市近三年中考试题的每个考点提取出来,不但是初三的备考更有针对性,而且在梳理的过程中,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专业水准更是大为提高。

这些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意义的认识,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走出去、请进来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扩大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学校在教师教育工作中采取了校内教育与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教师发展的速度。几年来,我校先后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国家教科院李铁安博士、杜郎口中学特级教师、北京大学的专家以及市、区教研员等各级各类专家学者到校做课、作报告、举办讲座;还不惜财力派出教师到国内外各地考察学习、充电提升;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到两次的校本培训,同时将培训作为给予老师的最大福利,每学期都安排百人次老师外出培训,培训经费在10万元左右。

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首先必须激发教师的生命自觉;要想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首先就要让教师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发挥生命共同体的作用;

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三年来,一〇一人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他们正用教师教育张开奋飞的翅膀,更用教师教育构筑教育的梦想,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也必将用教师教育写下不朽的篇章。

激发生命自觉,教师成长 篇2

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教师专业发展来源于对教师个体生命的尊重,来源于教师生命潜能的激发。

一、完善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打造高素质的学科领军人物,引领优势学科的生成,创造适合学生生命成长的学科教学,是一项整体推进工程,需要学校机制的创新。

1. 价值引领,营造专业发展氛围

我校强调通过对教师的价值引领来促进教师的精神追求,提出了一系列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观念:“知难而上、执著追求,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团队合作、共同创造,实践反思、自我更新”“工作着、学习着、生活着”等。这些价值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很人的影响,也成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激活机制,唤醒教师职业需求

近年来,我校以“新基础教育”理念重建课堂、重塑教研,经历了个体式推进、团队推进、全员推进三个阶段。我校“转型变革”的思路是:以校本培训为载体,通过多元化带教——专家引领、专业合作、伙伴互助;多层级开课——新进教师汇报课、成熟教师研究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多形式研究——课例研究、项目研究、课题研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并依托“区专业发展指导团队”“新基础教育”共同体等提供有利于教师学习成长的资源,积极探索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以“深度备课研究”“课堂教学重建”等项目为抓手,激活培训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整合资源,提升研究实效

我校引领教师进一步聚焦课堂,通过实施着眼于不同教师梯队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抓住教学评优等平台,利用高级指导教师基地资源,在培养教师个体的同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学校围绕不同的专题以及课型,展开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在研究系列。我校将研究的任务确立为:围绕学科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进行有针对性、重建性的专题研究,系统化推进课型研究。

我校语文学科在赵美红老师的带领下,以“细读文本、关注表达、提高效率”为主题,将“知识核心、重点和难点、学生实际、细节成效”作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引导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研究学生,通过深度备课、课例研究,在重建及反思中,生成教学智慧。目前,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都有所增强。

激发生命自觉,教师成长 篇3

开设品格课程,涵养良好品质

品格是影响学生做人与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更是制约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品格可分为成就品格与道德品格两种,前者指在一切领域追求卓越的品质,后者泛指与他人维持良善关系的德性。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新科学校以“品格第一,做最好的自己”为指针,以“感恩”“奉献”“诚信”“习惯”“责任”为主题开设品格课程,把学生的品格细化为专注、有序、友善、感恩等24种,形式多样地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旨在查找学生品格的不足、弥补品格的缺陷、培养高尚的品格,进而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全校各班制定指导学生品格成长的教育计划;师生一起,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学校生活创立一套行为规则;每个月提出需要学习和推广的美德,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学习和推广;定期讨论校园中诸如破坏公共财物、撒谎、作弊等常见的“品格问题”;每天在上学开始或放学时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一段“两分钟的故事”,教师会选择简短的但有价值的故事……品格辅导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为目标,每周在品格专题班会、品格沙龙、读书活动中共享智慧,涵养良好的品质。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家校合作的资源,让家长也参与到品格辅导课程中来,将孩子回家后的表现通过APP平台发表在班级成长栏中,及时反馈和肯定学生的信息,可持续地培养学生的品格。

开设艺术课程,陶冶美好情操

艺术的力量在于感染、熏陶。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情感、高雅的艺术品位、灵巧的艺术思维、鲜活的艺术表现力,新科学校专门开设艺术课程,通过艺术课程教学、校内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等途径不断拓展艺术教育渠道,将艺术素养融入学生的血液,彰显出艺术的冲击力与感染力,培育学生审美文化水平、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

学校将书法教育纳入常规课程,每个学段都制订了书法教学目标,既重执笔姿势等技法训练,更重心性培养情志养育。通过书法课程,学生在学习书法中学会从作品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笔迹的浓淡、行笔的疾缓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写字的兴趣。

除了开设书法课程外,新科学校还依托四川区域文化背景,结合学校资源优势,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间文化艺术为契机,拓展学校的艺术特色传统文化课程:音乐方面发展四川清音、车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携手,共同传承、弘扬独具蜀韵特色的曲艺艺术形式;美术方面制定了以“羌族民族民风民俗”为特点的版画艺术课程……正是在书法、民乐、四川清音等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陶冶中,学生在笔笔墨痕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悠然入耳的乐声中升华自己的心境,浸润自己的心灵。

开设体验课程,感受职业情趣

为了更好地融合学校与社会、课堂与生活、现代和未来时空,让学生在生涯体验中认识自我、觉察生命、发展素质、开启潜能,新科学校开设了体验性课程:在“石膏彩绘馆”里,一件件艺术品在孩子们的巧手描绘下诞生;在“小小超市”中,孩子们模仿服务员正忙碌地为顾客服务……在一年一度的“生涯体验周”活动中,各班精心组织的“爱心牙科”“育婴室”“午后阳光西餐厅”等22个不同生涯体验项目,将职业教育、安全教育及感恩教育渗透在孩子们的心中。孩子们在“职业生涯体验场馆”里,尽情体验着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也梦想着自己的未来。

以“穿越时空,放飞梦想”为题,孩子们模拟的未来社会生活情境,至今仍浮现在新科人的记忆里。在未来法庭上,学生扮演的法官、联合国工作人员、各国环境部长、市民代表、陪审团成员等各就各位,按国际审批程序对马尔代夫事件展开法庭调查与审判,双方唇枪舌剑……学校按学生年级特征设立“快递公司”“健身中心”“中医药博物馆”等职业体验课程,开展“职业小当家对对碰”等体验活动,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探究体验成果,社区人士、职业顾问、企业代表进行点评与指导。就这样,学校为学生架起了沟通生活与实践的桥梁。总之,生涯体验性课程,缤纷了学生的梦想,丰富了学生多彩的世界。

开设实践课程,锤炼实践能力

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和完善的过程。为了让学生练就扎实的根基,新科学校开设了操作性、探索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实践课程。

学校每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年级实践活动课程,所有学生每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不少于3次:重阳节慰问孤寡老人、青年节进社区做服务、到社区宣传环境保护……此外,新科学校充分利用高新区西部企业园区、社区、动植物园等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感受社会变迁,锤炼实践能力。

每年寒暑假,新科学校都要开展“多彩寒假”“七彩暑假”等“生涯启蒙”的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参加“走进社区”“生涯访谈”“职业体验”“我爱我家”“呵护生命”“聆听自然”“行走天涯”等实践活动。

开设社团课程,绽放个性光芒

社团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之需,给孩子的成长和成功提供多种可能,新科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校实际,开设了科技小制作、头脑风暴、机器人、合唱、民乐、话剧、美术、版画、手工、游泳、巧固球、啦啦操、科创、中医药、版画、茶艺、蜀绣等50余个社团,涵盖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四类学科,形成了30余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课程。

nlc202309040629

社团活动采取了自助餐的方式,学校提供菜单,学生自己选择。学校90%以上的孩子都加入了社团,学生自己动手制定社团章程,设计社团旗帜徽章,学习相关知识。每周五下午是孩子们的社团时间。每学期,学校对表现优秀的社团进行表彰和鼓励。两年多来,学校社团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多达100余次。

开设主题课程,激发内在潜能

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活动主题的选择与设计。针对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活动主题不明、切入点不准、设计不全等问题,新科学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或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和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主题性课程,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主题性课程的有效实施中发现和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

在新科学校,每个班每两周开展一次生涯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分工,感受职业精神,树立人生目标;学校还充分利用周边企业众多的优势,定期邀请周边名企管理者做客新科,分享企业文化,讲授企业发展历史。英特尔、富士康等企业志愿者们每学期两次走入学生课堂,讲授职业历程,探讨职业话题,开展联谊活动。

学校各个班级还设立了“家长生涯讲堂”,每月邀请一名本班家长做讲座,或讲授生活知识,或示范生活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生涯讲堂的开设,打通了学校与社会的通道,拓展了学生的社会视野。如一名家长从事超市售货员的工作,他从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出发,以“学习沟通技巧”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趣事、挫折以及成功的经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孩子听得时而开心大笑,时而紧皱眉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却实实在在让孩子们对售货员这一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

当然,为了保障各种生涯启蒙课程的顺利行进,新科学校多措并举,建立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学生生涯档案,将学生的基本资料、自我评估、学习表现、生涯辅导记录等记录在案,疏理学生的成长脉络。二是构建起了“习惯养成教育、精神发展阶梯、学生小组管理、现代班级管理、团队专业发展、学校品牌活动”等德育内容,建构年级品德目标并针对性开展活动。三是实施了“七彩学生成长计划”,设立了“单彩”“三彩”“五彩”“七彩”等七彩学生成长系列,对学生实施了“单项星”“综合星”“周之星”“月之星”“年度之星”等多元的德育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发展内力。正是在“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和“守正出新,弘文崇科”的校训引领下,新科学校以“生涯启蒙课程”为载体,设置了生涯启蒙的六种课程,向孩子们诠释生命的色彩,传递生活的意义。

生涯启蒙课程的开启,引发了学校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在2014年“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中,《生涯启蒙教育》一文被评为二等奖;近年来,学校在各级比赛中获得区级奖励170项、市级奖励364项、全国奖励431项;学校先后摘取了“成都市艺术特色学校”“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国际创新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实验基地”“全国啦啦操推广示范学校”“全国排舞推广示范单位”“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中央电视台、《成都日报》《教育导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成都电视台、新浪四川等媒体进行了整版报道和多样化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辐射到其他省市学校。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高新区新科学校)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读后感 篇4

回想自己工作二十几年的读书学习情况,真是惭愧。读的书屈指可数,但也只是为了获取文凭带有功利性的读,要么是为了消遣而读那些低级的武侠之类的娱乐书。而那些好书或中外经典文化之类的书却几乎不读,即使看了一两本也都是走马观花,领会不到它的文化精髓,体会不出它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可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内化成文化,成长也就无从谈起。没有知识的滋养,没有文化的积淀,作为教师,教学就不会那么精彩。是呀,要想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自由翱翔,不读书怎么能行呢?正如陶先生说的“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这桶水始终有用完的时候,所以必须不断地给于补充使之变成活水、矿泉水、有营养的水,读书就成了变死水为活水、为矿泉水有营养水的源泉。知识用时方恨少,学生喜欢有文化有幽默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自己也很想把课堂搞得精彩,但却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正是缺乏了知识的滋养吗?写作也是如此,由于不读书的缘故,自己在工作中常常为写总结材料等而发愁,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却又不知怎么写,明明是自己做的工作,甚至有些做得很好,但在总结时却又表达不清,写不出东西来,结果自己抹杀了自己的成绩,可悲!听了陶先生的教诲,这才恍然大悟,一种柳暗花明的喜悦顿时涌上心头。

激发生命自觉,教师成长 篇5

061100

***

追求生命境界,演绎诗意人生

黄骅市岭庄中学刘源港

我认真阅读了肖川博士《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读后觉得,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那质朴的语言,那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无不让我由衷的钦佩。《生命的境界》、《诗意的生活》、《六个“讲一点”》等文章,我都反复进行了阅读。作者在散淡的言谈中,让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广阔而深邃、诗意而温暖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富有诗意地活着。说句实在话,我一向是这样认为的,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也一向在用行动追求着诗情画意的生活。

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我很赞同肖川博士的观点。以我个人的看法,教师的诗意,在于真心关注和热爱教育,在于富有激情充满真情,在于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看到精彩、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要、看到教师在促进人的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教师以欣赏者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时候,看待学生的生命之树神奇成长的时候,当教师把批改作业、认真备课当成一项事业的时候,教师这一职业也便赐予我们诗意。

我就说说我自己吧。有人问我:“你的许多同学,有的发了财,有的做了官,而你,却还在乡村里教之乎者也,你真的一点也不觉得自卑吗?”我淡然一笑,说:“我从来就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的工作和生活,我追求内心的和谐和诗意的人生,我过得很快乐,凭什么要自卑?”

季羡林先生说过:“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还有句非常好的话说道:“真正的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力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的人相处。”在学校里,我的学生欢迎我,我的同事尊重我,我的领导重视我,我工作开心,生活充实。

与我的同事们一样,我欣赏自己的工作,每一天都认真的备教辅改,用一颗真心一片真情把点点滴滴的工作做好,乐在其中,无怨无悔。我觉得自己教书育人,就是一种幸福!我们老师,对“幸福”的要求非常简单--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就可以品出增补的滋味;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就可以闻到幸福的气息;一幅图画,一段文章,就可以读出幸福的甜美!

我欣赏我的同事们,我们大家都很平凡,但是我们不感到平庸。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添砖加瓦。我们虽不是参天大树,但愿意做大树下的一方泥土;虽不是太阳、月亮,但愿意做天空中的平凡星辰。我和同事们,注定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我想,即使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做顽强的小草,我们也绝不自卑!

我欣赏每一个学生,同时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去年教师节那天,我收到学生的许多贺卡,有一张这样写道:“老师,你的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包含一团温馨的真诚;你的心灵像一汪澄碧的潭水,装载一汪无尽的宽容。你用欣赏的眼光鼓起了我这位差生生活的风帆,让我终生难忘!”我知道,即使是“差生”也有许多闪光的地方,他们渴望赞美与鼓励,他们需要关爱与重视。我改变了过去对学生比较粗暴的管理态度,对他们和风细雨,亲切关怀,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许多曾经孤独封闭的心灵,对我敞开了心扉。我对学生欣赏,有时只是轻轻一句话,微微一个点头;有时只是一个亲切的眼神,一次默默的握手。但对学生来说,那却是老师无限的信任、巨大的鼓舞。能够 让学生振作精神,奋发向上,这于我们做老师的,是一种莫大的欣慰、莫大的幸福。

我把自己的欣慰和幸福写成文字,既让他人分享我教书育人的快乐,也可以自我欣赏--我这个人,寻求内心和谐,怀有关爱之心,心灵纯洁,淡泊名利,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我的最大特点,就是始终面带笑容。我的天空总是蓝天白云!有人问我:“你这个人,为什么总能笑容满面?”我笑着回答:“那是因为我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工作,就会觉得工作充满无限愉快;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事,就会觉得每一位同事都值得信赖;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就会觉得每一个学生都聪明可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也很精彩!用欣赏的眼光面对生活,就会觉得蓝天白云总是与我相伴、诗情画意总会扑面而来!

要想有诗意地栖息于教育,我认为教师应从心理上修养自己。

肖川说得好:“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在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生命的的价值就是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知识、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既然做了教师,就应该要有淡泊名利的良好心态,就应该要学会摆脱名利的束缚,就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你是鱼儿,就不要羡慕天空;你是鸟儿,就不要痴心大海。既然做了老师,你就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牢骚满腹,不要说工作平凡、生活辛苦。其实,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你就不平凡:把简单的工作做好,你就不简单!

上一次参加培训学习以后,我写了一则体会,我这样说:教师的幸福,在于教师的发现,在于勤奋努力的工作。对于我们的眼睛和心灵来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快乐,而是发现与感悟。常听有些教师抱怨工作与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无聊,我想这也许只是因为他们不善于发现生活和教书育人的美好,没有找到教育教学和教师生活的乐趣吧。备教辅改、听说读写,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也都充满了乐趣哟!

只有发现了生活与工作的美好,才能感受到生活与工作的乐趣。工作是一种乐趣,休闲也一样很逍遥;看电视有看电视的好,看书有看书的快乐;种花写字画画可以陶冶情操,洗衣做饭扫地其实也可以当作是一种享受。我觉得,教师的工作,只要细心体味,其实也有很多诗意。只要心中有爱,我们教师也会拥有无穷的幸福!

在业余,我比较喜欢写一些新闻,写一些散文诗歌。许多老师问我:“你怎么那么多情,那么有激情?你怎么看出工作中有那么多值得歌颂的人和事?”还有人说:“依你看,好像生活里就全是风花雪月、蓝天白云,没有乱云山风,没有阴郁连绵。”其实,我是在用欣赏的眼光观察生活,在用真挚的感情讴歌教育,在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在用自己的身心追求教书育人的“诗意”!许多人评论我的博客:“李老师,你真的阳光灿烂!读了你的文章,我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的确很开心,因为我用朴实的文字影响了别人,也就幸福了我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已经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我想告诉年轻教师: 人生有太多让我们心动的东西,让我们想去追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全部拥有它。假如我们偏偏不愿正视这个现实,就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只有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一切,待人、处事、接物懂得随缘,只有这样,才会自在,才会获得精神的自由与快乐,才会让工作与生活富有诗意。

激发生命自觉,教师成长 篇6

关键词: 学生 主动性 积极性 认识 实践

摘要: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应试教育,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不良的教学氛围,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接纳的环境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趣;优化课堂教学。此外,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以及确立新的评价标准,从更大的层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保证和促进的作用。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却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对学校教育还是对学生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经过近十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和期望心理进行的观察和调查,发现40%左右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出一般甚至消极;30%的学生学习情绪表现出消极、紧张甚至厌烦;学生的动机水平则处于一种中等水平的的利已性动机;而学生对教师上课、改作、辅导则普遍表现为一般或不积极的期望心理。通过对上述调查的综合分析,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不高的水平。

那么,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哪里呢?

(一)应试教育——这是造成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应试教育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淘汰式教育,它的危害在于:教育对象面向少数学生,而遗忘多数学生;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等诸方面;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特别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唯智育的评价标准,“满堂问”、“牵着走”的教学模式以及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的升学压力,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开拓与发展,制约了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样一种毫无快乐可言的教育,面对的是永无止境的束缚、刻板、压抑和苦涩,难道学生还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吗?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智力气氛、文化修养等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一般地说,粗暴、蛮不讲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子女的不理解和专制 的作风,不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都将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侵染或毒害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游离于学习之外,从面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不良的教学氛围

我们有好些学生,一开始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可是,不久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被教育或者说就是被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扼杀的。因为我们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影响,用分数这一根“尺”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而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和其它的素质、能力,有的教师甚至缺乏对儿童的关爱、理解、宽容和同情:学生有困难,他若视无睹;学生遭遇失败和挫折,他就会冷嘲热讽。有的教师为了惩罚学生,毫不顾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一些学校缺乏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气氛„„凡此种种,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伤害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而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消失迨尽。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学习目的不很明确,学习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较差,认知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其学习效率低下;而有的学生从小养成多种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学生长期缺少成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整个学习生活的失败。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接纳的环境氛围

提供和创造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安全、友善、宽容、鼓励、民主、自由、相互尊重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神经

1、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氛围。这是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需的气候与土壤。因为每个人都有获得安全的需要,而儿童的心理尚不稳定,对别人更具有某种依赖性或倾向于受保护的心理,所以儿童在这方面的要求更甚。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心理氛围。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 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现代心理理论和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如果在被压抑的被动的条件下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易被抑制,其学习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

3、创设民主、探究、奋进、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都应力求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4、创设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在校园环境中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里,学会自主,学会创新,有利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教师怎样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环境呢?

1、美化、优化学校环境和教室环境布置。根据现代心理理论,一个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可产生良好的情绪,调动其感觉、知觉、想象的兴奋性,从而倾向于积极表现自己。

2、教师应善于恰当地把握教师与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的技巧,创设交往合作的氛围,教师在与学生兼容并存,融为一体的前提下,应突出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交往的需要。其次,教师还应创造一个浓烈的竞争氛围,因为敢于竞争,善于探索,将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精神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用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课堂中有一股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学生的敢于竞争鼓掌喝彩。在课堂中创设这样的氛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感染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它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3、对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自己对学生、对所任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喜欢;用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说话的语调亲切、热情,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是每个学生普遍的内在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增加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当以尊重、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

1、热爱学生。爱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师生建立真诚关系的基础。教师应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承认个性差异,挖掘个人潜能,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2、教师应做到态度亲切和蔼,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具有热心、同情心以及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有研究表明,教师这两个重要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民主。民主决不是放任,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只要学生能参与,提出独到的见解(即使是不符合常理的),也应予肯定;而当学生遇到问题,则要多给与帮助和鼓励。师生之间应彼此理解、信任和合作。

4、平等。教师要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充分欣赏、激励学生,与学生朋友式相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卡尔.罗卡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推动有重要意义的学习靠的是存在于推动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本质的态度——真诚。”这句话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运用激励机制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地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这说明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

激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语言激励。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成果,这样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和怕受批判、紧张的情绪,容易抑制学习的积极性。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及时鼓励学生:“你真了不起!”“你真不简单!”“看,我们的学生多伟大!”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你也可以说:“你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你已经努力了。”自信心是创造力的要素之一,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期望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

3、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大脑皮层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易于激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所以我们应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心中的圣火,用真情温暖每一位学生。真诚,无私坦荡的微笑,激起的是学生乐观、自信、善良和友好的品性,以及由此而点燃的积 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4、目标激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就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看过很多书,知识丰富,写的作文也很生动,但是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更不用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了。我看到这种情况后,就与他进行了耐心地交谈,从他谈到他的家庭,谈到他将来的人生,然后就试探着问他:“你将来想不想当作家?”他一顿,然后说:“我行吗?”我立即反问:“怎么不行?你看,你写的文章是多么具有作家的韵味啊!”接着,我给他分析了他所具有的优势,给他确定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到最后,他竟然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现在,这位学生已经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且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他的文章已经在几十种报刊上发表。有一次他碰到我说:“沈老师,当初要是没有你跟我的那一次谈话,没有你的激励,现在我还不知道是怎样呢?”听了他的话,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真诚的帮助和目标激励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5、榜样激励。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来激励学生,也可以用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刻苦学习的事例来鼓励学生,更可以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无数感人的故事来教育和激励学生。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教学激励不仅要有恰当的内容,而且还要有灵活地表达。激励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十分得体的反面激励。可以这么说,抓住时机、采用恰当的形式、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得体的激励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呢?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若能抓住儿童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往往能创造出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我是这样进行设 计的:一走进教室,我就挥着手中的一封信说:“同学们,这是一个九岁的俄国男孩写给他爷爷的信,这封信中写了些什么,他爷爷究竟有没有收到这封信呢?你们想了解这些情况吗?”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子盯住了我手中的信。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后,我就从这封信入手开始进行教学,结果整堂课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良好。

2、不断创新,培养情趣。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总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讲课方式,还可以运用表演形式、竞答比赛形式、游戏形式以及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3、体验成功,享受乐趣。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此外,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由激情,感情要投入,那种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讲解,学生只会恹恹欲睡。

其次,教师应理解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再次,要激发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五)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和节省时间消耗是教学最优化的标准。优化教学过程,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习可能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懂得如何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规范。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各门学科要因科制宜,创造性地选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学目标制定要适宜,重点、难点要突破,训练要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要给学生创造独立的空间 和展现才华的机会,精讲巧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并让学生提一些更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多关注现实和世界、社会和人生,对课堂提问要允许学生有错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使学生在错误中走向成功。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肯定不同认知、答案的价值;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而且还应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上来。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如果过于繁琐和机械,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危害,则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变繁琐为简明,变机械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生动。这样不但能巩固知识,增长才干,还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有用和有趣的。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却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因此,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对学校教育还是对学生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上一学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绪进行的观察和调查,发现每班能够主动学习的学生平均不超过5人。60%左右的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出一般甚至消极;30%的学生学习情绪表现出消极甚至厌烦,通过对上述调查的综合分析,我们学校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十分消极。那么,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哪里呢?

(一)学生自身原因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以及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的升学压力,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很明确,学习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较差,认知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其学习效率低下。

2、不良学习惯的影响。有的学生从小养成多种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有些学生由于以前知识基础差,知识技能的训练不够,这些学生长期缺少成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整个学习生活的失败。一听学习就头痛,更不要说主动学习了。

4、意志力薄弱。有些同学由于意志力薄弱,平时管不住自己,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习课上有小动作,不能主动学习。专家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在人成才的道路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和环境

有的家长由于长期在外忙碌,对学生采取放任态度,不管或没有时间管,导致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侵染或毒害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游离于学习之外,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教育方法的影响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现在又取消了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测,加之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吸此力,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新的东西没有用好,旧的东西又丢失了,另外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单

一、笼统,不客观。展示仅限于好的学生,造成“你好,我好、大家好。轰轰烈烈一节课。”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一)、讲

1、教师应利用周会等,不断向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长期下来,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会有一定的帮助。

2、发掘教材内容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教育。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因素,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调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民主、探究、奋进、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①、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都应力求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②、教师应善于恰当地把握教师与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的技巧,创设交 往合作的氛围,教师在与学生兼容并存,融为一体的前提下,应突出学生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交往的需要。其次,教师还应创造一个浓烈的竞争氛围,因为敢于竞争,善于探索,将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精神的一种表现。所以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用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课堂中有一股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为学生的敢于竞争鼓掌喝彩。在课堂中创设这样的氛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感染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它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

③、对教师自身来说,教师应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自己对学生、对所任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喜欢;用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说话的语调亲切、热情,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3、运用激励机制

激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语言激励。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的展示时,要适时给予客观的、中肯的评价,教师这种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目标激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理想的追求,小到某一具体行为的实现,在学习上也一样。目标一经确定,学生往往就把它作为行为方向和行为尺度的舵,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榜样激励。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而榜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来激励学生,也可以用先生在三味书屋刻苦学习的事例来鼓励学生,更可以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无数感人的故事来教育和激励学生。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教学激励不仅要有恰当的内容,而且还要有灵活地表达。激励可以是正面的激励,也可以是十分得体的反面激励。可以这么说,抓住时机、采用恰当的形式、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得体的激励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怎样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呢?

①、不断创新,培养情趣。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点,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总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还可以运用表演形式、竞答比赛形式、游戏形式以及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②、体验成功,享受乐趣。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探究活动中经过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好奇心发展为兴趣的过渡环节,也是兴趣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内部基础。因此,激发并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发展学生兴趣的核心。我们要充分利用四步导学教学法中为学生提供的展示、合作的平台,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在合作、展示中思维积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客观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管。学生学习不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造成的,新课改中提倡对学生的激励,但并不意味着就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我们在四步导学中应该做到: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不致于掉队。

2、加强课堂检测。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及展示环节的检测功能,通过组长检查,或丰富多彩的展示(如教师指定展示,或小组之间互相指定展示等)充分发挥其检测功能。没有任何压力的课很难保证学生的知识全面掌握。

3、合理布置课外作业

我们四步导学教学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但不等于说一点作业也不用留,要防止学生自习课上由于没事可干而虚度。另外拓展延伸部分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浅议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摘要:教师应不断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

关键词:素质教育;主动性;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是知识获取过程 的主动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

目标是方向,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次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师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要新颖、形象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形象具体的东西易唤起人的情绪。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是要尽量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格式化,要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上具有新意和靓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学生易于接受。保持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就应该给教学内容多增添些形象或想象的成份。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且也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四、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五、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就无从谈起。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真诚的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此外,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从各方面关心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和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也不断地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多和他们交流,与他们分享。总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教师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只有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同学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才能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宏伟志向,并为各自的志向而努力拚搏!

如何提高学习积极性

每个学校都有学习优秀班级和次优秀班级,当然,咱们金沙小学也不例外。可是,经过近段时间的观察、比较和调查,我发现,凡是学风不好的班级,纪律总是不好,班风也很散漫,而不爱学习的同学则不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是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在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基础上,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主任首先要对以下五个方面的细节有深刻的认识并做好落实工作。

一、班风是保证

在一个班风浮躁的班集体中,很难有几个同学能静得下心来学习,所以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通常会把班风建设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以充分发挥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在正确舆论的影响下,班级往往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更足。

二、纪律是保障

纪律和班风是一对孪生兄弟,在一个漫无纪律的班级中很难想象会有良好的班风,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抓班风建设的同时会千方百计地抓好纪律工作。我们学校的一位优秀班主任冯林可老师曾教导我:“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坚强后盾。”她是2014届2班的启蒙班主任,而该班集体在成长阶段总是受到各科老师的表扬,这个事实也足以证明她所说的这句话的道理。

三、目标是前提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只无头苍蝇,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以至于每天无所事事,从而出现闲聊、闲思和闲事等不良现象。而明确的目标往往有神奇的力量,它能促使一个人不怕苦不怕累,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所以,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工作。

四、榜样是力量

在学习氛围不浓厚的班级中,学习的榜样少得可怜,由于榜样的力量太薄弱,很难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班主任在想方设法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的同时,也要努力让更多的人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

五、信心是动力

没有学习动力的同学往往是长期得不到老师的激励而失去学习信心的同学。他们很少获得老师鼓励的语言,而一个鼓励的眼神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奢侈。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寻找各种机会给予更多的学生以关心和鼓励。要知道,持续的激励犹如阳光雨露,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成为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要带出一个出色的班集体,需要教师充分关注各种细节性的工作。同样,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需要教师对各种细节有深刻的认识,并持之以恒地做好落实工作。

根据对造成学生学习科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和查阅各种资料表明: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科学学科的教育中也不例外。因此我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还没有学习科学前就听说这一科难学,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我们就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初一学生翻开拿到的科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科学的求知欲望很迫切。因此,我们不惜花费大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第一节科学课我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到许多有趣而平时又不常见的现象,使他们感到有趣和神秘有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时大部分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在教授完本章后,我就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形式自由的讨论会。讨论会上可以设计师生对科学难学吗?有用吗?科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数学基础弱,能否学好科学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以诱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希望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使他们相信本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同时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自己有疑惑的自然现象,告诉他们这些问题都是科学今后要学习解决的,从而促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期望值。

(二)、不断创新,保持情趣

有的学生上科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初中科学教学普遍性问题,因此求新、求活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科学学蕴藏着无数历史故事、自然现象和无限发展前景,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我抓住初中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授课开始,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上《压强》时,教师一开始就用吸管认真地在讲台上吸饮料,然后分别用刀背、刀刃切菜。教师问学生:杯中的饮料哪里去了?哪种切菜效果好?待他们回答后再提出质疑。这样,将教材中的插图化为活造型,从而引入教学主题。有时还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人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一些教学表演活动。就地取材创设情景,以师生共同演练或教师导、学生演的形式组织教学。如上《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让两名学生在班上或站立不动,或速度相同、或速度不同行走,由此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参照物的讨论。这样,通过简单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立体模型。相信在此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3.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和联系纽带,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效,将直接对师生的思想交流, 以及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课中的有效提问更要蕴含科学课的科学思想,科学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培养学生象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提出要明确、难度要适中、角度要新颖、梯度要合理,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中有花?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又如“水能灭火,水能助火”漫画;“奶奶用扇子扇火炉越扇越旺,我吹蜡烛一吹就灭”这种矛盾式揭示知识间联系比单刀直入的方法效果要强得多。同时还可以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

(三)、注重指导,培养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观察与思考、实验、读读想想、议议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人手,侧重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学法指导,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方法是在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新生命的诞生》时出示阅读题:男女性的生殖系统各包括哪些器官?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分别在哪进行?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答辩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阅读有收获,从而产生兴趣,养成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针对性、合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科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地探讨科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如上物体的沉浮 条件时,一边做鸡蛋在浓盐水中漂浮,缓加清水悬浮,再加清水下沉,复倒浓盐水上浮的实验,一边用投影仪打出讨论题:①鸡蛋重力有无变化,②渐加清水时盐水密度如何变化,此时鸡蛋所受浮力又如何变化,③鸡蛋处漂浮、悬浮、下沉、上浮各状态时受的力。由此引导学生分组地进行讨论、归纳。

3.培养观察习惯。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有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练的环境中去观察。如教电功率前,请同学们回家观察家庭电路灯泡有没有明暗变化情况,灯泡内的电阻丝有无改变,理由是什么?电能表转得为何时快时慢?(可与家长讨论原因)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电压、电流、电功率的额定值、实际值。这样能使学生体味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习惯。教学实践说明,正确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站到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习有收获,好习惯能养成,同时能保持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科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合理评价,树立信心

1.激励。我们知道,一个学生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因此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评价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多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不断地给学生以赞美,使之累积成功的经验,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与激励式的肯定,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而是加以引导,使学生敢想会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生根发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有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鉴此,鼓励学进行成果演示,能增强他们的动手和创造能力。探究性作业与实践活动在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成果汇报。这不仅仅是成果,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对他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受到肯定的学习必然是令人快乐的学习,是真正的学习。

2.平等。我们常说,教师为人师表,“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些话本身没错,但历来许多教师曲解了他们的含义,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甚至不敢不苟言笑,让学生敬而远之。所以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我们露出真诚的笑脸,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刘的测查卷中出现错误较多,于是写下了这样一则评语“为什么在试卷中会出现这么多的错误,老师分析可能有着几方面的原因,1、没有认真审题,不清楚题目要求,2、课堂上主动动脑思考的时间太少,3、课外阅读的书籍少。你同意我的看法吗?”平等的沟通中,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做的仔细的分析,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下一步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外拓展,体验成功

科学学科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辞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科学知识猜谜会、小制作比赛、自编科学实验比赛等等。如学完第一章让学生制作变音哨、土电话;学光学以后制作了潜望镜、照相机、望远镜等;学习热学时正是深秋,让学生探讨怎样才能在窗户上得到冰花?自己想办法制造出冰花。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欣喜,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

试论地理“主动性学习”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引言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特别重视“主动、探究、合作”以及勤于动手的综合性学习方式。这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都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当然就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外部条件,但必须通过主动实践的过程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学生是否具有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其素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必须重视地理“主动性学习”的培养。主动性学习的含义及其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2.1 主动性学习的含义

“主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主动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主体意识的积极支配下探索的活动。所谓“主动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 [1]。“主动性学习”体现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素质教育本质的要求。3 地理“主动性学习”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地教育部门都对素质教育做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满堂灌”教学模式当然为人所不齿。然而换汤不换药所谓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3.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

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导致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目的性模糊,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个体差异出发,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进而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学习。

3.1.1 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就没有地理学习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的效果。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趋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一个学生如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增强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还有人认为,兴趣是“内发性动机作用的中心”。因而,可以这样说,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是增强地理学习动机的起点,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也是促使地理学习动机转化为地理“主动性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设情景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或模拟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尤其对于初中生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在学习“地震”知识之前,让学生通过观看《唐山大地震》录像,体验“蓝光闪耀、天崩地裂” 的感受,加深对地震的认识。

2、角色扮演 地理学习中的“角色扮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比如“如果我是市长,我将如何改善城市交通? 等等。

3、设置疑问 在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如“为何纬度很高的吐鲁番是我国夏季的热中心”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感到惊讶、疑惑,从而勃发认知兴趣。

4、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是那么的亲近,又 是那么的有趣,由此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比如通过了解民居有的是冰屋、有的是土房、有的是竹楼、有的是石头建筑等的区别,使学生基本认识不同地理环境造成不同聚落与民宅的事实。

当然,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3.1.2 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正视学生群体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是朱熹对孔子教学实践的概括,这一伟大思想虽历经几千年时光岁月的洗礼,至今仍放射着它的光彩。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呢?

1、要了解学生群体的个性差异。教师不仅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要了解群体的大多数情况,而且也要了解班级内少数人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学生创造“跳一跳,够得着” 的条件,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特别对差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给予表现的机会,并及时地鼓励肯定。有时仅是“不错,非常好”、“填得非常准确” 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采用“一对一”、“点对点”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施教措施。要照顾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甚至家庭因素等状况。

3、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要立足全体,兼顾两头。既要照顾全体学生,又要考虑个别差异,从每位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才能得到发挥。

3.1.3 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新课程改革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经验的缺乏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限,学生的学习仍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教,是已知者向未知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使未知者变为有知;学生的学,是未知者向已知者求知、在已知者的指导、引导、辅导下,学习教学内容所规定的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提高认识,树立正确观点,由不知不能转变为知和能。教与学这一矛盾的转化,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学生由不知不能转化为知和能,要靠教师的外因起作用,而学习成效如何,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 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每一个矛盾的解决对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变化,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地理课上对难点的突破,需要教师围绕解决这个难点整理出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启发学生逐步思考解决,而不是由教师把结论讲出来。学生不经过思考过程获得的结论是不能持久巩固的,也就不能算真正掌握。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1.4 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高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要注重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正如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 现代心理理论和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如果在被压抑的被动的条件下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易被抑制,其学习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

3.2 认真钻研,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上课虽是严肃的事,但是课堂上却不可以搞得机械呆板、森严可畏。如果课堂搞得很森严,不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坐牢笼,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会使其心理上受到压抑,影响其思维能力的发挥。因此,寓教于趣,使讲课具有趣味性。如果一个教师讲课时态度和蔼,语言形象生动,既风趣又有幽默感,就会使学生“如坐春风”,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和探索创新,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的境地。在这种气氛中,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教师讲课的趣味性,不但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味盎然入神来,而且会使所讲问题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都牢记不忘,并为之探索。那么,怎样才能使讲课富有趣味性呢?

3.2.1 要广闻博识,腹中有“货”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不仅在教学方法上要能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在自身的知识素养方面也要有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纵横驰骋、游刃自如。如果教师的知识面狭窄,专业造诣不深,讲清教材的内容已经很费力气了,他就很难再有精力去讲究课堂教学的质量了。一个地理教师的广闻博识,不但要掌握与地理学科有关的丰富知识,了解有关发现或发明创造的经过,而且还要熟知中国和世界上的很多名人名言以及他们的轶闻趣事,这样讲起课来才会生动有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到我国新疆气温日差较大的特点时,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的谚语,在学到我国降水地区分布时用“美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古诗,在学习盛行风的知识时可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作为材料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否则,即使有把课讲得风趣些的愿望,但是肚中无“货”,也难以付诸实践。

3.2.2 要形式多样,寓教于谐

“顿顿一样”的课,每堂课都是一种模式,一个面孔,一种方法,“千课一面”,给学生以单调、枯燥的感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也就无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应根据地理教学需要,对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讲一段生动感人的故事,说一个寓意深刻的笑话,运用精练幽默的语言,采取生动活泼的表情,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具,以及设计精巧的板书,等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味,使其精神振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采取那一种形式,都不能忘记“寓教于谐”。

3.2.3 要“知、趣” 结合,促进教学

讲课的趣味性,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能更好地开动思维机器。因此,这些情趣,必须是与传授知识密切联系的,是为地理教学服务的。任何背离地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随心所欲去制造“笑料”和“趣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任何与讲课内容无关的“笑料”和“趣闻”,都是应该坚决摒弃的。紧密围绕地理教学内容,把趣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知识于趣味中,才是正确的趣味观。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要求结合课本知识绘制一副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并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疑难向老师提出,寻求支持,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地完成这一项作业。像这样“知、趣” 结合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知识,还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了地理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地理是有用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3.3 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要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必须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体验地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地理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并指导探究。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作为互动学习过程的主体,既增长了地理知识,又培养了动 手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时,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提问“云南省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在地图上能看出来吗?”引导学生了解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地图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的问题。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导学生通过做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观察、对比等高线轮廓和地形模型,归纳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与山地不同部位的关系,以及怎样判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对比等高线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归纳分层设色法着色随地势变化的规律。最后,解决“问题”就是利用云南省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

3.4 优化地理作业设计

地理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常见手段之一,因而作业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地理学习状况评价的效度和信度。作业如果过于繁琐和机械,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危害,则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变繁琐为简明,变机械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生动。这样不但能巩固知识,增长才干,还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有用和有趣的。优化作业的设计应遵循的准则有以下几点:

1、作业的答案没有固定单一的标准,也不是课本上能找到的。作业不是为了单纯“记忆”“再认”地理知识,而是为了了解与运用地理知识。

2、作业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不要太偏太难,或者让学生“钻牛角尖”或者给学生设置“陷阱”。作业内容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热点”。

3、作业的方式应多样化。地理作业除常见的填充、是非判断、选择、连线、填图、读图分析、材料分析、问答题等以外,还可以设计类似“课堂上提一个问题”“设计一份作业“撰写一份报告”“编辑一张地理小报”“ 创绘一张地图”“制作地理学具”“进行一次地理观测”等多样化的地理作业。从时间划分,还可分为短(短时间要交的)作业、长作业。长作业又可分为一个月交、一个学期交的作业等。

3.5 认真贯彻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加强学生的知识建构

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倡以建构主义教学观取代客观主义教学观,使其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理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即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基础,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学习与探究;注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知 识建构的特定的生活情境和实践;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互相合作与交流。同时,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不只是新信息的简单吸收,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即新经验需要被同化到原有经验结构之中,而新经验的进入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原有经验结构的调整和改变,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学习者才能发展起更深层、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的认知结构。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人才竞争的时代,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的确,现在的孩子聪明、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然而在学习数学上,现在的孩子相对于以往孩子而言,刻苦钻研的精神较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意识也较淡薄。长期以往,极易产生被动的数学学习观念,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呢?

一、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魅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师生间具有亲和力,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更乐于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用良好的情绪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其它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二、教师要以独特的教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方式,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教师应做到每堂课都力求在新授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然而在实际情境下,学生往往是对新授知识感兴趣,一旦到巩固练习阶段时,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 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使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奉献给学生,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教师要注重引导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精神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的热情。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有自信心是一名合格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等,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的大量艰辛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艰辛。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总结,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五、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法,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 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广开思路的环境中学习,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以发挥,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

总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水平和认知水平是相互影响的:主动性水平高,能力就得到发挥,认知水平就逐步提高,良好的认知能力又保持和激励着学习的主动性。反之,学习消极被动,势必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有缺漏又导致认知水平不高,从而消极情绪再一次被加强。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把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放在首位,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自身潜能,使学生从怕学到想学、能学、会学。从不同角度发展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特殊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学困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后进生的存在,是长期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班风、校风,影响着后进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更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社会的稳定。深入研究后进生问题,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试从学校教育方面寻找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激发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浅述拙见

一、不当的学校教育行为是导致产生后进生的主要原因

后进生的产生固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独生子女的“骄娇”二气,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等,但当前不当的学校教育则是导致产生后进生的主要原因。

1.失当的教育方法“教”出了后进生。

传统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以及“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方法,的确存在许多不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例如: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重理智的控制,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重教轻学,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重共性,轻个性培养。还有,教师布置作业多,考试测验多,强迫学生学习,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如不加以改革,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失误的班主任工作 “导”出了后进生。

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的确有些班主任存存一些不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比如:工作态度马虎,责任心不强;“偏爱”上层生,对后进生态度冷漠,不理不睬,不闻不问;批 评、责罚多于表扬、鼓励等。这样的班主任难以带出一个班风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大受影响。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理论,他认为儿童就像一块白板,可任由教师涂抹。这说明教师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成长作用重大。有时教师不经意地给学生下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按语”,比如“你笨死了”、“你真是朽木不可雕”等,都将会贻误学生一生的发展。

3.混乱无序的学校管理 “管”出了后进生。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学校则是一个“小染缸”。如果一个学校制度健全,教职员工岗位责任落实,纪律严明,管理井然有序,必然打造出一个学生勤奋好学、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团结向上的优良校风。相反,如果一个学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无序,必然形成一个学生无心向学、纪律涣散、吵闹打架的“烂学校”,当然也就“孕育”出了后进生。

二、多途径激发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采取生动而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如,举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知识就是力量”等主题班会,可以增进学生了解读书与个人成才、读书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的德育因素,或者采取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多形式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只有学生对学习目的“知之深”,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爱之切”,并落实到行动中。

2.激发求知欲。实践表明,教师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对教师任教功课是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运用实验、巧设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的期待心理,而后及时导入新课,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也可以在教学中设问,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始终在教师预先设定的“牛鼻子”牵引下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便能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学习。

3.运用兴趣迁移法。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他(她)们其它方面的兴趣,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迁移到学习上来。有位班主任发现班上的男同学长大后都喜欢当解放军,保家卫国。这位班主任便利用学生的这点兴趣,向他们讲述现代战争的高科技含量,电子战、信息战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愈益明显,谁掌握高精尖科学技术,谁就能在现代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教师的引导,把学生“想当解放军”的兴趣迁移到读好书、掌握好科技知识,学好本领,长大了报效祖国的志向上来。

4.增强“向师力”。中小学生由于身心尚处于发展有待成熟阶段,在心理上对教师有着 较强的依赖性,即具有较强的“向师心理”,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成了学生模仿的“镜子”。实践证明,学生喜欢某门功课,跟喜欢任教这门功课的老师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为人师表,作学生的表率。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或兄弟姐妹,对他们的错误要耐心帮助,谅解他们。须知,学生只有“亲其师”,才有“信其道”。

5.偏爱后进生。虽然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往往能够起到正面导向作用。因比,教师必须“偏爱差生”,给后进生倾注更多的关爱,帮助他(她)们分析学习情况,解决学习难题,促使学生学习成绩和智力素质的不断提高。

6.采用愉快情境教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心理上有满足感、愉悦感,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情感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释放,其能力也会得到更大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管理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新异的刺激,联系实际进行讲解;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以增加知识学习的直观性和鲜明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7.让后进生得到成功体验。“学习以成功为动力”,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过去学习行为的正强化。因此,教师要从后进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在保持学生有较高积极性的情况下,向教学目标靠拢。上海闸北八中“鼓励人人成功”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成功教育”的范例。

提高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这是由学校教育在学生成才培养中所担负的天职决定的。但家庭教育也应予以配合,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来沟通学校与家庭之间,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争取家长的全面配合,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提高后进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有实效。

浅议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研究和 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

目标是方向,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次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师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内容要新颖、形象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形象具体的东西易唤起人的情绪。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就是要尽量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格式化,要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上具有新意和靓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使学生易于接受。保持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就应该给教学内容多增添些形象或想象的成份。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且也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四、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五、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就无从谈起。

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真诚的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此外,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从各方面关心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和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也不断地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多和他们交流,与他们分享。总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教师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只有通过各位教师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同学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学习毅力,才能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宏伟志向,并为各自的志向而努力拚搏!

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主动来之教育者的“情” 情感和情绪统称为感情。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情绪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情让师生交融

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2、教学的激情来之教师本身

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二、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新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通过不同的找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持),培养了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激励---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 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实践表明,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激励办法。

一、信任激励。就是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题目背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尊重激励。心理学家威廉 · 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ΧΧΧ,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三、帮助激励。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找不到良策时,教师既要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创设克服困难的条件,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获得量。如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你能行!”“别泄气,老师陪你一起练”这些话语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练热情,同时又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又如学生在小组学练中漂亮地完成了一个动作时,“你

真行!”“哇,动作真漂亮呀!”“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且培养了学生间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激励手段也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确信自己具有体育活动的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

四、赏识激励。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它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在灵活把握。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朝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努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学习信心

[摘要]增强学习效果,首先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其次是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最后是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本学期,我新接了八年级145班的数学。这个班轮到我接时,已是第三任数学老师。科任老师换得频繁,再加上这个班整体的入学数学成绩是全年级最低的,因此,到我接时,整个班已经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对学好数学已没有了信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掌心效果,就是我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差不多三个月的努力,班级的学习氛围有了较大的改观,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一接班,我就从学生上网这件事说起,告诉学生,当今社会是计算机的社会,只有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才能够真正融入到社会中,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2、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其次,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相等关系,如我们班的小丽的身高与小颖的身高相等;可是他们的体重不一样,你能描述他们的体重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激烈的争论。通过争论,学生认识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市面着许多不相等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重现实生活中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相等的关系。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证明(一)”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事物接触所得的结论,很多都是由猜想、测量、计算得来的,今天又说这些结论不一定正确,这让学生怎么办?这个“怎么办”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我班学生的成绩本来就不是很好,学生又曾跟我反映说原来的数学老师常骂他们差。在第一次单元测试成绩出来后,我点出了共 有35位(全班52人)学生在答题时的进步之处,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学生很是高兴,对数学有了兴趣。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课堂上,当我发现学生学习感到累时,我会讲一些小笑话让他们轻松一下;课外,我经常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先从喜欢我这个人做起。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只要是时间允许,我就会用课堂的5-10分钟进行小测试,让学生比时间、比满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答题速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

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

三、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为此,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所谓“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1、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新教材为教学提供了有趣的、与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多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熟知的故事出发,从学生身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用来创设一个与数学课题有关的情境,进而放手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上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时,我让学生自己调查本班学生课外学习数学的时间有多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了解了学生的课外功夫有多少。

2、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新教材编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科学、精美、生动细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充分挖掘这些可利用因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与交流,使学生对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小组或全班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许多小组长在教师的精心培养下越发显得出色,有的组长会领着组员模仿教师组织游戏,进行分工,有的组组长还很有办法地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可以说,小组学习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好途径。

3、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为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解题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

“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这种体验是学生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获

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理解问题的目的。随着不断地体验,学生的估测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是传统的教学无法实现的。通过体验,的确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5、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

每次练习或每单元的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所要测试的时间或内容,允许测试不理想的学生自己设计测试题目或重新测试,直到满意为止,使全体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激励学生不断提出超越自我的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评与互评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敢放手,学生才能学会走,只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激发良好的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毫不夸张的告诉学生学习在当前和今后可能都会成为我们生存的需要,没有知识的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很难立足,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应当热爱学生,做到态度和蔼可亲,增强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充分尊重学生,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着和点拨者,充分欣赏、激励学生,多于学生交流沟通,与学生朋友式相待,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真正的平等。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由学习需要转化而来,是社

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呢?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它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培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具体的学习动机的教育应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实施。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常常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任务、要求,认识在以后的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深入,学生对学习就越有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

二、提供成功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的体验,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激发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苏贝尔曾指出,学习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一旦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习动机就能获得强化,又有助于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使学生的某些具体学习得到不断实现,尤其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生学习的结果及时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绩、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等。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这正是因为学生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后,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及时的强化,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欲望和愿望;另一方面有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增强和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与决心。

四、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竞赛有很多形式,如个人之间竞赛,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团队之间的竞赛等。不同的竞赛形式对学生的37 学习动机都有激励作用。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很多学生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有利就会有弊。过多的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会造成过于紧张的气氛,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况且竞赛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的胜利,胜利后会受到关注、表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获得成功的少数学生就被忽视,也许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只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时最好按照能力分组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有受奖的机会,这样才对多数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另外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的积极性。

五、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对这种境界的完美描述。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当学生正在头脑里积极思考,但是不能达到想通的心理状态;或是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领会,但是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正在积极地使语言或是思路条理化、清晰化的时候,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求知的需要。例如在教学《怀素写字》这个故事时,问:学完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说出出课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板”字,问“你想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引导学生说出怀素写字的方法。“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笔照着写。”接着,我问“如果你每天坚持这样写,你的字会怎样?”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快,由此及彼理解并掌握这一课所说的道理,只有认真写字,坚持不懈,写字就会有进步。这时我引导学生,你能把字写好吗?(想)那么就要像怀素一样认真写字,我相信你们也能写出一手好字来。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六、适当表扬与批评,进行的正确的评价

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种表扬和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一种肯定与否定的一种评价形式和方式。当然,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赞扬与责备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也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表扬和鼓励与批评和责备相互比较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后者更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但是表扬、鼓励过于多,甚至是泛滥成灾,或是使用不当,也会对学习

动机有一定消极作用。相反,适当的批评、责备或是惩戒式的责罚尤其对学习较好的学生的缺点的批评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表扬和鼓励有机的结合,适当地应用,表扬时指出还存在的不足与缺点,批评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恰到好处,又要奖罚分明,能够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增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才会使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丁庄苗曙光)

激发和培养学生 的学习动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 的目的”(高尔基),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不但要依靠认识兴趣的动机,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动机,其中启发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动机是特别起作用的。这些动机使学生克服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困难,体验由于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快心情。在这种情况下义务感和责任心迫使学习努力去掌握知识、技能和技艺,以便尽管对该作业没有兴趣,但仍然坚持获得必要的结果”。所以,只有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体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才能是未来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领,才能确立远大的、高尚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强烈的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相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为读书是为了应付父母、教师的“差使”,上课是混日子,常常是学生学习被动、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注重根据学科的性质、知识的特点、教学形式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目标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当然,教学总不能被“小目的”困扰着,必须同学生的大奋斗目标、未来的生存、社会的需要等联系起来,这样的教育才会持久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才会始终不变。

二、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烈探求,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通常每一个学生都有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求知欲的基础是对知识的热爱,是对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没有对知识的热爱,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在教学活动中,准确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学习中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一般来说,问题应具备一定难度的,对学生来讲,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用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理论说,即这些问题必须是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实践经验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那些“高而可攀、跳起来答”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燃起追根究底对知识追求的热情,进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我在指导学生练习《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时,利用现有条件和地宜,设计了这样的三道题„„同学们看完题目后一个个显得欲欲试试、兴奋不已的样子,接下来只要适当点拔,因势利导,一堂枯燥的练习课就会变得精彩生动、激情不断。

四、适当地组织竞赛,激发学习的外在动机

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是现代青少年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充分利用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外在动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组织得好的竞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的需要发展得更为强烈,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进取,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等优秀的思想品质;不仅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各种内在动机,合力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完美发展。竞赛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团队或个体的;课内或课外的;综合或单独一门学科的。竞赛的组织务必严格保密,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只要竞赛组织得好,就一定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成熟发展。

五、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正确客观的评价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它不仅使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还能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又能通过这种信息反馈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或弱点,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克服缺点,战胜困难,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拚搏努力。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档案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主体、何种方式,都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习发展为目的,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

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本填空和问题设计,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设计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③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

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技巧。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人格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那种教师是权威不能冒犯,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着、服从者的思维与做法。我们在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他(她)所教的科目,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厌烦他(她)所教的科目。那么你想使你的学生努力学习你这门课程,使他们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41 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与所教的学科是不可分的,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因此必须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老师。应该做到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师生关系和谐友善。这种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要双方在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良好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兴趣的提高。一堂生动而幽默的物理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心情中接受和理解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状态时,由于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学生很难理解这三种不同状态的分子运动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课堂上打比喻:你们每个同学都像一个分子,在上课时学生不能随意走动,只能在座位上有一些学习的小动作,这种情形就和固体的分子运动相似。课间同学们的活动范围增大了,但还受限制在校园内,这种情形就像液体的分子运动状态。周末放学每位学生都可以回家,四面八方都可走,他们活动的范围很大,这就像气体分子的运动状态。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学生都表现出理解和认识,事半功倍。

二、把握新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各栏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新课程的物理教材设置了走进实验室、物理学史、课外阅读材料、生活小知识,当代先进科技知识等栏目。课本的插图形象逼真贴切实际生活,并利用很多的彩图代替繁杂的文字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

如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栏目,分别介绍了多彩的阳光,没打击的音叉也会震动,神奇的魔镜,冒着仙境白烟的试管(干冰)等实验展示了自然界中震撼人心的神奇;用吹不掉的乒乓球、折断的筷子、上升的试管、大气压现象等试验展示了人类生活中充满智慧的神奇,以引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如物理学史事栏目,用极其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科的发展史,讲述了牛顿、法拉第、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和兴趣。这些事迹也为物理教学融入德育内容提供了接合点,使学生把努力学好物理知识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三、抓住物理学科的特征,充分做好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捷径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如学习望远镜和显微镜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做好通过

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实验,适当增加该观察活动的探究性,选用焦距是50mm和300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的凹透镜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不同的组合透镜去观察、发现、体验。

以凹透镜(f= –75mm)作为目镜,以凸透镜(f=300mm)作为物镜组成伽利略望远镜,使两镜相距150mm 左右,调整目镜(凹透镜),学生观察到物体的正立虚像。

以f=5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 f =300mm 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开普勒望远镜,使两镜相距约300mm,观察远处的建筑物或树木,调整目镜,学生看到清晰的倒立的像。

以f=300mm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50mm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组成显微镜,使两镜相距300mm,将被观察物体(细小物体如头发丝)置于物镜前约80mm 处,调整目镜,学生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在自主观察、发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物理学习的乐趣,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科学研究既是学生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对于他们学好物理知识与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无数科学家不断向传统提出挑战、创新求真的历史,发展的每个初始阶段都存在着大量新奇、美妙、超常的猜想,每个科学结论的背后都有大量动人的关于猜想的故事。如果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就不会出现数学家陈景润的陈氏定理,如果不是提出了磁能生电的猜想,法拉第又怎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如果不是众多科学家在燃烧现象的研究中关于燃素的猜想,拉瓦锡怎能揭开空气成分的神秘面纱。猜想造就了大批科学家,猜想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最具创新色彩的重要环节。

猜想不是瞎想、妄想,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进行演绎、归纳、类比及推理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直觉思维。合理的猜想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追根问底、勇于探究和开拓求知领域的创新意识的体现。猜想能激活思维灵感,猜想能培养对传统知识的挑战、对未知领域开拓的勇气,猜想能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

猜想1: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理由是轻的木块在水中会浮起来,而重的金属块则沉下去,说明木块所受浮力比金属块大。

猜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有关,理由是轮船体积大,在海上载这么多的货物,说明它所受的浮力大。

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理由是沉在水底的物体会浮上来,说明深水处的浮力大。

通过这样的假说,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检测、探索,去伪存真最后发现真理,这样既获得知识且印象深刻,又使学生感到妙趣横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此提出问题、引出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真理,这些不同的环节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都是兴趣的激发点,我们何乐而不为?由此可见,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猜想是激发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很大一个方面来自于兴趣,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兴趣的高峰时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知道为什么,探索其奥秘。教学中我们只要引导得当、方法得当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努力、进步,获得真才实学,获得愉快和乐趣,实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导课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例如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装满水的杯子,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杯内的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除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外,还可以讲述物理学史的内容,来开阔学生眼界,了解物理学家及其思想工作、方法,来增强物理教学的魅力;而讲述一些趣味小的故事,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笔者们可以讲一下伽利略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错误,传说中的比萨斜塔实验等,既展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情景,又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设计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也绝不是空白,而是早已印上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括了许多理解和误解。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在学习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常认为木块能浮在水面是因为木块所受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水是由于没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困难。但如果笔者们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设计出一个实验,测出漂浮的木块所受浮力小于沉在水中的铁块所受的浮力,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相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思索,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头脑中似是而非的概念是很多的。例如存在着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物体速度越大,所受作用力一定越大、动量越大,力就越大等错误观念。教学中只要善于利用,巧妙设计,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收到良好的效果。

3.指导学生重新发现,在探索过程中深化学习兴趣虽然教材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学习时并不是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应是一个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亲自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深化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演员,而是导演;不是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指导学生去发现真理。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景,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物理课移到实验室去上,也可将一些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开展低成本实验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例如:笔者把教材中的一些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容改变成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探索式课型,采用了如下教学程序:①教师提出要探索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观察的重点;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③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使认识逐步深化,步步逼近待认识的规律,让学生自笔者探索,自笔者发现;④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归纳出概念和规律。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步步启发,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自笔者探索和自笔者发现的状态,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4.举例寓趣,置疑设趣,习题融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例子,来说明物理原理。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固体中传播时,举例:伏地听声的故事,人可以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蹄声。在进行液化教学时,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蛋会出汗,用此来说明液化原理,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设疑也是教学中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开发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其主动去学。正因为如此,教师不仅善于释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鸡蛋握在手心中不容易捏破,而放在桌上,只要一个手指往下一按,就压破?为什么热粥要一面搅拌,一面吹气,才使稀饭凉得快?象这类设差别,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

5.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这里,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准备和心理发展水平,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如果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地学习,就一定会感到明显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喜悦。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例如课堂提问,依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层次,让学生回答的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对于较差的学生还可以采用个别预告法,但万万不可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预告。预告法就是在下课后分别找一至三个学生告诉他:明天笔者要提问今天留的思考题,相信你能答好。由预告逐步转到不预告,视其情况而定。再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虽不理想,但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组织一些小制作竞赛或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跟教师一起做演示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使其兴趣范围适当扩大,扬其长、补其短。

6.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使学生见之生趣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初二学生学习功这一章时,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五块砖以

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四楼,设计方案,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四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机械效率最高的,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课,把本来混淆不清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学到实在的知识。

7.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笔者,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电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8.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2]。如指南针是笔者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它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9.通过物理知识的应用发展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为人们生活服务。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明确学习物理的重大意义。如在初二物理《重力》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知道神秘的不倒翁吗?为什么他总是不倒呢?在学生都明白是重心的应用之后,笔者是这样小结的:商家们对重心这一物理知识加以利用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可见知识就是财富。这对学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二是:你观察过吗?建筑工人在修建房屋时采用什么方法使建造的墙体竖直而不倾倒

吗?(依靠重垂线筑墙),之后笔者这样小结:建筑工人对重力的方向加以利用就使修筑的墙竖直而不倾倒,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又一次激励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介绍科学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如在讲磁现象时,介绍笔者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在讲浮力时,介绍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等来激励兴趣。不断介绍相关知识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如介绍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到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从爱迪生的白炽电灯发展到现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从火箭到卫星,乃至于笔者国的神州五号飞船等都是物理知识的重大应用,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大多数的中学生对物理的第一感觉都是“难学”,物理不像语文或者英语,文科的东西记的东西偏多,理解的成分偏少,所以很多孩子初中文科好的到了高中文科成绩也会很好。但理科特别是物理就不一样了,高中物理理解的成分很重,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反而很少,这就照成不少小孩初中物理明明很好,到了高一却一落千丈,学生对物理都从心里产生了一种恐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 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 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在物理教学中, 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最终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只要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浓厚的兴趣可激发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启迪他们的智力潜能, 并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否则, 学生就只能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运用物理学科独特的趣味性和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使学生由感兴趣到想学、爱学, 从而学好用好物理。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一堂成功或者说名符其实的物理课,应该入“味”,才能让学生“开胃”。

那么什么才是物理课的“味”呢?我认为有以下三味:

首先是“原”味。既是物理课,就应有强烈的物理本味。所谓“物理”,就是用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课的本味就是物理实验。

其次是“美”味。这其中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美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的教育⋯⋯它是一种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是将所传授的知识转换成种种艺术的形象和活动。

最后是“趣”味。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它表现为好奇、探究、求知等方面,因此,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抓住生活中的物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举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使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比如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要学生在课堂上利用饭盒、筷子和水模拟情景,会观察到筷子斜放时就好像断了似的,有向上弯折的新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的好奇心,自然引入光的折射。

二、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创设矛盾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这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碎,而如果在水泥地上铺上一层泡沫,茶杯从同样的高度掉下来就不容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掉下,人们却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时,老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亮或变暗,声音会变大或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都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联想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

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产生联想的情境,在联想中可以应用类比,类推和逆向思维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探究磁生电时,教师先重现奥斯特的电生磁实验,强调电可以生磁,再让学生从中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提示运用逆向思维,让学生联想到:磁能否生电呢?若能,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呢?

通过以上情景创设,能逐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淡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准确、幽默、生动、形象、清晰、简练。

四、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以借助教室内随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落到地面上并留下一个痕迹。若用米尺,怎么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飞出时的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这实验能很好的引起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五、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郭冬梅事迹材料下一篇:茨芭镇姑嫂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