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技术

2024-08-30

脱毒技术(共12篇)

脱毒技术 篇1

摘要:阐述了脱毒大蒜品种VF06、VF106的特性, 并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脱毒大蒜的地膜栽培技术, 以期为大蒜的高产、高效及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脱毒大蒜,地膜,栽培技术

大蒜因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而备受关注, 大蒜的高产、高效及优质栽培, 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脱毒大蒜的地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的选择

大蒜属无性繁殖作物, 在长期的无性繁殖及重茬栽培过程中易感染多种病毒, 造成大蒜的种性退化, 产量和品质下降, 严重影响大蒜的生产, 增加了蒜农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在品种上应选用VF06、VF106等脱毒大蒜品种。 (1) VF06。大蒜头品种, 生育期250~260d。株高85~95cm。茎较粗, 叶9~11片, 叶色深绿, 叶长55~60cm, 叶宽2cm。蒜头外皮白色间淡紫色条纹, 共8~14瓣, 有夹瓣1~2个。蒜薹收获期一致, 断薹率小。薹色绿, 长度一般, 平均长68cm, 单薹重18g, 一般蒜头产量22.5~30.0t/hm2, 蒜薹5 400~6 900kg/hm2。 (2) VF106。大蒜头品种, 生育期250~260d。株高90~100 cm。茎较粗, 叶9~10片, 叶色深绿, 叶长60~65cm, 叶宽2.3cm。蒜头外皮白色间淡紫色条纹, 共8~14瓣, 有夹瓣2~3个。一般蒜头产量30t/hm2左右, 蒜薹7 500~9 000kg/hm2。

2 栽培技术

2.1 播种前的准备

2.1.1 深耕细作, 施足基肥。

脱毒大蒜根系主要分布在25cm的土层内, 横展直径约30cm, 喜湿、耐肥。生产上应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田播种, 播种前深翻土地25cm以上, 结合翻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90t/hm2或鸡粪60t/hm2, 并均匀混入磷酸二铵750kg/hm2、硫酸钾525~600kg/hm2、硫酸锌15.0~22.5kg/hm2。根据具体情况还可掺入5%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 (也可于播种时开沟后施入沟内) , 防治地下害虫。

2.1.2 精细选种。

脱毒大蒜播种前, 应进行严格选种。选择瓣大、色白、无霉、无伤的蒜瓣在生产上易获高产, 并按蒜瓣大小进行分级播种。分级参照标准:每100瓣重500g的为一级;每100瓣重400g为二级;每100瓣重300g的为三级。

2.2 播种

2.2.1 适时播种。

徐州地区以10月上旬播种为主, 播种过早, 冬前生长旺, 易发生二次生长;播种过晚, 蒜苗耐寒性差, 易造成冷害。适期播种, 可使蒜苗在冬前形成5叶1心的壮苗, 利于安全过冬。

2.2.2 合理密植。脱毒大蒜植株长势强、蒜头大。栽培密度以行距20.6cm、株距10~12cm为宜, 栽植37.5~49.5万株/hm2。

2.2.3 播种方法。

大蒜播种可采用沟播法, 即按行距开沟后施少量种肥, 然后将种瓣按株距栽入土中, 使其直立, 排种方向应使种瓣的背腹连线与沟向平行, 以使蒜苗展开的叶片与行向垂直, 使叶片分布合理, 利于通风透光。播种后覆土2~3cm, 浇透水, 喷施200倍48%拉索乳油除草, 最后覆盖地膜, 膜的四周用土封严。

2.3 田间管理

2.3.1 适时破膜。

大蒜播种5~7d后开始出苗, 多数大蒜芽鞘可以顶破地膜露出膜面, 少数蒜苗还需人工辅助打孔放苗。此期应每天检查1遍, 将未露出膜面的蒜苗用铁丝穿破地膜, 使蒜芽鞘露出。

2.3.2 合理浇水, 适量追肥。

蒜苗出齐苗后至土壤封冻前, 可视天气、土壤情况浇1次小水。小雪至大雪之间浇1次防冻水, 严冬时节可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决定是否增加覆盖物。翌年春分前后气温开始回升, 蒜苗开始生长之际, 选择晴朗天气于中午浇1次返青水, 促进蒜苗及时返青生长。之后适当控水, 促进根系的发育和薹、头分化。进入4月, 蒜苗进入生长盛期, 应每隔7~10d浇1次透水, 并结合追肥, 施尿素375~450kg/hm2, 5月上中旬是蒜薹生长盛期, 应保持地面湿润, 一般5~7d浇水1次, 抽薹前5d停水, 以利于提薹, 抽薹期结合浇水冲施氮磷钾复合肥375~450kg/hm2, 以促进蒜薹生长。提薹后及时浇水, 此期生长中心已转至蒜头, 保持地面见干见湿, 促进蒜头膨大, 直至收获前3d停水。

2.4 病虫害防治

脱毒大蒜植株长势强, 抗病性强, 在大蒜叶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应提前喷药保护, 预防病害发生。雨后及时排水, 并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隔7~10d喷1次, 连续防治3~4次。

蒜蛆是为害大蒜的一种常见地下害虫, 可造成蒜叶枯黄、鳞茎腐烂甚至成片死亡。防治蒜蛆可选用50%辛硫磷800倍液、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乐果1 000倍液, 于冬前幼苗期和翌年“退母”前后灌根, 可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

2.5 及时收获

收获过早, 产量降低;收获过晚, 蒜薹老化, 提薹易断, 蒜头易散瓣。5月中下旬蒜薹即可收获, 其成熟标志是花苞变大, 颜色变白, 薹顶部弯成大钩。一般提薹后18d, 蒜头即可收获, 蒜头成熟的标志是植株叶片已大部分枯干, 假茎变软。

脱毒技术 篇2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10802 彭庆园)

(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局特产站 缙云323000)摘要:果树组织培养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果树组织培养过程中,果树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一旦果树感染上了病毒,其产量和质量都会大大减少。为了提高农产品商品产出率和能够有效的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介绍了几种果树脱除病毒的方法及其原理、方法和优缺点,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果树组织培养;脱毒技术;检测技术

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在长期无性繁殖过程中,大多感染和积累了多种病毒。1965年世界各国在落叶果树上共发现84种病毒病,到2003年增加到180种。目前。我国各地调查鉴定明确的果树病毒及类病毒病害约60种Ⅲ,因而每年都必须更新母株。病原菌的侵染并不都会造成植物的死亡,很多病毒甚至可能不表现任何可见症状,然而,在果树中病毒的存在会减少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果树病毒病与其他一年生的植物的病毒病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其发生特点具有全身侵染、.嫁接侵染、混合侵染、潜伏侵染。然而果树病毒也是植物病毒的一部分,就病毒本质来讲。果树病毒与其他植物病毒是相同的,即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利用这一特点,采取植物茎尖生长点等组织或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达到脱去病毒.恢复和提高植物的优良品质和性状的目的。植物脱毒后,生长再浇回头水,以后注意保持苗床湿润。脱毒技术 1.1 热处理法

将植物材料在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条件下处理定的时间,使植物病原失去活性或钝化病毒,而植物的生长受到较小的影响或在高温生长加快,这样植物的新生部分不带病毒,取该无病毒组织培育即可获取无病毒植株,是园艺植物病毒脱除处理中应用最早和最普遍的方法之一。现在更常用的方法是将病毒感染的植物用35℃~38℃热空气处理2—4周或者更长时间进行脱毒.然后要立即把茎尖切下来嫁接到无病的砧木上。此法尤其适合处理生理干旱的材料和处于休眠状态的果树。其原理是利用病毒和寄主植物对高温的忍耐性的差异,使植物的生长速度超过病毒的扩散速度.得到一小部分不含病毒的植物分生组织,进行无毒个体培育[31。热处理脱毒法已应用多年,被世界多个国家利用。该项技术要求的设备条件比较简单,脱毒操作也比较容易。主要缺陷:热处理只对那些球状的病毒(如葡萄扇叶病毒[

41、苹果花叶病毒[51)或线状的病毒(如康乃馨病毒)有效果,而对杆状病毒(如牛蒡斑驳病毒)不起作用。很多不能由单独的热处理消除的病毒,可以通过茎尖培养和热处理相结合,或单独的茎 尖培养而消除。

1.2 茎尖培养脱毒法

茎尖培养脱毒原理:在顶端生长点的分生组织病毒浓度低,大部分细胞不带病毒,取顶端生长点培养可获得无病毒植株,越接近生长点,病毒含量越少。病毒的DNA随细胞的分裂而复制,两者存在竞争,生长点分裂的速度比病毒快,一般来说不含病毒。现在茎尖培养脱毒法已经成为植物无毒苗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茎尖培养方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茎尖大小,一般要求茎尖长度小于1 mm。技术上通常切取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但是茎尖培养成活率变低。曹为玉等研究发现,葡萄茎尖长度与存活率成正相关,与脱毒率成反相关。当切取茎尖长度为0.2~0.3 mm时,存活率为21%~38%,脱毒率为91.4%~97%;当切取O.5 mm以上时,存活率为75%~83% .脱 毒率仅为70.6%~76.5%[4]对于不同的李属植物,脱毒效果主要取决去病毒的类型而不是植物种类。近来,Barlass等(1982)采用一种特殊的茎尖培养方法培育无病毒葡萄.在无菌条件下,用解刀取大小为1 mm的茎尖.其结果是,不定芽发芽在叶原基的左边,脱毒株率取决于培养时的温度同。

1.3 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法

茎尖培养脱毒法脱毒率高,但存在的缺点是植物的存活率低。为克服这一缺点,经常是将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来使用。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之所以能够提高脱毒效果。是由于热处理可使植物生长本身所具有的顶端免疫区得以扩大。有利于切取较大的茎尖(约1mm),从而能够提高培养的成活率。

1.4 抗病毒药剂法

这是一种新的脱毒方法.其作用原理是抗病毒药剂在三磷酸状态下会阻止病毒RNA帽子结构17Schuser和Hu2ber研究认为抗病毒抑制剂能阻止马铃薯X病毒的复制,在早期破坏RNA 聚合酶的形成,在后期破坏病毒外壳蛋白的形成。常用的抗病毒化学药物有三氮唑核苷(病毒唑)、5一二氢尿嘧啶(DHT)和双乙酰一二氢一5一氮尿嘧啶(DA—DHT)。这些药物常通过直接注射到带病毒的植株上,或加到植株生的培养基上。经过抗病毒药剂处理的嫩茎,切取茎尖,再进行组织培养,就会提高脱毒率和成活率。采用病毒抑制剂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脱毒方法,可以较容易的脱除多种病毒,而且这种方法对取材要求不严,接种茎尖可大于1 mm,易于分化出苗,提高存活率。但是有些病毒比较难去除。单独使用其中

某一个方法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有人将热处理、抗病毒药剂和茎尖培养相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如

Deigratias等(1989)把这3种方法结合起来,成功地脱除了甜樱桃上的樱桃矮化病毒、樱桃坏死环斑病毒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Chen等(1991)利用这种方法去除了花生斑驳病毒[81。

1.5 微芽嫁接脱病毒

组织培养与嫁接相结合,是获得无病毒苗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首先成功应用于柑橘脱病毒,以后逐渐应用到其他多种果树病毒的脱除。微芽嫁接已成为柑橘脱病毒良种培养的常规方法,得以广泛一三 的应用。在西班牙,Navaho等(1997)采用该技术脱除柑橘病毒获得了脱毒率达80%以上的令人满意的结果。有人实验。从试管培养10~14 d的桃树新梢,切取0.5—1.0 mm带有3—4个叶原基的茎尖进行嫁接。成活率4O%~70% .获得脱除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李矮缩病毒(PDV)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㈣的桃苗。微芽嫁接不仅是获得无病毒苗木的方法之一。同时还可解决某些植物营养繁殖生根难的问题。

1.6 抗病毒果树基因工程

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的兴起为防治病毒病带来了希望。现已有多种病毒基因被导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病效果。目前果树上采用的的抗病毒策略主要有以下3种:(1)外蛋白基因策略;(2)病毒卫星RNA基因策略;(3)运动蛋白基因策略 脱毒效果检测方法 经过脱毒处理的植株是否还存在病毒.须经过病毒学检测才能确定.可靠的病毒检测方法与建立有效的脱毒方法同等重要。传统上一直沿用的检测方法是目测法,但是这种方法无法剔除潜隐性病毒。后来出现的指示植物法。扩大了检测范围。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许多先进的理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病毒检测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检测脱毒苗的方法。

2.1 性状鉴定 脱毒苗叶色浓绿,均匀一致,长势好。带毒株长势弱,叶片表现褪绿条斑,扭曲、植株矮化(大蒜),花叶或明脉坏死。卷叶、植株矮缩等(马铃薯),花叶褪绿斑点(甘薯、康乃馨等),表现出病毒病症状的植株可初步定位病株。根据症状诊断要注意区分病毒病症状与植物的机械损伤、虫害及药害等表现。

2.2 指示植物法

当原始寄主的症状不明显时,就可用指示植物法,因为指示植物比原始寄主更容易表现症状。具体做法是将病叶研磨,把汁液接种到寄主植物上。指示植物法简便易行,但其灵敏性差,所需时间长,难以区分病毒种类【砌。例如:百合体内的一些病毒可以采用汁液接种法,接种到其他草本植物上,然后根据指示植物的感病表现研究病毒的生物属性特征并进行种类鉴定。此外,有些草本植物病毒可采用嫁接法进行接种鉴定.如草莓病毒鉴定常用小叶嫁接接种法【ll】。

2.3 血清学方法

抗血清鉴定法要进行抗原的制备、抗血清的采收、分离等。血清可分装到小玻璃瓶中,贮存在一15℃一25℃的冰冻条件下。测定时。把稀释的抗血清与未知的病毒植物在小试管内混合,这一反应导致形成可见的沉淀.然后根据沉淀反应来鉴定病毒。此法灵敏度高,获得检测结果迅速。

2.4 电子显微镜检测

采用电子显微镜既可以直接观察病毒,检查出有无病毒存在,了解病毒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又可鉴定病毒的种类,但需一定的设备和技术。由于电子的穿透力很低,制品必须薄到10~100 m,通常制成厚20 m左右的薄片,置于铜载网上,才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近代发展使电镜结合血清检测病毒,称为免疫吸附电镜(ISEM)。

2.5 酶联免疫法

方法是将抗原固定在支持物上,加入待检血清,然后加入酶(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体,使待检血清与对应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用分光光度计进行诊断。

2.6 RT-PCR检测

RT—PCR技术灵敏而且用途广.可用于检测病毒DNA的转录产物及分析表达的水平。该方法已用于大蒜脱毒苗检测。小结 综上所述,现有的脱毒技术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常用的脱毒技术是热处理法、茎尖培养法、抗病毒药剂法. 目前应用的趋势是将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应用。随着脱毒苗的大量生产.脱毒苗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重要。现在广泛应用的检测技术有两种,即ELISA方法和RT_PCR方法。但是ELISA方法需要制备抗体,而且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病毒。所以相比较来说。最有前途的应当是RT—PCR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它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不需要制备抗血清以及放射性探针,操作简单,适于广泛应用。参考文献

【1]t国平,洪霓.果树的脱毒与组织培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姚立平,石文平.对组培技术应用的几点建议[J].辽宁林业科技,2005(4).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 篇3

一、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工厂化快繁是以大规模的优质脱毒试管苗快速繁育为基础的。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抗逆性强的马铃薯优良单株,经过茎尖剥离和热处理的方式脱去植株中的病毒,通过对病毒的检测确定,并选出无毒的核心种苗,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无毒母苗进行工厂化快繁,培养壮苗。

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工厂化生产

1. 生产设施

(1)防虫网棚、喷灌设施。大田建立大棚钢架,长80米、宽8米,棚上盖40目以上密度的防虫网,防止蚜虫等进入,传播病毒。安装好微喷设备,检查好每个喷头出水情况。

(2)苗床。平整棚地,用砖砌成1.3米宽、大棚长度的畦块。畦内铺上塑料膜(既能达到与土壤隔离的效果,又能防止地块上杂草生长),然后在膜上均匀地打孔,增加透气性。

(3)基质配制。主要基质是消毒后的蛭石,每立方米基质加2公斤磷酸二铵、2公斤腐熟鸡粪和2公斤的硫酸钾作基肥,并拌入辛硫磷颗粒(防治地下害虫)与基质搅拌均匀,铺撒到砌好的畦中,基质厚度6~8厘米。移栽试管苗前4~7天,用微喷设施浇透水,使基肥与基质充分融合,免得有没拌均匀的肥料烧苗。

(4)苗床消毒。栽植试管苗前,第一次使用的苗床用50%的多菌灵喷洒苗床消毒。已经使用过的苗床要用40%的甲醛100倍液,喷湿后盖上塑料薄膜熏闷7天左右,揭膜通风后待用。

2. 试管苗移栽

北方大田网棚移栽试管苗一般在5月份,试管苗接种后15~20天,待长到10厘米左右就可以移栽了。

(1)培养间提供的试管苗叶片没有蜡质层,不适应外界环境,因此在移栽前把试管苗放到接近大田气温的环境下进行炼苗。然后从瓶里取出试管苗,用温水洗掉试管苗根上的培养基,防止病菌的滋生,待栽。

(2)用消毒后的镊子取出洗好的试管苗,移栽到准备好的基质中,株行距为4厘米×8厘米。打孔移栽,栽苗时要求苗子上齐,苗尖露出地面2~3厘米,移栽后压实基质。

(3)试管苗每移栽完一畦马上浇定植水,然后搭上小拱棚覆上地膜,保温保湿。根据当地的温度,3~7天后揭膜。开始时从小拱棚的薄膜一边挖洞,第二天在薄膜的另一边挖洞,第三天可以全部取掉薄膜。

(4)栽苗的同时,在网棚上覆盖75%透光率的遮阳网遮荫,以利于刚移栽的苗子缓苗。根据当地的温度、光照强度,10~15天后早晚揭开,中午盖上。当苗子适应了外界气温后可全部揭开。

3. 水肥管理

(1)温度。试管苗移栽后,要严格控制棚内的温度,移栽后6~7天苗子生新根,一般温度控制在22~27℃,块茎膨大期一般控制在16~18℃。

(2)湿度。苗床基质保持潮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

(3)肥料。苗前期施肥时用MS全营养液。施肥原则是看时、看天、看苗,阴雨天不浇或少浇营养液,正午不浇,傍晚不浇,夏天上午浇营养液,下午浇清水。苗弱时用0.2%的尿素和0.1%的磷酸二氢钾及少量的葡萄糖液叶面喷施。30天后可用化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代替营养液,以低浓度、少量多次为原则。每次施肥后,要冲洗叶面上的肥料,防止烧苗。

(4)及时培土。在苗高8~10厘米时,用蛭石压苗。在苗的根部将苗向一个方向压倒,然后培上蛭石,厚度2~3厘米,让苗尖部两片叶露出蛭石,压苗后及时浇水。20天后,待苗再长高后,第二次培土2~3厘米,顺着行距拨开苗,撒上蛭石, 两次培土可以增加马铃薯匍匐茎的数量和结薯层数,提高产量。

4. 病虫害防治

在移苗10天后进行病虫害防治,每周防治1次,每次用不同的药剂,以防病害的抗药性。常用的杀菌剂有农用硫酸链霉素、阿米西达、代森锰锌等;防虫剂有吡虫啉、毒死蜱等。发现病株,及时喷药防治或者拔除。

三、及时收获

苗生长后期,薯块变黄,停止水肥供应,清除地上茎叶,防止茎叶上的病毒转移到块茎上,并促进薯块表皮木质化,待蛭石上水分干时进行收获。收获后种薯要在阴凉地晾几天,到薯皮略带绿色时,将原原种按大小分级、数粒,剔除劣质种后,装入网袋或者周转筐内,挂牌标明品种名称、产地、入库时间。储藏库温度控制在2~4℃,相对湿度85%左右。在种薯入库前,要对储藏库进行消毒处理,可以用40%的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入库后要定期翻拣种薯,如有病薯、烂薯尽快挑拣出库,以保证种薯的质量。

陕西省定边县农广校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 选用良种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用途等选择相应的脱毒甘薯品种。对灌溉条件较好、肥力较高的土地, 可选用徐薯18等品种;对肥力较差的旱薄地, 选用鲁薯7号等品种。高产淀粉型品种有徐薯18、皖薯1号、皖薯7号、鲁薯7号、豫薯7号、苏薯7号等;优质食用型品种有北京553、苏薯8号、皖薯8号、徐薯43-14等。

2 培养脱毒苗

利用甘薯茎尖病毒含量低或不含病毒的特点,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切取0.2~0.4mm的茎尖分生组织, 在特定培养基上培育成试管苗, 再经血清学和指示植物嫁接检测出不带病毒的苗即为脱毒苗。脱毒苗经病毒检测和优良株系评选后就可进行脱毒苗快繁, 供大面积生产应用。

3 深耕起垄

甘薯具有抗旱特性, 应选择疏松透气、土层深厚、蓄水保肥、排灌良好、耕作层深30cm左右的砂质壤土, pH值以5.2~6.7为宜。深耕30cm左右, 起垄规格为垄高20cm, 垄宽50~60cm, 垄距80~100cm, 做垄要求土壤宁干勿湿。起垄目的是加大昼夜温差, 促进薯块膨大和养分积累, 使土层松软, 减少气生根, 一般可增产10%以上。

4 适时扦插, 合理密植

春甘薯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 每早栽1d, 产量可提高1.0%~1.2%;夏薯每早栽1d, 产量可提高2.5%~3.0%。扦插时应选用苗龄在30d左右、苗长20cm、茎粗节短的壮苗进行栽插。因脱毒甘薯地上部分生长旺盛, 生长势强, 应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 以免影响脱毒甘薯的高产、稳产。要掌握“肥地稀、薄地密, 春薯稀、夏薯密, 长蔓品种稀、短蔓品种密”的原则, 一般栽植密度春薯4.50~5.25万株/hm2、夏薯5.25~6.00万株/hm2为宜。

5 肥水管理

甘薯是地下结果的块根作物, 对肥料的吸收以钾素最多, 其次是氮, 而磷最少。根据地力应掌握增施有机肥, 少施化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要实现优质高产, 必须控氮稳磷补钾。一般在插后7~15d内薯苗活棵时追施促苗肥, 用稀薄人粪尿7.50~11.25t/hm2或氮素化肥 (硫酸铵) 105~120kg/hm2。根据苗肥施用及长相长势, 在栽后1个月左右追施1次壮株肥, 促进茎叶生长, 早结薯和早封垄, 可用硫酸铵120~150kg/hm2或配合施用磷钾肥。促薯肥施肥时间看苗情在栽插50d左右至收获前50d施用, 不能太迟, 可用稀薄人粪尿、化肥水及草木灰水施浇。也可采用根外喷施的方法, 如用0.5%的尿素、2%~3%的过磷酸钙、5%的草木灰水、0.2%的磷酸二氢钾液等, 每隔7d喷1次, 连喷2~3次, 每次喷液1 500 kg/hm2左右。甘薯抗旱性较强, 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50%~70%, 封垄前中耕除草2~3遍, 栽后20~30d遇旱浇1次缓苗水。中后期遇旱顺垄轻浇小水。甘薯怕涝, 雨水大要排水。

6 田间管理

薯苗栽插后, 常因干旱、苗弱、栽插技术不当或病虫危害等原因, 造成死苗缺株, 影响产量。因而, 需要及时查苗补栽, 保证全苗。一般栽后2~3d随查随补, 补苗应当选用1级壮苗。最好在田地头栽一些备用苗, 补苗时应连根带土一起栽, 栽后浇透水, 活棵后追施“偏心肥”, 促使晚苗快发, 赶上大苗。脱毒甘薯生长旺盛, 薯块膨大快, 因此中耕在生长前期封垄前进行, 一般2~3次。第1次中耕在活棵后结合施苗肥进行, 以后每隔10~15d中耕1次, 末次在封垄前结合施促薯肥进行, 并进行清沟培垄。培土要注意垄面少培土, 以不露薯块及根系为宜。中耕深度由深到浅, 株旁宜浅, 垄脚深锄。甘薯生长中期地上部分生长旺盛, 薯秧顶端深达40cm以上, 黄落叶烂叶增多, 叶片大、叶色浓绿等都是旺长的特征。控制方法:一是做好排水工程, 防止土壤水分过大, 控制氮肥用量;二是提断蔓根, 即将薯蔓自地面提起, 拉断不定根后仍放回原处;三是利用生化制剂, 如喷矮壮素、多效唑、维他灵等, 一般化控2~3次。

7 病虫草害防治

病害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用多菌灵药液对薯苗进行浸苗处理;三是实行轮作;四是发病时立即对症施药。苗期防治地下害虫, 结合中耕用50%辛硫磷250g拌细土20kg撒在垄面, 触杀地下害虫。在甘薯茎线虫病发生较重的地区, 可使用毒砂进行穴施。甘薯生长后期重点防治甘薯天蛾, 一般7月中旬至9月底为多发期, 应适时用40%甲基异柳磷或菊酯类农药防治。杂草多的田块可采用除草剂, 在活棵后用除草醚9kg/hm2或五氯酸钠15kg/hm2, 混合扑草净1.5kg/hm2或敌草隆3.0~4.5kg/hm2、二甲四氯1.125~1.500kg/hm2对水600~750kg, 或用拉索1.5kg/hm2对水600~750kg, 均匀喷洒, 除草效果良好。

8 收获

甘薯适期收获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避免冻害和增强耐贮性都有重要意义。收获过早, 生长期缩短, 会降低产量, 同时因早收早贮藏, 在较高温度下薯块呼吸及发芽消耗养分多;收获过迟, 淀粉糖化会降低出干率和出粉率, 并易遭受冷害而降低耐贮性。气温降至15℃时, 薯块基本停止膨大即可开始收获, 气温降至12℃时收获要结束。

摘要:从选用良种、培养脱毒苗、深耕起垄、适时扦插与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以供脱毒甘薯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脱毒甘薯,选用良种,培育脱毒苗,适时扦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刘成益, 林昌庭, 周贤东, 等.脱毒甘薯种性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S2) :270-271.

脱毒技术 篇5

——茎尖脱毒的实例

(一)、茎尖脱毒

1、茎尖脱毒的依据。

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是不均一的,越接近生长点约(0.1-1mm区域),病毒浓度越稀,因此有可能采用小的茎尖离体培养而脱除植物病毒。

2、茎尖培养法脱除植物病毒的技术关键

(1)、被脱毒植物携带病毒的诊断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脱毒之前,应了解植物携带何种病毒,病毒在体内的分布位置,以确定培养茎尖的大小(2)、母体植株的选择和预处理

母体的选择:

欲脱毒材料的品种典型性:关系到脱毒以后的脱毒苗是否保持原品种的特征特性

植体健康程度选择:应选感病轻、带毒量少的健康植株作为脱毒的外植体材料,这样更容易获得脱毒株。外植体预处理:(3)、茎尖的剥离

在剥取茎尖时,把茎芽置于解剖镜下(8~40倍),一只手用镊子将其按住,另一只手用解剖针将叶片和叶原基剥掉,解剖针要常常蘸入90%酒精,并用火焰灼烧以进行消毒。但要注意解剖针的冷却,可蘸入无菌水进行冷却。当一个闪亮半圆球的顶端分生组织充分暴露出来之后,用解剖刀片将分生组织切下来,为了提高成活率,可带1-2枚幼叶,然后将其接到培养基上。接种时确保微茎尖不与其他物体接触,只用解剖针接种即可。剥离茎尖时,应尽快接种,茎尖暴露的时间应当越短越好,以防茎尖变干。可在一个衬有无菌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操作,有助于防止茎尖变干。

将接种好的茎尖置于25℃左右的温度下。每天以16小时 2000-3000lx的光照条件下培养。由于在低温和短日照下,茎尖有可能进入休眠;所以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日照时间必须保证。微茎尖需数月才能成功。

继代培养得到足够的检测苗、进行病毒检测。(4)、脱毒效果检测

A 指示植物鉴定(indicator test plants)所谓指示植物是指具有能够辨别某种病毒的专化性症状的寄主植物。

每种病毒都有自己敏感的植物,例如:

马铃薯病毒的敏感植物有千日红、黄花烟、心叶烟、毛叶曼佗罗 大丽花病毒的敏感植物为:矮牵牛、黄瓜、苋色蓠 菊花病毒:矮牵牛、豇豆

指示植物鉴定病毒的方法 a.摩擦接种法:

取培养植株的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的水和等量的0.1mol/L磷酸缓冲液(pH 7.0),磨成匀奖,将其涂抹在指示植株叶片上,在指示植物的叶片撒上金刚砂,通过轻轻摩擦使汁浸入叶片表皮细胞而又不损伤叶片。5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叶面。将指示植株放于防蚜虫网罩的温室内。然后视其病斑的有无,来判断是否脱除了病毒。

例如:植物液接种后如使千日红叶片枯斑,黄花烟、心叶烟呈花叶,证明该植物体内具有马铃薯X病毒 b、嫁接法

有些病毒不是通过汁液传播,而是通过专门的介体传播的,例如草莓黄花病毒、草莓丛枝病毒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蚜虫为介体进行传播的。这种病毒的鉴定,需将培养植株的芽嫁接在敏感植物上,根据敏感植株的病症来判断是否脱除了病毒

B 血清鉴定(serologic test)试管沉淀反应;免疫双扩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a、试管沉淀反应

在抗原-抗体最适比例的条件下,观察有无沉淀的产生来确定被测植株是否带病毒。试管沉淀反应操作简单,需注意的问题: ①、叶绿体的自发凝聚

可用磷酸缓冲液提取汁液,再用氯仿处理除去叶绿体,pH 保持在6.5-8.5)

②、抗原抗体的比例要适当,当抗原过量时回抑制沉淀的形成 b、免疫双扩散

在半固体凝胶中测定在其中扩散的抗原和抗体间的沉淀反应的方法。与沉淀法比较起来有两个优点:一是节约血清,二是汁液不用特殊处理。

步骤:

①倒胶,一般厚2mm ②打孔,多打成梅花型

③加样,加血清和汁液。

一般加样后在37℃恒温过夜,即可进行结果观察。有扩散沉淀的即为带毒株,没有则为不带毒株

c、酶连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它是将抗原、抗体的免役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反应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通过化学的方法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起来,形成酶标记物。然后将它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形成酶标记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在免疫复合物的酶,在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催化无色底物生成有色底物,通过比色计可以准确测定。优点是灵敏度高,测定快速,每次可以同时测定多个样品。

C 电镜检查法

脱毒紫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6

1. 选用脱毒高产良种,培育壮苗

良种和壮苗是甘薯高产的基础。要根据甘薯品种的成熟特性和栽培用途来选用高产品种。可选择济薯18、京薯6号、徐紫1号、广紫135、黑星2号、群紫1号、紫薯王等品种。薯苗以春薯为好,每段苗长25~30厘米,5~7节,且以生长健壮、无病害的为好。

2. 深耕改土,起垄栽种

脱毒甘薯根系发达,高产田要选用土层深厚,土层疏松透气性好,排灌方便,肥力较高的砂土或砂壤土,土壤中的大孔隙要保持25%以上,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0.05%~0.07%。

深耕、起垄可增厚疏松土壤,增强其渗水、蓄水性能,有利于根系发育。生长后期薯块膨大裂缝后,深耕、起垄更有利于空气进入垄内,使土壤更疏松,通气性更好。所以要作成高35厘米,底宽70厘米,面宽30~40厘米的高胖垄。甘薯起垄后,三面要与光、空气接触,以利于甘薯块根膨大。垄面要平整,以利于上部接纳小雨。每亩施有机肥2~3方,硫酸钾复合肥或甘薯专业复合肥50千克。

3. 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亩产2000千克以上的紫甘薯,一般需要有180天左右的生长期。为此,必须抓好早栽这一关,并适当迟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长条件,延长生育期。河南省适宜的栽期为4月20日左右,最迟于5月10日前栽种结束。最迟收获期可根据天气情况延至11月初。春薯每亩栽2500株,90厘米宽的垄双行种植株距为42厘米;夏薯每亩栽3000株,90厘米宽的垄双行种植株距为49厘米。栽插方法: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尽可能浅栽,正常情况下入土6厘米左右。薯苗栽得浅,入土各节处在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里,可为甘薯块根形成和膨大创造理想的条件。薯苗各节入土即可生根,都有结薯的可能,增加入土节数就是为了争取薯的个数。用长苗栽插时,要栽得浅而平,尽量使入土各节都处在同一土层里。栽插后必须浇足窝水,这是保证成活的关键措施。栽后等水渗干即用细土对栽插窝封严,防止因跑墒、透风而死苗。封窝要保证薯苗直而不倒。采取水平栽插法可以为高产创造条件,因为入土节数多,很少有空节,薯块数较多。

4. 田间管理

春甘薯从栽到结薯有50天左右,主攻目标是实现全苗、苗壮而整齐,促进壮苗早发、多结薯。具体管理措施,一是查苗补栽(栽插后3~4天内应进行田间查苗,如发现缺苗、死苗应立即补栽),二是中耕松土(在封垄前,一般要中耕2次)。

从封垄到茎叶生长达到高峰历时40天,主攻目标是促茎、增叶、保薯块。这一阶段在管理上要分别对待,凡长势好的高产多肥田要注意人为控制,即“控上促下”,以达到地上茎叶不疯长,地下薯块能迅速膨大。为此,要坚持提蔓不翻蔓,控制疯长,喷洒多效唑。

从茎叶生长达到高峰(8月中下旬)开始,到收获(11月初)为止,约70天。这阶段管理要求是保护茎叶不早衰,延长茎叶的功能期,促进薯块膨大,提高单产。防早衰的方法是每亩用100倍尿素液75千克加入200克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洒叶面。

5. 防治病虫,确保正常生长

防治地老虎用辛硫磷在犁地时撒入土中。中后期要及时防治甘薯麦蛾、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不使用农药。

6. 适时收获,确保高产

当温度降到18℃以下,茎叶停止生长,光合能力、养分的积累和运转能力都减退时为收获适期,在河南是日平均气温降到15℃左右时开始收获,以在1~2天内收完为好。

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篇7

关键词: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红薯是无性繁殖作物, 经过各世代感染并积累病毒后, 导致种质退化, 产量降低。根据红薯茎尖带病毒少或不带病毒的原理, 选用一般红薯蔓的顶端, 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在无菌工作室的超净工作台上, 利用茎尖脱毒培养, 茎尖苗经病毒检测后脱去病毒的试管苗, 在种子防虫网内培养, 以防止蚜虫传播病毒, 所结种薯为脱毒红薯。脱毒红薯具有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抗病抗逆性增强、增产效果突出等特点, 薯块无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少, 品质提高, 表皮有光泽, 商品品质好, 经济价值高。但由于脱毒红薯地上部生长势极强, 必须配以科学栽培, 良种良法配套, 才可夺取高产。

宝丰县从2000年开始先后引进了脱毒种薯或种苗如徐薯18、豫薯8号、豫薯13号等品种进行示范种植。10年来, 全县累计推广脱毒红薯1.91万hm2, 增产15.73万t (鲜薯) , 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 根据宝丰县种植脱毒红薯的经验, 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 脱毒种薯及薯苗繁育

建造避芽网塑料大棚, 繁育原原种苗及种薯, 把从科研单位引进的脱毒零代苗, 剪成2叶1心或2叶插到棚内, 株距12~15 cm, 行距视密度而定。栽时应保全母叶, 多浇水, 精细覆土。白天棚内温度保持25~30℃, 夜间不低于15℃。6~7d返苗扎根发芽, 20 d后开始剪苗栽插, 隔10 d剪苗1次, 直到7月上旬为止。以后结合浇水, 追施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各150 kg/hm2, 整个繁育过程中应每隔10~15 d用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叶面喷洒, 避免蚜虫侵染[1]。

2 因地制宜, 选用良种

在城镇郊区可种植红心食用品种豫薯5号、郑红11号等, 其品质优良, 适宜烧烤;在红薯加工区可种植脱毒种豫薯7号、豫薯8号, 搭配种植徐薯18号;茎线虫病重发区可选用脱毒种鲁薯3号、济薯11号等品种。

3 施足底肥

结合深耕整地, 施足基肥, 配方施肥。要控制氮肥, 补施磷肥, 增施钾肥, 普施有机肥。一般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5m3/hm2、钙镁磷肥30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 (因红薯既是喜钾作物, 又是忌氯作物, 因此必须施用硫酸钾) 。一般高产田不施氮肥, 旱薄地少施氮肥, 施尿素75~150 kg/hm2。因脱毒红薯生长势极强, 地上部生长旺盛。若氮肥施用过量, 会造成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不协调, 只长秧不结薯[2]。

4 大埂双行栽培

据试验, 大埂双行栽培较小埂单行栽培增产1 290 kg/hm2。一般春薯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 及时早栽, 沟50 cm, 埂80 cm, 株距34 cm, 栽4.5万株/hm2;夏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抓紧抢栽, 沟40 cm, 埂80 cm, 株距32 cm, 栽5.25万株/hm2。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船底栽法, 栽植深度5cm;干旱和丘陵地区采用斜插法, 栽植深度10 cm。

5 合理追肥

红薯生长前期, 在土壤贫瘠或施肥不足的地块要及早追施速效氮肥, 一般施尿素150~225 kg/hm2;后期叶色落黄较快, 出现早衰现象时, 施尿素75~120 kg/hm2, 防止茎叶早衰, 促进块根膨大;收获前45~50 d, 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弱, 进行根外追肥, 喷洒0.2%磷酸二氢钾溶液2 250 kg/hm2[3]。

6 科学管理

(1) 查苗补苗。栽后2~3 d, 随查随补, 做到补一棵活一棵。

(2) 中耕除草。封垄前要勤中耕、浅中耕、细中耕、破结、提温、保墒, 一般中耕2~3次, 要深锄垄沟, 浅锄垄背, 做到不压苗, 不伤苗。在最后一次中耕时, 结合修沟培垄。

(3) 控制秧蔓徒长。这是脱毒红薯高产的关键措施。一般春薯栽后45 d, 用多效唑1 800 g/hm2, 对水750 kg/hm2喷雾, 7~10 d喷1遍, 连喷3~4次。夏薯栽后35 d, 用多效唑1 800 g/hm2, 对水750 kg/hm2喷雾, 7~10 d喷1遍, 连喷2~3次。

(4) 保护叶蔓不翻蔓。根据多年来的大量试验证明, 翻秧可使红薯减产10%~20%, 进入雨季后, 随着雨量加大, 红薯蔓易产生不定根, 影响光合物质向根部运输, 应及时提蔓, 减少不定根的形成。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翻秧, 应原地提起后再放下, 以免增加养分消耗, 影响结薯。

(5) 防治害虫[4]。红薯生长前期防治地老虎, 用豆饼粉或棉籽粉37.5~45.0 kg/hm2焙炒后和40%乐果22.5 kg/hm2拌匀, 于傍晚顺垄撒施做毒饵;中期防治斜纺夜蛾、卷叶虫等, 可用50%辛硫磷乳剂15 kg/hm2, 或25%杀虫双22.5 kg/hm2对水11.25~13.50 t/hm2喷雾。

参考文献

[1]唐丽, 邹永祥, 涂雅珍, 等.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在甘薯上的应用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 2008, 21 (3) :882-884.

[2]史新敏, 李洪民, 张爱君.脱毒甘薯轻型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通讯, 2008 (6) :127-129.

[3]张振臣, 乔奇.甘薯脱毒苗检测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4) :10-11.

脱毒马铃薯的繁殖技术 篇8

选地选择地势平坦, 土质疏松、肥沃、易于排灌的沙壤土最为适宜, 但用过长效除草剂的地块绝不能种。

轮作原种扩繁应实际合理的轮作与换茬, 不要重茬, 不与茄科、烟草等作物轮作。

隔离脱毒种薯扩繁田应与当地马铃薯生产田和茄科作物, 实际隔离, 保证选择空间距离不小于500米。

催芽催芽播种, 能使苗齐、苗全、苗壮和植株早发育, 利于高产。催芽温度为15~20℃, 相对湿度为60%左右, 到春季把种薯从贮藏窖里取出, 平铺于光亮的室内, 使之均匀见光, 达到白芽变成绿色, 保证芽长不超过0.3厘米, 如果芽长, 削掉1~2次, 就会影响产量, 催芽工作应在播前一个月进行。

切块马铃薯用种量较大, 每亩至少用100千克, 切块过大会浪费种薯, 所以切块时充分利用顶尖优势, 必须将密集的顶芽切开。切块时发现病薯及时把切刀用石灰水浸几秒钟进行消毒, 切薯应在播前2~3天进行。切后薯块堆放在通风阴凉处, 待切口愈合后即可播种。

播种当春季的气温上升到6℃时为播种适宜期, 播种要在4月20日~30日内进行。

密度原则上分枝多植株繁茂的品种稀播, 分枝少植株矮小的品种密播, 肥力高的地块稀播, 肥力低的地块密播, 一般栽培密度垄距为65厘米左右, 晚熟品种株距为30厘米, 早熟品种25厘米为宜。

施肥多用有机肥混合施用化肥, 有机肥必须腐熟好, 可进行撒施或条施。纯氮按每亩5千克, 纯磷为5千克, 纯钾2.5千克, 全作底肥施用, 开花前每亩追硝铵10千克时, 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病虫害防治

1.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块茎、茎及叶片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对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发病时间为7月初至7月中旬。防治方法:6月末用硫磺胶悬剂、瑞毒霉孟欣800倍、消菌灵1000倍等进行防治。

2.蚜虫防治。蚜虫是传染病毒的媒介, 它能传染病毒而导致马铃薯的退化。如田间发生蚜虫, 应及时打康福多6000倍、超力800倍、蓟马威1000倍、七星宝600倍等药物进行防治。

去杂在田间发现异花、异型植株时,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及时把异花、异型植株连根拔掉, 保证其原品种的纯度, 此项工作最好在开花期间进行为宜。

玉环柚脱毒苗技术操作规程 篇9

1 溴甲烷应用技术操作规程

1.1 消毒场地要求

溴甲烷消毒场地必须选择远离人畜居住、交通干线200 m以上的空旷通风地段。

1.2 基质的科学配比

脱毒苗生产用的基质由细河沙、谷壳 (或瘪谷) 、新鲜兔粪或鸡粪、草炭等混合而成。细河沙运入后, 过筛去除杂物, 再以1 m3细河沙、50 kg鲜兔粪或鸡粪、0.7 m3谷壳、0.3 m3草炭配比而成。先将谷壳 (或瘪谷) 清水喷湿, 与鲜兔粪或鸡粪混合, 堆贮于阳光直射处, 覆双层厚农膜发酵30~40 d, 至谷壳变褐色发霉后备用。在基质消毒场取细河沙、谷壳兔粪混和物、草炭等按以上比例充分拌匀后待用。

1.3 消毒处理

基质用溴甲烷消毒处理, 消毒场地要平整, 或在场地上铺1层黑膜, 将混合均匀的基质铺在黑膜上, 厚度不超过40cm, 并保持疏松。周边揪15~20 cm浅沟, 基质面上用竹架搭成25~30 cm高棚架, 以利盖膜消毒通气。

溴甲烷极易挥发, 选用100μm厚农膜, 盖在竹架上, 竹架要光滑无刺。基质与膜间高度要保持25~30 cm, 以利气体流动, 膜周边压埋15~20 cm的土层, 并压紧压实。膜上撕破或有漏洞必须用透明胶封严。

薄膜封严后, 戴上溴甲烷专用防毒面具, 将溴甲烷钢瓶连接的导管插入膜上部, 打开瓶阀, 通入溴甲烷, 控制好施药量, 让气体缓缓输入。施药完毕, 关闭阀门, 待导药管内溴甲烷散尽后, 拔出导药管, 立即封好投药孔。在施药过程的同时, 不断用溴甲烷检测仪检测是否漏气。施药后, 挂上严禁人畜靠近的警示牌, 防止意外。熏蒸时间为72 h (3昼夜) 。选有风天气, 戴上溴甲烷专用防毒面具, 逆风向揭膜, 人畜必须远离防止中毒。

1.4 消毒后处理

揭膜后通风需5~7 d, 如遇雨天, 可打开两侧通风散气, 防止雨水浸入影响散气, 经消毒散气充分的基质盖膜待用。

2 无病毒砧木苗培育技术操作规程

经热处理的酸柚种子于12月下旬至1月初在温室内摧芽, 以两段苗培育法育苗。先将已消毒的基质在苗床内辅平, 以300 kg/hm2的播种量播入种子, 播种深度3 cm。苗床覆弧形100μm厚农膜保温保湿, 播种后保持基质60%以上含水量。3周后种子发根, 播后40 d幼苗出土。2片真叶时施断乳肥, 选用0.3%含硫复合肥均匀喷施。之后叶片喷施菌克毒克1 000倍液加20%甲氰菊酯1 000倍液防病虫。幼苗真叶达到5~6片、基部开始木质化时移植。

网室内移植砧木苗的苗床应隔行开深沟, 四周用水泥砖切成, 辅无菌基质30~40 cm厚, 砧木苗要湿润起苗, 分级移栽, 行株距为20 cm×25 cm, 并浇施0.3%尿素水定根以促成活及防缓苗。

砧木苗移栽成活后每2周追施0.3%~0.5%复合肥尿素促生长[3]。9月停止用肥, 防止抽发冬梢空耗养分, 降低抗寒力。每次台风雨后要及时喷药防病虫, 药剂选用70%托布津或10%菌克毒克800~1 000倍液加20%甲氰菊酯1 000倍液、10%氯氰菊酯1 000倍液。苗高45~50 cm时, 摘顶控梢促进加粗生长, 有利分枝, 培育壮苗。每次新梢抽发期, 及时喷药防病虫, 确保脱毒苗生产安全。进入10月下旬气温逐渐下降, 要适时围上网室四周围膜, 延缓种苗生长期。11月下旬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 要及时盖顶膜防冻, 结合灌水保湿营养液叶面喷施, 提高苗木质量, 以备早春嫁接。

3 脱毒嫁接苗培育技术操作规程

3.1 嫁接适期

玉环柚脱毒苗培育中心地处“漩门二期”农保区内, 因防护林网未成效, 脱毒苗生产区冬季风速大, 气温较常规低2~3℃以上, 因此冬季必须盖农膜防冻御寒。冬季非寒流期膜内平均气温在10℃以上, 寒潮时网外气温降至-3℃时, 膜内气温仍保持在3~5℃以上。因此膜内苗木生理活动开始早, 阳春2月即开始荫芽抽梢, 脱毒苗嫁接期以在翌年1月最为适宜。

3.2 消毒

嫁接人员先用皂液洗手, 更衣换鞋后入室。刀、剪等工具一律用1%次氯酸或沸水浇煮5~10 min后使用。

3.3 剪接穗

根据采穗圃编号, 按纯种母本顺序分别剪取接穗, 挂上标签, 分区、分片嫁接, 确保品种系不紊乱。

3.4 嫁接方法

一律采用单芽切接法, 此法既省穗, 又有利成活, 接后包薄膜, 芽口对准农膜边线, 以利萌芽后免用刀具破膜。

3.5 嫁接后管理

观察苗床基质干湿程度, 保持基质含水量位于60%~80%之间, 接后3~4周, 结合抗旱追施0.3%~0.5%尿素促抽梢, 同时做好抹芽, 保接口1个健壮芽, 多余的连同萌蘖一同抹去。斜生的新梢及时扶直立支柱, 扎绳要以“∞”形宽松捆扎, 防止紧扎后苗木加粗时伤梢。苗高45~50 cm时摘顶捉发侧枝, 促进加粗生长, 有利造形搭架[4]。

3.6 肥水管理

嫁接苗成活抽梢后, 每15~20 d施含硫复合肥、0.3%~0.5%尿素促生长, 9月停止用肥, 防抽冬梢空耗养分降低抗寒力。

3.7 造形搭架

嫁接苗长至45~50 cm时摘顶, 促发侧枝, 并保留基部以上各方位的3个分枝培养成三主枝, 使逐渐形成自然形心形的丰产树形, 多余的侧枝控制生长度可作为副营养枝, 以增加绿色层与叶面积, 有利丰产树冠早形成早投产。

3.8 病虫防治

新梢期遇台风雨, 要做好防病虫工作, 喷药保安全, 尤其遇上避虫网受损, 除及时更换新网外, 待风静雨止时还要及时喷药, 药剂选用10%菌克毒克1 000倍液加20%甲氰菊酯1 000倍液, 或加45%乐斯苯800倍液全面喷施。5~7d后第2次用药, 确保脱毒苗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裘维蕃.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2]张天淼.柑橘病毒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李家兴.溪蜜柚育苗技术[J].农村经济与技术, 2002 (1) :43.

马铃薯脱毒技术及应用 篇10

1 种薯退化原因及解决途径

1.1 种薯退化

马铃薯生产上多利用块茎进行种植, 新品种推广后,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病毒也随着种薯无性世代繁殖的增加而在块茎中积累, 导致田间经常出现植株变矮、簇生, 茎秆细弱, 分枝减少;叶片缩皱、卷曲、变小;叶色黄绿相间、失绿、颜色不正常, 生长衰退;块茎变小、变形龟裂、内部坏死;产量逐年下降, 品种的优良特性不断丧失、生产潜力和商品价值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随着使用年代的增加而急剧加重, 最后失去种植价值, 这种现象就是马铃薯种薯退化。

目前, 世界上公认马铃薯种薯退化是病毒危害造成的。研究表明, 侵染马铃薯的病毒和类病毒的病原体有25种以上, 通过种薯传播的病毒和类病毒有15种, 不经种薯传播的病毒有11种, 未鉴定的有2种, 但危害严重的只有几种。我国已发现10多种, 其中危害严重的有4种病毒和1种类病毒, 分别是马铃薯卷叶病 (PLRV) 、马铃薯Y病毒 (PVY、马铃薯重花叶病) 、马铃薯X病毒 (PVX、马铃薯普通花叶病) 、马铃薯S病毒 (PVS、潜隐花叶病) 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PSTVd、束顶病) 。其次, 马铃薯A病毒 (PVA) 、马铃薯M病毒 (PVM) 、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 (PAMV) 发生和危害也比较普遍。到目前为止还很少发现有其他植物像马铃薯这样感染如此多病毒和类病毒, 并且有9种是专门寄生于马铃薯上的病毒病害。

1.2 种薯退化的危害

马铃薯病毒对植株的危害主要是阻碍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 破坏叶绿体结构, 改变叶型, 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功能, 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性降低, 表现出花叶型、卷叶型和皱叶型症状, 造成大面积的减产和直接经济损失, 其程度最低在10%以上, 最高可达90%。在生产中, 马铃薯病毒病经常是由多种病毒混合侵染而造成严重减产, 如PVY与PVX复合侵染可减产80%左右。据估计, 全世界每年马铃薯生产由病毒造成的减产至少为20%, 我国种薯退化所引起的产量损失在30%以上。

马铃薯病毒病在我国普遍发生, 其退化快慢和程度依地域而明显不同。一般海拔高、地理纬度高、气候冷凉地区或高寒区程度轻而慢, 品种的优良种性保持的年限长, 故生长上应用的年限也长;而低纬度、低海拔、气温高的平川地区则退化快, 且严重, 一个好的品种只能种植2~3年, 有的甚至仅能种植1年。马铃薯病毒病犹如癌症, 一旦感病就终身带毒, 无法由药剂防治, 必定会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降低, 经济效益低下, 使生产无法进行。解决种薯退化不仅是世界而且也是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

1.3 病毒传播途径

马铃薯病毒的传播必须要植物病毒、传播介体、植株和环境同时达到最适的状态。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

1.3.1 接触传播

指感病植株伤口流出的汁液侵染健康植株的伤口时发生的病毒传播。病毒接触传播的方式较多, 有植株间的接触传播和机械传播, 其中主要是由农事操作引起病健植株体之间的摩擦、接触而发生的汁液传播, 最易于在叶片上发生。通过接触传播的病毒和类病毒主要有PVX、PSYVd、PVS及PVA。

1.3.2 介体传播

介体传播指昆虫、线虫和真菌在病健株间取食、危害所导致的病毒传播, 其中昆虫是主要的传毒介体。能传播病毒的昆虫较多, 如桃蚜、鼠李马铃薯蚜、大戟长管蚜、豆卫矛蚜、蚕豆蚜、豌豆无网长管蚜等蚜虫, 还有蓟马、粉虱、跳甲等昆虫, 其中蚜虫是最重要的传播介体, 而蚜虫中又以桃蚜传毒效率最高。昆虫可传播多种病毒, 如PLRV、PVY、PVS、PVA、PVM等病毒。蚜虫的传播类型有非持久性传播和持久性传播。非持久性传播是指病毒的获取和接种阶段可以在几分钟或几秒钟之内完成, 不存在能够觉察到的潜伏期。蚜虫仅仅在获得病毒后的几分钟之内保持带毒状态, 随后经过蜕皮失去传播这种病毒的能力。通过这一传播类型的病毒有PVY、PVS、PVM、PVA。持久性传播有几个特征: (1) 在摄食过程中病毒被获取和接种, 此过程在15 min内开始。 (2) 病毒在蚜虫体内复制繁殖。 (3) 经过蜕皮病毒仍被保留在蚜虫体内。 (4) PLRV病毒能存活在蚜虫的血淋巴中, 并在循环系统中循环且能发生繁殖。PLRV是唯一一种已知在马铃薯中以持久方式传播的病毒, 蚜虫可终生带有卷叶病毒。

1.3.3 土壤传播

主要包括线虫传播和真菌传播。线虫可以传播烟草脆裂病毒 (TRV) 和蕃茄黑环病毒 (TBRV) 感染马铃薯。能传播病毒的真菌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粉痂病菌可传播马铃薯蓬顶病毒 (RMTV) , 癌肿病菌可传播PVX。

2 马铃薯脱毒技术

马铃薯脱毒的核心技术是茎尖组织培养 (又叫分生组织培养) 脱毒技术。是利用茎尖没有病毒的特性,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 经过茎尖剥离脱去主要危害马铃薯的病毒病及真菌、细菌性病害, 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 培育出无毒试管苗 (将茎尖组培苗进行病毒检测, 淘汰仍带有病毒的茎尖苗) , 然后把试管苗在温室或网棚内繁殖微型薯原原种, 在隔离条件下, 用原原种繁殖原种、用原种繁殖良种供生产使用。

脱毒种薯与带毒种薯相比, 脱毒种薯后代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强度、光饱和点显著提高, 而呼吸强度却低了24.8%;并且叶片活性强, 绿叶功能期延长, 可较长时间为块茎制造营养物质, 田间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旺盛。脱毒植株水分代谢协调, 抗高温干旱能力增强。脱毒后植株吸收氮、磷、钾能力增强, 块茎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强, 促进了淀粉合成和干物质积累, 所结块茎个大、整齐、表皮光滑、营养物质含量高。我国大面积应用结果表明, 使用马铃薯脱毒种薯一般比没脱毒的增产30%~50%, 比严重退化的成倍增产。

3 脱毒种薯的应用技术

3.1 及时更换脱毒种薯

脱毒种薯只能脱除掉侵入到植物体内而仪器灵敏度能检测到的主要病毒, 而检测不到的病毒在以后的继代繁殖中还会增殖、积累到可以危害的程度。同时马铃薯经脱毒之后, 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 又会受到各种病毒的侵染, 一旦被侵染则会迅速退化到未脱毒前的状况。脱毒种薯一经用于商品薯生产, 就不能留作种用, 若继续作为种薯使用, 必将造成严重减产。实践证明:脱毒种薯第1年 (原原种) 增产98.4%~106.6%;第2年 (原种) 增产68.0%~79.1%;第3年 (一级种薯) 增产46.0%~71.6%。所以, 脱毒种薯不是一劳永逸的, 要使生产赢利, 必须及时更换种薯, 切勿超代使用, 避免因退化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2 选择适当级别的脱毒种薯

马铃薯脱毒种薯级别越高, 其增产效果越明显, 但其繁种成本也相应地变高。若一味强调使用高级别种薯, 不仅增加种薯费用, 而且还会造成种源浪费。所以, 生产中应根据地域、季节、品种、用途和经济承受能力确定适宜的种薯使用级别。一般商品薯生产用合格种薯即可, 而油炸原料薯质量要求严格, 但其品种的抗病性差、退化快, 则应选用级别较高一般是原种级的种薯。

3.3 采用小种薯播种

小种薯是利用壮龄期脱毒种薯 (贮藏3.5~5.5个月, 能萌发5~6个壮芽) , 早收或秋季晚种晚收繁殖的25~75 g (山东用25~50 g;黑龙江用40~60 g) 的脱毒种薯。它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 用其进行整薯播种可以避免切块时切刀传播病毒和细菌、真菌病原菌, 从源头上降低植株的发病机率。利用小整薯播种不仅可减少切薯用工量, 减少用种量;还有利于保存块茎的水分和养分, 芽和幼苗抗旱耐寒, 出苗早而整齐, 易形成壮苗;植株长势强壮, 产量明显高于切块播种, 增产幅度高达15%~39%。

3.4 组装配套栽培技术

脱毒种薯只能解决退化问题, 要实现优质高产, 还必须实行良种良法综合配套生产技术, 进行科学栽培管理, 为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水、肥、气、热、光和土壤条件, 切断和控制各种病毒传播途径, 及时防治蚜虫及其他病虫害, 才能充分发挥脱毒种薯的增产潜力。

3.5 通过正规渠道购种

脱毒种薯是在严格的防止病毒再侵染条件下繁殖的, 但外表与一般商品薯没什么大的区别。因此使用者应到种薯繁育体系健全的供种单位选购合格种薯。否则, 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

摘要:马铃薯在山西省种植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 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但是病毒病的危害给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通过介绍种薯退化的原因及危害, 指出了对马铃薯进行脱毒的必要性, 并列举了几项目前普遍采用的脱毒种薯的应用技术。

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篇11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15~80cm,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主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且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

1 选择优良品种

应选用早熟、高产、抗病的脱毒品种。种薯要求薯形整齐,大小适中表皮光滑细嫩,芽根鲜明,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的壮龄薯

2 选地整地施肥

地膜马铃薯选地要求是土壤肥厚疏松,透气良好,排灌方便。整地应深耕30厘米,并深浅一致,细犁细耙,达到深、松、平、净、土碎无坷垃,干净无杂物,墒情要好,必要时应先灌水增墒再平整地。

地膜马铃薯,生长期追肥太费事,必须在耕地时一次性施足底肥。应用硫酸钾复合肥每亩用量50~65kg,化肥上面施优质农家肥,用量为每公顷4m3,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在施肥时每公顷应用白龟地虫管一年10kg与化肥拌匀后施入,可以有效防治地老虎、蝼蛄以及鼠害等。

整好地后起垄做畦。垄宽75cm、高20~30cm。行距30cm左右,株距20c左右。

3 种子处理

先将种薯放在阳光下晒2~3d,每天3~4h,去除病薯、坏薯。提倡采用整薯播种,大的种薯应进行切块,切块种薯不应小于50g,一般薯块重量20~25g,每个切块应带有1~2个芽眼,并将切好的种块放在阳光下晾晒,然后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均匀拌种,促进切口愈合并消毒

4 切种、催芽

4.1 种:每个种块重30~50g。

4.2 切种时如发现病薯,将病薯剔除后及时对切种工具进行消毒。

4.3 切块时大小芽分开,播种时大小芽分块种植,防止今后薯苗高矮穿插不齐影响产量。

4.4 切下的薯块紧接着要涂抹草木灰(最好是灶里的柴火灰)。

4.5 按小行距30cm,株距20cm的要求三角形点播,每亩4 500株。

4.6 防止复合肥直接与薯块接触,否则,烧坏种芽。

4.7 地膜马铃薯必须在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底肥。施肥应用硫酸钾复合肥每亩用量50~65kg,(严禁使用含氯钾肥)。可适当使用腐熟农家肥。

块茎切块后,裹草木灰而后放在湿砂中催芽,催芽砂土在块茎下铺10cm厚,长度因种薯或催芽场所而定,上面及四周覆盖湿润的沙土3~5cm厚。保持湿度,15~18℃,最高不超过20℃以免温度过高引起切块腐烂,待芽长到3cm左右时将切块扒出即可播种。

5 播种、覆膜

种植在深度8~10cm的穴内深浅要一致。三角形点播。播种后,应用33%除草通乳油按每公顷2.5kg对水800kg进行喷雾封闭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膜下草害。随后马上覆膜,地膜一定要拉紧封严,每隔一段距离中间要压土带防风。贴紧地面,用土压实,不要漏缝,膜上要平整。每个芽块的正上方最好做出3cm深的幼苗窝,以免出苗后幼苗直接顶地膜,造成压迫幼苗或者伤苗现象。

6 田间管理

6.1 放苗:检查出苗情况,把苗引出膜外,并用湿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

①科学放苗:当幼苗长出1~2片叶,无寒潮来临时,即可放苗。方法是对准幼苗的地方将地膜划一个十字形口把幼苗引出膜外,然后抓一把细土封严幼苗周围地膜,以利保温保墒。放苗应选晴天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阴天可全天放苗。

②检查覆膜:在播种后及生长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覆膜损伤状况,如膜被风揭、裂口、牲畜践踏等,要及时用土压住。

③病虫防治:马铃薯病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小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害虫;早、晚疫病等病害。发病条件及防治:阴雨连绵、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即:低温高湿,生长处于开花阶段,白天温度处于22℃、夜间温度处于10~13℃,相对湿度在95%以上,且叶面上有水滴的条件下,晚疫病即可发生。待苗长到10cm时喷洒一次8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加水800~1 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d后再噴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另外还可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交换使用)。如发现黄叶死苗要及时拔除,如有其他病虫害要及时喷洒农药。

④促控结合:当马铃薯地上部分生长过旺时,就会影响到地下块茎的膨大,应注意控制地上部分疯长。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80个,对水45kg均匀叶面喷雾。

6.2 培土:出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其厚度以露出马铃薯顶叶3~4片叶其为宜;10天后进行第二次培土,这时培土垄要高,土要厚,以露出7~8片叶为宜。马铃薯的生长特点是地上茎叶和地下块茎同时生长,为达到高产目的,应按照控氮、重钾、补磷的施肥原则,做到控上促下,保证产量。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根据长势追肥。现蕾开花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微肥1-2次,以补充磷肥、钾肥及微量元素,当花蕾已形成,花序抽出时,应及时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变养分分配,促进薯块膨大,并结合中耕除草及时培土。

7 适时收获

脱毒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篇12

一、科学选种

选择脱毒良种, 春、秋栽培宜选特早熟或早熟的中薯2号、中薯5号、东农303、郑薯5号等无病伤脱毒品种。春季种植加工型品种, 则选中熟品种之紫花白和大西洋为好。

二、马铃薯种薯选择及处理

1.目前生产上都用块茎作为播种材料, 首先应选无病、表皮光滑而嫩薄、薯形正、芽眼明显而且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块做种薯, 贮藏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而衰弱的薯块或发芽细长纤弱的薯块, 生活力弱, 易感病, 不能作种薯。否则, 会严重影响产量。一般用大种薯作种的产量比小种薯的高, 但用大种薯作种, 用种量大, 成本高, 因而生产上多用中等大小的薯块作种薯, 一般每个种薯以50克左右为宜。利用不切块的整薯播种, 有防病保苗、防旱防涝、避免切口传播病虫、省工、出苗整齐、根系发达、生长势强等优点。特别是秋季用整薯播种, 对减少缺苗有显著的效果;种薯切块播种可节约用种和提早发芽。一般每个切块重量不应低于20克, 其上应有1~2个芽眼

2.浸种破休眠。冬、春多进行催芽处理。春季整薯用10毫克/千克 (1克“九二O”溶解后对水100千克) “九二O”浸种10~15分钟;切块用5毫克/千克“九二O”浸种5~10分钟。秋季整薯用5毫克/千克“九二O”浸种10~15分钟;切块用2毫克/千克浸种5~10分钟。切块浸种前要用清水洗去切口淀粉后, 置阴凉处阴干4~8小时。

3.催芽。春季可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 秋季在凉爽通风的室内进行。先在地面铺一层厚10厘米左右的干净湿河沙 (以手捏成团松手便散为适湿) , 床宽1米, 长度据情况而定, 后将种薯均匀摊于苗床上, 注意不可使种薯重叠, 芽眼须朝上, 接着用沙土盖没薯块, 如此可放2~3层, 最后拍紧床面。当芽长至1~2厘米时即可移栽。春季催芽要覆盖薄膜保温, 秋季要喷清水降温促芽。

三、精心整地, 施足基肥

地深翻前, 亩施腐熟猪、牛厩肥1500~2000千克, 后再深耕耙碎。起垄作畦时亩还应沟施多元复合肥30~45千克, 草木灰8~10担或硫酸钾15~20千克, 尿素10千克作种肥。适播期各地应据气候特点灵活进行。冬 (春) 马铃薯南方在12月~2月中旬播种, 北方则在2月底~3月底播种;秋季南方在8~9月上旬播种, 北方则在7月中旬~8月中旬播种。播种量每亩120~150千克 (春季稍少、秋季稍多) 。栽种时要保持田间土壤湿润, 通常采用宽窄行种植, 密度为每亩4500~6000棵, 栽种深度为7~9厘米。

四、抓好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 苗齐后结合松土追施促棵肥, 亩用尿素5~6千克 (对水) 或施对水腐熟人粪尿700~1000千克。苗发棵期结合中耕应浅培土。薯块膨大期应结合中耕和清沟大培土。“费乌瑞它”等品种要用稻草等覆盖, 以防青头。要防止田间积水, 否则会造成块茎腐烂等病害发生。

2.适时化控。氮肥施用量多的地要防徒长, 方法是现蕾期喷一次50毫克/千克多效唑, 以促多结薯。盛花期喷一次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亩, 可促进薯块膨大。

3.防治病虫害。雨水偏多和花期前后易发生晚疫病, 一旦患病要尽早用25%瑞毒霉或甲霜灵8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 对蚜虫、浮尘子、蛴螬、大小地老虎等的防治也要治早。蚜虫是主要传病毒者, 要及早严防, 一发现即用2.5%溴氰菊脂加水2500倍喷雾防治, 效果很好。

4.覆膜栽培。可提早上市并增产、增收冬、春用覆“单膜”或“双膜” (地膜加小拱膜) 栽培, 可提早10~15天上市, 提高大薯率10%~30%。

上一篇:制度资金下一篇:孔庄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