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播种技术

2024-10-18

小麦高产播种技术(共12篇)

小麦高产播种技术 篇1

摘要:总结了沿淮地区小麦半精量高产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适用范围、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以期为该地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沿淮地区

过去广大农民播种耕种大多采用“大肥大水大播量”的传统栽培技术, 这种耕种方式浪费资源, 同时还可能造成小麦倒伏减产。半精量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足肥足水小播量”的实用栽培技术, 不但可以节省耕种成本, 还可以增加小麦产量。笔者根据多年来所实施的小麦高产攻关项目的实践经验, 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适用范围

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沿淮地区排灌方便的中等以上肥力水平的地块。

2 播前准备

2.1 选地

一般选择排灌方便、能适时收割前茬作物如大豆、玉米等、地力较好、盐碱危害较轻的旱茬地。

2.2 整地施肥

严把整地质量关。播前整好地, 耕深在20cm以上, 做到土块细碎、上虚下实、田面平整。墒沟、腰沟、田边沟三沟配套, 沟沟相通, 排水有出口。小麦属于旱作物, 雨后若排水不畅, 处于渍水状态, 易发生渍害、烂根、发病、死苗等危害。因此, 麦地的三沟清理非常重要, 应引起广大农民重视。播前结合整地施优质农家肥30.0~37.5t/hm2、45%三元素 (N∶P∶K=15∶15∶15) 优质复合肥525~600kg/hm2、尿素225~300kg/hm2、氯化钾150~225kg/hm2。

2.3 品种选择

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 在沿淮地区适宜选择高产优质、分蘖力较强的半冬性品种, 如烟农19和泛麦5号等。生产用种必须使用籽粒饱满、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超过13%的良种。近几年的推广种植已经证明了以上2个品种具有产量高和品质好的特点。

2.4 种子处理

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危害, 确保一播全苗, 用50%辛硫磷乳油100~170m L, 对水5~8kg, 拌麦种50kg, 可有效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3 播种

采用机械化均匀条播, 行距控制在20cm以上, 深度5~7cm。适宜播种期在10月5~25日, 最适播种期10月10~20日。播种量为105~135kg/hm2, 基本苗控制在225~270万根/hm2。力求达到冬前茎蘖数在900~1 050万个/hm2, 返青后最高茎蘖数在1 200~1 350万个/hm2, 最后有效穗达到660万穗/hm2, 力争产量突破8 250~9 000kg/hm2。一般在整地后1~2d及时抢墒播种, 播种后及时耙耱保墒。做到行直、落籽均匀, 防止漏播和拥挤现象。

4 田间管理

对断垄缺苗严重的要及时进行催芽补种, 力争全苗。开春后如果茎蘖数在1 050~1 200万个/hm2、单株带蘖4~5个的一类苗可以不追返青肥, 应在3月上中旬重施拔节肥, 施尿素150~225kg/hm2, 主攻大穗。对于茎蘖数900~1 050万个/hm2的二类苗可在返青期施尿素75~90kg/hm2。氮肥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为6∶4。最后在小麦抽穗扬花灌浆阶段做好根外追肥, 喷施磷酸二氢钾3.0kg/hm2和尿素7.5kg/hm2对水450~600kg于晴天的下午喷雾, 防止早衰, 增加千粒重。

5 病虫草害防治

在秋季小麦3~4片叶时, 即在11月中下旬做好秋季化学除草工作, 用3.6%阔世玛水分散粒剂防治麦田单双子叶杂草, 并结合防治小麦红蜘蛛。翌年小麦返青后, 要及时做好化学除草的补治工作, 坚决避免杂草与小麦争光、争水和争肥的现象。同时要加强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和粘虫的预测预报, 并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防治蚜虫和红蜘蛛, 可用40%乐果乳剂750~900m L/hm2对水450~600kg于露水干后喷雾。在小麦抽穗扬花阶段, 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吸浆虫可用40%的多菌灵悬浮剂1.5kg/hm2加80%敌敌畏乳油1 200~1 500m L/hm2对水450~600kg于露水干后喷雾。

6 适时收获

由于小麦有后熟的特性, 因此小麦达到8成熟后即可收割, 也就是在小麦蜡熟以后就要及时收割, 以确保做到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祝祥圣, 李登权, 卢士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166.

[2]缑国华, 刘广军, 徐中义, 等.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9) :227.

[3]范秀华.旱地夏播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2) :70, 78.

[4]邢广余.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2) :60-61.

[5]刘敬宗, 杨义军.小麦优质丰产配套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0 (9) :13.

[6]马连章, 梅成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17) :5.

小麦高产播种技术 篇2

朱相超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1)引种。

小麦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北种南引,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发育迟缓,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能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且易冻害,也南成功。纬度相同或大致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种植不会拔节,宜早播。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

(三)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

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消耗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光合生产率提高,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输送。

小麦一生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

拔节——抽穗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45-50%(最快);

抽穗——成熟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35%(次之);

茎杆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70%;

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

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粒数及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每亩穗数X每亩实粒数X千粒重(克)

产量(667㎡)=

(1)穗数的形成。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组成,由于小麦的播种不同,基本苗数不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在25-70%之间,增加分蘖穗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高,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弱,主茎基部第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60-80%,随着分蘖节位的提高,成穗率急剧下降。早发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

(2)粒数的形成。小麦在幼苗期前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的温度能延长小穗分化期,增加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拔节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期,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导致小花大量退化而减少穗粒数。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影响小花正常结实,因此,只有在形成较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善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较多粒数。

(3)粒重的形成。小麦开花后8-10天,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形成,随后灌浆速度加快,中期籽粒增重达到60-70%,前期、后期各占15-20%。因此小麦灌浆期间,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气温适宜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提高千粒重。

二、小麦栽培技术

(一)整地

1、土地平整。

2、土层深厚。

3、结构良好。

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

(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

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

深——适当加深耕作层;

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碎——土渣细小;

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

(三)施肥

1、小麦施肥特性

(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

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

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

(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

纯氮:2.75-3.23公斤,折碳铵46.8-54.9斤;

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过磷酸钙106-16.7斤;

氧化钾:2.4-4.0公斤,折氯化钾14.4-24斤。

(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

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

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

(4)施肥方法

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

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

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

追肥:追肥占40%。

(5)种植密度

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

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

(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

(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

A、播期。

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

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

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

小麦的田间管理

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2、栽培特点

(1)要苗齐、苗壮。

(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

(3)达到壮苗越冬。

(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

3、管理措施

(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

(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

(3)腊肥: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

(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

(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

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

2、田间管理:

1追肥。○

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2清沟排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

3预防倒伏。○

冬小麦播种及管理技术 篇3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 “七分种、三分管”是高产稳产的关键

“七分种”即强化规范化播种技术,是培育壮苗高产群体的基础,也是田间管理的前提。要种好小麦首先是秸秆还田要细、碎、匀;播前整地要耕层无明暗坷垃,土壤踏实,墒情适宜;小麦播种后能及时出苗,苗齐、苗全、苗匀、苗壮;播期、播量适宜,冬前主茎叶龄达5叶1心~6叶,单株2~4个分蘖,单株次生根5~8条;每亩旱地小麦群体80万~90万,水地小麦群体70万~80万。

2. 优化品种布局,选择对路品种

选种上切忌盲目求新、求高产,而应根据区域生态气候特点,选择中早熟或中晚熟的冬性、半冬性多穗型品种。按照土壤肥力,选择高产或稳产品种;根据用途选择高产或优质品种,实现品种合理布局,增产增效。

3. 根据地力平衡施肥,用养结合

根据土壤基础肥力,适量合理平衡施肥,实现弱苗不缺肥、不过量施肥旺长,高产高效,且持续培肥地力,用养结合。水地秸秆还田地块基肥应重氮稳磷少钾;正茬地块应稳氮增磷钾;旱地麦田应稳氮钾增磷。

4. 提高主推技术到位率,确保高产稳产

水地主推“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旱地主推“旱地小麦‘三改’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三提前’蓄水保墒增产技术”。抓好7项播种技术和9项管理措施,构建冬春高产群体,增强抗灾防灾能力,确保小麦单产稳步提高。

二、推广七项播种技术

1. 选用良种

山西省南部水地可种植:晋麦84号、临Y7287、尧麦16、舜麦1718、晋麦94号、晋麦95号、晋麦96号、济麦22、良星66和良星99等;山西省南部旱地可种植:临丰3号、运旱20410、运旱618、晋麦90号和晋麦92号等。

山西省中部水地可种植:长麦6135、中麦175等;山西省中部旱地可种植:长6878、长6359等。

2. 精细整地

水地复播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用大马力机械进行秸秆还田,粉碎秸秆长度≤5厘米,根茬较多田块可粉碎2遍,使秸秆均匀撒于地表,垄边地头秸秆较多时,应撒匀或移出。还田后旋耕15~20厘米;若连续3年未深耕或深松田块,应先深松后旋耕。

旱地复播田块若墒情适宜可还田整地,墒情差则应腾茬后整地。

伏期休闲田应在8月上中旬深耕或深松1遍,深耕田块可在深耕时施入磷肥。若深耕前田间杂草较多应及时用草甘膦、百草枯化学除草,或人工清除杂草,以减少肥水消耗。

3. 适墒匀播

当耕层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左右时最适宜播种,可实现一播苗全、苗齐、苗匀。当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水浇地播前应浇串茬水,水源若不足可在播后浇蒙头水。

旋耕、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已成为主要播种方式。播种时机械应匀速行驶,播深保持在3~5厘米,防播种过浅,更要防深播弱苗。旱地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可适当增加播深1厘米,播后重镇压促进出苗。

4. 播前种子和土壤处理

①种子处理。种子包衣或拌种是预防地下害虫、土传、种传及苗期病虫害,确保全苗的最有效方法,杜绝“白籽”下种。a. 拌种预防地下害虫:每50千克种子用40%辛硫磷乳油100克或50%二嗪磷乳油50~100克对水3~4千克拌种。b. 预防全蚀病、腥黑穗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每50千克种子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毫升或2%戊唑醇湿拌种剂50~100克或30克/升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150克对水2.5~5千克拌种。c. 病、虫混发地块:可按50千克种子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5%三唑酮粉剂75克或2%戊唑醇湿拌种剂75克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千克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

②土壤处理。a. 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重发、常发田块:应将种子和土壤处理相结合。土壤处理时,地下害虫重发田块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毫升对水1~2千克,拌细砂土25千克制成毒土,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2.5~3千克拌细砂土15~20千克,整地前撒入地表,随旋耕翻入土中。b. 土传病害重发田块:每亩用50%福美双或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3千克,拌细砂土20~30千克,整地前均匀撒入地表,随旋耕翻入土中。

5. 合理施肥

所有田块应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2000千克或精制有机肥150~200千克,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促进秸秆腐熟。秸秆还田田块采取重施底氮平衡施肥技术,避免苗期生物争氮、苗黄苗弱,降低土壤碳氮比,促进秸秆腐熟,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实现培育壮苗与培肥地力统一。

推荐施肥量为:亩产≥600千克的田块,亩施N 17~18千克、P2O5 8~9千克、K2O 5~6千克;亩产500~600千克田块,亩施N 16~17千克、P2O5 7~8千克、K2O 4~5千克;亩产400~500千克田块,亩施N 14~16千克、P2O5 6~7千克、K2O 4~5千克。亩产≥500千克的田块,氮肥采取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亩产<500千克的田块采取一次性底施。旱地麦田一般亩施N 10~12千克、P2O5 7~9千克;秸秆还田田块,每亩应增施N 2千克。

6. 适期适量播种

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适播期为9月25~30日,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适播期为9月20~25日,地膜覆盖小麦适播期应比露地小麦推迟5~7天;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适播期为10月1~10日,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适播期为9月25日~10月5日。适播期还应考虑品种冬春性,春性品种适当晚播,冬性品种适当早播。

旱地小麦适播期内确保亩基本苗在15万~20万,播量7.5~10.0千克;地膜覆盖小麦亩基本苗15万左右,播量7.0~8.0千克。水地小麦适播期内确保亩基本苗20万~25万,条播播量10.0~11.0千克;秸秆还田量较多田块可亩增加播量1~2千克。适播期外提前或推后1天,减少或增加播量0.5千克。

7. 查苗补苗

出苗后7~10天查苗,麦行内≥10厘米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应用相同品种,播前最好浸种12小时以上,种子露白后播种,并适当增加播量。表墒差时,应先开沟撒种,再顺沟浇水,水下渗后覆土,最后踩踏,促进出苗。

三、采取九项管理措施

1. 化学除草

麦田化除可在秋季或早春进行。推广秋季化除,效果好、安全性高。秋季化除时期为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日均气温5℃以上的晴天;早春化除时间为小麦返青后到拔节前,日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的晴天;遇到大风或大幅降温时应停止化除。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群的田块每亩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克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对水30千克喷雾防除;野燕麦、看麦娘为优势杂草的田块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60~7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防除;节节麦发生田块应在秋季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3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防除。阔叶与禾本科杂草混发田块,可分次防除或选用复配剂防除。

2. 冬水前移

浇水是秸秆还田后踏实耕层土壤最有效的方法。在足墒播种确保全苗基础上,秸秆还田田块越冬水前移至3叶期后开始、夜冻昼消前结束,亩浇水量30~40米3,踏实耕层土壤,促进冬前分蘖、次生根发生,培育壮苗,增加土壤含水量,促进秸秆腐熟,确保安全越冬,为春季高产管理奠定基础。正茬田可在昼消夜冻时浇越冬水,确保安全越冬。浇水后墒情适宜时,及时中耕耙耱保墒,弥合裂缝,提高水分利用率。

3. 冬春护膜

地膜覆盖麦田冬春应做好查膜护膜,以更好发挥地膜覆盖保墒增温效果。查膜护膜可结合中耕划锄进行,既壅土护膜、松土保墒,又清除杂草。

4. 早春耙耱镇压

所有麦田在顶凌期都应浅耙或轻耱,去除枯叶,弥合裂缝,保墒提温;旱地表墒较差的田块,返青期应先镇压后耙耱,提墒保墒,促进返青。

5. 春季适时灌水

山西省十年九旱,未冬浇麦田,应在返青期浇水,亩灌水量40~50米3;亩总茎数低于80万的田块,结合浇水追施尿素5~7.5千克;亩总茎数高于80万的田块不追肥。已冬浇的壮苗田,春季浇水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5~7.5千克;弱苗田应在拔节前期浇水,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10千克;亩灌水量由50米3增加到60米3,满足小麦后期对水分的需求,增穗、稳粒、保粒重,抵御晚霜冻害或低温冷害。

6. 做好“三虫三病”防治

春季是病虫危害盛期,应做好“三虫三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①小麦红蜘蛛(麦蜘蛛)。高温干旱有利于小麦红蜘蛛发生。当单行市尺(33厘米)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叶片密布白斑时即达到防治指标。在上午日出至10时前或下午4时至日落前的无风天气进行防治。发生初期,每亩用20%哒螨灵乳油20~40毫升或40%三唑磷乳油21.3~4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2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严重发生时,每亩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20~30毫升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20毫升等对水40千克喷雾。

②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山西省小麦后期主要害虫,也是防治重点。小麦抽穗前,百株蚜量达200头时,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3%啶虫脒乳油40~50毫升对水45千克喷雾;开花灌浆期,百株蚜量达500头时,每亩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120毫升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2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

③小麦吸浆虫。坚持“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策略。蛹期每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5头时撒毒土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水适量拌细土制成毒土,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2.5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均匀撒施于麦垄间,然后及时中耕浇水,提高防效。同时,成虫期(小麦抽穗至开花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菊酯类杀虫剂1000~1500倍液40~50千克于傍晚喷雾。

④小麦白粉病。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白粉病发生。孕穗至抽穗期,零星发生时,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6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30千克喷雾,兼治小麦锈病等主要病害。灌浆期,发生比较严重时,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2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6%戊唑醇微乳剂200毫升等对水40千克喷雾。

⑤小麦锈病。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原则,带药巡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4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间隔8~10天连喷3次。开花期,田间发病比较严重时,每亩用25%戊唑醇水乳剂50~6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

⑥小麦赤霉病。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山西省零星发生,应密切关注,及时预防。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策略。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遇到阴雨连绵、潮湿多雾、闷热天气时,应注意预防。开花初期,田间零星发病时是防治适期。每亩用50%多·福·硫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等对水40~50千克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

7. 预防冻害和低温冷害

山西省冬春小麦冻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以4月上中旬的晚霜冻(冷)害危害最大,一旦气温降至5℃以下,就可能造成幼穗受冻死亡或秃尖、缺位穗等,导致减产。因此,南部麦区在4月1~5日,中部麦区在4月5~10日间增量浇拔节水,预防晚霜冻(冷)害;未浇水麦田一旦发生低温冻(冷)害,应及时浇水,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千克,促进小蘖成穗;无浇水条件的麦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防御和补救,低温来临之前或发生后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如天达-2116、芸苔素内酯等)或熏烟都可预防和减轻低温冻(冷)害的损失。

8. 后期“一喷三防”

“一喷三防”是将防虫治病的药剂与抗干热风的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混合喷雾,可有效防虫、治病、防早衰,提高粒重。“一喷三防”从小麦开花期至灌浆后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天气变化,连喷2~3次。

针对白粉病、锈病、蚜虫进行的“一喷三防”,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20%三唑酮乳油30毫升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对水30~50千克,叶面喷雾。

防治吸浆虫,每亩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40毫升对水30~40千克喷雾。

防治麦蜘蛛,每亩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

叶面肥可用15%~20%草木灰浸出溶液,或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市售叶面肥(如植物活力久久)等。

9. 适时(期)收获晾晒

小麦蜡熟末期是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应及时收获晾晒,晒至含水量低于12.5%时精选入库。种子田收获前应彻底清理收割机械,单收单晒,精选入库。

旱地播种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高产,栽培技术

前言

我国目前种植冬小麦的地区有较大部分属于山地、旱地。因此要想为农民取得高收益就必须听从政策指挥, 科技化种植, 规范化种植, 那么冬小麦大规模种植一定得到很好的成效。下面就是如何在旱地种植冬小麦的具体办法:

1 挑选土地

小麦生长并不要求必须是肥沃土壤, 一般层次土地就可栽培, 但万万不可多年只用同一块土地, 可将土豆、马铃薯等作为间歇种植。高产的关键在于土层厚实度, 结构优越性, 有机物多, 养分大, 能存水储肥, 帮助根部生长。旱地种植冬小麦经常应用豆茬和连茬的方法, 田地最好具备背风、向阳、平整、劲足及土层较深等特点, 川、台、塬、壕、坝地等都不失为明智之选。

2 修整土地

为帮助土地存水储肥,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可以利用微生物的蠕动, 帮助土地增加养分, 耕地时至少要深达20cm。全过程要保证按时播种, 还有备地要尽可能深厚, 营造适宜种植的土地紧密度。

茬地尽可能三耕三耱, 夏茬地每年至少翻2次。阴湿地多雨时节应禁止犁耕, 避免将土地变成泥条。对于犁耕使土地过散的, 应进行压实, 避免影响秧苗过冬。立秋后立即耙耱保墒, 雨水初降马上耱, 旱季要反复耱, 要达到松散平整, 上软下硬、无突起、墒情足的标准。

3 挑选种子

挑选一款优质的种子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重要一环。像两峰22、西峰23, 宁冬1号等抗旱、抗寒、抗病、稳产、高产、特质的优良种子都可以采用。

4 合理施肥

小麦属于“胎里富”作物, 它可以将营养存储起来, 只要撒足底肥, 安全越冬就不是问题。

4.1 基肥

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 以底肥为主, 采取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实行因地定产, 以产定肥, 平衡施肥[1]。通常施尿素225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颗粒磷肥450kg/hm2、硫酸钾150kg/hm2等, 需要注意的是备地阶段要将有机肥, 磷钾肥和50%氮肥统一使用作为底肥, 处于返青期时再施20%氮肥, 处于拔节孕穗期灵活追施。

4.2 追肥

处于拔节期, 予以施肥可起到增加分蘖成穗率的效果。在麦子返青期宜运用条状施肥方法, 利用蓄力播种机或开沟器人为按麦穗长势条施尿素。为了满足小麦在返青期、拔节期的养分需求, 让麦子增加分蘖、增加麦粒数可将尿素控制在75~150kg/hm2之间。耱地保墒立即跟上, 配以深度3~5cm的追肥, 使土壤松散、上松下实。实现保墒、增温、促早发。小麦生生长初期锄草2~3次。灌浆期施以磷酸二氢钾0.3%、锌肥0.2%、尿素1.0%~1.5%, 延缓枝叶老化速度, 促进光合作用, 进而高产高收。

5 掺合药剂

小麦药剂拌种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病害防治技术。例如, 在播种前期用三唑类杀菌剂 (如粉锈宁可湿粉) 进行种、药参拌。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纹枯病、叶锈病、白杆病等其他多种植物病害。

6 播种精准

在气温方面, 适合冬小麦播种的最佳温度最好确保当日的平均气温为16~18℃。在土地方面, 为了促进冬小麦健康成长、提高冬小麦收割产量, 务必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播种, 积温最好是500~650℃。还应该选用含水量较为丰富、含有黏土和砂砾的土壤, 即中壤和黏土壤为主。

7 加强田间管理

7.1 小麦入冬后的养护

冬春打碾, 助苗过冬。打碾后来年开春土表含水率、越冬率依次是13.5%、67.4%, 未打碾的第2年土表含水率、、越冬率依次是10.0%、57.1%。打碾可助苗快长, 苗更壮, , 穗更多, 更耐寒, 更耐旱, 压碎疙瘩, 牢固土层, 防止通风, 保墒保温以便顺利越冬。若可以12月初用1次粪肥, , 控制在15t/hm2左右为最佳。

7.2 返青后土壤维护

于第2年3月后期3叶1心时, 用条播机在田里追尿素肥控制在75~105kg/hm2之间, 深3~5cm之间, 满足幼苗新生所需养分进而有效分蘖。保证松土增温。杂草要及时人工去除。花谢见穗后, 若连续降雨青干, 可施以磷酸二氢钾控制在3kg/hm2之间。

7.3 病虫害预防

麦蚜、粘虫、麦秆蝇、锈病等常于苗期后段出现。最好是事先有所预测, 一旦发现病情及时做好应对方案, 抓紧防治, 让冬小麦的产量尽可能小的受到影响。

8 冬小麦的收割

冬小麦的收割同样影响着冬小麦的产量, 还影响着冬小麦的质量。最适合的收获阶段是蜡熟末期到完熟期。冬小麦收割入库太早, 容易使冬小麦麦粒不饱满, 品质差。收获地太晚, 麦粒不但易脱落, 而且易折杆。一旦遇上雨水天气更容易导致穗上发芽。损失严重。

9 结束语

总之, 旱地冬小麦的栽培除了选择小麦的种子、播种等都有着其特有的规律特点以外, 要响应政府的号召, 学习科学规范的种植小麦的技术, 因地制宜, 随机应变, 将小麦的产量最大化,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洁.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 2007 (10) :1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篇5

一、培训时间:2014年9月19日

二、培训地点:政府会议室

三、主讲教师:张才良

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

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16、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8、花培6号、众麦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臵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23、9023-

9、郑麦8976、新麦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细,耕耙配套,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耕后复平,壤土要做好畦田,粘土地要拆好小畦,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播前墒情不足的要造墒播种。地下虫严重的地块,特别是花生、大豆茬整地时用辛硫磷颗粒剂撒垄头。撒后再耙,防治地下害虫。补充教材:

精细播种

1、适期播种:播种适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播种期过早,冬前积温多,麦苗容易徒长,造成冬前群体过大,土壤养分、水分和植株养分过度消耗,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春性较强的品种在冬季易造成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生长积温不够,苗龄太小,形成晚茬弱苗,分蘖不足,根系不发达。早播和晚播会影响小麦品质。因此,要避免早播或晚播,尽量适期播种。一般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在18-14℃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据此推算当地的适宜播种期,抗寒性强的品种取上限,抗寒性弱的品种取下限。一般而言,在我县半冬性品种的播种适期为10月15日左右,弱春性品种的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0月25日左右。

2、适量播种:每亩基本苗要根据情况掌握。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13-15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7-8公斤;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7-10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5-7公斤。地力水平高,播期适宜而偏早,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低限。

3、适当深播:播种深度不当易影响麦苗生长,而导致减产,小麦播种深度4-5厘米(1.2-1.5寸)为宜。过深不仅出苗率低,而且地中茎伸得过长,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的大量营养物质,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难以形成足够的群体;过浅,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中,易失墒落干,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同时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抗冻能力弱。因此要求严格掌握播种深度,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4、播种规格:为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30厘米(9寸)窄行20厘米(6寸)。

5、种子处理: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质量高的并用种衣剂包衣的良好种子。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混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没有种衣剂要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或苗期锈病、白粉病,也可用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15-0.2%拌种。

冬前管理

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中耕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

3、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

4、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春季管理

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以前,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锈宁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剂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开花后灌浆期的管理

主攻目标:养根护叶,协调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青枯,确保优质高产。

1、根外施肥:喷施氮、磷、钾和激素类物质,可提高千粒重,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开花后5-7天,每亩用尿素1000克,磷酸二氢钾250克,兑水40-50公斤叶面喷洒。发生病虫的麦田,可将农药和微肥混喷。

2、防治赤霉病和穗蚜:抽穗扬花期是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晨期,若天气预报有三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应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麦穗蚜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亩用2.5%辉丰菊酯乳油20-25毫升或50%抗蚜威10克或10%吡虫啉10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洒防治。

适时收获

小麦高产播种技术 篇6

一、整地施肥

1. 秋整地。吉林省秋冬春降水较少,并且春风较大,春整地返浆水会大量流失,所以最好实行秋整地。秋整地后返浆水保留在耕层,增加耕层的含水量,土壤墒情较好。秋翻地的地块要及时耙耢、平整,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2. 顶浆打垄。在土壤化冻15厘米左右时进行顶浆打垄和施肥。由于先玉335品种目标产量较高,对营养的要求较大,所以施肥量要多一些。底肥每公顷施纯氮150~175千克,纯磷(P2O5)75~90千克,纯钾(K2O)90~100千克。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量按照测土配方施肥卡建议施肥量进行施肥。打完垄后要及时镇压,防止水分蒸发。

二、播种

1. 适时播种。土壤耕层5厘米温度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播种过早,地温达不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温度,容易引起粉籽、烂籽。播种时墒情好,播种深度3~4厘米;墒情不好,播种深度4~5厘米。如播种过深,胚轴过于伸长,消耗过多养分,容易造成弱苗,甚至不出苗;过浅容易因干旱不出苗。正常年份播期为4月15日~5月1日。

2. 单粒播种。由于种子价格比较高,所以应采取精量播种,有条件的要使用机械播种。人工播种的要严格控制用种量,春季干旱的年份要采取坐水种,以确保苗全、苗壮、苗匀。由于精量播种容易缺苗,因此播种后要经常查看,缺苗的要及时补种。补种的种子要提前催好芽,补种的苗要带土移栽,否则会产生大小苗现象。

三、种植密度

先玉335是耐密品种,一般每公顷应保苗52000~56000株,株距27~33厘米,垄宽60厘米。过稀产量达不到预定目标,过密则会造成光照、通风不良,植株纤细,容易引起倒伏。

四、化学除草

采用苗前封闭除草的一般用38%莠去津悬浮剂加90%乙草胺对水进行土壤封闭,选择播后苗前阴雨无风时进行土壤处理。采用苗后除草的要在杂草2~4叶期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茎叶处理。生产上常用的药剂主要有:莠去津、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自己混配的可以根据地块上的杂草种类灵活处理。阔叶杂草多的,莠去津的量要大一些;单子叶杂草多的乙草胺量要大一些。

五、肥水管理

先玉335是密植品种,后期需要较多的养分,所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后期追肥。在施肥时注意多施磷、钾、锌肥,少用一些氮肥,使玉米得到全面充足的养分供应,否则易造成前期徒长,后期脱肥。应特别注意不要用没有后劲的复合肥,否则不但后期脱肥,还有潜在倒伏的危险。玉米在拔节到大喇叭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一般可以在拔节前后追第一次肥,每亩追施14~18千克硝酸铵或11~15千克尿素。在抽雄前7~10天,应追施第二次肥,每亩追施15千克硝酸铵或15~18千克尿素。如果底肥充足可以集中一次性追施。如果是正常年份,自然降水就可满足先玉335品种对水分的要求;若遇干旱年份,除了要浇好拔节水外,从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还必须浇水,否则会造成“卡脖旱”。此外,在开花灌浆期间还要及时浇水防旱。抽雄后如遇到涝害则会使根系早衰,所以要及时排涝。

六、病虫害防治

先玉335染的病主要是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玉米锈病防治方法:在锈病发生初期,用20%三唑酮每亩75~10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间隔15天再喷1次。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液,于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每周喷1次,连续喷2~3次。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等。虫害主要是玉米螟,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卵孵化进度和幼虫为害情况,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即用苏云金杆菌乳剂制成颗粒剂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越冬幼虫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1天为第一次放蜂期,间隔6天放第二次,每公顷放蜂量为22万头。

七、先玉335的适宜收获期

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确保玉米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若进行茎秆青贮时,可适当提早到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完熟期后若不收获,这时玉米茎秆的支撑力降低,植株易倒折,不利于机械化采收。倒伏后果穗接触地面不仅易引起霉变,而且也易遭受鸟虫为害,使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玉米是否进入完全成熟期,可从其外观特征上看: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苞叶成黄白色而松散,籽粒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用手指甲掐之无凹痕。

八、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适宜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作春播种植。

冬小麦播种技术 篇7

1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

冬小麦生长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 每一个生育时期都有一定温度要求。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日平均0℃以上积温达到一定数量冬小麦才能前进一步,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宜生长发育。冬小麦播种后积温达到100~120℃才能达到出苗标准, 即幼苗露出地面2 cm。以后每生长一片叶平均需要积温70~80℃。冬小麦冬前主茎叶龄指标为5~7片叶, 出苗和长叶的积温均按平均数计算, 达到冬小麦冬前叶龄指标需积温485~635℃。豫北地区小麦播种期一般为10月5~15日, 无论遇到秋暖年或是秋冷年一般都不会出现大的偏差。10月5日以前播种, 遇秋暖年形成旺长, 甚至冬前起身拔节, 越冬死苗;10月15日以后播种需要加大播量, 造成种子的浪费。

2 以实际播期确定播种密度, 既基本苗

依基本苗的要求, 参考品种分蘖力、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土质及整地质量等因素确定播种量。严格地讲, 播种量应根据基本苗、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计算所得, 比较复杂, 农民不易掌握。为方便起见, 生产上常以概数衡量, 综合多个因素, 提出一个大体原则, 即10月5日为起始播期, 亩基本苗15万~18万苗, 分蘖力强的品种偏低限, 分蘖力弱的品种偏高限。目前, 生产上推广的大多数品种正常情况下, 在整地较好的壤土地基本上是斤籽万苗, 即亩播种量为7.5~9.0 kg。以后每晚一天增加0.5 kg, 到10月15日就是12.5~14.0 kg。黏土地、秸秆还田的地, 千粒重40 g左右的品种可适当增加播量10%或稍多, 这样起始播期 (10月5日) 的亩播种量就是8.5~10 kg, 到10月15日就是14.0~15.5 kg;再晚播种的, 按照晚一天加0.5 kg计算, 增加到20 kg封顶。

基本苗是根据分蘖规律和壮苗的要求确定的。冬小麦冬前叶龄指标是5~7片叶, 10月5号播种的应该是7叶龄, 按分蘖与主茎叶片的同伸规律, 理论上应是8个茎蘖。但是, 生产上由于播种均匀度的原因, 分蘖往往达不到理论值, 分蘖力较好的品种就更少些。根据试验和生产调查, 大多数情况下平均4~6个茎蘖, 亩茎蘖数60万~90万株为壮苗。

晚播之所以要增加播种量, 就是因为长叶、分蘖与积温密切相关。10月中旬播种, 主茎叶龄只有5片叶左右, 单株茎蘖只有3个。亩播种量增加到12.5~14.0 kg, 才能达到亩茎蘖数80万株左右的壮苗标准。在适期播种范围内, 均可达到壮苗标准。

3 搞好种子处理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要做好三件事:

3.1 选晴朗天气晒种。

因为晒种二三天, 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3.2 做好发芽试验。

虽然正规科研单位与种子公司的种子一般不会有问题, 为了慎重起见, 播种前7~10天将晒过的种子再做一次发芽试验更为稳妥。有两种简便的方法:第一种是土培, 随机数取两份100粒种子, 分别种于土中 (花盆或地里) , 待出苗后数苗数, 两个100粒种子的出苗数平均即为发芽率。第二种是毛巾卷法, 将新毛巾高压锅消毒备用, 随机数取两份各100粒种子分别均匀平摆到凉后的湿毛巾上, 然后将毛巾卷成卷自然温度下待其发芽, 保持一定湿度, 5天即可数发芽粒数, 两个100粒种子的发芽粒数平均即为发芽率。可根据实际发芽率微调播种量。

3.3 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是为了预防地下害虫、黑穗病和苗期病害。常用的拌种杀虫剂有辛硫磷、乐斯本、吡虫啉等, 杀菌剂有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等。但乳剂或粉剂拌种的效果不如种衣剂, 杀虫的种衣剂有高巧, 杀菌的种衣剂有立克秀、适乐时等。近年来, 生产上推广的一种高巧加立克秀加益微组合配方对种子进行包衣,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了充分证明。如果购买的是包衣种子, 则可直接播种。

4 提倡小垄密植的播种方式

有利于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 并可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采用15 cm等行距样式或平均行距15 cm的四密一稀样式均可。四密一稀的配置为三个11 cm的小行加一个27 cm的大行 (11:11:11:27) 或者三个12 cm的小行加一个24 cm的大行 (12:12:12:24) 。

5 严格掌握播种深度

冬小麦的适宜播深为4 cm左右。深于5 cm出苗率低, 苗细弱, 分蘖少, 难于形成壮苗, 且影响小麦的一生, 一弱到底。浅于3cm不利于安全越冬, 极容易受冻甚至死苗。

6 播种后一定要镇压

小麦备播和播种技术 篇8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提高单产, 增加总产, 提升品质, 节本增效;优化结构, 搞好示范, 辐射带动, 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目标

实现全县麦播面积101万亩, 单产500 kg, 总产5.5亿kg, 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10万亩, 创建2个万亩示范方, 示范方单产600 kg。

3主要技术

1) 及早行动, 搞好备播。

要抓住当前备种、备肥的关键时期, 备足备好良种、化肥、农药, 因地制宜, 及时更换小麦良种, 选用配方肥, 调剂好拌种药物。同时还要搞好有机肥的沤制, 做到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 以达到培肥地力, 持续增收的目的。

2) 抓紧腾茬, 适时早播。

要抓紧时间, 迅速腾茬整地。集中力量, “抢”字当头, 突出搞好腾茬工作, 腾出一亩是一亩, 腾出一分是一分, 抢时整地, 一次整好待种。力争10月15日前腾茬整地全部结束, 确保小麦适时播种。

3) 因地制宜, 选用良种。

良种是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实现小麦高产, 首先要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选用国家审定或省审定, 并在生产或者试验、示范中表现优良的品种。选用品种的一般原则是:早中茬中上等肥力地块宜选用增产潜力大、抗寒性好的半冬性品种;晚茬中上等肥力地块宜选用高产稳产性能好、适宜晚播早熟的弱春性品种。主推周麦22、矮抗58、众麦1号, 搭配郑育麦9987、众麦998, 试验示范泛麦8号、周麦24, 优质强筋小麦推广郑麦366、西农979等。

4) 培肥地力, 配方施肥。

扩大平衡配套施肥面积。“庄稼一枝花, 全靠肥当家”。亩产千斤的小麦, 必须具有较高肥力基础和科学施肥技术, 要实施秸秆还田技术, 增施有机肥, 实行配方施肥, 坚持氮、磷、钾配合, 切忌重氮轻磷、钾肥, 一般亩施优质粗肥2~3方、尿素20 kg、普通过磷酸钙50~70 kg、氯化钾5~7 kg、硫酸锌1 kg, 或施含氮15%、含磷15%、含钾15%的复混肥40~50 kg做底肥, 对降低成本、减少投入、提高肥料施用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麦播施肥的总体要求是:加大有机肥施用量, 稳定氮肥, 增施磷、钾肥, 补施微肥, 推广平衡配套施肥, 努力提高和培肥地力, 为小麦高产奠定扎实的肥力基础。

5) 精细整地, 足墒播种。

要深耕25~30 cm, 推广深松技术, 耕深耙透不漏耕, 达到上虚下实, 地面平整。秸杆还田地块要确保深翻耙实, 同时防止播种过深, 防止出苗困难和死苗现象的发生。推广田间起垄作畦, 保证灌排方便。墒情不足时, 一定要在耕地前浇透底墒水, 然后整地播种, 做到足墒下种, 确保一播全苗。

6) 精量半精量适期播种。

目前小麦已处在高产阶段, 近年来, 冬季气温偏高, 小麦生长发育快, 群体易偏大, 易发生冬季冻害和“倒春寒”危害, 所以应控制好播期, 精量半精量下种。要根据今年确定的几个主导品种和搭配品种的不同特性, 抓好适时播种、适量匀播。要在10月15日前后开始播种, 10月底前基本结束。

(1) 播期:

半冬性品种 (早中茬) 应在10月10~20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 (晚茬) 应在10月18~25日播种为宜。

(2) 播量:

应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土壤肥力水平、整地质量、土壤墒情和播种时间来定。在墒情足、整地质量好的高水肥地块, 半冬性品种播量10~12 kg, 弱春性品种或遇晚播整地质量差可, 可适当加大播种量, 每亩11~12.5 kg, 最多不超过15 kg。

(3) 机播:

机播是保证小麦播种深浅一致, 种均苗匀的有效手段, 播深3~5 cm。旋耕机械作业的地块, 一定要注意播种深度, 防止播种过深, 出苗难的现象。

7) 搞好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种子处理:用2.5%适乐时20毫升或12.5%全蚀净20 ml, 或75%卫福20 ml加40%甲基异柳磷10 ml兑水1 kg, 拌种10~15 kg。主要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病害和地下害虫;土壤处理:用3%辛硫磷或3%甲基柳磷颗粒剂每亩2~3 kg, 耕地前或耙前撒施, 主要防治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全蚀病发生的地块, 除采取种子处理外,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按每亩2~3 kg加细土20~30 kg, 进行土壤处理。

8) 留好茬口, 调优结构。

结合不同种植习惯, 发挥好区域规模优势, 留出空档, 调优结构, 进行一年三熟, 四熟以上间作配种, 提高经济效益。

9) 提高技术到位率, 科学种好小麦。

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 举办多种形式的小麦播种技术培训班, 讲解今年小麦主导品种和搭配品种的种性特点、栽培要点、主要管理环节, 使麦播实用技术达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保证明年小麦的增产增收。

4结语

浅谈旱地小麦播种技术 篇9

关键词:小麦,播种技术,措施

闻喜县地处山西省南部, 运城盆地北端, 是一个以丘陵旱地为主的小麦种植大县。小麦种植面积为4.02×104hm2, 其中旱地3.35×104 hm2, 常年产量达1.2×108 kg, 是山西省的小麦生产大县。2010年闻喜县小麦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冻灾、病虫害, 小麦大幅减产, 极大地挫伤了粮农的积极性。因此, 讨论旱地小麦种植技术有其现实意义。

1 品种选择

小麦要高产, 品种是关键。水浇地选用矮秆抗倒伏、穗大粒多、抗病品质好的舜麦1718、临汾8050、烟农19, 积极示范良星99。2011年主推舜麦1718, 它的主要特性是:生长发育“前慢、中稳、后快”, 抗冬、春冻害及干热风, 减损能力较强。“前慢”指早播不旺, 寒冬不死, 越冬安全。“中稳”指成穗多, 穗花同步性好, 遭春霜冻害概率低。“后快”指籽饱粒好、抗干热风。

旱地选用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层整齐、抗旱抗干热风的临丰3号、运20410、晋麦79。闻喜县2011年旱地小麦品种主推临丰3号, 它的性能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丰水年份, 0.067 hm2产量可达400~450 kg, 好的可达500 kg以上;正常年份稳产, 0.067 hm2产量可达250~350 kg;在大旱之年不减产或少减产。加工品质好, 口感好。

2 播期与播量

一般采用半精量播种技术。小麦最佳播期适宜温度为16℃~18℃, 适宜水地小麦的播期为9月25日—10月5日, 旱地播期为9月15日—9月25日, 播量为6~8 kg/0.067 hm2。随着播期推迟, 播量增加, 若10月5日以后播种, 播量控制在8~15 kg/0.067 hm2。

3 精细整地

耕前整地主要是立即灭茬, 尽量把雨季降水蓄积起来, 同时地面不平的在耕翻前要削高填洼, 增加平整度。耕后整地主要是进一步对土壤结块破碎, 增加表层土壤紧密度和地面平整状态。土层深厚的高产田耕深达25 cm以上, 中产田耕深要达到23 cm以上。机耕、机耙相结合, 达到耕层深, 地面平整, 干净无根茬、无坷垃。在整好地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地块要浇好底墒水, 保证足墒播种, 确保一播全苗, 为培育壮苗奠定坚实基础。

4 配方施肥

底肥施足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 坚持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 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相结合, 底肥与追肥相结合, 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产田要控氮、增磷、增钾, 中产田要稳氮、增磷, 低产田要增氮、增磷。高产田在每0.067 hm2施有机肥5 000 kg的基础上, 再施尿素4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15 kg, 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基施, 氮肥40%做底肥, 60%拔节期追肥。中产田应每0.067 hm2施有机肥3 000 kg、尿素3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10 kg。低产田每0.067 hm2施农家肥3 000 kg、尿素40 kg、过磷酸钙50 kg、钾肥10 kg, 推广化肥深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

5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能优化麦田土壤的综合特性,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强小麦生产的后劲。大力推广小麦高留茬还田和玉米鲜秆还田。秸秆还田的土壤在秋播时每0.067 hm2增施3~5 kg尿素, 平衡碳氮比, 利于秸秆分解。

6 浇足底墒水趁墒播种

闻喜县大部分土地是纯旱地, 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趁墒播种, 保证出苗整齐。做到有墒不等时, 到时不等墒。对于播前墒情不好的水浇地, 可浇一次底墒水或补浇一次越冬水。越冬水补浇时间在小雪和大雪之间, 在昼消夜冻时浇, 此时可保证水分充分下渗, 能起到融冻作用, 对疏松土壤、保持土壤水分有利。

7 药剂拌种

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篇10

1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论依据

长期生产实践表明, 小麦单产处于低阶段, 应依靠主径成麦穗, 当小麦单产上升到中产阶段, 小麦的分蘖应相应占有一定的比例, 但主茎仍占主导地位。高水肥条件, 或仍采用传统大播量、大群体的做法, 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群体动态结构不合理。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差, 叶片提前衰老, 穗小、粒小、粒轻, 尽管亩穗数不少, 但很难达到高产。精播小麦个体生长发育健壮, 根系发达, 吸收能力强, 无机营养良好, 单株分蘖多, 成穗率高, 后期光合力强, 穗大、粒多、粒重, 较易实现高产。

2 小麦精播种机械化技术实施

2.1 地块选择

实施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并非对所有地块都适宜, 其地块应满足以下条件:

(1) 便于机械作业。应考虑机械作业的方便, 地块尽可能大, 连片成方, 地块两头都尽可能有路可供机械进出。

(2) 土层深厚且疏松。一般要求土层深度达80cm, 活土层厚度达25cm以上, 总空隙度为50%~55%, 空气孔隙度12%以上, 耕层容重1.1~1.2g/cm3。同时充分利用土壤机械化深松技术, 在不打破土壤原来层次的基础上, 利用土壤深松机使土壤疏松50cm左右, 打破土壤中的犁底层, 并在下面留有一道7~8cm粗细的空间。这样的土壤可大量吸纳天然降雨, 在降雨量每小时300mm情况下, 地面没有积水。天旱时地下储存的大量水可源源不断的供给小麦生长。

(3) 土壤肥力基础好。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 含氮0.07%以上, 水解氮40~50ppm, 速效磷20ppm以上, 速效钾80ppm, PH值6.5~7.5。

2.2 科学施肥

首先应施足底肥, 并多用有机肥。底肥要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 重视氮、磷、钾的配合。其次是利用机械化分层施肥机分层施肥, 以不断培肥地力, 满足小麦各生产期对养分的需求。

2.3 精细整地

小麦是一种深根作物, 土壤深松、耕深加大可使之根系不扎, 充分利用深层土壤中的肥水, 一般要求耕深达到20~25cm。深耕后, 要求随耕随耙, 耙细耙透, 做到上松下实, 地面平整。为浇灌方便, 节约用水, 可根据当地的耕作习惯和农艺要求, 筑起畦埂, 整平畦面。

2.4 品种选择

选择好优良品种是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关键环节, 应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穗大、粒大、粒饱、发芽率高、分蘖能力强和抗倒伏能力强的高产优良品种。

2.5 减少播量

小麦精播一般每公顷60~90kg较为合适。由于播量减少这就对播种的均匀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使用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播种过程中不允许出现重播、漏播等现象, 并可使种子播种深度一致, 株、行距一致。

2.6 扩大行距

行距一般为23~30cm。行距加大, 改善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 使田间光照充足, 营养面积合理, 植株发育健壮, 抗倒伏, 穗大、粒饱, 千粒重增加, 增产潜力大。机械播种时, 播种机上应安装划印器, 使衔接处保持一致。

2.7 适时播种

小麦精播应严格掌握适播期, 选择最佳日期, 足墒播种, 其播深一般要求3~5cm, 播后随即镇压, 以确保苗全、苗旺、苗壮, 保证小麦在越冬前有600~700℃的积温。

2.8 统分管理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 篇11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57-1

小麦是我区传统的小春作物之一,因其早熟不影响大春作物的种植,适应性广、产量较高,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我区小麦在冬季种植,是山区、半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为水田和山地都可以种,常年的播种面积比水稻大,平均产量是188kg。产量水平相对较低,品种退化,种植水平落后是导致小麦产量过低的主要原因。为充分挖掘小麦的增产潜力,在乌龙镇实施了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展示项目,特提出如下高产综合配套种植技术:

1 实施的面积和规模

1.1 百亩核心样板 面积200亩,分布在乌龙镇店房村(属坝区、田麦,可浇水),马店村(属半山区,地麦不能浇水)两个村。

1.2 千亩展示 两个点,面积2000亩,分店房、跑马、碑棋等坝区田麦1000亩,马店、土城等山区地麦1000亩。

1.3 万亩示范 在乌龙镇种植10000亩的高产创建小麦,作为东川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之一。

2 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百亩核心样板,亩产500kg以上,千亩展示,亩产450kg,万亩示范400kg以上。

3 实施的技术措施

3.1 技术培训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的要求,全镇关于小麦高产创建的培训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阶段:播种前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预整地,种子的处理以及底肥的用量和方法。

第二阶段:苗期的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中期管理病虫害防治,以期收获等技术培训。

3.2 选用良种 全镇常年的小麦品种以德国吨麦为主,因其种植时间过长,种子杂、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选用良种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在乌龙镇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昆麦4号”、“042-39、“宜麦1号”和“2003-27”等品种。

3.3 整地 前作收割后,即时翻犁整平,做到土壤疏松无大垡子。

3.4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有效减少病害传播,降低病害发病强度的有效手段。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浸种,每25kg用50g粉锈宁拌种,可有效降低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和发病强度。

3.5 施足底肥 每亩施用农家肥1500-2000kg有机肥,翻耕入土,有利于肥效缓慢释放;每亩施用普钙50-80kg;钾肥5kg。

3.6 适时播种 乌龙镇小麦应在10月中上旬抢墒播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出苗率。霜降前后播种结束,播种过早过晚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小麦产量的提高。播种量10-12kg/亩。播种规格:3m开墒,实施撒播或条播(条播14-16行,行距18-21cm)。

3.7 田间管理

3.7.1 施肥 分蘖期每亩施用15kg尿素;拔节期每亩施用25kg尿素和10-15kg硫酸钾,在浇水前撒施或对水浇施;灌浆期小麦长势,每亩施用5-10kg尿素。

3.7.2 锄草 分蘖期锄草一次,孕穗期深耕一次。

3.7.3 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是白粉病、锈病和蚜虫。拔节后期,每亩用100g粉锈宁(三唑酮)、磷酸二氢钾0.1g,对水50kg,在晴天早上9-11点,或下午四点以后进行喷施。扬花后,每亩用100g粉锈宁(三唑铜)对水50kg进行第二次喷施,严控白粉病、锈病的曼延。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蚜虫。应在蚜虫发生初期即用800-1000倍乐果液或其他杀虫剂适时喷施,防治蚜虫。

3.8 适时收获 应做到九黄十收,以免造成落料。选择晴天收割,用机械或人工脱料,及时晒干装袋。

4 项目完成情况

4.1 百亩核心样板 完成222亩,分布在乌龙镇店房村和马店村。店房村核心样板平均亩产504.6kg,最高亩产523.9kg,最低亩产496kg。

4.2 千亩展示区 面积2268亩,主要分布在店房、跑马、碑棋、马店和土城村。平均亩产455.3kg,最高亩产519.5kg,最低亩产389.7kg。

4.3 万亩示范区 分布在全镇 全镇小麦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活动,经东川区农业局组织东川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验收专家组,进行实地自测验收。百亩核心样板亩产达504.6kg;千亩展示区平均亩产达455.3kg。经省市有关部门组织验收专家进行实地抽测、复测,百亩核心样板最高亩产达508.8kg,最低亩产495.8kg,平均亩产达502.5kg,基本完成了小麦高产创建的目标任务。

5 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 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镇的小麦高产栽培,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既为东川的面条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材料,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对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5.2 经济效益 全镇的小麦高产创建只有坝区的1168亩。坝区的千亩展示平均亩产达到455.33kg,总产53.18万kg,平均亩产比上年的188kg增产267.33kg,增幅142.2%,新增总产量312241.44kg。样板核心区坝区121亩,平均亩产达到502.5kg,总产6.12万kg,比上年的188kg增产314.5kg,增幅167.29%,新增總产量38275kg。全镇小麦高产创建总增产350516.44kg。按国家粮油收购价白小麦1.73元/kg计,新增总产值60.63万元,新增纯收益55.04万元。

5.3 生态效益 秸秆可作牲畜饲料,之后又以牲畜粪便有机肥还田,能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条件;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

小麦高产播种技术 篇12

1 试验目的

在春小麦播量相同的条件下, 通过“井字型”播种模式, 使田间麦苗分布更加均匀, 增加小麦生长空间的通透性, 改善群体有效分蘖的光照和营养条件, 提高水、肥等利用率, 实现成穗率高, 单株穗多, 粒多、饱满, 进一步挖掘小麦增产潜力, 提高小麦单产, 增加滴灌小麦经济效益。

1.1 试验地点

在喀拉玛盖镇建立13.33hm2“井子型”小麦试验示范田:其中, 试验田6.67hm2, 对照田6.67hm2, 该镇地势平坦, 适宜机械化作业。

1.2 试验设计

1.2.1试验田与对照田各6.67hm2, 要求处理和对照处于同一生态区, 土壤类型、施肥水平、灌溉条件等情况一致 (除播种外, 其他技术措施和自然条件要严格控制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 如品种、水肥管理等) 。

1.2.2试验田为“#”字形播种, 即一亩地按照当地的亩播量的一半为横播, 一半为纵播。对照为常规滴灌田。试验和对照为同一品种, 同一天播种, 播前犁地作业质量达到“七字”标准, 即:“深、松、碎、平、齐、净、墒”。作物品种为:新春15号, 播种时间为3月28日, 30kg/667m2, 播种作业过程中, 严格操作程序, 选用小麦条播机作业。对照田为常规条播模式, 采用15cm等行距方式播种, 播种深度5cm, 下种均匀, 无漏播、重播现象, 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2 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2.1 基础数据调查

2.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内容:主要对试验点前茬作物;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耕作和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项目进行调查记载, 作为苗情和产量分析的依据 (见表1) 。

方法:采取调查方式填报。小麦播种后及时填写。其中追肥和根外喷肥为预报, 小麦收获后修正上报。

2.1.2 生育期。

主要调查春小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 (见表2) 。

3 试验分析

试验田和对照田的小麦生育期各项管理技术措施做到同步进行, 试验田与对照田的小麦生育、各项费用, 产量进行对比并说明, 试验田和对照田产量对比分析, 通过成本计算分析, 见 (表3) 种子、肥料、人工成本费用相同, 试验田比对照田每穗多1粒, 千粒重相同, 实际单产提高20kg/667m2。

推广小麦“井字型”机械化播种模式, 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和小麦生产综合效益, 已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迫切需要。

摘要:小麦“井字型”机械化种植模式是在播种量、管理方式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具有麦苗分布均匀、光能和土地利用率高、个体生长发育好、水肥利用率高、抗倒伏能力增强等特点, 从而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关键词:井字型,机械,播种,技术,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冬梅, 陈培其, 李新林, 等.滴灌小麦井字形播种试验小结[J].新疆农业科技, 2014, (6) :7-9.

[2]刘晓波.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1) :86.

上一篇:补肾方药下一篇:话剧表演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