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专用小麦播种技术

2024-07-04

优质专用小麦播种技术(精选5篇)

优质专用小麦播种技术 篇1

观堂乡小麦连续7年取得丰收, 连续2年产量超过7 500 kg/hm2, 随着农业生态条件的改变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小麦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小麦生产由普通型向专用型、单纯产量型向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方向发展。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因素较多, 要使小麦持续优质高产高效, 必须增加科技含量, 落实技术措施。

1 播前准备

实行区域化、早中茬高肥力田块以周麦22、周麦18、矮抗58为主, 搭配种植丰舞981、周麦16。规模化种植优质强筋专用小麦郑麦366。机耕机耙相结合。对于多年旋耕田, 在旋耕的15 cm以下形成了坚硬犁底层, 应旋耕3~4年, 深耕1年, 破除犁底层。深耕以20~25 cm为宜, 耕细耙实, 无明暗坷垃, 蓄足底墒, 保好口墒, 结合整地, 做好田间工程, 达到旱能浇、涝能排[1]。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前茬是玉米的麦田, 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2~3遍, 秸秆长度5 cm左右。耕翻或旋耕掩埋玉米秸秆后要浇水造墒、塌实耕层, 浇水600 m3/hm2。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 土壤墒情较好不需要造墒的地块, 要将粉碎的玉米秸秆耕翻或旋耕后, 用镇压器多遍镇压。没有造墒的麦田, 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 墒情适宜时耧划破土, 辅助出苗。另外要求施粗肥22.5 t/hm2以上。小麦进入高产阶段后做到测土配方施肥和应用氮肥后移延衰栽培技术, 一般底施纯氮90~120 kg/hm2、五氧化二磷97.5~112.5 kg/hm2、农用硫酸锌15 kg/hm2, 两合土或砂壤土增施钾肥150 kg/hm2, 春季拔节期追施纯氮105~120 kg/hm2;或者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 施含氮25%、含磷13%、含钾5%以上的复混肥600~750 kg/hm2, 拔节期追施尿素150~300 kg/hm2, 培肥地力, 奠定小麦高产的肥力基础[2]。

2 适期精量播种

随着气候变暖、暖冬频率的增加, 早中茬品种最佳播期为10月10—20日;晚茬品种最佳播期为10月15—25日。要足墒下种, 宁可适期晚播, 也要造足底墒。采用少免耕机条播, 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 行距20~23 cm, 播深2~3 cm。也可采用浅旋灭茬, 再用条播机播种, 或采用撒播或套播的种植方式。人工撒播麦田应注意提高整地质量、撒种均匀, 并注意播后浅耙盖籽, 适当镇压, 提高田间出苗率。实现机械播种, 推广低群体壮个体的精播、半精播技术, 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在适播期内, 早中茬品种播量90~135 kg/hm2, 基本苗180万~270万根/hm2;晚茬品种播量120~150 kg/hm2, 基本苗240万~300万根/hm2;若播种时底墒稍差或整地质量稍差, 应适当加大播种量15~30 kg/hm2。严格按照小麦种性进行播种, 以免晚茬春性品种早播而发生冻害[3]。

3 田间管理

小麦分蘖后拔节前, 日均温大于5℃以上, 防除以播娘蒿为主麦田杂草, 用75%杜邦巨星15~18 g/hm2, 或10%苯磺隆150~225 g/hm2, 对水450 kg均匀喷雾;以涩拉拉殃为主麦田同时加30%苄嘧磺隆150 g/hm2。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返青期, 对旺长麦田用15%多效唑450~600 g/hm2对水450 kg喷雾, 预防小麦倒伏。根据墒情, 重点浇好底墒水、拔节水、灌浆水。拔节期进行肥水调控, 追施氮肥, 加速小麦两极分化, 延缓小麦后期衰老, 提高光合效率, 增加粒重, 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改善加工品质。小麦高产条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及以上, 含全氮0.09%、碱解氮70~80 mg/kg, 速效磷20 mg/kg, 速效钾90 mg/kg、有效硫12 mg/kg及以上。生产小麦6.0~7.5 t/hm2的施肥量为纯氮180~210 kg/hm2、五氧化二磷112.5 kg/hm2、氧化钾112.5 kg/hm2、硫45~60 kg/hm2, 提倡施有机肥。上述施肥量中, 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和50%氮肥作底肥, 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追施50%的氮肥。硫素采用硫酸铵或硫酸钾或过磷酸钙等形态肥料施用。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4 病虫害防治

播种期用40%甲基异柳磷2.25~3.00 L/hm2, 拌炒熟麸皮或玉米糁45~60 kg/hm2作毒饵或拌细土300 kg/hm2, 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大力推广包衣种子或用3%敌萎丹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拌种, 防治以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4]。返青拔节期即2月下旬至3月上旬, 用12.5%烯唑醇450 g/hm2, 或20%三唑酮乳油1.2~1.5 L/hm2, 对水450~600 kg喷雾, 防治小麦纹枯病, 并兼治早期白粉病、锈病, 同时控株高防倒伏。抽穗扬花期即4月中下旬, 用12.5%烯唑醇450 g/hm2, 或20%三唑酮乳油1.2 L/hm2, 加氧乐果750 m L/hm2加磷酸二氢钾3 kg/hm2, 对水450~600 kg喷雾, 防治小麦穗蚜、红蜘蛛、叶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防治视天气情况而定, 若扬花期遇2~3 d阴雨过程, 用50%多菌灵1.2 kg/hm2, 对水450 kg在雨前喷施预防, 如雨前未进行喷施, 在雨后1 h补喷, 可有效防治赤霉病和小麦黑胚病。灌浆期即5月上旬, 用12.5%烯唑醇450 g/hm2加10%吡虫啉300 g/hm2加3%啶虫脒225 g/hm2 (或50%抗蚜威150 g/hm2) 加磷酸二氢钾3 kg/hm2, 对水450~600 kg喷雾, 综合防治多种病虫害, 并达到养根护叶、预防干热风、提高粒重的目的。

5 适时收获

收获前搞好田间去杂, 保持种性纯度, 实现单品种机械收获、晾晒、贮藏。严防人为和机械混杂, 以提高小麦的品质。

摘要:介绍了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播前准备、适期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以期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优质专用小麦,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参考文献

[1]陈坤, 张会金, 贾宝华, 等.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概况[J].种业导刊, 2009 (4) :18-20.

[2]牛惠民, 刘素琴, 任同琦, 等.优质专用小麦肥水管理技术研究初报[J].河南农业科学, 2000 (11) :4-5.

[3]赵慧芳, 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8) :49.

[4]李玉娜, 仝泽宏.优质专用小麦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5) :77.

优质专用小麦播种技术 篇2

一、优茬优地, 深翻改土

坚持以无机促有机, 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原则, 优先选用豆类、油料、绿肥及夏闲茬地。上茬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并深翻20cm~30cm, 平整土地, 及时镇压,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在翻耕的同时, 基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0 kg/hm2~50000kg/hm2、磷酸二铵250 kg/hm2~300kg/hm2、普通过磷酸钙800 kg/hm2~1000kg/hm2, 以进一步熟化土壤、保好墒情, 提高肥效。

二、适期、适量播种

研究发现, 适期播种将提高籽粒蛋白质、面筋含量2.92%和2.46%。若播量过小, 将使单株分蘖过多, 成穗率降低, 品质降低;播量过大, 将使单株营养不良, 极易产生倒伏, 光合作用减弱, 不利于蛋白质合成, 品质下降。南部山区的最优播种量是300万粒∕hm2~375万粒∕hm2。

三、加强田间管理

㈠优化施肥结构和时间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氮肥用量, 并调节氮肥与基肥追肥比例为1:1, 即尿素基施300kg/hm2, 追施300kg/hm2。同时利用氮肥后移技术, 即将追施氮肥时间由返青拔节期推迟到拔节孕穗期, 将有利于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高。

㈡加强中耕, 松土保墒针对近年来连续出现的春旱现象,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抗旱浇水, 其他地方应大力提倡春季中耕松土, 从而保墒保水, 铲除田间杂草。

㈢病虫草害防治一是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前选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 同时拌入种子重量0.5%~0.8%的20%辛硫磷乳油, 或结合整地施入辛硫磷颗粒剂30 kg/hm2~60kg/hm2, 可较好的防除秋苗期病虫害如条锈病、白粉病及地下害虫。二是重视越冬前及时进行秋苗期病害防治及化学除草。若秋苗期条锈病及白粉病发生严重, 应及时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根据不同类型的杂草, 在12月上中旬选用相关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如针对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 施用骠马、异丙隆效果较好。针对泽漆、麦家公等双子叶杂草, 施用使隆、巨星、盖阔等药剂效果较好。冬前没有进行杂草防除的地块, 早春应及早进行, 拔节后的小麦田要慎用。三是做好早春病害防治工作。4月中、下旬在条锈病和白粉病初发期, 选用12.5%烯唑醇水剂225 g/hm2~300g/hm2、或20%三唑酮乳油900 ml/hm2~1200ml/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g/hm2~1500g/hm2, 对水720 kg~750kg, 进行均匀喷雾, 连喷2次~3次。四是加强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针对中后期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及蚜虫发生现状, 科学做好“一喷两防”工作, 达到1次~2次喷药, 有效防除病害、虫害。对病害的防治, 可依照早春药剂防治方法进行。虫害防治在杨花后3d~5d结合防病与喷肥一并进行, 宜用40%氧化乐果乳油600倍液~800倍液或1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 g/hm2~120g/hm2对水720kg~750kg进行均匀喷雾, 连喷2次~3次。

㈣适时收获待80%以上麦株整体变黄、叶片干枯、籽粒变硬时, 及时进行收获, 并适时脱粒、晒干, 以提高品质。

优质专用小麦播种技术 篇3

一、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发展中筋小麦和强筋小麦生产

优质高产良种是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重要基础。四川平丘区可重点发展中筋小麦和强筋小麦生产。我省选育的川麦36、川麦39、川麦44、内麦9号、杏麦2号、绵麦37等品种,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且高抗条锈病,可选作强筋小麦生产。而中筋小麦生产可供选择的品种更加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川农、川麦、川育、绵麦等系列品种,川农系列品种有川农19、川农22、川农23、川农24、川农25、川农26等,川麦系列品种有川麦42、川麦43、川麦45、川麦47、川麦48、川麦49等,川育系列品种有川育20、川育21等,绵麦系列品种有绵麦38、绵麦39、绵麦40、绵麦42、绵麦43、绵麦1403等,这些品种不仅品质较好,而且抗病抗倒、穗大粒多、高产稳产,都可用于中筋小麦生产。

二、旱地带状轮作、规范种植,坝田深沟高厢、免耕栽培

旱地采用麦—玉—苕、麦—玉—豆、麦—玉—菜(肥)等轮作方式。播种小麦时,按1.67~1.83m开厢,小麦播幅83~90cm,种植4~5行,预留行83~93cm,种植双行玉米;也可按1m开厢,小麦玉米各50cm,小麦种植2~3行,玉米种单行。小麦退窝按13~17cm种植。带状种植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又能提高小麦籽粒质量。

稻麦两季田宜采用深沟高厢、免耕栽培技术。水稻收割后及时开沟排水,既要开挖好穿心沟和围边沟(沟深应在50cm以上),又要理好厢沟(按2.5~3m开厢,沟深33cm左右),排除田间渍水。播前5天亩用20%克芜踪水剂200ml对水75kg喷雾除草。播种时,每亩用种10kg左右(保证每亩基本苗12~15万为宜),将小麦种子播入稻桩下再施肥。

三、保优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或“三增一补”施肥法

优质栽培应改变农民“一道清”的施肥方法,而采用配方施肥或“三增一补”施肥法。获得农业部配方施肥项目的区县,应严格按项目要求,在分析化验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小麦需肥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配方,指导农民依配方施肥,确保小麦高产和优质。没有获得配方施肥项目的地区,可采用“三增一补”施肥方法,即:“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加中后期追肥,补施叶面肥”。各地应充分利用农村的畜禽粪便,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具体方法是:整地时应亩施入氯化钾或硫酸钾10~15kg,亩用畜禽厩肥2 000kg与50kg过磷酸钙或60~80kg钙镁磷肥混匀堆沤发酵15天后,播种时集中施入窝内,再施氮肥和农家清粪水。小麦中后期,应根据土壤肥瘦、是否干旱、麦苗长势等情况追肥2~3次。拔节肥一般用5kg尿素、农家粪水20~30担追施;丘区瘦薄地在始穗期亩用3~5kg尿素、农家粪水30~40担追施。小麦抽穗至籽粒灌浆期,叶面喷施2%尿素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每次每亩喷施60~90kg,既有壮秆防倒增产5%左右的效果,又能提高籽粒蛋白质、氨基酸、面筋含量,还能改善面团理化性状和加工品质。

四、麦田绿色防控技术

小麦生产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调控,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坚决淘汰国家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保环农药和生物农药。具体方法是:播种前和孕穗期,设置捕鼠器灭鼠;播种采用包衣种子或每kg种子用5%粉锈宁粉剂2g拌种,随拌随播;三叶期和孕穗期人工扯除杂草或化学除草1次(亩用骠马50~60ml对水30~40kg喷雾);始穗期亩用托布津或多菌灵75~100g对水喷雾防治赤霉病(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20天以上);苗期和抽穗扬花期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20g对水喷雾防治蚜虫,确保小麦正常生长,不受或少受病虫草鼠为害,既保高产又保优质。

五、抗灾减灾技术

由于平丘区干旱、风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生产中要落实好抗灾减灾技术。即:小麦生产上要避污染、防风雨、抗干旱、除湿害。避污染:就是选择无工业排放物(废气、废渣、废水)、无城乡生活垃圾污水等污染的区域进行优质小麦生产,保护好优质小麦产地环境。防风雨:小麦拔节期喷施矮壮素或多效唑溶液,促进植株矮健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经试验:拔节至抽穗期,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kg喷施2次,可降低株高3~5cm。同时,多效唑可抑制穗发芽,减轻收前阴雨危害。抗干旱:丘区旱地小麦应视干旱程度,及时追施清淡人畜粪水;干旱严重时,可增施土壤抗旱剂,减少土壤水分散发。除湿害:田坝小麦采用深沟高厢、免耕栽培的,要注意疏通沟系,排除田间渍水,防治湿害。

六、其它保优技术

不论采用机械收割方式,还是采用人工收打,都应及时晾晒,防止霉变,确保小麦籽粒色泽鲜亮、外观品质优良。

优质专用小麦播种技术 篇4

关键词: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试验地选择,播前准备,考种,统计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麦产品消费多元化, 使以小麦为原料的各种精制优质的面食和方便食品消费大幅增加, 优质小麦的市场优势十分明显, 许多农研部门、农技部门、种子部门纷纷引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安排品种对比试验和示范, 希望能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专用新品种。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区域性种植要求严格, 必须按技术要求科学、公正、真实、完整、准确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2,3,4], 才能筛选出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1 明确引种目的

引进优质小麦新品种, 对种子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要因地制宜, 明确目的。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要以市场为导向, 积极开发适销对路、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新品种。必须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引进品种, 要考虑到当地是否有收购此小麦品种的面粉加工厂;还要注意种子原产地区与本地区生态环境差异, 特别是气候的差异, 要考虑到品种的抗逆性是否适应地当的生态环境。

2 根据优质麦类型有区别地安排试验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类别很多, 按籽粒面筋含量可分为强筋、中筋、弱筋;按品种的抗冻性可分为强冬性、冬性、弱冬性和春性;按适宜种植的水肥条件可分为高肥品种、中肥品种和旱地品种等。安排试验时, 要根据早、中、晚茬口和水肥高、中、低的要求, 合理选用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 将不同品种分类试验。如果盲目地将各类品种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 往往会出现水旱地品种、冬春性品种不分, 人为地造成一些品种倒伏、死苗、分蘖成穗数减少、产量差异等问题。

3 试验地选择

应选择能代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地块, 只有这样试验选出的优良品种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发挥较大的增产作用。选择近年内耕作、施肥、种植的作物种类相一致的地块作试验地, 做过路基、肥坑、温床、阳畦的地块不宜选作试验地, 试验地还要避开高大树木、电线杆、建筑物, 最好选择周围种植大田小麦的地块。试验地灌排方便, 灌排设备、建筑需配套。起伏不平的地块不仅肥力不均, 且不能保证均匀灌水, 因此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段作试验地。

4 播种准备

在耕耙前要施入基肥, 基肥不仅要质量一致, 而且要施得均匀。要根据品种数量、重复次数、小区面积确定试验占地面积, 在选好的试验地上, 根据地块形状、肥力、走向设计出试验方案, 画出田间排列图。规划好试验田, 一般应掌握3个原则:一是重复原则。一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设置3个重复。二是局部控制原则。试验田没有绝对的肥力一致, 应做到区内 (同一重复) 土壤肥力一致, 区组间 (不同重复) 允许较小差异。三是随机原则。各品种在区组内随机排列, 可使各品种占据任何一个小区的机会相等。在田间规划时, 必须协调保护行, 尤其重复区组中处在两边的品种小区, 需要设置6行以上保护行, 注意保护行与相邻区组间的距离应和各小区间距离相等。在播种前要把参试品种进行精选, 除去秕粒、破粒并在强光下晒种2 d, 再按照每个品种要求的基本苗, 根据发芽率、千粒重、田间出苗率计算出播种量, 然后称量小区的用种量, 装入已经写好小区序号和品种编号的纸袋中, 经检查无误后按小区顺序排放在箱中准备播种。

5 适期播种, 加强田间管理

按照试验要求短期播种, 区试的播种应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 先按小区顺序插好小区牌子, 经检查无误后再按区号分发种子。播种时力求种子深浅一致。一个重复一个重复地播种, 整个试验要求在当天完成。出苗后及时到田间逐行检查苗情, 缺苗断垄较为严重的要进行补种, 轻度缺苗可从苗较稠的地块补苗。在田间管理措施上, 如浇水、施肥、锄草、治虫等农事措施必须保持各小区一致, 每项措施要求当天完成, 要坚持一个重复一个重复地作业, 决不可在当天一个重复中中断作业。不能发生漏施漏浇或倍施倍浇的情况, 以免人为造成各品种的差异。

6 认真进行田间观察记载及室内考种

田间调查是研究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专人负责, 做到及时、准确、不间断地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可靠的资料。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试验, 必须进行认真的田间观察记载和收获后室内考种, 详细了解每个品种的特征特性。田间观察及室内考种的内容, 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气候条件。主要是指气温、土温、降水和灾害天气的记载, 以了解小麦生育过程中气候变化对品种的影响。二是生育期。观察生育期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进度。对各品种生育期的记载可推测具体品种适宜的播种期、收获期以及适宜的前后茬口等。三是性状和特性。优质麦的性状大体可分为3类:植株性状和株型性状, 如株高、株型、叶型、穗长、芒长等;产量性状, 如穗数、粒数、粒重等;品质性状, 如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特性是指优质麦的生理特性, 如抗旱性、抗寒性、耐涝性、抗病虫性、抗倒性和适口性等。四是非正常现象的观察记载。非正常现象是指不是供试品种必然表现的现象, 而是由意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对试验有严重影响的现象, 如冷害、冻害、药害、肥害等。这些现象会使品种表现失去常态, 试验中应尽力避免。如发生, 需详细记载发生原因、时间、过程和影响程度, 以备总结分析试验结果时用。

7 精确计产, 做好试验统计分析, 选出苗头品种

必须把应调查的项目进行完毕后才能开始收获, 优质麦品种比较试验中品种成熟可能不一致, 最好成熟1个品种、收获1个品种, 分小区收割、脱粒, 晒干后称量 (注意收获前取样留作室内考种) 。计产后分品种保留小麦籽粒, 以备品质测定。室内考种结束后, 要及时进行结果整理、做好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包括基本资料整理, 误差估计和试验精确度判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方差分析、品种均值水平和稳定性评价以及品种的综合评价等。根据产量结果、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对每个品种进行详细评述, 写出试验总结, 淘汰产量低、品质一般、抗逆性差的品种, 选出表现好的苗头品种, 下年可安排多点示范, 逐步推广。此外, 年份不同气候条件也常有不同, 不确切了解某一优质新品种在一般气候条件下的反应, 试验应重复进行2~3年。

参考文献

[1]张国庆, 张楚.小麦新品种区试的选地和播种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 2008 (5) :53-54.

[2]关东山, 许纪东, 陈长山, 等.做好小麦区试工作的几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9) :102-104.

[3]张海晖.西北干旱地区做好小麦区试工作的体会[J].中国种业, 2009 (10) :36-37.

优质专用小麦播种技术 篇5

关键词:优质专用冬小麦,生产现状,发展对策,甘肃康县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产业化, 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康县冬小麦分散种植、品质不稳、安全供货能力差、生产成本高和农民卖粮难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提高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带动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国内省内市场、增强县级农业竞争能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康县冬小麦生产现状

康县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32.5万hm2, 其中山地225.6万hm2, 川地6.9万hm2, 分布在全县21个乡镇。平均产量2 892 kg/hm2, 其中川地3 000 kg/hm2, 山地2 784 kg/hm2。主体品种N·斯特拉姆潘列, 品种特性为半冬性、中晚熟、中秆、中产, 抗病害性强, 综合抗性良好, 籽粒品质为玻质, 属中强筋类型, 其面粉适合面包、面条、水饺、馒头专用。种子年统供率43.5%, 统供总量235 t。主推技术以配施磷肥为主的科学施肥, 提高产量与品质, 维持土壤中有效磷含量22~30 mg/kg, 有机质含量1.2%左右, 全氮0.09%, 速效氮60 mg/kg, 速效钾80 mg/kg以上。一般在整地前施有机肥37.5 t/hm2、纯N 4.5 kg/hm2、P2O56.0 kg/hm2、K2O 4.0 kg/hm2、硫酸锌0.5 kg/hm2。在孕穗挑旗期和灌浆初期, 喷施光合微肥、磷酸二氢钾、以增强光合作用能力, 主攻增加粒重。

1.1 小麦产业开发思路

当前, 康县普通小麦原粮加工总量供求情况基本属于自给略余。按农户抽样调查, 人均现有小麦200 kg左右, 按全县总人口平均计算, 人均有小麦150 kg左右, 基本满足县内人民生活对小麦的需求, 造成了供大于求;而其中优质专用型冬小麦品种生产总量全县人均100 kg, 造成了供小于求。在市场经济的效益驱动下, 优质专用型冬小麦原粮加工增值的浪头正在逐步掀起, 形成了产业化开发新趋势[1]。康县有大堡康兴面粉厂、太石康雪面粉厂、岸门口燕河面粉厂、阳坝面粉厂4家优质冬小麦面粉加工厂企业, 年加工优质冬小麦能力近达5 000 t。从种植面积看, N·斯特拉姆潘列优质冬小麦现种植面积达165万hm2, 占小麦总播面积的70.97%, 以后可开发种植到90%的优质冬小麦主推面积, 年加工能力可提高到1万t左右, 全县可推进优质订单冬小麦迅速发展。

1.2 品种供应情况

N·斯特拉姆潘列和里勃留拉冬小麦来自国外, 1976年县种子站从河北省引种0.1 kg到康县, 由县农技站在寺台马莲山村农技点连续试验、示范后, 1981年县种子站主持田检, 组织验收, 精选N·斯特拉姆潘列原种1 500 kg供给全县100户种子科技户稀播植, 仅1年就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开来。

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 由县种子公司主持, 县农技推广中心协作, 经6年的努力, 完成了N·斯特拉姆潘列优质冬小麦品种提纯复壮项目工作, 有效改变了该品种种植多年混杂退化减产的局面。供种单位由县种子管理站牵头, 选择寺台成湾、碾坝崔湾、望关李坝、塄上村、微县良种场5个单位组成集约型生产优质冬小麦良种的专业基地。实现年种子统供总量235 t, 种子年需求总量达1 100 t。

1.3 主要栽培技术和措施

要求将优质冬小麦品种种植实施可持续天然林气候环境条件下, 并将N·斯特拉姆潘列等品种采用地膜膜侧精量法栽培模式, 保持有效土体厚度为100 cm以上。许可中等以上土壤肥力地块, 采用有机、无机氮、磷、钾, 测土配方, 平衡施肥技术。在冬小麦生长孕穗、挑旗和灌浆初期实施叶面追施速效肥技术和生物化学除草等先进技术[2]。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技术方面

康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最适宜海拔为1 000~1 500 m;种植最适宜播种量为75.0~150.0 kg/hm2, 高肥力地块为75.0kg/hm2, 低肥力地块为112.5 kg/hm2。

2.2 土壤与种子植保方面

优质专用冬小麦品种生长发育, 要求的最佳土壤为有效土体厚度1 m以上的地区, 必须选经过精选的大粒、饱满的种子, 为防虫防病、确保全苗壮苗打好基础。种子必须用高效低毒药剂拌种, 或用包衣种子, 带药带肥下田。

2.3 推广技术方面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既要注意品种的特征特性, 又要考虑康县的生态特点。未经当地试种和试种表现不成功的品种, 不得盲目推广, 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4 产业开发方面

康县优质冬小麦生产的产业化, 除有限的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外, 随即开发出了优质面粉产业、优质挂面产业, 今后有可能开发出系列优质高营养食品产业, 这是康县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2.5 质检体系建设方面

目前, 康县市场上销售的优质专用商品粮食中, 优质面粉、优质挂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质量等级监控标准, 更无法衡量其价格的公平与否, 有关质量质检管理单位还没有将这些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

3 加快优质专用型冬小麦发展的建议

3.1 巩固优质专用冬小麦品种种植面积

尽快由政府统一指导, 加强组织, 有序领导, 选择康北10个乡镇和康中6个乡镇, 重点组建一个产业化发展优质专用冬小麦品种生产的长效基地, 全县必须稳定有165万hm2的优质专用冬小麦品种生产面积, 才能确保县内人民生活对优质专用冬小麦粮食的需求。

3.2 加强部门协作

农技种子和相关部门应在技术业务工作中加强密切合作, 确定共同研发主推N·斯特拉姆潘列等系列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主推技术为在海拔1 000~1 500 m有效土体厚度1 m以上的土壤耕地区域, 应大力实施试验示范推广旱作保优节本节水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配施磷肥为主的平衡施肥技术, 叶面追肥, 实施生物药剂拌种防病防虫保全苗壮苗技术及高效低毒化学除草技术[3]。

3.3 加大优质专用冬小麦新品种引种力度

目标任务:应用提纯复壮优质冬小麦N·斯特拉姆潘列原种, 同时引进新优原种与现代农业科学种田最先进技术相结合, 突出重点生产优质专用品种专用粮食, 选用先进的加工面粉、面条等产品工艺设备与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围绕以质量求生存、数量促发展、品牌增效益的原则, 加强与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等科研育种单位的业务联系。

3.4 强化市场意识

依据市场发展前景, 要求不断增加优质专用冬小麦品种生产类型, 强化产品质量, 升级商品数量。因此, 要求广大农民应抢抓机遇搞好优质专用冬小麦品种粮食双向生产;企业应抢抓机遇搞好优质专用种子和优质专用粮食的加工营销增值[4];农技、种子等推广部门应抢抓机遇来搞好现代科学种田综合技术服务。以康兴面粉厂为例, 日产10 t优质面粉的加工速度远远供不应求。

3.5 讲求经济效益核算

康县粮食市场年加工消费优质冬小麦专用原粮为5 000 t, 年加工增值可实现100万元, 从而活跃了县内市场经济, 促进全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稳定全国人民吃粮问题, 拓宽就业门路。

3.6加快康县现代农业优质良种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康县农业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 科学发展, 技术推广部门应努力提高优质专用冬小麦品种籽粒的蛋白质及面筋食量和产量, 做好优质品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化加工及社会化服务。严格优质专用品种生产加工系统质量监管, 真正把优质优价政策落到实处。相关单位应组织联合执法, 定期检查, 有效监督市场, 实现科学有效的优质优价政策体系、互惠双赢发展的良好良性局面, 最终实现公平竞争。建议组织优质专用冬小麦良种生产和加工企业逐步转向订单农业试验示范发展轨道[5]。

参考文献

[1]傅玉祥, 张宝文.国家优质专用小麦保优节本规范化生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林玉红.浅议甘肃省生产开发优质瓦用小麦的丽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 2002 (7) :11-13.

[3]孙进先, 杨晓燕, 张美芳, 等.昌邑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9) :144.

[4]杨久凯.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7) :132-133.

上一篇:区域医疗数据平台下一篇:大型通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