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旱地节水栽培技术

2024-08-03

小麦旱地节水栽培技术(共7篇)

小麦旱地节水栽培技术 篇1

1、技术背景

甘蔗是需水量较大的经济作物。在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土壤栽培甘蔗, 采用传统开沟种植技术, 由于种植沟内土壤保蓄能力低, 导致有限的自然降水成了制约甘蔗萌发出苗、生长的首要因素。同时, 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也因降雨冲刷、径流等水分损失而部分损失, 造成甘蔗对肥料利用率低, 集中表现在旱地甘蔗单位面积收获有效茎数量少, 单茎节间短、茎细, 单茎产量不高。

国内外研究表明, 在甘蔗生产中, 水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水又是有效地采用栽培措施的前提, 如果水分成为主要限制因素时, 高产品种的采用, 肥料的合理施用等效果, 将明显减少。

2、发明内容

一种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方法, 通过改沟植为矩形穴植, 可有效地截留自然降水、减轻土壤径流损失, 有效解决旱地甘蔗的节水抗旱问题。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方法, 甘蔗种植为矩形穴植, 形成的矩形种植穴的规格是:长120~150cm, 宽60~80cm, 深35cm, 穴边距宽行为60~80cm, 窄行为20cm, 每穴下芽30~50个, 穴口与穴底保持同样长、宽。相邻穴与穴之间有相应的距离, 穴与穴对齐, 横成排, 直成行, 既有利于通风透光, 又便于田间管理。矩形种植穴用于下等肥力地的规格是:长120cm, 宽60cm, 深35cm, 穴边距宽行为60cm, 窄行20cm, 每穴下芽32个。矩形种植穴用于中等肥力地的规格是:长140cm, 宽70cm, 深35cm, 穴边距离宽行80cm, 窄行20cm, 每穴下芽45个。矩形种植穴用于上等肥力地的规格是:长150cm, 宽75cm, 深35cm, 穴边距离宽行为80cm, 窄行20cm, 每穴下芽50个。

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主要针对甘蔗栽培时节冬春少雨干旱, 土壤含水量低, 严重影响了甘蔗的萌发和出苗, 导致产量低而不稳而提出的节水抗旱栽培技术。通过改沟植为矩形穴植, 可有效地截留自然降水、减轻土壤径流损失, 使每一个种植穴成为一个天然的蔗地“小水库”。同时, 施肥管理以种植穴为单位, 集中施肥, 又可减轻因降雨冲刷、径流引起的损失,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旱地土壤的水肥利用率。另外, 穴与穴之间有较为合理的空间, 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可提高甘蔗的光合作用, 从根本上为甘蔗的萌发出苗, 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达到了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茎数量和提高单茎产量的目的。多点试验表明, 旱地矩形穴植栽培技术平均亩增产甘蔗1.72t, 提高蔗糖分0.5%~0.8%, 矩形穴植适宜于坡度较小, 土壤质地较好, 耕作层较深厚的旱地蔗区推广应用。

3、具体实施方式

1)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方法, 其矩形穴植分别有三种规格。

(1) 下等肥力地。长120cm, 宽60cm, 深35cm, 穴边距宽行为60cm, 窄行20cm, 每穴下芽32个;每亩396穴。

(2) 中等肥力地。长140cm, 宽70cm, 深35cm, 穴边距离宽行80cm, 窄行20cm, 每穴下芽45个;每亩277穴。

(3) 上等肥力地。长150cm, 宽75cm, 深35cm, 穴边距离宽行为80cm, 窄行20 cm, 每穴下芽50个;每亩244穴。

2) 栽培操作步骤

(1) 整地。整地是通过深耕、犁耙、使土壤达到深、松、细、平的目的, 为甘蔗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保水保肥土壤环境。整地应根据不同土壤地块, 因地制宜进行。土壤物理性状较好, 土层深厚而疏松, 可免耕挖穴。若系宿根蔗翻种, 可在人工挖出部分蔗蔸后而进行免耕挖穴。土壤板结, 挖穴困难者, 应翻犁一次后挖穴。总之, 整地应在易于挖穴, 便于推土的前提下, 结合地块, 前作情况, 灵活掌握。

(2) 挖穴。根据土壤肥力、坡度等因素确定采用的规格后, 用煤灰或生石灰划线、将穴的形状勾画出来 (大面积生产上, 只画出第一排, 以后按第一排的规格对照进行) 。挖第一排穴时, 先将表层熟土堆放在一边, 将底层生土放另一边。第一排挖好后, 紧接着放种施底肥。之后, 开挖第二排, 将挖起的表层熟土整细后覆盖第一排之种苗, 余此类推。

(3) 放种。先沿着穴底边线摆种苗, 再向穴的中间部分放种, 种苗应与穴的长边平行。蔗种在穴内要分布均匀。

(4) 放基肥。若有堆厩肥, 最好将潮湿堆厩肥均匀放于种苗之上, 然后将化肥施于堆厩肥上。若无堆厩肥, 则将化肥与熟土拌匀, 施于种亩之上。一般中等施肥水平的底肥用量是20kg尿素、20kg硫酸钾、50kg普钙、50kg硅钙肥。各蔗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5) 盖土。覆土厚度3~5cm为宜, 若不盖膜, 则覆土适当加厚。

(6) 化学除草。在种苗覆土后盖膜前进行蔗田化学除草, 一般选择早晚或土壤潮湿情况下, 每亩使用40%莠去津200~250g或80%阿灭净100~130g, 对水60kg, 对穴内表土进行喷施, 可有效地防除杂草。

(7) 盖膜。秋植蔗可不盖膜, 冬春植要求盖膜, 地膜厚度应选择0.008~0.012mm的薄膜, 盖膜时地膜要拉紧铺平, 紧贴墒面, 再用细土沿地膜四周边缘压紧、压实, 不能通风漏气, 地膜要注意保证有足够的透光面。

旱地甘蔗“槽植法”节水栽培 篇2

近年来, 云南旱地蔗区广泛采用“槽植”法进行栽培, 取得了显著的运用效果。

“槽植”法即沿等高线开植蔗沟并封闭蔗沟两端, 形成一个“槽”, 保持水土, 减少径流;蔗种置于沟底板土上, 覆盖土后加以镇压 (压实覆土层) , 使沟底板土、种苗和覆土层紧密结合,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同时利用毛细管水以提高出苗率;充分发挥“槽”的保水、保肥作用, 加宽播幅, 增加有效茎数, 达到增产增糖的目的。

1、槽植栽培要求

槽深30厘米, 播幅宽30厘米, 槽心距90~110厘米, 土壤肥力低行距宜小, 肥力高行距宜大, 严格要求现挖现栽, 开挖深沟、板土下种、闭垄、栽后镇压、覆膜一次完成。

2、槽植栽培规程

1) 开沟:植蔗沟必须沿等高线开挖 (在开沟犁开沟的基础上, 按规格人工捞宽, 加深沟底) , 以利保蓄降水。沟底宽 (播幅) 要保证, 挖到板土上, 不留松土。

2) 闭垅成槽:植蔗沟的两端封闭, 形成“槽”状。若植蔗沟太长, 则可根据地形, 隔10米或20米, 留下一个20厘米宽, 30厘米高的隔埂, 形成若干个“槽”, 以便于截留保蓄降水, 减少地面径流和水土流失。

3) 放种:采用三芽苗或双芽苗, 芽朝两边, 排放于沟底板土上。

4) 施肥:若有堆厩肥, 则每亩施用1000千克, 施于种苗之上, 然后使用20千克尿素, 20千克硫酸钾, 50千克普钙, 50千克硅钙肥混合施于厩肥之上。若缺乏有机肥, 则将化肥 (包括硅肥) 混合均匀施于种苗两侧。

5) 盖土:将下一沟挖起的潮湿细土覆盖上一沟之种苗, 覆土厚度4~6厘米。

6) 镇压:覆土后, 将覆土层压实 (或用锄拍紧) 。

7) 化除:在下种覆土后, 盖膜前, 采用除草剂喷施, 一般选择早晚或土壤潮湿情况下, 每亩使用莠去津200~250毫升或阿灭净100~130克, 对水60千克, 对沟内表土均匀喷施。

8) 盖膜:秋植蔗不需覆膜, 冬植蔗则要求覆膜。地膜厚度应选择0.008~0.012毫米, 宽度新植蔗40厘米, 宿根蔗60厘米, 盖膜的墒面要整成板瓦形, 盖膜时地膜要拉紧铺平, 紧贴墒面, 再用细土沿地膜四周边缘压紧、压实, 不通风漏气, 地膜透光面不少于20厘米。

9) 田间管理:槽植栽培法的田间管理主要是追肥培土、病虫害防治以及地膜覆盖的护膜、揭膜等工作

追肥覆土:一般在雨季到来的5~6月份结合培土进行追肥工作, 亩使用尿素40千克, 普钙20~30千克, 均匀撒施于槽内, 然后进行3~4厘米覆土, 避免肥料挥发。在甘蔗后期有脱肥现象的, 在8月份中下旬要及时补施壮尾肥, 一般以亩20~30千克速效氮为宜;病虫害防治:甘蔗在生长过程中, 随时要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在白蚁为害严重的旱地蔗上要在甘蔗栽培下种时采用甲基异柳磷、米乐尔、丁硫克百威等药剂防治, 甘蔗生长前期注意防治螟虫、金龟子等害虫;护膜和揭膜:甘蔗盖膜的过程中, 要经常注意检查, 发现裂口要及时用细土封口压实, 同时, 部分出土不能自行破膜的幼苗, 要人工破膜辅助出苗, 以免造成烧苗。为发挥地膜作用, 盖膜时间可适当延长, 在云南蔗区, 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 随着雨季的来临, 结合小培土或施肥时揭膜。

3、槽植栽培法宿根丰产管理

旱地甘蔗槽植栽培通过深耕深种, 板土栽培和一系列丰产管理, 已为甘蔗根系的生长创造了深、松的土壤环境。槽植栽培不仅根系扎得深, 而且伸展的范围大, 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这些都为宿根蔗的后续丰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槽植栽培管理与普通沟植管理有所区别, 第一、要坚持适时收获、快锄低砍、蔗叶还田。第二, 为充分发挥槽穴植保水保肥抗旱的特点, 在宿根施肥覆土上, 一定要注意浅覆土, 保持槽和穴一定的深度和形状。

1) 适时收砍, 保护蔗蔸。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宿根蔗发株重要因素, 收获过早因越冬期低温干旱, 地下活芽容易干坏闷死, 造成发株少, 缺塘断垄;过晚又减少翌年宿根蔗生长期。根据云南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 要求对留养宿根的蔗地在大寒过后收砍, 其中立春前后砍收最好, 在大寒 (1月中旬) 前收砍蔗地要实行宿根蔗地膜覆盖。

2) 坚持快锄低砍。使用小锄低砍, 不仅可以增加当年4%~6%的甘蔗产量和提高一定的蔗糖分, 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翌年宿根蔗萌发。收砍工具要求锋利, 砍时入土3~5厘米进行, 砍面要平, 减少病菌感染。

3) 蔗叶还田。甘蔗收砍后, 清理田间蔗叶, 将蔗叶堆放蔗地行间,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保持土壤水分, 接受阳光增加地温。

4) 收砍后适时开垄松蔸, 施足基肥。旱地槽植开垅松蔸在晚霜过后即可进行, 旱地蔗土壤干旱, 要求只开垄不松蔸, 并且边开垄边施基肥边闭垄, 同时进行。特别干旱蔗地, 在有适量降雨时, 才能进行开垅施肥, 以避免蔗蔸受旱。槽植宿根蔗基肥一般亩施尿素20千克, 普钙30~40千克, 钾肥 (硫酸钾或氯化钾) 15~20千克。

浅谈旱地小麦播种技术 篇3

关键词:小麦,播种技术,措施

闻喜县地处山西省南部, 运城盆地北端, 是一个以丘陵旱地为主的小麦种植大县。小麦种植面积为4.02×104hm2, 其中旱地3.35×104 hm2, 常年产量达1.2×108 kg, 是山西省的小麦生产大县。2010年闻喜县小麦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冻灾、病虫害, 小麦大幅减产, 极大地挫伤了粮农的积极性。因此, 讨论旱地小麦种植技术有其现实意义。

1 品种选择

小麦要高产, 品种是关键。水浇地选用矮秆抗倒伏、穗大粒多、抗病品质好的舜麦1718、临汾8050、烟农19, 积极示范良星99。2011年主推舜麦1718, 它的主要特性是:生长发育“前慢、中稳、后快”, 抗冬、春冻害及干热风, 减损能力较强。“前慢”指早播不旺, 寒冬不死, 越冬安全。“中稳”指成穗多, 穗花同步性好, 遭春霜冻害概率低。“后快”指籽饱粒好、抗干热风。

旱地选用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层整齐、抗旱抗干热风的临丰3号、运20410、晋麦79。闻喜县2011年旱地小麦品种主推临丰3号, 它的性能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丰水年份, 0.067 hm2产量可达400~450 kg, 好的可达500 kg以上;正常年份稳产, 0.067 hm2产量可达250~350 kg;在大旱之年不减产或少减产。加工品质好, 口感好。

2 播期与播量

一般采用半精量播种技术。小麦最佳播期适宜温度为16℃~18℃, 适宜水地小麦的播期为9月25日—10月5日, 旱地播期为9月15日—9月25日, 播量为6~8 kg/0.067 hm2。随着播期推迟, 播量增加, 若10月5日以后播种, 播量控制在8~15 kg/0.067 hm2。

3 精细整地

耕前整地主要是立即灭茬, 尽量把雨季降水蓄积起来, 同时地面不平的在耕翻前要削高填洼, 增加平整度。耕后整地主要是进一步对土壤结块破碎, 增加表层土壤紧密度和地面平整状态。土层深厚的高产田耕深达25 cm以上, 中产田耕深要达到23 cm以上。机耕、机耙相结合, 达到耕层深, 地面平整, 干净无根茬、无坷垃。在整好地的基础上, 有条件的地块要浇好底墒水, 保证足墒播种, 确保一播全苗, 为培育壮苗奠定坚实基础。

4 配方施肥

底肥施足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 坚持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 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相结合, 底肥与追肥相结合, 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产田要控氮、增磷、增钾, 中产田要稳氮、增磷, 低产田要增氮、增磷。高产田在每0.067 hm2施有机肥5 000 kg的基础上, 再施尿素4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15 kg, 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基施, 氮肥40%做底肥, 60%拔节期追肥。中产田应每0.067 hm2施有机肥3 000 kg、尿素3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10 kg。低产田每0.067 hm2施农家肥3 000 kg、尿素40 kg、过磷酸钙50 kg、钾肥10 kg, 推广化肥深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

5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能优化麦田土壤的综合特性,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强小麦生产的后劲。大力推广小麦高留茬还田和玉米鲜秆还田。秸秆还田的土壤在秋播时每0.067 hm2增施3~5 kg尿素, 平衡碳氮比, 利于秸秆分解。

6 浇足底墒水趁墒播种

闻喜县大部分土地是纯旱地, 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趁墒播种, 保证出苗整齐。做到有墒不等时, 到时不等墒。对于播前墒情不好的水浇地, 可浇一次底墒水或补浇一次越冬水。越冬水补浇时间在小雪和大雪之间, 在昼消夜冻时浇, 此时可保证水分充分下渗, 能起到融冻作用, 对疏松土壤、保持土壤水分有利。

7 药剂拌种

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高产,栽培技术

隆德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 山旱地较多, 小麦高产创建实施以来, 隆德县按照农业部和省、市的要求, 以小麦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 坚持政策驱动、科技推动, 示范带动, 大力推进小麦标准化生产, 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地

旱地冬小麦一般适宜于豆茬和连茬, 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整、肥力较高、土层深厚的川、台、塬、壕、坝地种植。

2 整地

为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加快土壤养分的转化。生产上要进行深耕, 耕地深度应在20 cm以上。因此, 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 要认真深翻土地, 创造一个紧实度适宜的耕作层[1]。以满足小麦对土壤水、肥、气、热的需要。力争做到豆茬地三耕三耱, 夏茬地播前耕翻2次。阴湿区秋雨过多时减少机耕, 以防犁成泥条。机耕地播前过虚应采取镇压措施, 以防播时造成深浅不一致而影响越冬保苗。立秋后要抓紧耙耱保墒, 做到雨后就耱, 天旱多耱, 达到地平土松、上虚下实、无坷垃、无杂草、墒情足的要求。

3 培肥地力

土壤瘠薄、干旱是冬小麦产量低下的主要限制因素, 降水虽不可人为控制, 但降水量一致时, 肥力对产量影响明显。根据隆德县的自然、经济特点、培肥土壤措施主要采取3种方式。

3.1 轮作培肥

通过轮作培肥地力, 主要采取豆类—冬小麦—冬小麦—糜子、莜麦或马铃薯;豆类—冬小麦—胡麻、莜麦的轮作方式, 为冬小麦创造良好的前茬。

3.2 施肥培肥

采取集中施肥、连年培肥、秋季深施肥、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配合等技术措施。在冬小麦播前5~7 d, 结合末次翻地一次性施足底肥。施肥量一般为优质农家肥45 t/hm2、尿素150~225 kg/hm2、过磷酸钙300~450 kg/hm[2,3]。施肥方法:将农家肥撒施地表后翻地, 化肥溜施于犁沟, 使农家肥和化肥深施于15 cm耕层以下, 施后随即收耱。

3.3 绿肥培肥

在瘠薄的补充灌溉川地上结合开沟旱追肥带种苜蓿, 8月下旬翻压, 土壤养分显著增加, 理化性质改善, 后作小麦比单作增产119.2%。旱薄地把苜蓿纳入轮作, 后作小麦增产1倍以上。

4 选用良种

为提高小麦产量, 要因地制宜地选用搭配良种。隆德县冬麦产区土壤养分水平差异较大, 小气候复杂, 以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品种为佳。以中引6号为主, 搭配种植新选1号、8802等。

5 培育壮苗

5.1 适期播种

隆德县冬小麦的最佳播期为9月15—20日。适时播种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基础。冬小麦播种过早易成旺苗, 旺苗不仅造成水肥亏缺, 而且易发生早衰, 越冬时易受冻害。但播种过晚, 营养体过小, 失去冬前适宜的生长条件, 冬前不能形成壮苗, 根系浅, 不抗旱, 产量也很低。因此, 适期播种对旱地冬小麦来说尤为重要。

5.2 因地力确定播量

一般中上等肥力地播600万~675万粒/hm2, 力争返青苗达到675万株/hm2以上, 总茎数控制在900万个/hm2, 成穗675万穗/hm2, 产量可达到3 000 kg/hm2[4]。上等肥力地块上, 播种675万~750万粒/hm2, 保苗600万~675万株/hm2, 年后总茎数控制在1 050万~1 200万个/hm2, 成穗750万~900万穗/hm2, 产量可达4 500 kg/hm2以上。

5.3 提高播种质量

一是播前进行整地, 提高土壤质量, 为播种做好准备。二是播种深度要适宜。播种深度过深, 小麦出苗缓慢, 幼苗生长瘦弱;播种深度过浅, 分蘖节入土浅, 越冬率下降;播种深度适宜有利于培育壮苗, 越冬期保苗率较高。播种深度以6~8 cm为宜[5]。多采用机播, 深浅一致, 下籽均匀, 密度合理, 出苗快, 苗齐苗全。

6 加强田间管理

6.1 越冬期田间管理

做好冬春打碾, 对越冬保苗极为有利。冬季打碾的地块早春土壤表层含水率、越冬率分别为13.5%、67.4%, 未打碾的田块土壤表层含水率、越冬保苗率分别为10.0%、57.1%。经过碾压可防止麦苗旺长, 使麦苗 (大分蘖) 受伤后长得更加粗壮, 增加抗寒性、抗旱性, 同时还能压碎坷垃, 压实土壤, 防止通风, 保墒又增地温, 有利于安全越冬。有条件的地方在12月初施1次农家肥 (优质土粪15 t/hm2左右) , 撇撒于地面, 以增加越冬芽深度, 提高保墒防冻能力。

6.2 返青后的田间管理

在翌年3月下旬三叶一心期, 在小麦行间用条播机旱追施尿素75~105 kg/hm2, 施肥深度3~5 cm, 以保证幼穗分化的营养需要和有效分蘖的转化。同时还可起到松土、提高地温的作用。苗期杂草易于滋生, 应及时锄草保苗。抽穗扬花后常因阴雨猛晴而发生青干, 故在抽穗扬花后用磷酸二氢钾3 kg/hm2, 叶面喷肥减轻危害, 增加粒重。

6.3 病虫害防治

冬麦生育后期常有麦蚜、粘虫、麦秆蝇、锈病危害。应注意观察, 加强测报, 做好防治。

7 收获

为提高水稻产量, 在蜡熟末期籽粒转黄、穗下节间呈金黄色、含水量为25%~30%, 进行收获。

参考文献

[1]旱作农业技术[EB/OL].[2014-05-28].http://wenku.baidu.com/view/2e3e ddf9aef8941ea76e053d.html.

[2]严忠诚, 李永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4) :60.

[3]赵瑾, 尹淑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9) :33.

[4]李强.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9) :85.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与产量因素分析 篇5

临汾市有小麦面积24.15×104hm2, 其中旱地小麦21.33×104hm2, 旱地麦田占到小麦总面积的2/3。因此, 旱地小麦生产状况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全市小麦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旱地小麦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量低而不稳, 生产水平极不平衡。干旱是影响旱地小麦生产的直接原因, 要提高旱地小麦产量, 就要从解决缺水问题入手。而要打破生产水平的不平衡, 则要从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入手。从旱地小麦生产或农学角度而言, 只有强化保水技术, 发展节水灌溉, 才能进一步提高旱地小麦的产量, 提高农户种田的科技竞争能力。

2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分析

临汾市旱地小麦高产、稳产、高效的研究结果表明,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为8个技术要素, 各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了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的主要内容。

2.1 栽培技术

2.1.1 节水灌溉

灌溉技术是研究旱地小麦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 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渗灌是一项高产、稳产、高效的地下灌溉技术。这种灌溉方式用水量少, 用水效率高, 是旱地小麦实施灌溉的首选方式。

2008年—2009年, 临汾市大旱, 然而在这样的年份, 渗灌田小麦的增产幅度达35%~51%, 其增产原因主要表现在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的综合提高上。

采用地下灌溉方式还可以发展地下农艺技术, 如在灌溉过程中加入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 从而发挥了地下灌溉的便利特性。

2.1.2 选用优良品种

旱地小麦实施渗灌与水地小麦饱和灌溉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因此对优良品种的选用也与水地小麦不同。旱地小麦实施渗灌仍要强调小麦品种的节水高产特性或称抗旱高产特性, 或者说所用小麦品种对水分条件的依赖性不能太大。选种原则是, 该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具有高产能力, 在微量灌溉条件下具有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能力。利用旱地小麦水肥鉴定方法所选的晋麦54号便具有这样的能力, 不论在自然干旱条件下, 还是在灌溉条件下, 该品种的产量均居首位。

2.1.3 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是指为了协调作物群体与个体发育, 在播种时采取的综合栽培技术。要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 很有必要研究播种方式。不同播种方式间的产量差异很大。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相比, 全覆盖打孔膜上穴播是目前小麦增产幅度最大的播种方式, 其次是窄行条播, 二者均比露地条播稳定增产, 前者增产幅度为20%以上, 后者一般增产10%以上, 显示出很高的推广价值。

膜上穴播播种方式覆盖度大, 增产保墒效果好, 群体适中, 麦苗田间分布均匀, 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 其增产依据主要是成穗数高、穗粒数多、千粒质量大。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增产性相对稳定, 增产幅度大。除了特别干旱年份外, 一般年份均可采用这种播种方式。其缺点是要求较高的播种质量, 尤其在冬春风多季节, 要注意对膜的保护, 而且残膜污染较重。

2.1.4 播期和播量

播期、播量配置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的一项基本措施。播期、播量也是调节旱地小麦群体大小与质量的有效途径。试验表明, 播期在9月20日, 播量20万株/0.067 hm2基本苗是取得高产的比较理想的配置。在小麦单作的情况下应尽量按照这一配置进行播种。对于多数情况, 要尽量设法提早播期, 由于墒情等问题, 还应适当加大播量, 以保证苗全苗齐, 不缺苗断垄。试验表明, 虽然膜上穴播可以适当降低播量, 但本研究认为, 在适播情况下, 20万株/0.067 hm2基本苗是比较可靠的播量。

2.1.5 化学肥料

目前, 旱地小麦生产中的施肥问题主要是施肥量普遍较大, 肥料利用率低, 其主要原因: (1) 许多农民仍然认为, 只要施肥多, 产量就高; (2) 部分农民认为, 施肥多, 若降水较多, 能被小麦生育期利用。据对浮山县张庄乡调查, 一般每0.067 hm2小麦田施肥水平为碳铵75 kg, 过磷酸钙120 kg, 折合N约12 kg, P2O5约18 kg。这一施肥量基本上与产量500 kg/0.067 hm2的施肥要求相近, 一般情况下, 这既提高不了产量, 还损失了肥料。

确定施肥量, 需主要考虑作物的水分供应状况, 2007年—2008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灌溉情况下, 氮肥、磷肥在低水平 (N 3.2 kg/0.067 hm2及P2O53.2 kg/0.067 hm2) 施肥时的产量已经达到较高或最高水平 (283.8~311.8 kg/0.067 hm2) ;而在渗灌情况下, 氮肥在中水平 (N 6.4 kg/0.067 hm2) 时的产量最高 (390.3 kg/0.067 hm2) , 磷肥在高水平 (P2O59.6 kg/0.067 hm2) 时的产量最高 (425.1 kg/0.067 hm2) 。这2种肥料的具体施肥量与农民生产上的施肥量相差很大, 生产上的施肥量远远超过了旱地小麦高产所需施肥量, 造成很大的浪费。旱地小麦施肥一般采用播种时“一炮轰”的方式, 在小麦生育期很少追肥 (或不追肥)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 若施肥量小了, 即使降雨较多, 也无法提高小麦的产量潜力;施肥量大了, 如果水分供应不足, 不但起不到增产作用, 反而可能引起减产。

2.1.6 有机肥料

增施有机肥料有直接的增产作用, 但是如果有机肥质量低则增产作用不大。增施有机肥的特点在于可以从根本上改良土壤, 解决旱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问题。由于有机肥来源有限, 可考虑每二三年施用1次。

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的作用不同, 不能混为一谈。一般而言, 作物对化学肥料反应敏感, 对有机肥料则不然;化学肥料的施用效果与肥料种类间的配合情况关系很密切, 而有机肥料几乎不用考虑施肥量的问题。

2.1.7 抗逆措施

不论渗灌与否, 膜上穴播和窄行条播小麦的株高均明显提高, 在丰水年份或在实施渗灌的情况下, 做好小麦的防倒伏工作是一项保证小麦丰产增收的关键措施。

干旱年份要特别注意对麦蚜、麦红吸浆虫、红蜘蛛的防治;常年则要注意防治蛴螬、金针虫, 特别是在施用有机肥时, 应尽量在施前进行灭虫处理, 或者要注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另外, 要及时防治啮齿类动物的危害。

在抗逆措施中, 杂草的危害不可忽视。采用生态防草措施则更有意义。如, 膜上穴播与窄行条播都对麦田杂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膜上穴播是将杂草封闭在膜内, 大田中很少发生明显的杂草与小麦的竞争情况;窄行条播则由于小麦个体发育充分, 从而形成对杂草的抑制。

2.1.8 种植制度

实施渗灌为旱地实现多熟种植提供了可能。在多熟条件下, 小麦渗灌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效果。比如, 在旱情严重的2008年—2009年, 在前作为玉米的情况下, 不同播种方式渗灌的增产幅度不同, 其中露地条播增产幅度最大, 膜上穴播增产幅度最小, 但其绝对产量最高。与常规技术相比, 种植方式与渗灌的结合则增产幅度更大, 如“膜上穴播+渗灌”比传统的露地条播、不灌溉增产157.0%, 绝对产量达到244.4 kg/0.067 hm2, 较对照增产149.5 kg/0.067 hm2。

实施旱地多熟种植也可通过提高渗灌设施的利用率而直接降低小麦生产成本, 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2.2 各栽培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

旱地小麦生产技术由节水灌溉、品种选用、播种方式、播期播量、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抗逆措施、种植制度等要素组成。各种技术要素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旱地小麦生产活动与其相关学术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

3 结论

(1) 旱地小麦高产、稳产、高效渗灌栽培技术以小麦为核心作物, 立足常规单项技术的整合与优化, 采用最节水的渗灌方式, 重点解决旱地小麦生产中水与其他栽培因素的关系, 从而实现了旱地小麦的生产目标。

(2) 努力提高旱地小麦生产水平, 需要进一步挖掘旱地小麦的生产潜力, 需要从各个方面作好栽培技术的优化工作。

摘要:临汾市旱地小麦要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的目标, 就要以渗灌栽培技术为主要抓手, 对旱地小麦生产中的8个栽培要素进行优化, 分别是节水灌溉、品种选用、播种方式、播期播量、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抗逆措施、种植制度, 各栽培技术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 共同配合。采用最节水的渗灌灌溉方式, 重点解决旱地小麦生产用水与其他栽培要素的关系, 从而达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旱地小麦,栽培技术,节水灌溉,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王彦军, 沈秀英, 王留运.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渗灌[J].节水灌溉, 1997 (2) :3-7.

[2]蔡焕杰, 王健.降雨聚集条件下的节水高效农业综合技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16 (3) :78-83.

[3]田晓峰, 高成芳, 张二喜, 等.山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16 (3) :31-35.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与产量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小麦,优良品种,合理管理,适时收割

旱地是因为缺少水分而导致的, 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因而难以改善土地性质, 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 在旱地上种植农作物, 进而提高旱地产量, 提高地区农业生产水平。

1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

1.1 整地

在夏季降水量较大的时候, 对土地进行深翻或者浅耕、旋耕、深松处理, 改善土质的疏松情况。并且在农作物收割时, 将粉碎的秸秆残渣覆盖在地面。在下一次播种时, 用机器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镇压作业。

1.2 品种选择

近年来, 优良的玉米品种有西农928、铜麦6号、晋麦47等[1], 这些种子本身就具有抗旱、丰产的特性, 再加上其他合理的科学技术投入, 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1.3 种子处理

即使优良的种子, 在旱地使用时, 也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播种前, 可以使用三唑类杀菌剂进行拌种, 达到切实拌匀为止。但是, 要合理使用三唑类杀菌剂, 过量使用会给种子带来损害。

1.4 播种

在播种方面, 主要考虑4个因素, 分别是播种时期、播种量、播种方法、播种深度。在10月前后进行播种, 播种时根据土地的大小, 结合品种的特性, 合理密植, 根据“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原则, 合理确定播种数量。同时, 为了提高旱地的农作物高产, 播种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不同的播种方式, 最终收获的产量会有所不同。选用适合的播种方式, 可以使播下的种子分布均匀, 达到“粒多不挤, 苗多不靠”的要求。现在大部分地区都使用机械条播, 播种均匀, 深浅一致, 出苗整齐, 而且播种速度快。

2 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

2.1 合理施肥

在施肥方面, 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是施肥量与施肥原则。目前, 应坚持有机、无机化肥结合使用, 两种化肥性质不一样, 合理的配合使用可以扩大有机物质的循环基础, 达到长期培肥地力与短期效益平衡的效果。但是, 应根据土地的性质, 合理确定施用量。施肥时, 很多人会认为化肥用的多, 产量就高。但实际上并不能提高产量, 反而浪费了化肥, 过多或者过少的用量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 根据所掌握的地力水平, 根据各种化学元素的合理比例来确定化肥施用量, 才能使旱地农作物获得高产。

2.2 合理的田间管理

(1) 出苗后, 要经常检查苗木生长情况, 有缺苗断垄的, 可以及时进行人工补种。 (2) 根据农作物的生产情况, 有时可能需要增加化肥的用量。对此, 应结合当时的降水量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合理施肥, 随自然降水渗透到土壤内。 (3)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 经常会遭到各种病虫的危害, 此时可以喷洒相应的化学农药, 防止出苗后病虫对农作物产生危害。但是使用农药时, 要遵循合理配置的原则, 因为用量过少杀不死害虫, 用药过多会对小麦产生药害。

2.3 适时收割与贮藏

小麦植株旗叶变黄、茎秆变黄, 胚乳呈蜡状, 籽粒开始变硬时, 最适合收割[2]。合理利用机械收割, 并且晾晒一段时期, 期间不能沾染露水, 如果有雨水降临, 必须提前把晾晒的小麦保管起来, 之后再进行晾晒。而且小麦不能在柏油路面晾晒。此外, 小麦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晾晒后才能进行贮藏, 否则小麦会发生霉变, 而且要选择在低温、低氧、低氧化铝剂量的场所贮藏晾晒后的小麦, 而且要记得防鼠。

3 结语

要想提高小麦的产量, 必须利用相应的种植技术。旱地本身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应对从选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 从而达到高产丰收的效果。在出苗后的小麦管理上, 要避免病虫的危害, 晾晒过程中也要进行相应的防护, 避免雨天将小麦浇湿。

参考文献

[1]高志强.旱地小麦栽培耕作技术[J].山西农经, 2014 (1) :92-94.

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槽植栽培技术 篇7

1 开沟做槽

植沟必须沿等高线开挖, 沟底宽 (播幅) 要保证挖到板土上。槽深30 cm, 播幅宽30 cm, 槽心距90~110 cm, 要求现挖现栽, 开挖深沟, 闭垄、镇压、覆膜一次完成。植蔗沟的两端封闭, 形成“槽”状, 若植蔗沟太长则可根据地形, 隔10 m或20 m, 留1个宽20 cm、高30 cm的隔埂, 形成若干个槽。

2 种苗选择与处理

甘蔗良种是提高甘蔗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孟连县蔗区可选用粤糖60号、粤糖93/159、新台糖20号、云蔗03/194等品种。选择蔗种应在砍蔗前预留甘蔗生长均匀, 品种纯度高, 病虫害轻 (最好无病虫为害) , 不倒伏的整株甘蔗或生长好的植株取梢部40~50 cm留种。种苗选择后进行处理, 一是斩种。剥去种茎叶鞘, 将种茎平放在木垫上, 芽向两侧, 用锋利的刀具, 从节间必须一刀即断使切面平整, 减少切口破裂从而减轻病虫害侵入。二是种茎浸种、消毒。种茎应浸水1~2 d, 提高酶的活性, 可使甘蔗提早出苗和提高发芽率。消毒选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配成800~1000倍液, 将种茎浸入药液中10 min即可播种[1]。

3 合理密植

播种前施足底肥和防虫药, 可施农家肥15 t/hm2、硅钙750 kg/hm2、普钙7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尿素150kg/hm2混合施于种苗之上作底肥。为了防治甘蔗地下害虫和苗期的螟虫、蓟马, 可施45 kg/hm2呋喃丹或60甲基异柳磷kg/hm2。采用三芽苗或双芽苗, 芽朝两边, 排放于沟底板土上。根据不同的管理水平、不同气候、不同土壤条件下, 比较充分地利用地力和阳光, 从而获得相对较高的种植密度。孟连县蔗区下种6万~9万个/hm2双芽是理想的种植密度。播后盖土, 将下一沟挖起的细潮土覆盖上一沟种苗, 覆土厚度4~6 cm。覆土后, 将覆土层压实。

4 盖膜与揭膜

秋植蔗不需覆膜, 冬植蔗则要求覆膜, 地膜厚度选择0.008~0.012 mm, 宽度新植蔗40 cm, 宿根蔗60 cm, 盖膜的墒面要成板瓦形, 盖膜时地膜四周边缘拉紧铺平, 紧贴墒面, 并用细土压紧、压实, 地膜透光面不少于20 cm。以后经常注意检查, 发现裂口要及时用细土封口压实, 同时, 部分出土不能自行破膜的幼苗, 要人工破膜辅助出苗。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随着雨季来临, 结合培土或施肥时揭膜[2]。

5 查苗补苗

保护种茎, 促进全苗壮苗。在甘蔗3片真叶以前, 要以保护种茎为中心的田间管理措施, 既要防止种茎干枯又要避免蔗沟积水涝害。查苗补苗在蔗苗长出3片真叶期进行, 补苗不宜用种茎应用蔗苗补, 以保证单位面积有效茎数[3]。

6 土肥管理

旱地甘蔗春雨后及时松土除草, 以去除杂草危害, 而且通过松土除草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 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力, 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 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养分, 从而提高甘蔗的抗旱能力。一般在雨季到来的5—6月结合培土进行追肥, 使用尿素600 kg/hm2、普钙300~450 kg/hm2, 均匀撒施于槽内, 覆土厚3~4 cm。8月中下旬及时补施壮尾肥, 施速效氮肥300~450 kg/hm2[4]。

7 病虫草害防治

孟连县蔗区应特别注意甘蔗锈病及蔗螟和绵蚜的危害。首选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 实行轮作。与花生、黄豆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 尽量避免连作。消灭越冬虫源, 冬、春季将蔗地残叶、残篼清除干净, 晒干烧毁。搞好病虫情况监测, 控制病虫害流行[5]。适时进行药剂防治, 在锈病防治上, 加强监测,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 减少菌量, 控制流行, 可用0.5%~1.0%波尔多液、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7~10 d喷1次, 连喷3次, 喷药时需做到叶面叶背喷洒均匀。在螟虫防治上, 于螟虫孵化高峰期, 幼虫集中于甘蔗心叶为害, 造成“花叶”时, 用32 000 U苏云金杆菌粉900 g/hm2对水600 kg/hm2喷于甘蔗叶片。6—7月结合中耕, 用40%毒死蜱乳油适量对水喷于甘蔗叶片。在绵蚜防治上, 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 g/hm2对水600 kg/hm2喷于甘蔗叶片[6]。科学进行化学除草, 在下种覆土后, 盖膜前, 用除草剂莠去净3 000~3 750m L/hm2或阿灭净1 500~1 950 g/hm2, 对水900 kg/hm2, 对沟内表土均匀喷施。

摘要:介绍了旱地甘蔗抗旱节水槽植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开沟做槽、种苗选择与处理、合理密植、盖膜与揭膜、查苗补苗、土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地甘蔗,抗旱节水,槽植法,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徐凤鸣.山地甘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 2015 (3) :97-99.

[2]阳竹英.西畴县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 2015 (3) :44-46.

[3]特芮, 旗尔, 李艳芳, 等.提高旱地甘蔗高产高糖的栽培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 2015 (12) :33-35.

[4]刘仕华.景谷县永平镇水田甘蔗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2) :117-118.

[5]农生平.旱地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广东科技, 2014, 23 (8) :163.

上一篇:建设借款利息下一篇:电子商务零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