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马铃薯

2024-07-22

旱地马铃薯(共4篇)

旱地马铃薯 篇1

摘要:主要介绍了大同南郊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整地播种、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 以期为山区马铃薯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

0 引言

马铃薯的适应性很强, 耕作条件要求不严, 可与多种作物套种。大同南郊山区气候冷凉、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 适应马铃薯喜凉爽的本性要求, 所产的马铃薯全省闻名。

1 合理轮作

马铃薯容易退化, 不宜连作, 要实行合理轮作。前茬作物最好是禾本科作物, 其中以谷子、麦类最好, 高粱、大豆次之, 甜菜、胡麻茬口较差。这是因为它们的病害发生不一致, 营养类型和伴生的田间杂草种类不相同。马铃薯切忌与向日葵连作或间作, 但可与菜豆、芸豆套种。

2 深耕整地

马铃薯块茎要在土中生长、膨大, 而其根的穿透能力差, 因此要求土壤松软而湿润。马铃薯田深耕关系到其他两茬作物的耕作和肥料安排。大同南郊山区耕地都是沙土壤地或绵土壤地, 较少有黏土或砂土, 适宜深耕。马铃薯地要进行秋季深耕, 深度为30 cm左右, 使土壤疏松, 耕作层加厚, 并要注意耙、碾、耱保墒, 改善土壤的通气和保肥能力, 以保障马铃薯块茎的膨大。

3 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 对肥料要求很高, 所以合理增施粪肥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马铃薯主要在前半生育期吸收营养, 因此施肥应以基肥为主, 在播种以前最好一次施足底肥, 使根系充分发育, 不断提供植株生长所需养分。据测试, 每生产500 kg块茎, 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5~3.0 kg, 磷0.5~1.5 kg, 钾6.0~6.5 kg。在生育期内, 块茎形成盛期的需肥量最大, 占需肥总量的60%, 生长初期与末期的需肥各占20%。马铃薯早熟品种的生长期短, 茎叶枯死早, 供给氮肥的量应适当增加, 以免叶片和整个植株过早衰老;晚熟品种茎叶生长期长, 容易形成徒长, 应增加磷肥和钾肥来促进块茎膨大。马铃薯为忌氯作物, 不要使用含氯元素的化肥。

4 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 在长日照下生长较快。生长期间如果长期光照不足, 茎叶容易徒长, 延迟薯块形成, 减弱植株抗病能力;短日照有利于马铃薯薯块的形成, 却不利植株生长发育, 一般每天日照13 h最适宜。在马铃薯生育期内, 大同南郊山区由于地形限制, 日照时间稍短, 但基本上能够达到11~12 h, 不会影响产量。

5 选种

5.1 生育期

在一般肥力的旱地上, 小日期品种的产量明显比大日期品种低。近年来, 由于农民为了赶市场时机, 往往在9月初就收获, 其实大日期品种在9月底前 (甚至10月底) 的产量增加幅度很大, 有时地上苗几乎干枯了, 地下的土豆还能继续膨大, 旱地里种大日期品种可以充分利用大同近年来秋后雨水多的条件。大同地区4月—7月份降雨不多, 如果在旱地种小日期品种, 干旱对产量影响很大, 应当种大日期品种来赶冬季、春季市场;种中等日期的品种来供应秋季市场。

5.2 品种

马铃薯品种繁多, 有100多个品种。目前, 大同地区以紫花白品种为主, 紫土豆品种为辅, 其他品种种植面积并不大。沙性土壤种的马铃薯要比绵性土壤种的好, 旱地种的马铃薯要比水浇地种的好。南郊区口泉乡的耕地是沙性土壤, 保墒虽难, 产量难以保证, 但是土豆口感特别好。

5.3 调种

尽量用良种一代马铃薯或它的下一代来种植。农民用自己生产的种薯时, 应尽量从北往南调, 从凉爽地往温热地调。目前, 大同地区的主力种源地是内蒙古武川县和大同市高寒作物所。要求选用完整且无病虫害和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嫩土豆作种子。严格淘汰纺锤形、芽眼突出、皮老粗糙、龟裂畸形的退化土豆作种子, 以防减产。另外, 种子不要求个太大, 约100 g即可, 否则会造成浪费。

5.4 健康苗的标准

以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种的紫花白马铃薯为例, 健康苗发芽粗壮、叶子舒展厚实、颜色深绿、株型一致, 而退化苗发芽细弱、叶小发皱, 且颜色浅绿、株型不一致。

5.5 调种时间

本地一般在春季调种, 以保证种薯储存在凉爽的地方而无发芽, 调来后的种薯可马上播种;而秋季调来的种薯贮存时易受损、易发芽, 活力降低, 影响来年产量。

6 种子处理

种薯应在播种前二三天进行切块。切块过早, 堆放时间长, 容易感染病毒;切块过晚, 切口未充分愈合, 播后容易造成烂种。每块种薯最少保证有一二个芽眼, 顶部芽眼发芽早, 生长势强, 近脐部芽眼发芽迟, 生长弱, 因此芽眼多的一头要尽量多切, 有病的种薯要整个淘汰。同时, 应对切过病种薯的刀进行消毒, 以防感染其他种薯, 导致严重减产现象, 这是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7 播种

马铃薯一般在土壤表层温度达7℃~8℃时即可播种, 播种量为70 kg/0.067 hm2左右。山区在4月下旬的谷雨时节播种, 在干旱地块应深播约12 cm左右;墒情好、土质黏重时应播浅些。留作种子用的马铃薯可推迟到6月中旬之后播种, 使其膨大避开高温期。在干旱地块可进行沟播, 有利于出苗整齐、抗旱保苗。

与等行距相比, 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植株通风透光, 改善田间光照和小气侯, 产量增加显著。种植密度过大, 虽然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但由于植株相互遮荫, 通风透光受到影响, 甚至会发生只长秧不结果的疯长现象。

8 田间管理

由于马铃薯出苗时间较长, 地面容易板结, 因此要即时松土。

幼苗期应促地下、带地上, 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发育, 以达到根深叶茂。苗出齐后浅锄第1遍, 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减少水分蒸发, 防旱保墒。

现蕾时锄第2遍 (浅培土) , 以利于地下葡匐茎伸长和薯块形成。

植株封垄前深锄第3遍 (培土) , 以利马铃薯块茎膨大, 防止其暴露而晒绿, 增加产量。7月—8月盛花期正是地上部分生长旺季, 也是决定薯块大小和产量的关键时期。此后地上部分生长趋于停止, 制造的养分向地下块茎输送直到茎叶枯黄为止。

马铃薯现蕾和开花期对水分的需要量猛增。正常年景产量不超过1 500 kg/0.067 hm2, 而在水浇地产量高达3 000 kg/0.067 hm2甚至更高。尤其遇大旱时, 山区阳坡薄地有条件浇水可防热害。大旱之后若遇降雨, 地上植株往往会因“热扑”而部分枯死, 导致严重减产。发生热害的马铃薯个小、皮老化粗糙、形成次生土豆 (即顶端抽枝的串糖葫芦土豆) , 产量不过400 kg/0.067 hm2, 合格率更低。防治的方法是多施农家肥, 改善土壤环境。

9 病虫害防治

蚜虫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很大, 天旱发生蚜虫时, 对留作种子的薯苗要尽量喷洒农药, 隔10 d喷1次, 喷洒次数与起止时间视虫害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蛴螬, 可用质量分数80%敌百虫可湿性粉0.5kg, 加水稀释后拌入35kg细土, 可供0.1hm2土豆田使用, 播种时撒入窝中或沟中。农家肥要熟透, 以便杀死其中的幼虫和虫卵。

对于蝼蛄, 将糠、秕谷等炒熟, 8 kg拌入0.5 kg质量分数90%晶体敌百虫, 在晚上蝼蛄活动的地面上进行毒杀。

1 0 适时收获

中早熟品种, 当地面上茎叶枯黄时即可收获;晚熟品种应在马铃薯受冻前收获;留种用马铃薯可适当早收, 以减少病毒感染。受冻和有病虫害的马铃薯不能入窑。挑选好的马铃薯要先放在荫凉通风的地方, 晾干表皮泥土后再入窑, 有伤疤的要等伤口晒起干疤后再入窑。窑温保持在4℃左右, 相对湿度在90%左右为宜。

旱地马铃薯 篇2

在庆阳市黄土高塬旱地推广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有利于克服该区由于气候干旱低温、病虫危害重及耕作粗放等使马铃薯生长不良、产量低而不稳、商品率低等状况, 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陇东地区旱塬地马铃薯生产基地生产条件、露地及地膜覆盖丰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原则及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 海拔高度900m~1420m, 年降雨量400mm~600mm, 年平均气温7℃~10℃, 无霜期160d~180d, 包括庆阳市全境及周边类似生态区。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

GB15168土地环境质量标准

GB/T农药合理适用准则

NY/T肥料合理施用准则通则

二、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㈠生产基地条件马铃薯生产基地应远离工矿、医院等污染源,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PH值5.8~7.8范围内、地势较平坦的地块。前茬作物以禾本料、豆类作物为好, 注意轮作倒茬, 忌重茬和茄料类作物为前茬。

㈡深耕施肥、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 要清洁田园, 秋耕土地, 耙耱保墒。翌春结合耕地重施底肥, 一般施腐熟有机肥30t/hm2以上, 实行配方施肥, 氮磷钾配合, 配合比例为1:1.3:1, 即尿素225kg/hm2、普通磷酸钙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做底肥, 禁止施用有害垃圾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土杂肥及未腐熟的人畜粪便。要深耕土地、精细整地、耙耱保墒。

㈢品种选择从庆阳市目前马铃薯生产现状看, 近期主要以发展鲜食和淀粉加工品种为主, 选用抗病、优质、高产的中晚熟或中早熟品种, 如陇薯3号、庆薯1号、渭薯1号、渭薯8号、宁薯8号、会川161、克新4号、夏波地等。

㈣种薯处理

第一, 晒种、催芽。播种前20d~30d将种薯出窖, 堆放在室温15℃左右的室内见光处, 待长出0.5cm~1cm壮芽后切块待播。

第二, 种薯切块。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的无病虫害催芽种薯, 播前4d~5d切块。切块时切刀要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一旦切到病薯, 立即消毒切刀, 淘汰病薯。50g以下小薯宜整薯播种, 50g~60g种薯从顶芽到脐部纵切一刀, 70g~90g种薯从顶部到尾部纵切为3块, 100g~120g种薯纵切为4块, 更大薯块从尾芽端开始切, 按芽眼顺序螺旋形向顶部切, 每个切块至少带1个壮芽, 每个芽块大小25g~30g为宜。

第三, 拌种。切好的种薯块用70%甲基托布津或934增剂按用种量的0.3%拌种, 也可用少量草本灰拌种后, 堆放在室温15℃以上、湿度80%左右的室内3d~4d即可播种。

㈤播种方式当前以露地春播为主、地膜覆盖播种为辅两种方式。

第一, 露地春播技术。适期早播, 当10cm地面温度保持在7℃~8℃时即可播种, 当地时间约在4月上、中旬。采用开沟条播或挖穴点播, 播深15cm以上。种薯芽朝下摆种, 边点种边踩压一下芽块, 盖土15cm左右, 耙耱保墒, 整平地面。种植行向南北为好。中晚熟品种行距65cm、株距30cm, 密度52500株/hm2;中早熟品种行距60cm、株距25cm, 密度66000株/hm2为宜。

第二, 地膜覆盖播种技术。宜选择厚度0.008mm、幅宽80cm的聚乙烯超膜, 用量90kg/hm2~105kg/hm2。播前10d起垄覆膜, 起垄时开沟条施少量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 垄高15cm, 垄面宽45cm, 垄沟宽25cm, 要求垄面土块细碎、平整, 将地膜紧贴垄面, 两边埋入垄沟内, 压紧踏实, 防止被风吹破地膜, 影响保温保垧。当地宜在4月上旬播种, 比露地春播提早10d左右。按种植密度先在地膜上划出株距, 再用小铁铲在划定的穴位上开10cm见方十字口, 挖15cm深穴, 将种薯播入后用湿土填平, 将地膜开口用土压实, 以利增温保墒。一般早中熟品种行距65cm, 株距20cm, 密度76500株/hm2, 中晚熟品种垄距65cm, 株距25cm, 密度61500株/hm2。

㈥田间管理

第一, 出苗后的管理。露地春播马铃薯一般30d左右达出苗期, 出苗后要查苗、补苗, 发现缺苗断垄, 及时补苗栽种, 力争全苗。

地膜复盖播种马铃薯25d左右达出苗期, 要常观察, 待薯芽接触地膜出土后, 及时将薯芽放出膜外, 再用土封严孔口, 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补栽, 保证全苗、壮苗。

第二, 现蕾开花期的管理。马铃薯现蕾开花后, 地下茎开始膨大, 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日渐旺盛。为防止脱肥, 露地春播马铃薯开花封垄前应追施少量速效氮磷化肥或复合肥, 并中耕培土成垄, 清除杂草。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开花始期也应喷施0.2%磷酸二氮钾+0.5%尿素溶液, 每10d喷1次, 共喷2次~3次, 以防早衰。

㈦防治病虫灾害

第一, 主要病害。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发病技术, 防重于治, 早喷防护剂。开花期即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80%大生m-45WP500倍液1次~2次预防。早发现、早防治:发现中心病株立即连同附近几株连根拔起带出田间烧毁或深埋, 清除病技叶, 病穴用石灰消毒。药剂防治, 中心病株周围6m内植株用600倍早晚疫绝或58%甲霜灵, 锰锌WP和69%安克·锰锌WP兑水轮换喷施, 每7d用药1次, 连续施药2次~3次。控制病情, 减轻危害。

第二, 主要虫害。蚜虫、28星瓢虫、地老虎、蛴螬。生物防治, 田间放养七量瓢虫来消灭蚜虫。药剂防治, 用10%蚜虫净4000倍液或25%高渗吡虫啉EC1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和28星瓢虫。对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要结合春播耕地时喷施50%辛硫磷200倍液杀灭, 苗期危害可用辛硫磷200倍液拌菜叶或麸皮制或毒饵诱杀。

浅山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技术 篇3

1 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的优势

一是充分利用降水。经过全膜覆盖, 可以在田间形成较大的集雨面, 使垄沟内的降水量逐渐聚集叠加, 可以使无效雨聚集成为有效雨, 小雨聚集成为大雨, 在干旱的春季具有非常有效的保全苗作用;同时, 采取全膜覆盖技术, 可最大限度地对雨水进行保蓄, 可减少马铃薯生长期间土壤中水分的无效蒸发, 充分地对全部降水进行利用, 进而对马铃薯全生育期间所需的水分进行供应。二是提高地温, 发挥增产潜力。全膜覆盖还能有效地促进地温的提高, 进而有助于作物生长期的延长, 对于中晚熟品种, 其生产潜力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增产效果非常明显。2009年蔡家堡乡马铃薯双膜覆盖示范种植面积为2 100 hm2, 平均产量为31.5 t/hm2, 商品率达到87%, 平均产值为1.7万元/hm2, 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及起垄覆膜

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较为平坦、土层较厚的旱地进行栽培, 以坡度小于15°的缓坡或梯田为宜, 前茬应选择小麦及豆类为佳。可用木条或木棍做成划行器, 在田间按照要求规格进行划行。划行时, 先在距地边25 cm处划第1个小垄和大垄, 大小垄的规格为总宽110 cm, 其中小垄40 cm, 大垄70 cm。覆膜前, 施好尿素等肥料后, 进行起垄, 可用铁铣或步犁沿划好的线进行, 用耙子将垄整理成小垄, 规格为:高10~15 cm、底宽40 cm。小垄整好后, 可用耙子将落土刮在一起, 整理成大垄, 规格为:高18~20 cm、底宽70 cm。垄沟宽窄应保证均匀, 垄脊的高低也应保持一致。大、小垄做好后, 及时进行覆膜, 幅的宽度一般以1.2 m为宜, 幅膜之间的相接处设置在小垄中间, 为防止人、畜践踏和大风掀膜, 可用表土将膜边压实、压紧。降雨后或者覆膜后约7 d, 在垄沟内每隔50 cm打孔, 以将垄沟内的集水及时地渗入土内。翌年3月土壤解冻15 cm后可进行顶凌覆膜, 方法同秋覆膜。

2.2 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渭引9号、下寨65号等品种。选好种在播种前还应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是晒种。将选好的种薯在土质场上 (不可在水泥地上) 平摊, 为了减少田间缺苗, 保证全苗, 实现丰产, 应对病、烂及伤薯进行剔除, 一般晒种2~3 d即可。二是切块。应将马铃薯切块后进行播种, 切块的大小应适宜, 重量不应小于30 g/块, 每块所带有的芽眼应超过2个。在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前, 为防止病菌感染, 一定要对用于切块的刀进行消毒, 可用于消毒的药剂为:50%来苏尔溶液、高锰酸钾溶液、75%酒精等, 还可用沸水蒸煮或者选择火烧的方法进行消毒 (一般准备2把刀) 。

2.3 播种

播种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 用打孔点播器进行播种, 综合考虑地域及地力等条件控制合理的种植密度, 梯田及川台地等具较高的肥力水平, 株距控制在25~30 cm为宜, 保苗密度为6.0万~7.2万株/hm2;旱坡等地块肥力水平较低, 株距宜控制在30~35 cm, 保苗密度为5.1万~6.0万株/hm2。播种时, 先用点播器打开第1个播种孔, 提出土放在旁边, 点好, 再打第2个孔, 提出土并将之放在第1个孔口, 用铲子轻磕或撑开手柄即可覆盖住第1个孔, 以此类推进行播种。该方法的优点是:不易损伤地膜, 使膜面干净无浮土, 可以保证播种的深度均匀一致且出苗整齐, 提高播种效率。

2.4 田间管理

在马铃薯的出苗期间应注意观察, 及时放苗, 破开土壤板结, 以利出苗;及时查苗、补苗, 并拔除病苗。为了有效地节约养分, 应在马铃薯现蕾期及时地将花蕾摘除, 以促进块茎的膨大。结薯期如遇到气温较高的情况, 可减弱马铃薯的长势, 造成不能及时封垄, 此时可在地膜上盖适量的土, 以降低垄内的地温, 为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1]。

2.5 科学施肥

前茬收获后, 及时进行深翻整地, 施入农家肥22.5~30.0 t/hm2, 并耙平磨细。秋覆膜时, 施入马铃薯专用肥900 kg/hm2或尿素270 kg/hm2、二铵22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或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9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 均匀撒施在大垄内。在开花和结薯期, 可进行叶面喷施, 药剂可选择0.5%磷酸二氢钾溶液、0.1%~0.3%硫酸锌或硼砂溶液, 或尿素水溶液, 用量均为750~1 050 kg/hm2, 一般每隔7 d喷1次, 共喷2~3次。

2.6 病虫草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主要为晚疫病及病毒病。晚疫病一般在植株花期前后及雨水偏多的情况下发生严重, 在防治上, 可选择40%疫毒灵200倍液、25%甲霜灵或瑞毒霉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每隔7 d喷1次, 连喷2~3次。病毒病的防治上, 可在发病初期, 选择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枯病灵乳油100倍液、1.5%植病灵2号乳剂1 000倍液进行喷洒。虫害主要为蚜虫及蛴螬等。蚜虫防治上, 在发生初期, 可选择40%氧化乐果1 000~2 0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2 500倍液进行喷雾。蛴螬等的防治上, 可选择90%晶体敌百虫500 g加水溶解, 与35 kg细土拌匀撒于地面, 并翻入土中。草害防治上, 可进行膜下除草, 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全面均匀喷雾[2,3,4]。

2.7 适时收获

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大部分茎叶枯黄时及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整地并清除残膜。

参考文献

[1]岳欣茹.覆膜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 2011 (8) :12.

[2]张炳炎.马铃薯病虫害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0.

[3]马尚明.马铃薯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措施[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5 (5) :43-45.

旱地马铃薯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科研基地, 土壤为浅黑垆土, pH值7.6~8.6, 有机质含量2.69%, 水解氮96.6 mg/kg, 有效磷34.9 mg/kg, 有效钾187 mg/kg。

1.2 供试材料

马铃薯专用稀土旱地宝由宁夏中天技术创新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马铃薯品种为宁薯12号。

1.3 试验方法

共设4个处理, 即稀土旱地宝用量25倍液 (A) 、50倍液 (B) 、75倍液 (C) , 以不浸种为对照 (CK) 浸泡用刀切好的马铃薯种薯20~30 min后立即播种, 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小区面积20 m2, 生育期间调查记载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 晚疫病、早疫期、环腐病病害级数及发病率[5,6];第1次开花时调查株高, 收获时分小区单收计产并进行考种, 田间管理同大田。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 用不同浓度的稀土旱地宝浸种, 可使马铃薯比对照提早出苗3~5 d, 成熟期提前3~10 d, 且以处理A出苗最早、成熟最早, 分别比对照提前5、10 d, 说明用稀土旱地宝浸种对马铃薯的生理生化过程具有调节促进作用, 从而提早出苗, 提前成熟。这对于在干旱山区无霜期短的不利气候条件下, 实现增产、保收和提早上市十分有利。

2.2 各处理对马铃薯性状、抗病性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用稀土旱地宝浸种后, 马铃薯的株高较对照增加了3.5~12.0 cm, 主茎数增加了0.5~1.1万个, 单株结薯数和商品薯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处理A效果最好, 其株高较CK增加12 cm, 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分别较CK增加1.1万个和0.5个, 商品薯率提高12个百分比。以处理B的效果次之。通过抗病性调查, 以处理A、B防病效果明显。说明稀土旱地宝具有促进植株健康生长、灭杀细菌性病害的作用, 可为马铃薯增产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3 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 用不同浓度的稀土旱地宝浸种后, 马铃薯产量比对照提高了3.4%~19.9%。以处理A的增产效果最明显, 比对照增产4 050 kg/hm2, 增幅19.9%;其次处理B比对照增产2 750 kg/hm2, 增幅13.5%。经方差分析, 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F=107.23>F0.01=9.78) 。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 用稀土旱地宝稀释液浸泡用刀切好的马铃薯种薯, 能有效促进马铃薯的营养生长, 使其抗旱、抗病能力增强, 植株生长茂盛, 并能促使马铃薯提前出苗, 提早成熟, 增加产量, 可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应用。生产上应用稀土旱地宝以25、50倍稀释液浸泡用刀切好的马铃薯种薯20~30 min为宜, 否则增产效果不显著。总之, 用稀土旱地宝稀释液浸种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增产、增效措施, 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牛芬菊.稀土旱地宝拌种剂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 (9) :27.

[2]毛万湖, 邢国.稀土旱地宝浸种对马铃薯防病效果试验[J].中国马铃薯, 2006, 20 (1) :26-27.

[3]马养仓.稀土旱地宝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 2006 (12) :20-21

[4]马守才, 丰国福, 惠栋, 等.稀土旱地宝对马铃薯浸种效果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3) :48-49.

[5]张权, 王效瑜, 呼芸芸.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喷施稀土旱地宝增产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 :25-26.

上一篇:发展补充下一篇:“双元制”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