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马铃薯

2024-11-09

绿色马铃薯(通用7篇)

绿色马铃薯 篇1

马铃薯是山西省忻州市农业生产上颇有特色的主要栽培作物。2013 年—2015 年, 全市的马铃薯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4.6×104hm2左右,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粮食作物的11%、15%以上。特别是晋西北地区的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和晋东北地区的繁峙、代县、五台等县, 地处高寒冷凉区, 平均海拔900~1 600 m, 年平均气温4.7℃~4.9℃, 年降水量480 mm左右, 年日照时数2 800 h以上。境内坡梁地多, 耕地土层深厚, 沙性土壤居多, 通气性良好, 昼夜温差大, 耕作栽培环境非常适宜马铃薯喜冷爽、喜光照、喜欢湿度较大的生长条件。

进入21 世纪以来, 在忻州马铃薯主产区, 病虫为害上升趋势突出, 尤其是马铃薯晚疫病、28 星瓢虫和豆芫菁大发生、偏重发生的频率在增加, 发生为害的面积在增加, 造成的减产损失在增加, 已成为当地农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心头之患。

忻州农技、植保部门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和“科技植保”的理念, 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为指导, 从改善马铃薯田间生态系统的整体环境出发, 以选用抗病 (虫) 丰产品种, 积极推广脱毒马铃薯为基础, 认真做好马铃薯主要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 指导农民开展适期防治、综合防治, 强化统防统治, 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生产放心产品的目的。几年来, 忻州农技植保部门紧紧围绕马铃薯主要病虫的绿色防控工作, 抓培训、抓宣传、抓服务, 突出统防统治和科技示范区建设, 扎扎实实地推广了以下几项重点技术, 收到了经济、安全、生态之效果。

1 选用抗病 (虫) 丰产品种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发生为害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选调优良品种, 推广小整薯播种, 播种前种薯催芽, 严格淘汰病薯、劣薯, 为抗病 (虫) 、夺高产奠定一个好的基础。2014 年—2015 年忻州马铃薯生产上的主推品种有晋薯16、同薯23、冀张薯8 号、青薯9 号等。2014 年, 代县滩上镇从五寨县脱毒薯中心基地调回冀张薯8 号、青薯9 号等一级薯90 t, 使41 个村示范推广, 平均每0.067 hm2产鲜薯2 500 kg, 产量最高的地块产鲜薯3 200 kg。

2 种薯催芽

种薯催芽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传统技术。经过催芽的种薯, 播后表现生长势强、出苗齐, 抗病抗逆性显著提高, 是一项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可推广、就能受益的技术。但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不少农户嫌麻烦, 懒于做, 多是种薯出窖后就直接切块下种。针对这一问题, 农业科技人员发挥自身优势, 利用多种途径宣传实施这一技术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抓住播种前的关键环节, 不辞劳苦地进村入户, 会上讲、喇叭里讲, 街头巷尾讲, 饭前饭后讲, 进行技术培训, 散发技术传单, 开展广泛宣传, 并直接深入村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重点户家中帮助他们开展种薯催芽, 消灭“死角”, 大大提高了种薯催芽的覆盖率。

3 刀口消毒

刀口消毒就是在播种前把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 (每个小块上必须留有一个芽眼或壮芽) , 每切一块种薯或每切一刀, 都要把刀放在盛有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等消毒液的器皿中进行消毒, 以免病薯、烂薯上的病菌传播到健薯上[1]。此项技术也是一项传统的农业技术, 经调查每年进行刀口消毒的农户多在90%以上。存在的问题是:普及率较高的背后, 隐藏着漏洞。这个漏洞是切块时, 每人都用一把菜刀, 且只在切到病薯、烂薯时才把菜刀放到消毒液中蘸一下。这样菜刀的消毒时间短, 处理不彻底, 很容易使刀口上沾染的病菌传播到健薯上。针对这一问题, 农技植保部门在农户中普遍开展了用两把菜刀切种薯的做法, 用一把菜刀切种薯的同时, 另一把菜刀在消毒液中浸泡, 切到病薯、烂薯时, 把菜刀放回消毒药液中, 使用另一把菜刀, 两把菜刀轮换使用、轮换消毒, 这就提高了刀口消毒的质量, 为培育壮苗、健苗, 减轻马铃薯环腐病、晚疫病等奠定了基础。

4 吡虫啉包衣

忻州的实践证明, 马铃薯块茎用吡虫啉 (高巧) 包衣对地下害虫、蚜虫的防治作用十分明显, 同时对田间28 星瓢虫也可得到有效控制, 一般不需要再组织专门的化学防治。经调查, 用吡虫啉拌过种的马铃薯田比对照田一般增产20%, 增产幅度最高的可达70%以上。经测算, 用吡虫啉包衣马铃薯种薯每0.067 hm2需投资50 元, 包衣后防控病虫、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的效益, 可高出吡虫啉农药投资的6~7 倍,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

5 起垄栽培加地膜覆盖

对马铃薯田进行起垄栽培加地膜覆盖, 是近年来忻州马铃薯主产区针对晚疫病、早疫病混合发生, 且大流行或偏重流行年份发生频率高、为害重而采取的一项技术措施, 具有机械化程度高、高投入、高产出、绿色防控病虫、集约经营显著等特点。起垄栽培加地膜覆盖的田块, 要选土地平整、土壤肥力相对较高的地块, 一般都要在精细整地、增施农家肥、配方施肥的基础上, 播种时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 起垄、铺膜、下种、滴灌带一次完成, 每1 m一带, 垄面宽60 cm, 垄间宽40 cm, 垄高20 cm, 垄上覆80 cm宽幅地膜, 以增温保墒, 促苗早发。采用每垄播种两行的形式, 分别种在地膜的两边, 垄上行距35~40 cm, 穴距33~36 cm, 播深10~13 cm, , 每0.067 hm2留苗3 700~4 000株。2013 年神池县东湖乡苍儿洼村组织了集中连片的5.33 hm2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 实行机械起垄、铺膜, 当年在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情况下, 平均每0.067 hm2产鲜薯1 500 kg以上。2014 年神池县东湖乡裕农农业合作社, 通过耕地流转规模化种植, 起垄加地膜覆盖马铃薯200 hm2, 最高的地块每0.067 hm2产量达2 500 kg[2]。

6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在精耕细作、合理轮作、选用优良品种、播前统一处理种薯的基础上, 示范推广用药量少、防效好, 对农业环境污染较小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是保护有益生物、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 也是绿色防控、安全用药、减轻农药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播前每100 kg种薯用质量分数分别为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 m L+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 g拌种, 防治地下害虫, 兼治田间28 星瓢虫、蚜虫, 既省工, 又省心, 防治效果很好, 苗子健康。在成虫聚集活动为害的高峰期, 选用质量分数分别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 倍液或37%高氰马乳油1 500 倍液, 防治豆芫菁;在成虫盛发期—卵孵高峰期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1 500 倍液防治28 星瓢虫等。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 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或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银法利) 75 m L+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 m L兑水30 kg, 或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2%霜霉威水剂800 倍液, 或25%嘧菌酯悬浮、5%氰霜唑悬浮剂1 500 倍液常规喷雾, 每隔7~10 d喷1 次, 连喷2~3 次。对晚疫病、早疫病的混发田, 每0.067 hm2选用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75~125 g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60 g、50%醚菌酯干悬浮剂13.3~26.7 g, 兑水30 kg喷雾防治, 都能收到用药量少、污染小、成本低、防控效果好的功效。

7 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园区

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园区, 培育和发展科技示范户, 可以收到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带动作用和样板作用。静乐县辛村乡张家庄村李宝清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土地, 建立了“基地+ 合作社+ 农户”的种植模式。2015 年, 他在农技植保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 建设绿色防控科技示范区, 规模化种植133.3 hm2马铃薯, 其中晋薯16 号、冀张薯8 号各种了6.67 hm2,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种薯包衣、起垄栽培、提早预防晚疫病等绿色防控措施, 虽然在七八月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秋季测产, 每0.067 hm2晋薯16 号平均产薯2 346 kg, 冀张薯8 号平均产薯2 215 kg, 农业总产值达456.1×104元。

8 坚持优质服务, 强化统防统治

绿色防控的过程, 就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部门的优势, 立足“三农”, 服务农业, 着眼于新农药、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强化统防统治、实现节本增效。具体来讲就是针对农业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努力把一家一户不好办、办不好的事情“统”起来办好, 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一是统一调运优质种薯, 由农委、种子部门到内蒙古、黑龙江、张家口等地统一调运优质种薯, 由乡 (镇) 牵头组织从河曲、五寨、岚县等地统一调运脱毒薯原种、一代脱毒薯。二是播种时节, 以村成立拌种站, 指定经过技术培训的人员专门负责统一药剂、统一场地, 为群众统一药剂拌种, 这就为群众拌种提供了便利, 做到了种薯拌种不留空白, 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了作物苗期蚜虫、地下害虫和28 星瓢虫等的为害。三是农机农艺结合, 积极推广马铃薯起垄栽培加地膜覆盖。神池、静乐、五寨等地由马铃薯专业化合作社组织牵头, 统一抽调拖拉机, 统一机铺地膜和机械化播种, 统一品种、统一耕作模式, 起垄、铺膜、播种一次性完成, 不仅加厚了土层, 耕作进度快、质量高, 而且田间通透条件得以改善, 杂草少, 病害少, 田间管理易操作, 产量高, 群众普遍感到满意。四是对重大病虫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统一防治、联防联治, 有效地避免了之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你治他不治、防治“马后炮”、乱施药、滥用药。2015年7 月上旬, 28 星瓢虫在静乐县丰润、王村等乡 (镇) 中度偏重发生, 百株马铃薯成虫量在80~100 头, 虫情发生后, 当地专业化合作组织积极组织防治队伍, 统一防治方案、统一调运农药和药械, 由专业队员分片划区依次为农户统一防治, 20 台机动喷雾器一齐上阵, 7 d防治280 hm2, 及时地控制了虫害, 虫口夺回鲜薯450 t。

2015 年初, 国家农业部提出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例均有明显提升, 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要在2020 年之前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从事农业科技的人员要深刻领会这一发展战略, 进一步研究马铃薯田间主要病虫的发生消长规律, 继续积极探索和实践其绿色防控措施, 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的推广步伐, 力争在短时间内使马铃薯田间主要病虫的绿色防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马铃薯病虫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4.

[2]施万荣, 李书琴, 赵书文, 等.神池县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 2015 (6) :47.

绿色无公害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 篇2

绿色无公害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是在传统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 选用抗病性强, 品质优的品种, 使用物理手段杀虫灭菌的一项栽培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一、及时深翻晒土、杀虫灭菌

豌豆、小麦等夏粮作物收割后, 及时深翻晒土, 利用三伏天日照强度大的特点, 晒死土壤中的蛴螬等地下害虫, 杀死土壤中的耐低温病菌, 为次年马铃薯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土壤环境。

二、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碳铵等化肥的大量施用是造成马铃薯腐烂, 影响马铃薯品质和商品率的主要因素, 同时易造成土壤板结。多施有机肥不但可以改良土壤, 而且能提高马铃薯品质。一般亩施草木灰6 000kg, 腐熟人畜粪5 000kg。有机肥贮藏时采取草木灰和人畜尿粪分别贮藏的方式, 以免因混合而造成养分流失。配合有机肥, 亩施磷肥10kg、尿素5kg。施肥结合播种进行, 一般种薯行施有机肥, 空行施化肥。

三、选用优质种薯

优良的品种不仅是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的先决条件, 而且是保证马铃薯品质, 提高抗病虫性的主要因素。淀粉加工型马铃薯一般选用大西洋、郑薯5号等品种, 晚熟外销型一般选用耐贮藏的坝薯10号等品种。

四、提供小整薯播种, 切刀严格消毒

小整薯具有生命力强、抗旱性强、易发芽、幼苗健壮, 避免病菌交叉感染等特点, 生产上应提倡优先选用小整薯作种薯。若中小整薯数量少, 不能满足用种量, 切薯时应准备多把切刀, 并把切刀用沸水或高锰酸钾或酒精消毒。当切刀切到病薯时应立即将切刀重新消毒, 避免病菌通过切刀传染。

五、合理选用种植模式, 科学确定种植密度

选用适合的种植方式, 确定适宜的密度, 不仅有利田间管理, 通过透光减少病菌传染, 而且能增产稳产。通过多年田间试验, “宽窄行”模式田间管理简单, 增产显著, 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左右。

六、人工田间除草, 中耕培土

马铃薯苗齐后, 人工中耕除草, 提高地温, 避免马铃薯与杂草争水、争肥, 提高其抗旱抗寒性。马铃薯现蕾前进行培土, 结合培土亩施腐熟人粪尿有机肥3 000kg, 尿素5kg。

七、防治马铃薯病虫害

马铃薯病虫害以病害为主, 主要有环腐病、晚疫病、黑胫病、病毒病等。环腐病主要通过带病种薯传播, 切刀消毒是避免传染的途径之一。可采用抗病品种, 田间拨除病株与选用低毒高效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再者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 集中处理。晚疫病防治是选用抗病品种, 如大西洋、郑薯5号等;二是选用无病种薯;三是选用64%杀毒矾400倍液, 亩喷50kg, 一周1次, 连喷3次。黑胫病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采用小整薯播种和切刀消毒;三是用草木灰拌种;四是适当早播;五是挖除病株。病毒病防治一是推广脱毒品种;二是防蚜治病, 可用黄板锈杀蚜虫, 即每亩悬挂30~40块黄板 (25cm×40cm) 。也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 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八、提倡草木灰拌种

种薯切后用草木灰拌种, 具有补钾、抗旱、抗寒、抗病虫的作用。

绿色马铃薯 篇3

一、种薯选择与处理

优良的品种不仅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 而且是保证马铃薯品质、提高抗病虫性的主要因素。在一季作区选择克新1号、克新4号;二季作区选择早大白、尤金、超白等品种。

为了早出苗, 并达到苗齐、苗壮, 种薯应在播前20天左右进行催芽:即将种薯放在5~10℃的环境中2~3天, 再把种薯放在向阳的房间内, 温度保持在15℃左右, 每隔3天左右翻动一次。切块时以芽长0.5~1厘米, 幼芽变为深绿色或紫色为宜。切块在播前2~3天进行, 切薯时应准备多把切刀, 并把切刀用沸水或高锰酸钾或酒精等进行严格消毒, 当切到病薯时应立即将切刀重新消毒, 以免病菌通过切刀传播, 切块的马铃薯最好用草木灰进行拌种后再播种。提倡小整薯播种, 小整薯具有生命力强, 抗旱性强, 易发芽, 幼苗健壮, 避免病菌交叉感染等特点, 生产上应提倡优先选用小整薯作种薯。

二、精细整地, 增施有机肥

及时深翻晒土, 杀虫灭菌, 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一个较安全的土壤环境。早春压地, 增施有机肥, 可改良土壤, 提高马铃薯品质。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千克。配合有机肥, 每亩施用测土配方硫酸钾复合肥 (12-10-18) 50千克, 施肥结合播种进行。马铃薯生育期短, 前、中期需肥量大, 宜采用一次性施肥及播前深施增产效果显著。

三、采取大垄深培土技术

行距采取55~60大垄, 株距25~30厘米, 每亩保苗4500株左右, 建平县一季作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5日~15日为宜。旱坡地宜适时晚播, 才能使温度、降水与马铃薯生长需要相吻合, 一般在5月15~25日播种为宜。遵循深栽、浅埋、多培土的原则。

四、加强田间管理

苗出50%时, 第一次耘地。幼苗15厘米高时趟地, 人工田间除草, 中耕培土, 提高地温, 并结合趟地追施尿素每亩15千克。遇旱及时灌溉, 应在7月15日左右灌溉一次。

五、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主要有环腐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 虫害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地下害虫。

1. 环腐病主要通过带病种薯传播, 切刀消毒、剔除感病种薯是防止传染环腐病的有效途径。

2. 防治早疫病应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间隔7~10天喷1次, 连续防治2~3次。

3. 晚疫病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对发生晚疫病的地块, 要先拔除病株, 再用生石灰消毒, 并全面喷洒64%杀毒矾400倍液或25%瑞毒霉500~800倍液喷雾, 一周一次, 连喷3次。

4. 病毒病防治主要推广脱毒品种, 可于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2号乳油1000倍液, 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5. 发生二十八星瓢虫时可人工捕捉成虫, 利用成虫假死习性, 用盆承接叩打植株使之坠落, 集中深埋或烧毁。药剂防治应抓住幼虫分散活动前的有利时机, 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6. 对地老虎、蛴螬等, 可在整地时、生育期间、培土时施敌敌畏毒土、毒饵或苗期用敌百虫灌根防治。

六、适时收获

浅谈马铃薯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篇4

1 马铃薯播种期防治

1.1 对脱毒种薯大力推广

通过对脱毒薯种大力推广, 可以对晚疫病与病毒病有效防治, 也可以促使种薯抗病力得到显著提升, 晚疫病的发生程度得到降低等。因此, 在马铃薯种植中, 就需要对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抗病性以及较好丰产性的脱毒种薯大力推广。

1.2 合理挑选及处理种薯

在种薯出窖过程中, 需要挑出且淘汰掉病烂薯;播种过程中, 利用适当浓度的霜脲锰锌以及甲霜灵锰锌混合水分, 在种薯块上均匀喷洒, 经过2h以上的晾晒, 完全吸收这些药液后, 方可以进行播种。或者用细土混合这些药剂, 在种块上均匀拌和, 以便对马铃薯疾病有效预防。部分种植区害虫比较严重, 需要其他的处理方法, 如10m L的毒死蜱乳油搭配1kg的水等。

1.3 实施切刀消毒, 避免人为感染

要在盛有消毒液的器皿中消毒切刀, 切刀准备2把以上, 如果有病薯或者烂薯被切到, 就需要及时更换切刀, 以便避免通过切刀传播马铃薯早疫病、环腐病等病害。通常情况下, 采取小整薯播种, 如果开展大种薯切块, 需要依据40~50g的标准控制切块大小, 且在播种之前3d内开展。为了能够整齐出苗, 需要将顶端优势打破, 从种薯顶芽沿着纵向方向切割, 之后分块处理, 保证每一个切块的芽眼在2个左右。要借助于2%的硫酸铜溶液来喷雾消毒处理切芽块的工具。

2 生长期防控

2.1 诱杀防治

黄板诱杀技术, 研究发现, 粉虱、蚜虫等比较趋向于黄色, 那么将本种特性利用起来, 借助于诱虫黄板开展诱杀工作, 每1km2需要设置300块黄板, 按照30cm×40cm的标准控制黄板大小。在植株顶端20cm位置放置黄板, 且对沾满害虫的黄板及时定期更换, 实践研究表明, 通过本种方法的运用, 可以促使病毒病发生得到有效减少。如果蚜虫害比较轻, 本种方法就可以成功防治;而比较严重的话, 则需要搭配采用药剂防治方法, 但是, 可以减少20%左右的药剂用量。

灯光诱杀技术, 现阶段,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其需要使用于蔬菜生长季节内, 安装过程中, 控制底部和地面具有1.2m左右的距离, 这样每一盏杀虫灯可以对3km2的菜田所有效覆盖, 如地下害虫、灭草地螟等能够有效杀灭。以本地区为例, 实施灯光诱杀技术后, 每2d进行1次定点调查, 发现每台杀虫灯可以杀死150头害虫, 而高峰期每台杀虫灯可以杀死900头害虫, 具有较好的害虫防治效果, 且不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

2.2 药物防治

蚜虫防治, 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蚜虫病害, 则需要将药剂防治措施运用过来, 如0.4%蛇床子素、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搭配使用48%的噻虫啉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等, 要将叶背作为药剂喷施的重点, 喷施频率控制在每10d1次, 连续进行2次防治;需要充分注意的是, 收获前一周内不能够开展药物防治。

草地螟防治, 一般情况下, 在卵孵高峰期到2龄之间开展草地螟药剂防治, 其中, 20%苦参碱可湿性粉剂、5%云菊溶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防治过程中, 为了避免有抗药性产生, 需要交替轮换使用农药。

3 收获贮藏期病害预防措施

在收获之前, 杀秧工作要在7d内完成, 向地块外清理茎叶, 科学处理;收获工作一般在晴天完成, 避免损伤到表皮;入窖之前, 需要将病薯以及带有伤口的薯块给清除掉, 堆放于阴凉通风处, 一般维持在3d左右, 贮藏之前, 需要对贮窖进行消毒处理;严格依据贮窖总容量的2/3标准来控制贮存量, 且贮藏期间内, 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温度在4℃以上, 湿度则保持在75%以内。

4 结语

综上所述, 病虫害防治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 促使马铃薯种植产量与质量得到保证。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着诸多不足, 滥用农药, 过度使用农药等, 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也不利于马铃薯质量安全。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深入研究马铃薯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 科学管理, 提升马铃薯的种植产量和质量。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 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农业产业的发展, 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 很容易有病虫害发生于马铃薯种植过程中, 对马铃薯整体产量和效益造成影响, 需要积极运用绿色防控技术, 最大程度的降低病虫害的影响。

关键词: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1]谢永和, 刘守英, 王丽敏.浅议马铃薯晚疫病的绿色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5 (10) :123-125.

绿色马铃薯 篇5

本规程适用于伊犁河谷露地的A级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1,2,3,4,5,6]。本规程规定了露地绿色食品马铃薯的术语与定义、田间管理、采收、废弃物处理、包装与贮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1,2,7,8,9,10]。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1,2,3,4,5,7,8,9,10]。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NY/T1049)》[1,2,3,4]。

3 绿色生产管理

3.1 产地环境

严格遵循《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的要求[1,2,3,4,5]。选择种植在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沃、无大气污染、无土壤污染、无水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地块[1,2,3]。

3.2 播前准备

3.2.1 整地施基肥。前茬收获后,按照平、精、净、细的标准,进行秋翻,深度超过20 cm,松土层逾30 cm,翻后进行耙、压、耢。春季结合施肥旋耕1 次。结合整地施入腐熟好的农家肥75~90 t/hm2、 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 500 kg/hm2。 将农家肥施于地表,便于机械作业时深入到耕层土壤,复合肥随机播种时施入沟中。

3.2.2 种子选择及处理。一般选用一级脱毒种薯。将种薯晾晒2~3 d,剔除杂、烂、病、畸型薯。种前15~20 d将种薯出窑,放于背风向阳处,有条件的放在温室内,晚上夜温低时加盖覆盖物,保持温度在14~16 ℃[1,2,3]。堆积厚度约50 cm,当芽眼开始萌动,幼芽伸长1~2 mm时可切芽,用种量1 800~2 250kg/hm2。切芽前准备2 把刀,当切到病薯时,淘汰病薯切刀,用70%酒精或0.3%高锰酸钾浸泡切刀5~10 min[1,2,3,4,5]。芽块重30~40 g, 一般40 g以下的整薯播种,40~100 g的可切2~3块。芽眼在中间,忌切成薄片,应切成三角形或方块。

3.3 播种

地土壤温度稳定在5 ℃以上时,土壤含水量16%~18%时[1,2,3,4],按芽点播。中早熟品种行、株距分别为55、20~25 cm,中晚熟品种行、株距分别为60、25~30 cm;隔离种子与化肥;株数5.70 万~6.75 万株/hm2。

3.4 田间管理

3.4.1 覆膜检查。覆膜后及时检查,发现揭膜或膜破损要及时修补压实。

3.4.2 中耕除草。机械化裸地栽培在整个生育期中耕培土2次。种薯刚拱土时进行第1 次培土(也叫闷耕),培土深度5cm,达到除草的目的;苗高10~15 cm时进行第2 次培土,结合追肥进行,忌培土埋苗[1,2,3,4,5]。地膜覆盖栽培,结薯部位较浅,应通过在膜上培土[1,2,3,4]的方式,来避免表层薯发生青头。

3.4.3 苗期管理。播种后出苗前用水浇透1 遍,后用田园管理机扶土于地膜上面,厚度2 cm,利用马铃薯出芽时顶破地膜出土。出苗后及时间苗,每株留1 棵主苗为宜。

3.4.4 块茎形成期。 这个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最大含水量的75%左右,现蕾叶及时浇水,第1 次浇水1 200~1 500m3/hm2,以后每隔10 d浇1 次,用水量900 m3/hm2。

3.4.5 块茎形成期。此时期是需水临界期,适宜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灌水时期以土壤墒情而定,不可干湿失调,浇水时切勿使水漫过垄面,如果浇量过大时,如垄沟过长或坡度大时,可打横隔分段灌水,一膜双行可实行膜上灌,表土微干时及时松土保墒。

3.4.6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为晚疫病、地老虎、环腐病、蚜虫、金针虫、蛴螬、蚜虫、早疫病、黑胫病、马铃薯甲虫等。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的要求施用农药,具体如下:1农业防治。选用高抗品种;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配以叶面追肥,均衡施肥,绿色田园。2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蚜等,防控其危害。3生物化学防治。防治蚜虫,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 倍液, 或5% 天然除虫菊素乳油500 倍液, 或0.3% 印楝素乳油500 倍液喷雾。防治马铃薯甲虫,采用48%乐斯本乳油1 000 倍液灌根防治幼虫,或15%锐劲特悬浮剂1 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主要采用土壤处理剂,随种一次性施入沟中,土壤处理剂选用毒死蜱颗粒剂30 kg/hm2或5%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均匀施于土壤中。在收获前30 d诱杀防治,利用糖醋液(糖6 份、醋3 份、水10 分,90%敌百虫1 份调匀制成)诱杀成虫,在成虫发育期投放毒饵诱杀,先将毒饵(麦麸、棉籽饼、豆饼)5 kg炒香,后用90%敌百虫30 倍液0.2 kg拌匀,适量加水拌潮为宜,用量为22.5~30.0 kg/hm2,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施药最佳。黑胫病、环腐病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00 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3 000~4 000 倍液喷雾防治。早、晚疫病发病初期,采用75%百菌清600 倍液、50%多菌灵500 倍液、64%波尔多液,或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防治。

4 采收

产品质量满足《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NY/T1049)》的要求。马铃薯叶片逐渐变黄衰老,标志马铃薯进入收获期,收获时按商品性及大小分级装箱后进入恒温库打冷储存。

5 废弃物处理

对每次清除的病叶、病株、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移出至堆沤发酵池,或统一处理,或就地深埋。

6 包装

应符合《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658)》的要求。

7 贮运

应符合《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的要求。

摘要:从应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绿色生产管理、采收、包装、贮运等方面介绍新疆伊犁河谷绿色食品露地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以促进马铃薯的绿色生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绿色马铃薯 篇6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重金属离子,绿色化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生产的问题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化学研究的主题也逐渐转化为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化学应用而生。19 98年,美国科学家Anastas R T和Warner J C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为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指明了方向,向化学工作者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策略。这十二条原则是:(1)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2)提高原子经济性;(3)无害化学合成;(4)设计安全化学品;(5)采用安全的溶剂和助剂;(6)提高能源经济性;(7)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8)减少衍生物;(9)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10)设计可降解化学品;(11)预防污染的现场实时分析;(12)预防生产事故的安全工艺。

重金属废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产,绿色高吸水树脂对废水有很好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功效,不仅操作费用低,而且能达到相关标准。我们将在不同的条件下以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对废水中Pb2+进行吸附,考查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量和处理后废水中Pb2+的残留量以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在最佳吸附条件的确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的可降解性、反应的低温低耗、污染物的控制等绿色化学问题。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铅,分析纯;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自制。

仪器:容量瓶,烧杯,移液管,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2 实验

(1)吸附时间

取0.1g的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与100m L浓度为100mg/L的Pb2+溶液混合,观察吸附时间对吸附性的影响。

(2)对不同初始浓度Pb2+的吸附

取0.1g的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加入100m L Pb(NO3)2溶液中,Pb2+浓度从100mg/L到700mg/L之间的7种状态,常温静置12小时后,分别对其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

(3)对不同Pb2+总量的吸附

取0.1g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静置于Pb2+浓度为100mg/L、离子总量5~100mg的Pb(NO3)2溶液中,12小时后对其吸附Pb2+的量进行测量。

(4)不同p H值对吸附的影响

称取0.1g的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于p H值为0~14、Pb2+浓度为100mg/L、体积为100m L的Pb(NO3)2溶液中,静置12小时,观察其影响。

上述实验静置后均需加以过滤,并对滤液做相应的稀释处理,用原子吸收分光度计对其中金属离子的浓度进行测定,根据公式Q=(CO-CE)V/W;进行吸附容量的计算:其中Q为吸附容量,CO表示吸附前的金属离子浓度,而CE则表示吸附后的离子浓度,V是加入金属离子溶液的体积,W表示树脂的质量。

2. 结果与讨论

(1)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120分钟内,Pb2+离子处于较为快速的吸收阶段,在200分钟后呈现出较为平衡的吸附效果,在300分钟、400分钟阶段,吸附效果并没有过大的波动和变化。依据绿色化学低能低耗的原则,吸附时间200分钟为佳。

(2)不同Pb2+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离子浓度超过500mg/L后,由于溶液p H变化导致吸附量增加幅度减弱。

(3)不同Pb2+离子总量的吸附

结果表明:当吸附质溶液体积一样的时候,高吸水脂对Pb2+离子的吸附量,会随着溶液浓度变浓而加大,在Pb2+初始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高吸水树脂对Pb2+的吸附能力随Pb2+总量的增加而增加。

由(2)和(3)知,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对Pb2+的吸附,Pb2+的初始浓度起决定性作用,且吸附达到一定程度后吸附能力降低,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树脂的使用量。

(4)不同p H值对吸附的影响

随着溶液的p H值变大,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对Pb2+离子的吸附量呈现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状态,当p H值为2-4时,吸附量在快速增长着,而p H值在4-10之间,吸附量趋于平稳的状态。依据绿色化学减少有害物质使用及减少衍生物的原则,实际应用中结合废水的p H进行处理。

3 结语

通过实验表明高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树脂吸附重金属离子反应温度低,工艺操作简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工作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对污染物也可以做出有效的控制,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工业产业的推广,更好的实现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Anastas P T,Warner J C.Green Chemistry: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张涛.基于马铃薯淀粉的环境友好型高吸水树脂研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3]温国华,王丹,单娜等.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03:221-227.

[4]付渊,李纯毅,张思思,王晓莉,莫国莉.马铃薯淀粉黄原酸酯基高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07:163-164+167.

绿色马铃薯 篇7

本生产操作规程规定扎兰屯市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的产地条件选择、种薯处理、轮作、整地、换茬、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本规程适用于扎兰屯市马铃薯种植基地。

二、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引用标准

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三、绿色食品

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00要求, 生产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食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实施。

四、生产产地与土壤环境条件选择

1. 产地选择

生产产地选择地势高、土层深、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偏沙性的山根地和坡地。

2. 环境条件选择

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质量标准NY/T 391-2000要求。

3. 种薯及处理

(1) 品种要求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质高产、淀粉含量高的优良品种。

(2) 种薯处理

种薯提前20天出窖、晒种催芽, 将种薯放在10~15℃光线充足的室内晒种催芽, 当芽长到0.5~1厘米时进行切块, 薯块大小以20~30克为宜。为防止病薯和健康薯的传染, 切刀用75%酒精消毒。

4. 选茬与整地

(1) 选茬

马铃薯是茄科作物, 不能与茄科的作物轮作, 选择前茬以玉米、谷子、麦类茬地块进行种植, 不能重茬。

(2) 整地

马铃薯是块茎作物, 深翻20~25厘米, 做到表土细碎、无坷垃, 捞平, 镇压保墒。

进行深耕可使土壤疏松, 透气性好, 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5. 施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 需氮、磷较少, 整个生长期钾吸收量比氮多2/3, 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 磷酸二铵5千克, 或者施硫酸钾型缓控释肥10千克, 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6. 播期播量与播法

(1) 马铃薯播种在5月15日, 日平均气温在7℃, 土层温度达7~8℃时播种。

(2) 每亩播量按150千克, 亩保苗在5000株以上。

(3) 采取平地开沟引墒播种, 做到播种均匀, 株距为18~20厘米, 深浅一致, 覆土7~9厘米及时镇压保墒。

7. 田间管理

(1) 及时铲趟

做到及时铲趟, 出苗前先将垄台捞平, 铲前趟一犁, 幼苗出齐后及时铲趟, 开花前进行铲趟, 拔一遍大草。

(2) 苗期拔除退化严重及传染性病株。

(3)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长发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 这种病害发病轻微使植株茎叶枯萎, 严重时整个田间蔓延腐烂甚至全田绝产。可用25%的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预防, 每亩用量为100~150千克, 全年只用1次。

五、收获办法

上一篇: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下一篇:海外施工企业